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志 (四库全书本)/卷036

卷三十五 通志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卷三十六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七音略第一
  七音序
  天地之大其用在坎离人之为灵其用在耳目人与禽兽视听一也圣人制律所以导耳之聪制字所以扩目之明耳目根于心聪明发于外上智下愚自此分矣虽曰皇颉制字伶伦制律历代相承未闻其书汉人课籕隶始为字书以通文字之学江左竞风骚始为韵书以通声音之学然汉儒识文字而不识子母则失制字之旨江左之儒识四声而不识七音则失立韵之源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汉儒知以说文解字而不知文有子母生字为母从母为子子母不分所以失制字之旨四声为经七音为纬江左之儒知纵有平上去入为四声而不知衡有宫商角徵羽半征半商为七音纵成经衡成纬经纬不交所以失立韵之源七音之韵起自西域流入诸夏梵僧欲以其教传之天下故为此书虽重百译之远一字不通之处而音义可传华僧从而定之以三十六为之母重轻清浊不失其伦天地万物之音备于此矣虽鹤唳风声鸡鸣狗吠雷霆惊天蚊䖟过耳皆可译也况于人言乎所以日月照处甘传梵书者为有七音之图以通百译之义也今宣尼之书自中国而东则朝鲜西则凉夏南则交阯北则朔易皆吾故封也故封之外其书不通何瞿昙之书能入诸夏而宣尼之书不能至跋提河声音之道有障阂耳此后学之罪也舟车可通则文义可及今舟车所通而文义所不及者何哉臣今取七音编而为志庶使学者尽传其学然后能周宣宣尼之书以及人面之域所谓用夏变夷当自此始臣谨按开皇二年诏求知音之士参定音乐时有柱国沛公郑译独得其义而为议曰考寻乐府锺石律吕皆有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征之名七声之内三声乖应每加询访终莫能通先是周武帝之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问之则曰父在西域号为知音世相传习调有七种以其七调校之七声冥若合符一曰娑陁力华言平声即宫声也二曰鸡识华言长声即南吕声也三曰沙识华言质直声即角声也四曰沙侯加滥华言应声即变征声也五曰沙腊华言应和声即征声也六曰般赡华言五声即羽声也七曰俟利箑华言斛牛声即变宫也译因习而弹之始得七声之正然其就此七调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以华译之旦即均也译遂因琵琶更立七均合成十二应十二律律有七音音立一调故成七调十二律合八十四调旋转相交尽皆和合仍以其声考校太乐锺律乖戾不可胜数译为是著书二十馀篇太子洗马苏䕫驳之以五音所从来久矣不言有变宫变征七调之作实所未闻译又引古以为据周有七音之律汉有七始之志时何妥以旧学牛弘以巨儒不能精通同加沮抑遂使隋人之耳不闻七调之音臣又按唐杨收与安涗论琴五弦之外复益二弦因言七声之义西京诸儒惑圜锺函锺之说故其郊庙乐惟用黄锺一均章帝时太常丞鲍业始旋十二宫夫旋宫以七声为均均言韵也古无韵字犹言一韵声也宫商角徵羽为五声加少宫少征为七声始得相旋为宫之意琴者乐之宗也韵者声之夲也皆主于七名之曰韵者盖取均声也臣初得七音韵鉴一唱而三叹胡僧有此妙义而儒者未之闻及乎研究制字考证谐声然后知皇颉史籕之书已具七音之作先儒不得其传耳今作谐声图所以明古人制字通七音之妙又述内外转图所以明胡僧立韵得经纬之全释氏以参禅为大悟通音为小悟虽七音一呼而聚四声不召自来此其麤浅者耳至于纽蹑杳冥盘旋⿳宀羽尔 -- 𡪹廓非心乐洞融天籁通乎造化者不能造其阃字书主于母必母权子而行然后能别形中之声韵书主于子必子权母而行然后能别声中之形所以臣更作字书以母为主亦更作韵书以子为主今兹内外转图用以别音声而非所以主子母也
  谐声制字六图
  谐声者六书之一书也凡谐声之道有同声者则取同声而谐无同声者则取协声而谐无协声者则取正音而谐无正音者则取旁音而谐所谓声者五声也音者七音也制字之夲或取声以成字或取音以成字不可备举今取其要以证所谐兹所不载触类而长







  正声协声同谐图第一














  音谐声不谐图第三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史部,别史类,通志,卷三十六>















  通志卷三十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