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斋先生文集 (河弘度)/卷三

卷二 谦斋先生文集
卷三
作者:河弘度
1746年
卷四

与河沧洲憕○癸丑

编辑

迩来庚炎。气体若何。仰慕之至。弘度依昔校雠而考阅已尽。其姓氏未得。无从稽考。今则始校手本文字。间亦颇有脱落处。或有承接之不得其正者。玆始就正矣。若得其尽。则颠错者顺。纷挐者正。必当如客得归也。柳君挺豪以其时归家而迄未入矣。监司见罢云。书写营吏。得之末由。奈何。

代外王父竹阁公上监司丙寅

编辑

伏以生曾祖母令人文氏。乃前朝左司议孝子文公益渐之曾孙女也。文公事迹。俱载国乘及三纲行实。不待烦说而阁下已知之矣。但文公遗墓。在县北葛庐山。文公旧址。在县南培养村。洪武年中。朝命立碑以旌其孝。至嘉靖年间。官为置阁以庇其碑。令人文氏以公之孱孙。居公之旧居。恪勤于守墓与碑。及其老也。更无他孙可继其事。故状闻方伯。立祠其侧。差人守护。又遗言子孙。使之扫墓禁伐。故自生之祖及父。世掌不废。以迄于今。今于退溪先生文集中碑阁记可考矣。生虽不肖。亦慕前贤之遗行。感先人之追孝。其于卫墓山护碑阁。亦欲踵美于先人而不敢忽也。但以兵火之后。墓祠既焚。典守无人。碑阁又烧。龟龙摧折。鱼鲁未分。遂使先贤高行。索寞无复聋后人之观瞻。凡在行路。尚可伤嗟。况为其子孙居在旧址。世守其墓碑者乎。生乱离馀命。生还故业。将欲结幕守墓。立木作碑。又欲结庐以复之。以追前代尊贤尚德之美意。而第以年几八秩。既无妻子。又乏奴仆。穷独惸鳏。无所聊赖。其势将至于流亡。不能保存。则守墓立碑之事。其谁尸之。每一念此。不觉涕下霑襟。伏惟阁下曲赐怜穷之义。特推景贤之诚。

代竹阁公上左相甲寅

编辑

因往来人。每闻台鉴气体神相。韶容无减。实是善自摄持。日履安地。无一妄作而致。然亦是元气养得。以为国家于蓍龟。斯文于命脉。使斯世免于长夜。其为邦家之庆。何如哉。某老病之中。衰朽已极。凡所作为。不复可以人事责。依俙省得。便已昏塞。无复有人世望。祗缘辱问屡及。荣幸私极。思欲扶曳老丑。一溷清界。拜谒项谷先莹。兼进叙抱归而入地。庶无馀憾而不可得。只自瞻叹而已。千万伏祝为国自爱。

上外舅权直长克义○丁巳

编辑

弘度顿首上覆。恋仰方极。伏承下书。就审侍奉万安。兼受惠送酒馔。感愧交至。前在书院。书问忽到。而弘度与院长校书入梓。一时急于一时。未暇修答。实是不敏之致。厥后即拟委伻以谢。而事故百出。且不在家。迄未之果。罪恨曷已。今者亦当趋谢。而已约一二士友往栖山房。科期已迫。其前一拜。未可必也。还路庶得趋候寔计。

丁巳

编辑

弘度再拜。岁聿其尽。冻风动地。寒气彻骨。景欲短而泉水沍。草已腓而人气缩。当玆危景。阁内有相多福。仰贺千万。弘度自违侍右。无任瞻仰。忽赐手枉。如承拱璧。此处俱各如常。勿劳远念。近闻痘疾炽于过路。末由省侍。伏乞保重。

答郑子仪顾○壬戌

编辑

睽违未一月。思想方极。即承手滋。得认尊君尚住山中。差慰恋怀。而家患尚尔云。祸不单行。信也亦何怪。服中如是也。只愿速收永瘳之喜也。惟念古人处患难。行乎患难。无入而不自得焉。岂合以此而自沮也。动心忍性。非此时而何。把蒿脊滩。非此时而何。如仆摧颓已甚。望于君者深矣。今有反辞之示。惭䩄之至。何当共处兰室。藏赤黑于丹漆耶。退之称聪明日减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程夫子信之。吾辈当服膺而戒之也。君其勉之。所约亦力图见送。此是为人谋忠。非先师三省中一事耶。尤增叹服。

积阻中虽得一二夜话。如隔靴爬。未尽惄如。翻成不好怀。玆得情札。备审返旆无黑。慰仰良多。且叹君人事周至至此。欲谢无辞。归行向何路耶。郑彦昇兄适到于此。闻君消息。切欲邀见于七松江上耳。馀只祈随所遇而安。左右逢原。以致柏悦。

曾闻住驾山中。意谓枉过。庶展蕉心。而病患雨水连仍。致令径还。深愧沈痼中荒废已甚。无分于吾左右也。即承委坠书讯。兼之江鱼之惠。及于终身丧日。俾免无鱼之祭。始知老老之及人至此也。是心优于天下。况我偏邦乎。感贺无量。仆泄痢差间于数月前。必是补中汤二十贴之功也。而元症湿痹常留于四肢。每于夏秋。入据心腹。常作入郢之吴兵。今方烦懑。几不能拜起。艰行晨事。旋即颓卧矣。世有操戈入室者。而主人极羸。不翅破屋之寇而已。虽用斩关之将。恐或如汉末之嘘火也。狗马之疾。何足烦左右之效卧龙出茅庐也。人心世道。已成叔季。自非豪杰之才。莫可拯救。如我一微末伎俩人。五十无闻。聪明已不及。虽无疾病。何能自任也。左右年少于病生且数年。聪明过人。旧痁消磨。神观依然。比如一家事。非甲为则乙为也。不可深自菲薄。使一片田地无人耕种也。

悬悬之际。伏蒙委书问讯于穷日之程。加之珍果之惠。以助祭需。非是今人事也。感拜之馀。还愧未能先而受施也。弘度强疾澡洁。才伸奠献之情。岂非感念攸曁。随症而投以药物之致也。前别果尔匆遽未合。实是荒废中无分于君子也。每羡吾君以颖悟聪明之姿。又能康济。已逾彊仕。强健如飞。又得人生之至要。而自怜血肉之躯。尚未能自济。长在沈痼。有时滨死。义理都丧。而孙提儿。未可冀其成立。而兄及弟矣。不相薰养。望断成就。将至无闻。书中所及。何其过于自牧。有若处于元龙楼下者耶。时将向晦。文脉又坠。吾侪所望。非子其谁。传不云乎。孝悌而已。又曰收其放心。今见老老之诚。至于追远。此所谓明足以察于秋毫。何有于睹泰山乎。况有志于欲励而收之桑楡。则自当见指南。不翅古人之有馀师。岂合求咸韶于聋者耶。学之终始。不出一敬字。而阶梯则自近思而四子而五经。而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十字。是伊洛之达于洙泗者也。会其极以归则有太极。在君岂有锱铢不知处耶。唯恐足不及目也。郑君郑君。无怠无怠。须至登登而止于日观峯头。以其所得。分及于人而优于天下。则先于老病愚夫之兄若弟。幸甚。

与子仪

编辑

伏惟小春。庭闱万福。瑞庆大至。双蒂芙蕖。一枝木犀。可观于将来。而侍下收心地汗马之功于桑楡。使东南一线不坠地。福德称是。大家主翁也。柏悦可既。某叨忝通籍。实是浮名之误。深欲脱走而无便也。切有面议事。未可限数日枉临从容耶。此实有关于曺氏门风盛衰之举。更须勿泛。馀留奉讨。

先生年谱。多面议处。投闲及贤胤偕枉顾为望。道之废命也。不须汲汲。而是编出于无闷堂之手。成人之美。不当已也。且朝夕入地之人。难期于逾年之后。故当不请见人之时。冒礼发口耳。春享祀。曺院长势当入来。故拟精写一通于其前。进之劝之入梓耳。

孟冬犹温。想惟庭闱万福。侍下进修。为神所劳。日益佳裕。仆长在沈痼不足道。而妇翁所患沈绵。家内亦有不宁之候。前所命送之。而伻还有病录。俱因雁僧以传矣。此僧多不为人所保。而深慕左右气像磊落。又闻贤胤有高才而委进矣。款遇之。以称其情可也。愚之望左右。奚翅韩文公之于孟贞曜。朱夫子之于蔡西山。而长作别弦之矢。曩者再度倏忽之奉。不如不见之为愈也。安得共飮混沌之酒。入混沌之野。认混沌之不死。始信混沌之死为幻语。而开盲聋于今与后耶。呵呵。自馀只祈志范文正之志。使后之如胡文定者。与子立志自期待。以致柏悦。

与申仲衍硕蕃○癸亥

编辑

饱闻兰香。愿乎一接者素矣。向之驻驾德川。度也无状。滥厕青衿之列。之下风。得领高盖。不言而说。飮和已多。实是命物儿赐一便于万中。何幸如之。第恨即成鸿燕。未藏赤黑于丹漆。况若春梦。迨今依依也。即者来到舅氏家。欲薰之袭莸。似未得其便。不敢屈致。徒自怅然也。

甲戌

编辑

未审秋风已高。动止何似。伏惟万福。去年春。枉屈弊居。适值家儿病患。未尽底蕴。莫是无状无分于君子者耶。迨今惘然。于后儿母继之。九死一生。始知其为疠疾。身亦不免。固知纯刚正直之人。唯神所劳。必无所忧。而愚之过虑。深幸其不染。及其时也。继闻联伦捷司马。其视佥兄大材。虽未足为得。而古所谓子归受荣者非耶。日月如流。忽已四十。公犹未满。度又逾二。公其庶成德。人多称慕。视某之无闻见恶。亦已多矣。虽然。韩文公所称不及前负初心之语。虽以工夫夺天之程夫子尚然之。况下此人乎。必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继往而开来。然后方始不愧失男子所称。如度禀质甚薄。受气昏弱。疾病又从以困毒之。何足与议于斯哉。此所谓公然逊与他人者也。程夫子以下事。比如一家。非我为则彼为。非甲为则乙为。信哉。某于己未八月中。湿痹颓卧。服药受鍼五个月而愈。近十年。戒谨稍弛。至庚午夏。缘事冒雨往来。涉水濡足。以及八月而前疾复作。过冬稍歇。自后如是者。岁以为常。无足言者。伏愿公以古人自期。以病仆为戒。早夜孶孶。体天自强。配地博厚。能尽吾性。则不蹇连而快幸于吾身。亲见之矣。

答仲衍丙子

编辑

曩者遇江城郑秀才。以侍兄留半月之面来对。深幸传灯以灯之说。先辈之先获也。兹承手书。就谙侍奉进修万福。岂弟神劳。诚然矣。深慰悬渴之怀。仆重患湿痹。荒怠益甚。无足道者。夫以韩公之聪明。且有不及日负之言。而以程夫子不衰之学尚然。况下此者乎。然斯文之托。世不可无。而老而好学。濂溪夫子所爱也。以吾兄温润之质。加之笃实之功。不以第一等逊与他人。免于自弃。立的学射。期尽智力以致之。不忘朝闻夕死之志。以为柏悦之地。幸甚。恬造之赐。受焉感至。手翫袖袭。终不忍舍。自馀只祝为道保重。以副学者之望。

癸巳

编辑

仰德之剧。蟢子自眉间飞下。是日获承赐书。始知一得消息非偶然。又知多情之款款也。弘度孤露馀生。唯一弟是依。而辛卯夏四五月未半月间。与其妇俱逝。康宁而少者先。癃病而老者后。死生之道。诚不可知。其居处与凡百衣冠书册器用。触目生悲。其所对几案。少不移置。尘满不扫。十日一拂。而犹有其尘也。湿痹沈痼中。值此惨酷。神昏魂散。形影仅存。加以交游俱逝。岿然独在。而持身不谨。众谤猬起。无一人间兴味。宁寐无吪。患故以来。平日所学。荒废已久。孤负初心。将与草同腐也。复何望焉。闻兄筋骨无减盛年。少年莫及云。可见学力所养。而前头尚远。任重疾驱。毋怠毋怠。

与成尚夫好正

编辑

音书相阻。今几日耶。询之以兄。执滞不能通情。决欲自处于朋友间不可则止之义。而相好之情。油然而出。忍而未能舍也。思梦或时不吉。则东望飞云。凝神驰溯而不之止。其情亦可怜也。如弘度者。本非天属。徒以兄积学有见。庶几可与适道。以至能权而慕之。今既不然。使同腹欲离。仆之欲绝。岂俟终日也。然兄之素学。或不止难与言之人。故将试可乃已也。兄以为如何。古人于亲丧。亦不以殒身灭性为孝。而有量筋力而行之之文。况于以义合者。而刀锯鼎镬在目前者乎。况圣善强之乎。长言屈于短纸。伏惟心照。

庚午

编辑

秋老溪山。霜枫政酣。凉飙乍起。寒威未紧。此正乘小车。游行士大夫家之时也。吾老兄有高明之资。而当此佳节。逢玆不辰。无与立谈。才问一姻弟避病于旅邸。以其人以其时。无久望于林间高阁者。知德者稀。信矣。仆入秋来。湿痹大作。良医之行。未遇空返。中路遇雨。自膝以下皆湿。入卧路傍村舍。调护数日。仅得还栖。而至今四肢麻木。胸膈烦闷。望一舍如千里。虽欲往从。未由也已。贤季氏读斑书。诚善矣。古人曰。读经多于读史。读之稍熟。期于得力。然后复读经书。使得涵养。不止讲说。以至可久可大之境如何。

曩者错料事。以所得于丝纶洞毛锥子送去。实欲熊儿学得先师之孝笔也。到今恨其不诚也。苟有至诚之道而前知其晬筵所需。则可以丝纶洞新得之日。藏诸巾笥。及期而遣之。肆诸盘上。使儿握新管以濡毫矣。虑不出此。事既往矣。虽悔可追。犹有可及者。昨日适见新获毛颖而遣俘者。急加束缚。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准拟今日之献。将以为异日麟儿初度之用。庶赎前愆。奉为海榭下执事谢焉。

答人疑答金持平昈

编辑

曩者孙郞之来委。发书问讯。足慰恋思。加以葑菲之贶。尤谢润屋馀泽。远及一舍外吃菜之家。而德音莫违也。不可使天下公卿大夫不知此味。况如仆之本非肉食者乎。日三咬。得百事可做。而每饭。意未尝不在左右。则其为赐不既大乎。前借马史抄。今始还痴耳。昔以坡公波澜之文得此书。犹曰贫儿暴富。况仆之不足比岭头泷家无甔石之储。而赖足下猝富。则其欲报之心。为如何哉。窃闻不久大归汉京云。益增缺然之至。半日之程。犹未源源。矧伊京乡之隔乎。当以所誊班马文一帙。胝手披阅。期于得力。以为千里面目尔。

与曺君浚明

编辑

丝纶一别。迨尚黯然。栩栩蝴蝶。时入洞天。何当联袂蹁跹于八德门前耶。今于德门增加修筑。坛𫮃整饬。清流壁立。若增其高洁焉。名区景色。深有倍蓰于昔日然者。吾君以曾践阃阈之人。远在数百里之外。或不之得。公然逊与他人。吾为是惜焉。山中信息。往来连仍。闻知素矣。皆极平安。馀非笔舌可尽。当俟君舌耕万轴既尽。乘秋风起白云之思。向本地家乡。践历德门。菜舞于高堂之下。然后深有得于分内景致。忽然兴味归之趣。吟风弄月。与冠童六七八。飞上下天王第一峯。绝壑层云。荡豁心胸。得子长之文而慕紫阳之豪。吾亦矫翮而逐之矣。

答人

编辑

伏承辱复。就审尊履万珍。慰喜曷任。与人云云之事。度已知其势有欲罢不能者。而适足以尽于心。故敢及之。至于射影之毒。何足虑也。昔闻南冥先生有戒心曰。天生天杀。理之常也。人焉得生杀人耶云。吾辈若到此地。舍此何取法为也。校任事。郑君曾已呈之而见拒。郑君之为人谋忠可尚。而长官之执滞大矣。然精之所感。亦可没羽。而此时所任。决非才薄者堪当。玆敢不惮烦。而以为善不竟终于无善。责望于执事者矣。

与人

编辑

伏闻侍御者有子夏之痛。以高明之见。宜用延吴之勉励。而必深安仁之潜痛。窃闻礼五十不毁。六十不成丧。虽于大丧尚然。况其下者乎。慈爱虽隆。深自宽抑。以体先王无以死伤生之制幸甚。度以疫全废人事。尚未趋慰。罪负千万。

与成询之好询

编辑

久不奉书问。徒费悬悬之思。即承手书。与舍弟就委。大兄失摄。葬山且未定。襄事狼狈。不胜惊虑。深恨舍弟轻信地师。劝诱偕进。至劳大兄舆行以致疾也。盖阴阳家说。纷纷杂出。人各异见。莫适所从。而时尚太甚。上下奔波。亦可观世变矣。人之盛衰兴废。各有定命。决非守道君子之所惑也。传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朱子曰。不当极意广求。必为富贵利达之计。此非后学所当师乎。若如来示争论纷纭。无时可决者。不幸近之。此岂所望于尊家也。

己卯

编辑

弘度稽颡再拜言。斯文不幸。贤伯氏彊斋公奄忽弃世。承讣惊怛。东向大哭。仰天而天茫茫。始闻危重。以为斯人也何止于是。而终至于斯耶。斯人吾岂曰友之。仰之若山斗。倚之如宗师。梁摧遽至。吾将安放。昔曺先生之殁也。成先生曰。宁死而欲相从云。平生深谓其不然。到此地头。始知是言之出于至情也。然愚意亦有异焉者。贤伯氏平日以天德王道自任。吾侪亦以倚重。而遘疾十馀年。迁徙未遑。无所成就。赍志殉身以殁。目当不瞑于泉下。后辈失此典刑。何天之无意于斯世而偏祸吾党。如此之酷也。愚亦夙有志而悠悠翫愒。几于枉过了一生。年几五十而无闻。聪明不及于前时。又陷酷罚中。生死已分。归诸造物者处分。然苟延时月。得以不死。深有志于收之桑楡。纵未能直到堂奥。庶几得其门以入。为吾职分之所当为。或不负付卑之重。以免罪于大人之言。又以偿严师友期许之待。使斯文不果坠地也。苟非一家。何敢发此狂言耶。盖欲以此慰左右之怀。而以愚之所自处者处左右也。其说甚长。当俟别幅。惟愿深自宽抑。俯从礼制。荒迷不次。

别幅

编辑

别幅所及。虽曰出于至情。以愚所见。皆不能无过也。出入时所服麤巾道服。或直领可也。深衣亦古人所常着。故用于丧中耳。非三年丧。别用深衣。为丧服也。故程夫子曰。今人吉服不古而丧服古。亦无意思也。其义若曰吉服不古。则丧服当用时制也。故京师士大夫于丧中。中单衣上。制麤布直领服以出入。亦用此义也。蔽阳子,白笠。皆我国俗所着。而非先王之法所及。亦当随便为之也。绞带象平日革带。腰绖则代深衣之大带也。斩衰则用麻。齐衰以下用布。如冠之用武。然非以内外丧而别也。今服所用布带即是也。非此外更有麻绞带也。立后事。亦当从容处之。非今日所急也。使熊儿年过十馀。而稍知人事则可也。而虽曰十岁。专不知人事。又多疾病。当食必须人程督而食。不尔而任其所为。则顾左右而不知食。他人食之既。则曰。吾厌食矣。于食既如是。他可知矣。以如是者。执杖而强使主丧。曰丧有主。非吾所知也。昔德溪之丧。正言公年几十岁。必欲执丧。而寒冈以门人主其礼。乃曰不堪服丧也。遂移养于星州外家。终制而复之。既复然后追服云。愿执者尚如是处之。况都不省者乎。不服其丧而终不为后则已。如其不然。追后为之。尚未晩也。心丧之说。亦大不然。先王之制。师不立服。从其心丧。此亦妙处。从人受学。至于闻道然后。得与君父并称曰生之族也。为孔门诸子之外。未闻有行三年。看近世。唯吉冶隐服圃隐与阳村及朴蕡。皆心丧三年。此则过也。岂有一人而类父者三人耶。三代以后。斯文之盛。莫如程门。以东方近世言。曰师曰弟子云者。宜莫如曺先生之门。而未闻有行三年者。其不可可知也。且古今友爱。得如司马公则至矣。公于伯康。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而服未闻有加。道义相得。未有过于二程夫子。而又未闻程叔子之加服也。以友爱言之。不过司马公。以相得言之。不过程夫子也。不可以师之故而有所加也。

辛巳

编辑

弘度启。罪积不灭。遽忽免禫。腊尽春回。又添一齿。茫然已失。仰天无从。以愚不及之情。尚且云尔。况在左右至情出天者乎。然俯以就之。以渐节约。庶几于中。不深咎于既往。而犹可追于方来。是所望也。度酷罚年中。五十已到。须之白者以十数。发亦不翅一于五分。将至无闻而毙。又获戾于天。往年丧彊斋伯子。去冬。又哭无闷朴君。比年丧威。一至于此。益复无聊。谁与立谈。愚意岂有未五十而交游丧逝如此者。是实愚之不幸。独存何乐。然而后生中。未见任世道之责者。我东方赖先正称以邹鲁。而忍令终沦左衽乎。道求五伦。五伦孝弟为至。吾左右本领既立。则馀可次第举行。不以天下之大本为百忧之囮。使天君高拱于神明殿。冢宰百揆。各供其职。聪明睿知。不遗纤芥。继述之善。上不失元圣之为。下无负史迁之任。则可以遂疆斋之赍志。不孤愚生前后书所嘱。而海外中华见称于天下。立志立极之为天地生民。继绝开来之为往圣万世者。不外是矣。

答询之壬午

编辑

曩得赐书。过蒙推许。固知推而内之。而亦自不安于心。且有所不喜者。盖以自为者谦谦退托之过也。度虽使有兼人之才之美。而五十无闻。已不足畏。况不及中人者乎。左右若公然逊与。则是使斯文坠地而自任无人。奚翅一家之不幸也欤。伈伈之事。似当无患也。熊儿无恙读书深喜。何不令读小学。先知做人样子。然后读通鉴。待其文理大达而读经书耶。左右之学。只在笃志。古人不云乎。遇贫贱。就贫贱做工夫。无入而不自得矣。馀何能尽。

即仍令侄来。得谛举家拟辱穷巷。甚盛举也。非安安而能迁。至是耶。度自辛卯夏丧戚后。便拟邀贤阁。无一日相离。而左右坚执远兄弟之义。宁牢守海亭旧址。而不变中海瘴。仲氏全家已没。尊家小无一不病。而及于令胤。所谓剥床以肤者也。到此不果变。无乃徒守虚名。受实祸而失忠恕乎。今而后悟前执迷。虽非不远之复。亦可谓与汉武免亡秦之祸也。深贺深贺。笔无舌久。而闻病胤乞吾数行书。冀感动尊意。故喜其精神之尚存。强笔敢此。

与人

编辑

日间。未审尊候何似。慕与时积。鲰生何幸以深跧泥甃窥海。观鱼龙而旋成鸿燕。未数日。尚有离忧。况至积日累月。以至多年者乎。古人不如行路本无情。何似当时不相见之语。实我先获者也。唯愿行李万珍。

与申君暠,昙,㬊。牧使翊亮子。○丙子

编辑

数日间。伏未审城主尊体愆和调候。曁佥尊汤剂先尝之候何如。伏虑无已。弘度以莫重之故。退来私室。道途稍远。未能日日候问铃阁。夙夜靡宁。再明日。当惊动先人之墓。不孝莫大焉。移厝事。秋毫皆下执事赐也。生死间当有陨结之报耳。江阳所命。是何药也。窃闻伤寒为症。甚难医而用药尤难。自非神医。不可尽信。发汗之后。馀热自可渐次消除也。未达不尝。亦是先圣慎疾之道。非后人所可师法乎。斑固亦非庸人也。乃曰。用药不及。愈于过。凡用药。宁失之不及。不可失之过也。以此意从傍善达。期于勿药之喜。以福晋民。千万幸甚。

与河晋伯溍○庚辰

编辑

弘度罪积不灭。遽经禫事。五内糜溃。苟延喘息。无足道者。前于九月中。得李生如泌所传赐书。千里客宦。念及穷巷。实出于至情。就认仕履珍重。感慰交至。继闻擢拜春郞。从此可跻清班。任渐巨而责随以重。平生所读。正要此时。岂合徒取爵禄为也。幼学。将以壮行也。致身守职。动引绳律。不受俗吏之诮。期无负所得于古人所传于先正。则岂无所济而柏悦可既。感千里情问。而家寒无物相及之。摧伤之馀。仅持形骸。平生所讲所闻者。忘失殆尽。虽欲窃仁者之号。又无言以寄。可叹。自馀只祝倍加保重。以膺将亨之运。

壬午

编辑

去冬。因河主簿奴行。修上谢书。入照耶。今闻自春郞转夏。方今所注意。专在此曹。思尽其职。以济屯如。毋负平日经济之学。不受俗吏之诮。是所望也。即因篱底居人被责本司上京。敢此奉候。

答晋伯

编辑

曾蒙隃寄新历。以拟馀三百日千里面目矣。索居中。晩闻兄还。欲一伻候。而赐书忽坠尘床。仍悉华旆驻近。贵体循序倍万保啬。执热濯清泉。方可喩其豁然。弘度亲癠自是月而苏。荷赐弘多。书中有手翰回示之教何欤。认为不知修谢者耶。前于历日之来。僭次先正曺先生谢李原吉送历韵以自遣。今承此教。必是自期官盛。致令故人不欲裁书之意者充溢于中。故不自觉其发于言。而不寁故之厚义。在其中也。呵呵。

病伏穷巷。忽蒙下书为讯。就悉慈闱万福。阁候有相。拜谢且慰。曾闻公一任言责。思其尽职。责陈深至。不独使李祐胆落。虽不得时。言不施用。而空弹绵花。亦足洗素餐箝口之偸风。可谓不负所闻矣。闻归。度切欲扶曳以贺。而沈痼支离。户庭不出逾年。徒费望风之想而已。历顾不敢请也。所乐于诗酒之朋侪。俱已雕零。如生散材独存。何敢望也。馀祈若序益紧风力。挽回浮世。以卒事业。

与晋伯甲申

编辑

年前得复书。今又蒙惠新历。足见不寁之故情也。想惟新春。仕履蔓福。慰浣良勤。度沈痼。加以村中瘟气与家内病患交攻。缩首蜗舍。几不能支吾。新岁所得者。惟此而已。窃念所贵乎儒臣。以义也。有言责。不得其言而进。则其义何居。平日所闻于邹鲁邦先正及读书。不在今日乎。行藏殊涂。官又渐盛。不欲裁书。而非特燕游之好。又以前书引而不发之故敢此。不颂以规。自馀只祈不訾之身。益加保啬。以慰远情。

答晋伯丁亥

编辑

自春徂夏。困于霖雨。湿痹转谻。头目且不利。大抵与尊所患同。而根柢深固。则远在数十年前矣。一年甚于一年。年又加数岁。受气且薄下于人。又非止一二等。何敢望复齿人类也。前闻尊眸病已深。不翅同病之怜。今见手书。无异平昔。始知福人前头一作面非凡人可及也。何但一乡之幸也。唯愿更加修饬。益邵成德。使人称之曰斯人之福。即东民之福。幸甚。度自欺欺人。至于滔天。而痼疾如右。岂非自作不可逭者也。以此废弃文墨。近十载。平日所闻古人文字。忘失已尽。荒拙之文。方欲求正于人之不暇也。何敢正人为也。前索栀子。舍弟适出。未能搜呈。以俟后便。石菖蒲未易得。此处人多误用之。问于子仪可也。

戊子二月

编辑

顷承委投书。迨极感仰。即今料峭。伏惟尊调候神劳。以为东民之福。敢不贺为。仆呻痛中。又患眼疾。苦苦耳。室人遭丧。成服才毕归来。有违女子子于葬后。异居者可以归之训。无非贱躯病深。不成人事之致。可叹。咸阳棘人。以些小奴仆。太半病卧。不堪任使。难于营葬。拟请尊书抵本郡倅。庶以助役云。故敢通其意。只在量处如何耳。

庚寅

编辑

临溪之别。别后之恋则同。而仆病益深。尊体愈康。此则异也。将遣后辈奉候。而赐书先之。深愧未及施也。衰朽日甚。后面何可期也。尊若少苏。当见骞于禁密。何敢望磨砻于鄙人耶。呵呵。

曾闻诏使来。上辞章卧疾。尚阙伻候。常自歉也。意外获承下状。就悉栗洌。戒行千里。感慰还愧。度怕寒龟缩。痿痹且谻。难望跨马远将于新安江上。辜负盛意。知罪知罪。尝闻诸摄生者冬忌远行。况于调护中值此隆寒乎。第审温谕中阳春蔼然。想必如闻𪾢睆而见驿路之开花也。虽然。恩命异于严程。当量筋力而处义。上不负君仁。下不孤民望可也。馀祈倍万保啬。

丁酉

编辑

阻阔悬悬中。得因笔童子来传赐书。情恳语苦。不自觉泫然。旋切念尊体膺东南文运。虽有疾。为神为劳。必有眉寿。兰茁庭除。闻诗闻礼。福可知耳。其视仆不天。获罪摧伤之馀。百疾为囮。已成怪物。苟延缕命。语不可同年矣。厘正事所教甚善。而仆为乱首。迹不可厕其间。身病如右。岂敢措一辞乎。唯左右善为指挥。卒成大事幸甚。

弘度顿首。鼎湖之升。心负误恩。九五之飞。眼穿新化。而若渡江河而无维。同舟之人不思所以共济。而移右置左。岸上之见。无由呼喩。安得商家之楫。以之利涉耶。曩者冒暑。强扶千里。犹未远将。近日风沙。贲趾还乡。且阙迎候。病中人事。罪负实多。不意宠墨先之。有如鸣璬落于丛霄。心惊良久。始慰岂弟之神劳也。书中。至有行色匆匆未果奉候之云。所谓德弥邵而言愈卑也。唯愿早奉蓝舆于德山中。幸而无疾痛。乐与诸君扶曳跛躄。追尘于藏修游息之地矣。馀祝未问顺序倍啬。以膺天宠。

代慕寒斋诸生上牧伯

编辑

伏以牧民之道。莫先于兴学。兴学莫要于作新。苟能振起其自新。则学何患不兴。道何患不得也。若稽古昔。设庠序校。而至于闾巷有塾。则虽有大小之别。俱可谓之学矣。本州素称人物之府库。且目以邹鲁。而盛必有衰。城陷于癸巳。不守于丁酉。人死亡且尽。继以右厢之设文献之邦。变作戎马之场。奴文主武。凌轹章甫。比如牛山之木朝朝伐之。而又从以牧牛羊也。养人材如养山。失养而无不丧。则无人材之此极。固其所也。循环之运。何往不复。曩者庚午。始置通判。导率有方。逮丙子春。复立州牧。民始得主。士又向学。民等患肄业之无所。遂于士林山麓。立茅斋若干间。而穷无力以成之。因具由仰告于申牧使令公。公题之曰。苟有蔚兴之渐。何爱于米谷盐铁役夫乎。于是赐之鼎给之米。又给邻里烟户军及出本里民夫赎官家修理。次第以就之。人人喜色。家家诵声。邹鲁之称。将不日而复。不幸自丁丑之后。士之进锐之气稍衰。茅茨不缉。几至数年。每欲呈文。续得民夫。而虑其非时而止。此正稚阳方长而阴沴乘之也。今则无所盖障。破坏已甚。失今不修。将废成休。窃伏念阁下生长名家。擩染前光。若闻此事。必不忍替前人之成美。故聊仰首一鸣。以试求之矣。若曰当此后烦之时。民夫不可许。则不然也。本里才七八夫。于一州许多民夫。若九牛一毛。何足为有无哉。或虑非民所愿。则七八夫。乃都是民等所耕户赋。而往役于官家修理有也。若赎而给之。虽曰倩力于官。实则是斋生徒自役其奴仆为也。如此无年。不费赢粮往役。亦一善政也。噫。以洛阳名园。卜天下之治忽。则是斋之兴坏。亦足以见一邦之盛衰。而其所关。岂止名园而已哉。实系阴阳之消长也。况周礼。用民之力。以年有无。且以时。而唯于修饰学舍。则不拘春秋。又于不时修学。特书美之。况时又兼得者乎。若以事之是非论之。淮南安抚使营白鹿洞。而朱夫子不辞。三山太守以官匠构锺谷精舍。而成先生受之。夫岂不义而先贤容受哉。伏惟阁下以巨室之人。当闭关息旅之辰。绝一线柔道之牵。体君子成人之美。念麟经书美之义。不惜九牛之一毛。不费贫民之赢粮。因其便赎修理。一巡而修此斋舍。有如三山太守之为。则安知其间将或有师白鹿之学规者乎。民等之愚。窃以为起自新而兴于学。将自一号令始。而牧民之莫先者道。亶不外是也。不胜激切祈恳之至。

与姜牧使大遂○癸未。牧使以先生学行报于方伯。有赏赐故也。

编辑

伏以赏罚者。治乱之大柄也。虞庭九官。无非切于治道。而风动之化。功独归于皋陶者此也。得其道。则善恶有所劝惩而风化日盛。苟或乖当。善不劝恶无忌。名是实非。奸伪日滋。汉末之寒素清白浊如泥者是已。当此衰俗。如吾乡长老姜敏孝过人之行。洎张大缵夫妇朴实之懿。与㗡金等兄弟之以舆台质行之无让齐鲁。不容外饰者。受激赏而使人拭目观可也。至若民者。有何可致之善乎。民不吊而行负。十六岁而孤。葬祭不如礼。奉母三十年。颜不能承。旨不得顺。终母之世。衣食百须。政如襁褓中仰哺。稍解文字。而既不成一科名以悦之。又未果善为养以乐之。受气甚弱。一生多疾。贻忧不訾。及没行丧。不逾前丧。气力有不逮。才遇微疾。退卧服舍。不自致力以奉几筵。环顾生死之事。负百戾可罪。无片善足称。得免于刑戮幸也。追惟及此。虑或有不可逭之殃也。至于读书求道之称。尤可愧也。民自少非无所愿。而百行无源。本领已缺。昏弱之甚。疾病乘之。质干不立。志不帅气。居然而倦。明经句读。且未及诵。况望其得于言意之表而议大道为哉。岁不我延。五十已过。聪明不及。沈痼难医。长伴枕席。恐未免草木之腐也。而又所云为。无向里衣锦之美。多务外取仁之慝。虽欲修之。柔愞太甚。觉亦难悔。且有一弟。质美可学。譬如良田。小加耕耘。收谷必倍。而自治既如右。有何薰养之及乎。徒使稂莠日长而已。以家行则既尔。以学业则又尔。微身姓名。何以及于方伯。而比三人受其赐乎。汉末之事。不幸近之。以民一人而其失至于此。故米至之日。见其文字。辄于暑雨沈郁中。惊病交极。卧不能起。无以应接官人。遂以其米置诸邻家。即将输纳水谷仓。以为方伯赈恤之资耳。民虽驽劣。性出于天。自欺则天之罪人也。欺一州则一州罪人也。欺方伯则一方罪人也。过之则一国之罪人也。民幸辱知于阁下。感之深矣。今其推民而纳之罪乃如是。可谓知己则未也。傥以此义。条陈于方伯。俾免方国罪人。而未死他日。洁己以进。拟托知己。而不举手以辞耶。昔在成庙。人物之盛。后世莫及。而于是岭南伯但将孝女今之等四人以闻。不及士子者。岂以士人家庭之行。乃其职分。愆则有罚。而蚩蚩中能自树立者。为可尚耶。今与其时。虽盛衰之异。士之自处与待士之道。固不当异也。况于民之粗知孝悌之方。百无一践。而反多罪戾者哉。今虽欲甘心厕于懿行之列。卖斗筲之虚名。受甔石之粉米以自利。将何面目立于覆载间。而其于临质之诛殛何。又何忍以愿治之心。反阁下之治而滋奸伪之风乎。伏愿阁下亟解民欺负之罪。俾安愚分而反其米。以济沟壑之命。从民所处而深惩改是。益明旌别之典。赏之罚之。必以其当。持是不变。均弘执枢涤汉末之偸俗。效虞庭之风动。俾咎陶之功。毋或专媺于古。千万幸甚。不胜激切祈恳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