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言/卷五十五

卷五十四 记言
卷五十五
作者:许穆
1689年
卷五十六

寿考

编辑

受几杖后进言疏乙卯

编辑

伏以臣以不才。年最寿。今岁月已改矣。臣犬马之齿八十有二。臣起自废斥。不图殊遇隆洽。既位极人臣。加赐几杖。优礼之盛至此极也。今臣老死无日。精力消亡。居三公位。无一报效。徒虚名欺世。多惭愧百僚。臣庸下无他长。以无事得寿。请以此告殿下。此微臣献芹之忱也。臣迂拙不售于世久矣。平生所自勉者有三守。而未能一焉。一守口。二守身。三守心。守口则无妄言。守身则无妄行。守心则无妄动。守之本在静。心先定则静。静则事物不能乱。然后恬静无妄。无妄故无事。无事可以尽物。可以尽年。推之于家国天下皆然。人君为四方之表。出言而为天下则。行事而为天下道。主静而为天下极。皆出于静。故其本静者。以事则其绩广。以物则其则正。治道既张。四方无虞。黎民大顺。长久治安。黄帝在位百年。少昊八十年。颛顼七十九年。帝喾七十年。尧九十八年。舜禹年皆百岁。殷汤亦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五十九年。周文王九十七。武王九十三。皆用此道也。臣为殿下。进无妄无事之训。为千寿万寿之祝。臣穆拜手稽首以进。

耆老所记事丙辰

编辑

元年乙卯。上既赐老臣以几杖。经筵臣白上曰。国制。秩正二品。年七十以上者。皆入耆老所。今穆以上之所尊用。位至三公。年八十有二。当入耆老所。而古事。非文吏不得入。岂以三公其所兼任。如领经筵监春秋馆事。皆文吏职。而独不得入耆老所。非所以待耆老之意也。上许之。国初盛时。太宗亲临耆老宴。既尽懽。上取耆老题名案。亲书上讳。上年六十则载上讳。从上教也。所以识君臣同乐寿考之意也。又赐之土田奴婢渔场。以厚养耆老。耆老门外。公卿以下皆下马。古事也。礼凡养老。有虞氏于上庠。夏后氏于东序。殷人于右学。周人于东胶。皆学也。四代之养老。皆必于学。何也。以讲明孝仁礼义之所也。三王有乞言敦史之礼。今皆亡矣。今之耆老所。虽非国学之处。然实虞夏之遗也。识之。

以老乞退自述百七十五言

编辑

老人平生嗜书。笃信尧舜周公孔子之道。旁及六艺之文。尽仓颉,史籀,李斯。周道衰。百家同异。起兼爱,为我,飞箝,裨阖,刑名,术数,奇诡,谲诈。天下遂大乱。好游东临日出。檀君之墟。箕子八政之遗。肃慎,靺鞨,獩貊,石索,弁乐,奴真番。风俗物产。名山大川。遍历五十年尽矣。年老以无能。擢用为千乘相。此布衣之极。而老人今年八十馀。礼七十致仕。八十与之杖。而月告存。今老人过致仕之年十年。受几杖又二年。尤耄荒。倦舒休矣。乞归乡社。以终吾年寿。足矣。

柔兆执徐夷则之月。眉叟。书。时叟请告乞退者十有一。

居室

编辑

辞作室五上箚戊午

编辑

伏以大旱岁饥民急。而私一臣不计病农。皆臣之罪也。此外又有不敢受命者三。恩私太盛者。败君德。优礼不择者。损国体。知不可而不辞者。犯非礼。此三者。治道之大禁也。昔。晏婴使晋景公。更其宅。反则成矣。婴既拜而乃毁之。景公许之。今殿下贵宠臣不下于婴。而臣之报殿下。不及于婴。臣持不及婴者。安其所毁者。独不内惭于心乎。臣力辞固辞。辞至四五而不止者此也。臣罪万死。惟殿下垂察焉。

恩居诗序

编辑

上即位之四年。老臣以老辞判中枢。乞归田里。经筵臣李沆白上。有赐宅之命。臣力辞不已曰。昔。晏婴使晋景公更其宅。返则宅成。婴既拜而乃毁之。今上贵宠臣不下于婴。而臣之报殿下不及于婴。臣持不及婴者。安其所毁者。独不内惭于心乎。上终不许。自国初至上之世三百年。赐宅者三人。世宗相黄翼成公。宣祖相李文忠公。今老臣八十。厚荷宠擢。一年五迁其官。位至三公。告老则有凡杖之赐。归田则命治居室。老臣历仕三朝。今年八十四。生老病死。皆在恩泽之中。名其室曰恩居。仍作诗歌颂圣德。陶唐击壤之遗也。其诗曰。夙夜祗惧。对越在天。不愧屋漏。庶无咎愆。于皇圣哲。老老是先。四方煕煕。于千万年。

万木春坞小说

编辑

山中。无高岩巨石。土沃。草木蕃茂。宜五种。多鸟兽。居深僻。人事绝稀。每春晴昼永。林树间。闻鸟声溪响。老人无事。名吾居曰万木春坞。识乐也。壬戌立春夕。林居老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