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老洲集
卷之三
作者:吴熙常
1892年
卷四

答士默

编辑

圣庑从祀。虽前贤德学高明。为人所尊仰者。苟非真正有继开之功。不可遽议也。遐土人士。不识事体之至重。视同院享。各以所好。无难陈请于朝廷。此不足深诛。而探本溯源。自有所以致此者。良可惋叹也。因此思之。历选国朝诸贤。其真见道妙。缵辞垂后。有阐明发挥之功于经典义理者。栗翁之后。惟农岩一人。三渊所谓朱子之忠臣者。殆非过语也。且其祸故自废。出处之正。当与金河西比伦。河西尽君臣之义。农翁尽父子之仁。异事同轨。增彝伦之重。皆可以树风声于百世。然则栗翁道学。河西节义。斯翁实兼有之。圣庑无从祀之典则已矣。苟有之。舍斯翁而其谁欤。今去斯翁之世。已百年馀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而尚泯泯焉已。不知来世何人。任斯文之责。主张此事。举是阙典耶。

答士默

编辑

吾之乡计。非出于一时哀苦之思。顾此四载之中。洊遘凶祸。而永失怙恃。天地廓然。一身靡依。殆若婴儿之露弃。而理无全活。京华旧居。无意仍处。惟有首丘之愿。而新阡既无屋子可以庇身。纵欲草草结构。亦无事力可以及此。仍念先人虽系身朝籍。常在进退之间。志未尝不在林壑。石泉之墅。芦原之筑。雅尚槩可知矣。然石泉太近京。不宜于栖息。芦原虽无甚可取。稍僻奥可喜。而且其堂室之位。门墙之制。无非当日手自图画。准拟异日归老。而特未及就耳。到今完襄之日。反虞于斯。以奉三年馈食。人情之安。神理亦惬。故此计已决。未知君意以为如何。

答士默

编辑

西警以后。公私便信阻绝。邈彼药山。贼所耽耽。而安危死生。不相及闻。流传之言。又极其危厉。腔血跳荡。身不帖地。恨不得以一鞭赴之。匪意除夕。户长赶到。始见去腊卄一手书。如得隔世消息。惊喜之剧。不觉汪然出涕也。是书虽非近信。系是乱出后书。而见其神精不爽。计虑周详。凡百措置。到底不疏。至于字画。亦无惊怖浮动底意。大以为慰。且幅末事到此处不必深虑八字。可见有以忠义自决。益叹吾弟之贤。更何费辞以乱已定之方寸乎。聊诵宋东莱君臣义重父子恩轻之语而寄之矣。然潢池小丑。自有戡平之日。惟颙俟捷音之遄至耳。

与士默

编辑

致成妇竟不起疾。尚忍何言。入吾门十有四年。初以藐然童幼之身。即摄家政。奉𬞟藻。承尊章。御婢仆。皆中矩范而无阙失。吾所以心赏之者。诚非昵爱而然也。及其死生之际。益知其贤。稚女幼子。左右呱呱。人情所难。而了不以怛化戚戚之容见人。惟于宛转呻楚之中。闷吾劳焦。至临绝犹然。如此人物。簪珥中岂易得哉。顾渠姿相类非夭折者而乃如许。殆余积殃累之。奈何奈何。

与士默

编辑

致愈非特资质自好。诸儿中最有跅弛之气。倘得早诱。入于彀率。不使外驰。将来颇可望。但年来随往。令官府之时多。未免任其放纵。吾心常闷惜。此来穷居无事。政合修先人馀业。诒谷穉昧。故意未尝不在渠。只缘搬挠病困。姑未之收来。闻儿辈言。渠甚欲来留读书此间。其意可尚。从近津送如何。然此个意思。偶发于一时。而若卒不耐孤寂。旋欲还去。则初不如不来。此意豫令渠知之也。

答士默

编辑

致愚之不来。虽知事势所使。然苟于平日气味。笃厚恻怛。必有自不能已者。岂容若是也乎。先人遗泽渐远。吾兄弟俱已老矣。此等处。若一向情胜义而阔略之。深恐家范日趍于薄。所以有多少诲责也。此身朝露之后。更有何人向渠苦口耶。迩来惸疚之居。忽忽无人世念。惟饬稺以承先矩之意。寤寐耿耿。而顾不能以身教之。徒以口舌从事。以蕲其有一个半个之效。有时反躬。不觉怃然也。

答士默

编辑

时耗令人欲塞聪。主上至仁秉成之地。无至公血诚协辅赞襄。以致国势日就陧杌。民生急于倒悬。已极哀痛。而最是摧杀士气。俾不得更张。则清议之行。又无望于后日。而世道终焉沦丧。此殆大运所驱。而非人之所为也。奈如之何。

答士默

编辑

近日世与道交丧。岂一朝一夕之所致哉。所由来者渐矣。我朝以名义立国。国赖而治安。自英庙初年。调停之论作。而人皆刓方就圆。投合时好。士大夫名节消而治道日卑。然调停之时。尚有一脉清议在下。朝廷之上。犹且顾忌而维持得一半分矣。逮中年以后。权奸颛国。乘调停之馀。而更立一套而阴行之。以爱憎为取舍。恩怨为忠逆。目士类以怪鬼。斥清议以挟杂。人无贤邪。事无是非。庆罚予夺。一切驱率以当路所尚。打成汩蕫。积习既久。虽有贤智。一入其中。滔滔然莫能自拔。于今屡十年之间。局而虽屡改。但换其人而不易其套。世道人物。于是乎莫可复为矣。可胜叹哉。

与士默

编辑

栗谷斥李东皋。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浚庆之将死。其言也恶。人或以为过。骤看虽似迫切。深究当时事机。则不为过矣。盖其时士类。自己卯屡经斩伐。几尽殄绝。纵或有孑遗之种子。譬如严霜馀句萌。虽极力调护。扶植难矣。而宣庙以冲辟新即位。好恶未定。䂓模未立。东皋素不喜儒术。以顾命大臣。其临殁所言乃如此。不仁甚矣。其祸士类而害世道。甚于洪水猛兽。由是而言。则栗谷之言。岂得已哉。宣庙之世。虽多进用士类。每患不能终始委信者。安知非东皋一言先入而为祟耶。偶阅野乘。有会于中。漫此占寄。

与士默

编辑

日前致翼还。询君近日节度。答云记事之役方殷。眼阅手抄。殆无息偃之暇。君亦衰矣。政晦翁所谓非记古事时。胡为此汗漫不切之工。太拽出精神向外耶。吾辈馀景无几。惜取光阴。移此嗜好于圣贤文字。味无味之味。收一原之功。如何如何。

与士默

编辑

鄙稿自视可愧。少壮之时。犹蕲其分寸之进。到今衰落。实无情意及于此事。虽覆瓿可也。但平日闻于父兄师友之一二緖论。不无见诸寻常书牍汗漫记录之间。全然泯弃于面前。亦有所不忍。而见存之草。类皆杂乱胡暗。不堪遮眼。近日始欲收拾五十以前所记述。试写一通而观之。乡居书手笔玄。俱不容易。故向有所云云。非欲其要好也。直是闲中无聊之为。而旋觉其太多事也。

答士默

编辑

苦企来音。期逝不至。想来福州如在天上。昨今连获初七十三两度手字。备审比寒。政履珍毖。老人愆节。快复天和。眷集均善。多少忧系。一齐顿平。信乎书不可无也。俺以此时心緖之不佳。气随以不舒。感冒频侵。掩户喟呻。寻常看书。亦未能措意。殊自怜也。致愈闻能自劬业。极可赏叹。春翁有言曰人间万事。莫如好子孙。吾每窃诵斯言。深有望于若辈。奈蔑身率之教。以尽父兄之责。未尝不反顾慨惋。今渠能自知奋。刻意读书。声妓在前。亦不留情。岂不奇爱万万。然不可恃其一时意思。须勉勉持守。久而毋失。方可有真个进步处。才贻书于渠。勉以此意。君亦早晏提撕之乃可尔。归足告忙。不究。

答士默

编辑

凌壶全稿。略绰一寓目矣。盖其澡身洁行。忧世悯俗。恰有东京党锢诸人之气味。且虽不能以学问从事。要之不畔儒者法门。当世名胜之不以地卑而许交有以也。至于朋知之间。克存责善䂓过之义。而与我季祖清修公契好尤笃。直以古人相期。其苦情活意。溢于言辞之外。其时一队先辈之交际风流。推此盖可见矣。顾今友道衰薄之时。令人感叹兴像而不能已也。

答士默

编辑

伯氏散稿。久欲净写。与原稿合编而未之果也。闻今已誊出一本。可幸。伯氏于经传义理。雅有渊识神解。其见诸文字者。特十百之一耳。或胸中草本已具而未及论著。或随手记识而未尽梳洗。此固千古之恨。虽其断缺零碎者。有不忍泯弃。而至若先世事迹之散录。非别项文字。即家乘世牒编辑时。手自起草。而曾所仰睹于奉笔砚周旋之际者也。伯氏之为是书。实有苦情。殆费三数年精力。忘饥与渴。可见其迷先之孝。诏后之谟。迥出寻常。而其平日为学节度之不骛高远。致笃彝伦。又可推此而知之矣。今既裒聚为全稿。则家乘中世牒。恐当收入成袠。吾见如此。尊意以为如何。

与士默

编辑

吾栖止粗遣。而日前忽为铨家擸掇。有海西外台之除。令人羞愧欲死也。向来敦府之就职。意在一者荣养。积罪招殃。此愿不遂。常有遗恨在中。嗣后纵或甄复。实无为县之心。然既欲以常调自处。故如寻常内职。聊且随缘。或去或就。而自量衰病。又无以久长驰骤。则微仿听松法门。庶可优游于大化滚转之中。而且谓面前光阴无几。几何而了此残生也。今番事诚是不意。万一辗转推迁而入于窄迳。则愈为迫隘难处。不但止于今日所值已矣。不能无过计之忧。然吾既无藏修之实。亦岂有是理乎。第见衔之许久虚縻。尤为目下贱分之难安。而或云久当自递。只可任之而已。吾意则不然。有何可递之道耶。或以户奴呈状吏曹耶。必有前人已例。昧然不知。须问于可知处而示之。如何。

与士默

编辑

顷书以李吏事。有所倾倒。未见复语。可郁。吏吏之各主其事甚微。吾何必强君之所不欲。但以其兆而言之。则不祥甚矣。不能无过计之忧。不觉重言复言而不惮烦也。大抵天属之亲。骨肉之间。爱憎取舍。可同而不可异也。苟或始有参差。卒期烂漫。乃不易之道理也。此九经之必以同好恶。为亲亲之筑底。假使吾见非而君见是。则君当用意宛转恻怛。引吾之非。纳君之是。以期乎归一。吾见是而君见非。则亦当如是。不可遽存分歧之意也。吾于此事。苟有可以黾勉迁就。从君之所欲。吾何惮而不为哉。但不安于中者。实系先训。较量轻重。未免乍从旋违。君则以为事既如此。只当各主而已云尔。而少无委曲底意。则凡我后承。视此当然。凡于好恶之际。言议之间。各有私意所牵。得失所系。则无难各自征迈。不相为谋。燕越将起于此矣。是吾所谓兆之不祥也。莫曰此言推之太过。近见世间父子携贰。至亲起哄。以至伦彝斁绝。是岂其人本性然也。职由于不识道理。只循私意。又不能谨之于几微之际。以至于此。此不可不深思也。区区年来。更历世故多端。凡于虑患之际。转成心恙。病枕无寐。怀不已。有此云云耳。

与士默

编辑

日间霜气凄冽。履用增佳。明日即君生朝也。吾辈以孤露之生。雁行亦已疏缺。相对苍颜。若影与形。而年来君游宦在外。吾亦屏蛰田间。聚时少而散时多。每念穉幼。鱼随而雁次。跬步不离家庭。不翅若异世事。而惟蕲各自禔身宜家。百顺萃止。虽离亦合。虽远亦迩。用慰此相思之苦也。然于云起之夕。月明之夜。眼前非无子姓之相守。顾此分形之地。实有多少滞思。不耐其陶郁也。今日君适家食。而我又滞此。不得相见䜩娱。人事滚滚。不知明年此日离合正何如。殊为之怅然也。仍念君儿时嗜饼汤。每于生朝。先慈氏必以此物馈之。想来历历。不禁怆怀。玆令儿妇淅米为白饼一簏。趁朝入送。聊寓此怀旧之情。而望君之一尝也。此间惫劣寡悰。而挈来儿孙。以是破颜耳。馀匆匆不究。

答士默

编辑

别幅所示。领悉多少。李辨出后。亲知多咎李丈之宣露吾书。然吾既平说道理。彼之若是盛气。李丈之所不料。而且吾如欲秘之。初何必作书耶。吾自幼少。闻诸父兄师友。习知衰末文胜。为法门切痼之弊也。盖文胜则质亡。质亡则伪滋。伪滋则实理息矣。真儒以之不作。圣贤以之不尊。于是异端俗学。反生轻视之心。窥其际而骋其说。吾道愈无可为。吁其殆矣。令人痛苦。顾今栗翁称子之论。虽知出于尊尚之心。是亦近日弥文中一事。恐无补于实地。启后弊于无穷也。噫。栗翁道德功烈。冠乎我东。百世钻仰。可以纂承紫阳统緖。而久为斯文尸祝。苟以子称。为大有关于崇扬而不可以已也。则固当先乎尤翁而已加之矣。顾奚待乎今日耶。以先辈之苦心至诚。未尝议到者。非未遑也。其于质文输赢之几。名实轻重之分。自有矫偏补弊之妙道精义。不可忽也。后之学者。恪守此意。推之于学问涂辙。斯可为栗翁尘刹之报矣。今乃不究乎此。硬立己见于众论之中。期期称子而不少难慎者。多见其不满人意。而人皆坐在里许。虽有知见者。亦不欲出一口气以挽之。任其自用而莫之遏。此吾所以不能无慨然而有斯言也。纵使吾言。卒不见采。犹可不泯得先辈緖论。或有以少分唤醒。窃所冀愿。惟此而已也。嗟乎此事。自有正法眼藏。决非摹拟假借之可袭取。而顾其所以自修于身者。既不能离此窠臼。又欲以此推上于尊贤之地而不知其为亵。不亦惑欤。然自省于中。既无实作可以服人。遽欲以口舌晓人。宜乎不见谅而被其诋骂。而其言之无伦。亦何须呶呶。重伤吾语默之节也哉。至于李丈之因吾而速谤。尤有所不安。末俗之哓哓。诚可闷叹也。大抵吾家学问。自有自反道理。苟能因此而动忍增益。彼辨不妨为玉吾也。君亦领取此意。人或向吾有分外躗言。须勿费辞气。如何如何。向来一二知旧有以此事见叩。既欲无辨。不必复烦纸墨。故只以数字报答。而区区本来意思。鲜有相悉者。适因来示。漫此布复耳。

与士默

编辑

东国纲鉴之役。闻已垂讫。何其神速也。吾亦于编书。曾有数件揣摩于胸中者。而率皆惮难因循。一未得下手。君则凡于记述。无论繄漫。苟有意则便始之。既始之则不计昼夜寒暑疾病。不成不措。足见勇懦之相悬。不啻较三十里。吾政欲效君而不得也。我东素号小中华。而文献残缺。实无惇史之足征。识者之叹久矣。苟能裒稡诸书。义例精而事实该。使上自檀箕罗丽。下逮本朝。秩然可考。俨成一统文献。则闲中事业。尽不草草。然吾辈俱已老矣。固宜爱养精力。少日许多宿尚。一切刊落。要以经传义理。为毕命之地。实是大小大事。譬如游者之周流四方。卒乃临死归家也。看君近日犹牵情于铅椠之工。早晏所阅。不离于词章之文记事之体。而于圣贤言语。终未能味其冷淡之味。是志气尚有外驰也。聊以是奉勉。庶知老婆苦衷耳。

答士默

编辑

今番正朝。以惠庆宫襄礼前。士夫家墓祭多不设行。庙祭虽行之略设云。盖宗庙则合行诸室。陵园则自显隆以下不行。故以私家墓祭为未安。有此废墓祭行庙享之论。墓庙之异礼。无或斑驳耶。

大凡祭有丧之礼。当以主祭者服之有无轻重为权度。惠庆宫于臣庶。本无服制。私家祭祀。恐无可废之义。且此等礼节。无论中不中过不及。固当一遵朝家令典。今番戒令。只有公除前宗庙大中小祀并废。公除后行之如常时云云。而不及私祭。则戒令亦无废私祭之文矣。以礼以典。虽无可疑。而公除前则以太庙废祭。私家行祭为未安。犹为有说也。公除后私祭停废。果何所据。至于庙墓祭之一废一存。尤为斑驳。不成貌㨾矣。近世士夫平日不讲礼。临事辄以臆见杜撰乃如许。良可浩喟。

答士默

编辑

私家祀享之限。襄礼前停废。虽甚无据。此等处。一遵朝令。实为为下不倍之道。仪曹追改戒令启下之后。恐当准令停废。况太庙既停享。此足为私家当废之据矣。大抵今番朝家议礼。颠倒错乱。至于庙享而极矣。腊享停。正朝行。春享又停于入斋之后。大臣收议。不成说话。使人代羞。济济有位。岂无一个惇礼之贤。汔未闻驳正之论。后之视今日。当如何哉。诚可慨惋。太庙之礼。何等至严且重。而内小丧襄礼前停享。古礼之所不见。补编之所不载。而遽犯手势。无难毁划。宁不惶恐。虽免误礼之罪于当日。安能逃其责于后世公议耶。偶因见询。不觉触发出来。殊非枢机之慎。勿烦人可矣。

与士默

编辑

此事之葛藤。不过由于议论之参差。而彼之始以胜心。终以祸心。是岂始料所及耶。到今头势辗转层加。莫可收拾。区区过计之忧。不徒在于一己之荣辱。将恐彼之所谓焚坑之祸。不但为虚喝而止。令人仰屋。大抵天下事端。始虽甚微。终致滔天者。莫不由于激而成之。故区区之自初无辨者。非专为止谤之计。实有无穷之后虑。不幸海儒通文一出。彼之为计益急。兪通朴通。相继迭发。便同急书。此个爻象。不可使异趣闻之。其累先贤害世道。已无可言。而若又如此。至于推上朝廷。颁朝纸而传八方。则尤当如何哉。假使推上而彼伏丑诬之辜。蔽一言。曰吾党之不幸。奚足为快耶。且以吾之一身言之。彼虽百计构捏。吾实内省而不疚。彼之簧舌。就令得售于今日。只俟后世不泯之公议。何可幸其因人。推移于面前耶。善乎程母之言曰。不患不能伸。惟患不能屈。屈伸实相倚伏。其理不忒。屈伸之际。但当以不失其正为心。不可较计于其间也。至于海西多士之举措。初非吾所可干涉。然此举既云辨诬之义理。则固当以义理裁之。不可以血气参之。万一互相争诘。挑发祸机。将归于同浴之科。而不过是乡战之馀习。区区于此不能不为多士惜之也。向来在郊。不顾曲嫌。略布悃愊。要得转及于仲令。欲其解纷于未然之前者。意非徒然。似闻又将有封章之举云。若然则可知此言之不效。岂仲令初不欲措舌耶。抑言之而有不得用力耶。不胜慨叹。盖彼虽急于陷人。造出元漑篈㮨之所不敢道。原其心。岂真出于诬贤之意耶。今虽充类而谓之诬。若以此声讨。则恐终不甚着题。而亦无以服彼之心矣。须以此个事理。更为申及于仲令。如可容力。期于挽止。如何如何。

答士默

编辑

李参议象靖。其恬退一节。足以风励一世。而曾睹其文集。为学节度。一遵退陶。惇实可尚。文亦富赡周匝。可谓岭士之巨擘。然其所论著。殊乏发明之趣隽永之味。至于四七之说。不能高着眼大着肚。要之脱不得岭人窠臼。即此他可反隅矣。且此老于李玄逸。为外裔也。推尊玄逸。直为退陶嫡传。玄逸虽无己巳疏一着。其与黯,宗道辈。始终烂漫于坤极倾否之时者。即一鄙夫耳。不可以儒者称。乃欲拟议于退陶统緖。若非私意。直是见不到。后之尚论者。当有以辨之。而今见来示玉堂李泰淳封事。历举朱子退翁。结之此老。隐然接以两贤之统云。此与尊玄逸之见一般也。岭外乡。暗虽不足深诛。世降俗漓。圣贤堂陛不严。是可痛叹也。

与士默

编辑

锦伯向因郑都事。投示拟答李丈书者。意非徒然。始欲略抒胸中所蕴以见意。旋又思之。自有玆事。塞兑守玄。是非枉直。付诸公议。屈伸荣辱。一听彼苍。已有自矢于中者。且看拟书中句语。多有全然不谅此汉本心处。今欲以龃龉文字。求契于不相识心之地。奚异将枘就凿。而徒增哓哓者唇舌。故遂泯默而止矣。日前见其再答哀书。盈牍溢幅。无馀屡百千言。披示悃愊。殆无馀蕴。其指示余语病。忧患余后日。不啻丁宁恳挚。末又要我一言之复。极其谆切。披复再三。不觉感叹。此而漠然无报。岂云有有感必有应之理也哉。然锦伯贵人也。不可直以书自通。玆以别纸披露于君。可转示之也。窃详锦伯前后书辞。则俱以吾书中质亡伪滋两句语。作一大疑团。吾试言之。子议之初发也。窃听于士友间。则多主不必称子之论。而皆执重事面一边说。吾亦未尝不与诸人同。而特于其间。看得敦本务实之意。较却深耳。所以书中惓惓致意而不知裁。夫所谓质亡伪滋。即不过统说时弊。非专指一事。专斥一人。其意盖曰。如此质亡伪滋之时。不可又为弥文之事。不思所以矫偏补弊云尔。曷尝有呵斥子号与主张子号之人之意耶。今曰偏于呵斥。令人皇恐骇汗。莫省所以也。凡看人文字。当于平平地活活看。且用孟子以意逆志之法。方可以尽人言而不失其本意。不可劫持缚束。伤其形体也。锦伯岂不知此。而但不能虚心。以先主之见。置于其间。不以意逆志。乃反以志逆意。所以有多少殢翳碍障也。就令吾辞不达意。做得语病。不须用刻核手段。凿深于言外。苛论于枝叶。使人转身不得。若此之甚也。于是乎锦伯不能免小失于薄也。锦伯书有曰弥文固可斥。而尊贤之文。不可全禁也。区区之见异乎是。他事之弥文。尚可为也。尊贤之弥文。不可为也。何则。尊贤者。道之所存而至理寓焉。尤岂可专以文从事也。孔圣从先进之意。政合思议于近日议论。而况吾道之寄于世间。不啻如微阳之在地底。又安可作为助长于其间。反有以剥伤之耶。且子之为称。只在人看得之如何。若以为弟子尊师之例称。则道德事功。虽不及栗翁。而阿其所好。加以子称。亦不足深斥。况栗翁乎。若以为圣贤之殊称。则必待其人而行。如宋四贤之待朱子而后。始可谓尽善而尽美矣。若夫圣号之加称于胡元之世。便是圣门之厄。固不足援论于此。而皇明嘉靖。改称以至圣先师。重峰东还封事。盛称此事。谓一洗千古之误。其后月沙以礼官。亦请一依皇明之制厘改。而言竟不行。至今袭陋。识者之叹久矣。锦伯以为皇明仍之。我东遵之。而无讥焉者。殆未之考也。锦伯书又曰所不能无疑者。即不满人意。启后弊于无穷。两句为最。锦伯岂或以不满人意。认为指斥子号而发耶。苟观其上下语势。自有归着。盖谓其人硬立己见于众论之中。自主张太过。为不满意也。启后弊于无穷者。亦岂有他意。只言其既蔑实地之补。则岂无后来之弊云尔。此乃家间往复所以倾倒为说。不料此书流布翻腾。藉其抉摘也。至于海儒事。非特锦伯斥之。吾亦斥之。然此以乡战之馀习。傅会于此事。欲售其自相倾轧之心。一海判律之以乡战。禁之而有馀。何遽明目厉声。太费声色。使人窥吾之浅深耶。锦伯书又曰此古人所以有忌器之喩。此言虽切于事情。终涉计较。与董子正谊明道之论。不可同日而语矣。大凡事有是非得失。先就其事上。剖判得是非历落分明。若或参以后面成败利钝。易瞎眼目。其不迷于是非之真者鲜矣。今夫仁义美名也。而五伯假之。周官晠制也。而介甫借之。未闻恐伤仁义而不诎五伯。恐伤周官而不斥介甫。苟有任明道之责者。不惟不以恐伤为意。抑将有以愈绌而愈纯。愈斥而愈尊为功也。噫。栗翁万世之师也。苟使吾道不熄。后之视栗谷。当弥远而弥尊。岂有篈,漑,㮨,振遗丑馀论。䗖𬟽而滓秽耶。此则锦伯殆过虑也。然假使苟有是虑。则莫如取先生之书。朴实理会。讲而明之。自然经正而庶民兴矣。如欲以子号之称。为距诐息邪之术。则吾恐其为末务也。锦伯书。自不敢望。至救得一半分几十馀言。可见锦伯闷吾昏谬。欲其省悟。及时改辙。俾免夫日后无穷之忧患。此正君子爱人以德之意。宁不知感。宁不知感。然终有所不释然于中者。因此更质。以听卒诲可乎。噫。我东诸贤。俱有父师之义。轩轾于其间。有若较父兄年甲。固知其万万未安。然古人所谓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诚有不可诬者。我东苟无称子则已矣。苟有之。固莫有先栗翁者也。此乃人见以大同。岂有间然乎哉。向来浅弊之欲郑重难慎于子议者。一则敦本实也。一则重事体也。只说得道理。又不敢自信己见而固必于从违。则岂有一毫呵禁之意耶。锦伯于吾。终有一膜之隔。故言言而见碍。句句而见疑。所以曰呵曰斥曰禁而不厌其烦也。固知锦伯无恶意于吾。其许多情外之言。虽滞于见闻思虑而然。毕竟呵斥翻作贬斥。贬斥翻作丑诬。此又无怪其势所必至也。此实吾语默之失。自速之孽。尚何尤人。而见今事端层加。歇泊无期。恐终有河决鱼烂之祸。虽有智者。无以善其后。而锦伯之欲使我虽不改前见。拈出书中某某句语。归之于激发。侥幸其弥纶者。亦知其出自苦心。但此句语。既非全出于一时之所激。且尝闻之。天下只有是非两涂。此是则彼非。彼是则此非。未有中间安占便宜一路也。纵使吾一依锦伯之言而为之。此非直截道理。姑息而已。苟且而已。姑息苟且而能存孚颙之效者。吾未之闻也。吾尝奉教于家庭矣。自反于己。理益明。从善于人。德可聚。学焉而无此本领。只是循私意耳。顾无似虽未能心体力行。实有诸己。所欲勉勉循循于桑楡者。惟此而已。锦伯试更取看吾最初一书。平心而易气。舒究立论之本旨。剖示是非之极致。使吾涣然知所趍舍。则吾何惮而不一反前见。遮拦逃闪。以自瞒而瞒人也耶。嗟呼。吾之为此者。非欲其自直也。静观物理。则此事二期之间。转变者屡。而锦伯之书。实为后殿。殆气数之使然也。向后究竟之善不善。惟在锦伯解纷之如何。锦伯若于吾之此言。犂然有契。则庶可共享和泰之福。倘或不然。则溃烂之责。将不知何归矣。念及于此。令人仰屋也。欲其倾倒。不觉纸墨之猥多。而顾其诚意则未始不在是耳。

书尾所示徐雅事。吾之与郑都事酬酢。虽莫记其详。计必我有是言。故郑得以传之。吾方坠于人之疑囮。而乃反尤而效之。诚可愧也。徐雅即渼湖宅相。与吾均是农翁外裔也。闻是有志趣之佳士。故心常爱好。有一觏之愿。岂可遽以流传之言介怀耶。大抵言栗谷之言。行栗谷之行。服栗谷之道。是乃尊栗谷朴实底道理。称子称号。非特无所加损于栗翁。于自昭明德分上。有何毫发增益。而虽事到手头。不得不随分应之。应了便忘于怀。迤向经传义理而浸灌之。心地安泰。气像宽平。何乃曰可曰否。曰是曰非。经年度岁而不知止耶。程子所谓虽向好事。犹为化物。正可思也。此非特为徐雅设。正吾辈所当相勉也。

答士默

编辑

见谕医书所云治眼眚。安心为上者。诚为不易之至论。然心是活物。挠挠荡荡。不可徒然而安也。今闻时诵葩经而寓心。以蕲其忘疾。可谓得其要道。甚善甚善。大凡书有看读诵念四法。看书者。心与眼相谋。读书者。心与口眼相谋。诵书者。心与口相谋。念书者。惟以心而已。视官如难责明。则自作入定活计。取少日所学习经传文字。以诵念二法。轮流作程。使傍人作背文受诵㨾。如有记不起处。使之逐旋提醒。初间虽似艰辛龃龉。久久习熟。庶可涵泳发舒。自见其有个娱处。小可以恬养性情。大可以安身立命。试观今日世界。决非明哲之所可委身于其间。安知天意不以斯疾玉成左右耶。荣悴苦乐。消长成毁。自有莫之然而然者。而又有吉凶之相倚伏者达观。则不足置吾欣戚于其间也。朱夫子尝有恨盲废不早之叹。盖亦有所为而发也。然这里自有多少合做底事。可以优游而卒岁。岂容一任其摧沮陨获。以伤吾天畀之衷。而损一日有生之乐也耶。

答士默

编辑

昨日事吾之径还。盖欲君征于色而有所警悟。今承见谕。深自悔责。辞意恻怛。可谓不远而复也。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苟能改而弗贰。则其省己愈密。操德益固。还有胜于无过矣。顾吾辈平日言行。于顺境若可以免显然罪过。及到逆处。应之不能无差。应已辄生忏悔。而又不能持守而失之。此乃君与我同一证候。无他。终欠了涵养一段工夫。未免随物流动。触处做愆。须自今本原之地。厚加培植。每遇事之困衡拂乱。节节顺应。要使心为主而事为客。必以理自胜。不为气所夺。则庶几寡过矣。不逮之言。聊为君诵之。欲相与勉进于竿头也。

与士默

编辑

今番世子冠礼。初出房服色。顷承遣礼官下询。而僭不敢仰对矣。追闻仪曹定以空顶帻团领云。揆以愚见。窃未知其何所据也。家礼以双紒四䙆衫为初出房服色者。实本于士冠礼采衣紒之文。注云采衣未冠者所服。盖将冠首矣。先须以童子服色从事也。王朝礼虽未敢知。既仿用士礼。则亦当遵此制。庶不失礼意也。空顶帻未知制度见于何书。而年前于书筵仰睹。则受册以后。团领玉带为法服。而首无所着。编发而已。则冠衣不相称。故有此权宜之制。似非有古据也。今将冠而出房也。已有冠于首者。恐非古礼遗意。团领又不合于未冠者所服矣。

答士宽彻常

编辑

母先亡而父有继室者。父丧称孤哀乎。称孤子乎。

母虽亡。既有父之继室。则母道且在是。称俱亡之称。恐涉未安。称孤子。不害为宛转忠厚之道欤。因念愚尝有蓄疑于中者。聊此奉闻耳。丧礼备要题主祝孤子某之下。云母亡称哀子。俱亡称孤哀。俱亡乃指幷有丧。非先后丧而俱亡也。何者。凡母丧父在。父为主。而母亡题祝之称哀子者。岂非父已先亡乎。世皆不察于此。认为永感人之通称。毋论父母先后丧之相距久远。若是永感之人。则辄称孤哀。窃恐礼意不如是矣。若于此整顿。则今玆所询。亦在无碍矣。

与士宽

编辑

古礼。既有为宗子齐衰三月之制。后世宗法不讲。虽不得一遵古礼。近世一二知礼之家。亦有行免制于十寸内者。况吾家奉不祧位。今番宗子之丧。祖忠贞公者。虽属绝。皆用加麻之制。以寓尊祖敬宗之意如何。

与士宽

编辑

往在己巳之凶。吾宗多有外任。各捐廪为私赈。贫族多赖。非直为吾宗美事。可为有家者模楷。昨秋失稔。有浮于己年。而一家中无守令。虽欲复踵私赈已例。实不可得。而每念其塡壑之势。莫知所济也。左右适守湖海间一小邑。距阳乡不远。族人之归依者众。殚心接应。有足听闻。此心之喜。不啻若己之有也。吾家自先世。世济惇睦。及左右之身。乃有此善。真可谓无忝。而推是心以往。于仁民也何有哉。

答士宽

编辑

有人出后后。其生父出为人后。则是本生有两祖也。服制以己出后前祖为本生祖耶。以生父之养父为本生祖耶。且或谓经无本生祖服。信然耶。

此便是两男各出也。当用不再降之文。并服两祖以大功。何论己之出后前后耶。为人后者。为本生祖父服。古今丧服。果无言及。以是如宋崔𫖮以为经文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周。为其兄弟降一等。此指为后者身。不及其子。则当以其父所后之家。还计其亲疏为服纪。此言虽似有据依。然若使父之所后者。或五服之外。则本生祖将无服。骨肉如路人。是岂人情所安耶。本生诸亲。皆有自然之恩。无绝道。降服一等。足以明所后之重。又可以存不绝本生之义。可谓并行而不悖。崔𫖮说。不可从矣。

答士宽

编辑

锡之丧出后。立后于八九朔之后。向后练祥似转退。而几筵之设。将至四年之久。岂不难处耶。

是乃礼之至变。寻常蓄疑而未得勘定者也。若立后于丧后二三朔之间。则几筵之不撤于其间。容或可也。若因立后之晩时。拖至四年之久。则恐太无限节。盖孝子变除。虽因练祥之祭。记曰祭非为除丧也。且以先满先除之文观之。可知除服者非必皆设祭。而但主丧者之礼。虽异于支子。如以主丧者之服未尽。几筵仍设于终祥后一年之久。揆以礼意。终涉崎岖也。愚意则凡遭如此之变礼者。练祥用死日。变除用发丧日。恐不甚相悖。而亦可无难处。然是礼也经既无据。前辈论说纷纠。未有一定之论。何敢自信己见。立说于其间耶。

答士宽

编辑

祭非为除丧。而除丧必因祭。故祭以练祥为名。即礼疏所谓除丧与祭同时。总而言之者也。然此指礼之常节而言。若是变礼。则合有随处商量也。如有故而退祥如三年而后葬。必再祭者。如临祥而有国恤。或重丧而追祥者。者。除丧势须随退。而自成一串事。可与祭同时也。如二十五月丧期已满。而只以孝子追服未尽而退祥者。是专为除丧设。实非祭非为除丧之义。恐难与有故之礼照例也。如此者。须取不相为之文。礼注分为两项事而两尽其义。则庶无多少窒碍。而未见先辈定论。终有不敢质言矣。

答士宽

编辑

近日始取捡先辈说。农翁以为三年之外。仍存几筵。朝夕上食。在鄙意终觉未安。陶庵以为立后者过祥后撤几筵。系是变礼之大者。累年商量。才以几筵先撤为断矣。两贤之论若此。据而行之。庶不至大悖。而若其撤筵之后。持丧之节。往庐于墓。朝夕哀省。以终三年之限。如或拘于事势。不得往依墓下。则设虚位于旧日几筵所设处。行朝夕哭泣之节。择于斯二者。恐可为处变礼之道矣。

答士宽

编辑

见谕虽知出于不匮之孝思。然支子之为守宰者。不敢奉先庙之官次。沙溪,尤庵两先正俱有定论。何敢遽违耶。且四世成宗之庙。只奉祢庙以往。尤不成事面。虽有近世一二人家已行之例。此是径情越礼。不免有识之讥。决不可效尤也。

答士宽

编辑

向于幸行辇路。为迎送之节。出伏路左田间。自上遣承旨劳问。仍谕令赴召。还宫时遣史官。申谕以数日间调理造朝。东宫又再遣宫僚存问。恩礼迥出寻常。实非愚分之所堪承。駴悸震栗。不知死所也。左右宜知吾凡百而犹未深悉。故有此多少示谕也。吾试言之。今之劝吾出者。有二说焉。一则辅导也。一则贲饰也。如使吾出而膺命。有可以补袜线于睿学。以吾平日愿忠之热腔。岂敢自惜残命而逡巡哉。凡事贵务实。而至于辅导之术。尤不可容一毫虚假。今欲使吾一再登对。见面而退。是为具名而不为实也。春邸见之。以为儒者作用。不过如是而已。反启冲龄轻士之心矣。其不可也决矣。若所云贲饰者。焉有儒者不以行道。而徒为贲饰而出哉。先辈之如吾所值者。果多出膺。而虽其周于德。既出之后。大则大狼狈。小则小狼狈。几鲜全其出处之义者。尚令后人尚论而叹惜。况如吾空疏衰朽。无能为役于先辈。而世又降矣。徒欲依㨾其前辙。真所谓画虎不成。到此贲饰反为贻羞也。吾虽污甚。岂忍为此哉。以吾之愚。反复思惟。终未得可出之说。毕竟罪积逋慢。难逭于有司之诛。而主恩旷绝。报答无阶。死且难瞑矣。奈何奈何。

与士声骏常

编辑

左右妙年通籍。行将为世需用矣。此心之嘉且喜而欲助之者。几何有间于士默耶。然顾今手分世界。私意横流。虽贤智。殆不知所以济之。况其下者乎。昔尝承闻于家庭。曰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和不失其类。刚不为私党。即吾立朝持身之符也。曾以此勉诸士默。今又诵闻于左右。而是非一朝可袭而为也。要之读书明理。存于己者。有可以自信然后。始可以语此也。切愿左右姑勿以科第人自居。杜门却扫。痛下董子十年下帷之功。以厚殖其根基。如何如何。

答士声

编辑

大昨惠状。辞旨凄苦。不忍再检。令伯氏胜冠从我。于今数十年之间。情日益密。契日益深。不欲一日相舍。自乡而京。自京而郊。林下相从之乐。权舆于芦墅。昕夕源源。讲诵切劘。非我益于伯氏。伯氏实益于我。而自念屡经祸故。馀生凛凛。却恐溘先朝露。此乐不长。岂料今日人事舛错。使我反哭伯氏耶。若其明秀之资。刚果之志。孝友之行。于何复睹。嗟呼已矣。顾伯氏既短造无禄。志业未究。不少表见于世。而惟教诲一脉在君耳。夫哀甚则伤心。伤心则气沮。气沮则志散。无可为者。君之目下所值。虽有未易堪处者。然岂可徒作无益之悲。以伤性情中和之体乎。动忍增益。自强自勉。不为死丧所陨获。疾病所摧残。而克有成就。俾伯氏未卒之志事。终竟有赖。后死追报之道。讵有逾此者哉。再从留滞城𬮱。不能无分外酬应。意思殊自不快。辄思林园旧居。则存没之感。又如许。无心东还。良可悼也。

与谨常

编辑

送汝此行。意非徒然。欲其劳心勤骨也。欲其早谙稼穑之艰难也。徐孺子力穑江湖。非其力不食。是何等高风耶。余每从卷里。缅仰叹赏。而恨吾之未能也。世之许多煕穰炎劫。摠是皆有分外之愿欲也。苟使人人各存得自食其力之意。何患民风世道之不与三古并也。渊翁有云闻田间叱牛声。差强人意。余诚有味乎斯言也。

寄谨常

编辑

佑常来。闻汝方读邹书云。近来人家少年。久绝弦诵。然而或读三经者。为其掇拾而利于功令之业而已矣。三经何尝非圣人谟训。而如此之读。恶有丝毫利益于实志耶。至于四书。则初不遮眼。几乎不知何㨾文字。吾尝所惋叹也。汝以是书。为三馀之课者甚善。但汝于书。粗疏卤莽。尚未见义理蹊迳。思索意趣。率是以往。终无进步处。须将朱子读书法。作为律令。如此用功。而如有疑晦。逐旋书问。至可至可。且覸汝每有自待菲薄底意。邹圣有言曰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夫为善一路。岂有间于贱贵乎。世之如汝地处者。高者累高。不安素分。卑者累卑。不能自立。此虽时势使然。要之无见于受中之义也。惟卑躬抗志。方不堕落此等习俗。为汝勉之。

与致成

编辑

别来恋恋不须言。未谛日间侍奉何如。汝之痢后无馀证否。虑念不释。汝之课读。自春徂秋。以吾栖屑。几乎虚抛。念来不胜咄嗟。汝心独无慊乎。纵汝冲𫘤。不知光阴之可惜。其尚无动于迺父之言耶。往者已矣。来者可追。须晏寝早起。严立程课。必沉潜文义。逐句质问于大心。毋俾终身黯昧也。馀暇兼看纲目。亦以日看几版。量力立课。虽值冗挠。勿少间断。毋论看与读。意思接续。方可见其效耳。如是缕缕者。非必欲汝之善文也。人家少年。非书无以维持此心。而易以外驰。此意不可不知也。法家子弟自有法家子弟貌㨾。汝之言语举止。弛慢欠拘捡。若此不已。几何不坠家声乎。吾用是悯忧。而汝终不能解此心。无省革之意。继汝而长者。又将效汝。则岂不痛苦。吾虽不在家。操心慎止。恒若在吾面前。可见帖律之喜尔。千万铭念。

与致成

编辑

今世人无不愿子弟之科名。吾则却不然。吾亦今世人。所好岂独异乎人之所好。但年来阅历世故。转生心恙。所惧甚于所好。虽自知其过而诚有医不得者。然子弟之扬显父母。亦岂侥幸富贵之谓哉。汝虽吾之子。既为吾伯氏之螟嗣。吾实不德。固不足道。伯氏有高世之志迈人之行。而不幸无命。实有未究之志事。千古之恨。孰甚于此。汝纵不能继述于汝躬。恶可遏其遗休于汝后耶。汝之赴举。吾已任汝自量去就。然近来教化陵夷。士习尤坏。才涉迹于场屋。甚于穿窬之事。无难为之。举世滔滔。视若固然。世道至此。良可流涕。是岂士子求进媒荣之时乎。然既不可以已。则日后虽随众赴举。必先固吾操执。俛焉绩文。为所当为。如农夫之服田力穑。至于得失。一切置诸度外。庶几免于忝先之归。若或耳惯目习于俗下风色。同流合污而不知耻。则伯氏洁身种德之志。至汝斩矣。伯氏岂肯享汝之祀乎。看汝类非躁于进取者。顾根于心者。自无所不至。为此先事之戒。兼欲以示继汝而长者耳。

与致成

编辑

李大宪丈丧事。果是真传耶。后学之恸。已无可言。而此丈于吾伯氏。实有同心之契。下世之后。推以及于吾。视之以故人稺弟。抚爱笃至。虽未能供洒扫之役。此心依仰。良不寻常。遽承其凶音。感旧伤今。不觉清涕之被面也。虚位似设于黄桥或莲洞。吾既锁直。不可便往。日虽向夕。汝须探问而即往哭之。情不容不如是。为此委报耳。

答致成

编辑

入城之路。忽闻元履丈幽音。不觉四体投地。哭之失声也。斯人之无禄。实关吾党运气。而有许多未究之志业。当与千古志士。共此悼惜。矧我自少讲交。厚受提撕之力。皓首以期。幽明遽催。环顾斯世。相爱尽矣。此心之摧陨芒忽。几与癸卯丧师于天伦之时无殊。命矣夫。奈何奈何。再明将往其小安旧堂。为加麻之制。三明欲还山耳。

与致成

编辑

汝之做县。已多日时。未知渐有头緖之可寻否。汝于事为。每有厌烦惮难底意。非直懒耳。要是心地上无素养。又于事无大小理无二致处。有多少见未彻底。以此临民承事。散漫渗淡。多见其无筋骨没精彩。虽小邑。奚能有济耶。且吾尝以勿低看人物警汝。近日偶见渊翁寄其子弟书。有曰汝有低看人物之病。尤为害事。为邑宰者。自乡所下至房子。固宜察其善恶能否。而亦必临之以庄。不以慢视。可悉其片长寸善。而归于翕受矣。此语切中汝证候。玆录以遥寄。须揭座侧而常目可耳。

与致成

编辑

书来。审官闲少事。间入白云山中。历探诸胜。老夫于此不觉起兴。金水玉屏。昔年曾一登眺沿濯。而至于玆山。以其僻左。未免留债。每想来农翁藏修遗躅。不禁高山之仰。而况以吾曾王母降生之地也。尤有一见之愿。顾未之谐也。自汝作宰是土。若可以易办。然吾不欲就养于汝者。实有悲苦之情。不可以强也。来初。汝作觐行。欲于其时。径造山中。跌宕于元化仙游之间。仍又数三日。留连于观白之室。以补前踦而归。但不知者。莫或以谓打乖耶。

与致成

编辑

恋际。官隶以书至。披悉还官无挠。凡百安胜。良喜。此时催科。为邑倅者通患。岂可示厌苦色辞。使吏乡窥其际也。看作已分当为之事。则虽夏畦之贱且劳者。有乐地。况牧民之事乎。吾就静多日。心神颇安舒。但匪分之职名。縻在身边。终有不自安者。奈何。

与致成

编辑

汝妇才治发。似于再明抵税。汝为宰五载。今始挈眷。而汝妇亦是初行也。须立个一定䂓模。勿之逾闲。俾阃内一于清慎静肃为佳。刑家而后。可以理民。此理甚明。必加之意焉可也。

与致成

编辑

汝之今番所值。虽是横厄。其荣辱得丧。非可以人力趍避。亦足可验矣。随遇顺应。不可置欣戚于其间。而因此得闲。收拾心神。寻理旧书。岂不胜乎埋头于朱墨簿书之间耶。男儿堕地。备经险阻。方能动忍增益而做得事也。如有牢骚郁悒之时。须以此意宽遣之乃佳耳。

与致成

编辑

闻读孟子。今至几编耶。如有疑难。何不一一录示也。凡读书。不可泛泛读过。方读知有着力处。已读知有得力处。始可谓善读耳。孟子一部。其于义利王伯之分。剖劈辨别。有如一刀两断。是其着力处。朱子一生受用。正在于此。陶翁有云衰季之人。最宜多读孟朱书。见今利欲滔天。仁义充塞。陶翁此言。益可思也。大抵我东风气柔弱。其赋人也。率多衰飒委靡。苟有志此事者。当学孟朱刚毅䂓模。壁立气象。庶几补偏救弊而有所成就也耳。

与致成

编辑

喜雨知时。即何侍状。恋恋。吾自银尺逾峻岭。历见甁泉龙游之胜。水石无甚奇壮。而山高谷深。足以避世。环玆洞百馀里。内外诸山。尽是栎翁宅所占。其势几与华阳相埒。但亭阁主人。久不来见。将颓废可惜。而其文藻遗韵。尚有可悒者矣。既出山。多率不紧。故先送兵吏寄此。

与致成

编辑

星州途上获书。以悉侍状依安。且闻汝弟榜声。极以为慰。吾历寻玉流红流诸胜。昨又见寒冈百梅园。今日欲登金乌山城。风气甚不佳。未免直还金山。休一日。再明欲复路。而在途凡节。却胜于在家。亦怪事也。汝弟唱榜前。如欲送人。不必待吾行之还。而凡具务从简俭之意。书饰为妙。

与致成

编辑

积水环屋。飞走几绝。此时恋想。益不禁劳劳。永谦至。得书披悉迩来侍奉佳胜。眷内均善。慰释无比。峤南今年备无之灾俱极。穑事已判大无。向后民忧不胜澒洞。见难而退。以辞能者。固为良策。如有不得自由者。则不可不为豫立之道。多少赈济之方。先期思议。且凡事之难为。莫如集众见而择长。汝于勤谘访取诸人底意思不足。故人无有助之者。天下事无论大小。岂独任己见可办。而助我者未必皆胜我者。须于此加意也。翼儿锁直。而安稳决不如斋郞。奈何。李公大昨日不起疾。五年往来问字之人。一朝见其夭折。惨怛之至。无以为怀。况其人虽冲𫘤。固有可取。尤为嗟惜。而但无由抚棺一恸。殊非人情。汝即一问其大人。似好矣。

与致成

编辑

便至。获见二度手墨。披悉剧沍政况佳安。慰喜无比。吾如昨。而丧馀隔日。情事悲陨。岁前救急。想已为之。而饥口闻为八千馀数。那邑虽入尤甚。通一邑而论之。尚多食实之村里。比之甲乙则不啻悬殊云。饥口之至于此多。无或滥抄而然耶。滥则难精。难精则实惠未易究耳。日前往吊前安边宰金德叟。今春当赈政。安亦大邑。抄饥之际。精之又精。则仅为一千内外云。如此然后。可以济得真个塡壑之类。尚虽比安尤大。八千则似涉滥矣。苟能善赈。拯活许多滨死人命。非但效分忧之责。亦可为种德矣。

答致成

编辑

吾之新除以后。不知者皆以为不可不一膺恩命。以伸同庆之忱。不胜其纷纷。以吾所闻。儒者自无为庆礼出底义谛。而说者又多以先辈已例为言。然出处无常法。其出也必有所讲。而犹未免为后人之疑。如吾者既万万不及于先辈。而名位则猥踵其前武。贻累招讥。殆无以自恕。而所可自勉者。惟在于兢兢致慎于去就之节。无重贻儒门之羞已矣。是岂敢养高而突过前人哉。不如是则无以少赎其欺谩之罪。故不敢冒出之义。已质言于前后疏启。则今岂可以庆礼之罕有而遽变其守耶。

与致成

编辑

日前。问诸来吏。许多宿逋。一向抛置。尚无斗斛之收云。昨年既穰。今秋又大熟。失今不收。更待何日耶。数万巨逋。虽难一朝充完。苟为之有緖。磨以岁月。不拘时辰。不计多少。以收为度。期以积累。或先其易。或先其难。伸缩随势。刑赏互济。得寸得尺。皆足以为补。此真朱子所谓零星凑合。自成片段。苟如是。庶其有济。而汝则意思太看得为大事。非有别般举措。初不欲着手。不思豫立之道。因循乃尔。居然将及瓜。今则纵欲有为。日且不足矣。吾曾以此说与者。其亦屡矣。终未闻可否之答。事贵谘诹。以开广聪明。而议论不及于家庭。则他可知已。谁肯输悃愊而补不逮乎。此吾寻常为汝惜焉者也。且闻欲捐廪补逋。是盖出于身先倡率而激劝之计也。此意甚善。未知如何措施耶。但旧逋虽充。新逋踵生。便是漏瓮承水。此亦不可不虑耳。

与致成

编辑

致秀死后。愍其无子。虽定螟嗣。家无食根。何以生活乎。汝辈既在外任。各出财为日后买土立产之资。致愚言实先获我心。汝虽充逋而力有不赡。须左右涂抹而成就其计。庶为继前人笃伦之懿范耳。

与致成

编辑

从前封来之祭物。殊欠致诚精择之意。每欲言之而未果矣。昨见晦日祀需来者。则下吏之举行。尤极慢忽。已备言于尹君之书。而此岂可专责吏辈。是汝自反处耳。苟于平日奉先之诚意。见孚于外。则吏辈之举行。岂容若是耶。前辈居官。凡系祀典所需。不委诸下吏。必具冠袍。出坐亲监。此非但道理当如此。官长民所瞻仰。奉先之节。重其事面。亦所以示民不恌也。且忆曾仰睹于家庭。虽临下多恕。至于祀享之际。下辈苟或不谨。虽微眚细过。初不放过。必示警而不少饶。逮晩年。不能躬亲照检。申申诫谕不肖。使之替察。此岂非子孙之所当法者乎。

与致成

编辑

朝遣书。夕又书到。顿失商山之远。其喜可知也。间已岁换。政况迓新多吉。恋嫪非他时比。吾居然作七十翁。饱阅悲欢。孑然独存。殊不知久视之为好耳。收逋闻了毕如期。实非始料所及。继此当深究善后之策。毋废前功。是为实迹。须勿以情急归觐。匆匆弥缝。限来朔尽心措处至佳。

与致愚

编辑

吾于世。无甚可愿可欲之事。惟愿汝曹粗知读书。不失法拂本色。若使此愿得谐。则虽振世之轩冕富贵。不欲博也。此心老去益烱烱也。𨓏年吾兄弟析居之后。必取汝而置吾侧者。庶其或心不外骛。识些道理。伫见其渐磨成就。故实不欲一日舍汝。今番之行。虽缘事势之不获已。此心惄焉若有失。岂区区惜别而然也。向闻士宽言。汝自在途。已有弛纵不循轨之渐云。殊为之历日不怡。吾谓汝于诸儿中。最良善可教。乃今如此。他尚何说。顾吾德薄。无身教之化。徒以言语羁勒之。一脱吾手中。无怪其如此也。然汝苟有一毫承奉吾之心。岂遽至此耶。是可痛也。然过而能改。善在斯矣。今不必一一索言。惟望汝只从今日操心易虑。恒若在吾眼前。他日相见。毋俾无颜也。汝去时欲有书示者。卒卒未果。今始使汝兄写去。可佩持也。

答致愚致愈

编辑

顷书。殊慰阻恋。信后天寒。重侍何似。静室永宵。联床所读何书。流光甚可惜。切勿虚度也。汝辈年纪。吾所经历也。吾年十七八。发愿慕古人志行。中间丧威忧病。沮散挠夺。荏苒至于今。无一所就。居然有穷庐之感矣。今汝辈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天下之至乐。而不饥不寒。无疾无忧。尚志劬业。宜迨此时。而省汝之私。则宴安逸游。耽乐目前。谓来者之长如今。殊不知人事之不可恃。岁月之不我与。终蔑刮磨进益之意。长哥如斯。幼者何责。古人云上有千万世。下有千万世。此身不再来。此语有类歌词。讴吟之际。令人感慨。吾少日喜诵此语。今为汝辈诵之。能会此意而有省悟否耶。吾之向来所经忧患想起。犹觉馀悸在中。积瘁成疾。久不涉笔砚。而汝辈之思。无时不耿耿。强惫作此。不具。

与致愚致翼

编辑

日间眠食何似。净室明窗。连床咿唔。何等趣事。人生百年之间。此个时节。定未易多得。须惜取静界光阴。毋虚度可也。顾我年来。颓弛忒甚。汝辈终岁家居。既不能游于法度之中。耳目所接。无非声利纷华之事。渐染牵惹。挠荡浮扬。虽寻常寻数之功。意思不能帖帖。如油浮水面。将此以往。尚何事之可济耶。今番劝使离家幽栖。讨得三数月工夫者。非徒为课业之专。欲其缘此而知有冷淡境界。习静攻苦。庶或减得了热闹分数。不知不觉之中。回头省悟。鞭约收敛于本原田地上也。昨于愚之告去也。已说与而匆匆有未究。馀怀未已。玆又申之。须体此苦心。相与交勉而勿忘。继此必有无限好消息。他日来见。当验之眉睫也。

与致愚

编辑

日间重侍佳安。恋恋。吾顽忍苟活。奄经小期。攀号靡逮。穹壤罔极。是日之夕。汝严既知以公役不能来参。而汝又不来。将事之列。竟无汝家子姓一人。是岂人情道理乎。虽知旧之间。苟亲厚矣。则不惮宿舂之远。相慰于变制之除。今于莽苍之地。诿以乏骑而不来。幸行日图骑之难。豫先知之。则此间柴马往来。日不知其几辈。苟先期相通。何难一马之得借。而不此之为。是无他。初无诚心必来之意。且汝四肢之奉。过于安逸。惮于劳动而然。汝之事极可寒心也。吾兄弟俱老矣。承家之责。专在汝三数兄弟。而吾又洊经丧祸。荣卫俱损。面前馀景。自知无几。深惧父兄孝友敦睦之风。至吾身而斩矣。教诲式谷之心。日急一日。触事苦口之言。自不得不如是。望须勿泛听而服膺也。且念行之不修。不知之故也。玆试为汝言之。夫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彝伦也。伦虽有五。其推无穷。推不推之间。人兽贤不肖分焉。今以父子一伦言之。由父而上推。则有父之父父之祖。以及于无穷。由父而旁推。则有父之兄弟父之从兄弟。以及于无穷。由父而下推。则有己之昆弟。以及于远昆弟而无穷。由子而上推。则知父母劬劳之恩罔极。由子而旁推。则有兄弟之子从兄弟之子。以及于无穷。由子而下推。则有子之子子之孙。以及于无穷。今夫豺獭之报本。而不知孝亲。虎狼之慈爱。而不知报本。不能推之故也。至于下贱之知孝而不知友。或仅知友于兄弟。而不知有睦姻之道。是亦不能推之故也。所谓推者。即以此推彼。推虽有分。实则推广之道也。苟能推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皆吾度内事也。苟不能推之。一己之外。便成物我。虽父子之亲。已有人己之分。率是以往。人道几何不息也耶。吾辈早闻家庭之训。粗知此个道理。到今循顾。全然孤负。况汝辈无闻无知乎。吾既不能有诸己。又不能诒诏稚昧。以遏先人之休。是又吾之过也。用是憧憧。怀不能裁。病枕呼写。不觉绵缕。庶其知此心也否。

与致愚致愈

编辑

自吾郊居。汝辈既不得数数来见。则固当以时书候。在吾可慰恋思之怀。在汝辈为事父兄之道。而汝辈不知此义。非有事。未尝有书。以致旷日阻信。是岂人情与道理耶。吾知汝辈之意。必以书牍为外面人事而忽之。然诚于中。必形于外。苟有情义之蔼然于中者。外面人事。自有住不得者。今也外面如此。里面可知。不可不先从外面勉之也。而况内外元无二致乎。一舍之地。便使续断。虽难逐日有书。以三五日为率。必修起居之问。至可至可。昔忠贞公事肃宪公如事父。日必省候。如值公务鞅掌之时。必蚤以手书候问。未之或废。至老而不倦。此事载在家乘。岂非子孙之所当法者乎。

与致愚

编辑

向来泥西风雪之夜。更漏屡传。孤烛炯炯。谆谆语尔者。不啻百千。而要其归则不过是无忝二字。吾家自祖先以名节诗礼相传。馀庥不沫。吾尝逮事于昔日。仰睹立朝数十年。谦慎恬悫。和不失类。刚不为党。凡于进退辞受之际。必稽古训而不欲一毫苟焉。凡我后承之以科名继世者。尤宜守而勿失也。看汝决科之夕。叹险涂之难尽。惧家声之易坠。善端之见蔼然。有足感人者。即此一念。可以守身保家。余心之喜。殆欲不寐也。然汝殖学不厚。遽出世路。内之不足以抵外。则凡于得失之场。利诱于前。威怵于后。难保其不丧所守。然则今日一时意思之好。又安足恃哉。惟有读书一事。可以补前阙而收后功。须亟取四书,小学,近思录,朱书节要等书。不离坐侧。虽不能剧读。少其遍数。立个课程。循环不辍。毋徒利其寻摘章句。缀缉言语。要令其义理之味。浇肺润腑。久久如是。年岁之之间。识可以进。识可以进。则守可以固也。吾之为汝谋者。惟此而已矣。

与致愚

编辑

近日馈奠之暇。有何业次耶。向来侍汤之时。实无开卷之隙。吾亦不能劝汝读书。今则哀苦淡泊之中。无忧患外挠之妨夺。可以专意诵读。然读书莫如以课程从事。譬如吃饭。一月三十日。日吃二盂饭。二盂饭虽少。不息之效。自然荣卫充润。务剧读而不用课程。如一吃数斗饭而终日不食也。数斗虽多。不足以救馀日之馁也。须亟取一般经书。量力立课。非甚病。无遽废撤。而勿求近效。靠实认究。持之三数年。自有奇功之收也。晦翁于韦斋葬前。就学于师门。古人之急于问学。斯可见矣。况汝多年废业。而年渐老大。若失此时不为。更待何日耶。且念近来丧纪斁败。有识寒心。顾汝质甚清脆。如欲准礼守制。诚有不胜丧之虑。然岂可以此不念自尽之义乎。要之自量筋力。筋力所及处。勉而率礼。深所望也。吾家以诗礼相传。式至今日。凡我后承。当兢兢持循。而不可随俗坠失也。积雨江干。孤怀兀兀。盖欲见汝面而未可得也。聊此把笔输写。以抒滞思耳。

答致愚

编辑

送示奏文。汝之看得如此甚善。国诬之辨正于殊庭。真朱子所谓忍痛含冤迫不得已之事。苟欲其言之恳。何患无辞。而岂必用君父父母字而后。为切也耶。丙子下城之盟。我国所力争者即二字。称父盖纵以以小事大之义。称臣仆。而决不可以此称之于犬羊也。其后凡关彼中文字。未见有似此下语者。今虽欲以引用古语为解。其为辱君则极矣。痛叹痛叹。尊攘之义。秉彝所得。极天罔坠。近日九野寒闭。而士大夫全不讲此义。眼中不能分华夷。且苟悦目前喣喣之小仁。几欲以所事皇明者事之。世道至此。尚何言哉。

答致愚

编辑

得书。知已簪笔就职。旷侍情事。殊可念也。昔年汝先人在此直日。以赫蹄往复。于今想来。遽隔卄五星霜。而人事之变。已阅沧桑矣。衰肠易感。执纸不觉涕淫也。末俗易高。险涂难尽。昔人所叹。况汝学未优而涉迹要津。父兄之心。安得不忧多于喜也。须谦约慎拙。不忮不求。为守身节度。毋大贻门户之羞。是吾夙夜之望耳。省中如果多闲时。政好取古人文字之利吾见识者。略存程课。从头没尾。沉潜看玩。胸中自有浸润之效。若只为破闲消寂。漫观杂书。则了没所益也。

与致愚

编辑

持被几日。间经筵对否。筵对之久停。极为忧懑。三日不开讲。宫官达辞仰请。故事也。盖辅导纳诲。非此则莫可着手。而况今睿龄渐富。聪明日开。此时讲学。尤为切急。何不修举故事。虽至再至三。以准请为期耶。既在其职。固当思效一日之责。不可伈泄泯默。旅进旅退。以负世臣之义也。如终不效。则莫若早自引免之为得宜耳。吾史官。许久相守。衷情惶厄。不知所以为计也。奈何。

答致愚

编辑

近以吾之服制献议。诟谤溢世。入耳者极其危怖。而第无此议。无此谤矣。沧浪自取。尚何足怒。亦何须辨。只可任诸悠悠也。从古礼家聚讼。各有所据。而不尽彼此之情。只见得自是重而挑之以胜心。转辗层激。遂至于莫可收拾。前辙可鉴耳。汝辈知戒于此。含口囚舌。切勿以此事与人酬酢。人虽有问之者。逊辞答之。毋示以自是之色。至可至可。若早知春曹以三年为定。则虽被询问。以吾屏蛰之踪无对可也。而却不能然。致此纷纷。若有莫之然而然者。奈何。

与致愚

编辑

吾之向者辞本。尾附教胄一事。揆以语默常节。身既不出。言岂可出。而犹不暇顾者。实非徒然。盖欲其提撕唤醒。冀幸于万一也。世如有知此心者。庶几恕其狂妄也耶。第今宗国之忧。苟欲数之。则指不胜搂。而惟是辅储之疏脱。最可痛哭流涕也。盖虽生质之美。未有不教而成者。故委巷匹庶之子。犹择师而早教之。以堂堂千乘之国。主鬯之重焉。而尚未闻择一人委任以保傅之责者。就使日开书筵。纯是备例之文具。无一个半个实心实事。其何望亲贤爱士。成就睿学。基异日久安长治之业哉。此非难见之事。人孰不知。而特无一陈之者耳。第看祖宗盛际。凡系辅养之具良法懿规。可为后则者。未必皆出于上旨。而率多自下建白。今日承弼之地。苟以贱臣疏中末端所陈。敷奏于前席。岂无翕受之望。而其于听我藐藐何哉。

与致翼

编辑

就静多时。气味甚似。心下躁扰飞扬。能缘境少定否。读书虽务勤笃。不必穷昼夜恣读。匆匆趁课。此非特患在进锐退速。政恐耗丧气血。反易生疾也。须量力作程。宽着意思。细声玩读。深潜浃洽。要使心与册子为一方可。久长有得力处也。且看书知会疑。乃是好消息。而汝辈尚欠有见于此。所谓知之未始真知。不知未始真不知。常在半明半暗。糢糊黯黯之中。如何得长进耶。今番既欲做一切功夫。正不可一向恁地。且读且诵。以为事了。必须逐句逐字。入心思索。寻求疑处。使知不知境界分截作两片。历落分明。逐旋质问于玄甫。玄甫必不吝相告。所资不浅也。不然。只是依前伎俩。非他人所可容力。先儒有云从无疑。看出有疑。复从有疑。看到无疑。此言甚好矣。吾依遣而朝昼酬应。一味胶挠。时于夜间温旧书。神瞀气乏。抖擞不上。以此益知少年无事时节。不可不努力耳。

与致翼

编辑

自吾郊居。汝频频入城。强半在汝季父之侧。须谨修晨昏之节于汝季父。出入必告。如事吾也。近见人家子弟。视伯叔父母于亲父母。悬存间隔。由是伦理渐薄而推不得去。笃厚之风。蔑如无闻。此政孟子所谓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吾之所尝深叹乎衰俗。而欲矫于门户者。汝辈岂可不识吾此意耶。昔司马温公事其兄伯康如父。小学之书。以亲兄载之。考诸宋本史。则非亲兄而乃其再从兄也。古人制行之笃厚。类皆如此矣。

与致翼

编辑

闵南平丈。今月十六日。捐世于其任所。殄瘁之痛。当与斯世共之。而如余数十年交情。无异天亲。今焉失之。良契永已。此生益孤。殆关余穷命。奈何。况其亲老子弱。客土遘凶。种种情境。惨不忍细想也。吾之曩年。遣汝受学者。意非徒然。诚为其人可师也。且世衰道丧。师友之义。不讲而坠地。政欲使吾两家后承。往来请业。潜修此个道理。存得一脉。亦一事也。曾亦以此说与于汝矣。虽汝汩于科臼。不能承当此意而卒业。然既有一日问字之事。则是亦师也。而况此丈于汝有苦情。今于其丧。岂可昧然乃已耶。汝方远在岭外。未得趁即奔慰。须为位而加麻可也。

与致翼

编辑

吾自匏系。汝兄又做官在外。家间事为。无论大小。汝其句当也。吕荣公曰。前辈作事多周详。后辈作事多阙略。汝实有阙略之病。须事事周详。勿之放过。莫曰家私异于公务。此亦非粗率可济也。且看少年家无长者。起居任便。筋骸弛慢。毕竟成一个可憎人物。必常存捡押意思。简出入节杯酌。惟安静劬书。毋变吾在家时节度。至佳至佳。

与致翼

编辑

向来闻汝受李富宁小驴。欲言之而未果矣。士之于辞受。大小无二致。必揆诸义。不可苟焉。李虽以邻好之谊赠之。畜乘异于薧鱼。岂可遽受其无名耶。今于日久之后。不可还之。或以他物偿之则好矣。而彼必不欲。此亦难矣。凡事之失于始者。善后之难。类如此。

与致翼

编辑

今番慈殿国恤。嘉顺宫服制。当为齐衰期年。而仪注以齐衰三年为定。心甚疑之。近考丧礼补编服制图。图上横列应服诸人。而其所谓内命妇嫔以下云云。即从当宁而言也。故内丧大妃为君之母。而当服齐衰三年。若是先王之嫔。则内丧为女君。而当服内丧在先王妃齐衰期年之制。图虽不言。可参互以看矣。然则嘉顺宫于大行大妃。当服以女君无疑。掌礼之臣。只看图式前行。不能致详其曲折。使莫重邦礼。有此错误。可胜浩叹。

与致愈

编辑

送汝此行。此心久犹不豫。非但别离之为怅而已也。诚恐汝以冲年。一入纷华之场。沉淫陷溺。难救拔也。闻汝卸鞍之后。坚坐简出。专意读书。虽声妓在前。不接于耳目。赏叹之极。几乎喜而不寐也。然此若出于一时意思。难保其终始如一。须将诸葛武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之语。着实持循。以固根基可也。且闻所读在纲目。纲目。吾曾所劝汝者。然非谓废经而专治也。经史自有轻重之分。先经后史。自是吾家法门。昔尝受教于家庭。以为年少儒士。三冬不读一般经书。不足以谓士。此岂非我后承之律令耶。况汝本原热闹。尤当于经书冷淡中作活计。乃可见其效耳。

答致秀

编辑

所询疑节。汝兄未及立后。则汝当为权摄之礼。题主之节。向问洪伯应。则以为当以显妣题主而阙旁题为宜。其意盖欲深别干统之嫌也。然不书旁题。乃是用于旁亲者。而援用于此。恐为不伦。且支子之奉祧主者。亦不废旁题。其为支子之礼则一也。子字上去孝字。奉字改以摄字。书曰子某摄祀云尔。则岂不足以别嫌耶。此虽无经据。尤翁,陶庵皆有论说。尤翁以为无主人则摄之一字无所当。摄字。以成王幼周公摄政之摄看。用权字为稍安。陶庵以为字书曰摄假也。左传曰摄官承乏云。则其义恰当云云。吾意则权与摄字。虽无差别。以丧服小记士不摄大夫之文观之。可为无主而摄之证。而若加权字于奉祀上。则甚觉生割。从陶庵说而称摄祀。恐于文势为顺矣。

答致秀

编辑

摄祀之由。不可不告。而既阙于丧初矣。神主既成之后。则是凭是依之祝。其急间不容发。不可别告于其前。势将祔告于原祝之末。是凭是依下。添长房未及立嗣致秀今姑摄祀兼告厥由十六字。为宜矣。

答致秀

编辑

达善遭其生母丧。其服制当以出继子服本生服为定耶。抑以礼斜前不为降服耶。宗家吉祭。虽九月大祥后。恐不得行。将待其生母再期后行之耶。

达善立后。虽已疏吁蒙允。该曹未及成给立案。此为一层节拍。此尤翁所谓启下公文到家日。即君命移天之日者也。当初既援此。不为承重服丧。则到今其母之丧。岂可遽断以本生之服哉。此既是父在母丧。则容俟其母小祥后出礼斜行吉祭。恐为得宜也。盖本生亲心制中。可行所后家吉祭。已有先辈定论矣。

答致秀

编辑

一善兄弟。昨已发戴星之行。而东莱丧侧。则姑无子孙之侍奠者。本家设虚位馈奠如例否。

遂庵曰。客死他乡。丧侧无人奉奠。则本家当设行于虚位。此似为单身客死他乡者言。而犹合商量。况丧出官次。虽无诸子之在侧。既有至亲幕客。自可馈奠于尸柩。则本家恐不可更设馈奠。愚意只存虚位于厅事。在家子孙妇女。朝夕哭临。以待柩返后撤去。恐为得宜矣。

答致箕

编辑

悬想际。手告披悉。雪寒眠食佳吉。慰如见面。况知与弘孙联床劬业。尤所喜闻也。吾依遣。而今冬略有学徒来留者。足慰孤寂。而公大近颇长进。能生滋味于诵读。可喜。汝辈不在侧。非无恋嫪。苟闻汝辈坚坐读书。虽在千里外。其怊悦。奚异供悦膝下耶。须勿弛初心。孜孜攻苦。至可至可。日记甚好。看来如吾身睹其境。继此陆续书来。而虽日记苟存心为之。则亦有益于开笔路。切勿以聊且之意为之可也。馀不具。

与弘善

编辑

送汝已赢三旬。而岁亦暮矣。恋嫪不须言。即日天寒。眠食甚似。所看读在何书。不全然浪游否。书不徒为殖学。所以维持此心也。舍此则志散气馁。身亦随病矣。汝辈行期。说与于致箕书中。今则当过冬于彼。须与箕交勉励勤。做三馀之工。而仍痛革懒怠旧习。明春反面于吾。可以有颜。汝果能之乎。馀不具。

与弘善

编辑

汝之伎俩。耽恋安逸于目前。不能忍辛耐苦。终年读书。不见滋味。而只生厌意。所以不但于业无进步处。一个心与身。亦无以维持也。数年来。赖负笈诸少友所提挈。意思颇帖帖。少矫得懒散宿习。真所谓蓬麻之直耳。朋友之力。尽不可诬。而此乃拨转之机也。余心窃为汝喜之。然中途而废。前功尽弃。顾汝于四书。全然卤莽。论语孟子。曩随诸君共读。读得稍仔细。知挦究文义。由此而进之于诸经。一此为度。久而毋替。则庶几次第思通诵贯。将见大欢喜境界也。此只在汝作心勉勉。余所深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