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考索 (四库全书本)/后集卷08
群书考索 后集卷八 |
钦定四库全书
群书考索后集卷八
宋 章如愚 编
官制门
六部类
户部尚书 汉置尚书郎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至魏文帝置度支尚书寺専掌军国支计 吴有户
部 吴孙休初即位户部尚书阶下读奏而晋有度支皆主筭也 宋齐度支尚书领度支金部仓部起部四曹 北齐度支统度支仓部左户右户金部库部六曹 后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礼之制其属有民部中大夫二人掌承司徒教以籍帐之法赞计人民之众寡
隋初有度支尚书则并后周民部之职 开皇三年改度支为民部统度支民部金部仓部四曹唐修隋志谓之户部永徽初改民部为户部庙讳故也
唐显庆元年改户部为度支 龙朔三年改度支尚书为司元太常伯 咸亨元年复为户部尚书初户部居礼部之后 武后改置天地四时之官以户部为地官由是遂居礼部前 神龙元年复改地官为户部总判户部度支金部仓部事〈通典〉 掌天下户口井田之政令凡徭赋职贡之方经费赒给之筭蔵货嬴储之准悉以咨之〈六典〉
宋户部判部事一人以两制以上充凡户口田产金榖食货之政令皆归于三司 三司谓盐铁户部度支也 本曹但受天下之土贡元会陈于庭而已〈续会要〉 元丰改官制罢三司归户部左右曹而三司之名始泯矣〈四朝志〉初除安焘为户部尚书〈续会要〉户部掌天下人户口土地钱榖之政令贡赋征役之事以版籍考户口之登耗以税赋待邦国之岁计以土贡辨郡县之物宜以征榷抑兼并而佐调度以孝义婚姻继嗣之道和人心以田务劵责之理直民讼凡此归于左曹 以常平之法平丰㐫时敛散以免役之法通贫富均财力以保伍之法聨比闾察盗贼以义仓赈济之法收饥馑恤艰厄以农田水利之政治荒废务稼穑以坊场河渡之课酬勤劳省科率凡此归之右曹〈四朝志〉 是时右曹所领侍郎専之虽尚书亦不得预〈实录〉 元丰六年诏户部右曹令侍郎専领尚书不预至元祐元年门下侍郎司马光欲令户部尚书兼领左右曹而旧三司财用事有在五曹寺监者并归户部则利权归一诏尚书省立法左右曹钱谷尚书兼总使周知其数量入为出而制国用焉〈职略〉旧三司使即今尚书三司副使即今侍郎权发遣副使即今权侍郎三司判官推官及判子司官即今郎中员外郎之任也〈续会要〉
户部侍郎
隋炀帝始置民部侍郎 唐因之后改曰户部 龙朔二年改为司元少常伯 咸亨元年复为户部侍郎他时曹名或改而官号不易旧制一员 长安四年加一员 神龙元年减二年复加〈通典〉 职掌天下户口井田之政令凡徭赋职贡之方经费赒给之筭臧货嬴储之准悉以咨之〈六典〉
宋户部之职皆归三司 元丰官制行户部始总邦计置侍郎二员左曹五案 户口案税赋案农田案检法案知杂案右曹五案 常平案免役案坊场案检法案知杂案 左曹除陈安石右曹除李廷〈职略〉其馀职掌沿革〈并见户部尚书门〉
户部郎中
汉尚书郎一人主户口垦田 吴张温为户曹郎 魏有左民郎曹 晋兼置右民郎曹东晋而下有民部曹 梁陈为左右郎 后魏为左户曹郎 北齐有左右民郎曹
隋初民部郎曹置侍郎二人炀帝改曰民部郎 唐为郎中高宗改为户部龙朔中为司元大夫后复故郎中二人员外郎二人掌户口土田赋役贡献蠲免优复姻婚继嗣之事以男女之黄小中丁老为帐籍以求业口分园宅均其土田以租庸调敛其物以九等定天下之户以为尚书侍郎之贰其后以诸行郎官判钱榖而户部度支郎官失其职矣〈唐职林〉 宋沿革〈见户部尚书门〉
度支郎中
汉有度支侍郎即郎中之任也历魏 晋 宋 齐后魏 北齐并有度支郎中 梁 隋 陈为侍郎炀帝但曰郎自汉魏以来皆度支尚书领度支郎开皇三年改度支尚书为民部尚书始民部领之
唐因焉武徳三年加中字 龙朔二年改为司度大夫咸亨元年复故〈六典〉 掌度支国用租赋少多之
数物产丰约之宜水陆道路之利毎岁计其所出而支其所用〈六典〉
宋度支判司事一人列六案 度支案发运案支供案赏赐案掌法案知杂案 以无职事朝官充凡调度之政皆归三司本司无所掌 元丰官制行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续会要〉 初除陈向〈职略〉 参掌计度天下之经费以贡赋税租之入而为之出小事则拟画大事则咨其长〈职官志〉
金部郎中
汉置尚书郎四人其一人主财帛委输盖金部郎曹之任也历魏 晋 宋 齐 后魏 北齐并有金部郎 梁 陈 隋为侍郎炀帝但曰郎
唐因之武徳三年加中字〈六典〉 龙朔中为司珍大夫〈唐职林〉 咸亨复天宝改司金郎中 至徳初复旧掌库蔵出纳之节金宝财货之用权衡度量之制皆总其文籍而颁其节制〈六典〉
宋金部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库蔵出纳之节金宝财货之用皆归于三司而仪衡度量之制主于太府寺本司无所掌元丰官制行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续会要〉 初除晁端彦焉〈职略〉参掌给纳天下之泉币计其岁所输数归于应授之府蔵以待邦国之用而钩考平准市舶榷易商税香案盐铁之数以周知其登耗凡造升斗尺称皆以法颁其禁令分案七 左蔵案右蔵案钱帛案榷易案请给案检法案知杂案
仓部郎中
周廪人仓人之职也 魏 晋而下皆有仓部郎中梁 陈为侍郎 宋 齐以度支尚书领之 后魏有太仓尚书 后周有司仓下大夫 隋初为仓部侍郎炀帝止曰仓部郎
唐武徳三年加中字 龙朔二年改司庾大夫 咸亨复天宝中为司储郎中 至徳复掌天下储库出纳租税禄粮仓廪之事〈六典唐职林〉
宋仓部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官充凡仓庾受纳租税出给禄廪之事皆归三司而别置提点仓场官以督察本司别无所掌元丰官制行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续会要〉初除韩正彦焉〈职略〉参掌国之仓场储积及其给受之事岁以应用蒭粟前期缺度支均定支移拆变之数〈四朝志〉 列六案曰仓场案上供案给纳案粜籴案掌法案知杂案 建炎三年诏罢司农寺本寺诸仓场事务隶仓部 绍兴四年复旧〈中兴会要〉
礼部尚书 汉成帝置尚书五人其四曰客曹主外国夷狄事 光武分六曹吏部曹兼掌祭祀事然则夷狄祭祀皆今礼部职也 魏尚书有祠部曹及 晋江左有祠部尚书掌庙祧之礼常与右仆射通职不常置以右仆射摄之 历代皆与右仆射通职
宋祠部尚书领祠部仪曹二曹 齐 梁 陈皆有祠部尚书 后魏为仪曹尚书 北齐祠部尚书统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又有仪曹主吉凶礼制属殿中尚书 后周置春官卿又有礼部而不言职事后改礼部为宗伯又春官之属有典命后改典命为大司礼俄改大司礼复为礼部谓之礼部大夫至隋置礼部尚书统礼部祠部主客膳部四曹盖因
后周礼部之名兼前代祠部仪曹之职至 唐人因其制龙朔中改为司礼太常伯光宅中为春官尚书神龙元年复改尚书掌礼仪祭享贡学之政〈六典〉
〈通典唐职林〉
宋礼部判部事二人以两制及带职朝官以上充凡礼仪之事悉归于太常礼院而贡举之政领于知贡举官本曹但掌制科举人补奏太庙郊社斋郎室长掌座都省集议百官谢贺章表诸州申举祥瑞出纳内外牌印之事而兼领贡院焉〈续会要〉 元丰改制掌礼乐祭祀朝会燕飨学校贡举册宝印记图书表疏及祥瑞之事凡礼乐有所损益小事则同太常寺大事则集侍从或百官议定以闻若有事于南北郊明堂籍曰禘祫太庙荐飨景灵宫酌献陵表及行朝贡庆贺宴乐之礼则承诏举其仪物〈职官志〉 时虽正名尚书尤未除人〈职略续会要可考见下礼部侍郎沿革〉建炎二年并光禄寺鸿胪寺归礼部〈中兴会要〉
礼部侍郎
隋炀帝初置礼部侍郎大业三年初置用苏植为之唐因之龙朔中为司礼少常伯 高宗咸亨元年复旧他时曹名或改而官号不易尝䇿试贡举及斋郎弘崇国子生等事旧制考功员外郎贡举 开元二十三年李昻为进士李权所诋朝议以考功位轻不足以临多士次年遂以礼部侍郎掌焉天下髦彦由其所取势倾当时资与吏部侍郎等〈六典〉 宋沿革〈见尚书门〉 元丰正名初除谢景温〈职略又续会要〉元丰五年四月二十四日除户部侍郎谢景温为礼部侍郎侍郎自此始正除尚书缺
礼部郎中
魏 晋 宋 齐 梁 陈 后魏 北齐有殿中郎仪曹郎而殿中掌表疏仪曹掌吉凶礼制皆礼部郎中之职也 后周依周官 隋礼部曹置侍郎一人炀帝除侍郎又改仪部 唐因之称郎中 武德三年复为礼部 龙朔二年改司礼大夫〈六典注〉 咸亨初复旧其后曹名或改而官不易掌礼乐学校仪式制度衣冠符印表疏册命祥瑞铺设丧葬赗赙及宫人等〈通典注〉 宋沿革〈见尚书门〉 元丰正名初除刘挚王子韶〈职略〉 尚书掌礼乐祭飨贡举之政令而侍郎为之贰郎中员外郎参领之凡讲议制度损益仪物则审覆有司所上之状以次谘决而资于尚书郎〈续会要〉 大朝会则上书奏藩国贡物凡贺庆告谢则郎中员外郎分撰表文〈四朝志〉
祠部郎中
东晋而下逮于北齐皆有祠部郎 后周春官府有典祠中大夫 隋有祠部郎
唐为郎中龙朔中改为司禋大夫后复故掌祠祀飨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唐职林〉
宋祠部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祠祀享祭皆隶太常礼院而天文刻漏归于司天监本司但掌祠祭画日休假令受诸州僧尼道士女官童行之籍给剃度受戒文牒而已 元丰改制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续会要〉 初除赵令铄〈职略〉 参掌天下典祀国忌庙讳凡本司所治之事月奏祠祭画日及休假令节即神祠封爵号则覆太常所定以上尚书省应宫观寺院僧道置籍书其名额岁较医官功过而赏罚之〈四朝志〉
知贡举
唐初贡举省试主之考功 开元二十四年考功员外郎李昻为举人诋诃帝以员外郎望轻遂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由是势倾一时与吏部侍郎同其贡士有姻旧悉试考功谓之别头其后齐抗为相奏罢之〈唐职林〉
宋礼部贡院以朝官一员主判若遣官知贡举即主判官罢举事毕复别遣官主判〈会语〉
兵部尚书
汉置五曹未有主兵之任〈六典〉 魏始置五兵尚书谓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也 晋初无太康中乃有五兵尚书而又分中外兵各为左右一按晋虽中兵外兵为左右与旧五兵为七曹然尚书惟置五兵而已无七兵尚书之名至后魏始有七兵尚书今诸家著述或谓晋太康中置七兵尚书误矣
宋五兵尚书唯领中兵外兵二曹馀则无矣〈通典〉 孝武大明二年省 顺帝昇明元年复置〈六典〉 齐梁 陈皆有之 后魏为七兵尚书 北齐为五兵左中兵右中兵左外兵右外兵都兵凡五曹 后周置大司马其属又有兵部中大夫小兵部下大夫其职并缺至 隋乃有兵部尚书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曹盖因后周兵部之名兼前代五兵之职 唐因之龙朔二年改司戎太常伯咸亨元年复旧光宅元年改夏官尚书神龙元年复故天宝十一载改武部至徳二年复旧〈通典〉 掌天下兵籍武官选授之政令凡军师戍卒之籍山川要害之图厩牧甲仗之数悉以咨之〈六典〉选举亦为三铨制如吏部〈通典〉
宋兵部判部事一人以两制充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戍之政令悉归于枢密院其选授小者又分颁于三班本曹但掌三驾仪仗卤簿字图春秋释奠武成王庙及武人科举之事岁终以义勇弓箭手寨兵之数上于朝〈两朝国史志〉 元丰中厘正职事惟民兵马政权隶枢密院以俟法成而归之〈续会要〉武官铨选并归吏部 苏颂行状唐制文选吏部
掌之武选兵部掌之 神宗谓自三代至汉未尝有文武之别颂请文武一归吏部上从之〈详见吏部沿革〉 尚书掌武举地图车辇甲械之政令而侍郎为之贰凡军民以民籍统隶者阅习按试选募迁补及武学定赏与本曹所治之事〈续会要〉 正名之初尚书犹未除人〈职略〉五年九月诏应縁义勇保甲事并隶枢密院其馀民兵悉隶兵部〈续会要〉 建炎三年并卫尉寺归兵部〈中兴会要〉
兵部侍郎
隋置兵部侍郎 唐因之龙朔为司戎少常伯 光宅中为夏官侍郎后复故〈唐职林〉 旧制一员 总章元年加一员〈通典〉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唐职林其详见尚书〉
宋沿革元丰正名〈职同尚书见前门〉 初除许将〈续会要〉元丰五年四月二十二日除许将试兵部侍郎侍郎自此始尚书缺
兵部郎中
魏有五 晋有七兵皆置郎中历代或单为部或为郎中 隋初为兵部侍郎炀帝除侍字又改名曹郎唐初依隋武徳三年改兵部郎中龙朔改司戎大夫咸亨 光宅 神龙随曹改复二员一员掌判帐
及天下武官之阶品卫府之名数一员掌判簿以总军戎差遣之名数〈通典六典〉
沿革 元丰正名〈并见尚书门〉 初除潘良器〈职略〉本曹所治之事郎中员外郎参掌之〈续会要〉 建
炎二年并省冗职以兵部郎兼职方〈题名〉
驾部郎中
周夏官之属有舆司马有校人主马之官有牧师掌牧放有巾车掌公车之政及王之五辂皆驾部之本也魏 晋尚书有驾部郎 宋驾部属左民尚书
齐有之 后魏与北齐并曰驾部郎中 隋曰侍郎属兵部炀帝除侍字
唐武徳加中字 龙朔改司舆大夫 咸亨复天宝中改司驾至徳复〈通典〉
宋驾部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舆辇车乘隶于太仆传驿给受一出于枢密院厩牧之政总于群牧司本司无所掌元丰改制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续会要〉初除王钦〈职略〉参掌舆辇车马驿置厩牧之事大礼则戒有司具五辂〈续会要〉 建炎三年以驾部兼库部复并太仆寺归驾部〈本朝会要〉 隆兴改元复裁内外官于是驾部又当省而郎适赞读王府有诏听留需其迁勿补阙后间或一置而一员之制定矣〈题名〉 兵部四曹而止一员
刑部尚书
汉成帝时尚书初置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又置三公曹主断狱 光武改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政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辞讼罪法亦谓之贼曹 重于诸曹 魏置尚书都官郎佐督军事晋以三公尚书主刑狱 齐梁陈并有都官尚书宋三公比部主刑法又置都官尚书主军事刑狱隋开皇改都官为刑部尚书统都官刑部比部司门四曹 唐因之龙朔改司刑太常伯咸亨复武后改为秋官神龙复天宝改为宪部至徳复掌律令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唐职林〉
宋刑部尚书侍郎郎中止为阶官而刑部判部事二人以御史知杂已上或朝官充 淳化二年以刑部覆大辟案増置审刑院凡四方以刑狱来上则谳于审刑院 大中祥符二年置纠察在京刑狱司 元丰三年并并归刑部五年官制行六部各正其职而刑部始得専其官尚书掌天下刑狱之政令而侍郎郎中员外郎分治其事〈续会要题名〉是时尚书犹未除人〈职略〉
刑部侍郎
隋炀帝置刑部侍郎 唐因之龙朔改为司刑少常伯光宅中为秋官侍郎 天宝中为宪部侍郎掌律
令刑名覆案大理及诸州应奏之事〈通典六典〉
宋沿革〈见刑书门〉 元丰正名初除崔台符〈自大理卿除见续会要〉
刑部郎中
汉尚书有三公曹 后汉有二千石曹 魏有都官曹皆掌刑法狱讼之事 晋 宋 齐并以三公郎曹掌刑狱置郎中一人 隋初省三公曹置刑部曹掌刑法置侍郎一人炀帝除侍字又改宪部郎至 唐因之武徳改刑部郎中龙朔改司刑大夫咸亨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六典通典〉
宋沿革〈见刑书门〉 元丰正名初除胡瑗杜弦〈职略〉都官郎中
都官者本因 汉置司隶校尉其属官有都官从事一人掌中都官不法事因以名官 都官者义取中都官中都官谓京师官也 后汉又改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贼盗
魏青龙二年陈矫奏置都官郎曹郎中历 晋 宋齐都官郎中并掌京师非违得失事非今都官之任后周置司厉之职掌诸奴男女男子入于罪隶女
子入于舂藳之事 盖今都官郎中之任 隋置都官侍郎二人犹掌非违得失开皇改都官尚书曰刑部其都官郎曹遂改掌簿录配役官私奴婢 唐因之武徳加中字龙朔改曰司仆大夫咸亨复故〈六典〉
宋都官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之事分领于他司本司无所掌 元丰改制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参掌徒流配隶及吏籍之事〈续会要〉 初除韩宗良〈职略〉列四案谓军大将案吏籍案配籍案知杂案
比部郎中
魏尚书有比部曹 晋因之 宋比部主法制 齐梁 陈 皆有之 北齐掌诏书律令勾检等事后周曰计部中大夫 隋为比部侍郎炀帝除侍字唐加中字龙朔改司计大夫咸亨复天宝改为司
计至徳复掌内外诸司公及公私债负徒役功程赃物帐及勾用度物〈通典〉
宋比部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勾会内外赋敛经费出纳逋欠之政皆归三司勾院磨勘理欠司本司无所掌〈两朝国史志〉自治平至熙宁初凡四年而未钩考帐已逾十有二万钱帛刍粟亏损不可胜数遂置提举帐司领之元丰官制行釐其事归比部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四朝志〉初除宇文昌龄〈职略〉 列五案勾覆案磨勘案理欠案凭由案知杂案
工部尚书
汉成帝初置尚书有民曹主凡吏民上书 光武改民曹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 晋 宋有起部尚书而不常置毎营宗庙宫室则权置之事毕省以其事分属都官左民二尚书
北齐起部亦掌工造属祠部尚书 后周有冬官大司空卿掌五材九范之法其属有工部中大夫掌百工之籍而理其禁令至 隋乃有工部尚书盖因 后周工部之名兼前代起部之职
唐高宗龙朔中改为司平太常伯咸亨复 武后改为冬官神龙复总判工部屯田虞部水部事〈通典〉掌天下百工屯田山泽之政令〈六典〉
宋工部判部事一人以两制以上充凡城池土木工役程式皆隶三司修造案本曹无所掌元丰官制行尚书掌百工山泽沟洫屯田之政令侍郎为之贰郎中员外郎参掌之〈续会要〉是时尚书犹未除人〈职略〉绍兴三年并少府监归工部以文思院属焉 文思院旧属少府监至是以少府监并工部故文思院监官从本部辟差
工部侍郎
隋炀帝改置工部侍郎 唐因之龙朔改为司平少常伯咸亨复他时曹名或改而官不易〈通典职掌同尚书〉
宋沿革〈见尚书门〉 元丰正名初除熊本〈续会要〉工部郎中
晋宋齐皆有起部郎中 梁陈改置起部侍郎 隋初为工部侍郎炀帝除侍字改起部 唐武徳改工部郎中龙朔改司平大夫咸亨复光宅神龙并随曹改复〈六典〉
宋沿革〈同尚书见尚书门〉 元丰正名初除范子奇高遵恵〈职略〉
屯田郎中
汉尚书郎四人其一主户口垦田盖屯田之始也 范胜之为侍郎教田三辅 魏有农部郎曹 晋始置屯田郎中东晋宋齐并左民郎中兼知屯田事 陈隋并为侍郎炀帝曰屯田郎 唐龙朔中为司田大夫后复故掌天下屯田事及在京文武职田诸司公廨田以品给焉〈唐职林〉
宋屯田判司事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凡屯田之政令隶三司本司无所掌 元丰改制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两朝志〉 参掌营屯田官庄唐泺学校职分之田及其租入〈四朝志〉初除张叙〈职略〉 元祐改入户部 崇宁复〈续会要见崇宁元年十二月诏〉中兴间除〈题名记〉 虞水二部以闲曹久不除惟屯田间除
六部监门
绍兴二年以吏部尚书沈与求之请诏置六部监门官一员选陞朝文臣有才力人充仍令六部长贰奏差序位请给依寺监丞初以平江通判董将为之〈中兴会要〉其六部监官隶尚书左右选〈见中兴会要尚书左选注〉
六部架阁
元丰有六曹架阁库〈续会要〉崇宁元年何执中为吏部尚书四选按集吏藏于家以舞文取贿执中请置库架阁命官莅之是后六曹皆建立〈四朝史何执中传〉大观三年罢内吏部令封司馀部末曹郎官管勾政和三年六曹依旧置管勾架阁库官宣和二年罢〈续会要宣和二年户部勘会〉 绍兴三年立六部架阁库〈中兴题名记〉十五年以大理寺丞周楙有请诏复置官吏户部各差一员礼部兵部共差一员刑工部共差一员以主管尚书某部架阁为名〈中兴会要〉旧制官庀其司置于六部之内或遇其废则以郎省兼之否则以监六部门兼之迨于绍兴寺监簿正官俱复然始庀司于外也旧制金耀门文书库多蔵三司帐籍三司今版曹也自铨曹而下储蔵帐籍之所未之详焉其后置六部架阁库大抵成案留部二年然后畀而蔵之又八年则蔵之金耀今金耀无复曩日则悉蔵于架阁库二也二者不同而至于诸曹二十四司之文书尽归储蓄以待有用则今犹昔也〈李大异架阁题名记〉
群书考索后集卷八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