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老洲集
卷之九
作者:吴熙常
1892年
卷十

与朴元得宗舆

编辑

日月迅驶。先府君先生常事奄过。伏惟孝思罔极。益复如新。窃念煕常之无似。有以厚诬先生。谬加知爱。一见许以可畏。逮癸卯。煕常哭师于天伦。至哀内薰。疾病外铄。震剥摧沮。实无斯世之意。而先生眷念愍恻。不忍遽遐。既宽喩之。又辄以先兄之思勖勉之。十载邻比。厚被熏沐。但蔽痼之极。虽未能仰承德意之万一。然稍得扶接善念。免蹈大戾者。是谁之赐也。年来丧忧羸瘁。惯于杜户。纵不能频奉謦咳。此心宗仰。何尝一日少渝。每默祷益享遐龄。为吾道之帲幪。今焉已矣。安放之恫。奚但为吾私而已哉。曩逢沈兄。闻哀方谋收拾遗文。而校雠编摩之功。属意于煕常也甚郑重。愧非其人。何敢当也。然其后死自效之道。惟在于此。则随人与闻末议。亦有所不敢辞者。而顾此颓塌昏垫。较旧有加。实无神识可以照检文字。将奈之何。昨年又往来岭外。栖屑道路。归即病作。㱡㱡在床笫。日前始强疾委进。巧值朴马向墓下。竟尔虚归。悲恨曷已。谨搜箧中。得遗牍卄四度。手泽尚新。恍若隔晨。既承俯索。敬玆封纳。誊后元本还下如何。欲藏玩而寓慕耳。谨问攀号归来。兴寝无损。惟冀节哀自护。副此区区。馀不宣。

答李仲淳章英

编辑

今行极江山岩泉之趣。又得与老丈邂逅。终始周旋。可谓赏心乐事。久而不能忘也。四郡评品。盛示尽得之。当以丹阳为最。盖龟玉云舍三仙。短长相补。足与海山诸胜竞奇。其馀清风永堤。殊无可称耳。越中山水。虽不入于四郡。当亚于丹丘。而若锦江亭一面。暎带平湖。固无逊于清心楼。其幽夐奇秀。反有胜之者。但在于险阻幽绝之地。所以不得擅名。而见者亦不甚奇之。世之循名久矣。人之杰特。沉沦于嵁岩而不见知。如斯亭者。又何限哉。恨不得冥搜而一遇也。

答李而中

编辑

父先亡母丧。祥后入庙。似当奉安于考位之侧。而或者以为祫祭之前。当以祔位奉安。未知如何可以得礼之正。而庙中甚窄。又非龛制。虽欲祔。甚不便。从一行之制。不至大悖耶。

父先亡母丧祥后入庙之节。备要有两说。丘说祔考也。或说祔曾祖妣也。或说之以更详结之者。虽是未决之辞。然考已继序于昭穆之正位矣。新主虽入庙。合椟之前。便是尚在祔位。不可与考一行并坐。则祔于当祔之位。曾祖妣以俟祫祭。配于考。可谓宛转得礼之意。后来先辈多取或说。其以是耶。鄙家年前丧讫。不敢从丘说矣。庙制如无隔龛。不得不从地势以祔。而要不失东壁下西向之义。恐宜矣。

备要初虞祝式注云小祥则夜处下。有小心畏忌不惰其身八字。大祥祝。亦当用此八字耶。大祥条。只云厥明行事。如小祥之仪。而祝则不论。甚可疑。

小心畏忌不惰其身八字。本士虞记祔祭祝辞。而书仪移用于小祥祝。家礼仍之矣。家礼大祥章曰。惟祝版改小祥曰大祥。常事曰祥事。禫章又曰改祝版大祥为禫祭。祥事为禫事。则祥禫之蒙练祭祝。俱用此八字可知也。而备要只曰小祥则云云者。诚可疑矣。然祥祭哀杀矣。禫祭弥吉矣。而祝辞措语之反重于虞卒者。窃尝莫晓其义也。曾看陶庵说。有曰小祥祝小心畏忌。备要虽载此文。士大夫家多不用。鄙人曾亦不敢用也。陶翁毋论练祥禫。俱不用此八字。其意抑或出此耶。

答李而中

编辑

所示金丈礼说齐体之地。曲坐无义。并安为宜云者。虽以大祥入庙。与古人制祔之义有间为言。然父丧祥后入庙。虽昭穆继序之位。犹不得遽入正龛。故朱子曰。其主且当祔于祖龛东边西向。俟祫毕然后迁。祔妣之礼。何以异此。大抵祔是一事。迭迁又一事。以新合旧之际。用意宛转微密。葬而虞。荐以祫事。卒哭而行祔祀。祫祭而行迭迁之礼。祔祭后祫祭前。则其当在祔位。岂不较然耶。如继祖祢之宗。无当祔之位。则固当随势。安于东边之位。以仿祔之义而俟祫祭矣。丘说之本意。有未敢臆断。盖备要之书。实因家礼而多取仪节添补。故此条虽先载丘说。其继之以或说而更详之者。沙翁之意。亦有以隐约可见。恐不可诿以未决之辞而弃之也。先辈之取或说者。龟峰陶庵也。尤庵亦有不当于大祥日遽为并坐之说矣。幸博考财取如何。

答李而中

编辑

吉祭入庙。近日士夫家多行之者。未知所据。盛见以为何如。闻朴近斋丈尝不取此礼云。信否。

吉祭入庙。任鹿门力主之。其援据详该可喜。但朱子有两说。皆可按而知也。而沙翁以既祥撤筵。且祔祖龛。朱子答李继善书。为用意宛转。后人不可违也。沙翁之意。盖以为入庙大节也。先祔后迁。委曲有渐。实协神理。就使非古礼。自有精义。后人既不得纯用古礼。则诚有不可违者也。曾设此疑。质于朴丈。则答曰鹿门在时。讲此理甚熟。虽知其说之不无所据。终有所难慎于中者。不敢从矣。此丈之不从。实有所见。大抵家礼之书。酌古今而损益之。纵云未再修。行之已久。自非有违于礼义。不得不参用古礼者。则岂可别生意见。容易动改耶。若使不达礼之本意。而惟古之是循。则有时乎半上而落下。好礼者又不可不知此弊也。

答李而中

编辑

小雨涤烦。风楹宴坐。政尔有怀。忽此手翰远坠。殆神会也。从审近日起居清胜。尤惬愿闻也。煕常还郊有日。栖息粗适。而久动之馀。得此闲暇。有时省检言行。实多悔吝。政自瞿瞿。此际投示尊宗丈所为鄙书辨说。深感不外。而至若不有此书。岂有彼辨之谕。尽为顶门一针。敢不拜受。第念区区于此事。从初与此丈意见不同。而我心如秤不能随人作轻重。顾戒在守口。亦未尝立说于其间。以其与闻校正之役。向被李丈叩诘。有问不敢不对。有对不敢不直。此乃迫斯出之义。非欲与人争长较短也。然断断苦心则有之。不揆绵力。欲存得此个议论。少挽衰末弥文之弊。而不暇计其从违也。今以此为妄发。妄则妄矣。平日未尝识心之地。无怪其呵诋如此。亦复奈何。至于外此许多情外之言。曷其甚矣。无非可惊可怖。非衰㥘所可堪。而苟欲辨之。便是辨后之辨。无有了期。真所谓一波滚成万波。小事弄出大事。或恐为卞庄子之所乘。区区于此实欲忘言也。但平日涵养无素。且短于修辞。既不能讱出。出又不能择。被人指摘。若是狼藉。反省惭愧。无以自恕。尚何尤人为哉。以老兄之故。胸中所存。略此摅抒。犹嫌纸墨之多也。不宣。

答李而中

编辑

昨适少出而归。宠牍留案。披承宿来直履益卫。慰荷曷已。送示两纸览完。而玆事若果有霜降水落底气候。则愚虽妄言。或可以少得复申前见耶。顾不佞早自稺昧。粗知此学之可为。而为之不力。滚到于今。年纪已迈。师友凋丧。志气摧矣。风韵碎矣。自家一身。自理不得。其何以及于外事。与人上下议论。但有平日得于先辈一二緖馀。知敦本务实四字。为吾家学问正法眼藏。始自下学立心。极而至于天德王道。近自事亲从兄。远而至于隆师亲友。莫不于此筑底。而宇宙间多少名物文为。亦皆藉是而有立。否者。直是镂冰而画脂耳。斯义也。虽不能心体躬履实有诸己。惟其信之笃而守之固。适因李丈见询以栗翁书。未免推演此意。信口出来。而窃谓议论纵有参差。语言或有伤直。同尊共慕之地。不容有一毫嫌碍间隔而自阻于言矣。不料事乃大谬。风波起于平地。丑辱及于遍身。亲知相唁。傍观代羞。于是乎反而求之。欲以不逮之言。折衷不齐之论者。不自量极矣。宜其所救者小而所失者大。向来老兄语默失宜之良箴。恨不早自承用也。奈何。至于书末所教终归于自起自灭。则不必以此相嫌云云。可认老兄苦衷所存。令人感叹。大抵事之得失。自有公眼者知之。非自己口吻所可推移。则不可横着肚里。徒损吾和平广大之真体。而况此事之外。自有许多道理。苟欲行著习察。日犹不给。又何可以此为穷年度岁计哉。此个道理。不翅参倚。故愚则虽方起方生之时。久已欲忘之。帖息之后。宁复有两相为嫌之理也。区区此意。计已相照于从前䜩谈之际矣。今何须申复于笔札耶。明欲还山。将成阻阔。殊为之怅然也。馀不宣。

答宋公晦启馨

编辑

先忌异于时祭。葬后则当行。而杖期虽是具三年之体。只在期章。则备三献过行。断无他疑云云。

仪礼丧服序列。以重轻为次。为妻期。虽具三年之体。期则期也。其次于齐衰三年而居不杖期之上。其序然也。而具杖练禫祥。则岂可谓在期章而与他期比并论。且古者祭礼。最重内外之官。官不具礼不备。由此言之。行备礼之祭于主妇丧中。参以神理人情。俱有所未安。无论时忌。三献者礼之备。一献者礼之杀。所谓先忌异于时祭者。以其可以减杀伸情也。若备礼于忌祭。时祭亦何必废耶。杖期丧纪终于十五月。其前时祭废。而忌祭杀而行之。恐不悖于礼矣。

与金而善可淳

编辑

索居岁晏。恋德益深。曩日宠顾。殆若神会。慰感交至。但恨卒卒。有馀怀耳。寒威比甚。伏惟侍履增毖。尊先祖三渊先生年谱。猥荷相示。擎读之馀。益恨我生之晩。不得抠衣于当日也。於戏。先生间世大儒也。惟其初年夙尚。出入于风雅流峙之间。故后之尚论者。或于此多占分数。殊不知晩年道成德立。自有所在。若使此书印布。先生始终本末。阐扬于世。庶几后学有所考信。岂非斯文之大幸耶。第观此书。大纲之义例。分注之详略。尚多未精允处。恐宜从头照勘。逐旋修改。方可以无憾。而自顾懵陋。眼目不逮。且忧患熏心。实无神精之可点检及他。然煕常于老先生。窃有旷世之感。区区愿忠之心。不比寻常。故刀圭之暇。忘其僭易。随见指摘以禀。而自致纸墨猥多。安知皆能中窽耶。览商而去取之如何。今去先生之世远。而微言坠地矣。老兄承家学渊源。有志此事。切愿及时勉学。使斯文终有赖焉。馀不宣。

答南文甫周献

编辑

日前枉存。既极感荷。况寄意殷切郑重。愧无以当之。造次匆卒。不得毕暴衷曲。怀不能已。玆辱宠问。拜审日间动止毖重。区区慰泻。不可名喩。寄示盛稿。敏洁赡鬯。乍见已觉藻思之超群。爱玩不能辄释于手。第欲求备则体或欠典重。气不足朴茂。声华有馀而绳䂓未立耶。此则益本之六经。参之两汉。浸灌其根基。恢拓其范围。勿效近世作家。求古人影响之气味。可以卓有所就。继先緖无疑矣。然窃尝闻文章小道耳。纵使竭心思疲神精。得以优入古人之室堂。文如古人而止尔。尚何足贵哉。文字外。自有吾人事业。以足下美质。苟能早自究乎本末大小之分。进之于存心养性进德修业之功。惟日矻矻。期以悠久。则将见言行表里。纯然如古人。文章又何足道哉。将此两端而权度之。明者可以知所择矣。煕常幼少。粗慕古人文章。颇费了可惜日月。其后因难生厌。废不复为。亦已十年于玆矣。到今追思。不觉自咥。虽于道未有所得。于此既经历来。或不无一斑之见。今于盛文之还。不敢徒赞美为也。倾倒悃愊。庶几谅之耶。

与李新老在秀

编辑

今玆之别。隔年也。重溟也。衰暮之节也。中宵秉烛。情緖黯黯。归卧山斋。益令人惘然也。即惟日间。令履加卫。行期无进退。夷然无几微色。纵已得之于眉睫。亲爱之心。不能不切切恋系。亦非徒别离之为怅也。贱状城里往来。重添寒疾。见方负席呻呓。无奈衰气之不竞也。古人相别。有赠言之义。令之今行。一岛之化逆为顺。转危为安系焉。顾不重欤。爱助之切。窃欲效一得之愚。而卒卒未暇缔缀文字。玆占做五条题目。聊此书赠。越海之后。早晩寓目。庶亮老婆苦诚于千里鲸涛之外也。千万书何能既。惟冀神佑灵护。涉海吉利。王事善竣。式遄其返。

一。屏酒色。受使命者。当先律己。律己当先自酒色始。

二。戒逸德。书不云乎。天吏逸德。烈于猛火。须将哀敬之心。常存胸中。

三。惩乱本。乱之本。即贪官墨倅谓朝廷远。恣行胸臆。使民不聊生。以致称乱。苟于此不溯核而痛惩之。无以谢一岛生灵。

四。毖后图。古语云苛政甚于猛虎。宿弊疵政。凡系民隐者。当曲察而除刬之。须着眼于缓急大小。务为经远图。毋事目前计。

五。敷文教。文教虽似迂缓。无论乱之大小。戡平之后。必也迪之以此。使有以知亲上死长之义。乃是极本不易之道。亦为受命宣化之责。不可以一时奉使而歇后看了。

与李新老

编辑

向来山窗静夜。披襟晤话。不觉烛灺而鸡唱。迟暮此事。已足难谖。而况其一区措置。可见雅意所存。如令进涂方亨。而不待锺鸣漏尽。先占得歇泊处。名利场中。小大昏醉。更有何人办此耶。重为之叹赏不已也。晦翁有言曰须是先得吾身好。党类亦好。方得吾君好。天下国家好。而所谓好者。又有虚实大小久近之不同。若自吾身之好而推之。则凡所谓好者。皆实皆大而又久远。若不自吾身推之。则弥缝掩覆。虽可以苟合于一时。而凡所谓好者。皆为他日不好之病根矣。晦翁此言。十分明快。然苟要吾身好。也须置身局外。不为物化。又读书明理。以进识量。乃可以语好耳。然令亦衰矣。不可剧读群书。须亟取一部紫阳书。为晩年依归之地。则进而匡主庇民。退而砥名励节。不在他求。而其将借手于此。向日多少奉勉之语。庶可亮其爱助所发。愿深留意也。自馀不宣。

与韩子绥景履

编辑

比日霜飔催寒。即惟静履超胜。山屋无外挠。盛业方在何书。而有继续渊永之趣耶。夫业之勤怠在气。气之聚散在志。业怠则责气。气散则责志。志立帅气。气自凝聚而业可以勤矣。且尝闻农翁一生读书。最尚课程。盖非课程。虽欲勤。无以持久而积累。也须毋论看与读。必以课程从事。初间虽似缚束不活。久而习熟。自然绰裕而有欲罢不能之妙矣。如此则非特于业为专。此心维持。外诱亦无自而入也。足下以妙年美质。只耽恋逸乐。虚度好个光阴多矣。今行知其能自奋励。欲痛下一切之工也。心乎爱矣。聊此献愚。千万加意。他日相见。俾我刮目如何。馀不宣。

与韩子绥

编辑

见属殇志。近才属草。璋碎玉破。古今共悲。而至如是殇。在吾妹只一子耳。鞠斯勤斯。有他人十产之劳。而见夭折于面前。竟又以身随之。实有切可悲者。非特悼渠之可惜也。吾妹之贤。无愧古之哲媛。而无一个典刑之攸寄。是志乃所以悼其母也。悲夫悲夫。

与李性老存秀

编辑

顷见烂报所出大臣举条。始知岭南亦有邪学。邪学之为世道无穷之忧。今为数十年之久矣。始之涓涓。终焉怀襄。惟峤以南七十州无闻焉。意谓是邦风气敦厚。人皆务实。且先贤遗泽。犹有渗漉不沬者。故能不为邪说妖术所讹误。不料辛酉大惩创之后。遗种馀孽。潜滋暗蔓。施及于峤南干净之地。吁可怕也。夫异端邪说。从古何限。而其乱伦灭纪而祸仁义。未有若此之甚者。殆运气所使。后出者愈毒也。程子有言曰异教之说。其盛如此。亦须是有命。君子不谓之命也。此若诿以莫之然而然。不趁时廓扫。其将天壤易处。人之类灭矣。居宣化之地者。岂可歇后看了耶。年前湖西。此学复发。其时道伯暗弱。按治不严。多有漏网者。有识窃叹以为必有种下生种而后之难图也。果然逴尔南土。有此乱萌矣。噫。邪书为国禁书。故虽不得一番涉其源流。从其鞫案所出而究之其要领。有足以略绰可觑矣。大抵其术不过掇拾佛教之馀论。其曰灵魂灵性。天堂地狱。无不与之沕合。而又以奇技幻术。妆点于其间。极其淫巧诞妄。使人迷惑而心夺。然佛教则截发毁体。离君父绝妻子。与常人已截然。虽欲以其道易天下。不可得矣。至如此学则异乎是。宫室衣服焉与同。婚媾仕宦焉与共。循其外而观之。与常人丝毫无别。若论其暗地传授。则至妖至邪。极憯绝慝。可使智愚共趋。贵贱混入。此则佛教之所无而为害滋甚矣。且其幽阴诡秘。如鬼如蜮。毕竟成就大盗薮而后已。宁不凛然。然邪说之若是猖獗。无他耳。职由于圣远教弛。正学不明。故朱子每诵辟异之功。必以内修外攘为说。内修者。经正为本而当先。外攘者。辞辟为末而当后。然顾其祸人也。急于水火。不可缓也。医家所谓急则治其标者。正可仿用。然则亦奚暇先修后攘为哉。当以法从事。必也以严刑峻辟。亟殄歼之。无俾易种。尚可救得一分。不然则燎原之火。将见扑灭于此。复起于彼而无有穷已。到此虽使智者为谋。亦末之何矣。说者曰。狱不可以滥也。当分首从而用法。此言似矣而实不然。首从之分等。恐指如谋逆称乱作奸犯科之狱。若此狱则一入其中。换肠易心。已不可以人类言。若非误入之浅。真个忏悔革面革心者。俱系罔赦。从便是首。首便是从。尚何分别之可论耶。台按岭节于大侵之岁。大赈善了。民颂蔼菀。足以有辞来后。而嗣当此狱。要须永怀远图。亟绝祸根而反之经。其为岭民万世之恩。岂区区善赈比哉。古人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固知此言。殊非语默常节。惟此邪正消长之几。实关国家隆替斯文兴丧。不是细故。而顾瞻有位。无一人识得此义存诸念头者。窃不胜其寐悸寤叹。玆于台焉发之。庶几其不𫍙𫍙也耶。

与李性老

编辑

日前因一桂坊官。闻胄筵消息。台每于进对之际。端庄自持。纳诲恳恳。又不以优栍容悦。颇以严见惮。诸宾客莫之及焉云。令人喜而不寐也。然玆事非可专靠言语。须先要吾身好而后。方得吾君好。此意常自勉勉。如何如何。

答李性老

编辑

邦本之将蹶。知之素矣。犹未能知得到底。乡居以后。目见其颠连愁怨之状。思之哀痛。宁欲无聪。今年穑事。居然失稔。嗣岁民情。愈无止届。弱塡强盗。势所必然。而仄听庙筹褎如。无济振之策。辄诵晦翁若知赤子元无罪。合有人间父母心之句。为之仰屋。而第惟择守令三字。犹可为一个半个牵补之道。此实铨家之责。而知台于此有苦情热血。故区区亦曾屡遭关说。今既在其位而兆足以行矣。硬竖脊梁。终始无渝。乃副所望。得一人则纾一邑。得二人则纾二邑。亦岂云少补之哉。嫠不恤纬。自知思出其位。而襟期攸属。可与同此忧者。盖鲜其人。聊于台妄发。庶几知照于行墨之外也。

与李性老

编辑

昨于烂报。见台宾对举条。量田便否之历询。先理会于宫闱冗费。免税滥觞。以为节用裕民之本。端本信令之道。而与均田之举。交须互济者。节节中窾。言又剀切。虽使古之名硕识治体者论此事。亦无以加此。倘蒙圣主采纳。则民国之幸。不可胜言。纵不见采。犹足以为兆于后日。不料台不甚读书。而乃有此见识。尤不胜钦叹也。近来公车幄对之间。无一谟猷可以差强人意者。令人胸中愦愦。适见此奏。不觉眼开心醒。聊此云云。而国家事。此外尚多合理会者。愿台益懋识量。益竖脊梁。以副士友之望也。

与李性老

编辑

顾今教废俗渝。儒学殄绝。京华声利之场。已矣无望。势将求之于穷蔀寒畯。而八路之广。虽不能遍观。风气所染。可推知其泯然一色。惟北一路。人文后开。且老峰,农翁相继倡明。奇俊拔萃之士。后先相望。逮近日虽寥寥无闻。间不无有志读书砥行。而北方风气强劲。敢于有为。比他邦最可望。然前辈按察者。知作成人才。为风化之源。故莫不以是为急务。后辈识虑。无有及此者。全不着眼。以是终亦堙没无称。可胜惜哉。台按北才数月。治理流闻。而但惠鲜矜寡。不过一时之泽。作人成材。利及久远。古人下车之初。不惮屈己。礼贤下士者。岂徒然哉。政欲其风动而振作之耳。昔伊川荐士于韩持国。必待其问。不问则不荐。此理甚好。故不佞于北士。虽或有见闻者。不以姓名烦闻。泛论如此。庶谅其出于爱助之苦情也。莫以迂儒常谈而忽之如何。大凡求人。每失之于责之太备。察之太苛。甚至于不以所长掩其所短。反以所短抹其所长。如是而尚何能收揽一世之人物耶。台亦或未免有此病。故并及之耳。

与李性老

编辑

自闻台枚卜之后。公而喜圣朝之得相。私而忧丕责之难副。昧昧以思。竟是忧深于喜耳。噫。王纲已颓。国势岌嶪。真朱子所谓亿万生灵。方在漏船中。非副手梢工。难望有济。而顾瞻世界。如台明敏果达。尽心国事者。盖无其人。则当今梢工之任。舍台其谁。屏居江干。仄闻舆人之诵。穷蔀小民。亦莫不欣欣加额。若将伫见扶倾持危之功。未知台以何术塞其望耶。夫当大任者。须是心度大有集天下之善。为一己之用底本领。乃可成务定业。大学平天下章。以秦誓一节结之者。其旨渊乎微矣。是以古之名硕。于大除拜。举有将伯助予之思。虚襟逊志。广谘博访。犹恐人之不我足也。人亦乐告以善。所以居相位。谟猷事功。卓卓可述。有足听闻于后世。今之宰相。不识有此个道理。自足自用。头出头没于里许。耳目所用。逾不得履舃之外。心思所运。离不能利害之小。毕竟成就一个私意窠窟。顾今世道人物之日趋于下而莫可救拔。岂有他哉。蔽一言。曰辅相之责也。宁不痛苦。尚记往年适闻台有作相之说。以此语台。台挥手曰否否。假我十年读书。尚可议到。今日则未也。即此一言。台之见处超绝流俗。有可以古道相勉。玆将朱子与刘共父书。陶翁答兪文翼书。录于别纸以呈。幸反复玩绎。入心思议。庶几有补于厦毡吁咈之际也。某衰疾杜门。分甘退藏。不与闻当世之事。而况先通记府之问。尤非语默之节。然爱助之切。有所不计。而亦非为阁下。实所以为国家也。惟此苦情。计或知照也。

与李性老

编辑

向来一大臣拜相。初筵举条始也。首举勉君德。次举时弊民瘼为一通。以示当路一宰臣。宰臣答以其中勉君德一条。陈谈之陈谈。拔之则还觉生新。大臣听其言拔去。其后有人见大臣谓曰。大监今番筵奏。阙了君德。譬如满盘珍羞妙馔。却欠无一盂饭也。闻者传笑。此足以备野乘而考时世也。

答李性老

编辑

投示幄对之草。深荷不外。昔成听松读孟子。至大人格君之说。为之流涕。今见来草。反复致意于睿学成就者。可认出于格君之义。令人感激于中也。然但欠掌血条痕手段而太平平。恐难动得睿聪耳。自昔相臣初筵筵奏。上下属目以占后日相业故实。不可只循故事。而况其得失。亦有关于国体者乎。殊为之憧憧。然君子之出处行藏。有四个字。能也分也势也时也。能足以有为而分不当为则不为。势足以有为而时不可出则不出。未知台曾以此四者。入思议于去就之际否。大官异于庶僚。有不可则止底道理。故进退绰绰。而怀禄保位。濡忍不去。覆辙相寻。台则宁有是耶。倘能进而有为。扶倾持危。措国势于磐泰。则固无以尚矣。否者。莫如早讨可去之机。而勿失去作安山大臣。则岂不为暮年光华而增重世道乎。区区之望于执事者。正在此耳。

答金德叟迈淳

编辑

窃尝谓世之尚论农岩。鲜有得其真者。若其晩年成就。洞见道妙。抉剔发挥。栗谷后一人也。盖栗谷,农岩天资。皆属高明。而栗谷近于生知。凡于此理。得之不困。发之容易。故与人论辨之际。或困于所长。有不尽人言处。农岩天分虽不及栗谷。博约功至。物我兼照。凡所论著者。金秤玉尺。毫分不差。文章之盛。又极其能事。由是言之。其羽翼斯文。有功继开。窃恐不在栗谷下。而虽求诸有宋后诸子。亦莫之多见矣。来签所谓旷数百年一有之者。殆非过语也。然此可与知者道。不可与不知者言。而且如区区愚蒙末学。亦有不敢遽如此说。有若轩轾于本朝诸贤。极涉僭妄。故迁就为辞而不得。纯用签示耳。

与金德叟

编辑

煕常抱疴杜门。罕接人事。故于哀侍。虽未得一瞻颜色。而顾事契之惇。声气之熟。殆无异乎旧识。及夫哀侍退处江湖。劬经求道。区区倾向愈深。未尝一日去于心也。今哀侍不幸在疚。岂不欲躬造垩庐。奉慰墨容。兼酬宿昔愿觏之心。而病骸经暑益澌顿。数舍之地。亦无以自力。只自瞻望悲叹。仍惟近日斯文极否。读书种子。其不殄绝几希。所恃为不食之果者。惟哀侍存耳。晦翁所谓人物眇然。伏纸增涕。窃为哀侍诵之。切乞顺变节哀。加护遗体。以时遵晦。勉究大业。

与金德叟

编辑

即惟迩来。侍候万重。解绂闲居。寻理旧书。日有新趣否。岁徂秋深。篱菊吐华。览物兴怀。不禁耿耿也。煕常衰骸。遇凉增惫。直是视荫人事耳。盛稿投示。良感不鄙。其谭理诸条。路脉甚正。辞约而义畅。史论间有只眼见人所不能见者。屡回奉玩。开发蒙滞。钦叹曷已。仍念近日世与道交丧。儒学先坠。圣路蓁芜。百怪并兴。殆非人力之所可挽回。然仁人君子。亦岂可诿之否运而恝尔于其间耶。惟高明家世渊源。蚤自殖学。其于此事。已占八九分田地。而投闲置散。又天意玉成。每怀世道人物之忧。不能不悬情于高明。以农陶两贤晩节成就期望之。固非一日矣。向于巴陵秉烛之夜。才发话头以奉勉。则高明拒之甚力。归来怃然。久犹不释于中也。彼两贤亦岂苟自标揭者哉。盖士生斯世。用行舍藏。各有道理。随其所值。要自尽夫天所授予之命而已。今日所蕲于高明。曷尝在于立门户而倡一世哉。欲其潜修实践。延得一线。又于朋友讲讨。后生诱掖。随其分量。不废成物之功。自有所济。是岂有艮限不可为之理哉。昔农翁以祸故自废。林沧溪移书勉以藏修。其往复书牍。各载集中。每见之。令人激感。交际相勉。亦安有古今之殊也。苦情所存。临纸不觉信手输写。未知高明以为如何。盛稿谨此奉还。而有数签贡愚。聊谢相与之厚。计多疵颣。还赐砭诲为幸。馀不宣。

道之施及于鸟兽草木。已是题外旁说。

中庸一篇。专为传道而作。故首揭性道教。实通天地万物而为言。若云主人而统物则可也。直谓之题外旁说则恐涉语病。

性道虽同。而气禀或异云云。

篇首首揭三言。所以明道之大原。范围气象。极其广大峻截。不容有多少曲折。故章句亦体当此意。未尝委曲为解。若所谓气禀或异。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者。看这故字。可知其一串说下而无他意也。岂可强生分别于人物耶。凡物之裁成辅相。与夫穿牛鼻络马首。无非为教于过不及之间者。彼不能高着眼大着肚。一向缠绕于人物同异。添枝增叶。使圣贤立言之旨反晦而不晢。可胜叹哉。大抵性道就其自然。不犯人力处说耳。到教始有修为之功。而其机则在乎人矣。然不可以此遽谓之主人说。至第二节。拈出一道字。始专就人说。而下面许多道理。已包在不可离一句中。此最好细玩也。

或曰人之性之性。与性善之性不同欤云云。

性善之性。剔出善一边单指理而言。即所谓本然之性。犬牛人性之性。就分殊。兼指气而言。即所谓气质之性。其所以为性虽一。所言之地头别。恐不可相泥说也。

南塘曰。不离不杂云云。

不离不杂。始出于朱子太极解。所以形容理气分合之妙也。盖言不离则疑于杂。言不杂则疑于离。故必也两言相须。欲其就不离而看不杂。就不杂而看不离。不可分截为两段事也。若南塘所谓专言不杂。不杂之过至于离。专言不离。不离之过至于杂也。未论当下所言之得失。分截为说。恐已非先贤立言之本旨矣。

致中和章句。至静之中无所偏倚云云。

此段所论。恐当以前说为是。盖至静便是未发。岂有浅深精粗之可言耶。或问所谓致焉而极其至。至于静而无一息之不中者。窃详戒惧既统乎动静。则此致字所指者阔。盖自睹闻应接之时。致戒惧之功。至于未发至静之地。无一息详味一息二字。可认其统动静说。之不中。此戒惧之自外而约入于内也。若夫谨独之功。则统体之中。又截自幽独一念之发。一念之发。即已发初界。尤加精察。以至于应事接物之处。无所差谬。此戒惧之自内而推出于外也。如是看破然后。动静循环相资。绝间断渗漏。而戒慎恐惧通贯动静之妙。有可以觑矣。后说之䂓䂓于文句语势者。似未免于执言迷旨也。然此乃圣门功夫本领。而其义极精。苟无平日体认之功。而只说话。尽不干事。

答金德叟

编辑

隔水相望。奄成绝徼阔别。真所谓云飞雨散。东流西峙。每念至忾叹。匪意承拜岁初惠状。凭审献发之际。政馀动止茂祉。满心畅沃。如获良觌。煕常私家不幸。老妇倾逝。人之死生聚散。如昼之有夜。其间淹速。何足深较。而但此崦嵫短景。依藉无所。凄廓酸苦。不自堪胜。曾欲归骨先山之计。为术人訿毁。未免经营他山。悲挠难状。春生玉关。还朝之期。定知不远。深庸凝伫。而第邻亭已为他人所占。从前商量。都归画饼缺界。人事之难准拟乃如许。亦堪浩喟耳。

与金德叟

编辑

投示橧巢文字。题目尽不轻矣。盛述体裁简重。辞致疏鬯。篇终一段议论。又含得无尽意思。令人三复而兴叹。可谓充其题目也。篇既圆成。岂有疵颣之可指摘。重违勤教。数处签禀而盖强觅也。何足见采耶。仍念斯翁于建储大策。实有协赞之功而不可没者。然迹微而事隐。有难张皇揄扬。以数句语微婉其辞。使后人隐约可见。亦一道也。未知盛意以为如何。

答李子田龙秀

编辑

投示昏仪笏记。大体用家礼之文。而去纳采一节。意者以弥文杀之。然去纳采而直行纳币者。无渐次而少委曲之意。且昏礼告庙大节也。而实在于纳采之时。家礼之去问名纳吉等礼。只存采币者。窃恐以是也。向来迷儿之昏。前一日纳采。翌朝纳币。继以行亲迎。事势自不相掣矣。且妇馈。家礼不用一献之礼。而以常馔从事。虽是参酌定制。至于古礼特豚馈。所以明妇顺也。礼意甚好。故俗所谓饭床夹盘。以特豚代之。以存存羊之义矣。鄙家曾行虽如是。第此笏记。闻是渼湖长者所节约。则必有去取之权度。按而行之。自可寡过。况值岁大恙。凡百务从杀礼。亦不害为时措之道耳。

答李子田

编辑

闻行将设赈。庶可少效活国手段。而自古名硕。居内居外。必先着眼于人物。思所以作成培植。此乃利泽及于无穷也。岂区区事功之可伦哉。故大学平天下章。引秦誓一节于篇末。其旨微矣。而近世宰相。固无许大心量。既倦于求才。言辄罪才。纵或求之。每失之于责之太备。察之太苛。甚至于不以所长掩其所短。反以所短抹其所长。如是而尚何以收揽一世之人物耶。向者性老之为北伯来别也。说与此事。要其存心于爱才下士。性老亦唯唯而去。际因台书之辱。聊复妄发。能不以迂而见笑否。今台所领之地。即旧都也。尚有敦朴之风气。为士者亦能知学问名检之为贵。少加意作成。其见效庶几易于他方也。

答李侄亮汝寅溥

编辑

侄家以七代祖遗教。八代祖庙虽亲尽埋主之后。四节日墓祭。宗家主而行之。初不行岁一祭。七代祖庙虽递迁于长房。墓祭则亦以遗教。宗家主之。所以有葬前墓祭行废之仰询矣。

自非有别子不祧家外。祧迁以后罢宗。而不可以宗称。亦不可以主其祭矣。哀家虽罢宗。从前犹主祧迁以上先墓之祭云。以此论之。主祭者便是主人。主人斩衰葬前。岂可行祭耶。恐当停废矣。然亲尽位之并行四节享。祧迁位之庙墓祭异主。揆以礼制。大故违舛。且亲尽位之并行节享。以事势言之。久远转益有推不得行不去之端矣。记云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此等人情胜处。不可不裁之以礼。为寡过之道也。然哀家既以先训行之已久。且哀方惸然在疚。三年无改之义。虽知其不可遽议变改。既有管见。不容相隐。聊以私布耳。

祠土地告辞。某官姓名云云。指亡人而不讳耶。抑指主人耶。

今为某官姓名。书仪谓主人。先辈已疑之。盖姓名下。直接以营建宅兆。宅兆既死者之宅兆。则似指死者而非主人也。书仪之谓主人。语势甚梗。且以死者则不宜于称名。以主人则不宜于称官。俱属可疑。近考陶庵说。有援士丧礼卜日命辞。哀子某为其父某官某甫之文。改措语于土地神下曰今孤子某为其父某官某公营建宅兆云云。此为可据矣。

答李侄亮汝

编辑

左右已策名矣。行将进为世用。顾今私意横流。世路百歧。其以何术济之耶。利诱于前。威怵于后。苟非志节刚毅。能不丧其所守者几希矣。然刚不可以徒刚也。必须读书明理。有所以烛几辨微。然后始可以不挠不摄。今左右屏居田间。定无外扰。取此闲界光阴。敛平日耽嗜词华之心。一注之于经传义理之实。培壅其根本。进益其见识。大易所谓藏器待时者。岂有逾乎斯哉。且念吾外氏素以儒术相传。左右苟能于进退趋舍。依近此法门而弗渝弗失。则思过半矣。区区于左右。非徒亲懿之切。窃有中心之相爱。因书布露悃愊而不知裁。庶不以为僭也耶。

答李侄亮汝

编辑

外祖父母服。虽是小功。异于他小功。既有慎斋议论。葬前行昏。似难遽论。但考问解冠昏遇丧条。则有小功轻不废昏礼之语。此是曾子问注说也。不分小功之轻重为言。此甚可疑。

小功轻不废昏礼之文。盖大功以上重。小功以下轻。此以轻重大分言。而大抵古礼。凡言服中冠子昏子。皆以父言而不及母。窃恐礼意以家无二尊。而妇人私服。不可干于夫家耶。至家礼并及母为言。此乃朱子参酌定制也。恐不可违也。且以情理言之。外祖父母小功。虽以外服而屈。其尊且切。果何如也。方其尸柩在殡之时。遽行昏娶之吉礼。实非情理之所安也。假使母不在者。葬前行昏。终涉重难矣。

与闵礼仲致秉

编辑

侍郞丈不知煕常无似。临终托孤。遗书悲切。披来泪迸。有不忍再检也。虽自知付托非其人。幽明已隔。辞谢无地。区区所自矢者。惟要尽吾心力之所及。以为异日归报之计而已。至于毕竟利钝。有不可计较也。然自其家内。难于离舍。不欲送置鄙所而亦末由。强拂挈来。其龃龉如此。纵欲自效。将何所施力耶。幸与洪友相议。以义以制情之意。善为开噵。俾得从速津送如何。且渠虽冲𫘤。苟有一分省识。亦岂不知此言之不可孤也。此事当与元履商量。而远无由相闻。玆烦诸左右。幸有以亮之。

与李侄显在

编辑

即惟凉秋。侍履佳迪。积年阻面。问闻亦疏。不类并世事也。居常怅念而已。戚末苟延岁月。终祥奄阕。俯仰靡依。至痛如新。春间遘疾。出入人鬼四十馀日。幸而不殊。而神形脱换。转成尩羸。此生不可知。却恐虚作一世人。亦复奈何。然不忍以吾之病废。遽懈贤豪之思。而人物又眇然矣。于是倾意于君之美质。定自不浅。而一自君乡居。合幷无期。迩来志趣之所存。工业之所诣。莫由细叩而知。殊为之悁郁也。见今世道之靡。人皆奔蹶于名利之涂。能知此身之灵。贵乎万物者几希矣。左右既静处自守。定无外物俗尚之诱夺。岂可徒安此而为悦乎。栗谷先生之言曰。人生斯世。非学问无以为人。先生岂欺我哉。学问之道无他。收其放心。读书明理。推之日用事为。克去己私之累。充其天赋之善。勿求近效而助长。勿惮难为而间断。如是积习既久。自然到得上达处也。顾此自童幼。习闻于父兄之言。粗知斯学为为人㨾子。非无委身从事之愿。而惟是气质昏懦。不能坚定脚跟。疾病丧忧。又从以沮败涣散。以至于今灭裂。居然有穷庐之感矣。噫。等待因循之顷。岁不我与。切愿左右视我为戒。及时懋学。发轫正路。卓然有立。岂不为吾党之幸耶。区区不佞于先丈。谬蒙假借。猥以古道相处。不幸先丈未老倾逝。弦断锷绝。每自悼此世之孤也。年来见左右头角崭然。不觉中心之怆悢。且喜典刑之有寄。窃欲复继旧好。以善相观。使畴昔所望于先丈者。庶几终有赖于左右。此怀耿耿。欲一布闻。而相望落落。亦莫之果。今始因书吐露。尚有以亮此悃愊也。千万只冀进学自爱。

答金士猗兰淳

编辑

祥后遭国恤者。禫则当用过期之文而不祭。祫则迟待国恤卒哭后。而但废受胙之节以示变。改题递迁。亦当在于其时。若不行祫而先行改题。礼无所据矣。至于仕宦。自丧至禫为二十七月。此乃丧期实数。过此则似可以从政。然必俟祫祭者。盖取夫子逾月则其善也之意。王肃以中月而禫。为祥月之中。然则祥之逾月。禫之翌月也。而丧人复常之节。皆在此时故耳。非以吉祭为从仕之大限也。若或事势所拘。迁就于一月之内。如上旬有故。退于中下旬。不必于吉祭前从仕也。过此以往。便属拖长。假使承重者祥而遭其母丧。吉祭将退在母丧毕后。其支子复常之节。亦可俟吉祭耶。此足以反隅。愚意则芝村禫之翌月。虽未行吉祭。亦可从仕之论。恐为可从也。

答李景博光文

编辑

无后丧撤几筵。以服尽为准。沙溪,尤翁说。固为正论。而先祖于兪文翼之问。特举同春有奴仆可行三年之说以覆之。非谓是有明白可据之证。而终又曰缘情取合。不得不从。盖亦从厚之意也。今于亡子妇之丧。固援用此例。而犹不敢自信。昨有所仰质者也。既不能行之于服尽之日。而到今追撤。适增其不忍之心。而既有先祖之说。则在不肖。亦不害为从先祖之义耶。

小记大功主人之丧。有三年者。必再祭之。注云有三年者。谓妻若子幼少。盖妻若幼子。虽不得主丧。以服纪则三年。故必再祭之。至于奴仆。不列于五服。俗所谓侍者服。而只从上服。盈缩久速。惟上之视。则其不可以此谓有三年者审矣。且世无无一个奴仆之士夫。则凡丧将无不得三年者。岂礼也哉。此系丧纪大节。沙翁,尤庵之论。实为得礼之正。而春翁说。窃恐偶失照检。世多遵而行之。寻常不能无惑。昨承面询。不敢不以正对。今又以书申问。意甚勤矣。第令子妇之戚。既是大功而无三年者。则当撤筵于九月。而若蹉过其时。追撤犹可为追补矣。至于从厚之示。此可论于小小节目可以迁就者。而大节则恐不可如此说也。然既有老先生从春翁之训。则亦有不敢质对者。惟在商量善处。而自顾蒙谀。率尔搀说于诸先正议论之间。极用皇畏。

答李景博

编辑

岁徂江干。淹病闭户。作断桥和尚活计。匪意令季氏左顾。袖致崇牍。拜审穷阴。台体神卫增重。区区不胜慰仰。第以文正老先生表阡之文见托。煕常于先生。实有高山景行之思。每恨生晩。不得供洒扫于讲道之日。今于是役。苟有可以自效。何敢惮微劳而固让哉。夫立言者。必其存乎己者。有足以自信然后发为文章。始可以信今而传后也。如不肖者。幼服父兄馀教。虽粗知斯学为为人道理。而为之不力。真朱夫子所谓提空名以乡道。而实无以自拔于流俗之所为者。到今霜降水落。回顾其中。枵然无一可以自信者。则以此伎俩。立言自居。论撰大贤文字。发挥盛德光辉。非愚则妄也。故从前辞逊。亮非获已。迺未蒙舒究。有此申谕愈益肫挚。窃念墓表文字。比诸丰碑幽志。体段差轻。则有不可终辞而孤至意也。第俟病间。谨就谱状。櫽括以效此愚诚。而精耗识退。笔随以秃矣。其何以恔执事阐先媺之孝思耶。是为悯蹙也。贱状寄身床箦。刀圭为命。直是鬼事日催。只可得任之。所愧无闻而死耳。馀不宣。

答金元博基普

编辑

徐干学读礼通考。晩始东来。先辈之治礼者。俱未及见也。古今礼常变。殆无遗焉。其详博不啻倍于通典。可谓礼书之渊薮。而徐本无学术。只具收并蓄而已。虽间有按说。亦未知其一一得宜。然则其所财取。在我心上之权衡。否者。其博适足以瞎眼也。故愚尝谓曾子问一篇。苟非曾子之学有心得。其何以承受如响耶。治礼之家。不可不知此也。

答成顺之三烈

编辑

备要夫告妻。不云夫姓某。但云夫某。岂不书姓而只书名耶。闻士友家多具书姓名。盛见如何。

备要立文。非阙略也。妇人之以异姓作配入庙。母与妻一也。其于告母。既不称姓。则于妻何可称姓耶。盖妇人外成者也。母与妻之书姓。所以别之也。夫与子祭主也。一庙之中。不容异称。主人之不书姓。所以示一统也。

答成顺之

编辑

湖中诸公。论性则谓人物性异。论未发则谓有淑慝种子。揆诸圣贤立言本旨。窃恐便不相似。而苟究其所以差处。则专由于不知气有本末。而本同末不齐也。故每每以末之不齐。疑本之同。其曰性曰未发。率皆和形气而为言。分殊一原。不相通贯。而性善之旨晦矣。可胜叹哉。凡看义理。当从头理会。若先安排缠缴于枝叶。希不失矣。

答白掌令庆楷

编辑

雪拥山扉。万象幽夐。此时益劳瞻言。忽拜惠翰荐辱。凭审穷阴。起居贞休。欣慰之极。不遽释于手也。书中盈纸见谕。悼已过之无闻。而求助于愚浅者。愈益恻怛恳至。类非出于口舌。即此可知座下之与人也。非世俗浮慕者比也。岂胜感叹。然区区与座下交未逾年。周旋者浅。但见其端谅可敬。不识其他。虽欲竭心䂓切。便没把捉。不得有复于前日之教者。岂徒惧夫芸人之田也耶。然常从谈䜩之际。窃有隐忖于中者。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程子释之曰。弘而不毅则无䂓模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以是求座下之所存。其持循于己者。有贞固之象。而若其所以展拓开豁之功。或有所不足欤。未知座下自知如何也。躬所不逮。而感俯问之勤。妄有输写。恶能有中耶。良用愧悚。煕常疾病频侵。衰相转催。检身读书。两皆荒废。恐终如斯而死。以贻相知之羞。如荷不弃。时惠德音而提撕之。窃所厚望也。瞻晤未易。惟冀以时珍啬。

答白掌令

编辑

岁既单矣。愈劳遐想。拜书之辱。恭审寒沍。政履万相。苏慰曷已。第穑事大无。民命近止。字牧之地。何以为计耶。然此犹近忧耳。古人云国无仁贤。其国空虚。空虚之忧。最令人流涕也。见今京洛世室故家遗风馀韵。扫地尽矣。穷乡遐陬。寒畯之家。其亦无有乎尔。人物之生。不系世类。长连虽僻远。十室之中。或有修谨自好之人。而搜访而有遇否。雅知座下深识治体。为县必先儒化。渐磨诱掖。又成就得几个良士耶。因书见示如何。煕常穷居如昨。而眼益昏齿益摇。近又添耳鸣之症。年未及耄而癃残遽如许。此生乃可知耳。馀来隶报往。匆匆不宣。

答南歙谷阳龙

编辑

往在芦原。千里寄声。手帖之辱。辞溢简幅。极其缱绻。此意何可忘也。年来栖屑京乡。仍之以疾痾。以致阅岁稽报。引领天涯。只自怅嘅。适因钟城金寝郞见过。凭闻迩来动静。殊以为慰。明农教子。嗣守前人緖业。尽是晩暮究竟之法。而况庭间玉树。志趣不凡。春翁有言人间万事。莫如好子孙。窃为座下贺焉。顾今贤远而泽湮。举世奔蹶于荣名禄利之涂。读书种子。几乎殄绝。忧懑之馀。每念关北去京华踔远。既无荣利之诱。且松岩遗韵。庶几其不沬。必有有志此事。潜修笃行之士。恨无由接闻声光。乃今闻之不在他人。而即吾世好之攸存。其为艶叹。尤当如何哉。然此事决非恁地悠悠者所可济也。朱夫子有言曰人之为学。当如救火。追亡犹恐不及。如自家有光明宝藏被人夺去。寻求赶捉。必要取得。斯言极痛切。令人警发。聊以诵闻。意在爱助。须于过庭之际。为致此区区如何。拙状屡经丧祸。形存神亡。真是视荫人事。不足遥为相爱者道耳。千万不宣。

答徐生重瑞

编辑

往年千里远访。感意之勤。久而不能忘也。一别之后。山川修夐。一书见意。汔此阙然。每自歉悒。不意宠翰先施。凭审迩者起居珍卫。进学不懈。深慰愿言。煕常穷命也。酷阅丧祸。仍之以疾病。神识都亡。枵然空壳之存耳。非无反本收拾之念。而殆如老犉之鞭不起。只自拊躬悼叹。见谕开门受徒。此盛德者事也。非愚陋所敢承闻。而况以令胤见托。尤令人忸蹙。不知所以为复也。区区齿发虽衰。回顾其中懵然。尚不离童观。政欲须人炉鞴而不可得。尚何能𢽾人为乎哉。以是平生深持自诳诳人之戒。曾于知旧之间。或以一饭之先。猥欲加以不似之称。辄皆逊辞乃已。今于盛教。亦不敢遽渝。幸赐恕亮如何。仍念近世人家子弟。绝无父兄义方之训。不得做人。如令胤。合下门庭。自有身率之教。庶可涵濡于法度之中。岂是出门逐影。徒归浮慕之可比耶。惟望厚自殖学。俾箕裘之地。得以继声而继志焉。后期渺渺。只乞以时珍爱。不宣。

答玄参奉翊洙

编辑

愿惬识荆。仍成燕越。引领天涯。只劳衰怀。忽从何处传到首夏所惠书。周复惊喜。如获更挹芝宇。况满纸缱绻。可见相与之厚。何敢忘其至意。而但称道太过。赧然而作。慨贤者之失言也。信后夏秋代序。动止加卫。进修日新。人之为学。只为天之所命我。不得不率分尽职于其中已矣。后世学问之许多病败。皆从以此事做别件看故尔。寻常以此说与学者。未见有深省者。今承见谕一段语。实有相契于心。不觉感叹也。煕常自入今年来。衰愈甚而病益痼。只是视荫人事耳。自惟平生。非无好善一念。而用心不能紧要。多从口耳。反鲜实得。及此晩暮。回首茫然。莫知所以自济也。邹圣有言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自前看去。非不知其为吾儒正法眼藏。犹不得到头体会。近日病里讽玩。益知其不以此作本领。无以为学问也。盖下无他字不足。更下而已字足之。其谆切示人之意。岂不深哉。宜乎朱夫子晩年。将此申申于门人也。以座下之惇笃。计应默契于此。而聊以献愚。益勉乎晩工。庶亮其诚意所发也。顾今声利世界。儒学殄绝。上下京乡。盖亦无有乎尔。惟北一路。缝掖之士。犹知有此事。岂以声利之远而然欤。如关南之朴季立。关北之南天降。可谓拔萃而可恃者。座下既同居一省。相与倡率讲明。使一脉不坠。区区之所厚望也。千万非远书可既。惟冀崇德自爱。

答许生懋

编辑

朱子曰。所同者理。所不同者心。由此而言。则又何谓心性一致也。

理无本末。故性一而已。气有本末。故心亦有本末。就其本而言。则心性一致。就其末而言。则性同而心不同。朱子所谓所同者理。不同者心。即指此为言。当看所言之地头。不可遽以此疑其本之一也。

理无为而气有为。故性亦无动静。而以心之动静而性情之名立焉。朱子曰。若理无动静。气何以动静乎。若尔则性亦可谓有动静耶。

性无动静。心有寂感。性之动静。因寂感而见焉。寂而具此性。感而行此情。性为经而心为纬矣。若朱子所谓理无动静。气何自以动静者。推原说也。盖其一感一寂。即是理。而亦见其主宰意思耳。

近世性说不一。或执分殊。或执一原。莫之会一。窃不胜愤悱也。

今人论性。多占分殊看性字不活了。甚则以为性只是从心从生。局此性于方寸之内。更不求无方体无声臭之妙。圣贤论性。何尝如是之偏狭耶。盖分殊出于气。虽有大小阔狭。性之全体。无不在焉。而通贯于一原。以其动静而有是二者之异名。其性则一也。此乃性命之蕴耳。不可粗心求之也。

答南生命烈

编辑

己亥邦礼。尤翁虽取贾疏四种说体而不正。定孝庙服制期年。而至如适适相承三世之说。则顾未尝深信。农翁亦尝疑之曰。只据传文正体于上四字。未见其必有三世适承之义也。其后诸贤。实多参差之论于可否之际。而惟玄石独信疏说耳。此系礼家大讼。且素蔑礼学。虽荷俯叩之勤。不敢以己见妄论于其间矣。

答李侄宽溥

编辑

曾孙承重云云。

曾孙承重者。其曾祖母曁祖母。为夫为舅本服三年。己之妻从其夫承重服三年。其慈母则既无承重之义。恐当以本服服之。沙溪据小记属从虽殁也服之文。以为当服三年。窃详小记之文。统指属从本服言。而非为加服设也。今以夫若在则当承重。而加服则实有推之太过之疑。然既有先正定论。何敢自信己见耶。

三殇立主礼也云云。

古礼。殇不复魂。事办而葬。虞而撤灵座。至程朱。始有为殇立主之礼。是盖自小记适殇从祖祔食之文而推之也。苟欲以礼从事。何敢遽违。而愚意则来头许多难便之端。诚有如来示者。不立主。终兄弟之身。四节祭墓忌日。纸榜行祀。不害为暗合古礼殇丧不缛之文耶。然事涉义起。何敢质言。

答申生相穆

编辑

丙子江都火劫之中。五世祖妣舟村夫人。与吕参判夫人。同为被祸。及其殓葬。莫辨形骸。则不得已双坟于一处。即杨根地也。情礼所迫。别筑魂坛于舟村墓左。此为无于礼之礼也。既葬于他所。别坛于此。无或未安耶。及此乾位迁礼之日。方欲归正。故敢此仰禀。

曾闻吴忠烈家。以体魄之未返而虚葬谓非礼。设坛行祭云。此实出于哀痛恻怛迫不得已。然亦未知其果如何。而至于尊宅所值。初既与同祸他家妇女双坟于一处者。虽缘莫可辨别而不得已为此。然要之形骸已殓葬而有墓矣。与忠烈家所行迥异。有墓而又为坛。非特无经据。魄藏于土。魂返于堂。则魂坛之称。恐甚不类矣。

与咸生镇泰

编辑

投示礼书。古今礼搜罗无遗。淹博详密。可谓礼家之大全。岂多让于徐干学读礼通考耶。顾此素蔑礼学。况年来衰病神短。虽不能到底究勘。良工苦心。犹可得之于寻常披览之际。深庸叹尚。然朱子有言曰礼时为大有圣人者作。必将因今之礼而裁酌其中。必不至复取古人繁缛之礼而施之于今也。古礼如此零碎繁冗。今岂可行。亦且得随时裁损尔。窃详此言。古礼朱子亦知其不可一一因袭。此家礼之所以作也。后之治礼者。当一主家礼而参之以古礼。不失古之大意已矣。今见来册。意思偏重于好古。其于论辨得失之际。未免时有牵强支离。半上落下之病。其流也易归于夸多竞博。用智役文。此可以戒耳。有见不可相外。有此倾倒。未知盛意以为如何。

与春坊上下番文学韩用仪,司书李翊会。

编辑

俄者书筵。窃欲效一日之责。不揆妄猥。临文略有敷陈。及退。宾客顾谓曰。储宫方幼。文义非其时。安能谛听耶。愚答云苟欲待谛听之时。则已有扞格之患矣。故养正之道。愈早愈好。况今睿龄已过能食能言。亦云晩矣。不于此时为豫先之术。而更待何时耶。仍念程叔子上太皇太后书曰。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以小学之法。以豫为先。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便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虽未晓知。且当薰䀨。使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有之。虽以他言惑之。不能入也。若为之不豫。及乎稍长。私意偏好生于内。众口辩言铄于外。欲其纯完。不可得也。故所急在先入。岂有太早者乎。从古论辅导者何限。而未有若是之深切明快。可以为后世法程。宾客之言。殆未考乎斯言之过也。谨玆诵闻于朝夕承弼之地。幸诸公之细绎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