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八十一化


此文档未完成,一部分的原作内容还未录入。请尽量协助改善这个页面


第一化 起无始

编辑

原夫浑沦之未判,神灵之未植,而为冥妙之本者,道也。 夫道,莫穷其根本,莫测其津涯,而有大圣人禀之而生于其间。 故谓之无始者,即太上也。 太上生乎无始,起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煚之祖也。 无光无象,无色无声,无宗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 故称大道焉。

夫道,自然之妙本也。 于微妙之中而生空洞者,真一也。 真一者,不有不无也。 从此一煚,三合成德,共生真老也。 自真老而生下三煚,三合成德,共生太上也。 自太上乃生前三煚,三合成德,共生老君也。 老君乃大道之身,元煚之祖,天地之根也。 鸿洞无边,合之为自然,离之为道德。 故众圣所共尊,今古不能泯也已。

第二化 运自然

编辑

老君者,元煚之根,造化真宗,体任自然。 自然者,道也。 强为之容即老君。 以虚无为道,灵元为性,清空寥廓,晃朗太玄,含孕于空洞寥落之外,莽荡玄虚之中,寂寞无里,不可称量。 若言有,不见其形; 若言无,万物从兹而生。 八表穷窿,渐渐始分。 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挺于空洞,浮游幽虚。 故曰:吾生于无形之先,起乎太初之前,长乎太始之端,行乎太素之元。 卓然独立,大而无配。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 所谓混元,由兹而始矣。

第三化 现真身

编辑

老君乃无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也。 于太空之中,结煚凝真。 强为之容:体大无边,相好众备。 上无所攀,下无所蹑。 或在云华之上,身如金色,面放五光,自然化出神王力士、青龙白兽、狮子麒麟,列于前后; 或作千叶莲花,光明如日,头建七曜之冠,身披九色离罗之帔,顶负圆光,手捧五明,巍巍胜相,难可形容。 然上善之士,澄心尽虑,注想真容,则随机感格,祈无不应。 故能周遍三界,救度无穷。 且大道处于无形,则非凡所见,无非信念感通,通则非在一端。 或示妙体仙姿,爰及肉身,随感精粗,应已则隐。 洞有洞无,遍及一切。 或现法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三界特尊。 或显真身犹如虚空,圆满清静,不生不灭。 若于此相未能明审,须凭图像,系录其心,写此真形,铸以紫金泥木铜彩,称力所为。 殿堂帐座,幡花灯烛,随心供养,功德共等。 若能洞观非身之身,非相之相,则图像真形,理亦无二。 是以敬相随心,应感灵通,获诸福报,端在诚心。 果能念念增进,自然成道。 所谓“人能念道,道亦念人”,此之谓也。

第四化 秉教法

编辑

夫道不可无师资,教不可无宗主,故老君师玉晨大道君[灵宝天尊]焉。 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 天尊生亿劫之前,为煚之祖,所以道君为天尊之弟子也。 二圣既立,即老君嗣焉。 而曰“老”,处长之称; “君”者,君宗之号。 以老君先亿劫而生,后亿劫而长,天天宗奉,帝帝师承,故赐以“太上老君”之号。 三圣相承,千古垂则。 且道君、老君,皆具至圣之德,动息合道,岂假师承耶? 盖以圣传圣,理自玄同。 然起教之端,必资授受,为今昔之筌蹄,人天之鸿范也。

第五化 受玉图

编辑

老君于上皇元年甲子七月二日,出游西河,时见元始天尊乘八景玉舆,驾九色玄龙,三素飞云导从群仙,浮空而来,同会西河之上。 天尊吐《洞玄内观玉符》以授老君三部八景并金书玉字二十四图,罗缕自明。 老君即命主图上仙,依而画之。 金书紫字,丹简玉章,于此成立。 其图分上中下三部,部别八景。

上部八景:

一、《神仙沐浴东井图》; 二、《五岳真形图》; 三、《通灵诀精八史图》; 四、《六甲通灵图》; 五、《九宫紫房图》; 六、《元始太清图》; 七、《真道混成图》; 八、《西升宝录图》。

中部八景:

一、《神仙通微灵化图》; 二、《蹑虚九灵图》; 三、《九变天图》; 四、《常存图》; 五、《守一养生图》; 六、《守神含景图》; 七、《寂嘿养真守志图》; 八、《芝英玉女图》。

下部八景:

一、《神仙六阴玉女图》; 二、《九九道仙图》; 三、《导引图》; 四、《洞中呜保图》; 五、《变化隐测图》; 六、《采芝开山图》; 七、《明镜图》; 八、《无极太一图》。

凡二十四图,皆修身长生之术并洞玄元始之煚成也。

第六化 登位统

编辑

老君以大圣之功,化导无始,位育灵根,奚有品位名称者哉? 然上有元始之尊,次有道君之圣。 老君次道君之位,演化立功。 既以陶镕三煚,运行万天,周布众法。 元功克著,乃登极道之果,继三真之位,嗣太上之任,为法王之尊也。 所以上总群圣,中理众真,下辖九天。 在太微钩陈六星中,号曰天皇大帝曜魄宝,以故乘三使六把九枢机,统摄万类出处各件; 秉持仙箓,主领神人、真人、仙人、圣人、贤人。 但见百千亿天王,拜手于前,恳求岁时施布。 赏校善恶之事,游行万方,以洪道化。 而一老君常在太清太极宫也。

第七化 历劫运

编辑

老君生于无始,起乎无因,独立于冥涬之前,周行于开辟之后。 经历劫运,甚为久远。 劫运者,天地成坏之名,阴阳穷尽之数。 阳尽即生阴,故为大水; 阴尽即生阳,故为大火。 阳极于九,故云阳九; 阴极于六,故云阴六(又作“百六”)。 小则三十日为一交,十二交为一度,三千三百度为小劫,九千九百度为大劫,九九八十一万年为劫终也。 以夫阳极于九,阴极于六,凡阴阳之数,极于九、六者,则三界荡然。 此时天煚穷于太阴,地煚极于太阳。 阳极为孛,阴极为否。 阳极则其精化为水,阴极则其精化为火。 先焚以大火,次漂以大水。 上至九天之下,下至九地之内,金玉化消,毫末无遗。 然后,元煚复合,谓之“混沌”。 混沌剖判,再分天地,一起一伏,周而还始。 老君行化,经历此劫不知其数。 故经有云:“上世始以来,所更如沙尘。 动则有载劫,自惟甚苦辛“是也。

《风俗通》曰:“十千曰万,十万曰亿,十亿曰兆,十兆曰经,十经曰垓,十垓曰载”。 “载”者,谓地不能载也。

第八化 造天地

编辑

老君乃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故立乎不疾之途,游于逍遥之墟,御空洞以升降,乘阴阳以陶埏。 分布清浊,开辟乾坤,悬三光、育群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运行。 四时得之以代谢,五行得之以相生。 故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煚之初,运真元始之三煚而为天,上为三清三境,即始煚为玉清境,真煚为上清境,元煚为太清境是也。 又以三清之煚,各生三煚,合成九煚,而为九天:

一、郁单无量天。 二、上上禅善无量寿天。 三、梵监须延天。 四、寂然兜术天。 五波罗尼密不骄乐天。 六、洞玄化应声天。 七、灵化梵辅天。 八、高虚清明天。 九、无想无结无爱天。

此九天各生三煚,每煚为一天,合二十七天。 通此九天,为三十六天。 则三界四民,上极三清,是其数也。 初下六天,为欲界天。 六根俱染,是名欲界。 《龙跷经》云:“凡人口业净,修十善功以上,得生欲界天”。

详具《洞玄经》中,兹不赘述。

第九化 诞玄灵

编辑

老君尝以上和元年岁庚寅九月三日甲子,化生于郁单北玄玉国天罡灵镜山李谷之间上玄灵母九玄之房。 初,母之始孕,梦玄云日月缠其形,六煚之电动其神,遂有妊。 既诞之辰,有三日始出,乃以谷为氏族,用曜景为名,一名弘,字子光; 一名玄水,字山渊。

汉太史《帝纪表》曰:“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 至长老皆各往往言黄帝尧舜之处,风教故殊焉。 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第十化 变真文

编辑

老君当龙汉元年,分身于中央大福堂国,出真文赤书,以化其民,皆得长生。

南极赤明之国,出火炼真文。 号曰洞阳之庭,有流火之池。 人炼其形,皆成金色。 上置南昌之宫,下立朱陵之馆,以主生成。

东极碧落之天,浮黎之国,书真文于空青之林,文成紫字。 其林风声成音,鸟食其叶,身生文章,人得其羽,即能飞行。 其民长生,安乐无为。

西极卫罗世界,西那玉国,出真文于浮罗之狱,以度国人。 玉池自生,金精流映。 人挹其水,身生金光,与天相毕。

北方郁单之野,书真文于洞灵之府,以度兆民。 其寒池灵津,自然流澳,人得饮之,无有终极。

以上诸种真文,俱载《度人经》中。

真文者,五方真煚之精,凝结成文。 其字方广丈余,八角垂芒,或为云叶之形,或成飞走之状。迨黄帝时,天真皇人译成正音,今载《道藏》中。

第十一化 垂经教

编辑

老君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为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

赤明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灵宝君,化为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

上皇元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为泰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

三洞者:一、洞真[洞,言通也。 谓通真达妙,灵秘不杂也]。 二、洞玄[玄者,通天立地,功用不滞]。 三、洞神[召制鬼神,其功不测]。 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

开合为三十六部尊经,上应三清三十六,中应三界三十六帝,下应九垒三十六土皇,内通人身三十六宫。 故人头有九宫,心有九孔,脐有九神,形有九户,凡三十六所。 外合三十六音也。

第十二化 撰灵篇

编辑

老君于中皇元年岁壬戌三月一日,于玉天琼房,推较本元,撰集灵篇,以为宝经三万卷、符图七千章、玉诀九千篇,以授东海方诸宫青童大君,使传后学玉名合真之人。 大君既受宝经,位登上相,金华玉女,紫晨玉童,各三千人,俱侍卫焉。 末学之子,欲受经及修行,皆宜先奏金简于青宫,投玉札于上清。 典录玉司,常阴察人精粗,其有勤苦,乃得授玄焉。

第十三化 为帝师

编辑

老君在天皇时,号通玄天师 [一号玄中大法师] 乃讲淡泊无为,而俗自化。

始制十干支之名:曰阅逢、曰旃蒙、曰柔兆、曰疆圉、曰著雍、曰屠维、曰上章、曰重光、曰玄黓、曰昭阳。

十二支:曰困敦、曰赤奋若、曰摄提格、曰单阅、曰执徐、曰大荒落、曰敦牂、曰协洽、曰涒滩、曰作噩、曰掩茂、曰大渊献。 以定岁时之所在。

在地皇时,号有古大贞。 爰定三辰,是分昼夜。 以三十日为一月。

又在人皇时,号坚固先生。 分九区居方所,五行四微,世欲生死之业。 于是而起,人乃任性混朴,茹毛饮血,男女无别。 夏则巢居,冬则穴处。

《洞玄经》云:“天地浑如鸡子,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运变,天数极深,地数极厚,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 故天去地九万里“云云”。

第十四化 置陶冶

编辑

老君于天汉元年 [即上天年号] 下降,与燧人为师,号惟用子。 观星辰、正七宿,分岁为春、夏、秋、冬四时; 别五木以改火,教民烹饪,以代生冷; 作结绳之政,陶冶为器。 日中之市,兴交易之道,人情以遂。

亳州《太清宫碑》云:“二圣既理,四表生光。 我太上老君,博施济众,与人皇为师。 三百六十之川,初分血脉; 一万五千之策,乍配偶奇。 三壬三乙之神,离胎于水木; 六丙六辛之将,出孕于风火。 一百五十六代,四万五千余年,始称通玄天师,再号金阙帝君,三名盘古先生“云云。

第十五化 赞元阳

编辑

老君在伏羲时,号郁华子,说《元阳经》,教画八卦、造书契,使天下义理必归之文字,文字必归六书。 作甲历,岁起甲寅,干支相配 [即六十甲子]。 岁纪不差,年月不乱,昼夜是纪,东西南北而方不惑。 始制嫁娶,以正人伦。 定礼乐,以叙尊卑。 造衣裳,以明贵践。 作宫室,以代巢穴。 为舟车,以济不通。 造弧矢,以威不顺。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宇内以治,政化大洽。

六书:一、象形[如日、月]。 二、假借 [令“长”一字两用 ]。 三、指事 [“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 各指其事而言也]。 四、会意 [武、信:止戈、人言。 会合其意也]。 五、转注 [左右相转以为言也,如“考”、“老”等字]。 六、谐声 [“江”、“河”以“水”为偏旁,以“工”、“可”声谐也]。

依类象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著于竹策之谓书。

第十六化 教稼穑

编辑

老君与神农为师,号大成子,说《元精经》,教以生化之道。 播百谷以代烹杀,合百药以救百病。 尝桑得禾,尝柳得稻,尝榆得黍,尝槐得豆,尝桃得小麦,尝杏得大麦,尝荆得麻。 既登五谷,以合民命。 止杀禽兽,群分类聚。 长善遏恶,以全其生。 不食血肉,故无业累。 示好生之道,由兹始矣。

《孔子家语》云:“季康子问:何谓五帝? 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皆取法五行。 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 故其为明王者,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也。 ”

第十七化 始器物

编辑

老君在祝融时,下降衡山,号广寿子,以《人皇内经》、《灵宝五千文》授于祝融。 融观斯经,则知金玉七宝之所在。 范土为金,冶石为铁。 乃造刀斧钻凿等,以利益众生,使不损手爪之用。 祝融氏以道治天下,六千余岁上升。

《尚书·洪范篇》曰:“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黄帝内经》与此稍异。

第十八化 居崆峒

编辑

老君在黄帝时号广成子,隐于崆峒。 黄帝往见问之,广成子曰:“汝所问者,物之质也。 奚足以及至道? “黄帝退,捐天下,斋心除形,闲居三月,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曰:“吾闻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 “广成子蹙然而起,曰:”善哉问乎! 来,吾语汝:夫至道之精,杳杳冥冥; 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必清。 勿劳汝形,勿摇而精,少思寡欲,乃可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神将守形,形乃长存。 谨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 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彼至阳之原也; 为汝入于杳冥之门矣,彼至阴之原也。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 谨守汝身,物将自壮。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故修身千二百岁,吾形未尝衰也。 “黄帝闻之,乃叹曰:”吾于广成子之谓天也! “因授以《自然经》、《阴符经》等。

《前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赵宋欧阳文忠公《崇文总目·叙》云:“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虽圣人南面而治,不可易也。 或不究其本,弃去仁义,而归之自然。 以因循为用,则儒者病之”。

“神将必清”一本作“必静必清”,“勿摇而精”,“而”读“尔”字。

第十九化 传经蕴

编辑

老君在少皞时,降于空峒,号随应子,说《庄敬经》,以教顺时行令。 当颛顼时,降于衡山,号赤精子,说《微言经》,教以忠顺之道。 复于帝喾时,降江滨,号录图子,说《黄庭经》,教以清和之道。 又命九天真人,三天真皇,执九光之节、景云之符,下牧德台 [ 台在湄水 ] 。 授帝喾以九天真灵、三天宝符,上以奉天,使二仪无遗; 下以告地,使河海不泄; 中以鉴人,使年命无坠。 乃祭天于北河之坛,藏符钟山之峰,后为玄宫真人。 是时,老君传道与赤松、被衣、王倪、啮缺。

第二十化 说道德

编辑

老君在尧帝时,降姑射山 [“射”读“亦”],号务成子,说《玄德经》,教以谦逊之道。 在帝舜时,降于河阳,号尹寿子,谈《道德经》,教以无为之道。 内以修身,外以治国,静以养生,虚以应物。 不眩聪察,不役智慧。 其用在乎尚宽和、务俭朴而已。 盖善用之者,虽一邑一郡一国,至于天下,皆可以致清静焉。

第二十一化 资宝文

编辑

老君在夏禹时,降于商山,号真形子,教以勤俭之道,授《九畴书》。 又命宛委山之神玄夷使者,授以玉书、灵宝五符、治水真文。 初,禹治水,随山浚川,老君遣云华夫人往,阴助之。 时,禹驻巫山之下,大风卒至岩谷,振臂损力,不可制。 忽遇云华夫人,禹拜之。 夫人即敕侍女,传禹策召鬼神之书。 因命其神:一、狂章,二、虞馀,三、黄麾,四、大翳,五、庚辰,六、童律,七、巨灵等神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扼,与民除害。 凡人力不能制者,皆彼为之,如戮防风于会稽、剿淮涡之神无支祗于龟山,皆其力也。 禹后入阳明洞天,为紫庭真人,藏真文于包山之墟。

《越绝书》云:“禹上茅山大会计,更名曰:“’会稽'。 “《吴录》云:”本名苗山,一名覆釜。 禹会诸侯计功,改曰“'会稽'。 “《括地志》云:”石箐山,一名玉笥山,秀乐洞天,一名宛委 [即会稽一峰也,云在会禾县东南十八里]。 “《吴越春秋》云:禹按《黄帝中经》九山东南天柱,号曰宛委。 赤帝左阙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琢其文。 禹乃东巡,登宛委之山,发石得金简玉字,以泉之脉。 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见底,谓之禹穴云。 又,吴王阖闾十二年正月登包山玉室,得《素书》一卷,凡百七十四字而还。 阖闾不识其书,使使问仲尼,云:“赤乌衔书,以授于王。 “仲尼曰:”吾昔游于西海之上,闻童谣曰:“'吴王出游观震湖,龙威丈人山隐居。 北上包山入灵墟,乃观洞庭窃禹书。 天地大文不可抒,此文长传六百初。 强取出之丧国庐’。 丘按谣言,乃龙威丈人洞中得之。 '赤乌'所'衔',非丘所知也。 “吴王惧,复归其书于山。

第二十二化 遗盘铭

编辑

老君在商时,降于潜山,号锡则子,说《长生经》,教以恭爱之道。 继居碣石山,作《通玄经》以传大彭,谓道德在无为也。 汤闻之,驾往迎,至彼见一道童,问真行子所在,答曰:“师他适,吾当代往。 “汤见童子,意甚忽。 问其姓氏,曰:“威子伯也。 王欲宁心志,须以丹药浴其身,则五内之火自息。 “王如法行之,顿觉安泰。 童亦就浴于汤,浴毕,飘然而去。 王视盘中水,澄清澈底,下有九大字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旁有四小字曰:“锡则子书”。 汤乃刻铭于盘,以自警惕。 “锡则”,疑是道童别名。 更遣使至碣石,务期得见真行。 使至碣石山,洞已是空空。

第二十三化 降圣迹

编辑

商二十四王祖甲三祀,乙丑岁,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熘,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下降于亳州东国 [刘向书作陈国] 苦县炁乡 [《史记》作厉乡] 曲仁里,涡水之阴,灵飞李氏之家。 是时,尹母昼寝,梦天开数丈,众仙捧日而出,良久,视日渐小,从天而坠,光灿夺目,大如弹丸,母受而咽之。 觉,怀有娠。 由是容颜益少,神煚安闲。 所居之室,六煚和平,冬无凝寒,夏无祁暑。 祥光照舍,众恶不侵。 不觉八十一年,至商二十九王帝乙十一祀,岁庚辰,二月建寅十五日卯时,因从左腋而生。 生而白首,故号老子。 是时,阳景垂辉,祥云荫庭,万鹤翔空。 有九龙荐水,以浴圣姿。 龙出之池,因成九井。 下地即行九步,步生莲花,谓曰:“吾于多劫之前,降生于西那玉国李谷之间。 “故指以示人,非今时始此姓也。 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聃,《说文》云:“耳漫无轮。 “谓能博古通今,故谥号曰”聃“也。

右(上)据古史考系本史、《通鉴》及记传诸书,则老子当生武丁卅四年,颇与竹书纪年、正龟历相合。 宜为邈远,今乃重加考核。 据《墨子》、《吕氏春秋》、《文子》、《说苑》、《高士传》及《外纪》等,老子实生于商末,帝乙十一祀,岁庚辰,二月十五日。 读者鉴焉。

第二十四化 隐柱下

编辑

商纣王二十四年丁卯,正月十有二日,丙申。 老子化煼分身,乘飞飚之轮,降于岐山之阳,号燮邑子,说《赤精经》,教以仁信之道。 西伯闻之,如为守藏史。 武王克商践祚,迁为柱下史,易号育成子,作《璿玑经》,以教于王。 在成王时,号经成子,说《广化经》,又以道授周公旦。

《史记·乐毅传》云:乐臣公 [一作巨公] 好黄帝、老子之学,“其本师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 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族子乐毅。 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第二十五化 弃周爵

编辑

往昔,老君化身号静老天尊,行教于东华山九合玄台,说法度人。 以道授东极始老国 [《青童内文》云:始老国在东海之外,一名清和国]王。 其王妃、王子、大臣五千人,同修其道,俱得地仙。 乃建习仙宫,习灵、七正二馆,令学仙者居之。 二百年中,国内白日上升者,三千馀人。 其王升为妙梵天主,后因逸兴致咎,谪下人间,为罽宾国王。 老子不忍违其前愿,思欲化之。 遂于周成王三十年丁卯岁辞职,退居亳州旧宅,隐于园中。

第二十六化 刻木羊

编辑

老子于康王五年戊寅,自号古先生,出游西极、大秦等国。 路经积石,步上雪山。 见一人独自采樵,老子佯作踊(蹦-山)不能上。 樵者恻然动念,谓曰:“怜公衰迈,愿负过危险。 ”老子心感之。 过岭,憩石上。 问其姓氏,答曰:“葛由也。 居前山坳中,樵以为食。 ”老子云:”蜀中绥山,有桃食,皆实。 至彼可勿谋食。 但绥山高峻,非步履可登。 “乃以樵斧斫松枝,斫成一木羊,教由吸气使行之法,乘能陟险,不少蹉跌。” 由大喜,拜谢。 老子别之西行,步履而去。

由归家,辞邻里,探知绥山在峨峰西南。 一日,由前驱木羊入城。 蜀中富豪贵士,见之大惊。 或有追至山下者,仰止不能上,呼号接引。 由掷桃数枚,争食之,味极甘美。 有不能还家者,结茅于山下,立葛祠以祀。 常皆见之,但不能上山会晤。 有谚云:“食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 ”

第二十七化 临罽宾

编辑

老子自雪山别了葛由,前来罽宾行化,开度国人。 暂止于近郊之皮山,陏机阐教。 时王出猎山间,见五色光煚腾跃贯日,王怪而寻之。 突遇老子,问曰:“汝是何人? ”老子曰:“吾乃修道之士。 ”王曰:“不闻有“道”耶! ”答曰:“道者,元炁之祖,虚无自然。 乃天地之灵根,万物之本始。 在天为众圣所尊,在地为国王之师。 盖天上天下,惟道为尊。 有情无情,惟一无二。 王宜宣奉焉。 ”

亳州《太清宫碑铭》云:“楼观发轨,函关挂轊。 罽宾阐化,身毒布惠”。

第二十八化 化国王

编辑

罽宾国王与侍从七人,复至老子会所,前进问曰:“吾生边境,未之闻'道'。 今天幸神人使至西鄙,吾等愿奉教旨,宜以何法? “老子曰:”今观王之国土风俗,人怀悖戾,更相杀戮,日造恶业,自取沉沦。 王欲生则全寿,死无殃考,宜奉浮屠之法:先去人我之心,止其烹杀。 众生蠢蠢,皆系生灵。 王今好猎,杀害无度。 且天道好生,甚恶杀伤。 其罪至重,积冤于五道[人道、魔道、地狱、饿鬼、畜生]四生[胎、卵、湿、化],种成恶业,缘对不休。 累此大罪,死入地狱,神魂受苦。 王欲改过自新,信奉浮屠。 生则富贵康宁,死则魂魄不拘,善则超证天宫。 王欲存安之道,不亦善乎? ”

《后汉书》襄楷上书于桓帝云:臣闻老子西入夷域,始为浮屠之化。 “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生恩爱,精之至也。 天神遗以好女,浮曰:'此但革囊盛血耳。 '遂不盼之。 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 “ 故之,浮屠立教之初,烦陀王率先舍国,入山修行。 又能坚志不破戒律,宜其终闻大道,而证佛果也。

第二十九化 集圣众

编辑

胡王此时意甚迫切,乃与从众再至山中,拱手问曰:“前戒法未达奇妙,更欲何法而可?”老子曰:“曩时,已令汝等即事,吾设中食化之。 王之臣庶,举国皆就,七日满,散。 尚复何为? ”王曰:“往观教谛,以审仪法。 吾今亦备斋筵,愿率从者,克期皆来。 ”答曰:“诺。 ”老子知彼胡王坚强,心犹未服,便可假此机会,方便化之。 于是,老子举大法力,召集十天神王大圣、三界仙人,相续于路,月余不绝。 斋未及半,而王之仓库将竭,乃生悔心,则神人之来,愈无止矣。

第三十化 演金光

编辑

国王召群胡谋曰:“老子从众,何乃果多耶? 吾今施舍供养,本祈益国,今乃倾我仓库,良非邻国奸计,遣来暗害? 不然,即是妖邪鬼魅,若不早图,恐弥损国。 急宜焚之,以靖国殃! ”少顷,群胡积薪外郊,烟亘焚天。 即驱老子入内,将兵围绕。 老子赴火,则体貌怡然,随烟出没,身更精明,为说《金光明经》以化之。 王廙颂曰:“无为有宗,虚为实源。 老子清寂,寄意不言。 遂为孔师,守一长存”。

第三十一化 起青莲

编辑

胡王见老子未便烧毁,更欲加害,乃以大锅煮之。 已三日三夜,而锅汤之中,沸腾波流,涌出千叶莲花。 老子坐于莲上,敷说《莲花宝经》,以教胡王。 谓曰:“是经功德,神力不可称量。 凡人诵持是经,能辟汤火之厄。 汝其奉行。 ”

《隋书·经籍志》曰:“自黄帝而下,圣哲之士,所言道者,传之其人,世无师说。 汉时曹参始荐盖公,能言黄老,文帝宗之。 自是相传,道学者众矣。 下士为之不推其本,苟以异俗为高,狂狷为尚,迂诞谲怪,而失其真“。

第三十二化 跨神龙

编辑

胡王已知老子不能烹煮,其怒益甚,遂令左右沉之深渊之中。 忽然惊风怒涛,随水涌一云龙,光腾霄汉,老子跨于水上,为说《国王行道经》化之。

唐玄宗御制《老君赞》曰:“爰有上德,生而长年。 白发垂相,紫煚浮天。 含光默默,永劫绵绵。 万教之祖,号曰玄元。 东训尼父,西化金仙。 百王取法,累圣攸传。 函谷关右,经留五千。 道非常道,玄之又玄! ”

第三十三化 摧剑戟

编辑

胡王方诧异,耻其不能杀,乃告邻邦曰:“我国有一老人,变化无常,投诸水火皆不能伤,恐别生异故,害及诸国。 愿速助兵,灭其祸患! “则旬日之间,胡兵四集,合围老子,欲共诛之。 俄而电光霹雳,矢石皆反中,戈矛摧落,鼓角无声,胡兵一时奔溃。 胡王失措,伏地叩头,作礼于老子,悉心奉道。

文殊乃七佛之师,有颂曰:“家住缘岩下,庭芜更不芟。 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

第三十四化 说浮屠

编辑

老子得胡王之归顺,欲坚其信心,乃语胡王曰:“汝凶恶日久,甚不足恤。 欲灭汝国土,化为微尘,犹弹指耳,何足难哉! 但吾好生,故赦汝等,或当一如吾戒,信奉浮屠之法,永世受福,常生人道。 “王及群胡皆大欢喜。 于是,老子说《四十二章经》,注慈惠光降,遍照国中。 乃遣飞天神王率国人之生死怡心者,髡其须发,褊袒合掌,衣赭衣,以作桑门,具仪,受持浮屠之教矣。

第三十五化 降外道

编辑

老子住萨罗国舍提婆城,其国男女信外道,能为魔事,亦祝须发,乌衣跣足,说诸三昧,迷离观法,人非人等,顿改形色,令人堕落,无有休息。 老子悯之,悉令断除。 举大神通,现出神王狮子,掩敛魔法,覆伏于神光之中。 复谓国王曰:“此等外道魔法,攫及男女,舍身命财宝,为害甚大。 倘国王帝主倾心信向,迷误政事,则生怠慢,矫诳百端,惑乱大道。 王今于此尊奉浮屠,入兹不二法门,断除邪障,而外道悉来稽首恳请。 ”

第三十六化 藏日月

编辑

老子至迦夷国,住于达隘。 观其人民风俗,王皆肆于围猎,常以宰杀为务,不事王道,灭弃鬼神,良难化洽。 老子乃以法喻:左手把日,右手抟月,握于两腋之中,天地忽然晦昧。 国人恐怖,目击凌犯杀戮之咎,以致如斯,齐来稽首老子,老子则悯而化之。

按东汉《西域传》云:天竺国,一名身[读干]毒。 其国修浮图道。 和帝时,遣使贡献,至桓帝延熹二年四月,频从日南徼外来献异物。

第三十七化 拨山岳

编辑

老子行化至条支国,其国王奉事外道魔师,广行幻术,国人莫或异之。 一日,其王语师曰:“国内有山碍道,妨人去处,壅遏源流,时患覆没之灾。 央彼却之。 “会老子至此,乃憩于大树之下,观师作术。 王甚敬信,老子意其可化,乃乘间制之。 山遂不动,再却之亦然。 遍召师众,莫能为者。 众荐老子,然后王请除之。 老子以九节杖挥而去之,如委土块。 水乃顺流,地亦平正。 由是,王与国人不复奉彼邪师,一心皈依受化,愿为说法。

第三十八化 舍于阗

编辑

老子将至于阖郊外,其王即率诸国人奉迎于南渠之山。 营构精舍,延请老子居焉。 王与近臣朝夕咨请,求其见闻。 老子曰:“吾教汝依奉戒律,不得邪淫、饮酒、杀害,犹为捷径。 ”王曰:“师言是矣。 然则独此斋戒者欤? 抑或有馀教耶? ”老子曰:“吾道广大无边,顺俗通时,因机设教,尽入法门。 若人不知罪福因果,即教以奉浮屠之法,制炼身心。 如精勤不怠,内外清静,心照圆明,罪既不生,福亦自长,历劫之中,常得快乐。 “胡王信服,敬礼受命。

《西域传》云:“于阗国西五百里有毗摩寺,云是老子化佛之所”。

第三十九化 留神钵

编辑

老子告诸桑门曰:“吾有钵于兹,常盛法味,奉以修之,皆得清凉饱满,令俾神气爽和。 留置于国,以喻将来。 “于是,老子遣飞天大神为其守护,此钵名”多罗“,号”三满多“,为契性之珍,清善者乃可受持。 斯钵应化无穷,修诸功德轻达者患得之,虽得之,亦鲜能克厥终,惟有掷之而已。

隋内史薛道衡撰《祠庭碑铭》云:“小兹五岳,隘此九州。 逝将高蹈,超然远游。 青牛已驾,紫煚先浮。 玄门洞启,神化潜流。 ”

第四十化 显诸国

编辑

老子降伏外道,举起神通,即放九色神光,遍照十方尘沙国界。 光耀所及,无有远近。 得与来者,八十国土。 国王、后妃及诸眷属人等,睹兹光相,围绕瞻仰,赞谈作礼,愿听法音。 老子曰:“吾欲汝等奉事浮屠,常须持斋,戒汝杀害之心。 勤习慈悲,洗涤身心,以灭烦恼,皈依于大道。 然戒法虽极肤浅,诚为入道之阶,能以坚持不懈,则泰定从此起,智慧从此生也。 汝等信受,则于未来世中,登诸快乐,当得无上正真遍知之道。 汝自善惟护持,勿犯戒律。 过中勿食,食已欲起。 先作如是念处:世如虚空,如莲花不著水,心清净超于彼。 常稽首顶礼无上至尊,作如是念言,念已即灭,清净专一,意不外驰,心景湛寂,物我双泯,自然精进。 “时会众等,悉皆欢喜,顶礼信受。 彼国外道,谛听诸法,亦同为化之,咸归信向。

魏明帝制《老君化胡经赞》云:“为周柱史,经九百年。 无极之际,言归昆仑。 化被胡域,次受罽宾。 后及天竺,于是遂迁。 文垂后世,永乎不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