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 (四部丛刊本)/卷第十八
论衡 卷第十八 汉 王充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明通津草堂刊本
|
论衡卷第十八 王充
自然篇 感类篇
齐世篇
自然篇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万物之
生含血之类知饥知寒见五谷可食取而食之见丝
麻可衣取而衣之或说以为天生五谷以食人生丝
麻以衣人此谓天为人作农夫桑女之徒也不合自
然故其义疑未可从也试依道家论之天者普施气
万物之中谷愈饥而丝麻救寒故人食谷衣丝麻也
夫天之不故生五谷丝麻以衣食人由其有灾变不
欲以谴告人也物自生而人衣食之气自变而人畏
惧之以若说论之厌于人心矣如天瑞为故自然焉
在无为何居何以天之自然也以天无口目也案有
为者口目之类也口欲食而目欲视有嗜欲于内发
之于外口目求之得以为利欲之为也今无口目之
欲于物无所求索夫何为乎何以知天无口目也以
地知之地以土为体土本无口目天地夫妇也地体
无口目亦知天无口目也使天体乎宜与地同使天
〈气平〉气若云烟云烟之属安得口目或曰凡动行之类
皆本无有为有欲故动动则有为今天动行与人相
似安得无为曰天之动行也施气也体动气乃出物
乃生矣由人动气也体动气乃出子亦生也夫人之
施气也非欲以生子气施而子自生矣天动不欲以
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
为此则无为也谓天自然无为者何气也恬澹无欲
无为无事者也老耼得以夀矣老耼禀之于天使天
无此气老耼安所禀受此性师无其说而弟子独言
者未之有也或复于桓公公曰以告仲父左右曰一
则仲父二则仲父为君乃易乎桓公曰吾未得仲父
故难巳得仲父何为不易夫桓公得仲父任之以事
委之以政不复与知皇天以至优之德与王政而谴
告人则天德不若桓公而霸君之操过上帝也或曰
桓公知管仲贤故委任之如非管仲亦将谴告之矣
使天遭尧舜必无谴告之变曰天能谴告人君则亦
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复
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
天不惮劳也曹参为汉相纵酒歌乐不听政治其子
谏之笞之二百当时天下无扰乱之变淮阳铸伪钱
吏不能禁汲黯为太守不坏一𬬻不刑一人高枕安
卧而淮阳政清夫曹参为相若不为相汲黯为太守
若郡无人然而汉朝无事淮阳刑错者参德优而黯
威重也计天之威德孰与曹参汲黯而谓天与王政
随而谴告之是谓天德不若曹参厚而威不若汲黯
重也蘧伯玉治卫子贡使人问之何以治卫对曰以
不治治之夫不治之治无为之道也或曰太平之应
河出图洛出书不画不就不为不成天地出之有为
之验也张良游泗水之上遇黄石公授太公书盖天
佐汉诛秦故命令神石为鬼书授人复为有为之效
也曰此皆自然也夫天安得以笔墨而为图书乎天
道自然故图书自成晋唐叔虞〈一有生字〉鲁成季友生文
在其手故叔曰虞季曰友宋仲子生有文在其手曰
为鲁夫人三者在母之时文字成矣而谓天为文字
在母之时天使神持锥笔墨刻其身乎自然之化固
疑难知外若有为内实自然是以太史公纪黄石事
疑而不能实也赵简子梦上天见一男子在帝之侧
后出见人当道则前所梦见在帝侧者也论之以为
赵国且昌之状也黄石授书亦汉且兴之象也妖气
为鬼鬼象人形自然之道非或为之也草木之生华
叶青葱皆有曲折象类文章谓天为文字复为华叶
乎宋人或刻木为楮〈一本作约〉叶者三年乃成孔子曰使
地三年乃成一叶则万物之有叶者寡矣如孔子之
言万物之叶自为生也自为生也故能并成如天为
之其迟当若宋人刻楮叶矣观鸟兽之毛羽毛羽之
采色通可为乎鸟兽未能尽实春观万物之生秋观
其成天地为之乎物自然也如谓天地为之为之宜
用手天地安得万万千千手并为万万千千物乎诸
物在天地之间也犹子在母腹中也母怀子气十月
而生鼻口耳目发肤毛理血脉脂腴骨节爪齿自然
成腹中乎母为之也偶人千万不名为人者何也鼻
口耳目非性自然也武帝幸王夫人王夫人死思见
其形道士以方术作夫人形形成出入宫门武帝大
惊立而迎之忽不复见盖非自然之真方士巧妄之
伪故一见恍忽消散灭亡有为之化其不可久行犹
王夫人形不可久见也道家论自然不知引物事以
验其言行故自然之说未见信也然虽自然亦须有
为辅助耒耜耕耘因春播种者人为之也及谷入地
日夜长夫人不能为也或为之者败之道也宋人有
闵其苗之不长者就而揠之明日枯死夫欲为自然
者宋人之徒也问曰人生于天地天地无为人禀天
性者亦当无为而有为何也曰至德纯渥之人禀天
气多故能则天自然无为禀气薄少不遵道德不似
天地故曰不肖不肖者不似也不似天地不类圣贤
故有为也天地为𬬻造化为工禀气不一安能皆贤
贤之纯者黄老是也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黄老
之操身中恬澹其治无为正身共巳而阴阳自和无
心于为而物自化无意于生而物自成易曰黄帝尧
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孔子曰
大哉尧之为君也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又曰巍巍乎
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周公曰上帝引佚上帝
谓舜禹也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巳无为而天
下治舜禹承尧之安尧则天而行不作功邀名无为
之化自成故曰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年五十者击壤
于涂不能知尧之德盖自然之化也易曰大人与天
地合其德黄帝尧舜大人也其德与天地合故知无
为也天道无为故春不为生而夏不为长秋不为成
冬不为藏阳气自出物自生长阴气自起物自成藏
汲井决陂灌溉园田物亦生长霈然而雨物之茎叶
根垓莫不洽濡程量澍泽孰与汲井决陂哉故无为
之为大矣本不求功故其功立本不求名故其名成
沛然之雨功名大矣而天地不为也气和而雨自集
儒家说夫妇之道取法于天地知夫妇法天地不知
推夫妇之道以论天地之性可谓惑矣夫天覆于上
地偃于下下气烝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
当其生也天不须复与也由子在母怀中父不能知
也物自生子自成天地父母何与知哉及其生也人
道有教训之义天道无为听恣其性故放鱼于川纵
兽于山从其性命之欲也不驱鱼令上陵不逐兽令
入渊者何哉拂诡其性失其所宜也夫百姓鱼兽之
类也上德治之若烹小鲜与天地同操也商鞅变秦
法欲为殊异之功不听赵良之议以取车裂之患德
薄多欲君臣相憎怨也道家德厚下当其上上安其
下纯𫎇无为何复谴告故曰政之适也君臣相忘于
治鱼相忘于水兽相忘于林人相忘于世故曰天也
孔子谓颜渊曰吾服汝忘也汝之服于我亦忘也以
孔子为君颜渊为臣尚不能谴告况以老子为君文
子为臣乎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淳酒味甘饮之者
醉不相知薄酒酸苦宾主嚬蹙夫相谴告道薄之验
也谓天谴告曾谓天德不若淳酒乎礼者忠信之薄
乱之首也相讥以礼故相谴告三皇之时坐者于于
行者居居乍自以为马乍自以为牛纯徳行而民瞳
蒙晓惠之心未形生也当时亦无灾异如有灾异不
名曰谴告何则时人愚蠢不知相绳责也末世衰微
上下相非灾异时至则造谴告之言矣夫今之天古
之天也非古之天厚而今之天薄也谴告之言生于
今者人以心准况之也诰誓不及五帝要盟不及三
王交质子不及五伯德弥薄者信弥衰心险而行诐
则犯约而负教教约不行则相谴告谴告不改举兵
相灭由此言之谴告之言衰乱之语也而谓之上天
为之斯盖所以疑也且凡言谴告者以人道验之也
人道君谴告臣上天谴告君也谓灾异为谴告夫人
道臣亦有谏君以灾异为谴告而王者亦当时有谏
上天之义其效何在茍谓天德优人不能諌优德亦
宜玄默不当谴告万石君子有过不言对案不食至
优之验也夫人之优者犹能不言皇天德大而乃谓
之谴告乎夫天无为故不言灾变时至气自为之夫
天地不能为亦不能知也腹中有寒腹中疾痛人不
使也气自为之夫天地之间犹人背腹之中也谓天
为灾变凡诸怪异之类无小大薄厚皆天所为乎牛
生马桃生李如论者之言天神入牛腹中为马把李
实提桃间乎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又曰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人之贱不用于大者类多伎能天尊贵
高大安能撰为灾变以谴告人且吉凶蜚色见于面
人不能为色自发也天地犹人身气变犹蜚色人不
能为蜚色天地安能为气变然则气变之见殆自然
也变自见色自发占候之家因以言也夫寒温谴告
变动招致四疑皆已论矣谴告于天道尤诡故重论
之论之所以难别也说合于人事不入于道意从道
不随事虽违儒家之说合黄老之义也
感类篇
阴阳不和灾变发起或时先世遗咎或时气自然贤
圣感类慊惧自思灾变恶征何为至乎引过自责恐
有罪畏慎恐惧之意未必有其实事也何以明之以
汤遭旱自责以五过也圣人纯完行无缺失矣何自
责有五过然如书曰汤自责天应以雨汤本无过以
五过自责天何故雨以无过致旱亦知自责不能得
雨也由此言之旱不为汤至雨不应自责然而前旱
后雨〈一有之字〉者自然之气也此言书之语也难之曰春
秋大雩董仲舒设土龙皆为一时间也一时不雨恐
惧雩祭求阴请福忧念百姓也汤遭旱七年以五过
自责谓何时也夫遭旱一时辄自责乎旱至七年乃
自责也谓一时辄自责〈一有也字〉七年乃雨天应之诚何
其留也始谓七年乃自责忧念百姓何其迟也不合
雩祭之法不厌忧民之义书之言未可信也由此论
之周成王之雷风发亦此类也金縢曰秋大熟未获
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当此之
时周公死儒者说之以为成王狐疑于周公欲以天
子礼葬公公人臣也欲以人臣礼葬公公有王功狐
疑于葬周公之间天大雷雨动怒示变以彰圣功古
文家以武王崩周公居摄管蔡流言王意狐疑周公
周公奔楚故天雷雨以悟成王夫一雷一雨之变或
以为葬疑或以为信谗二家未可审且订葬疑之说
秋夏之际阳气尚盛未尝无雷雨也顾其拔木偃禾
颇为状耳当雷雨时成王感惧开金縢之书见周公
之功执书泣过自责之深自责适巳天偶反风书家
则谓天为周公怒也千秋万夏不绝雷雨茍谓雷雨
为天怒乎是则皇天岁岁怒也正月阳气发泄雷声
始动秋夏阳至极而雷折茍谓秋夏之雷〈一有阳至极字〉为
天大怒正月之雷天小怒乎雷为天怒雨为恩施使
天为周公怒徒当雷不当雨今雨俱至天怒且喜乎
子于是日也哭则不歌周礼子卯稷食菜羮哀乐不
并行哀乐不并行喜怒反并至乎秦始皇帝东封岱
岳雷雨暴至刘媪息大泽雷雨晦冥始皇无道自同
前圣治乱自谓太平天怒可也刘媪息大泽梦与神
遇是生高祖何怒于生圣人而为雷雨乎尧时大风
为害尧激大风于青丘之野舜入大麓烈风雷雨尧
舜世之隆主何过于天天为风雨也大旱春秋雩祭
又董仲舒设土龙以类招气如天应雩龙必为雷雨
何则秋夏之雨与雷俱也必从春秋仲舒之术则大
雩龙求怒天乎师旷奏白雪之曲雷电下击鼓清角
之音风雨暴至茍为雷雨为天怒天何憎于白雪清
角而怒师旷为之乎此雷雨之难也又问之曰成王
不以天子礼葬周公天为雷风偃禾拔木成王觉悟
执书泣过天乃反风偃禾复起何不为疾反风以立
大木必须国人起筑之乎应曰天不能曰然则天有
所不能乎应曰然难曰孟贲推人人仆接人而起接
人立天能拔木不能复起是则天力不如孟贲也秦
时三山亡犹谓天所徙也夫木之轻重孰与三山能
徙三山不能起大木非天用力宜也如谓三山非天
所亡然则雷雨独天所为乎问曰天之欲令成王以
天子之礼葬周公以公有圣德以公有王功经曰王
乃得周公死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今天动威以彰
周公之德也难之曰伊尹相汤伐夏为民兴利除害
致天下太平汤死复相大甲大甲佚豫放之桐宫摄
政三年乃退复位周公曰伊尹格于皇天天所宜彰
也伊尹死时天何以不为雷雨应曰以百两篇曰伊
尹死大雾三日大雾三日乱气矣非天怒之变也东
海张霸造百两篇其言虽未可信且假以问天为雷
雨以悟成王成王未开金匮雷止乎巳开金匮雷雨
乃止也应曰未开金匮雷止也开匮得书见公之功
觉悟泣过决以天子礼葬公出郊观变天止雨反风
禾尽起由此言之成王未觉悟雷雨止矣难曰伊尹
雾三日天何不三日雷雨须成王觉悟乃止乎太戊
之时桑谷生朝七日大拱太戊思政桑谷消亡宋景
公时荧守心出三善言荧惑徙舍使太戊不思政景
公无三善言桑谷不消荧惑不徙何则灾变所以谴
告也所谴告未觉灾变不除天之至意也今天怒为
雷雨以责成王成王未觉雨雷之息何其早也又问
曰礼诸侯之子称公子诸侯之孙称公孙皆食采地
殊之众庶何则公子公孙亲而又尊得体公称又食
采地名实相副犹文质相称也天彰周公之功令成
王以天子礼葬何不令成王号周公以周王副天子
之礼乎应曰王者名之尊号也人臣不得名也难曰
人臣犹得名王礼乎武王伐纣下车追王大王王季
文王三人者诸侯亦人臣也以王号加之何为独可
于三王不可〈于周〉公天意欲彰周公岂能明乎岂以王
迹起于三人哉然而王功亦成于周公江起岷山流
为涛濑相涛濑之流孰与初起之源秬鬯之所为到
白雉之所为来三王乎周公〈一有乎字〉也周公功德盛于
三王不加王号岂天恶人妄称之哉周衰六国称王
齐秦更为帝当时天无禁怒之变周公不以天子礼
葬天为雷雨以责成王何天之好恶不纯一乎又问
曰鲁季孙赐曾子箦曽子病而寝之童子曰华而睆
者大夫之箦而曽子感惭命元易箦盖礼大夫之箦
士不得寝也今周公人臣也以天子礼葬魂而有灵
将安之不也应曰成王所为天之所予何为不安难
曰季孙所赐大夫之箦岂曾子之所自制乎何独不
安乎子疾病子路遣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
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孔子罪子路
者也巳非人君〈一有也字〉子路使门人为臣非天之心而
妄为之是欺天也周公亦非天子也以孔子之心况
周公周公必不安也季氏旅于太山孔子曰曽谓泰
山不如林放乎以曽子之细犹却非礼周公至圣岂
安天子之葬曽谓周公不如曽子乎由此原之周公
不安也大人与天地合德周公不安天亦不安何故
为雷雨以责成王乎又问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武
王之命何可代乎应曰九龄之梦天夺文王年以益
武王克殷二年之时九龄之年未尽武王不豫则请
之矣人命不可请独武王可非世常法故藏于金縢
不可复为故掩而不见难曰九龄之梦武王巳得文
王之年未应曰巳得之矣难曰巳得文王之年命当
自延克殷二年虽病犹将不死周公何为请而代之
应曰人君爵人以官议定未之即与曹下案目然后
可诺天虽夺文王年以益武王犹湏周公请乃能得
之命数精微非一卧之梦所能得也应曰九龄之梦
能得也难曰九龄之梦文王梦与武王九龄武王梦
帝予其九龄其天已予之矣武王已得之矣何湏复
请人且得官先梦得爵其后莫举犹自得官何则兆
象先见其验必至也古者谓年为龄巳得九龄犹人
梦得爵也周公因必效之梦请之于天功安能大乎
又问曰功无大小德无多少人须仰恃赖之者则为
美矣使周公不代武王武王病死周公与成王而致
天下太平乎应曰成事周公辅成王而天下不乱使
武王不见代遂病至死周公致太平何疑乎难曰若
是武王之生无益其死无损须周公功乃成也周衰
诸侯背畔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孔子曰微管仲
吾其被发左衽矣使无管仲不合诸侯夷狄交侵中
国绝灭此无管仲有所伤也程量有益管仲之功偶
于周公管仲死桓公不以诸侯礼葬以周公况之天
亦宜怒微雷薄雨不至何哉岂以周公圣而管仲不
贤乎夫管仲为反坫有三归孔子讥之以为不贤反
坫三归诸侯之礼天子礼葬王者之制皆以人臣俱
不得为大人与天地合德孔子大人也讥管仲之僣
礼皇天欲周公之侵制非合德之验书家之说未可
然也以见鸟迹而知为书见蜚蓬而知为车天非以
鸟迹命仓颉以蜚蓬使奚仲也奚仲感蜚蓬而仓颉
起鸟迹也晋文反国命彻麋墨舅犯心感辞位归家
夫文公之彻麋墨非欲去舅犯舅犯感惭自同于麋
墨也宋华臣弱其宗使家贼六人以铍杀华吴于宋
命合左师之后左师惧曰老夫无罪其后左师怨咎
华臣华臣备之国人逐瘈狗瘈狗入华臣之门华臣
以为左师来攻己也逾墙而走夫华臣自杀华吴而
左师惧国人自逐瘈狗而华臣自走成王之畏惧犹
此类也心疑于不以天子礼葬公卒遭雷雨之至则
惧而畏过矣夫雷雨之至天未必责成王也雷雨至
成王惧以自责也夫感则仓颉奚仲之心惧则左师
华臣之意也怀嫌疑之计遭暴至之气以类之验见
则天怒之效成矣见类验于寂漠犹感动而畏惧况
雷雨扬轩䡷之声成王庶几能不怵惕乎迅雷风烈
孔子必变礼君子闻雷虽夜衣冠而坐所以敬雷惧
激气也圣人君子于道无嫌然犹顺天变动况成王
有周公之疑闻雷雨之变安能不振惧乎然则雷雨
之至也殆且自天气成王畏惧殆且感物类也夫天
道无为如天以雷雨责怒人则亦能以雷雨杀无道
古无道者多可以雷雨诛杀其身必命圣人兴师动
军顿兵伤士难以一雷行诛轻以三军克敌何天之
不惮烦也或曰纣父帝乙射天殴地游泾渭之间雷
电击而杀之斯天以雷电诛无道也帝乙之恶孰与
桀纣邹伯奇论桀纣恶不如亡秦亡秦不如王莽然
而桀纣秦莽之地不以雷电孔子作春秋采毫毛之
善贬纤介之恶采善不逾其美贬恶不溢其过责小
以大夫人无之成王小疑天大雷雨如定以臣葬公
其变何以过此洪范稽疑不悟灾变者人之才不能
尽晓天不以疑责备于人也成王心疑未决天以大
雷雨责之殆非皇天之意书家之说恐失其实也
齐世篇
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强老夀百岁左右下世
之人短小陋丑夭折早死何则上世和气纯渥婚姻
以时人民禀善气而生生又不伤骨节坚定故长大
老夀状貌美好下世反此故短小夭折形面丑恶此
言妄也夫上世治者圣人也下世治者亦圣人也圣
人之德前后不殊则其治世古今不异上世之天下
世之天也天不变易气不改更上世之民下世之民
也俱禀元气元气纯和古今不异则禀以为形体者
何故不同夫禀气等则怀性均怀性均则形体同形
体同则丑好齐丑好齐则夭夀适一天一地并生万
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气之薄渥万世若一帝王治
世百代同道人民嫁娶同时共礼虽言男三十而娶
女二十而嫁法制张设未必奉行何以效之以今不
奉行也礼乐之制存见于今今之人民肯行之乎今
人不肯行古人亦不肯举以今之人民知古之人民
也物亦物也人生一世夀至一百岁生为十岁儿时
所见地上之物生死改易者多至于百岁临且死时
所见诸物与年十岁时所见无以异也使上世下世
民人无有异则百岁之间足以卜筮六畜长短五谷
大小昆虫草木金石珠玉蜎蜚蠕动跂行喙息无有
异者此形不异也古之水火今之水火也今气为水
火也使气有异则古之水清火热而今水浊火寒乎
人生长六七尺大三四围面有五色夀至于百万世
不异如以上世人民侗长佼好坚彊老夀下世反此
则天地初立始为人时长可如防风之君色如宋朝
寿如彭祖乎从当今至千世之后人可长如荚英色
如嫫母寿如朝生乎王莽之时长人生长一丈名曰
霸出建武年中颕川张仲师长一丈二寸张汤八尺
有馀其父不满五尺俱在今世或长或短儒者之言
竟非误也语称上世使民以冝伛者抱关侏儒俳优
如皆侗长佼好安得伛侏之人乎语称上世之人质
朴易化下世之人文薄难治故易曰上古之时结绳
以治后世易之以书契先结绳易化之故后书契难
治之验也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
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
颇文知欲诈愚勇欲恐怯彊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
牺作八卦以治之至周之时人民文薄八卦难复因
袭故文王衍为六十四首极其变使民不倦至周之
时人民久薄故孔子作春秋采毫毛之善贬纤介之
恶称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知世
浸弊文薄难治故加密致之罔设纤微之禁检柙守
持备具悉极此言妄也上世之人所怀五常也下世
之人亦所怀五常也俱怀五常之道共禀一气而生
上世何以质朴下世何以文薄彼见上世之民饮血
茹毛无五谷之食后世穿地为井耕土种谷饮井食
粟有水火之调又见上古岩居穴处衣禽兽之皮后
世易以宫室有布帛之饰则谓上世质朴下世文薄
矣夫器业变易性行不异然而有质朴文薄之语者
世有盛衰衰极久有弊也譬犹衣食之于人也初成
鲜完始熟香洁少久穿败连日臭茹矣文质之法古
今所共一质一文一衰一盛古而有之非独今也何
以效之传曰夏后氏之王教以忠上教以忠君子忠
其失也小人野救野莫如敬殷王之教以敬上教用
敬君子敬其失也小人鬼救鬼莫如文故周之王教
以文上教以文君子文其失也小人薄救薄莫如忠
承周而王者当教以忠夏所承唐虞之教薄故教以
忠唐虞以文教则其所承有鬼失矣世人见当今之
文薄也狎侮非之则谓上世朴质下世文薄犹家人
子弟不谨则谓他家子弟谨良矣语称上世之人重
义轻身遭忠义之事得巳所当赴死之分明也则必
赴汤趋锋死不顾恨故弘演之节陈不占之义行事
比类书籍所载亡命捐身众多非一今世趋利茍生
弃义妄得不相勉以义不相激以行义废身不以为
累行隳事不以相畏此言妄也夫上世之士今世之
士也俱含仁义之性则其遭事并有奋身之节古有
无义之人今有建节之士善恶杂厕何世无有述事
者好高古而下今贵所闻而贱所见辨士则谈其久
者文人则著其远者近有奇而辨不称今有异而笔
不记若夫琅邪儿子明岁败之时兄为饥人所食自
缚叩头代兄为食饿人美其义两舍不食兄死收养
其孤爱不异于己之子岁败谷尽不能两活饿杀其
子活兄之子临淮许君叔亦养兄孤子岁仓卒之时
饿其亲子活兄之子与子明同义会稽孟章父英为
郡决曹掾郡将挝杀非辜事至覆考英引罪自予卒
代将死章后复为郡功曹从役攻贼兵卒北败为贼
所射以身代将卒死不去此弘演之节陈不占之义
何以异当今著文书者肯引以为比喻乎比喻之证
上则求虞夏下则索殷周秦汉之际功奇行殊犹以
为后又况当今在百代下言事者目亲见之乎画工
好画上代之人秦汉之士功行谲奇不肯图今世之
士者尊古卑今也贵鹄贱鸡鹄远而鸡近也使当今
说道深于孔墨名不得与之同立行崇于曽颜声不
得与之钧何则世俗之性贱所见贵所闻也有人于
此立义建节实核其操古无以过为文书者肯载于
篇籍表以为行事乎作奇论造新文不损于前人好
事者肯舍久远之书而垂意观读之乎扬子云作太
玄造法言张伯松不肯壹观与之并肩故贱其言使
子云在伯松前伯松以为金匮矣语称上世之时圣
人德优而功治有奇故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
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
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也舜承尧不堕洪业禹袭舜
不亏大功其后至汤举兵伐桀武王把钺讨纣无巍
巍荡荡之文而有动兵讨伐之言盖其德劣而兵试
武用而化薄化薄不能相逮之明验也及至秦汉兵
革云扰战力角势秦以得天下既得天下无嘉瑞之
美若叶和万国凤皇来仪之类非德劣不及功薄不
若之徴乎此言妄也夫天地气和即生圣人圣人之
治即立大功和气不独在古先则圣人何故独优世
俗之性好褒古而毁今少所见而多所闻又见经传
增贤圣之美孔子尤大尧舜之功又闻尧禹禅而相
让汤武伐而相夺则谓古圣优于今功化渥于后矣
夫经有褒增之文世有空加之言读经览书者所共
见也孔子曰纣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
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世常以桀纣与尧舜相反
称美则说尧舜言恶则举纣桀孔子曰纣之不善不
若是之甚也则知尧舜之徳不若是其盛也尧舜之
禅汤武之诛皆有天命非优劣所能为人事所能成
也使汤武在唐虞亦禅而不伐尧舜在殷周亦诛而
不让盖有天命之实而世空生优劣之语经言叶和
万国时亦有丹朱凤皇来仪时亦有有苗兵皆动而
并用则知德亦何优劣而小大也世论桀纣之恶甚
于亡秦实事者谓亡秦恶甚于桀纣秦汉善恶相反
犹尧舜桀纣相违也亡秦与汉皆在后世亡秦恶甚
于桀纣则亦知大汉之德不劣于唐虞也唐之万国
固増而非实者也有虞之凤皇宣帝巳五致之矣孝
明帝符瑞并至夫德优故有瑞瑞钧则功不相下宣
帝孝明如劣不及尧舜何以能致尧舜之瑞光武皇
帝龙兴凤举取天下若拾遗何以不及殷汤周武世
称周之成康不亏文王之隆舜巍巍不亏尧之盛功
也方今圣朝承光武袭孝明有𣹰酆溢美之化无细
小毫发之亏上何以不逮舜禹下何以不若成康世
见五帝三王事在经传之上而汉之记故尚〈一有书字〉为
文书则谓古圣优而功大后世劣而化薄矣
论衡卷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