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山纪程/蓟山纪程卷之一

目录 蓟山纪程卷之一
全书始 下一卷▶

出城○癸亥十月

编辑

二十一日 壬午

编辑

阴。自京离发。高阳四十里。碧蹄馆。宿。

离家

燕游。夙愿也。秋阳徐学士充岁币书状官。谋与余伴行。金厚根景博亦以戎衣从事。是日同发。

书生裘马戒平明。今向中原万里程。拜退高堂迟作步。妻儿又管送人情。

出郭

朝检装橐。从敦义门出。到迎恩门之慕华馆。三使拜表之行。尚未及出。余则径向弘济院店舍。四兄及南甥已分袂先入。冰丈亦班荆叙别。少焉。使行齐到。次第启程。李君送余至此。亦未免终须一别。多少知旧劳劳分张。不过以怊怅葆重等话。挑作万种情緖。

宿昔四方志。燕蓟一天地。冠盖惯西走。金缯岁奉使。苍蝇亦致远。去附凌云骥。翩翩出郭门。八九恢胸次。只领眼前胜。抛却关心事。

砺岘道中

自弘济院以后。皆属生面。丛山曲溪。种种佳丽。浩然有万里之志。

邮亭朝把故人卮。十月天寒万里之。已出都门京国远。一登征马道途迟。北方此去饶名胜。东土元来重别离。学士今行多旧伴。缅思南汉读书时。余曾从秋阳及景博。读书南汉。

望高阳邑舍

日昏驰抵高阳。高阳。一小邑也。入处聚民堂。

邮骑联镳吏列行。出城今日走高阳。山根断处通溪曲。树叶围中辟洞庄。欲雨寒松浓转白。无风斜日澹生黄。官衙坦路如绳直。鼓角前头野鹤翔。


二十二日 癸未

编辑

晴。坡州四十里坡平馆宿。有便上家书

碧蹄村

秋阳先墓在柴谷。早发省扫之行。余亦差早启行。是日也乍寒。

碧蹄馆外路西东。图远轻装早受风。崇峦翠滴前霄雾。暖谷红馀十月枫。野媪生涯开酒店。溪人事业揭鱼筒。无端做出苍茫想。回首云天一二鸿。

惠阴石佛

岘有石弥勒。幷肩而立。长可数丈馀。戴在头角者。一方一圆。

昙云如浪护山头。石佛分身幷两肩。万劫风磨犹卓立。悬应太始上干天。

广滩桥

所过有尹侍中骄子冢碑。古称尹,沈争讼处

西陵漠漠拂云骢。桥广滩头似掣虹。袍阔巾轻风易透。山重水复路无穷。临厓丈石双弥勒。守冢残碑古侍中。村野共知王使过。当风青盖远童童。

坡平馆

夕到馆。仍登听角楼。邑址井井。尽畿辅雄镇。衙轩之北有行宫。 幸行时所御也。入处凤栖堂。

野沃官田富。桥平辇路通。丹青分照耀。西日满离宫。


二十三日 甲申

编辑

晴。长湍四十里临湍馆午餐。松都四十里太平馆宿。有便上家书

早发坡山

使行拘俗忌。必欲越长湍宿站。故侵晨行发。

云山回首杳 王京。摇落衿怀出塞声。一宿依然如久旅。联镳将又趱新程。

花石亭

行未至临津渡口。有花石亭。临江而起。是栗谷先贤所建也。亭是小构。而七桧环檐。江色隐映。右得山林之趣。左专江湖之胜。先辈风流。旷世兴想。用栗谷板上韵。共秋阳赋之。

水北轩棂冠一乡。清风端合梦羲皇。参云翠桧嘘琴籁。经雨明沙浥镜光。晩岁郊居栖杖屦。百年吾道俨宫墙。翩然舍骑移轻屧。穿到竹林线路长。

临津渡

临津是坡州馆毂地也。山圻(注:疑误书坼字为圻)临江。两边陡起。因山有城。城门曰镇西门。门内有别将治。江之东。石壁环水。曰赤壁。赤壁之东。又有来苏亭。

两山西走坼。一道澄江回。石堞缘崖起。楼樵近水开。舳连人似雨。炮发火轰雷。向晩风花急。篙浪击楫催。

临湍馆

过临津而有东坡驿。又十里而至馆。馆之南。开月六巿。午餐于乡射堂。

天净云光野共长。临湍白日敞衙堂。桥南亥巿民人集。担戴丛丛闹一场。

松京怀古

入松界。多可观处。吹笛橐驰(注:疑误书駞字为驰)亦名胜之桥。路有一柱石灯檠,七层石浮图。盖高丽旧迹也。从城南门入。巿肆繁丽。仿佛京城。城之制如半月形。

落日高丽国。寒风易水轺。山川犹胜地。民物似前朝。寺废撑孤柱。城荒荫万条。百年仙笛杳。归▣泛平桥。

满月台

夕。与景博登台一畅。台在松岳下。崩础毁址。慨然有千古兴亡之感。

闲云咽水逝无痕。胜国池台旧址存。崇岳晴光浮雪鹄。名都佳气卧金豚。横纵石础萦枯蔓。诘屈林霭露瘦根。竟夕登临风瑟瑟。背人鸦鹊一丛喧。


二十四日 乙酉

编辑

晴。金川七十里金陵馆宿。京便上家书

早发午正门

行色剧忙。善竹桥,崧阳书院。皆未及就见。

朝日严装听仆奴。联翩行发旧王都。崇贤洞立旌闾碣。禁酿村无涤器墟。远客肝肠刚似铁。寒程洟唾冻成珠。关心万里三冬节。沙漠风霜向北胡。

青石洞

自松岳以西。山势句连险恶。有一路夹山而通。萦回十数里。渐觉羊肠之曲。缅想丙子乱。坐失虎口之念。翁诗中女真经白昼男子东方无者。使当时壮士。无所措身。

万山石骨瘦。逶迤尽北转。夹岸洞天十里开。一线蜀栈相句连。常互隐现拱抱高丽都。绾毂金陵县。当关一夫足。无路度飞燕。女真胆力大。白日人不见。未赖天设险。无奈敌乘便。壮士空扼腕。寒风釼生电。

金陵

金川邑都。移设于旧基。自京距七十里。程站太远。顿觉人困而马乏。入处讷文堂。

广山东畔屋层层。树色烟光翠欲凝。在道匆匆留不住。松京朝发暮金陵。


二十五日 丙戌

编辑

阴。午洒雪。平山三十里东阳馆宿。

映水屏

金陵馆之南。石壁嶙峋。耸立川边。是朴渊下流。壁面刻曰映水屏。前有龟趺石碑。竖在民田中。即 皇明诏使许国魏诗处。而碑阴又大书回澜石三字。副使权䌹庵用天使韵要和。

岌然山势尽。苍壁下临滩。过雨嵌成窦。当风打作澜。矗环千丈秀。窂植万年安。缅忆呈槎客。东来得异观。

平山客馆

正使闵尚书。为省先墓于平山境。故一行至此停站。入处肃清阁。西路粉黛。自此邑始。

日昏征马歇。远客官为家。夜永门听角。风残烛结花。江山行渐阔。京国梦犹遐。学士多情致。红裙细点茶。


二十六日 丁亥

编辑

朝洒雪暮洒雨。葱秀三十里宝山馆午餐。瑞兴五十里龙泉馆宿。朝修家书。出付平山拨站。

太白山城

城在平山境。而高起山巓。不害为防保之地。山名太白也。城内有申大将岦塑像。

群峰环立竞崔嵬。粉堞才通线路开。抱角戍兵眠白日。狼烽不起旧烟台。

南泉野

沿邑程站。每凭长栍所记。其馀洞里。不可尽知。

夜停晨辄发。征马日驱驰。薄雪和烟散。闲云度野迟。面潮留宿醉。心境会新诗。万叠江山道。前行未见涯。

宝山驿

路左有一洞深邃。是金郊丞所治也。

趱道经夷险。离家递雨晴。茂树浑无别。残山各有名。涧长横野逝。崖断垦田平。洞辟邮丞馆。人烟绕户生。

葱秀小雪

今日日候。政所谓今我往矣。雨雪霏霏。

长风轻鸥下西湾。雪竟濛濛尽境间。浓薄云容铺广野。连绵岚气涨遥山。扑来缟袂消无迹。飞洒花骢点着班。宛若孤驴清灞渡。玲珑诗思便相关。

玉乳灵岩

葱秀之面。石壁矗立。有葱蒨秀丽之气。而一道泉溜。珠零玉碎。石面刻玉溜泉,珍珠泉,听泉,仙榻,玉乳灵岩字。上头又帖一丈夫像。相传为朱使之蕃之像。而太半磨泐。不可记典刑。葱秀有馆。本为支敕设也。午餐于馆中。

石势丛丛起。悬崖玉乳零。水停涵倒影。岚滴巧呈形。植足开仙榻。抬头屹彩棂。扫苔遗像古。苍壁胜丹青。

屏岩

在瑞兴界

浪圆鱼动处。沙起马行路。四山云吹尽。宛转岩根露。地薄少居民。数家缘水住。

瑞兴长林

龙泉馆南。路出长林。掩翳数里。入处乡社堂。廉生锡孚,全雅就行。邑儒也。与余有旧。夜至打话。

长杨掩翳雪花霏。恰似深春乱絮飞。一任年年官妓折。路傍争送几人归。


二十七日 戊子

编辑

晴。釼水四十里凤阳关午餐。凤山三十里洞仙馆宿。拨便上家书

釼水馆。作家书。

馆与葱秀相上下。方就歇于馆中。湾拨告过。故裁家书寄去。

西关驰拨若流星。当道相逢马少停。汉上遥凭征家信。匆匆书意墨花零。

戯占

行中有某人。缠绵于粉黛丛中。故戯成近体。

邂逅绮罗国。留连釼水程。相逢仍熟面。一语便新情。荡漾还支枕。迷离强引觥。碧帘时夜静。芳梦做将成。


二十八日 己丑

编辑

黄州四十里齐安馆宿。拨便承家书

洞仙岭

朝发洞仙岭。西北行五里馀。山势诘屈。峻极于天。路左右树木如束。逶迤前行。又筑城于山凹处。扁其门曰洞仙关。关外有一小岭。亦名洞仙。而有大小之别。

青苍云木共参天。高岭谯楼界洞仙。却似崤函千里路。五关重叠控西边。

舍人岩

岩在关之内崚𡾓丛石之间。多刻清使诗。高丽高宗十八年。蒙古元师(注:疑误书帅字为师) 撒礼塔。举兵来侵。李子晟等屯兵于洞仙驿。殊死拒贼。即此地也。 空翠中间荫桧杉。青天突兀舍人岩。圆如廪屋高如塔。檐架层层巧手劖。

舟隅野途

自关以西。山尽而野开。黄冈城堞。缥缈远望。前行渐近。长林掩路。清川绕其右。是知雄府名胜。渐入佳境。来抵冈衙南馆。

野阔烟如水。山高树有风。行人忽何想。抬首数飞鸿。


二十九日 庚寅

编辑

阴。齐安馆宿。查对状启便。上家书。

月波楼

三使行查对讫。登月波楼。楼在州城之南。楼高而眺远。远呑山光。平挹江濑。古之月波。想必如是而已。酒阑乐作。妓舞成队。日之夕而又呼烛至。左右轩棂。笼烛照耀。

地是黄冈又月波。翼然楼起郡南阿。眼前岳色环棂集。足下江声打堞▣。暇日登临轩缟袂。媚人歌吹杂红娥。直将眼界恢胸海。自笑从前伏井蛙。

竹楼

楼在衙轩后。是一间茆檐。而架椽葺栏。以竹为之。其他楣栋。亦皆斲木象竹形。而前辈诗板。满揭檐臬。盖取竹楼之名。适符黄冈也。

此州宜此楼。无竹令人俗。清风象古今。数椽临苍麓。

太古亭

亭在竹楼左。䌹庵副使馆为。

政衙东畔屹新亭。太古山光晩滴青。认得长官清有味。幽禽时下白云棂。


三十日 辛卯

编辑

阴。中和五十里生阳馆午餐。平壤五十里大同馆宿。拨便上家书

生阳馆晩发

中和。两道之界也。递驿于是馆。

地远三千里。征骖直北驱。官娥催进滔。日落愁前途。

栽松长林

行未至大同江。长林幽邃。路转逶迤。十里之间。江色隐现。若将直前渡江。而且行且进。骎骎然入其中。不知林路之回迂。

松亭西十里。林路转纡回。远堞周遭在。澄江隐映来。风生如瘦竹。霜薄宛疏梅。拂策喧栖雀。斜阳马步催。

大同馆

临江日暮。火举而船行。船之大可容百数人。构茅亭于船上。施丹艧而扁其揭。左曰绫罗泛舸。右曰碧汉浮槎。十数长年牵缆而渡。古所称浮家泛宅者此耶。由大同门入内。扁曰挹灏楼。西望超然坮。尽扑扑将飞。

长天日薄散云多。彩舫东西水不波。十月孤槎浮碧汉。大同门外集清笳。

馆夜酬人

入处中营西馆。时洪叔宜之客贰衙。金戚文哉留上营。携煖炉来访。金子始亦会飮。

西塞风寒理袭裘。男儿各办壮年游。洛城秋日曾相别。千里重逢𬇙上楼。

出城○十一月

编辑

初一日 壬辰

编辑

清(注:疑误书晴字为清) 。大同馆留。查对状启便。上家书。

练光亭

三使行查对讫。设妓乐于练光。临水轩敞。江山形胜皆属眼景。扁楣有第一江山四字。又柱联有曰。长城一面溶溶水。大野东头点点山。是朱使之蕃笔。盖模写全形。为千古格语。妓有离舟曲,旋风舞。为沿邑最。盖箕之为都。巿肆栉比。巷里连绵。亦是伯仲京都。而第地狭人众。闾舍偪侧。晩入上营贰衙。宣化堂亦系杰构。

楼台胜状冠西关。飮客词人日往还。散地江澜铺白练。浮天山势点青鬟。王孙麟马传名迹。妓女鸾笙倚笑颜。落日层栏虚极目。万家烟柳匝城阛。


初二日 癸巳

编辑

阴。微雪。大同馆留。拨便上家书

九畴坛

平壤。古箕圣都也。其遗风馀躅。犹有存者。则不得不搜剔其奇览。遂由朱雀,含球两门出。盖城有内外。而各一城一门也。路出外城。访井田旧址。田路旁午。井井如画。四无崖脊。一望无际。夫隅立石。标一井之制。田畔有箕子宫旧基。殿宇岿然。洞口竖仁贤里之碑。殿门揭八教门之扁。由洞入门。则设坛筑石。刻于坛面曰九畴坛。又竖碑而刻箕子宫旧基五字。碑有阴记。故观察使李廷济所撰也。自此又前行数帿。有箕子井。井傍立石。刻曰箕子井。井之深。可十许丈。俯井栏视之。只见苍苍者水色。由九三门入内殿。堂级之制。京城庠舍。北曰三益斋。南曰养正斋。左右斋房曰依仁斋,志道室。斋中有经义生。奉一大簇展示。是井田沟洫图也。

野色苍苍接远天。古宫西畔石坛圆。三千岁后东明国。遗制犹看井井田。

闲似亭

自九畴坛又前进十里。野尽而江回。从车门出。此井田时。车道所由。立门于路口。号曰车门。有一亭超然临江。邑人之所构。缥缈雄伟。则虽让练光,浮碧。而稳藉萧洒。亦一别铺叙。取黄山谷诗江南水色碧于天中有白鸥闲似我之义。扁曰闲似亭。亭揭十数诗板。

𬇙江江水碧如山。槛外眠鸥日惯颜。声色楼坮平壤郡。别人占取一区闲。

仁贤书院

院在外城之内。奉箕子影帧。眉目粹然。首着冔冠。冠制如近日妇女常着墨帽子。徐药逢尝入燕。得箕子陈洪范图一本。遂匣藏于此。轩宇阶础雄杰。閟先圣颜范。实令人景仰。左有御书阁一间。是 孝庙潜邸时。寻院之迹。而红笺匣卷中。书 凤林大君某年月日等字。

仁风不泯古箕都。俎豆南城聚邑儒。黼服玄冠瞻气像。院中高揭九畴图。

忠武祠

祠为奉乙支文德,金良彦两人而设也。唐大宗之征高句丽。文德奋手独出。且战且进。使隋家百万之众。攒手奔北。东土生灵。至今有按堵之者。皆文德功也。良彦亦于甲子适乱。以本邑人。有奋旅之功。尚今香火不绝。

庭树交柯晩有风。古祠寥落鸟声中。乙支文德金良彦。上下千年一体功。

武烈祠

由静海门。入历武烈祠。祠奉石尚书星,李提督如柏影帧。着龙麟红袍。按星文釰。凛然有摧山撼河之风。盖平壤非但檀君,箕子,东明三王之故都也。且有旧迹之可观者。壬辰。倭寇入据牧丹峯。李将军如松。属游击吴唯忠攻之。阴取西南。以倭易 朝鲜兵。合祖承训等。为效装潜伏。李将军鼓行抵城下。倭炮矢如雨。杨元等登小西门。李将军从大西门继进。火药并发。唯忠中铅洞胸。犹奋呼督战。倭遂气夺宵遁。歼其酋宗逸,平秀忠,平秀信。馀死于火。又跳出东城。溺死无计。得级数千。此天兵大捷地也。

千年武烈祠。星日昭闪闪。尚书蟒鳞袍。提督龙文釰。左海勋如山。后人空歆艳。海寇昔猖狂。一夜愁烈焰。𬇙江血浪翻。丹峯火云敛。万里王师路。赢得大功占。樽俎岁处享。英灵尚有验。

浮碧楼

楼在长庆门外。转锦门内。永明寺之东畔。缥缈特出。江水打堞。岩壁环矗。背有牧丹峯。前对绫罗岛。楼之前棂。有静影沈壁浮光跃金之联。佳丽清胜。可冠东方。楼榭东望朝天石。远混天碧。西有乙密坮。在小南门外。环以女垣。中有圆坟形。或以为乙密墓。而邑人遵为祭山处。夜久酒阑。历得月楼而还。

山尽东南广得天。画栏平泛白云边。苍苍落日绫罗渚。击浪群凫点点圆。

清流壁

浮碧之路。有石壁巉嵒。石面刻清流壁三字。带夜循崖。笼烛散照。三宿箕城。声色飮嚼。夜辄继昼。还觉恼人。

碧楼深夜烛玲珑。倒作前江一道虹。百尺登登清壁路。吾行疑是驾璇风。


初三日 甲午

编辑

阴。顺安五十里安定馆宿。拨便上家书。又承书。

箕子墓

朝发由七星门出。西行之路。本由普通门。而今则为访箕子墓故也。松杉束立。方垣四围。中有箕子墓。墓方而上尖。高数丈。前有短碑。刻箕子墓三字。又有一碑。中折。只存一墓字。用铁钉合之。昔在壬辰。倭虏折碑。后人改竖。而寓图新存旧之意。仍复合石云。丁字阁中。揭一二诗板。

箕城城北路。石马荒原中。𪩘嶂千重势。松杉万古风。断碑苔蚀字。方墓艸成丛。土俗修香火。公灵地水同。

婵妍洞

洞中坟墓累累。是邑妓死葬之地。婵妍之名。以是故也。路有大石对立。高数丈馀。盖真是风水家所称行舟形。故立石象两棹。作行舟象。

婵妍洞里艸如烟。无数荒坟摠百年。可惜春光流不住。众香埋没落花前。

安定馆夜拈

馆宇萧条。比之箕城。顿有峡屋风。

一旬为客一年如。程道才过六百馀。谢却箕城华丽地。雪囱寒夜梦蘧蘧。


初四日 乙未

编辑

晴。肃川六十里肃灵馆宿。

徘徊亭

朝自安定馆临发。历登徘徊亭。亭在馆之南。而时倅朴性圭。重建火馀之基。取朱夫子诗天光云影共徘徊之意。扁其额。而又作六伟颂揭之。方塘环亭。有十数岛屿。点点特立。

瘦鹤观鱼立晩风。石塘寒水小亭通。绕栏叶屿峯峯出。树影扶疏雨色中。


初五日 丙申

编辑

晴。安州六十里安兴馆宿。拨便上家书

肃灵馆朝发

是日日暖。无异春候。

孔路传厨供错珍。出城经月又经旬。壮游非是因王事。旅宿何曾识主人。不惮青年行万里。适当阴沍暖三春。驱驰日日缘何故。去作中州白马宾。

新川石桥

行至安州城。一道长林。如大同之路。由新川石桥入。安西平安两门。是内外城。而古称表里山河者也。节度营。古自铁瓮城。移治于此。

邮路轻策听行休。水落新川踏浅流。一队红裙楼上女。纤纤如月倚帘钩。

望京楼

楼在州城东角。城内外村户扑地。众山平旷。清川抱回。尽西州保障之地。楼之东。有贡武院。

城屹丹峯地上头。凭眸又作望京愁。压临大野千甍屋。平抱前江百里州。薄雾通霄埋小岛。寒风无日不高楼山河胜景兼天险。开钥安陵镇一州。

忠愍祠

故宜春君南以兴。当丁卯倭寇。以本州节度使。立殣于此。故因其地建院。守牧之同时仗义者。分配两庑。祠在望京东北。故自望京过之。

一日义捐生。千年名不死。祠庭白面碑。胜似兰坮史。


初六日 丁酉

编辑

晴。安兴馆留。查对状启便。上家书。拨便又上书。又承书。

客馆志怀

今日。慈闱生辰也。怀緖倍觉难抑。

关云千里杳萱闱。游子前宵梦远飞。定识山妻香箧里。纤尘点积老莱衣。

百祥楼

楼与望京对峙。檐棂轩豁。清川江东北以外则虽拳石坏陵。无不拱抱而环集。楣悬 皇明诏使唐皋,王敞诸人及我东前辈诗板。鳞鳞若重檐。查对讫。设妓乐。诸妓不让黄与箕。玄武门外。有太守井。昔邑人患汲路之远。时为州牧者。相地凿井。故因立碑而号之。又有桑数百株。丛郁成林。北则梧里李相公所种。故曰相公桑。

楼前环水又环岑。十仞城头百尺临。太守碑高新出井。相公桑老摠成林。扁楣槩是千年迹。凭槛茫然万里心。宛听花林莺啭语。一丛粉黛奏娇音。

七佛寺

寺在玄武门外。昔隋将宇文述。引众东征。师到清川江。适值水涨。方临水观望。忽有七僧无从而来。无难揭厉而前。宇文军谓以水浅易渡。次第争涉。中流渐没。及至渡头。溺死无馀。水为之壅流。使敌兵不接刃而皆死者。即此神僧阴佑也。转眄之间。诸僧皆化为石弥勒。散立清川上下。故就其三佛齐立处建一寺。别立弥勒院。以三佛轩悬大梵锺。而笵子记其迹。

东驱铁骑渡无声。江阔能容百万兵。七佛归来同化石。水云遗躅梵锺鸣。


初七日 戊戌

编辑

晴。乍阴。博川津四十里秣马。嘉山三十里嘉平馆宿。拨便上家书。又承两度书。

清川江

江在安营城北。西路之称清南清北者。所以限此江也。亦名萨水。俗传汉龚遂。当渡清川。勺而尝之曰。上流当有菩萨。因以名水云。而史无龚遂东来之文。且西汉世安有菩萨名哉。必齐谐说也。江未完冰。从上流逶迤而渡。有官行葺茅船。扁曰泛星阁胜山亭。或冰或船而渡。

清川限南北。千里漠云浮。雪马乘冰滑。风艑引水流。举眸来旷野。回首失层楼。郡吏呵前路。乡童集渡头。

大定江

津头是博川界也。自本邑供馔甚零星。停站少歇。时回还谢使。相值津头。草草迎接。谢使即李尚书晩秀,洪参判义浩,洪校理奭周。

一道沧浪朔气通。边愁牵动莽苍中。峡深夜布无从雪。江浅冰成少顷风。云影徘徊新纵鹢。寒声寥阔远闻鸿。渡头迟待东还使。立望西天落日红。

夜渡嘉陵

自大定津迟发。日已昏黑。引火而行。

松林前路黑戎戎。眉月流光澹霭中。逸骑火行三十里。村氓引炬吏担笼。


初八日 己亥

编辑

晴。定州六十里新安馆宿。拨便承家书

晓星岭

晓星为嘉山邑镇。而回纡峻急。轿者舆骑者步。亦一关隘地也。林木茂郁。白日行人。往往逢虎豹云。有数三禅寺。隐映林树中。自岭以北。塞漠寥阔之意。显有所见。此则江山之助欤。

尽境溪岑目远凭。吾行若到古嘉陵。黄楡地接寒云杪。苍桧根黏老石棱。岭路担舆喧郡吏。寺门鸣钵走山僧晓天如可扪星斗。更向高高绝顶登。

纳清亭

地是嘉山界。天使唐皋名其亭。史道记之。而且有题咏。亭则今圮。只有支敕时递马馆。昔居民开巿于此。丙子。胡骑蹂𨅬而至。剽掠无馀。纳清之名。盖或符纤于是欤。今人称物之拉破者曰纳清亭。以是故也。

岧嶤晓星岭。虚旷纳清亭。铁骑东过路。祗今血雨腥。

五龙浦

未至定远城五里许。有五龙浦。以石桥驾之。前有长林。林尽而有院宇。戟门内竖碑。刻曰圣积碑。是我 太祖随州之绩。而纪绩碑阴记详之。以宝墨奉安地。下鞍步过。定之民户亦繁富。

高山清水一天开。石立千年上将台。大野玄黄收战血。五龙桥口六龙回。


初九日 庚子

编辑

晴。郭山三十里云兴馆午餐。宣川五十里林畔馆宿。拨便承家书。又上书。

新安书院

定州古称新安。康煕壬辰。邑儒以州号之相符。议建朱子书院。移模临漳揭虔之本。丙申赐院额。在新安东门之右。乡校东畔。朝从秋阳。寻院秪拜。

先生斯道主。此地偶名符。地水英灵在。丹青善手模。宛瞻真气像。追想定工夫。院接宣尼殿。师门德不孤。

凤鸣书院

院在甲岩之左。奉金仙源,清阴二公位板。而院之北山。曾有凤鸣之瑞。故仍名焉。仙源昔以州牧莅任累载。有甘棠遗爱。清阴亦以雪窖之节。路经此地。后人景慕。建院幷享。而院中揭仙源影帧。从玄孙三渊为之赞。

空庭老树雪花班。寥落重门白日关。往往州民谈旧迹。院楹新起凤鸣山。

两祖纪绩碑

碑在东门内。阁以庇之。 正宗朝所竖。而纪 两祖圣绩者。高丽恭愍王十三年。有崔儒塔思帖木儿。潜师谋反。我 太祖以元帅。战于随州,㺚川。仍即扫平。随州亦定州古号也。㺚川在五龙浦之南。而尚今有战场坪,元帅坮之名。且 宣祖壬辰。车驾西狩。尝驻跸于州人卓龙家。故碑纪 两祖之迹。卓家今墟。而人不敢家此云。

水空清跸路。山护紫芒云。 圣祖千年迹。班班石上文。

九曲岭

自郭山界山低。而童块石累累如人面之赘痣。宣,郭之间。土沃谷腴。燕京贡米。必例取于此。且数郡居民。素称多豪富。

渡水重逢水。行山又见山。经旬驰驲骑。明日渡龙湾。曲迳犹无碍。长征反似闲。锦囊看渐溢。风物摠新颜。

望海

行过九曲岭。一泓海色。隐现于薪弥岛之南。有若百数疋绮缟。铺在平芜。轻风一过。摇扬而不定者也。

海浪白如云。群峯出没翠。朝宗万折路。愧此金缯使。

凌汉山城

城是高丽所筑。今有别将治之。闻邑人言。则地窄而难容众兵。且山中水源甚少。设有兵乱。不可多日拒守云。入郭界。峻岭细堞。远入眺望。

石出山棋置。崎岖马不骄。白云凌汉里。古郭悬如巢。

倚釼亭

夕到宣川官衙。即御牧轩也。倚釼在轩东。雄伟敞阔。亦系西邑名胜。然而眼界不甚阔。只有残山断麓。而了无蹄涔之水。夜设妓乐于是亭。

古亭晨倚釼。壮士意何如。朔气流霜雁。寒声听水鱼。绕墙村女髻。依树野民庐。澹霭成银海。漠然平楚墟。


初十日 辛丑

编辑

阴。林畔馆留。拨便承家书。又上书。

南至绝句

是日。南至也。三使及本倅。行望贺礼于客舍。自官供赤豆粥进之。节候时食。令人作怀。

雷动日南至。风餐士北征。使家晨束帽。稽首望 王京。

步虚阁

与挂弓楼,安制阁。皆巡檐而通。成趣亭亦在西北墙内。制度颇精洒。

当风亭子竹为栏。苍翠如烟纳众峦。醉时忽作凌虚步。燕蓟流云迥入观。

挂弓楼

诸议以为渡湾既不远。且天阴欲雨。不必苍黄趱进。又留宿一夜。以妓乐继昼。秋阳处挂弓楼。口号示余。

将军日何事。楼静闲挂弓。燕云空唾手。凭槛啸寒风。


十一日 壬寅

编辑

阴。洒雪。铁山五十里车辇馆午餐。龙川三十里良策馆宿。

釼山

山甚峻。远入瞻望。山头奉林将军庆业书院。

釼山青突兀。石堞白周遭。屹彼将军烈。峯头院宇高。

清江坪

江之水。可谓曾不容刀。

欲雪天云流。将风野水起。十里清江坪。沙明石齿齿。

东林镇西关

东林城。在清江坪北。设别将治。筑圆城于山麓间。有大路横出南门外。且于山口。设城而立门。曰镇西关。松林交拱。烟台烽堞。往往出高山顶。

东林东畔屹孤城。控制边门刱小营。云木连峯同乱寨。烟坮绕堞说疑兵。邮奴鼓吹桥头转。戍将橐鞬路左横。宛若从军千万里。据鞍相笑一书生。

车辇馆

铁山以使行之迂路。别设馆所。出站支供。龙川亦如之。馆距本府数十里。

绿菱涂壁绛围床。车辇堂中妓奉觞。向夕风寒天又雪。匆匆人马戒严装。

西林镇

铁山界有西林镇。节制使主其镇。而城中又有僧卒。住在小庵。入自东门。从西门出。

苍林夹路路如绳。斗小荒城石数层。夜读禅书朝讲武。牙兵半是古庵僧。

天渊亭

夕抵良策。亦龙之别馆也。亭在馆之南。背岩临渊。境甚绝。左于右壁间。以朱使之蕃笔。刻曰第一溪山。又曰听流岩。亭扁曰三奇亭。以江山之胜。亭榭之丽。妓乐之妙。俱得三奇也。登亭会酌。夜久始撤。

西行一千里。微雪洒林皋。白日斜仍落。青更高。龙川开别馆。象驿(注:疑误书译字为驿) 并征鏕。袅娜红裙女。纤歌侑薄醪。


十二日 癸卯

编辑

晴。义州五十里所串站午餐。又三十里龙湾馆宿。

箭门营

行未至湾府十里。登箭门西望。则鸭江外山势雄特。塞漠之气。可通呼吸。山名金石也。

渡过尾溪口。行上箭门颠。地尽 朝鲜国。山雄大漠天。乡音如梦里。客意忽风前。快马长驱去。程道又几千。

来薰门

府有外城门。门不设谯。只以巨石架门如虹。是称旧南门也。由内南门入。扁曰海东第一关。内扁曰来薰门。巿港闾井。簇设鳞比。边土雄府。此可见矣。自 王京至此。为一千五十里。

边门锁钥镇龙湾。江海之东第一关。猎兔胡儿归趁暮。燧烟青出佛头山。


十三日 甲辰

编辑

雨雪。龙湾馆留。查对状启便。上家书。拨还。承三度书。

过闵上舍景旭馆

登程千馀里。殆费二旬有奇。税驾一宿。自不堪瘦薾。今日天且雨雪。故仍偃枕歇息。三使行查对讫。湾尹邀。故暮入镇边轩。过闵景旭致升馆。景旭以正使子舍。方同入燕京。打话至夜。赵幕景裕在座。

君家共住汉南居。三十年中雅契疏。忽谩西州倾盖语。蓟山明日又联车。


十四日 乙巳

编辑

晴。龙湾馆留。拨便上家书

统军亭

亭在城北角。高出雉堞。穹然如伞。鸭江三条。把而为衿。带西北胡山。周遭罗立。如万千兵甲。环列成阵。见其头角之高下不齐也。低回四望。眼无纤芥之碍。万里朔气。惹起悲壮。此即亭使之然也。前后入燕者。皆称俗忌。绝不登览。盖俗忌不知何据也。遂登亭一畅酒。行数巡。设神仙炉一嚼。乘月而还。

冰轮高挂素云间。百雉峥嵘枕碧栏。马耳山空关树暮。鸭头江转朔风寒。轻裙少妙杯行乱。缓带将军礼数宽。愁望明朝征北路。荻田楡塞远漫漫。


十五日 丙午

编辑

阴。龙湾馆留。拨还承家书

聚胜堂

堂是 宣庙驻跸所。而 英庙以御笔扁额。丹雘窈窕。制度颇宏丽。从轩北入日涉门。门内有小园。花木绕砌。园东西筑小台。城内民户。从坮上可俯瞰矣。又有延春堂。在聚胜之左。赴燕驿马。例自关东,北,湖,西,南,岭南五道。前期数朔。来待于湾府。择健有力者骑之。是日裨译诸人。齐会于客舍前门。立众马择之。又有刷马之名。而三房刷马则自海西库把入。

丹青窈窕古堂楣。向忆 先王驻跸时。园北孤坮平似掌。槛前层嶂秀如眉。行将胜地周游览。赢得浮生远别离。却望关西争点马。锦鞍牵出碧蹄驰。

二宜亭

镇边之北园。有小亭。名曰二宜。多破圮。

小亭如翼压西衙。寒日登临听暮笳。庭树模糊微雪作。几双飞蝶几枝花。

清阴遗迹碑

统军西南岸。阁碑而庇之。刻曰清阴先生遗迹碑。昔在己卯。清阴之被拘沈阳也。留湾上之寿星村。与徐相国景雨,李尚书显英相追游。其后苏侯斗山尹玆土。因其地竖碑。逮至李裕民之下车。改石而新之。闵监司镇远作阴记。

北塞南冠客。留连弄楚音。寿星千载后。村老诵清阴。

统军举火

为观举火。犯昏上亭。引一炬。燃于城头。鸭江上下把守之卒。相警喊声震地。火色漫天。水东西百馀里。一望而无际。如十数斛明珠。散落圆转。一举而一应。再举而再应。至于三四而无一个漏应。及城上火灭。则彼千百炬。亦相续而无迹。此系边境组练。而不害壮观。有烟坮五峯。此则与白马山城相照。观鱼亭即城西谯楼。乘月转登。眺对平畅。

千叠燕山远寂寥。统军亭上月明霄。忽然高起城头炬。戍火如星散碧霄。


十六日 丁未

编辑

晴。龙湾馆留。拨便上家书

九龙亭

亭在城外东北。距城八里地。朝饭出城。石壁临江。而上顶则突然特立。盖鸭江之水。至此而汇。为最深处。枯松丛木。着根于壁罅。若曾见于画障图壁中者。按金稼斋记云。此地有小亭。洪侯璛所构。而昔哈丹指丹兄弟。一居渊上土城。一居州城。静州户长金裕干。欲以计逐之。诈言。我国欲歼尔辈。丹等举众潜渡。而时江无舟楫。遂沈铁于江北近岸。又以铁锁着南岸岩石间。连互于牛背。作浮桥以渡。裕干即令破桥。使不得复来。至永乐戊子筑州城时。令善泅者。取锁铁。其铁牛则不可寻矣。此即其地。亭则今圮。

苍石危临不测渊。九龙嘘雨昔腾天。胡儿浪㤼弓刀逐。横渡金牛夜着鞭。


十七日 戊申

编辑

朝阴晩晴。龙湾馆留。

百一院。观诸妓驰马。

是日作百一之游。院在城西门外。或曰讲武堂。堂不甚敞。而阶庭平阔。政合驰射场。先武校辈试马上艺。试迄。选诸妓中善骑者五六人。令各服军装驰马。马眦啮勒骄逸。而台前校卒一声吹角。举皆叩鞍争先。如临阵突击者然。

红裙袅娜袭戎装。鼓动牙门走女娘。马逸身轻毫不怕。只将纤手使花枪。


十八日 己酉

编辑

晴。龙湾馆留。拨便上家书。又承书。

望宸楼

夕入镇边。镇边之侧有楼。曰望宸。列校试射于前。令诸妓告箭。射讫。妓又多队投壶。壶广矢狂。不可以胜负论生熟。

官酒中人眼晕潮。拂帘儿女笑言娇。玉鸾笄子金凫佩。更赌铜壶一矢饶。


十九日 庚戌

编辑

阴雪。龙湾馆留。

和呈石西二绝

行橐中。有李石西景进赆章二绝。故依韵和寄。

一出郊城道里长。软裘如雪釰如霜。明朝又作燕山客。却认龙湾似故乡。

行历关河二十都。北溟天远试朋图。莫谓大拜观礼乐。即今中土尽骄胡。


二十日 辛亥

编辑

雨雪。龙湾馆留。拨还。承家书。

简酬白磵李景养

余为石西裁书与诗。未及入褫。白磵昆季。先有书来。而近与赵羲卿。读书于城西小舍云。

千里替颜面。相思喜有诗。馆樽谋醉倦。塞枕就眠迟。地到龙湾尽。意凭羽骑驰。近闻西郊室。芸笈趁良时。

和示参儿

朝得家书。参儿集字成韵。寄来书尾。

关山千万重。如梦旧乡坮。穉儿莫谩待。春色明年回。


二十一日 壬子

编辑

细雨夜雪。龙湾馆留。皇历先来便。上家书。拨还承书。

凝香堂

是客舍前一渊堂也。今破落。作牧儿游戯场。

古堂喧暮雀。门掩市楼东。荷柄塘心倒。苔钱屋角笼。牧儿闲扫雪。征客卷掩风。前辈登临迹。诗篇满碧栊。

来宣阁

来宣。在凝香之南。瓦棂雕落。真伯仲凝香。使行尝分处二堂。而今废圮。故移馆云。

朔气棱棱正逼人。雪花飘扑瓦鳞鳞。文茵锦帐来宣阁。惯接年年出塞宾。


二十二日 癸丑

编辑

朝晴夕阴。龙湾馆留。拨便上家书

逢驰拨。自塞北还。

宪书赍咨官先来渡江。有手本。即入燕闻见事也。略曰。农耐国。本安南国附庸。而其君长院福映。攻灭安南。幷有其地。遣使请锡封。为越南国。又河南,山东被九月大雨。黄河堤岸。多处崩塌。近河数十州县。几至怀襄。十月以后。水势稍杀。而平地水高尚一二尺。特派吏部尚书刘权之,兵部侍郞那彦宝。驰驲前往。堪办河工云。

绝域三千国。安南等蜗角。黄河远决流。先问清而浊。

客馆谩成

一旬龙湾之滞。专为称苞之未准也。今既方物改裹。商货毕集。故定以明日渡湾。一行人约束停当。改厥装服。而嚣嚣聒聒。未见有安心者。

塞上风高听数鸿。西征远客转如蓬。胸中水冷金银气。日下春生粉黛丛。子美乡愁巫夹阻。太冲文步会稽崇。朝来欲渡龙湾水。拂策邮奴刷雾骢。

赠云香妓七绝

湾妓有名云香者。容恣硕肥。颀然有丈夫像。闻前者州尹领诸妓。将猎威化岛。云香慨然叹借乘之无人。尽倾帑资出钱三百缗。买得一骏马驰出。一府人尚今啧舌。䌹庵,秋阳皆有诗。

魁然特立绮罗丛。歌舞场中有侠风。烂用千金西岛猎。锦鞍装出玉花骢。

湾渡○癸亥十一月

编辑

二十四日 乙卯

编辑

阴。夜雪。自龙湾馆离发。九连城三十里露宿。渡江状启便。上家书。拨还承书。

龙湾馆离发

一行人早起装束。余亦换穿狭袖戎衣。戴织竹凉战笠。联辔启程。隐然若铁衣从征。

濛濛雪意暗边山。马上戎袍酒带颜。写寄家书情更切。行人今日渡龙湾。

鸭绿江

从城南门出。府尹供帐江干。使列校检越江人马。于是设妓乐饯行。鸭绿古称马訾水也。江有三条。以界两国。鸭绿与中江,小西江是已。江冰未坚。布笆篱其上而渡之。

红裙歌咽绕重茵。鸭水东头万里人。直向边风身劲快。忽当西日胆轮菌。森阴雪木荒如猬。峭峻云峯翠葺鳞。故国山川从此尽。举鞭时复首回频。

小西江

江以西。黄茅白苇一望弥野。逶迤小迳。介然通其中。路有一章老树。驱人辈例至此。用一张纸。挂于枝顶。礼而过。斯须。纸积成一白步障。

黄茅一色马齐腰。束我戎装路出辽。北塞寒风防不得。江行将又野经宵。

九连城

昏抵九连城。是 明时镇江堡。置游击将军地也。或曰。九城相连。故古有此名。又曰。叆阳城。金,丽相持之际。金将军干鲁。尝筑城于此。自鸭江至栅。空其间。彼我民人。不得耕筑。如䩅脱地。故使行必至此露宿。设帟幕。掘地燃火。若房堗状。设幕凡十数处。而下属则无庇身所。但往往爇木而围坐。烟火蔽野。如在城中。湾校辈持枪巡幕。而夜又吹角齐喊以戒虎。雪意濛濛。鸣马互应。始知有出塞之愁。

旷野山回转。人烟绝蓟都。将军游击地。王使宿停途。幕设无梁屋。炎腾不器炉。黑林多虎迹。鼓角警枪夫。


二十五日 丙辰

编辑

大雪。金石山三十六里午餐。葱秀三十二里露宿。

虾蟆塘

平明。发行至虾蟆塘。雪转甚。不辨路。

漫天大雪落如花。一色群峯浩不涯。且莫扬鞭驱马疾。长堤前有间关车。

碑石隅

路有短碣侧立。太半没沙土中。盖未知何代何人记述其何迹。而但光光无字画痕。

不知路远近。信马关山之。有物仍名地。当路没字碑。

金石山

山与松鹘山对。峭峻之状。秀润之色。各有体势之不同。至此午餐。露坐雪堆中。

厨奴列鼎浅溪滨。露宿风餐太苦辛。胡天白日飞寒雪。金石山光片片银。

温井坪

过中衙门数里。有温井出黄芦间。水势甚热。

涓涓石窦水。气煖凝如脂。地底丹黄焰。谁然爨玉池。

汤山城

城在柳田北十里。 明时置指挥使地也。今崩圮几尽。只有城根周围。若水头堤堰之筑。林木丛密。仿佛民家之居。城头有硙碓之属。为风雨所磨泐。车奴言。旧有城门。架石为虹梯。年前雨水大涨。门于是崩颓。汤沾(注:疑误书站字为沾) 旧有汤池。 明时设站。至丙丁路梗人散。遂废。

汤山落日乱鸦浮。盈尺城根枕细流。十里萦回如斗地。百年闲弃按符州。若闻鸡犬林深处。尚有磨舂水到头。曲岸东西烂梨树。花开子结自春秋。

葱秀

夕到葱秀。其壁立泉环之状。盖如平山所经。 皇明倪文僖谦。尝奉敕东来。见平山葱秀之水石。与此相类。仍借引为名。而盖秀丽则不如。露宿如昨日。栅内三四胡。为卖酒来。与象胥酬多般话。傍听者一聋哑人。

石棱危立浪头环。体势青丛忽惯颜。象胥口头葱秀守。忽疑燕毂返东山。


二十六日 丁巳

编辑

晴。栅外三十二里午餐。栅内旗下鄂姓家宿。自湾府转承家书。入栅状启便。上书。

王八石野

自鱼龙堆以往。山益高水益驶。顿无沙漠气。

土沃山明百里中。人烟不与鸭江通。如何等弃辽东地。一任林禽野兽丛。

上龙上(注:疑误书山字为上)

山即凤凰山馀麓也。山上有松。拥肿不长。

边门削立上龙岑。松树昂藏壁万寻。朔雪胡风侵不得。苍髯自在后凋心。

栅门

门在上龙山下。设木为栅。高不过肩。疏可容一人出入。栅之设。北自嗒剌地。南至海门二千馀里。设七十所。此其一也。盖示定界之意。而边备甚疏迂。门常下钥。凤城将主之。我国使行到栅。先通城长等官。始临门许入。午餐于栅外。遂点检人马。一如渡江时。呈入栅报单于城将所。人共二百五十三。马共一百九十六。又人马之落后还湾者。以百十计。扰攘蹴踏。如在战阵中。

结栅齐入髻。门通左海途。计疏樊折柳。谓我视瞿瞿。

关帝庙

庙在栅内北岸。傍立佛殿。而丹雘耀眼。盖北俗崇奉神佛。自此至皇城。有村则必有关帝庙。

忠于汉室义 朝鲜。千载功名万口传。祗是英灵终不泯。燕民犹识尽诚虔。


二十七日 戊午

编辑

晴。干子浦五十里民人智姓家宿。湾校还。上家书。

安市城

自宿站发行才二里。远见群山削立。乃安市城旧基也。史称唐太宗征辽时。驻兵于此。城将杨万春坚守不战。拜辞于城上。唐宗遂薄城攻之。终不能拔。或曰。东明王所筑。或曰。安市城在益州地东北四十里。似是讹传也。

安市山城多白云。城根山势远无分。飞车乱炮终何赖。唐帝东来谩驻军。

旧栅门

过安市十许里。有旧栅墟。康煕以生齿繁殖。加辟二十馀里。移设今栅门。

襄阳一色荫平原。篱落依依旧栅门。莫谓辽阳千里广。北人生齿岁滋繁。

凤凰山

山在凤池右。望之若戈鋋釰戟。新发于硎。

双凤栖山昔此间。山空凤去凤名山。虞箫响绝岐桐老。万古王春不复还。

凤凰城

过凤凰山。而城屹平地。周围方正。楼谯甚缥缈。有城将主之。一统志凤城本秽地。入渤海。为东京龙原府。辽曰开州镇国军。元属东宁路。街坊井井。左右货铺。皆华构杰阁。各标揭主卖之名。

凤城高百雉。门远小于轮。草店如宫室。茶房摠货珍。听言媒象译。停路集貂巾。手掬青楡叶。行逢卖饧人。

三叉河

自凤城以后。路入山谷中。所谓东八站始此。

日落寒透肌。重裘薄于布。长河雪后冰。不辨三叉路。

干子浦

迫夜至店。盖北俗以房谓炕。其制如斋儒食堂。东西相对。又于壁间。穿龛奉神像。

浦柳山梨绕作藩。石桥西畔夜敲门。间关行色 朝鲜使。蚩蠢容仪靺鞨孙。内壁穿嵌崇佛鬼。中庭无圈散牛豚。主人未必曾相识。笑说炉头酒气温。


二十八日 己未

编辑

晴。寒松店三十里民人曾姓家午餐。黄庄二十五里民人李姓家宿。李译落还。上家书。

伯颜洞

俗称元伯颜住军处

曲岸宜高垒。将军昔驻兵。洞风犹杀气。山骨有寒声。井陉云屯士。漳河月晕城。行人来去地。尚说伯颜名。

薛刘店

过麻姑岭。而有薛刘店。唐宗度辽时。薛仁贵,刘仁愿尝用兵于此。故名焉。又 明时称镇东堡站。有双松交柯。不知为几百年。故一名松站。

刘薛屯兵尚有墟。烟坮高出野人闾。两两栖禽飞忽散。二松阴下驻行车。

瓮北河

瓮河前后两长岭。岭皆险峻。路欹仄。

前山横断远山低。在道行行日又西。八渡元来同派水。四台之北重几蹊。荒茅塞岸循前辙。危石黏水护逸蹄。原野索然无艸树。冻禽何处觅枝栖。

次韵秋阳坐车诗

自渡湾后。书状例乘坐车。车制与双轿略同。而差小。车重轮广。轧轧沙石之路。坐其中。不觉东西颠倒。余亦试乘之。按住不可得。

学士星轺制。梁辀夹广辕。风霜▣跋涉。原隰利驰奔。若室囱无罅。如船浪忽翻。溪山汗漫兴。尚欲醉中论。

黄家庄。裁家书。

李译义成。痈肿忽剧。落后径还。因便上家书。

东客径还远寄音。吾行利涉瓮河浔。霜前白雁从今断。莫谓高堂恋子心。


二十九日 庚申

编辑

雪。通远堡三十五里民人李姓家宿。

八渡河

河在獐项下。或曰金家河。盖峡路回纡。逾岭抱壑。水凡八渡。而八渡之水。即一派也。

路出金人里。风烟忽转眸。源深经八渡。冰合系孤舟。刷羽岩栖鹊。无羁野牧牛。趱行飞雪里。燕毂不迟留。

獐项遇雪

雪寒斗剧。人多面皴手龟者。

尺雪连宵野色开。一泓银海荡胸恢。净辉流拨西山日。积气寒凝北陆雷。压重千枝风散去。平沈万壑涧深回。相看忽讶头须白。非是劳心远道来。

范家台

坮在林家坮不远地

松高风籁远。荻乱夜花迷。绝峡无残麓。荒村有古溪。设堂皆塑像。妆屋辄楣题。北俗骑无圉。藤鞭手自携。

通远堡

通远古镇夷堡。天聪中。设镇于此。崇德间。移凤城。堡有马十三匹。初名羽递。今改曰飞递。盖避关帝名也。曾有南士号随园者。尝梦见一人。豹头燕颔。自称汉车骑将军张飞。因曰。今人避俺二哥之名。反犯俺名。何不公也。飞递云者。一时中行七十里。自栅至北京。三日可到。

雄府关东古镇夷。一村民户栉如比。边门羽檄驰相报。递骑丁军隶八旗。


三十日 辛酉

编辑

晴。畓洞二十五里民人卢姓家午餐。连山关三十里旗下李姓家宿。

和尚庄

过石隅十里。路右有颓破一堂。塑阿弥像三坐。

凋落丹青斗小堂。水云无迹古和尚。居僧出问停骖客。未了藤床爇瓣香。

艸河沟

野陷污多水。从冰路行五里馀。

草没河头鹭倦飞。天光云色境依依。砰然雷动冰间路。倏尔风生马上衣。日旰三竿山影转。雪盈寻尺涧声微。道逢局局驱车者。云是东人买货归。

畓洞

地势平而沮洳。恰如水田之废者。或曰。畓洞之号。似是我国人所为。

雪里长程散似绵。艸河沟边马翩翩。山高野陷沮洳地。曾昔云云垦水田。

分水岭

岭不甚峻。而林树环其巓。稼斋记。以轮图辨方位。岭脉来自子丑间。盖辽东诸山。皆从此过脉。岭底有水源出㺚子界。汇于此。复分为八渡河。西流者入辽河。东流者入鸭绿中江。岭之名。一云金复海。过此。又有高家,兪家两岭。

夷险关心北塞游。倦驱长坂叱乌骝。峯尖若釰新硎发。树秃如人远堞周。路出层崖从右转。河分八派半东流。狞风冷雪三千里。除是征人在道愁。

连山关

古称雅鹘关。自此有捷径。不由沈阳。而可直走山海关。成化十六年。请改贡道。兵部尚书刘大夏。奏以为 朝鲜贡道之迂回。即祖宗微意。仍不许。后遂关为堡。今尚有城坮。荒废不修。

苍苍雅鹘远回翔。千里山根走朔方。谩说燕关通捷路。东来必是费行粮。

湾渡○十二月

编辑

初一日 壬戌

编辑

乍阴洒雪。甜水站四十里旗下哈姓家午餐。狼子山三十里旗下吴姓家宿。

娘娘庙

过连山西五里馀。有一峯特出。上有娘娘庙。是丛祠也。路出山下。石磴回抱。左环巨川之流。棠梨杨榛。森然如麻列。

独岫亭亭乱木间。娘娘遗庙靓妆颜。琮琤涧流鸣环佩。浓抹岩云露髻鬟。古塔禽巢藤蔓护。残碑龟戴藓花班。腾腾火里烧钱纸。三两村婆顶礼还。

会宁岭

岭之高。上下二十里。或称大高岭。即辽东大关隘也。岩壁峭立。林树交结。路凿山腰。逶迤曲折。人皆鱼贯趱进。尚不知危乎高矣。及其山下回望。则山在云天之中。岭下有神祠。扁曰五峯观。前有五峯罗立。故取以为名。

高山转进俯禽巢。一路蛇盘石磴交。宇宙如瓠浮积气。岩崖垂练喷飞泡。前车香若披云际。后骑翻然绕木稍。西望千峯来眼底。斛螺无数散平郊。

甜水河

名之。河之南。远望白塔挺立。由塔下而有一路中分。即所虎狼谷也。自此而达狼子山。迂行二十里。而路即平易。重车之避青石者。皆由此路云。站有瓦屋鳞鳞。市铺相连。

依山小塔白如人。一望平原霁景新。泼泼源头甜水味。井栏瓢飮口津津。

张士毅书堂

甜水村有讲堂在九圣祠内。群童匝坐。有读诗读论语读春秋者。而齐声噪噪。不辨其句读音语。案有八股诗,五经辨诸书。是场各軆也。有一学究。方对案教授。遂略与笔谈。叩其姓名乡贯。则答姓张士毅。直隶遵化州丰润县人。问丰润闻士为谁。答昔有谷应泰。名士也。今张庭槐,孙鹏越,鲁凤喈皆解元也。文章推郑征。书画皆推曺庆篁为最著云。

禅房静寂辟西厢。学究书声绕屋梁。两国乡音宾主哑。祗凭笔舌话文章。

青石岭

自甜水行五里。有青石岭。高比会宁半之。石色青碧。左右崖壁如染色瓦。层岩叠石。峭悬倒竖。路出洼凹间。如我国青石洞路。昔在 孝庙潜邸时。发沈阳。驾登此岭。歌阴两胡风之曲。东土士女。至今传而歌之。自青石又迤行渐高。是小石岭也。两岭本险厄难度。曾有一道士。凿石通路。稍平夷云。自此山势渐尽。野色平远。耕农之家。广开田土。而木绵花之种。盖始于此。

山色葱茏石气青。绕岩藤槲叶零星。 先王宝曲和新泪。阴雨胡风二百龄。

狼子山

山距小石西十里。崔简易狼子山记。以为众山颇佳丽云。或曰。狼即娘字也。昔唐宗东征。兵败失道。夜闻鸡鸣声。步寻林薮中。得一娘子会欢。天明睡起。乃身在一块石之间。就见其石。则石有冠距如鸡。唐宗心异之。建寺祠之。山曰娘子。寺曰鸡鸣。详于复路篇鸡鸣寺诗注。而与此说不同。

昔日仙娘子。登山做甚愁。鸡鸣荒寺晓。凤下塞声秋。清跸迷征路。红颜决胜筹。阳坮嘘夜蜃。云雨梦悠悠。


初二日 癸亥

编辑

晴。王宝坮四十里民人陈姓家午餐。迎水寺三十里旗下朱姓家宿。

摩天岭

岭在狼子北。高不过一丘垤。名实太不相称。岭西有驻跸山,马蹄山。唐宗征辽时所过路也。

荒山突兀石棱危。山上寒风山下岐。西瞻一抹青相对。六马敲蹄驻跸时。

三流河

前行十馀里。大水有三。是谓三流河。盖三江以北。水无大小。皆河名。

水阔三流派。人从八站途。淡烟疏树里。数屋依山隅。

王祥岭

世传。晋太傅王祥所居地。岭下水。即部冰得鲤处云。而诚诞语也。

古岭因人著。王祥盖住玆。棠梨耐风雨。伊昔抱何枝。

石门岭

岭之巓。石壁呀然中坼。若门扇之洞辟。登岭前望。不复见峯峦之环峙。只有土屯石块。周遮莽渺之间。

岩崖中坼路盘旋。高处登临眼豁然。却望长空飞鸟尽。石门西望杳云烟。

王宝坮

岩石层架。若石坮之筑。在在石门西五里。或曰。王宝即王八。汉语之声相近也。俗称王八为鳖。此地有鳖峯。故云。有冷井路傍。隆寒不冰。

野烟横复直。灭没绕古杨。石秀层坮路。村连五亩墙。苍枕悍如虎。白卫小于羊。冷井清无底。荒林喷晓霜。

高丽丛

一名高丽冢。似是高丽人之被掳不还者。死葬此也。路左有十数冢。冢前或竖碑。而设石香炉。抑或是高丽冢欤。在王宝北五里地。

南冠羞入犬羊屯。淹滞殊方自一村。死葬东人来去路。年年犹待吊孤魂。

辽城

辽是 朝鲜古界。秦曰辽东。汉曰襄平辽阳。唐曰安东都护府。辽曰东平鹤野。又曰南平。改曰东京。元为辽阳路輍盖懿二州。 明曰定辽卫,东宁卫。清属盛京。崇德间。移设辽城于太子河之东。是谓新辽城。而距旧城十里地。或称马上传甄。一夜成城。故谓之马上城。逮至乾隆甲辰。以民物不蕃。复移城于旧辽。即此是也。城北有土屯。周遭如丘垄。乃旧城之基。城周二十里。高五六丈。外设睥睨。内障女垣。城上开坦路。五马可队。城外有壕。引太子河注之。城四门曰绥远,丰乐,顺安,拱极。门有丽谯及瓮城。瓮城亦有门不扇矣。扁门于城额。又旁译以清书。城内有都督守尉驿丞之官。从东门入。路左右列肆相映。百货堆积。各立旗榜。而多以金字塡之。古诗所云。旗亭百队开新市者也。

夕阳城似画。缥缈野周遭。千里无山镇。重关断堑壕。鹤飞孤塔远。雉列外栏高。百队旗亭市。居民尽富豪。

永安寺

寺在城内北街。设前后殿。殿中安百数菩萨。殿前立碑而记之。是怀顺帝所刱。有药铺在后。内贮药料于层樻。贴纸标名。如我国药铺之例。床有匣妆诸书。是医家流。而主人似识和,扁者。

寒雨伽蓝净塔莲。六时锺彻上方天。白头秤药西廊客。厢积嵇生养性篇。

顺安门外关庙

由城西门出。双桥在其南。而桥立重修碑。桥之北。有关帝庙。象设极伟壮。戟门左右。建锺鼓楼。左曰龙吟。右曰虎鸣。殿中塑像。几三丈馀。扁楣多赞圣句语。配张飞,赵云东西庑。而前有一塑。为被缚状。力士以刀拟之。其人仰面视飞。若无怖意。是蜀将严颜也。门外竖双竿。高十许丈。每月朔望。插旗于竿头。击二楼锺鼓。必焚香云。

伟绩精忠冠古今。辽阳神庙又宏深。将军设有英灵在。无暇牲樽处处歆。

辽阳白塔

自顺安外。迤北行二里。白塔耸立。塔凡八棱十三层。高三十六丈。围十七八间。塔面旧嵌铜碑所记如此。下方筑以石。四隅匀整。高于平地尺馀。下设七层。而安塔身于其上。八面皆刻一罗汉二神将。上下总一百四。又中层架木椽为飞檐。一面各三十五椽。每面悬铁磬。风一摇之。丁东之响。乱撤于云外。最上头植铜柱。而节其茎为五层。以铁丝维之。塔上第四层。大书碧汉流光四字。若日清朗时。以千里镜注视。则字辨云。旁竖一碑。是龟文石也。以龟跌戴之。光光没字痕。世传唐师度远。太宗命尉迟恭建此。或曰。李成梁所造。又曰。自东汉以来。已有此塔。皆不可信。而华表柱云者。尤妄语。古人传记。以华表为城门柱。而旧在城中一民家。今失其所云。塔后有大殿。奉三佛躯。或称广祐寺。寺庭有铁器。状如马槽。恰容十数斛。盖寺中旧物也。

兀立三千尺。苍茫大野前。更无高抵塔。直欲上干天。漾日铜丝缀。喧风铁磬悬。云云华表柱。仙鹤杳千年。

太子河

一名衍水。史称燕太子丹。避秦入衍水者。此也。

寒风古渡马秋秋。万劫燕波咽不流。碣石蓟门残照里。尚疑虹白贯河头。


初三日 甲子

编辑

晴寒。烂泥堡二十八里民人张姓家午餐。十里河堡二十七里於姓家宿。

慈航寺

迎水寺。一名永寿寺。中间颓毁。重建于旧址。改扁慈航。中安三大佛。前有梵书。是涅盘莲花等经。西小龛。奉关帝像。寺有二僧。与凡民杂居。但缁衣袖广。衽如深衣。与平民所着差有别。慈航之南。有董宰相墓。筑方垣而粉圬之。

法莲花发境尘尘。苦海慈航阅劫轮。若说禅经存五戒。寺僧何故杂居民。

辽野。各軆四首。

自迎水以北。山尽而野开。干端坤倪。杳然涯涘。只见草树苍苍。如叶舟而泛沧海。不知歇泊之所。是所称辽东八百里野。

幽然万里东。险路皆山也。忽然意惝如。四望天泜野。右次秋阳韵

千里长风四野环。大鹏无碍北溟还。东瞻旭日西瞻落。天地苍苍杳霭间。

疋马辽阳路不穷。端倪轩豁判鸿濛。漫天皓色冬宜雪。卷地雄声夕又风。忽见乌飞迷眼底。曾无蚁垤介胸中。三千大界元如许。宁独拘拘老海东。

莽苍如浮海。胸襟洞一披。山河杳何许。天地大于斯。顿觉吾身小。翻愁去道迟。远穷千里目。烟薄万杨枝。

接官厅

按。清人递官过此者。必于此迎接新官云。似我国交龟亭之号。

编桥衰草断河渠。种种青帘槲树庐。大道纵横关北省。居民日送使君车。

三道把

永乐中。以辽野旷阔。未有障塞处。遂于路左右。种河柳以定界。康煕帝。又为行者之荫暍。申令植柳。今多秃树。且野中村庄。四无冈麓之依。列树环荫。各成一洞。西北十里许有兴京。 明时建州卫。而即奴哈赤肇基地也。有所谓肇祖,兴祖,景祖,显祖四陵。皆在开运山下。清初设城守置摠管官云。

落日辽野直。街柳似圃樊。居民识风清。行子惜阴繁。朔雪不耐劲。秃树馀败根。隋堤千百里。弱植春几番。处处周尉营。在在陶令门。野屋居相望。鸣吠树中喧。坎坎声相应。初疑伐轮轩。老根迎刃尖。丛苞复不存。木灾诚无妄。材非合牺樽。北瞻胡皇陵。古木苍苍昏。何不挈长镵。去赭石马原。

万宝桥

桥状虹梯。康煕间所建。过接官厅数帿。有古烟坮。高数丈。上设层阁。高出女垣。又多通睥睨处。

空坮烟火敛寒光。行听桥头逝水长。一道飒然千骑过。沈阳都督出辽阳。

十里河堡

野风逆面。比山峡路。倍觉酷冽。夕抵於姓家。主人壁上奉一神版。书曰於姓三代宗亲之位。乃无帘障之隔。

长天无际野风多。五里台西十里河。薄暮荒村惊远客。神龛背立炷香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