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俳优 通俗编
卷三十二 数目
卷三十三 语辞 

卷三十二

○数目

【积少成多】 〔困学纪闻〕见中庸。〔按〕今中庸无此文,惟论语譬如为山注中有之。

【多多益善】 见〔史记淮阴侯传〕,汉书作多多益办。

【好物不在多】 〔南唐近事〕唐元宗曲江宴,命近臣赋诗,朱巩惟进一联,不能终篇,曰、好物不在多。

【多多赘】 〔法言〕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

【少少许】 〔庄子〕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

【无多子】 〔隋炀帝诗〕见面无多子,闻名尔许时。〔传灯录〕临济曰、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按〕此即今,云没多儿也,没多儿亦尝人诗,邵尧夫云、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相去没多儿。

【些子儿】 〔罗虬比红儿诗〕应有红儿些子貌,却言皇后长深宫。〔后山诗话〕宋太祖夜幸后池对新月,召卢多逊赋诗,请韵,曰、些子儿,卢诗曰、谁家玉匣新开镜,露出清光些子儿。

【些些】 〔旧唐书杨嗣复传〕郑覃曰、臣近日未免些些不公,亦无甚处。〔白居易诗〕些些口业尚夸诗,又笙歌随分有些些,故态些些亦不妨。〔元积诗〕扶床小女君先识,应有些似外翁。

【若干】 见〔礼〕,曲礼及投壶篇郑注云、若、如也,干、求也,言事本无定,当如此求之也。〔汉书食货志〕或用轻钱百加若干,师古注云、若干者、设数之言也,干犹个数耳,一说干者十干,自甲至癸,亦以数言也。

【几所】 〔汉书疏广传〕数问其家金,馀尚有几所,师古曰、犹言几许。〔按〕所、许声近,古因互用,说文、引诗伐木许许,亦作所所。

【多伙】 〔说文〕■字注、读若楚人名多伙。〔按〕今吴语有之,其读伙在许、所之间,馀冬序录、谓吴人问多少,亦曰几伙。

【摩诃】 〔翻译名义〕梵音摩诃,此云大多胜也。〔按〕今浙西郊野间,民有以多为摩诃者,当原于此。

【无数】 〔诗〕万亿及秭,疏云、言其多无数也。〔按〕杜甫诗无数晴蜓齐上下,刘长卿诗、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俱言其多,若周礼序官男巫无数,女巫无数,则谓其或寡或多,未有定数,与此别也。

【无万】 〔汉书成帝纪〕建始元年六月、有青蝇无万数集未央殿中,注云、言其极多,虽欲以万数计之,而不可得,故云无万数。〔按〕秦峄山碑、世无万数,万即万字,今俗有无万大千语,大千本佛经三千大千。

【够】 〔广韵〕够、多也,音遘。〔升庵外集〕今人谓多曰够,少曰不够是也,文选魏都赋,繁富伙够,不可殚究,五臣注、误作平声,不知够究本文,自协韵也。

【通共】 〔汉书原涉传〕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

【乙】 〔史记天官书〕太一星。〔诸葛亮上先主书、阮籍大人先生传〕俱作太乙。〔王义之十七帖〕想足下别具不复乙乙。〔按〕俗画一惭通用,古有然也。

【弍】 〔说文〕古文二字也,汉梁休碑弍鼎用此。〔按〕古一亦作弍,三亦作弍,皆见说文。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演繁露〕古书一二三,俱以弋为母,而随数附合,以成其字,不知单书一画为一,二画三画为二三,起自何时,今官府文书,凡其记数,皆取声同而点画多者、改用之,于是壹贰叁肆之类,本皆非数,借以为用,贵其不可改换为奸耳,本无义理,可与之相更也,若十之用拾,八之用捌,九之用玖,则全无附益也,其有在疑似间者,惟参与壹贰字耳。〔按〕唐张参五经文字,每部后凡几字之题,皆作壹贰叁等,惟七作漆字小殊,武后时岱岳观造像记,所用数字亦然,则诸字之借行,自唐初然矣,壹贰叁古本通用,不仅在疑似也,诗壹发五豝,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石经中庸可壹言而尽也,仪礼士冠宾壹揖壹让,有司彻,众宾皆答壹拜,庄子某壹怪之,汉书扬雄赋招摇泰壹,壹字并与一同,易尊酒簋贰,礼记虽贰不辞,士有贰宗,论语不贰过,孟子市价不贰,贰字并与二同,周礼参分去一,左传自参以上,考工记闱门容小局参个,庄子参日而后能外天下,淮南子再言而通,参言而究,史淳于髡传、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参字并与三同,外如五之与伍,七之与柒亦古所间通,未得竟斥为无义,汉艺文志有五子胥书八篇,即伍子胥也,吕氏春秋亦言五员亡荆,后汉宦者传、越骑营五百,妻有美色,韦昭注曰、五百字本为伍伯,崔豹古今注、五人曰伍,故伍伯亦称五百,转互相通,五固可为伍矣,七旧通漆,墨子、周公夕见漆士十士,太元文拟之二漆是也,故张参亦以此代七,百广韵谓柒与漆同,山海经、刚山多柒木,水经注、漆水下有柒县、柒渠、柒溪、皆变漆为柒,是七之为柒,亦有所因缘矣,至陆六两字,后汉马援传、今更共陆陆,与史记公等录录意同,而乐府录要通作六幺,捌字别文作朳,省其旁即为八,此则程氏所谓疑似之间,未敢多附会焉。

【■■■■■■■■】 〔司马温公潜虚〕以此代一至九字。〔按〕今市廛计簿有所谓号马者,以一作■,二作■,三作■,四作■,五作■,六作■,七作■,八作■,九作■,其一二三与潜虚正同,六七八文虽继横互易,而意亦仍之,惟■,乃古文■字之省,又与十斜正相比,今误以当四别用西洋五字为■,与温公法殊,左传襄三十年亥有二首六身,杜注云、亥字二画在上,并三人为身,如算之六,盖古人记算字,原有别就简易之体。

【廿■■】 〔说文〕■、二十并也,人汁切,徐铉曰、自古以来,二十字从省,并为廿字。〔玉篇〕作■。〔汉石经论语〕八佾阳货篇末皆题云、凡廿六章。〔考工记轮人〕十分寸之一谓之枚,疏云、故书十与上二合为■字,则二十三十四十字,一字为两读,因而有之。〔国语〕行玉廿瑴,注云、今本作二十,旧音独出■字,当音人。〔颜之推稽圣赋〕中山何伙,有子百廿,魏妪何多,一孕四十。〔秦泰山碑〕皇帝临位廿有六年,皆用此■字,三十字并为■,或作■,又作 ■。〔汉石经〕三十而立、为■而立。〔唐石经为■〕。〔王符潜夫论〕年■以来。〔韩愈孔戣墓铭〕孔世■八,吾见其孙,音皆苏遝切。〔史记秦会稽颂〕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秦碑通以四字为句,不应此独五字,以泰山碑廿有六年例观,当亦作■,后人误分之耳,四十古亦并为■字。〔汉石经〕年四十而见恶,为年■别作■、■。〔苏轼诗〕恶业相缠■八年。〔浙江志〕载杭青枝坞掘得唐贞元间于府君墓■四十字并文为■,其音皆先立切,〔按〕旧唐书睿宗纪先天二年三月诏,凡制敕表状书奏笺牒年月等数,作二十、三十、四十字,盖前此通行为廿■■,虽于经传表奏皆然,故至此乃诏正之。

【念】 〔金石文字记〕开业碑阴,多宋人题名,有曰元祐辛未阳月念五日题,以廿为念,始见于此,杨慎谓廿字韵书皆音人,惟市井商贾音念,而学士大夫亦从其误者也。

【佰】 〔汉书食货志〕仟佰之得,注云、仟谓千钱,佰谓百钱,但音莫白反,世俗作陌。〔梦溪笔谈〕百钱谓陌者,借字用之,其实只是百字,如会与伍耳,仟佰皆从人,今作阡陌,而皆从阜,指田之阡陌,当从阜,汉志或从人,盖古字通用。

【万】 〔说文〕十千为万。〔古文尚书〕凡万字皆正作万。〔二王帖〕万每作万。〔瓮牖闲评〕万者、蝎也,万者、十千也,二字之义全别,惟钱谷之数,惧有改移,故万借为万,盖出于不得已也,其馀万字,既不惧改移,安用借为哉,诗书中如万邦为宪,无以尔万方,用万字甚多,皆误借为万耳。

【卍】 〔椤严经〕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学古编〕此字人谓万字,乃出古钱。〔华严音义〕卍本非字,周长寿二年,上权制此文,著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法苑珠林〕开卍字于胸前,蹑千轮珩足下,卍与千相偶为辞。

【两】 〔梦溪笔谈〕古乎一斤,当今四两三分两之一,一两当今六铢半,然文选注、谓二十四铢为一两,相去悬殊,而今多从二十四铢之说。

【钱】 〔日知录〕古逄法二十四铢为两,近代乃十分其两,而有钱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钱币之钱,非数家之正名,唐书武德四年,铸开通元宝,重二铢四,絫积十钱重一两,所谓二铢四絫者,今一钱之重也,后人以其繁而难晓,故代以钱字。

【分】 〔又〕古时分乃度之名,说文,寸、十分也,汉书律历志、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孙子算术、十牦为分,十分为寸,皆然,惟淮南子十二粟当一分,十二分当一铢,十二铢当半两,此则权之名,然以十二分为铢,二十四铢为两,则小于今之为分者多矣。

【大半小半】 〔周礼司裘注〕侯中丈四尺者,鹄方四尺六寸大半寸,侯中一丈者,鹄方三尺三寸少半寸,疏云、三分寸之二,是大半寸也,三分得一分,名为少半寸。〔汉书胶西王传〕削其国去大半,张晏注、亦云三分之二为大半一为小半。

【巨万】 〔史记司马相如传〕费以巨万计。〔酷吏传〕杜周家赀,累数巨万,索隐曰,巨万、犹万万也。

【幺】 〔日知录〕一为数之初、故以小名之,骰子之以一为幺是也。〔按〕尔雅幺、幼,汉书幺钱,俱但训小,惟陆机文赋、犹弦幺而徽急,幺犹言孤,略于一义相近。

【大】 〔又〕今人兄弟行次称一为大,不知始自何时,汉淮南万王,常谓上大兄,孝文帝行非第一也。

【平头】 〔白民易诗〕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又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按〕凡计数逢十,今俗谓之刘头数,平与刘同。

【一切】 〔汉书平帝纪〕吏在位二面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非经常也,犹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

【画一】 〔汉书曹参传〕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注曰,言整齐也。

【加一】 〔左传昭三年〕晏子曰,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锺乃大矣,杜注,登、加也,加一、谓加旧量之一也,旧以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釜十为锺,锺六斛四斗,陈氏以五升为豆,五豆为区,五区为釜,则釜八斗,锺八斛。〔按〕今云加一,乃谓斗秤之十分增一者,实异而名义同。

【前三后五】 〔淮南子天文训〕立春后得太阴之辰而迁其所顺,前三后五,百事可举。〔按〕恒语前三后四,四当为五之讹。

【十头二十头】 〔欧阳文忠公集〕与侄简云、二哥十头出京,三五日到家,汝欲二十头归,何故更令郭天锡先归也。〔按〕自十一至十九日,俗皆谓之十头,二十一至二十九日,皆谓之二十头,北宋时有斯言矣。

【三二年】 〔古户江小吏诗〕共事三二年,始尔未为久。〔南史徐元妃传〕帝三二年一人妃房。〔又何点传〕欲陈三两条事。〔唐书百官志〕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按〕以数字倒言之者,始见书元逸、或四三年,又宋书文元袁后传、后就上求钱帛,所得不过五三万,五三十匹,魏书邢峦传、五三族落,虽在山居,而多豪右,北史萧大圜传、侍儿五三,可充织纴,今四三五三之言,不著于流俗惟三二多承袭之。

【丈一丈二】 〔容斋续笔〕俗谓米一石有畸曰石一石二、帛长一丈有畸曰丈二之类,据考工记殳长寻有四尺,注云、长丈二也,史记张仪传、尺一之檄,汉淮南王安书、丈一之组,匈奴传、尺一牍,后汉、尺一诏,唐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则亦有所本云。

【三三如九,三四十二】 〔容斋续笔〕三三如九、三四十二等,皆俗语算数,然淮南子中有之,三七二十一万,苏秦说齐王之辞也,汉书律历志刘歆典领锺律奏,其辞亦云、八八六十四,杜预注左传天子用八云、八八六十四人,又六六三十六人,四四十六人,如淳、孟康、晋灼、注汉志,亦有二八十六,三四十二,六八四十八,八八六十四等语。〔按〕古如此类淌均匀,大戴礼易本命篇、言天地生人物所主日辰等数,管子地员篇、言九施之土下及泉之尺数,尤甚详备,所云三三如九,如当读为而,古字通用也,大戴礼云、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周礼疏亦云、二三而四,三三而九可证。

【什八九】 〔汉书宣帝纪〕畜产大耗什八九。〔丙吉传〕至今什八九矣。〔南史罗研传〕穹迫之人会有八九,束缚之使旬有二三。〔按〕汉书中主会计数之文,见之甚多,高帝纪、士卒堕指者会二三,张耳传、什有一二相全,食货志、愁苦死者会六七,又什三、会六、皆见地理志,什四见成帝纪,会五见食货志,什七见霍去病传,什八见刑法志,凡此皆与孟子会一同义。

【实除减半】 〔周礼司稼注〕丰年从正,俭有所杀,若今十伤二三,实除减半也。

【得寸得尺】 〔战国策〕范唯曰、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一尺还他十寸】 〔五灯会元〕育王介谌语云、果能一尺还他十寸,八两原是半斤。

【半斤八两】 〔五灯会元〕谷隐照有秤头半斤、秤尾八两语,白云端有一个重半斤、一个重八两语,上方益、荐福休、俱有左眼半斤、右眼八两语,又〔元李致远还牢末曲〕他重一斤,你十六两。

【斤两】 〔抱朴子〕我之涯畔无外,而彼之斤两有限。

【十来斤】 〔隶续〕载新莽候钲铭,候钲重五十来斤,洪景伯曰,来、盖⒛字小变而借用作七也。〔按〕世俗约计数,自有十来斤之语,或属本文,未可知。

【千斤担】 〔续灯录〕侩问道一如何学人著力处,一曰、千斤担子两头摇。

【十全】 〔周礼医师〕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

【万全】 〔史记淮南王传〕圣人万举万全。〔素问〕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三三两两】 〔晋乐录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述异记〕冀州有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又〔李白采连曲〕岸上谁家游治郎,三三五一映垂杨。〔施肩吾襄阳曲〕大堤女儿朗莫寻,三三五一结同心。

【十十五五】 〔晋书天文志〕降气如人,十十五五,皆叉手低头。〔古艳歌何尝行〕十十五五,罗列成行。〔江淹兔园赋〕十十五五,忽合而复散。〔北史来护儿传〕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

【千万】 今简牍中丁宁语也,唐宋巳皆用之。〔师古汉书注〕多谢,若今人言千万问讯矣。〔长度集〕哀令钣相公诗、最感一行绝笔字,尚言千万乐天君注、令钣与梦得手札云,见乐天君,为申千万之诚也。〔欧阳公集〕与见发简,酒须少饮,千万千万。〔东坡集〕与钱济明尺牍,有一颂亲作,小字录成,切勿示人千万千万。

【万不失一】 〔史记淮阴侯传〕蒯通曰,贵贱在于骨法,尤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一,又〔论衡须颂篇〕从门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儿,如登堂窥室,百不失一。

【千无一】 〔列子杨朱传〕得百年者,千无一焉。〔按〕今所谓千中选一也。

【百归一】 〔大智度论〕譬如算数,百算竟还至一。〔按〕今谚九九还归一,即此。

【千方百计】 〔朱子语录〕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精神,千方百计,去赴捉他。〔元氏掖庭记〕淑妃龙氏,贪而且妒,宫人少有不如意,百计千方,致其苦楚。〔郑禧春梦录〕奈千方百计不可,而此病愈危。〔按〕史记外戚世家,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万方、犹千方百计之说。

【千变万化】 〔列子汤问篇〕千变万化,惟意所适。〔淮南俶真训〕,若人千变万化,而未始有极也。〔京房易传〕升降反复,不能久处,千变万化,故称乎易。〔贾谊鹏鸟赋〕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传。

【十八变】 〔易〕十有八变而成封。〔按〕凡事物之多变者,俗并以十八言之,如黄梅天十八变,女长十八变之类。

【八字打开】 〔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按〕今有八字不见一撇之谚,似又因于此语。

【破二作三】 〔五灯会元〕死心悟新偈云、有时破二作三,有时合三归一。

【半夹界】 〔胡居仁居业录〕半上落下人难做,半夹界、事难做。

【一把子】 〔北齐书高阿那肱传〕一把子贼马上刺取,一掷汾河中,〔南史陈武帝纪〕一把子人,何足可打。

【一脚子】 〔朱子语录〕与于诗章,只是游艺一脚意思。〔元典章〕皇度元年,诏今后做好事处,只与素荼饭,合吃肉的,一脚子肉,二脚子肉,宣徽院斟酌与者。〔按〕物之有四脚者,四分之,各为一脚,今食肆中有此言。

【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一条鞭者,以府州县十岁中两税连存之额,均徭、里甲、土贰、雇募、加银之额,通为一条,总征面均支之也。〔按〕此法自明季创行,至今不改,而凡事之并繁就简,世俗亦借以言焉。

【一落索】 〔朱子文集〕答吕子约曰,请打并了此一落索后,看却须有会心处也。

【三头两绪】 〔又〕答张敬夫曰,不主敬而欲存心,外面未有一事时,里面已是三头两绪矣,答吕伯恭曰,大抵两头三绪,东出西没,从上圣贤,无此样辙。

【三起三倒】 〔李商隐赋〕不及苑中人柳,终朝剩得三眠,注云、汉苑有人形柳,一日三起三倒。

【四转五复】 〔吴志孙休传〕十一月甲午风,四转五复,蒙雾连日。

【七上八下】 见〔赵德麟侯鲭录〕〔元贾仲名曲〕作七上八落,又〔五灯会元〕有文、圆智、俱有七零八落语。

【七穿八穴】 〔五灯会元〕普鉴慈云、著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千了百当,洞山言云、脚跟下七穿八穴。

【八凹九凸】 〔又〕侩问从漪、如何是天平由,漪曰、八凹九凸。

【八花九裂】 〔又〕侩问彗颙曰、八花九裂。

【呼幺喝六】 见〔元人气英布曲〕。

【断幺绝六】 〔涌幢小品〕丙辰会试,沈同和以倩代中第一名,代者赵呜扬中第六名,俱吴江人,事发,并除名,苏州人为之语曰,丙辰会录,断幺绝六。

【推三阴四】 见〔元人鸳鸯被、隔江斗智、二曲〕。

【缀五饶三】 〔续灯录〕浮山远曰、敌手知音,当机不让,若是缀五饶三,局破后徒劳掉斡。

【丁一确二】 见〔朱子语录〕。〔言鲭〕尔时方言也。〔元人儿女团圆、抱妆盒二曲〕俱作丁一卯二。

【一即一二即二】 〔五灯会元〕慈济总偈、一即一,二即二,把定要津何处出气。

【数一数二】 见〔戴善夫风光好剧〕。

【挂一漏万】 〔韩退之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一举两得】 〔晋书束晳传〕一举两得,外实内宽,又〔战国策〕富丁曰,我一举而两取地于秦中山也,乐毅曰,一举而名实两附。

【一误岂容再误】 〔宋史秦王廷美传〕太宗以传国之意访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一法通,万法通】 〔庄子天地篇〕引记曰、通于一而万事毕。〔五灯会元〕道应颂曰、一法诸法宗,万法一法通。

【十中八九】 〔汉书朱博传〕平处轻重,十中八九。〔三国志周宣传〕宣之叙梦,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之相矣,又〔汉书襄楷传注〕引太平经曰、神咒百中百,十中十,用之所向无不愈。

【闻一增十】 〔论衡艺增篇〕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

【一人传十,十人传百】 〔宋史选举志老需卖文场屋,一〕人传十,十人传百,致试文多有雷同,合取卷参验黜落。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传灯录〕契讷、存奖、皆举此语。

【千虚不传一实】 〔陆象山语录〕千虚不博一实,吾生平学问无他,

【只是一实,千邪不如一直】 〔联灯会要〕净源真、举扬此语。

【板板六十四】 见〔豹隐纪谈〕。〔按〕凡鼓铸钱每一板六十四文,乃定倒也,或私增其一,即属偷铸,故俚俗又谓偷儿曰六十五。

【不一一】 〔车若水脚气集〕王右军帖,多于后结写不具,犹言不备也,其不具草书似不一一,蔡君谟并写不一一,然亦不失理。

【一二三四五六七】 〔罗隐人日立春诗〕以此七字为句,又〔杨万里诗〕稍稍进薄酒,一二三四五。〔王安石诗〕有一即有二,有三即有四,一二三四五,亦有何妨事。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齐书张融传〕太祖谓融云。

【以一易两,以两易一】 〔荀子正名篇〕以一易一,人曰无得无丧也,以一易两,人曰有得也,以两易一,人曰有丧也,计者取其多,谋者从所可,以两易一,从道而出,犹以一易两也,奚丧,离道而内自择,是犹以两易一也,奚得。

【知其一不知其二】 〔庄子天地篇〕子贡以汉阴丈人事告孔子,孔子曰、彼识其一,不知其二。〔说苑臣术篇〕孔子与子贡论管仲、子产曰,女知其一,不知其二。〔列女传〕漆室女对邻归曰、子知其一、不知其二。〔史记高祖纪〕语王陵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晋书杜有道妻严氏传〕尔知其一,不知其他。〔按〕诗小雅、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诸语,并昉之也。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左传僖五年〕宫之奇云。

【差若毫牦,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篇〕引易云云,疏曰、系辞文,〔史记东方朔传〕失之毫牦,差以千里,徐广注曰、易无此语,易纬有之。〔晋书虞预传〕作毫厘之失,差以千里。

【二十三】 〔言鲭〕后唐潞王以正月二十三日生,小字二十三,人臣奏对,但云两旬三日,数物则云二十二更过二十四,不敢斥尊也,今满洲有名五十八,六十二,八十四者,不知潞王已先之矣。

【九百】 〔可谈〕青州王大夫,为词鄙俚,每投献当路,以为笑具,或见其子谢之,其子曰,大人九百乱道,玷渎高明,盖俗以神气不足者为九百,岂以一千即足数耶。〔爱日斋业抄〕九百、或取喻细琐之为者,东坡文中有一条云、彭祖八百岁没,其归哭之恸,以九百者尚在也,李文叔曰,俗语以憨痴为九百,岂可笔之文字间乎,坡曰,子未知所据耳,西京赋、小说九百,本自虞补,盖稗官凡九百四十三篇,皆巫医厌祝及里巷所传言,西汉人洛阳虞补以其书事武帝,出人骑从,其书亦号九百,吾言岂无据也,方叔后读文选,见其事具选注,始叹其精通。〔按〕今犹以较论细琐人为九百。

【千七】 〔定命录〕魏仍贬黄冈尉,准敕量移,乞梦,梦拾得一毛指子,就李龟年占,议曰、毛字千下有七,应去此一千七百坦克,如其言,〔按〕今千七之言,习于人口。

【一方一千】 〔刘贡父诗话〕今言万为方,千为撇,非讹也,若隐语耳,盖北宋已有为此言者。〔继世纪闻〕刘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千谒者云馈一千,即一千之谓,云馈一方,即一万之谓,后渐增至几千几方。

【一个】 〔大学〕若有一个臣。〔左传〕又弱一个焉。〔吴语〕一个负矢,百君皆奔。〔考工记〕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参个,通作个,〔扬子方言〕个、枚也。〔荀子议兵篇〕负矢五十个,亦作个。〔仪礼士虞及特牲馈食〕俱云、俎释三个,郑注云、今或名枚曰个者。〔按〕个属古字,经典皆用之,个起六国时,个则用于汉末,郑康成犹谓俗言,唐人习用个字,如杜诗两个黄鹂鸣翠柳,樵音个个同,今或反疑个为省笔,非也。

【一枚】 〔说文〕枚、干也,又个也,树枝曰条,干曰枚,故凡数事曰条,数物曰枚。〔史记田完世家〕梁王曰,寡人有径寸之珠,照车十乘者十枚。〔货殖传〕木器髹者千枚。〔汉书礼乐志〕犍为水滨,得古罄十六枚,是也,又〔考工记轮人〕十分寸之一谓之枚。

【一金】 〔公羊隐五年传〕百金之鱼,注百金、犹百万也,古以金重一斤,若今万钱。〔史记平准书注〕臣瓒曰、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一斤为一金,孟康曰、二十四两曰镒。〔战国策注〕二十两为一金。〔演繁露〕汉言百金中人十家之产,则一金必不止一两矣,说者各随所见别多寡,予观古者一代事物,各为一制。不但正朔物色而已,周人之金以镒计,二十两也,汉人之金以斤计,方寸重一斤也,食货志黄金一斤,直钱万则汉云一金者,皆为金一斤。

【一匹】 〔小尔雅〕倍丈谓之端,倍端谓之两,倍两谓之疋。〔淮南天文训〕四丈为匹,匹者、中人之度也。〔风俗通〕论语匹夫匹归传云、一男一女成一室,古男女作衣用二匹,今人单衣故言匹。〔隋书礼志庶人婚,绢可三十匹〕。〔按〕匹疋二字,古多混杂用之,其实以匹为是,又世人言马亦以匹为数。〔史记正义〕相马及郡子与人相匹故曰匹,或曰、马纵横适得一疋,索隐引韩诗外传曰、孔子与颜回登山,望见一疋练,曰、马也,视之果马,马之光景,一疋长也。〔演繁露〕自古言匹马,皆一马也,文侯之命、有马四匹,不知当时何指,韩诗外传,谓马夜行,目光所及,与匹练等,或言价与匹帛等,不知孰是,刘勰文心雕龙曰、古名车以两,马以匹,盖车有佐乘,马有骖服,皆以对并称,只名既定,则虽单亦称匹,如匹夫匹妇之比,其说为长。

【一两】 〔孟子〕革车三百两。〔史记货殖传〕牛车千两,师古注曰、一乘曰一两,谓之两者,言其车轮两两而偶。

【一头】 〔左传注〕兵赋之法,因其田财通出马一匹,牛三头。〔汉书西域乌孙传〕马牛羊驴驼七十馀万头。〔晋书麹允传〕麹与游牛羊不数头。〔按〕今俗惟牛之数,仍以头计,驴羊等不然。

【一傮】 〔扬子方言〕一周曰一傮,今通作遭。

【一出】 俚俗谓一翻曰一出。〔世说〕林公答人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传灯录〕药山问云严、闻汝解弄师子,弄得几出,曰、弄得六出,药山曰、我亦弄得,云严曰、和尚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

【一搭】 〔卢仝月蚀诗〕当天一搭如炱煤。〔按〕周礼掌客注、秭秅麻,疏云秅是东之总名,秭亦数之总号,是铺名,刈麻者、数把共为一铺,观此可知一搭之义。

【一宗】 〔游览志馀〕载嘲杭州谚云、好和歹,立一宗。〔按〕犹左思吴都赋所谓宗生高冈之宗,言其丛聚也。

【一通】 〔文选注〕引车战令、严鼓一通,步骑士悉严。〔李卫公兵法〕挝鼓三百三十三槌为一通,鼓止角动,吹十二声为一叠。

【一顿】 〔文安解诂〕续食曰顿。〔世说〕罗友少时尝伺人祠,曰、欲乞一顿食,又吴领军使婢卖物供客,比得一顿食,殆无气可语。〔宋书徐湛之传〕会稽公主见太祖曰、汝家本贫贱,今日得一顿饱食,便欲残害我儿子。〔杜诗〕家家养鸟鬼,顿顿食黄鱼,置食之所,因亦谓顿,〔北史〕农为中军,宝为后军,相去各一顿。〔隋书〕每之一所,辄数道置顿。〔唐书〕高宗幸并州,使是行尚食之处,皆称顿,又世俗计打曰,顿,亦自唐人言之。〔旧唐书章怀太子传〕子守礼幽闭宫中,每岁被敕杖数顿,瘢痕甚厚。〔启颜录〕杨素与侯白作迹,有未到日中,巳打两顿语。〔朝野佥载〕娄师德责驿长曰、我欲打汝一顿,细琐事徒涴却名声,且放却。〔传灯录〕黄檗谓大愚、老汉饶舌,待来痛与一顿,临济曰、说甚待来,即今便打,又大愚谓存奖曰、这瞎汉来纳败阙,脱下衲衣,痛打一顿。

【一道】 〔洪{艸巽}睗谷漫录〕道字有数义,今俗语指官员亦谓为一道官,大槩以道为路,至于官司符引据牒亦曰几道,试士之文义策论亦曰几道,则未详其训义。

【一工】 〔律例〕一日以百刻计,一工以朝至暮计。

【一担】 〔后汉书韦彪传注〕江淮人谓一石为一担。〔按〕今不特江淮为然。

【一转】 〔李诩俗呼小录〕湖州以桑叶二十斤为一个,杭州以柴四圆箍为一转。

【一棱】 〔杜甫夔州诗〕堑抵公畦棱,棱、读去声,注云、京师农人指田远近,多曰几棱,今称一棱两棱是也。〔陆龟蒙诗〕我本会无一棱田。〔范成大诗〕汁莱一棱小周围。〔按〕韵书棱无侧,声,而集韵以土垄为𫭢,力准切,二字或可通耶。

【一弓】 〔仪礼乡射礼〕侯道五十弓,疏云、六尺为步,弓之古制六尺,与步相应。〔周礼司裘注〕凡侯道虎九十弓,熊七十弓,豹麋五十弓,又〔释典度地论〕二十四指横布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三百弓为一里。

【一箭】 路至近则曰一箭道,见〔法华经〕。

【一橛】 〔传灯录〕灵观谓参侩、是便是,只得一橛。〔庞元英薮〕甄龙友颂临安大佛云、尽大地人,只见一橛。

【一树】 〔隋书礼志〕后首饰花十二树。

【一腰】 〔旧唐书五行志〕安药公主造百鸟毛裙两腰。〔传灯录〕药山示众曰,法知还具四大,无道得者,与他一腰裩。

【一领】 〔能改斋漫录〕簟可言一领,世说、王大见王恭坐六尺簟,因语恭,乡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白居易诗〕一领新秋簟,三间明月廊。〔按〕被褥则以床计,古亦然,花蕊夫人宫词、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

【一张】 篙一枝,曰一张。〔李白涩滩诗〕渔人与舟子,撑折万张篙。

【一花】 〔俗呼小录〕数钱以五文为一花。〔按〕凡花五出者为,故谚云尔。

【一■】 〔篇海〕■,防教切,音疱,出免疑韵,俗谓四十斤为■,〔按〕今则以银十两为一■,又茧十斤为一■。

【一壮】 〔后汉书注〕引华佗别传,有灸此各七壮语。〔三馀赘笔〕医家用艾一灼,谓之一壮,沈存中言,以壮人为法,其云若干壮、壮人当依此数,老幼羸弱,量力减之。〔按〕此说未是,周礼考工记氏云、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端,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注云、古书状作壮,杜子春曰、当为状,疏云、此氏铸冶所候烟气,以知生熟之节,读此、则知灼艾所云壮者,亦候烟气即耳,灸法出自上古,故自与故书言合,杜子春改其文,乃杜之偶误,沈存中凭臆为说,亦未详考乎此。

 卷三十一 俳优 ↑返回顶部 卷三十三 语辞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