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记言
卷八
作者:许穆
1689年
卷九

儒林

编辑

安文成公闾表碑甲午作

编辑

古顺兴府治北【白云洞】。有文成祠。志所谓绍修书院者是也。又邑墟南有安氏古宅遗址。去祠堂七里。其傍有小泽。谓之洗硏之池。为古迹。至今邦人指而敬之。古事相传。文成公皇考太师讳孚。太师之皇考神虎卫上护军讳子美。实二祖旧居云。安氏之大。实自上护军始树德而发。后世祀以为始祖。今筑祀坛于此。置祭田。每十月上日报祀。以太师配食。又东一里。有安氏四贤井者。嘉靖中。有周世鹏太史。立石书其事。稽之谱牒。三韩之甲族诸姓。贵大者非一。而大贤之族。多名人达者。独称安氏。前古特盛云。文成之世。当高丽高,元,宣,烈之际。其事著于载籍。又湍州大葬铭可见。

上之五年冬。安氏子孙立闾表碑于顺兴古里。不但诸安群子孙所相告标识者而已。虽百代之下。凡过此闾者。亦不忘大贤馀教。知所加敬云。其铭曰。

闾表之碣。碣钦上哲者。威如神如。祀坛之举。举推厥初者。虔如禋如。

开京安文成公闾巷碑

编辑

安文成公讳珦。丽史本传曰。初名裕。兴州人。以文学。初仕元宗世。忠宣时。为集贤殿大学士。及忠烈返国。为门下赞成。丽俗事浮屠。学教衰废。建议增学钱。入中国。求五圣,十哲,七十子。高堂生以下诸儒图像以祀之。修祭器礼乐之物。具经史百家书。荐文学士李㦃,李瑱。掌经史教授。于是禁内学馆内侍,五库学士,七馆十二徒诸生。皆学焉。学教于斯为盛。以佥议中赞致仕。卒谥文成。忠肃六年。从祀文宣庙。舆志。开京古迹。姜仁宪公邯赞,韩文敬公修,安文成公裕,李文靖公穑古宅。在良酝洞云。今太平馆西古国子监下。既世远。父老传说。亦不传。犹指言良酝洞而已。今有安氏苗裔五卫将应昌。立闾巷碑于巷口盘石上。

南皋书院释菜文

编辑

亹亹先王。生我南服。绍古作师。斯学之传。不偏不疵。惟博惟微。馀教不坠。弦诵可述。私淑我人。二文献在兹。有庙有伉。俎豆莘莘。仪式孔迩。礼事不替。报食百代。

龟岩文集跋

编辑

余尝读陶山遗籍。其弟子答问。多记龟岩公云云。陶山弟子。龟岩之学。深得中庸之传。而又其好古嗜学。吴德溪,卢玉溪。作祭公文。皆称之。又有东山老翁论撰。其言行出处。颇详尽俱可见。盖其学。由孝弟推至于性命之奥。达之万事万物。而要归于知礼成性。以此事君治民。与学者言。时之贤士大夫。多推宗之。今公殁近七十年。耆老诸生。无一人及其时者。唯公之祠。在万竹山下海滨。其初固贸贸。今风俗淳厚。子弟往往知所为学。实自龟岩公唱学于其乡。其化至今云。今其遗编残缺。而幸传于兵乱散失之馀。仅卜存二三。泗上诸生。尊慕之不衰。凡片言只字。为可贵重于后世者。谋所以不泯而将剞劂之。顾其编简错杂。又多不完。误以余颇事古人緖馀。来问于余。余以懵陋固让之不得。冒其僭猥。为之删定序次如右。凡诗文疏箚序记杂著幷若干篇。君子之文。词约而义备。无一字一句不出道德之正。而为裨益于来学者多矣。今读其书。而陶山问学之传。得其精约。从可几而知矣。皇明崇祯纪元之十三年中秋下澣。后学阳川许穆。跋。

李英彦先生遗事壬子

编辑

李英彦先生。父母皆年老。有沈绵病。先生心忧苦。其侍病昼夜不怠者十年。及其居丧之节。居处哭泣。君子以为至行。平生笃信好古。其行事不出于彝伦日用之则。而谦约不争。人无怨尤。好善无穷焉。见德信公子讲大学经传。易乾坤文言之旨。恶衣恶食。居陋巷好读书。寻古人所乐。其德见于声音颜色者。和而能严。洁而不隘。粹然为成德君子也。仁祖世。召用才学士。先生初授童蒙教官。教弟子。一以曲礼,少仪,弟子职为率。以事亲从兄。为为学之本。后以黄磵县监。罢归三井里。其冬。有南汉之事。先生尝自号师心。后易之曰晩觉。不复以仕进为心。居三井七年而殁。六十二岁。

雪翁祭晩觉文。有曰。粹德之容。和平之气日接。而人或瞯知其为君子人也。至于正大光明之论日闻。而莫知其为易直慈良之所发。则造诣精妙之奥。践履端确之实。鲜或知之云。

祭堂兄雪翁先生文辛丑

编辑

呜呼痛矣。正月。季弟亡。传讣哀恸一书后。又连得三书。其一还答。为死者摧恸。如哭相对。馀一言二言。皆是宽抑悲思。其一病中口号数语。倩人为书。其一云兄弟皆老。撰先代古事。忙一日惜一日。此书出于传讣前。途远得达最后。此后则但有呜咽数语。付及翅书而已。呜呼。此绝语。执书良为痛哭。前年出东界。不过三月四月间。岂谓死丧之威。奄忽至此。千里来哭。远别相逢。欣然笑语茫然。呜呼。世道日丧。又失耆老。使后死者。无所考德而仪式。呜呼痛矣。纯粹之学。绝伦之识。自天地人文之本。达之万事万物之用。规模之大。节目之详。可谓命世之弘儒伟才。而能知微知彰。先事见几。穆学而未能也。直而宽。严而有容。泰而能恭。穆学而未能也。呜呼。吾道已矣。使斯人。穷没于此世者。天耶命耶时耶。呜呼痛矣。

在陟州。葬不临穴。葬时专致香酒以祭。其祭文曰。

编辑

呜呼恸矣。厌世之溷浊。洁己而长逝耶。一生一死。合散有常。顺理而归化耶。以有为之志。有为之才。利泽不及于生民。事业不见于当时此天耶人耶时耶。秬黍之生。为律度量衡之则。菽粟之实。为黎民粒食之利。贤能才德之出。为世道亨泰之用。而或不遇于世。卒不为世用者。天之所以降才命物者诬耶。通天之学。贯古之识。高世之行。明哲之见。既不得复见于世矣。呜呼恸矣。远别穷涯。音闻眇然。遽忽幽明永隔。亲切之警。精约之诲。曲畅旁通之论。今不得复闻矣。衰老孤独。骨肉凋亡。馀息无几。泉下之期又茫然。呜呼恸矣。襄事有日。系官于身。不得临穴。摧心陨涕。悲恨无穷。迷途不觉。愧误晩节。心追坚确之操。不变之节。到此方知轨迹难攀。呜呼恸矣。远致香酒。以申永诀。辛丑九月。葬临湍。

改葬致奠文

编辑

五服序从。黼荒更陈。神理仁爱。一见亲戚骨肉。象设▣器。之死而致哀之也。呜呼。直而宽。渊而著。可以临可以容。模范之大。品节之详。出处之正。皆可为百代之教。穆鲁钝。学之至老。愿从而不能者也。行与藏在我。而遇不遇天也。聪明才德。天固生之而又废之。此天之不可知者也。今而已而。九原不可作。徒慕德无穷。迨至死乃已。

庚戌九月。改葬分石山北麓。有墓志铭。

河谦斋哀词

编辑

吾友洁身独行五十年。志确而气平。言逊而行危。不求不傲。仁足以教民善俗。义足以廉顽砺世。吾以不逮。常畏让焉。今其亡矣。吾道已矣。如斯人者。岂可复得。哭之如丧兄弟。其葬也。为之作哀词以叙悲。词四章章四句。其词曰。

哲人其恭。仪式我人。如璧如圭。如玉如珉。

哲人其贞。谁则我知。坚兮白兮。不磷不缁。

哲人其萎。如摧如隳。馀教在人。为表为师。

后死之悲。吁其嗟矣。微言圮绝。泣涕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