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名义集 (四部丛刊本)/集六
翻译名义集 集六 宋 释法云 撰 景南海潘氏藏宋刊本
|
翻译名义集六
姑苏景德寺普润大师 法云
唐梵字体篇第五十五 烦恼惑业篇第五十六
心意识法篇第五十七 阴界入法篇第五十八
唐梵字体篇第五十五
西域五竺经尚天书东夏九州字法鸟迹自古罕觌
因译方传琅凾具存此集略辨
�〈熏闻曰志𫍯纂要云梵云室利靺瑳此云吉祥海云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字名吉祥海〉
�
云华严音义云案卍字本非是字大周长寿二年主
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
集也经中上下据汉本惣一十七字同呼为万依梵
〈文有二十八相云云〉� 〈苑师云此是西域字佛胸前吉祥相〉�� 〈音万是吉祥胜德之〉
� ��
相由发右旋而生似�字梵云塞悉底迦此云有
乐有此相者必有安乐若卍�万万字是此方字宋
高僧传明翻译四例一翻字不翻音诸经咒词是也
二翻音不翻字如华严中�字是也以此方万字翻
〈之而字体犹是梵书三音字俱翻经是也四音字俱不翻西来梵夹是也〉�� 〈章安跋云言伊〉
��
字者外国有新旧两伊旧伊横竖断绝相离借此况
彼横如烈火竖如水各不相续不横不同烈火不
竖不同水应如此方草下字相细画相连是新伊
相旧伊可譬昔教三德法身本有般若修成入无馀
已方是解脱无复身智如竖水纵而相离又约身
约智分得有馀解脱横一时有三法各异如横烈火
各不相关新伊者譬今教三德法身即照亦即自在
名一为三三无别体故不是横非前非后故是非纵
一即三如大三即一如细画而三而一而一而三
不可一三不可一三思故名不可思议者不可思
议者即非三非一名秘密藏如丗伊字谷响云西方
字有新旧亦犹此土之隶也莫不以为旧以隶
为新 附明修性离合之法
杀三摩娑〈此云离合欲显三非纵横相当示修性有离合法三道至迷〉
理性之法法圎具二因开悟修习之事事融通开则
各离为三对乃共合成一论此三试开十门
初本文 二消名 三释义 四定体 五示相
六究意七判教 八定位 九㳏疑 十指讹
𥘉本文者大经云一切诸法本性自空亦用菩萨修
习空故见诸法空起信论云以知法性体无悭贪随
顺修行檀波罗天台别行玄云原此因果根本即
是性德縁了也此之性德本自有之非适今也又云
以此二种方便修习渐渐増长起于毫末得成修德
合抱大树荆溪不二门云性德只是界如一念此内
界如三法具足性虽本尓藉智起修此皆修性之明
文大经云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
摩诃般若亦非涅槃章安涅槃玄释文云法身亦非
𨙻可单作三身释大文云解脱亦非𨙻可单作三脱
释灭文云般若亦非𨙻可单作三智释度故知单释
非今经意三德中各各求皆不可得三法合求亦不
可得智者妙玄云此之妙行与前境智一而论三三
而论一荆溪云又了顺修对性有离有合离谓修性
各三合谓修二性一永嘉云偏中三应湏简一有般
若无解脱法身二有解脱无法身般三有法身无
解脱般有一无二故不圎不圎故非性又偏中三
应湏拣一有般若解脱无法身二有解脱法身无般
若三有法身般无解脱有二无一故不圎不圎故
非性圎中三应湏具一法身不痴即般若般无著
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二三例尓〉此皆离合之本文二消
名者修谓立行进趣起正助之二因性谓本自体性
即界如之一念凡夫迷故从真起妄犹镜尘翳縁了
之明性自存故具理性之德行人悟故背尘合觉似
鉴揩磨妍丑之影像遂现故有修成之德三释义者离
合之法南屏法师尝立三义以伸明之一离是各也离
谓修性各三合是共也合谓修二性一二离乃开也
约性𢘆开合乃对也对修方合三离即与义与而言
之一性本具于二修二修常即乎一性合即夺义理
即虽具縁了夺而言之由不发心未曽加行故性縁
了只名正因二修虽具法身因智照故但名了因由
起行故合名縁因四定体者欲示离合教相湏核修
性法体良以性修皆以三千惣相以为其体故
起信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惣相法门体所谓
心性不生不灭心虽本真不觉起妄经云心如工𦘕
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丗间中无不从心造由此无明
为縁成众生法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
观众生为若此由悟斯理故有佛法法华云唯佛与
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而此三法既互具于三千亦
各摄乎百界体其本寂乃名理具照于起心则名事
造修性虽二三千体一故妙乐云秪縁理一是故修
性相对离合五示相山显性录示离相曰一家修
性正义即约玄文前三妙也境即性三智即智三行
即行三行之所阶即有诸位若至初住名随分果则
分证三法也就合即合性为一合修为二合理
性三为一正因法身德也合智三为一了因般德
也合行三为一縁因解脱德也故开虽具九九只是
三三九虽殊其理常一今详此文会义便以释离
义文会释签境即理性三德智即三德之解行即三
德之观洎明合义文会释签一谓涅槃三谓三德言
义便者离合既是迷悟与夺当在住前若至初住修
性一合无复分张奚论与夺之别欤二四明要钞
云如光明玄十种三法采取经论修性法相故具离
合两如三德三宝虽是修德之极义必该性三身
三智文虽约悟理必通迷三识三道既事即理必
全性起修此六岂非修性各三三因既以一性对智
行二修三菩提三大乘三涅槃并以一性对证理起
用二修此四岂非修二性一今谓修性一门本依智
行二妙对境妙在迷之理相对与夺而论离合十种
三法乃显果人所证三德并属于悟弃亲本文远取
他部此迷文矣又山家离合大有二义一约修性相
成在性则全修成性性自有三起修则全性成修修
自具三二约修性相对离谓修性各三合谓修二性
一今用修性各三而解修六性三此混相成相对之
门复乱六法九法之数斯背义焉三净觉杂编云子
尝有文心解具引玄签注之大意与山不异〈离同也〉但
取境智行三圎对三德〈此合异〉故杂编云如三身中法身
可解报即般应即解脱三般若中实相即法身观
照即般文字即解脱三解脱中性净即法身圎净
即般方便净即解脱此似合掌合矣亦如川字合
焉以性德縁了归修报应修中法身合性正因此
失与夺之义又违金錍故性縁了同名正因四南屏
断于离合大有四种一者三一释签云一谓涅槃三
谓三德二者三六金錍本有三种三理元遍逹性成
修修三亦遍离虽有六合则但三三者三九离谓修
性各三〈此成九法〉合谓修二性一〈此成三法〉四者性九修十八如光
明梦见金鼓之文今谓三一三九是离合之正义修
三性三属全性以起修非对辨于离合五先禀清辨
老师尝分二义一修性各论离合二修性对论离合
且各论者如金錍云本有三种三理元遍此乃在性
则全修成性性自离九自合成三逹性成修修三亦遍
此乃起修则全性成修修亦离九亦合成三斯约横论
两重离合对论者如释签云离谓修性各三性无
所移修常宛尓故有九法合谓修二性一此约功力
与夺相对论合性中縁了无功斥为一性修德法身
受熏夺名二修兹约竖论一畨离合六究意者今宗
示此离合之法为显法体不思议故何哉虽论合三
为一一不定二自常三虽示离一为三三不定三三
自常一故章安曰横之弥高竖之弥广会之常分𣲖
之常合七判教者如金錍云论生两教似等明具别
教不诠种具等义非此可述故别佛性灭九方见圎
人则逹九界三道即见圎伊三德体遍别教不谈乎
种具遂修性之纵横圎宗由示于体遍故演修性
之离合此显共而不杂复彰离亦不分八定位者教
既唯圎位湏简滥𥘉局住前二通初后三示极果初
局住前者不二门云如境本来具三依理生解故名
为智智解导行行解契理初住既三法相符与夺离
合局住前也二通初后者显性录云一家縁了之位
深浅与夺非止一途法华寿量䟽文则住前通是
縁因初住真正显了乃是了因以约声闻闻经得记
即入初住此约真似分縁了药草喻䟽至于究竟
名为智三中间四即悉为行三以顺经文究竟至于
一切智故此以分极分縁了法师品䟽道前真如
即是正因道中真如即为縁因亦名了因道终真如
即是圎果记云此以修德对彼正因正中縁了同成
正因修中正因同成縁了又云此以博地为道前发
心巳后为道中位分之为二住前为縁登住巳去为
了此之三因该通一教三示极果者涅槃玄释大灭
度文云法身亦非𨙻可单作三身释大文云解脱亦
非𨙻可单作三脱释灭文云般若亦非𨙻可单作三
智释度先逹乃谓大灭度三既各开九乃成离为二
十七法今谓章安玄云虽一而三虽三而一虽复三
一而非三一虽非三一而三而一不可思议摄一切
法祖师为显三德圎融异乎纵横并别后裔分析为
二十七法去道远矣九决疑者或人问曰性中三法
起二修乃显只有一法安言合三为一耶南屏释
云只一三德有开合从迷论则合三为一就
悟言则起修为二如身与臂则合为一身解则开
成三处先师解曰终日随縁虽起二修何妨性中终
日不变所谓性无所移修常宛尓十讹者光明懴
悔品梦中见闻有二一梦见金鼓二梦击鼓声见鼓
又三一正见鼓〈鼓体睹法身〉二见鼓光〈光智睹报身〉三见光中佛〈佛即应身〉
二梦见击鼓文为三一见击鼓二出大音声三声所
诠辨〈鼓是法身桴鼓合是报身击出是应身〉旧谓梦见金鼓三身各三是性
中九法梦见击鼓是修中九法遂三九二十七法
新记斥曰前文见鼓是法身之三即境三也鼓光之
三即智三也见佛之三即用三也今文但明能击之
人用智击鼓何曽论于修性二十七法耶又如四明
记曰上鼓表三光三佛三只是一三今对信相机智
所观合三为一但名法身此乃修性融即之明鉴学
斯宗者当了丗伊三天主三目异别教之纵横建
圎宗之离合显修性之一致会生佛以同原绝思议
之门非数量之法故净名词䘮于毗耶释迦言罄于
摩竭故名不思议之法矣
烦恼惑业篇第五十六
烦恼菩提体元一矣涅槃生死见有二焉若知如实
性了幻化相以施慈慧治贪嗔痴故大集云远离一
切诸烦恼清净无垢犹真实其心则作大光明是名
宝炬陁罗尼
阿梨耶〈起信云以依阿梨耶识故有无明不觉而起 能见 能现 能取境界起〉
念相续故为意此明无明为縁生三细号无明惑
境界为縁生六麤〈一智相二相续相三执取相四计名字相五起业相六业系苦相〉名见思
惑无明是根本惑障中道理当修中观破此别惑见
思是枝末惑障真谛理当修空观破此通惑通别之
〈惑如亡真中之理自显〉萨迦耶〈竦䟽具云萨迦耶逹利瑟致此云身见百法䟽云谓〉
〈于五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逹梨舎那〈此云见见有五种一身见〉
〈执我我所为身见〉二边见〈边见随身计断常〉三见取〈见取执劣以为胜〉四戒取〈戒取于非因计因〉
五邪见〈邪见拨无因果法〉具此五种名曰见惑止观云见则见
理见实非惑见理之时能断此惑从解得名名为见
惑复次见惑非但随解得名亦当体受名称之为假假
者虚妄颠倒名之假耳当知见惑乃有三种一俱生
见二推理见三发得见一俱生见者止观云五钝何
必是贪嗔如诸蠕动实不推理而举𧑃张鬐怒目自
大底下凡夫何尝执见行住坐卧𢘆起我心故知五
钝非无利也〈记云纯中有利如䖝兽凡夫亦能起我我即是利虽利属钝又云底下之人虽起于利此利属钝从于钝〉
〈使背上而起〉二推理见止观云今约位分之令不相滥未发
禅来虽有丗智推理辩聦见想犹弱所有十使同属
于钝〈记云未得禅来纵起宿习所有烦恼及因见阴起于我见仍属钝使𥘉果所断凡夫共有伏在身障真无漏若见谛理〉
〈此惑自除故名此惑以之为见故不同于禅后所起〉三发得见止观云从因定发见见
心猛盛所有十使从强受名皆属于利〈记曰若诸外道由未见谛得禅定已〉
〈学断钝使仍未曽断一毫见惑见惑现前故不同 于未 发禅来所有见惑及冥伏者是故不以八十八使中见惑为例故八十八使义属阴境 摄〉
略言三结广八十八使〈今述颂曰苦具十使集灭七身边求取三使无道谛但去身边二上不嗔〉
〈成八十八〉略言三结者一身见二戒取三疑使更加贪嗔名
五下分如妙乐云言丅分者贪虽通上不是唯上嗔
一唯下更不通上馀三遍摄一切见惑今问见通五
利何故俱舎但言三结荅如论颂曰摄根门故言根
门者身见即苦门戒禁取即苦道二门疑通四门谓
四谛也所言摄根者边见依身见转见取依戒禁转
邪见依疑转故此三结即摄五见问见惑既历三界
四谛安云馀三遍摄一切见惑虽复通上而复牵下
耶荅所迷之谛虽通三界能牵之惑正在欲界故云
纵断贪等至无所有由身见等还来欲界问如妙玄
云断见谛惑而复兼除四思未审何法为思耶荅此
以四趣之思为四思也以妙玄因明因盖是故凡位
持戒则伏四趣之业初果修观则断四趣之思以俱
生推见二思随见落故乃曰兼除应知思惑乃有三
种一俱生思与形俱生如男女托胎妄于父母起爱
恶心斯是邪思还归见惑二依见思止观云五利
岂唯见惑何尝无恚欲耶〈记云利中有钝如诸外道依于诸见而起嗔恚〉问止观
云若利中有钝见谛但断于利钝犹应在荅准止观
云毗昙谓利中之钝名背上使见谛断时正利既去
背使亦去 三界系思即是三界九品思惑此名钝
使亦名事障号正三毒〈俱生如杜牧云〉夫七情爱怒二者生
而自能是二者性之根恶之端也乳儿见乳必拏求
不得即啼是爱与怒与儿俱生也问五上分者一掉
举〈高举是贪家等流〉二慢三无明四色染五无色染〈由贪重故两界别〉何
故上界而无疑耶荅疑随见落故无此惑净名䟽以
五盖配四分贪欲嗔恚睡疑属痴〈记云由痴故睡由痴故疑〉掉散是
我取〈记云以我取心遍起三毒故名掉散〉止观云掉有三种一身掉身好㳺
走诸𮦀戏谑坐不暂安二口掉好喜吟咏𥪰争是非
无益戏论丗间语言等三者心掉心情放逸纵意攀
縁思惟文艺丗间才技诸恶觉观等名为心掉此四
各出二万一千新华严云贪行多者二万一千嗔行
多者二万一千痴行多者二万一千等分行者二万
一千了知如是悉是虚妄垂𥙿释十纒是思惑忿恚
曰嗔隐藏自罪曰覆意识昏迷曰睡五情暗曰眠
嬉㳺曰戏三业躁动曰掉屏处起罪不自羞曰无惭
露处起罪不羞他曰无愧财法不能惠施曰悭他荣
心生热恼曰嫉俱舎颂曰纒八无惭愧嫉悭并悔眠
及掉举昏沉或十加忿覆楞严明十习一淫习〈节䟽云淫习即〉
〈所发之业具足贪痴〉二贪〈即是爱根本之数〉三慢〈恃巳凌他高举为性〉四嗔〈热恼居怀性不安隐〉五诈习
〈诈谓謟曲罔冒于他矫设异仪謟曲为性〉六诳〈诳谓矫诳心怀异谋多现不实矫现有徳诡诈为性邪命为业〉七怨〈即恨也由〉
〈忿为先怀恶不舍结𡨚为性不能含忍常热恼故〉八见〈即五种见辅行云大经二十三云谓离五事即五见也因是五见生六十二章〉
〈安云此有二意一者我见有五十六谓欲界五阴各计四句合为二十色界亦尓无色除色但有十六故知三界合五十六边见有六三界各〉
〈二谓断常添前合成六十二见二者三丗五阴各计断常用有无二见而为根本此准大论六十八文谓色如去等四句四阴亦然合二十句〉
〈此即计过去丗也又计色常等四句四阴亦然合二十句此即计现在丗也又计色有边等四句四阴亦然合二十句即计未来也三丗六十〉
〈 九枉 十讼习〉尼 延底〈此云深入贪之异名乐著〉
名贪能贪之人有二种一者有力二者无力所贪之
境禅门明三种一外贪欲男子縁女人女人縁男子
二内外贪欲外縁男女身相复縁内身形皃三遍一
切处贪欲众生处处著俱舎明四种一显色谓青黄
赤白也二形色谓长短方圎等三妙触四供奉大论
明六种一著色若赤若白若黄若黒二或著形容细
肤纎指修目高眉三或著威仪进止坐起行住礼拜
俯仰眉顿�亲近桉摩四或著言语软声美词应
〈意承旨五或著细滑柔肤软肌热时身凉寒时体温六或著人相若男若女〉羯吒斯
此云爱之别名涅槃云爱河洄澓没众生无明所盲
不能出贪与于爱圭峰圎觉约四句释一贪非爱如
〈人贪忙非是爱忙〉二爱非贪〈如人爱看相打相杀谁肯贪求〉三亦贪亦爱〈即名利财色〉
四非贪非爱即违情之境管子云利之所在虽千仞
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商人通贾倍道
兼行夜以续日千里不远利在前也渔人入海海水
百仞冲波迸流宿夜不出利在水也渔父人有八疵
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惣〈惣滥也非是已事而强知之谓之叨滥也〉莫之顾而进之
谓之佞〈强进忠言人不采顾谓之佞〉希意导言谓之谄〈希望前人意气而导逹其言〉不择
是非而言谓之〈调苟顺物不简是非〉好言人之恶谓之谗〈闻人之过好〉
〈显之〉析交离亲谓之贼〈人有亲情交故辄欲离而析之斯𦔳害也〉称誉诈伪以贩
恶人谓之匿〈与已亲者虽恶而誉与已䟽者虽善而毁〉不择善否两容颜适偷拔
其所欲谓之险〈否恶也善恶二边两皆容纳和颜悦色偷拔其意之所欲随而佞之斯险诐之人也〉此八疵者外
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渔父事有四
患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注云〉伺候安危
经营大事变改之际建立功名谓叨滥之人 专知
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注云〉专已独擅自用陵人谓之
贪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注云〉有过不改闻谏弥
増很戾之人人同于已则可不同于已虽善不善谓之矜
〈注云〉物同于已虽恶而善物异乎已虽善而恶谓之
〈矜夸之人〉提鞞沙〈此云嗔恚恚怒恨也禅门明三种嗔一非理嗔他不来恼而自生嗔〉
二顺理嗔外人来恼尓乃生嗔亦如净土有正三毒
三诤讼嗔著已之法谓是在他之法言非由兹不顺
〈而生恼觉〉慕何〈此云痴禅门明三种痴一计断常过去诸法为灭有耶现在诸法不灭有〉
乎推㝷三丗若灭即断不灭乃常二计有无我及阴
等有耶无耶如是乃至非有非无三计丗性作是念
言由有微尘即有实法有实法故乃有四大有四大
故乃有假名众生丗间因兹思念而行邪道阿含正
行经佛坐思念人痴故有生死何等为痴本从痴中
来今生为人复痴心不解自不开不知死当所趣向
见佛不问见经不读见沙门不承事不信道徳见父
母不敬不念丗间苦不知泥犂中栲治剧是名痴故
有生死不止生死如呼吸间膬〈音脆〉不过于人命然此
贪嗔痴名为三毒中阴经云三毒之重者痴病是其
原又此三毒湏分二种一者三毒惑别行记云任运
起者名为烦恼止观云昏烦之法恼乱心神与心作
烦今心得恼二者三毒业别行记云卒起决定能动
身口名三毒业瑞应云贪欲致老嗔恚致病愚痴致
死义推等分致生又复湏知业有多种如智论云黒
业者是不善业果报地狱等受苦恼处是中众生以
大苦恼闷极故名为黒受善果报处所谓诸天以其
受乐随意自在明了故名为白业是业是三界天善
不善受果报处所谓人阿修罗等八部此处亦受乐
亦受苦故名白黒业问无漏业应是白何以言非白
非黒荅无漏法虽清净无垢以空无相无作故无所
分别不得言白黒白是相待法此中无相待故不得
言白复次无漏业能灭一切诸观观中分别故有黒
白此中无观故无白〈云云〉然遗教云我如良医知病
药妙玄云作大医王湏解脉种种病识种种药精种
种治得种种差仁王云佛知众生有三种病一者贪
病二者嗔病三者痴病既知此病当投于药故仁王
云治贪嗔痴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种善根治贪则
教布施故光明云舍诸所重肢节手足治嗔则教行
慈悲故法华云常柔和能忍慈悲于一切治痴则教
修智慧故遗教云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
也亦是无明黒暗大明灯也虽有此药服与不服
〈非医咎也故华严云譬如善方药自疾不能除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阿耆毗伽
此云邪命以邪法活命根也智论云如经中舎利
弗入城乞食得巳向壁坐食时梵志女名曰净目见
而问曰沙门汝食耶荅言食净目问下口食耶仰口
食耶方口食耶四维口食耶俱荅云不净目言食法
四种我问汝汝言不我不解汝当舎利弗言有出
家人合药种榖植树不净活命名下口食有出家人
观视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𮦷不净活命名仰口食
有出家人曲媚毫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不净活命
名方口食有出家人学种种咒术⺊筭吉凶如是活
命名四维口食姊我不堕是四不净食我用清净乞
士活命是时净目闻清净法食欢喜信解舎利弗
因为法得湏陁洹又智论释八正道云五种邪命
以无漏智慧舍离是为正命问何等是五种邪命荅
一为利养故诈现奇特二为利养故自功德三为
利养故占相吉凶四为利养故高声现威令人畏敬
五为利养故称所得供养以动人心邪因縁活命
〈故是为邪命〉阿罗伽〈此云欲希湏为义五情之所欲是名五欲大论云哀哉众〉
生常为五欲所恼而欲求之不巳此五欲者得之转
剧如火炙疥五欲无益如狗啮骨五欲増争如乌竸
肉五欲烧人如逆风执炬五欲害人如践恶蛇五欲
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假借湏丗人愚惑贪著
五欲至死不舍为之后丗受无量苦譬如愚人贪著
好果上树食之不肯时下人伐其树树倾堕落身首
毁坏痛恼而死然此五欲分界内外如大论云二乘
但断界内五欲故丗间五欲所不能动别惑未除故
为界外上妙色声之所染污故迦叶云三界五歆我已
断竟不能动心此是菩萨净妙五欲吾于此事不能
自安此是迦叶为界外之声动天女散花身子除去
此为界外之色动又分别生死涅槃有异分别亦是
〈别见斯为法尘所惑也〉奢佗〈此云謟曲罔冒他故矫设异仪曲顺时人〉
心意识法篇第五十七
华严云诸业虚妄积集名心未那思量意识分别眼
等五识了境不同愚痴凡夫不能知觉怖老病死求
入涅槃生死涅槃二俱不识于一切境妄起分别楞
伽云略有三种识广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
〈宗镜云不为垢法之所染寕为净法之所治非生死之所羁岂𣵀槃之能寂遂称识主故号心王〉现识及分别事识
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现处亦复如是〈密严经云譬如〉
〈殊胜宝野人所轻贱若用饰冕旒则为王顶戴如是赖耶识是清净佛性凡位𢘆杂染佛果常保持如美玉在水苔衣所覆赖耶处生死习〉
〈气萦不现于此赖耶识有二取相生如蛇有二头随乐而同往赖耶亦如是与诸色相俱一切诸丗间取之以为色恶觉者迷惑计为我我所〉
〈若有若非有自在作丗间赖耶虽变现体性恒甚深于诸无智人悉不能觉了〉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
此二坏不坏相〈五识得尘即灭是坏熏入八识为种是不坏〉展转因〈七识执八识为我八识引〉
〈五识取尘〉大慧不思议熏〈贤首云谓无明能熏真如不可熏处而能熏故名不思议熏又熏则不熏不熏之熏〉
〈名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谓真如心受无明熏不可变异而变异故云不思议变又变即不变不变之变名不〉
〈思议变胜发中不染而染染而不染难可了知者谓此不思议也〉是现识因〈所起现识行相微细于中亦有转识业识〉
〈举麄显细故但名现识即是不相应心也〉大慧取种种尘〈即是现识所现境界还能动彼心海起诸事识之波浪也〉
及无始妄想熏〈即彼和合心海之中妄念习气无始已来熏习不断未曽离念故此尘及念熏动心海种种识生以〉
〈妄念及尘麄而且显故所起分别事�行相麄显成相应心也〉是分别事识因又云譬如巨
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溟壑无有断绝时藏识海
常住〈华严论云丗尊于南海中楞伽山法其山高峻下瞰大海傍其门戸得神通者堪能昇住乃表心地法门无心证者方能升也下〉
〈瞰大海表其心海夲自清净因境风所转识浪波动欲明逹境心空海亦自寂心境俱寂事无不照犹如大海无风日月森罗焕然明白此经〉
〈意直为根熟顿种子业识为如来藏异彼二乘灭识趣寂者故亦为异彼般若修空菩萨增胜者故直明识体本性全真便明识体即成智〉
〈用如海无风境象自明异彼深密别立九识接引𥘉根渐令留惑长大菩提故不令其心植种于空亦不令心犹如败种解深密经乃是入惑〉
〈之𥘉门楞伽维摩直示惑之本实故楞伽明八识为如来藏 净名即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境界风所动种种
诸识浪腾跃而转生〈密严经云赖耶为于爱所熏而增长既自増长巳复増于馀识展转不断绝犹如于〉
〈井轮以有诸识故众趣而生起于是诸趣中识复得增长识与丗间法更互以为因譬如河流水前后而不断亦如芽与种相续而转生各各〉
〈相差别分别而显现〉又楞伽大慧白佛惟愿丗尊更为我阴入界
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
尽不识涅槃〈华严云愚痴凡夫不能知觉怖老病死求入涅槃生死涅槃二俱不识于一切境妄起分别〉佛告
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起一切趣生譬
如𠆸儿变现诸趣〈唯识论云能变有二种一因能变谓第八识中等流异熟二因习气等流习气由七〉
〈识中善恶无记熏令生长异熟习气由六识中有漏善恶熏令生长二果能变谓前二种习气力故有八识生现种种相等流习气因縁〉
〈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名等流果果似因故异熟习𰚾为增上縁感第八识酬引业力𢘆相续故立异熟名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
〈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熟有间断故即前异熟及异熟生名异熟果果异因故又唯识论明四种变一共中共�〉离我我所
不觉彼故三縁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密严经云藏识持于毋犹如线穿珠亦如车有〉
〈轮随于业风转陶师运轮杖器成随所用藏识与诸界共力无不成内外诸丗间弥纶悉周遍譬如众星象布列在虚空风力之所持运行常〉
〈不息如空中鸟迹求之不可见然鸟不离空颉�颃�而进退藏识亦如是不离自他身如海起波涛如空含万象〉生无明住
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
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馀诸识有生有灭意意识
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
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又偈
曰心如工𠆸儿〈八识妄动如牵线主〉意如和𠆸者〈七识执我如应和人〉五识为
伴侣〈五识取尘如共和𠆸〉妄想观𠆸众〈六识分别如看众人〉大乘入楞伽云心
能积集业意能广积集了别故名识对现境五婆
沙问此三何别荅或别不别言不别者心即意识如
火名熖亦名为炽亦名烧薪只是一心有三差别言
有别者名即差别或云过去名意未来名心现在名
识或云在界名心在入名意在阴名识或云杂色名
心如六道由心系属名意如五根属意语想名识如
分别属识又妙乐引俱舎云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
别名识在彼一向全无即理若大乘中八识名心七
识名意六识名识彼教为迷又无即理故偏小教有
漏之法全无性净即常住理知之者寡大宝积经佛
言所言识者谓能了别眼所知色耳所知声鼻所知
香舌所知味身所知触意所知法是名为识所言智
者于内寂静不行于外唯依于智不于一法而生分
别及种种分别是名为智大乘同性经楞伽王白佛
云何众生舍此寿命受彼寿命舍此故身受彼新身
佛言众生舍此身巳业风力吹移识将去自所受业
而受其果圭山云欲验临终受生自在不自在但验
㝷常行心尘境自由不自由二六时中当省察耳
污栗驮〈此方称草木心〉矣栗驮〈此方名积聚精要心〉
纥〈胡结〉利陀耶 ������������
������������
蜱〈补迷〉罗尸〈或闭尸此云肉见经音义〉质多耶〈或名质帝或名〉
波茶此方翻心黄庭经五藏论目之为神西域外道
计之为我此土佛教翻縁虑心此通八识谓眼縁色
乃至第八縁根身种子器丗间故云集起以解心第
八独名心縁虑以解心〈縁谓縁持虑即思虑〉八识惣名心然此縁
虑亦名虑知〈宗镜云无幽不瞩有法皆知察密防微穷今洞古故谓之灵台司马彪云心为神灵之台庄子云万𢙣不可内〉
〈于灵台〉百法论䟽心法有六种义一集起名心唯属
第八集诸种子起现行故二积集名心属前七转能
熏积集诸法种故或𥘉集起属前七转现行共集熏
起种故或后积集名心属于第八含藏积集诸法种
故此上二解虽各有能集所集之义今唯取能集名
心如理应思三縁虑名心俱能縁虑自分境故四或
名为识了别义故五或名为意等无间故六或第八
名心第七名意前六名识入楞伽云藏识名心思
量性名意能了诸境相是故名为识然第六意识具
有五种一定中独头意识縁于定境定境之中有理
有事事中有极略色极迥色及定自在所生法处诸
色二散位独头縁受所引色及遍计所起诸法处色
如縁空华镜像彩𦘕所生者并法处摄三梦中独头
縁梦中境四明了意识依五根门与前五识同縁五
尘五乱意识是散意识于五根中狂乱而起如患𤍠
病青为黄见非是眼识是此縁故宗镜第六识具十
名一从根得名名为六识二能筹量是非名为意识
三能应渉尘境名攀縁识四能遍縁五尘名巡旧识
五念念流散名波浪识六能辨前境名分别事识七
所在坏他名人我识八爱业牵生名四住识九令正
解不生名烦恼障识十感报终尽心境两别名分叚
〈死识〉末那〈唯识翻意或云执我亦云分别唯识宗云具足应言讫利瑟吒耶末那此翻染〉
污意谓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惑常俱故名染污常
审思量名之为意思虑第八度量为我如是思量唯
第七有馀识所无故独名意复能了别名之为识前
之六识从根得名此第七识当体立号识论颂云次
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依彼转縁彼思量为性相四
烦恼常俱谓我痴我见并我慢我爱及馀触等俱有
覆无记摄大乘入楞伽大慧问佛云何但意识灭
非七识灭佛言大慧以彼为因及所縁故七识得生
大慧意识分别境界起执著时生诸习气长养藏识
由是意俱我我所执思量随转无别体相藏识为因
为所縁故执著自心所现境界心聚生起展转为因
大慧譬如海浪自心所现境界风吹而有起灭是故
意识灭时七识亦灭然楞伽经唯明三识不辨七识
者凖此文云无别体相所以唯八六二识起信亦
然通源问现识属第八事识属前六何故不言第七
识耶荅七识名染污意常时执取第八为我是则若
言第八必兼第七故瑜珈论云赖耶识起必二识相
应又事识縁外境时必依第七是故不宗镜问第
六能断惑成无漏第七不能断惑何故亦成无漏荅
谓第七识是第六所依根第六是能依识能依识既
成无漏第七所依亦成无漏谓第六入生法二空观
时第七识中俱生我法二执现行伏令不起故第七
成无漏问何故第八是有漏耶荅第八是惣报主持
种受熏若因中便成无漏即一切有漏杂染种子皆
散失故即便成佛何用更二劫修行耶问前五既非
是惣报主何故不成无漏荅前五根是第八亲相分
能变第八既是有漏所变五根亦有漏五根是所依
尚有漏能依五识亦成有漏也宗镜七识十名一六
后得名称为七识二根尘不会名为转识〈宗镜云转为改转是不定〉
〈义即三性三量三境易脱不定方名转识〉三不觉习气忽然念起名妄想识四无
间生灭名相续识五障理不明名无明识六返迷从
正能断四住烦恼名为解识七与渉玄途顺理生善
名为行识八解三界生死尽是我心更无外法名无
畏识九照了分明如镜显像故名现识十法既妄起
〈恃智为怀令真性不显名智障识〉阿赖耶〈或阿梨耶起信云以依阿梨耶识有无〉
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真谛就名翻名无
没识取不失之义奘师就义翻为藏识能含藏诸法
种故又此识体具三藏义能藏所藏执藏故名为藏
谓与杂染互为縁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复能了别
种子根身及器丗间三种境故名之为识古释云一
能藏者即能含藏义犹如库藏能含藏宝贝故得藏
名此能含藏杂染种故名之为藏亦即持义二所藏
者即是所依义犹如库藏是宝等所依故此识是杂
染法所依处故三执藏者坚守不舍义犹如金银等
藏为人坚守执为自内我故名为藏此识为染末那
坚执为我故名为藏起信钞释云能藏所藏者且所
藏义谓此识体藏是根身种子器丗间所藏处也以
根等是此识相分故如藏中物像如身在室内欲觅
赖耶识只在色心中欲觅摩尼珠只在青黄内次能
藏义谓根身等法皆藏在识身之中如像在珠内欲
觅一切法惣在赖耶中欲觅一切像惣在摩尼内与
前义互为能所故云能藏自体于诸法中能藏诸法
于自体内或名宅识〈一切种子之所栖处〉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
种子所积集故〈积集义故名心集起义故名心〉或名阿陀那执持种子
及诸色根令不坏故〈宗镜云又将死时唯异熟心由先业力𢘆遍相续执受身分舍执受处冷�便生寿燸识三不〉
〈相离故冷触起处即是非情〉宗镜问诸根坏日识迁离时舍此故身
别受馀质去来之识相状云何荅显识经佛告贤护
识之运转迁灭往来犹如风大无色无形不可显现
而能发动万物示众形状或揺振林木摧折破裂出
大音声或为冷为𤍠触众生身作苦作乐风无手足
面目形容亦无黒白黄赤诸色贤护识界亦尓无色
无形无光明显现所熏因縁故显示种种功用殊胜
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即三性与彼为依名〉
〈所知依〉或名种子识〈梵语阿丗耶此云种子〉能遍任持丗出丗间诸法
种子故〈古德云从无始时来此身与种子俱时而有如草木等种〉唯识论云一切种子皆
本性有不从熏生由熏习力但可増长如契经一
切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义聚法尓而有界
即种子差别名故有如外草木等种护法意云有漏
无漏种子皆有新熏本有合生现行亦不杂乱若新
熏縁即从新熏生若本有遇縁即从本有生摄论云
此阿赖耶识与种子如此共生虽有能依所依不由
体别故异乃至能是假无体所是依是实有体假实
和合异相难可分别以无二体故此识先未有功能
熏习生后方有功能故异于前前识但是果报不得
名一切种子后识能为他生因名一切种子前识
但生自相续后识能生自他相续故胜于前摄论云
第八识从种子生故称果报识能摄持种子故亦名
种子识宗镜云本识是体种子是用种子是因所生
是果问熏生何别荅熏是资熏击发之义生是生起
从因生出之义谓本识等虽无力资熏击发自种之
义而有亲生自种之义如本有无漏种子虽有生果
之能若不得资加二位有漏诸善资熏击发即不能
生现又如本识中善染等种能引次后自类种子虽
有生义无自熏义如榖麦等种虽有生芽之能若不
得水土等资熏击发亦不能生其现行本识虽有生
种之能然自力劣湏假六七与熏方生由是义故本
识等虽非能熏而能生种故与亲种得为因縁又熏
者发也致也习者生也近也数也即发致果于本识
内令种子生近生长故熏有二种一熏习谓熏心体
成染净等事二资熏谓现行心境及诸惑相资等摄
论云转依名法身由闻熏四法得成一信乐大乘是
大净种子二般若波罗密是大我种子三虚空品三
昧是大乐种子四大悲是大常种子此闻熏习四法
为四德种子四德圎时本识都尽四德本来是有不
从种子生从因作名故称种子然善染如沉麝韭蒜
等故不受熏无记如素帛故能受熏如善不容于恶
犹白不受于黒若恶不容于善如臭不纳于香唯本
识之含藏同太虚之广纳矣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
善不善业异熟果故〈宗镜云又第八识本无阿赖耶名由第七执第八见分为我令第八得阿赖耶名若〉
〈不执时但名异熟识者此是善恶业果位以善恶业为因即招感得此引果故前丗业为因因是善恶今丗感第八识是无记异熟即果果异〉
〈于因故名异熟又具四义一实二常三遍四无杂是名真异熟识问第八真异熟识如何名别果荅为善恶业为能引第八为所引是能引家〉
〈之果故名引果故是惣报主前六识名为满果有一分善 恶别报来满故此满业所招名异熟生非真异熟也不具四 义唯第八是引果真异熟�〉
〈真异熟心一切时相续酬牵引业非同满业有间断故以馀转识不能引业但来满善恶之业果引果之识遍三界有六识不遍无色界无心〉
〈定等〉或名现识〈宗镜云具三显义一显现此简七识果不显现故二现在简非前后三现有此简假法体是实有方成种〉
〈子〉故唯识论云如瀑流水上下鱼草等物随流不舍
此识亦尓与内习气外触等法𢘆相续转〈唯识论云常与触作意受〉
〈想思相应阿赖耶识无始时来乃至未转于一切位𢘆与此五心所相应〉天台名无没识〈释签云无始时有未〉
〈曽断绝故云无没 宗镜问云祖先殄殁后嗣资悼违三界之惟心乖万法之惟识荅有五力唯识不判一定力二通力三借识力四大〉
〈愿力五法威德力道氤法师对唐明皇云佛力法力三贤十圣亦不能测〉或名随眠〈显宗论云相续中眠故名随眠〉
〈即顺流者身中安住増昏滞义或随胜者相续中眠即是趣入如实解位为昏迷义或有狱中长时随逐覆有情类故名随眠又瑜伽云〉
〈烦恼簏重随附依身名随眠能为种子生起一切烦恼故也〉菩萨处胎经云尔时丗尊将
欲示现识所趣向道识俗识有为识无为识有漏识
无漏识华识果识报识无报识天识龙识神阿修
罗迦楼那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识上至二十八
天识下至无救地狱识尔时丗尊即于胎中现勾鏁
骨遍满三千大千丗界〈云云〉佛告弥勒汝观勾鏁骸骨
令一切众知识所趣分别决了令无疑滞尔时弥勒
菩萨即从座起手执金刚七宝神杖搅勾鏁骨听彼
骨声即白佛言此人命终嗔恚结多识堕龙中次复
搅骨此人前身十戒行具得生天上次复搅骨此人
前身破戒犯律生地狱中如是搅骨有漏无漏有为
无为从二十八天至无救地狱知识所趣善恶果报白
黒行报有一全身舎利无有缺减尔时弥勒以杖搅
之推㝷此识了不知处如是三搅前白佛言此人神
识了不可知将非如来入涅槃耶佛告弥勒汝绍佛
位于当来丗当得作佛成无上道何以搅舎利而不
知识处耶弥勒白佛言佛不思议不可限量非我等
境界所能筹量今有狐疑唯愿丗尊当解之五道
神识尽能得知彼善恶趣不敢有疑于如来所今此
舎利无有缺减愿此识令我等知佛告弥勒过去
未来现在诸佛舎利流布非汝等境界所能分别又
阿赖耶识无始时来𢘆与此五心所相应以是遍行
心所摄故一作意者论云作意谓能警心为性于所
縁境引心为业〈作意警心有二功力一心未起时能警令起二起巳能引令趣境〉二触者论云触谓
三和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
为业〈触谓三和者即根境识体异名三不相乖返更相交渉名为随顺根本为依境可为取识二所生可依于根而取于境此三之〉
〈上皆有顺生一切心所功能作用名为变异〉三受者论云受谓领纳违顺俱非境
相为性起爱为业四想者论云想谓于境取像为性
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谓要安立境分剂相方能随起
种种名言〈此中安立取像异名谓此是青非青等作分剂而取其相名为安立〉五思者论云思谓
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谓能取境正因
等相驱役自心令造善等〈此触等五与异熟识行相虽异而时依同所縁事等故名相应此识行相〉
〈极不明了不能分别逆顺境相微细一类唯与舍受相应又此相应受唯是异熟随先引业转不待现縁任善恶业势力转故唯是舍受苦乐二受是果〉
〈熟生非真异熟待缘现故非此相应〉宗镜问一百法中凡圣惣具不荅若凡
夫位通约三界九地种子皆具百法若诸佛果位唯
具六十六法除根本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不
相应行中四共除三十四法宗镜明八识十名一七
后得名称为八识二真伪杂间名和合识三蕴积诸
法名为藏识四住持起发名熏变识五凡成圣名为
出生识六藏体无断名金刚智识七体非寂乱名寂
灭识八中实非假名为体识九藏体非迷名本觉识
十功德圎满名一切种智识此识建立有情无情发
生染法净法若有知有觉则众生界起若无想无虑
则国土縁生因染法而六趣回旋随净法而四圣阶
降可谓凡圣之本根器之由了此识原何法非悟证
斯心性何境不真可谓绝学之门栖神之宅又云第
八本识真如一心广大无边体性微细显心原而无
外包性藏以该通擅持种之名作惣报之主建有情
之体立涅槃之因居初位而惣号赖耶处果位而唯
称无垢备本后之智地成自他之利门随有执无执
〈摄论云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増长广大依二执受一者有色诸根及所依执受二者相名分别言戏论习𰚾执受宗镜云执受各〉
〈具二义且执二义者一摄义即摄为自体二持义即持令不散受二义一领义即领以为境二觉义即令生觉受安危共同根身具执受四义一摄为自〉
〈体同是无记性故二持令不散第八能任持此身令不烂坏三领巳为境此根身是第八亲相分故四令生觉受安危共同若第八危五根危第八安五〉
〈根安若器丗间量但縁非执受即受二义中领巳为境问何以器界不似根身第八亲执受荅以与第八远故所以不摄为自体又器界损时第八亦不〉
〈随彼安危共同所以不执受若发毛爪齿膀胱宿水等虽近巳同外器摄所以第八亦不执受应具四句一持而不縁即无漏种二縁而不持即器界现〉
〈行三俱句即内身根尘四俱非即前七现行〉而立多名据染縁净縁而作众体含
一切而如太虚包纳现万法而似大地发生则何法
不收无门不入但以迷一真之解作第二之观因于
觉明能了之心发起内外尘劳之相于一圎湛析出
根尘聚内四大为身分外四大为境内以识精为垢
外因想相成尘无念而境观一如有想而真成万别
若能心融法界境豁真空幻翳全消一道明现可谓
裂迷途之致纲抽觉戸之重关惛梦惺而大觉常明
〈狂性歇而本头自现〉阿陀那〈义翻执持能执持种子根身生相续义执持有三一执持〉
根身令不烂坏二执持种子令不散失三执取结生
相续义即有情于中有身临末位第八识初一念受
生时有执取结生相续义结者系也属也于母腹中
一念受生便系属彼故亦如礠毛石吸铁铁如父母
精血二第八识如礠毛石一刹那间便𭣄而住同
时根尘等种从自识中亦生现行名为执取结生故
楞严曰陀那微细识习气如瀑流〈檇李云言习气者谓重习气分乃种子异名以〉
〈第八识中无贻习气微细生灭流注不息故如瀑流解深密经云如瀑流水生多波浪诸波浪等以水为依五六七八皆依此识〉真
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宗镜云佛若一向真则众生不复进修堕増上慢以不染而染非无客尘垢〉
〈故若一向不真则众生拨弃自身生断见故无成佛期故对凡夫二乘恐生迷倒常不开演故解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微细一切种子如〉
〈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熏闻云真諌谓之第七识盖取第八染分立名唯识百法谓之第八识者则通取染净和合为因〉
解深密经谓之第九者乃别取第八净分言之故摄论
云丗尊法凡有三种一染污分二清净分三染污清
净分譬如金藏土中有三一地界二金三土轮以地譬
依他性具染净二分此八识以土譬分别性为生死
染分此七识以金譬真实性为涅槃净分此九识宗
镜云分别诸识开合不同皆依体用约体则无差而
差以全用之体不碍用故约用则差而无差以全体
之用不失体故如举海成波不失海举波成海不碍
波非有非无方穷识性不一不异可究心原古德云
约诸识门虽一多不定皆是体用縁起本末相收本
是九识末是五识从本向末寂而常用从末向本用
而常寂寂而常用故静而不结用而常寂故动而不
乱静而不结故真如是縁起动而不乱故縁起是真
如真如是縁起故无涅槃不生死即八九为六七縁
起是真如故无生死不涅槃即六七为八九无生死
不涅槃故法界皆生死无涅槃不生死故法界皆涅
槃法界皆涅槃故生死非杂乱法界皆生死故涅槃
非寂静生死非杂乱众生即是佛涅槃非寂静佛即
是众生是以法界违故涅槃是生死即理随情用
法界顺故生死是涅槃即情随理用如此明时
情非理外理非情外情非理外故所以即实六七
为八九实者体也理非情外故所以即假八九为
六七假者用也以假实无碍故人法俱空以体用无
碍故空无可空人法俱空故绝待空无可空故言
妙用如斯者亦是排情之言论其至实者不可以
名相得至极者不可以二谛辨不可以名相得故非
言象能诠不可以二谛辨故非有无能故云至理
无言贤圣默然正可以神会不可以心求问一心湛
寂云何起诸识浪荅只为不觉忽尓念生起信云以
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摩诃衍论云即是
显示根本不觉之起因縁根本不觉何因縁故得起
而有因不如故得起而有何等法中而不如耶谓三
法中而不如故言不如者当有何义谓违逆义故云
何三法一者实知一法二者真如一法三者一心一
法是名为三实知法者谓一切觉即能达智真如法
者谓平等理即所达境一心法者谓一法界即所依
体于此三法皆违逆故无明元起是故言谓不如
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彼三种法皆守一中终
不离故故通名一又起信云以无明熏力不觉心动最
初成其业识因此业识复生转识等论释云最初不
觉称为第一业相能见所见无有差别心王念法不
可分析唯有精勤隐流之义故名为业如是流动只
申不觉第二转相以业相念为所依故转作能縁流
成了相第三现相以了别转为所依戏论境界具足
现前所縁相分圎满安布依此见分现彼相分又动
相者动为业识理极微细谓本觉心因无明风举体
微动微动之相未能外縁即不觉故谓从本觉有不
觉生即为业相如海微波从静微动而未从此转移
本处转相者假无明力资𦔳业相转成能縁有能见
用向外面起即名转相虽有转相而未能现五尘所
縁境相如海波浪假于风力兼资微动从此击波转
移而起现相者从转相而成现相方有色尘山河大
地器丗间等楞伽经大慧白佛言丗尊诸识有几种
生住灭佛告大慧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谓
流注生住灭相生住灭〈梵语你伽此云流注不断言流注者〉唯目第八
三相微隐种现不断名为流注由无明縁𥘉起业识
故为生相续长劫故名为住到金刚定等觉一念
断本无明名流注灭相生住灭者谓馀七识心境麄
显故名为相虽七縁八望六为细具有四惑故亦云
麄依彼现识自种诸境縁合生七为相生长劫熏
习名为相住从末向本渐伏及断至七地满名为相
灭依前生灭立迷悟依依后生灭立染净依后短前
长事分二别即是流注生住灭相生住灭仁王般若
经云然诸有情于久远劫𥘉刹那识异于木石生得
染净各自能为无量无数染净识本从𥘉刹那不可
劫乃至金刚终一刹𨙻有不可不可识生诸
有情色心二法色名色蕴心名四蕴宗镜引古释初
刹𨙻识异于木石者谓一念识有觉受故异于木石
即显前念中有末心所见赤白二秽即同外器木石
种类此识生时𭣄彼为身故异木石问既非久远无
始何名初识耶荅过去未来无体刹𨙻熏习唯属现
在现在正起妄念之时妄念违真名为初识非是过
去有识创起名为初识故知横该一切处竖通无量
时皆是即今现在一心更无别理道契经文殊师利
白佛言丗尊阿赖耶识具一切法过于𢘆沙如是诸
法以谁为本生于何处佛言如是有为无为一切诸
法生处殊胜不可思议何以故于非有为非无为处
是有为是无为法而能生故文殊又白佛言丗尊云
何名为非有为非无为处佛言非有为非无为处者
所谓一心本法非有为故能作有为非无为故能作
无为是故我言生处殊胜不可思议又云当作二门
分明显一者下转门二者上转门生灭门中不出
此二如是二门云何差别颂曰诸染法有力诸净法
无力背本下下转名为下转门诸净法有力诸染法无
力向原上上转名为上转门识论云云何应知依识
所变假我法非别实有由斯一切唯有识耶颂曰
是诸识转变〈转变是改转义即八种识从自证分转变似二分现即所变见分有能作用名为见所变相分为〉
〈所作用名为相即俱依自证分而转既若见相二分包一切法尽即此二分从心�上变起故知一切诸法皆不离心〉分别所
分别〈从𥘉业识起见相二门因见立能因相立所能所才具我法互兴或谓用为能相体为所相或以七识为能相第八识为所相〉
由此彼皆无〈此见相二分上妄执彼实我法二执是无即由此见相二分外妄情执有心外我法之境皆是无故〉
故一切唯识〈唯遮境有识简心空将唯字遮萨婆多执心外有其实境将识字简清辨等执恶取空破空有二边正处〉
〈中道〉又诸师所明惣有四分义一相分〈一实相名相体即真如是真实相故二境〉
〈相名相为能与根心而为境故三相状名相此唯有为法有相状故通影及质唯是识之所变四义相名相即能诠下所诠义相分是此四相中取〉
〈后三相而为相分又相分有二一识所顿变即是本质二识等縁境唯变影縁不得本质〉二见分唯识论云于
自所縁有了别用〈见分有五类一证见名见即三根本智见分是二照烛名见此通根心俱有照烛义故三能缘〉
〈名见即通内三分俱能縁故四念解名见以念解所诠义故五推度名见即比量心推度一切境故于此五种见中除五色根及内外二分馀皆见分所摄〉
三自证分为能亲证自见分縁相分不谬能作证故
四证自证分谓能亲证第三自证分縁见分不谬故
从所证处得名此四分义镜如自证分镜明如见分
镜象如相分镜后弝〈必驾〉如证自证分此四分有四师
立义第一安慧菩萨立一分自证分识论云此自证
分从所縁生是依他起故故为有见相二分不从
縁生因遍计心妄执而有如是二分情有理无唯自
证分是依他起性有种子生是实有故见相二分是
无更变起我法二执又是无以无似无若准护法菩
萨即是以有似无见相二分是有体变起我法二执
是无体故安慧引楞伽云三界有漏心心所皆是虚
妄分别为自性故知八识见相二分皆是遍计妄执
有故唯有自证一分是依他起性是实有故二难陀
论师立二分成唯识初标宗者即一切心生皆有见
相二分见相二分是能所二縁也若无相分牵心心
法无由得生若无能縁见分谁知有所縁相分耶即
有境有心等成唯识也见分为能变相分是所变能
所得成须具二分见分相分是依他起性有时縁独
影境即同种生有时縁带质境即别种生故非遍计
也若不许者诸佛不应现身土等种种影像也三陈
那菩萨立三分安慧立一分但有体而无用难陀立
见相二分但有用而无体皆互不足立理者谓立量
果义论云能量所量量果别故相见必有所依体故
相分为所量见分为能量即要自证分为证者是量
果也喻尺量绢绢为所量尺人为能量记数之智名
为量果今见分縁相分不错皆由自证分为作果故
今眼识见分縁青时定不縁黄如见分縁不曽见境
忽然縁黄境时定不縁青若无自证分即见分不能
自记忆故知须立三分若无自证分即相见亦无若
言有二分者即须定有自证分集量论颂云似境相
所量能取相自证释云似境相所量者即相分似外
境现能取相自证者即是见分能取相分故自证即
是体也四护法菩萨立四分立宗者心心所若细分
别应有四分立理者若无第四分将何法与第三分
为量果耶汝陈𨙻立三分者为见分有能量了境用
故即将自证分为量果汝自证分亦有能量照境故
即将何法与能量自证分为量果耶即须将第四证
自证分为第三分量果也引密严经云众生心二性
内外一切分〈内一分为一性见相二分为第二性即心境内外二性〉所取能取纒〈能縁麄动是能縁见〉
〈分所取是所缘相䌸也〉见种种差别〈见分通三量故言种种差别〉夫为量果须是现量
方为量果前五识与第八见分虽是现量以外縁故
即非量果为量果者须内縁故七识虽是内縁亦非
量果为量果者应具二义一现量二内縁又果中后
得见分虽是现量内縁时变影縁故非量果即须具
三义又果中根本智见分虽亲证真如不变影故是
心用故非量果即须是心体具足四义一现量二内
縁三不变影四是心体方为量果问四分以何为体
性荅相分所变色心为体性若内三分即用现行心
所而为体宗镜问未有无心境曽无无境心凡圣通
论都有几境荅大约有三境颂曰性境不随心〈性是实义即实〉
〈根尘四大及实定果色等相分境言不随心者为此根尘等相分皆自有实种生不随能縁见分种生故〉独影唯从见〈影谓影像〉
〈是相分异名为此假相分无种为伴但独自有名故名独影即空华兔角过去未来诸假影像法是此但从能缘见分变生与见分同种故名独影〉
〈唯从见〉带质通情本〈即相分一半与本质同一种生一半与见分同一种生故言通情本情即能 縁见分即所縁木质〉
性种等随应〈随应是不定义谓于三�中名随所应有性种界系三科异熟等差别不定〉又广释云性
境者为有体实相分名性境即前五识及第八心王
并现量第六识所縁诸实色得境之自相不带名言
无筹度心此境方名性境及根本智縁真如时亦是
性境以无分别任运转故言不随心者都有五种不
随一性不随者其能縁见分通三性所縁相分境唯
无记性即不随能縁见分通三性二种不随者即见
分从自见分种生相分从自相分种生不随能縁见
分心种生故名种不随三界系不随者如明了意识
縁香味境时其香味二境唯欲界系不随明了意识
通上界系又如欲界第八縁种子境时其能縁第八
唯欲界系所縁种子便通三界即六八二识有界系
不随四三科不随且五蕴不随者即如五识见分是
识种收五尘相分即色蕴摄是蕴科不随十二处不
随者其五识见分是意处收五尘相分五境处欇是
处科不随十八界不随者其五识见分是五识界收
五尘相分五境界摄此是三科不随五异熟不随者
即如第八见分是异熟性所縁五尘相分非异熟性
名异熟不随独影境者谓相分与见分同种生名独
影唯从见即如第六识縁空华兔角过未及变影縁
无为并縁地界法或縁假定果极迥极略等皆是假
影像此但从见分变生自无其种名唯从见独影有
二种一者无质独影即第六縁空华兔角及过未等
所变相分是其相分与第六见分同种生无空华等
质二者有质独影即第六识縁五根种现是皆托质
而起故其相分亦与见分同种而生亦名独影境三
带质者即心縁心是如第七縁第八见分境时其相
分无别种生一半与本质同种生一半与能縁见分
同种生从本质生者即无覆性从能縁见分生者即
有覆性以两头摄不定故名通情本质即第七能縁
见分本即第八所縁见分又四句分别一唯别种非
同种即性境二唯同种非别种即独影境三俱句即
带质境四俱非即本智縁如以真如不从见分种生
故名非同种又真如当体是无为但因证显得非生
因所生法故名非别种性种等随应者性即性境种
种谓种䫋谓于三境中各有种类不同今皆湏随应
而又约八识分别者前五转识一切时中皆唯性
境不简互用不五用二种变中唯因縁变又与五根
同境故第六意识有四类一明了意识亦通三境与
五同縁实五尘初率尓心中是性境若以后念縁五
尘上方圎长短等假色即有质独影亦名似带质境
二散位独头意识亦通三境多是独影通縁三丗有
质无质法故若縁自身现行心心所时是带质境若
縁自身五恨及縁他人心心所是独影境亦名似带
质境又独头意识初刹𨙻縁五尘少分縁实色亦名
性境三定中意识亦通三境通縁三丗有质无质法
故是独影境又能縁自身现行心心所故是带质境
又七地巳前有漏定位亦能引起五识縁五尘故即
是性境四梦中意识唯是独影境第七识唯带质境
第八识其心王唯性境因縁变故相应作意等五心
所是似带质真独影境问三境以何为体荅初性境
用实五尘为体具八法成故八法者即四大地水火
风四微色香味触等约有为若能縁有漏位中除
第七识馀七皆用自心心所为体第二独影境将第
六识见分所变假相分为体能縁即自心心所为体
第三带质即变起中间假相分为体若能縁有漏位
中唯六七二识心心所为体摄论云远行及独行无
身𥧌于窟调其难调心是名真梵志百法释云如来
依意根处远行及独行也随无明意识遍縁一切
境也故名远行又诸心相续一一转故无实主宰名
独行无身者即心无形质故𥧌于窟者即依附诸根
潜转身内名𥧌于窟𥧌者藏也即心之所蕴在身中
此偈意破外道执有实我也丗尊云但是心独行无
别主宰故言独行又无始㳺历六尘境故名远行
庵摩罗〈此云清净识僧遁注金刚三昧经云白净无垢识彼经佛言诸佛如来常〉
以一觉而转诸识入庵摩罗何以故一切众生本觉
常以一觉觉诸众生令彼众生皆得本觉觉诸情识
空寂无生何以故决定本性本无有动熏闻云天台
依摄大乘庵摩罗名无分别智光即第九净识也
〈宗镜云摩罗净识湛太虚佛性明珠皎同朗月〉然据诸论所第八若至我见永
不起位即舍梨耶之名别受清净之称是则果位名
庵摩罗天台所依摄大乘义取第九识者非无深致
此依真谛所译梁摄论也辅行云真谛三藏云阿陀
𨙻七识此云执我识此即惑性体是縁因阿赖耶八
识此名藏识以能盛持智种不失体是无没无明无
明之性性是了因庵摩罗九识名清净识即是正因
唐三藏不许此识云第九是第八异名故新译摄论
不存第九地论文中亦无第九但以第八对于正因
第七对于了因第六以对縁因今依真谛仍合六七
共为縁因以第六中是事善恶亦是惑性委释识义
非今所论但以三识体性对于三德三因于理即足
论家虽云翻识为智而不即照三识一心即此一心
三智具足光明玄云庵摩罗识是第九不动若分别
之即是佛识〈宗镜问无垢净识为佛决定有心决定无心荅据体则言亡四句意绝百非约用则唯无 量故知如来心智〉
〈能明非情所及应以智知〉阿梨耶识即是第八无没识犹有
随眠烦恼与无明合别而分之是菩萨识大论云在
菩萨心名为般若即其义也阿陀𨙻识是第七分别
识诃恶生死欣羡涅槃别而分之是二乘识于佛即
是方便智波浪是凡夫第六识无俟复言宗镜九识
十名一自体非伪名为真识二体非有无名无相识
三䡄用不改名法性识四真觉常存体非隐显名佛
性真识五性绝虚假名实际识六大用无方名法身
七随流不染名自性清净识八阿摩罗翻无垢识九
〈体非一异名真如识十胜妙绝待号不可名目识〉干栗陀耶〈或名牟呼〉
栗多此云坚实心楞伽注云谓第一义心如树贞实
心非念虑也乃是群生本有之性又摩诃衍论立十
种识惣摄诸识云何为十于前九中加一切一心识
论上文云所谓以一心识遍于二种自在无所不安
立如佛告文殊师利言我唯建立一种识所馀之识
非建立焉所以者何一种识者多一一识此识有种
种力能作一切种种名字而唯一识终无馀法是故
我建立一种识今谓一切一心识是此方言梵语
正名干栗陀耶问一切一心识与庵摩罗云何甄别
荅从诸佛所证之理乃立庵摩罗名就众生所迷之
本则标干栗陀号何者经云而转诸识入庵摩罗故
知果位名庵摩罗一切一心识论云能作一切种种
名字知是群生所迷之本辄辨此义后贤详之〈昔住大觉李相〉
〈公垂访问曰楞严性觉妙明本觉明妙此为一法此为二法若云二法性觉即本觉若云一法上句安言妙明下句安言明妙余即荅曰一法二义上句言性〉
〈性体即寂而常照故曰妙明下句言觉觉用即照而常寂故曰明妙〉礼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斯乃儒家以寂然不动为性感
而遂通曰情吾宗则以明静真心为性是理具也昏
动妄念为情是事造也故楞严云从无始来生死相
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
真故有流转以兹情性分今十识前之八识皆属情
也九十二识乃当性焉问心与于性同异云何荅或
同或异言或同者如楞严云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
俱目真光明云心识二性躁动不停此俱召妄二名
异者如楞严云舜若多性可消亡烁迦罗心无动转
此心真而性妄矣大意云随縁不变故为性不变随
縁故为心此性真而心妄也忠国师云迷时结性成
心悟时释心成性然真妄二心经论所明大有四义
一唯真心起信云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二者唯妄心
如楞伽云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三者从真起妄
如楞伽云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
生四者指妄即真如楞严云则汝今者识精元明又
净名云烦恼之俦是如来种诸文所陈此四收尽然
此诸识西域东夏异计纷纭今先叙异执后述会通
初异执者性相二宗肈分于竺国南北之党弥盛于
齐朝故西域𨙻烂陀寺戒贤大德远承弥勒无著近
踵法护难陀依深密等经瑜珈等论立法相宗言法
相者唯齐八识业相以为诸法生起之本故法相宗
以识相行布为旨其寺同时智光大德远禀文殊龙
树近遵青目清辩依般若等经中观等论立法性宗
言法性者以明真如随縁为染净之本故一性宗以
真理融观为门洎乎东夏摄论有梁唐之异地论分
南北之殊以无著菩萨造摄大乘论流至此土二译
不同梁朝真谛乃立九识计第八识生起诸法如彼
论明十种胜相第一依止胜相明第八识生十二因
縁次唐时玄奘新译摄论但立八识乃谓第九只是
八识异名此是梁唐之异也天亲菩萨造十地论翻
至此土南北各计相州南道计梨耶为净识相州北
道计梨耶为无明此乃南北之殊也其次会通者妙
玄云今明无明之心不自不他不共不无因四句皆
不可思议此约自行破计南北不存若有四悉檀因
縁亦可得此约化他性相俱存以阿梨耶中有生
死种子熏习増长即成分别识若阿梨耶中有智慧
种子闻熏习増长即转依成道后真如名为净识若
异此两识只是阿梨耶识此亦一法论三三中论一
耳摄论云如金土染净染譬〈六识金譬净识土譬梨耶识〉明文在
兹何劳苦净又宗镜云此阿赖耶识即是真心不守
自性随染净縁不合而合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故
名藏识如明镜不与影像合而含影像此约有和合
义边若不和合义者即体常不变故号真如本一
真心湛然不动若有不信阿赖耶识即如来藏别求
真如理者如离像觅镜即是恶慧以未了不变随縁
随縁不变之义而生二执又宗镜以理量二门𭣣尽
一切性相识相妙有是如量门识性真空是如理门
问真心无相云何知有不空常住湛然之体荅以事
验知因用可辨事能显理用能彰体如见波生知有
水体当观理量之门以造性相之道
阴入界法篇第五十八
智论云一切诸法中但有名与色欲如实观但当
观名色心但有字故曰名也形质碍法故曰色也而
凡夫人迷此色心有轻重异故佛对机阴入界三
〈科法也〉塞健陀〈此云蕴蕴谓积聚古翻阴阴乃盖覆积聚有为盖覆真性又仁〉
王云不可识生诸有情色心二法色名色蕴心名四
蕴皆积聚性隐覆真实此以色受想行识名为五蕴
〈 音义指归云汉来翻经为阴至𣈆僧㪫改为众至唐三藏改为蕴〉钵罗吠
奢〈此云入法界次第云通称入者入以渉入为义根尘相对则有识生识依根尘仍为能入根尘〉
即是所入今此十二从所入受名熏闻曰夫六入者
凡有二义一根尘互相渉入二根境俱为识之所入
以是诸经名十二入楞严唯以六根为入者盖根有胜
义亲能生识又根能受境吸㧛前尘故偏名入故云
六为贼媒自劫家宝又云六入村落法界次第云内
六名入者此之六法亲故属内为识所依故名为入
亦名根者根以能生为义此六既并有生识之功故
通名根外六入者此六踈故属外识所㳺渉故名为
入亦名尘者尘以染污为义以能染污情识通名为
〈尘又十二处者百法䟽云生长义即六种识依于根尘而得生长名十二处〉驮都〈此云〉
界百法䟽云界是因义中间六识藉六根发六境牵
生与识为因故名为界法界次第云界以界别为义
此十八法各有别体义无浑滥故名十八界根相
对即有识生识以识别为义识依于根能别于尘故
通名识由此根尘识三各有六法成十八界此三科
法如俱舎云聚生门种族是蕴处界义愚根乐有三
故蕴处界释曰愚三者一愚心为五阴则开心
为四合色为一二愚色为十二处则开色为十处
半谓五根五尘及法尘少分合心为一处半谓意根
及法尘少分三愚心及色为十八界则更开心为
七界半谓六识意根法尘少分皆言愚者迷也根三
〈谓上中下根乐三谓略中广皆如次配三科法〉歌罗逻〈或羯逻蓝此云凝滑又云〉
杂秽状如凝酥胎中五位此初七日大集经云歌罗
逻时即有三事一命二煖三识出入息者名为寿命
不臭不烂名之为煖即是业持火大故地水等色不
臭不烂也此中心意名之为识即是刹𨙻觉知心也
长无増减三法和合从生至死此识之种即是命根
故宗镜引论云然依亲生此识种子以此种子为业
力故有持一报之身功能差别令得决定若此种子
无此功能身便烂坏故以亲生种子为命根夫命根
者依心假立命为能依心为所依生法师云焚薪之
火旋之成轮轮必𭣄火而成照情亦如之必资心成
〈用也命之依心如情之依心矣〉頞部昙〈或遏蒲昙或頞浮陀此云疱状如疮疱胎二七日〉
蔽尸〈或闭尸或伽𨙻此云凝结状如就血或云聚血或云耎肉胎三七日〉健男
或羯南此云凝厚渐坚硬故亦云硬肉胎四七日虽
有身意缺眼四根六处未全但号名色涅槃佛言如
名色系众生名色灭则无众生离名色巳无
别众生离众生巳无别名色亦名名色系众生亦
〈名众生系名色〉钵罗奢佉〈此云形位具诸根形四支差别俱舎以此〉
胎五七日名胎中五位六七日名发毛爪齿位七七
日名具根位五根圎满故所言根者増上出生名之
为根五识藉彼为増上縁而得生故又具五义名之
为根严续依发及遍别故从此五七至未出胎并名
〈六入言胞胎者文云儿生裹衣者曰胎尓雅胎始养也〉斫刍〈斫者行义刍者尽义谓能〉
于境行尽见诸色故名为行尽故瑜珈云屡观众色
观而复舍故名为眼是照烛义楞严眼如蒲桃朵或
云眼如秋泉池眼有五种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
法眼五佛眼今先通辨然后别明先通辨者大品云
菩萨行般若时净于五眼肉眼净见三千大千丗界
天眼净见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丗界中众生死此
生彼慧眼菩萨不作是念是法若有为若无为若丗
间若出丗间若有漏若无漏是慧眼菩萨无法不见
无法不知无法不识是为慧眼净菩萨法眼知是人
入随信行是人随法行是人无相行是人行空解脱
门是人行无相解脱门是人行无作解脱门得五眼
得五根故得无间三昧得无间三昧故得解脱智〈云云〉
乃至知是菩萨能坐道不能坐道知是菩萨有
魔无魔是为菩萨法眼净〈目连谓魔曰吾以道眼观内天眼睹表内外清净过天 琉璃〉菩萨
入如金刚三昧破诸烦恼习即时得诸佛无碍解脱
即生佛眼所谓一切种智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
乃至大慈大悲等诸功德是名佛眼大论释曰肉眼
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外不见内见昼不见夜
见上不见下以此碍故求天眼得是天眼远近皆见
前后内外昼夜上下悉皆无碍是天眼见和合因縁
生假名之物不见实相所谓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
如前中后亦尔为实相故求慧眼得慧眼不见众生
尽灭一异相舍离诸著不受一切法智慧自内灭是
名慧眼但慧眼不能度众生所以者何无所分别故
以是故生法眼法眼能令行人行是法得是道知一
切众生各各方便门令得道证法眼不能遍知度众
生方便道以是故求佛眼佛眼无事不知覆障虽密
无不见知于馀人极远于佛至近于馀幽暗于佛显
明于馀为疑于佛决定于馀微细于佛为麄于馀甚
深于佛甚浅是佛眼无事不闻无事不见无事不知
无事为难无所思惟一切法中佛眼常照此之五眼
当立四义以辨其相初约人分净名记云欲人中
是肉眼故明四趣眼不及人天故为所破此亦一往
亦有龙过人肉眼终是恶业从道已判又云以天
眼法在色界故破欲方有四禅天眼声闻是慧眼〈我从昔来〉
〈所得慧眼〉菩萨是法眼如来是佛眼净名记问前三眼两教
二乘亦能得之法眼三教菩萨亦能得之如何五眼
并夺云无荅随教依理其相天殊若云诸佛菩萨有
者即是带理之四眼也地住分得佛方究竟故云肉
眼一时遍见十方天眼不以二相而见慧眼乃云第
一净故法眼佛眼元来永殊是则五眼具足在佛二
乘与人既并无眼如生盲者问佛之肉眼与人肉眼
同异云何荅凡夫恶业障故如盲佛果功德熏故清
净故大般若云佛肉眼能见人中无数丗界不唯障
内故知凡夫肉眼但见障内义当盲矣问肉眼障碍
云何遍见荅大论云报生天眼在肉眼中天眼开辟
肉眼见色故见大千又云天眼有二种一果报得二
修禅得果报得者常与肉眼合用唯夜暗天眼独用
问佛具肉眼与于佛眼同异云何荅净名记云诸佛
如来法身菩萨约体用分五相不同且如肉眼见于
麄色于麄色处见于中道从麄色边名为肉眼约见
中道即名佛眼问佛之天眼与于佛眼同异云何荅
净名䟽云今取证理见十方土及十法界麄细之色
名佛天眼圎见三谛无二名为佛眼二约用释如净
名䟽云但眼是惣名从用分别则有五种一肉眼见
麄事色二天眼见因果细色三慧眼即麄细色心偏
真之理四法眼见色心麄细因縁假名俗谛诸法五
佛眼见中道圎真佛性之理又能双照麄细因縁事
理问见中道真名佛眼者未审菩萨分证与佛究竟
同异云何荅如发轸云分证与究竟五眼但有明昧
之殊三约谛释如净名䟽云圎观三谛观俗境破诸
恶业名净肉眼观俗细境破诸乱心名净天眼若观
真谛破界内惑名净慧眼观内外俗破尘沙无知名
净法眼观中双照圎除无明是净佛眼是则肉天二
眼乃因縁所生之法后三即三观所照之谛焉四约
教释如净名䟽云约教则有四佛五眼不同金刚般
若佛问须菩提如来有肉眼不〈云云〉凖此五眼皆通四
教若别释者净名记云若以偏圎相待惣而明之唯
圎佛眼别教法眼通菩萨慧眼藏菩萨肉天二眼又
净名䟽云若诸凡夫肉眼天眼见麄细相声闻但有
三眼肉眼天眼所见同前慧眼见真谛相即是见二
谛相三藏菩萨既未断惑不见真谛相但有肉眼天
眼见丗谛麄相通教菩萨亦但三眼唯见二谛幻化
之相别教菩萨得四眼三眼如前别得法眼见界内
外𢘆沙佛法无量四谛之理并是见相见也若圎教
菩萨住十信位虽有肉眼名为佛眼相似圎见法界
相惑未除犹名见相见也若入初住发真无漏即五
眼圎开此皆通辨次别明者净名䟽引首楞严云阿
𨙻律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
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白佛具佛
言眠是眼食如人七日不食则便失命七日不𥨊眼
命即断难可治之当修天眼用见丗事因是修禅得
四大净色半头而见谓之半头者昔神悟云齐眉上
半如䟽璃明彻此违楞严明前不明后南屏云前之
半头见大千界但见于前不见于后今谓此解违净名
䟽云𨙻律修禅得四大清净造色半头天眼从头上
半皆得见色观三千大千丗界如庵摩勒果若三藏
佛得全头天眼一头皆发净色彻见无碍今观两
犹鹬蚌之相扼今乘其弊以会通之净名广䟽以从
上为半者乃示天眼之体也以报得天眼在肉眼中
修得天眼在肉眼外既在眼外则发半头之色虽半
头净及其视物但见前矣所以楞严约用焉然其
声闻所发天眼半头与佛全头优劣硕异又佛乃随
所入定欲见能见声闻须入所得之定方睹境矣又
佛则能见一切佛土𨙻律但见大千净名䟽云二乘
虽有天眼作意歆见千界乃至大千诸佛菩萨有真
天眼不以二相见诸佛土天台云中道真天眼非二
谛之相而能遍照四土三种生死死此生彼依正并
现王三昧中是真天眼问𨙻律既见于前云何倩人
穿针荅入定则见出定不知肈云二乘在定则见出
定不见荆溪记云若约𨙻律失眼出观但同丗人坏
根者不见问藏通二教既不谈中以何为佛眼荅别
行玄记云故今正使及二习气俱时而尽故能二谛
皆究竟也方异三乘弟子独彰佛眼佛智复次𨙻律
天眼与大梵王天眼虽同核有四异一报修异梵王
报得在肉眼中𨙻律修得居肉眼外二惣别异净名
䟽云又梵王是惣相见见不分明𨙻律是别相见见
则了了乃至诸阿罗汉因净禅得者皆别相见三自
他异梵王报得于自住处则见馀方不见𨙻律以修
根本得五种四禅八色清净发真天眼随所至处皆
见三千四通明异梵王天眼是通非明罗汉天眼是
通是明又净名䟽问梵王天眼见大千界与法华肉
眼何异荅大论明报生天眼在肉眼中天眼开辟〈见广由天〉
肉眼见色故见大千大品明菩萨肉眼见百由旬乃
至大千过此则用天眼以肉眼与风相违故不见
他土若法华经力肉眼能见大千一切法者三藏二
乘天眼慧眼所见事理尚不能及何况梵王而可比
也故大经云学大乘者虽有肉眼名为佛眼二乘之
人虽有慧眼名为肉眼以其慧眼见真断惑与圎教
肉眼有齐有劣故圎教肉眼名佛眼者以虽具烦恼
〈之性能知如来秘密之藏〉娑路多罗戍缕多〈此云能闻〉
〈瑜珈云数数于此声至于闻故翻为耳是能闻义楞严耳如新卷叶或云耳如卷桦皮〉伽罗
尼羯罗拏〈此云能齅瑜珈云数由此故能齅于香故名为鼻是能齅义楞〉
〈严云鼻如双垂爪或云鼻如盛针筒〉舐若时吃〈此云能尝能除饥渴〉
故瑜珈云能除饥渴羸痩数发言论表彰呼召故名
为舌是能尝义楞严舌如初月偃或云舌如偃月刀
迦耶〈梵有四名一迦耶二设利罗三弟诃四应伽此云积聚瑜珈云诸根所随周遍积聚〉
故名为身是积聚义及依止义亦翻分谓支分楞严
身如𦝫鼓颡或云身如立㦸槊安般守意经云何等
〈为身何等为体骨肉为身六情合为体〉纥利陀耶〈此云肉团心即意根所托〉
也故云意如幽室见夫言根者义有二种一者浮尘
外根二胜义内根言浮尘者四大是能造四微是所
造色香味触四微和合乃得成根故楞严云我今观
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资中云浮虚不实昏翳真性
故曰浮尘此浮尘外根也言胜义者即清净四大洪
敏钞云此胜义根虽用能造所造八法为体是不可
见有对色能照境发识乃圣人所知之境其义深远
非同尘境麄浅故名清净此是染中净非无漏妙
明之净此胜义内根也大论问何故三识所知合为
一鼻舌身识名为觉三识所知别为三眼名见耳名
闻意知名为识荅是三识𦔳道法多是故别馀三
识不尓是故合是三识但知丗间事是故合为一
馀三识亦知丗间亦知出丗间是故别复次是三
识但縁无记法馀三识或縁善或縁不善或縁无记
复次是三识能生三乘因縁如眼见佛及弟子耳闻
法心筹量正忆念如是等种种差别胜天王经佛告
天王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行般若波罗密于一切法
心縁自在縁一切色愿得佛色无所得故心縁众声
愿得如来微妙音声心縁众香愿得如来清净戒香
心縁诸味愿得如来味中第一大丈夫相心縁诸触
愿得如来柔软手掌心縁诸法愿得如来寂静之心
心縁自身愿得佛身心縁自口愿得佛口心縁自意
愿得如来平等之意天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
无有一心一行空过不向萨婆若者遍縁诸法而
能不著观见诸法无不趣向菩提之道菩萨修习诸
行皆因外縁而得成立又如大地住在水上若凿池
井即得水用其不凿者无由见之如是圣智境界遍
一切法若有勤修般若方便则便得之其不修者云
〈何能得〉鼻豉迦〈此云种肈曰此五众生之所由生故名种婆沙问曰何名大种〉
荅大而是种故名大种如言大地及大王等能减能
増能损能益是为种义体相形量遍诸方域能成大
事是为大义大乘入楞伽云谓虚妄分别津大种
成内外水界炎盛大种成内外火界飘动大种成内
外风大色分叚大种成内外地界圎觉云我今此身
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
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淡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
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仁王云坚持名地津名
水煖性名火轻动名风净觉云通名大者且从事立
智论云佛四大无处不有故名为大长水直以藏
性释大一何误哉山云四轮持丗其实土轮金轮
水轮风轮也此不言土者土与金同是坚性俱属地
大故此但言四大则巳摄四轮矣净觉云然此四大
风金则由妄心而起火水复由风金而起下文结云
递相为种义见此矣宗镜云皆从四大和合成尽是
一心虚妄变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文
殊师利言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恚痴为种四
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入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
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
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天台释云即是以非种为
种何者离三道之外更无如来种一正因即苦道二
了因即烦恼道三縁因即业道又上文云三道是三
德种种既有三如来亦三一法佛如来二报佛如来
三应佛如来种以能生为义若不能生不名为种以
此三种能生三佛从微至著终于大果亦种类义若
此三种非佛种类此外更无同类之法亦种性义性名
无改此之三法从𥘉至后不断不灭必致三佛三德
之果故名不改今约众生明种不出此三由烦恼润
业受身有苦三无前后亦非一时不纵不横故金錍
云若有众生未禀教者来至汝所先当语云汝无始
来唯有烦恼业苦而已即此全是理性三因〈此乃约性开三〉由
未发心未曽加行故性縁了同名正因〈此乃对修方合〉又妙乐
云三道是三德种者即性种也有生性故故名为种
生时此种纯变为修此等诸文皆以迷时为性悟后
名修然此性种天台名相对种荆溪以敌对而释有
惣有别若惣以三道之事俱对三德之理此乃事理
惣论敌对若别敌对如记主云此三从别一一各异
苦道在迷属因法身所证是果此乃因果相对烦恼
是昏迷之法般若是明悟之法此乃迷悟敌对行违
理是系之法行顺理是解脱之法此以脱敌对
荆溪又转名相翻种在因则翻法身为苦道至果乃
翻苦道为法身迷日翻般若为烦恼悟时翻烦恼为
般则翻解脱为结业脱则翻结业为解脱始终
理一故名性种若法华䟽释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
性佛种从縁起是故一乘天台解曰中道无性即
是佛种妙乐释云立本无性为本性德故知今种即
性家之种先德疑云净名以三道为性种法华以中
道为性种观此二处文义颇异遂立四义消通二文
一种本二种体三种縁四种果遂定净名三道是种
之当体法华三德是所依体乃种之本也今谓种以
能生为义种即是本岂有二殊学者须究二处经文
各顺一义维摩迷令悟故以在迷三道为佛种正
𦔳二修为种縁〈此乃迷悟分修性〉法华明诸佛设教故当平等
理性为佛种逆顺两事为种縁〈此乃事理分修性〉净名三道乃
约即为种〈三道是能三德是所〉犹冰是水种法华三德指性自是
种〈乃性当家名种〉如水为冰种作此区别焕然明矣又法华䟽
曰若就类论种一切仾头举手悉是解脱种一切丗
智三乘解心即般若种夫有心者皆当作佛即法身
种荆溪云类谓类例即修德也斯乃顺修三因能成
三德之果故名类种此由法华遍开六道仾头举手
弹散花本是人天之福今开即是縁因佛种一切
丗智三乘解心本是五乘之智今开即是了因佛种
夫有心者不知正因今开众生皆当作佛即法身种
妙乐问曰若尔般若解脱有于种类及以对论法身
类种与对论种为同为异荅理一义异言理一者只
縁理一是故修性相对离合言义异者对生死边名
为相对理体本净名为类种又闻能观智名为了种
闻所縁理名为正种即是理净与事净为类此约开
显明类种昔经圎既隔偏但约当教三因自论类种若
前三教如妙乐云别教唯有种类之种而无相对于
中法身种类仍别始终常净唯不从覆故得种名此
与释签虽法身本有不同别教为惑所覆二文相戾
妙宗释曰别教法身为惑所覆者良由不知本觉之
性具染恶德是故染恶非二德也〈云云〉但有法身本觉
随于染縁作上一切迷中之法以是名曰为惑所覆
既覆但中佛性之理如淳善人一切恶事非本所能
为恶人逼令作众恶故善人为恶所覆此显定有
能覆之惑所覆真如其理不变始终常净故唯不
从覆故得种名问妙玄云十回向始正修中此中但
理不具诸法释签则曰不同别人理体具足而不相收
故绛帏难云别人既有理性三因何縁别修縁了净
觉虽约理性三因皆但中德荅未契四明之意故于
妙宗释此义曰亦为不知本觉之性具染恶德不能
全性起染恶修乃成理体横具三法言不相收者以
其三法定俱在性皆是所发犹如三分各称帝王何
能相摄是故不知性中三法二是修者二乃成横故
曰三皆在性而不互融也藏通两教全无此义但约
当教其名非无因时三学为五分种达分即为二解
脱种〈第五记云解脱逹分者涅槃名解脱所修善根不住生死名为逹分〉念处即般若种当暁
有身为种若非闻法孰能自知不加功行舍身受身
奚得成就无上菩提遂示性类二法以为标月之指欤
摄提〈翻假施设假谓三假辅行云因内因外和合方成故所生法名因成假念不实故故〉
前念灭灭巳复生生者必灭计能相续名相续假他
〈待于己假立他名己待于他假立于〉优陀𨙻〈天台禅门〉
曰此云丹田去脐下二寸半大论云如人语时口中
风出名优陀𨙻此风出巳还入至脐偈云风名优陀
𨙻触脐而上去是风触七处顶及龂齿唇舌喉及以
胸是中语言生论云出入息是身加行受想是心加
行㝷伺是语加行大集经云有风能上有风能下心
若念上风随心牵起心若念下风随心牵下运转所
作皆是风随心转作一切事若风道不通手脚不遂
心虽有念即举动无从譬如人牵关捩即影技种种
〈所作捩绳若断手无所牵当知皆是依风之所作也〉阿𨙻〈亦云安𨙻此云遣来入息也〉
般𨙻〈此云遣去出息也安般守意经云安为身般为息安为生般为灭安为念道般为解〉
结所以先数入者外有七恶内有三恶用少不能胜
多先数入也安名出息般名入息息有四事一为风
二为气三为息四为喘有声为风无声为气出入为
息气出入不尽为喘也出息为生死阴入息为思想
阴或云先数出息气则不急身不胀满身心轻利三
昧易成或云先数入息随息内敛易入定故或云当
随便冝以数出入若心轻浮系心丹田当数入息若
心昏沉系心鼻端当数出息此皆不许出入俱数
〈提婆菩萨云佛甘露门名阿𨙻波𨙻于诸法门中第一安隐道〉乌波〈或云萨此云有婆〉
沙云有是何义谓一切有漏法是佛言若业能令后
生续生是名为有华严云何等名有为法所谓三界
众生婆沙云漏是何义荅住是漏义凡夫至此留
住故浸渍是漏义至三有顶常浸渍故流出是漏义
垂尽三有还出下故持义醉义在内义放逸义并是
漏义成论云失道故名漏律云痴人造业开诸漏门
文句云漏谓三漏妙乐云一欲漏谓欲界一切烦恼
除无明二有漏谓上两界一切烦恼除无明三无明
漏谓三界无明又辅行释有流云有即三有流谓四
流一见流三界见也二欲流欲界一切诸惑除见及
痴三有流上二界一切诸惑除见及痴三无明流三
界痴也于此三处因果不亡故名为有为此四法漂
溺不息故名为流〈婆沙问縁起縁生有何差别荅或无有差别縁起縁生皆有为法或有云亦有差别〉
〈因是縁起果是縁生〉涅槃云有漏法者有二种有因有果无漏法
者亦有二种有因有果有漏果者是则名苦有漏因
者则名为集无漏果者则名为灭无漏因者则名为
〈道〉萨迦耶萨〈此云无常荀卿曰趋舎无定谓之无常唐因明正理论云本无〉
今有暂有还无故名无常净住法云生不可保唯欲
营生死必定至不知顾死况此危命凶变无常俄顷
之间不觉奄死内德论云百龄易尽五福难常命川
流而电逝业地久而天长三涂极迍而杳杳四流无
际而茫茫凭法舟而利济谢信翮以高翔冝转咎而
为福何罔念而作狂正法念云有于胎藏死有生时
命终有𦆵行便亡有能走匆卒智论云无常有二种
一相续法坏无常二念念生灭无常宗镜明二种四
相一约麄果报生老病死长阿含云一生相五阴
兴起巳得命根二老相谓生寿向尽馀命无几三病
相谓众苦迫切存亡无期四死相谓尽也风先火次
诸相败坏身亡异趣故又四谛论曰众苦依止名生
苦能令变坏名老苦逼迫身因名病苦能灭诸根名
死苦非爱共聚名怨憎会苦可爱相远名爱别离苦
希望不遂名求不得苦是众苦相名五盛阴苦〈婆沙论云盛阴〉
〈有何义受所生是故盛谓生受是故盛受所养是故盛谓养受是故盛问阴与盛阴有何差别荅名即差别谓阴谓盛阴又阴有漏无漏〉
〈盛阴一向有漏又阴染污不染污盛阴一向染污章安云今依经文以五盛阴是其别体善恶阴盛即是苦体〉涅槃云复次
菩萨修于死想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仇所绕念念
损减无有増长犹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势不
久停如囚趣死步步近死如牵牛羊诣于屠所出曜
经佛言是日巳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思有何乐二
约细惑业生住异灭如起信论不觉心起名为生
能见能现妄取境界起念相续名之为住执取计名
名之为异造作诸业名之为灭唯识论云生表此法
先非有灭表此法后是无异表此此法非凝然住表
此法暂有用释曰自无而有曰生自有而无曰灭前
后改变名异暂尓相续名住又论云本无今有有位
名生生位暂停即为住住别前后复立异名暂有
还无无而名灭前三有故同在现在后一是无故在
过去辅行记云言三相者不立住相与异合以人
于住起常计故故净名云比丘汝今亦生亦老亦灭
老即是异圭峯云住异二相同是现在故合为一细
分即四山解楞严云前举四相今唯二者以生摄
住以灭收异宗镜云虽年百岁犹若刹𨙻如东逝之
长波似西垂之残照击石之星火骤𨻶之迅驹风里
之微灯草头之朝露临崖之杇树烁目之电光若不
〈遇于正法必永坠于幽途〉阇提阇〈音社此云生死〉仡〈语乞〉那〈或缮〉
摩此翻生瑜珈云五蕴初起名之为生依壳而起曰
卵生含藏而出号胎生假而兴曰湿生无而忽现
名化生如是四生由内心思业为因外壳胎藏湿润
为縁约藉縁多少而成次第卵生具四是以先胎
生具三湿生具二化生唯一谓思业也俱舎云人旁
〈生具四地狱及诸天中有唯化生通胎化二人具四生者如大论云毗舎佉弥罗母生三十二子弥伽〉
罗是大儿字其母生三十二卵剖生三十二男皆
为力士其母得三道又婆沙论云昔于此洲商人入
海得一雌鹤遂生二卵出二童子端正聦明年长出
家得阿罗汉大名丗罗小名邬波丗罗大论云胎生
者如常人生湿生者如揜〈音庵〉罗婆利媱女顶生转轮
圣王又涅槃云顶生王从顶疱生化生者大论云如
佛与四众㳺行比丘尼众中有阿罗婆地中化生及
劫初时人皆化生旁生具四者正法念云化生金翅
鸟能食四生龙龙与金翅皆具四生走兽皆胎飞鸟
俱卵证真云情想合离四生皆具经文且据一往増
〈胜边〉末刺諵〈女咸切此云死胜鬘云生者新诸根生死者故诸根灭正法念〉
经云临终四大为害谓之四大不调有四种死若风
大不调一切身分互相割裂从足至顶分散如沙又
一乘章云有二种死何等为二谓分叚死〈寿有分限身有形叚〉
不思议变易死〈因移果易故名变易〉分叚死者谓虚伪众生不思
议变易死者谓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意生身又
云以分叚死故阿罗汉辟支佛智我生已尽得有
馀果证故梵行巳立凡夫人天所不能办七种学
人先所未作虚伪烦恼断故所作巳办阿罗汉辟
支佛所断烦恼更不能受后有故不受后有摄大
乘明七种生死一分叚谓三界果报二流来谓有识
之初三反出谓背妄之始四方便谓入灭二乘五因
縁谓初地已上六有后谓第十地七无后谓金刚心
北史李士谦字子约善谈名理尝有客坐不信佛家
报应义士谦谕之曰积善馀庆积恶馀殃此非休咎
耶佛经云轮转五道无复穷巳此则贾𧨏所言千变
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之谓也佛道未来其贤者
巳知其然矣至鲧为黄熊〈音雄〉褒君为龙牛哀为猛
兽彭生为豕如意为犬邓艾为牛羊祜前身李氏之
〈子此非佛家变化异形之谓乎〉迦摩罗〈或迦末罗此云黄病又云恶垢亦云病〉
智论云一者外因縁病寒𤍠饥渴兵刃刀杖坠落推
压如是等种种外患为恼二者内因縁病饮食不节
〈卧起无常四百四病名为内病〉阿萨阇〈此云不可治病弘明集云必死之病虽圣〉
莫蠲可疗之疾待医方愈故涅槃明三种病一易治
二难治三不可治净名䟽云疗治有损一有从初服
药但増而不损终无差理是名増増二或虽困笃方
治即愈是名増损三或有服药𥘉虽渐损而后更増
是名损増四从初渐损乃至平服是为损损又释治
众生病一増増者即底下凡夫若为法更起诽谤
阐提之罪如善星调达等也二増损者如尸利鞠多
三损増者如大论明四禅比丘谓是四果临终见生
〈处谤无涅槃即堕地狱又毗昙成实明退法人皆其相也四损损者即身子等诸得道人〉珊若
娑〈此云废风病一发不起智论云四百四病者四大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病起冷病有〉
二百二水风起故𤍠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止观明
治病方法既深知病源起发当作方法治之治病之
法乃有多途举要言之不出止观二种方便云何用
止治病相有师言但安心止在病处即能治病所以
者何心是一期果报之主譬如王有所至处群贼迸
散次有师言脐下一寸名忧陁𨙻此云丹田若能止
心守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有师言常止心足下
莫问行住𥨊卧即能病治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
故多诸疾患此由心识上縁故令四大不调若安心在下
四大自然调适众病除矣有师言但知诸法空无所有
不取病相寂然止住多有所治所以者何由心忆想鼓作四
大故有病生息心和恱众病即差故净名经云何为病本
所谓攀縁云何断攀縁谓心无所得如是种种用止治
病之相非一故知善修止法能治众病次明观治病者有师
言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等六种
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
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而用颂曰心配属呵肾属
吹脾呼胏呬圣皆知肝臓𤍠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高僧传僧善疾笃将殛告弟子曰吾患腹中冷结者
昔在少年山居服业粮粒既断懒往追求啖小石子
用充日夕因觉为病死后可破腹看之果如其言南
山钞云但饥渇名主病亦名故病每日常有故以食
为药医之功僧祇律云佛住舎卫国难陀母人作釡
饭逼上汁饮觉身中风除食消便作念阇梨是一食
人应当食粥乃取多水少米煎去二分然后入胡椒
荜茇末盛满罂持诣佛所白言惟愿丗尊听诸比丘
食粥佛许仍为偈次四分云佛在𨙻频头国因㝹
沙施粥佛许之又十诵云婆罗门王阿耆达施八般
粥谓乳酪胡麻豆摩沙荏苏等佛许之高僧法开𣈆
升平中孝宗有疾开视脉知不起不肯进药献后怒
收付廷尉俄而帝崩获免或问法师曰高明刚简何
以医术经怀开曰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疾调九候以
疗风寒之病自利利他不亦可乎孙绰曰才辩纵横
以数术通教其在开公焉
翻译名义集六
景德寺徒弟守志谨将
先和尚法因首座遗下长财斋拾贯足命工𦔳雕
诸经梵语愿净罪瑕䔬生安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