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四书丛说 (四部丛刊本)/序

读四书丛说 序
元 许谦 撰 景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元刊本
卷一

吴师道读四书丛说序

读四书丛说者金华白云先生许君益之为其徒讲说

而其徒记之之编也君师仁山金先生履祥仁山师鲁

斋王先生柏从登北山何先生基之门北山则学于勉

斋黄公而得朱子之传者也四书自二程子表章肇明

其旨至朱子章句集注之出折衷群言集厥大成说者

𦹋以加矣门人高弟不为不多然一再传之后不泯

灭而𭕒微则泮涣而离真其能的然久而不失传授之

正则未有如吾郷诸先生也盖自北山取语录精义以

为发挥与章句集注相发鲁斋为标注点抹提挈开示

仁山扵大学有疏义指义论孟有考证中庸有标抺又

推所得扵何王者者与其已意并载之君上承渊源之

懿虽见仁山甚晚而契谊最𣸧天资纯明而又加以坚

苦笃实之功妙理融扵言表成说具扵胸中问难开陈

陈无少疑滞抑扬反复使人竦听深思随其浅深而有

得焉故自远方来従学者至数百人遂为一时之盛今

𮗚丛说之编其于章句集注也奥者白之约者畅之要

者提之异者通之画图以形其妙析段以顕其义至于

训诂名物之缺考证𥙷而未备者又详著焉其或异义

微牾则曰自我言之则为忠臣自他人言之则为谗贼

金先生有是言也此可以见其志之所存矣呜呼𣣔通

四书之旨者必读朱子之书𣣔读朱子之书者必由许

君之说兹非适道之津梁示学者之标的欤先是君未

没时州人有得其书而刊之者君闻亟使人止之且恐

记录之差也则自取以视因得遂为善本诸生谓予尝

辱君之知俾序其所以然𥨸独惟念昔闻北山首见勉

斋临川将别授以但熟读四书之训晚年悉屏诸家所

录直以本书深玩盖不忘付嘱之意自是以来诸先生

守为家法其推明演绎者将以反朱子之约而已故能

传绪不差闳大光明式克至于今日也又念某识君之

𥘉尝以持敬致知之说质扵君君是之复举朱子见延

平时其言好恶同异喜大耻小延平语以吾儒之学理

不患其不一所难分不殊耳朱子感其言精察妙契著

书数十万言莫不由此学者扵朱子之书当句读字求

必若朱子之用功而后足以得其心此君之拳拳为人

言者也然则得君之丛说而读之者其扵君教人读书

之法尤不可以不知也故因并著之君名谦其世系履

行与凡他经论著详具友人张枢子长所为行述兹不

复赘云

黄溍作墓志曰先生丛说敷绎义理惟务平实尝曰圣

贤之心尽在四书四书之义备扵朱子顾其立言辞约

义广读者或不能悉究其义以一偏之致自异𥘉不知

未离其范围其可以易心求之㢤

 右白云先生文懿许公所箸读书丛说六篇先生之

 子元与门人俞实叟等之所校雠其文字无讹斘可

 诵习东阳张枢考其终始而序次其说曰古者左史

 记事右史记言春秋者左史之流而书者言与事皆

 记之也古书篇第至多圣人取其嘉言善行可以垂

 世立教近于时切于事者定箸为书百篇凡圣贤传

 道之微旨帝王经世之大猷尽在是矣遭秦灭学汉

 兴掇拾𥙷缀于焚弃之馀虽有所佚亡犹幸其不遂

 堙没而无传于世也于是立之学官以教学子孔安

 国始为书传辞义简质至唐孔颕逹撰正义以推演

 其说其以后书说䆮广见于箸录者数十百家疲精

 神瘁枯竹间有所明而其大要卒不能以出夫二家

 之说焉朱子之为经于书属之门人蔡氏固尝质疑

 问难然非若昜诗之有全书也

本朝设科取士并绌众说而专用古注䟽蔡氏犹以朱

 子故也蔡氏之说或有未备仁山先生文安金公于

 书表注通鉴前编引书语中既剖析而着明之矣先

 生受学之久闻义之䆳独患是经之传出于朱子之

 门人苟一豪之不尽则学者无所折𮕵非所以称

国家崇奨训厉之意廼研精覃思博求其义为之图说

 以示学者使人人易知焉于是言行并彰细大毕备

书之奥义微旨至此无馀蕴矣丛说中所引传䟽诸

 家之说或采掇其辞而易置其次不必尽如旧也盖

皆有所裁定而毕致其意非徒随文引援而已虽其

 说时时少异于蔡氏而异者所以为同也先生尝诵

 诵金先生之言曰在我言之则为忠臣在人言之则

 为谗贼要归于是而己岂不信㢤至正六年门人南

 䑓监御史白野普化怗睦尔与其僚大梁杨公惠移

 浙东廉访使谓先生之遗书虽已行于世而学者倦

 于翻录使得锓板以传此诚学者之幸廉访使既受

 牒转移浙东宣慰使请下属郡取于校官羡财以给

 资用如监察御史言于先生所著诗名物钞八篇四

 书丛说二十篇与读书丛说皆刊行枢闻古之有道

 有徳者必推己之所明以发人之所未明已得之而

 后施于人礼乐政教之谓也夫岂自为己哉其或邂

 逅无位不能见之事业将以正人心𮗜来世者莫大

 乎为经自世学不明而士之为经者各𩥦其偏私以

 求圣人之意求之愈深而失之愈远言之愈广而袭

 之愈晦此世士之为经者之所同病也先生不幸无

 位退而求之于经不为奇新不求近名率以救往说

 之偏得圣人之意而会夫大中之归既没而其言立

 其施于人者博矣宜其为士所宗为时所尚考行易

 名而令闻长世也先生金华人其讳字世系言行本

 末具今翰林直学士乌伤黄公溍所为墓志序铭兹

 不述至正七年丁亥岁夏五月壬寅朔序

读大学丛说


               东 阳 许 谦

章句序作三大节毎节又分作两叚

 自篇首至非后丗所能及为第一节

 首两句言大学之用盖自至之性言得于天之理人人皆同然

 其至不能齐言得于天之气人人皆异是以至全之言因气之

  昏牵引物欲故失其善一有至复其性言得其气之至清至淳

  者为圣人自然能尽其性于是体天道立标凖而教化其民欲

  人复其已失之性此原三皇二帝立教之始

  三代之隆以下言设教之法至周大备

自及周之衰至坏乱极为第二节

  周衰至鲜矣言上无圣君而圣人在下移其教于下君师之职

  始分此天运之失常丗道之大变然教法尤详圣人有位者其

  政教止及于当时孔子之道有所𢌿付笔之于书而传教于万

  丗人虽没而书则存后有兴者可复振

  俗儒记诵以下言人亡教熄

 自天运循环至篇终为第三节

  前叚言程子应运而生上接孟子

  后叚言𥙷程子而全孔曽之书

    复性图

   阴阳五行相涵之图

 

 

 

 

 

 

 

 

 

 

 

 阴阳五行合下齐有非是先有阴阳后生五行古人察气之来往

  便立阳阴之名又见流行者有微有甚又立五行之名康节推

  天地自开辟至于复阖十有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一元之

  间只是一个大来往而已一元有十二会则子至巳会六万四

  千八百年为气之来为阳午至亥会六万四千八百年为气之

 往为阴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丗一丗三十年一

 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时小而岁月日时大而元会

  运丗只一般今于一岁之气上易见冬至之日阳气生于九泉

  之下至春则上至地面渐舒布夏而盛秋则收敛冬而伏藏又

  复起于九泉矣循环无端以岁序则自春始尔一元亦不过如

  此然则元会运丗岁月日时之间各有阴阳有阴阳则有五行

 矣

 木神为仁火神为礼金神为义水神为智土神为信凡言往来开

  阖只是说气然必有理为之主气譬如舟所以乘载理譬如柂

  所以运舟者也此所谓神即理之妙者也大抵说阴阳五行只

  是说气而理自然在其中

 太玄木为性仁金为性义火为性礼水为性智土为性信五性本

  于五行者如此细玩其理无不吻合郑康成乃谓水神为信土

  神为智者非是

 天之生人理气俱到然有此气故理有所泊是以谈者多是先说

  气如中庸章句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理亦赋焉

  是也此序却先单说理然后言气质又著然字反接盖要见人

  性本善而全皆可为圣贤却𬒳气质有偏故受而生者不等是

  人皆可以学文又不可不学也

 气禀不齐大约且分四等曰清浊纯驳清者智而浊者愚纯粹者

  贤而驳杂者不肖此以四者不杂两端极处言之(⿱艹石)清多浊少

  浊多清少纯多驳少驳多纯少或清而驳或纯而浊万有不齐

  故人之资质各各不同

 聦明睿智圣人之资质聦明不专在耳目盖主于心而言也听得

  精审见得明了皆是心上事睿是思通乎微智是知识周遍睿

  如物格智如知至

 礼智之智性之名睿智之智质之称

 尽其性是知之到行之极兼上知全两字

 天命为君师天非能谆谆然命之也天理只在人心天下朝觐讼

  狱讴歌者不之尧舜之子而之舜禹人心既归即知天命归之

  矣故孟子曰天与之人与之

 治者法制禁令赏善罚恶凡政事施设皆是教者躬行心得能感

  化而可推充者也大小学之教固在其中

 极字本义是屋栋借以为至高至中之喻今匝角亭子之栋最可

  见故曰至极之义标凖之名此是圣人处天位为父子则极于

  慈孝为兄弟则极于友恭至于百度万行一言一动无非天理

  之正中立此标凖于上然后臣民莫不仰视争趋兴起而效之矣

 舜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命䕫曰命汝典乐教胄

  子周礼大司徒以郷三物教万民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教国

  子弟曰百姓曰郷万民则司徒主郷学之教曰胄子曰国子弟

  而成均又国斈之名则典乐主国学之教也

 三代之降是专指夏禹商汤武王周公之盛时是言圣人一代之

 兴必修法度改制作亦因前代之旧而増益之至周公则大备矣

 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

 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

  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郑氏注曰上庠

 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东序

  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虞庠亦小学也在西郊孔

  氏䟽曰养老必于学者教孝悌也国老谓卿大夫致仕者庶老

  谓士及庶人在官者

 

 

 

 

 

  陈祥道曰四代之学如此而周又有辟廱成均瞽宗之名记曰

  天子设四学周之制也盖周之学成均居中成均以成性也又

  曰均其过不及则曰成均其左东序其右瞽宗此大学也虞庠

  在国之西郊则小学也记曰天子视学命有司行事𥙊先师先

  圣焉卒事遂适东序设三老五更之席又曰食三老五更于太

  学所以教诸矦之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矦之德夫天子

  视学则成均也命有司行事𥙊先师先圣即祀先贤于西学也

  所谓𥙊于瞽宗者也适东序设三老五更之席即养国老于东

  胶所谓食三老五更于太学者也然则商之右学在周谓之西

  学亦谓之瞽宗夏之东序在周谓之东胶亦谓之太学盖夏斈

  上东而下西商学上右而下左周之所存特其上者而右学东

  序盖与成均并建于一丘之上成均颁学政右学祀乐祖东序

  养老更也

    陈氏周学图

  

   商之右学周谓之西学亦谓之瞽宗

  

   夏之东序周谓之东胶亦谓之太学

  

  朱子曰诸儒皆以养国老者为大学养庶老者为小学盖亦因

  王制之言而意之耳陈氏说其位置又与郑氏诸儒之说不同

  皆无所考阙之可也

  明堂位曰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学也

  頖宫周学也王制曰天子曰辟廱诸矦曰类宫孟子曰夏曰校

  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项安丗松滋县学记曰学制之

  可见于书者自五帝始其名曰成均说者以成性也有虞氏即

  学以藏粢而命之曰庠又曰米廪自其孝养之心发之也夏后

  氏以射造士而命之曰序以检其行也商人以乐造士而命之

  曰学又曰瞽宗以成其德也学之音则校校之义则教也至于

  商先王所以教者备矣周人倄而兼用之内即近郊并建四学

  虞庠在其北夏序在其东商校在西当代之学居中南面而三

  学环之命之曰胶又曰辟廱郊言其地璧言其象皆假借字也

  侯国皆立当代之学而损其制曰泮宫凡郷皆立虞庠州皆立

  夏序党皆立商校于是四代之学逹于天下矣

    项氏周学图

  

  

  

  

  

     右天子之学即王宫之学诸儒之言不同

 王制诸侯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

 名曰頖宫长乐陈氏曰诸矦之学小学在内大学在外故王制

 言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以其选士由内以升于外然

 后以逹于京故也天子之学小学居外大学居内故文王丗子

 言凡语于郊然后于成均取爵于上尊以其选士由外以𦫵于

 内然后逹于朝也

     右诸矦之学即国都之学

 

 

 

 

 

 

 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注曰术当为遂

  声之误也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朝夕坐于门门侧之

  堂谓之塾䟽曰按书传说云七十致仕而退老归郷里大夫为

  父师士为少师新榖已入馀子皆入学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

  学上老平明坐于右塾庶老坐于左塾馀子毕出然后皆归夕

  亦如之上老父师庶老少师汉书食货志曰春令民毕出在壄

  冬则毕入于邑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

  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斑白不提挈

  陈祥道礼书曰坐上老庶老于此所以教之学也坐里胥邻长

  于此所以教之耕也 䟽又曰六郷举党六遂举序则馀闾里

  以上皆有学可知郑注州长云序州党之学注郷饮酒义云庠

  郷学也此云党有庠是郷之所居党为郷学之庠不别立序凡

  六郷之内州学以下皆为庠六遂之内县学以下皆为序又曰

  党有庠疑夏殷礼也

     右郷学天子之制百里为近郊有六郷二百里为远郊

     有六遂大国三郷三遂次国二郷二遂小国一郷一遂

     尚书传曰百里之国二十里之郊七十里国九里之郊

     五十里国三里之郊 按上注䟽所言则闾里以上凡

     郷州党族遂县鄙酂皆有学但闾里之塾为小学馀皆

     大学也

 大戴礼曰王子八岁出就外舎学小艺履小节束发而就大学白

  虎通亦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

  大夫元士之适子十有三年入小学二十入大学又曰岁事已

  毕馀子皆入学年十五入小学十八入大学 按大戴礼是王

  子入学岁数书传前说是公卿大夫元士之子入学岁数迟速

  不同程子止据大戴礼酌中为定朱子从之

 洒埽应对进退是其所行故教其节六艺非㓜少能尽行故教诵

  其文洒者播水于地以浥尘埽者运帚于地以拂尘也 实水

  于盘攘𬒮及肘堂上播洒室中握手洒之节也 如为长者粪

  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以箕自郷而扱之如拼席不

  以鬣执箕膺擖又如凡拼之纪必由奥始俯仰磬折拼母有彻

  之类是埽之节也扱音吸拼弗运反鬛力辄反帚也擖又作揲

  舌也并以渉反执箕以舌自向也 如先生问焉终则对如长

  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又如长者不及母儳言母剿说母雷

  同之类应对之节也 如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

  退不敢退如侍坐于君子请见不请退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

  还屦问日蚤莫请退可也之类进退之节也

 礼谓五礼吉礼𥙊天神祀地示享人鬼之礼凡十有二凶礼䘮荒

  吊禬恤凡五宾礼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凡八军礼师均田役封

  凡五嘉礼饮食昏冠宾射飨燕脤膰贺庆凡六 乐谓六乐云

  门黄帝乐大咸尭乐大磬舜乐大夏禹乐大濩汤乐大武武王

  乐 射谓五射白矢谓矢贯侯过见镞白参连前放一矢后三

  矢连续而去剡注羽头高镞低去剡剡然㐮尺谓臣与君射立

  㐮君一尺而退井仪谓四矢贯侯如井之容仪剡失冉反㐮音

  让 御谓五御鸣和鵉和在式鵉在衡升车马动则鵉鸣鵉鸣

  则和应逐水曲谓随逐水势之屈曲而不坠水过君表谓(⿱艹石)

  诗传云褐纒旃以为门间容握驱而入击则不得入是也舞交

  衢谓在交道而车旋应舞节逐禽左谓御驱逆之车逆驱禽兽

  使左当人君以射之 书谓六书象形谓日月之类象形体为

  之会意谓武信之类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会合人意也转注谓

  考老之类建类一首左右相注处事谓上下之类假借谓令长

  之类一字两用谐声谓形声一也江河之类皆以水为形工可

  为声 数谓九数方田以御田畴界域粟布以御交质変易衰

  分以御贵贱禀税少广以御积羃方圎商功以御功程积实均

  输以御远近劳费盈朒以御隐杂互见方程以御错糅正圎勾

  股以御高深广远衰𥘉危反禀力锦反羃莫狄反朒女六反

 天子元子将継丗有天下众子将封国为诸侯以至二字包诸矦

  在其中诸侯元子将継丗有国众子将为大夫公卿大夫元士

 适子皆将継丗有禄位不问贤愚皆必当斈(⿱艹石)公卿大夫元士

  之众子则与凡民同择俊秀入大学焉

 汉有秀才士之美称也北史万人之秀曰俊凡俊秀只是人才出

 众之名

 次第言小大入学之年节目言小学之节文大学之八条目

 心得不是知得是此身体道而行理融神会契合之妙者所以著

 在躬行之下

 日用如饮食起居皆是彛伦只是五者之常伦

 性分是从天理大原头分来底职分是见处地位君臣父子长㓜

  朋友随事合当做底

 陵小山也夷平也陵夷言丘陵斜阤渐渐与地夷平教化渐废至

  于无类此

 诵传先王之法兼大小学言之传是传之当时与下诏后丗对说

 支者木之末流者水之末馀者食之末裔者衣之末支流馀裔却

  是止把水与衣二者来比谓支分之流馀末之裔也

 规模节目以三纲八条对言则三纲为规模八条为节目谓八条

  即三纲中事也独以八条言之则平天下为规模上七条为节

  目平天下是大学之极功然须是有上七条节节做工夫行至

  于极然后可以天下平

 俗儒是害于内者异端是害于外者凡非圣人之道而别立异论

  者皆异端此是緫名虚无寂灭又是其中目之大者老氏以无

  为道而其用专以清静为宗释氏以万物皆空然后见其本性

  而以寂灭为期圣学止是五常人伦一切都是实事全然相反

  戾 𫞐変诈也谋阴计也术数小道智数也百家各自立意持

  论人人不同诸子小说是也众技阴阳卜筮医药种树杂艺是

  也一切就功名者专以功利惑丗百家众技又以新奇诡异祸

  福射利之说诬民所以人皆眩瞀奔趋之不暇是故沈迷汩没

  不复知仁义之归是充塞而不能行也 杂出乎其间是俗儒

  异端之间盖老释二教虽背正道然其立言高远又无尘俗势

  利之趋故𬒳他立得根基牢(⿱艹石)可与正道角此外则必须依傍

  以成说故必出乎二者之间 汉艺文志𫞐谋家兵法也数术

  家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也方技家医药之类也此序

  盖用彼名而所该者或广

 如月之晦如目之肓如气之否如川之塞晦肓言不明否塞言不

  行

 反复是展转愈深而不可去底意沈如物没于水而不可浮痼如

  病著于身而不可愈

 战国以来固是治少乱多然五季五十三年间五易代八易姓于

  时天下分裂为十馀国争地杀人无日无之至于弑父弑君⿱𫂁么 -- 篡

  攘倾夺权谲変诈无所不有人伦尽䘮天理消亡自古以来未

 有甚于此时故曰季丗

治休美而教详明

表而岀之章而显之

指归趣向趣言其始归言其终

私淑者私善于人孟子不得为孔子之徒而私善于再传之子思

 朱子不得为程子之徒而私善于三传之李氏此私淑字最切

经一章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及下逆顺两言八条目共四十三

  字先王立学教人之法其馀皆孔子发明之言看三在字及古

  之字可见

 凡言道有二意天理气化运行不息者谓之道人由义理而行亦

  谓之道圣人赞易多言天之道馀经中所言皆是言人所行之

 道也此大学之道又非二者之谓却是言大学中教人修为之

  方尔如君子深造之以道之道

 凡言德亦有二意得天理而存于心者德也行道有得于心亦德

  也此明明德字就得处言则是上一意及加明之之功而有得

  于已然后有下一意

 人之𥘉生禀天地之气以为形禀天地之理以为性理无有不善

 则其性亦皆善所谓德也以其虚灵而能具万物之理而可应

 万事故谓之明德气则有清浊淳驳之不同得清者为智得浊

 者为愚淳者为贤驳者为不肖此朱子所谓气禀所拘及其有

 知又为物欲牵引于外内有私意逐物而起此朱子所谓物欲

 所蔽也气禀所拘就有生之𥘉言之物欲所蔽就有知之后言

 之因此二者所得之明德竟𬒳昏昧斈者当凭开发磨莹之功

 変化其气质消去其物欲使此德复明此明明德之意人之生

 同得此理与我无异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亦如我之

  用功明其德此新民之意

 天以善理赋人而人受之存于心者为性故性字从心从生是有

 此心即有此理也得此性存于心其本则尽具万物之理其用

  则可应天下之事故谓之德然性是单说理德是就泊在气上

  处说故如此光明洞彻纵横妙用应物无穷不可杂气言之然

  不可离气言之盖此理搭在正通气上方能如此明(⿱艹石)搭在物

  之偏塞气上如何会具众理应万事是故不可离气言之也但

  不可道明德是气耳此要体认

 三句固是大斈之纲领分而推之则上一句为下两句之緫纲领

  下一句为上两句之标的明德新民虽两事对㪯而新民亦是

  明德中事

 知止谓知至善所在定以理言静以心言安以身言虑以处事言

  得谓得其所止

 定静安属知虑得属行定静在事至之先安在事至之际虑在处

  事之时得在应事之后静如不惑安如不动心朱子以不惑解

  不动心固(⿱艹石)一般今且借此分开体认二节静是明物理各见

  有定向后其心自然无纷扰故曰如不惑安是事来之时素有

  以应之如俗语不手忙脚乱故曰如不动心看孟子论北宫黝

  孟施舎曽子皆是就临应事上说 此安字与朱子所言略有

  不同然亦不妨通意试审思之

 物即事也事即物也物有形而事无迹故互㪯就明德新民以已

  对人言故曰物五者是一事之始终故曰事朱子语录曰对言

  则事是事物是物独言则兼事在其中如仁者不过乎物所谓

  物亦只是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此处上明字又与篇首上明字稍不同此

  谓推明明明德之道于天下下明德字包章首明明德三字章

  句使天下之人使字体贴上明字意

 不曰欲平天下先治其国而曰明明德者是要见新民是明德中

  事又见新民不过使人各明其德而已

 凡言必先而后固是谓欲如此必先如此既如此了然后如此然

  而致知力行并行不悖(⿱艹石)曰必格尽天下之物然后谓之知至

  心知无有不明然后可以诚意则或者终身无可行之日矣圣

  贤之意盖以一物之格便是吾之心知于此一理为至及应此

  事便当诚其意正其心修其身也须一条一节逐旋理会他日

  揍合将来遂全其知而足应天下之事矣

 八条目前叚自下说上者明明德新民工夫后叚自上说下者止

  至善之功效

 格物致知以知言诚意以下以行言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此本字举身而言上该诚意正心下对家国

  天下厚谓家薄谓国与天下家者父子兄弟夫妇所在固所当

  厚国与天下皆推此以接之故当薄其势自然如此此非是教

  人薄于远正是教人厚于近也君子之学只是要明得分轻重

  之分既明则家厚而国薄自不容巳

 章句人之所得乎天原明德之所从来虚灵不昩解明字具众理

  应万事解德字虚灵正说不昧反说作一贯看下惟虚故灵虚

  是体灵是用惟虚灵故不昧虚灵是体不昧是用惟虚灵不昩

  故能具众理虚灵不昩是体具众理是用惟其具众理故能应

  万事具众理是体应万事是用又分看惟虚灵故能具众理惟

  不昧故能应万事人之所得至万事者也是明德正训下三转

  却是说上明字但为气禀至有时而昏原其所当明然其本体

  至未尝息者证其所可明下言明之之方复其𥘉言明之之效

 气禀是内根物欲是外染气禀浊驳有微甚则物欲所染有浅深

  明明德是要変化气质消除物欲气禀已一定物欲则日増用

  功者但要随时随事止遏物欲使不行开廓气禀使通畅是皆

  开发吾本有之光明所能至

 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即是义理极处即中必至于是

  是不可不及不迁是不可过

 事理当然释善字极释至字

 修身以上至新民之事结八条目前节工夫而上至于明德新民

  二纲物格知至至所止之序结八条目后节效验上贯知止能

  得五句而緫于止至善之纲

    三纲领八条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