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读书杂释
全书始 卷一 下一卷▶

周易

编辑

童牛之牿

编辑

《说文·告部》:“告,牛触人,角箸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今本僮作童。按《九家易》、《郑志》、虞氏《易》,僮俱作童,是也。《释名·释长幼》云:“牛羊之无角者曰童。”杨雄《太玄经》云:“童牛角马。”明童牛者,无角之称。又,今本告作牿。《释文》引刘歆注云:“牿之言角。”按牿为牛马牢,非角也。九家《易》、虞氏《易》作告,也《说文》同。郑本作梏,谓施梏于前足,是也。《郑志》:“冷刚问:‘《大畜·六四》“童牛之梏,元吉。”注:“巽为木,互体震,震为牛之足,足在艮体之中,艮为手,持木以就足,是施梏。”又《蒙·初六》疏云: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今《大畜·六四》“施梏于足。”不审桎梏手足,定有别否?’答曰:‘牛无手,以前足当之。’”今按:童牛无角,施梏于前足,亦与许氏义不相背。则告、梏俱会意、转注之字。今作牿者,非也。

信及豚鱼

编辑

《尔雅·翼》曰:“河豚每三头相连,号为一部。谚云:‘得一部,典一袴。’冬至日辄至,应《中孚》十一月卦。‘信及豚鱼’,河豚也。”解最新奇。

祇既平

编辑

《易·坎卦》:“祗既平。”《释文》云:“京本作禔。”虞仲翔注亦云:“禔,安也。”《说文·示部》云:“禔,安福也。”引《易》曰:“禔既平。”据叔重、仲翔说,知孟氏本作禔也。王弼作祗,祗与禔古字通。《复卦》:“无祗悔。”《释文》云:“王肃本作禔。”《史记·韩长孺传》:“禔取辱耳。”注云:“禔一作祗。”是古字通之证也。张参《五经文字》则作袛,谓作祗者非。鼒按:《五经文字》之说非也。《说文·衣部》:“袛,袛裯,短衣。”义迥别,无可通。惠定宇《本义辩证》信之,过矣。又《释文》引康成注云:“祇当为坻。”按《尔雅》、《毛传》、《说文》三书训坻为小渚。《诗·甫田》:“如坻如京。”笺云:“坻,水中之高地也。”与坎相对,为义实胜诸家。

寘于丛棘

编辑

《周官》:“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虞翻注《易·坎卦》“寘于丛棘”云:“坎多心,故丛棘。狱外种九棘,故称丛棘。”是九棘不独外朝有之矣。鼒按:仲翔狱外种九棘之说,经典虽无所考,而汉、唐间说经者,亦群以丛棘为外朝之左右九棘。郑康成注云:“天子外朝,左右九棘之象也。”“上罪,三年而赦。中罪,二年而赦。下罪,一年而赦。不得者,不自思以得正道,终不自改而出诸圜土者杀,故曰凶。”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曰:“坎为丛棘,又为法律。按《周礼》:‘王之外朝,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司寇、公、卿议于其下。害人者加明刑,任之以事。上罪,三年而赦。中罪,二年而赦。下罪,一年而赦也。’”刘表作“示于丛棘”云:“众议于九棘之下。”范甯引《易》作“继作徽𬙊,示于丛棘”云:“古疑狱三年而后断。”又后汉陈宠上疏云:“文王重《易》六爻,而列丛棘之听。”说并相同。鼒谓:外朝九棘,《周礼》列之《秋官》,则为听狱之所,无可疑者;不独《王制》“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一语,足为证也。

百谷草木丽乎土

编辑

《说文·艸部》:“{艸丽},艸木相附,丽土而生。从艸,丽声。《易》曰:‘百谷艸木{艸丽}于地。’”今作“百谷草木丽乎土”。按虞氏《易》作“丽乎地”,《释文》云:“王肃本作地。”又《一切经音义》引作:“丽于地”。经典皆以天地对言,则引当作地,王弼本妄改之耳。又草,古皂字,今为艸木字。

以事遄往

编辑

《说文·辵部》:“遄,往来数也。从辵,耑声。《易》曰:‘以事遄往。’”今文以作已。按《广雅·释言》云:“已,以也。”知以与已通。《释文》云:“以本作以。”知古本亦作以,以、已皆得能以也。虞翻本作“祀事遄往”。注云:“祀祭、祀坤为事谓二也”。张惠言曰:“二簋用享,故举祀事。”又注云:“祀,旧作已也。”知虞氏所见本,亦有作已者矣。

其人天且劓

编辑

宋胡瑗谓《易·睽卦》“其人天且劓”,“天”当作“而”。鼒按:瑗说是也。黥额为天,虽马融、虞翻旧注如是,而他书更无可证。篆书“天”字作,“而”字作,形本相近,故“而”误作“天”也。“而”为“耏”之省,《汉书·高帝纪》:“耏以上请之。”注引应劭曰:“轻罪不至于髡,完其耏鬓,故曰耏。”又曰:“耏字从彡,发肤之意也。”《后汉书·陈宠传》注亦曰:“耏者轻刑之名也。”鼒又按:《说文》曰:“而,颊毛也”,故省彡亦通。

其形渥

编辑

《易·鼎卦》:“其形渥。”九家、虞氏作“其刑渥。”九家注云:“渥者厚大,言罪重也。既覆公𫗧,信有大罪,刑罚当加,无可如何也。”虞注云:“谓四变时,震为足,足折入兑,故鼎折足,兑为刑。渥,大刑也。鼎折足,则公𫗧覆,言不胜任。象入《大过》,死凶:故鼎折足,覆公𫗧,其刑渥,凶。”郑氏作“其刑剭。”注云:“糁谓之𫗧。震为竹,竹萌曰笋,笋者𫗧之为菜也,是八珍之食。臣下旷官,失君之美道,当刑之于屋中”。《周礼·司煊氏》:“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注云:“屋读为‘其刑剭’之剭。屋诛,谓所杀不于市,而以适甸师氏者。”又,《汉书·叙传下》述哀纪“底剭鼎臣”,注引服虔云:“底,致也。《周礼》有‘屋诛’,诛大臣于屋下,不露也。《易》曰:‘鼎折足,其刑渥,凶’,谓诛朱博、王嘉之属也。”义与康成《易》、《礼》两经注同。鼒谓服、郑之说,必有师承。《曲礼》曰:“刑不上大夫。”《文王世子》云:“若有罪,则磬于甸人。”《天官·甸师氏》亦云云。知“诛在臣屋下,不露”之义甚可据矣。颜师古以服言“屋下”为失其义,盖去古远,而于汉经师之说不能尽通。然云“剭者,厚刑”,谓重诛也,则于九家、虞氏之说犹合。若王弼改“刑”为“形”,而以渥为沾濡之貌也,殆谬妄无足道矣。

艮其辅以中正也

编辑

《易·艮卦·六五象》词曰:“艮其辅,以中正也。”朱子《本义》曰:“正字,羡文,叶韵可见。”盖以孔疏有“位虽不正,以居得其中,故不失其正”之言,春解正字,以中字为义,复用韵叶之,遂疑正字为羡文。鼒谓“以中正也”当作“以正中也”。《集解》引虞注云:“五动之中,故以正中也。”是虞本自作“正中”,不作“中正。”张惠言据今本《集解》谓“中正”误为“正中”,不知今本《集解》乃校书者以意改也。

日中则昃

编辑

《易·丰卦》:“日中则昃。”《释文》云:“昃,孟本作稷。”《左·字十五年传》:“日下昃”,《穀梁》作“日是稷”,音同借之字也。纬书多用此字,《中候握河纪》:“晚报勿明礼备,至于日稷。”《孝经钩命诀》:“日稷而赤光起。”注并云:“稷,读为侧。”《郙阁颂》:“劬劳日稷兮”,盖用古语也。引伸其义,亦得为独用之字。杨子《太玄·应》:“君子应以大稷。”注云:“稷,侧也。”《吕览·下贤篇》:“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注云:“稷,不见之也了,亦与日昃之义相近也。”

天际翔也

编辑

《易·丰卦》:“天际翔也。”孟氏作“天降祥也”,曰:“天降下恶,祥也。”郑亦作“祥”。鼒按:作祥是也。《左·僖十六年传》:“是何祥也?”注云:“吉凶之先见者。”疏云:“吉之先见谓之祥。恶事亦称为祥。”故《昭十八年传》:“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是即恶祥之说也。李鼎祚《集解》引干宝注亦同此义,较王弼说实长。

得其资斧

编辑

《易·旅卦》:“得其资斧。”《释文》云:“资,如字。《子夏传》及众家并作‘齐斧’。张轨云:‘齐斧,盖黄钺斧也。’虞喜《志林》云:‘齐当作斋,斋戒入庙而受斧也’”《汉书·王莽传下》:“司徒寻初发长安,亡其黄钺,寻士房扬素狂直,乃哭曰:‘此经所谓“丧其齐斧”者也。’自劾去。”注引应劭曰:“齐,利也。亡其利斧,言无以复断斩也。”《叙传下》述《荆燕吴传》曰:“虽戒东南,终用齐斧。”注引张晏曰:“齐斧,越斧也,以整齐天下也。”蔡邕《太尉桥公碑》:“爰将度辽,亦由齐斧。”陈琳《檄吴将校部曲》:“孙权小子,未辨菽麦,要领不足以膏齐斧,名字不足以洿简墨。”《晋书·乐志》:“乃整元戎,以膏齐斧。”注说并同《易释文》。惟沈约《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九年丙申诏曰:“未劳资斧”,与王氏本同。鼒按:李鼎祚《周易集解·旅卦》引虞翻注云:“离为资斧,故得其资斧。”《巽卦》引虞翻注云;“巽为齐,离为斧,故丧其齐斧。”是虞本《旅卦》为“资斧”,《巽卦》为“齐斧”,较然不同。又《王莽传》所云“丧其齐斧”亦引《巽卦》文,非《旅卦》文,则或资斧、齐斧交各有当也。又按:读“齐”为“斋”,良是。《卦例》:“上为宗庙。”《集解》引荀爽曰:“军罢师旋,亦告于庙,还斧于君,故丧齐斧,正如其故,不执臣节,则凶。故曰:丧其齐斧,贞凶。”受斧、还斧,均因斋戒入庙。据此则与《旅》之“资斧”迥别,不得以此而溷彼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编辑

《系词上传》:“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虞注云:“雷霆,霆艮,风巽,雨兑也。日离,月坎,寒干,暑坤也。运行往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故一寒一暑也。”惠定宇《周易述》疏之曰:“震为雷,艮为廷,廷与霆通。巽为风,兑为雨,谓兑泽为雨。《祭义》云:‘天时雨泽’,是也。知‘兑为雨’者,《昭元年春秋传》曰:‘天有六气,阴阳风雨晦明也。’贾、服之义,以雨属西方,兑正秋西方之卦。虞注《小畜》‘自我西郊’云:‘兑为西,雨生于西’,故知兑为雨也。离为日,坎为月,干为寒,坤为暑,鼓之润之,日月往来,寒暑相推,皆八卦相荡之义。”王引之《经义述闻》驳虞义曰:“霆艮、雨兑、寒干、暑坤者,以上文言八卦相荡,非此则八卦不全也。然遍考书传,无以霆为艮、雨为兑者。疾雷为霆,不得分以为二。《说卦》曰:‘雨以润之’,此曰:‘润之以风雨。’雨皆谓坎,非谓兑也。传意但以雷霆为震,风为巽,雨与月为坎,日为离,而艮、兑则从其略。孔颖达本霆为电,云:‘鼓动之以震雷离电,滋润之以巽风坎雨,或离日坎月,运动而行,一节为寒,一节为暑。直云震巽离坎,不云乾坤艮兑者,乾坤上下备言,艮兑非鼓动运行之物,故不言之,其实亦一焉。雷电风雨亦出山泽也。’《孔子闲居》曰:‘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象传》曰:‘山下有风’、‘山下有雷’。又曰:‘泽中有雷’、‘泽上有风’。则山泽为雷霆风雨所自出,言雷霆风雨足以该山泽矣,何须以霆艮雨兑备八卦之数乎?寒暑亦谓坎离,《易·通卦验》所谓坎主冬至,离主夏至也。虞氏以《说卦》有‘干为寒’之文,遂谓‘寒干暑坤’,不知乾道、坤道下文始言,此则但言坎离,非谓乾坤也。”鼒按:王氏《述闻》一书,其说《易》多驳虞说,亦未尽通乎虞氏之例,故排击处义多拘泥。然此条本孔氏《正义》,谓传词直言“震巽坎离”,不言“艮兑乾坤”,则非无据。谨按《说卦》:“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煊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干以君之,坤以藏之。”艮兑乾坤直举卦名,更不象,明是此处之例。且雨润既系之坎,不应此处又属之兑;至“艮之为霆”,惠氏以字与“廷”通,然象须有至理,不得以形声通之例无端牵合。张氏惠言以艮为倒震之象,谓“雷自上反”。又云:“雷动于下,霆击于上。”亦似从而为之辞。九家《易·说卦》注云:“雷与风寸变化不常,而日月相推,递有来往,是以四卦以义言之,天地山泽恒在者也,故直说名矣。孔颖达《正义》曰:“上四举象,下四举卦者,王肃以为互相备也。”此二说足以证王氏所言之不谬矣。

干知大始坤作成物

编辑

《易·系词上传》:“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孔疏曰:“初始无形,未有营作,故但云知也。已成之物,事可营为,故云作也。”望文生义,说殊浅陋。李鼎祚《周易集解》于“干知大始”句,引九家《易》曰:“始谓干禀元气,万物资始。”“坤化成物”句,引荀爽曰:“物谓坤任育体,万物资生。”惠定宇《周易述》本之为义,引伸曲畅。其注云:“大始,元也。复以自知,故知大始。坤称化,干而成物。故化成物,此天地之合也。”其疏云:“《干·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释诂》云:‘元,始也。’董子《对策》曰:‘谓一为元者,视大大始而欲正本’,故知大始,元也。元,初九也。《系词下》曰:‘复以自知’,故知大始。《大戴礼·天圆》云:‘曾子曰: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阳施而阴化。’故知坤称化,谓构时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承乾而成物,故化成物也。《乐记》曰:‘地气上跻,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盖据此传为言。而云‘天地之和也’,先王法之以作乐,天地合,故和为天地之合也。”又张惠言述虞氏义曰:“阳称大,资始未来,故曰知。神以知来也。承开成物,故曰化也。”细玩惠、张二君之说,理大物博,唐以后说经者,所万不能逮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编辑

《易·系词下传》:“吉凶者,贞胜者也。”《释文》引姚信本作“贞称”,惠栋《周易述》从姚作“称”,引《考工记注》、韦昭《晋语注》,以为古文通之证。鼒谓胜、称,古文自通,然说《易》则不当以称字为义,此自以虞注义为长。虞注云:“贞,正也。胜,灭也。阳生则吉,阴消则凶者也。”张惠言曰:“阴生灭阳,阳动贞之。”其义是矣。胜即阳胜阳、阳胜阴之义。虞云“灭”者,引伸字义,谓阴胜则灭阳也。古训诂简直多类是,凡灭国称胜国,亦此义也。

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编辑

《易·系词》曰:“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虞翻《易注》引孔子曰:“回也,其庶几也。”今《论语》作“子曰:‘回也,其庶乎!’”皇侃《义疏》云:“庶,庶几也。”朱子《集注》云:“庶,近也。言近道也。”按《尔雅·释言》:“庶几,尚也。”又云:“庶,幸也。”《释诂》云:“几,近也。”则《集注》当作“庶,庶几。几,近也。”《吴志》:“张昭子承能甄识人物,勤于长进,笃于物类,凡在庶几之流,无不造门。”又顾雍子邵好乐人伦,自州郡庶几及四方人士往来相见,或言议而去,或结厚而别,风声流闻,远近称之。观二传用庶几字,皆言其为可造就之材,似不足尽颜氏子。鼒按:虞《易注》云:“几,神妙也。颜子知微,故殆庶几。”如此解《论语》,则颜子以知微之神妙,而能安贫乐道,较赐也“亿屡中”之明为高远矣。似可为“闻一知十”、“闻一知二”作一证据。

天地絪缊

编辑

《易·系词》:“天地絪缊。”《释文》云:“缊,一作氲。”《说文·壶部》云:“㚃,壹㚃也。从凶,从壶,不得泄,凶也。《易》曰:‘天地壹㚃’。”张氏《复古编》云:“壹从壶、吉,于悉切;㚃从壶、凶,于云切;吉凶在壶,不得泄也。”鼒按:许氏于㚃字下云“不得泄,凶”,则壹字为不得泄,吉,可以意推,《复古编》之说是也。《汉书》、《文选》或作“烟煴”,盖“壹㚃”古字,“烟煴”为今字,“絪缊”借之字。朱子《本义》谓“絪缊,交密之状”,是殆以字从系为义,不知此借字,不得据为义也。郭忠恕《汗简》云:“古《周易》,缊作。”与《说文》同,是不妄也。晁氏以“絪缊”为古文,可谓无知而妄作矣。又“氤氲”亦俗体字,汉以前所无,德明所睡,亦是当时俗本。

其于人也为寡发

编辑

《易·说卦》:“其于人也,为寡发。”《释文》引郑康成注作“宣发”。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注云:“为白,故宣发。马群以宣为寡发,非也。”盖宣、鲜之同音借字。鲜训白,故宣亦训白。《说卦》云:“巽为白。”作“宣发”是也。又宣、寡形近,亦易相讹。刘向《列女传》“卫宣夫人”,《太平御览》引作“卫寡夫人”,与《传》中鲁寡陶婴、梁寡高行、陈寡孝妇义例相同。作宣者,形近之讹耳。卫宣夫人事,具见《毛诗》、《左传》,岂《贞顺传》中人哉!

易逸象离为牝牛

编辑

陆德明《经典释文》载《易·九家逸象》:《离》后有一,为牝牛。虞仲翔不以为然,故说《易》皆主坤为牛。然《左·昭五年传》:“卜楚邱曰:‘纯《离》为牛。’”则不独《九家逸象》有之。又荀爽《离卦》注云:“牛者,土也。生土于火。《离》者阴卦,牝者阴性,故曰‘畜牝牛吉’矣。”干宝《革卦》注云:“《离》为牝牛。《离》爻本坤,黄牛之象也。”《礼·坊记》“东邻杀牛”注亦云:“《离》为牛。”是郑氏亦以《离》为牛矣。惠栋曰:“《离》,一阴居二阳之间,中美能黄,故六二谓之黄离,牝牛之象。”鼒谓牛本坤象,《离》之二五,即《坤》之二五,故《离》亦牛象,仲翔之说泥矣。又仲翔注《睽䷥》卦“其牛𧤊”云:“四动䷥坤为牛、为类。牛角一低一仰,故称𧤊。离上而坎下,其牛𧤊也。”鼒谓《睽》四既动,则《离》、《坎》象俱不见,不得云“上下为𧤊”,且《坎》亦无牛象也。此盖据卦体不动而言,则䷥有两离象,离上而离下,故曰一低一仰也。

穼衷即宋衷

编辑

《征异录》载,历朝异姓,有穼姓。晋人有穼衷,音森,见李鼎祚《周易集解·姓名目》。按今《集解》中,只有宋衷,无穼衷。《世本》有宋衷注,《乐纬》有宋衷注,是刘表部下人,无所谓{宋木}衷者当是宋字刻讹为穼,作《征异录》者,妄采之耳。

  ↑返回顶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