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斋先生别集

这篇文章可能需要清理,以符合维基文库的标准,欢迎清理和改善。如果您想要查看帮助,请看帮助页面
谦斋先生别集
作者:河弘度
1746年

师友门徒录

编辑

李竹阁

编辑

名光友。字和甫。清香堂源之从子。即先生之外王父也。居丹城培养村。早岁出入南冥先生之门。与守愚,寒冈诸先生。为道义契。年老无子。先生往来省侍。擩染居多。即行状所谓学问来历所渊源者也。○南冥师友录曰。家贫自守。于物欲淡然无所累。授室鱼氏。执义泳濬之孙。妇家金海稍康。本家臧获。推与同气。人多称之。平居未明而起。盥栉衣冠。展拜家庙。年九十一终。己丑生。

柳祥仲

编辑

名德麟。居云谷。善教导。先生十岁时。就授史记及小学等书。

李上舍

编辑

名惟说。竹阁公之外从弟。居丹丘。以明经著。先生省竹阁公时。就授尚书。卒。有祭文。

河松亭

编辑

名受一。字太易。觉斋先生之从侄也。觉斋师事南冥。为世名儒。公早得传家之业。以古文鸣。登明经科。官至都事。先生于辛亥岁。就授论语。仍读伊洛渊源录。每质疑。公必称善学。以鸣道起衰许之。壬子正月卒。先生为之服师之服。○后享大觉书院。

李友梅堂

编辑

名城。字汝羲。青坡陆之后。而云塘琰之子。即先生之外从兄也。云塘以南冥先生门人。荐授参奉。娶河氏。来居安溪。亦号安溪。公以传家行谊。见称士友。先生早孤。家无父兄。且以公慈夫人于先公为长妹。年享九耋。故往来省侍。每事相咨。

寒冈郑先生

编辑

丁未。自德川访竹阁公于丹丘。先生儿时。在侧纳拜。自是向慕益勤。庚申闻讣。为位而哭。每以未及亲炙于门下为恨。河上舍洺挽。山海闻风旧。寒冈慕德新者是也。详见仪礼记。

河沧洲

编辑

名憕。字子平。与先生为重表兄弟。中司马。为德川山长。论正南冥先生文集学记时。必邀与同事。甲子卒。先生有挽词祭文。后梦而有诗。拟修昔岁心中事。忍拂当年笔下尘之句是也。又有手传緖业垂将就。应慰吾衰老秃身之句。盖以所托学记文集修正等事垂成故也。○后享临川祠。

成浮查

编辑

名汝信。字公实。少及南冥先生门。文章雄健。六十四。中己酉司马两试。于先生奖爱特深。壬申卒。年八十七。教育后进。多所成就。详在先生祭文中。○后享临川祠。

赵凤冈

编辑

名㻩。字莹然。知足堂之瑞之曾孙也。以文行称。编忠烈记。构水月轩。即先生挽所谓忠烈记成声不坠。澄明轩乐外无求者是也。少时会行。不听馆吏赂马之请。竟北司马。故又曰。无金与延寿。终不愧明君。八十四卒。以高年登护军。后赠参判。○子汝㼆。先生友婚。

李茅村

编辑

名瀞。字汝涵。南冥先生门徒也。因乱立功。官至牧使。往来德川。及为山长。数以书邀。论确斯文事。居咸安。○后享大觉祠。

河暮轩

编辑

名浑。字性源。文孝公之后孙也。居陜川。往来德川。访竹阁公时。先生在侧纳拜。以同宗之谊。尊仰特至。其子郡守公景受。亦尝来访焉。

李雪壑

编辑

名大期。字任重。全义人。先生先妣李氏从弟。而黄江李先生之外孙。居草溪。因乱立功。官至郡守。庚申。窜白翎。年已七十。先生发文伸枉。癸亥改玉。首叙拜官。

申府尹

编辑

名翊亮。玄轩相从子。丙子。为本牧。先生迁历亲茔时。特垂顾助。复为全州府尹。为送天命图说。详见甲申谢书。

朴龙湖

编辑

名文楧。居山阴。寒冈门人也。中司马。先生往来天岭。必历访。见乙丑祭文。

朴凌虚

编辑

名敏。字行远。即枕流亭主人也。才行素著。丁卯义兵将。中司马。○后赠左丞旨。享鼎冈祠。右诸公。皆先生少时。师承及素所尊仰老德君子。

申七休斋

编辑

名尚溶。字明甫。居淳昌。即归来子末舟之后也。闻德川风。来居三壮里。先生与之往交。情好特深。未久。撤还石城。先生委一访焉。及卒。为之挽祭。○孝子旌门。在德川洞。

朴无闷堂

编辑

名𬘡。字伯和。居陜川。行谊夙著。荐授参奉。先生共修山海师友录。后以其孙英胄为婿。享龙渊祠。制上梁奉安告享等文。

河监察

编辑

名璿。字士润。号松台。松亭公之从子也。中司马。仕至殿中。爱慕先生。每事相咨。

孙上舍

编辑

名之顺。素善人。居又相近。先生深爱之。其再期。身在衰麻。而倩人往哭。○子莆来学。

孙上舍

编辑

名锡胤。字汝善。少共文榻。情爱相笃。后过其墓。而有诗志感。

河台溪

编辑

名溍。字晋伯。与先生同祖大谏公。自少共事讲磨。虽出处若异。而道谊相符。即先生祭文谓王贡罕国。司马公,范景仁或有所不如者是也。后撰次行状。以其孙泳为后。○后幷享。

郑秋潭

编辑

名𬱟。字子仪。文忠公之后也。文行素著。为疆斋,眉叟诸公所推许。尊信先生特深。

河仲珍

编辑

名瓒。松亭公之仲子也。以师门之义。小少相爱。兼有姻娅。情分特好。早有疾。不克天年。即先生所撰墓铭曰。愚既辱先生知。君其最厚。更加姻好。于吾母忧。尽气奔讣。亲执殓事。感铭于骨是也。

成疆斋

编辑

名好正。字尚夫。一云中而。居咸安。师郑仁弘。尝入省试场中。李尔瞻主文。求见试草。公即裂券径出。不复应举。归见仁弘。谏其交结权奸。不听。遂与之绝。不复往来。与先生交分特厚。且其才禀甚高。每事相加砭引。期待不凡。不幸中罹疾故。年才五十一而卒。先生甚痛惜之。详辛巳祭文及与其弟询之公书。

许眉叟

编辑

名穆。字煕和。又字文父。一号遁庵。尊慕先生。异于他人。来在宜春。数来讲问。归后辄以书论确。即其序所谓相信如古人。慕之亦如古人者是也。有挽词撰碣铭。制告享文慕寒斋记。又有篆斋额及味归台等六大字。后牧使朴斗世使工刻之。○李息山万敷。眉门弟子也。操文谒书院。

郑学圃斋

编辑

名暄。字彦昇。圃隐文忠公之后也。居丹城。中年移卜于州之孤山。仍以为一号。仕止灵山县监。早岁相交。情分不凡。及卒。先生有祭文挽诗。

赵涧松堂

编辑

名任道。字季重。一云德勇。渔溪先生之后。早及寒旅之门。行谊夙著。荐授佐郞。年八十而卒。先生有挽诗。

林林谷

编辑

名真敷。字乐翁。瞻慕堂之孙也。居三嘉。荐授师傅。与无闷,涧松诸公。同事南冥师友录之役。及卒。先生有挽诗。

李渔隐

编辑

名时馩。字汝闻。居丹城。小少同业。文行有称。

李德让

编辑

名廷宾。即先生表再从弟也。以孝友称。

朴启晦

编辑

名以赫。即龙湖上舍之子。自少与先生交分甚厚。论撰其先祖赠参判公承男墓志。又为吴德溪先生书院。发挥甚力。故挽曰。进远表新先世墓。动天恩贲昔贤祠。

尹参奉

编辑

名承庆。字善叔。中司马。

郑察访

编辑

名光渊。字止叔。居咸阳。即一蠹文献公之后也。善诗律。荫仕止督邮。尝为其先考学正公弘緖。请制圹铭于先生。及先生殁。有挽。

姜寒沙

编辑

名大遂。字学颜。居陜川。妙年登第。历敭中外。丁卯。为号召使从事时。见先生倡义文。已相心许。及为本牧。尤相从厚。历典州郡。下士礼贤。荐拔先生与有力焉。故先生尝有诗曰。却将蜣转看苏合。深愧虚名猥上闻。详见往复书尺及唱酬诗韵。官至承旨而卒。

申孤山

编辑

名硕蕃。字仲衍。居咸昌。以行义荐至掌令。少时。以事南来。一见先生。久犹未忘。书讯往复。至老不废。其书有曰。无由再觌老星之光辉。窃听终身诵之之诲。犹病鸟之在泥。拍拍不得离。深愧古人徒步相从之义也云。○硕亨上舍。其从弟也。先生寄书致意曰。一从师傅兄指南之教。岂有迷涂荆棘之叹耶。师傅即公也。

李别座

编辑

名如汉。字应是。居云谷。兄弟如涉,如泌。皆相从厚。

曺察访

编辑

名晋明。即南冥先生之承孙。自少尊慕先生。每事来禀。先生亦待之异于他人。其子来学。不幸早夭。心常恸之。尝以书请制南冥神道碑而不答。○上舍浚明。其从弟也。居开宁。当八德门增筑时。先生书曰。吾君以曾践阃阈之人。远在数百里之外。公然逊与他人。吾为是惜焉。及卒。为之挽。先生于南冥先生子孙。随事规益类如此。

吴佐郞

编辑

名翮。即天坡尚书之弟也。丁亥。魁大科。时仲兄䎙为本牧。自京南游。为访先生。有唱酬诗。

成校理

编辑

名以性。居荣川。素闻先生名。及为本牧。访问治道。

南政丞

编辑

名九万。壬寅。以赈恤御史。奉命来访。因问礼。既归。白降旨褒谕。且赐米菽。○公访安溪诗。雨后山云湿不干。望中人影自安闲。泉声始觉喧时静。石路方知胜处难。对屋峯高岚气滴。压坛松老翠阴寒。从公更结他年约。绿竹苍梧仔细看。出药泉集。是行。又有日记云。

李牧使

编辑

名奎老。壬寅。为本牧。问遗相续。御史之来。与之偕访。

李政丞

编辑

名尚真。甲辰。以监司来访治道。恭谨若弟子。既归。谢以书。申复前意。其答曰。获睹谦光。克叶素愿。斯已感慰。况蒙诲凿。辞意谆切。此实治道蓍龟。迷涂指南。虽以尚真之颛蒙。尚有所领会。敢不服膺而书绅乎云。

李参判

编辑

名堂揆。相国圣求之子。而寒沙姜公之婿也。素仰先生名。及为高灵宰。委造门下。自后书问不遗。每自处以门人之列。即丙辰建院时。遗崔牧镇南书曰。弟亦先生门下人之一也者是也。

李佐郞

编辑

名硕揆。参判公之弟。为丹城宰时。来拜先生。自后问遗不废。

尹孤山

编辑

名善道。字约而。海南人。官至参议。庚子。以论礼事。见忤于时。窜极北。移至于光阳之玉龙洞。先生贻书劳问。又以诗及序规之。

卢参奉

编辑

名亨运。居咸阳。信古堂之后。而玉溪文孝公之从孙也。及卒。先生有挽诗。

韩钓隐

编辑

名梦参。字子变。早及寒旅之门。荐授察访。○后享临川祠。

任监司

编辑

名义伯。甲辰。再按本道。致书于先生曰。八年之内。再叨此任。年衰矣。民病矣。弊痼矣。习亦不美矣。未知高明有何救之之见。如得教示。敢不奉施。有答书。

崔牧使

编辑

名文湜。甲辰来莅。问遗相续。

白云程

编辑

名瑞羽。素尊仰先生及眉叟许文正公。每圻辅往来。必相致意。即许先生书。云程远来。无限细话。所思太半在吾兄溪上之乐者是也。遣子来学。仍请名与字。○挽先生诗及乡校祭文。见附录。

成询之

编辑

名好询。即疆斋之弟。而先生之妹婿也。往来门下。景慕特至。每自处无异门人。

郑雾隐

编辑

名之虎。居京。往来岭外。闻先生久。故自德川委访焉。○官至参判。

权平甫

编辑

名得衡。即先生夫人弟也。姿禀出凡。先生每称之曰。可为东国颜子。不幸早卒。

舍弟致远

编辑

名弘达。号乐窝。小先生十岁。气度刚严。干局雄勇。且善书。先生每以远大期之。而世亦拟以河南伯叔。不幸早卒。先生痛之。○明谷崔相国锡鼎制碣名略。幼踔厉不凡。六岁丁忧。致哀若成人。从伯氏谦斋学。及长。仪干魁硕。有勇力。射御不习而能。常欲投笔。伯氏挽止之。一日痛扫除旧习。折节读诸经书。加以敛饬。事母夫人。诚孝备至。日与伯氏。娱侍左右。及遭艰。毁瘠几灭性。外除。遂废举。专意学问。日讲说周公孔子。下远洛闽。其乐嚣嚣。操履甚严。乡党敬之。方伯以行谊闻于朝。白轩李相公亦荐儒行。铨曹方处以儒职而遽殁。年四十九。士友相吊于乡。公有敦德懿行。茂才深识。若可以需世范时者。而卒之遁光铲彩。夭阏于穷乡。岂非命欤。○以孙德休贵。赠左承旨。

朴大卿

编辑

名曼。即无闷堂之子。尊仰先生。无异弟子。而且以其子为先生女婿。

郑叔宪

编辑

名延度。即孤山公子。虽不受业。而尊仰无异门人。

郭提督

编辑

名硏。丁酉。来掌州学。与成牧使偕造。及戊戌先生之拜义兴县监也。以书为贺曰。遭值见龙之辰。得见包瓜之美。白驹空谷。五马荣及。枳棘虽非所安。岩穴宁不生辉。出处之义。非敢赘说。而道气强健。犹足卧治。暂辞云林。以答圣恩。是所望也。先生前后谢书。无缘再觌。益增怅仰云。

郑任重

编辑

名枅。亦孤山公子。平生尊仰。遣子来学。自处亦同门人。先生易箦后。俎豆之议。久而未决。慨而有吟。木稼呈妖问几龄。南天长晦少微星。春风旧座尘埋榻。秋日荒台草满庭。月晕虾墓犹自白。兰摧空谷尚留馨。多惭摘埴馀衰疾。白鹿遗规孰主盟。其景慕可见。

成而振

编辑

名𬭚。浮查公之子也。号川斋。与先生情好甚密。修正南冥师友录时。有往复书。

郑吉叔

编辑

名有祐。即上舍大荣之子。往来门下。尊慕最深。姿禀出凡。先生甚爱之。尝以书劝勉。○子揵善诗律。尝次郭君泰道咏宗川书院韵曰。士林山下文岩上。有此神宫岂偶然。请君看取前溪水。一脉源流自德川。○附郭公元韵。遥瞻智异插西天。想见先生望俨然。大义复明论礼日。宁陵残日照宗川。

文行先

编辑

名后。号练江斋。江城君之后。行谊夙就。为世所推重。与先生情好甚笃。右诸公。皆平日交契最厚。及往复尊仰之人。

河自灏

编辑

字汝遇。即仲珍之子。松亭公之孙。以师门旧谊。与弟受业。

李廷奭

编辑

字公保。即德让之弟。而先生之外从弟也。

梁镇世

编辑

字伯望。中进士试。初名元镇。先生作名字说。

河景濂

编辑

字景周。即襄靖公之后。掌令公之孙。居在一洞。小少及门。以善诗律有名。屡占乡解而未成。世皆惜之。

孙之璛

编辑

字肃甫。早及门。

河自浑

编辑

字原始。即自灏之弟。亦以师门之义来学。先生季氏丧。独挺身赴急。先生念先世分义。又感匍匐救人。得易讼卦损卦益卦中庸子路问强章若邵子答问与其一联以赠之。

李集

编辑

字义仲。居云谷。别座公之族子也。先生有作赠敬义说。又以周易讼卦损卦益卦中庸子路问强章邵子答问小说之赠河生自浑者。兼示而勖之。

权镕

编辑

郞平甫之弟。自少及门。

金命兼

编辑

字景镒。号三缄斋。晩年。儒望最重。尝制宗川书院上梁文。与先生从子雪窗公。共弹发挥之诚。极其心力。

孙莆

编辑

字瑞仲。上舍之顺之子。以谨愿见称于世。

梁镇南

编辑

即镇世之弟。以世交之分葭莩之谊。出入门下。没世尊仰。

河檼

编辑

字隆伯。即自澄之子。而松亭公之曾孙也。亦以师门之义来学。

白而章

编辑

字太素。即瑞羽之子。而先生之侄女婿也。小少及门。尝以疑礼问答。

权𬬭

编辑

察访克经子。居三嘉。先生从女婿也。

李元直

编辑

故大司宪仁亨之后。

郑硕赉

编辑

丙午。有祭文。

河洺

编辑

字次海。沧洲公之孙。中生员。以先谊往来门下。

赵东圭

编辑

字信仲。号养心堂。大笑轩忠毅公之玄孙也。虽不受业。而平生尊仰。无异门人。

沈日三

编辑

无闷堂门人。居陜川。尊仰先生。亦同门生。以文章鸣于世。屡占乡解而不第。人皆惜之。

河世煕

编辑

字皥如。松亭公之宗玄孙。父檍以师门之义。往来门下。无异弟子。不幸早死。至子受业。以孝旌闾。○旌闾记略曰。性至孝。事亲极其诚敬。屏居读书。精于礼学。息山李公万敷手书石溪堂扁。侍亲疾。不解衣带。尝粪血指。居丧。一遵朱子家礼。庐墓三年。有虎感之异。

从子澈

编辑

字伯应。早孤。先生抚如己子。以传家之学。晩年成就益高。屡八荐剡。而未蒙思点。人皆惜之。后以子德休贵。赠大同宪。○号雪窗。家状略。弱冠以后。尤无意世事。潜居静室。讲究经史。傍观阴阳消长星文迟疾及算数之文。无不精透。又游艺于心画。一时金石之镌。堂宇之扁。屏障之书。远近辐辏。尝曰。射亦艺也。时与士友。相会于水石亭榭之间。观德讲礼。事伯父先生。与所生亲无间。常晨昏定省。问寝与食。不以少疾而或废。先生素有手足麻痹之症。至于盥栉巾服之劳。必替以行之。执卷问学之馀。终日侍立。未尝少懈。药泉南相国以御史谒先生。褒行义以闻。末日。侍侧之士。亦多可观之礼。盖属意于公也。晩年。于八德门前雪窗江上。构亭筑台。仍以为号。年七十而终云。

郑巙

编辑

洞中子弟。自少及门。壬寅。先生上谢恩疏也。使之治疏入城九。事多使之潜行。

梁翼望

编辑

字季瞻。自少及门。得闻小学之教。律身处事。一遵小学。先生丧。行素服师服云。

张墉

编辑

字君翼。受业门下。后中司马试。

郑祥履

编辑

字汝绥。即枅之子。少及门。颇有进就。

姜国梠

编辑

及门受小学之教。

柳烜

编辑

字文晦。直提学克恕之后。以洞中子弟受业。亲丧。足不及中门。以善居丧称云。

河海宽

编辑

字汉卿。台溪公之季子。才誉夙著。士友称之。

河海寿

编辑

字成卿。台溪公之从子。有孝行。老而弥笃。

孙必三

编辑

及门受学

柳得培

编辑

烜之从子。亦以洞中子弟受业。○按洞中子弟逮事先生者。皆诵习小学。老而不废。

姜涵

编辑

天质粹美。博通经史。事母至孝。尝有问鬼神事。不幸早卒。后以孝旌闾。○旌门记。肃宗丁酉。生员河世应等告牧伯曰。谦斋先生门人故处士姜涵。性至孝。年九岁。父战没安州。哭踊执丧如成人。甫十二。母病思鱼。网鱼夜归。有虎拦路。谕以屏迹。积年侍汤。殚诚竭力。母临绝曰。吾死。必以屋上三呼。表汝诚孝。及殁果然。母嗜雉。朔望必奠。一日不得闷泣。有雉入庐。执以供祭。屋上三呼。感神也。虎避雉入。感物也。宜有旌褒之典。乃转闻于朝。景宗三年。闾旌。

朴英胄

编辑

即无闷堂孙。而先生女婿也。天姿粹美。自入甥馆。策励备至。来居德川。又以日近先师门墙为戒。先生殁后。未期而卒。时人多惜之。

金德恒

编辑

往来门下。没世尊仰。博识好古。才行出众。○晩号版岩居士。仍其所居而称也。褒状。生质之美。异于凡人。孝友之性。得之本天。出入于谦斋先生之门。早闻为学之方。践履之实。一以古人为则。先生实有得英才之乐。至其晩年。尤加意硏究。日对经史。不求间达。实地之暇。旁通诸技。阴阳消长。星历度数。曲尽其妙。至若书画篆籀之法。轩岐佐使之方。亦极其精。以斯人才学之美。得成就大贤之门。盖其笃信师说。无异程氏之和靖。兼通旁技。有似朱门之季通。而生不入荐剡之列。没不得祭社之仪。岂士之显晦。有数存而然耶云。与金三缄斋及雪窗公。交好最笃。以有同门之谊也。

𪰳

编辑

即察访晋明之子。南冥先生之宗曾孙也。少时就学。端好可念。甫娶而夭。先生痛之。有哀词序。

曺晏

编辑

亦南冥先生之曾孙。赘居于邻。出入门下。中生员。○南御史来访先生。其夜就宿上舍家。欲见先生著述。时有继母服义。先生为作一辨草蒿。适在其家。出以示之。南公见而袖去。家无本草。

梁业

编辑

上舍镇世之庶叔父。文笔有裕。谨愿见称。

郑欐

编辑

秋潭公之子。以词赋鸣于世。成进士不第。人皆惜之。少时才艺出众。句语卓越。先生每加策励。尝爱其扬子江头宿浪平。夜来清气睡初醒。灵台迥出秋天表。太一当空下上明之作。与文敬公金先生作圣根基。虽有虚实之异。而要不失心定后见体明流行底意。苟实下下学工夫。庶可以体道矣。然不无过高之弊。遂点改数字。使之裁抑以就中。仍作说劝学问曰。小学近思录四子书外。薛子读书录要语。最切于下学。又曰。此是浴沂气象。苟非颜子明睿。须以坤道直内方外。鲁论主敬行恕。加之笃实做工夫。然后有得也。其期许之意如是。故平生景慕。无异门人。先生行录修整。出于其手。常曰。为先生崇终事。心力所及。曷敢不勖。但恐稚昧。无以发挥幽光。当掇拾遗事。因述见闻。勒成别部文字。

郑上舍

编辑

名世模。居咸阳。察访光渊之子。学正弘緖之孙。往来门下。尊慕最至。

梁应崋

编辑

字伯宗。少及先生门。后授南部参奉。

右诸子。皆当日及门。而间有不受业而亦同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