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支谱 (曹蕃)

荔支谱
作者:曹蕃 
《说郛续》卷四十一。

闽中果实推荔支为第一,即巴蜀所产能挟一骑红尘博妃子笑者,亦未得与之雁行。自蔡君谟学士著谱,声价顿起,时运递迁,种植蕃衍,品格变幻,月盛日新。闽人士争哆口而艳谈之,即永嘉之柑,洞庭之杨梅,宣州之栗,燕地之苹婆果,似俱为荔支压倒,哙等曾不敢与为伍。余骤闻其说窃窃致疑,其然岂其然乎。遂于今岁暮春之初,驰入闽中,谓闽人士不佞素恶负虚声者,此来将为荔支定品廼。闽人士之言曰:闽八郡,延、建、汀、邵地属高寒,时降霜霰,不堪树艺,漳不及泉,泉不及福、兴,君请自试之。余遂栖迟于二郡间,泛蒲觞,渡鹊桥,逾两月矣,饔飡稍歇,无非咀嚼此果,津津乎其有味,不敢妄肆讥弹,而品遂定。一日,闽人士造余邸而问曰:闻君日啖三百颗,曾与荔支评月旦乎。余笑曰:今迺知闽人之誉言,非夸也。绿叶蓬蓬,团圆如盖,扶踈插天,赫曦若避,吾爱其树;累累丹实,槎头挂星,晴光掩映,照耀林薮,吾爱其色;绛囊乍剖,𧓍珠初荐,琼浆玉液,绝胜醍醐,吾爱其味;湿带露华,寒凝绛雪,薰风暗度,疑对檀郎,吾爱其香。幸白长庆之叙事传神,张曲江之赋语如画,此果已蒙九锡,产类实非八闽,唯端明蔡学士兴化军人也,生长于扶荔之乡,闻见既真,殿最不爽,一经品题,遂尔增价。但今据谱牒中所载三十二品而索之,陈紫、江绿鲜矣,即彼称中驷,十亦不得二三,岂其名号之鼎新,抑或今昔之异态,余如未及大嚼而漫曰:某佳某佳,几于耳食,恐寓内争嘲。吴人迺为闽人左袒,致杨家果便觉无色,余滋赧矣,遂仅举曾常试其风味者二十馀种,列于左,自称荔支小乘云。万历壬子秋撰。

  • 状元红。颗极大,味清甘,福州产为上乘。方伯邕园亭中有一株,摘数百颗相赠,且曰:不敢独享此名也。余谓:检蔡谱,当称方家红。
  • 星球红。扁者如橘,圆者如鸡卵,核如丁香,间亦有无核者,食之甘脆有韵,神品也。出灵岫里。
  • 磨盘。皮粗厚,味甘,大如鸡卵,近蒂处甚平,七月熟。
  • 玳瑁红。壳上有黑点,疏密如玳瑁,故名。见蔡谱。
  • 桂林。皮粗厚,大如鸡卵,味甘。
  • 中冠。体圆,核小,皮光,味清,成熟时香闻树下。惟凰冈环水内者肉裹其核过半,他处肉薄核露便当少让。
  • 金钟。形如钟,皮稍粗厚,色如辰砂,味甘,大类桂林。
  • 胜画。皮厚刺尖,味甘肉丰,七月熟,出长乐县六都者佳。余留省,士绅陆续见贻可五千颗,日啖不能尽,曝日干之,风味大胜于火焙。
  • 绿珠。一名绿罗袍。味最清,熟时实与叶色无辨,惟凰冈有之,异品也。凰冈村附郭种类最繁,不下数百万株,大者十围,高二十丈,名曰天柱,五代时民间所植也,至今犹存。
  • 红绣鞋。实小而尖,形如角黍,核如丁香,味绝甘美,传即十八娘遗种。蔡谱谓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啖此品,因而得名,其冢今在福州城东报国寺旁。
  • 白蜜。皮粉红,甘如蜜。
  • 状元香。旧名延寿红。皮薄,肉厚,核小,味香,莆阳产为第一,宋元丰间状元徐铎所植。枫亭薛奕文武两魁也,与铎结秦晋,因得传其种,而枫亭地稍污邪宜荔,遂擅名,弥山被野所产最盛,枫亭驿荔支遂甲天下。
  • 霞墩。以地名。即陈紫种也,状巨,味甘。林谦伯园在霞墩,中有荔数百株,主人邀酌树下,啖饱而归。
  • 星垂。壳红,实如鸭卵,荔支之最大者,俗呼秤锤。
  • 双髻。状绝小,每穗必并头双蒂,故名。
  • 火山。五月初先熟,肉薄味酸,品最下,骤食之能损绛囊生声价。
  • 胜江萍。壳光,味甘。以后四种迺山枝之佳品也。
  • 满林香。色微黄,味甘,甫及树下芬芳迎鼻。
  • 牛胆。颗绝大,出水西桐坑。
  • 中秋绿。壳色绿,味微酸,最晚熟,因其时遂名中秋。
  • 大将军。后四种泉州品也。
  • 丁香核。
  • 绿衣郎。
  • 倻钟。
  • 虎皮斑。后四种漳州品也。
  • 中冠。
  • 金钟。
  • 黑叶。

余足不入泉、漳,口亦不及啖泉、漳品,然大都荔支所产泉已不如福、兴,漳又远不如泉,侧生一派几坠箕裘,姑询二郡之负名高者为狗尾续,俟他日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