续资治通鉴长编/卷001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
卷二 

  起讫时间 起太祖建隆元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帝  号 宋太祖

  年  号 建隆元年(庚申,960)


春正月辛丑朔,镇、定二州言契丹入侵,北汉兵自土门东下,与契丹合。周帝命太祖领宿卫诸将御之。太祖自殿前都虞侯再迁都点检,掌军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数从世宗征伐,洊立大功,人望固已归之。于是,主少国疑,中外始有推戴之议。

壬寅,殿前司副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太原慕容延钊延钊,初以殿前都虞侯见显德五年三月,不著邑里。将前军先发。时都下讙言,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士民恐怖,争为逃匿之计,惟内庭晏然不知。

癸卯,大军出爱景门,纪律严甚,众心稍安。军校河中苗训者号知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久相磨荡,指谓太祖亲吏宋城楚昭辅曰:“此天命也。”

是夕,次陈桥驿,将士相与聚谋曰:“主上幼弱,未能亲政。今我辈出死力,为国家破贼,谁则知之,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都押衙上党李处耘,具以其事白太祖弟匡义。匡义时为内殿祗候供奉官都知,即与处耘同过归德节度掌书记蓟人赵普,普,初见显德三年二月。语未竟,诸将突入,称说纷纭,普及匡义各以事理逆顺晓譬之,曰:赵普《飞龙记》云:处耘亦同普晓譬诸将。按《国史》,处耘见军中谋欲推戴,即遽白太宗,与王彦昇谋,遂召马仁瑀、[1]李汉超等定议。然则晓譬诸将独普与太宗耳,处耘必不在也。今削去处耘名。“太尉忠赤,必不汝赦。”诸将相顾,亦有稍稍引去者。已而复集,露刃大言曰:“军中偶语则族。今已定议,太尉若不从,则我辈亦安肯退而受祸。”普察其势不可遏,与匡义同声叱之曰:“策立,大事也,固宜审图,尔等何得便肆狂悖!”乃各就坐听命。普复谓曰:“外寇压境,将莫谁何,盍先攘却,归始议此。”诸将不可,曰:“方今政出多门,若俟寇退师还,则事变未可知也。但当亟入京城,策立太尉,徐引而北,破贼不难。太尉苟不受策,六军决亦难使向前矣。”普顾匡义曰:“事既无可奈何,政须早为约束。”因语诸将曰:“兴王易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前军昨已过河,节度使各据方面,京城若乱,不惟外寇愈深,四方必转生变。若能严敕军士,勿令剽劫,都城人心不摇,则四方自然宁谧,诸将亦可长保富贵矣。”皆许诺,乃共部分。夜,遣衙队军使郭延赟延赟,不详何许人。建隆二年七月,铁骑左厢第二都指挥使郭延赟领信州刺史。驰告殿前都指挥使浚仪石守信、殿前都虞侯洛阳王审琦。审琦,初见显德三年。守信、审琦,皆素归心太祖者也。将士环列待旦。[2]

太祖醉卧,初不省。甲辰黎明,四面叫呼而起,声震原野。普与匡义入白太祖,诸将已擐甲执兵,直扣寝门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太祖惊起披衣,未及酬应,则相与扶出听事,或以黄袍加太祖身,且罗拜庭下称万岁。太祖固拒之,众不可,遂相与扶太祖上马,拥逼南行。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旧录》禁剽劫都城,实太祖自行约束,初无纳说者。今从《新录》。太祖度不得免,乃揽辔誓诸将曰:“汝等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众皆下马,曰:“惟命是听。”太祖曰:“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毋得辄加凌暴。近世帝王,初入京城,皆纵兵大掠,擅劫府库,汝等毋得复然,事定,当厚赏汝。不然,当族诛汝。”众皆拜。乃整军自仁和门入,[3]秋毫无所犯。先遣客省使大名潘美见执政谕意,又遣楚昭辅慰安家人。殿前都点检公署在左掖门内,时方闭关,设守备。及昭辅至,石守信开关纳之。

宰相早朝未退,闻变,范质质,宗城人,[4]初见开运元年。案《宋史‧质传》作宗城人。下殿执王溥溥,榆次人,初见乾祐二年。案《宋史‧王溥传》作并州祁人。手曰:“仓卒遣将,吾辈之罪也。”爪入溥手,几出血。溥噤不能对。

天平节度使、同平章事、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在京巡检太原韩通,通,初见显德元年。自内廷惶遽奔归,将率众备御。散员都指挥使蜀人王彦昇彦昇,初见显德三年。遇通于路,跃马逐之,至其第,第门不及掩,遂杀之,并其妻子。

诸将翊太祖登明德门,太祖令军士解甲还营,太祖亦归公署,释黄袍。俄而将士拥质等俱至,太祖呜咽流涕曰:“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质等未及对,散指挥都虞侯太原罗彦瓌挺剑而前曰:“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太祖叱之,不退。质等不知所为,溥降阶先拜,质不得已从之,遂称万岁。

太祖诣崇元殿行禅代礼。[5]召文武百官就列,至晡,班定,独未有周帝禅位制书,[6]翰林学士承旨新平陶谷谷,初见乾祐元年,邠州人。出诸袖中,进曰:“制书成矣。”遂用之。宣徽使引太祖就龙墀北面拜受。《国史》、《实录》及他传记并无宣徽使姓名,疑即昝居润也。宰相扶太祖升殿,易服东序,还即位。群臣拜贺。奉周帝为郑王,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京。苏辙《龙川别志》言:韩通以亲卫战阙下,败死。太祖脱甲诣政事堂,范质见太祖,首陈禅代议。与《国史》及《飞龙记》、司马光《记闻》、《朔记》等所载都不同,恐《别志》误。韩通仓卒被杀,未尝交锋。而太祖实归府第,将士即拥范质等至,质等见太祖必不在政事堂。其约束将士不得加无礼于太后、少帝,固先定于未入城时,非缘质请也。惟执王溥手出血及光所记质不肯先拜,当得其实。今参取删修。

乙巳,诏因所领节度州名,定有天下之号曰宋。改元,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内外马步军士等第优给。命官分告天地、社稷。遣中使乘传赍诏谕天下,诸道节度使,又别以诏赐焉。遣使赍诏谕天下,《国史》在己酉,今从《实录》。告祀,《实录》在己酉,今从《国史》。二事一体,必同施行,恐不容相先后五日也。别赐诸道节度使诏,其日乃戊午,今并书。眉山苏轼曰: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馀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秦、晋及隋,力能合之,而好杀不已,故或合而复分,或遂以亡国焉。《龟鉴》曰:战国交争而合于秦,民苦秦暴,秦不能一,而汉一之。南北分裂而合于隋,人厌隋乱,隋不能一,而唐一之。五季之馀分闰位,天下纷纷而未一也。我太祖得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故天下一于宋。真人勃起,开创大业,是又跨唐、虞,越汉、唐,而与帝王匹体也。亦知宋兴之由乎?我太祖之生,盖天成二年丁亥岁也。祥光瑞采,流为精英。异芳幽馥,郁为神气。帝王之兴,自有珍符,信不诬也。居有云气,出有日晕,天心之眷顾笃矣。俚语称“赵神言夸宋”,人心之向慕久矣。天与之,人与之,而太祖则不知也。方其北面周朝,奉命征讨,赫声濯灵,所向辄克。显德之七年,太祖生三十有四年矣。“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时盖正月之上日也。是日也,京师已有推戴之语,而内庭未之知。“我出我车,于彼牧矣”,时盖是月之三日也。是日也,将士又有推戴之语,而太祖未之闻。越翌日甲辰,寝门未辟,拥逼者至,太祖未及语而黄袍已加之身矣。噫!南河之避,舜犹有辞;大坰之至,汤犹有待。事势至此,圣人不得以游乎舜、汤之天矣,奈之何哉?则亦有毋虐臣主之誓而已,有毋掠民庶之誓而已。三逊三辞,黾勉而受之,能律将士以保周宗,而不能使周禅之不归,能择长者房州之奉,而不能遏陈桥之逼。天实为之,吾其奈何!欧阳记《五代史》也,书梁、汉曰亡,书晋曰灭,至周则大书之曰:“逊于位,宋兴。”呜呼!我宋之受命,其应天顺人之举乎!受命之日,市不易肆,仁之至也。卧榻之侧,他睡不容,义之尽也。

汴都仰给漕运,故河渠最为急务。先是,岁调丁夫开浚淤浅,糗粮皆民自备。丁未,诏悉从官给,遂著为式。又以河北仍岁丰稔,谷价弥贱,命高其价以籴之。

上之入也,闾巷奸民往往乘便攘夺,于是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

戊申,赠韩通中书令,[7]以礼葬之,嘉其临难不苟也。初,周郑王幼弱,通与上同掌宿卫,军政多决于通。通性刚愎,颇肆威虐,众情不附,目为韩瞠眼。其子微有智略,[8]幼病伛,时号韩橐駞,见上得人望,每劝通早为之所,通不听,卒死于难。王彦昇之弃命专杀也,上怒甚,将斩以徇,已而释之,然亦终身不授节钺。其后,上幸开宝寺,见壁上有橐駞及通画像,遽令扫去之。[9]《记闻》云:上初欲斩王彦昇,以初授命,故不忍。然终身废之不用,盖误也,但不授节钺耳。

赐唐主李景诏,谕以受禅意。

己酉,复置安远军于安州,镇国军于华州,泰宁军于兖州。

辛亥,石守信自义成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为归德节度使、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常山高怀德自宁江节度使、[10]马步军都指挥使按《宋史》作江宁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11]为义成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厌次张令铎自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为镇安节度使、马步军都虞侯,王审琦自殿前都虞侯、睦州防御使为泰宁节度使、[12]殿前都指挥使,辽人张光翰自虎捷左厢都指挥使、按虎捷左厢,《宋史》及《宋史记》皆作虎捷右厢。嘉州防御使为宁江节度使、马军都指挥使,按宁江,《宋史》及《宋史记》皆作江宁。安喜赵彦徽自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为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官爵阶勋并从超等,酬其翊戴之勋也。

壬子,赐文武近臣、禁军大校袭衣、犀玉带、鞍勒马有差。

癸丑,放周显德中江南降将周成等三十四人复归于唐。成,未见。

乙卯,遣使往诸州赈贷。

丁巳,命宗正少卿郭玘祀周庙及嵩、庆二陵,因诏有司以时朝拜,著于令。玘,未见。

天雄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魏王宛邱符彦卿彦卿,初见天成元年。上表乞呼名,诏不允。彦卿宿将,且前朝近亲,皇弟匡义汝南郡夫人又彦卿女也,上每优其礼遇云。

先是,镇安节度使、侍卫马步军都虞侯武安韩令坤令坤,初见显德二年。领兵巡北边,慕容延钊复率前军至真定。上既受禅,遣使谕延钊与令坤各以便宜从事,[13]两人皆听命。己未,加延钊殿前都点检、[14]昭化节度使、同中书门下二品,令坤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天平节度使、同平章事。

辛酉,赐霸府宾佐将吏袭衣、金带、鞍勒马有差。

壬戌,归德节度判官[15]宁陵刘熙古为左谏议大夫,掌书记赵普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宋、亳观察判官安次吕馀庆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摄观察推官太康沈义伦为户部郎中,归德节度副使张彦柔领池州刺史。彦柔,见清泰元年,恐非此人。

甲子,以皇弟殿前都虞侯匡义领睦州防御使,赐名光义。

有司请立宗庙,诏百官集议尚书省。己巳,兵部尚书濮人张昭昭,初见乾祐二年。等上奏曰:“谨按尧、舜及禹皆立五庙,盖二昭二穆与其始祖也。有商建国,改立六庙,盖昭穆之外,祀契与汤也。周立七庙,盖亲庙之外,祀太祖及文王、武王也。汉初立庙,悉不如礼。魏、晋始复七庙之制,江左相承不改,然七庙之中,犹虚太祖之室。隋文但立高、曾、祖、祢四庙而已。唐因隋制,立四亲庙,梁氏而下,不易其法,[16]稽古之道,斯为折衷。伏请追尊高、曾四代号谥,崇建庙室。”制可。

国朝宗庙之制,岁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朔望荐食、荐新。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其七祀:春祀司命及户,夏祀灶,季夏别祭中霤,秋祀门及厉,冬祀行,惟腊享、禘祫遍七祀。如亲行告谢及新主祔谒,即权罢时享。告日用牢馔,备祀官。

镇州言契丹与北汉兵皆遁去。

北汉户部侍郎、平章事荥阳赵华罢为左仆射。华,初见广顺元年。

唐主景遣使诛锺谟于饶州,诘之曰:“卿与孙晟同使北,晟死而卿还,何也?”谟顿首伏罪,缢杀之,亦诛张峦于宣州。谟流饶州,峦贬宣州副使,去年十月事。

二月乙亥,尊帝母南阳郡夫人杜氏为皇太后。后,安喜人也。

司徒、兼门下侍郎、平章事范质加侍中,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王溥加司空,枢密使、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平章事魏仁浦仁浦,初见天福十二年,卫州人。加右仆射,枢密使太原吴廷祚[17]加同中书门下二品。先是质、溥参知枢密院事,于是皆罢。吴廷祚,初以宣徽南院使见显德六年,不著邑里。按《宋史》作范质兼侍中,王溥守司空,魏仁浦为尚书右仆射。考宋制,“兼”与“为”乃实授之词,“守”则资格未及而暂加之词,今概作“加”字,疑有误。

己卯,以天下兵马都元帅吴越国王钱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丙戌,长春节,赐群臣衣各一袭。宰相率百官上寿,赐宴相国寺。

先是,中书舍人安次扈蒙权知贡举,庚寅,奏进士合格者杨砺等十九人姓名。

辛卯,大宴于广德殿。凡诞节后择日大宴自此始。

前乡贡《三传》孙兰治《左氏春秋》,[18]聚徒教授,其门人有被黜退者,兰乘醉突入贡部,哗不已,下吏案之,壬辰,兰决杖配商州。

就赐前司徒窦贞固、贞固,泉人,初见天福元年。前司空李谷、谷,汝阴人,初见天成元年。太子太师侯益、益,平遥人,初见天成元年。扈彦珂彦珂,雁门人,初见乾祐元年,不著邑里。等器币于西京。

宋州以归德军旌节来上,诏置于潜龙宅。

三月乙巳,改天下州县名犯庙讳及御名者。

丙辰,唐主景遣使来贺登极。

南汉宦者陈延寿言于南汉主曰:“陛下所以得立,由先帝尽杀群弟故也。”南汉主以为然,丁巳,杀其弟桂王旋兴。此据司马光《朔记》。

吴越王钱俶遣使来贺登极。唐主景复遣使来贺长春节。

宿州火,燔民庐舍万馀区,遣中使安抚之。

壬戌,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幽都县令朓谥曰文献,庙号僖祖,陵曰钦陵;祖妣崔氏谥曰文懿。曾祖兼御史中丞珽谥曰惠元,庙号顺祖,陵曰康陵;祖妣桑氏谥曰惠明。皇祖涿州刺史敬谥曰简恭,庙号翼祖,陵曰定陵;祖妣刘氏谥曰简穆。皇考周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弘殷谥曰昭武,庙号宣祖,陵曰安陵。陵名号谥皆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兼判太常寺事渔阳窦俨所撰定。俨,仪弟也。俨,初见显德四年;仪,初见开运元年。

有司言国家受周禅,周木德,木生火,当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从之。

癸亥,命武胜节度使洛阳宋延渥延渥,初见乾祐三年。领舟师巡抚江徼,舒州团练使元城司超超,初见显德二年。副之,仍遗书唐主谕意。

己巳,以皇弟光美为嘉州防御使。[19]

先是,北汉诱代北诸部侵掠河西,诏诸镇会兵以御之。是月,定难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李彝兴,言遣部将李彝玉进援麟州,北汉引众去。彝兴即彝殷也,避宣祖讳改焉。彝兴,初见清泰二年,此据《会要》及彝兴本传,事当在此月。

兼判太常寺窦俨上言:“三王之兴,礼乐不相沿袭。洪惟圣宋,肇建皇极,一代之乐,宜乎立名。禋享宴会乐章,固当易以新词,式遵旧典。”即诏俨专其事。俨请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为《武功之舞》,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祭天为《高安》,祭地为《静安》,宗庙为《理安》,天地、宗庙登歌为《嘉安》,[20]皇帝临轩为《隆安》,王公出入为《正安》,皇帝食饮为《和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宫为《顺安》,皇太子轩悬出入为《良安》,正月朝会为《永安》,郊庙俎入为《丰安》,酌献、饮福、受胙为《僖安》,[21]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藉田、先农用《静安》。夏四月癸酉,诏俨所定付有司行之。俨复请僖祖室奏《大善之舞》,顺祖奏《大宁》,[22]翼祖奏《大顺》,宣祖奏《大庆》,并从之。

铁骑左厢都指挥使王彦昇夜抵宰相王溥私第,溥惊悸而出。既坐,乃曰:“此夕巡警困甚,聊就公一醉耳。”然彦昇意在求货,溥佯不悟,置酒数行而罢。翌日,溥密奏其事,上益恶之,丁丑,出彦昇为唐州团练使。唐本刺史州,于是始改焉。

契丹入侵棣州,刺史河南何继筠追破其众于固安,获马四百匹。此从《本纪》。按继筠本传则在禁盗马之后,二年十月始禁盗马,必继筠传误也。继筠,福进子,初见显德二年二月。福进,初见天成元年,太原人也。今继筠传乃云河南人,不知何故。

昭义节度使、兼中书令太原李筠,筠,初见天福十二年七月。在镇逾八年,恃勇专恣,招集亡命,阴为跋扈之计。周世宗每优容之。及上遣使谕以受禅,筠即欲拒命,左右为陈历数,乃僶俛下拜。既延使者升阶,置酒张乐,遽索周祖画像置厅壁,涕泣不已。宾佐惶骇,告使者曰:“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毋怪也。”北汉主知筠有异志,潜以蜡书诱筠,筠虽具奏,而反谋已决,筠长子守节涕泣切谏,筠不听。

上手诏慰抚,因除守节为皇城使。筠遂遣守节入朝,且伺朝廷动静,上迎谓曰:“太子,汝何故来?”守节矍然,以头击地曰:“陛下何言!此必有谗人间臣父也。”上曰:“吾亦闻汝数谏,老贼不汝听,不复顾藉,故遣汝来,欲吾杀汝耳。盍归语而父,我未为天子时,任汝自为之,我既为天子,汝独不能小让我耶?”守节驰归,具以告筠,筠谋反愈急。癸未,执监军亳州防御使周光逊、闲厩使李廷玉,遣其教练使刘继冲及判官孙孚筠诛,孚以效顺故,授屯田郎中,不知何许人。送于北汉,纳款求援。光逊,德威之子;德威,初见光化元年。廷玉,嗣昭之孙,嗣昭,初见乾宁四年。皆有旧第在晋阳,北汉主俱释之,厚赐遣还第。筠又遣兵袭泽州,杀刺史张福,据其城。

从事闾邱仲卿说筠曰:“公孤军举事,其势甚危,虽倚河东之援,恐亦不得其力。大梁兵甲精锐,难与争锋。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计之上也。”筠曰:“吾周朝宿将,与世宗义同昆弟,禁卫皆吾旧人,必将倒戈来归。况吾有儋珪枪、拨汗马,[23]何忧天下哉!”儋珪,筠爱将,善用枪。拨汗,筠所畜骏马也。

乙酉,幸玉津园,遣使分诣京城门,赐饥民粥。

丙戌,命中使浚蔡河,设斗门以节水,[24]自都城距通许镇。

以客省使万年张保绩为卫尉卿、判客省阁门事。保绩在阁门前后四十年,宣赞词令,听者皆耸,侪辈推其能,累使藩方,不辱君命,历事六朝,未尝有过,故特宠之。保绩,初见显德四年。特宠之,此据《会要》,且云事在建隆中。本传云国初迁卫尉卿,不得其月日。又云从征李筠,以足疾留河内,因得长告,三年十一月卒。按此,则其迁卫尉卿必在征李筠之前矣,今附见。

昭义反书至,枢密吴廷祚言于上曰:“潞州岩险,贼若固守,未可以岁月破。然李筠素骄易,无谋,宜速引兵击之,彼必恃勇出斗,但离巢穴,即成擒矣。”上纳其言。戊子,遣侍卫副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副都点检高怀德帅前军进讨。上敕守信等曰:“勿纵筠下太行,急引兵扼其隘,破之必矣。”石守信等出军,《正史》在戊子,《实录》在癸巳。戊子,四月十九日;癸巳,二十四日,今从其近者。

是日,大宴广德殿。

丙申,命户部侍郎寿阳高防、兵部侍郎阳曲边光范并充前军转运使。防,初见天福十二年。

上召三司使清河张美调兵食,美言怀州刺史马令琮度李筠必反,日夜储偫以待王师。上亟令授令琮团练使。宰相范质曰:“大军北伐,方藉令琮供亿,不可移他郡。”戊戌,升怀州为团练,以令琮充使焉。[25]令琮,大名人也。张美,初见显德二年。

五月己亥朔,日有食之。上降服出次,百官各守其司。

庚子,命宣徽南院使高唐昝居润居润,初见显德二年。赴澶州巡检,殿前都点检镇宁节度使慕容延钊、彰德军留后太原王全斌全斌,初见天成元年。率兵由东路与石守信、高怀德会。

辛丑,以洺州团练使博野郭进为本州防御使兼西山巡检,备北汉也。

北汉主遣内园使李弼弼,未见。以诏书、金帛、善马赐李筠,筠复遣刘继冲诣晋阳,请北汉主举军南下,己为前导。北汉主将谋于契丹,继冲道筠意,请无用契丹兵。北汉主从之,即日大阅,倾国自将出团柏谷,群臣饯之汾水。左仆射赵华曰:“李筠举事轻易,事必无成,陛下扫境内而赴之,臣未见其可也。”北汉主瞋目谓华曰:“朕志已决,卿安能知其必无成耶!卿有长策,顾当何如?”华未及对,北汉主拂衣上马。行至太平驿,筠身率官属耆老迎谒,北汉主命筠赞拜不名,坐于宰相博兴卫融之上,融,初见广顺元年。封西平王,《正史》作西平王,刘恕《十国纪年》亦作西平王,路振《九国志》及《五代史》作陇西郡王,今不取。赐马三百匹及服玩珍异甚众。筠所献亦略与所赐等,及文武大臣皆有赂。

筠见北汉主仪卫寡弱,不似王者,内甚悔之。北汉主数召筠计事,筠自言受周氏恩,不忍负之。而北汉主与周,世仇也,闻筠言,亦不悦。筠将还,别赐马及铠甲具装,遣宣徽使莱人卢赞监其军,筠心益不平。筠有马三千匹,日夕校阅,欲直趣大梁。赞尝见筠计事,筠不应,顾左右曰:“大梁兵皆我昔时部曲也,见我则降耳。”赞怒,拂衣而起。北汉主闻赞与筠有隙,遣卫融诣军中和解之。筠留其长子守节守上党,自率众三万南出。

癸卯,石守信等言破筠众于长平,[26]斩首三千馀级,又攻拔其大会寨。

是日端午,赐百官衣各一袭。

甲辰,诏削夺李筠官爵。

上以畿甸委输京师,吏多旁缘为奸,民或咨怨。乙巳,命殿中侍御史王伸、伸,未见。监察御史王祜、[27]户部郎中沈义伦等八人,分领在京诸仓。祜,莘人也。

丙午,幸宰相魏仁浦第视疾。

先是,改作周六庙于西京。己酉,庙成,遣光禄卿郭玘奉神主迁焉。

乙卯,宴近臣于广政殿,以忠正节度使、兼侍中杨承信来朝故也。自是,节度使来朝,即宴如例。承信,初见天福三年。

丁巳,诏亲征。以枢密使吴廷祚为东京留守,端明殿学士、知开封府吕馀庆副之,皇弟殿前都虞侯光义为大内都点检。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率兵屯河阳。

己未,帝发大梁。

壬戌,次荥阳。召西京留守河内向拱与语,拱,初见广顺二年,尝改名训。拱劝上急济河,逾太行,乘贼未集而击之,稽留浃旬,则其锋益炽矣。枢密直学士赵普亦言:“贼意国家新造,未能出征。若倍道兼行,掩其不备,可一战而克。”上纳其言。

甲子,次河阳。丙寅,次怀州。

丁卯,前军都部署石守信、副都部署高怀德破贼军三万馀众于泽州南,获北汉河阳节度使范守图,守图,未见。杀卢赞。筠遁入泽州,婴城自固。

是月,永安节度使折德扆破北汉沙谷寨,斩首五百级。德扆,从阮之子也。《实录》在六月甲午,据奏到之日也。德扆,初见乾祐三年。从阮,初见开运元年。

六月己巳朔,上至泽州,督诸军攻城。

初,吐浑府都留后、汾州团练使王全德,帅所部从李筠战泽州南。既败,走入潞州,与筠子守节为拒守计。全德,未见。及上围泽州,全德大惧,与亲友数十人犯关来奔,[28]龙捷指挥使王廷鲁廷鲁,未见。亦自潞州相继出降,贼势转蹙矣。泽州城逾旬未下。上召控鹤左厢都指挥使蓟人马全乂,全乂,初见广顺三年,不著邑里。赐食御坐,问以计策。全乂请并力急攻,且曰:“缓之,恐复生变。”上即命诸军奋击。全乂率敢死士先登,飞矢贯臂,流血被体,全乂拔镞进战,士气益奋,上亲率卫兵继之。辛巳,克其城,李筠赴火死。获北汉宰相卫融。命掩尸骼,禁剽掠,放泽州民今年田租。

乙酉,进攻潞州。

丁亥,筠子守节以城降,上赦其罪。升单州为团练,[29]按《续资治通鉴》作“以为单州团练使。”用守节为使。

是日,车驾入潞州,宴从官于行宫。

辛卯,德音:“降死罪囚,流以下原之。潞州近城三十里内勿收今年田租。诸路州府寺院,经显德二年停废者勿复置,当废未毁者存之。”

泽州之未破也,筠爱妾刘氏谓筠曰:“军州马尚有几何?”筠曰:“汝何问为?”刘氏曰:“今孤城危迫,旦暮且破,若得马数百匹,尚可以犯围走保上党。上党楼堞坚固,且近河东,易于求援,与其守死,[30]不犹愈乎?”筠然之。料见马且千匹,将出,左右或阻之曰:“今在帐前之人,皆云与大王同心,一旦出城,劫大王降敌,其可悔乎!”筠犹豫未决。明日,城陷,筠走赴火。刘氏将从之,筠以其有娠,麾之使去。守节无子,购得之,生子,卒为筠后。

北汉主闻筠败,自太平驿遁还晋阳,谓赵华曰:“李筠无状,卒如卿言。吾幸全师以归,但恨失卫融、卢赞耳。”由是重文学之士。久之,华请老,使食其禄终身。以翰林学士承旨、兵部尚书赵弘为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弘,蓟人也。

癸巳,安国节度使元城李继勋来朝,乙未,命为昭义节度使。继勋,初见显德三年,不著邑里。

丁酉,上发潞州。

秋七月戊申,至京师。

初,卫融之被执也,上诘融曰:“汝教刘钧举兵助李筠反,何也?”融从容对曰:“犬各吠非其主,臣四十口衣食刘氏,诚不忍负之。陛下宜速杀臣,臣必不为陛下用,纵不杀,终当间道走河东耳。”上怒,命左右以铁挝击其首,流血被面。融呼曰:“臣得死所矣!”上顾左右曰:“此忠臣也,释之。”命以良药傅其疮,因使融致书北汉主,求周光逊等,约亦归融太原,北汉主不报。辛亥,以融为太府卿。

壬子,幸宰相范质第视疾,赐黄金器二百两,白金器千两,绢二千匹,寻复赐钱百万。赐钱乃八月甲戌事,今并书。

前司空、赵国公李谷,初归洛阳,李筠以谷周朝名相,遗钱五十万,他物称是,谷受之。及筠叛,谷忧恚发病,乙卯,卒。上为废朝二日,赠侍中。

戊午,宴韩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币、鞍勒马有差,赏平泽、潞之功也。

初,成德节度使金城郭崇崇,初见天福二年。闻上受禅,时或涕泣。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且言常山近契丹,崇怀怨望,宜早为之所。上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此盖感激所发耳。”然亦遣使侦之。崇闻有使至,忧懑失据,谓左右曰:“苟使命不测,将奈何?”左右莫对,观察判官辛仲甫[31]曰:“公首效诚节,且军民处置,率循常度,朝廷虽欲加罪,何以为辞?使者若至,但率官吏郊迎,尽礼致恭。淹留伺察,当自辨明矣。”崇如其言,日与僚佐饮博,使者审崇无他,即归奏之。上喜曰:“我固知崇不反也。”已而,崇请入朝。是日,命宣徽南院使昝居润权知镇州。仲甫,汾州人。崇前在澶渊,仲甫为掌书记。厢虞侯劫部民二人杀之,其家诉言阴识贼魁。而厢虞侯者,崇亲吏也,吏不敢诘。仲甫力请捕之,案治有状,吏犹稽缓,欲变其狱。仲甫抗白崇曰:“民被寇害,又使自诬,重伤甚矣,焉用僚佐!请易其狱吏,以雪冤愤。”[32]崇大感悟,即遣司法掾李濯移鞫之,正其罪,置于法。李濯,未见。陈思让,汾州人,初见天福六年,思诲即其弟也。《郭崇》、《辛仲甫传》载中使伺察事稍不同,今参校修润,使不相抵牾。

澶州蝗,遣使督官吏分捕。

乙丑,唐主景遣使贺平泽、潞。丁卯,[33]又遣其礼部郎中龚谨仪来贡乘舆服御物。[34]谨仪,邵武人也。

河阳节度使真定赵晁以疾归京师,是月,卒。上甚悼焉,初赠太子太师,再赠侍中。晁历方镇,好聚敛,无他勋劳,但以周初与宣祖同掌禁军,有宗盟之分,故蒙优礼,再加赠典,非常例也。

八月戊辰朔,御崇元殿,设仗卫,群臣入阁,置待制、候对官,[35]赐廊下食。

庚午,宴近臣于广德殿,江南、吴越朝贡使皆预。自是江南、吴越使来朝,即宴如例。

壬申,复升贝州为永清军。[36]

是日,幸玉津园。

甲戌,命近臣分诣京城诸祠庙祷雨。

保义节度使河东袁彦,性凶率,政出群小,陕人患之。及闻禅代,日夜缮甲治兵。上虑其为变,命潘美往监其军,遂图之。美单骑入城,谕令朝觐,彦即治装上道。上喜,谓左右曰:“潘美不杀袁彦,成我志矣。”丙子,徙彦为彰信节度使。[37]

忠正节度使、兼侍中杨承信为护国节度使。承信至河中,或言其谋反,上遣作坊副使魏丕赐承信生辰礼物,因察之,还,言承信无反状。承信因是获没于镇。丕,相州人也。

忠武节度使、兼侍中阳曲张永德永德,初见乾祐三年。徙武胜节度使。初,显德末,有方士私谓永德言上受命之符者,永德在军中潜意推奉。将聘孝明皇后,永德出缗钱金帛数千,以助纳采,上甚德之。于是,自许来朝,命改镇邓,恩宠优渥,旧臣无与比者。其后复入觐,召对后苑,道旧故为乐,饮以巨觥。永德妻,周太祖女晋国公主也,但呼驸马而不名。尝问所宝通天犀带安在,永德曰:“往以征淮,过用官钱二十万贯,已偿之矣。”上曰:“尚欠几何?”曰:“五万贯。”即日,诏除其籍,仍别赐二十万。从游玉津园,命卫士代执其辔。时上将有事于北汉,因密访策略,永德曰:“太原兵少而悍,加以契丹为援,未可仓卒取也。臣愚以为每岁多设游兵,扰其田事,仍发间使谍契丹,先绝其援,然后可图。”上曰:“善。”据司马光《百官表》,永德以八月自许州徙邓州,而《实录》、《本纪》阙略,今追附于此。《龙川别志》云太宗娶符后,太祖使永德助聘财。今从《国史》。

壬午,以皇弟殿前都虞侯、睦州防御使光义领泰宁军节度使。

甲申,立琅琊郡夫人王氏为皇后,皇妹为燕国长公主。后,华池人,彰德节度使饶之女也。饶,初见天福十二年八月。

丙戌,诏有司案前代旧式作新权衡以颁天下,禁私造者。十九日,《本纪》即云颁新量衡于天下。按此但新造,未颁也。今从本志。

右司郎中李秉秉,未见。责授左赞善大夫。秉前判吏部官告院,吏盗用官钱数十万,[38]秉不知觉,故有是命。

初,上征泽、潞,留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赵普居京师,普因皇弟光义请行,上笑曰:“普岂胜甲胄乎!”许之。及第功推赏,上曰:“普宜在优等。”戊子,以普为兵部侍郎、充枢密副使。

大宴广政殿。自是,大宴皆就此殿。上以长春节在二月,故每岁止设秋宴。

荆南节度使、守太傅、兼中书令南平贞懿王高保融寝疾,以其子继元幼弱,未堪承嗣,命其弟行军司马保勖总判内外军马事。甲午,此据曾颜《渤海行年纪》。保融卒。保融性迂缓,御军治民皆无法,高氏始衰。保勖眉目疏秀,羸瘠而口吃,文献王甚爱之,虽盛怒,见保勖,怒必解,荆南人谓之“万事休郎君”。

乙未,唐主景又遣使来贺帝还京。

是月,燕国长公主出降殿前副都点检、忠武节度使、驸马都尉高怀德。

泾州马步军教练使李玉者,本燕人,性凶狡,与彰义节度使白重赟有隙。一日,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赟,先遣人潜市马缨一,即伪造制书,云重赟谋逆,令夷其族。乃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此去矣。”延正得之,亟白重赟,重赟具以闻。上大惊,视其制书,率皆诈谬,遽命六宅使陈思诲驰驿赴泾州擒玉与承恕,鞫问具伏,咸弃市。擢延正为刺史。仍诏诸道,凡被制书有关机宜者,印文笔迹,并须详审考验。重赟,宪州人也。重赟,初见显德元年。重赟本传载李玉事,后云重赟俄徙兖州。据《百官表》,重赟此月改领泰宁节度,因附见月末。然《新》《旧录》、《本纪》皆不书重赟徙兖州。而八月壬午,太宗实领泰宁节度,与《百官表》异,不知《百官表》何据也,当考。陈延正,未见。

九月辛丑,宴近臣于万春殿,后九日,又宴于广德殿,皆曲宴也。凡曲宴无常,惟上所命。

壬寅,李继勋言帅师入北汉界,烧平遥县,掳掠甚众。

癸卯,三佛齐王悉利大霞里坛遣使来贡方物。

丙午,御崇元殿,备礼册四亲庙。

丁未,宰相率百官进名奉慰。

己酉,幸宜春苑。

淮南节度使、兼中书令沧人李重进,重进,初见广顺二年七月。周太祖之甥也,始与上俱事世宗,分掌内外兵权,而重进以上英武出己右,心常惮焉。恭帝嗣位,重进出镇扬州,领宿卫如故。及上受禅,命韩令坤代重进为马步军都指挥使。重进请入朝,上意未欲与重进相见,谓翰林学士饶阳李昉昉,初见乾祐元年十一月。曰:“善为我辞以拒之。”昉草诏云:“君为元首,臣作股肱,虽在远方,还同一体。保君臣之分,方契永图,修朝觐之仪,何须此日?”重进得诏,愈不自安,乃招集亡命,增陴浚隍,阴为叛背之计。李筠举兵泽、潞,重进遣其亲吏翟守珣守珣,未见。间行与筠相结。守珣素识上,往还京师,潜诣枢密承旨李处耘求见,上召问曰:“我欲赐重进铁券,彼信我乎?”守珣曰:“重进终无归顺之志矣。”上厚赐守珣,许以爵位,且使说重进稍缓其谋,无令二凶并作,分我兵势。守珣归,劝重进养威持重,未可轻发,重进信之。上已平泽、潞,则将经略淮南,戊申,徙重进为平卢节度使,度重进必增疑惧,庚戌,又遣六宅使陈思诲赍铁券往赐,以慰安之。陈思诲持铁券往赐,《旧录》在庚戌,《新录》在壬子,今从《旧录》。

是日,贬中书舍人怀戎赵逢[39]案赵行逢原本脱“行”字,今据《宋史》补。为房州司户参军。上之亲征泽、潞也,山程狭隘多石,上自取数石于马上抱之,群臣六军皆争负石开道。行逢惮涉险,伪伤足,留怀州不行。及师还,将大有除拜,其命甚密。行逢当入直,又称疾,请于私第草制,上怒,下御史府劾其罪而黜之。

陈思诲至淮南,李重进[40]即欲治装,随思诲入朝,左右沮之,重进犹豫不决。又自以前朝近亲,恐不得全,乃拘留思诲,益治反具。遣使求援于唐,唐主不敢纳。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友规友规,以永兴节度副使[41]见乾祐元年三月。知重进必反,逾城来奔。重进疑诸将皆不附己,乃囚军校数十人,军校呼曰:“吾辈为周室屯戍,公苟奉周室,何不使吾辈效命?”重进不听,悉杀之。己未,重进反书闻,上命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王审琦为副,宣徽北院使李处耘为都监,保信节度使宋延渥为都排阵使,帅禁兵讨之。

宁国军节度使吴延福,吴越王俶之舅也。或告延福有异图,庚申,俶遣内牙指挥使薛温以兵围其第,收延福兄弟五人。睦州刺史延遇,恐惧自杀。众欲杀延福兄弟,俶流涕曰:“先夫人之同气也,吾安忍置法!”皆除名,徙诸州,卒全母氏之族。延福,见广顺二年,[42]不著邑里。

癸亥,诏削夺李重进官爵。

先是,边将获北汉民数百人,甲子,命悉放还。

诏文武常参官请病告过三日,以名闻,[43]当遣太医诊视之。

是月,吴越始榷酒酤。

冬十月丁卯朔,赐百官诸军校冬服,诸州长史、屯戍将士,遣使就赐之。

李筠之叛也,遣使邀建雄节度使真定杨庭璋,庭璋,初见显德五年二月。庭璋执其使以闻,仍献攻取之策。庭璋姊,故周祖妃,上疑有异志,命郑州防御使信都荆罕儒罕儒,冀州人,初见显德六年十二月。为晋州兵马钤辖,使伺察之。罕儒每入府中,从者悉持刀剑,庭璋开怀接纳,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会有诏召庭璋赴阙,庭璋即日单车就道。己巳,徙庭璋为静难节度使。

庚午,安友规至自扬州,上以为滁州刺史,令监护前军进讨。

壬申,河决棣州厌次县,又决滑州灵河县。

有司请据诸道所具版籍之数,升降天下县望,以四千户以上为望,三千户以上为紧,二千户以上为上,千户以上为中,不满千户为中下,仍请三年一责户口之籍,别定升降。从之。凡望县五十,户二十八万一千六百七十;紧县六十七,户二十二万八千六百九十三;上县八十九,户二十一万八千二百八十;中县一百一十五,户一十七万九千三十;中下县一百一十,户五万九千七百七十。总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户,按总数不符,应作九十六万七千四百四十三户。此国初版籍之数也。

升镇州娘子关为承天军。

乙酉,晋州言兵马钤辖、郑州防御使荆罕儒战没。罕儒恃勇轻敌,常悬军深入北汉境,北汉人多闭壁不出,前后掳获甚众,于是领千馀骑抵汾州城下,焚其草市而还。夕次京土原,北汉主遣大将郝贵超贵超,未见。领万众来袭,黎明,及之,罕儒遣都监、毡毯副使阎彦进彦进,未见。分兵以御贵超。罕儒锦袍衷甲,据胡床飨士,方割羊臂臑以食,闻彦进小却,即上马,麾兵径犯其锋。北汉人攒戈舂之,罕儒坠马,为北汉人所获,罕儒犹格斗,手杀十馀人,乃遇害。北汉主欲生致罕儒,及闻其死,[44]求杀罕儒者戮之。上痛悼不已,擢其子守勋为西京武德副使;因索京土原之将校不用命者,黜慈州团练使平陆王继勋继勋,初见乾祐元年。为率府率,阎彦进为殿直,斩其部下龙捷指挥使石进德等二十九人。乙酉,十六日也。《新录》据奏到始书,今从之。不知罕儒战没果何日也。

先是,两京军巡及诸州马步判官,皆以补将吏,于是诏吏部流内铨注拟选人。

上问枢密副使赵普以扬州事宜,普曰:“李重进守薛公之下策,昧武侯之远图,凭恃长淮,缮修孤垒。无诸葛诞之恩信,士卒离心。有袁本初之强梁,计谋不用。外绝救援,内乏资粮,急攻亦取,缓攻亦取。兵法尚速,不如速取之。”上纳其言。丁亥,下诏亲征,以皇弟光义为大内都部署,吴廷祚权东京留守,吕馀庆副之。

庚寅,上发京师,百司六军并乘舟东下。

癸巳,次宋州。城中军有戍扬州者,父母妻子颇怀疑惧,分命中使就抚之。

十一月戊戌,次宿州。

甲辰,次泗州,舍舟登陆,命诸将鼓行而前。

丁未,至大义驿,石守信遣使驰奏扬州即破,请上亟临视。是夕,次其城下,登时攻拔之。李重进尽室赴火死,[45]陈思诲亦为其党所害。上购得翟守珣,补殿直,俄迁供奉官。重进性鄙吝,未尝有觞酒豆肉及其士卒,下多怨者。兄深州刺史重兴,初闻其叛,即自杀。弟解州刺史重赟,子尚食使延福,并戮于市。

己酉,赈给扬州城中民米,人一斛,[46]十岁以下给其半。为重进胁以隶军者,赐衣履纵之。

庚戌,诏重进家属、部曲并释罪,逃亡者听自首,尸骼暴露者收瘗之,役夫死城下者,人赐绢三匹,[47]复其家三年。

乙卯,唐主景遣左仆射江都严续来犒师。续,可求子,初见开运三年。

庚申,复遣其子蒋国公从镒、户部尚书新安冯延鲁延鲁,延己弟,初见天福二年。来买宴,上厉色谓延鲁曰:“汝国主何故与我叛臣交通?”延鲁曰:“陛下徒知其交通,不知预其反谋也。”上诘其故,延鲁曰:“重进使者馆于臣家,国主令臣语之曰:‘男子不得志,固有反者,但时有可、不可。陛下初立,人心未安,交兵上党,当是时不反,今人心已定,方隅无事,乃欲以残破扬州,数千弊卒,抗万乘之师,借使韩、白复生,必无成理,虽有兵食,不敢相资。’重进卒以失援而败。”上曰:“虽然,诸将皆劝吾乘胜济江,何如?”延鲁曰:“陛下神武,御六师以临小国,蕞尔江南,安敢抗天威?然国主有侍卫数万,皆先主亲兵,誓同生死,陛下能弃数万之众与之血战,则可矣。且大江风涛,苟进未克城,退乏粮道,亦大国之忧也。”上笑曰:“聊戏卿耳,岂听卿游说耶?”龙衮《江南野录》载冯延鲁对上语,乃真以为如此拒重进,不知盖饰词耳。今从《十国纪年》。

上使诸军习战舰于迎銮,唐主惧甚。其小臣杜著、颇有辞辩,伪作商人,由建安渡来归;而彭泽令薛良,坐事责池州文学,亦挺身来奔,且献平南策。唐主闻之,益惧。上命斩著于下蜀[48]市,良配隶庐州牙校,唐主乃少安,终以国境蹙弱,遂决迁都之计。

乙丑,命宣徽北院使李处耘权知扬州。时扬州兵火之馀,阖境凋弊。处耘勤于抚绥,轻徭薄赋,召属县父老访民间疾苦悉去之。扬州遂安。

十二月己巳,上发扬州。丁亥,至京师。

壬辰,占城国王释利因塔蛮遣使来贡方物。

是月,唐清源节度使留从效遣使奉表称藩,上亦遣使厚赐以抚之。从效,桃林人,初见开运元年十月。上遣使赐从效,乃二年正月事,今移入此。

是岁,北汉主以抱腹山人郭无为为谏议大夫,参议中书事。无为,安乐人。方颡乌喙,好学多闻,善谈辩。尝衣褐为道士,居武当山。周太祖讨李守贞河中,无为诣军门上谒,询以当世之务,甚奇之。或谓周祖曰:“公为汉大臣,握重兵居外,而延纵横之士,非所以防微虑远之道也。”无为去,隐抱腹山。枢密使段恒恒,初见显德四年,无邑里。识之,荐其才,北汉主召与语,大悦,因授以政,复命恒及侍卫亲军使太原蔚进进,初见天福十二年。皆同平章事。

上既即位,欲阴察群情向背,颇为微行。或谏曰:“陛下新得天下,人心未安,今数轻出,万一有不虞之变,其可悔乎!”上笑曰:“帝王之兴,自有天命,求之亦不可得,[49]拒之亦不能止。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然我亦终日侍侧,[50]不能害我。若应为天下主,谁能图之?不应为天下主,虽闭户深居何益?”既而微行愈数,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我不汝禁也。”由是中外慑服。

亲军校有献手挝者,上曰:“此何以异于常挝而献之?”军校密言曰:“陛下试引挝首视之。挝首,即剑柄也,有刃韬于柄中,居常可以杖,缓急以备不虞。”上笑,投之于地,曰:“使我亲用此物,事将奈何?且当是时,此物果足恃乎?”

一日罢朝,[51]坐便殿,不乐者久之。左右请其故,上曰:“尔谓天子为容易耶?属乘快指挥一事而误,故不乐耳。”《三圣实录》载内侍行首王继恩请其故。按继恩开宝中始赐姓名,累迁内侍行首,国初未也。今于此年附见此事,故止称“左右”,而削其姓名,《本纪》亦不著其姓名。

尝弹雀于后苑,或称有急事请见,上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之,对曰:“臣以为尚亟于弹雀。”上愈怒,举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乎?”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也。”上悦,赐金帛慰劳之。前数事皆石介《三朝政录》[52]及《记闻》所载,未必皆在此年也,今并附此。

校勘记

编辑
  1. 马仁瑀 原作“马仁瑞”,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七三《马仁瑀传》改。
  2. 将士环列待旦 “列”原作“立”,据宋本、阁本及杨仲良《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以下简称《长编纪事本末》)卷一、陈均《皇朝编年纲目备要》(以下简称《编年纲目》)卷一改。
  3. 乃整军自仁和门入 “整”原作“振”,据同上书改。
  4. 宗城 原作“宇城”,清人《案》(以下简称《案》)引《宋史‧范质传》作“宗城”。宋本、宋撮要本正作“宗城”,今据改。
  5. 太祖诣崇元殿行禅代礼 “崇元殿”原作“崇光殿”,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改。
  6. 独未有周帝禅位制书 “位”原作“代”,据宋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改。
  7. 赠韩通中书令 “赠”原作“赐”,据宋本及《编年纲目》卷一、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改。
  8. 其子微有智略 “智”原作“志”,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四八四《韩通传》、《涑水纪闻》卷一改。
  9. 遽令扫去之 “遽”原作“遂”,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改。
  10. 宁江节度使 “宁江”原作“江宁”,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王称《东都事略》卷二一《高怀德传》、本编下文张光翰自“嘉州防御使为宁江节度使”改。案“宁江”误为“江宁”,略见毕沅《续资治通鉴》(以下简称《续通鉴》)卷一《考异》。《案》引《宋史》作“江宁军”者,当亦所据版本有误。
  11.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 “亲军”、“马军”原互倒,据阁本及王太岳等《四库全书考证》卷三○乙正。
  12. 泰宁节度使 “泰宁”原作“太宁”,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五○《王审琦传》改。
  13. 各以便宜从事 “各”上原有“令”字,据宋本删。
  14. 加延钊殿前都点检 “加”原作“诏”,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五一《慕容延钊传》改。
  15. 归德节度判官 “度”下原有“使”字,据宋本及《东都事略》卷三一《刘熙古传》、《编年纲目》卷一删。
  16. 不易其法 “法”原作“位”,据宋本、宋撮要本及欧阳修等《太常因革礼》卷八九、《宋会要辑稿》(以下简称《宋会要》)《礼》一五之二二改。
  17. 吴廷祚 原作“吴延祚”。宋本作“吴廷祚”;《续通鉴》卷一《考异》:“今西安府学《千字文石刻》后列廷祚衔名,正作‘廷’字,当从之。”今据改。下同。按作“延”、作“廷”,自《新》《旧五代史》、司马光《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而下,诸书所载不同,究由形似致误,或原于避讳而改,待考。
  18. 前乡贡三传孙兰治左氏春秋 “三传”原作“生傅”,“左氏”原作“左传”,并据宋本改。
  19. 以皇弟光美为嘉州防御使 “光美”原作“光义”,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四四本传改。
  20. 嘉安 原作“乐安”,据宋本、阁本及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以下简称《群书考索》)《前集》卷五○、马端临《文献通考》(以下简称《通考》)卷一三○《乐考》、《宋史》卷一二六《乐志》改。
  21. 酌献饮福受胙为僖安 按上引《群书考索》、《通考》及《宋史》均于“酌献”上有“祭享”二字。
  22. 大宁 原作“大学”,据宋本、阁本及同上书改。
  23. 拨汗马 “拨”,原作“泼”,据宋本及《宋史》卷四八四《李筠传》改。
  24. 设斗门以节水 “节”原作“积”,据宋本、阁本及《宋会要‧方域》一六之二二改。
  25. 以令琮充使焉 “焉”原作“马”,据宋本、阁本改。
  26. 破筠众于长平 “长平”原作“长安”,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宋会要‧兵》七之二三、《编年纲目》卷一、李攸《宋朝事实》卷一七改。
  27. 王祜 原作“王祐”,阁本作“王祜”。案《宋史》卷二六九本传,“祜字景叔”。循字核名,作“祜”为是。《涑水纪闻》卷七、《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均作“王祜”。今据改。下同。
  28. 与亲友数十人犯关东奔 “亲友”,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均作“亲信”。
  29. 升单州为团练 “单州”原作“军州”,宋本作“单州”。案《宋史》卷八五《地理志》,单州于建隆元年升为团练;卷四八四《李筠传》,筠子守节以上党城降,释其罪,以为单州团练使。《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宋会要‧兵》七之一均作“单州”。今据改。《案》语“单州”亦误作“军州”,据《四库全书考证》卷三○改。
  30. 与其守死 “守”、“死”原互倒,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乙正。
  31. 观察判官辛仲甫 “判官”原作“推官”,据宋本及《东都事略》卷三六、《宋史》卷二六六本传改。
  32. 以雪冤愤 “冤愤”原作“怨愤”,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六六《辛仲甫传》改。
  33. 丁卯 原作“乙卯”,据宋本、阁本改。
  34. 来贡乘舆服御物 “来”字原脱,据宋本、阁本补。
  35. 置待制候对官 “待制”原作“待诏”,宋本、阁本同。按王应麟《玉海》卷一二四、《宋会要‧仪制》一之二一、《编年纲目》卷一、《通考》卷一○七《王礼考》均作“待制”。《玉海》、《通考》并云:“待制、候对,唐制也,每正衙置待制官两员。”本编此处应作“待制”,今据改。
  36. 复升贝州为永清军 “贝州”原作“具州”,据宋本、阁本及乐史《太平寰宇记》(以下简称《寰宇记》)卷五八贝州条、《宋史》卷八六《地理志》恩州条改。
  37. 徙彦为彰信节度使 “彰信”原作“彰州”,宋本作“彰信”。按《宋史》卷二六一《袁彦传》:“宋初加检校太尉,是秋来朝,改镇曹州。”曹州,在后周为彰信军,宋初因之,见《寰宇记》卷一三。《宋史》卷八五《地理志》兴仁府条亦谓“彰信军节度,本曹州”。今据改。
  38. 吏盗用官钱数十万 “数”原作“谷”,据宋本改。
  39. 赵逢 原作“赵行逢”;“行”字,《案》云据《宋史》补。按《宋史》卷一《太祖纪》作“赵行逢”,卷二七○本传则作“赵逢”;而《涑水纪闻》卷一、《编年纲目》卷一、《宋史》全文卷一、李𡌴《皇宋十朝纲要》(以下简称《十朝纲要》)卷一均同《宋史》本传。宋本亦正作“赵逢”。今改回。
  40. 李重进 原作“李重赟”,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宋史》卷四八四本传改。
  41. 永兴节度副使 “永兴”原作“承兴”,据宋本、阁本及《旧五代史》卷一○一《汉书‧隐帝纪》、卷一○九《赵思绾传》改。
  42. 见广顺二年 宋本“见”上有“初”字。
  43. 以名闻 宋本作“有司以名闻”。
  44. 及闻其死 “及”原作“又”,据宋本、阁本及《宋史》卷二七二《荆罕儒传》改。
  45. 赴火死 “赴”原作“焚”,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宋史》卷四八四《李重进传》改。
  46. 人一斛 “一”原作“十”,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改。
  47. 人赐绢三匹 “三”原作“二”,据宋本、阁本及《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五改。
  48. 下蜀 原作“下属”,据宋本、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二、《编年纲目》卷一改。
  49. 求之亦不可得 “亦”字原脱,据宋本、阁本及《涑水纪闻》卷一补。
  50. 然我亦终日侍侧 “终日”原作“终身”,据宋本及《涑水纪闻》卷一、《编年纲目》卷一、《宋史全文》卷一改。
  51. 一日罢朝 “罢”、“朝”原互倒,据宋本、阁本及《涑水纪闻》卷一乙正。
  52. 三朝政录 阁本作“三朝圣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