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言/卷四十六

卷四十五 记言
卷四十六
作者:许穆
1689年
卷四十七

雪公编年记事上

编辑

先生。生于汉阳之东郭下。许氏。本驾洛首露王之苗裔也。新罗末世。有许宣文。年九十馀。事高丽太祖。为孔岩村主。后世至丽之中叶。有佥议中赞珙敬。三光五谷不践。见遗髂必埋。至今孔岩诸许多中赞子孙。至我中,明之际。有左赞成磁。为九世。以数谏。为谀臣芑所谮。殁于穷呝。事在史氏。先生左赞成之曾孙。而父国子进士亮。早世。母安东权氏。万历十六年我宣祖二十一年十一月而先生生。其明岁二月。进士公二十七殁。先生每遇忌日。不食哭。以为终身之丧。有叔父乔。吾先子抱川公也。事之如事父。侍朝夕常有和色。疾则衣不解带。吾先子常称之曰。某也能朝夕于我。年少好礼不倦。听其言。观其行。令人起敬。能人之所不能。过人之行也。初名说。后改厚。字重卿。有南士金暹。字退可。经乱后年老。以妻子客于吾先子。见先生年少善学。教以古人修己之方。大悦遂师之。时先生年十五。后金生死。为之心丧三年。先生受四子于权寺正用中。寺正。先生母权夫人之叔父。而履素门人也。

二十三。受易于暮隐张彦忱先生。先生东州人。以科目进。当废王时。仕不达以殁。

二十六。与李挺豪英彦。同学于德信公子。讲易乾坤。大学。有经传解,大学口诀。

戊午。京城扰乱。上大夫多避乱。先生入关东。穆出岭南。辛酉。先生南游。得会合。因论学。问学力所得何事。先生曰。以恶衣恶食。与人居而不耻。吾可庶几焉。先生自守严。所立无私。此特以谦约示人者也。勇往力行之实。于此乎可见。或有以礼节烦细。疑先生者。穆曰。不然。此尽也。非烦也。君子之学。不遗小而为大。能尽而致博。学不备。道不成。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天理之流行自然之则也。节目之详。何可去也。

穆尝与人论事以为循俗而行。亦无甚害。先生曰。循俗莫如见理。此警我也。即觉之曰。不亦善乎。苟违于理者。作事弊生。其害必大。自邦国以至闾里。居室之私。皆然。

先生南游。见寒冈,愚伏两贤者。游数日曰。三代气像在此。

先生少之时。读书僧伽寺。金自点微时。亦游山水。至见先生。颇致诚款不已。先生不乐曰。彼非吉人。他日。必为祸首云。

后有李仁居者。隐居横城山谷中。躬耕而食。仁祖中兴之年。召除官。不出。士大夫多趋之者。先生亦一见于山中曰。彼终非吉人。善乎。古之人见微而知彰者此耶。

丁卯十月。有李仁居之狱。先生辞连逮系。被命之夕。先夫人尝寝疾而绝。既就命。上知无事。且意哀之。即释之。先生归至家。如奔丧之礼。至家四日而成服。后月发引。归涟西族葬。舟行至斗尾峡口。天大寒。江水冰合。殡于江上。在殡侧。不脱衰麻。日啜溢米以居。卜之江上吉。乃葬。寓居水南。每朝夕望冢悲号。江树为枯。夏。大水。道不通。祭物不给。一日夜。有香菌生屋下。人皆以为孝子之感。三年十月。既祥而返。至家。祭于室堂。丈夫妇人序立如祠堂之仪。一献而撤。奉神主。入于祠堂。

有未尝吊而来吊者。拜之如初。时先生四十二。

雪公编年记事下

编辑

先生初至原州。卜居郁业。三易居而至观雪。郁业邻有不善居家者。去之。移雉岳西肥遁溪十六年。最久。后又移居州东舟村。筑小屋曰素庵。庚辰去义城。寓居昌乐十二年。孝宗二年。还原州。卜居观雪。自号雪翁。在丹丘南十里。移居观雪。又十二年。

癸亥仁祖中兴之年四月。梧里李相国荐先生。初授内侍教官。时先生三十六。

丁卯春。有虏寇。两西既陷。上幸江都。召四方兵勤王。原州士大夫募义兵。推先生为将。先生让于金陜川昌一曰。金公长者。且有重名。虽老将。非其人不可。时金公八十。先生为从事。金公好大略。不拘小节。与先生论兵事。退而叹之曰。斯人者。信乎命世之贤才。贼退。赏诸义兵。先生为济用直长。不就。

庚午。复为内侍教官。

辛未秋。以司䆃主簿。为砥平县监。砥平有上奴作气势。为民害者积十年。先生数其犯禁大者十事。以法治之。民心大悦。而论以滥刑系。经冬,夏。邑人守阙讼冤。而适天旱得释。

丙子之乱。先生避乱山中。李中枢显英,柳东莱汝恪来访。谋举兵伐贼。先生与二公。至州计事。闻上已出城。乃罢兵。

丁丑夏。为太庙令。不就。为义城县令。义城江左大县。问古事。修废政。严条约。禁豪强。右族多惮之。四年。罢。寓居昌乐。

癸未。为东宫翊卫。送世子北行。

乙酉。为刑曹佐郞。丙戌。为户曹佐郞。皆不就。

丁亥。为户曹正郞。

戊子。为恩山县监。顷年。有上变事。罪人多恩津,连山,尼山三邑人。既革其邑。合置恩山县。先生为县监。其地皆用事者之乡。为官者。不敢出气。皆卑事为恭。于是先生有礼节倨傲之诮。先生笑谓曰。恭而无礼。古之人耻之。我欲行礼。以我为傲耶。先生治邑。以公,明,慎三事为准。常言曰。必令行禁止。然后治体可言。御下。不以察察为明。临事。不以小利害大义。一从大典曰。一世各有一王之法。时王之制。何可废之。为恩山一年而罢。

辛卯夏。为刑曹正郞。当仁祖禫事。入谢。即归。冬。至原州。居观雪。为司仆佥正,太庙令。皆不就。

甲午。为缮工佥正。

丙申。为工曹正郞。寻特拜司宪府持平。上疏辞之。上曰。刚方正直。闻之久矣。朝廷不用。而予特用云。升掌令。辞去。或曰。当言责。可以言而不言。何也。先生曰。强言要名。吾不为也。

戊戌。为相礼。为淮阳都护府使。皆不就。复为掌令。当路者忌之。罢。冬。为安东大都护府使。不就。己亥。为尚衣院正。不就。冬。有孝宗葬礼。为掌乐院正。即出谢。寻谢病。有大臣荐之者。而终不出而仕也。

庚子。我显宗元年。而先生七十三。其十二月先生。寝疾。至明年正月。有从弟舒死。先生哭极哀。因疾剧。二月十日。先生殁。年七十四。前夕。令侍者理发更衣。朝则殁。

弟子李命蓍掌丧礼。诸弟子受业者皆服加麻。其十月。葬麻田郡治北二十里。我显宗十二年庚戌。改葬同郡分石山东阿。穆祭改葬文曰。五服序从。黼荒更陈。神理仁爱。一见亲戚骨肉。象设陈器之死。而致哀之也。呜呼。直而宽。渊而著。可以临。可以容。模范之大。品节之详。出处之正。皆可为百代之教。穆鲁钝。学之至老。愿从而不能者也。行与藏。在我。而遇不遇。天也。聪明才德。天固生之而又废之。此天之不可知者也。今而已而。九原不可作。徒慕德无穷。迨至死乃已。有墓志铭。先生自少至老。略叙问学出处。有此编年记事。

先生为砥平之年。长子十八死。而翅其年生。今五十年。又有庶出子𦐒。先生殁之时。才八岁。余以浅劣后死。历叙先生七十四年终始事尽矣。先生。人之见之。若易知易能。而余八十。然后乃知不可跂及。而又其前知。亦多人之所不及者。国家中兴之后。人心散者集。乱者定。而先生独忧之曰。有物为兆。祸乱迫矣。丙子。有南汉之败。及至临年之后。常私叹曰。自此十年之后。有积尸之灾。而吾不及见矣。穆亦尝学耻于先生矣。穆尝言曰。苟无以利己为心。庶几免耻也夫。先生曰。亦末也。书曰。直哉惟清。事直则清自见。欲舍其本而趋其末。不几于为名乎。穆应之曰。唯。先生殁二十年庚申闰月朔朝。书于台岭山居。

雪翁先生墓碣阴记

编辑

孔岩之许。本驾洛国君首露王之苗裔也。新罗末世。有许宣文。年九十馀。丽氏初兴。以有德于师行。王为之致邑。为孔岩村主。子孙仍为孔岩之族。后世有太尉载。佥议中赞珙。典理判书锦。丽史皆有列传。至我恭宪王时。有左赞成磁。以数直谏。为谀臣芑所谮。殁于穷厄。男别提橿。终身不出。先生别提公之孙也。万历十六年我昭敬王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先生生。父国子进士亮。早世。母永嘉权氏。先生幼孤。长则能读书修行。少学于权寺正用中。寺正。履素李仲虎先生之弟子。昭敬时闻人。先生讳厚。字重卿。好学博艺。志通重礼。与李挺豪英彦。从德信公子。讲易乾坤文言。大学经传。南游新安。见郑寒冈先生。尚州。见郑文肃公。语人曰。三代气像在此。先生教弟子。以正心术笃恩义。以尽彝伦之叙。而谨于礼节。以为威仪三百。礼仪三千。天理流行之则。道德在人。非礼不立。论政曰。为政在宽。御下。不以察察为明。临事。不以小利害大义。取人。不以其所短。掩其所长。先生累为郡邑。治郡主严曰。必令行禁止。然后治体可言。又曰。今之郡,县。古之列国。有民人焉。有社稷焉。治道一体。明政教修法制。有王者作。必来取法焉者是也。先生之学。一一古人法度。其行之于身。推之于家国天下一也。先生始仕仁祖元年。其在庶官。或出或不出。孝宗七年。先生六十七。国相元斗杓推荐之不已。先生为司宪持平。升掌令。终不出而仕也。或曰。当言责。可以言而不言。何也。先生曰。其言大者其事大。交浅言深。古之人戒之。随行逐队。舍大而言小。以干名誉。待其身太薄。吾不为也。十年。孝宗薨。先生七十二。为掌乐院正。入谢。寻谢病。显宗二年二月十日。先生殁。年七十四。门人受业者。皆加麻而哭之。葬麻田郡治北二十里。十二年庚戌。改葬同郡分石山东阿。崇祯四年。先生四十四。长子十八死。其年翨生。今五十年。又有庶出子𦐒。先生死之时。才八岁。先生初娶宗室李氏。后娶汉阳赵氏。再娶而生二男四女。女最长者一人。李氏出。未笄而死。他皆赵氏出。而女适人者二人。其婿申㬊,宋孺征。𦐒。又有姊妹。婿二人。洪尚亨,金行远。先生卜居原州。凡三易居而有遁溪素庵之号。最后。移观雪。在丹丘南十里。因以为号。或称雪翁云。先生殁今二十一年。老人八十七。著辛酉孟夏下弦。

雪翁遗编序见续集儒林

编辑

答问分类小序

编辑

答问分类。居君丧之服。有君丧除私丧之礼。居丧而死者上食之礼。庶母为嫡子妻之服。葬时告先茔之礼。练服之节。练后改葬变礼。长子死而其平居之服。祥祭变礼。外孙主祀祭文。尚飨轻重。祝板尺寸。殇丧之礼。冠者不为殇。殇丧题主。练祥禫祔与除丧之节。有本生期年之制。以素服行传重之禫。女子练而嫁者非礼。祔迁之礼总十九。改葬仪题主。属称傍题。告迁赠职本职先后共二十。附君丧废祭。葬在三年后变礼与祧迁之礼。幅巾之制。又二十。居官九戒州县社稷释奠焚香。城隍府厉祷祀。练卒正至朔望诞日。又朔望哭吉凶之礼三十三。九月中旬丙寅。从弟穆。书。

雪公遗编后序

编辑

先生殁今二十年。岁年已久。人事改易。余少先生七岁。今八十有六。才知下。学不逮而道不通。惛耄后死。无所解疑而问德。亦无所闻过而改省。良自悲也。尝论撰先生问学传授出处言行七十四年事。成一书一千九百七十四字。今李丈敬甫裒辑遗文杂著。分类累十为二卷。顾可惜者。先生七十一。谢淮阳。其年。新寓雪庄火。其藏书出入古今。可记可述者累百轴皆不出。今此特其存十一于千百。然其一言一书。幸不泯没。则无敬甫。得乎。前年。权按廉永叔出海西。开刊于海州。而附言行录,行状,墓铭。敬甫又增刊一二绝句,世系,年谱。诸生为先生请立祠疏幷前后疏二。批答大宗伯以俎豆事。重请议大臣启事。龙洲公哀词四言。增补八九。然后记述之外。又历叙终始事无馀矣。书成九十。敬甫属余序书。尚章涒滩日短至。从弟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