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万历云南通志
卷三 地理志第一之三
卷四 

云南通志卷之三

地理志第一之三

编辑

楚雄府

编辑

沿革

编辑

战国时属楚,为滇国地。汉属益州郡。晋咸康中,置安州,寻罢入宁州,遂为杂蛮耕牧之地。爨酋筑城居之,名威楚,又名硪碌。唐贞观末,诸蛮内附,置傍、望、求、立、览五州。天宝末,南诏蒙氏置银生节度。宋时,段氏以银生属姚州,号为当筋𧸘,后改白鹿部,又改威楚郡。元宪宗八年,置威楚万户府。至元八年,改为威楚路,后置威楚开南等路宣抚司。皇明洪武十五年,改置楚雄府。领州二、县五。

〔沿革表〕

编辑
总部 州县
唐虞 梁州域
合梁于雍
战国 楚地
益州郡
安州 硪碌、路赕、南涧、虑初
宁州 摩刍、欠舍
髳州、傍州、望州、求州、丘州、览州
蒙氏据 银生节度 安州、威楚县、路赕县、石鼓县
段氏据
姚州 当筋𧸘
白鹿部
威楚郡
高氏据
威楚万户府 威楚千户、路赕千户、年州千户、𥔲嘉千户、摩刍千户、欠舍千户、石鼓千户
威楚路 威州、富民县、净乐县、南安州、广通县、定远州、南宁县、镇南州、定边县、石鼓县、𥔲嘉县
宣抚司
皇明 云南布政司 楚雄府 楚雄县、广通县、定远县、定边县、𥔲嘉县、南安州、镇南州

〔属州县沿革〕

编辑

楚雄县附郭

  • 蒙氏为安州威楚县,后为爨蛮所据。
  • 段氏属姚州。
  • 初置千户所,至元中改置威州,仍立富民、净乐二县,寻降为威楚县,省二县入焉。
  • 皇明改为楚雄县。

广通县

  • 初古路赕地,后没于蛮,南诏立为路赕县。
  • 初置路赕千户所,至元中改广通县,隶南安州。
  • 皇明改属府。

定远县

  • 为越隽郡地。
  • 置西濮州,贞观中改髳州,后没于蛮,爨酋筑新城曰耐笼。
  • 时地属大理段氏。
  • 初置牟州千户,至元中改定远州,仍立南宁县,寻改州为县,省南宁入焉。
  • 皇明因之。

定边县

  • 时为濮落蛮所居,地曰南涧。
  • 时为大理旧治所。
  • 于南涧置定边县,隶镇南州。至元中,省入州。
  • 皇明复置县,改属府。

𥔲嘉县

  • 本夷獠所居,地曰卢初。
  • 五代为段思平所据,属景东蛮部。
  • 绍兴二十三年,蒙古忽必烈兵出麓关,灭段氏,赦段智兴,封为摩诃罗,于黑初山下设寨自守。时有大星陨于山巓,化为黑石,人咸异之,遂名𥔲嘉。
  • 至元间,改寨为𥔲嘉千户所,后改为县,属威楚路。
  • 皇明因之。

南安州

  • 为黑爨蛮所居地,寨名摩刍。
  • 为高氏所据。
  • 所置摩刍千户,属威楚万户。至元中,改南安州,领广通县。
  • 皇明因之,而以县隶府。

镇南州

  • 为濮落所居,州名欠舍,中有域曰鸡和。
  • 时蒙氏置石鼓县,又于沙郤地置俗富郡,即今州治。
  • 时属大理段元。
  • 初置欠舍千户、石鼓百户。至元中,改欠舍千户为镇南州,及置石鼓、定边二县,后省二县入州。
  • 皇明复置定边县,隶府,而州仍旧。

疆域

编辑

〔东〕二百里至云南府禄丰县界,〔南〕二百八十里至沅江军民府界,〔西〕三百八十里至景东府界,〔北〕一百九十里至姚安军民府界。楚雄县附郭编里十,府东七十里为广通县编里四,东南五十里为南安州编里五,南四百五十里为𥔲嘉县编里一,西三百二十里为定边县编里五,西北七十里为镇南州编里四,一百二十里为定远县编里五。自府治东四百二十里至布政司,七千五百七十里至应天府,一万一千二十里至顺天府。

形势

编辑

四山环拱,两涧萦回,高城深池,有隘可守,控制硪碌、摩刍、目直诸夷。

山川

编辑

〔名山〕

编辑
  • 薇溪山。在府城西三十里,高可千仞,峯峦百馀,溪箐如之。每溪皆有泉水,分流三十里,合流入于卧龙江。其溪箐有兴云雨之灵。

〔众山〕

编辑
  • 鸣凤山。在府治西,相传蒙氏景庄时曾有凤鸣于此,故名。山下有石,石有巨人迹,长二尺馀,土人以为神异。
  • 慈鸟山。在府治东,城跨其上。
  • 紫溪山。在薇溪山右,时有隐者居之。
  • 雁塔山。在府城南,即古金矿山,风气明秀,为郡学案山。
  • 峩㟤山。在府西,形如屏,高八尺馀,郡之得名本此。
  • 和茶山。在广通县南一十五里,东有阿纳香山,二山相连,高耸峭拔,延亘二百馀里。
  • 阿陋雄山。在县东北一十五里,高逾千仞,有泉出山西为罗申河,出山南为阿陋河。
  • 九盘山。在县东,回旋险峻,道路九盘,立关其中。
  • 回蹬山。在县西十八里,相传蒙氏阁罗凤侵云南柘东城,至此天昏,大雷雨,其佐劝之囘,因名。
  • 凋林山。在县东北十馀里,耸插云汉,登之则禄丰、定远一览在目,土人以为楚雄诸山之长。
  • 营盘山。在县西二里,昔武侯征孟获,驻兵于此,故名。
  • 马鞍山。在县南五里许,状若马鞍,故名。
  • 东山。在县东,势若鱼跃,龙门县以此为景。
  • 高登山。在县东三里,元时有盐井,建盐司于此,又名盐苍山,今废。
  • 鹤翥山。在县东北十里,形高大如鹤,环绕县治,交会于大河,接壤于武定,崇林深涧,椎牧树艺,居民便之。
  • 蟠龙山。在县东北十里许,蜿蜒盘曲,龙泉甘冽,四时不竭。
  • 凤山。在县西一里,形如飞凤,阴雨初霁时,或有仙羊出没于上。
  • 翠屏山。在县西四十里,形如屏蔽县上。
  • 卧象山。有二:一在县罗苴村东南,狮、象二山拱峙,山麓出银矿;一在𥔲嘉县东,形如象卧,元时设千户所其上,故址尚存。
  • 赤土山。在定远县西二十里,山多赤石,林木幽翳,延亘二百馀里,其东有泉,下流为零川。
  • 会基山。在县南四十里,高可三千仞,连亘数百里,有五十馀峯,群山之脉皆起于此,上有会基关。
  • 玉璧山。在县东六十里,高可千仞,望之色如玉壁。东有凤羽山,南有易者山,北有绝顶峰,绵丹岩壁立,高出群山之表。
  • 自久山。在县紫旬乡,方广四十里。国初土酋自久据山为寨,故名。
  • 独立山。一名诸葛山,一名破军山,在县东六十里。世传孔明过此异之,掘断其左右。山畔有井,旧出卤水,今竭。下有白石泉,民资灌漑之利。
  • 云龙山。在县西二十里,峭拔起伏,又名伏虎箐。上有庙,郡人春秋祭之。
  • 螺盘山。在定边县之北,山顶盘旋,形如螺髻。西平侯与刀思郎大战于此。山之西产青缘矿,上有自普关。
  • 陶罗山。在县西,高可千仞。
  • 真武坐台山。在县治后,盖县之雄镇也。
  • 拥翠山。在县后十里,有刀思郎营寨遗址。
  • 无粮山。在县北二十里,其山根派联属万仞,为西南天堑。俗云孔明克服顺宁,至此绝粮,兵不能进,因名。
  • 黑初山。在码嘉县西南千馀仞,五峯耸列,连亘百里。下有一石,状若冬瓜,其色如铁,土人呼为黑初。今移石置县治之前。
  • 卜门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最为险峻。
  • 健林苍山。在南安州东五里,山半有泉,相传泉池有黠龙,可祈年丰,今讹为阿姑娘山。昔黑爨祖瓦晟吴立栅居其间,子孙渐盛,不隶他部。至高氏封威楚,方隶焉。
  • 表罗山。在州西南四十里,中产银矿。
  • 凤凰山。在州南,形如凤头。有土主庙,居凤翅上,神甚灵应。
  • 乌龙山。在州东,树木耸密,形势秀丽。中出泉,有龙,祷之即应。
  • 羊连山。在州西南面学山,有尖峯突出,为文笔峯。
  • 鹦鹉山。在州西北,平地突然而起,上有鹦鹉栖焉。
  • 石鼓山。在镇南州东一十里,上有石,行列如鼓。旧石鼓县以此山为名。
  • 会蓬山。在州东十里,峭拔耸空,草木丛茂。
  • 石吠山。在州南,上有一石类犬。相传凶年将至,则石有声,若犬吠然。
  • 金鸡山。在州东五里,高出群峯。每日将升,山巓如火轮,昔有金鸡现其上。
  • 十八盘山。在州北十五里,其山绝高,路盘回一十八折,方至其顶。
  • 五楼山。在州东三十里太乙村后,嵳峨峭拔,多美石,可琢为器。
  • 卧龙冈。在府城西北,上有盘石,高五尺馀,广称之。其裂隙内有物如小蛇隐见,人以为龙。
  • 青峯坡。在府城,此上有一石,高八尺,广半之,名曰硪碌石。一人摇之则动,百人拽之不倒。又图经云:其在定远县之西曰赤石味山,在定边县之北曰苍山,在广通县之南曰阿浮炼山,在𥔲嘉县之北曰卜门山,皆高而大,又为各县之重镇也。
  • 龙衔洞。在广通县北七十里,其洞则闻音乐之声。

〔大川〕

编辑
  • 龙川江。在府城北,源自镇南州平夷川,东南流经府城西,合诸水至青峯下,为硪碌川。又东合诸水,经定边境,下流入金沙江。

〔众川〕

编辑
  • 平山河。在府德化门外,其源自南安州山内,经本府北入龙川江。
  • 捣练溪。在府城西,宜酝酒。
  • 凤泉。在府城东,泉自地涌沸,清洌甘滑,四时不竭,注而为池。
  • 清风河。在广通县东三里,源发于赵卜关,流行于枯木村。
  • 舍资河。在县东五十里,源出武定,东流南安州界,至沅江入交阯。
  • 雕龙河。在县东北十里,源出阿陋香山。
  • 立龙河。在县西一里,源出马鞍山,下流至孤山角,绕县西定门外。
  • 罗绳河。在县南三十里,流接黑井,至金沙江而出。
  • 大河。在县北三十里,源出楚雄,春夏水势汹涌,险不可测。
  • 温泉。有二,一在广通县南六十里,一在定边县东二里,人多浴之。
  • 黄莲池。在定远县东南五里,广二里许,相传有黄莲开其中。
  • 龙马池。在县西南五里,方广四里,相传有龙马现于此。
  • 定边河。在定边县前,发源于蒙化府罗丘场,五六月其水汹涌无渡。
  • 牟苴河。在县西,今名零川。其广通县有罗川溪,定边县有刺崩川,𥔲嘉县有黑石江。
  • 石羊井。在县北五里,上有石似羊,人不敢动,动则井水泛溢。
  • 卜门河。在𥔲嘉县东北三十里,河绕卜门山下。
  • 马鹿塘河。在县西四里。
  • 南果罗泉。在县西四里。
  • 黑龙潭。在南安州东七里,其深莫测,相传有龙潜焉。
  • 石井。在州东北二里,其泉涌出,随取随满。
  • 大井。在州南半里许,其形方正,泉水寒冽,州民感利之。
  • 白沙泉。在州东三里,本温泉可浴,土人杀犬厌之,遂为寒泉。
  • 马龙江。在镇南州西南一百八十里,源自蒙化入境,西南流经𥔲嘉靖东,又东南入沅江。
  • 子甸溪。在州东北,漑田甚多。
  • 龙泉。在州南三十里,泓深莫测,岁旱祷之辄雨。
  • 热泉。在州西六十里,其水如汤,人多浴之。
  • 玉泉。在州东二里,其泉温暖可浴,有灌漑之利。
  • 古井。有二:一在镇南州东一里,其水甚佳,人多汲之;一在南安州东二里。

古迹

编辑
  • 德江城。在府城西北二里,宋时高升泰封其侄量成于威楚,筑外城,号德江城。传至高长寿,附于元,今废。
  • 汤团箐。在广通县翠屏山中,传云汉诸葛擒孟获,驻军于此,乃腊月二十四也。军士追思荆楚,用汤团祝竃,乃炊而食之,未尽者倾釜而去。至今箐中有小石,形烦汤团然。
  • 废南宁县。在定远县境。高氏专大理国政,命云南㱔莫酋徙民三百户于黄蓬箐。元初以黄蓬箐立百户,后改为南宁县,寻省入定远。
  • 马蹄痕石。在县清和乡苴𦬓七里。有峻岭石岩,崖畔有石池,方广一丈馀,泉香而甘。石上有六七马蹄痕,或磨凿之,经宿其痕仍旧。
  • 仙人迹。在县清和乡木刺答村。山多巉岩怪石,中一大石,上有一履迹,长二尺,广七八寸,土人以为异。
  • 诸葛营。在定边县西一十里。亮讨南中,过髳州,于目直贱北傍山下筑营,夷称望子洞,基址尚存。
  • 武台。在县东五里刘昇村。武侯克服西南,屯兵于此,遗址尚存。
  • 黑石。在𥔲嘉县东。状如冬瓜,人不言而举之则动,言则弗动。土人以为怪,积薪焚之,雷雨交作,众惧止。
  • 千户所旧址。在卧象山顶。元素定初建,属景东路。
  • 废石鼓县。在镇南州东三十里。蒙氏征东爨,取鸡和城,置此县。元末省入州。
  • 和子城。在州东二里。唐时蒙舍诏阁罗凤征东爨,侵硪碌,取此城。
  • 仙人骨。在州东南二十里。山产煤炭,中有碎石如朴硝,人掘面粉之,以敷凔疾,立效。俗传仙人曾化于此。
  • 神石。在南安州西五里。石高二丈馀,蒙氏号为南岳社医安边之神。土人每岁以金贴其顶,有祷辄应。又楚雄县西南三十里摩碌山顶,有石高八尺,顶突出如斜戴笠之状。土人以金贴其面,事之甚谨。

风俗

编辑
  • 土壤肥饶,士人务学,盐井之利,赡乎列郡,故其人裕而畏法。樊绰志。
  • 崇释乐善。元志。
  • 节令、祭葬、服食、货贝等俗与列郡同。语具全省土风下。
  • 近郡之夷名罗婺,居山林高阜处,以牧养为业。男子髻束高顶,戴笠披毡。妇人方领,黑衣长裙,披发跣足。所居有房屋,无床榻,以松毛铺地而卧焉。近年亦有纳粟为义官及作生员者,与汉俗渐同。
  • 西南有和泥蛮,男子翦发齐眉,戴笠跣足,衣不掩胫。妇人头缠布,或黑或白,长五尺,以红索约一尺馀,缀海贝青缘珠以为缨络,桶裙无襞积。女子则以给黑相间布缀于裙之左右。既适人,则以藤丝圜束于膝下,以捕雀打鼠,供日用吉凶。吹芦笙。定边𤠾𤠾。凡婚姻死葬,杀牛设酒,以一人吹芦笙为引首,男女牵手周旋,跳舞歌笑以为乐。
  • 泼水为礼。𥔲嘉有僰夷蛮,凡婚姻,男以水泼女足为定。
  • 葬殉以鸡。死,穵坑用板而葬,上盖草蓬,以生时所用之物纳于左右,复以雌雄二鸡置其侧。其鸡脚矮,啼无时,俗推僰夷鸡也。

物产

编辑
  • 金石之属九。银、铅、铜、铁、瀽青石、缘石、响石、黑盐石。
  • 稻之属十。秔、秫、红芒、黄壳、白壳、虎班梗、白黑乌嘴。
  • 来麰之属三。大麦、小麦、火麦。
  • 荞之属二。甜、苦。
  • 黍秫之属五。黍、稷、梁、稔、芝蔴。
  • 菽之属九。蚕豆、黄豆、赤豆、白豆、黑豆、青豆、菉豆、紫豆、湾豆。
  • 菜茹之属二十一。蕨、薇、葱、韭、蒜、姜、莴苣、茼蒿、波菜、滑菜、甜菜、芫荽菜、芹菜、芥菜、苋菜、竹笋、红萝卜、白萝卜、黄萝卜。
  • 瓜之属三。王瓜、冬瓜、越瓜。
  • 薯蓣之属三。山药、山暮、蓣子。
  • 菌之属五。鸡、棕、松、菌、香蕈、滑蓖、木耳。
  • 药之属二十四。管仲、半夏、苽蒌、白芨、牛膝、苍耳、紫苏、柴葫、茯苓、茵陈、杜仲、防风、苦参、当归、黄苓、地黄、龙瞻草、益母草、天南星、天门冬、麦门冬、何首乌、牛蒡子、五倍子。
  • 菓之属二十一。梅、桃、杏、李、枣、梨、栗、松、杮、橙、橘、柑、栏、枇杷、猩猩、胡桃、葡萄、橄擅、欑桃、木瓜、香栉、狮头柑。
  • 蓏之属五。莲实、藕、菱、茨菰、荸蔼。
  • 竹之属六。紫竹、班竹、筋竹、蛮竹、水竹、凤尾竹。
  • 木之属二十。松、柏、桧、柟、柳、楸、椿、槐、榆、楮、桑、栗、桂、樟、棕、棠、梨、梓、桐、夜合、紫榆。
  • 花之属二十九。兰、菊、桂、莲、牡丹、海棠、芍药、萱草、蔷薇、鸳栗、金凤、木槿、鸡冠、石斛、石榴花、金钱杜、鹃、素馨、粉团、茉莉、龙爪、山茶、长春、丁香、紫薇、剪红罗、木香、石竹子、棣棠。
  • 禽之属二十三。雉、鹊、莺、鹤、鹭、燕、鸱、鸠、画眉鹭、鹭、鹧鸪、布谷、鹁鸽、白鹇、杜鹃、百舌、啄木、水鸭、鹌鹑、翡翠、水鹈、鹡鸽、孔雀。
  • 兽之属十二。虎、豹、鹿、熊、顾、獐、麂、狐、兔、竹鼠、野猪、穿山甲。
  • 鱼之属十三。鲫、鲤、鳝、鯺、鲢、鳝、鳅、鰋、金黄骨、花班、细鳞。
  • 货之属九。毡黁香、火麻、百夷锦、洗塔、铜器、鹅毛褥、攀枝花、绵布。

堤闸

编辑
  • 梁王坝。在府治东平山门外三十五里,梁王柏匝刺瓦尔密所筑,年久堤决,弘治十三年重修。
  • 城南堰。在县城南二里许。
  • 西南二堰。一在镇南州西,一在州南。

桥梁

编辑
  • 凌虚桥。在府治东三十五里,弘治四年知府邵敏建。
  • 卧龙冈桥。在府西七里,跨卧龙河,成化十一年建。
  • 平山桥。跨平山河,正统十年知府冯郁建。
  • 济川桥。在府治西四十里吕令巡检司前,先是架木为桥,成化二十二年知府邵敏易木以石,醒水以洞,长十丈,广二丈,上有扶栏。
  • 龙川桥。在黑盐井巡检司前,跨龙川江。
  • 明月桥。在广通县西二里。
  • 清风桥。在广通县东三里。
  • 濯缨桥。在县南归甸驿前,永乐间建。
  • 翠微桥。在县东二十里蒙七塔舗前。
  • 陡涧桥。在县东七十五里舍资巡检司前。
  • 安乐桥。在舍资驿西一里,弘治间重修。
  • 永济桥。在定边县驿前,成化八年建。
  • 德胜桥。在县北十里。
  • 普利桥。在县,桥甚高广,一县壮观。
  • 西龙桥。在𥔲嘉县北十里。
  • 麻弄桥。在县南十里。
  • 鱼装桥。在县东南二里。
  • 碓𦥑河桥。在县北二里。
  • 迎恩桥。在南安州北一里,成化间建。
  • 擢秀桥。在州东,成化十四年建。
  • 新石桥。在州北二里。
  • 水井桥。在州东半里。
  • 妥稍桥。在州东四十里。
  • 苴力桥。在镇南州西四十里。〔修撰杨慎有垂柳篇〕:楚雄苴力桥有垂柳壹栋,婉约可爱,往来过之,赋此志感。其词曰:霞和殿前艳阳时,忘忧馆裹光风吹。千门万户旌旗色,九陌三条雨露姿。苍凉苑日龙燕甸,缥渺官云覆京县。芳树重重归院迷,飘花点点临池见。临池归院总仙曹,应制分题竞彩毫。诏乘西第将军马,诗夺东方学士袍。金明缘暗留烟雾,旧燕新莺换朝暮。只知眉黛为君颦,肯信腰肢有人䖨。从此沉沦万里身,可堪惟悴四经春。支离散木甘时裹,攀折荒亭委路尘。榣落秋风上林远,婆娑生意华年晚。赐继关山明月楼,一声横笛清霜阪。
  • 平夷桥。在镇南州西五里。
  • 白塔桥。在州西二十五里。
  • 丹桂桥。在州西五里。

宫室

编辑
  • 思政楼。在府治内。〔知府趋煕记略〕:楚雄郡治厅事之后,有楼数楹,高而敞豁,乃前守尹公所建,历年殆久,而未有名之者。成化七年冬,煕奉命来守是邦,每于公暇,偕一二同寅燕休其地,凭栏四顾,景物满目,固足以涤尘襟矣。因窃相谓曰:郡,古侯国也,民生休戚,疆界安危,咸悬我身,厥任匪轻矣。易曰:思不出位,则素其位者,其奈何弗思乎?是故燕休之所,静虚专一,固退思地也,请名之曰思政。
  • 崇庆楼。在府治南,洪武十六年建,桂铜漏其上,弘治十六年指挥王势重修。
  • 钟鸣楼。在崇庆楼北,洪武十六年建,栖锺以警晨昏,弘治十六年指挥王鳌重修。
  • 桂香楼。在府治西,洪武十六年建。
  • 东台。在府城内,弘治元年知府郡敏建。
  • 铎风台。在黑盐井,弘治十六年筑。
  • 雍煕楼。在定边县治北,洪武二十二年建。
  • 太和楼。在县南,洪武二十二年建。
  • 迎恩楼。在镇南州东,景泰三年建。
  • 威远楼。在州西,景泰三年建。

曲靖军民府

编辑

沿革

编辑

汉为夜郎味县地。蜀汉置建宁郡,后分置兴古郡。晋属宁州。梁时有爨瓒者据之,为西爨地。隋置恭州、协州。唐置南宁州,及改恭州为曲州,分协州置靖州,俱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蛮。南诏蒙氏置石城郡。宋时大理段氏因之,后为磨弥部所据。元初置磨弥部万户,至元间改中路,后又改为曲靖路,升宣抚司。皇明洪武中,改为曲靖军民府,领州二、县四。

〔沿革表〕

编辑
总部 州县
唐虞 梁州城
夏商
合梁于雍
春秋
战国 滇国
益州郡 味县
蜀汉 建宁郡 味县
兴古郡 律高县
宁州 建宁郡
兴古郡
宋齐 宁州 河阳郡
梁陈 爨瓒据 西爨
恭州、协州
南宁州 味县、悦州
戎州都督府 曲州、靖州、盘州
蒙氏据 石城郡
段氏据
磨弥部据
磨弥部万户 南宁千户、落温千户、纳垢千户、普摩千户
中路
曲靖路总管府 南宁州、罗雄州、霑益州、交水县、石梁县、罗山县、陆凉州、河纳县、芳华县、马龙州、通泉县
宣抚司 南宁县、亦佐县
皇明 云南布政司 曲靖军民府 南宁县、亦佐县、霑益州、陆凉州、马龙州、罗雄州

〔属州县沿革〕

编辑

南宁县附郭

  • 益州郡味县地。
  • 初置南宁州,以爨归王为都督,天宝末没于蛮。
  • 初置千户所,隶磨弥部万户,至元中陞南宁州,后改为南宁县。
  • 皇明因之,洪武末省越州石堡山之地入焉。

亦佐县

  • 为牂牁郡宛温县地。
  • 蜀汉属兴古郡。
  • 因之。
  • 为盘州地,后没于蛮,号夜苴部,后讹为亦佐。
  • 至元间井入罗雄州,后置亦佐县。
  • 皇明洪武初属罗雄州,后分越州之屈即村入焉,隶本府。

霑益州

  • 为牂牁郡宛温县地。
  • 蜀汉属兴古郡。
  • 初置西平州,贞观中改为盘州,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蛮,后为磨弥部所据。
  • 初置磨弥部万户,至元中改置霑益州,领交水、石梁、罗山三县。
  • 皇明倂三县及越州入焉。

陆凉州

  • 牂牁郡平夷县地。
  • 蜀汉属兴古郡。
  • 分置平夷郡。
  • 属盘州,天宝末没于蛮,南诏时号落温部。
  • 初内附,置落温千户所,属落蒙万户,至元中改置陆凉州,领河纳、芳华二县。
  • 皇明因之,倂二县入焉。

马龙州

  • 为益州郡地。
  • 蜀汉为兴古郡地。
  • 因之。
  • 时没于蛮,名微匡,僰刺居之,后盘瓠裔纳垢部逐旧蛮而有其地,至罗苴。
  • 初内附,置纳垢千户所,至元中改为马龙州,领通泉县。
  • 皇明初因之,后倂县入焉。

罗雄州

  • 为牂牁郡宛温县地。
  • 蜀汉为兴古郡。
  • 因之。
  • 时没于蛮,为塔敝纳夷甸。相传盘瓠六男,其一曰蒙由丘,后裔有罗雄者居此甸,至其孙普恐,名其部曰罗雄。
  • 初内附,隶普摩千户。至元中,割夜郎苴部为罗雄州,隶曲靖路。
  • 皇明因之。

疆域

编辑

〔东〕一百七十里至普安州界,〔南〕一百六十里至广西府西,〔西〕一百四十里至寻甸军民府界,〔北〕二百九十里至四川乌撒军民府界。南宁县附郭编里三,府东二百五十里为亦佐县编里二,东南二百七十里为罗雄州编里三,南一百二十里为陆凉州编里八,西北七十里为马龙州编里四,东北一百十三里为霑益州编里十四。自府治西南三百三十里至云南布政司东。北六千八百六十里至应天府,一万三百五里至顺天府。

形势

编辑

〔东〕距青龙山,〔南〕接负金岭,〔西〕挟胜峯之阻,〔北〕临白石之江,控制黑、白二爨。

山川

编辑

〔名山〕

编辑
  • 负金山。在府治西一十五里,顶有穴,水深尺馀,土人谓之砚池,童子于穴中投身取水,云学书有成。
  • 分秦山。在府治东二十里,旧名石堡山,相传武侯与蛮酋盟誓之所。

〔众山〕

编辑
  • 青龙山。在府城东。
  • 胜峯山。在府城西嶙峋耸技高出群山。
  • 真峯山。在府西南二十里许山峦秀丽多产花木。
  • 郎目山。在府东二十里山高逡远如嶂如屏。
  • 翠峯山。在府西二十里。
  • 石坡山。在府城南三里上有望夫石。
  • 龙华山。有二一在府城北二十里一在霑益州南五十里。
  • 旱改山。在亦佐县治东岁旱祷之即雨。
  • 矣层山。在县西山有清泉居人利汲夷语水为矣因名。
  • 伯蒙山。在霑益州东南二百里高出诸山之上。
  • 堆涌山。在州东南一百里。
  • 东山。在州南二百里山色苍翠宛然如画。
  • 石龙山。在州东七里其西麓有一石蜿蜒如龙。
  • 罗山。在州东北九十里。
  • 炎方山。在州南七十里。
  • 丘雄山。在陆凉州东七里上有方池水无盈缩下有泉十八岁旱祷雨战应。
  • 木容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峯峦林木苍翠可观。
  • 部封山。在州西四十里。
  • 满戍山。在州北二十里高出群山林木郁茂。
  • 伯刻山。在马龙州南六十里峯峦峻峭怪石巉岩。
  • 木容箐山。在州东南六十里。
  • 杨磨山。在州西七十里五又名关索岭上有阙。
  • 多罗山。在州西南六十里。山顶多怪石,林木丛茂,州之望山也。
  • 白蜡山。在罗雄州西南一十三里。
  • 罗庄山。在州东南六十里。
  • 八部山。在州西北八十里。高二百馀丈,盘根一百馀里,冈峦八耸,故蛮呼为八部。
  • 禄布山。在州北八十里。高二百馀丈,盘旋百里,峭石巉崖,林木葱蒨。
  • 普贤洞。在府城南二十里。
  • 观音洞。在府城南二十五里。
  • 清溪洞。在平夷城一三里。洞深一里,其内石笋森立,外则溪流环纯,清幽可爱。
  • 桂花洞。在平夷城北十里许。洞穴曲深,洞前有合抱老桂,婆娑蔽亏,花香数里。
  • 石门。在陆凉州西平壤。石笋森密,周匝十馀里,大者高数仞,参差不齐,望之如林,俯仰侧直,千态万状。东西行者穿其中,故曰石门。又东出数百步,有离石焉,状类西岳三峯,宛然如画。

〔大川〕

编辑
  • 白石江。在府城北八里。洪武十四年,西平侯沐英征云南,闻元司徒达里麻拥兵十馀万屯曲靖,遂进师至白石江,大战,擒达里麻,俘甲士二万于此。
  • 盘江。在霑益州。有二源,北流曰北盘江,南流曰南盘江,环绕诸山,各流千馀里,至平伐横山寨合焉。州据二江之间。

〔众川〕

编辑
  • 潇湘江。在府城南。源出马龙州木容箐,夏秋之交,江水泛涨,汪洋弥漫,若洞庭潇湘之势,故名。
  • 东海子。在府城东五里许,轮广五十馀里。每秋雨,水汪浩淼,亦曲阳之巨浸也。
  • 龙泉。在府城南十里。泉分两派,而灌漑之利甚溥。府卫春秋祝之,岁早祷雨,无不应。
  • 黑龙潭。在府东二十馀里。傍有石洞,其上怪石巉岩,林木密茂,潭水源深,多资灌漑之利。
  • 温泉。在府分泰山下,阔二丈许,其沸如汤,人多浴之。
  • 北沼。在府城北迎恩门外。
  • 交河。在霑益州南一八百十里,合盘江、蜡溪二水,故名。
  • 东山河。源出霑益州,傍有沙,平坦肥沃,约百馀里,旱涝无虞。
  • 中涎泽。在陆凉州,合潇湘江汇于此。
  • 南涧。在州西北,注中涎泽。
  • 东河。在马龙州治东。
  • 西河。在州治西。
  • 喜旧溪。在罗雄州西,流入盘江。

古迹

编辑

〔汉〕

  • 李元礼碑。在府城南,相传李膺以党锢流妻子门人于石城郡云。
  • 八塔。在府城东武侯镇,地脉建。
  • 双井。在府城,相传武侯凿。

〔晋〕

  • 爨府君碑。在府城南二十里。
  • 石城。在府城北二十馀里。隋牂墙郡地。唐为庄州石城县,属黔州都督。旧有一碑,乃段氏与三十七部诸蛮立誓盟之碑。
  • 旧府治。在府南城村,今遗址尚存。
  • 废越州。在府城南一十五里。本唐悦州,领甘泉等六县,后为爨。元置千户所,改越州。蛮所据,号普么部。国朝洪武末,州省。
  • 卤昌城。在陆凉州西南中延泽尾。水绕城郭,南中之固城也。
  • 木栅羲城。在中延泽中洲上。其南有骑思笼城。
  • 耶城。在马龙州东南境。
  • 尚灒城。在州东南。
  • 废石梁县。在霑益州东北五十里石梁山。本磨弥部,又名五勒部。元至元中,立为县。
  • 废交水县。在州南二百三十里交水村。其先磨弥部酋蒙是居此,名易陬笼城。后为大理国高护军所夺。元初内附,立为县。
  • 废罗山县。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平夷乡。乃縻弥部东境,夷名乐蒙山。元置此县。
  • 废芳华县。在陆凉州西四十里。昔落温部之地,蛮名忻歪,又名部封。元初置千户,后改芳华县。
  • 废河纳县。在州南八十里蔡村。蒙氏时置陆郎县,后倂于落温部。元初置百户,至元中改河纳县。
  • 废通泉县。在马龙州西南四十里通泉乡。本盘瓠裔纳垢之孙易陬分居其地。元初为易笼百户,改通泉县。巳上六县,俱国朝永乐初省入各州。
  • 旧罗雄州。在喜旧溪东,遗址废为平原。

风俗

编辑
  • 山川夷旷,士风渐盛,科第人材,后先相望,殆与中州埒焉。旧总志。
  • 婚姻论门第,力耕致富。元志。
  • 节令、祭葬、服食、货贝等俗,与列郡同,语具全省土风下。
  • 近郡之夷,名黑白爨,椎髻皮服,居深山,虽高冈硗砻,亦力垦之,以种甜苦二荞自赡。又以畜马为生,牧养蕃息,剔去尾骨二节,谓之雕尾,以此为贵。刻木为鞍而无䩞,剜木为蹬,状如鱼口。器皿用竹筐木剜。房舍饮食,颇类汉人,惟不事佛。陆凉州志。
  • 猡猡不识文字,交易借贷,辄以木刻为信,析而分之,彼此各藏其半,亦上古之遗风。然亦有爨字,如科斗状,惟其同类日用耳。交易以丑戌日。马龙州志。
  • 卜用鸡骨。事无大小,凡举动必就巫师,以鸡骨占其吉凶。
  • 葬不用棺。贵者用虎豹皮,贱者用羊皮,包其尸,以篑舁于野焚之。会亲友杀牲祭享,弃其灰而不收。酋长及富者,则令奴婢看守二三月,始藏其骨,非亲人莫知其处。罗雄州志。

物产

编辑
  • 稻之属五。黑早毛、光头、长芒。
  • 糯之属二。大小。
  • 来麰之属三。大麦、小麦、燕麦。
  • 荞之属二。苦甜。
  • 黍秫之属五。高梁黍、粟、荑、稗、苏子、宋黄谷。
  • 菽之属八。黄豆、黑豆、红豆、蒃豆、饭豆、菀豆、南豆、白豆。
  • 菜之属十五。苋、蕨、茹、葱、薤、蒜、菠、笋、姜、萝卜、胡卜、茼蒿菜、白菜、蔓菁。
  • 瓜之属三。王瓜、冬瓜、金瓜。
  • 薯蓣之属三。山药、紫蓣、白摈。
  • 菌之属四。鸡、欔、松菌、香蕈。
  • 药之属三十八。茯苓、芍乐、麻黄、枸杞、木通、石芜、桔梗、半夏、薏苡、防风、川芎、瓜蒌、苦参、葶苈、南星、常山、牵牛、萆藓、香黄柏、黄芩、厚朴、牛膝、牛旁、当归、白芷、升麻、柴葫、茴香、大戟、薄荷、何首乌、天门冬、麦门冬、五味予、香附子、益母草、草乌。
  • 菓之属二十七。梅、桃、李、杏、梨、杮、栗、橙、石榴、樱桃、卜萄、核桃、白果、花红、木瓜、松子、杨梅、常梨、郁李、羊枣、林擒、山渣、橘子、苦槠、羊桃、猩猩、海棠。
  • 蓏之属三。菱、藕、茨菰。
  • 竹之属三。紫竹、青竹、实竹。
  • 木之属二十二。松、柏、槐、柳、榆、桑、椿、楸、桱、榽株、栗、拨、楮、樟、棠、梨、山桃、黄杨、罗汉松、夜合、茨、桐、棕。
  • 花之属四十四。桂、兰、菊、葵、莲、牡丹、芍筑、木犀、山丹、水仙、山茶、蔷薇、缘葱、芙蓉、石竹、紫荆、木莲、玉簪、金凤、海棠、腊梅、水香、素馨、月香、灯盏、碧桃、区竹、隶棠、粉团、鸳鸯、鸡冠、丁香、珍珠、绣球、龙爪、樱粟、金梅、小桃、红白鹤、蝴蝶、映山栀子、剪春罗、三春梅。
  • 禽之属十一。鴙、鹤、鸦、莺、鹰、鹊、雁、鹭、鸳、鹧鸪、白鹍、画眉。
  • 兽之属十二。虎、豹、鹿、麂、獐、熊、猴、兔、狐、狸、称猫、𤢭猪、山驴。
  • 鱼之属七。鲤、鲫、鲭、鳝、鳅、白。
  • 货之属八。钱、毡、蜜、蜡、酥、油、乱线、麂皮、狐皮。

堤闸

编辑
  • 西湖坝。在府城东北十里。洪武间,凿有霸闸,积水以灌田,军民利之,后为富人所占。弘治十二年,同知胡光具其事陈当道,始核出。
  • 交水坝。在霑益州南一百七十里平蛮乡。魂步、腊溪二水相合,又名交水河。先是,以土堰水,每岁随筑髓决。宣德十年,曲靖卫千户梅用凿石为坝,启闭以时,足利灌漑。
  • 大坝。水出木容箐。洪武初,指挥刘壁筑坝渠为三,造闸以蓄泄水利,于是东南三乡四堡之田咸受灌漑。
  • 小坝。在州治西五里。
  • 阿龙沟。在州东三里。河东诸田赖以灌漑。

桥梁

编辑
  • 澄清桥。有三:上桥在府治南九里,中桥在治南七里,下桥在治西三岔驿,俱弘治十七一建。〔督学彭纲记〕:弘治甲子秋九月之吉,曲靖府新澄清上、中、下三桥成。初,府城西南七里许有唐家桥,又三里有湛家桥,正西值三岔驿路有马家桥。湛家桥水出胜峯山下,流经翠峯为河。唐家桥水出白家冲,汇河合流出冯家桥,俱入滇大路。盖一水回折而三值于道也。始,三桥皆骈木荀,且修废不时,民以为病。弘治癸亥之夏,淋雨潦溢,冯家桥坏。明年甲子冬,巡按御史聊城耿公行部至曲靖,民状其事以请。公曰:是不可缓者。乃稽官书,得两造之当入罚者,为白金若干锾,以备修本。时分守右参议华容黎君、分巡佥事安成王君实承公意,相与檄任同知胡光、指挥张钦、蒋汉、百户陈经、任志分董其事。各职奉承恐后,属工庀器,度地属役,易木以石,固石以铁,续穹干趾,束水以门,为纵凡四丈有畸,为横弱三之二,为高凡二丈有畸,下空半之。甫成,二插又坏。知府焦韶、通判白永复以为请。公曰:固犹是也。则又以千户唐经、百户王濬、湛宣、李昂、舍人湛洪、王瀚主堪家桥,千户王楷、百户徐忠主唐家桥,而总理其事,则部光、钦故实任焉。而其费则取之羡馀,与韶之所营办节缩以益焉者也。凡作事与桥之纵横高广,皆如冯家栉。是役也,凡用人日若子,为日凡若干,凡用石用木若干。经始于是年三月七日,至是讫工。于是水由其道路续于桥,以仕以游,以农以樵,以步以骑,无不利涉,无深厉浅揭之难。同知光以三桥之成公志也,乃取揽辔澄清之意而易其名,以湛家桥居上流为澄清上桥,唐家桥居中为澄清中桥,冯家桥最下为澄清下桥。又于上桥之右构亭琢珉,谋记其事,具状介使赍白金来乞言。纲惟是当不杇者,却金而记之。鸣呼!桥梁道路四民。所赖。先王之世,徒杠成于岁十一月,与梁成于岁十二月,溱消少焉。孟子议之:公在云南,以大德立政,不为煦煦之仁,而其所设皆有攸长之惠。若桥之成,特一事耳,而诸君协相之力,事事之勤,亦有不可泯者,是用书之。
  • 潇湘江桥。在府城北八里,洪武二十五年建。
  • 石堡山桥。在府城南二十里。
  • 迎恩桥。在府城北双沼之间,桥下有闸,洪武初建。
  • 太平桥。在霑益州南一百四十里交水村,长八丈,阙二丈,块步溪水流其下。
  • 阿幢桥。在州南一百七十里,腊溪水流其下。
  • 山塘桥。在州南一百七十里,山塘溪水过焉。
  • 可渡桥。在州北一百二十里,跨可渡河。
  • 城南桥。在陆凉卫城南,洪武二十二年建。
  • 城北桥。在卫城西北芳华乡,跨南涧之水,洪武十五年建。
  • 永安桥。在越州卫城北,弄泥溪水流其下。
  • 镇夷桥。在卫南,洪武二十七年建。
  • 观音桥。在马龙州西,西河水流其下。

宫室

编辑
  • 南楼。在府城南,重屋三层,年久倾圮,弘治间同知胡光、指挥李磬重修。
  • 钟鼓楼。在府城中,洪武十一年建,上有铜漏。
  • 临漪楼。在府城北,下瞰莲沼,水天一碧,颇助登楼之瞑。
  • 武侯水阁。在府北翫荷池,中筑高台,建水阁,游兴者多至其间。

澂江府

编辑

沿革

编辑

战国属楚,为滇国地。汉置兪元县,属益州郡。蜀汉属建宁郡。梁属南宁州。隋属昆州。唐属䍧州,隶黔州都督府。开元中,降为羁縻州。天宝末,没于蛮,号罗伽甸。南诏蒙氏置河阳郡。宋时大理段氏析蛮为三部,曰强宗,曰休制,曰步雄。其步雄部后居罗伽甸者,号罗伽部。元宪宗四年内附,六年置罗伽万户府。至元三年改为中路,十六年升澂江路,属云南行省。皇明洪武十五年改为澂江府,领州二、县三。

〔沿革表〕

编辑
总部 州县
唐虞 梁州域 西南夷
夏商
战国 滇国地
益州郡 俞元县
蜀汉 建宁郡 俞元县
宁州
南宁州
昆州
黔州都督府 䍧州
羁縻州
蒙氏据 河阳郡 温富州
段氏据 强宗部、罗伽部、休制部、步雄部、落蒙部
罗伽万户府 罗伽千户、江川千户、杨宗千户、部傍千户、普舍千户
中路 河阳州、江川州、休纳县、双龙县
云南行省 澂江路 河阳县、江川县、阳宗县、新兴州、普舍县、硏和县、路南州、弥沙县、邑市县
皇明 云南布政司 澂江府 河阳县、江川县、阳宗县、新兴州、路南州

属州县沿革

编辑

河阳县附郭

  • 时么㱔蛮所居之地,后为判蛮夺而有之,南诏于此置何阳郡。
  • 初置罗伽千户所,至元中改河阳州,寻降为县。
  • 皇明因之。江川县
  • 时名碌云异城,又名易笼。
  • 蒙氏徙曲旺蛮居此,以白蛮守治之。
  • 宋。时段氏以㱔么徙蛮子孙分管其地,名步雄部。
  • 初置千户所,至元中改江用州,寻降为县,属澂江路。
  • 皇明因之。

阳宗县

  • 么㱔蛮居此,号强宗,因以名部,后讹为阳宗部。
  • 初,蛮酋卢舍内附,置阳宗千户所。至中元,改为县,属澂江路。
  • 皇明因之。

新兴州

  • 为青蛉、弄栋二县地。
  • 为土人爨璔据之,分为西爨地。
  • 贞观中,置求州,属戎州都督府。天宝末,没于蛮。南诏蒙氏置温富川。
  • 时,大理段氏徙么㱔,徙蛮居此。
  • 置部傍、普舍二千户所。至元中,改部傍千户为休纳县,又于休纳置新兴州,领普舍、硏和二县。后省休纳入州,属澂江路。
  • 皇明井,省硏和、普舍入焉。

路南州

  • 为益州城。
  • 蜀汉建宁郡境。
  • 为昆州地,夷名路甸。天宝末,为黑爨蛮落蒙所据,号落蒙郡。
  • 宪宗时,置落蒙万户府。至元中,改路南州,领邑市县,属澂江路。
  • 皇明因之。弘治四年,省县入州。

疆域

编辑

〔东〕二百里至广西府弥勒州界,〔南〕九十里至临安府宁州界,〔西〕二十五里至云南府晋宁州界,〔北〕五十五里至云南府宜良县界。河阳县附郭编里六,东一百三十里为路南州编里四,东南九十里为江川县编里二,西一百二十里为新兴州编里二,北四十里为阳宗县编里二,自府治西一百二十里至云南布政司,东七千三百里至应天府,一万七百四十五里至顺天府。

形势

编辑

〔东〕距金莲山,〔南〕距抚仙湖,〔西〕挟玉笋山,〔北〕据罗藏山,控制黑白爨蛮。

山川

编辑

〔名山〕

编辑
  • 玉笋山。旧名涌拔山,在府治西南二十里。屹立抚仙湖上,不与群山接。高峯独秀,状如玉笋,故名。

〔众山〕

编辑
  • 罗藏山。在府北十里。蛮语虎栅为罗藏。昔有虎自碧鸡而渡滇池,为民害,造栅以取之。山高五百馀丈,其上宽平,有龙湫,时兴云雾。元梁王立寨其上,又名梁王山。南有泉流为罗藏溪,入抚仙湖。北有泉流为锦溪,西有泉流为弥勒石溪,俱经阳宗县入于明湖。
  • 舞凤山。在府治后。山势自罗藏山之中条迢迤而来,如凤首览辉而下。左右分两山夹峙,若展翼然,故名。隆庆四年,知府徐可久迁府治于其麓。
  • 金莲山。在府治东。高圆平正,众山环拱,日光照耀,若金莲然。
  • 玕札山。在府治北二十里。山峡有泉四出,会而为溪,入抚仙湖。
  • 旸溥山。在府东五里。
  • 回龙山。在府治东南,又名象鼻岭。石骨低回,蜿挻若入湖状。其脊分垅旅转,北望罗藏城郭,左顾如龙盘然。
  • 虎山。在府治西十里。连峯叠翠,横亘百里。
  • 缺摩山。在府治东,其山多石岩穴,澂江第一幽胜之所,下有华藏寺。
  • 龙爬山。在府治西,山有龙爬之迹,故名。
  • 西山。在江川县西四里,峯峦起伏,山麓多泉,合流入星云湖。
  • 蟠坤山。在县南十五里,东顶皆赭石,无草木。
  • 屈颡颠山。在县北十五里,山半涌泉三派,西入滇池,东入抚仙湖,南为阿件溪,入星云湖漑田,极为民利。
  • 缘笼山。在县西北十五里,林木苍翠,下有泉流入星云湖。
  • 覆盆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其山无石,皆螺蛳壳,形如覆盆,居民祭社祈年皆在其上。
  • 龙凤山。在县西三里,崇冈叠皂,为县镇山,冷泉、温泉皆出其麓。
  • 夹浦山。在阳宗县治西,弥勒石溪及冷水塘二水夹之。
  • 碁枰山。在县东南二里,顶若碁枰。
  • 化石祖山。在县西北七里,其南有泉流入明湖。
  • 天马山。在炒甸南三十里,山形肖马,故名。两山夹护,峯峦起伏,茂林曲涧,蓊郁盘旋,陟严四顾,东见宜良大池江,南望澂江抚仙湖,西连阳宗梁王山,北睹汤池万福寺,麓有流泉,环绝如带。邑人赵世麟葬父于此,葬之日,有九狼二兔之异焉。
  • 狮子山。在炒甸笼池村之北。
  • 奇梨山。在新兴州治西,林木茂蔚,下有泉汉入大溪。
  • 灵照山。在州东一十里。
  • 大棋山。在州西北十五里,上有石,俗传有仙弈棋于此。
  • 罗么山。在州东北二十里,下有白龙溪。
  • 蒙习山。在州西北七十里,山顶与晋宁州分界。
  • 休柔山。在路南州东北十五里,今名九盘山,下有泉流入盘江。
  • 照镜山。在州西北二里,前有池如镜。
  • 遮日山。在州东南十五里。
  • 札龙山。在州东八十里,峯峦高耸,下有小石,可以炼铜。
  • 羊鼻山。在州东十五里,山顶有泉,流灌田亩。
  • 木龙山。在州东南十五里,高可百馀仞。
  • 关索岭。在州北三十里,高可三十馀丈,险峻难渡,若关隘然。

〔大川〕

编辑
  • 抚仙湖。在府城南十里,周围三百馀里。北给诸溪流,南受星云湖,泓涵清澈,一碧万顷。玉笋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中产蜣乡鱼。尾问东会铁池、盘江达南海。〔知府王彦仙湖泛月诗〕:湖水涵虚混太清,仙人河代不知名。澄波混漾青山落,遥汉昭回宝月明。素魄每添吟客兴,流光休动故乡情。相看欲洗浮名利,独倚南楼到二更。

〔众川〕

编辑
  • 星云湖。在江川县南,周围人十馀里。东流五里入抚仙湖,二湖相通。
  • 明湖。在阳宗县北。源出罗藏山,下流入盘江,周七十馀里。
  • 箩木箐河。在新兴州,源自晋宁州,流大堡入嶍峨县。
  • 密罗河。在州。源出密罗村,经旬尾入嶍峨县。
  • 巴盘江。在路南。州源自陆凉州,经流于邑市、宜良,入广西府界。
  • 铁赤河。在州西四十里。源自陆凉州流入,西南又过兴宁溪下流入盘江。
  • 龙泉溪。在府西一十五里乱石中,流入抚仙湖。
  • 西浦泉。在府西一十五里奇石崖下。左右潭二所,双泉夹出,合流成溪,多资灌漑之利。
  • 双井温泉。在江川县海西村。两非皆温泉,流入星云湖废邑市。县治北亦有温泉。
  • 青龙泉。在阳宗县南三里。
  • 大溪。在新兴州东北。源出夹雄山,流绕西南,过罗么、奇梨二溪,出嶍峻县,入曲江。
  • 九龙池。在州西北二十里。池聚九泉,分灌赤壤。
  • 莲花池。在州北十里,下流入大溪。
  • 白龙泉。在州东北二十里。灌田颇多。
  • 黑龙泉。在路南,州东八里。

古迹

编辑
  • 西古城。在府治西。元时筑,遗址尚存。
  • 诸葛营。在府不五里。蜀汉建兴中,诸葛拔酋长为用,曾驻兵于此。
  • 元帝师碑。在府治东旸溥山。
  • 菜花坪。在府罗藏山东。野菜蔓生,堪为虀。相传元梁王宴游之处,耕者往往得其遗物。
  • 金鸡岩。在府华藏寺石壁间。相传闻其啼,米价腾贵,人以为怪,击其首。
  • 部椿城。在江川县。昔易昌所筑。元置双龙县,后省入江川县。
  • 石龙。在县。有石如龙,因名其地为碌云异城,即今县治也。
  • 蟠坤洞。在县蟠坤山下。相传昔有人修通于此,死为山神,屡见马迹,土人为之立祠。
  • 天宝塔。在县东二里东山之巓。天宝二年建。
  • 古树。在县二十里双龙乡北。春初叶萌,自南兆旱,自北兆雨,自西风雨时禾稼登,自四围旱涝馋螼荐臻,历验无爽。
  • 黑相城。在阳宗县治东。一名输纳龙城。
  • 梁王屯。在县东南,即碁枰山。上有废垣,昔梁王屯兵于此。
  • 白城。在新兴州北。昔强宗部蛮之裔,长曰部傍,据普具笼城,次曰普舍,据普札笼城。二城之西有曰白城,汉人所筑,二酋累争不能定。
  • 禄匡城。在州西南。
  • 昌人城。在州南。
  • 玉乞城。在州故硏和县。上四城相传皆汉时所筑。
  • 休纳城。在州。昔部傍所筑。元初置千户所,寻改为县,省入州。
  • 畔龙城。在州西一十里。元置县,后省入硏和县。
  • 硏和城。在州南三十里。昔么㱔蛮步雄居此。元初其孙龙钟内附,置县。国朝省入州。
  • 普舍城。在州北二十五里。昔大理段氏以步雄之弟普舍居此,号普札笼城。元初普舍孙㱔𠠝内附,置千户,后改为县。至国朝省入州。
  • 中古城。在州西二里。元时梁王筑以备兵,遗址尚存。
  • 弥沙城。在路南州南。汉时筑。元初以弥沙等五城置弥沙县。至元中省入邑市县。
  • 旧城址。在州东北半里,名撤吕城。今废。
  • 废邑市县。在州东八十里。洪武十七年建。成化中省入州。
  • 鞑子城。在州东三十里。夷语曰底伯卢。其城起自曲靖,抵于广西,绵延三百里。昔酋长弟兄筑此以分地界。

风俗

编辑
  • 士知务学,有登科第、跻膴仕者,闾里慕之,延师训子,比屋皆然。民间蚕衣耕食,勤生力本。旧志。
  • 饮食以咂酒、扁米为敬。然豪强嚚讼,亦号难理。男女同市,各属州县各有日期。郡志。
  • 节令、祭葬、服食、货贝等俗,与列郡同。语具全省土风下。
  • 近郡之夷名猡猡,性虽顽狠,然敬其长上。土官至,争迎到家,刲羊击豕,罄所有以饮之。妇女皆出罗拜,务取其悦而后已。

物产

编辑
  • 金石之属六。银、矿、铜、铁、石、青石、缘焰硝。
  • 稻之属三。红谷、白谷、蠕谷。
  • 来麰之属二。大麦、小麦。
  • 荞之属二。苦、甜。
  • 黍之属一。黄。
  • 菽之属九。蚕豆、黄豆、马豆、黑豆、弯豆、鼠豆、菉豆、红豆、饭豆。
  • 菜茄之属十五。青菜、白菜、葫芦、豇豆、架豆、波菜、生菜、苋菜、匣子、葱、韭、蒜、芹菜、萝、茼、荞菜。
  • 瓜之属五。冬瓜、西瓜、王瓜、番瓜、丝瓜。
  • 薯蓣之属四。山药、山薯、红蓣、白蓣。
  • 菌之属六。鸡梗、松菌、香蕈、木耳、白生、竹器。
  • 药之属四十九。苍耳、泽泻、甘遂、荆芥、防风、牛膝、升縻、管仲、前胡、黄连、防己、南星、黄芪、大戟、骨碎、白薇、苦参、麻黄、羌活、白芷、柴胡、桔梗、远志、水通、石膏、地榆、猪苓、续断、官桂、萆薢、黄芩、白芨、桂皮、半夏、常山草、鸟当归、茯苓、风藤、胆矾、天门冬、龙胆草、何首乌、锺乳、石炉、苦石、山渣子、香附子、兔丝子、麦门冬。
  • 菓之属十八。李、杏、梅、梨、枣、胡桃、杨悔、石榴、桃、栗子、葡萄、松子、羊枣、甘蔗、橄榄、香圆、林檎、杮子。
  • 蓏之属四。藕、菱角、茨菰、甘露。
  • 竹之属十。水竹、筋竹、慈竹、苦竹、攒竹、刺竹、紫竹、猫头、凤尾、观音。
  • 木之属十五。松、柏、椿、楸、槐、柳、桑、楮、栗、榽、黄杨、棠梨、紫榆、棕、青皮。
  • 花之属二十八。兰、蕙、莲、葵、菊、桂、榴、石斛、牡丹、芍药、紫薇、龙爪、丁香、百合、金凤、栀子、粉团、杜鹃、鸡冠、山茶、海棠、玉簪、茉莉、芙蓉、玉李、剪红罗、素馨、萱草。
  • 禽之属三十。鹄、鹘、鸡、雉、鹭、凫、燕、雀、䲪、鸦、鹆、布谷、鸳鸯、杜鹃、鹧鸪、鹌鹑、竹鸡、黄鸭、野鸭、黄鹃、翡翠、画眉、鹡鸽、灵歌、鹦鹉、百舌青鸠、啄木冠。
  • 兽之属十。虎、豹、鹿、獐、麂、熊、猿、孤兔、山驴。
  • 鱼之属十一。鲤、鲫、鲇、金鳅、细鳞蜣螂条、大祯石。
  • 食货之属十二。茶、蜜、酥、油、乳、线、纸、蜡、布、毡、斜纹毛、袷、蒲席、火麻。

堤闸

编辑
  • 漱玉泉。发源重珠山下,灌漑附郭田亩。知府王良臣筑堤障水。
  • 庄镜泉。出碌碕山麓,与圩北溪合流灌漑。知府王良臣围筑石堤,民赖其利。
  • 北坡沼堤。出缺摩山麓。知府张顺昌谕有田者周筑石堤,闸水以时蓄泄。郡人席大宾于旧堤下增拓一堤,汇水灌漑田亩。〔督学河俊重修记略〕:太守蜀夹江张君裕之,因父老请捐俸兴筑,劝助于富家,借力于闲民,以成化癸卯正月肇工,迄四月落成。
  • 立马闸。在西街北一里许,知府徐可久建,用防龙清庙一带山水冲决之患。
  • 太平闸。在太平桥下半里许,知府徐可久建,用蓄梁王冲一带溪水,使入新河,以达于海。
  • 西峃泉堰。在蟠龙冈石岩下,双湫夹出,灌漑甚溥。
  • 玗札溪。在州东北二十里,自宝䁀山发源,流经玕札山下,抵郡城南门外,入抚仙湖。水势太急,每值霖潦,岸辄冲决,多为民患。隆庆三年,知府蒋弘德开筑,为渠三百七十馀丈,始利灌漑。
  • 西浦龙泉。旧传自地中接昆明池,双涌于西山之麓,流不百武,即南折于海,故西民每苦渰没之患,东民弗沾灌漑之利。隆庆五年,知府徐可久开河二道,导泉入海,仍立闸坝囚处,以时蓄泄,即今舟楫通行,商民称便。
  • 清溪坝。在关索岭下,石坝二座,分椅六处,灌漑田亩。
  • 上中下三河。在江川县,上河发源于阿化冲,分流于前、广二卫,中河亦发源于阿化冲,抵乌鸦村,下河、中河之分流抵左卫营,俱利灌漑。
  • 普济堰塘。在县馆驿左,隆庆四年,知县杜鸣阳买民田筑堤,高一丈许,佥立坝长,一名巡守。
  • 弥勒石溪。在阳宗县西,发源罗山西麓,流经于县治之东北,入明湖。
  • 日角溪。在县西北入里,发源觉卜山下,伏流天生桥,复出为溪。
  • 大冲河。在县南五里罗藏山麓,会诸洞为河。隆庆二年,霖潦泛涨,河埂崩塌,知县文嘉谟开濬,自后军民获灌漑之利。
  • 陇丘冲河。在县西北十二里,发源本冲,流入明湖。
  • 堰塘。在县炒甸土官村,正德四年,知县郭翰修筑,年久倒塌,嘉靖四十五年,知县文嘉谟修筑。
  • 濯缨泉。在县西一里,泉甚清澈,上有龙祠,季春官民祀之以祈水。
  • 罗木箐坝。在新兴州,有坝三座,分沟灌漑。
  • 九龙池坝。在州,有坝一十七座。
  • 大河。在州,有坝六座。
  • 白龙潭。在州,有坝四座。
  • 龙井泉。在州,有坝三座。
  • 红庙塓塘。在州周围半里。
  • 蜜罗冲口。在州,有坝三座。
  • 桅杼营坝。在州,有坝三座。俱皆灌漑田地。
  • 黑龙潭坝。在路南州东。
  • 鱼池堰。在州东八里。发源黑龙潭,筑坝障水,支引以灌田,岁久坝圮。嘉靖四十五年,知州邹国重修筑。
  • 兴宁溪坝。在州东二里,边州东而下,至南与铁池河会流入盘江。

桥梁

编辑
  • 青云桥。旧名普济桥,在府东街,跨玕札溪。先是骈木为之,正统间,知府王彦易以石。
  • 南津桥。在东街南。嘉靖间,路南州民郭万锺建。
  • 中沟桥。在东街南二里,锁玕札溪水口。
  • 太平桥。旧名罗藏桥,在府城西二里,跨罗藏溪。先骈木为梁,嘉靖间,知府王良臣易以石,改今名。通判徐子麟重修。
  • 四均桥。在府廖官营东。境内道路至北适均,故名。
  • 永济桥。在府治南七里。旧以木为之,嘉靖间,耆民许俸易石。
  • 清平桥。在府西二里。
  • 河生桥。在府。知府高廷绅建立。
  • 三岔桥。在河生桥西百步。
  • 得路桥。在府西北四里。义民席允中、陈亨建。
  • 务耕桥。在府犂华村北。庠生李杰建。
  • 介营桥。在大小二军营间,故名。
  • 远达桥。在小军营中。
  • 广济桥。在大军营西路口,民人杨时济建。
  • 通津桥。在广济桥西一里,郡民华仲林建。
  • 漱玉桥。在府东街土主庙前。
  • 庄镜桥。在府治东街。
  • 西市桥。在府城东,弘治间举人郑玘建,嘉靖间义民陈绅易以石。
  • 月津桥。在府大河口原,骈木为梁,嘉靖间义民陈绅易石。
  • 云路桥。在泮池上。
  • 长虹桥。在府城东四十里,构木为之,弘治间知府安康易以石,嘉靖间郡人罗应重修。
  • 俯波桥。在府西南。
  • 涌拔桥。在府西南。
  • 惠民桥。府西,知府徐可久建。
  • 迎仙桥。在府南。
  • 龙津桥。在府东。
  • 迎恩桥。在江川县北。
  • 海门桥。在江川县东南八里,临安要路,其下星云湖水入抚仙湖,登舟始北,大顺五年建。
  • 通衢桥。在县东。
  • 石桥。在县东。
  • 河桥。在阳宗县东。
  • 通济桥。在县西一里。
  • 玉溪桥。在新兴州治西南。
  • 弘济桥。在州南,通嶍峨、新化等路,弘治间知州邓骏建。
  • 会通桥。在州西,与弘济桥相望。
  • 永安桥。在路南州北敌楼外。
  • 板桥。在州南二十里。构木为之。嘉靖间郡人席大宾易以石。
  • 天生桥。有二:一在州北五十里,一在州东北十二里。二桥天成,不假人力,故云。

宫室

编辑
  • 清风亭。在府治。〔御史罗玉诗〕:清穆皇风弱八荒,紫云宸极望微茫。征骢镇日驰周道,去就临风下小江。燕语置声清俗耳,乡愁旅思断柔肠。夜来徙尔还家梦,醒后依然在上方。

冢墓

编辑

〔宋〕

  • 丁连然君墓。在江川县三十里北山之麓。上覆巨石,有耕者坐于上,其石忽动,耕者惊异,起石视之,面勒丁连然君之神道。按史,宋太宗时有交王丁连然来朝,疑即其人。且古交阯即今地也。

〔元〕

  • 右丞埜剌台。在府治北三里缺摩山。
  • 临安路总管段文瑞墓。旧在回龙山南,后迁重珠山。
  • 武德将军闬里伯墓。在紫玉山。

〔国朝〕

  • 御史王昭墓。在官南山。洪武间流寓。

蒙化府

编辑

沿革

编辑

战国时属楚,为滇国地。汉为益州郡地。东汉属永昌郡。唐属姚州都督府。初天竺张仁果据此,号白国。传至乐进求逊位于蒙氏细奴逻,号蒙舍诏,改称南诏。后徙太和城蒙舍为旧都,永泰初改为阳瓜州。宋时段氏改开南县。元宪宗七年置蒙舍千户所。至元十一年,改蒙化府。十四年,升为路。二十年,复降为州,属大理路。皇明洪武初,仍为州,属大理府。正统间,复陞为府。

〔沿革表〕

编辑
总部 州县
唐虞 梁州域
夏商
合梁于雍
战国 滇国地
益州郡
张仁果据 白国
东汉 永昌郡
蜀汉 建宁郡
仁果三十六代孙张乐进求逊位于蒙氏细奴逻
姚州都督府
蒙氏据 蒙舍诏
南诏
段氏据 开南县
蒙舍千户所
蒙化府
蒙化路
大理路 蒙化州
皇明 云南布政司 蒙化府

疆域

编辑

〔东〕四十里至大理府赵州界,〔南〕一百里至楚雄府定边县界,〔西〕一百五十里至顺宁府界,〔北〕九十里至大理府太和县界。自府治东八百六十里至云南布政司,七千九百七十里至应天府,一万千四百一十里至顺天府。

形势

编辑

〔东〕距昆弥岭,〔南〕接威楚郡,〔西〕距阑沧江,〔北〕据点苍山,控制南涧诸蛮。

山川

编辑

〔名山〕

编辑
  • 巍宝山。在府城东南二十里,峯峦高耸,冠于群山,细奴逻微时耕牧之地。
  • 巄屽图山。在府城西北三十五里,蒙氏龙伽独自哀牢路,其子奴逻居其上,筑巄屽图城,自立为奇王,号蒙舍诏,今上有浮屠及云隐寺。

〔众山〕

编辑
  • 甸尾山。在府城南,下有温泉,相传蒙细奴逻母病,浴此泉遂愈。
  • 伏母山。在府城东北十五里,即隆庆山一脉。
  • 石母山。在府城北七十里,出石黄幷雄黄,相传天旱,土民此山即有雨,下有泉,流为赕中溪,南入罗盘江。
  • 天耳山。在府城北七十里甸头山。上有赤石,状如石𦥑。相传郡人凡有计度,语言虽甚秘密,山中便有人传之。
  • 棋盘山。在府城北三里。山顶有石,状如棋盘,中有黑白石子。相传牧童或乱之,翌日复归如故。
  • 日游山。在府城南十五里甸尾山温泉之西。日自出至没,恒照此山,故名。
  • 凤凰山。在府城西南二百里昆仑山中。相传昔有凤乌死此,每岁季冬,众岛哀吊其上,土人于岛来,夜燃炬候之,岛辄赴火死。
  • 灵应山。一名圆觉山,在巍宝山西。
  • 金牛山。一名寨子山,在府城西北四十里。
  • 天马峯。在府城西北三十五里。
  • 御笔峯。一名玉峯山,近天马峯。
  • 玄珠山。在府城东。面有白塔,相传武侯镇之。
  • 天台山。在府成。四望百里,秋空犹可纵观。

〔大川〕

编辑
  • 阑沧江。在府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源出吐蕃嵯和歌甸,南流至永昌罗岷山,少东至顺宁,过府境昆仑山,又东历景东境,入南海。禹贡所谓黑水是也。迤西之水,此为经流。蒙氏以此为四溃之一。其南岸有马耳坡。
  • 漾濞江。在府治西北二百里。一名神庄江。出剑川,经打牛坪,绕点苍山背,与濞水末流合,入阑沧江。

〔众川〕

编辑
  • 阳江。在府城西。源出旬频花判涧,过定边县,入阑沧江合流。
  • 蔡阳河。源出东山。流经在城南门外。
  • 五道河。在府城南七里。
  • 教汤河。在府城北二里。
  • 寄马椿河。在府城北四里。
  • 南庄河。在府城北十里。
  • 桥头河。在府城北一十三里。
  • 盟石河。在府城北二十里。
  • 铺边河。在府城北二十五里。
  • 双桥河。在府城北三十五里。
  • 甸中河。在府城北四十里。
  • 火烧河。即捉马郎,在府北五十里。
  • 甸头河。在府城北七十里迳检司右。
  • 泮井。在府学内,水极清,例每久旱,城中诸井皆涸,而北井清流不竭。
  • 观井。在玄珠观内,病者饮之即愈。

古迹

编辑
  • 𭖂图城。在巄屽图山上,周溺四百馀丈,昔细奴逻药经以居,遗址尚存。
  • 铁柱。在蒙化箐口白崖川。详见大理古迹。
  • 斗斛山。去城半里许,山如斛形,以此蒙中饶五谷,又上有枰如布碁然,又名碁盘山。
  • 穵钟冲。在府城南七里,传闻蒙谁锺为龙所吸,愈穵愈深不可得,因名其地为穵钟冲,后人畏前人之变,至今西楼钟虚,犹悬犬鞟以厌之。
  • 蒙舍城。在府城北一十里,唐改为阳瓜州,天宝间阁罗凤以其子凤伽异为州刺史,今遗址尚存。
  • 盟石。在府城北三十五里平川中。昔张乐进求与细奴以位相让,细奴还曰:如我,当为诏剑入此石。拔剑斫之,果入三寸,至今彤如锯焉。
  • 竹扫寺。在府城南百里。无院无僧,中有石佛。旱则蒙人致之城隅,祷应即还山。其所产竹同石母山,而竹稍拂石,甚洁如扫,旧志取以为奇。

风俗

编辑
  • 卫人自四方来,各从其俗,惟土人冠婚皆用家礼。民间相尚以朴质,不事奢华,饮食服用视列郡为俭。郡志。
  • 节令、祭葬、服食、货贝等俗与列郡同。语其全省土风下。
  • 近郡之夷名摩察,黑爨之别种。常执木弓药矢,遇有鸟兽则射之,鲜不获者。然其性悍心狠,遇强则拒,遇弱则劫。

物产

编辑
  • 稻之属三。秞谷、黏谷、冬春谷。
  • 黍之属二。黄黍、赤黍。
  • 来麰之属三。大麦、小麦、玉麦。
  • 荞稗之属四。苦荞、甜荞、米稗、鸭瓜稗。
  • 菽之属十二。南豆、黄豆、青豆、红豆、饭豆、豌豆、鼠豆、羊暇豆、虎皮、亘扁豆、豇豆、湾豆。
  • 菜茹之属十八。芹、笋、麦、蓝、龙须、刺桐、蕨、姜、菠棱、青菜、白菜、甜菜、滑菜、莱菔、韭、苋、蒜、茄、莴苣、葱。
  • 瓜之属六。西瓜、冬瓜、王瓜、甜瓜、菜瓜、苦瓜。
  • 薯蓣之属五。山药、山薯、红白紫蓣。
  • 菌之属五。鸡药、香蕈、茅草、菌、木耳、白生。
  • 药之属十二。茯苓、仙茅、天门冬、芍药、防风、当归、防己、大戟、穿山甲、废自然铜、天麻。
  • 果之属二十二。桃、梨、李、栗、杮、柯子、松子、榛子、枇杞、葡卜、胡桃、杏、梅、榴、柰、楂、山荔、株栗、茶子、木瓜、栘、杮、橄榄。
  • 蓏之属八。藕、莲、芳菱、菱、白菰、芭蕉、土瓜、葛。
  • 竹之属七。班竹、绵竹、水竹、苦竹、刺竹、筋竹、观音竹。
  • 木之属十四。松、柏、杉、桧、樟、橙、槐、柳、橦、禾、木、楮、株、构、黄心。
  • 花之属二十八。茉莉、栀子、佛桑、山茶、社鹃、素馨、牡丹、芍药、兰、山丹、石竹、郁李、前春罗、玉簪、龙爪、桂、梅、丁香、水仙、海棠、桃、婴粟、蔷薇、长药、莲、菊、鸡冠葵。
  • 禽之属二十一。鸡、鹅、鸭、鸽、雉、鸠、秧鸡、松鸡、水鸡、鸡、鸽、鹰、鸦、鸭、鹧鸪、鹉、鹭、莺、鹃、鹚、青。
  • 兽之属二十六。马、赢、驴、牛、羊、犬、豕、狸、奴、熊、豹、虎、马、鹿、麂、獐、野猪、豪猪、野羊、山驴、狐、狸、香猫、竹鼠、竹、山鼠、猴、兔、狼。
  • 鱼之属七。沙沟、鲤、鲫、花鱼、细鳞石、扁头鳝、鳅。
  • 虫之属十一。蛇、蛤、蚧、蚱、蜢、蜻蜒、蛙、蝉、蠰、姑、蟆、蟹、水张、蚣、螺、蜂、蚁。
  • 饮馔之属二十三。饼、构、粉、餴、饧、面、粗糕、煎最、酒酿、腌腊、脯鲊、脍、烹、炰、燔、炙。
  • 物货之属十三。铁石、黄石、青纸、靛、皮、蜜、绵、花、布、构、皮、竹、麻、丝、油。
  • 堤闸东溪渠。有十六:曰龙王庙,曰五道,曰白塔,曰教场,曰寄马椿。灌附郭之田:曰冯广,曰南庄,曰桥头,曰盟石,曰舗边,曰双稿,灌川中之田;曰甸中,曰捉马郎,曰白地场,曰甸头,曰土主庙,灌甸中及甸头之田。
  • 西溪渠。有十二:曰三古盘,曰穵钟冲,曰小冲,曰大冲,曰乌堡郎,曰具忙,曰赖郎,曰西葵,曰天摩牙,曰天耳山,曰笼濩寺,曰麻沽冲,各灌及溪所及之处。此之东溪,其利十之一,皆活流也。
  • 甸头大圩。在府治北六十里。
  • 龙圩大塘。在府城西北三十五里。益增其高,厥利益多。又有郑家塘、淑人塘、南庄塘、团山塘,远近不一,皆利灌漑。

桥梁

编辑
  • 留春桥。在府城西二里纸房前。后圮,改建于三官庙。
  • 北门桥。在府北门外。
  • 永济桥。在府城北七十里甸头巡检司南。万历元年通判薛希州建。
  • 漾濞桥。在府城西北一百馀里。制如阑。沧江桥。
  • 四十里桥。在龙尾关样备驿之中。赵州、蒙化同修。
  • 甸尾桥。在府南二十里。大理杨仕重修。
  • 锦溪桥。在府城东一里。旧名卫中桥。正德国重修。瓦屋达云,颇为坚久。此溪自龙王庙西北违于阳江,花时可八九里,望之如锦,游人无虚。
  • 嵯桥。郡人张锦重修。
  • 玄珠桥。郡人王诸重修。
  • 通北桥。在府城北三里。
  • 济南桥。在府城南半里。俱郡人张烈文建。

宫室

编辑
  • 拱极楼。在府治北拱极门上。
  • 镇巍楼。在府治南镇巍门上。
  • 凝秀楼。在城中央,四山环卫,阳江带流,逼汉凌霄,一方具览,上悬喝钟。万历二年建。

鹤庆军民府

编辑

沿革

编辑

汉属益州郡。东汉分属永昌郡。唐初为越析诏之地,夷名漾工,一名鹤川。开元末属南诏,置谋统郡。段氏改谋统府。元初内附,置鹤州,寻置二千户,仍称谋统,隶大理上万户。至元中复为鹤州,后陞鹤庆府,寻改为鹤庆路。皇明洪武十五年改路为府,后又改为鹤庆军民府,隶云南布政使司,领州二。

〔沿革表〕

编辑
总部 州县
唐虞 梁州域
并同
合梁于雍
战国 哀牢国
益州郡
东汉 永昌郡
蜀汉 建宁郡
越析诏 漾工、鹤川 义督险、牛脸
南诏 谋统郡
五代 郑买嗣据
赵善政据
杨干贞据
段思平据
段氏据 谋统府 义督赕、牛赕
鹤州
大理上万户府 谋统府 义督千户所、牛赕千户所
鹤州
鹤庆府 副州、木按州
云南行省 鹤庆路军民总管 剑川县、寸白千户所
皇明 云南布政司 鹤庆军民府 剑川州、顺州

剑川州

  • 属益州郡。
  • 为义督罗鲁城。罗鲁,西夷云海也,一名剑川。昔浪穹诏与南诏战败,走保剑川,改称剑浪诏。后为南诏所倂,置剑川节度。
  • 大理。段氏改为义督赕。
  • 置义督千户。至元中改剑川县,属鹤庆路。
  • 皇明陞为州。

顺州

  • 地名牛赕。南诏徙诸浪人居之,与罗落蛮杂处。后罗落蛮酋成斗族渐盛,迁居牛赕。
  • 成斗十三世孙自瞠犹属大理。
  • 自瞠子内附。至元间,改牛赕为顺州,隶丽江路。后十年,改隶北胜府。
  • 皇明仍为顺州,改隶鹤庆府。

疆域

编辑

〔东〕二百四十里至北胜州界,〔南〕二百三十里至大理府邓川州界,〔西〕二百一十五里至丽江军民府兰州界,〔北〕七十里至丽江军民府界。府东一百二十里为顺州编里三,西九十里为剑川州编里十八,自府治南一千一百六十里至云南布政司,八千三百四十里至应天府,一万二百四十里至顺天府。

形势

编辑

四山壁立,一水伏流,高城深池,人性勇敢,能致敌而不致于敌,此地可以当之。

山川

编辑

〔名山〕

编辑
  • 方丈山。在府南一百二十里,南接点苍,巍然峻拔。山半有洞,中有池,深不可测,水滴岩下,如方响音。上有观音像,又名观音山。
  • 石宝山。在剑川州西南二十里,有石佛、石栈、石井、石人、石钱、石象、石狮、石蟆、石钟、石鼓之异,五色迹躅,被于陵谷,信奇观也。〔太和李元阳石宝山记〕:剑川石宝山,缘崖多石像,有观音,有诸菩萨、石罗汉,皆若雕钱然。及省其手足指爪剥折之处,又皆空洞,如人之骨,乃知其为天成。又省其空洞之穴,皆有凿痕。反复辨别,莫究端倪。噫嘻!既示天巧于不可致诘之中,复示人为于不可措手之处。天壤间一段奇事,如于编籍中见之,觧不诋其谬妄。嘉靖庚寅,予与成都修撰升庵杨公慎来游,备悉其状如此,岩栖不能去者累日。樵者指一洞谓予曰:此中石罗汉以百计,榛塞不能入。怅然而去。上至灵泉,状如仰白,才容斗水,百人挹取而不减,不挹亦不溢。旁有案石履壸濯之属,下有石狮、石犬、石蟆、听经等异状。天下名洞虽往往有之,然石乳结成,仿佛肖似。独此出于露地,既多而又逼真,亦奇观也。下山,夜宿兴教寺。升庵谓子曰:兹山佛像出自天成,然则混沌之初已有佛事,而谓始于汉明帝,然乎?予曰:刘向序列仙传,谓于佛书中得二十四人,则中国之有佛不自明帝始也。列子,学孔子者也,其述孔子之言曰:丘闻西方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教而自化。则春秋时已知有佛矣。尝读诗至继衣好贤,则知周之盛世固已贤之矣。何以明之?衣缁唯佛教为然。敞予改为适馆投餐之事,亦唯佛门有之。然则佛生于周初,其徙已为中国所贤,章章明矣。升庵抚掌然之。予今别兹山三十年,升庵已物化。一日,有方外静室、泰安二人掎山图,微子为记,且曰:兹山非复旧观,颓圮已甚,父老咨嗟,咸愿修复。子披寻旧游,宛如昨日,俛仰今昔,慨然兴怀。追忆往时,吾弟元期秀才实从吾游,渠尝以修葺为劝,窃禄四方,宿志未酬,其人虽逝,其言在耳。今诸人果不渝始盟,予固愿割田益之。遂书以为记。又重游石宝山记:石宝山在剑川州西南深山中。嘉靖庚寅暮春,成都杨修撰纳予同游。初抵邓川,杨少参两依翁招浴温泉,饮于其家,懽甚,坐上赋诗投赠。三日丙辰,经浪穹,见蒹葭杨柳,沃野腴畴,宛如江南。欲投山寺,皆败垣仆㨂,不得已就公馆宿焉。四日丁巳,过剑川,侵晓入山,风威凛凛,迳路崎险,或骑或步,日西至山顶。遥见层层叠叠如板屋、如栈阁者,石宝岩也。箐扈有钟鼓洞,从游之士窥而击之,予二人从洞外听之,宛如钟鼓声也。寺门在望,近不可即,二憎来迎,挽手面上,历览侗壑,一步一坐,且骇且讶。升阶谒佛殿,折北升石梯,至观音堂,又折北磴险,扪萝而上,山顶有圣泉,从石孔涌出,不溢不流。时从者皆渴,争先挹取,饮百馀人,面水不减。升庵曰:真圣泉也。予二人各饮泉一杯,殊觉爽健,遂由故道下至僧丈,举酒相劳,各赋诗尽醉而宿。戊午,出山南行,望飞崖如廊庑然,心甚奇之。路人曰:此中岩也。崖岭雕镂石佛菩萨之像,皆精巧奇特,山石皆如虾蟆状。闻西涧中亦有岩洞及石罗汉,然榛莽塞路,不容移步,怅然久之,遂于马上哦诗而回。然需怀西洞,未曾览历,每以为阙。至壬戌孟春,予偕弟元和、子丈张斗、友人杨和,泛舟西洱河,逾象岭,观鹤林寺,历岛吊山,遂乘兴复至石宝。此行由间道宿村舍,路人多不相识,一泉一石,随兴坐卧,殊觉畅适。既别石宝,针由故道向中岩,忽有樵者指曰:由西涉涧,所见尤胜。遂如其言而行。二里许,见一石山,蓝碧如染,逼而观之,宛然一狮子也,掉尾低头,如奋迅之状。一行人皆讙呼惊诧,狮背可坐十馀人。复由石狮腹下穿出石涧,遥见西溪窈窕,崖岸如削,立石如屏,方石如屋,可以结茅而居。计暮景且逼,空山无人,竟不能往。东行一里,石上雕一波斯人,虽出人为,然亦前代工也。又半里,石崖陈处,有一石如象。折南而上,有玉女泉,井方尺,清洌可饮。又里许,乃至旧游之地。追忆升庵垠溪,未尝见此,今已下世,凄怆挥涕,因赋一诗,书之崖壁,以寄吾思焉。又南行三里,有方崖赑孱,俨如藏经。溪中水石轇辐,两岸怪石,如人如兽,如城如垒。风行其中,有介胄声,令人愀然。既而日下西岭,不及穷搜,村人结松幕相待,各把巨觥引满,三酌而去。

〔众山〕

编辑
  • 峯顶山。在府东十七里。峯峦崒嵂,顶有佛宇。郡人岁三月望日,持弓矢投之祈嗣,颇验。
  • 覆釜山。在府西五里,为郡镇。山形如覆釜而最秀,南北诸山拱翼,下有龙潭。
  • 仰止山。在府西五里,与覆釜山合抱。
  • 秀台山。在府西覆釜山麓,旧名金灯山。
  • 三台山。在府城东北十二里,三峯挺出,故名。
  • 龙珠山。在府城南三十里,前耸后平,世传龙戏珠于此,因名。
  • 天马山。在府城南三十里,其状如马,故名。
  • 象眠山。在府城东南二十五里,势逶迤如象眠然,下有石穴,潜泄漾工江水流入金沙江。
  • 拱面山。在府治西北五里,高数百仞,一峯耸秀拱向,林峦环映,可卜阴晴,山有白石如积雪然。
  • 逢密山。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三峯峭拔,山腰有洞,深不可测。
  • 龙华山。在府城东南三十里,山半有寺。
  • 朝霞山。在府城西南十里,朝高霞见,故名。
  • 石寨山。在府城西北七里,四方皆险,山顶稍平,俗呼石寨子,下有龙潭。
  • 月山。在府城东南二十里许,山积石,形如半月。
  • 豸角山。在府城南二十五里。
  • 金凤山。在府城西二十五里,形如凤,故名。
  • 半子山。在府城南一百二十里,产矿。
  • 汤干山。在府城北三十里,产紫石。
  • 马耳山。在府城西南二十二里。
  • 金华山。在剑川州治西一里许,脉自西番界罗均山盘曲而来,延亘二十馀里,山顶常有紫色如金。
  • 剑和山。在州洽西四里,形状如剑。
  • 石罗摩山。在州东北七十里,峯高百馀丈,屹立如巨人状,又名将军山。
  • 青崖山。在州治东十五里,产青石如列翠屏。
  • 老君山。在州治西五十里。
  • 夜合山。在州治南二十里,形如卧牛,剑湖绕山麓而出,如牛然。
  • 锺科山。山北州治西五里。
  • 建和山。在州治东北五里。
  • 公山。在顾州治北七里,危峦耸拔,数峯萦回,雨霁则霞彩层见,州人有病则祷焉。
  • 乌铺山。在州治南南十里,林木葱蒨,每秋则乌岛栖其上。
  • 漕峯山。在州治北一里,与公山并峙,又名母山,常有鹤集其上。
  • 杨保山。在州治东北六里,下有池,多蒲草。
  • 文壁峯。在府治东十里,草峯秀异,形无破碎。
  • 笔架峯。在府城东北二十里,三峯并峙,中峯特出如笔架,故名。
  • 七坪峯。在府治南七十里,群峯耸翠。
  • 炼场岩。在府治东南一百三十里,下出温泉,岩石叠架数十仞。
  • 大孟岩。在府治东南一百三十里,石壁屹立,其形如城,上多古树奇花,幽畬猛兽。
  • 大成坡。在府治东南六十八里。
  • 小成坡。在大成坡西。
  • 金斗坡。在府治西南五十五里。
  • 南冈。一名半鼻山,在剑川州治南二十五里,俗谓点苍山,落足于此云。
  • 太极洞。在府治南一百三十里,翠嶂幽深,碧潭澄净,中有土石分其半,宛若阴阳互生。〔知府向璋记〕:洞在北衙场西山之阳,山半有窍洼然,右㴜一迳,斗折而入,深数十丈许。其下有潭,清碧可爱,内一穴深窅莫测,水出自穴,汪洋渟滀,澄岩无瑕,怪石蹲踞,苍乳藓驳。仰窥崆峒洞天,其圆如环,中一石卓立如屏,洞深而明,势斜而正,夏凉而冬温,可以避风雨,可以娱心目,其幽奇绝特,莫可名状,殆天造地设之以遗其人乎?嘉靖岁丁巳春三月之吉,子以公务过此,卫挥使袁琼峯、杨芬池邀予同西谷傅公、肖吾李公、东津隙公往游焉。至则金鼓响震,音乐杂还,或席地而饮,或倚石而憩,献酬交错,笑语卒获。俯澄潭则清冷逼人,仰高天则白云徐度,耳目惊骇,应接不暇,景兴意会,神爽飞越,悠悠乎若身在水晶之宫,而游于清虚之府也。夫景以奇显,地因人胜,使此洞生于中华都会之区,将必为名流羽士之所栖迟,骧人墨客之所赞咏,即天台、雁荡之胜,何以加焉?惜乎产于穷荒,虽美弗彰也。兹吾侪之获并游也,谓非数焉以存乎其间耶?而无片言只字以答其胜,山川之灵,其谓吾党何?请名之曰太极洞天,且以志一时同游之乐。诸公曰:然。逎记之。
  • 青玄洞。在府治北三十五里逢密山半,甚深广,洞门有石柱,顶上有石孔,两壁皆古莓苔,彩错如锦,上垂石乳,悬缀奇秀。郡人每岁六月二十六日执火入洞观览。
  • 垂珠洞。一名蝙蝠洞,在府治西南三十里,深广二十馀丈,中有乳石如珠,清寒奇秀。
  • 风洞。在府治西南十里朝霞山畔,洞口径六雨园,有风气嘘吸。夏至日,郡人有目眚者,群聚争薰,亦多见愈。
  • 石洞。在顺州治北五里漕峯下,深三丈,岩石玲珑,高丈许。岁春,州人往游乐之。

〔大川〕

编辑
  • 金沙江。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见大理大川下。
  • 漾共江。一名鹤川,阔十丈馀,源出丽江界,经府治东南象眠山麓,群山环合,水无所泄,潴而为湖,又名漾共湖。入石穴复出,名腰江,东与金沙江合。

〔众川〕

编辑
  • 桃树江。在府治南二十五里,源出豸角山,流入南山岩穴中。
  • 长康河。在府治南五里许,源出黑龙潭,郡南民田多资灌漑。
  • 三庄河。在府治南三十里。
  • 南供河。在府治南二十里。
  • 温水河。在府南十五里,源出宣化山麓。
  • 落锺河。在府南五里,源出朝霞山。
  • 石洱河。在府治西北十里,源出石寨山。以上何流入漾工江。
  • 桑木箐河。在府南一百一十里,源出马耳山,流入金沙江。
  • 观音山河。在府西南一百里。源出黑泥山神二哨,流入观音山驿,至大营分而为二,一流浪穹县,一流普陀崆,至邓川合入大理海。
  • 罗牧社海。在观音山西十里,周围约八里。渔课隶剑川州河泊所。
  • 剑湖。在剑川州南五里,周六十里。湖尾绕流罗鲁城南,经样备与洱水合,历车里、八百等处入南海,俗呼为海子。有河泊所,岁办鱼课。
  • 剑川。在州南十五里,即湖尾水曲流为三折,形如川字,州以此得名。
  • 西湖。在州治南二里金华山麓。秋涝,水巳与东湖通,至冬水落,民始为秧田,湖畔种麦。
  • 大桥头河。在州东二里,即古之合惠尾江。岁涨壅塞淹汲,沿湖岸秋麦为害尤甚。
  • 桃羌河。在州南三十里桃羌村。
  • 沙溪河。在州南六十里,源自剑湖流出。
  • 弥沙浪河。在州南二百里白水场,与创湖水合汇南流。
  • 牛甸湖。在顺州东二里。
  • 潘浦海。在州东二十里,周三十里,中分西畔属顺州鱼课,入剑川州河泊所,东畔入北胜州。
  • 河头溪。在州东二十馀里,从石岩涌出,周八十馀丈,深不可测,至春温煖可浴。
  • 银泉。即南洪河,源金斗坡流下。〔知府周赞金斗流泉诗〕:百尺泉飞金斗坡,碧台清响听鸣珂。流经宣化千章木,散漑长庚万顷禾。润泽不因长夏少,锦纹更借午风多。涓涓远去朝沧海,一任鱼翁泛钓舸。又府东有大水美泉,东南有瀑布泉,东北有小柳场泉、白石渼泉、西墩泉,俱流入漾共江。
  • 龙潭。在府治者有十五:日黑龙,曰青龙,曰白龙,曰西龙,曰龙宝,曰吸钟,曰石朵,曰香米,曰北渼,曰柳树,曰小柳南,曰赤土和,曰宣化,俱流入漾共江。曰龙公,流入金沙江。曰大龙,其周五亩馀,深不可测,亦不流泄。在剑川者有九:曰老君,曰易堤坪,曰仙女炼,曰隔渼,曰建和,曰白难陀,俱流入创湖。曰花丛,曰白龙,曰青龙,俱入湖尾。
  • 春水。有三:一在府东七里石朵和石板中出,一在府东南三十里龙珠山笃,一在观音山东南十里石碑坪,至春益盛,有硫黄气,郡人于二三月间和盐梅椒末饮之,谓能去疾。
  • 鹦哥水。在鹦哥水舗东,水自岩注下,常有鹦哥悬岩仰饮,故名,又因以名舗。
  • 崖场水。在剑川州一里许,发源自老君山,其流入于剑湖。
  • 灵泉。在州南五十里,出石宝山顶石崖中,关一尺,深二尺许,甚寒冽,多汲不涸,少汲不盈,每春游人饮之可愈疾,故名。
  • 温泉。在府治南,有三:一在府东南炼场岩,一在观音山驿南二里,一在驿南十里。剑川州亦有三:一在州南三里罗尤邑村,一在州西一百三十里求仁甸乡,一在州南一百五十里桥后乡,浴之俱可疗疾。
  • 仙女井。在府南一百三十里半子山北大凹中石床下涌出,自地中伏流半里许,始泄出为二流,民皆利之。

古迹

编辑
  • 废副州、废木按州。二州皆元置,属鹤庆府,国朝省。
  • 松桂营。在府治南六十里,颖国公傅友德征佛光寨,驻兵于此,故名。
  • 水洞。在二:一在府治东五里,世传有神僧赞陀崛,多于象眠山下,以锡杖疏漾共江水,民获耕作;一在顺州治东北六里,泉自洞出,四时不竭,每遇旱涝,辄往祷焉。
  • 象跪石。在府治北八里,石如狼牙,昔元世祖自丽江石门关乘一白象至此,象跪不行,故名。
  • 诸葛寨泉。在府治南一百四十里,汉时武侯驻驿于此,其池出泉,均分为二流,昔有人欲兼利之,至鸡鸣,其水复均,人以为神。
  • 菩提井。在府治西南八里,世传赞陀崛多神僧西来,郡人迎而揖之,以居于此,井傍僧植善提,故名。
  • 龙马井。在府治东南一百里山畔,世传一红马肥口长,出入无忌,虽虎豹不能嗟,村人异而迹之不获,惟见有此井,故名。
  • 一碗水。在城坡顶,圆径尺,深如之,不涸不盈,相传南诏蒙氏过此,军士渴甚,遂拔剑以插地,其泉涌出,至今行人资焉。
  • 德望城。在剑川州治南三里,周五百丈,段氏时筑,今为民居,即水寨村。
  • 罗鲁城。在州治南十五里。唐时有此城,即瓦窑村址。
  • 达子营。在府治东北六里。元世祖征云南,屯兵于此。
  • 佛洞。在州治石宝山。洞中白石丛立,宛若佛像。
  • 中山石佛。在州治石宝山南一里。岩石壁立,俱镌为梵字,计数百,庄严经久不变。又有石如蜂蛙者甚多,俗呼为听法蛙。
  • 巨人掌。在州中山南二里。有峻崖名金鹤栖,石面有巨人掌,迹如箕。
  • 金山银渡。在州治南。二山并峙,一赤色如金,一白色如银。俗传山地俱不可耕,犯之必凶,岁时疫。
  • 灵佛。在州治南二里。晋天启七年,蒙氏征摩㱔,渡金沙江,遍水逆流,取以刻像,号千光如来。
  • 石明月。在州治南一百三十里。崖壁上白石如轮,至夜田水映,皎若月然。
  • 葛池。在州治北四里。武侯南征,曾饮马于此。

风俗

编辑
  • 文化丕兴,科第不乏,颇信巫鬼,亦好嚚讼。元志。
  • 节令、祭葬、服食、货贝与列郡同俗。语具全省土风下。
  • 近郡之夷名么㱔蛮,依江阻险,喜斗好杀。剑川山后有乌蛮猡猡,尤为犷悍。附郡四十八村为盗贼者,皆由乌蛮勾引之。说者谓此种猡猡与霑益州同俗。

物产

编辑
  • 稻之属九。香、细、红、白、长芒、光头、金裹银、麻线、黑谷。
  • 糯之属九。虎皮、珍珠、牛皮、松子香、小长芒、麻苫、糯、旱糯。
  • 黍秫之属七。芦粟、苏子、𦭹蓧、黄黍、芝蔴、麻子、白黍。
  • 来麰之属四。大小麦、燕麦、玉麦。
  • 荞稗之属五。甜荞、苦荞、早稗、糯㹘、鸭爪稗。
  • 菽之属十二。蚕豆、豌豆、红豆、青豆、菉豆、黑豆、花豆、茶褐豆、匾豆、豇豆、饭豆、刀豆。
  • 菜茹之属三十。苋、芹、芥、莴苣、石花、石饵、蔓菁、白菜、青菜、生菜、茼蒿、数珠、蕨菜、波菜、海菜、茨头、芫荽、葱、韭、茄苤、瓠、蒜、红、白、黄萝卜、山蒜、山豆腐、竹笋、麦蓝菜。
  • 瓜之属六。冬、西、王、金、银、丝。
  • 薯蓣之属三。薯、蓣、山药。
  • 菌之属七。鸡㙡、白生、香蕈、木耳、天花菌、竹菌、鸡脚菌。
  • 药之属四十七。黄耆、麻黄、柴胡、黄芩、大黄、茯苓、白芨、芍药、当归、地榆、半夏、川芎、南星、大戟、商陆、黄精、羌活、防风、玄参、木通、石斛、牛膝、凉姜、葛根、甘松、茯神、麝香、草乌、益母草、天门冬、麦门冬、覆盆子、地骨皮、五味子、五灵脂、金银花、万两金、一枝箭、虎掌草、玉红膏、稀莶草、龙胆草、白龙须、马蹄香、马兜苓、金线重楼、王不留行。
  • 果之属二十八。桃、李、杏、梅、柑、檽、橙、梨、杮、石橦、香榤、胡桃、海棠、橄榄、羊枣、水瓜、杨梅、林檎、鸡粟、枇杷、松子、栗子、榧子、甘蔗、棠梨、芭芜果、无花果、樱桃。
  • 蓏之属二。菱角、甘露。
  • 竹之属八。紫、青、苦、细、黑尾、猫头、山竹、淡竹。
  • 木之属二十一。松、杉、椿、柏、楸、槐、棕、柳、桑、栗、楮、黄连、黄杨、白紫树、香樟、紫荆、刺桐、冬青、和木、水冬瓜、紫榆。
  • 香之属三。降真香、地盘香、甘檀香。
  • 花之属四十五。葵、菊、栀子、蕙、兰、石竹、龙爪、石栏、海棠、蘡粟、丁香、芍药、玉簪、石竹、金梅、粉团、紫薇、山茶、棣棠、鹿葱、郁李、金凤、白鹤、木樨、鸡冠、珍珠、绣球、水红、素馨、蔷薇、牡丹、山丹、山矾、芙蓉、蜜檀、水仙、萱草、红梅、碧桃、映山红、剪春罗、挂金灯、月月红、十姊妹、花上花。
  • 禽之属三十三。鹳、鹰、鸡、鸦、鹊、布谷、黄雀、莺、鸯、野鸭、白头翁、白鹃、紫贝、冬至悲、翠练雀、秋鹗、鹭、莺、黑鹅、斑鸠、青鸦、鸽、野鸡、尽眉鹤、鸪、鹌鹑、鹩、水鹃、叫天鹦鹉、松鸡、子规、吸木冠、鹡鸽。
  • 兽之属二十一。虎、豹、豺、狼、獐、麂、狐、兔、獭、猴、野猪、猪、山鼠、竹鼠、山鸬、香猫、野猫、野羊、飞鼠、穿山甲、熊。
  • 鱼之属十一。鲤、鲫、鲇、鳝、鳅、白鲦鱼、细鳞鱼、蛇鱼、谷花鱼、青铜鱼、陀罗红鱼。
  • 物货之属十八。井口布、大麻布、黄蜡、蜜麻、椒、青油、毡条、袜、衫、帽、剑、蒲刀、马蹄、盐弹子、盈铅、银矿。

堤闸

编辑
  • 龙宝堤。在龙宝潭下,周四百馀丈,有坝。
  • 桃树渠。在府治南二十五里,源出天马山下,村人赖之。
  • 南供渠。〔给事中太和杨士云记〕:南供河在府治西南二十里,发源山神哨,流且劣,至白杨场,俗稻龙泉者三穴,啮涧喷出,暵旱弗缩,河流恒用泓演,东入漾工江,南甸田感仰漑焉,故名。盖濒河左为大沟,引水而北者四,右为大沟,引水而南者二,因名为支沟,以注田者不计焉。田为亩馀五万,赋为石馀五百,户为百有五十,居为千馀室,河之利溥矣,而恃以为利者,龙泉耳。龙泉以南为高阜,旷可若干亩,势豪关利,欲横截泉水而田之。在正统中为土酋,成化中为守御,弘治中为豪民某某,长康民以遏我流辙讼之,诸弗得逞。正德庚辰,有豪民者踵故智,纠同谋,诡辞于府,乞垦田轮赋,里中老承勘得赂,报可,遂给印帖,发版册,民泣愬者相属也。前守吴君以征入弗及改判,豪民者复诡辞于藩司,诬众倾己,下府覆之。新守王君甫下车,得其愭,叹曰:此地此水果可以利,昔人当先为之矣,奚俟今日哉!夫以数家之利而亢千万亩之良,恣一夫之奸而贻千万众之戚,何心哉!逎追帖削册,咸服其辜,民欢呼相谓曰:征我公南,旬其莱矣。夫人之效尤者,亦永有惩哉!谋于乡贡士赵德宏、国子生杨怀玉、府学生李绍伦、杨文秀辈,纪事于石,请予记。於戏!民非榖弗生,榖非士弗殱,士非水弗滋,故禹谟六府、洪范五行,皆水居先,而后世河渠之书、沟洫之志加详矣。盖善为民者,所以兴水利也,涸也为之畜引,溢也为之分泄,废也为之修复。又患民之争也,则为禁令,所以禁其争也,抑豪强而巳矣。昔关中仰郑、白二渠漑田,而豪戚壅上游,取磴利,夺农用,李柄筠请皆澈毁。唐史书之,辉映简策,非表其为民者耶?南供之利,白渠之类也。龙泉之过,上游之壅也。矿土之利,百硙之类耳。恶可以小而妨大耶?王公之意,固李若也,是宜书。然李以高才擢给事,方挺不屈,出刺常州,治行卓最。君亦以给事言事补外,稍迁台省。兹守鹤多善政,其风节治绩,亦李若也,又宜书。君名昻,字仲颙,四川广安人。起弘治乙丑进士,玉屏其别号也。
  • 小柳场闸。知府马卿筑。嘉靖间,知府周集增筑,高百尺。
  • 大水潭。在府治东九里,出东山麓,周二百馀丈,灌漑石朵、水美、南河等村田。
  • 青龙潭。在府东北四十里。〔知府马卿记〕:予既开龙宝之潭,濬丰利之渠,民杨圭等上状日:惟兹青龙潭之水,灌新生邑等五村屯,近被豪右侵潭为田,水鲜潴蓄,漑恒之且未均,敢乞修治之。予曰:时方农,其俟。又咸曰:惧公之迁,则无及矣。吾民自攻,不敢烦于官,惟乞定规制,一役董之。予乃往视其宜,乃命耆民杨寿延总其事,侵其复宥而不治,役者劝任而不督,未几而吿成。为四渠,闸阔三尺五寸,灌新生邑阮百户屯田四百九十五亩。东为萦碧渠,闸阔八寸,灌上城南等田五十亩。东北为采芹渠,闸阔五尺,灌寺西北桥头上城南田七百三十二亩。西北为北新渠,闸阔三尺,灌裹城秀邑府西北桥头田四百三十五亩。又因磐石为闸,以泄秋潦,曰石固闸。又曰:东南障水之堤卑薄,其增修东北隙地,宜为堤以畜水,后其勿废勿侵勿争,违者讼言于公治之。
  • 西龙潭。在府西七里。〔知府马卿记〕:鹤庆有水曰西龙潭,出郡西覆盆山,或曰龙潜焉,故名。东漑诸村屯,岁七月九日,郡守率吏民祀潭神,遍望境内山川,筑室于南山之椒,修祀所也。府治前故艰水,正德元年,耆民杨寿延议开渠引水,知府刘玨允其议,乃于潭之东南开二渠,一至府前,曰南清渠,一至坡头邑,曰北清渠,民利之。然东灌诸村者,水犹艰,农时上流专其利,而下流后时弗艺。嘉靖四年,予谪守鹤庆,明年秋,率故事礼神毕,佥以乏水吿,予乃陟降原隰,视潭之下,山势环抱,曰:是可因筑堤以潴水。又顾山形,顿而复起三台,隐然临于潭许,曰:兹惟山水之交,风气攸萃,可以祠。询于众,二三耆旧外,盗种其地及上流者交沮之,予曰:疑事无成,吾计决矣。乃令计亩程工,筑堤障水,以千户李瓄,百户王翰、王镇,驿丞周寅,耆民杨寿延、张定董其役,以十一月辛巳始事,正月戊戌吿成。故西龙潭为上潭,东北为石闸以通流,曰普利闸,分一小闸为涓流闸,别出新开之闸为下潭,名曰龙宝,深二丈馀,周五百馀丈,堤曰万年,高一丈有五尺,阔二丈,长六十有一丈,为石闸以蓄泄,曰永固,阔五尺,下为石池,池下之闸曰会济,东分一小闸曰波流,山故为金灯,改曰秀台,建祠于中台曰礼神,移故室于南台曰斋明,建亭于北台曰偕乐,守御指挥赵增建亭于又北小台曰观澜,山下为坊曰秀台、龙宝。右神利民既成,明年春夏之交,莳秧者水具足,古所谓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信夫。予惧后之有争也,因定畜泄之法,漑田之次,以示后云。
  • 黑龙潭。在府西南。〔知府陆栋记〕:予家山中,喜农事,有薄田数十亩,相度士宜树艺稼穑,竟不惮劳。凡水泉可及远者,率乡中子弟濬源导流无遗焉。盖虽劳而发生畅茂之趣,亦自有可乐者。尝以为荀得子民之职,亦当如此矣。初知河间,河间为古九河下流,水聚而土松,既筑堤以障狂澜,复分流以灌滨河之田数百顷。既而移知鹤庆,乃询郡人之在都下者,佥曰:郡有东山河,河东田资以灌漑,河西田则唯龙泉是赖。龙泉凡十馀所,而黑龙泉之利物居多。泉出郡之西南宣化山下,经行溪涧,皆有泉迸出处高则泽可以及远迩。至郡,将首图之,贰守张君君用已命百户刘仪辈与此役矣。因督之亟,日授以成算,再阅月来吿成。遂偕君用命驾溯流而上。沟开广五尺,深三尺许,绕山之曲一十有四,约三十馀里。跋涉险阻,摄衣攀崖,艰澄万状,而后至潭所。是日惠风拂面,丽日当空,命从者斧朽木,薙秽草,驱乱石,而潭之景益奇,盖戊寅三月九日也。有父老进曰:凡违官至此,辙风雨若靳其景者,今独不然,岂神物亦有意耶?予应之曰:是非我所知也。庠生赵汝询等请曰:是水下流析为十馀沟,惟迎揖和邑一沟阻三涧,涧上旧架木为槽以过水,补槽木之朽析,开泥沙之壅塡,岁勤数百人。迨泉方流,又夺于强暴,视他沟每力多而功半,农之病夫水也如此。正德己亥,汝询曁董华省祭王学章谒张君,指以南坡可凿水道。张君审其宜于民,出令示众,檄千户李贵监工。始于三月甲子,毕于四月甲寅,农之不病于水,盖三年矣。今公之来,水利聿兴,与张君省耕躬历沟道,深而广之,泉之流殆遍,而豪夺者自远。若百户薄秀等屯田,均得霑足,岂特迎揖、和邑二村而已。是郡昔长于土酋,政之苛,民之病,不暇论矣。厥后守郡者不知其几,更无一言及此,二公为民之心亦至矣,吾济其忍忘之,请一言勒石,以垂永图。利均而分定,豪右其敢有复窥者乎?於戏!古人有言:驱民南亩,而后民可使富。然雨旸不能以时,旱涝不可无备,于斯而不为之处,虽有爱民之心,亦为徙善而已矣。昔安定胡先生教投弟子,即设水利斋,议者以为有用之学。况夫有子民之资者,独可不念及此耶?今吾辈坐啸一堂,而吾民不免于饥寒,其心乐乎?不乐也?然则兹役也,将以利乎民也;兹行也,将以乐其利乎民也。是为记。去府北四十里,又有黑龙潭,西北三十里有香米潭,俱筑有堤,灌漑逢密等村田地。
  • 白龙潭。在府西北八里,灌漑罗尾邑等村田地。又有南仪潭、北渼潭、大小渼潭、石寨子龙潭、龙公潭,俱利灌漑,军民赖之。
  • 漾工江坝。泷漑西墩、逢密、大福、西亨、义双、水槽、城溠、和辛、官屯、思第墩、大龙溪、赤士和、小柳场,人至栽插时,相率作坝障水,栽毕则去坝。
  • 温水河渠。灌漑鹤𦐂、孝廉、前蒿三村田地。
  • 西墩泉堤。旧有坝壤,同知张廷俊修筑旧堤,高数尺,水入旧沟旁,两岸开广,经流约三十里,西墩、新生、大福、小柳场、村屯利之。
  • 石莱渠。在剑川州南,灌漑甚溥。
  • 老君水坝。在创川州西,旧有上下二坝,今废不修。
  • 连汉墩水塘、甸头和水塘。俱剑川州军民注水灌田。

桥梁

编辑
  • 跨鳌桥。在府治南一里。
  • 清水江桥。在府西四十里。
  • 迎贵桥。在府治南。
  • 落钟桥。〔郡人赵子禧记〕:郡治南五里有溪,源出西山龙湫,截官道而东入于漾工江。昔人徙杠其上,以通往来命名之义。唐时有僧自叶检舁所铸玄化寺钟归,及桥坠水中,诘旦往取,失钟所在,以为龙盗去,因名。每潢潦暴作,行者病厉。扬孙氏孟隺,家饶裕,勇于行义。成化甲辰,兹桥寝敝,孟隺乃馨赀鸠工,伐石陶甓,远近闻者咸助费效力,阅三月毕工,坚致雄壮。古之君子好施乐与之心,不限于贫贱富贵,视力之所及,无往不以利人为心,虽不望报,亦未尝爽,而芳声伟烈所由以昭揭不磨也。孟隺若兹举者,岂非故家作善相传之有自,与古人操存设施同一揆乎?昔王丹好施急济,里人化之,风俗以厚,郡之君子其亦有所观感者乎。
  • 新生桥。在府治南二里。
  • 鹤川桥。〔知府吴堂记〕:桥去治南十里为通卫,地名长康里。岁丙寅,义官张质捐资鸠工作兹义侧,乃成桥。南北亘七十尺,广三之一,高半之,下劵三空皆文石。桥之流衍,自西山之黑龙潭逶迤南折,百曲而东,贲桥下入漾工江,漑民田以万计。桥南路先隘,质广之,竖屋憩行李。既为厉民者撤去,顽暴因是以望风旨,连坊牌石悉畀作椿垫,有识者恨之。岁己卯,某来守北土,下宣化关,一望皆漫壤,叹无所表建。故老有为某言曰:张氏有义举而未克就,明公其作兴之。已乃召质询所以,慨然力任,遂成其志。命工重发石作二坊牌,跨桥南北,修壤墁,起倾圮,往来有所瞻依也。质亦善哉!因刻之道傍,俾劝观者。
  • 永济桥。在府治南十五里。
  • 石固桥。在府治南十四里。
  • 济川桥。有二:一在府南十八里,一在剑川州治南四里。
  • 东山桥。在府治东五里。
  • 大龙潭桥。在府治东十五里。
  • 金灯桥。在府治东南二十里。
  • 通津桥。在府治南二十五里。
  • 镇远桥。在府治西门外。
  • 清水江桥。在州治西四十里。
  • 周官屯桥。在州治北七里许。
  • 象跪石桥。在府治北十五里。
  • 逢密桥。在州治北三十五里。
  • 小板桥。在府治北。
  • 天生桥。在府治南一百二十里。
  • 观音山桥。在府治南一百二十五里。
  • 劝农桥。在剑川州治东一里。
  • 平济桥。在剑川州治东三里。
  • 崖江头桥。在剑川州治北半里。
  • 柳邑桥。在剑川州治北半里。
  • 广济桥。在剑川州治西南三十里。
  • 颠场桥。在剑川州治北十五里。
  • 崖场桥。在剑川州治北一里。
  • 罗城桥。在剑川州治南十五里。
  • 小石桥。在剑川州治北一里。
  • 下桃羌桥。在剑川州治南二十五里。
  • 乌铺桥。在顺州治西南三十里。
  • 牛甸桥。在顺州治东三里。
  • 求嗣桥。在顺州治西三里。
  • 板桥。在顺州治南五十里。
  • 金沙江渡。在府治东一百三十里。

宫室

编辑
  • 文明阁。在懦学后,有台高二丈,知府周集筑。旧阁倾圮,嘉靖四十五年知府周赞重建。
  • 无陋轩。在府治内,知府马卿建。〔有自为记〕:予谪守鹤庆,明年丙戌之春,即公署东偏稍间治之,作室三楹,故有小池通流,甃以山石,杂植花卉,名曰无陋轩。夫无陋者,陋而不以为陋也。吾轩僻在蛮夷万里之外,瘴疠之区,囿不几亩,池不容,工无凿饰,植无名异,诚陋甚矣。然予退思优学,燕息游咏,率于是攸寓焉。凭栏而临池,若游乎江海之滨,而穷其浩淼也。辟牖而见山,若观于泰华嵩岳,而陟乎其上也。乌鸣鱼跃,花竹交芳,若浴沂风雩,而悠乎适也。童冠枢趋,执经问道,弦诵左右,彬彬乎若在于濂洛邹鲁之乡也。夫人豪侈之不厌,则极台池燕游之盛,而未为乐。道路之疲,托逆旅而安焉,逸处者闻人足然而喜。是故清之常,而达者可遗也。吾历宦四方,每览江山之胜,驻台省之华,则益怀于乡庐,情不繋物,而惟其故。在庙堂则思亲,在江湖则思君,矧兹远窜重译之陬,而多所怀乎,亦奚如矣。自惟罪重谪薄,巳固足幸,复思古以无訧,而窃慕于纱位之遗。吾时寓吾轩也,荀省政之无愆,民无失所,则舒怀啸歌,凡轩之所有,皆足为乐之寓,而奚其陋哉。寂然闲居,澹乎自得,物我相遗,忧乐俱遣,则又不知天地之间,何者为陋,何者为非陋,而吾轩固吾之素也。复为无陋之歌曰:远予寓斯构兮,山川环以秀兮,民匪疚兮,对时茂兮,俯仰高厚兮,优游池囿兮,吾轩之何陋兮。
  • 凌虚阁。在府治内,知府何璋建。
  • 清虚阁。在府治北八里,知府马卿建。〔知府吴堂记〕:辛巳八月既望,携酒挟客,饮于清虚之阁。是日也,潦尽水清,雾收山洁。云容淡而夷与,露气凉而剥落。稌黍遍皋亩之云黄,蒪荇布方洲之错。金柄擅司,署权顿却。举杯相属,于焉是乐。客有似枚生者,规巾矩衣,长揖而前,挥觥引满,再醮而言曰:天地设位,乾坤以宁。川融山结,距古是存。羲皇演画,禹箕范畴。不有斯文,孰阐厥幽。惟兹鹤庆,古设夷方。圣明皇皇,乃理乃疆,乃冠乃裳。文教诞敷,南国之光。选良任牧,治具单张。然则一方文事,繋之君侯久矣。命词比事,非君侯其谁哉?谨按:阁跨白龙祠山麓,祠上山数十里,最高一峯,名金山顶。下为白鹭山,翥若骞凤,萃于祠,其源远莫测。至祠下而泉百注,汇为潭,故谓之白龙潭。旧有阁,卑陋弗称,乃今命百户母昻、王瀚特新之。材出众愿,不费官帑。阁面东侵,入潭二丈许,高约过半。栏楯周匝,窗楹掩映。左洲右石,翚飞跋立。石宝巍然其前瞻,漾工委蛇而环合。揽群采之缤纷,挹众秀其杂沓。矧清秋之佳致,超四海之恢廓。已而倒影沈碧,回光浸阁。风静晦生,山空木落。猿骄树而哀鸣,鹤泪空而声霍。冰翰半侧,狡兔影扣舷下,钩锦尺跃,斯则阁中一时之大观也。诸君然与?否与?众皆颔额。遂命酒各数觥,书以为记。
  • 礼神亭。在府西七里。知府马卿建。
  • 钟楼。在府治南玄化寺前。元时建。洪武十五年,普颜笃叛贼兵烧楼,雨降火灭,郡人至今传之。
  • 清凉阁。在府治南一里。阁下有池,水色清碧,中累石山,外列栏楯,前架小桥。

冢墓

编辑
  • 冲霄王墓。在剑川州罗尤邑南一里许,有断碑,其事不详。

姚安军民府

编辑

沿革

编辑

战国时属楚。汉置弄栋、蜻蛉二县,属益州郡。东汉属永昌郡。蜀汉属云南郡。唐置姚州都督府,以其民多姓姚者,故名。天宝间,南诏蒙氏改为弄栋府,段思平改为统矢逻,又改姚府。至段政严,封高泰明之子明清为演习,世有其地。元宪宗三年,内附。七年,立统矢千户所。至元十二年,改置姚州,属大理路。天历元年,升姚安路。皇明改路为府,后又改姚安军民府,领州一、县一。

〔沿革表〕

编辑
总部 州县
唐虞 梁州域
夏商
合梁于雍
战国 滇国地
益州郡 弄栋县、蜻蛉县
东汉 永昌郡 弄栋县
蜀汉 云南郡 弄栋县、蜻蛉县
云南郡 弄栋县、蜻蛉县
六朝 宁州
总管府
姚州都督府
剑南采访使 姚州郡 西濮州
蒙氏据 弄栋府
五代 郑买嗣据
赵善政据
杨千贞据
段思平据 统矢逻
姚府
高氏据
段氏据
大理万户府 统矢千户所、大姚堡千户所
大理路 姚州、大姚县
姚安路军民总管
皇明 云南布政司 姚安军民府 姚州、大姚县

〔属州沿革〕

编辑
  • 姚州附郭
  • 为弄栋县,属益州郡。
  • 为姚州郡。南诏蒙氏改弄栋府。
  • 段氏改统矢逻,又改为姚府。至段政严,封高泰明之子明清为演习,世有其地。
  • 初内附,置统矢千户所,属大理万户。至元间,改姚州。天历初,升为姚安路。
  • 皇明置姚州,隶姚安军民府。

大姚县

  • 为蜻蛉县地,属越隽郡。
  • 蜀汉属云南郡。
  • 置西濮州,后更名髳州。
  • 大理。段氏属姚安,夷名大姚堡。
  • 初置大姚堡千户所。至元间,故大姚县,属姚州。
  • 皇明因之。

疆域

编辑

〔东〕三百二十里至武定府元谋县界,〔南〕一百二十里至楚雄府镇南州界,〔西〕一百八十里至大理府云南县界,〔北〕四百五十里至北胜州界。姚州附郭编里四,府北三十里为大姚县编里四,自府治东南七百里至云南市政司,七千七百六十五里至应天府,一万一千二百一十里至顺天府。

形势

编辑
  • 崇山修谷,平畴广川。元启阳玄陞州为路记。
  • 控制乌蛮、撒摩都诸夷。

山川

编辑

〔名山〕

编辑
  • 饱烟萝山。一名东山,在府城东一十里。高出群山,林木苍翠。其西有武侯塔,相传汉诸葛亮征南驻兵之所,后人建塔于上。其南有唐张虔陀所筑古城。

〔众山〕

编辑
  • 龟祥山。在府治西,一名赤石山。其形如龟,其顶有泉。
  • 金秀山。在龟祥山西五里。下有泉为阳派河,东流汇为杨片湖,西入汹溪。
  • 仙景山。一名石云山,在府城西北十五里。相传昔有老人修行于此,后得仙。其麓有石甲、西岭二泉。
  • 九鼎钟山。一名华山,在府治东北十五里。峯峦有九,状若悬钟,每春花木极盛。
  • 缘罗山。一名盘曲,在府治北一百二十里。中有禄罗兰若。
  • 寨子山。在府治东八里。上爨自久叛,立寨于上,今遗址犹存。有泉涌出,流入乌鲁弥。
  • 白马山。在府治东十五里。昔有白马著形,立庙祀之,有祷辄应。
  • 燕子山。在府治东二十里。其形如燕,故名。
  • 笔架山。在府南二十里。三峯耸峙,中峯有井,云出即雨。大姚县亦有笔架山。
  • 三窠山。在府治南四十里。三窠阙上旧有古松三窠,夜霁殊异,土爨误以为金银气,掘枯其一。
  • 稽肃山。在府治西十七里。下有泉,流入阳派调。
  • 龙马山。有二:一在府西,一在大姚。
  • 龙凤山。在府北二十里。一名白塔,有泉潴于塔境澜。
  • 黎武山。在府治北一百里。高而长,中有缘罗兰。
  • 书案山。在大姚县东北一百五十里。形如几案。
  • 挂榜山。书案山左二里。
  • 金龟山。挂榜山左。
  • 几山。在县南一里。左隅有石穴,一名石壁洞,又名纱帽山。
  • 四奇山。几山后四里。四峯高耸。
  • 文笔山。县西一里。
  • 凤凰山。文笔山后二里。
  • 观音山。文笔山左二里。
  • 玉屏山。县西北三里。
  • 方山。在县北三十里。其山多产药苗。
  • 马鞍山。在县北一百三十里。
  • 紫坵寨岭。在县东二十里。每旱,上有云气即雨。
  • 北极山。在白盐井提举司南一里。翠峯耸列可观。
  • 回龙山。司治东一里。
  • 宝关山。在司治西一里。势高百仞,以其通盐路之要路,土人名曰宝关,盖以盐为宝也。
  • 象岭山。司治北一里。其形如象。

〔大川〕

编辑
  • 金沙江。在府东北一百四十里。语具大理大川下。

〔众川〕

编辑
  • 蜻蛉河。旧名三窠戍江,源出三窠山,流至府南四十里,潴为大石涧,分为东溪、西溪,绕府而北,合趋大姚河,转入金沙江。
  • 阳派河。出金秀山,下流至府西十五里,潴为淜。
  • 大姚河。源出书案山,西流至大姚县,与铁索箐之合,流经姚州,复绕县东北,入于蜻蛉河。
  • 平蹄江。源自摩㱔村,东入金沙江。
  • 龙蛟江。在大姚县北一百二十里,今名苴泡江,源出铁索箐,合姚州之连场、香水二河,入金沙江。
  • 香水河。源出府北黎武村观音塘,与白盐井堤举司观音山箐出,合流入金沙江。
  • 土桥河。源自白井香水河分派,东流入金沙江。
  • 连水。出铁南水盘山,经府西二十里之连场,西转七十里入大姚河,趋金沙江。
  • 一字水。出黎武山,北合小井,东流入一抛江。
  • 西岭泉。出仙境山之西麓。昔有老人磨杆于此,其石犹存。
  • 白马泉。出白马山谷。右两泉济沸。
  • 黄龙泉。出东山黄龙寺右。
  • 大康郎泉。出白塔。右俱多灌漑。
  • 三窠泉。在大姚县北十里。
  • 摩㱔泉。在县北三十里。四时不竭,可以备旱。
  • 冷水泉。在县北一里。
  • 温泉。有三:一在府西黑泥只村,一在府治北绞摩村,一在大姚县东。
  • 铁索箐。在大姚县西北,山阿水偎,箐夷党聚,专以剽掠为业,百年逋诛。万历元年,巡抚侍郎邹应龙帅师讨平,添捕设御,四郡乃安。
  • 金龟井。在府西。
  • 春郎井。在府东。
  • 醉翁井。在县东,相传昔有人醉殁其地,遂出井泉,清冽不涸。
  • 凤井。县南门内。

古迹

编辑
  • 孔明遗垒。有二:一在府东十五里,知府杨汝允诗:崇阿攀陟古祠开,诸葛临戎尚有台。羽扇直疑驱甲马,储胥犹自护风雷。浮云不改山川色,时论终归管乐才。汉祚欲恢成底事,萧疏庭柏有馀哀。一在府北十二里。
  • 旧城。在府治北,唐景云元年御史李知古所筑。
  • 古城。在府东山十五里,唐刺史张虔陀所筑。
  • 高陀山塔。在府北二十里,石晋天福间建,高十有五级。
  • 矣保山塔。在府北十五里,段正兴天宝六年甲戌建,实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上有磗纪之,今犹存。
  • 云南郡主碑。在府东山慈应寺,上有元康三年井、云南郡主等篆字,馀皆剥落难辩。
  • 嵇肃碑。在府治西十七里,上有天福二字,今仆。
  • 兴宝寺碑。在府西十五里,段志兴元亨二年建立,实宋孝宗淳煕十有三年,今存。
  • 武侯土城。在大姚县左却江马鞍山麓,上有铁椿,相传为武侯开路时屯驻之所。
  • 白塔。在县西北二里许,上有唐尉迟监造字。弘治间地震,开而复合。
  • 石羊。即白盐井。昔洞庭爱女牧羊于此,有羝舐土,因得卤泉。

风俗

编辑

尽力𤱶亩,家有常给。建学以来,气习渐迁,士人务文,科第日起。节令、祭葬、服食、货贝等俗,与列郡同。语具全省土风下。

近郡之夷,名猡猡、僰夷、散摩都。强悍好斗,交易用盐米,一日一小市,五日一大市。苴却乡有黑齿百夷楼。栖河浴。寝卧无尊卑,但以毡席间隔而已。

物产

编辑
  • 稻之属八。红白毛谷、光头长苣、麻线、青芒、早吊谷。
  • 黍秫之属二。黄黍、芦粟。
  • 来麰之属三。大小玉麦。
  • 荞稗之属三。甜苦荞、糯稗。
  • 菽之属五。胡豆、黑豆、黄豆、饭豆、红豆、豌豆。
  • 菜茹之属十六。芥、菁、韭、苋、芹、茄、蒜、葱、蕨、笋、白菜、波菜、莴苣、葫芦、架豆、萝卜。
  • 瓜之属五。冬瓜、西瓜、王瓜、金瓜、丝瓜。
  • 薯蓣之属三。山药、红薯、白蓣。
  • 菌之属五。香蕈、鸡棕、柳菌、白生、木耳、树菌。
  • 药之属四十四。茯苓、茯神、荆芥、薄荷、匾竹、南星、半夏、瓜娄、蛤蚧、离娄、苦参、防风、白芷、川芎、木通、当归、柴胡、黄芩、蒲黄、牵牛、山药、芍药、滑石、石膏、稿本、大戟、牛膝、独活、升麻、重蒌、远志、泽泻、地黄、车前子、香白芷、桑寄生、天门冬、何首乌、天仙子、麦门冬、薏苡仁、穿山甲、香附子、金银花。
  • 果之属二十。梅、桃、李、杏、梨、枣、栗、蓁、橙、橘、杮、樱桃、橄榄、核桃、杨梅、花红、木瓜、葡萄、石檀、松子。
  • 蓏之属二。菱角、萆荠。
  • 之属六。箭竹、紫竹、水竹、大竹、观音竹、凤尾竹。
  • 木之属十五。槐、榆、柳、松、柏、椿、桤、桑、楠、梓、梧桐、黄杨木、罗汉松。
  • 花之属三十四。兰、萱、葵、桂、菊、荷、紫薇、素馨、粉团、金凤、牡丹、芍药、芙蓉、海棠、蔷薇、红梅、玉簪、金梅、碧桃、锋桃、丁香、水红、石竹、山茶、鸡冠、龙爪、木槿、栀子、山丹、杜鹃、扶桑、木香、映山红、剪红罗。
  • 禽之属二十六。燕、莺、鹊、鸦、鸽、鸠、鸮、鹳、鹰、雉、鹤、鹡鹑、锦鸡、黄鸭、白鹭、白鹇、画眉、翡翠、子规、鹧鸪、黄鹂、鹦鹉、麻雀、拖白练、黑头翁、蜡嘴。
  • 兽之属十一。獐、麂、鹿、兔、猿、熊、豹、豺、狼、竹鼠、狐狸、獭。
  • 鱼之属五。鲫、鲤、鳝、鳅、白条鱼。
  • 介之属五。龟、鳌、螺、蟹、蛤。
  • 物货之属十六。金麘、香盐、木槵子、降香、花椒、大青、黄蜡、蜂蜜、牛皮、鹿皮、翠皮、木罗布、狐狸皮、貂鼠皮、麻布。

堤闸

编辑
  • 七淜。在府城西南。土人称陂堰为淜。在平川凡七:曰大石,曰地摩,曰乌鲁,曰阳派,曰塔镜,曰巴,曰长寿。其在府西者曰当坡院,在府北者曰地角,曰春索岭,曰赤额坪,曰黑坝,曰摩苴邑,皆许代所筑,潴水灌田,民甚赖之。
  • 黄连箐坝。在府治东南九里。
  • 石峡口坝。在府治南二十五里。
  • 右所冲坝。在府西南六里。
  • 阳泒坝。在府治西北七里。
  • 上闸、下闸。上闸在大姚县东二里,下闸去上闸三里。弘治间,军民筑之,以蓄泄大姚河之水,惫旱涝焉。
  • 金家闸。在大姚县南一里。
  • 土桥闸。在县东南五里。
  • 新坝闸。在县东二里。
  • 晏公闸。在县东南五里。
  • 张家闸。在县东南三里。
  • 白塔闸。在县西三里。
  • 高家闸。在县北里。
  • 杨家闸。在县北二十五里。

桥梁

编辑
  • 栋川桥。在府治南门外。知府王嘉庆重建。〔参政张朝用记略〕:弘治庚申,郡侯王公祜之守姚安。明年辛酉,乃修栋川桥。桥在郡治南门外,架濠临城数十丈许,川源涓流,至惠通泽,筑堤修椿,潴水以时。迤北至右所冲,蜿蜒过南城下,会大笼桥水之华邑村,抵白塔,俱灌漑田亩,无虑数千馀顷。前此成桥上架木,岁久则易砖,荀简粗略,冲塌累矣。虽随葺之,仍病涉焉。侯一日命驾,令左右导,自川发源处,沿至桥所,相地形,验水势,知前往往倾塌,田傍无岸,堤中难当横流也。乃筹画经度,鸠工它匠,木石采于山,磗甓陶于冶,通底扬沙,易之以土,两岸鳞砌,环洞以石。经始于是年季春,少成于王戌孟冬。
  • 青蛉桥。在府治西北,跨青蛉河之上,旧为木桥,弘治十五年知府王嘉庆易以石。
  • 拱辰桥。在府北门外。
  • 迎晖桥。在府东门外。
  • 飞虹桥。在府儒学前,知府杨日赞创建。
  • 九龙桥。在府东南隅。
  • 镇远桥。在府治东五里。
  • 普利桥。在府东北演武亭后。
  • 河头桥。在府东南二里。
  • 惠通桥。在府南五里大石淜上,知府马自然建。
  • 石泉桥。在汇泉桥南二里。
  • 汇泉桥。在惠通桥南。
  • 仁和桥。在石泉桥南二里。
  • 如达桥。在仁和桥南一十二里。
  • 广济桥。在如达桥南十八里。
  • 连场桥。在府西三十里。
  • 望川桥。在府北二十里,旧以木架,嘉靖十八年易以石。
  • 济川桥。在府东北十五里。
  • 水碓桥。在府东北隅。
  • 刘家桥。在府西南。
  • 纸房桥。在府西南。
  • 承恩桥。在大姚县治南一里,跨大姚河,上为屋五楹以覆之,永乐十四年千户施宥建。
  • 迎恩桥。在大姚县西南八里,跨大姚河,一名八里桥。
  • 利济桥。在县东四里。
  • 广运桥。在县东五里。
  • 利鹾桥。在府北一百二十里提举司治前。
  • 神喜桥。提举司东。
  • 荣春桥。在司治后。
  • 孔泉桥。在司治西五十里,跨一泡江。今废。

宫室

编辑
  • 聚远楼。在府治东百武许。景泰间,土舍高清建。弘壮高敞,每登眺,一郡山川皆在目前。〔副使范渊诗〕:江城九月不胜秋,无伴还登聚远楼。白璧不题今日句,青山曾共古人游。奔忙且付杯中物,聚散每看江上沤。老我十年南北路,梦魂游到凤池头。〔知府杨汝允诗〕:岁宴羁入感百忧,天涯倦目一登楼。褰帷郭外风烟迥,挥尘尊前瘴疠收。四塞河山逻绝徼,千家禾黍只荒坵。仲宣词赋空遗恨,翻为听歌泪欲流。
  • 松萝小憩亭。在府治西。〔知府杨汝允诗〕:官舍非吾适,诛茆旋结庐。薜萝供野色,蓬荜拟山居。夙尚耽名理,闲缘丁簿书。岛蹄人吏散,卧阁兴何如。葺茆成小憩,退食自公馀。花岛关乡思,琴书净客居。庭幽堪下凤,壁立有悬鱼。宦从吾懒,萧然世味除。
  • 坐啸亭。在府治内。知府杨汝允建。

冢墓

编辑

〔周〕

  • 小卜墓。在府城西北。楚庄𫏋将战死于姚,蒙氏立祠于墓。

广西府

编辑

沿革

编辑

古滇国东南境。汉为益州牂牁郡地。蜀汉属兴古郡。晋时属宁州。隋属牂州,后为东爨、乌蛮、弥鹿等部所居。唐为羁縻州,隶黔州都督府。后师宗、弥勒二部浸盛,蒙氏、段氏莫能制。元宪宗七年内附,隶落蒙万户府。至元十二年,籍二部为军,置广西路。十八年,复为民,属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皇明改为广西府,领州三。

〔沿革表〕

编辑
总部 州县
唐虞 梁州域
夏商
战国 滇国东南境
益州 牂牁郡
东汉
蜀汉 兴古郡
宁州
牂州
黔州都督府 羁縻州
师宗、弥勒、维摩三部
落蒙万户府
广西路 师宗、弥勒、维摩三部 阿宁、豆勿、阿卢、豆吴、古轮、哀恶、步笼、阿欲、维摩、屈中等千户
宣慰司 师宗州、弥勒州、维摩州
皇明 云南布政司 广西府

〔属州沿革〕

编辑

师宗州

  • 时爨蛮逐筱僰等居之,其后有师宗者,据匿弄旬,号师宗部。
  • 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中以本部为千户总把,领阿宁豆勿阿卢豆吴四千户,屡广西路,后改置师宗州。
  • 皇明因之。

弥勒州

  • 时㱔么徒蛮之裔弥勒得郭旬巴甸部笼而居,故名其部曰弥勒。
  • 初隶落蒙万户府,至元中以本部为千户总把,领古轮哀恶步笼阿欲四千户,属广西路,后改置弥勒州。
  • 皇明因之。

维摩州

  • 立维摩千户,隶阿迷万户,至元中以本部为千户总把,领维摩屈中一千户,隶广西路,后改为维摩州。
  • 皇明因之。

疆域

编辑

〔东〕四百五十里至广南府界,〔南〕一百六十里至临安府阿迷州界,〔西〕一百八十里至临安府宁州界,〔北〕五十里至曲靖府罗雄州界,〔东北〕二百里至罗雄州界,〔东南〕六百四十里至教化三部长官司界,〔西南〕三百里至建水州界,〔西北〕一百五十里至澂江府路南州界。府〔北〕八十里为〔师宗州〕编里十六,〔西〕九十里为〔弥勒州〕编里十六,〔东南〕三百六十里为〔维摩州〕编里九,自府治四百里至布政司,七千五百二十里至应天府,一万九百六十五里至顺天府。

形势

编辑

诸山环峙为屏,八甸萦溪为堑,弹压乌沙、士獠诸蛮。

山川

编辑

〔名山〕

编辑

锺秀山。在府城中,峭拔秀丽,府儒学建于其下。

  • 英武山。在师宗州东八十里,峯峦峭拔,高可千仞。

〔众山〕

编辑
  • 发果山。在府治北,培𪣻相接,环于府治。
  • 阿卢山。在府城西三里,延亘四十馀里,南接弥勒州,北跨师宗州,旧有阿卢部。
  • 言输山。在府城东南五里。
  • 翠屏山。在府治南三里,为府映山,其状如屏。
  • 恩容山。在师宗州北五里,三峯峭拔。
  • 锁北门山。在师宗州北一十二里,二峯高耸,经行其间如门。
  • 禄德山。在师宗州东一百一十里,一峯尖秀。
  • 高来山。在师宗州东三百里,高三百仞。
  • 卜龙山。在弥勒州南五里,峯峦重叠,环于州治。
  • 阿欲部山。在弥勒州西一十里,冈峦森列,盘亘七十馀里,下有温泉,阔三丈许,深三尺馀,水色青碧,土人时浴其中,东接北倾山。
  • 经倾山。在弥勒州北三十里阿欲乡,高可五十馀仞,西接阿欲、构旬二山。
  • 盘江山。在弥勒州东南一百二里,东西两山相峙,盘江流其中,东抵师宗州,南界阿迷州,其中有石窍,深广丈馀,浊水涌出入盘江。
  • 曲部山。在维摩州治西,中峯高耸,下有泉为溪,流经州南数里入石窍。
  • 万年龙山。在维摩州东北一百里,下有泉成溪,流入广南府界。
  • 小维摩山。在维摩州东北八十里,高可千仞。
  • 阿母山。在维摩州东南九十里,高可千馀仞。
  • 宝宁山。在维摩州东北一百里,下有泉为宝宁溪。
  • 接角山。在维摩州东南一百五十里,下有溪,亦名拉角。
  • 大维摩山。在维摩州东南二百里,高出众山,土官世居其上,今土官革去土舍,仍居之。
  • 龙定山。在维摩州东南三百二十里,五峯屹然高耸。
  • 马者笼山。在师宗州东二百四十里,山极高大。弘治十年,本州阿定乡有山,高可五丈,根盘二十馀丈,一夕移二十馀里止于此,山傍有三大树,皆不动,其旧处遂为平地。
  • 龟山。在师宗州西、弥勒州东各七十里,山极高大,为夷罗渊薮。
  • 十八寨山。在弥勒州,山箐连属,其中夷罗颇蕃,专事剽掠,盖盗贼之薮也。

〔名川〕

编辑
  • 盘江。自宜良县流经府境,入罗雄州界,郡中诸水惟此为大。

〔众川〕

编辑
  • 巴盘江。一名番江,自澂江府入境,东南流经师宗州及府之西境,西南至弥勒州,东注普安州界。
  • 巴甸江。源出弥勒州治西北,南流数里而东入盘江。
  • 八甸溪。在弥勒州北,其源有三,一出阿欲山,一出旧村,一出北倾山,至州治东合流,南入盘江。
  • 西溪。出阿卢山洞中,盖师宗州诸水多伏流于地,至此始出为溪,流经府治西,抱城南与东溪合。
  • 山湖。在弥勒州境内,产六鱼。
  • 矣邦池。一名龙甸海,在府治南,周三十馀里,半迹弥勒州界,水源有二,一出阿卢山麓石窍,一出弥勒州吉双乡,南入盘江,中有小山,建福广寺于上。

古迹

编辑
  • 元总管府故址。在师宗州东南三十里许槟榔洞村。
  • 槟榔驿故址。在槟榔洞村。
  • 六德驿故址。在师宗州东一百里阿反村。
  • 英武驿故址。在六德驿东百里。三驿皆洪武初设,山中多盗,人不敢行,英武驿驿丞为虎所毙,后俱废。

风俗

编辑
  • 黑爨、僰夷、土獠、沙蛮、猡猡五种杂居,习性犷悍,据险负固。土獠得犬方祭,妇人以黑线绣布裹头缠腰。猡猡妇以布为袍,圆领大袖,前及膝,后曳地。有争辩,诣鬼神言誓,直者敢去,曲者退缩。黑猡。猡自恃其贵而强,好争斗剽掠,其间惟有白人好书,差强人意耳。

物产

编辑
  • 药之属五。桔梗、黄芩、防风、仙茅、姜黄。
  • 竹之属一。鸡腿竹。
  • 兽之属二。白面猿、熊。
  • 货之属三。毡、茶、麻、布。
  • 果之属六。杏、梅、桃、李、梨、栗。

桥梁

编辑
  • 大石桥。在府治西一里,弘治十三年知府朱继祖重建。
  • 所普桥。在府治西三十里。
  • 玉津桥。在弥勒州前,长五丈,阔七尺,跨八甸溪之上流。
  • 盘江渡。在师宗州东一百六十里,属者笼乡。

宫室

编辑
  • 阿庐洞亭。在府城西五里阿卢洞前,洞深邃莫穷,中有雕掘宝塔、钟鼓、卧床、佛龛之异。〔知府贺勋诗〕:云散笑容露玉巓,四时花木自争鲜。烟霞古洞苍苔合,仙境分明不浪传。〔知府郭集礼诗〕:误入阴沦宫裹行,桄然飞渡到沧瀛。春游白画如长夜,延赏浑忘宠辱惊。〔知府朱继祖诗〕:黑雾空濛白石尖,曾闻仙子洞中潜。公馀有客同清赏,坐久能消六月炎。

督梓:大理府知事李可华

考阅:太和县学生董学舒

缮写:杨元达

云南通志卷之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