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纪数略 (四库全书本)/卷04

卷三 读书纪数略 卷四 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目录
  天部
  历律类
  历代五十七历
  历五十变
  六历
  汉五历
  汉魏三历
  元魏八历
  三家新历
  九家历
  唐二十三家历
  八历
  宋十八历
  六术
  历正五官
  三元
  历元三本
  历圣人之徳六
  历法四纪
  大衍历十二议
  七术
  四家历经
  历注之用六
  言天三家
  说天六等
  春秋日食三十六
  三家星官
  唐浑仪三重
  宋浑仪三器
  司天台浑仪九事
  绍圣司天二器
  东京四浑仪
  刻漏长短数
  元祐四刻漏
  浮漏四壶
  晷漏四法
  刻漏四家
  地中

  五声
  五音别名
  七音
  祖孝孙七音
  三指定律
  三宫
  四清声
  六间
  七始
  七律
  十二律
  十二律长短相生
  十二钟律
  京房六十律
  古法七品
  汉五量
  四器
  六矩
  六度
  五则
  黄帝五量
  三物
  三器
  五度
  三代尺
  尺度十五等
  太府寺四等尺
  五权
  五量
  齐四量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四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天部
  历律类
  历代五十七历
  黄帝调历 颛顼历 虞历 夏历 殷历 周历鲁历皆以四分起数汉太初历邓平三统历刘歆四分历古法
  象历刘洪魏黄初历韩翊景初历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晋太始历 正历刘智春秋长历杜预干度历李修王显用杜镇东晋通历王朔姚秦三纪甲子元历姜山及宋七曜历徐广元嘉历何承天大明历祖冲之梁历虞𠚳凉历赵𣤆北魏正光历崔光东魏兴光历李业兴北齐天保历宋景业甲寅元历 刘孝孙历 张孟宾历 后周天和历甄鸾明克让历 丙寅元历同上隋开皇历张宾大业历张胄元皇极历刘焯唐戊寅历傅仁均麟徳历李淳风经纬历瞿罗昙光宅历同上乙巳元历南宫说开元大衍历僧一行九执历来自西域至徳历韩颖宝应五纪历郭献之建中正元历徐承嗣元和观象历徐昻长庆宣明历穆宗诏日官作景福崇元历边冈符天历曹士笃石晋调元历马重续五代明元历王处讷万分历 蜀永昌历胡秀材正象历亦蜀人作南唐齐政历陈威勲五代显徳钦天历王朴
  历五十变李心传朝野杂记
  黄帝至秦历凡七变 汉四百年历凡四变 魏晋迄隋历十六变后魏后周六历不预唐三百年历凡九变及五代调元钦天而历法弊自建隆迄绍熙二百五十年历十四变
  六历史正义
  黄帝历 颛顼历 夏历 殷历 周历 鲁历续汉志黄帝历起辛卯颛顼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丙寅周用丁巳鲁用庚子
  汉五历
  颛顼历高帝太初武帝三统刘歆作四分章帝乾象灵帝
  汉魏三历宋志三人皆善历者
  太初邓平修旧制新乾象刘洪始减四方定月行迟疾景初杨伟斟酌两端以立多少因朔积分设差以推合朔月蚀
  元魏八历初用魏景初历后平凉土得赵𣤆所修元始以代之
  景初 元始 五寅元 景明 正光 兴和 永安 武定
  三家新历魏延昌
  屯骑校尉张洪 荡冦将军张龙祥 校书郎李业兴
  九家历总成一历请名神龟
  前三家新历倂 卢道䖍 卫洪显 胡荣 沙门统道融 樊仲遵 张僧豫
  唐二十三家历
  汉之太初 三统 四分 乾象 魏之景初一本有黄初晋之正历 河西之元始 宋梁陈有元嘉 大明 大同 七曜 元魏有永安 甲子 武定若天保 大𧰼 甲寅 甲子元则北齐周历也若刘孝孙徳林之开皇 大业 皇极则隋历也 并戊寅 麟徳凡二十三家
  八历
  戊寅元历武徳甲子元历麟徳大衍开元五纪宝应正元建中观𧰼元和宣明长庆崇元景福 加至徳历凡九变
  宋十八历
  应天建隆初造乾元太平兴国仪天咸平崇天天圣明天治平奉天熙宁观天元祐占天崇宁纪元同上统元绍兴乾道乾道淳熙淳熙会元绍熙统天庆元开禧开禧淳祐淳祐会天宝祐成天咸淳
  六术晋志黄帝使容成综斯六术
  羲和占日 常仪占月 车区占星气 伶伦造律吕 大挠造甲子 隶首作算数
  历正五官左传郯子曰昔黄帝少皥氏之世凤鸟适至故为鸟师而鸟名
  凤皇氏为历正 元鸟氏司分鳦也以春分来秋分去伯赵氏司至伯劳也以夏至来冬至去青鸟氏司启仓庚也以立春鸣立夏止丹鸟氏司闭鷩雉也以立夏来立冬去四者皆历正之官
  三元
  周以天元 殷以地元 夏以人元
  历元三本三代而下造历者各有增创
  太初起以律而候气于黄钟 大衍符以易而较数于分杪 授时准以晷而测验于仪𧰼
  历圣人之徳六汉志
  以本气者尚其体 以综数者尚其文 以考类者尚其𧰼 以作事者尚其时 以占往者尚其源以知来者尚其流
  历法四纪同上
  十九年为一章二十七章为一会计五百一十三年三会八十一章为一统计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三统九会二百四十三章为一元计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章会统元运于无穷 后汉书十九岁为一章至朔同日谓之章七十六岁为一蔀至朔同在日首谓之蔀计四章千五百二十岁为一纪二十蔀计八十章四千五百六十岁为一元三纪计一百四十章此前后二书之不同也
  大衍历十二议一行历
  历本议 中气议 合朔议 灭没略例 卦候议卦议 日度议 日纒盈缩略例 九道议 晷
  漏中星略例 日蚀议 五星议
  七术同上
  步中朔术 步发敛术 步日𨇠术 步月离术步轨漏术 步交会术 步五星术
  四家历经
  傅仁均 李淳风 南宫说 一行
  历注之用六六典太卜令
  大会 小会 杂会 岁会 除建 人神
  言天三家张衡传注
  周髀晋志曰盖天宣夜 浑天 贺道养记一方天兴于王充二轩天起于姚信三穹天闻于虞昺
  说天六等月令正义言天地形状之殊凡有六等
  浑天张衡所述盖天周髀以为法宣夜无所师法安天虞喜作昕天姚信作穹天虞耸作 张行成曰尧之历𧰼盖天法也舜之璇玑浑天法也
  春秋日食三十六
  榖梁以为朔二十六 晦七 夜二 二日一 公羊以为朔二十七 二日七 晦二 左氏以为朔十六 二日十八 晦一 不书日者二有甲乙者三十四食既二
  三家星官隋志
  甘氏齐甘徳石氏魏石申夫巫咸 凡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倂二十八宿及辅官附坐一百八十五星总二百八十二官一千四百六十八星 元嘉中钱乐之铸浑天铜仪以朱墨白三色别三家
  唐浑仪三重李淳风铸表里三重置凝晖阁
  六合仪 三辰仪 四游仪
  宋浑仪三器司天监沈括对
  在外曰体立四方上下之位其次曰𧰼法天地之运行其内曰玑衡玑以察纬衡以察经玑可左右衡可上下
  司天台浑仪九事至道间韩显符铸
  天经双规 游规 直矩 窥管 平准轮 赤道环 黄道环 龙柱 水臬
  绍圣司天二器仪象制度法略
  规天矩地机轮隐中以察三光验寒暑其圆如丸其大数围以布列宿著天经
  东京四浑仪每座重二万斤
  至道仪在刻漏所韩显符制皇祐仪在翰林司天院苏易简熙宁仪在太史局沈括元祐仪在合台苏颂
  刻漏长短数梁刻漏经谓秦之遗法汉代施用
  冬至昼漏四十五刻冬至之后日长九日加一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夏至之后日短九日减一刻元嘉起居注以日出入定昼夜冬至昼四十刻夏至夜亦宜四十刻夏至昼六十刻冬至夜亦宜六十刻春秋分昼夜各五十刻 今减夜限日出前日入后昏明际各二刻半以益昼夏至昼六十五刻冬至昼四十五刻二分昼五十五刻而已
  元祐四刻漏史注
  浮箭漏 秤漏 沈箭漏 不息漏
  浮漏四壶熙宁间近阳门观浮漏沈括上议
  求壶 度壶 复壶 建壶
  晷漏四法薛季宣言
  铜壶 香篆 圭表 辊弹
  刻漏四家
  何承天 朱史 宋景 唐刻漏经
  地中司马文正公日景图日行黄道每岁有差地中当随而转移
  周在洛邑 汉在颍川阳城 唐在浚仪

  五声
  宫最浊为君次浊为臣半清半浊为民微清为事最清为物欲知宫舌居中喉音一曰唇音季夏土欲知商开口张齿头正齿秋金欲知角舌缩却牙音春木欲知征舌柱齿舌音夏火欲知羽撮口聚喉音唇重唇轻冬水 观物外篇先闭后开春也纯开夏也先开后闭秋也冬则闭而无声
  五音别名尔雅
  宫谓之重 商谓之敏 角谓之经 征谓之迭羽谓之柳 刘歆云宫中也君也为四音之纲其声重厚如君之徳商章也臣也其声敏疾如臣之节角独也民也其声圆长经贯清浊如民之象征祉也事也其声抑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迭续其音如事之绪羽宇也物也其声低平掩映自下而高五音备成如物之聚而为柳也
  七音按五音宫与商商与角征与羽相去各一律角与徵羽与宫相去二律相去一律音节和相去二律音节远故角征之间近征収一声比征少下谓变徵羽宫之间近宫収一声少高于宫谓变宫
  黄钟之数八十一分三分损一以下生征三分益一以上生商三分损一以下生羽三分益一以上生角以三分之不尽一算数不可行声所以止于五也变征 变宫
  祖孝孙七音
  一宫 二商 三角 四变征 五征 六羽 七变宫
  三指定律禹以声为律以身为度得左三指合之为九寸则黄钟之律定馀律生焉第二指为民为
  角大指为事为祉故不用为裁管之法

  中指为君指三节三寸裁为宫声之音四指为臣指三节三寸裁为商声之管五指为物指三节三寸裁为羽声之管
  三宫周礼大司乐注
  天宫夹钟圜钟圜丘地宫林钟函钟方丘人宫黄钟宗庙 晋律志笛三宫正声下征清角
  四清声朱文公谓半律通典谓子声
  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六间太玄六始为律六间为吕周语注六吕在六律之间
  十一月黄钟干初九也六律之首十二月大吕坤六四也正月太簇乾九二也二月夹钟坤六五也三月姑洗乾九三也四月中吕坤上六也五月蕤宾乾九四也六月林钟坤初六也七月夷则乾九五也八月南吕坤六二也九月无射干上九也十月应钟坤六三也
  七始汉律历志舜七始乐又曰七宗
  黄钟天始宫土林钟地始征火太簇人始商金姑洗春始角木蕤宾夏始变征日南吕秋始羽水应钟冬始变宫月
  七律周语注周有七音景王问七音之律
  黄钟为宫 太簇为商 姑洗为角 林钟为徴南吕为羽为五正声应钟为变宫 蕤宾为变征为二和声
  十二律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又曰六律六同本十二钟之名以为十二律之名黄帝命荣猿所铸黄钟 太簇 姑洗 蕤宾 夷则 无射已上六律属阳大吕 夹钟 中吕 林钟 南吕 应钟已上六律属阴
  十二律长短相生蔡元定三分损益隔八相生上生知益下生知损律所生者常同位吕所
  生者常异位故曰律娶妻而吕生子

  黄钟三分损益生林钟 林钟生太簇 太簇生南吕 南吕生姑洗 姑洗生应钟 应钟生蕤宾 蕤宾生大吕 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 夹钟生无射 无射生仲吕
  十二钟律
  生为十二律 制为十二钟 候为十二管 旋为十二宫 布为十二辰 测为二十四气 衍为六十律 合为六十声 变为六十八调 六六相因为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数
  京房六十律论律者皆以十二律循环相生不知三分损益往而不返仲吕再生黄钟止得八寸
  七分有奇不成黄钟正声故以仲吕再生别名执始转生四十八律

  律起黄钟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仲吕生执始执始生去灭去灭生时息时息生结躬结躬生变虞变虞生迟内迟内生盛变盛变生分否分否生解形解形生开时开时生闭掩闭掩生南中南中生丙盛丙盛生安度安度生屈齐屈齐生归期归期生路时路时生未育未育生离宫离宫生凌阴凌阴生去南去南生族嘉族嘉生邻齐邻齐生内负内负生分动分动生归嘉归嘉生随时随时生未卯未卯生形始形始生迟时迟时生制时制时生少出少出生分积分积生争南争南生期保期保生物应物应生质未质未生否与否与生形晋形晋生惟汗惟汗生依行依行生包育包育生谦待谦待生未知未知生白吕白吕生南授南授生分乌分乌生南事钱乐之为三百律合六十律日当一管
  古法七品荀勉校尺所用
  姑洗玉律 小吕玉律 西京铜望臬 金错望臬铜斛 古钱 建武铜尺
  汉五量律志黄钟所生凡有五法
  备数 和声 审度 嘉量 权衡
  四器
  规
  六矩周髀算经商高答周公问用矩之道
  平矩以正绳 偃矩以望高 覆矩以测深 卧矩以知远 环矩以为圆 合矩以为方
  六度淮南子阴阳大制有六度
  天为绳 墬为准 春为规 夏为衡 秋为矩冬为权
  五则汉志法度之器也
  少阳 东 春木 仁生少阴 西 秋金 义方太阴 北冬 水 知谋太阳 南 夏火 礼齐中央 四季土 信诚 魏相云太昊乘震执规司春炎帝乘离执衡司夏少昊乘兑执矩司秋颛顼乘坎执权司冬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
  黄帝五量家语
  权衡 升斛 尺丈 里步 十百
  三物乐志三物有时而蔽总其法于数使分寸龠合铢两皆起于黄钟
  一黍之广积为分寸 一黍之多积为龠名 一黍之重积为铢两
  三器程迥述三器图义
  度 量 衡
  五度所以度布帛也
  一蚕之丝为忽忽十为丝丝十为毫毫十为釐釐十为分十分十尺十丈 说文十发为程十程为分 说苑十粟为一分
  三代尺蔡邕独断
  夏十寸为尺 殷九寸为尺外纪汤十二寸为尺周八寸为尺周语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大戴礼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
  尺度十五等
  一周尺汉志刘歆铜斛尺建武铜尺晋泰始荀勉律尺为晋前尺祖冲之所传铜尺 二晋田夫玉尺梁法尺 三梁表尺 四汉官尺晋始平得古铜尺五魏尺 六晋后尺 七后魏前尺 八中尺 九后尺后周市尺开皇官尺 十东魏后尺 十一蔡邕铜籥尺后周玉尺 十二宋氏尺钱乐之浑天仪尺后周铁尺开皇初调钟律尺及平陈后调钟律水尺 十三开皇万宝常律吕水尺 十四杂尺赵刘曜浑天仪土圭尺 十五梁朝俗间尺
  太府寺四等尺景祐间诏丁度高若讷等与王朴律准比校详定多不相合
  铁尺比律准长三寸二分强景表尺长四分邓保信尺长一寸九分强阮逸等尺长七分强
  五权所以权轻重也
  百黍为一铢一龠十二铢二十四铢十六两三十斤四钧百二十斤说苑十粟重一圭十圭一铢 礼记注八两曰锱说文六铢也
  五量所以量榖粟也
  八十四黍为圭圭四为撮千二百黍为龠合龠为两龠十合十升十斗曰石
  齐四量左传晏子云齐旧四量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釡釡十则钟
  音斗四升音讴四豆四区六斗四升十釡六石四斗




  读书纪数略卷四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