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形象更壮美

英雄形象更壮美
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 古田路
1971年2月6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彩色影片,遵循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在忠于舞台原貌的基础上,以最好的镜头,最好的光线,最好的色彩,把无产阶级英雄洪常青的形象塑造得更加高大壮美,更加光彩夺目。

毛主席早就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影片充分地表现了洪常青作为红军政治工作人员的杰出代表,善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的革命品质。

在第一场,洪常青化装侦察路过椰林,银幕上出现了一组自然景物变化的镜头,烘托他的出场。荒僻阴森的椰林,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被恶霸地主南霸天打得遍体鳞伤的吴清华昏倒在地。暴雨过去,晨曦驱散重重夜雾,曙光照进密密椰林,洪常青英姿勃勃地出现在银幕上。那黑夜沉沉的椰林寨,正是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的缩影,而贫农女儿吴清华的反抗斗争,正体现了千百万劳苦大众求解放、要翻身的革命精神。洪常青披着黎明的曙光登场,他如一颗革命的火种,给椰林寨带来了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给受苦受难的人民送来光明和希望。

洪常青搀扶吴清华,发现了清华臂上的伤痕血迹,镜头推成了常青的中近景,细致地刻划了他解下毛巾,轻轻地为清华擦伤的动作,充分显示了洪常青对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洪常青见着吴清华身上斑斑伤痕,猛地一摔手:“是谁把你打成这个样?!”镜头拉成全景,使观众清晰地看到洪常青和吴清华对那万恶的旧社会怀有共同的阶级仇恨。随着《红色娘子军连连歌》的主题音乐,洪常青挥起有力的臂膀,为吴清华指明投奔红区参加红军的光明大道。接着,银幕上出现了洪常青一双巨手捧着两枚晶莹的银毫子的特写:“带着吧,路上用。”一个全景表现了吴清华激动得不知所措的“碎步”后退,然后是吴清华热泪满眶的特写镜头。这组镜头深深地激动了我们:这不只是吴清华对洪常青的感激,而是劳苦大众对自己的救星中国共产党的深切敬意。

毛主席教导我们:“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洪常青是我英勇无畏的人民军队的指挥员。影片集中地表现了洪常青沉着坚定、机智果断地指挥部队,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地战斗在火线的革命精神。

在南贼匪巢,当吴清华擅自开枪,过早暴露了我军作战计划的紧急时刻,洪常青冲出厅来,影片用了变焦距镜头,由全景急推至近景:那敏捷的眼神,表现了洪常青在冷静地判断敌情,指挥战斗。在山口阵地,影片大胆运用两极镜头。在紧张激烈的战斗中,急推出英雄人物的近景,特写,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就是具有临危不惧、镇静自若的革命胆略和无敌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当常青昏迷苏醒后,发现鬼鬼祟祟地爬近的土匪时,影片从全景跳成中景,洪常青愤然挺起,将两匪摔开,舒展开双臂,仿佛一手擎天一手撑地,巍巍屹立在巨石前。这时,镜头急降、急推,使洪常青的光辉形象高于巨石、高过山峦,炯炯目光如万道闪电怒刺群匪,巍巍正气如千钧霹雳震撼长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影片以充满革命激情的笔触,表现了洪常青是我们无数革命先烈的代表。他堂堂正气,耿耿丹心,生命不止,战斗不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献身。

敌人的刑场,从来就是革命者的战场。在“就义”一场,随着气势磅礴的常青主调,一个全景呈现在观众面前,四团丁推拥着洪常青出现在高高的台阶上,他昂首挺立,巍然不动;而南霸天及众匪畏缩于台阶下阴暗角落,不敢仰视。这精心安排的高台阶,光的运用,画面的构图,形成一高一矮,一明一暗的鲜明对照,更显得洪常青的形象威武雄壮,气冲霄汉。影片用全景表现了洪常青纵身跃起,象雄鹰翱翔。接着一个中景,他夺过南贼手里的白纸,猛力撕碎,照南霸天脸上摔去。洪常青英气勃勃,威慑南匪,南匪惊恐万分,畏葸退缩。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洪常青崇高的革命正气。

影片细致地描写了洪常青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党、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比热爱。这是他力量的源泉。在洪常青就义前有一段具有舞剧特色的内心独白,镜头由全景慢慢推成洪常青侧耳细听远处传来的《红色娘子军连连歌》声的近景,他紧握的右拳微微颤抖,两眼闪烁着激奋的光芒。他好似看到了红旗漫天飞舞,革命烈火燎原,娘子军连成长壮大,红军主力所向披靡。银幕上洋溢着英雄对革命前途的无限憧憬,无比喜悦,突出地表现了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

当洪常青从容不迫地登上榕树前的柴堆时,伴随着庄严雄伟的《国际歌》,镜头从全景缓缓地推近,强烈的红光映照出常青高呼口号的巍然雄姿,他侧身凝望远方,迎接那光辉灿烂的明天。这些镜头深刻地揭示了革命先烈身在刑场,胸怀朝阳,脚踩烈火,放眼世界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银幕上洪常青威武壮美的光辉形象,永远鼓舞我们在继续革命的征途上勇往直前,去消灭世界上一切害人虫!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71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