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县志/卷之一 历年纪

  连城县志
卷之一
卷之二 


宋高宗绍兴三年癸丑,初以长汀莲城堡为莲城县。 五年乙卯,县令丘钦若始筑土城三百丈。 八年戊午,县令刘国瑞始建学舍,给官田以赡弟子员。 十四年甲子,诏蠲汀、漳、泉、建四州经贼践蹂赋税。 十七年丁卯,以盗贼妨农,诏令赈粟贷种。 十九年己巳,诏以汀、漳、泉三州民田被贼践蹂,蠲其税。 孝宗淳熙八年辛丑,除汀、漳民为潮贼蹂践者赋役。 十一年甲辰,令守臣赈粟贷种。时不雨,至于八月,是岁无禾。 十三年,减汀州盐价,岁万缗。 十四年,大水。县令刘爚重修儒学,请罢纲运例等钱。 庆元元年,县令鄞康成建惠济桥。 绍定三年,寇乱,暂驻兵于儒学,遂为所坏。 五年,县令米巨宏重修县治儒学、廨舍、土城,建遗爱堂、不欺室、爱莲轩。 嘉熙二年,建万桂贡士庄。 淳佑三年,县令罗应奇重修土城,作瓮门。 十一年,山水暴至,漂荡民居 宝佑四年,县令徐公亮建朱、杨二先生祠。 景炎二年,罢商务税。 元至正四年,夏秋大疫。 六年,罗天麟起兵。按旧志所载,元顺丙戌二月朔,日食,山东地震;五月,陕西饥,盗窃太庙神主,六月,罗天麟兵起,破汀州。 七年,县令王成吉重修土城御寇。 十四年,大饥,人相食。 二十一年,文庙火于红巾贼,惟大成殿存;城池、县治复毁。 二十四年,摄县事马周卿重建儒学门庑两斋,始建文川桥澄清阁,隶东田石十三景。 明洪武元年戊申即位,诏行天下,定律令。 二年,诏天下郡县立学。 三年,诏开科举。 四年,县令邓升重建县治,建提刑按察分司,迁北团寨巡检司于崇儒坊。 五年,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降户田帖。 六年,县令刘雍建山川、邑厉、乡厉坛。 七年,重修圣殿两庑。 八年,命立社学,建际留仓;命天下郡县访穷民,无告者,月给衣食;无所依者,给以屋舍。 十五年,命改六里为四十一图。 十六年,颁乡饮图式,始立岁贡,裁革税课司。 十七年,置阴阳、医学。 十八年,县令丁良恭改巡检司于新泉。 十九年,诏赐高年肉、帛。 二十一年,建常丰桥。 二十四年,建里社坛。 永乐四年丙戌,遣使购求遗书,命建申明亭、惠民局;主簿许利建预备仓,复设预备仓于各里。 十五年,颁《四书》、《五经》、《性理大全》于学宫。 宣德元年丙午,县令吴衡增置学地为斋舍。 七年,敕减二三粮额及消耗,作民田起科;并六里为三十一图。 十四年,沙、尤寇邓茂七攻邑,毁官舍、民居及文川桥,邑民登冠廌寨以御之。 景泰五年,县丞李翰复建文川桥,重修养济院。 天顺七年,训导王顼始塑文庙及两庑像。 成化六年,县丞胡琏迁府馆于县治后。 八年,改建宁道为漳南道,提学游明建明伦堂,县丞胡琏移谯楼于仪门前,建旌善、申明二亭。 十二年,提学钟成建儒学衙宇号舍。 十四年,县丞吴琬重建文川桥。 十五年,迁棂星门于街内,建兴贤、育才二坊,重修社稷、山川坛。 二十一年,夏淫雨,山水骤溢,乡市民居多为所坏,沿溪屋宇漂荡;田苗为沙所压,人畜有溺死者。 二十二年丙午,改射圃为演武亭。 弘治九年丙辰,都御史金泽奏请添设捕盗主簿一员,增新窝铺。次年,裁革主簿。 十年,改清军厅为主簿衙,又建秋家岚隘门楼。 正德四年,正街市火。县令蒋玑筑土城七百馀丈。 七年壬申,县令蒋领官兵剿大帽山贼,于黄沙寨死难。次年,赠为汀州府同知,建忠惠祠祀之。 八年,漳南道胡公琏,改建儒学为前庙后堂,县令郑倌董其事,焕然一新;始筑砖城。 十四年己卯,县令吴瓒建雄镇楼于县治后。 嘉靖元年壬午,地震。改建邑厉坛于北山。 二年,建城楼五座,架铺三十馀间。 四年,新泉寇扬廷兰等劫掠乡堡,隔川民陈玑等寻获之,卒以事死。 五年,县令方进毁庙祠五所,修饰文庙,建聚奎楼、尊经阁、号舍三十间,重建泮宫兴贤、育才二坊,迁社稷坛于彭坊养济院,于东门外改龙山庙为祝圣宫,金山庙为乡约亭,重建惠济桥。 六年,大水,禾尽偃。 八年,颁御制“四箴碑”,改尊经阁为敬一亭。 九年,饥,赈。 十年,降旨正先师庙号,毁像设主。是岁夏,东南门圮三十馀丈,雷震文庙柱。 十二年,九月星陨如雨。 十三年,建启圣祠。 二十一年,县令金榜重修殿庑贤圣牌位,重修棂星门;迁社稷坛于西门郊右。县丞杨汝楫赈饥,徙县土地祠于谯楼东,重修学舍衙宇。 二十二年,主簿陈芳重修圣殿两庑,迁桂亭于明伦堂,后毁。 二十三年,地震;秋冬大疫。 二十五年,火焚养济院,死者三人。 二十六年,署印主簿王一猷往上杭,至伯公滩舟覆,失县印。 二十七年,颁县印。是岁生员一十四名倡义捐赀建儒学,复旧址,又毁及诸从像。 二十八年,建泮池石桥。 三十二年,黄竹花,其实如米,居人以花实食之。署印推官郑信修文庙圣贤牌龛,建镇南关。上杭丰头流贼百馀人,劫掠汤头村。 三十四年,夏秋霪水,城圮。募骁勇百六十人,往征倭寇,猝遇杭州府朱仙桥,死敌者二十七人。 三十五年,县令陶文渊修连城县志。夏,大水漂流,南门滨溪岸及城垣冲圮,典史潘瑞督修之。 三十六年,流寇窃发,县令陶改建丰头等隘,仍设乡兵御之。 四十年辛酉,饶贼围城,里老请保,本府节推刘宗寅镇守城池,人民免患。 四十一年,广寇罗袍等据席湖营,生员童邦杰计擒之。 四十二年,新泉筑城参佰丈以御寇。 隆庆四年庚午,朋口大水,至新泉一带,民居漂荡,损人几百口。 五年,自御极以来,五谷丰登。 万历元年癸酉,县令陈三俊改学,复原址,右庙左堂。 二年,七月大水三日,湮没民居、田塘甚多,推去安东楼、镇川庙。本县命人将县门连城县牌投诸水,水少息。 四年,县令郭鹏卖学前泮池,改儒学于东门外山川坛,仍移山川坛于南顺新庵背山。 七年,县令郭丈量,虚粮之家受惠,加子粒米几百石,贻累殷户,后经当事请豁。 十二年,县令朱九卿迁学宫于原址,六里复丈,田地得均;又,文川桥圮折一半,随修之。 十四年,县令朱佥殷实,填学宫后塘二口,栽树木以培龙脉。 二十一年,县令牛大纬建文塔于李坊庵;是岁大旱,祈祷殷勤,雨随车至。 二十二年,大荒,竹生米,疗饥,活人甚众。 二十三年,西福汲门楼毁,旋建。 二十八年,八月地震。是岁冬,县令徐大化改学为前庙后堂。 二十九年,金山祖庙毁,大疫。 三十年,县令徐建南北二水闸,又建汤背土寨。 三十一年,县令徐于学后建足食仓。 三十二年,冬地震。是岁,县令徐置学前泮池。 三十六年,知县傅坤建城隍庙前堂,又建渡头桥。 三十七年,西、南二隅人,重建金山祖庙。 四十年,宗师冯移文泮池建桥三座。 四十二年,县令丘大成改学宫为子午向,恢大明伦堂,迁名宦、乡贤二祠于学后。 四十五年,县令雷同声建文昌阁于学后。 四十六年,学前泮池水红色,青木石投之,皆染红,如是者一月馀。 天启元年辛酉,县令雷改社稷坛于西门接官亭之上,迁邑厉坛于西门旧社稷坛。闰二月,大水,墙屋坏,人民损伤。 三年,六月,雨雹,大如卵,害稼。 四年,学前泮池水复红,二十馀日。 六年,秋冬旱,疫厉。 七年,县令张大观修刻县志,重建谯楼。 崇祯元年戊辰,檄调各县乡兵,守福州海口,连官募兵应之。 四年春,广贼逼上杭演武场,掠长汀,连邑警。土夫登城守宿,募勇防卫;贼知有备,他遁。是岁夏五月,天雨黑粟,人不敢食。 八年,冬十一月,地震。是年,县令陶文彦捐俸,委主簿刘芳称,重修内城垛、东水门城楼、窝铺暨养济院、仓廒等处;复委巡简薛通整理南路新泉公馆、北路新添公馆。 九年,春正月,天雨雹。夏四月,饥,县令陶请发仓赈济;又捐俸修启圣祠东西两庑,详复各乡九隘,委乡兵宿御。 十四年,县令顾祖奎缉捕奸寇,四封安堵。沿城增修垛子二尺;开三望坪麦田,未殚厥功。有劝农祠,今废。 十六年,邑人谢绍荣玄孙谢建奇等,重建城西昼锦桥。 十七年,春饥,县令顾祖奎捐赈。夏六月二十七日夜,城外大水,漂民居,害禾。秋,训导卢旭日率通庠士子修文庙圣贤牌龛、明伦堂两廊照墙。是岁,清兵复北京,国号大清。 顺治三年,三月,大水泊城东龙凤桥;五月,北安里大水,冲圮田塍;山寇取北安之禾,屡掠席湖营,通邑士民练兵造铳,严为防卫。八月二十九日,清兵复汀州。九月二日,差官取钱粮册籍。县令吴希点浙江人谕通邑士民,焚香露顶,步出西郊恭迎。御旨:三日,城内外士民剃发。四日,吴县令赍册籍往府,中途阻四。八日,仍赍上府;二十一日,邑中里老赍米、酒、猪、羊等物,供给大兵。十月,县令徐承泽、教谕毛可仰、典史徐一鹏前后莅任。 四年,县令徐建北山楼三层,添设木城,以备防守。八月,山寇初攻,从横山隔口田直入隔川,焚掠逼县。县令徐严为防守,请兵援剿,寇宵遁。时从贼营得谍书,急缉城内奸细数人,同众审确,弃市。十二月,山寇破永安,乘势攻连邑。寇围城急,县令徐晓夜率众,登城守御,矢、石、铳交下,寇不敢近。时援兵未至,而渠魁伪称,赵士冕绐胁内侨寓官李士藻等潜通。三日城陷,县令徐被获,至寇营,义不屈,咬牙怒目骂贼而死;教谕毛、典史徐亦不屈,徇难。贼众入城,焚掳淫掠。后三日,协镇高守贵、参将谭麒、都司张明海等,同领大兵至县,振旅北门演武场。时总兵于公永绶镇汀,运铳继饷,绎络不绝,士饱马腾。协镇高及谭、张等将,冲锋破敌,屡战贼败。至除夜,设计恢复,杀歼达旦,伏尸遍地,生擒李士藻等归营。 五年戊子元旦,恢复,大兵仍屯城外。九日,协镇高率兵入城防守。本日,署任本府经历裘良怡莅任。见城内外尸骸蔽地,时帑藏焚劫,同代捕府仓大史姜凤翔捐胔,自城郭至席湖营一路,掩骸瘗胔,招抚残黎。至十三日,郡守李友兰临邑招抚,见满城焦土,难民颠连,为堕泪不已。或济以囊金,或给以布絮,百姓感激;回郡日,匍匐哭送。十五日,寇陷南乡席湖营寨。协镇高夤夜袭之,斩馘无数,俘者戮之,贼气方沮。自陷城来,黉宫、县衙、民房尽归燹烬,仅存城隍、五显二庙,分司公署。百姓流离转徙,城市杳无人迹。三月,大饥,米一小升价银贰钱四分。士女初啖糠秕,次食野菜,甚至食鱼草、树叶,死者辗转沟壑。时囷廒焚烬,署令裘申请道府,批助赈济,民赖以活。城垛崩圮,署令裘募工修葺,周围先设楞栅,后设木城,多备器械、火药,以备捍御。秋,瘟疫大作。是岁,土寇两踞揭坊寨,掳掠近寨乡村,焚烧民舍。署令裘同驻防谭,内严城守,外严侦探,日率精兵绕寨击之,杀渠魁而馀党惊遁。安抚揭坊难民,仍搜各山寨奸细,设保甲、给腰牌以严出入。八月,署儒学教谕事徐廷雄莅任。冬,署令裘修北山楼,建敌楼三座、窝铺十间,建土地祠。 六年已丑,大饥,黄竹生花结实,乡民舂以代粟。夏,重修城隍庙;三隘乡民流离失所者,蒙分巡漳南道张嶙然渐次招抚。至是,来邑输诚纳课。六月十五日,县令杨方盛莅任,招抚离民,复兴县南集场,以通贸易。署谕徐与通邑士民,建偕乐亭,纪之。视事未几,卒于官。十二月廿六日,部院陈委署县事王自成莅任。 七年庚寅正月,署令王移城外市民入城贸易。集场日,严制兵丁,毋得骚扰,赴集者渐众。三月,葬故令杨于城东郭外,置田立祠,抚恤其家以归。时值饥疫,死亡载道,暴骨如莽,捐赀悉为埋瘗。兵火后,丁粮册籍无稽,命各里逐户挨查,汇集以成黄册。建文川大桥。临旋任,留囊金二百,置产以给贫士。通邑建崇报祠二所,一合祀郡守李友兰、司理周维新、协镇高守贵、驻防谭麒、张明海等官;一专祀署令王公,各有祀田若干亩载册。九月五日,县令钱君铨莅任。土寇掳掠席湖营及田心各乡,请兵援剿,寇遁。惜视事未以,次年正月卒于官。十二月十八日雷鸣,二十五日亥时地震,声响如雷;二十七日清晨,地又微震。 八年辛卯:自丁亥县令徐死难失印,上台谕将学印行用。是春,颁新铸印,署幕姜凤翔入京赍回。 九年,县令田生玉建谯楼于旧址,规制更加宏厂。 十年,县令田鼎建县治正堂,又建内署厅于右旧址,建圣殿于明伦堂旧址,移明伦堂于左肩,其馀两庑、宫墙、棂星门未告成。 十二年,三月后饥荒,米价高腾。 十三年,正月元宵日大雪,平地深三尺,旬日方解。岁大丰。冬,县令田建文川桥屋、佛堂、店肆,冬腊告成。 十五年,奉旨裁扣天下绅衿削出优免银两,惟免本身丁徭。 十六年,县令盖继孔、训导叶兆改圣殿于原址,升高其地,作壬山丙向,馀未告成。 十八年五月,奉旨移靖南王统师镇闽,全省安堵,九月,大将军班师出闽,用连民夫参千名协济浦城,民多逃亡。 康熙元年,正月,前任总督部院李次第招抚,至此,海逆投诚。 二年,县令杜士晋、教谕李振缨复立四配、十哲牌龛,建两庑,立牌座,宫墙、仪门、棂星门焕然改观;重修启圣祠。县令杜又建龙亭库、考政堂、笃功亭、燕喜堂、内署房舍百间;申详免民间解米,抚院许批准永为豁免;又申详以协济邵武人夫银抵兑绅衿优免壹仟贰百馀两,绅士咸颂。夏,奉文取废铜铸钱,旋罢。 四年,奉旨清丈通邑田亩,县令杜丈出隐匿贰千馀石,始合部颁全书原额,不溢不缺。春初霪雨,入夏大旱,早禾无收,县令杜捐赀大赈。自二月至七月,四方饥民、漳泉移民就食;地稍远者,核粟赈之。十一月十二夜,有大奔星天狗,由西南抵西北,长竟天,声如雷响。 五年,春,县令杜建县治土地祠,移宾馆于左个。是年,因旧岁无禾,又饥。县令捐赈如旧,饥民、移民俱就食,自三月起至六月止。夏五月,投诚都督颜等移师江右,台檄取连城民夫贰千馀名,协济上杭,过山,解赴往返四十馀日,民多疫死。置申道宪祠田。县令杜捐俸壹百馀两;买生员李日淳车田共九处,苗粮上则共参亩一分贰厘柒毫,中则共柒亩捌分伍厘贰毫。又捐俸置孤贫田银肆拾两,买陈恒甫河源里小鱼潭、小槽、车田等共壹拾肆处,上则壹亩肆分肆厘贰毫,中下则共田壹拾贰亩参分陆厘玖毫。又查出车田豪民陈东白子,隐匿雷公祠田肆亩,坐落太平隘大鱼塘,拨充启圣祠香灯用。奉部院张建立敌楼炮台四座、望楼一十八所。县令杜捐建城隍牌楼,改雄镇楼为雄镇台,鼎建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