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论
作者:施肩吾 
本作品收录于《全唐文/卷0739

《上清元格》曰:“大道似不肖,盛德若不足。韬光晦迹,自卫其身,人不知也。”道未足于己,言已轻于人,事未充于内,骄已见乎外,好胜于人,人不知也。修真之士,识人为先务。当其取士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及其求法也,察其理而验其功,勿以人而废言,防其大辩若讷者;勿以言而用人,防其善为说辞者。或大醇而小疵,始愚而终圣。修真之士,亦有知人之鉴,不可不奉无上之道也。

《西山记》曰:“古今圣贤,虽有兼人之智,普照之明,未尝不先求于人。”谓务学不如务求师,师人之模范也。黄帝求赤松子,半年方得中戒经,止于防外行之失;刘安玉师王道原,终年始得小术法,又不及修养之事。阴长生不以马明生久病而怠其业,葛稚川不以郑思远家法而诲于人。耳朱度胡氏而始终如一,方昉遇金华而远近相随。张梦干三遇海蟾,方得三乘之法;解志一一见旌阳,尽授九转之功。王猛见长寿大仙,谈笑之间而识破大道;梅福遇大洞真君,步趋之次而诀尽天机。历古非无神仙以入南州,然修真之士不遇者,于识人之际不明也。

其或道貌古颜,辩词利口者,始谓得神仙,悠久弛之,常俗之辈。学而不遇,一也。或业重福薄,不信天机;轻命重财,甘为下鬼。录人纤恶,弃人大善。虽见其人,不听其言。虽听其言,不纳其理。终无所得,仙凡自隔。遇而不得,二也。或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纵得真诀,自生懈怠。悦须臾,厌持久。朝为夕改,坐望立成,得而不守,三也。又况交结狂徒,寻搜异论,废时乱日,何以成功?古人上士,始也博览丹书,次以遍参道友。以道对言,所参无异论;以人合道,所师无狂徒。嗟夫!愚而自专,贤否不辩;贱而自用,邪正不分。论识人之去就,不可胜举也。

故古今上圣真人,未修炼,先修养。故曰:沐浴不可当风,若幽室静房,闭目冥心,平身正坐,使元气上升,通满四大,上入泥丸,此真沐真浴,万倍于外之水火也。又曰:不欲远唾以损气,不欲疾步以损筋,不欲极视而昏睛,不欲极听而伤肾,不欲久立而伤骨,不欲久卧而伤肉。多睡浊神,频醉散气,多汗损血,力困伤形。奔车走马,气乱而神惊;望高登峻,魄散而魂飞。养形之道,安而不劳,劳而不乏。其力静而不挠,挠而不乱。其气外有所补,内有所益。然后识五行以保全冲和之气,外固内真,两皆得趣,可以长久矣。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