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五

卷第四 范文正公集 卷第五
宋 范仲淹 撰 宋 楼钥 撰年谱 景江南图书馆藏明翻元天历本
卷第六

范文正公集卷第五

    易义

乾上乾下内外中正圣人之德位乎天之时也德内也

位外也九二君之德九五君之位成德于其内充位于

其外圣人之德居乎诚而不迁有时舎之义故曰见龙

在田德昭于中故曰利见大人天下文明君德也圣人

之位行乎道而不息有时乘之义故曰飞龙在天位正

于上故曰利见大人乃位乎天德于是乎位矣或者泥

于六位之序止以五为君曾不思始画八卦三阳为干

君之象也岂俟于五乎三阴为坤臣之象也岂俟于四

乎震为长子岂俟重其卦而始见于长子乎明夫干君

之象既重其卦则有内外之分九二居乎内德也九五

居乎外位也馀爻则从其进退安危之会而言之非必

自下而上次而成之也如卦言六龙而九三不言龙而

言君子盖龙无乘刚之义则以君子言之随义而发非

必执六龙之象也故曰易无体而圣人之言岂凝滞于

斯乎

咸阴进而阳降兑阴卦艮阳卦上下交感之时也与㤗卦近焉

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咸卦天地感而万物化生然则泰卦三阴进于上三阳

降于下极于交而泰矣故曰万物通咸卦阴进而未尽

逹也阳降而未尽下也下卦犹有二阴上卦犹有二阳感而未至于泰

矣故曰万物生而犹未通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是感之无穷而能至乎泰者也感而不至其道乃消故

至腾口薄可知也

𢘆阳动阴顺刚上柔下震阳也刚动于上巽阴也柔顺于下上下各得其

常之时也天尊地卑道之常矣君处上臣处下理之常

上阳卦天与君之道也下阴卦地与臣之道也男在外女在内义之常矣

长男巽为长女天地君臣男女各得其正常莫大焉诸卦多以

有应为吉此卦六爻皆应而爻无元吉者何也夫吉于

应者相求以济之时也常者上下各得其所之时矣故

以刚柔皆应为常而不以𫉬应为吉是以士之常也在

于巳不在于人诸侯之常也在于政不在于邻天子之

常也在于道不在于权故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

成尧舜为仁终身而巳矣其知常也哉

遁阴进阳退二阴进之于内四阳退之于外柔佞入而刚正出君子遁

去之时也夫柔胜于刚则小人制君子矣辱可逃乎柔

未胜刚则君子辱可远也未见制于小人焉此卦二阴

而四阳柔未胜刚小人始浸而长也君子知吉之先辨

祸之萌思远其时也可不遁乎故遁之为义尚乎远也

是以最在内者有遁尾之危最在外者有肥遁之利子

曰知几其神始可与言遁也巳矣

大壮刚以震而阴摧内刚外震二阴剥焉君子威而小人黜政令

刚严之时也阳于阴为大也阳进阴退大者壮而小者

丧矣夫雷在天上万物以震威行天下万邦以恐天地

之壮见乎雷圣人之壮见乎威壮而不节于天下𭧂矣

壮其丧矣是以君子非礼弗履以保其壮也故九二九

四以阳居阴体刚而处巽乃复𫉬乎贞吉馀爻皆不克

全其壮也巳

𣈆顺而上行奉于文明坤顺也离明也君子嘉遇显进之时也

夫上无文明贤斯遁矣今文明丽于上君子可不进乎

其进也柔顺内融内卦坤也有柔顺之义则上不拒其逼矣故曰

昼日三接也英华外著外卦文明有英华之德则众不疑其行矣

故曰君子以自昭明德盖明出地上如日之升君子当

其象也岂复昧哉其伊尹之时欤

明夷阴上明下其义病矣火入地中其光翕矣蔽贤伤

善之时也夫文明在上则贤者遂进文明在下则善人

用伤其商之末世耶君子用晦然后免于其难然则文

王其不用晦乎何以尝幽之耶文王盖有国焉德加于

人晦之难也故以文明入于难终以柔顺而岀矣箕子

虽无政焉而最近于暗故自辱其身以晦其道然后乃

免故文明在下难哉圣贤其犹病诸变斯时者惟九三

乎得其大首其汤武之事欤

家人阳正于外谓五阴正于内其二阴阳正而男女得

位君子理家之时也明乎其内礼则著焉内卦明也顺乎其

外孝悌形焉外卦顺也礼则著而家道正孝悌形而家道成

成必正也正必成也圣人将成其国必正其家一人之

家正然后天下之家正天下之家正然后孝悌大兴焉

何不定之有故曰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然则正家者

贵闲其初也故初九有悔闲得其道乃首得悔亡至于

九五王假有家则天下化成故勿悔而吉也

睽火炎泽润其性不同炎从上润从下其道违而不接

物情睽异之时也阴阳不接而天地睽日月不接而昼

夜睽礼义不接而男女睽君臣不接而上下睽情类不

接而万物睽夫然则天地万物之理从何而亨乎故睽

之时义不可久也必变而通之合睽以成其化天地睽

也而阴阳合焉其体睽其义合昼夜睽也而日月交焉男女睽

也而礼义成焉上下睽也而君臣会焉万物睽也而情

类聚焉夫未合之时体乖志疑动虞蹇难求援而济者

也故其爻皆以有援免至于上九睽极而通则说弧遇

雨群疑亡也

蹇止于险中险难在前未可进之时也观其名与屯卦

近焉屯亦难也然则屯巳动乎险中难可图也蹇犹止乎险

中难未可犯也惟二为王臣得位应五君在险中而与巳应

始可匪躬而往焉馀皆往蹇而弗济君子藏器于身待

时而动其庶几乎

解动乎险外出险散否之时也小人为险君子乃否小

人既退君子乃振故六五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是

故天地否散雷雨并兴圣贤否散庆施遂行武王发粟

散财其有解之时也矣

损山泽通气艮为山兑为泽其润上行取下资上之时也夫阳

实也阴虚也下卦二阳上卦二阴取阳资阴以实益虚

者也虚者反实则实者反虚矣然则下者上之本本固

邦宁今务于取下乃伤其本矣危之道也损之有时

民犹说也兑为损之无时泽将竭焉兑为故曰川竭必

山崩此之象也无他下涸而上枯也百姓不足君孰与

足其斯之谓欤

益刚来而助柔损有馀而补不足上卦阳多故曰有馀下卦阳少故曰不足

自上惠下之时也天道下济品物咸亨圣人下济万国

咸宁益之为道大矣哉然则益上曰损损上曰益者何

也夫益上则损下损下则伤其本也是故谓之损损上

则益下益下则固其本也是故谓之益本斯固矣𠏉斯

茂矣源斯深矣流斯长矣下之益上则利有竭焉上之

益下则因其利而利之何竭之有焉是故木以动也

涉大川而无患雷风与也上风下雷兴万物而无𭛌明益

之道何往而不利哉

夫一阴处高而群阳代之以大制小以正黜邪之时也

时皆刚正柔佞岂得而据乎夫君子道微之时法令常

密而或失之者何也内有小人也小人道微之时法令

常显而无忌者何也内皆君子也此卦一柔而乘五刚

危可知矣五刚而决一阴易可知矣故扬于王庭而不

忌赏罚明行之际欤舜举八元而去四凶此其时矣

萃泽处于地兊为泽坤为地其流集矣上说下顺其义亲矣物

情和聚之时也上以说临下下以顺奉上上下莫不聚

乎天地亨而万物以类聚大人亨而天下以义聚观其

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彖言刚中而应者取其

上下相应以成萃聚之义而巳(⿱艹石)夫萃天下者岂私其

应哉必也以虚受人然后能萃其天下故九五以大人

之位而匪孚者以其应之于一不能尽天下之诚惜哉

无私则至矣

升地中生木其道上行君子位以德升之时也夫高以

下为基木始生于地中其举远矣圣人日跻其德而至

于大宝贤者日崇其业而至于公圭以顺而升物不距

矣故爻无凶咎初则大吉二则有喜三则无疑四则用

亨五则贞吉惟上六极而犹升则为⿱冝八 -- 𡨋(⿱艹石)能知其消

息犹可为利故曰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困水在泽下泽方竭焉其道不加于物君子困穷之时

也夫水者浸于外而后施于物今伏于其内何施之有

是则川泽竭而伏其流君子困而隐其道困于险而不

改其说坎险也兑说也其惟君子乎能固穷而乐道哉苟不安

其困欲尚口而去之穷斯甚矣知此时者卷而怀之极

然后反其困必亨故曰困亨夫子之于陈蔡也岂其忧

井木为泉之底井道治而其施外彰君子居德迁惠之

时也夫井居其地而不可改其泉之出也无所不利君

子居于德而不可移其惠之迁也无所不仁唯井也施

之而不穷存之而不溢惟德也常施于人而不见其亏

独善于身而不见其馀故曰井德之地不其然乎

革水火相薄变在其中圣人行权革易之时也夫泽有

水则得其宜今泽有火是反其常矣天下无道圣人革

之以反常之权然而反常之权天下何由而从之以其

内文明而外说也内卦文明外卦兑说以此之文明易彼之昏乱

以天下之说易四海之怨以至仁易不仁以有道易无

道此所以反常而天下听矣其汤武之作耶苟道德不

去虽汤武日生当为天下之助何反常之有焉

鼎以木顺火鼎始用焉圣人开基立器之时也夫天下

无道圣人革之天下既革而制作兴制作兴而立成器

立成器而鼎莫先焉故取鼎为义表时之新也汤武正

位然后改正朔变服章更器用以新天下之务其此之

时欤故曰革去故而鼎取新圣人之新为天下也夫何

盛焉莫盛乎享上帝而养圣贤也享上帝而天下顺养

圣贤而天下治不亦盛乎

震雷相从而兴威动万物内外皆震君子心身戒惧之

时也万物震其道通焉君子震其德崇焉君子之惧于

心也思虑必慎其始则百志弗违于道惧于身也进退

不履于违则百行弗罹于祸故初九震来而致福慎于

始也六二震来而丧贝履于危也六二乘刚夫震者长子之

道也长子有威惊远而惧迩然后能主宗庙之器而祭

祀不辍也夫

艮山相当而各止其所内外不相与六爻皆无应上下静止

之时也天地动而万物生日月动而昼夜成圣贤动而

天下亨今其止者君子理不可动之时也故此卦无元

亨贞之德者以其道不行焉然止之为道必因时而存

(⿱艹石)夫时不可进斯止矣高不可亢斯止矣位不可侵

斯止矣欲不可纵斯止矣止得其时何咎之有故曰时

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非君子其

孰能与于此乎

渐山止生木日益其高君子渐进之时也夫内止而不

躁外巽而不争以斯而进不亦渐乎长女得位乎其外

故曰女归吉然则女生而知其嫁也必渐而及时然后

有归焉君子学而知其仕也必渐而成德然后有位焉

故升高必自下陟遐必自迩乾阳渐进而至于在天坤

阴渐进而至于坚冰天地不能逾而况于人乎苟内不

止而躁外不巽而争则失渐之道犯时之忌岂正邦

有焉

丰文明以动无往不亨王道开大之时也夫雷电之至

隐者彰而否者亨圣贤之造困者通而幽者显于是制

乎礼以序天下之伦作乎乐以兴天下之和物物昌而

无不大也是以谓之丰然则日之动也下离日也上震动也丰于

正中焉文明之动也丰于皇极焉过乎正中日斯昊矣

过乎皇极文明亏矣故曰宜日中进于大而戒于盈也

丕哉

旅火丽山而不久其处君子覉旅之时也君子覉旅之

时处无其位何能与物大通然则内止而不动于心外

明而弗迷其往以斯适旅故得小亨而贞吉夫旅人之

志卑则自辱高则见嫉能执其中可谓智矣是故初琐

琐而四不快者以其处二体之下卑以自辱者也三焚

次而上焚巢者以其据二体之上高而见嫉者也二怀

资而五誉命者柔而不失其中者也君子旅之时也道

其然乎

巽风从至而物莫之违上下皆顺命令宣行之时也夫

上下弗顺虽令不从今上下皆顺故可申命而行事也

(⿱艹石)夫巽之为德其失也伪非君子体之则入乎柔邪之

道矣观其名虽近于谦焉然则谦之为体内刚而外柔

谦卦坤外艮内坤柔而艮刚也降于礼而不降于德者也是以享君子

有终巽之为体内外皆柔可以行权未可以终义惟五

以中正而志行乃得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是故谦

之六爻皆无凶咎巽之六爻则美恶半矣

兊泽重润而上下皆兊君子推恩敷惠之时也夫说万

物者莫说乎泽今复重之民说而无𭛌者也劝天下者

莫大乎推恩而敷惠则顺乎天应乎人而王道亨不然

者反此(⿱艹石)夫威以先民民重其劳威以犯难民重其死

故周文为台而人谓神灵者忘其劳也楚子下令而人

如挟纩者忘其死也然则说之为德其失也侫上下皆

说之时必内存其刚正然后免佞之情故曰说以利贞

    帝王好尚论

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

民自富我无事而民自朴此则述古之风以警多事之

时也三代以还异于太古王天下者身先教化使民耸

善故礼曰人君谨其所好恶君好之则民从之孔子曰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恭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由此言之圣帝明王岂得无好在其

正而巳尧设敢谏鼓建进善旌舜好问而成至化禹拜

昌言而立大功汤五聘伊尹文王躬迎吕望周公握发

吐哺以待白屋之士郑武公好贤而诗雅歌之燕昭王

筑台募士而智者归之斯圣贤好尚如是之急也桀纣

好利欲不好谏诤而天下亡秦好兵刑不好仁义而天

下归汉隋炀帝好逸豫不好恭俭而天下归唐使桀纣

好谏诤秦好仁义隋炀帝好恭俭岂有丧乱之祸哉

    选任贤能论

王者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张良陈平之

徒秦失之亡汉得之兴房杜魏禇之徒隋失之亡唐得

之兴故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书曰先王昧爽丕显坐

以待旦旁求俊彦启迪后人其勤求人材如是之急也

然则求之之道不可一端皋陶赞禹曰亦行有九德

性行有九德以考真为则可知乃言曰载采采载行采事也称其人有德必言其所行某事某

事以为验禹曰何皋陶曰宽而栗性宽洪而能庄栗柔而立和柔而能立事

愿而恭悫愿而恭恪乱而谨乱治也有治而能谨扰而毅扰顺也致果为毅直

而温行正直而气温和简而廉性简大而有廉隅刚而塞刚断而实塞彊而

无所屈挠动必合义彰厥有常吉哉彰明吉善也明九德之常以择人而官之则政之善

孔子之门人目以四科一曰德行谓颜渊闵子骞也

闻一知十二曰政事冉有季路也三曰言语宰我子贡也

使于诸国而不辱君命也四曰文学子游子夏也经纬天地曰文礼乐典章之谓也游

夏能述之者也此所谓求人之道非一端也又书之说命篇曰

旁求俊乂列于庶位是朝廷庶位惟俊乂是求唐太宗

曰天下英雄落吾彀中语曰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智则可与治国家安天下愚则可与避怨恶而全一身

故圣人以俊乂为得不以柔讷为行如以柔讷为行而

宠之则四海英雄无望于时矣使英雄失望于时则秦

失张陈隋失房杜岂不悮天下之计哉

    近名论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言人知爱名不如爱其身之亲也庄子曰为善无

近名言为善近名人将嫉之非全身之道也此皆道家之训使人薄于名

而保其真斯人之徒非爵禄可加赏罚可动岂为国家

之用哉我先王以名为教使天下自劝汤解网文王葬

枯骨天下诸侯闻而归之是三代人君巳因名而重也

太公直钓以邀文王夷齐饿死于西山仲尼聘七十国

以求行道是圣贤之流无不渉乎名也孔子作春秋即

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

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夫子曰疾没世而名不称易曰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然则为善近名岂无伪邪臣请辩

之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性本仁名三王身之也躬行仁义五霸假

之也假仁义而求名后之诸侯逆天𭧂物杀人盗国不复爱其

名者也人臣亦然有性本忠孝者上也行忠孝者次也

假忠孝而求名者又次也至(⿱艹石)简贤附势反道败德弑

父叛君惟欲是从不复爱其名者下也人不爱名则虽

有刑法干戈不可止其恶也武王克商式商容之闾释

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是圣人敦奖名教以激劝天下

如取道家之言不使近名则岂复有忠臣烈士为国家

之用哉

    推委臣下论

天生兆人得王乃定万机百度不可独当内立公卿大

夫士外设公侯伯子男先择材以处之次推公以委之

然则委以人臣之职不委以人君之权臣请辩之夫执

特典礼修举政教均和法令调理风俗内养万民外抚

四夷师表百僚经纬百事此宰辅之职也练兵戎谨城

壁修万略威夷狄此将帅之职也肃朝廷之仪触缙绅

之邪此御史府之职也治䌓剧制豪猾此京尹之职也

至于金榖刑法各有攸司之职矣抚民人宣风化均徭

役平赋敛此刺史县令之职也是皆人臣之职不可不

委之也若乃区别邪正进退左右操荣辱之柄制英雄

之命此人主之权也不可尽委于下矣何以明之论语

孔子曰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注云制之由君也晋委三卿

子韩宣子魏献子延陵季子曰晋国之政归此三家矣后果分

晋为三国汉高祖招纳群英有将将之权而取天下至

于子孙不知祖宗之谋而独委霍光又独委王凤至于

王莾皆有大祸西汉遂倾焉后汉光武亲用二十八将

而取天下后之子孙不知祖宗之谋而独委后族至于

宦官故奸雄竞起以去恶为名东汉遂倾焉魏委司马

晋委刘𥙿其祸亦然唐太宗驾驭英雄取天下致太平

至高宗朝李义府以立后之功独见委用䧟害忠良天

下愤怨明皇𥘉用姚崇宋璟为相而天下大治推心委

之遂成故事及李林甫代其任仍复委之林甫姧邪能

中伤善人朝廷无敢言得失者于是明皇不闻谏诤自

谓宰相得人泰然无为矣言路巳绝故至禄山犯关向

阙而眀皇不知一旦丧乱天下瓦解唐德遂衰初以推

委而天下治终以推委而天下乱何弊之然哉当推委

之际擢十人上从其九是九分之恩出于下矣如此则

数年之间左右前后皆权臣之党也若黜辱十人上从

其九是九分之威出于下矣如此则数年之间中外远

近无敢忤权臣者故下之情不逹而上之势孤矣此明

皇之失为后代之鉴王者将𭣣其权必先采人采人为

难岂无其要孔子之辨门人标以四科一曰德行二曰

政事三曰言语四曰文学以四科辨之思过半矣然则

朝廷清要之位觊觎者众必审贤以与之贤杰之才谗

嫉者众必先时以辨之是故先王孜孜求贤以备选用

且千官百辟岂能独选必委之于辅弼矣惟清要之职

雄剧之任不可轻授于人佥谐之外更加亲选圣帝明

王常精意于求贤不劳虑于临事精意求贤则日聪明

而自广劳心临事则日丛脞而自困宜乎屏烦细而广

询访其深于正道有忧天下之心可备辅相者记之其

精于经术通圣人之旨可备顾问者记之其敢言正色

有端士之操可备谏诤者记之其能言方略有烈士之

风可备将帅者记之如斯之人精而求之熟而观之然

后寘清要之职授雄剧之任使人人竭力争为腹心于

是乎得以操荣辱之柄制英雄之命庶务委于下而柄

归于上始可以言无为矣犹复置御史大夫中丞使搢

绅无敢慢者置诤臣七人使言路无敢蔽者置门下封

駮司使制敕无得悮者此又推委无为之中而不废其

防不失其权者矣若留意逸豫不孜孜于求贤亲选之

时无贤可用则进退赏罚复归于下虽有爵禄不足为

上之恩虽有诛罚不足为上之威矣

    上攻守二策状

臣某言窃观西事以来毎议攻守未见适中或曰必行

进讨以期平定臣谓诸路进讨则兵分将寡气不完盛

绝漠风沙迷失南北馈运辎重动有钞掠贼之巢穴夐

阻河外非有奇将不能远袭至若寇常并兵求扰一路

毎有朝旨令入界牵制其如将帅方略非有素定茫然

轻进不知所图但求虚弱之处以剽窃为功既不能大

振兵威故不能少分贼势此进讨牵制之无效也或曰

宜用守䇿来则御之去则勿逐臣观今之守边多非土

兵不乐久戍又无营田必烦远馈久戍则军情以殆远

馈则民力将竭岁月绵远恐生他患此守御之未利也

臣荷国重寄曾无寸劳夙夜营营冀有所补而才识迂

昧终无发明今采于边人而成末议固不敢望其必行

在朝廷以众论参之择其可否如无所取乞赐寝罢今

具下项攻守之议依圣旨指挥交付梁适赍回赴阙者

    议攻

臣谓进讨未利则又何攻臣切见延安之西庆州之东

有贼界百馀里侵入汉地中有金汤白豹后桥三寨阻

延庆二州径过道路使兵势不接䇿应迂远自来虽曾

攻取无招降之恩据守之谋汉兵才回边患如旧臣谓

西贼更有大举朝廷必令牵制则可攻之地其在于此

可用步兵三万骑兵五千鄜延路步兵一万二千骑兵三千泾原路步兵九千骑兵

一千环庆自选马步一万八千军外畨兵更可得七八千人军行入界当先布号令

生降者赏杀降者斩得精强者赏害老㓜妇女者斩拒

者并兵以戮之服者厚利以安之遁者勿追疑有质也

居者勿迁俾安土也乃大为城寨以据其地如旧城巳险因而増

修非守地则别择要害之处以钱召带甲之兵熟户强壮兼其土役昨奉朝旨令修縁边城寨臣以民方穑事

将系官闲杂钱并劝令近上人戸以顾夫钱散与助功兵士充食钱其带甲兵士翕然情愿诸寨并巳毕功

俟城寨坚完当留土兵以守之方诸旧寨必倍其数使

范全赵明以按抚之范全今为骐骥副使庆州北都巡检赵明今为东头供奉官柔远寨

蕃部巡检必严其戒曰贼大至则明斥候召援兵金汤东去徳靖寨四

十里西去东谷寨八十里西南去柔远八十里白豹西去柔远五十里南至庆州一百五十里坚壁清

野以困之小至则扼险设伏以待之居常高估入中及

置营田以𦔳之如此则可分彼贼势振此兵威通得延

庆两路军马易于应援所用主兵官员使勇决身先者

居其前王信狄青刘拯刘贻孙张建侯范全可用䇿应者居其次任守臣王逹王

遇张宗武谭嘉震王文恩王文使臣中可当一队者参于前后张信王遇张忠

郭逵张怀宝有心力干事者营立城寨周美张璨刘兼济李纬张继勋杨麟

观后汉叚纪明以骑五千步万人车三千两钱五十四

亿三冬二夏大破诸羌又观唐马燧造战车行则载甲

兵止则为营阵或塞险以遏奔冲臣以此路山坡大车

难进当用小车二千两银绢钱二十万以赏有功将吏

及归降畨部并就籴刍粟亦稍足用其环州之西镇戎

之东复有胡芦泉一带畨部与明珠灭臧相接阻环州

镇戎径过道路明珠灭臧之居北接贼疆多怀观望又

延州南安去故绥州四十里在银夏川囗今延州兵马

东渡黄河北入岚石却西渡黄河倒来麟州䇿应盖以

故绥州一带贼界阻断径过道路巳上三处内麟府一路臣不曾到彼乞下

夲处访问及画图即可见山川道路次第如取下一处城寨平定则更图一

处为据守之䇿比之朝去暮还此稍为便臣谨议

    议守

臣观西戎居绝漠之外长河之北倚远而险未易可取

建官置兵不用禄食毎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

风集云散未尝聚养中国则不然远戍之兵久而不代

负星霜之苦怀乡国之望又日给廪食月给库缗春冬

之衣银鞋馈输满道千里不绝国用民力日以屈乏军

情愁怨须务姑息此中原积兵之忧异于夷狄也臣谓

戎虏纵降塞垣须守当务经远古岂无谋臣观汉赵𠑽

国兴屯田大𫉬地利遂破先零魏武于征伐之中分带

甲之士随宜垦辟故下不甚劳大功克举数年之中所

在积粟仓廪皆满唐置屯田天宝八年河西收二十六

万石陇西收四十四万石孙武曰分建诸侯以其利而

利之使食其土之毛实役其人氓之力故赋税无转徙

之劳徭役无怨旷之叹臣昨在延州见知青涧城种世

衡言欲于本处渐兴田利今闻仅𫉬万石臣观今之边

寨皆可使弓手土兵以守之因置营田据亩定课兵𫉬

馀羡中粜于官人乐其勤公收其利则转输之患久可

息矣且使其兵徙家塞下重田利习地势父母妻子而

坚其守比之东兵不乐田利不习地势复无怀恋者功

相远矣少田处许蕃部进纳荒田以迁资酬奖或量给价直傥朝廷许行此道则

委臣举择官员约古之义进今之宜行于边陲庶几守

愈久而备愈𠑽虽戎狄时为边患不能困我中国此臣

所以言假土兵弓手之力以置屯田为守之利也然臣

观前汉高帝之盛臣有萧张决胜千里下有百战之师

以四十万之众困于平城乃约匈奴和亲至高后文景

代代如之不绝其好匈奴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

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而人主以生民之故

屈巳含容不为之动孝文即位将军陈武请议征讨以

一封𭛌孝文曰兵凶器也难克所愿动亦耗病谓百姓

远方何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

动心痛伤何日忘之未能消距愿且坚边设𠋫结和通

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兵故百姓无内外之徭

得息肩于田亩天下富实鸡鸣犬吠烟火万里可谓和

乐者乎司马迁以文帝能和乐天下恊于大乐故著于

律书为后代法臣谓国家用攻则宜取其近而兵𫝑不

危用守则必图其久而民力不匮然后取文帝和乐之

德无孝武哀痛之悔则天下幸甚天下幸甚臣谨议

    荅𥨸议

汉高祖以黄金四万付陈平而不问其出入时陈平未有

功也唐高祖将斩李靖而恕之时李靖未有功也是前

代帝王先布之以恩后责之以效也我太祖尝谓近臣

曰安边御众湏是得人心优恤其家厚其爵禄多与公

用钱及属州课利使之回图特免税算听其召募骁勇

以为爪牙苟财用丰盈必能集事朕虽减后宫之数极

于俭约以备边费亦无辞也命将帅李汉超等十三人

分守西北诸州家族在京者抚之甚厚凡军中事悉许

便宜毎来入朝必召对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由是

边臣率富于财得以养士用间洞见蕃夷情状每戎狄

入冦必能先知预为之备设伏掩撃多致克捷二十年

间无西北之忧故兵力雄盛武功盖世由此而致也今

滕宗谅为一路经略安抚使兼兵马都部署以公用钱

回图管设使命将校并蕃部酋豪或赠遗官员游士而

梁坚弹奏滕使过钱十六万贯有数不明及置狱研穷

才用三千馀贯复有所归无分毫入巳是未见贪吏之

状也宣抚田舎人朝之端人也至庆州目撃军民蕃部

等借留滕侯遮壅于道足下何得谓之犲狼主上仁圣

不深罪宗谅张亢二人仍降诏诞告边臣依祖宗故事

使回图公用一如平日中宪不知内朝有此诏命闻群

口横议遂伏阁请加责二人以正宪律既下法寺则宗

谅合赎铜而不当去官是前断巳坐亢罪将公用钱并

酒散与军人当更追一官又朝廷既巳降记贷之亦难

反汗足下责我保庇此人固不敢避自古文法常害边

功今天子仁圣有西北之忧孜孜求人以捍大患帅臣

用度小过不害边事居辅弼者固当竭力辨明恐悮朝

廷机事为天下之忧岂暇私于二人哉昔匈奴辱汉使

者盖不一也唐贤使于贼庭不辱命者如韩愈李回皆

成大名近邵良佐使于元昊回日改官赐服色报其劳

也良佐惧不可再去满朝缙绅无一士请行朝廷召张

子奭驿而至又选王正伦副之皆敢行不惧既不惧矣

观其辨论学术可为之使乃遣将命曁还得元昊书疏

颇顺于前愿去号称臣又能减数节事体且沙漠穷绝

入不测之地既能忘生又不辱命朝廷擢进两资不可

待以常调也戎狄素贪利未厌心兵扰绝塞此戎狄之

常态非子奭之过也今之士大夫高谈时政皆谓不能

㧞人限以资级使才者多滞而朝廷乏贤及见殊命越

一等则嚣然聚议以为过优何薄之甚𫆀

    杨文公写真讃

杨公以武夷之灵降于我宋在太宗朝以神童𬒳召三

命至著作佐郎直集贤院在真宗朝荐当清近终翰林

学士工部侍郞公以斯文为巳任繇是东封西祀之仪

修史修书之局皆归大手为皇家之盛典当时台阁英

游盖多出于师门矣而命世之才其位不充故天下知

公之文而未知其道也昔王文正公居宰府仅二十年

未尝见爱恶之心天下谓之大雅寇莱公当国真宗有

澶渊之幸而能左右天子如山不动却戎狄保宗社天

下谓之大忠枢密扶风马公慷慨立朝有犯无隐天下

谓之至直此三君子者一代之伟人也公与三君子深

相交许情如金石则公之道其正可知矣然端言方行

回邪忌之故尝避权臣之祸归阳翟山再起会真宗不

豫中外为忧莱公将奋大计正前星于北辰引太阳于

少海公预宏议就高文间弗克行既终而今上知之乃

下诏追悼赠礼部尚书谥曰文今睹公之真而为讃云

呜呼杨公两朝清风盛乎斯文直哉厥躬端者我游邪

者我𬽦霖雨不作日月其流仰止遗真雍雍哲人吾不

知乎为之仙为之神    范文正公集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