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 药泉集
第九
作者:南九万
1723年
第十

疏箚 编辑

辞职箚乙亥正月二十一日 编辑

伏以臣疾病之难强。情势之难冒。沥血陈恳。凡几上矣。伏惟圣明既不加烦猥之诛。亦必察哀怜之状矣。且于前日入对时。反复陈达。殆无馀蕴。今何敢更有所云云耶。臣有无限罪戾无限颠沛。而既出还入。欲去未决者。但以朝廷相臣行公者。唯臣一人。逃遁不可。祈死不得。一日二日。尚此蹲据。心灰骨铄。身其馀几。幸今客使既去。左相将不日还朝。右相新膺爰立之命。国事有属。臣于此又复淟忍冒没。不知自处。则是真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者也。岂不闵哉。臣之昏识庸材。固已殿下之所洞烛。而设令则哲之明。偶有一误。以臣为有万分之一可取。古之人君。必推体下之仁。知其时议之不见容。则亦许奉身而退。以全终始之恩。此非苟循其私情。实所以存国家之事体也。唐之李泌。于肃,代之间。其亲信如何。而求去则必许。宋之韩富。于仁宗之际。其倚重如何。而乞退则亦从。此等事势。非但在相臣为然。至于我宣祖朝判书黄廷彧之被谪也。宣祖以为本心无他。不欲加之以罪。亲制宸章。手笔以赐。而亦不欲强拂群情。曲从朝议。窜谪尚然。况可有靳于解职耶。臣身之即今当退。正如叶黄而辞条。瓜熟而落带。皇天雨露之恩。亦无以得施于其间。伏乞圣明上念朝廷之大体。下察蝼蚁之微悃。亟命递改臣职。公私不胜万幸。

辞职箚[再箚]正月二十四日 编辑

伏以臣疾病昏耗之甚。决无一日可担重负之势。而引疾涉于例让。言症嫌于烦猥。有不敢缕缕陈达。若臣情势之闷迫。又非但疾病之危苦而已。病虽甚。其害不过一身之死亡。至于罪负如山。讥责溢世。而全无羞耻。不知恐惧。但恃圣恩之谬及。反轻公议之难容。则污秽之习。遂成风俗。朝廷日卑。难可救药。岂但一时误事之罪而已耶。当此朝著草刱。论议波荡之日。臣上之不能明言善议。使百僚镇服。次之不能推移上下。使众心调适。若又不能自知其罪。引身而退。则只足以增人之怒。益时之艰。虽被没身之诛。其何得以自赎耶。今臣受恩如何。处位如何。而乃敢以闲漫不急之事。自图一身私便之计。累烦文字。渎尘睿览。劳圣明判批之烦。致职事癏旷之弊。臣虽冥顽。亦有一端人心。分义所在。决不敢出此。伏乞圣明哀之怜之闵之恤之。亟命递臣本职及兼带。使之安意就尽。以图结草之报。不胜幸甚。

辞职疏二月十一日 编辑

伏以臣痼疾之身。谢事之年。万无驱策效职之势。非但臣心之所自决。抑亦朝臣之所共知。独圣明犹有所未尽烛者耳。然而凡今辞职之人。辄先以衰老疾病为言。虽竭声叫号。人之视之。有若常套。唯有一死然后庶可自明其实状。尚何言哉。虽然抱疾恋禄。颠仆而死。其失止于一身而已。亦无足道。至于人之责臣者。乃在于上累君德。下误国事。初犹乡儒一二人。转及馆学。上至台阁。今日有一人。明日有一人。臣于此欲以将来未然之事。抵争目前执法之论。则诚有所不敢。又欲从他讥辱。包忍羞耻。晏然于百僚之上。则亦有所不敢。臣之私计。窃以为今日朝廷不靖之端。专由于臣。臣若奉身而退。则庶几有和平之望。然则微臣今日报国。唯在于决退而已。以殿下之明圣。宁不俯谅于此耶。噫。自古人臣其所以处人言者可知矣。子产治郑。圣人之所许。而何恤人言之云。犹为当世之所讥。王安石之误国。其事固多。而人言不足恤。乃其为罪之最大者。臣是何人。人言如彼。而乃敢无所忌惮。晏然而已乎。且见昨日大司谏由懹献疏陈忠。首论臣事。其所为言。抑扬尤甚。令人不胜惶蹙而惭赧。毋论前代故事。先朝遗典。殿下临御二十馀年。进退大臣者。亦已多矣。何尝见遭人言如是而终能在其位者乎。误恩日隆而无以为报。人言日增而犹不得退。臣之情势。狼狈极矣。伏乞圣明深念朝廷由臣而瞪乖。亦察人言不可以不恤。亟命递臣本职兼带诸任。以幸公私。不胜瞻天望圣祈祝之至。

辞职疏[再疏] 编辑

伏以臣年迫谢事。一可退也。病深膏肓。二可退也。改纪之初。独当相职。不能调和众心。安辑朝廷。三可退也。处非其位。丑拙百出。望实俱丧。骂詈溢世。而既畏严命。且恋爵禄。尚此蹲冒。益增讥嘲。四可退也。且令臣不顾死生。不恤廉耻。奔走职次。毕竟毫分有补于国家。则凡系自已分上事。都不足言矣。第今臣身既为举世所斥。故发一言而人不信。措一事而人不服。似此伎俩。在职一日则有一日之害。此五可退也。且窃伏念前岁夏秋之间。三公无他行公之员。狱事久无收杀之期。譬如失火之家。器用狼藉于庭除。而无人收藏。臭载之船。帆樯飘落于波涛。而无人牵挽。臣于此。既不敢计臣之善其事败其事而受命焉。殿下亦于目前无可指使之人。故亦不暇计臣之能否而托之矣。至于今日则朝著粗定。无他事端。爰立相继。允叶舆望。臣于此独不知奉身而退。则是真是决性命而饕富贵者。真是既得之而患失之鄙夫也。如此庸恶陋劣之人。殿下亦安所用之哉。臣虽疾病将死。神识昏迷。若此事理之当否。则念之已熟。计之已审矣。岂敢游辞谩说。外为饰让之态。背恩忘国。自作便身之图哉。伏乞圣明更加睿思。谅此血恳。亟命递改臣职名。使臣生而恋德。死而瞑目。公私不胜幸甚。臣无任涕泣祈祝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辞已竭矣。意已穷矣。而曾不体谅。巽辞愈恳。只自慨恨。更何言哉。第人主之所以与共国事者。非大臣乎。大臣倚任之诚不诚。而治乱系焉。求之往牒。何莫不然。噫。宿德如卿。体国如卿。而乃因哓哓之浮议。任其去就。不为极力挽回。则是卿不负予而予负卿也。宁不愧怍于中耶。予志固已坚定。决不可但已。卿其宜体此意。安心勿辞。即起视事。毋孤虚伫之望。承旨李光夏传谕

病未参坐待罪。仍荐西北人才箚。不果上 编辑

伏以臣之贱疾。一向弥留。今日宾厅之坐。又不得进去。旷职至此。罪合万殒。不胜惶恐之至。仍窃伏念军国事务。僚相必禀决于榻前。而窃有区区之怀。敢此仰陈。臣以西北人才之收拾。仰渎于天听者。凡几数十遭矣。臣岂有私好于心。私利于身而然哉。只以国家他日之有事变。西北面为初头受敌之地。不可不使其心系属于本朝也。顷者臣之判西铨也。以全百禄,张治世二人拜都摠府郞厅。一时哗然非之。而考见两人前后任职莅官。于其流辈中。有过无不及焉。今闻百禄则殿下特以别军职召之云。军职于渠。固已千万荣幸矣。亦宜更试以士大夫之职。以开劝奖远人之路。至于张治世则方任麟山佥使。麟山之去渠本土仅一息程。衣锦之荣。亦渠万幸。而若以其人有才具可用。则不宜置之一乘障之任。宜令试以烦剧之邑。积弊之郡。验其实用。以为渐次推迁之地可矣。且欲用西北人者。非为京中及三南皆无可用。而西北人必胜于京中及三南人也。实欲使朝家吁俊之道。无遗逸之叹。而砺世之具。得报施之功故也。全,张两人。设或得职十数年来。不可以只此两人。为一番塞责之地。即今中外求仕京中之武士。充塞于掌铨者之门。连街迷巷。盈庭满堂。人多窠少。求百得一。前后判铨之人。非不欲收拾远人。而非有明命定式。则实无暇及之势。请令西北两道监兵使。推择道内可合武班极职各二人上送兵曹。观其身言。试其文射。以为随才奖用之地。似不可已矣。西北两道本有年例荐人之事。而北关则前已试射。西关则或以各库别将兴利干事之类充数。故所荐者非必可用之才。铨曹亦置之不问。无实莫甚。且京中人则视西北人物皆以伧楚视之。无甚分别。而在其本道本邑则其门地人品高下之分。亦甚悬绝。必须内外门户之无疵累。人物才具之为本乡所推伏者。可当其选。不可只以射力及干办取也。兼以此意。明谕监兵使处。使之依此选择荐进似可矣。且顷日中外人才之荐。咸镜道以道内无可以应经明行修者。终至阙荐。北关人文未明。必求其合于荐目者。则诚难得其人矣。八路之中。独全弃一路而不收。则岂不有欠于不遐遗之道哉。臣于本道士人。亦略识其表表者矣。咸兴人进士郑㴒。庆源人幼学蔡宇柱。文学可观。累举不中。性行纯笃。见推乡里。其在朝家奖劝远人之道。施以一命之官。诚不为忝冒。请令该曹备荐收用幸甚。

因灾辞职因台避待罪箚五月五日 编辑

伏以无状小臣。滥叨极位。一日在职。便有一日之罪。凛凛危栗。若陨渊谷。不意遭此无前之旱干。异常之繁霜。举国人民。皆将塡壑。调元之责。非所可论。而国有大灾。宰相难逃其罪。即今三公中。左右相爰立属耳。致此灾异。咎实由臣。伏乞亟镌臣职。仍正臣罪。以塞天心。不胜幸甚。且臣即见朝报。持平李喜茂以顷日所论二事。见非于大臣为避辞。而至有呵叱等语。臣不胜瞿然之至。姜鋧不知有备局之启辞则诚无可责。而但此为筵臣开释之言则可也。似非台谏启辞之体。至于翰苑削荐事。除犯罪者外。若有人品不合者。则上年四月以后。即当论削。今始为言。极似后时。且以古规言之。有前荐不削而更为新荐。固无其规矣。谓荐中人有物议而并请削其同被荐者。亦安有如此古规乎。且毋论此事古规有无之如何。上年改纪之初。一二台臣自以所见。各请削荐之罚。曾前注书之被荐与行公者。目以庸品。或削或罢。俾无一人之馀存。及至玉堂录也。其中一人又请削录。自有玉堂录以来。削荐之规。未之前闻。今于翰荐。又发此论。各立名目。必请并削。此岂无偏无党荡荡平平之道耶。臣于顷日筵中。因故左议政朴世采疏。请于论议取舍之间。挟带彼此色目等事。一扫而去之者。正指此等事而云然也。然则今日朝廷诸臣。凡于此等论议。决不可推助其波澜。一任其坏了。前人之覆辙。可谓痛哉。岂忍复蹈也。臣之本意如此。故顷于备局之坐。与僚友相对言及矣。今台臣费辞张皇。自是如此。臣虽驽下。诚不欲争竞其短长也。但臣初言其事体与是非而已。有何深怒而加之以呵叱耶。台臣闻其非己而谓之呵叱者。臣窃异之。且大臣有失。台阁固当言之。台臣有失。大臣亦无不敢言之理。而乃因此烦扰至此。此又臣之罪也。尤不胜惶恐俟罪之至。

答曰省箚具悉卿恳。天之降灾。亶由寡德。卿胡过自引咎至此乎。卿之所执。甚得事体。台臣张皇之避。何必为嫌。卿其安心勿辞。亦勿待罪。速出论道。以副予望。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六月八日 编辑

伏以臣于昨日入侍时。敢论罪人情犯之轻重。引喩失宜。自不觉其妄发之归。驷不可及。分甘𫓧钺。而圣度天廓。开示谆切。既责失言于前。且使知戒于后。有若慈父之教愚子。无有毫发之间隔。臣于此感恩知罪。惊惶陨越。诚不知涕泪之盈襟也。虽然臣之迷罔无状。于所当谨慎之大者。失误犹如此。其他则又可知。感激之情。虽次于心肝。愧惧之怀。实切于冰炭。终何敢晏然而已乎。伏乞圣明特加哀怜。赐之退罢。以幸公私。不胜战灼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昨日下教。但言其奏事之审慎而已。卿既无心而发。予不愠蓄于中。卿胡不安至此哉。君之于臣。非曰非。不害于事理。而若或愠蓄则便生疑阻。予不为此也。卿其须体至意。安心勿辞。速出行公。

因金镇圭疏。自城外向楼院乞免疏。六月十三日 编辑

伏以臣之近伏城外。不敢为离违远去之计者。虽出于瞻依象魏。不忍便诀之意。亦为寻单乞免。从容进退之地矣。即伏承下教。更有亟断来章。与承旨偕来之教。且以日昨之事。于予心实无愠蓄为教。臣于此震怖惶骇。罔知置身之所也。今臣累违严命。不敢还入者。只缘罔极之言。出于论思之地。其在朝廷事体。贱臣分义。决无冒没仍据具瞻之理故也。至于日昨之事。既承圣明前后开示如此丁宁。则昭明洞彻。实无一毫之间阻。非但贱臣寸心之所自知。天地神明昭布森列。宁不鉴临哉。今臣抑塞闷切。号呼崩迫。必欲得请于圣明者。只在解免匪分之职而已。今若得释重担。则臣虽孱病欲死。亦将趋走京辇。报效臣职之万一。何敢自拟一朝超然为遐举远引之人哉。然而职名未解之前。决无再入修门之望。如或微诚浅薄。终不可得请。则唯有齐虞不忘丧元而已。尚何言哉。今臣冒死呈单。徒辱圣教如此。既不敢连日更呈。又不敢仍留近地。有若彷徨求入者然。情穷势迫。不得已更向前路。留疏以上。臣罪尤合万殒。且命召密符。不敢仍赍以去。谨付府史还纳政院。臣于此不胜瞻天望云。结情驰心。战灼涕泣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朝者如渴之旨才传。决归之章继到。此无非平日情志不孚。有以致之也。益用愧恧。宁欲无言。但念批旨中于予心实无愠蓄等语。非以卿不谅予之开释也。中心既无疑阻。而今因镇圭危险之言。谓安卿心。许其所请。则甚非诚实之道。其在国体。断无是理故也。况镇圭之疏一出。而人莫不为非。则公议所在。槩可见矣。公议如此则一人之用意构陷。以卿休休之量。本不足深嫌者。亦甚明矣。卿若念及乎此。则必有所幡然改图也。至于命召密符之还纳。尤是意外。曷胜愕然。玆令史官传授。卿其须念国事。安心勿辞领受。与近侍即速登途。毋孤虚伫之望。

书启 编辑

臣于昨夕来到先墓之下。忽于夜中。史官来传密符。奉受惊惶。不知所言。既纳还下。不敢更呈。姑俟职名去身。自当收还。而战灼之怀。一倍增加。又于今朝。史官继传疏批。十行温谕。委曲备悉。奉读感泣。宁欲无生。臣以七十之年。忝相职者亦且十馀年矣。况于罪废之中。遽承收召之命。思欲以不肖之身。为国家一死而已。宁有分毫馀念暇及于他。而惟其知识昏昧。作事乖戾。不能谐和众心。镇安朝廷。终使论议溃裂至于此极。此皆臣负国之罪也。既已奔迸出城之后。安有更入朝端。冒耻抗颜之理哉。圣谕之开释虽如此。圣恩之隆重虽如此。自古人臣恃得上心。久犯众怒。其凶身害国者。滔滔皆是。伏惟圣明历览古今前事昭昭。何忍令臣复蹈其覆辙哉。今臣本非山林洁身抗志之人。如使得递本职。则即当趋走阙庭。更请馀罪。如其不然。则是臣命尽必死之秋。更何言哉。伏地号泣。悲不成说。谨当更具一疏。以请𫓧钺之诛。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再疏]六月十五日 编辑

伏以臣于昨日史官之来临。奉读圣谕。涕洟赍咨。终日连宵而不能自已也。噫。臣之逃遁及此。岂臣之所愿欲。亦岂臣之自为地哉。臣于前后书启及疏中。既已略摅愚衷矣。今不敢更为烦复之语。以渎天听。而今殿下以镇圭之疏。为公议所非为教。公议是非。不可一时断定。臣诚未知是非之果何在。而设令镇圭之言不出于正直之公论。玉堂论思之臣。陈列相臣之罪状至于此。而当之者乃曰我无是心。我无是事。而晏然仍据其职。天下古今。宁有是理哉。灯笼锦不过请托内戚而已。本非当死之罪。文彦博之耆旧名德。为上下所信服者如何。而宋帝犹许递职。外出以病。不能入对者。斥之以骄蹇。岂不是万万情外。李珥之于宣庙。契合昭融且如何。而犹许乞解之请。而况臣是何等人。所坐何等罪。而乃敢为冒没趋命之计哉。今殿下之召臣不置者。必以相职为重。不欲轻递之故。而今臣一出则相职由此而益轻。更无馀地。在臣今日。唯有一去字庶几为一分尊朝廷报国恩之地。更何言哉。更何言哉。伏乞圣明上念国体。下察危悃。亟命递改臣职。公私千万幸甚。臣无任惶蹙悲咽伏地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前后批旨。不啻勤恳。而卿之巽辞。不啻迈迈。是何情志之阻隔。一至于此耶。噫。人臣之于廉义虽重。比之于君臣之大义。果何如哉。然则言者一时之言。诚极谬戾。君父之开释。若是其备至。而一向引嫌。莫或改图。则果合于事理乎。卿若深念于此。则想必惕然而悟。幡然而起矣。予不多诰。宜体此意。安心勿辞。与近侍从速偕来。以副日夕思想之心。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三疏]六月十八日 编辑

伏以臣于日者。承旨传谕之时。贱疾适苦。对不毕辞。奄过四日。尚不鸣号。尤增死罪死罪。臣情已穷矣。言已竭矣。实不知何说之陈。可得蒙怜察于君父。而亦不敢畏蹙终默。以自阻于慈覆之天。复此烦吁。惟圣明之垂念焉。君之召臣。虽行不俟驾。而亦有往役往见义不义之择。以死自守。不敢变易者。乃所以报国恩。本非为一身计也。今臣所遭。决不可抗颜复进。非但臣心之所自知。上自朝绅下至厮役。夫谁有不知者乎。臣之冒此承命。自陷为无状小人。有不暇恤。未知于国家朝廷。有何所赖乎。臣之区区所执。虽曰如此。坐辱君命。至于此久。以迹论之。实难免违傲之戮。昔晋臣察谟不就司徒之命。有司请收送廷尉。公卿或议加大辟。终虽末减。亦使免为庶人。臣今犹带职名。自烦陈乞。亦非所以严典章而警百僚也。伏愿圣明俯谅血忱。亟下严命。削臣之职。治臣之罪。以肃朝纲。不胜幸甚。臣无任涕泣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前后敦勉。不啻缕缕。辞竭意穷。实不知所以为谕。而第卿之心事之断断无他。予已洞烛无馀。则为今之道。益笃诚礼。期致朝廷而已。丐免之请。决不可允从也。至于疏末引喩。尤有所不然者。而卿辞如此。无乃未之深思耶。予志已决。卿毋困我。安心勿辞。与近侍即速就途。以副上下之望。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四疏]六月二十二日 编辑

伏以臣于昨日。伏承承宣传谕圣旨。慰解敦勉。愈往愈勤。而且使与近臣即速登途。噫。此岂无状贱臣所可得于君父者哉。且殿下以心事无他。洞烛无馀为教。今臣若以心事之未暴。圣鉴之未烛。有一分自阻之意。屡违严召。烦号不已。则天厌之天厌之。鬼神必加阴诛之矣。其何以一日得喘息于覆载之间哉。臣之所以甘伏𫓧锧。不敢复进者。只缘大臣既被人言。而自恃上眷。仍据其职。则流风馀弊。终必至于国不为国而后已。此岂为一人一时自存廉隅之地而已哉。臣于上年遭人言者亦屡矣。当其时。大臣无他行公之员。故殿下之责勉臣者在此。贱臣之强颜而进。自解于人者亦在此。虽然使堂堂朝廷。因此坠落。一倍卑下。自其后臣虽趋走朝端。每切面目之有䩄。况今经幄之言。异于草莽。左右两相。兼任国政。臣虽欲全没廉义。贪叨荣宠。其将执何说而可进哉。且伏念臣之事殿下。今已二十有馀年矣。殿下于臣之本末长短。何所不悉。何所不烛哉。殿下果知臣之陋劣实状。则本不当加之以不敢当之礼。以为拘拘之执。如或则哲之明。偶有一误。以为有寸长之可记。则虽不显施诛殛之典。亦宜姑许解其职名。使之自谢于人言。少避于众怒。俾得一分容身之地。然后徐图他日之报效。其在公私。岂不万万幸甚哉。臣情理交切。不得不冒严诛更陈愚恳。尤不胜死罪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噫。卿之今日去国。岂乐为哉。出于不获已也。然念君臣之大义。昭如日星。今玆人言。虽极万万谬戾。予既缕缕开示矣。卿亦知予意矣。公议皆知其言之不正矣。如是而每以既被人言。仍据其职。为难进之义。已不胜其怅缺。而至于经幄之言。异于草莽。左右两相并任国政之说。尤有所不然者。职虽经幄。言出挤陷。则挟私可知。于我何损。裁决机务。必待首揆。则望卿改图。不啻饥渴。以卿体国之诚。胡不念及于此。而一向迈迈。弃予如遗乎。甚非平日所望也。予志已定。决难允从。特遣宗伯。申诰至意。卿其安心勿辞。幡然登途。勉副虚伫之望。礼曹判书李世白传谕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五疏]六月二十四日 编辑

伏以臣之遭此罔极。自席稿于禁府。奔出于城外。又转及于先垄之下者。非但不敢有一毫自阻于圣明。反顾臣心。亦不知有所近似于言者之言。今乃坐要非常之恩礼。连承稠叠之圣谕。不知荣宠之可乐。𫓧钺之可畏。失声呼天。以死自期者。夫岂有他哉。只缘所惜者朝廷之事体。今臣若冒昧一出。则前之所以得罪于人者。虽或见恕于上下。其捐廉耻污圣朝之罪。虽被没身之诛。何足以少赎其万一乎。今此宗伯之来传圣谕。又是格外之格外。恩数之尤异者也。臣之前不敢承命者。本非以开释之少有未尽。恩礼之少有未隆而然也。今于此若议以分义之严。变其所守。䩄颜复进。是从前苦口沥血之陈。皆归于外饰之虚辞。而必欲得旷世之数然后。乃为应命也。为人臣而怀此心以事君。则虽欲一日得容息于覆载之间。其可得乎。臣之前疏。已请于解职之后即趋阙下。以为伏罪谢恩之地矣。唯此一路之外。则一心憧憧。危厉熏灼。终日达夜。百尔思度。情理穷极。更无可陈于天地父母之下者。只有坐速严诛。甘就金木而已。臣不胜呼号痛迫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予志已竭。不必多诰。而自古大臣之被人诬诋者何限。而及其君父至诚敦勉。朝廷公论大定。则不得不出而应命者。诚以君臣之大义。不可不念也。宁有一毫伤损于朝廷之事体耶。自卿去国之后。寤寐思想。如失左右之手。若又差过时日。一向迈迈。则必不免抑郁而生病也。予意已决。益笃诚礼。期致朝堂之外。更无他道。卿勿困我。与重臣即速就途。以副上下之望。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六疏]六月二十六日 编辑

伏以臣于昨日。又伏承重臣宣谕圣旨。责之以君臣之大义。勉之以寤寐之思想。又终以抑郁生病为教。人臣得此于君父。无论感激欲死。其魂惊魄褫。罔知身手之所措者。为如何哉。圣教及此。而犹不得应命。臣虽冥顽。固知罪合万死。知其必死而犹复鸣号者。亦可知其中有千不获已万不可强也。伏愿圣明哀怜而垂察焉。子之事亲。臣之事君。虽曰一体。而父子则恩重于义。君臣则义重于恩。苟或于义有不可。则自古人臣。宁伏刑章。而不敢奉承者。夫岂轻君慢上而然哉。只为恐失其区区所守之义。而既失其义则更无所藉以事其君故也。昔南宋尚书令何尚之以老退去。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既而诏书敦谕数四。果起趋朝。一世之人。至作传而嘲之。千古亦谈而为笑端。夫老而归家。承数四敦谕。则不敢不复起。似无大害于义。而物议犹如此者。诚以荣名宠禄。本非人臣苟冒之地。于此少有苟焉。则人人之贱污而唾鄙之者如此。夫然则纵令有忘身之忠活国之才。终何能有少补哉。况臣今日之所遭。本非以老退去之比。且臣自上年以来出城外者。于今三次矣。只以严畏分义之故。既已二次还入。今若又趋召命。则其为辱人贱行。真是负涂之豕。耐弹之绵。不但为清朝士大夫之所羞耻。虽舆徒走卒市民街童。亦何忍举颜而对之耶。伏念殿下之召臣若是其勤至者。必以其职任之重。而臣身一出。则其有丧失坏败于公私者。乃至于此。伏惟圣明历览古今。其于事理富否。人情物态。靡所不烛。宁独不念及于此耶。臣自退伏先墓以来。承宣之相守至于十馀日。重臣之来亦过累日。幺麽贱臣。累辱君命。无意起动。又烦疏章。如是而得免司寇之刑。则尚可谓国有法乎。伏乞圣明亟命有司。治臣违命之罪。以肃朝纲焉。臣无任惶怖震栗号泣俟命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近侍重臣之前后传宣。凡几度矣。予则必期其造朝。卿则必期其释负。一日二日。遐心难回。是何情志之阻隔若此之甚耶。抑郁之极。宁欲躬临而不可得也。辞竭意穷。更何多诰。而以卿深忠。念及于此一句语。则想必即起应命矣。卿其须体至意。安心勿待罪。与重臣宜速偕来。毋孤虚伫之望。

书启 编辑

臣之冒诛越分。累烦号吁者。上所以尊国体。下所以报圣恩。非敢为一毫私身计。而禽诚浅薄。犹未得上格天衷。每一陈章。辄增惶恐之恩谕。及至今日。尤非贱臣之所敢承闻。天不可阶而陞。地不可钻而入。人臣分义。遭此罔极之境。尚安忍有生为哉。在臣私分。到此不当复有云云。而然臣不言。谁复为臣明此心者。昔在宣庙朝。相臣朴淳为言路所攻。宣庙以松筠节操。水月精神许之。而犹许递职。以存事体。齐之虞人不赴君招。自知其必死。而犹不敢承命。以守其分。而况臣之名德。何可比拟于朴淳之万一。而臣之所处之位。又岂虞人可但以趋走为恭者哉。殿下必欲使臣捐廉耻弃名义而使之承命。则虽置之于辅相之地。只欲备使令而已。非所以以礼进退也。臣亦甘心自为无状之小人。以污殿下之朝廷而已。岂不为上下胥失之归耶。臣既承不敢闻之教。心神惶惑。不敢如前随即陈疏。只自席稿号泣。以俟严诛之命。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七疏]六月二十九日 编辑

伏以臣于昨日重臣书启。附陈危恳矣。且凡朝廷事体。贱臣衷赤。既竭其多端于前后疏启。今实无可更为言者。臣带千万不可冒据之职。当千万不可强进之势。即今情愿唯。有速得溘然而已。古语曰人之所欲。天必从之。今臣虽因此受𫓧钺之诛。甘伏刑章。死且不朽。虽因此释负乘之任。退塡沟壑。亦死且不朽。伏惟闵覆之皇天。庶几从一物之所欲。臣情隘辞蹙。不知所裁。涕泣号天。谨昧死以闻。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予之决不可允从之意。累度疏批。备悉无馀。辞已竭矣。意已穷矣。但当益笃在我之诚礼。期回元老之遐心而已。更何言哉。卿其亟体虚伫之意。安心勿辞。须速偕来。少慰予心。

以奏事失误乞免疏[八疏]七月一日 编辑

伏以昨日重臣书启。臣既以狂惑迷罔丧失本性之意。有所附达矣。在臣今日境界。唯当席稿号天。顿首俟罪而已。不当更烦章疏。仰渎宸聪。然念职名犹在身。𫓧钺犹未加。而重臣坐而相守。已逾旬日。恩谕反复。开示亦过十数。主威于是乎不行于下矣。臣礼于是乎无严于上矣。有臣如此。尚逭司寇之刑。即此一事。亦将国不为国。臣于此又安得不狂叫妄呼。竭声尽气。必以殒毙为期哉。伏乞圣明亟下明命。治臣违慢之罪。以正国法。不胜万幸。臣无任穷蹙痛迫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近侍重臣之相守。殆浃三旬。前后批旨之开示。已过十数。而卿之巽辞。愈久愈恳。致令卿心转益不安。欲一向敦迫。则无望于造朝。有损于礼待。到此地头。无以为计。第记昔祖宗朝遭如许境界。不得不姑许其请。更思图任者。岂以大臣所遭。真有不安而然哉。盖欲一以安大臣之心。一以虑国事也。今日予意亦出于此矣。本职不得已今姑勉副。以安卿心。卿其须体至意。安心勿待罪。与重臣即速就途。毋孤思想之心。

到城外辞西枢疏七月三日 编辑

伏以无状小臣。猥辱殊渥。衅累如山。得逭诛殛。屡违严命。亦免刑章。而曲加恩谕。许递职名。仍令重臣促其偕来。慰勉勤恳。有逾常例。自怪贱臣。何以得此于君父。魂惊涕零。感与惧幷。非臣粉骨所可少答其万一唯自瞻望云天。呼嵩祝圣而已。且伏念贱臣踪迹万分臲卼。复近京辇。宁有是理。而只缘感激恩数。严畏分义。不得不进诣都门之外。然臣情势自今以后。则其能陈力。断无可望。虽或身縻职名。强颜朝班。徒窃廪禄。有同太仓之文鼠而止耳。臣之淟涊干没。丧失身名。固无足道。其为污蔑清朝。羞辱缙绅。庸有既乎。且殿下设或不知臣之不肖。意片善寸长之可记。思遗簪堕履之有旧。不欲以人言而弃之。然念自古人君。于其臣子。施泽于众怒之中。加恩于积罪之馀。未有不害于其国凶于其身者也。然则殿下今日之召臣不置者。无论贻累于朝廷。且非所以怜闵臣身之意也。伏乞圣明更加睿察。上念国体。下谅微忱。亟令镌臣职名于朝籍。俾得安身守分于荒野。歌咏德泽。以没馀齿。公私不胜万幸。臣无任危迫祈恳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卿不我遐弃。来到城外。欣喜之心。曷有其已。卿其须体至意。安心勿辞。趁明朝宜速入来。以慰思想之心。

辞复拜领议政疏十月四日 编辑

伏以臣自上年猥承收召以来。重拂公议。咎责如山。不但辱身。实是辱国。思之至今。犹觉身悸。至于今夏所遭。自是臣昏错迷罔。言不知择之失。虽蒙圣明哀怜其愚。以为本心无他。不加𫓧钺之诛。臣固自知其罪之难贷矣。人之为言。实无足怪。而殿下非惟不以为然。所以开释慰谕于臣者。前后缕缕。洞尽无馀。不治违召之罪。终解负乘之任。非但朝廷进退之得当。抑所以为贱臣地者。真所谓生死而肉骨也。铭心镂肝。思欲为国家一死。宁有极哉。不意今者误命又下。以臣代臣。复置于百僚之首。惊陨仆地。不知所言。以臣之心。揣度舆人之情。其可否所在。不问而可知。此是臣必陷诛戮之期。而抑国家将必至于倾覆之秋。是诚何故哉。况今大侵猝及。民将尽刘。当此之时。殿下所以转危为安之责。专在于论相而已。今不问臣才具本末物情向背。只以臣曾前践历之故。有若循例差除之为。欲以扶此板荡之国势。救此剿绝之民命者。岂其然乎。岂其然乎。臣闻命以后。精神惝恍。且意公议之发。必不但已。恭俟累日矣。今不敢一向闷默。且因此不得进参于今日药房问安之列。尤不胜死罪之至。伏乞圣明将臣新授相职及药房都提调之任。并许镌改。以幸国事。以安贱分。臣无任崩迫号泣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卿未晓前日批旨耶。勉副相职。实是万万不得已。而盖有待于今日也。此时此任。微卿其谁。而陈章㧑谦。若是其太过。心切愕然。无以为谕。卿其须体至意。安心勿辞。速出论道。以副如渴之望。

辞复拜领议政疏[再疏]十月八日 编辑

伏以方今国家之所可忧者。若内若外。有不胜偻指而数者。然其事之最大而终必无可救之道者有二焉。曰党祸连仍。人心波荡。而论议溃裂也。曰八路大侵。国储罄竭。而民将尽刘也。今虽决知其无可救。亦不可束手而待亡。若朝家必欲有为于此际。唯有论相托重。是一事也。至如臣者。无论平素才具之如何。今为公议之所斥如许。凡有一言一事。无不为疮疣者。其谁肯信服而从之乎。为人之所不服。而委蛇槃礴于百僚之首。能为善后之图者。从古及今。宁或有之乎。虽国势巩固。中外无虞。不可以济世经邦之责。付之于匪人。况今时事。有若涉大水无津涯者乎。若令臣冒昧受命。唯止于自丧其身而已。则贱躯微命。亦无足惜。其如贻累于圣明。遗辱于朝廷何哉。今之谈者曰大臣异于下僚。国危至于今日。唯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疾病廉隅。皆有所不暇顾。臣虽昏塞冥顽。亦尝有闻于古训。岂独全瞢于此义哉。然知其身之必败国事。而犹不知免。则是外以报国为托辞。而内实贪恋其宠禄也。虽曰我心有不然。人其许之乎。伏乞圣明俯谅血恳。亟赐收回新命。国事幸甚。愚分幸甚。臣之家中隶人。适有拘忌之疾。书疏以送置直房。使之经宿以上。稽延至此。尤不胜战灼之至。

辞复拜领议政疏[三疏]十月十二日 编辑

伏以臣孱喘危命绵延朝夕。及至今日。诚非所意。虽外具形骸。实内丧精魂。风中之烛。自分庵忽于俄顷。饰巾待终。犹惧其未遑。寻常职务。亦无效力之势。而况百责所萃之地乎。中外无虞之时。亦无坐镇之望。而况危急存亡之际乎。虽然此只以臣疾病之难强。精力之不堪言之耳。揆以义命。臣之决不可承命者有三焉。一则才实庸下也。二则咈于公议也。三则推挤不去。颠沛复进。将为贪恋冒没。不知羞耻之人也。获上由于先获朋友。正物在于先正其己。今虽曰国事为急君命为重。自处其身。若是其轻贱。则尚何有他馀之可论者乎。藉令臣或有一分可堪于驱使者。自古人主于其臣。知其有必去之势。则亦不维絷而强留之。以全君臣终始之义。韩琦之于宋朝。倚重如何。其时时事。亦未尝无可忧者矣。一有人言。求去得去。宋帝虽涕泣惜去。亦终许其请。此岂非后世君臣所当俱以为法者乎。且即今朝廷。虽曰乏材。加臣十等者则不为不多。只在圣明推诚而致之。历试而举之耳。今乃以臣代臣。以疑丞辅弼之地。为一庸夫乍离还占之窠坐。有若非此人则莫可当此任者然。此何足以增圣朝济济之光华哉。臣虽万万无状。亦知今日圣心焦劳于上。群情忧惧于下。国家安危。有若不保朝暮者然。且闻命一旬。尚未趋承。臣之情地。虽曰万分崩迫。违傲之迹。实无所逃。伏乞圣明亟命镌削臣职。治臣孤恩负国之罪。更卜贤德。任以国事。不胜万幸。臣无任号天闷泣之至。

辞复拜领议政疏[四疏]十月十六日 编辑

伏以臣自承误命。将及一望。沥血之章。亦至三上。而蝼蚁之诚。未格天心。不赐恩许。辄降温批。是殿下犹以臣为有一分可堪之势。而外为饰让之虚辞也。人臣事君。只在寸诚。而自阻丰蔀。终未睹天日之回光。此皆臣从前事殿下不诚之罪。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伏念臣之平素应举觅官。唯禄是求。本非高蹈自重之人。亦无难进易退之节。今于殊恩异渥高位重禄。何敢曰有不乐而不受哉。然臣之情势。既已悉暴于前疏。今若一出则以前者诖误之身。益今日贪冒之罪。下必不见容于舆论。上必不见贷于朝廷。咎责已成。在法难赦。则殿下安得以私之乎。幺麽贱臣。固不足恤。其于国家。伤损岂细乎。夫然故圣恩愈隆而愈不敢当。国事愈急而愈不敢进。虽因此终获𫓧钺之诛。臣实甘之。其视决性命而饕富贵。更误事而重得罪。则犹幸可以末减而少怨矣。伏乞圣明。哀之怜之。闵之恻之。早降处分。镌免臣匪据之职。非臣私幸。实国家之大幸也。且念臣宿患风痹之疾。遇寒添剧。近又虚膺重负。尚未御下。昼不能食。夜不能寐。一缕之息。朝夕将绝。若于未死之前。得闻恩递之命。则庶得瞑目就木。以图他日结草之报。臣无任跼踖悲惶之至。

辞复拜领议政疏[五疏]十月十八日 编辑

伏以臣蒙此不世之荣宠。不知拜恩而趋命。当此罔极之灾凶。不知急病而效职。敢以蝼蚁之微命。屡干𫓧钺之严诛。此是颠倒迷罔狂惑丧性之人也。虽荷天地宽仁之大德。尚逭显戮。其可望当秉匀之地。任扶颠之责乎。每一陈疏。辄承史官之传批。恩旨非常。私心失图。跼天蹐地。无所容措。至于昨者承宣之再临。圣谕稠叠。有可以感动神鬼。而念臣冥顽。终不得仰体眷意。𨃃蹶造朝。臣之罪戾。又于是乎万死而不可赎矣。如是而犹息偃在床。不受刑辟。其何以警具僚而严国纲乎。玆复沥血陈章。席稿俟罪。伏乞圣明亟命有司。削臣之职。治臣之罪。千万幸甚。臣不胜瞻天号泣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噫。今日国事之岌嶪。不啻十棋累卵。值此存亡之秋。虽在山林之士。尚且于于。矧居鼎鼐。不念尽瘁。一向迈迈。朝野之缺望。已不可言。而予将谁与为邦乎。且念大臣之遭逆境。前或有之。而及其释负重卜之后。辄必行公者。诚以国事为重。而既往之事。不当每引也。以卿弘量。胡不深思乎。更遣近侍。以谕至意。卿其亟停巽辞之章。安心亦勿待罪。速出视事。以副如渴之望。承旨尹世纪传谕

书启 编辑

数日之内。近臣三临。圣谕反复。愈往愈勤。惶怖感激。罔知攸措。事势到此。虽今日拜职。明日颠沛。亦有所不暇恤者。虽然臣于顷日所遭人言之发。又有所慨然于私心者。事君之道。不可有隐。谨当更具一疏。恭俟进退之命。

陈二事疏十月十九日 编辑

伏以臣于昨日承宣之传谕也。敢以具疏以俟进退之意。仰复矣。今此所陈。虽极愚妄。本出于爱君忧国之诚心。伏乞圣明试垂察焉。臣于上年四月跧伏田庐之中。伏闻圣上赫然改纪。上之坤宫出自私第。复正位号。下之群孽咸被窜殛。明正典刑。此诚有书籍以来所未有之盛举。欢欣踊跃。继之以涕泣。不意复起臣身。授以相职。召命络绎。警旨感动。臣自量才分。岂有万分之一可以承当者耶。然窃自念罪废多年。遽承特召。不可不趋谢一也。朝廷扰攘。有同草创。不可不奔问二也。受恩三朝。致位三事。如有一得之愚。可以少补于国家。则虽赴汤蹈火。诚甘乐之者三也。其所谓一得之愚何也。正君心以正朝廷是也。盖自甲寅以来。朝廷之变易者屡矣。其祸乱之构则皆知其根柢于党论。而其翻覆之机则或言其夤缘于迳路。是以其以憸小害善良者。固不足道。虽在法当诛者。罪人之心。未尝自服。舆人之诵。亦多窃议。以此𫓧钺亟行于公卿。而纪纲愈不立。处分每新于朝廷。而人心愈益疑。黜陟靡常。祸福无门。贱人指高位。有如逆旅之佣夫。遐荒视流窜。皆若湘潭之卧龙。泯泯棼棼。云扰而波荡。既不可威制而力胜。又不可家喩而户晓。世变风习。于韩重爀事。可以见之矣。重爀乃乳臭一狂童。亦敢生意于私聚银货。自以为操纵国命。以此朝家虽有千古之盛举。噂沓之言。先已流布于远外。今日如此则明日又不可期。一人如此则他人又将继起。臣诚私心痛之。且伏想殿下临御既久。圣智日跻。凡于人事之情伪。群言之是非。国势之安危。世道之污隆。必皆明达而洞烛。思所以维新者矣。臣于此际。窃欲以满腔赤血。为殿下一吐之。重入修门更。瞻天颜。所期望者。唯在于此矣。及至受命按狱之后。讯问罪人。钩校文案。始得重爀等情状。其所以为坤宫复位之计者。乃在于投银参希载之家。而所聚之贷则尽归于娼女酒肉鞍马衣裘之费。其为人之虚妄。作事之乖悖。至于如此。本非有意于大义。行货于他迳。昭昭可证也。臣于此为圣朝心开而目明。始知魑魅魍魉。不得有于于天日之光。为奸人肉颤而骨痛。窃愤国家空受此无限之污辱。必欲一洒而后已。上年秋榻前袖箚之进。其后一箚之上。并陈此意。噫。殿下堂堂赫赫。照临一国。而今为狐鼠辈所诬如此。臣意殿下必奋发天威。特加处断矣。有司例问。淹延岁月。毕竟有减死之命。臣于其日。亦在入侍之列。略陈其不当。而亦不敢竭言苦争。此诚臣之罪也。虽然臣意窃以为前已一再陈之矣。恐涉于必立己见。欲俟他人之公论。逡巡而退矣。至今此事。犹为未决之案。中外人情之疑惑。终无可解之日。朝廷清明之美。恐难复见于今。臣窃闵之。今之议者。或曰重爀之心。在于为坤宫复位。乃是大义之所在。其他过恶。不可深罪云。噫。若以重爀为义举。则是真以为有功于复位也。若然则复位诚盛举。其将置殿下于何地乎。而况万万无此理者乎。议者且曰重爀乃黯之所欲杀。今不可为黯快意云。噫。黯之所坐。在于凭依此事。欲鱼肉搢绅。重爀之罪。在于疑乱人心。乃辱及圣躬。情虽不同。法当无别。何可低昂于彼此。出入于左右也。至若所以治党人者则向来朝臣之一进一退。有若夜量之相反。春秋之迭代。每使此一边人。议彼一边人之罪。是所谓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者也。积疑之馀。蓄怒之中。其处置之不得其中。固其势然也。虽以臣身言之。亦未免举世标榜之中。前后之荣辱升沈。未尝不与党人相背。至于已未疏陈鑴坚之罪状也。若非圣明曲加保全。必无一缕之馀命。其在人情。宁有相假借之意耶。但以今日时势与国事揆之。曾前屡覆之辙既臭之载。今不可不痛惩而猛省。古人所谓彼以急吾以宽。彼以暴吾以仁。正是今日之所当法。一身私意。何敢闯发于其间耶。昔殷之顽民。乃管祭武庚之馀党。于周家为逆乱之民。若正法定罪则皆可置之于参夷之典。而周公之意。以为人不可尽杀也。又不可尽弃也。其诰谕之辞。一则曰商王士以贵宠之。二则曰迪简在王庭。有服在大僚以奖砺之。其洪裕宽绰之意。转移感动之机。千载之下。可以想见。若使忿疾于顽。一切无贷。则世变风移之化。何得以致之也。况此党人。类多故家世族之遗裔。其自作奸孽。陷于重律者。既已伏其罪矣。若其情犯之差轻者。不可不以次开宥。才用之可纪者。不可不以渐收拾。夫然则在圣上为一视之仁。在朝臣为同人于野。荡荡平平。虽不可猝期消融解散。或庶几驯致国家之福。朝臣亦将与焉。岂不幸甚。苟或不然。月满则亏。日中则熭。消长胜负之势。终无可已之时。搢绅之祸。有不暇论。其终不为社稷之忧。臣不能保也。今之议者。或曰治党人不严。畏其报复。为他日地。噫。此等语脉。每当一番人进用之时。必以为杜人口之地。彼此一也。有何择焉。今日廷臣之所当竭力而致诚者。宜在于翊戴圣主。一心奉公。扫除偏私之习。必期于无他日可也。今胡以他日为必有之事。而曰我则不为地耶。其与司马光所谓必无此事者。吁亦异矣。臣虽驽劣。殿下既不知其不肖。置之大臣之职。其责不专在于簿书期会之间而已。正君心然后可以正朝廷。正朝廷然后可以正四方。苟不能昭明圣德。使国人无所疑惑。荡涤党论。使朝廷渐至公平。则今日饥馑盗贼之忧。虽曰罔极。犹是第三件事矣。殿下若于臣所陈二事者。俯谅苦心。深加睿念。赐之开许。无所疑难。则臣之一身疾病之忧颠沛之患。亦何敢复言。而如以为不然也。则亦望亟命斥退。改卜贤德。以求长治久安之术。千万幸甚。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所陈二事。辞意激切。诚极忠款。令人不觉感叹也。韩重爀之减死。律以邦宪则果未免失刑。而时桧辈之累次严讯。坚忍不服。尤可痛心。噫。昨年处分。不啻青天白日。而幺麽狐鼠之辈。外托大义。公肆诬辱。宁不万万痛惋。而一向迁就。终至殒毙。则其何以明刑政乎。重爀等三人。令该府并即按法处断。至于荡涤党论之说。尽觉紧切。为今急务。可不另加留意。而开宥收拾等语。尤当听纳。卿其体予至意。安心速出视事。毋孤虚伫之望。

因姜敏著疏乞免疏十一月二十九日 编辑

备忘记。今观姜敏著之疏。不觉其万万痛惋也。自古奸人之陷害忠良何限。而岂有如敏著之作人绍介。纵恣无严者乎。领相之公忠清直。罕有其比。一生以洗涤朋比。挽回国势为己任。其所以勤勤恳恳于筵席章奏之间者。实无愧于古人。而惟其如是。故每被打成一片者之所𬺈龁。𬺈龁者固是无状底人。非领相真有罪而然也。今日敏著之疏。即一变书。首尾构捏。罔非人臣之所不忍闻。虽卢杞之奸。亦何以过。此。而乃敢勤加贤相。必欲挤之于罔测之地。其意不但在于击去大臣。实轻侮君父者也。渠若有严畏之心。何敢听人指嗾。前后担当坏乱朝廷至此乎。此而寻常处之。终必亡人国家而后已。思之至此。不觉痛哭也。姜敏著令该府拿鞫。严问定罪。十一月二十二日

传曰噫。今日世道。无复可为矣。如敏著孤鼠之辈。假托儒名。内怀凶险。前日一疏。既不得善其奸计。则乃忿疾于卿之重卜。致憾于卿之封事。恣意构陷。略无顾忌。宁不痛心哉。仍念驯致今日之至此者。职由于朝家处分失之太缓而然也。上年尚䌹,敏著之疏出也。一种论议。或以为既托大义。不宜罪之云。噫。从古以来奸壬之谋害忠贤也。必先立好样题目。欲掩人之耳目。而自不觉其肝肺之尽露。虽以近事言之。向时之人构罪一番。必以国本二字。作为题目。而朝家曾不以此贷其戕贤之罪。则殊不知奸人手段元来一套。而有此言也。予亦不坚持。从轻末减。自取今日之愚弄。寔予之过。非卿之罪也。卿试思之。其果一毫仿佛于敏著之胪列者乎。卿之片片赤心。不惟予所洞知。抑亦可质神明也。卿何罪乎。卿何罪乎。玆遣近侍。以谕至意。卿其须念君臣之大义。切勿介怀。安心行公。承旨严缉传谕

伏以臣以千万不近似之人。处千万不堪当之任。前后之遭人言。罔极者多矣。毋论其言之虚实。为人臣子者。既遭如许之言。何敢一日自安于覆载之间哉。以此未尝不颠倒出城。泥首请罪。虽志节不固。冒昧还入。亦庶几少申畏人言之心矣。今此姜儒之疏。其所以罪状臣者。尤非前日之可比。臣虽顽钝无状。亦何敢为迟徊顾望之计哉。第姜疏入奏才下。臣未及得见之际。承宣遽临于半夜。传示谕旨之丁宁。开读未半。感涕盈襟。铭镂心肝。不知死所。以此不敢为决然远去之计。尚此偃息于都下。今之议臣者。又必以为这汉之老益无耻也如彼。恃宠无忌惮也如彼。且笑且骂。无所不至。臣亦将以何说解之哉。此臣所以宁受违命之诛。终不敢抗颜而冒出者也。且疏儒鞫问。未尝前闻。今因臣身。创有此举。近密之臣三司之官。无不以此为言。公议所在。盖可见矣。夫岂皆为敏著地而然哉。臣方自陷大罪。又不敢为敏著有所仰请。若臣之所以不敢冒出者。则只此一事。亦可决矣。伏望圣明俯察危悃。亟命削臣职名。以尊朝廷。以靖人心。不胜万幸。且伏念臣之家中。方有拘忌之疾。写疏本送干官府。以为经日入奏之地。故以致稽迟及此。尤不胜惶栗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卿恳。予意已竭。而卿辞至此者。莫非情志未孚之致。只自愧恧。无以为心。卿之一日引入。其为伤损于国体。固已非细。而矧此旷日乎。此时望卿之造朝。不啻饥渴食飮而已。卿毋困我安心。即起视事。以副虚伫之望。承旨尹德骏传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