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 记言
卷五十
作者:许穆
1689年
卷五十一

学一

编辑

进心学图

编辑

臣病中。每见经筵诸臣。必问圣学日就。心忻然喜之。私自语有君如此。何患国之不治。此辅弼者之责也。及臣获侍经筵。圣德夙成。臣实忻庆。臣虽至老死。安敢不乐告以所学哉。谨作心学图。尧舜禹传授心法图以进。庶几有补于圣学之万一云。

上之元年三月日。臣穆。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事物未交。知觉未萌。此心虚明。寂然无物。及心与物交。知觉自生。

人生而静。静故此心虚明。至于无所不通。人之理直。直故公。至于大而无穷。

故曰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心学之大要。

此特举其学术成效次第。其持守之方。莫切于尧舜禹传授心法十六言。

 

程子曰。圣人心法。无以易此。如择善固执。择善惟精也。固执。惟一也。

又如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勿失之。是惟一也。

又如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皆惟精也。如笃行。惟一也。

至如明善。惟精也。诚身。惟一也。

大学格物致知。惟精也。诚意正心。惟一也。学。所以学此者也。孟子之后。失其传。所以失此者也。

为学之序

编辑

心之体本虚。其理则实。感通无穷皆实理。虚者。实之体。实者。虚之用。事物未交。知觉未萌。此心虚明。寂然无物。及心与物交。知觉自生。物格知至。意诚心正。皆心之良能也。由是而推之。流行不穷者。道也。自修身以至家齐国治天下平。皆一理。心与物相感。物理自明者。诚也。诚非敬不存。敬非诚不立。敬主一。一则定。心法莫善于定。定则静。静则安。安则虑。虑则得。泉之涓涓。火之焰焰。自然之序。可见为学之序亦然。故曰。序不可乱。功不可阙。天地无为而行化育。圣人无私而赞化育。圣人无欲。故无私。学至于无欲则大。大则化。化则神。神则不可知。

学二

编辑

易学传授

编辑

松墩隐者。务安县松丘里人尹挺宇。字天授者也。弊衣蓬户。疏食不厌。绝迹不与人来往。读易不出。七十八年而死。今读其遗文。通变无穷之妙。极于无兆无眹而尽矣。

隐者死之后。有其家子孙云。隐者。守贞老人之子也。老人。八十四岁翁尹济者也。隐者。生于郑氏。死阿山。十年之后。盖不及门者也。初。守贞老人闻易数于郑氏。老人八十四死。而习其数不以语人。亦不以示人。老而传于其子。其数自庖羲氏画卦之本。推之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以至六十四三百八十四。近而一身之微。远而六合之外。刚柔清浊。日月昼夜。寒暑往来。盈虚消长。气化之分。物类之群。吉凶悔吝。于是焉见矣。其大数自三百六十。变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天地一十二会。小运改矣。再变为六百十七亿九千六百一十六万。而三变为二万八千二百一十一兆九百九十万七千四百五十六亿。天地之大化穷矣。冯冯翼翼。无兆无眹之本。是也。穷则变。变则生。生生不穷。又有洪范筮法。祖述九峯。有稽疑八十一章。重光作咢朝月大暑节。眉叟。著。

先生生于西韩海上。慕古人之学。游京师。博读圣人贤人书。既笃信好禯。讲学不倦。可谓豪杰之士也。又如河图之数洛书之文。八卦之变九畴之叙。先天之本后天之用与夫周天度数。日月运行寒暑代序。星辰躔次。无所不究。其未得之也。潜心积虑。至发愤忘寝食。久而后乃通。无一物不自得于心者。自号曰困斋。谓困而得之者也。其文可谓崇论博识。为百代之书。远近争师之。

校正经书义以后事。详下篇世变。

己丑之狱。先生死于穷北。其门人受业者皆被罪。至今百年馀。祸未已。至毁其祠。诸学子尊先生者一一抵罪。禁锢者四百。有守贞老人。得先生理数。藏其书。讳其读。传于松墩隐者。隐者无弟子。亦自隐无名。不见于世。世莫有知者。惟南中善行罗祜。尊事之。

宽斋讳大清。字义仲。先生次弟。而少先生三岁。亦博学多通。一时称伯仲云。先生死之后十三年。悲痛如一日。

其殁也。戒其子曰。我死。殓不用吉服。祭不用鱼肉。一如生时之处。七十二殁。南方士为先生立祠其乡。以叟配食。

叟死之后。子敏兴。仕为县监。

上方悔之。传曰。大清。痛兄非命。其兄死之十三年。槁枯自灭。今收用其子。意盖为此掌令赵缵韩罢职。缵韩。澈诸客。论敏兴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