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讷隐先生文集
卷之七
作者:李光庭
1808年
卷八

紫岩遗集序

编辑

紫岩李公。以文章才略重一世。与兄敬亭公。俱有声岭表。穪巨擘焉。而谭者以公尝从事姜弘立军。尚龂龂也。不佞尝读废朝时所记当日事。窃尝疑之。以为当时将士苟皆辞服于贼。为虏臣李陵,卫律辈。岂闻复归于汉耶。若公则还朝之后。历敭中外。致位宰列。而未闻以亏节持之者。如张旅轩,任疏庵。其气节何如也。丁卯之乱。旅轩已辟公以从事。而勤王之日。疏庵又喩公以苏卿。使公万一近或者说。二公必望望。羞与之面。况与之从事而有所云云耶。当时事不可知。意全军陷败。其所传说。不过逃军败卒之口。不详其本末而喧言于国。听者壮其死。尤不能救。以为生者。必皆降附于贼。随而录之。不暇究其实也。间者公之玄孙德龙氏以公遗卷示不佞。亟取其栅中日录而读之。于是益信吾疑之不妄。而又恨是录之晩出。使世之不喜成人之美者。犹得以信其诋诬也。方我军之出塞也。驱其累日不食之卒。倍日趣天将之期。腹饥心怨。无意恋战。而奴且啖我以和好。主将已入其计。公麾下一书生。何能措手。既不能措手。则惟有一死。公固自任而复为手下所拘持。嗟乎。使奴果有如传者之说。必欲胁降而后已。则不死诚罪也。而奴以和好为言。直拘之而已。则姑观其可死之日而死之非晩也。北海之拘。冷山之囚。夫岂不能办命。而且迟留岁月。至十年十九年之久耶。余读公朝闻录序。奴之诱胁固不一。而同行家丁。目下见戮。虽公亦自知其命之无须臾也。同囚诸人。忧慑涕泣之不暇。而公持印牌不失。又偶得二程性理书,名臣录,皇华集等书。抄而录之。诵读不辍。题之以朝闻录而序之曰。道不可须臾离。而拘絷大窖。延颈待刃之日。尤当以道自励。又曰。成仁取义。余闻宿矣。是书之目以朝闻者。秪取死之日近耳。谓公不能办命。可不可也。方是时。奴盖新得顺清。欲呑辽沈。而惧我蹑其后。甚欲媾于我而公得还。不然则柴市矣。岂非天哉。不佞因此又知小人欺蔽之祸为甚大。当出塞之日。使烨,守谦。不为方命。运粮不绝。无饥馁我师。而连营之兵。不惮后继。则岂使万馀将卒。往遗之禽。而公归之日。无尔瞻辈沮遏其间。使建州闻见录备御六条。得彻于上。毕用其言。锐为阴雨之备。则丁卯之乱。必捍御有方。而丙子再跳。奴不敢复生意矣。洪武初。汪河见拘扩廓。及归。备陈虏中事。且上方略。太祖嘉其完节而归。擢之高位而悉用其策。卒毙扩廓。公之忠谟志节。岂不如汪河。岂天方假奴酋。不容人力于其间与。小人欺蔽之祸至此。痛矣痛矣。公少负经济之望。其所论著。皆时之切务。施之于世。将无往不得其宜。而百不能一二展。仁庙改玉。已知公无他。欲向用之。而功臣辈又忌之。其所经纶。仅见于州府之治。然上之知公则深矣。曰。当官尽职。不惮权贵。秉心公正。又曰。为国尽瘁。不染时习。及其没也。又祭之曰。人或有言。予实知卿。圣主之言。人不敢间也。德龙氏以其族父上舍秀泰氏之书。抵不佞曰。吾祖遗稿。散佚殆尽。存者亦多缺字。愿加之订正而且惠一言。不佞固不敢当。然亦恨公之不幸。其所论说。不免纸上之空言。而世且无主父偃者。遂不揆其愚妄。加校定而略道其所区区如此。噫。世必有读公是集而歔欷感慨。废卷而为之太息者矣。

梧峯文集序

编辑

岭南。古称为人材之林薮。自罗而来。名公喆匠。鸿儒硕德。磊落相望。以及我朝明宣之际。退陶先生唱明洛建之学。一时人士。斐然趋之。莫不澡心饬行。矫揉磨砺。尚经术后文艺。飞英华腾茂实。以之贲一代之文治。收中兴之伟绩。大抵多先生门人也。梧峯申公先生。生于嘉靖壬戌。前先生易箦之年。甫九岁。常以不及抠衣为大恨。及其出知宣城县。虽当壬癸板荡之际。军兴民隐。日不暇给。而辄月至陶山。谒先生庙。与及门诸老。讲明遗诀。商确政务。潜心力赜。不得不措。故其平生。事亲无遗憾。事君无隐情。居官必尽其职。而出处能明。素节伟然。为一代全人有以也。公少负文望。蚤占巍科。与苍石,敬亭诸文苑巨擘相刮磨。上下论当时馆阁之手。何遽辟三舍哉。迺敛然遐避。不喜进取于朝。而为亲养。栖迟下县。又不幸当六载兵戈之日。常从事戎马。备尝险囏。未几而大小北人用事矣。公经纶之业。卒不得少展。于是而只使山民海獠。饱德歌讴。呜呼。岂非天哉。公平生。不喜著述。今其存者。龟堂谩稿,桧山杂咏若干卷而已。其言温厚和平。虽寻常吟咏之作。无不发诸性情。不假修餙。而金铿石镗。律吕相宣。至其爱君忧国。伤时隐俗。而不能自已。忠厚恻怛。蔚然风人之遗音矣。信所谓蕴之为德行。发之为文章。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公之玄孙上舍震龟氏又求得散佚若干篇。将勘正编次。入之榟。以其役属之光庭。且责以弁卷首者。不佞何敢当。顾上舍君之为先祖。图所以不朽者。其诚至矣。惜其不及斯文诸老无恙之日。极意编摩。阐发休光。而迺使固陋无识。如不佞者。有所纂次而叙述之。得不为慈孙百代之恨。而世之嵬眼大踼者。其不嗤骂不佞。为不知分也耶。

松隐遗稿序

编辑

士之负超卓之姿。蕴经纶之业。不得有为于时则山林而已。山林者岂士之素志哉人。情莫不喜富贵而恶贫贱。得志于上则身安而逸乐。不得而蓬蔂则饥寒而困悴。其不以饥寒而困悴。易黼黻轩冕之荣者。诚以其心之所乐。在此而不在彼也。荣公九十。带索而行歌。黔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而陶靖节取以自赞。尧夫先生布被藜羹。而胸中长有四时花。非苟有所自乐。足以安心于此而无慕乎彼者。虽强而为之。懽欣愉快。其怨怼不平之气。往往自露于不知不觉之顷。谓之自得焉。可乎。不佞尝读西厓柳先生为其外王父松隐处士金公先生墓表。言公家贫。衣食不给。而旷然不以为意。终日欣欣。无一不适意。及其寝疾。年已九十六矣。沐浴更衣。隐几屈指而语曰足矣。非其胸中泰然有所得。不以欣戚荣辱芥滞于灵㙜者。亦不能从容于死生之际。其坦荡如此也。然则以前数君子之乐。求其同调于吾东方。非先生而谁乎。盖闻公有适用之才。有经世之志。初非有意于卷而怀之也。不幸而当废王纵败之世。亦既登名上舍。游太学矣。见时象不善。托言占命不吉。弃举而归。未几而甲子之祸作矣。自是终公之世。又有己卯乙巳二巨祸。一时群贤。騈首就戮。士之稍有名称者。罔或见漏。而公则鸿冥鹄举。不知人世之风雨者。六十馀年。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先生之高处。尤在于是。而世俗未必知也。今去先生之世二百馀年。子孙犹能守公之故居。宅边有万年松。言公平日所尝盘桓。取以为号而自乐者。尚苍翠偃蹇。与战风雪。使人凛然。独其平生著述。不宜没没。而兵燹之馀。散佚不传。今其存者。西厓手录四十首及子孙所搜录若干篇而止。斯其可恨也。然张旅轩先生尝诵公自喜万年松影里四时风景属闲人之句而曰。此老胸中洒然。无一点尘累。能如是而看。则所谓千篇不为多。一篇不为不足者。将于是乎征之。又岂多乎哉。先生之后孙前骑省郞五应氏不谓不佞无识。辱示以先生遗稿。且属之勘定而入之榟。责之以叙次颠末焉。则其亦不知者。而顾不佞以平日景仰高风之故。不敢固拒而妄有所云云则僭矣。亦可谓不自知之甚者也。

孤松集序

编辑

人之世济其美难矣。能济其美者。谓之肖肖者。非徒肖其形貌。凡心性言行。出处动静。无一不相似。虽善相者。不能别焉。斯之谓肖。自古及今。𬯎坏其家声者。指不胜屈。而能济美而肖焉者。百不一见。其难矣乎。梧峯申先生。慈详恭俭。以为之性。孝友忠信。以为之行。律身甚严而行己洁清。以之不容于朝而栖迟末班以终。不能尽其才也。孤松先生即其胤。其事君亲。一惟梧翁之于君亲者。而行己处心。亦惟梧翁之所以行也。直言常不用于时。而莅官无不一蹑其迹。其居家处乡。发诸口而措诸事者。谁则非梧翁之典则乎。是故言行有章。出处有法。施诸身而及于人者。明白恻怛。无少疑晦。若先生。可谓能子矣。世济其美者也。其真肖矣乎。不佞晩生。不识公仪形肖与不何如。而其出身而仕也。朝中啧啧曰。真迺翁子。游于旅轩张先生之门。而先生称之曰。克世其家者也。不佞之言。其非妄揣也。先生之遗文。故征士李孤山先生既标点其可传者。而公曾孙上舍震龟氏又属不佞。勘正其误字处。并梧翁先生遗集寿榟而传诸后。问序于不佞。不佞才不足以辨贤。文不足以传信。而以世之鲜知德者。上舍君之请。累至而不已。愚不自量。辄纂次其遗行。既又序梧翁集矣。其于公之遗稿。不敢更置别语。而但道公平生心与事。善继而善述者如此。以为之序。世之工于知言者。读先生遗集遗事。以不佞言为可乎。为不可乎。

泽隐集序

编辑

笃行之人。其心纯而无伪。故其发而为言者。亦悃愊而不华。其言之华实不同。而其心之诚伪可知。君子之观人。亦于其言焉可也。世之以文章擅名者伙矣。读其诗。烂然而光。诵其文。烨然而华。若可以超上乘而夺神造者。及其再读三读而怠气不生焉者盖寡。不佞朴愚无识。亦颇从斯文诸长老游。知本实之为可尚而浮华之为可厌。思得先行言而后从之者。以质吾见之真妄而不可得。日鹫城辛君师百甫以其曾王父泽隐公之遗集。属不佞有所订正。而且责以弁卷首者。非不佞所敢任也。然取而读之。一言一句。无不出诸心腑。发之性情。而其指意则以为宁质不文。宁朴无华。而一种世俗荤血气。无所著于其中。不待再读三读而可知为笃行之言也。读其状。孝于亲弟于兄。隆于师友。孶孶于心性之学。而所以应世之心则泊如也。雅不屑举业。而丙子之后。杜门修家政焉。若公者。岂孔子所谓隐居求志而馀力学文者与。盖公家世以行义著闻。南冥曹先生尝譬之蓝田之玉。而公又郭忘忧先生之宅相。于南冥先生。且为外玄孙。内外清风。敻然吹世。公之志行懿德。盖亦有所本焉。真所谓蓝田之玉也与。后之读是集者。当以先进礼乐之意。细究其立心制行之遗则焉。则公之平生。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斯为可贵也已。若以世俗组缋之见。律之以近世词章家而置雌黄焉则甚不可。世有知言者。必以不佞言为不妄矣。公讳时望。字子重。泽隐其号云。

开岩遗稿序

编辑

天地变化。草木蕃。五星聚奎。而吾道昌。天地之间。自有纯刚至正之气。当休明之世。则盛大而流行。以之锺生贤杰。以贲饰世道焉。于是时。地或有偏得其聚。而家或有偏值其盛者。若宋之洛建闽蜀。可谓偏得其聚。而程朱张吕王范苏蔡。亦可谓偏值其盛者也。我朝文明之化。至弘嘉之际而极。于斯时也。是气也偏聚于岭南而大贤出。接千载不传之统而英贤接踵。为国家休祥。若闻韶金氏鹤峯,东冈两先生之家。父子兄弟。并名于江之左右。其亦偏值其盛者与。开岩先生以七峯为父。东冈为弟。而兄弟四人。俱以文学著称。南冥曹先生尝譬之夷玉大玉焉。则其一时声价。盖可想也。先生在家则以孝友闻。在朝则以忠直显。其操心饬行。致君泽民。可见其所学者正。盖尝往来于退陶南冥之门。虽未及负墙抠衣以卒究大业。而其平生慕向而尊用者至矣。故其言论文章。光明俊伟。卓然为诸贤之所推许。当是时。馆阁之英。多在岭南。如苏斋,柏潭,啸皋,文峯,药圃,德溪,西厓,鹤峯及先生兄弟。次第汇征。赞襄启沃。道行于上。猗与盛矣。尝闻先生论圣量未弘。上怒诘其由。先生徐曰。即此亦其一事。上为之收威。赐酝而罢。若先生。可谓善于敷奏。而君臣此际。其可复见耶。当时诸先生俱有集。几已刊行于世。而先生遗文。失之兵燹。今其存者若干篇。子孙收辑为上下卷。先生五世孙上舍汝镕氏跋其后。今上舍之子侄诸兄弟。不以不佞无似。辱示以遗稿。属令订正而责其弁卷首者。噫。先生之后。才学文章。可谓盛矣。又当斯文诸老无恙之日。不轻有所托。其慎重如此。若光庭者。其何敢当。抑先生之文章。其可传而师法者。固宜充箱衍箧。而今其所编。若是寥寥。不能无后世之恨。然东冈先生之集。既已行世。固与先生道同而文与之上下。昔伊川先生撰明道行状而曰。求我者于此足矣。后求先生之道者。亦不待遗文之行不行。又奚以不佞三寸喙哉。

谦庵遗集序

编辑

谦庵先生之集。未行于世。今年春。先生六世孙泳氏手遗卷。诣光庭曰。先祖弃斯世。百四十有一年。其遗文不为少。荐以兵荒水孽。散佚几尽。今其存者。曾王考贠外公所裒辑而编次者。若干卷耳。先祖从孙拙斋公泳从曾祖寓轩公。并加校正。未及刊而相继不幸。为诸祖诸父之遗恨。今不肖等深惧其寝远寝讹。遂湮没无传也。将以就刊于先祖之坟庵。愿吾子之有所订正。而且惠以弁卷首者。光庭瞿然曰。余何敢当。余何敢当。先生之言行。有省克翁之状,季先生之志,泽堂大学士之铭。其遗卷。又经拙斋,寓轩二先生之是正。而金鹤沙先生实跋其后。可谓无馀憾矣。光庭渺然一后生。何敢画蛇足焉。泳氏作而言曰。是固然矣。然自吾先未尝忘斯役也。累世之所未遑者。今就于不肖等。其颠末不可无识也。又遗编虽累经雠校。传写之际。岂得无讹。不有以更定之。恐无以入榟而信诸后也。光庭不敢违。谨取元稿。略加校订。凡诗三十三。书四十四。䟽一记二。杂著六祭文三。陶山葬时记事一。追远杂仪并图一编。附录年谱状志铭挽祭文共四卷。先生之文。十不一二存也。先生与弟西厓先生。早游陶山之门。今读退陶集中所与先生书及诗。其所以奖许而期待者甚深。想其平日往还文字非止一二。而先生与季先生同志同业。相为知己。金昆玉友。埙唱篪和。其出处离违之际。忧时忧道。切磋而往复者。何但千百其篇。而没没无一存。后死者诚不能无恨。然就其所存者。亦可以审先生立志之高。为学之笃。行己之谦。好问之诚。孝友以施诸家。忠信以加诸人。仁民以为心。济时以为急。不卑小官。职思其忧。蠲疾苦尚节义。见思于去后。而流声称于后世者。亦不待索之外而足。又奚多乎贵哉。其文章娴雅简㓗。温厚恻怛。流出乎性情之正。而绝无文人荤血气。只字片言。皆可为世训。信乎为有德者之言。而韩子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昔黄鲁直太史以光风霁月。喩周茂叔先生。至今学者以是一言者。想像濂溪胸次于千载之下。洒然如复见其人。今读先生祭先师文。真所谓善观善言者。而中间数转语。深得有道者气像。直可与黄太史一语。同为千古之名言。后之学者。欲寻先师于容貌辞气之间而不可得。忽读先生数句语。恍然醒然如亲承謦欬于燕申威仪之际也。其兴起学者而有功于斯文。为如何哉。先生之学之所至。亦可以窥见其一端也。若夫先生之始终。则已具于诸先生之所论著。非光庭所敢言。亦无待于言之也。

黔涧遗集序

编辑

夫子尝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夫松柏之独也贯四时不改柯易叶。奚必待岁寒而知也哉。夫子之云。盖叹其知德者鲜耳。至如金之在泥。玉之在璞。人之视之。异于瓦砾者几希。及其斲之炼之而后。知其为希珍与国器也。然其凌霜之操。烛日之贞。百炼之刚。不以人之知不知而有所加损也。黔涧赵先生。禀纯刚之气。负孤特之姿。才足以干时。智足以陶俗。忠足以犯人主之怒。刚足以振既颓之纲。而少也抹𢫬。晩而登第。栖皇于郡县之间。沈屈于闲散之局。世不知先生果何器也。材果何如也。然其平生。不见知而不愠。不见是而无闷。不卑小官。随遇尽分。迹其当官与莅职。居家与处乡。表里莹然。夷险一致。亦可以测其大较也。常怪天地以纯刚正直之气。或锺于人。或锺于物。均之宜见赏于世。而沈晦磨灭于嵁岩涂泥之中者何限。先生之于世。虽不甚显。亦不甚晦。当时之君子。亦有以为栋梁之材。金玉之贞。但不使之登明堂盛黄流。辟妖魔于殿陛也。此则系于时命。非我之所能为。于先生何病焉。尝读桐翁郑先生为先生墓表。犹不免慨惜之至而致恨于在旁之伯乐。其意似若指愚老先生。然愚老之于先生。同居一乡。声气相求。岂不知先生者。愚老之秉铨。在中兴之世。盖是时。先生年已至。非翺翔台阁之日。而时事多可虞者。亦恐先生之刚。不忍于逞时之辈。其取祸必深故耳。盖闻当时有以先生为言。而愚老之虑。正如此云。信斯言也。桐翁之于国家。其心切。深惜其见遗。愚老之于先生。其情胜。惟恐其致危。其所以爱惜先生则一也。先生虽不见用于世。而怀珍反朴。终老天年。清直之德。劲正之操。高视一世。皭然不滓。愚老盖以商山清风。属之先生。而江山之胜。林园之趣。又不减仲长氏之乐志。一时人望。正如蓍龟。而士之饥寒困苦者。亦自慕德而归仁。馀阴之报。至于累世而未已。天之饷先生。于是不薄。而其视世之赫然震耀而霎尔磨㓕者。其得失何如也。先生少事寒冈,鹤峯两先生。以一部朱书。为平日正法眼藏。其所淬厉而磨礲者。盖有所由来。不但其生质之美而已也。先生之文章行治。眉叟许先生尝欲序而状之。未及而不幸。先生之遗文。并焫于眉翁书斋之火。先生后孙诸公。更为奔走蒐拾。裒成若干帙。而得之烂简者。亦多缺句讹字。不可疾读。间者先生五世孙学经,观经兄弟。以诸兄之书诣光庭。欲使之更加仇勘。而且责以所尝属许先生者。光庭何敢当。顾以平日慕向之深。敬受而卒业焉。其精深刚重。髓而不肤。色味俱绝。诗格尤高。桐翁之评尽之矣。而苍然之光。温然之文。铿然之声。犹可以想见清劲高古之馀风。信乎其流出于性情之正而为正人君子之言。第恨其遗佚未尽传也。既辞以僭猥而不得。则谨就元稿。略加订校而书其颠末如此。非敢以是为足以知先生也。且以寓夫高山景行之思云尔。

睡隐集序

编辑

日韩山李君泰和圣征命其子光靖。奉其曾王考睡隐公遗集。诣光庭。且书告之曰。吾祖平日所著述止此。妇翁密庵公欲勘定而叙之。未及而不幸。今而属吾子。幸有以校雠而序之也。光庭亟辞以非人不得。则敬受而卒业焉。乃作而叹曰。信乎其君子之言也。自穆叔论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世之从事者。判而异之。不能相统也。盖有有德而无功与言者。有有功而无德与言者。至于立言者。或无德与功而徒以文辞而已者。虽或并传于世。而要非君子之所兢兢也。君子之道。积之身而见诸事。发之文辞。其积也厚。则见于事者愈光明。而其发也粹然而正。非有意于立而不朽于世。况其歧而三之乎。吾东方文学之盛。粤自丽季而牧隐为之冠。其只字片言。至今人宝而蓄之。所谓积见而发。愈光明而粹然者也。我朝右文。儒贤辈出。勉勉乎在己者。而于世之所奔走者。或未遑焉。若其并有而俱足者。必首屈厓老先生。然先生非有意而为之者也。公牧隐之后。而生长厓老之家。其气类所从。见闻所及。固有以异乎人者。光庭晩生。不及奉遗诀于当时。而闻先辈之论厓老内外孙。惟公与拙斋公津津焉。今读公行状志铭。其所载者。无不可为后世法。独其沈屈下位。所施于人者不多。然亦可以推而知也。公平生不屑为文辞。今此辑录。不过诗文若干篇。而亦出于馀力酬酢之馀。非其至也。然就其所存者。其言简而淡。其气和而平。其辞温而正。流出乎性情而道达其心思。叙述其知见。自与悬揣钩致。𫄨其章而棘其句者。有异也。牧老之后。固多以文章显者。求其得于己而无愧于其言者。视此果如何。而公之得于厓老者。亦不可诬也。圣征大人公。以文学继其家。而不幸蚤世。今其诸子。聦明俊雅。博学不怠。庶几趾美。为君子言者。韩山之李不朽者。将无竆已。公平日行治。已具于诸君子之所论著故不著。录其所感慨者一二。以为之叙。

艮斋遗集序

编辑

夫子尝言德不孤而有邻。自古圣贤之生固不数。而其生也。必有聦明淑哲之才。相与邻聚而辅相之。生则指授口讲。刮摩成就。而使其学明于世。没则赞德摹光。形容叙述。而使其道传于后。信乎德之必有邻也。自夫子以下。至洛建诸先生。门弟之亲炙而羽翼之者。可历指而数也。吾东方性理之学。至我退陶先生而大备焉。斥二氏似是之非。析理气公私之原。使晦翁不传之緖。廓然大明于世。即无论中州与海外。嫡统之传。有所归矣。当是时。士之稍有志尚者。无不斐然向风。登门请业。各随其才分之高下而成就有大小。若其终始亲炙。笃信不怠者。必称月川,艮斋二先生。其所造之浅深。非后生肤末辈所敢容议。而盖艮斋之受业。粤自童丱。至先生易箦之日。十二年之间。非有甚疾病大事故。未尝不在先生之侧。先生盖尝命名而期许之。叹其见得之精明。而尝命造玑衡。以观运行之妙。其终也以平日书籍属之公。公之为学。盖切问近思。不得不措。故其于性情人道之分。理气肯綮之际。无不精思力寻。直竆到底思而不得。则必资于问。问而有得。则必形于言。而于先生平日言行动静之间。亦莫不审视而谨记之。其学之精笃如此。而山颓之后。所尊信而服行者。一惟先生之雅言雅行也。是以当汝立之欺盗于世。能以一言折其伪辩张大之气。而贻书厓翁曰。此奸人也。先见之明。灼如蓍龟。学力所到。不可诬也。公不屑举业。养性山林。晩与寒冈诸贤同被荐。亦既登朝矣。未及显而卒用不究于世。然龙蛇之乱。徒步觐王。忠义奋发。其上行在䟽。论御倭方略。虽当时荩臣宿将。亦虑不及此。而受县于板荡之馀。拊摩字育。又无异慈母之哺饥子也。倘使假之年。得行其所学。功德之及人者。又未可量也。公没而遗书散佚殆半。重以家难。未及榟传于世。今其玄孙上舍长镇,五世孙庆泰,运泰等。裒辑巾衍所藏。为若干卷。间以示光庭。求校雠其讹字。且曰。愿有以序其颠末也。光庭老洫无知识。犹眩于亥豕银根之辨。何敢勘定而有所言乎。盖读公问目记善录等篇。不翅如摄齐从容于寒栖玩乐之间。亲承其提耳面命之音旨。而读公与同门诸老所往复。知公终始以所得于先生者。讲明于同志。而所守者。皆平日单传密付之训也。所谓生则明其学。没则传诸后。殆朱门黄,蔡之流也欤。公又尝有心经释义,周易,四子书前后集质疑,家礼注释等书藏于家。

荷塘集序

编辑

荷塘先生遗文。光庭所编定者十一卷。先生胤子苾,薲与族弟前骑省郞万。要光庭重加校雠。删繁就约为几卷。而使光庭序叙其首。光庭浅弊不敢当。而尝侍先生坐。听其緖论稔。盖尝以为吾东方学术文章。不能与中州并者。受才薄而识量浅。才薄故得少而自多。量浅故不能逊志以求进。罗丽以还。雄才喆匠。指不胜屈。而能窥古人之阃域者鲜矣。我朝儒贤辈出。倡明洛建之学。为明体适用之文。若可以洗前代之陋。而气格不建。日趋纤腻。间有才高气锐。专意文章者。则又以吾儒家言。为常陈无所用。喜取诸家奇伟之书。尽力求之。有得有不得。而文与道遂歧而为二。递相传袭。至于近世而极矣。眉翁许文正公盖尝病之。非三代六艺之文。未尝或之留意。用功久而得力深。虽素相诋讦者。不敢以为今人之文也。先生以闳厚之才。生文献之乡。与斯文诸老游。其见闻学习。不离典训之内。而又尝从文正公。得其䂓榘典则。涵泓渟滀。潜以岁月。以博其学。以蓄其德。以养其气。以厚其力。积之多而发之博。寖寖隆古之轨度矣。先生方且欿而不盈。虚心绌气。日求其学之所未至。至于老而不已。故时或出而为诗文杂著。沈浑健雅。与近世之所驰骛者异矣。先生平居。敛容端坐。图书满案。典谟之灏噩。羲孔之奥微。礼乐之奫深。伊闽之纯粹。无不沈思玩绎。嚼其胾而验之身心。下至史记诸子百家之语。亦皆涉其流而得其髓。意会神融。如自己出。然天性简淡。不喜闹热。外物之至。无一撄其中。故其发而见诸文字者。如大羹玄酒。非知而好之者。未易得其隽永也。盖先生人禀。绝似陶靖节。其诗亦然。而律诗往往有沈,宋遗音。叙事似司马子长。而铭诔议论。出入韩,欧诸家。大抵非近世口气。而其所载者。律之以程,朱之遗旨。不合者寡矣。合其歧而会之一洗其陋而归之正韩子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者。岂不益信矣乎。然先生平日。不喜著述。今所裒稡者。多出于与人酬应。不得已而为言者。非先生之至也。读是集者。不可以先生之所存为尽于是。而因是而究其实。亦可以得其大较也。光庭𫘤污。不足以知先生而今老矣。文字拙讷。又不能道一二。然览者知其非阿好之言而加寻绎焉则幸矣。谨录编目如左。

畏斋遗卷序

编辑

三代教人为学之道。见于戴记大学篇。而若小学则朱夫子采摭遗法之散出于传记者。兼取古今嘉言善行以实之。虽曰小子之学。而大学之道。固已并包于其中。为学而不本之此书。非孔氏之道也。我东性理之学。肇自圃老先生。而寒暄堂先生实承其緖。暄翁平日。以小学律身。晩年。犹自称小学童子。静庵先生从暄翁学。其得君为治。专以是书为教。退陶先生亦言赖静庵读小学书。其游郡庠人。问其曾读小学书不。则先生少日言动。已是小学䂓矩。可知也。寒冈先生。即暄翁之外孙。实传暄翁家法。而又尝从退陶门庭。师受孔门旨诀。其平日教人自为。不出是书之法度。论者以冈翁比孔门之曾氏。以其学专用心于内也。李畏斋先生与兄子复斋公。从冈翁游曰十馀年。言未尝不言先生之言。行未尝不行先生之行。深思力覃。不得不措。盖于书无不辨问。于理无不讲究。而其立心行己。日慥慥焉者。又不出是书之中。故能熏陶矫揉。一变幼少芬华之习。而味清素安淡泊。随位而行。忧患贫厄。不能以易其守。超然自得于名利之外。而非礼者不敢近。盖其道于君亲兄弟师友闺门州闾之间。无不随遇而各求其则。上稽古君子之行。其不合者寡矣。若先生。可谓真读小学者矣。世之学者。处下窥高。身不离卑近之涂。而捏取游,夏之所未闻者。巧好其言语。以自托于不朽之业。而却笑躬行之君子。以为庸陈无足取。其亦不知也已。先生尝以疑礼讲质师门。为书二卷。又尝有论著。皆有益世教者。失之回禄之灾。今其存者。寒冈先生言行录,年谱及郭礼谷行状,朴大庵言行录等篇。酬唱诗什,书表杂著并若干首。为可惜也。然先生之学。得之冈翁。而礼谷,大庵之与先生。大致略同。即其所论撰。而先生之所造可知。亦无待乎他也。复斋遗文又加少。先生之胤益庵公遗稿。所馀无多。不可分为别稿。倘编之先生逸稿之后。使后之学者。知先生家学之盛。恐亦未失也。不佞老废无识。先生后孙基彦等。以葛庵李先生状。索墓道记。因请所以弁卷首者。非不佞所敢任也。顾平日愿为先生执鞭而不得者。不敢固辞。谨书平日所感慨者如此。为畏斋先生逸稿序。

湖阳集序

编辑

士之读书竆理。将以致用也。然有在我者。有在人者。在我者。我当尽力焉。而在人者。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然吾之学。裕于己而不能施诸人。则不能无介然于中。虽古之贤者。亦或不免。故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又曰。遁世不见是而无闷。是圣者事也。士或勉焉而不能至。其能超然自得。甘箪食陋巷而无悔焉者。吾必曰圣人之徒也。若吾乡先辈湖阳先生者。其殆庶几乎。盖先生未及抠衣于陶山之门。而私淑于门人。其悦之深信之笃。读之终身而不厌者。惟先生之遗集是耽。其他性理之书。为平日之裘葛者。自六经以下。至洛建诸先生之文。皆先师平日之所尝潜心焉者也。其学之所到。固不敢论其浅深。而读其文味其言。盖不出彛伦日用之间。天人性命之理。其辞和而平。其旨粹而正。真足以感发人之志意。而为学者修省之则焉。非有得于先师之道者。不能也。然而先生政不出乎家。名声不登于朝。布衣蔬食。以终其身。其竆亦甚矣。而未尝有愠闷之意见于色辞者。陶然有以自乐而不知竆通之为何事。其不亦鲜乎哉。盖想先生之时。正北人用事之日。其不见知于世固也。而今去先生之世。已百有馀年。世无有尊信而表章者。嘉言至论。薶没于巾笥之藏。知德者鲜。岂独夫子之世而已哉。先生玄孙相顼氏以先生遗集示光庭。要为之一言。光庭后生末学。亦岂足以知先生者哉。盖想近世之学者。多骛于空言。而少能加意于切问近思之工者。迺不揆僭妄。谨书其所感慨者如此。以俟知德者寿榟而传之世。为学者幸焉。

涧松集序

编辑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磅礴宇宙。赋于人。为阳明纯刚之德。以直养而无馁。则塞乎天地之间。故曰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正路。得志。行乎天下。不得志。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祖宗明宣之际。是气也萃于岭南。而其在南州。则若南冥,德溪,守愚,二冈,旅,桐诸先生。殆庶乎能养者矣。故或出或处。或隐或见。或不免世祸。而其遗风馀韵。使人感发而兴起焉。涧松赵先生生乎节义之门。夙闻诸先生之风。从容诗礼之庭。已知所以养之之方。而其在童子时。避地二白之间。受业于槃泉金公之门。得闻陶山之旨诀。而就正于旅轩先生。以博其学。以植其业。以益其知。以蓄其德。其所以资养者厚矣。故其立志确。其见义明。笃于君亲。隆于师友。严于持己。审于出处。傲富贵安贫贱。乐志江湖。没齿而无悯焉。先生非果于忘世也。盖当北人弄权。彛伦斁闭之日。绝意举业。杜门求志。及长陵改纪。多士汇征。则若可以出而仕矣。而先生不复进取。至南汉事去。黑汉帝中国。则窅然无当世之念矣。故三除官而三不应。使孔门而评先生。岂不在夷,连之伦哉。然其平日爱君忧国之心。终不以退处而或间。目及时事。或为之痛哭流涕。常诵文山我为纲常谋有身不得顾之句。则先生之志。可知也。嗟乎。观先生追慕录。读风树吟,望慕庵记等篇。有不陨涕者乎。读先生与旅翁论出处及其引庾公斯拒乡人之攻退翁者。虽懦夫。凛然有立志。而诵涧松之吟,翔凤之咏。则亦可以得先生于百世之下矣。若先生。可谓真得孟圣养气之法而不淫不移不屈者矣。先生五世祖渔溪先生。当景奉间。隐迹沈沦。与东峯,耕隐诸公。世称生六臣。而族兄大笑轩先生。舍命黄石山中。与唐之巡远同其烈。而先生之风节。与之媲美而无愧。忠孝节义。萃于赵氏一家。何其盛哉。不佞少游南州。闻先生之风。有执鞭欣慕之愿。而恨未得其详也。今年冬。先生玄孙弘烨氏奉先生遗文。北走四百馀里。抵不佞曰。先祖弃斯世八十馀年。其遗文不行于世。愿吾子加勘定。而且序其所编次者。不佞老废无识。何敢当。顾不佞忝在槃泉外裔之列。而大父晩闻公与先生有同门之义。赵君以是责不佞。则亦有所不敢终辞者。乃与前骑省郞权君万及其从弟謩。相与校订序次如左。而又书其平日所尝感慨者一二。以俟后之人。其亦不自量也。虽然。后之学者。苟就本集而潜心焉。亦可以见先生忠孝之实。学问之正。志义之烈。有裨于风教者。不浅浅也。若其文章之光辉。发见于词章之间者。在学者自得之。不佞何敢置一喙焉。

苟全集序

编辑

外高祖苟全先生。私淑陶山之门人。盖尝往来月川,啸皋,寒冈三先生之门。一代之论先生者。谓经学精邃。传钵于川翁。文章奥健。承楷于皋老。而礼学纯粹。则袭训于泗水也。当时愚伏,旅轩,沙溪,石潭,踈庵,溪岩诸贤。无不推先生为畏友。则先生之见重于一时。可知也。独其立身最晩。当昏朝棼浊之际。平日之所出入游从者。率多趋附时议。左右怵迫。动以祸福。而终不能易先生之所守。同宗之亲负时望。如仙源清,阴诸公。要与为一家之论。而亦不能渝先生之雅志。孤立于颓波激浪之中而毅然不自失焉。先生之在当时。庶几其不缁不磷者。而不知者或病先生不能高蹈远引。此则先生非不能也。盖不得已也。当是时。亲年老矣。不暇度时之不可而日望其荣养焉。不啻如欧阳生之父母也。以先生之纯孝。其果拂亲意乎。故先生之仕也。常不乐于在朝。而只欲觅小县为养而止耳。嗟乎。先生之解新安龟也。从容白大人。欲寻其遂初而不可得。顾二子曰。君亲之间。不得自由。吾不欲汝曹似汝父也。其意亦可悲矣。先生抱负甚大。少有经济之志。其寓南阳里。自称草庐子。盖尝有意于躬耕之翁。及其厄于时。不得行其所学。而不能以意去就。则又以苟全名焉。先生之才之学。一无所试也。然观先生之治新安。可知其施之无不宜。而愚伏先生常恨其经席。不得与先生同登。则其学之为侪流所推服如此。不假浅弊小孙一二谈也。先生之没。县人享先生于槃泉精舍。而先生之门人㗳窝南公亨会与先生孙生贠扬烈氏。裒先生遗文。为十馀卷。而未及缮写为净稿。尝以校雠之役。托之懒隐李学士东标。功未卒而李公不幸。今光庭亦老矣。与先生玄孙进士尔铭,五代孙生贠泰运诸人。重加勘定。附以诸公道述先生者。为文集几卷。更蒐巾衍所藏古记及先生日录。究其言行终始。为行状年谱。附诸其下。而又叙其编摩颠末如此。书之卷首。

文村世稿序

编辑

凤城琴君养心。以其先三世遗稿属光庭。使之叙次为编。而且曰。吾琴之居于文村。粤自八代祖署令府君。府君有文武全才。见知于光庙。为当时文苑钜公所穪许。不幸早卒。不及究大用。而诸子皆趾美笃文学。相继取进士。有名于时。而七代祖聋叟府君。以孝友登己卯贤良荐。及衮,贞芟刈善类。则废举。不复以斯世为心。与聋岩,冲斋,慕斋,慎斋诸先生为道义交。居家。有仲长氏之乐。沈晦八十馀年而终。府君之诸子。亦皆循循有行义。从游陶山。为老先生所奖进。而南溪公特称其高致。其卒。为撰墓碣。味其词。可知其相与之深也。一时声价。重于南中。村之以文名。盖以是也。至今遗风馀韵。为后生辈所想慕。六十年前。乡中士林。创精舍于旧居之侧。以吾祖三世享焉。而又以赠参议柳公。吾门之玉润。而亦尝赘居吾里。其抗节死义。尤足以感动后人。故与之并腏焉。呜呼。吾先祖世以文学取重。其遗稿不宜没没如此。而署令府君只有小诗三绝。聋叟府君养闲林下。以文墨自娱。而今存者亦若干诗笔。南溪公。退陶先生穪其文如翻水。而今无一二篇存者。甚可恨也。今距先祖之世。仅数百年。而其阙略如此。若更一二世。其影响。益昧昧。不可复寻也。养心为此惧。与诸宗谋搜剔家中所藏。编辑为一书。而附以行迹。欲使后之览者。犹足以知吾祖之文章行义之本末如此。庶几其不朽于世也。吾子亦吾祖之外裔。而又尝出入吾家。知吾先事者。宜莫若子。叙次之役。匪子是托而谁乎。光庭不敢辞。既相与编摩如左。又作而叹曰。休矣盛际之君子。其风流笃厚。虽有德行文艺出乎人者。耻以自衒。不肯为无实之空言以求名于人。其肯栀蜡而金玉之。以之蕲知于后耶。子之先稿之刊没。无足怪者。而惟斯文诸先生之所揄扬者。已足以辉映于百世。顾亦何恨。尝闻聋叟先生容仪魁梧。风髯下膝。坐则蟠于地。今子孙家。有藏其落髯一二条。亦数尺云。方冲翁北塞之行。先生与之握手痛哭。此岂为儿女之别。诚以国事有可痛哭者尔。其忠义之发如此。惜乎。无善画者貌之迹。以传于世也。若南溪公。退翁之铭。真画出一南溪公。亦奚待后人之赘也哉。

荷华编序

编辑

松月斋先生遗文号为荷华编者。累百馀万言。今纂辑为六卷。分内外杂三篇。而益之以先生平日诗什书牍祭文若而篇。附以行状碣铭挽祭文若而篇。以见先生之首末。呜呼。先生生天启乙丑。客于世九十一春秋。性嗜书。自八岁入学。逮观化之朝。不辍诵读。其于书。盖无不究极其趣。而尤深于易。以之竆天地之运。观阴阳之变化。而其学以中庸为宗。自天命之性。推以至于无声无臭。其道极大。世之拘儒曲士。不敢窥其藩垣。而其发之为文词。宏深浩博。微妙不测。如长江大河汇之为渊。激之为湍。扬之为澜。而百灵秘怪。纵横出没。莫知其倪。虽使世之善悟解者。骤而读之。往往读不能句。神茹意骍。不卒篇而怠。乌能测其中之所载乎。自周道衰圣人没。而道术裂。诸子棼兴。各得其一曲而窃其机。自以为至者百馀家。莫能裁择而归之正也。先生独能淹贯洞彻。无隐不照。盖尝采真斥伪。袪非趋是。而折之以先王之道。凡其奇句卮言。亦无不搜罗藂包。取以为吾用。故其词肆而隐。微而著。俚而不哇。语若绝而不续。意若往而不返。而卒会于一。先生之言曰。山岳一而万。江海万而一。其见于文者。或者象之然乎。先生沈冥于世。葆璞嘉遁。虽雅与先生游者。无以知先生所存。而游,诩之舌。望门而却步。故先生终老于丰蔀之下。而知先生者。不过数人。皆高世之士也。光庭最后生。不及执贽门下。而先生猥与之往复。槩以为孺子之可教者。今先生去世三十有四年。先生之孙仁求,仁实,仁山氏以先生遗卷属光庭。纂次成书。令可传后。而又责以弁卷首者。噫。光庭何敢焉。光庭逮先生时。执役于堂下。口呿舌举而骇然以惑者。今既耋艾而业不加进。知识卤莽。得无银其车乎。第以世愈下。知德者鲜。残编败牍。为巾衍之弆。而未免磨灭于尘蠧。则后死之责也。遂相与携笭。入太白山寺。商订编次如此。继而叹曰。先生上古人也。其学迺先王之遗。而文则诸子之文也。世之栀蜡而光耀之者。神敝末造。目眯隆古。其孰得以尚诸大羹玄酒。播之为太古之味。而朱弦洞越。固不可于杨华之耳也。姑整顿为净稿。藏诸箧笥。以俟知者。先生又尝笔削曾江史鉴。为史选五十馀卷。未及脱稿。又有书传参评,周易騈枝,诗传滥涂,漆园口义等书藏于家。

道村遗集序

编辑

孔门论行有本末之序。而文艺居后。程门言学有内外之辨。而为己为重。学者之所存心用功。虽不可偏废。而亦当审先后轻重之所在也。世衰道微。圣人之教不行。而词章藻缋之习。名利趍竞之弊。日滋以痼。而文与道。判而为二。虽或有聦明豪杰之士。鲜不受变于俗。而其有意立言者。则徒务诡奇瓌丽之辞。而性理菽粟之言。则视之蔑如也。民习由玆日坏。斯文以之益晦。连编累牍。无补于明理救世之道。而陷人心斲本性。卒之为无用之空言。岂不可哀也乎。古之三代之文。今不可以复见。而君子之为文。要当先本而后末。务实而不务华。有事则书。有言则书。有所怀思则书。道达其中心而无所藻餙焉耳。古之为文者。不过是也。若其言之有邪正。文之有工拙。各随其人之才性而亦有乘时而上下者焉。非君子之所兢兢也。权郞中万。以道村先生遗稿示光庭。要与订正为净稿。余于先生。素高其行义而未及执贽。不自知浅陋之不足以相斯役。亟取而敬读之。凡若干卷。緫之非平日之所尝立言者。而皆与人酬唱往复之作。或有不屑而为之者。非先生之至也。又不出于先生之所手录。而不过为门人后孙之所收辑者。故多缺句讹字。不可疾读。为可恨。然其言淳而正。其辞质而雅。明白简当。流出乎性情而适当乎事宜。信乎为有德者之言而非世俗荤血口气也。其平日述作。宜不止此。而没而不出。无以测其问学用功之大槩。然闻先生平生。不欲以文学自居。不肯苟有论说。虽或有妙诣独得之见。亦不形诸文字以求知于人也。然木斋先生尝穪传后之文。某可为之。又尝手定丽史而曰。凡例已成。某亦可编。木斋主盟一时。司命文章。而其见赏如此。则先生之文。必有以当此责明矣。光庭老耄无知识。亦尝病世之号为文章家者。不根柢六艺而徒驰骋乎末流以相高也。校先生之集而有慨于中。编成书首。思与四方之学者共览焉。

大笑轩逸稿序

编辑

天地之间。有纯刚至正之气。或锺于人。或锺于物。其在于物。若凤鸾之于飞鸟也。松篁之于草木也。其得是气之正者也。夫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于物。其独无凤鸾与松篁者乎。大笑轩赵先生生乎生六臣之家。与世之大人君子者。为之师友。以究其正大之业。为子则孝。为臣则忠。居家而家齐。在官而官治。其日用所事为者。无不当其则焉。信乎其得是气之全者也。呜呼。先生有亭亭千仞之志。有落落特立之标。而以斯世之迫而隘也。故托于酒与笑。以调戏于世而写磊磊之胸焉。世之人方愕眙嘻笑之不暇。乌能测先生所存哉。及夫当大乱临大节而不慑不挫。卒之舍鱼取熊。含笑授命。与唐之二子者。异世而同其烈焉。于是仰先生如青天白日。虽忮夫与懦儿。无不以先生为宇宙间奇男子也。呜呼。先生岂非人中之凤鸾松篁而孟子所谓大丈夫者与。先生于书。无所不读。学无所不究。而为文。操笔立书。滔滔不竆。其平日出乎口而响人牙颊者。何止千百其篇。而乱离之后。散落殆尽。今其存者。不啻泰山毫芒耳。然先生六七岁所作。已了君子小人之分而无题吟。和倭使两绝。足以想先生于千载之下矣。而何恨其没没。而先生不朽之传。又不待于是也。迺者先生五代孙华世氏携先生逸稿。北走五百里。以订正之役。属之光庭。噫。光庭非其人也。顾尝读鹤老壮士之吟咏。先生巡远之句。辄为之慨然流涕。死者可作。虽执鞭而所不辞也。敢忘其老弊孤陋。敬为之校次遗文。附以诸贤之所论撰及朝家褒录之章。而又为之改定年谱如此。极知其愚且僭矣。然先生之只字片言。不可以不传之世。遗事之散出于他书。凛凛烈烈。轩天地而光日月者。又不可不俱稡而备录之。使有目者皆可睹也。编既已。华世氏请书其颠末。付诸剞劂氏。于是而为之叙。

平城世稿序

编辑

平城金君弼衡克夫从余游。一日携先故遗稿诣溪舍。以家大人书抵光庭曰。弼衡家世遗文。散佚殆尽。今其存者若干。若不更加整顿。编为一书。恐益败蠧无收拾。愿有以窜次而惠之以一言。藉以传诸后不朽矣。余曰。何以哉。克夫起而曰。弼衡家世本士族。自丽迄我朝。文科联九代。虽中遭靖国以节斋至亲。枳清选。然世以文学济其美。今其诗稿存者。自沙月府君以下。沙月府君。节斋宗瑞之从祖兄子。亦不得厕迹清班。则蚤卒。讷斋府君庆言始除骑曹郞。若将显者而年未强仕。殁于丰木官舍。赠判决事府君德男文雅继序而不及。遂以夭。四谈轩府君兄弟六人。俱以文行名世。伯,仲二公。以门荫仕。其次月滩公中进士。其次吾祖。其次与吾祖联榜生贠。其季𩑃中大小科。官至通礼。月滩,通礼二公遗稿在子孙。弼衡窃惟天畀才于府君兄弟。若可以少振家声而卒蹇滞。蓝溪府君嗣有文望而抹𢫬名场。其后数世。亦不克享年。子姓且不敷。弼衡窃惧先故遗业圮绝罔阶。而世之人亦无由知吾先德之懿者。是以谨收拾火烂馀稿。而旁亲壮元公庆云嗣绝。有遗稿。因欲附编于下。以见一时文雅之盛。此弼衡中心所耿耿者。幸长者哀而卒赐一言。余敬受而玩绎良久。叹曰。炳烺矣。世罕其伦。抑平城之世。以节斋而锢。亦有以节斋而著者。节斋之勋业忠节。赫然耀世。今读其论边数奏。文词汗澜。论议与赵充国屯田奏。同一天地间不易得之文字。子之先虽坐是而官不达。然沙月公以行义被己卯贤良荐。人望蔚然。而讷斋公文章学行。已为退陶先生所赏。使其立雪陶山。讲究绝学。如其志焉。岂不为奇李雁行邪。四谈公明亡。杜门不应征辟。安贫守义。独保崇祯日月于数十年之间。其气义有足尚者。而蓝溪公万具守故训。不失为名门佳子弟。休矣。真蓝田之玉也。其尺璧片璞。不可使薶没。矧乎祖先之咳唾珠玑。出乎中而形诸文辞者。乌可不搜辑宝藏。为后孙之所观感乎。子之兢兢于世稿者。诚仁人孝子之心也。蓝溪之后数世。以志行名而早世不出。是则气数之适然。非其德不嗣也。天道有乘除。琅玕出于久竹。子之兄弟四人。尚可以警动奋励而思所以趾美也哉。克夫起立俯首曰。弼衡不肖。敢不敬承。于是相与校次篇什。为数卷。每稿下。各有小识。录其梗槩。因书其往复言语。以为平城金氏世稿序。

冲斋先生文集重编序

编辑

冲斋先生遗文。经士祸不出。其逸稿并附录初本二卷中本四卷。先生六世孙骑省君万所编次。诗文并日记。又十一卷。今更加雠校窜正。为九卷。叙曰。孟子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塞于天地之间。又曰。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历观今古聦明豪杰之士。方年少气盛。砥砺立名节。伟然可观。及遇一事变。便苶尔而馁。至老而衰。往往不保其初。是何哉。无道义以养之也。先生受刚大之禀。当昌明之运。而身经三士祸。世之论者谓先生初削科于废朝。有刘蕡之直。欲剂胹于己卯。有尧夫之知。其当难于乙巳。有贲育之勇。祸愈钜而所树立益卓。年弥高而其义益烈。夷考始终。如青天白日。炳朗今古。无訾垢之者。而不知其益卓而益烈者。果何自而致之哉。退陶先生称先生雅好读书。虽直省在公。未尝废忘。近思录自警编。不去怀袖间。今考古册中先生所手识。又以见平日用功之大槩也。盖先生之学。本诸春秋。春秋明是非。决嫌疑。定犹豫者也。是非明。嫌疑决。犹豫定而后。刚大之气。浩然而不慊。后世明春秋之学。无如孟子,董子。孟子以春秋配禹周公。董子亦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其所谓道谊。即孟子以气配者。苟不明正于平日。而谋利计功之心。殽然杂进。则其遇事变而不慑不挫。不陨不获者鲜矣。其乌能烛是非之原。炳事机之先。蹈义理之所当为。至于死而不悔哉。然则先生其真得孟,董之学而深于春秋矣乎。许文正公穆以先生文字简严。有春秋之法。呜呼。岂独文乎哉。先生家。有堂后日记手笔。盖先生编史之际。采取时政之大槩。随日以录。间多后日论断。以备鉴戒者。其事核。其词严。实遵笔削之遗义。编先生遗文者。诚不可不先乎此。而间或以史草持之。光庭昔从荷塘,苍雪二君子。与闻编辑之义。中本之所以郑重而不敢者此也。光庭窃惟日记之作。与涑水日录何异。况先辈之记本朝事。如德溪日录及石潭经筵日记。皆史类也。俱已传布于世。何独于先生日记。有所讳避哉。搢绅之行过故宅。见先生手本者。其言莫不皆然。又可见人心之所同也。方与骑省君谋所以绣传者。而不幸骑省君已去此世。光庭亦孑然朝暮。今先生之后孙上舍薲与诸宗兄弟子侄。谋咸以为不可不及时纂正。乃就骑省君手编日录。相对勘讨。兼采士友之议。付诸剞劂氏。呜呼。先生之遗文。其亡轶者。既不可复得矣。逸稿之行。亦近百许年。手录之藏弆。已二百年所。而今始编定。粗成先辈遗志。其幸矣。诸君以事之首尾不可以无识。属光庭。书诸卷首。

敬庵遗稿序

编辑

尝闻柳文忠公先生主文衡掌试。得策一道曰。文章才也。贮之书堂。使之为文章可也。坼名。迺卢敬庵先生。时妙年未有室。文忠公以其兄之子妻之而甚爱重。先生卒。使其少子修岩先生从先生学曰。吾阅人多。忠厚沈静。未见有如此人者。文忠公鉴识高一时。一经品题。为名人。而先生特见知奖如此。则虽未见先生书。即知先生非第二人矣。孔门分四科。有德行者。不足于言语。有文学者。不足于政事。说者以为各举其长。然闵子之德行而言有中。子游之文学而弦歌武城。夫子既皆许之。则岂真有所不足哉。先生学于张旅轩先生。文可以充馆阁。学可以备顾问。德可以仪末俗。才可以剂剧易。其为政。亦可以反古兴善。而卒抹𢫬于时。年才逾知命。所蕴蓄于中者。不一二施也。然而就其文字言语政理之所先后。亦可以推见其一端。于四科。盖无所不宜也。读其书。见文忠公之知人。第恨天之生先生非偶。而卒厄之时与年。不卒惠斯人斯道也。然先生以敬名斋。其学盖壹是为主。夫既先立乎其大者。百为无不得其理。凡先生之事辞在卷中者。皆可师法也。先生襟怀飘洒。神韵泂澈。今想其馀徽。若可以参浴沂凤凰之气像。而班皇极先天之妙造者。善读者亦可以自得之矣。光庭蒙蔽孤陋。又耄及之。不足以当校雠之役。而先生后孙濬,澺氏不以其聋瞽。辱示以先生之遗文而责令勘正。且需其弁卷首者。失之矣。光庭以执鞭欣慕之心。而不能百拜以辞。则痴之又甚矣。况可以重污佛头哉。二君相继涉远。要索之不已。谨书其所感于中者如此。

龙山世稿序

编辑

龙山世稿者。金惟一斋先生及其子葛峯,晩翠二公遗稿也。其谓之龙山者。先生自九潭移居卧龙山北嘉野村。而先生卒。葬之龙山南麓。葛峯公庐其下。晩筑坟庵于此。昏朝时。屏迹其中以终老焉。而与晩翠公俱葬先兆侧。盖龙山为金氏家山。故取而名其稿也。先生怀真葆璞。不与世逐逐。而俛焉孶孶。以进修为业。从容函丈。与同门诸先生。往来讲磨。学既成而不得有施于世。则又以其业。教授生徒数十馀年。其继开之功。至今有声于士友间。文章绌华宗实。出口为言者。皆可为世法。惜乎。兵燹回禄之馀。泯没无传。今其遗者。只有精舍韵三首与权草涧府伯书一通及科赋若干而已。然亦足以尝一脔而知大鼎之味。葛峯公抹𢫬于时。又身历壬癸兵祸昏朝政乱。以及丙丁之难。其伤时忧国愤世之意。发之篇章。而闲居。往来朋友。婆娑林泉。吟哦云月。乐而忘忧者。烂焉盈箱。然亦枿去浮华。随遇直述。皆出于情性而清遒洒落。无一点尘垢。文亦率口衷出。不泥古陈。不烦绳削。善往复自道而亦不喜作。今只有若干篇。晩翠公天才蚤成。隽声四驰。而天不与年。中道萎折。如鸟昂霄。飞不尽翰。所著诗文。秪若干耳。先生后孙致昌,寅铎等。又惧其湮没而无传也。收辑两世三稿。联为一帙。欲寿诸榟。寅铎令其子鸿九。属不佞以勘校之役。不佞无识老病。几死神精。已不逮矣。鸿九累月能苦。言不能强而意益恳。迺于病暇。妄加点窜。为若干卷。而一斋,晩翠两稿则无所刊焉。以其略也。呜呼。金氏自退村以来。文学继世。而先生父子有德有言。为先辈之所称诵。目其文。味其所以。乃岂不得其平生哉。叔孙所称不朽者。亶在于此。而先生之后孙。能殚思于百世之后。以图永世之传。其思孝之诚。足为追远之则。而鸿九能辛苦。笃志旧业。才质俱茂。其必有以趾美而继起也。于是乎书。

乡飮酒诗卷序

编辑

上之二十七年辛未春。命坡平尹侯光绍来莅我邦。侯为州。先以教化。谓吾乡素以文献称。其衰敝不振。殆作之无其术。尔乃首巡学宫。以朱夫子同安教榜。为诸生讲说。诸生皆感跃思奋。迺选其尤者。经纪书粮。使之讲习经书。又访忠孝贞烈之伦。存者褒恤之。死者除治坟域。锄其强梗而严上下之分。蠲其疾苦而吊其无告者。州民大小。既靡然向风。侯又以古者道民之方。莫先于礼。乡飮乡射。周公所以铸成周也。后之仿行者。有名而无其实。今犹可因名责实。迺以秋冬暇日。会章甫于宣圣庙傍。撰吉日戒宾介。先期绵蕝。翼日行礼。樽罍静㓗。宾主介僎。各循其序。篚洗豆俎。咸遵法式。拜跪兴揖。秩秩雍雍。上诗下磬。间歌叶节。环坛而观瞻者。殆数千馀人。礼毕。行无筭爵。老少序次。乐湛情洽。乡老有一人。为诚字四韵诗以进。侯首和之。命左右咸次之。其不能者。亦不强焉。凡若干篇。闻其事者。又属而和之。或以古诗歌咏。幷伊时日记。辑成大卷。藏之乡序。以无忘盛事。功曹请叙于侯。侯笑曰。吾其可言之。言之必有其人。命索之光庭。光庭老病竆山。以未获参盛礼为恨。虽不敢以非人辞。神思衰落。固无以道吾侯意中事者。然窃尝闻之。吾夫子观于乡。知王道之易易。夫人之情。顺之则易而乡善。逆之则拂而生㤪。政刑之道齐。不若德礼之有耻且格也。先王知其然。故因人情而为之教。人之所嗜。莫甚于酒。凡所以导和达幽。亦莫如酒。人道之所不可废。而过之则生祸。故圣人为之礼以节其飮。宾主百拜。终日而飮。不至醉。其献酢进退。折旋拜揖。亦可以知其德焉。故兴贤兴能。必于是焉。尊尊而贵贵。老老而慈幼逮贱。升降跪起。以固其筋骸。歌瑟笙磬。以乐其心志。斟酌损益。纳之于中和。而一飮一酬之间。参赞位育之妙存焉。所以潜消忿懥。熏陶性情。化民成俗之方。莫过于此。而叔季以还。知其义者鲜矣。尝闻郑文穆公行之吾乡。而寥寥百载。直待我侯而迺举坠典。岂不休矣乎。我圣上览吾府校藏中朝衣冠。喟然发叹。御制一绝。勖之以邹鲁。又颁降书筵三经。令一方学子。从容讲习。其意甚盛。而一乡缝掖。庋阁不观。诚以无道率之者。今幸惠我侯。迺始宣布德意。文之以儒术。既讫事。又帅诸生。讲论经旨于校宫。如圣上旨。呜呼。知臣莫如君。圣上之选使我侯。以尸我邦。其亦以我侯必能奉扬圣旨。陶铸美俗。如邹鲁尔。我民受赐。容有既乎。光庭愚陋。亦知慕古慨今。盖尝举斯礼。申揭于乡序之堂。而窃庶几焉者。敢不乐为之说。壬申仲春之望。乡人平原李光庭谨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