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芝峰类说
卷十
作者:李睟光
1614年
卷十一

文章部三

编辑

御制诗

编辑

汉高大风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武帝秋风辞则曰秋风起兮白云飞。大风歌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秋风辞则曰怀佳人兮不能忘。其语同而所思不同。又大风之终。有安不忘危之意。而秋风之末曰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有贪生叹老之意。可见高武气象之如何矣。

古者诏命。皆天子自制。汉武赐淮南王诏。令相如视草是己。文帝与尉佗书。称朕高皇帝侧室之子。非臣子所可道。其为手制明矣。大明高皇帝遗诏。有曰朕起自寒微云云。亦与文帝之言。同一揆矣。

曹操短歌行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古人以此为赤壁见败之证。然下句即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颇有馀韵矣。其孙魏明帝步出夏门行。效之云蹙迫日暮。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只改数字而便觉萧飒。又下句云卒逢风雨。树折枝摧。月盈则冲。华不再繁。其衰亡不振。兆于此。

梁武帝词。有曰洛阳有女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妇。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云云。沈佺期诗卢家少妇郁金堂。乃出于此。堂字或作香字似是。又按莫愁石城女子。善歌。张子容诗妙曲逢卢女。以其善歌故云。然莫愁似非一人耳。

梁武帝歌云恨不早嫁东家王。王盖王昌也崔颢诗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又李义山诗王昌且在东墙住。未必金堂得免嫌。又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是矣。但王昌不知何代人。

梁简文帝雨诗云渍花枝觉重。湿鸟羽飞迟。杜诗花重锦官城。又冥冥鸟去迟此也。梁闻人蒨诗云林有惊心鸟。园多夺目花。杜诗恨别鸟惊心此也。

艺苑卮言曰。梁元帝诗落星依远戍。斜月半平林。陈后主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在沈宋集中。当为绝唱。隋炀帝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中唐佳境。余按唐明皇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等句语亦佳。未知优劣如何。

隋炀帝诗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秦少游词云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苏迈诗云叶随流水知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皆出于炀矣。带或作戴或作载。

唐太宗辽东山诗曰。连山惊鸟乱。隔峀断猿吟。断猿不成群也。与断雁同。但辽固无猿而曰猿吟何也。天使董越开城府诗曰。长空孤鸟没。落日野猿呼。亦失之矣

唐玄宗早渡蒲关诗曰。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又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此盖用梁颜之推诗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也。宋璟为蒲津迎驾诗曰。回銮下蒲坂。飞旆指秦京。又霞朝看马色。月晓听鸡鸣。乃玄宗一时之作。而其相犯如此。且璟诗变着数字。而气象便自不同。

白乐天卒。宣宗以诗吊之曰。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第三联曰。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按琵琶本作批把。琵音弼。其长恨琵琶二作。脍炙一时可知。

宋徽宗赋一联曰。日射晩霞金世界。月临天宇玉乾坤。翌年金兵犯阙。乃诗谶云。

大明高皇帝新月诗曰。谁将玉爪掏长空。万里山河一样同。映水有钩鱼怯钓。衔山无箭鹤疑弓。清光未放云霄外。素影遥分宇宙中。轮满待逢三五夜。九州四海照无穷。

大明高皇帝御制松都怀古诗曰。迁遗井邑市荒凉。莽苍盈眸过客伤。园苑有花蜂酿蜜。殿台无主兔为乡。行商枉道从新郭。坐贾移居慕旧坊。此是昔时王氏业。坛君逝久几更张。按此权近奉使时。御制以赐者也。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此大明高皇帝戒石铭。颁行各府州县者。按小说云本蜀孟知祥之辞也。

建文帝儿时咏新月曰。谁将玉指甲。掏作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呑。太祖见之不悦。盖以影落二字为不吉云。余谓此起句袭用太祖新月诗谁将玉爪掏长空之句。而曰影落江湖。则与其所作流落江湖四十秋。语意相同。其兆已见于此。惟蛟龙不敢呑一语。似得免害矣。

建文帝削发被缁。云游四方。正统五年。自归号老佛。有诗曰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呑声哭未休。又尝有诗曰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云云。

大明仁宗皇帝观象奕诗曰。二国争强各用兵。摆排队伍定输赢。马行曲路当先道。将守深宫戒远征。乘险出车收败卒。隔河飞炮下重城。等闲识得军情事。一着功成见太平。帝王家气象可见。

世传嘉靖皇帝送毛伯温南征诗曰。大将征夷胆气豪。腰悬秋水雁翎刀。风吹金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元有种。穴中蝼蚁莫能逃。大平颁诏回辕日。亲与将军脱战袍。按尧山堂外纪。以为高皇帝赐都督杨文诗。王世贞以为宋哲宗送大将征夷诗。未知孰是。

唐汇中所载新罗真德王织锦诗。高古雄浑比始唐诸作不相上下。是时东方文风未盛。乙支文德一绝外无闻焉。而女主乃尔亦奇矣。

尧山堂外纪。高丽国王徽。与契丹为邻。苦其诛求。一夕梦至京师。备见城阙之盛。觉而慕之。为诗以记曰。恶业因缘近契丹。一年朝贡几多般。移身忽到京华地。可惜中宵漏滴残。乃遣使朝宋。时元丰初云。未知此说本出何书。按徽高丽文宗名。

太宗大王咏圆扇诗曰。风榻倚时思朗月。月轩吟处想清风。自从削竹成圆扇。朗月清风在手中。

成庙日三朝王大妃。日三御经筵。而每引月山大君入内曲宴。出则简札酬唱无虚日。有赐瓜诗曰。新瓜初嚼水晶寒。兄弟情亲忍独看。盖其友爱天至。想见于文字间矣。

万历戊子。奏请使兪泓奉皇敕及宗系改正会典以还。山海关主事马维铭赠诗曰。国王恭帝命。贡献独虔诚。晓骑随秦驿。宵骖度汉营。上林瞻系雁。长乐听啼莺。归去无烦颂。天朝自圣明。使还奏之。上命玉堂银台及承文提调各和韵以进。唯李尚弘一联喜气长陵树欢声太液莺外。无可称者。乃下御制。曰宗祊今始正。莫谓是予诚。列祖功曾积。诸臣悃几营。恩沾同大造。歌竞及流莺。愿守区区志。千秋戴圣明。时群臣请上尊号。故结句云然。

万历己丑。闵应麒为王子师傅。宣祖大王手书御制二诗于扇面以赐之。诗曰笺注成来辨说繁。几多今古俗儒喧。君看一片灵台里。只是真空不待言。又抚剑中宵气吐虹。壮心曾许奠吾东。年来事业邯郸步。回首西风恨不穷。

壬辰大驾西迁时。人传御制诗。曰国破家亡日。谁能郭李忠。去邠存大计。恢复仗诸公。恸哭关山路。伤心鸭水风。朝臣今日后。尚可更西东。

古乐府

编辑

古乐府有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已定。不可妄求也。

箜篌引。亦曰公无渡河。乐府序云朝鲜津卒霍子高妻丽玉所作。此词载于古乐府。而我国无传者。可惜。

白鸠篇。吴人患孙皓之虐政。思归晋也。一曰白符鸠。刘禹锡经檀道济故垒诗。云秣陵诸士女。犹唱白符鸠。按南史。时人歌曰可怜白符鸠。枉杀檀横江州。

古乐府白纻歌曰。质似轻云色似银。制以为袍馀作巾。杜诗光明白毡巾。乐天诗青筇竹杖白纱巾。按管宁着白帽。山简着白接罹。谢万着白纶巾。唐六典。王子服有白纱帽。他如白帢白幍之类。古人通服可知。

古乐府云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按稗史言汉世书札相遗。以绢素结为双鱼形。选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也。下云烹鱼得素书。亦譬况之言。非真烹也。此说似然。

古乐府有踏歌行。李白诗云忽闻岸上踏歌声此也。按说郛教坊记曰。踏谣出于北齐。以其且步且歌故名。

北齐斛律金不解书。作敕勒歌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词古质可喜。

古乐府。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又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王弇州言以字雅趋字峭。俱大有味。余则谓趋字大不及以字矣。

古乐府。焦仲卿妻诗曰新妇入青庐。按仲卿庐江小吏也。酉阳杂俎。北方昏礼。用青布缦为屋。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行礼云。以此观之。仲卿妻盖北朝人。故用北方昏礼也。

按古乐府曰。何时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谓夫还期在月。如破镜时也。古词边月破镜飞。乃出于此。杜诗云悠悠边月破注。月破谓月将尽也。然韩诗云新月怜半破。乃月未满时也。樊川亦云半破前峰月。凡言月破。盖谓半缺。或言破镜。半月也。谓半月当还也。

古乐府曰。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骆宾王诗君心不记下山人。盖用乐府语也。又事文玉屑曰。诗云欲以离别意。独向蘼芜悲。言去妇思故夫也。

古乐府。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以此观之。今俗飮酒。先酌主人。盖亦古矣。

古乐府云浮瓜沈朱李。按本草曰。瓜沈水者杀人。又延寿书曰。李不沈水者毒。盖古者浮瓜沈李。以是故欤。古赋曰浮甘瓜于清泉。刘禹锡诗赐冰满碗沈朱实。朱实指朱李也。

古乐府曰。有信数寄书。无信心相忆。莫作甁堕井。一去无消息。信即使也。今以书札为信则非矣。

古乐府曰。弹去乌臼鸟。又风吹乌臼树。陆龟蒙挑菜诗曰。行歇每依鸦舅影。挑频时见鼠姑心。韵府云鼠姑是牡丹。鸦舅亦当时木名。黄山谷诗曰。鸦舅颇强聒。韵府云鸦也。唐类亟云荆州有树名乌臼。臼与舅同音。盖一义也。

李颀乐府歌曰。朝吟左氏娇女篇。夜诵相如美人赋。按左太冲有娇女诗。司马相如悦文君得涸疾。乃作美人赋以自刺。而终不能改。以至死云。

韵府群玉云望江南。乐府曲名。亦曰梦江南。唐李卫公撰也。又小说曰。望江南。李太尉为亡姬谢秋娘作。卫公,太尉。皆谓德裕也。余按隋炀帝有望江南词。非始于德裕矣。

严沧浪云退之琴操极高古。正是本色。非唐贤所及。车复元云昌黎碑铭文字甚奇。秦汉以来所未有也。此言亦是。

李东阳曰。汉魏间乐府歌辞。质而不俚。瞍而不艳。有古诗言志依永之遗意。嗣是以还。作者代出。然或重袭故常。或无复本义。李太白才调虽高。题与义多仍其旧。延至于今。此学之废亦久矣。余谓此言是。但其所自为拟古乐府诸篇。虽或有警句。未免俳优强作之态。决非本色。王世贞云李文正为古乐府。一史断耳。

乐府汉魏尚矣。齐梁以上工矣。唐则唯李白最佳。降而宋则绝无此体。诗道之不复宜矣。且诗馀李白始为之。至宋而甚盛。秦少游,柳耆卿辈尤称作者。如子瞻尚有以诗为词之诮何也。

何元朗云乐府以扬厉为工。诗馀以婉丽为美。王世贞云拟古乐府。务寻本色。一涉议论。便是鬼道。又云唐人词集曰兰畹。盖取其香而弱也。余谓一涉议论。便是鬼道。凡诗皆然。不但府而已。

尧山堂外记云杨用修所著乐府流脍人口。而颇不为当家所许。盖杨本蜀人。故多川调。不甚谐南北本腔也。余谓以中华之人。音调不相谐。况我国乎。顷世惟申光汉作小词。尹春年为乐音稿。自谓能觧声律。而今观其词语不雅。宁望其音调之谐合乎。

古诗

编辑

骊驹。逸诗篇名。其辞曰。骊驹在门。仆夫具存。又骊驹在路。仆夫整驾。王式曰。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无庸归。盖骊驹者。将归之歌。故客欲去。歌之也。客无庸归。疑亦逸诗。

柏梁联句中。宗正刘安国曰。宗室广大日益滋。左冯翊减宣曰。三辅盗贼天下危。其语甚朴。而亦各言志也。郭舍人一句曰。啮妃女唇甘如饴。淫亵无礼甚矣。而不加罪斥何也。

尧山堂外记。苏武使匈奴时。作诗留别妻曰。结发为夫妇。恩爱两不疑云云。审其诗意。则此言似然。而古诗类苑等书。皆作苏武别李陵诗。恐不是。

汉辛延年诗曰。丝绳提玉壶。古乐府曰青丝系玉壶。李白诗玉壶系青丝。岑参诗曰丝绳玉壶为君提。盖古者以青丝绳系壶故也。又古乐府曰青丝系马尾。又青丝为笼系。又赉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则非独系壶而已。

王嫱字昭君。晋避文帝讳。改明君。亦曰明妃。石崇作明妃曲。略曰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恩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欢。甘与腐草幷。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其词婉转。曲尽情意。后之为此曲者。皆莫能及。如王介甫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适意无南北。固不足道也。高丽安轴诗云将身己与胡儿老。惟恐红颜凋不早。意亦好矣。

选诗云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懽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按中著绵长相思。乃绵绵不绝之意。被四边缀以彩缕。故曰结不解。

张华诗曰。昔邪生户牖。梁简文帝诗曰。依檐映昔邪。按酉阳杂俎。在屋曰昔邪。在墙曰垣衣。岩窦曰石发。在水曰陟釐。松上衣曰艾纳。本草瓦衣谓之屋游。亦曰瓦松。按韵书邪音斜。魏明帝诗曰宿屋邪草生。亦此也。

左太冲娇女诗曰。衣被皆重池。宋子京诗曰。晓日侵帘压。春寒到被池。按侯鲭录以为今人被头。别施帛为缘者。为被池。

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云刑天舞干戚。猛怒故常在。按山海经。刑天兽名。好衔干戚而舞。诸本或作形天无千岁。五字皆错。乃知古书如此讹误处多矣。

渊明命子诗云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盖孟子所谓父子之间不责善也。陆放翁以为不责善。非不示以善也。不责其必从耳。

陶渊明诗曰翩翩三青鸟。骆宾王诗曰三鸟联翩报消息。李白诗曰婉娈三青禽。按汉武故事云三青鸟如乌。夹恃王母傍。又大人赋注。张揖曰三足青鸟也。其说不同。

陶潜乞食诗曰。饥火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末云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苏东坡以为渊明得一食。至欲冥谢主人。哀哉此大类丐者口颊也。余谓陶公甔石屡空。不以介意。而观此诗语。有行乞可怜之色。殊可疑也。

陶渊明责子诗曰。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又曰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盖二子同岁生也。按渊明与子疏。曰汝等虽非同生云云。知五子非一母也。又曰汝辈家贫。每役柴水之劳。韵府云梁王秀叹元亮孙作里司。辟为西曹。盖里司如今里正。元亮子孙之不振。岂以贫窭失学故欤。

谢玄晖鼓吹曲。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李善注。徐引声谓之凝。小击鼓谓之叠。岑参凯歌。鸣笳攂叠鼓拥回军。杨慎曰。急引声谓之鸣。疾击鼓谓之攂。凝笳叠鼓。吉行之文仪也。鸣茄攂鼓。师行之武备也。诗人用字不苟如此。

谢脁诗云去苍梧野。李白诗望云知苍梧。又白云愁色满苍梧。按李白注。曰归藏启筮。有白云出自苍梧。入于大梁。诗语盖以此也。

玉台新咏曰。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李白诗七十紫鸳鸯。孟郊诗花开七十有二行。其谓七十二云者何义也。或谓四气有七十二候。五行四时各旺七十二日。疑取义于此也。庄子云孔子治诗书。以奸七十二君。管子言封禅者。七十二君。又孔子弟子七十二人。列仙高士隐逸等传。皆七十二人。此则仿而为之欤。

木兰词曰。出门见火伴。火伴始惊忙。今汉语谓同行者为火伴。盖言其同炊爨也。

颜延年诗。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按麾是麾去之义。杜樊川乃云欲把一麾江海去误矣。

孙绰诗碧玉破瓜年。吕洞宾诗功成当在破瓜年。按小说。以破瓜为二八是也。

梁柳恽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王融见而嗟赏。遂有名。呜呼今世之有王融难矣。车天辂每喜使此语。盖有所感焉尔。

梁曹景宗武人也。而竞病韵一作。为古今绝唱。按宋沈庆之目不识字。手不知书。而对上乞致仕诗曰。衰朽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代。何愧张子房。其辞甚佳。盖中朝人以言语为文字。故能如此。

梁人诗云长安夜刺闺。胡骑犯铜鞮。按刺闺谓夜有急报。投刺于宫门也。南史陈文帝每夜刺闺。取外事分判云云。铜鞮。韵书曰晋宫名。此则似是地名。

古诗障日锦屠苏。按晋太康中。天下商农。通著大障日。童谣曰屠苏障日覆两耳此也。杜诗走置锦屠苏注屋名。恐不是。盖屠苏有数义。与此义不同耳。

庾信夏日诗曰。早菱生软角。刘禹锡采菱行注。武陵俗每秋。女郞盛游于马湖。采菱以御客云。盖至秋而菱角成熟可采也。我国白光勋采菱曲曰。相邀渡口采菱去。菱叶初生荇叶青。李达诗曰。南湖菱角已成刺。三月行人归未归。此两作皆误。

庾肩吾诗。千金登禹膳。万寿献尧锺。唐李乂诗。水堂开禹膳。山阁献尧锺。乃全用庾语也。禹膳盖言水族耳。

玉台新咏萧子范诗。落花徒入户。何解妾床空。唐诗曰飞花入户笑床空。廋肩吾诗。不及衔泥燕。从来相逐飞。唐诗曰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刘孝绰诗。不见青丝骑。空劳红粉妆。李白诗曰。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古人蹈袭乃尔。

古诗曰度曲翠眉低。按歌终。更授其次。谓之度曲。沈佺期诗云度舞暗成行。疑度舞字。亦与度曲一义也。

古诗云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阙。杜诗曰阙月未生天。按礼运曰月三五而盈。三五而厥注。望而盈。晦而死也。然则阙。月晦时也。白乐天诗曰微月初三夜。微月。乃指初月尔。

江总诗。传闻合浦叶。远送洛阳飞。皇甫冉诗。心随合浦叶。命寄首阳薇。按交州纪。合浦有一杉树。叶落随风入洛阳。汉时有谓此休征。当出王者。遣人伐树云。

古诗类苑。载江总诗云心逐南云逝。身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尧山堂外纪。亦言江总自长安归杨州。九日赋云。而唐诗品汇。以此为许敬宗诗误矣。又杜诗集中。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金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唐诗品汇以为张佑作此则似是。

尹式诗曰。愁发含霜白。衰颜倚酒红。杜诗发短何劳白。颜衰肯更红。郑谷云衰鬓霜供白。愁颜酒借红。白乐天云鬓为愁先白。颜因醉后赪。陈后山云鬓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此诗语意相类。必有定其优劣者。我朝卢守慎诗鬓为忧时白。颜因嗜酒酡。乃全袭乐天。而按韵书。酡醉颜也。酡字下得无意味。

古诗纪载无名氏诗。曰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按崔琼云此诗作于大业末年。上二句指炀帝巡游无度。而佞人播弄威福。下句谓民财穷窘而望其返国也。余意以为首句喻其盛。第二句喻其乱。柳条折尽以下。喻国亡而君不得归也。

唐诗

编辑

虞世南诗。全兵值月满。贺朝清诗。朔胡乘月寇边城。张九龄诗。候月期戡剪。按纲目注。胡人用兵。以月为候。月满则入寇。月亏则退此也。

杨烱诗。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按张华得剑。以华阴赤土拭之。倍益光明云。流星剑名。乌号弓也。按柘树枝劲而长乌集。将飞枝弹乌。乌乃号呼。因以柘为弓。名乌号。淮南子云乌号之柘是也。又黄帝上升。百姓抱弓而号故名。

杨烱诗。夜玉妆车轴。秋金铸马鞭。未详出处。夜玉。疑即夜光之壁。秋金。秋属西方白色。盖谓白金也。

王子安诗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比作去声。而杜诗云不教鹅鸭恼比邻。后人因此多作平声用。然按周礼。五家为比。乃去声。

王勃道观诗曰。玉笈三山记。金箱五岳图。按汉武内传。西王母授帝以琼笈紫书及五岳真形图云云。诗语盖用此而改琼为玉耳。

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珮玉鸣銮罢歌舞。唐汝询以为此慨繁华易尽。而言滕王珮玉鸣銮之地。歌舞既罢。帘栋萧条。云雨往来也。余谓此解似是。但恐不成语耳。

卢照邻诗。岩枝落帝桑。按山海经曰宣山上有桑大五十尺。其枝四衢。赤理青华。名曰帝女之桑是也。

骆宾王诗云地圯望星楼。按尔雅。陬隅高者曰圯。然则此非圮毁之义。又韵书。圮音怡平声。土桥也。张良授书圮上是也。与尔雅音训不同。

骆宾王诗曰。宝瑟调中妇。金罍引上宾。又曰中妇凤楼寒。按古乐府。有三妇艳词。云大妇弦初切。中妇管方吹。小妇多姿态。含笑逼清卮。盖用此也。

骆宾王诗曰。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按天文志。越云如龙。唐诗云雨稀云叶断。鹤言雪色也。雪为丰年之瑞。故曰瑞花。

骆宾王咏美人云眉头画月新。又写月图黄罢。盖画眉之样也。樊川诗娟娟却月眉。章碣诗眉月连娟恨不开。又两痕鸾月眉边照是也。

沈佺期安乐公主新宅诗曰。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飮龙川。按安乐公主造定昆池四十九里。叠石为山。以象华岳。引水为涧。以象天津。上句盖比岐山也。下句按史记秦时。有黑龙从南山出。飮渭水。其行道因山成迹。长六十馀里云云。盖用此也。

沈佺期从幸香山寺诗曰。旃檀晓阁金舆度。鹦鹉晴林采眊分。按旃檀香木名。出佛经。眊当作毦。音饵。韵书云毦绩羽为衣。一曰兜鍪上饰。鹦鹉晴林。按佛经。菩萨为鹦鹉王徒众三千。高丽崔洪胤文云鹦鹉园中。摘尽释林之胜。果是也。

沈佺期白鹤寺诗曰青云起雁堂。韵书云毗舍尼为佛作堂。形如雁字。又雁塔。西域记云昔比丘见一雁投下自殒。乃葬雁建塔。语本于此。

沈佺期诗曰。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按平仲木名。

唐诗云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腰身二字。未知出处。后考玉台新咏。有曰袖小称腰身。又曰秋来应瘦尽。偏自着腰身。盖出于此。

灵隐寺诗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按小说。杭州灵隐山。八月十五夜。尝有月中桂子落。寺僧拾得之云。白乐天诗。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天风绕月起。吹子下人间是也。

宋之问诗。绀宇临天室。回銮指帝休。按庄子。支离叔观于昆仑之墟。黄帝之所休。盖用此也。又山海经曰。少室山。有木名帝休。黄花黑实。服之不愁。

宋之问伤曹娘诗曰。独怜脂粉气。犹着舞衣中。杜审言伤美人诗曰。应怜脂粉气。犹着舞衣中。其句相犯而只换着一字。不及宋矣。

宋之问诗。不如黄雀语。能免冶长灾。白乐天禽虫诗序。予非冶长。不能通其意。世传公冶长通鸟语。余幼时见千字文注。冶长闻鸟雀语。曰有肥肉。治长往视。有死人尸。遂诬治长为杀人云云。而未能详记。今不复见此书矣。按稗史引论语疏。冶长辨鸟雀语。曰车覆粟。相呼共啄。验之果然。与此似异。

宋之问诗曰。岭外音书断。经冬又涉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余三赴京。于还途每诵此诗。未尝不称妙也。

宋之问诗。马上逢寒食。绿树秦京道。卧病人事绝。王维诗万里春归尽。李义山诗远客坐长夜。皆本律诗。而唐音截作绝句何耶。

唐诗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递南山作寿杯。递今本作近字误。

唐诗曰更教明月照流黄。按此流黄竹席名。又诗曰愁思流黄机。说郛谓黄之间色为流黄。古今诗家喜使之。

乔知之诗曰。草绿鸳鸯殿。花红翡翠楼。按李白诗水绿南薰殿。花红北阙楼。又玉楼巢翡翠。金殿锁鸳鸯。盖出于乔矣。

李适兴庆池戏竞渡应制诗曰。急舸争缥排荇度。轻帆截浦触荷来。按齐景公造莲舟。令宫人以舟为斗。谓之竞渡是也。又荆楚俗。以屈原端午日死于汨罗。为竞渡以救之云。

李峤诗云天酒酌榴花。又榴花养太和。骆宾王文云泛榴花于祖道。按榴花言酒色。小说所谓唐人以红酒为尚是矣。

李峤诗云西北云肤起。东南雨足来。雨足犹言雨脚。诗家多用之。云肤。公羊传泰山之云肤寸而合。岂用此耶。又李白诗云日足森海峤。日足亦犹日脚。

韦元旦送金城公主适西番诗。国命锦车传。李峤诗。丝言命锦轮。唐远悊诗。骊驹送锦轮。按汉书西域传。冯夫人名嫽。汉宫人。为乌孙公主侍者。使之乘锦车持节。和戎而归。诗意以此。又郞七元送杨中丞和蕃诗曰。锦车登陇日。盖以和蕃故用锦车。而用之于此则似未稳。

綦母潜诗。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文苑英华。作钟声扣白云。王沂以扣字为是。余不敢信。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曰。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解者曰思归不得。故羡雁之北飞。尔者指雁而言。然则品汇以此作别弟诗非矣。

卢僎诗曰。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年年洛阳陌。花鸟弄归人。此言下第而归。为花鸟所嘲弄。着一弄字。而无聊困顿之状可掬妙甚妙甚。但三朝楚之朝字似未稳。

唐诗春风一曲杜韦娘。按杜韦娘曲名。

郭元振诗。风吹大夫树。露下将军药。按本草。大黄号将军。今俗亦呼为将军草是也。大夫树。盖指松耳。

刘希夷诗云。池月怜歌扇。山云学舞衣。储光义云行吹留歌扇。莲香入舞衣。李义山云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又阴铿诗云莺啼歌扇后。花落舞衫前。老杜云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此等诗语。盖皆相袭而互有优劣。

陈子昂诗曰。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上句言周公居东作鸱鸮之诗而悲也。下句言子胥以麋鹿将游姑苏而泣谏也。若看作麋鹿泣则误矣。

龙种有数义。陈子昂诗曰龙种生南岭。孤翠郁亭亭。此指修竹而言。杜诗曰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此指王孙而言。又北史吐谷浑青海中有小山。牝马生驹。日行千里。号为龙种。杜诗曰始知神龙别有种此也。

唐诗曰孝笋能抽帝女枝。孝笋用廋信孝笋生庭之语。而帝女枝。盖指斑竹耳。

孟浩然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昔刻本脱就字。或以为醉为赏为汎为对。终不得的字。是知就字妙矣。李郢诗。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盖用此也。

孟浩然诗。明朝拜家庆。须着老莱衣。按小说。唐人与亲别而复归。谓之拜家庆。韵府云家庆。谓父母俱存。盖犹今言具庆也。

孟浩然诗。不才明主弃。明皇以为朕未尝用卿也。李白赠浩然诗。乃曰红颜弃轩冕。浩然本布衣。未尝弃官来隐。则弃字未稳。

王维诗曰。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又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孟浩然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皆佳作而不载本集可惜。孟诗主于恬淡。而读王维云气生衣之句。令人飘飘有凌云想。

王维诗曰隐囊纱帽坐弹碁。按稗史。晋以后尚清谈。作麈尾隐囊之制。今不可知。而颜氏家训云梁朝贵游子弟坐方褥。凭斑丝隐囊。杨慎曰六朝人作隐囊。柔软可倚。王世贞曰古字隐作稳。疑此稳囊也。

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按史记。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乃霍去病事。而今曰卫青恐误。又耻令越甲鸣吾君。按说苑。越甲至齐。雍门狄请死之曰。昔王田于囿。左毂鸣。军左请死之曰吾见其鸣吾君也。今越甲至。其鸣君。岂左毂之下哉。盖用此也。

王维赐百官樱桃诗曰。饱食不须愁内热。太官还有蔗浆寒。按本草云樱桃食之。令人热是也。

王维金屑泉诗曰。日飮金屑泉。少当千馀岁。翠凤翊文螭。羽节朝玉帝。盖维在辋川。日飮是泉而不能千馀岁。且不能朝玉帝而朝于禄山。受伪官。仅免死以卒。其效果安在哉。

王维诗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宋唐子西云桂玉黄金尽。风尘白发新。高丽郑圃隐效之曰游说黄金尽。思归白发生。此二诗皆不及王维为有味。乃优劣之辨也。

王维诗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飮月支头。山谷用之曰幄中已断匈奴臂。军前更飮月支头。只换幄中军前四字。而优劣判矣。山谷诗又曰归鞍悬月支。则尤不成语矣。

王维诗绛帻鸡人报晓筹。按周礼鸡人掌夜呼朝叫。事文玉屑云鸡人告人明时者。取象于鸡也。又王洙云绛帻鸡人朱冠以象鸡。李义山诗无复鸡人报晓筹。乃全袭王作矣。

王维漆园诗曰。昔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枝树。按庄周为漆园吏。诗意盖谓庄周非傲世之人。本无经世之才。偶从末宦逍遥于漆园中也。

王维别崔九诗曰。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诗意盖欲其不待花发而早归也。尹同知晖赴京时九月。见桂花正开。花细如粒雪云。所谓花如霰是矣。或以为寒山子诗飞花飘似霰。此乃言花之落也。未知孰是。按医鉴。桂于三西月生花。王维诗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此也。又杨升庵集云春华秋英曰桂。秋花者乃岩桂耳。王维问春桂诗曰。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丘丹诗曰秋风桂花发此也。然则尹公所见。盖即所谓岩桂也。

王维老将行曰今日垂杨生左肘。按庄子。支离叔观于冥伯之丘。俄而柳生其左肘。盖用此也。但口义云柳瘤也。今曰垂杨。恐未妥。顷世洪志诚乃谓左譬不收。如垂杨之无力也。盖是臆见。可笑。

王维诗曰尚衣方进翠云裘。按月令孟冬天子始裘注。周礼季秋献功裘。至此月始衣之也。观贾至诸作。皆是春候。则此诗失之矣。翠云裘。本出宋玉赋。尚衣盖宫中女官名。李达宫词曰宫女催呼进尚衣谬误。可笑。

王维游感化寺诗曰。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按佛经。五百雁为群侣。雁王为猎师捕得云云。西域记。麋鹿感生女子。履皆有莲花。又天竺沙门智伽。有群鸟衔果来投云。盖以寺名感化故用之。

王昌龄游方丈寺诗曰香帔稻畦成。又王维看饭僧诗曰裁衣学水田。杨升庵集云稻畦帔水田衣。皆袈裟名。盖出此也。

王昌龄春宫诗曰。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详其诗意。则乃宫中夜宴至于月高。而歌舞得宠者。以春寒而赐袍也。

王昌龄西宫春怨诗。斜抱云和深见月。胧胧树色隐昭阳。唐诗解云班婕妤在长信。其宫在西。故曰西宫。余按汉书。长秋皇后宫名。在西秋之象也。赵飞燕为皇后失宠。而其第居昭阳宫。此谓西宫指飞燕。非班婕妤也。周礼云和之琴瑟注。云和地名。产此良材。飞燕善鼓琴故云。深见月。言宫殿深邃之意。亦怨辞。

王昌龄诗云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清枫白露寒。王世贞以此诗缓字。与随意照应。是句眼佳甚。

王昌龄采莲曲曰。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花水湿衣。盖以采莲之戏盛于三国。故槪称之。越艳与吴歈楚艳之艳。其义不同。

唐诗曰幽径还生拔心草。按卷施草拔心不死故名。施一作葹。李白诗曰赠君卷施草。心断竟何言注。离骚云薋菉葹以盈室。诗所谓卷耳是也。

李白寻雍尊师隐居诗曰。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注。青牛花叶上青尽虫也。有两角如蜗牛故云。余谓青牛盖用老子事。以尊师隐居不出。故青牛闲卧也。注说误矣。于鹄赠王尊师诗。青牛眠树影。白犬吠猿声。亦此意。

李白诗北落明星动光彩。按马史。北落师门一星。在羽林西。明则军安。微弱则兵起。金火守有兵。为虏犯塞云。事文玉屑曰。北落。壁垒星也。

李白诗。纵使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使疑作死字。按张华诗云死闻侠骨香。盖用此。而王维诗亦曰纵死犹闻侠骨香。

李白诗木兰之枻沙棠舟。按古书曰鲁班用木兰造舟。又汉成帝与飞燕戏太液池。以沙棠作舟。小说云沙棠木名。在昆仑。黄花赤实。为舟不沈。食其实不溺是也。

李白别东林寺僧诗。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远。庐山僧惠远也。乃用虎溪三笑事以譬之。今人或有以远近观之者。可笑。

李白哭晁卿诗曰。日本晁卿辞帝都。云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沈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细味此诗。明月不归沈碧海云。则疑晁卿溺海不返耳。按晁卿即朝臣。唐书长安元年。日本遣朝臣贡方物。朝臣好学能属文。请从诸从诸儒授经。拜司膳员外郞云。王维亦有送晁监还日本律诗及序。盖职为卿监。故曰晁卿晁监。

李白乌夜啼诗。有曰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又曰城乌独宿夜空啼。按古书曰乌失雌雄则夜啼。诗意盖以此也。

李白诗曰。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岁岁长倾万寿杯。按混元圣纪云太上生后八十一万岁。乃生一气。诗语本此。

李白峨眉山月歌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汝询云君者指月而言。三峡之间。天狭如线。半轮亦不复睹。故下渝州以求见之。未知是否。余谓此诗古今人所脍炙。而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未免重叠。若后人为之。岂不指以为疵乎。

李白诗日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按泉明即渊明。唐人避高祖讳。改渊为泉。韩翃诗闻道泉明居止近。蓝舆相访会淹留。亦此也。

李白诗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又耐可乘流直上天。耐可。韵府曰犹言如何可也。或云耐古能字通用。犹言可能也。

李白诗云独酌陶永夕注。尔雅曰陶喜也。陶潜诗云浊酒且自陶。谢惠连诗漾舟陶嘉月。选文云尹班陶陶于永夕。盖用此也。

李白诗抱琴出深竹。为我弹鹍鸡注。鹍鸡曲名。按琵琶弦用鹍鸡筋。庾信诗曰一鹍曲鸡弦是也。蜀都赋云巴姬弹弦。李白诗亦云弹弦醉金罍。以此观之。弹鹍鸡即弦也。非曲名也。

李白诗云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注。陈琳檄曰雨绝耳天。王粲诗曰一别如雨。言如雨之降而不还也。独孤及诗曰荏苒成雨别。亦此也。

李白乐府曰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注。雕龙。舞衣上之雕画龙文也。余谓此诗押东韵。不应通押。而注说亦太曲。龙作栊似是。

李白诗云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按十洲记。汉武时月氏使者曰。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云云。三才图会。日本国东北至毛人国界。东南至东女国界。南至琉球国界。西南至福建界。西北至朝鲜国界。北至月氏国界。月氏盖东北方国也。但汉书。凶奴破月氏王。又张骞使月氏。通典云大月氏国在大宛西。又有小月氏国。皆西域国名。与此恐不同。月氏或作月支。

李白诗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唐汝询言不见其人而闻其声。故曰暗满洛城。言其声之远也。按汝询明人。五岁盲而能强记。作唐诗解。其曰不见其人而闻其声者。真自得之言也。

李白清平调词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按唐诗解云明皇于武妃薨后。见云而想其衣裳。见花而想其貌。当春风滴露之际。哀不胜情矣。若此之女。非群玉之王母。即瑶台之佚妃。人间岂易睹乎。谓未得太真时也。余谓此乃赞美贵妃之辞。想者疑其似也。言贵妃之衣裳似云。容似花而如春露方浓也。下句比诸仙女。非人间之所有云尔。

李白清平词曰。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唐汝询云贵妃容色如花。觉襄王云雨之梦。为徒劳也。或者以枉断肠属寿王。恐非李白本意。又稗说云倚者赖也。谓赵后专宠汉宫。只赖脂粉耳。余谓倚犹恃也。如中诗依倚将军势之倚。盖言其倚恃妆粉而矜夸自得之意。李诗又曰自倚颜如花。其义亦同。

李白诗月化五白龙。翻飞上青天。未知所谓。盖其时谣谶之言。高丽李百顺渔阳诗云只因欲夺鸡头肉。岂是争为月化龙。乃出于此。鸡头肉。按太真中酒。衣褪微露乳。帝扪之曰。软温新剥鸡头肉。禄山在傍曰。滑赋凝如塞上酥。亦用此也。

李白诗镜湖三百里。萏阎发荷花。盖谓荷花发于萏也。按芙蕖其叶为荷。其茎为茄。其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其实为莲。其根为藕中为菂。菂中有青为薏。芙蕖乃总名。

李白赠嵩山焦炼师诗曰三花明素烟。按汉时道士自外国将贝多子。种嵩山下。一年三花。邢居实诗头巾好挂三花树。盖亦指嵩山而言。又仙经曰。昆仑山西北有龙池。上有三花树。亦曰三珠树。

李白诗郞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余常喜诵之。然梁简文帝诗云郞今欲渡畏风波。乃知出于此也。

李白蜀道难。唐诗解以为玄宗幸蜀。太白作此诗。首言蜀道之难。非天子所宜幸。末言蜀中险恶。非王者所宜居。盖欲乘舆速返耳。余谓此言似得。按李白剑阁赋。曰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沈吟兮叹息。亦此意也。本注所云为子美在蜀而作者。恐非是。

李白诗曰。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盖五月是采莲之时也。白光勋词云江南采莲女。江水拍山流。莲短不出水。櫂歌春正愁。盖莲未出水则非采莲之时。可谓谬矣。

虞世南诗垂肩軃袖大憨生。李白诗为问如何太瘦生。只为从前作诗苦。刘沧诗月高风定苦吟生。按崔浩爱吟咏。一日病起。友人戏曰子非病。乃苦吟诗瘦。盖用此也。生字。语录如好生怎生甚生之类。佛家言太俗生可怜生。亦同义。

李白诗曰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注。步虚词。有碧落空歌。按唐人诗中多用之。如空歌迥易分。紫府空歌碧落寒。盖犹言空中之乐也。

李白诗云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又海动山倾古月摧。古月未详出处。或谓胡之破字云。按晋书刘聪记曰月为胡王。又符坚记曰谶云古月之末。乱中州。

李白诗曰。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按不下机。乃苏秦妻事。直谓苏秦不下机则未稳。

李白庐山瀑布诗曰初惊银汉落。又曰疑是银河落九天。盖善形容矣。陈搏诗曰银河泻落翠光冷。石曼卿诗玉虹垂地色。银汉落天声。皆袭李诗也。我朝郑顺朋有朴渊瀑布诗云长恨当年李谪仙。一生庐岳眼终偏。琼词错譬银河落。更把何言赋朴渊。车天辂诗云晴虹倒挂潭心黑。白练斜分石骨青。虽不用银河二字。而晴虹白练。亦古语也。

李白诗曰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注。海色晓色也。一曰海色日出之光也。李攀龙诗海色秋高日观峯是也。

李白妾薄命诗曰。昔日芙蓉花。今成断肠草。按断肠草其花美好。名芙蓉。其根不可食。食之断肠。

李白诗凤笙龙管行相催。按列仙传。周王子乔好吹笙作凤鸣。古文云闻凤吹于洛浦。唐诗云凤吹声如隔彩霞。皆谓笙也。李诗又曰双吹紫鸾笙。盖以凤为鸾耳。又列仙传。萧史善吹箫作凤鸣。后与弄玉随凤飞去。故曰凤箫。然则许浑缑山庙诗曰玉箫清转鹤徘徊。又曰缑山住近吹箫庙。此箫字恐谬用矣。

李白诗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又曰手持绿玉杖。按西都赋。珊瑚碧树周阿而生。淮南子曰昆仑山有碧玉树是也。王贞白诗曰露香红玉树。亦有所据耶。

李白绿水曲诗曰绿水明秋月。按绿水古琴操名。淮南子云手会绿水之趣。嵇康琴赋云初涉绿水。沈佺期诗云歌声随绿水是也。

李白诗宅近青山同谢脁。按尧山堂外纪。谢脁爱青山之胜。筑室山南。青山乃山名也。又曰李白至牛渚矶。爱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遂葬山麓此也。

李白诗曰。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按说郛云北方有白雁。秋深则来。谓之霜信。杜诗故国霜前白雁来是矣。盖谓雁来而书信不传也。

天子呼来不上船。乃李白实事。所谓龙舟移棹晩此也。古文大全注。以衣纽为船。冷斋夜话亦云襟纽是也。可笑。

李颀送卢员外诗曰。秦地立春传太史。汉宫题柱忆仙郞。上句盖古者太史掌天文历象故言。下句题柱。或疑用司马相如事非矣。按汉田凤为尚书郞。容仪端直。灵帝目送之。题柱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郞。钱起和王员外诗。题柱盛名兼绝唱。风流谁继汉田郞此也。

岑参诗曰。逐虏西逾海。平胡北到天。又走马西来欲到天。天盖指天山也。老杜送人从军诗。阳关已近天。吕温受降城碑序曰。东极于海。西穷于天是也。

老杜别赞上人诗曰杨枝晨在手。东坡词曰盆水青杨枝。按佛书晨嚼齿木注。杨枝净齿也。又隋书云真腊国人。每朝澡洗。以杨枝净齿。读诵经咒。今俗呼齿木为杨枝。疑以此也。或谓术家以杨枝洒水云。恐不然。

杜诗灯前细雨檐花落。按徐穉与陈蕃书曰。檐花细雨。岂不愿承一夕教云云。盖用此也。

刘长卿题贾谊宅诗曰。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乃用贾谊赋主人将去庚子日斜之语。读之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