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书丛说 (四部丛刊本)/卷四
读四书丛说 卷四 元 许谦 撰 景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
|
读论语丛
东阳 许谦
学而第一
学而章
�������������������������
�������������������������
�������������������������
人之受命于天以生存于心则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接于身
则有父子君臣长㓜夫妇朋友之伦五常者五伦之则也此皆
人之所同然者虽事之万変不齐终不出乎此然人不能生知
安行所以必效先斍之所为于理之未知者必学而后知事之
未能者必学而后能巳知者时时习之使愈明巳能者时时习
之使愈熟有得于心自然喜恱
朋来之乐有二意善固人所同有我既得之而朋友相从亦皆知
之能之道合志同人我无间自是可乐又我之乐虽自以为得
而尚未知邪正浅深今朋友之来自近及远如是之众则是我
之斈果同于人心而可信真有以合乎君子之道乃可乐上是
及人之乐下是为已之乐
愠只是闷犹言不乐如南风诗中愠字只是𤍠之闷人
集注先觉之所为此先觉字当专以古之圣贤言之盖圣贤制行
立言无非天理之至凡威仪之节六艺之文经之所载者皆足
为万丗之准的学者当于此求知其理学行其事故有成而无
弊然皆日用之常未有出于人伦之外者至于今之先觉不过
资之使指引以求圣贤之心耳盖其学未到此地位不可便把
做准的也当把先觉之所为五字作一串看乃得其意
斈须随事随理求其知求其能逐一习令明习令熟必明一理又
求知一理熟一事又求能一事故集注于本文外有其进自不
能巳一句然亦只在孔子语意内
程子两条只是言习前一条知上习后一条能上习谢氏主时习
说就能里提出二事作标凖馀事皆当求其至而习之
坐如尸坐时习立如齐立时习此是就人所为上提此二事以为
例谓一日之间当坐之时则习之必如尸坐如尸则身正而安
头容必直手容必恭不妄动移或当立之时则习之必如齐齐
谓𥙊祀对越时也立如齐则整齐严肃敬主于中而㳟见乎外
以二者推之则凡动容周旋事亲敬长接人应物各随其则而
习之是无事无时而不习也又进步言之坐如尸则于坐之始
终时时习之如尸立如齐则于立之始终时时习之如齐是一
事上无时而不习却推就凡所为上皆如此习兼此二义看方备
程子曰在心乐主发散在外恱之字从心故曰在心此字为
盖古字通用乐本借音乐之乐喜在外象乐声在外故曰主发
散在外
顺易逆难学既有得于己便推此善及人于理为顺信从者众则
乐于事为易既有学人当知今却不知于理为逆既不知我则
当愠今却要不愠于事为难
故惟成德者能之只接不知不愠一句
本经三节以文势言之学习与朋来不愠是一截乐君子是一
截然君子是成德之名德之成非独不愠之所能致但不愠
即是成德则陋寡闻而人无可知异端邪而人不是我乃
悍然不顾嚣嚣自得其罪不亦大乎故文公曰故惟成德者能
之下又曰德之所以成〈云云〉而程子亦曰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言须有上两节工夫方可成德
孝弟章
上节以质言下节以斈言有子之意专主于为仁而先引丗人自
有资质淳厚而心和顺能行孝悌者然不止于孝弟亦无犯上
作乱之事能孝弟便能顺其心至于此次泛言两句承上生下
言凡物皆如木之有本末本盛则末荣末非末节细务之谓是
与本对言者木但有本而无末则不成木君子之斈当用力
于根本则道可进如培植其根则干枝梢叶渐长而成木自孝
弟推而仁民爱物方全得仁君子所斈为仁而巳如上文所为
孝弟乃是为仁之本不是如上好资��可为仁正是劝斈者
当先行孝悌以为质而渐求仁之全体亲亲而仁民爱物皆自
此始非但如不作乱而巳
此章君子只如言斈者两字论语中所言君子不同有以成德言
者如首章及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之类有以位言者如君
子笃于亲君子之德风之类有以斈者言者如此章及君子不
重则不威君子食无求饱之类可以类推又有指孔子言者如
君子有三変是也小人亦有不同有以位言者有以行言者皆
与君子相对
仁者专言之则包四者谓之心之德偏言则与礼义智为对谓之
爱之理此章自孝弟而言仁所以解爱之理在上
仁字之训须兼㸔或问通释方尽其义切在子细体认
巧言章
此章大意似圣人𮗚人然未常不警省学者𮗚其辞甚严盖警省
学者之意为多
集注以专言之仁当之若緫而言致饰恱人全是私意故天理泯
分而言巧言是无信令色非庄是无礼不能守正而求恱于人是
不知义外饰欲欺人而终为识者所知是不知一举而心德皆亡
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只就此句翻转㸔则知直言正色之为仁然
此只就言色上论盖仁是心之德延平先生所谓当理而无私
心者也凡欲动于中则心私矣其接于事不当于理者皆非仁
也夫致饰于外不当理也务以人皆私心也推此类而言之
则非礼之视听言动心私违理处皆非仁本注人欲肆而本心
之德亡虽就言色上言而所包者甚广又恐学者止于言色上
致察故著程子之于圈外使人随事致察而立心以公也
三省章
忠信是处心应事之主而曽子惟于为人谋交朋友上省似于忠
信之用处未备而人之行大于此者甚多盖曽子笃厚于他事
无有不善独此三者或有未至而亦人情之所忽者故自道其
所未慊者日以省之固非谓斈者只有此三者当省也斈未至
于曽子则已之未及者皆当日省
集注三者之序又以忠信为传习之本非谓为人谋交朋友为传
习之本谓心之诚实为传习之本也此语是接上自治诚切而
推出去此忠信字是大纲心诚实处盖有诚实之心则可
传习无此则非为巳之斈矣然此是夲注故只就章内读者
又当推出凡事皆以忠信为本也
千乘章
千乘之国其地可出兵车千乘古注有两
马氏曰六尺为步步百为畒畒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
为通通十为成成出车一乘然则千乘之赋其地千成居地方
三百一十六里有畸惟公矦之封乃能容之
周礼井田之法方里而井井九百畒百畒为夫九夫为井中为公
田一井止有八家四井为邑则方二里四邑为丘则方四里四
丘为甸〈甸即乘字〉则方八里旁加一里则方十里为成甸中六十四
井出田赋旁加三十六井治沟洫不使出赋六十四井除公田
外止有五百一十二家共出车一乘毎乘则有两车一曰兵车
又名驰车马四匹甲士三人在车上一执御一执弓矢一执戈
矛步卒七十二人在车前与左右共七十五人一曰大车又名
革车牛十二头炊家子十人同守衣装五人厩飬五人樵汲五
人共二十五人兵车以𢧐大车以载辎重两车緫百人谓之一
乘也车千乘则当有地千成
所谓方三百十六里有畸者先直排三十成作一行便是直三
百里横阔十里却以如此之行横排三十行便是方三百里共
计九百成尚有一百成却分为万井于每行上添十六里则东
南两面共添六百个十六井共计九千六百井要取方又于东
南上有𨵗却又用将方十六井去𥙷教方该二百五十六井〈十六〉
〈今十六计二百五十六〉以一万井除去九千八百五十六井外尚馀一百
四十四井难以分为方故曰有畸〈分开计一千二百九十六夫亦分不去〉
所谓惟公矦之封能容之者按周礼大司徒建国诸公之地
方五百里诸矦之地方四百里故有是言
包氏曰古者井田方里为井十井为乘百里之国适千乘也此是
不除公田又只九十家出车一乘包氏据王制与孟子公矦皆
方百里故如此
三代之礼不能详考所以集注只混全诸侯之国其地可出
兵车千乘盖夫子当时亦是大槩言之耳马氏谓公矦之封
能容者凡公方五百里其食者半则为十二万五千井北上数
为多侯方四百里其食者参之一则为五万三千三百三十三
井有奇比上数为少皆未能尽合包氏以九十家赋一乘其赋
为重又无公田亦不计国都邑治民居殊未可晓盖古之建国
虽曰计方然山林川泽都邑涂巷必三分去一然后为田之数
如马氏谓地方三百十六里者言亦未备也
然又有一王畿百里之内为六郷一郷一万二千五百家出
军则家一人每乘𢧐士七十五人合六郷仅得千乘所谓天子
六军也二百里之遂亦然是则孔子之言亦可该天子之国
但不能尽举畿内尓
今此章未须究竟度数底蕴且只就用处看
集注五者反复相因下因乎上谓如此然后能如此上因乎下谓
如此又不可不如此
弟子孝弟章
此章非言斈者之大全只说为人弟子事馀力是不与上事接空
𨻶之时大意欲尽弟子之所当为才有馀睱便当读书两事皆
不可废
谨信守身之事上下四者接人之事以孝弟为行之大故言于先
其实以谨信二事贯于四者之间盖谨信则孝弟爱众亲仁皆
得其道巳不谨信则四者皆无实至于斈文亦谨信者能之
君子不重章
此章是斈者最先用工处心主忠信貌存重厚内外相应方可为
斈不忠信则心虚妄不重厚则貌轻躁虚妄轻躁如何斈得道
人资质稍聦俊者最要戒轻轻则百事皆不成道在天地间只
是实理至重至大如何轻躁人檐当得去
貌重厚是用功于外心忠信是用功于内乃内外相养工夫虽然
欲貌重厚亦忠信者能之虚妄者不能也故忠信上用主字谓
应一事始终以忠信为主緫修身而言亦始终以忠信为主是
出言制行待人接物皆主于诚实而每事又首尾主于诚实也
圣人言忠信处不一如言忠信是主于言忠信所以进德是主
于行此章是緫言行而言之
孟子操则存舎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郷者人心也盖操而存即
是入舎而亡即是出此章忠信即是操心之道故只引两句
游氏斈以成之之有古注斈则不蔽固之意与集注稍有不同
文公以论一章大旨条畅明白故取在圏外
慎终追远章
常人之情于亲之终悲痛之情切而戒慎之心或不及亲远而𥙊
恭敬之心胜而思慕之情或踈君子存心则加于此送终既尽
擗踊哭泣之情又慎䘮死之礼如礼记殡而附于身者必诚必
信葬而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之类𥙊远者既尽孝敬
之意又致追慕之情如礼记所谓𥙊死者如不欲生霜露既降
有凄怆之心雨露既濡有𪫟惕之心之类如此则过于常人其
德为厚上之人既如此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
慎终存哀中之敬追远动敬中之哀
子禽章
集注谓子禽子贡皆孔子弟子或曰亢子贡弟子未知孰是愚按
子禽见于论语者三其问于伯鱼如朋友私相请益者疑其为
孔子弟子其谓子贡过恭于仲尼惟自尊其师者而称子贡
为子称夫子为仲尼他无此例以此推之出于子贡之门审矣
圣人所经过人即化有所存主便神妙此等处未易窥测而𮗚圣
人者只就德容上看文公此句有不满子贡之意盖此亦是子
贡早年之言至后篇荅子禽之言方形容圣人端的又足以见
子贡之斈日进而子禽终于卑下真斈者之劝戒
过化存神正是得闻政之原𥙷圣人如此故人自与之言政
也未易窥测不独是子贡之言未足尽圣人之德亦兼见子
禽所造者浅未能深知圣人故子贡止就他可及处五者尓
不愿乎外却是�求字得字意言之凡圈内本注皆是体贴经
文无一字闲慢无来历读者须仔细把注字一一体贴经文
㸔休要作剰字放过此是读朱子书之法
此五者只是礼恭而徳盛乃礼恭之本
父在章
此章主于𮗚人但上两句𮗚志行之大分三年无改又是𮗚行中
之一节
礼之用章
金先生曰程子礼乐之所该为大乐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
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此章所谓礼盖高下
散殊之分也其所谓和即合同交通之意也先王制礼其尊卑
贵贱上下之体截然甚严然其用则常有合同交通之意行其
间如宗庙之礼至严也而旅酬逮下献享之礼多仪也而燕示
慈惠卑尊上下至辨也而粲然有文之中毎有欢然相爱之意
此皆礼之用有和而小大事皆由之又如饮食合欢也而笾豆
有数延𥙊有仪臣侍君宴不过三爵夫妇和好也而内外有辨
衣服异藏湢浴异处此类非一或但知和合之意而略上下名
分尊卑降杀男女内外之节此所以流而生祸而亦不可行也
集注但见行礼不拘迫之意似不见交际和洽之意但君子
行礼之意不推先王制礼之意然于其首取程子之未有严
泰和节之则该之矣
愚按此章有子是用礼前节是正意后节是防敝礼之体虽严
非和不足以行或一于和而失严敬之本则流而不可行一也
此未是言礼之全体只是言用礼就逐事上看以下节礼字则
知上节礼字不要重看程子借乐记二语提掇起此章全体
范氏因程子之言而言就礼中自有乐然敬是礼之本体故曰
礼之所以立和是用礼处故曰乐之所由生立字生字有轻重
细玩可见朱子又进一进礼之全体中自有敬与和所以又
不曽乐字必合金先生合同交通之意看合同交通虽是就
制礼处言然所行即所制之礼也
信近章
约言必合于事之宜防其过也致恭必中于礼之节无过不及也
因不失亲择交之道也上两节欲明礼下一节要知人则皆无失
上两节言行是修己之事因亲是知人之事三者皆明理者能之
三事各开㸔非相因之辞
集注谨之于始虑其所终始者信也㳟也因也终者复言也远耻
辱也可宗主也虑者欲近义礼而得其亲也谨者必近义礼而
得其亲也
无求饱安章
敏于事是敏速于行事无惰之气无游之心见义即为如恐
不及又不但主于行事而巳至于斈文明理之事亦欲敏速所
谓为斈务时敏是也
就有道而正谓心有愤悱而辞之未修行之未果因问辨而逹之
者固正也高山景行听其言𮗚其行默识而兴起得以逹其辞
善其事者亦正也
有道而正本注只正其是非盖上靣言君子则是有志于为学
而非常人矣故其所敏慎者皆是向善上事但未知必当于理
否尔此夫子之正意也圈外乃取尹氏之恐流于异端则是
并欲正其斈之邪正矣此是兼后丗为斈者言之以防弊夫子
时未有此等学问也果欲戒此则圣人之言必别
贫富章
此章贫富二者相对㸔盖贫者见富者则卑屈富者见贫者则矜
肆卑屈是容气言辞卑下屈伏矜肆是容气言辞矜夸放肆卑
与肆反屈与矜反此二者曲尽贫富之态盖不期而然也往年
目击一事真有类此郷间有亲兄弟异居者兄贫而弟富弟每
以钱财周其兄实无阅墙之事但一日二人相遇于途兄揖其
弟甚㳟而弟揖其兄甚倨竟易置兄弟然稠人之中彼此皆
安之而无愧色以礼律之则弟当坐不弟之诛而其兄亦有不
能安分之罪固无足道者弟足以见常人贫富之态所必至兄
弟尚然况他人乎非君子不能自守也
贫富固当对㸔人情必如此但此态为之既熟则贫者无所不用
謟富者无所不用骄亦不择贫富而施矣
引诗固是子贡因孔子言而知学问之道无穷不可少得而遽止
在荅乐好礼之后然关上节则无謟骄切𤥨之事也乐好礼
磋磨之事也但不可谓专言此尔
始可与言诗始字不可轻故过谓如此触类而长方才可以读诗
非谓足以尽诗之用亦是引而不发
集注无謟无骄知自守者能之乐则心广躰胖好礼则安处善乐
循理斈者须体认何以能自守又何以进于心广体胖安处善
乐循理之地必有所见然后可盖非穷理者不能然二者虽浅
深不同皆知命者能之知气数之命者则能无謟无骄知天厓
之命者然后能乐与好礼知天理之命非深造者不能知也细
体认两节意可见
无謟骄只就贫富里做工夫贫者常守定不要去謟人富者亦常
守定不敢去骄人是把贫富做要紧事而著力持守不肯放慢
至于乐则知命乐天安于道义外来者不足以改其乐岂知所
谓贫礼非富足者不能行既富则足遂其好礼之心唯恐行之
不逮何暇顾其富是谓超贫富之外者
乐与好礼皆是心上言故上靣心广下靣乐循理心既广大
宽平则体自然舒泰此由内以逹外行事安于处善盖其心乐
于循理也此由外以原内也乐一字全是心故先言内礼有节
文于事上见其好之则在心也故先言外然体既安舒乌得有
卑屈心既乐循理乌得有矜肆却暗关上两句见得未两字意
往者所巳言指乐与好礼来者所未言指切磋琢磨言义理无穷
圈外注浅深以斈力言高下以见识言
然不切以下是凡学问之道如此而处贫富亦在其中
看此章者知处贫富之道是一事知义理无穷是一事读书须能
推充而用之不可止泥文求意是一事
人不己知章
此两句平只是不必欲人知我我却要知人但两知字不同上
知只欲知己之善下知却欲知人之善恶专就斈者言则上句
不患人不已知便自可包后章患其不能之意在其中便当明
理修身自加精进使有可知之实则虽不求人知而人必知之
矣下句则凡尊师取友与人交际往来须知其善恶而趋避之
然后无损而有益然此专以斈者言圣人则未尝指定也推
而言之上下皆可通上句论其极则虽居高位其处已应事唯
循天理上不欺其君下不病其民内无愧于心何必欲人尽知
吾心也否则有违道干誉之失矣下句论其极则仕而择可宗
之人有位而举贤才为用为宰辅而进退百官非知人之明其
可乎否则贤愚浑淆分朋倾轧而乱亡至矣
集注是非以事为言邪正以心术言
为政第二
为政章
此章为政只如言为治不必把政字重㸔著个法制禁令来都
不行不然则此政字先见朱子何不于此立训而于后章见之
此既云正人之不正只如言治人之未治者治人者不以德则
不足感人一出于德则心诚服兴起向化自然归仰不逾
矣
北辰非徒喻为君意多在德上为政以德则能如北辰居其所不
动而众星自共向如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如舜恭巳正
南面如笃恭而天下平皆此意集注三无为字皆就居其所上
发政即法制禁令自不可无但有德者有政即是德政纪纲既
具以德居之则民𮗚感而化无违于政者固不必用智作为也
无德而任智尚才则有为而民不化矣
极是四方合凑至中恰好处天之体虽大至中恰好处即是北辰
天全体皆运行惟此处为之枢纽其位不动北极虽有一星而
此星亦动北辰却在极星运围之中星属阳辰属阴辰是无星
处凡天无星处皆谓之辰此辰是居北之辰南极卑而隐于地
故不言
诗三百章
�������������������������
�������������������������
�������������������������
�������������������������
集注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谓人心思无少邪僻又无间断乃是
诚也盖诚是实理在人则为实心而君子不可不尽者也程子
指出此诚字以明思无邪之实斈者必使心之所思一于无邪
方能全乎人心之实理既示人以此一言之义又勉人以用功
之摽的故朱子极称之
道之以政章
夫子言为政当以德礼但用政刑而无本不足为善治然但谓
不可独任刑政尓非谓但用徳礼而不必政刑也盖德礼固能
化民而非政则德意不能遍流于下所以平天下必用絜矩之
道有法制禁令则德泽方可下流虽尧舜之丗而有四凶刑亦
不可废也文公恐读书者谓圣人之意前一节不如后一节只
就德礼上看而轻政刑故于圈外明此意圣人本具此意非文
公强合为一所谓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法度本
末之谓也
集注浅深言进德厚薄言应事
志于学章
此六节皆是知行兼进不可分作两节所以朱子于志于斈下
便释曰斈即大斈之道又曰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正兼知行
言之
窃谓立是能处常不惑是能应変知命是极其本原统会耳顺则
化矣
集注程子前条谓圣人进德未必果有如此等级但立言勉人使
及时修德第二条谓圣人所以言有等级之详使斈者当循序
渐进不可徒慕高虚此为后斈者甚切胡氏第二条两前
即程子后条意后即程子前条意以其言尤直捷故文公取
之文公之言是𥙷程子意方见圣人至诚气象之全盖圣人之
言无非实理岂有心实自圣而凿空撰出许多节次以欺斈者
金先生谓圣人固自有圣人之资然圣人自有圣人之斈又自
有圣人之进但非常情所可窥测尓此言极得圣人之意然十
年一进所谓因其近似以自名者
懿子问孝章
鲁桓公四子长庄公次庆父次公子牙次公子友礼适长称伯庶
长称孟庄公既为君而大夫不敢宗诸侯故以庶长为孟而诸
弟宗之庆父为孟孙氏牙为叔孙氏友为季孙氏庆父视庄公
则巳为仲也故又曰仲孙氏
夫子曰生事葬𥙊皆以礼集注亦曰人之事亲始终一于礼而不
苟此是就礼之中正处过于此不可不及于此亦不可夫子
虽戒孟孙之僣然当时于所当为者岂皆尽善则不及之意亦
在其中故又曰语意浑然又不专为三家发者谓推广之无
不包也
三家僣礼因鲁僣天子故三家僣诸侯有并及天子之礼僣之者
如三家视桓楹䘮而设拨葬礼之僣也八佾舞于庭雍以彻
俎𥙊礼之僣也其他如朝服之以缟自季康子始又如䑓门而
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僣礼则三家凡居处服御舞
非僣也处巳如此则处其亲者可以类推
葬礼诸侯用桓楹谓于椁之前后立二碑如大柱穿其中而
为鹿卢以繂贯其中以下棺𩀱植谓之桓盖碑立如𩀱柱然
诸侯用四繂贯二碑大夫则二繂二碑而柱形小视桓楹是
用四繂贯大楹也繂音律 拨者引丧车之绋也礼诸侯輴
而设拨輴殡车也三家亦以拨引輴僣诸侯也輴敕龙反
八佾雍彻皆僣天子礼 朝服以缟亦僣宋王者之后 旅
道也屏谓之树绣读为绡缯也绣黼丹朱以为中衣领縁皆
诸侯礼縁越绢反 其馀当时大夫多不得礼之中如曰管
仲𨩐簋朱纮山节藻棁君子以为滥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
不揜豆君子以为隘滥者僣于己奉亲可知隘者𥙊不及于
礼他亦或可见矣
武伯问孝章
以集注前言之则为人子者须当谨疾慎起居节饮食皆谨疾
之事而朱子又以一凡字该守身之大法以后言之则疾病
或为六气所冠自外而来非人所可谨事为乃自我作人所当
制两皆是从唯字上起义但前正唯字后反唯字前
则为凡斈者切后说则于武伯身上切盖武伯非善人故也
子游问孝章
非谓以犬马比亲夫子以贵贱之绝相远者言之以晓人然至于
两字所包多谓自父母以下兄弟妻子奴婢以至犬马尓金先
生谓有养之养作上声读意自明
子夏问孝章
圣人各因四子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程子之言尽矣然斈
者緫是四人之失者反之于身事亲必尽礼母过于节而䧟亲
于恶母不及于节而不能恱亲之心修其身而不至于不义谨
其身而不至于有疾以贻亲忧飬而能敬服劳奉飬而能爱进
进于是岂非孝之全者勿徒究四子之失也
如愚章
如愚承教时也其私临事时也师友难疑荅问之际须是见识开
明事理通逹直下承当是之谓发颜子既无疑于夫子之言心
领神会却不曽见于言但实践于行故圣人着个亦字谓虽不
言而其行亦足以发吾意也要看得言字重便见意言与私对
愚与发对置亦字在中间此亦字不是闲慢语助辞
视其所以章
第一句分君子小人下两句尺𮗚君子大凡为君子难为小人易
人只是善恶二端此章是就人所习上所习者既不善便是
小人更无可议论只是为善却有浅深不同须是自源头用意
便善而又能安然不勉强方是君子未尽后两节事为难君
子其心只小人
温故章
古注温㝷也㝷绎故者又知新者左传曰盟可㝷也亦可寒也注
云㝷温也郑注中庸温故曰温读如𬊈温之温则㝷是温㝷旧
熟食也温字但当正训㝷字今集注曰㝷绎也是兼取古注下
句
时习旧闻而毎有新得故非一也必时时温之或温此或温彼也
温则必有所得温此有得温彼亦有得一温有得又温亦有得
时兼众故毎兼累温时毎二字注中活眼
故学矣不温则将失之而非我有能温则守之固而在我矣虽温
而不知新则徒诵数其而无融会贯通之妙亦将一索而尽
毎有新得则义理源源而来应人无穷矣记问之学是诵读记
忆及问于师友而得之者不知温故则无所玩索故无得于心
而所知有不在我者矣不能知新则无所充扩而所知有限应
亦有穷矣
不器章
体无不具谓明尽事物之理以全吾心之所具用无不周则事物
之来皆有以应之而无纎毫之差失用之周如为赵魏老薛
大夫无不可大之则乘田委吏以至立道绥动所存皆神体之
具也用之不周如黄霸长于治民为相则功名损于治郡时庞
綂长于治中别驾而不能为令体不具也
先行其言章
圣人以言行对举教人多矣大率皆欲敏行慎言也此章因子贡
问何谓君子是合言之言君子之人其所言皆是平日所行者
欲成君子则须是务于行既行得彻然后言之是言即所行事也
学思章
斈以事言思以理言凡一事必有一理有此理必有此事但习其
事而不思其理则昏罔而无得但思其理而不习其事至于临
事其心又必危疑不安欲斈者知行兼进
异端章
集注佛氏之言尤近理者谓其言欲穷极高明荡涤查滓不见可
欲而自无累㪯丗之物不足以凂之心性直欲超六合之
外故高明者毎乐简便而喜超越多趍之者至于大而天地万
物内而身心皆作虚妄而理则谓之障故虽实得其所谓道者
其于应事颠倒错乱而无分别兼无父无君之祸矣
诲由章
章内六知字稍有不同上下两知字揔言心之知中间四知字指
一事之知而言
知者知事理也第一知字是緫指子路心知无所不知者也次四
知字是知与不知之实末知字是指巳知之者与第一字虽相
类而该不尽上知字意集注不能尽知是不知者不害其为
知是知之者又有可知之理虽是𥙷意却是从不知上来须
要㸔上面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一句为主则下
靣知字自有著落
通释意与集注不同把是知也一句通结知之不知两句谓才分
别得知与不知分明这便是知所以引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是则是知之知在知之不知之外矣圣人意果如此其辞必
异不把六个知字衮子路言子之迂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无
臣而为有臣皆是以不知为知者夫子告之事君曰勿欺亦是
戒此故集注著强所不知一句在上方得子路切而章意皆明
干禄章
子张斈求禄之道于孔子孔子荅之曰于古今之言多有所闻有
疑而未信者阙之不言其馀不疑者又当谨慎而言之如此则
言必当理人少有尤怨于古今之事多有所见有殆而未安者
阙之不行其馀不殆者又当谨慎而行之如此则行皆当理少
有悔心能谨言行至于寡尤悔是将成君子之德者上之人必
㪯而用之岂舎之乎故曰禄在其中子张之言病在干字夫子
但教其谨言行
殆危也危字与疑字意思相近只是于事危疑处决未破行必
未稳所以阙之不敢行
集注罪自外至谓言轻则招灾祸也
经中言在其中谓如此必如此顺辞也圈外注言在其中谓如此
却不如此反辞也二者字虽同而意不相类盖谨言行者必得
禄故曰禄在其中耕本欲得饱而值水旱之灾则饥矣故曰馁
在其中谨言行而命不偶则亦老死而已须应接如此亦有
不得禄一句看此与后篇夫子所言正文句意不同此是借来
反用
民服章
居敬穷理为举直错枉之本穷理则烛枉直明居敬则举错当居
敬又穷理之本也
使民章
上庄孝而民敬忠是感化慈与举善教不能而民忠劝是感应
康子问何以使民敬忠劝夫子告之以三者意谓民固不可使之
如此然在上如此则民自有此应圣人则字专对他使字是
止就敬忠劝三者张宣公谓在上者但为所当为则下民自
应此举凡例在上所当为不止三者而巳其稍宽故置在
圈外不然则其首尾皆备何不收在本注耶可见集注精择
如此
人无信章
𫐐𫐄是车与牛马接处信是己与人接处此喻至切
损益章
四可知字不同二与三指巳往而言谓损益者可知一与四指未
来而言四则又緫言因革者可知
圣人之意是就礼中有损益不可将损益与礼字对㸔故集注谓
礼之大体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小过不及之间中间两可
知字虽曰损益者可知乃是就礼中损益其小节尓故中二可
知亦包礼字意在其中胡氏言损益制度文为亦是上靣天叙
天秩之制度文为尔
集注五常谓仁义礼智信大地流行一气而巳其来则生物为息
为阳其去则物坏为消为阴故曰阴阳二气错综分而为五曰
水火木金土谓之五行五行虽分为五阴阳又各在五行之中
然五行以气言气之中莫不有理人禀五行之全气而生故皆
得其理之全所谓木神为仁金神为义火神为礼水神为智土
神为信以五行之形言水时发生金刚断制火有文彩水善流
动土重不迁俱各有意此是五常之原此五者亘宇宙穷古今
不可変而又只是日用常行之理故曰常
文质谓夏尚忠殷尚质周尚文忠实也夏代凡事忠实无文华质
虽亦是实然质与文相对言质则已有许多朴素在此但未十
分加文饰是忠与质不同之意周又于上加以文华三代之礼
只是一节文似一节
十二辰横布地之四维天运于外昼夜不息一伏时一周北极天
之枢纽居其所不动圜北极之外为紫微垣垣之侧有北斗〈六〉
〈星在垣内杓在垣外〉所以运阴阳定辰次行四时者也每𥘉昏
时杓所指之方则谓之建所以建之方即定为月之辰然昼夜
之建有三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旦建者魁
自有天地至于穷尽谓之一元其间以会运丗岁月日时纪数少
言之则为岁月日辰大言之则为元会运丗皆以十二三十起
数一会一万八百年大约子会生天丑会生地寅会生物戍会
闭物而消地亥会消地而消天至子则又生天以岁比之春月
在寅为生物之时秋月在戍为闭物之时以元与岁相类故有
天下者以斗杓所建之月取以为岁首建寅为首取生物也丑
为岁首取生地也子为岁首取生天也尭舜禹皆用人统尭舜
皆禅让故舜禹不改正殷周以征伐得天下所以改正朔易服
色以新视听殷以人依地而生遂用地正周又以地倚天而成
则天为原故用天正所谓统者以律而言盖黄钟应子大吕应
丑大蔟应寅律管黄钟九寸三分损一下生林钟六寸又三分
盖一上生大蔟八寸以其得全寸无分毫厘忽之数所以统馀
律者也故谓之统而林钟之位在未故以对冲之大吕为统东
莱先生曰三正迭用尚矣盖自上古以来更用之也然春为岁
首生物之𥘉民事之始冬不可以先春故孔子曰行夏之时言
万丗不可易之道
䟽家谓尭用丑正舜用子正愚恐不然以理度之禅让如父子相
継奚必改易以事实言之古者虽改正而不改月人君即位必
在正朝大甲即位及复位皆书十有二月而舜居尭丗巡狩四
岳用二五八十一月皆合方与时可见皆不改月数然则凡言
正月者寅月也舜受终文祖则曰正月上日格于文祖则曰月
正元日此一事关系唐虞三代而其文如此可见非以建子丑
为正明矣
皋陶谟言天叙有典天秩有礼天叙者天理自然之伦叙其兴即
五者人伦之常也天秩者天理自然之品节其礼即五礼也
八佾第三
八佾章
季氏以大夫而僣用天子之礼乐于庙庭此事尚可敢忍为之何
事不可敢忍为之〈此忍字就季氏上〉季氏以大夫而僣用天
子之礼乐于庙庭其罪不可胜诛此事可容忍而不诛则何
事不可容忍〈此字就孔子上如此说则得两可字意出〉
古注季氏谓桓子盖与孔子同时
𥙊綂曰大尝禘升歌清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
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注管象吹管而舞武
象之乐朱干玉戚武象之舞所执也大夏禹乐文舞也执籥所
谓左手执籥右手秉翟之舞也
左传𨼆公五年考仲子之宫将万焉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
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杜预注天子六十四人诸侯三十六
人大夫十六人士四人䟽引服䖍云用六为四十八人用四为
三十二人用二为十六人集注取此䟽又谓舞势冝方行列既
减即毎行人数亦宜减或问取此
三家章
奔走无辟公之相祝号非天子之称故曰奚取此章圣人有恶之
之意焉有悯之之意焉至于讥之之意则并及鲁也
鲁桓公取齐女生子曰同又生友〈谥成曰成季又曰季友〉又有庶
子二人长曰庆父〈谥共故曰共仲〉次曰牙〈谥僖故曰僖叔又曰〉
〈叔牙〉二人同母桓公卒子同立是为庄公庄公亦取齐女是为
哀姜哀姜无嫡子其娣叔姜生子开庄公妾成风生子申又嬖
党氏之女孟任生子般爱而欲立之公疾问于叔牙叔牙欲立
庆父公又问季友友对曰以死奉般季友杀叔牙而为之置后
立叔孙氏庄公三十二年八月卒成季立子般十月庆父弑子
般而立开是为闵公成季出奔闵公立召季友归二年哀姜与
庆父谋欲杀公立庆父故庆父又弑闵公成季奉公子申出奔
鲁人欲诛庆父庆父出奔成季奉申归立是为僖公遂召庆父
而杀之亦为之置后立仲孙氏〈古者次子称仲庶长称孟而庆〉
〈父之长则庄公也其子孙不敢上与君叙故以庆父本庶子之〉
长故日孟孙氏僖公赐季友田以之为相其后为季孙氏遂丗
执鲁政
�������������������������
�������������������������
�������������������������
�������������������������
�������������������������
�������������������������
�������������������������
礼乐章
此章重在仁上游氏注是正意故为本注凡礼乐有本有文在心
之敬与和是其本在文者礼则玉帛衣服升降进退之类皆是
乐则五声八音歌辞舞节皆是人能全心徳自然敬而和以敬
行礼则礼皆合其度以和用乐则乐皆得其宜是礼乐皆为我
用此心不敬不和却去用礼乐之器则意不相浃洽只是具
文而巳礼乐之极欲动天地感神此心无敬与和只依夲
做去如何会感动得
游氏正收为夲注程子是就凡事上礼乐夲意是不仁则不
仁则不能用礼乐程子是不仁则事事无礼乐不仁是主于心
言李氏是主人言故程李在圈外然程子谓失正理却接得
上人心亡之紧无序不和亦是礼乐之本故在李氏前
林放章
本字昔日作本始㸔来不作本原言本原则始意在其中
本字既可与文字对而末流之弊亦可对言之与集注礼之全
体亦无碍
易节文习熟也䘮礼言易是于送死之礼如饭含敛殡之节擗踊
之数皆习熟而无差如此固是好然但一心只是要行礼节于
哀戚未必尽情盖但知有繁文而不知其本䘮亲者人子与亲
一旦永诀自是哀痛入骨髄皇皇如醉如夣只理会得𡘜泣哀
慕虽知有许多礼节亦未暇尽行故古者䘮必有相凡礼仪皆
相者掌之丧亲者只如他事行礼一般行一畨过于骨肉之
恩似不相关
䘮礼节文自属纩沐浴饭含殓殡葬𥙊之节擗踊之数衰麻冠厞
之等饮食居处之常凡为䘮事从𥘉终以至祥禫皆是厞父沸反
集注哀痛见于貌者惨怛发于心者
礼贵得中而下四句为此章之主夫子以俭戚荅其夲而礼之中
乃在奢俭易戚之间须㸔与其寕三字是圣人正意
范氏𥙊䘮两节檀弓全文子路闻夫子之言也抑之意正与此
章相类故取以为彼言䘮礼在上此顺经文而𥙊则礼之首
也故易置先后
扬氏取礼运污尊抔饮之言得俭字出污尊谓凿地污下以为
尊抔饮谓以手掬而饮也
夷狄章
有君亡君主于位而言有之无之也故集注曰不如诸夏僣乱无
上下之分此全责于臣是夫子正意尹氏之言是责其君推也
泰山章
周礼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郑注故谓凶灾旅陈也
陈其𥙊事以祈焉礼不如祀之备此旅字亦恐未为的当禹
贡两言旅皆𥙊山也岂亦故耶
大夫行诸侯之礼固是僭但当时巳四分鲁国季氏取二孟叔各
一鲁君无民亦无赋虽欲𥙊不可得季氏既专鲁则凡鲁当行
典礼皆自为之旅泰山代鲁行士耳亦不自知其僣冉有诚
不能救也欲正之则必使季氏复其大夫之旧鲁之政一归于
公然后可此岂冉有之力可能故以实告孔子孔子亦不再责
冉有而自叹也倘冉有必欲不染季氏之恶则如闵子辞其仕
可也
集注不轻绝人句绝尽已之心一句是言圣人
君子无争章
射有三大射宾射燕射天子诸矦卿大夫皆有之士则无大射而
有宾射燕射也大射为𥙊祀射王将有郊庙之士以射择诸矦
群臣与国所贡之士诸矦则择其臣大夫择邑宰家臣凡射
中者得与于𥙊不中者不得与于𥙊与𥙊多者则有庆庆以地
不与𥙊多者则有让削其地故君子必习于射也射必有耦天
子六畿内诸矦四畿外诸矦六大夫三凡耦各服其所宜服𥘵
决遂而立堂下阼阶之东南隅西面射时隅同出次西面揖旋
转当阼阶北面揖行至阶下北面揖然后升堂南面当序而立
于物以射乐作射者容体欲比于礼其节欲比于乐各发四矢
以较胜一揖而复位俟众耦升射皆如上仪毕司射命设丰
于西楹之西胜者之子弟洗觯酌酒奠于丰上胜者乃揖不胜
者升堂胜者𥘵决遂执张弓不胜者袭决拾却左手右加弛
弓于其上如前三揖至阶媵者先升堂少右不胜者至丰北面
坐取觯立饮卒觯坐奠于丰兴揖不胜者先降凡饮酒宾主劝
酬必拜以送爵今不胜者自饮而无送爵劝饮之意以是为罚
音脱
巧𥬇音十
子夏只是疑素以为绚兮一句作以素为绚意故问按字书采成
文曰绚会五采以画曰绘本意是用素以为绚谓先有素却
绚之故夫子答之以绘画之事在素功之后诗意上二句赋体
下一句比体谓女人有倩盼好质然后加服饰之盛方成其美
素比倩盼之质绚比加服饰之意只在第三句内不是集注𣸸
此一层
礼噐曰甘受和云云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虗道杨氏引其文略
改作苟无其质礼不虗行行即道也
𣏌宋章
乐记曰武王克殷及商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𣏌投殷之后于
宋皇王大纪曰封夏后氏之后东娄公于𣏌封纣子武庚于殷
此事实也与尚书史记合乐记之言记者之失也武王崩成王
㓜周公居宰摄政武庚乃与三叔比流言以撼周公周公居
东监边兵及天动威彰周公德成王悟迎周公以归于是武庚
三叔叛周公乃奉成王诛武庚然后封微子于宋以奉殷祀宋
为故亳商之旧都也封微子乃在克商十年之后此其实也
禘自章
王者立始祖之庙百丗不迁宗庙之最尊者也然诸矦亦有始礼
庙而君子报本之意无穷故王者又推始礼之所自出之帝以
祀之盖帝者又得姓受命之始也然丗数既远不可以立庙则
𥙊于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凡庙各有主皆居室中东面之
位而独尊禘则于始祖庙中特设所自出之主于东面而始祖
之主退居南向而配之也礼家言五年一祫盖以三年一祫比
例为春秋纂例谓其年数或毎年或数年未可知也
武王崩成王㓜三与殷叛周公以叔父之亲宰之任诛之而
天下定制礼作乐以教化百丗周公薨成王思其勲劳命鲁公
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见明堂位〉故鲁推周公所自出之帝
而𥙊文王于太庙以周公配之通鉴外纪谓鲁惠公使宰让请
郊庙之礼于天子王使史角往鲁公止之路史谓惠公之止之
是周不与之矣不与而鲁用郊自用之也然则鲁之郊庙皆后
丗之僣而附会为明堂位之欤不然孔子何以曰鲁之郊禘
非礼也周公其衰矣
用秬𮮐醸酒以𣡡金草十叶为贯百二十贯为筑以煮之臼以
椈杵以梧以梼之而和酒中其香畅逹故谓之郁鬯用圭瓉盛
之于始𥙊之时之于地使香气逹九泉以求其神然后迎牲
魂魄者人身之灵也孔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之盛也
合与神教之至也郑氏注气谓嘘吸出入者也耳目之聦明
为魄合神而𥙊之圣人之教致之也盖凡人身之精明皆魄
也聦明特举其类尓如心之能记口之能言手足之能运动皆
魄之所为其所以使之能如是者则魄所为即气也故魂与魄
合则能运用而为人魂魄离则气升魄降而死矣𥙊者必合巳
散之魂魄而来享故燔燎馨芗覸以萧光以报气也荐𮮐稷羞
肺肝覸以侠甒加以郁鬯以报魄也馨香上逹故以求魂欎鬯
下逹故以求魄各从其类也覸音諌侠音夹
礼运孔子曰我欲𮗚夏道是故之𣏌而不足徴也吾得夏时焉我
欲𮗚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徴也吾得坤乾焉又曰呜呼哀哉
我𮗚周道幽厉伤之吾舎鲁何适矣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
衰矣𣏌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
𥙊天地诸侯𥙊社稷
禘之章
集注报本追远𥙊宗庙者皆然惟禘为最深仁孝诚敬𥙊宗庙者
皆宜尽惟禘为当至深字与至字相应皆禘𥙊处切不可轻
读过
𥙊而享则诚为不虚始祖之所自出而欲感格之故非仁孝诚
敬不足以与如知禘之意而诚意仁心足以格此神则以此而
应天下之事何有故曰知其者如示诸掌
仁诚是体孝敬是用合此二者然后可禘仁诚所该者广孝敬独
主禘言自仁诚中发出孝敬一节既足以感禘𥙊之祖则仁诚
之发以应他事何所不当
仁孝诚敬四字极精深孝敬主于禘仁诚关之于天下禘者孝敬
自仁诚之本发出则禘固全四者治天下而以心之至诚而尽
夫仁则何士不极其当乎有此四字方见禘与天下是一贯夫
子所谓知此而尽天下者正在此仔细体认
𥙊如在章
𥙊如在当为在存之在有士死如士生之意
媚奥章
自堂从户八室户内东南隅为窔东北为宧西北为屋漏西南为
奥八户目之所视先见宧次转屋漏以及西南隅为最深之地
故曰奥㝔音杳
集注五祀春户夏灶季夏中霤秋门冬行
月令春祀户夏祀灶季夏祀中霤秋祀门冬祀行注春阳气出祀
之于户内阳也夏阳气盛𤍠于外祀于灶从𤍠类也中霤犹中
室也土主中央而神在室古者穴故名室为霤秋阴气出祀
之于门外阴也冬阴盛寒于水祀于行从辟除之类也注又引
逸礼中霤礼曰凡𥙊五祀于庙用特牲有主有尸皆先设席于
奥祀户之礼设主于户内之西乃制脾及肾为俎奠于主北又
设盛于俎西𥙊𮮐稷𥙊肉祭醴皆三𥙊彻之更陈鼎俎设馔
于筵前迎尸略如𥙊宗庙之仪灶在庙门外之东祀灶之礼先
席于门之奥设主于灶陉乃制肺及心肝为俎奠于主西设盛
于俎南𥙊𮮐肉醴馀如祀户之礼祀中霤之礼设主于牖下乃
制心及肺肝为俎𥙊肉他皆如户礼祀门之礼设主于门左枢
乃制肝及肺心为俎奠于主南设盛于俎东他如灶礼行在庙
门外之西为軷壤厚二寸广五尺轮四尺设主于軷上乃制䁂
及脾为俎奠于主南设盛于俎东𥙊肉他如门礼〈以上皆中霤礼文〉䟽
曰𥙊户𥙊中霤在庙室之中先设席于庙堂之奥祀灶门行
皆在庙门外先设席于庙门之奥特牲者特牛也诸侯或亦当
然大夫或特羊也既三𥙊移主于𥘉设奥之筵上乃出户迎尸
入即筵而坐也门之奥谓庙门外西室之奥也灶陉灶边承噐
之物以土为之鼎当陈于庙门室之前稍东西向以俎就鼎载
肉入设于筵前盛则设于俎南中霤之主设于庙室牗内之下
按五祀之主户主中霤主北向门主行主南向灶主西向
䟽又曰月令五祀盖殷礼也周天子则七祀加司命与厉此见
𥙊法篇诸侯五祀曰司命中霤国门国行公厉大夫三祀曰族
厉曰门曰行适士二祀曰门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戸或灶
周礼宫正注𥙊七祀于宫中则又与上庙𥙊之不同
射不主皮章
凡射必有的其緫名曰矦〈天子中之能服诸矦诸矦大夫士中之〉
〈得为诸矦故曰矦〉天子三矦虎矦熊矦豹矦诸矦二矦熊矦豹
矦大夫麋矦士豻矦凡射有三大射宾射燕射凡矦皆以布为
之其形必方毎三分之以为饰大射之矦其外一分以其名之
皮饰之〈虎矦用虎皮熊矦用熊皮〉其中三分之一又用其皮缀
于中为射之的故曰栖皮为鹄宾射之矦外亦用皮饰其中三
分之一则用彩色画谓之正天子五正内朱次白苍黄玄诸矦
三正朱白苍大夫士二正朱绿燕射之矦外亦用皮饰其中三
分之一天子则白质而画其兽头诸矦丹质而画其兽头〈谓先〉
〈就布上上颜色了却画其兽〉大夫士则止就布上画之故曰画
布为正今集注中凡言画布为正是以宾射燕射之矦言栖皮
为鹄是以大射之矦言也然古礼中又自有主皮之射庶人为
之于冬田猎分禽时用之与此章注内意不同又有贯革之射
军旅用之
乐记武王散军而郊社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禆
冕搢笏而虎贲之士剑也散军谓起而伐纣者皆散而归民
郊射谓为射宫于郊左东斈也右西斈也狸首驺虞以歌为节
此言行礼射而息武射所以虎贲之士皆剑而服禆冕搢笏
也〈音脱〉
告朔章
古者以竹简为书盖十二月作十二简故毎月至朔日告庙请本
月之简而行之朝廷及国中简上想只是书朔之日辰及节气
朔之为言也谓月之魄巳满明皆尽至晦日而死矣月之一日
明乃复生是死而复也
两其字指告朔而言谓尓爱其告朔之羊以为无实而妄费我则
爱其告朔之礼恐因此名而后可复其实
玉藻天子玄冕听朔于南门之外诸侯皮弁听朔于大庙郑氏注
南门谓国门也天子明堂在国之阳毎月就其时之堂而听朔
焉凡听朔必以特牲告其帝及神配以文王武王诸侯皮弁下
天子也周礼大史颁告朔于国䟽谓朔者以十二月暦及政
令月令之书诸侯受之县之于中门匝日敛之藏于祖庙月
月用羊告而受行之春秋文公六年公羊传注诸侯受十二月
朔政于天子藏于大祖庙毎月朔朝庙使大夫南面奉天子命
君北面而受之左传䟽特羊告庙谓之告朔人君即以此日视
此朔之政谓之视朔视朔者听治此月之政亦谓之听朔杜预
释例曰圣人因月朔朝庙迁坐正位乃会群吏而听大政考其
所行非徒议将然也乃所以考巳然也此章是鲁事故集注止
言诸侯之礼
关雎章
关雎诗是文王宫中人知后妃之德欲求以为王配既得之而作
此诗求之未得则有寤寐反侧之思求之既得则有琴瑟钟鼓
之乐哀乐皆是宫中人不是就文王身上所以不淫不伤乐
主第三章言哀主第二章言
关雎第三章是追言文王娶大姒巳有成但未至宫中之时思
之也寤寐而思皆主大姒非泛然思得内主也
问社章
周礼礼记之文及诸儒之大抵社所以𥙊五土之示而以勾龙
配勾龙者古诸侯共工氏之子也有平水土之功王为群姓立
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自为
立社曰侯社士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王之大社则土五
色而冒以黄诸侯之国社则受其方色之土于天子而苴以茅
其位则中门之右其壝则北面其饰则不屋其表则树其土之
所宜木遂以名其社其坛方五丈诸侯�之唐以来其主则石
为之其𥙊天子用大牢诸侯用少牢其日用甲
管仲章
三归台名三归筭法也言作台度其基广袤干尺高干尺而
其顶广袤干尺取上下之数中折之则其半广袤若干尺以
为作台之数
摄官者大夫采地少禄八不多故家臣一人兼管数事不兼摄
而一人管一事则官多俸禄亦多大夫所得公家之禄不足供之
此二事皆言仲之奢以荅或人之俭
天子诸矦大夫士之庭皆有物以蔽内外天子诸矦谓之屏以木
为之大夫以薕士以帷天子设于门外诸矦大夫士皆设于门
内庭中管仲位为大夫当用帘亦用诸矦之屏
列国之君有相朝之礼有会盟之礼凡有好会主国之君先设坫
于堂两楹间延宾升堂以爵酌酒献酢毕覆爵于坫上管仲大
夫本无此礼今亦设之
金先生谓当时齐霸而管仲当国诸矦来朝齐者必私觌于管仲
家故设此以延之
此二事皆言管仲之僣以荅或人之知礼
当时之人但见管仲匡天下之功高仰慕他不暇忽闻夫子言他
器小不知所谓乃疑为俭及夫子言仲奢又疑为知礼夫子虽
不明言器小只就奢僣两端便见得器小处奢僣不能尽器小
之意乃器小中之一事能尽大斈之道自然器大
夫子屡称管仲之仁及民受其赐是以事业言此章以斈言
集注器小言其不知圣贤大斈之道故局量𥚹浅规模卑狭不能
正身修德致主于王道大斈之道八事先以修身为本而后及
家国天下盖见礼既明行事自然件件中节不敢逾礼犯分今
管仲如此只是格物致知工夫未到见理不明故为所不当为
逾礼犯分凡事都要向上不知反成小器所谓致主于王道不
是要管仲辅齐桓公为王只是要教他行王者之道人之大伦
有五行之各欲当于理先王之道不过如此人伦之中君臣为
大桓公虽曰尊周亦多是自强其国诸国贡赋多入于齐未为
尽臣节如周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正是王道汤未伐桀
武王未伐纣以前皆是王道非谓汤武伐桀纣取天下为王了
方才是王道伐桀纣自是不得巳为之所遇时不同耳
䟽郷饮酒是郷大夫之礼尊于房户间燕礼是燕己之臣子尊于
东楹之西两君相敌则尊于两楹之间故坫在两楹间也主
君献宾宾筵前受爵饮毕反虚爵于坫上西阶上拜主人阼阶
上答拜宾于坫取爵洗爵酌以酢主人主人受爵饮毕反虚爵
坫上主人阼阶上拜宾答拜
语乐章
孔子自卫反鲁正乐时告大师之言大要乐声翕合须要纯和不
可背戾八音之中金声最高竹革之声次之匏音次之丝音又
次之石音最低作乐八音皆和声声俱见不可使声高掩声下
者故曰皦如既各自要分晓又恐声音不相合意思不相联属
故又曰绎如
本注止具训诂不言旨意谢氏之章意皆具而置圈外朱子必
有意也今玩经文盖始从成为作乐三节翕及纯皦及绎乃三
节中之节奏乐之作八音并起其声急促翕然以合此乐之始
也及入调既深则于令悠缓却要八音和合如出于一所谓八
音克谐虽是合一却又要每器之声各各明皦俱见不可高掩
下浊乱清所谓无相夺伦此乐之中也及曲将毕则𭣣拾归𪧐
有䌷绎相续不绝之意此乐之终也大抵翕之后継之以纯皦
又継之以绎从则非翕绎则不从此盖经之本旨而朱子之意
也谢氏五音六律为主以翕纯皦绎皆指此言而见于一时乐
之始终皆然盖又一义则于始从成三字稍缓者在圈外其为
是欤
八音金钟也石磬也丝琴瑟也竹管箫箎之类匏〈蒲也〉笙竽也
〈笙竽之下用匏上却用竹〉土埙也革鼓也木柷敔也
仪封人章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行摄相事与闻国政而齐人归女乐孔子乃
去鲁适卫过仪其此时欤
论语中当时𨼆君子见孔子者七人仪封人晨门长沮桀溺荷蓧
丈人荷蒉楚狂椄舆独仪封人见得圣人意趣其馀惟知以隐
为高与孔子意不相合
韶武章
古者帝王得天下必作乐𥙊天地神以告成功韶绍也舜受尭
禅故作乐见継绍之意其乐词与乐声舞态必皆有绍意武王
伐纣得天下故作乐亦见征伐之意韶乐今不能知乐记言武
乐有发扬蹈厉之容夹振驷伐之事是于乐中见用武𢧐闘之
意舜武皆圣人不是征伐便不及尭舜然禅让气象自是好征
伐气象自是不及故曰武未尽善〈发扬蹈厉是武态奋发扬起〉
〈步蹈而有猛奋之容夹振驷伐驷即四字夹振谓夹舞者振铎〉
〈以为节武舞凡六奏毎四伐一击一刺为一伐〉
居上不宽章
居人上当宽行礼当敬临䘮当哀能宽敬哀了却于宽敬哀中𮗚
其得失不是宽敬哀之外𮗚其他事
里仁第四
约乐章
圣贤言不仁字不同如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是未能尽全体
之仁者此不仁字至轻曰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是未尽善之
事不使及身此不仁字亦轻如曰不仁哉梁惠王不仁者可与
言哉皆是言失其心徳者此不仁字至重此章所谓不仁者虽
是言不能全心德之人然圣人吾意亦是言曾知斈而未深造
者故乍处约乐亦能自守但不能久长处之耳此不仁字虽未
如前两不仁字而比后两不仁则有间矣
集注约穷困也穷是不达困是贫窘圣人约乐是互举盖久约者
必忧富贵然后乐集注久约必滥久乐必淫二字皆以水喻滥
是泛滥如水散漫收杀不得底意淫是水过蒲而流出之意盖
不仁者久约则忧患而謟䛕卑屈之态生苟且邪僻之行作久
富贵则佚乐而骄矜纵诞之气长逾节陵分之事兴约者日流
于卑下乐者日过于僣躐是滥与淫意象上蔡一二之形容
安仁利仁精深在乎体认
好恶章
此章𦂳要是两能字其次要㸔两人字盖人之善恶有大小幽显
诚伪不同须是察得他真然后好恶之而其好恶则轻重进退
纎毫不差故曰能好恶人如大斈中言可见大纲集注无私心
当于理是合内外言之必尽二者然后谓之能
凡仁者必智非智不能行仁故𦆵仁人便是有知者知人善恶
者智也好恶之者仁也
富贵章
古者封建井田之法行贵然后富非有才德勲劳者不得位才
德称其位虽如舜禹举一即为百揆司空亦处之不疑后丗富
贵自是两途如国家设科取士而巳可应科且或仕者品格已
及而迁除合宜及货财义所当得者皆是以道而得富贵不以
道得富贵若诵屈巧图贪冒掊敛君子自无此或问谓一时不
期得之如孔子主我卫卿可得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
之类是也贫贱以道得之如不能立身不守法度博奕好饮酒
闘狼奢纵之类是得贫贱之道君子自无此士不以其道得之
谓水火盗贼及无辜为人所累之类我既不为得贫贱之道而
得之是命分所遭君子则安命不妄求去此求去贫贱却是
不以道得富贵逆天违命何足为君子仁者天下之正理君子
惟遵正理而行则不以道得之富贵贫贱自然不处不去此上
是取舍大分下面终食造次颠沛三节一节密似一节只是随
事随时存养工夫
此章虽富贵贫贱对说其实总言安贫贱耳不处富贵是择义不
去贫贱是安命进则由义退则乐天其行仁之君子
章内两去字皆当作去声读谓违去仁即下文违仁也俗作上声
读者非上声读者是除去之义仁是心德如何除得了
集注审富贵要见义明安贫贱要守命固
圏外要㸔然后则其四字盖君子先要取舎分明取舎不明决
则此身所处全在非义之中虽有存养工夫何益如屠者礼佛
倡家讲礼耳故曰然后若平日存养纎悉必当理至遇当取处
自然明决故曰则其前密字亦紧要谓身之所居既正则存养
者始皆无渗漏也
我未见章
四等人前好仁恶不仁皆是行仁成德故同称未见次是一日用
力行仁者未见三是昏弱欲用力而力不足者亦未见
好仁者恶不仁者皆是行仁之人但其资质气象自有不同尓好
仁者如颜子恶不仁者如孟子明言恶不仁者其为仁矣则是
日以行仁为事但于行事常常照顾不使一毫不仁之士见之
于身其与好仁而务于行者亦何以异但好仁者斍自在尓故
孔子总曰未见而朱子亦曰皆成德之事也不可将恶不仁者
轻看又要看其为仁矣字重庶见得恶不仁者与好仁者相去
不较远
其为仁矣此矣字不是句绝辞是引下文之辞故朱子作者字
如经史每以也字起下句一般
此章三未见字不同前未见及章末未之见皆言无此人中未见
谓无是事此节未见其人之意却在有能乎三字上
观过章
此章虽为观人然主于教人行仁也上言过各有党是善恶对言
下却专举仁意或可见
集注以失过二字释经过字失是错误过是太过具此两字方尽
经中过字之义
吴祐言掾以亲故受污辱之名所谓𮗚过斯知仁者本文如此受
污辱之名是指持衣自首请罪之时过言私赋民钱�言市衣
进父盖啬夫赋民钱时未知得污辱之名也及父责之而促伏
罪祐既闻之始有污辱之名尓祐见其以实首罪又能具父
言故从而赦之污辱之名则不可泯矣然终是为父之故故曰
𮗚过知仁二句所指不同读者亦当详之〈污辱本传作污秽〉
闻道章
闻道非谓耳听得直是此心与道契合盖于天下事物之理逐一
穷究积累之多至于天理流行融会十通处如曽子闻一贯而
唯颜子闻克已复礼之而请事斯语之时方是闻道
道是事物当然之理既得闻之则凡应事皆合乎礼甚而至于死
亦无不可圣人言死可㪯其极重者言之而应士皆在其中非
专为死也故集注以生顺二字𥙷明其意
程子二条言死恐有两意上条正命而死下条死之之死本注生
顺死安四字混融兼包二意
耻恶衣章
前章苟志于仁则无恶此章志于道而有恶衣恶食之耻可见前
章是苟字紧要道即仁也士苟志于道必不为外物所动矣
此见圣人言语一字之严而学者不可以不诚也
无适章
集注专主是适字正训谢氏适可也是对莫不可
心无所住佛氏之斈正欲如此与无适莫全不同他无所住只是
要不著物㪯天下万物皆是累故必此心常是湛然无纎毫
染无适莫者有义为之主无可无不可者义在可则可义在不
可则不可尔心无住者应事则可亦可不可亦可也何独应変
不同于圣人其应常亦未尝有同也盖圣人用物释氏忘身冰
炭自不可相入
无可无不可之间谓可之间与不可之间㸔义在何处非二者之
间是义也
怀德章
德者人得于天之善理即大斈所谓明德君子常切思怀念念不
忘欲至于至善之地小人不知有此徇其欲心惟思自逸不能
迁善以成德君子常念刑法之可畏而自守其身不至于犯之
小人但思惠利之所在不能择义惟务苟得虽有刑法在前亦
不顾
集注此章之间字与上章之间不同却是公与私二者之间几徴
分别行向公则怀德怀刑向私便怀土怀惠斈者正要就此之
间上用功使心路不可流向私边去
礼让章
此章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语意相类上两礼字揔天理节文人事
仪则言下礼字独言节文制度言人能用敬让之实心行礼以
治国何难之有不用敬让之实心行礼以治国虽有制度节文
尚奈不得他何如何治得国
一贯章
孔子言吾道曾子言夫子之道读者要见夫子是以身教而在门
者皆就圣人之身而斈非是论义理而巳
一贯譬如以索贯钱虽千万钱之多只一索可以尽贯天下事物
虽无穷却只是一个道理贯串在里面理之原出于天在天地
虽浑然至大而事事物物各自不同其理亦流行寓其中毎事
物中理虽不同然只是天理一个大原头分析来所以谓之一
理贯万事但礼虽同须是就一事一物上看得透行得彻及万
事万物上皆如此然后可见緫会处圣人固是生知如曽子亦
是先逐事物上穷究力行义理纯熟积累得多夫子只把一言
融会他零碎底成一片叚于事物上不曽见得道理便一
贯只是虚谈穷事物之理既多不知一贯之义却又窒塞
一理贯万事固是事物虽众只是一个道理此言吾道一以贯
之是就圣人应事处须要体认得圣人之心全是理行出处
全是道如此方是吾道之以贯之只万理一原却只是论
造化云小与此章意不相似
曽子平日于夫子所为随事精察力行但见一事是一理犹觉费
力故夫子言我所行之道是一礼以贯万事是使曽子逹此礼
而见之行事以身先者告之也曽子既闻夫子之言一时融绎
通彻洞见天地万物原委浑然之大而纎悉粲然条叶之繁而
本根有在自是行事之间便可入此境尚何疑之有既以一唯
当之随即融化忠恕以告门人夫子谓之一贯而曽子谓之忠
恕只是此一语便见得真契此旨矣是亦以身所先得者教门
人见之行事也大率此章不可专作知㸔正是行处意多
忠恕二字上承夫子下接门人曽子平日用功于忠怒今既造一
贯之礼矣则门人勉夫忠恕岂不足以践此地乎
而已矣三字要㸔得有力要见得学者以忠怒体一贯真可以见
其实行忠恕造一贯真可以逹其境
集注推已二字是恕之正训忠恕本是斈者之事曽子为门人未
能逹一贯之旨故借平日讲明忠恕二字以释一贯之义大凡
恕与仁只分生熟生者是恕熟者是仁恕须推已〈以巳推度它〉
人仁只安行一贯是圣人事仁道也以恕行之推得熟亦至
于安行故忠恕解一贯最切近
上言至诚无息是以天地之至诚无息喻夫子之一礼浑然万物
各得其所是以天地之生万物各得其所喻夫子之泛应曲当
下言至诚无息者道之体是言夫子之心至诚无息乃道之体
万物各得其所是言夫子之应万事各得其所为道之用各有
所指当细玩
忠恕一贯以下天道人道大夲逹道皆是借用非中庸本义中庸
谓诚者天道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人
道择善而固执贤者之事也此借以形容曽子所言忠恕皆就
圣人上盖忠以心之体统言即上文至诚无息之意故曰天
道恕以及物处言然合事物上尽其义即前泛应曲当之意故
曰人道如中庸天道则自然及物人道则随事精察而力行圣
人之恕虽不待择不待执终是就毎事上文之勉斋谓圣人之
忠是天之天圣人之恕是天之人意可见矣中庸之大本谓
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此忠是心之全体真实非独未发者也然
乃恕之本故亦可以大夲言大抵因曽子借忠恕形容一贯恐
学者疑之所以多是借以明义理固可借用非独忠恕而巳
如下文言天道亦有忠恕之意同
圈外第一条作四节看以已及物仁也是一节言圣人之事推巳
至不远是也是一节为恕之正义忠恕一以贯之至大本逹道
也是一节发明圣人之忠恕此与违道以下是一节缴上三节
此字指忠恕一贯以下言违道不远缴第二节动以天又缴�
以已及物一句上
圈外一条言圣人之忠恕二条言天道之忠恕三条緫言一贯忠
恕而以斈者忠恕结之盖圣人止言一贯而曽子却言忠恕忠
恕本是斈者事故朱子以程子之言缉类而发明之言斈者忠
恕是勉强圣人忠恕是自然非惟圣人可以忠恕言天地亦可
以忠恕言又过于曽子高一级乃见以忠恕解一贯无所不
可谓忠恕即一贯则斈者与圣人无异而古来未尝以忠恕吾
圣人谓忠恕非一贯而曽子曰而巳矣为截然一定之论故程
子尽力发明以𥙷其义斈者且于门人问曽子言时始则以
忠恕可体圣人之一贯行之纯熟则由忠恕可逹圣人之一贯
�������������������������
�������������������������
�������������������������
�������������������������
�������������������������
�������������������������
�������������������������
事君数章
事君交友之道所当为者固非一端此章以君友同言又同一数
字所以专主諌争
读论语丛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