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元年邻水县志
卷首
编辑重修邻水县志序(廖寅)
编辑志者。志一邑之山川风俗也。山川不易者也。而所以维持乎。风俗使之淳而不浇。朴而不侈。与山川生色者。则惟视教化为移易教,顾不重哉。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其以德行道艺为人心所固有因而教之。遂成为风俗欤。吾邻旧有志书。读之觉山川之秀锺为奇杰仰止前徽蔚为风俗矣。
嘉庆十七年之春。大修省志。邑侯吴公因增入旧志后事以应而以为未尽善也。属余校定。余老矣。曷能为役。于是邑绅士公请于邑侯王公延上舍曾君棂葊主其事。棂葊端士也。心摹手订序次。一依旧志而增入者。毋滥毋遗。事历三任成经一手可谓有伦有要也。现呈邑侯陈公陶定序行属余述其崕略。以谂来者。余维旧志阅今六十馀年矣。山川犹是而风俗之逓邅。安知不异于古所云然即今制府蒋宪躬行节俭。屡经化导。本年复奉通谕云:上年钦奉仁宗睿皇帝圣谕。以崇俭黜奢为阜财善俗之先务。今又恭逢皇上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御极之初。谕令民间婚丧等事务遵定制而行。勿任荡费资产。仰见圣心爱育黎元。无微不至。特将通礼会典及律例所载婚丧服用等事摘出简眀条款。示谕以便寓目改勉等因。奉此而吾邻绅士即遵照宪谕翕然同心云奢去甚。议为条约。请于官著为令。于是令下如水之流。一时世家夫族当大事则百日斋戒。尽心附身附棺殓殡卜□无坐夜约吊者。而民间婚配具礼从俭。一切庆吊馈赙遵照条约无过。食品不过四噐。丧事无坐夜杂扰数郡毕至者。凡而服食噐用亦渐守分守扑。罔敢僣差美哉乎。风俗与化移易其神且速固如是哉。罗豫章云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不信然欤。吾于是益信。吾邻士习民风骎骎而及于古不难也。孔子曰里人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又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吾不如吾之好学。夫里也十室也。圣人犹美其仁。而必其有忠信。况吾邻也哉。吾侪幸生斯土。恭逢盛世。知里以仁为美。而择之处之。知忠信之质足贵而学焉好焉日以皇恩宪德黜浮崇雅之化摩厉乎风俗使比闾族党。所见皆仁厚朴俭之风。所闻皆仁厚朴俭之训。习而安□有不如是者。则相与怪之。此与古六德六行六艺之教何异。由是人心一归于正而浇漓无自而生有不道德一而风俗同哉于以追踪前烈。增重山川。共为郅治之良。以无负诸贤侯殷殷修志之意也。何有
峕道光元年辛巳小阳月。授中议大夫两淮都转盐运使司侯选道廖寅撰。
重修邻水县志序(李维英)
编辑县有志,国有史,皆劝善之书也,然体例不同,史刘善恶并书,如春温秋肃,志则杨善隐恶,如春风长养,故作志者但举其善者而表彰之,即孔子举直错诸极能使极者直之说也,而忠厚之意寓焉矣,邻水旧志体例甚备,凡名山、胜迹、忠孝、节义之事志之详矣,何事重修,爰嘉庆初年邪匪作逆其间,列节死义者甚多,虽经重辑,当兵火之后,采访未周,志成复有所访闻,夫以忠孝节义之重,偶有遗逸,此又邻人士所心伤而不忍湮没者也,况闺阁贤媛数十年来又多可旌可奖,是以重加采访修辑,俾后之阅是书者,知忠孝节义之事,人尽可为,而不必让美于前也,书成问序,爰赘数语于简端,益见邻人士之乐于阐扬善类焉,是为序,道光元年之益冬月中浣,邻水县教谕李维英云樵氏撰
重修邻水县志序(熊文楼)
编辑六经而后载籍如林。史与志尚矣。史以纪历代气运之盛哀。改事之得失。君臣上下贤否。悉书褒贬。以寓具二体备三长史之善者尔。可以为经然。必在朝文臣奉命纂修。非是则史而野矣。至于志其出自史□之手者。虽志即史下。此直省州县类皆有志。凡山川、风景、城市、祠庙、土田、赋税、人物、生产、古迹、文艺。罔弗胪列。因之采其尤著者。为郡志。为省志。且为一统志。则州县之志。诚不可少矣。邻邑古无志。国朝乾隆二十三年。邑侯陈公觐光为之创始。纲领条目灿然毕具。山陬僻壤文献足徴洵善本也。越今相距六十馀年。前之所无者。后之所有。中间所宜增补者不胜指计。嘉庆十七年奉文重修县志。时邑侯桂林李公。属广文蒋公操简牍事。稿成赍宪报可。然规模虽就。遗漏尚多。嘉庆二十三年邑侯□南吴公。屡议详加补正。付之剞劂。□以调署太平厅。暂稽其事。今神木王公以司马摄篆兹土。□废举坠当务为急。因集邑绅士。议定工费所出。详请制宪举行开雕。复加意采访。一切可入志者。俾无泯没。聘邑棂葊曾君继楠入局掌稿并书。棂葊固拔俗之士。学冨才优。得其人矣。阅数月稿成。质之总纂王子芾先生。陈沃堂先生。李云樵生生。廖复堂先生。俱无点窜。咸称善□。然后楷书付梓。厥功告竣。此志也无善不彰。无美不备。综核名实质有其文真足信今而传后。与史并垂不朽矣。楼忝与校字。谨列数言以附于诸先生大序之后。邑侯选伤学训熊文楼易岩氏撰。
原序(川北道刘益)
编辑夫事有似缓而实急者。郡邑之志是也。盖在上古之时。九州即有志乘。而周礼为设官以掌之。岂不以吏治。莫要于彰善瘅恶。以型风俗哉。是故书于申明。所以瘅之使戒也。勒于竹册。所以彰之使劝也。故夫志之为书。义同乎史。而用关乎激杨之大。当其修辑精详。足以鼓吹休明。有禆政治焉。余观察川北之明年。邻水令海昌陈君走书来告曰。邻为邑三百年矣。其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与夫掇巍科登显仕者。实代有其人。而向无志书。文献散佚。康煕中。邑令徐某甫经纂辑即去任。所得不过郡志之一二。某视事后。循行乡里。详访诸父老。所遇荒碑断碣。必披拂苔藓。手自钞录。并观其山川。稔其民风。搜罗四载。幸巳编辑成帙。将付剞劂。愿为叙之。余闻而色喜。以为蜀处天末。又邅明季兵燹之后。户皆新集。野无遗老。故其僻远州县。牧令虽有志邑史。诚有难于措手者。惟是前贤轶事。贵在阐扬。而我国家教养百有馀年。郡邑之人物。声明彬彬蔚起者。所在多有可以前无所踵。视为缓图。使士民观感无自乎。今陈君能不惮勤劳。创成是志。后之来宰是邑者。将按其册而稽之。曰幅员若是。其辽阔也。山川若是。其崇深而险厄也。风俗若是。其淳朴而未能尽然也。忠孝节义科名仕宦若是其軰出。而未有巳也。可以风民。可以范士。是一下车而可知四境之情形。因知所以治是邑者。皆将于陈君乎。是赖也不信有稗哉。余忝以巡省表励为职。则志序之作。虽不吾请。犹将为之。矧其请乎。故为论志□所关之重。述陈君纂修之力。以弁其书首。盖谓陈君所修。必能有意风俗。而尽职于彰阐者也。能知务也不缓所急也司嘉也巳。是为序。乾隆岁次丁丑秋七月四川分巡川北道刘益撰。
原序(雯文基)
编辑史与志相为表里。史以纪一代之兴衰。志以载一邑之风土。修史者必取诸志。修志者必考诸史。固相需而不可或废。顾史自正史外。其私家著述传者颇多。而志则古今所传者。仅华阳国志数种。其故何欤。盖修志者不过寄耳目于邑之绅士大夫。非若史之必备三长远稽博考而后成也。余自己巳冬奉命来守是郡。见诸邑志多阙略。因属诸牧尹共举斯事。恐其愈久而湮。考古者无据也。今夏邻水陈君以所辑县志来质。余展阅之下。见其大纲细目釐然具举。且有善必彰。有幽必阐。不徇世好。不逐俗情。颇具苦心志也。而骎骎乎史矣。因念数年来行部至邻水。见山川清秀。坊表森立。在前代时颇称甲邑。而百年来捷南宫者固无其人。即登贤书者亦寥寥不多观。岂古今人不相及哉。亦以人狃积习。观感无由也。吾愿都人士读斯志。见前人事业治功。奋然兴起。挽风俗之媮薄。敦礼教崇信让于以成一道同风之治。而共安圣天子熙皥之宇。是余之所厚望也。因弁数语于其首。是为序。乾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孟秋月中宪大夫知顺庆府事白山雯文基撰。
重修邻水县志凡例
编辑- 一。邻邑志遭明末兵燹后。典籍散亡。前无所考。国朝康熙四十三年徐公枝芳来莅兹土。甫经纂辑即去任。虽得郡志之一二。而未有成帙。乾隆二十二年海宁陈公觐光梁邑高公继允相与详谘。博采四载阅历始镌成书。良非偶然。越今六十馀年矣。板缺书残。势不得不重加修辑。苐今兹所载胥照旧本。其间小有增损。亦不过补前书之失遗。续近来之时事。不敢存一毫求异之私。所以儆妄作之愆。亦以见前人之苦心不可没也。
- 一。采访搜辑。如山川古迹一类。必远稽近考。确有见闻。方与入载。其人物忠孝节义等项。从前已奉题旌者。兹必备载。至现在续增。必经邻族中端方直正之人。公同具结。呈请汇册申详者始附载。以备采录。以杜冒滥。
- 一。成书之后。恐多纰缪。敦请老成博洽绅儒。设局文昌宫。公同考订。然后付梓。
- 一。旧志序论。皆系从前名公巨儒精心撰结。其辞旨斐然。切当时事者。兹必槩行登录。以存旧典。
- 一。政事节义当在论定之后。其现在循良夙学。虽勲猷丕著。文行昭彰。不敢遽入。
- 一。嘉庆二年邪匪入邻。攻城七昼夜。一时忠义之士。或在城护守。或来城救援。或卡隘堵御。其中不无劳绩。兹将嘉庆十四年已经石上宪汇册申明咨部人名。并救援殉难实迹彰彰者。特为分别纪载。其馀亦在守城救援之数。未经详报者悉列于后。以为维风励俗之一助。
- 一。邻邑诗文。自前明以来。名人学士题咏甚夥。兹虽卷幅甚隘。必一一登入艺文内。俾后人展卷流连。不无追踪继美之思。其近日碑铭记序。间亦采入。使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云尔。
邻水县志图考图说
编辑有邑必有志。有志必有图。志以纪其事。图以绘共形。二者恒相资而不可或缺。故周官有形方氏以辨邦域。职方氏以考舆图。所谓画疆绘里。不使事过境迁。至于湮没而不传也。况邻本岩邑。四达皆有山立人面、云傍马头之险。尤足以豁壮游之目。兹为写其山川之险夷。封域之广狭。道里之近远。精心搏结要在。扫尺素于千里。俾阅是编者。展卷披图。了若指掌。斯亦观风问俗之一助也。图成为说以识之。
重修县志姓氏
编辑总裁
编辑- 中议大夫两淮都转盐运使司候选道廖寅复堂邑人
纂修
编辑- 知邻水县知县事李嘉祐桂林人
- 知邻水县知县事吴秀良肖生全椒人
- 署邻水县知县事王尚锦子芾神水人
- 署邻水县知县事陈嘉谟沃堂石屏人
同修
编辑- 任邻水县教谕事蒋梦兰双流人
- 任邻水县教谕事李维英云樵温江人
- 任邻水县典史事李鍏大梁人
采辑
编辑- 举人夏贡廷鼓山
- 贡生熊文楼易岩
- 举人熊文凤梧庵
- 候补同知廖思庄毅甫
- 庠生李鸣春约斋
- 监生郑兰远峰
- 庠生杜克鳌戴山
较订
编辑- 贡生王济盛
- 廪生周汝南
- 监生秦文缙
- 庠生余新之
- 增生胡卓凭
- 增生孟春森西园
- 庠生杜家泰
承办
编辑- 武生甘言
- 增生王之屏
- 庠生吴利济
- 武生廖桂香
- 监生包金辅
- 监生甘家礼
- 监生李作善
- 庠生王复旦
- 监生谢昌言
- 庠生张熙灵
- 庠生余文照
- 庠生张朝迎
- 监生周升闻
- 黄耀祖
- 武生吴玉堂
- 庠生昌言
- 监生余珩
- 监生刘家霖
梓人
编辑- 黄国瑞
- 邱之仁
- 邱明
- 黄德润
邻水县志目录
编辑卷一
编辑星野、疆域、山川、形胜八景附、建置、户口、田赋、水利、城池、关隘、津梁、公署、学校、庙坛、风俗、兵制、武功、军功、铺递
卷二
编辑古迹、寺观、市廛、盐法、茶法、钱法、蠲政、职官、选举、武科、成均、封荫、制词
卷三
编辑政绩、人物、孝友、忠羲、阵亡、义庄、义学、义士、列女、节妇、烈妇、烈女、流寓、仙释、隐逸、坊表、陵墓、典籍、灾异、物产
卷四
编辑艺文、唐诗、宋诗、明文、明诗、国朝文诗赋
卷一
编辑星野
编辑星野本诸周礼。盖以星辨九州。所谓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也。星之与土。其气相属。因星辨土。度地测天仰观焉。而悬象著明矣。上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下而万八千国。皆有其奠丽之实。邻虽弹丸。亦分野所不遗。是不可以不志。原论。
旧志载《天官书》曰益州为参分。古蜀志成都当井、鬼之分入参一度为鹑火之次。天文次舍井十度至鬼、柳为鹑首于辰在未。郡志参井之分鹑火之次(今按邻为果郡属邑。旧志载参井分野入参七度。非其彰彰者与兹因考据旧志。参以诸家之说。而以参井属之邻邑分野。非敢妄腾臆说。以滋附会。良以疆域有殊星纪不𨸩。在地成形。在天成象。理在必然尔)。
疆域
编辑焘土苴茅。定自王制。开郡置县。始于嬴秦。尺地皆王土。轸域讵形。设官以牧民。疆理必饬。故关津要害。设险以防。市井桑麻。画疆而理。亦王政所有事也。邻邑星介参井。地属崖疆。宋镇唐城。多历年所。山丘水树。犹是名区。览是编者。能无兴阴雨绸缪之思乎?
- 邑东西长一百三十里、南北长一百里
- 在布政司东南九百二十里
- 在顺庆府东南二百里
- 东垫江县以东山风门铺界。距县治一百里
- 南长寿县以下东山五华岭界。距县治九十里
- 西合州以华银山岭界。距县治九十里
- 西南巴县以大面坡界。。距县治九十里
- 西北岳池县以西山岭界。距县治八十里
- 北广安州以西山凌云铺界。距县治三十里
- 东北大竹县以大道云池铺界。距县治五十里
山川
编辑邑都以山川为营卫以辨地络而正界纪也蜀固多山水而邻邑界内诸山雄峻隙陡尤为诸邑之冠至水则虽无大川而溪流环曲柳子厚所谓清冷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者亦随所在而皆是其间前贤之遗迹虽世远入湮而苟有可考亦探奇怀古者所流连而不忍置也因作山川志原论
- 邻山治东北六十里土色如铁梁邻州魏邻山县皆以此名
- 皛然山治东南七十里自宕渠山连延至此山东有石崖下有石乳三条呼为石钟村民尝击之以祷神西有高崖白色旧名白崖宋真宗阅图经易今名按凡色之白者曰皛东坡有三皛飰言所食三白也此山旧名白崖而真宗易此名亦因其义而别其名耳
- 五华山治东南六十里许绵亘数十里中有五峰耸翠高矗云霄秀色如华故名以此
- 龙虎山治南七十里巉崖耸峙两两森立如龙虎相持故名
- 九龙山治南七十里群峰突起蜿蜒蚴蟉形如九龙四面皆巉崖绝壁人迹罕到山顶有寨曰凉伞寨中高四下如华盖势甚险峻达匪之变土人避居于此获保全焉
- 老君山治东六十里上有老子像祠古柏对植黛色参天小溪环绕其下溪中有石船二笔架山二涯上有石牛无蹄相传石牛夜行食田中榖居民凿其蹄云
- 冠子山治东六十里群山拱伏此独高峙如人翘首特立
- 香炉山治北二十里
- 崑楼山治北三十里山岩叠峙形如楼阁宋崑楼镇以此名即县治后龙主山
- 海宝山治西四十里高插云表上有庵观为无际禅师成道处俗名高登山谚曰高登山无云来朝必定晴土人以此占晴雨
- 挂榜山治西四十里山势排列如屏墙是年邑有登科者则大雷雨洗尽泥沙赤土曜目状如金榜
- 华银山治西一百四十里蟠结数十里介合巴邻岳四州县缥渺崇隆常有烟云缭绕其上雪积巅岭至夏始散遥望如㻴瑶撒地晶玉铺山相传普贤真人成道于此
- 牛心山县东北五十里危峰奇兀形似宛然若牛心
- 万峰山治东四十五里崇嶐嵂崒顶岭极高为万峰之望岭尖有梵殿石壁銙瓦皆数百年物旁有二清泉涌出形如龙首
- 白沙嘴治车四十里山形挺峙沙石皓洁远近皆见春石为泥可作瓷器
- 九峰山治西南六十里群峰峭列其数有九故名
- 石鼓山治西南五十里山顶有大石如鼓击之有声
- 雷公坡治西南六十五里
- 宗性寨邑东六十里山势孤峻上有寺观宽厂可容数百人昔避寇者多聚处之顺治十七年知县李时亨莅任因县治榛芜暂居此寨招抚流民至康熙元年始开修县城建造衙署居马
- 重石寨治南五十里四面如削一山耸峙高数十丈有巨石叠架其巅望之层次宛然
- 像鼓寨治南六十里四面乎坦突耸一山高十馀丈周围圆转其形如鼓
- 凌云山治北三十里山峰峭拢石磴蜿蜒赴省郡路经此按此山俗名楠木顶山顶即邻广接壤处
- 怀仁山治东一里,为文庙后龙主山,山势纡徐可翫。乾隆初,有某姓者建屋其上,邑中遂六科无中式者。乾隆十五年春,知县程英铭暨教谕高继允召某姓来,谕令徙去。是年邑人杨尔式即中式。
- 银鼎山在学署后突兀亭峙市廛环绕其下山色如银其形如鼎故名嘉庆二年教匪攻城知县杨为龙建炮台哨楼于其上城赖以守亦城内要地也
- 玉屏山县署后城外与银鼎山两两对峙其形如屏教匪之变先是民兵屯守会贼大至力不能支遂入城中此山为贼所据城内大困嘉庆三年知县锺人杰莅任登高以望形势欲添修城垣将此山罗入城内不果今按两山之麓相接不过十馀丈使依锺议亦属良图故详识之以俟之览形势者
- 笔峰山治西二里许有文笔塔倾圯巳久乾隆三年邑绅士等依制重修高七八丈形势缥渺远近皆见
- 笔岭山治南一里旧有七级浮图建□顶倾于明季基址犹存斯塔既倾南宫从无得第者乾隆十九年浙人陈觐光知县事深讶其故首先捐俸兴工建修士民乐输经始于乾隆十九年之六月至乾隆二十一年六月落成其制周围七丈七尺儒学教谕高继允作文以记其事丈载艺文志
- 子母石治东北十五里道旁大石蟠踞蹲立如兽状一石微小依伏其下如子母形
- 金银岩治东四里高十馀丈石色黄白相间晃若金银且居山之阳晨兴日出尤觉精光可爱
- 沙平砦治西二十里突起一山形势高峻亦昔人避寇处
- 邻水在县城之东源出邻山南流三十里入县境水中有大碛悬流十馀丈水势奔激又西南流五十里至县之东又一百里入长寿县界合岷江邻水县以此名
- 青烟洞治南一百里邻水之委也悬流数十丈水帘其门喷雾飞腾瀑布之声闻于数里
- 石船滩治南五十里宝谷山下溪中有石如船谚云石船载宝谷有由来也
- 溹滩治东北五十里与大竹接壤之地一滩波流□洄水最深阔当秋水澄澈之更觉莹明可爱
- 石牛滩治东北四十里滩有石形如牛相传夜牧岸上人折其足按石牛滩有二亦在治东七十里之黑潭清溪水澄明色如靛故名黑潭滩口有石伏卧若牛石色皎洁可爱因名石牛口
- 白龙滩治东四十里水险流急有白石横江状若伏龙春夏之交水激石矶更觉动心骇目
- 大滩县东二十里水深岸阔鱼鳖充牣亦名官潭岁时祭用鱻尾成取给焉
- 芭蕉河县南二十里
- 跳鱼洞治西南六十里水势奔腾鱼不能上相传有大鱼至此乘雾跃上故名
- 白马洞治西十里相传昔年有白马出洞害人后一法师镇塞之乃息
- 漂水洞治西三十里悬崖十馀丈水从石窦泻出其势飞腾如瀑布
- 哄门石治南四里两岸夹谷大牙交错治前水口也中有两石壁立如门下有土洲状若鱼形每乡会年观水扑其首尾可决登第
- 绿水洞形如陶屋泉水泻出即成溪涧绕城曲折南流入于西河
- 金盘池治东北六十里山岭之半陡凹一池阔数丈长十馀丈深莫测其底止相传与海通居民常见异物绿水莹明四时平净不盈不竭鱼跃凫浮渔猎者皆不敢近
- 白水河治西南五十里两山排列中凹一池水从谷口飞流直下约高数十丈形如白练远近皆见按此池名百龄池宽阔似金盘而深只丈中多水族居民常取利焉前志未详今始采入
- 老龙洞治东四十里山巅之旁峭壁生成裂开一洞高二三丈阔丈馀相传昔大旱时有僧人入洞取水雷雨即入作向因洞甚幽遂无人敢入近有胆勇之士篝大备粮往探其底约行数十丈忽结小口仅可容身伛偻而入仍阔如前举火烛之两壁花磗石几浑如雕镂又有清水一池茔可以鉴方圆数仞号曰龙堂旁有石柱两楹围可数尺望之晶莹郎澈宛然见阙螭宫真非几境洞口塑有龙神像每岁夏月相连州县祈年祷雨络绎不绝近日巳成报赛垉矣
- 丝经池治东南八十里
- 老君洞在老君山下其水冬温夏凉
- 鸳鸯池治东七十里常有鸳鸯栖止其中故名
- 穿心洞治西四十里海宝山下崖石横架如梁约长数丈道经其下如游亭阁清凉幽净迥非凡境
形胜
编辑《易》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故置一邑,即有一邑之形胜,此扶舆灵淑之气所凝结而锺毓者也,其足以纵登临凭眺之娱者嘉木奇崖何地蔑有,虽生于僻壤穷乡,才人学士多未能至解所表扬要亦山水之不幸耳何可没也,为作形胜志,而以八景附焉〔原论〕 旧志曰邑首连夔达,尾引巴渝,三山横亘,二水夹流,五华邻谷,介在东南,海宝崑楼,耸于西北,洵果郡之要区宝西川之岩邑 邑东南四十里当四达之冲,坥夷之地突起一山,高数十丈,周围石壁如城仅一道可陟山顶,中凹如臼,名石臼城,内有田产屋基甚为宽广,又六十里邻垫接壤一山高可八里,悬崖峭壁,左右两磵围绕,只一曲径可通,山顶宽平,周围七八里,纵横各二三里,上有树木、田地、寺观,中一池四时不涸,崖边遥望,长垫梁山诸邑,了如指掌,名中城寨,相传明末流寇之变,附近居民于此二处避乱,可容数百家,筑砌以守,贼不敢犯,实邑中险要之区也,按前志所载两地形势事实其详,苐自国朝定鼎以来,投弓脱剑,灌燧销锋,百有馀年,农安排凿,士乐诵弦,虽问一校阅前志,未肯深信,值嘉庆二年教匪之变,附近居民始率众往观,见古迹依然,形势未改,遂相与垒石为城,斩水为栅,扶老携幼,结茅栖止其间一时云集者长垫邻竹约计不下数千,比屋连舍,排次如鳞,贼虽屡经,不敢逼视,始信前志之不诬也,因亟志之,以信后来之阅是编者
附载八景
编辑玉屏朝暾、书岩夜月、华银雪霁、海宝连云、鼎山远眺、磁洞烟岚、杯池拥翠、笔峰瑞彩。以上八景形势载山川志,诗文载艺文志
建置
编辑沿革 王者大一统无分兵而有分土土既分矣则凡因时□迁载籍固昭然其可考也邻虽小邑自三代以来或置县或升州或归并或裁革或改隶或复设亦屡易而不同因考据旧史悉著于篇作建置志原论 邑在禹贡梁州之域周为雍州地春伙战国属巴子国秦属巴郡汉属宕渠晋属巴西 梁大同三年始置邻水县因水为名后魏改邻山县属邻山郡 隋开皇元年废郡移治岳他溪属宕渠郡 唐武德初属邻州三年改属渠州宝历元年省州入邻水大中初复置 宋乾德四年移治崑楼镇即岳池溪故城 元至元二年省入大竹县改县治为邻水镇 明初属大竹成化二年复置邻水县移治故城西属顺庆府 国朝因之
户口
编辑古者三年大比,诏司寇以万民之数,登诸版以献于王,王拜而受之,藏于天府敬民数所以重邦本也,我邻自国朝定鼎以来,休养生息百有馀年,生齿之多,日加繁庶,自奉行清查以来,眉列如左,以验登耗之数
- 康熙六十一年征输止,开恳报部户名游志育等五千一百四十二户,人丁一万一百二十四丁
- 雍正元年至七年奉行清丈至乾隆十五年征输止,新旧承粮花户胡起志等七千六百八十八户,人丁一万七千一百二十五丁
- 乾隆十七年奉行清查至六十年征输止,新旧报部承粮花户唐添礼等二万六千五百二十七户,人丁五万八千九百一十丁
- 嘉庆元年起至十六年征输止,新旧承粮花户唐添礼等二万二千七百四十七户,人丁六万九百三十丁
田赋
编辑则壤成赋所以定民志辨上下使人晓然于尊卑之分劳心劳力所由昭君子野人所由判也至于鱼盐山泽之利普天莫非王土则薄征以供度支亦分所宜尔也邻邑山多田少明末遭兵燹人亦雕敝荷朝休养百年生齿始繁庶土地亦尽辟任土作贡敢输将之或后乎作田赋志
征收科则
编辑国朝以来陆续奉行清查至康熙六十一年征输止开恳新旧报部中下水山乡及学田地原载粮八百六十九石五斗三升六勺一抄五撮七粒九粟实征条粮银一千六百六十八两五钱二分六釐三毫九丝五忽八微五尘二纎一抄一渺九年奉文遇闰加征每两应征闰银一分八釐三毫一丝九忽一微一纎六沙六漠九埃 雍正六年奉文清查查出报部新旧中下水山乡新旧田地三千二百九十一顷九十八亩八分三釐四毫二丝六忽二微六尘二纎共征丁条粮银六千一百七十二两八钱六分七釐六毫三丝六忽六尘七纎 乾隆元年起至六十年征输止内三十一年钦奉上谕事案内里民□鸧藩等首出中田十一亩九分三釐九亳五丝共新旧中下水山乡田地三千二百九十二顷一十亩七分七釐三毫七丝六忽二微六尘二纎 共征丁条粮银六千一百七十三两一钱三分三釐三毫九丝九忽六尘四沙一渺五漠五埃 嘉庆元年清查至十六年征输止并无报恳田地照旧征输 征输
岁支
编辑- 一邻水县知县额设俸银四十五两,养廉银六百两
- 一儒学教谕,俸薪银四十两
- 一典史俸银三十一两五钱二分,养廉银八十两
- 一额设捕役三名,四季工食银十八两
- 一仵作三名,正一名六两,副二名各三两
- 一禁卒八名,工食银四十八两
- 一更夫五名,工食银三十两
- 一额设县属铺□六处,共铺司兵十二名,每名每季工食银一两五钱,遇闰每名增银五钱,全年共工食银七十二两
- 一额设快役八名,每名每季工食银一两五钱,全年共工食银四十八两
- 一额设皂隶十四名,每名每季工食银一两五钱,全年共工食银八十四两
- 一额设轿伞扇夫七名,每名每季工食银一两五钱,全年工食银四十一两
- 额设民壮十名,每名每季工食银二两,全年共工食银八十两
水利
编辑邻邑山高水险易涸易盈旧无陂塘堤堰惟就山溪石磵水高田低处居民自砌小沟引水灌田亦间有一二田不甚高水不甚低者以筒车桔𣘶等具引人以救一时旱患并编载以备观览 邻水河发源于邻山北来三十里合龙井坝河其问科坎高处每岁春夏土人或自相筑砌引水入田广狭不一迤入县城负郭而去至西南溯流五十里转至县东与芭蕉河合 芭蕉河发源于云雾山经流柑子铺六 里至长滩渡东流三十里合邻水河其河面阔岸高难于筑堤间有低处可用桔𣘶引水灌田又东流一百里通臭水河与岷江合
城池
编辑王者疆里天下,立都鄙之界,定四维之区,既有疆域,即有建置,有建置必有城池。故夫宫室、堂署、仓铺、市肆,诸政毕张,则百官有司之属,各修其职,以明政刑,以御寇盗,藏其币赋,以待宾客,以供国用,胥于是乎在。是城池者,实社稷之凭依也。其间废兴之故,因革之由,皆有关于国计民生。职斯土者,可弗稽考而得其故乎?爰作《城池志》。
按旧志载,邻邑城池,自梁唐以来,一建于邻山里,即今治东六十里之兴仁场地,今旧县基址形势皆尚存焉。一建于丰禾里,基址今无考。
明成化二年,始移建于崑楼山下古镇地,削山砌石为城,西北傍山,东南临水,周围四里,高一丈五尺,计七百二十丈。嘉靖四十年,知县吴乾亨创修,并建四门,曰迎阳、永宁、镇安、安庆。迨后又圯。至崇祯八年,知县韩士俊始重修完固。甲申之变,城郭衙署具毁,人民逃窜。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李时亨始即其地除榛莽,翦荆棘,招民住居。九年,知县周世泽重建四门。吴逆之变,土寇四起,复毁于兵。康熙二十三年,知县蒋擢始招集散亡,复修四门,以司启闭。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徐枝芳复加修整,改建四门:东曰发育,南曰通阳,西曰金马,北曰星拱。嗣后虽经历任,时加补砌,而残圯颇多。乾隆二年,知县潘闰秋详请兴修,列入缓工在案。至乾隆三十年,知县彭云际始兴工重修,周围五里,高一丈七尺五寸,计七百二十四丈。更建四门,东曰景阳,南曰文明,西仍金马,北仍星拱。嘉庆二年,教匪之变,知县杨为龙增修银鼎山炮台一座,周围墙垣十馀丈,上建哨楼一座,曰视远楼。十八年,知县吴秀良增修北炮台一座,西炮台一座,周围各一丈二尺,中置铁炮二尊,今如故。
关隘
编辑朝廷设官分理城垣既置关隘继修以之保障人民防御寇盗一夫守关万人莫敌谭地利者未有不急急于此矣邻虽偏隅上通绥达下达巴渝东连长垫北接广岳复壁重崖不减连云栈道回谿叠嶂实为果郡名区所有关隘各处旧志未经备载兹并编入集中 仰天窝在县北三十里上通广安顺庆大周围悬崖峭壁中一哑口可通人行嘉庆二年贼匪窜境知县杨为龙设关立栅练勇守御贼不敢入 李子垭在县西九十里西通合州岳池大道地势扼要两山壁立一道中通形如门户嘉庆二年教匪之变知县杨为龙设关防守贼不敢犯至今遗址尚存 蒋家塘在县西百里因县属之华银山山势绝险路径盘曲易于藏奸乾隆十七年议设外委一员带兵盘诘汛立匹达之冲办要地也 石臼城县东南四十里四围石壁如城嘉庆二年教匪入境居民避处其地练勇把守以为城内声援贼不敢由此经过 中城寨县东六十里险峻异常备载形胜志 太平镇县东百里山势峭崿道路奇岖商贾往来赑屃而上为自邻达垫门户
津梁
编辑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司险知山泽之阻而达其道路王政之所首及也昔薛惠宰彭城其父薛宣至其邑见桥路不修即知其不能令诸葛治蜀于桥梁无不缮治而民不告劳亦在任斯职者知所务也原论
- 发育桥在城东门迎阳桥在城南门旧碑有郑公桥三字
- 星拱桥在城北门旧碑有焦公桥三字
- 高桥在治西五里
- 来凤桥在治北五里
- 邓家桥在治东四十里
- 李三桥在治东六十里
- 甘家桥在治东五十里
- 刘九桥在治东六十里
- 达邦桥在治东四十里
- 郭家桥在治东六十里
- 李家桥在治东
- 倒水桥在治东北五十里按倒水桥有二一在治南三里许旧志未及备载今始采入
- 柑子铺桥在治东北四十里
- 龙头桥在治东北三十里
- 观音桥在治东北三十里
- 平滩桥在治东十五里
- 长安桥在治东十五里
- 永安桥在治南十里
- 石溪桥在治西六十里
- 合流渡高桥在治西五十里
- 梅子溪桥在治西六十里
- 七孔溪桥在治西七十里
- 马家桥在治东六十里
- 踏泥桥在治南五十里
- 高溪桥在治南五十里
- 永安渡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徐枝芳蔎渡船一只相沿至今如故长安渡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徐枝芳设乾隆四年知县潘闰秋雇夫济渡众捐买田一分改为义渡
以上俱载旧志
- 灵宝桥在城南五里灵宝山下上流水中有大石壁立刻中流砥柱四字前县尉胡延璠书
- 广济桥在城北十二里旁有石刻甘公兆也桥五字其碑今尚存
- 龙桥在城西海宝山下两山对峙中架一石如梁可通人行其形类伏龙故名
- 御史桥在城西十五里系明御史杨一儁建故名
- 观音桥在城西二十里事详义士篇
- 官渡在治南三十里
以上今新采入
公署
编辑城隍既置廨宇聿修出政有堂退食有所非徒壮观瞻实以正体统故公署之设亦经国之重务也溯建邑之初始于梁隋其间代因代革公署无可考据兹自前明以来恪遵旧志谨列于编 明成化初知县朱莹建大堂住房各五楹大堂东为库楼下分两廊为六房左为主簿署右为典史署前建仪门右为监狱左为宾馆外有樵楼继经知县于福削山砌石建筑周围衙墙明末尽为流宼所毁 国朝康熙二年知县李时亨即其基建茅屋数间以为莅事之所康熙二十四年知县蒋擢始建大堂六房头门鼓楼康熙四十三年知县徐枝芳始修理二堂内署迨后接任知县邱镛潘闰秋程英铭等陆续兴修颇复旧制 大堂三间 川堂一间仪门三间 六书房东西共九间樵楼一座以上知县蒋擢重修 二堂三间 内宅五间坐楼三间以上知县徐枝芳重修 东书房六间知县程英铭增修 凉亭三间 门房三间坚白亭一所以上知县张宗文修 监狱六间在仪门外右 土地祠三间在仪门外左甲明亭一间在樵楼外左以上知县袁锺秀修 西书房右边耳房三间知县陈崇礼增修 西书房后正房出山一间知县吴鼎增修 周围衙墙年久倾圯乾隆十六年知县程英铭照旧制以石补砌屹若城镛今如故
主薄衙门
编辑在县署左今废
典史衙署
编辑在县署右。明成化初,知县朱莹始建。国朝乾隆二年,典史赵世鸿重修。乾隆四十五年,典史胡延璠增修。乾隆五十四年,典史颜谨补修。嘉庆十二年,典史马宣补修。大门一间,大堂三间,二堂三间,住宅三间,东西书房各三间,船房三间。
教谕衙署
编辑教谕衙署在县中街银鼎之麓,明嘉靖元年知县蔡珀、教谕樊相典、训导何洪高创修于县中街,明末为流寇所毁,址亦为他姓所占,国朝康熙四十五年知县徐枝芳仍即旧㙋重建今署,乾隆五十年教谕游文璿增修头门、仪门、明伦堂、仰止亭,今如故,计修头门一座、仪门一座、明伦堂三间、大堂三间、住房五间、左右厢房各一间
驻防把总衙署
编辑旧址无存历任皆就民房以居国朝乾隆十七年知县程英铭始议于禹王庙左侧官基修建乾隆三十五年把总马天佑建修乾隆五十二年外委任朝相增修嘉庆十一年把总冯奠邦补修计修 头门一座 正房三间左右耳房各一间
常平仓
编辑在县署右仓厫六间共贮仓斗榖二千二百七十八石六斗六升
监仓
编辑在县署右仓厫四间共 仓斗榖一千五百二十三石三斗四升
济仓
编辑在县署右仓厫三间每年贮榖三百四十五石
营房堆卡
编辑在县北城外烟堆三座营房三间哨楼一座知县吴秀良捐修
阴阳学、医学、僧会司、道会司
编辑以上皆无定所
学校
编辑学校之设所以造就人才甚盛典也我国家兴贤育才远轶前代既立各省书院于会城复令天下郡县皆立义学选民间俊秀子弟诵习其中法良意美蔑以加矣邻邑文风旧未大振自前明以来人材蔚起蒸蒸日上斯虽山川孕毓之奇而亦圣朝培养作作育之功也职斯土者能不于此加意乎原论 明始诏天下皆立学取士有定额科岁分考每考取入二十名廪二十名增广生员无定数贡二年一人国朝顺治初年考取不拘额四年定额小学十二名十七年定小学五名武学如之十八年科岁并考额仍旧康熙十九年始科岁分考每考取入八名廪二十名增二十名附生无定额武生只岁试取入八名贡二年一人 潾山书院旧址在县中街文昌宫侧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李时亨建康熙四十二年知县徐枝芳增修置义田二处为诸生𫗴粥之资乾隆十二年知县袁锺秀移修于县北街又获充公田四处乾隆十四年知县程英铭补修嘉庆十年知县陈崇礼莅任时邑孝廉前任两淮盐运使司廖复堂捐买学田一处通计学田七处每年收租以为延师修舱并诸生膏火之资今将义田坐落并延师修金诸生膏火数目眉列于后 一名家坝学田一分册名潾山书院征粮银一钱四分每年收租谷二十六石 一冷家坪学田一分册名潾山书院征粮银一钱七分每年收租谷二十八石 一广兴寺无主僧田一分册名潾山书院征粮银伍钱四分每年收租谷四十五石 一华顶寺无主僧田一分册名潾山书院征粮银四钱一分每年收租谷二十二石山租银二两四钱 一缘咸庵无主僧田一分册名潾山书院征粮银一两四钱八分每年收租谷四十石零八斗 一寂堂庵无主僧田一分册名潾山书院征粮银二钱三分每年收租谷四石八斗 一樊家□学田一分系廖复堂捐买册名潾山书院征粮银一两二钱七分七厘每年收租钱四十千文 一掌潾山书院山长每年聘金四两修金一百两端阳中秋节礼各四两火夫银六两每年共银一百一十八两 一潾山书院诸生每年考收正课文生七名每名膏火钱二千文正课文童三十名每名膏火钱一千二百文共钱五十千文
庙坛(诸祠附)
编辑国之大事首在祀典祭法曰施法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捍大患则祀之祀事之设所以崇德而报功也诗曰神冈时怨神囡时□可不敬与。原论。
文庙在治东一里怀仁山下宋崇宁初建 庙制无考
明万历戊申年知县尹愉重修明未为流寇所毁仅存戟门下石坊
国朝康熙元年知县李时亨创修大殿三楹崇圣祠三间二十三年知县蒋擢复修四十四年知县徐枝芳重修并增两庑乡贤名宦节孝各祠乾隆十三年知县陶以敬增修屏墙涂以丹𢊄十五年教谕高继九始于正殿内修置至圣四配十哲龛座又查照部文设立两庑名宦乡贤各木主十八年知县席绍元捐置祭器四十五年知县魏守曾重修四十六年知县江有本捐募补修嘉庆二年启圣祠为贼所毁教谕唐学聪捐募补修十八年知县吴秀良来莅兹土进谒圣庙见规模虽具而瓦破垣頺不无茂草之伤慨然兴叹曰邻邑诸凡强半完善惟兹重 庙何廼废弛余既承之兹土使不克事事余滋戚也于是躬先捐俸并募合邑士民大兴土木更始改修经始于嘉庆二十一年落成于嘉庆二十三年计费若干缗规模鸿厂官室壮丽绚彩夺目而庙貌焕然一新矣
大成殿三间 戟门三间东庑五间 西庑五间乡贤二间 名宦二间忠义祠三间 棂星门石坊一座泮池半璧 拱桥三座圣域贤关大□门各一道 圣域贤关石坊各一座
崇圣祠三间夻正殿后 明伦堂三间内有卧碑一座两壁刻有朱考亭夫子忠孝节廉四大字 斋房三间
节孝祠三间外□门一座 周围黉墙数十雉
礼器𥸅六十四 簠二十五 大爵杯三十八豆五十二 簋二十五 小爵杯十六个香炉十二 烛台十对祝版二块
乐器麾旙 应鼓 编钟 笛 柷 笙 瑟 箎 搏拊 鼗鼓 编磬 箫 敔 琴 埙 节翟籥
祭品
太羹淡牛肉汁无牛用羊肉汁不用调和
和羹猪荠脊肉切薄片焯熟腰子切荔枝形片焯过临时以姜椒盐醋豆粉脍成和者五味调和也
黍 稷 稻 梁四品各拣完洁淘净熬成饭另以小碗各盛之
形 盐洁净白盐印成虎形故名形盐
稿 鱼预用白鱼盐腌晒干临祭温水泡洗净切成大片酒醋浸用
鹿脯预以鹿肉晒脯盐祭煮熟切条用
鹿醢用鲜鹿肉切小方块,以滚水焯熟捞起,将盐醋酒椒姜烹酢,无鹿麂以羊代之
醓醢用猪脊肉切小方块,制同鹿醢
鱼醢用鲜鱼肉切小块,制法同鹿醢
兔醢用活兔肉切小方块,制同鹿醢
韭菹韭菜摘洗𣑕净两头齐去为段无韭苗时则用韭根亦可
菁菹蔓菁去皮略焯切为段用无菁则以白菜代之
芹菹芹菜摘洗𣑕浄切两头为段用无芹时用芹根
笋菹不论干鲜洗泡煮过切段
枣 栗 榛 菱 茨丑品不论干鲜㨂完者剥去粗细皮洗净摆用
酒先期自造
牛 羊 豕用汤洗去毛蹄⾓甲水洗过方令破腹宰时取牛血一碟羊豕血各一碟
仪注
前二日各衙设斋戒牌承祭分献官在家致斋二日
前一日执事者举祝案送斋所承祭官视毕送至前后殿安设一跪三叩头退
前一日承祭官率僚属朝服上香监视宰牲并𢉉毛血今俱用补服
正祭日主祭分献陪祭各官人两旁门序立通赞唱签祝版引赞唱更衣升堂引各从东阶上序爵序事请祝请祝版至签名各官书名下堂从西阶下通赞唱启户各门大开乐舞生就位执事者各司其事分献官就位陪祭官就们主祭官就位文东武西瘗毛血司毛血生将毛血捧从中门出埋于西北隅坎内启牲馔盖迎神乐奏咸平之章乐作引赞唱诣西北隅迎神引众官至神降众官打躬复位通赞唱参神鸣赞唱跪叩首行三跪九叩礼兴平身众官位立乐止通赞唱行奠帛初献礼乐奏寕平之章引赞唱诣盥洗所沐手净巾诣酒尊所司尊者举羃酌酒陞坛引承祭官由东阶上入殿左门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跪奠帛捧帛生以帛跪进承祭官接帛拱献献爵执爵生以爵跪进承祭官接爵拱献叩首兴不赞诣读祝位跪鸣赞唱众官皆跪引赞唱读祝文读祝生至祝案前一跪三叩首捧祝版立于案左跪读祝文读毕捧祝版照前安置三叩首退乐作引赞唱叩首承祭及各官行三叩礼通赞唱行分献礼引赞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跪奠帛捧帛生跪进于案左承祭官接帛拱献叩首兴不赞诣宗圣曾子神位前奠帛献爵如前仪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奠帛献爵如前仪诣亚圣子神位前 奠帛献爵如前仪其十二哲两庑分献官升坛奠帛献爵亦照承祭官行礼毕引赞唱复位承祭官由西门出西阶下及分献官各复位立乐止通赞唱行亚献礼乐奏安平之章乐作引赞唱陞坛由东门入献爵于左如初献仪毕引赞唱复位承祭官由西门出西阶下及分献官各复位立乐止通赞唱行终献礼乐奏景平之章乐作引赞唱陞坛献爵于右如亚献仪毕复位各复位立乐止通赞唱饮福受胙引赞唱诣饮福受胙引赞唱诣饮福受胙位承祭官至殿内立捧酒胙二人取正中一爵羊左一膊自正位案前拱举至福胙位右旁跪接福胙二人左旁跪引赞生唱跪饮福酒承祭官受爵拱举授接爵执事受胙承祭官受胙拱举授接胙执事由中门出正阶下送献官署叩兴承祭官三叩省兴复位通赞唱跪兴承祭分献及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通赞唱馔乐奏咸平之章乐作牲馔稍为移动乐止通赞唱辞神乐奏咸平之章乐作鸣赞唱跪叩首承祭分献及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通赞唱送神引赞唱诣送神所众官俱至戟门神去众官打躬通赞唱捧祝帛馔各恭诣燎位捧祝帛馔生各至位前一跪三叩首捧起祝在前帛次之捧馔生跪不叩捧起在后各送至燎位正位帛爵俱由中门出承祭退至西旁立候祝帛馔过仍复位立通赞唱望瘗乐作引赞唱诣望瘗位举柴焚祝帛祝帛焚毕复位乐止通赞唱阁户鸣赞唱礼毕散班至圣祝文惟先师德隆千圣道冠百王揭日月以常行自生民所未有属文教明昌之会正礼和乐节之时辟雍钟鼓咸恪荐于馨香泮水胶庠益致严于笾豆兹当仲春秋祇率彝章肃展微𢘚聿将祀典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配尚享
大成殿正中位南向
至圣先师孔子,汉平帝称宣尼公,和帝时褒尊候,北魏孝文帝称文圣宣父,后周宣帝封邹国公,隋文帝称先师尼父,唐高宗赠太师,武后封道隆公,玄宗谥文宣王,宋真宗谥玄圣,又改至圣,元武宗号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更号曰至圣先师孔子,按会典,顺治二年定文庙号谥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之位,十四年议改谥号为至圣先师孔子,凡府州县卫各学俱用木主
四配东位
- 复圣颜子名回字子渊鲁曲阜人自魏正始以颜子配享唐太宗称先贤配享先圣明嘉靖九年称复圣
- 述圣子思子名伋字子思伯鱼之子宋徽宗时从祀端平二年升列十哲宋咸淳间始与曾子并升配享明嘉靖九年称述圣
四配西位
- 宗圣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南武城人即今嘉祥县唐高宗时从祀开元八年配享明嘉靖九年号称宗圣
- 亚圣孟子名轲字子兴邹县人宋神宗元丰七年配享位次颜子明洪武五年罢配享逾年复之嘉靖九年称亚圣
十二哲东位
- 闵子子骞名损鲁人唐开元八年从祀
- 冉子仲弓名雍伯牛之族唐开元从祀
- 端木子子贡名赐卫人唐时从祀
- 仲子子路名由鲁之卞人即今泗水一字季路唐时从祀
- 卜子子夏名商卫人又云温县人唐贞观二年间从祀
- 有子子有名若一字子若鲁曲阜人唐从祀乾隆三年跻次东哲
十二哲西位
- 冉子伯牛名耕鲁郓城人唐开元从祀
- 宰子子我名予鲁曲阜人唐开元从祀
- 冉子子有名求仲弓之族唐从祀
- 言子子游名偃吴人唐从祀
- 颛孙子子张名师陈州人唐开元从祀升十哲位
- 朱子元晦名熹号晦庵宋婺源人徙建阳宋淳祐元年从祀康熙四十年跻次十哲
乾隆十八年奉 部咨序正两庑从祀位次共一百二十有三位 东庑
- 先贤籧瑗字伯玉卫人雍正二年复祀
- 先贤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又云费县人
- 先贤原宪字子思史记作鲁人一云檀弓作仲宪
- 先贤南宫适字子容兖州府人史记作南宫适家语作南宫韬一作縚
- 先贤商瞿字子木鲁曲阜人
- 先贤漆雕开字子若一作漆雕凭家语作鲁人史记作蔡人
- 先贤司马耕字子牛商邱人
- 先贤梁鳣家语讳鲤字子鱼鲁人
- 先贤冉孺家语作儒字子鲁一作子鱼兖州人
- 先贤伯虔字子析弟子解字子楷兖州人
- 先贤冉季字子产衮州人
- 先贤漆雕徒父字子有又字子期弟子解作漆雕从字子文兖州人
- 先贤漆雕哆字子敛兖州人弟子解作侈
- 先贤公西赤字子华曲阜人
- 先贤任不齐字子选荆州人
- 先贤公良孺今作公氏名良孺字子正陈州人
- 先贤公肩定家语作公肩字子仲史记作公坚定字子申鲁人又晋人
- 先贤鄡单字子家聊城人一作鄥单家语曰悬亶鲁人
- 先贤罕父黒字子素今祀罕父黒史记作罕父黒字子素兖州人考氏族略有宰父氏无罕父氏当从家语
- 先贤荥旗家语作祈史记作荥旗字子旗兖州人
- 先贤左人郢家语作左郢史记作左人郢字子行兖州人今祀左氏人郢当以左人覆姓为正
- 先贤郑国家语薜邦字子徒史记避汉祖讳邦作国共郑字则薜字之误也鲁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贤原亢一作桃史记作原亢籍石图作亢宇子籍兖州人
- 先贤廉洁字子曹一作子庸史记作字庸卫人古史作齐人
- 先贤叔促会字子期家语作叔氏仲会石室图作哙兖州人家语作鲁人史记作晋人
- 先贤公西舆如字子上家语子由古史作与兖州人
- 先贤邽巽字子敛史记作邽巽家语作邽选文翁图作国选避汉讳鲁兖州人
- 先览陈亢字子元陈州人一讳元一字子禽
- 先贤琴张字子闻亦字子张论语家语作琴牢卫人唐并祀
- 先贤步叔乘字子车会典通作叔乘青州人
- 先贤秦非字子之兖州人
- 先贤颜哙字子声曲阜人
- 先贤颜何鲁人雍正二年复祀
- 先贤县亶,雍正二年增祀
- 先贤乐正克周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贤万章周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贤周敦颐字茂叔宋道州人淳祐元年从祀
- 先贤程颢字伯淳号明道宋洛阳人淳祐元年从祀
- 先贤邵雍字尧夫号康节宋𣵠州人从嵩县,咸淳三年从祀
- 先儒公羊高周人子夏门人唐贞观间从祀
- 先儒伏胜字子贱邹平人秦博士汉文帝时命晁错往受尚书唐贞观间从祀
- 先儒董仲舒河间人汉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为江都相元文宗崇祀
- 先儒后苍字近君□城人汉武时博士明嘉靖九年从祀
- 先儒杜子春汉哀帝时偃师人刘歆门人唐贞观间从祀
- 先儒诸葛亮字孔明汉琅琊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王通字仲淹谥文中子隋文帝时河津人明嘉靖九年从祀
- 先儒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人谥文正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康熙五十四年增祀
- 先儒欧阳修字永叔卢陵人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明嘉靖九年从祀
- 先儒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将乐人宋神宗熙宁九年进士程子门人明宏治九年从祀
- 先儒罗从彦字仲素宋神宗时南剑人杨时门人明万历四十七年从祀
- 先儒李侗字愿中宋哲宗时剑浦人杨时门人明万历四十七年从祀
- 先儒吕祖谦字伯恭寿州人祖徙婺州称东莱先生宋孝宗时进士景定二年从祀
- 先儒蔡沈字仲默宋孝宗时建阳人朱子门人明正统元年从祀
- 先儒陈淳字安卿宋寕宗时龙溪人朱子门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儒魏了翁字鹤山蒲江人谥文靖宋寕宗庆元五年进士,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王□字会之宋理宗时婺州人何基门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赵复字仁甫宋末元初德安人私淑朱子,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许谦字益之宋末元初金华人金履祥门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吴澄字幼清元武宗时国子监丞乾隆四年复祀
- 先儒胡居居仁字叔心明正统时馀千人万历十二年从祀
- 先儒王守仁字伯安馀姚人称阳明先生明成化十七年进士万历十二年从祀
- 先儒罗钦顺字永升泰和人谥文荘明宏治六年进士,雍正二年增祀
西庑
- 先贤林放字子邱鲁人
- 先贤宓不齐字子贱鲁国曲阜人
- 先贤公冶长字子长诸城人家语作鲁人史记作齐人索隐曰家语名长范寗作字子之
- 先贤公晳哀字季沉一作季次济南府人又作齐人家语作析哀索隐作析克
- 先贤高柴字子羔卫辉人家语作齐人史记作卫人
- 先贤樊须字子迟家语作鲁人郑元云齐人
- 先贤商泽字子秀史记作子秀兖州人
- 先贤巫马施字子期史记作巫施字子旗陈州府人
- 先贤颜辛字子柳曲阜人家语作辛史记作幸
- 先贤曹恤字子循汝寕人
- 先贤公孙龙字子石家语作公孙厐荆州府人家语作卫人史记作楚人又云赵人
- 先贤秦商字子丕兖州人家语作楚人字不兹左传字丕兹
- 先贤颜高一作颜刻字子骄曲阜人
- 先贤壤驷赤字子徒西𢇘府人又通志作壤驷子今祀壤氏家语壤作 徒作从史记作穰
- 先贤石作蜀字子明巩昌人今祀石子氏族谱一作氏史记石作蜀成纪人家语作石子蜀
- 先贤公夏首字子乘鲁人一作公夏守字子乘又作公氏
- 先贤后处字子里史记作后处家语作伯处弟子解作石处里之青州人
- 先贤奚容蒧字子皙鲁人弟子解作奚蒧一字子楷兖州人
- 先贤颜祖弟子解作颜相字子 曲阜人
- 先贤句井□家语字子疆□里志字子野山东志字子孟卫辉人今作勾氏又作句氏
- 先贤秦祖字子南西安府人
- 先贤县成字子横史作子旗兖州人
- 先贤公祖句兹字子之家语作公祖兹兖州人
- 先贤燕伋字子思家语讳级石室□作秦人一作鲁人
- 先贤乐欬字子声家语作乐欣兖州人
- 先贤狄黒字晳之又字子晳史记作晳卫□人
- 先贤孔忠字子𥰓家语作孔弗史记作孔忠孔子兄孟皮之子
- 先贤公西蒧字子尚一字子上家语作公西减兖州人蒧点司
- 先贤颜之仆字子叔曲阜人
- 先贤施之常家语字子常史记字子恒兖州人
- 先贤申枨字子周兖州人家语作申续史记又作申党唐枨党并祀明去党存枨
- 先贤左邱明春秋时汶上人唐贞观二十一年从祀
- 先贤秦冉史记字开周人雍正二年复祀
- 先贤牧皮,雍正二年增祀
- 先贤公都子,雍正二年增祀
- 先贤公孙丑齐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贤张载字子厚号横渠宋郿县人淳祐元年从祀
- 先贤程颐字正叔号伊川宋洛阳人淳祐元年从祀
- 先儒穀梁赤周人子夏门人唐贞观从祀
- 先儒高堂生秦季人至汉时博士礼唐贞观间从祀
- 先儒孔安国字子国孔子十一世孙汉武帝时諌议大夫唐贞观间从祀
- 先儒毛苌字长公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博士唐贞观间从祀
- 先儒郑康成讳元汉桓帝时高密人雍正二年复祀
- 先儒范寗字武子顺阳人东晋武帝时豫章太守雍正二年复祀
- 先儒韩愈字退之修武人唐德宗贞元八年进士举宏辞宋元丰七年从祀
- 先儒胡瑗字翼之秦州人称安定先生宋仁宗景祐初苏湖教授明嘉靖九年从祀
- 先儒司马光字君实居湅水夏县人宋仁宗宝元初成进士,咸淳三年从祀
- 先儒尹焞字彦明宋神宗时洛阳人程子门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胡安国字康叔崇安人谥文定宋哲宗绍圣四年进士明正统元年从祀
- 先儒张栻字敬夫号南轩绵竹人宋高宗末以荫补官景定二年从祀
- 先儒陆九渊字子敬号象山金谿人宋孝宗乾道八年进士明嘉靖九年从祀
- 先儒黄干字直卿宋宁宗时闽县人朱子门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真德秀字希元号西山建宁人宋宁宗庆元五年进士明正统元年从祀
- 先儒何基字子恭宋理宗时婺州人谥文定黄干门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陈澔字可大元都昌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金履祥字吉父元兰谿人,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许𢖍字仲平河内人元世祖时国子监祭酒皇庆二年从祀
- 先儒薛瑄字德温河津人明永乐十九年进士谥文清隆庆五年从祀
- 先儒陈宪章字公甫新会人明正统十二年进士称白沙先生万历十二年从祀
- 先儒蔡清字介夫号虚斋晋江人明成化二十二年进士,雍正二年增祀
- 先儒陆龙其字稼书平湖人谥清献 国朝康熙庚戌进士,雍正二年增祀
崇圣祠始祖木金父公封肇圣王高祖祈父公封裕圣王曾祖防叔公封诒圣王祖伯夏公封圣昌王父叔梁公封启圣王东配先贤颜氏无繇字路回之父 孔氏鲤字伯鱼子思之父西配先贤曾氏点字晳参之父 孟孙氏激字公宜轲之父东从祀先儒周氏辅成敦颐之父 张氏廸载之父西从祀先儒程氏垧字伯温颢颐之父 朱氏松字□年熹之父
名宦祠
编辑明
- 知县朱 莹
- 知县于 福
- 知县魏 溶
- 知县曾 伦
国朝
- 诰封光禄大夫前锋统领世袭一等阿思溪呢哈畨兼管佐镇加三级御赐名丸尔喀巴图鲁南朱马剌
- 诰授通议大夫四川等处提刑按察使司加四级刘德芳
- 巡按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并理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杭爱
- 原任户部尚书前四川分巡松茂道王
乡贤祠
编辑宋
编辑浙提举彭戢
明
编辑- 监察御史巡按贵州杨纯
- 陜西汉中府知府杨一钧
- 广东韶州府知府谈伦
- 陜西洮州府教授吴明魁
- 贵州监察御史杨继夔
- 吏部文选司主事刘三才
- 湖北公安县知县孔宏颐
- 湖南衡山县知县刘明节
- 诰赠文林郎杨春芳
- 训导吕 闬
- 陕西崇信县知县甘宗道
- 泾阳县教谕鄢 郢
- 镇江府照磨杨
- 兴国州训导侯�
- 褒城县训导甘
忠义祠
编辑明
- 直隶徐州知州陈桂楝
- 麻城县教谕孔承宣
节孝祠
编辑明
编辑- 吴湝之妻谈氏
- 侯世廷之妻吴氏
- 周在邠之妻陈氏
- 周之健之妻彭氏
- 周五女
国朝
编辑- 杨伯元之妻汪氏
- 甘明直之妻李氏
- 锺士槐之妻梅氏
- 刘宗书之妻陈氏
- 彭加寿之妻包氏
- 熊宗筠之妻梁氏
关帝庙在县中街。顺治十八年知县李时亨建修正殿并崇圣祠。乾隆三十四年,知县彭云际重修正殿,并塑夫子圣像。嘉庆十五年,知县陈崇礼重修崇圣祠。嘉庆二十一年,知县吴良秀重新更修。兴工告竣,年月日时与文庙同。通计经费数千缗,雕文刻镂,沃丹涂艧,俱臻精工,非后旧制。计修正殿五间、横殿八间、彩楼一座、内台一座、石门三座、斋房三间,启圣祠三间,封火砖墙周围齐全,海墁石坝齐全。文昌庙在县中街银鼎之麓,顺治十八年,知县李时亨创修。康熙二十二年知县蒋擢复修。四十四年知县徐枝芳重修。嘉庆十一年,知县陈崇礼捐廉募赀更修,经始落成,新旧两祀约费数千缗,矞皇壮丽,遂成大观。计修正殿六楹,一进五间,左右亭阁二座,殿前奎阁一座,二重,共高七丈,两廊彩楼共十二间。启圣祠一进,共三间,门外牌楼一架,周围垣墙数十丈。 城隍庙在城中小街。明万历五年,知县□九臣捐俸置买地基一段,创修正殿并后殿、左右两廊十二司。明末为流寇所毁。国朝顺治十六年,知县李时亨重修。康熙二十年知县蒋擢复修。迨后历任知县徐枝芳、潘闰秋俱各捐赀补葺。至嘉庆十一年,经知县陈崇礼更修,而庙貌愈觉壮丽。龙神廓在县此街,嘉庆元年知县张熙赓建修,嘉庆九年知县陈崇礼增修彩楼,今如故。火神庙在县中街,乾隆四十八年知县江有本建修,乾隆五十六年知县陈应魁增修,今如故。厉坛在县北郊外一里。祀典:社稷坛、先农坛、风云雷雨山川坛、文庙、关帝庙、文昌宫。以上祀典悉如府制。
风俗
编辑天地之大气噫而为风闾□之趋向习而成俗居是邦而不为风俗所囿者非上智其亦希矣古者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唐魏之勤俭郑卫之浮靡并列不嫌所以使人观感而知所劝惩也余于邻邑风俗与他邑相类者槪置弗录惟据直悉书美恶并著其间当因当华愿与都人士共朂之不独守土者之责也作风俗志原论
- 邑风俗素尚俭朴不事奢靡旧志载其喜争讼好佛事今巳渐革不似初俗
- 士习子弟多秀良向来多不嗜学近日力学者颇多文风亦渐兴起各学使按临顺棚观风考试每每称为八属之魁
- 农事邻地多山土薄民瘠惟力田急公田赋早输从无逋欠
- 女工俗勤纺织机杼之聱无间寒暑从不以锦绣害女红
- 衣食衣兼黄润食惟鱼米
- 冠婚媒妁成言六礼必周从不计较财物妆奁必门户相对士大夫之家尤加慎重
- 丧礼衣冠石椁必诚必信殓殡安葬俱遵儒礼间有用僧道超度者儒士家多不以为然
- 祭礼清明各备牲醴洒扫坟墓中下元蓈则设祭于家期在诚敬
兵制
编辑古者寓兵于农。有事则用以征战。无事则复还陇𤱔。迨后设卫置守而民兵以分于是聚兵有地统兵有官练兵有时司其任者虽官有崇卑而绥靖疆土和辑民人文武和衷兵民安堵其职守则一也邻邑兵制前无考证国初俱系顺庆营拨兵防守以时代更未有耑员雍正元年虽设把总一员驻防广安亦不过往来其地厥后或外委或把总迄无定员自乾隆十二年始定把总一员带兵十五名驻县城内。乾隆十七年始修衙署于禹王庙左侧今改为外委邻水县外委每岁应关饷廉银五十四两战兵二名每名四季应关饷银二十两零八钱守兵十三名每名四季应关饷银十四两零八钱
武功
编辑邻邑武宦考之前代元戎重寄后先继美或捍社稷或卫桑梓其将勇之略不可没也况我国家揆□兼资一友前明右文左武之例几在将兵将将之列莫不泐名旗裳埀勋竹帛以志不朽是编盖可忽乎因急表之以为继起者劝
明
- 甘良臣任山海关总兵官事详人物志
- 陈三台任总兵官明末流氛四起遂辞职归家居于原业邻山乡时县冶一带为献贼屠戮几尽壮者逃窜远方闻三台归携家奔赴廼率居民教以战阵力加防守贼不敢犯全活甚重邻人赖为保障焉
- 甘一爵总兵良臣之子以军功世袭指挥使靖共厥职称克家焉
- 包永才邻山乡人举将材任江南镇江府游击
- 甘明应崇祯九年举将材任通江守陞建武营游击甲申之变弃官回籍时贼寇四起人民凋敝仅存四十八家廼率领驻居城西二十里许之沙坪寨周济衣食教以战守胥得全活平定后捐给耕牛耔种各归农业众赖生全其后子孙列胶庠者数世人以为阴德之报云
国朝
- 寇文魁行伍出身任重庆府中营守备
- 甘克俊行伍出身任泸宁千总
- 包相卿行伍出身现任太平营守备
- 谭国臣行伍出身现任绥靖营守备
附军功
编辑军功之名不容假也军功之功尤不易居古者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长子帅之非有靖边之略克敌之才战胜攻取之绩不敢言功军功之名非易易也藐兹偏隅值四郊多垒势不能不登陴以守乃当逆贼蜂拥之际忠愤勃发或则亲冒矢石或则挺身赴闘在当时虽发于不自禁而其忠义之气固巳隐合于刚大之体孔子云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则无殇焉盖予之也故附载此编以扶大义而正人心焉
守城
编辑- 周兴望。邑武生。嘉庆二年教匪围城。率众堵御。四年在三角滩堵贼有功。奉督宪 魁赏给六品军功执照。
- 胡世锡。邑武生。嘉庆二年教匪围城。率众堵御。四年在三角滩堵贼有功。奉督宪 魁赏给六品军功执照。
- 胡文茂嘉庆二年教匪临城截留军火堵御多方四年在三角滩堵贼有功奉宪 魁赏给六品军功执照。
- 张鸿才嘉庆二年冬贼匪攻城率众堵御四年在三角滩堵贼有功奉督宪 魁赏给六品军功执照。
- 蔡三元嘉庆二年贼匪围城率众堵御四年奉督宪 魁赏给七品军功执照。
- 黄大椿嘉庆二年贼匪围城率众堵御四年奉督宪魁赏给八品军功顶戴照。
- 黄士古邑优贡生嘉庆二年守城御寇有功平定后奉川北镇朱赏给军功顶戴执照。
- 何 春嘉庆二年城匪入邻募勇堵御各隘荡平后奉川北镇赏给军功照。
- 甘于畴嘉庆二年贼匪入邻募勇堵御各隘荡平后奉川北镇赏给军功照。
以上九名经前御史甘家斌奏准咨 部各给六七八品顶戴。
黄耀祖 廖桂香 吴继皋 杨存材 张辉远 田文禄 吴利济 张辉宇 宋昌荣 刘 儒甘 林 黄德禄 朱 朝 邱桂芳
以上十四名于嘉庆二年冬教匪攻城捐赀募勇护城有功各大宪奏请咨部给有七八品顶戴执照
- 包顺之邑文童嘉庆二年率勇来城救援至东郭延福寺杀贼王三槐之妻与弟奉督宪 宜赏给九品军功照
- 甘景清嘉庆二年率勇来城救援在延福寺杀贼多人平定后奉督宪 宜赏给九品军功顶戴
- 游 汉嘉庆二年闻贼入境自备斧资带领乡勇来城救援屯兵于城外之玉屏山与贼相拒贼大至始退入城中竭力防守平定后奉本府 崔赏给有军功执照
- 艾长斌邑武生嘉庆二年率勇来城救援贼由此退去经县令杨为龙给有军功执照
- 廖思芳邑侯补道员嘉庆元年贼起达州麻柳场即捐赀练勇预为防范拏获樊家漕教党数十人二年贼入邻境屯兵于城南十馀里许之庆滩以为城内声援城赖以不下
以上五名均系救援军功领有执照
黄仕聨 刘 任 何凤鸣 张三元 张荣昌陈朝松 黄金相 刘绍唐 刘 扷 李高龙黄尔定 艾长彪 蒋启昆 唐魁章 林恒玉刘兴盛王建芳 罗芬泰 刘九万 蒋朝秀. 以上二十名均系守隘军功领有执照
- 郑 兰邑监生嘉庆二年贼匪围城总理军需局务平定后经各大宪赏给军功顶戴领有执照
- 秦文缙邑从九嘉庆二年贼匪攻城总理军需局务平定后经各大宪赏给军功顶戴领有执照
以上二名系总理军需局务军功各有执照 陈攀瀛于嘉庆二年冬贼匪攻城焚贼水城夺贼大纛有功经知县锺人杰备文申详给有军功执照 平定后奉 宪行知验照造报时以贸易远方赶办不及故未经咨 部然其劳绩不可泯也因详志之 曹耀先于嘉庆二年冬逆匪攻城捐赀募勇护守城垣昼夜不倦贼退后经知县杨为龙备文申详 上宪批准给与军功顶戴耀先有功不居坚不受职兹因采入集内勿使湮没
铺递
编辑- (县门)底塘铺,在公署右额设舗司二名
- 长安铺,在县东十里
- 桂林铺,在县东三十里
- 嘉会铺,在县东五十里
- 天皇铺,在县东七十里
- 鼓响铺,在县东八十里
- 风门铺,在县东一百里,交垫江界
- 牟家铺,在县西二十里
- 合流铺,在县西五十里
- 高滩铺,在县西八十里
- 大面铺,在县西九十里,交巴县界
- 南丝铺,在县南三十里
- 碑子铺,县南二十里,额设铺司兵二名
- 板桥铺,在县南三十里
- 石岭铺,县南六十里,额设铺司兵二名
- 读书铺,在县南五十里
- 红岩铺,在县南六十里,额设铺兵二名
- 破石铺,在县南九十里,交长寿县界
- 梅子铺,在县北十里,额设铺司兵二名
- 锣锅铺,在县北二十里
- 祥云铺,在县北二十里,额设铺兵二名
- 烟炖铺,在县东北十里
- 观音铺,在县东北二十里
- 长冲铺,在县东北三十里
- 柑子铺,在县北四十里
- 云池铺,在县东北五十里,交大竹县界
卷二
编辑候补同知,署邻水县事,子芾,王尚锦重辑
古迹
编辑大抵前贤胜槩,名士高风,其可歌可愕之情状,多锺于山川泉石间,当其先,一壑一邱结数椽之苑屋,一碑一碣留只字于贞珉,亦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耳,顾风雨飘摇,风流如昨,金石剥落,芳踪不改,往事之感人,有不与寒云衰草同归消歇者矣,邻迹溯自梁唐以来,轮蹄频躐,烽燧屡经,畸士高人,灵芝英篆,强半沦湮,然而断甓頺瓦间传黄初之年,泐石磨崕时留泰始之字,好古者流往往披蒙茸、梯石栈一搜得之,不啻探颔珠而剖刖璧,观翫欷歔流连而不忍去,斯亦睹河洛而思禹功,过岐丰而怀周道之意也,是乌可以不志
- 古邻州,在邻山里,遗址尚存
- 邻水故城,在县治北,隋名岳池溪,宋名崑楼镇,元名邻水镇
- 白磁洞,一名石莲洞,县北二十五里,洞甚深䆳,莫穷所止,石色如磁,烟云常覆其上,中有泉,甚甘,其石比次如莲形,石上镂刻佛像,甚工,丹炉井灶依然,洞外有石碑,明顺庆太守贺公所撰,年久碑多剥落,文字不能尽识,万历三十七年知县尹愉建石坊,额其上一曰人间天上,一曰白磁洞天,字画清奇,至今如故
- 卧龙坡治南三十里相传汉丞相诸葛武侯尝经此山畔有大石高二丈书卧龙坡三字山顶极高康熙年间知县徐枝芳立武侯祠于其上以祀之至今道经此者多炳萧焉
- 书岩治西二十里唐杜甫游览寓此见石壁秀润光华因刻书岩二字于上字画清劲洵属名笔明隆庆元年南充进士任山东巡抚张鉴与县尹吴乾亨往游其地爱谷中和风袭人复颜其旁曰阳春谷亦邑中名胜地也
- 流杯池距书岩二里唐陈子昂于溪流浅濑处凿石为池纵横丈许波流委折状若回文时与宾客晏游于其间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县尹愉同邑人冯从龙孔宏颐等临池宴饮因于池岸石壁上刻石二一曰流觞曲水一曰茂林修竹字画遒劲可爱越今二百馀年风霜剥蚀而刻石如故亦大观也
- 衮绣楼治西六十里宋嘉定间知县赵彦砺为制置使安丙立遗址尚存
- 雪庵治南七十里明逊国从亡臣叶师贤隐于此庵后有洞名白龙洞洞旁有皱眉柑晚熟味甚甘美庵前有滩名松柏滩即叶公投楚词处下有沙洲鹤常集其上
- 魁字岩治南五十里悬崕绝壁上书魁字纵横丈馀旁注嘉靖乙巳姓名磨灭不可辨字画遒劲亦名笔也龙鼻岩治东六十里古邻州后山半石上刻有龙鼻岩三字旁注郡佐伍谦书石中有□云务不时出入人咸号为云根山之后顶尤高有捶天峭崿之势云覆其上则雨雾拂其下则晴试之不爽山右有石砚一方高阔丈馀池可盛水一桶四时不竭旁有三山恍若笔架山石之妙廼复尔尔
- 蓬莱阁治北一里前明冯方伯别墅也悬崕之半有石洞深广丈馀颜曰蓬莱仙境崕下回廊飞阁皆倚石为之水亭花坞逐径斜开嘉木丛篁绕崕倒拂今虽物换星科风流云散而梁园日暮乱飞啼树之鸦韦曲春回犹动骚人之兴斯又以今视昔者之所不能忘情矣
- 龙门沱在治东七十里之灶门滩下沱水囦深非可丈计沱前有沙洲窿起纵横可百丈许脊高腹下号曰沙鱼沱石石壁间刻有龙门沱三字字画苍劲未著姓名亦不知何代人手笔向无知者嘉庆庚辰秋始经邑明经熊易崖采入易崖固好古士也
- 龙洞在治南七十里溪中石滩数丈下有塘宽可三四丈深六七丈渔人腰缠而入探其底止则其形如□口狭腹拓横空数十丈微风鼓荡水石相激则声如金鼓齐鸣可闻里许⼟人呼为龙洞以其声闻疑其中有怪物焉噫此亦未经目见而臆度是非之言也
- 白鹤寺在治东六十里之邻山乡古邻州里许不知始建何代明季兵燹后室宇尽毁但存基址土人𠠡地得石碣,系宋时赵学士撰并留题有诗寺前有古柏一株𠏉老蚴蟉结盖如鹳鹤形相传昔有石牛夜出食人禾苗寺僧于树上燃灯照之乃息今俗云燃灯照白鹤盖谓此也
寺观
编辑三代以上圣道昌明无所谓佛老也迨汉梁以来其教盛行招提兰惹几遍天下虽有起而辟之者终莫能胜盖𧈧𧈧愚民语以王法利害终不率从告以鬼神祸福天堂地岳之说无不耸然故虽异端而用以绳束天上愚夫妇佐刑政之不逮是亦无伤也作寺观志原论按邻邑道达巴渝壌聨賨竹复岭重冈泉飞谷邃颇饶胜境自昔无际禅师得道于海宝普贤真人飞锡于华银于是缁侣黄冠之流担笈杖锡结茅支鼎寄迹盘桓而琳宫梵宇遍满邑中稽诸曩牒编载无遗兹为增定非谓韩退之近日颇好浮屠不过见斯地为𠎣灵窟宅云尔
- 三圣宫,在县北街
- 禹王宫,在县上街
- 万寿宫,在县北街
- 天后宫,在县北街
- 华光庙,在县北街
- 桓侯宫,在县东街
- 置全宫,在县北街
- 萧曹祠,在县署右
- 延福寺,在县东二里,一名云台山,岁时迎春习仪礼行于七,建于元,旧有小碑题曰非庵碑,阴镌梁山郡守陈济正书,明末毁,康熙二年僧洞彻重修,嘉庆二年毁,十年重修复
- 净室寺,治东四里许,一号佛来山
- 真武庵,在县东三十里
- 集福寺,在县东六十里
- 万峰寺,在县东七十里
- 东岳庙,在县东六十里
- 凖定庵,在县东十里
- 倒坐庵,在县东八十里
- 白水寺,在县东九十里
- 三教堂,在县东八十里
- 刘家庵,在县东九十里
- 王家庵,在县东八十里
- 鸣凤庵,在县东九十里
- 水口寺,在县东九十里
- 相云庵,在县东七十里
- 陈家庵,在县东九十里
- 普渡寺,在县东九十里
- 新业寺,在县东八十里
- 宗性寨,在县东七十里
- 石臼城,在县东七十里
- 石家庵,在县东六十里
- 连云庵,在县东八十里
- 高登寺,在县西五十里
- 回龙寺,在县西一百里
- 朝阳寺,在县西八十里
- 三台寺,在县西六十里
- 净云寺,在县西三十里
- 新庵寺,在县西五里
- 下塔院,在县西二十里
- 楠木寺,在县西二十里
- 生官庵,在县西二十里
- 灵宝山,在县西五里
- 净土寺,在县南一百里
- 观堂寺,在县南九十里
- 永禧寺,在县南九十里
- 王家庵,在县南七十里
- 性正庵,在县南六十里
- 宝榖山,在县南六十里,山上有石屹立如廪,相传昔时米从石出,足供二僧之用
- 龙驼寺,在县南五十里
- 永兴庵,在县南五十里
- 广城庵,在县南八十里
- 多来寺,在县南七十里
- 关王寺,在县南四十里
- 袁市寺,在县南五十里
- 黄陵寺,在县南六十里
- 张家庵,在县南七十里
- 观音寺,在县南七十里,明建文逊国臣御史叶师贤隐于此,建一塔,后改名雪庵
- 方家寺,在县南九十里
- 道观寺,在县南八十里
- 净居寺,在县南八十里
- 健鹿庵,在县南一百里
- 长兴庵,在县南八十里
- 许家庵,在县南八十里
- 上塔院,在县西十五里
- 鸳鸯寺,在县北五十里
- 官堂寺,在县北五十里
- 王长庵,在县北二十里
- 金台寺,在县北四十里
- 香炉寺,在县北四十里
- 碧云庵,在县西一百里,一名木板橙,僧本宽购购书数十种,邑中学人多往借观焉
- 黄竹庵,在县北三十里
- 瑞峰堂,在县南二十里
- 应家寺,在县南六十里
市廛
编辑国有都鄙。邑有村镇。星罗碁布。觇政者见富庶之象。即可以知政之兴废。邻虽小邑。幅员亦百有馀里。土著流寓。民数逾万。则因乡分里。因里分甲。清釐安辑敢或后与。至于日中为市。聚民致货。以所有易所无。亦便民之举也。爰作市廛志。原论。
按邻邑旧分四乡。编户一十六里。东为邻山乡。统邻山、新民、石舡、嘉会四里。南为隆安乡。统隆安、永安、善庆、德丰四里。西为怀远乡。统丰乐、丰禾、袁市、长寿四里。北为复兴乡。统复兴、太安、荆山、会贤四里。
明末兵燹之后。孑遗无几。国初仅编二里。上曰邻山。下曰石舡。分五乡。每乡二甲。东北太安与大竹界。东曰邻山与垫江界。南曰怀远与长寿界。西曰善庆与巴县界。北曰复兴与广安界。邑在前朝时。在城曰邻水镇。即今城在。乡曰荣支、曰长乐、曰廉井、曰龙会、曰乐游、曰安仁、曰太平、曰合禄、今则易名场。
- 九龙场治南九十里
- 么滩场西南八十里
- 高滩场治西九十里
- 合流水治西五十里
- 牟家坪治西三十里
- 柑子铺治东北五十里
- 观音桥治东北三十里
- 王家场治东八十里
- 古家场治东北九十里
- 兴仁场治东八十里
- 柳塘场治东六十里
- 石稲场治东五十里
- 袁市场治南五十里
- 丰禾场治南七十里
- 龙安场治东北六十里
- 板桥场治南三十里
- 冷家渡治东三十里
- 石龙场治南六十里
- 龙桥场治南六十里
- 大坪场治东五十里
- 㕠河场治南五十里
盐法
编辑邻邑盐课原额射洪县水引三十张,蓬溪县陆引八百五十九张,雍正十一年并乾隆元年二次请将陆引八百五十九张改为水引七十二张,并前认销射洪县水引三十张,共行射蓬水引一百零二张,每张征课银三两四钱零五釐,共征课银三百四十七两三钱一分,乾隆八年奉文分认蓬溪县积滞陆引五百张,自乾隆七年为始,每张张征课银二钱七分二釐四毫,共征银一百三十六两二钱,每年征水陆银六百九十一两七钱七分,截角银八十五两二钱,以上水陆引共征正课羡馀截角银一千二百六十两零四钱八分,蓬溪县买盐至,本县行销,乾隆四十四年并四十六年二次请将射洪水引一百零二张改配犍为县买盐,至本县行销。
茶法
编辑邑茶课原额腹引四十三张,每张榷课银一钱二分五釐,共征银五两三钱七分五釐,每张征税银二钱五分,共征税银十两七钱五分。以上共征课税银一十六两一钱二分五釐。本县买茶。本县发卖。
钱法
编辑邻邑原无铜铅山厂、报充商人,其民间所用之钱,历来只以茴银米布易换货物[1],现在每纹银一两换制钱一千二百文。
蠲政
编辑邑自乾隆三十九年剿辨大小金川领奉恩旨缓征四十年分钱粮十分之五,四十二年金川平定奉恩旨豁免四十三年分钱粮,五十五年恭逢纯皇帝八旬万寿领奉恩旨豁免五十六年钱粮,嘉庆元年领奉恩旨豁免二分钱粮,又因白莲匪扰领奉恩旨豁免三四五六年分钱粮,四年兼奉恩旨颁发帑银六千馀两,颁麦四千一百三十四石五斗四升赈济被贼蹂躏难民,计自乾隆三十九年以来越今四十馀载,恩膏叠沛,大泽覃敷,有蠲政而无催科,政刑清简,怀仁粟而饮乐醑,民物恬熙,即遇偶尔无麦无禾,则又赈以社仓义仓,民生其时,几何不鼓腹而游[2]、撃壤而歌[3]也哉。
职官
编辑朝廷设官分职,有一官即有一官之职,况州县与民最亲切,每见一州一邑,数百年中,某也仁,某也暴,某也洁,某也污,虽庸人孺子皆能口道,而摘其实,则居是官者可不悚然为戒,而益励其职与,邻邑自明末流寇之变,典籍散亡,旧家遗老亦转徒四方,前代有志又未载州县以下姓名,实无从考据,故余志职官,在明以前者,一以郡志为断,其载在碑碣之确有可考者,亦备录焉,虽所阙实多,前人亦我谅矣,至国朝来官斯土者,则既列其姓氏,历任年月,复详酌于民言,虽小善必录,所以备异日之采择云,按邻邑因革,历代不同,邻水邻山裁并不一,为县为镇,建官亦殊,如县佐有主簿,而前巳奉裁,广文[4]有训导,而今则汰去,其间议增议减,皆酌时势而为之也,官斯土者,咸有父母师长之责,里居氏籍可不详与,至于设汛以作捍卫,文事与武备兼资[5],是又不可不并志者矣。
知县
编辑宋
编辑- 毛敏
- 赵彦砺,为宋制置使安丙立衮繍楼遗址今尚存
明
编辑- 朱莹成化年任事详名宦
- 于福成化年任事详名宦
- 宋彬魏溶正德间任事详名宦
- 蒋相正德间任
- 蔡珀古黄人嘉靖五年任
- 冯灿里字阙嘉靖三十一年任
- 王添表里字阙嘉靖三十二年任
- 吴乾亨字绍嵩陜西洵阳有嘉靖四十年任
- 侯九臣字阙山西翼城人万历五年任
- 张光初里字任年阙
- 陈静安里字阙万历二十一年任
- 尹愉万历三十五年任建有白磁洞石坊
- 蒋一中里字阙崇祯五年任
- 韩士俊里字阙崇祯八年任
- 龚之彦里字阙崇祯十年任
- 骆得路里字阙崇祯十三年任
- 李国英里字阙崇祯十五年任
国朝
编辑- 李时亨直隶枣强人己亥进士顺治十八年任时兵燹甫辑招聚人民初复城垣不事奢靡重农勤学省刑薄敛士民安堵
- 周世泽顺天大兴人辛丑进士康熙七年任才能优长贤奸立辨
- 劳温良广东人庚戌进士康熙十九年任
- 胡荣龙辽东人荫生康熙二十一年任
- 蒋擢顺天大兴人监生康熙二十二年任
- 许允元顺天昌平人廪生康熙二十六年任
- 姚鸿烈奉天人岁贡康熙三十三年任
- 郭锳镶蓝旗人岁贡康熙四十三年任
- 郑上园广东举人康熙四十九年任
- 盛世芳江南丹徒人贡生康熙五十一年任
- 孔兴梧广东南海人庚午举人康熙五十四年任
- 𨚑镛江南山阳人己未进士康熙五十七年任政简刑清礼贤育土为冶务持大体癸卯旱隋帑账济民赖以安
- 高思雍山东定陶人廪贡雍正三年任陞眉州知州
- 王鸿勲顺天文安人癸卯举人雍正八年任
- 潘闰秋山东济宁人贡生雍正十年任清慎刚决缉盗安民尝作劝民条约邑人怀之
- 袁锺秀江西信丰人乾隆丙辰进士乾隆九年任直正刚方政持大体邻邑学校自公初振兴焉
- 陶以敬云南陆凉州人雍正元年举人乾隆十三年任御盗有方民今怀之
- 程英铭湖广兴州人字𬬻峰乾隆丙辰解元戊辰进士乾隆十四年任洁己爱民狱无小大必以情邑进士公鹿圃先生为诸生时为人所陷署任不察遂以抗官聚众阻挠军务详革究审时功功令甚严下甘公于狱公至怜其冤力请于上官得释甘公于壬申登贤书庚辰成进士至今称佳话焉
- 陈觐光浙江海宁人榜名晃以字行号疣轩乾隆丙辰举人乾隆十八年任邑前志即公所纂
- 彭云际广东陆丰人拔贡乾隆三十年任
- 董训官云南寻甸州人乾隆庚辰举人三十三年任
- 张宗文山西平定州人乾隆庚辰举人三十五年任政简刑清民怀吏畏邑人颂曰泽润雷封
- 吴锺侨江苏震泽人乾隆丙子举人三十五年任
- 杨金兰浙江钱塘人乾隆己卯举人三十六年任
- 侨大椿江苏宝应人乾隆己卯举人三十七年任
- 原敬德山西榆次人乾隆壬午举人三十八年任
- 窦絙河南柘城人乾隆癸未进士三十八年任
- 唐景江苏奉贤人乾隆庚午举人四十年任
- 沈士鉴江南吴县人监生乾隆四十一年任
- 朱藩江西福县人贡生乾隆四十二年任
- 李元奋湖北云梦人乾隆丁卯举人四十二年任
- 恩福满州正黄旗人监生乾隆四十三年任
- 张应钧江苏元和人监生乾隆庚辰副榜四十四年任
- 江有本贵州开秦人乾隆丙戌进士四十四年任
- 齐式满州镶黄旗人乾隆丁卯举人四十四年任
- 魏守曾江西广昌监生乾隆四十五年任
- 胡廷章山东海阳监生乾隆五十二年任
- 锺逢泰广东长乐人乾隆甲午举人五十三年任
- 潘观成江苏宜兴人乾隆辛卯时士五十三年任忠信明决兴贤育材莅任以来刑清政简讼廷无冤每月朔即亲诣潾山书院招集诸生面命耳提教以力学之方进为之序一时文风大振与掌教潾山山长邑孝廉曾公号和斋结为文章知巳相视莫逆以公固邑中端人正土也
- 陈应魁广东顺县人乾隆辛卯举人五十六年任
- 秉性仁慈为政恵爱且礼贤爱士始终如一与山掌和斋公相友善去任时有留别山掌暨潾山诸子诗载艺文志
- 程琄安徽婺源人乾隆辛卯举人五十六年任
- 任琦顺天大兴籍浙江会稽监生乾隆五十六年任
- 吴尚谕湖南安乡人乾隆丁酉举人五十六年任
- 杨丽中广西桂林人乾隆庚寅举人五十七年任
- 张熙赓福建闽县人乾隆举人五十九年任
- 杨为龙广东大浦人乾隆乙酉举人嘉庆元年任闻其乡人云此公素以孝友著嘉庆二年教匪围邻公竭力防守七昼夜卒能保城以全身良非偶然也
- 锺人杰云南人乾隆丁酉举人嘉庆三年任公秉性刚方驭下以礼四年达匪时扰邑境堵御有方贼不敢逼近县城以军功旋陞嬊州通判嗣以不肯寅縁忤当路人意辞官去李并楷福建上杭人乾隆戊子举人嘉庆五年任
- 王陞元山西赵成人乾隆甲寅举人嘉庆九年任
- 陈祟礼浙江海宁人州同嘉庆九年任
- 刘传经江西赣县人乾隆癸卯举人嘉庆十三年任
- 刘肯堂江西新金县人监生嘉庆十四年任
- 王来遴湖北黄陂人乾隆甲寅举人嘉庆十五年任旋调渠县以事诖误去官尝掌卭州书院自号寄卭子
- 吴鼎浙江钱塘人嘉庆壬戌进士十五年任清正严明弭盗多方邑人颂曰除贼安良
- 李嘉祐广西临桂人乾隆壬子举人嘉庆壬戌进士十六年任
- 吴秀良字肖生安徽全椒人举人嘉庆十八年任
- 王尚锦字于芾陜西神木人候补同知嘉庆二十五年任
- 陈家谟字沃堂云南石屏州人拔贡嘉庆二十五年任
教谕
编辑明
编辑- 张思诚,正德间任
- 樊相典,嘉靖间任
- 熊元吉,嘉靖间任
- 王之藩,浙江人,万历间任
- 胡金耀,万历二十三年任
- 喻士弘,万历四十年任
- 曾伦,事详名宦
- 张应良,崇祯年间任
国朝
编辑- 宋文英,岳池人,顺治丁酉举人,康熙元年任,升山东东河县知县
- 赵暄,剑州人,康熙甲子举人,康熙二十七年任,升叙州府教授
- 古慥四,鄷都人,康熙丁卯举人,三十三年任
- 章暗然,嘉定人,康熙甲子举人,三十八年任
- 杨世禄,大足人,拔贡,康熙年间任
- 高尚事,奉节人,廪生,雍正元年任,升直隶房山县知县
- 宋继璟,夹江人,康熙壬午副榜,雍正元年任
- 赵钧,阆中人,康熙戊子副榜,雍正二年任
- 高溥,汶川人,雍正丙午举人,乾隆元年任
- 刘映斗,巴县人,康熙丁酉副榜,乾隆六年任
- 高继允,梁山人,雍正乙卯举人,乾隆壬戌明通,十四年任
- 丁名世,仁寿人,雍正七年拔贡,乾隆二十四年任
- 罗上黻,温江人,乾隆己卯举人,三十年任
- 赵亮,罗江人,雍正乙卯拔贡,乾隆三十五年任
- 李绾,中江人,廪贡,乾隆三十六年任
- 郭选,隆昌人,乾隆庚午副榜,三十七年任
- 严尔𬤝,会理州人,乾隆辛卯举人,四十六年任
- 李树品,三台人,乾隆庚辰副榜,四十七年任
- 冉鉴,奉节人,廪贡,乾隆五十一年任
- 犹元炜,南部人,乾隆丁酉拔贡,五十二年任
- 张䢴宜,汉州人,廪贡,乾隆五十三年任
- 游文璿,仁寿人,乾隆丙子举人,五十四年任
- 李绳武,巴县人,廪贡,乾隆六十年任
- 唐学聪,达州人,乾隆甲午举人,六十年任,事详宦迹志
- 温懋猷,荣县人,廪贡,嘉庆五年任
- 冯灼文,庆符人,乾隆己酉拔贡,嘉庆六年任
- 倪朝俊,成都人,恩贡,嘉庆六年任
- 廖学川,宜宾人,廪贡,嘉庆九年任
- 安壂,郫县人,乾隆丁酉副榜,嘉庆九年任
- 吕声纯,中江人,廪贡,嘉庆十五年任
- 汪民艺,灌县人,乾隆乙酉拔贡,嘉庆十五年任
- 蒋梦兰,双流人,廪贡,嘉庆十七年任
- 李维英,温江人,优贡,嘉庆十八年任
训导
编辑明
编辑- 李巽,正德间任
- 何洪高,嘉靖间任
- 张黄钟,嘉靖间任
- 王宝,嘉靖间任
- 梁锺周,万历间任
- 张腾远,万历间任
- 许成德,万历间任
- 赵相普,崇祯间任
国朝
编辑- 安贞国
- 张天鹏,达州人,岁贡
- 黄月辉,中江人,岁贡
- 周衢,崇庆州人,岁贡
- 张岱,资州人,岁贡,康熙六十年奉文裁拨岳池管学务
主簿
编辑明
编辑- 曹璧,成化间任
- 张依仁,嘉靖间任
- 陈嘉猷,嘉靖间任
- 李奎阳,嘉靖间任
- 王臣,嘉靖间任
- 萧九成,嘉靖间任
- 何廷辅,嘉靖间任
- 刘德然,嘉靖间任
- 杨承纲,万历间任
- 杨铨,万历间任
- 赵仕瀛,万历间任
- 谢坚,万历间任
- 富有复,崇祯间任
国朝以来此职奉裁
典史
编辑明
编辑- 徐亨,成化间任
- 李绣,正德间任
- 李茂春,嘉靖间任
- 陈兴万,嘉靖间任
- 张玑,嘉靖间任
- 杨应魁,万历间任
- 张大化,崇祯间任
国朝
编辑- 陈鼐,直隶天津人,
- 洪经芳,江南东流人,康熙年间任
- 陈友,直隶祁州人,康熙年间任
- 洪永年,直隶永城人,康熙年间任
- 沈非龙,浙江仁和人,康熙年间任
- 陈国栋,浙江山阴人,康熙年间任
- 赵世鸿,江南上元人,由供事乾隆二年任
- 张曾畴,浙江秀水人,监生,乾隆二十三年任
- 闵如琰,江苏上海人,监生,乾隆二十四年任[6]
- 平震世,浙江山阴人,监生,乾隆二十七年任
- 邓昻,安徽怀邻人,监生,乾隆四十一年任
- 曹元庆,江西新建人,监生,乾隆四十二年任
- 陆怀玉,江南元和人,监生,乾隆四十三年任
- 吴进堂,浙江归安人,监生,乾隆四十三年任
- 胡延璠,浙江山阴人,监生,清高风雅迥殊俗吏公馀于邑之灵宝山磵溪间凿石为池亦号流杯时与宾友吟晏于其中所作诗文颇多集内编载一二后陞简州知州
- 项世蕙,安徽太平人,监生,乾隆四十六年任
- 李源,直隶通州人,廪生,乾隆五十二年任,后补授峩眉典史,卒于官,为人洁清自好,口不言钱,日以读书作文为事,著有《川行草》、《峩眉草雨村诗话》,称为四仙尉之一
- 秦有光,浙江会稽人,从九乾隆五十三年任
- 颜谨,江苏丹从人,监生,乾隆五十三年任
- 黄显,江西新城人,监生,乾隆五十九年任
- 徐承锡,顺天大兴人,由议叙乾隆五十九年任
- 陈鉴,湖北黄冈人,由议叙嘉庆元年任,二年贼匪攻城七昼夜,竭力防守,孤城不下,与有劳焉,事载政绩志
- 马宣,直隶人,由议叙嘉庆八年任,以事诖误去
- 徐琨
- 李鍏
汛官
编辑- 厐启秀,成都人,乾隆十二年由广安汛移驻县城,邻水耑汛自此始
- 陶元文,阆中人,乾隆十六年任
- 马天佑,阆中人,乾隆三十四年任
- 马文,阆中人,乾隆三十六年任
- 任朝相,阆中人,乾隆四十一年任
- 冯奠䢴,阆中人,嘉庆十一年任
选举(武科成均附)
编辑《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7]。曰选士俊士造士[8]。汉设贤良方正之科。诏天下有德行道义者。所在有司劝为之驾[9]。唐以诗赋用人。宋设四科各有甲乙。明以文章取士。曰进士。曰举人。曰贡士。国朝亦如明制。其制虽各异。而选举则一也。邻邑人文。在唐以前者无考。宋明间。事功赫奕。卓然可纪者。代不乏人。自明未兵燹后。登乙科者虽有人。而宴㻴林者。实难其选。抑何古今人之不相及哉。吾愿生斯地者奋迅激昻。磨砺以须焉可也。原论。
按前志作于乾隆二十三年。前此甲马[10]觕[11]平。惊魂未集飞泽之鸿[12]。虽云还定安堵[13]。讲学之地尚属茂草荒烟。旧志谓古今人不相及亦何怪其然也。继自乾隆庚辰以后。登贤书者。蝉聨不绝。捷南宫者。后先继美。而且列粉署备馆选科名甲于全蜀。非复昔日之寥寥矣。后之有志于斯者鸡坛足三馀之业名山穷二酉之书行将驾前贤而过之。斯又作书者。所厚望于兹土也。
进士
编辑宋
编辑- 任连淳化进士
- 段全淳化进士
- 杜济景佑进士
- 张俭景佑进士
- 李迅庆历进士
- 王槩庆历进土
- 游洞元丰进士
- 雍公说元丰进士官至京东制置大使
- 杨嗣庆元丰进士
- 杨昉元丰进士
- 何玙元祐进士
- 杨槩元祐进士
- 唐天明元祐进士
- 杨端元祐进士官至观文殿学士
- 王寿嵩元祐进士
- 彭震元祐进士
- 彭戢元祐进士官至两浙提举
- 袁仲廉元祐进士
- 袁景元祐进士
以上俱载通志
明
编辑- 杜景贤洪武进士
- 杨纯成化进士
- 杨一钧弘治壬戌科进士
- 谈伦弘治壬戊科进士
- 陈万岐嘉靖癸未科进士任江西南昌府知府
- 刘三才由解元中万历癸未进士官文选司
- 杨继夔万历己丑进士
- 冯从龙万历甲辰进士官至陜西左布政
- 孔宏颐万历丁未进士
- 甘学阔万历己未进士官至延绥巡抚事详人物
- 陈加邵天启进士官云南道御史
- 杨一儁崇祯戊辰进士官监察御史主考湖广乡试巡按直隶河南七省漕务事见治前石坊
- 陈邦瑞万历进士任陜西金县知县
国朝
编辑- 甘文林,号鹿圃,乾隆庚辰进士,原任贵州平越县知县,再任广东广宁县知县
- 冯学飏,号桂坪,乾隆丙戌进士,原任奉天宁海县知县,改任四川潼川府教授
- 甘家斌,号秩斋,乾隆癸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大理寺正卿
- 甘家春,号煦堂,嘉庆壬戌进士,原任直隶元始县知县
- 黄文标,嘉庆辛未恩赐国子监学正
举人
编辑宋元无考
明
编辑- 鲁竑,天顺壬午科举人,任陜西凤翔府知府
- 陈治道,万历壬午科举人,任陕西凤翔府同知
- 刘明节,中应天乡试举人,任衡山县知县
- 刘明简,举人,任宛平县知县
- 刘嘉会,天启甲子科举人
- 曹一举,天启甲子科举人
- 刘嘉宾,天启丁卯科举人
- 陈桂栋,崇祯庚午科举人,任徐州知州事,详忠义
- 秦于萃,崇祯癸酉科举人,任贵州思南府通判
国朝
编辑- 冯志章,康熙壬午科举人,任江南和州直隶州同知
- 吴存珌,康熙乙酉科举人
- 杨伯龙,康熙戊子科举人,历任福建清流县、山西大宁县知县
- 杜需材,康熙癸巳科举人,任河南渉县知县,改授山东高唐州判官
- 甘明夔,康熙癸巳科举人,任浙江昌化县知县
- 杨崇,康熙庚子科举人,任广东曲江县知县,改授奉节县教谕
- 甘惟泉,康熙庚子科举人
- 王学山,雍正癸卯科举人,任盐源县教谕
- 陈加儒,雍正己酉科举人,任浙江宣平县知县,著有《静渊斋稿》行世
- 甘惟肃,雍正乙卯科举人
- 杨尔式,乾隆庚午科举人
- 甘轼,乾隆甲午科举人
- 曾元泰,号和斋,乾隆己亥恩科举人,事详人物
- 廖寅,号复堂,乾隆己亥恩科举人,事详义庄义学,著有《震复堂稿》行世
- 屈泽霖,乾隆戊申恩科举人,任广东恩平县知县,改任拱县教谕
- 甘采和,榜名冕,号补堂,乾隆壬子科中顺天乡试举人,原任山西平陆县知县,现任卫辉府知府
- 张元升,号研山,乾隆乙卯恩科,中顺天乡试举人
- 包罗,号酉山,乾隆乙卯恩科举人,邑孝廉和斋公门人
- 汪翙仪,号凤沼,嘉庆庚申恩科举人,任叙府宾县教谕,为人和平正直,恬静寡言,读书以敦伦饬纪为先,系邑孝廉和斋公门人
- 夏贡廷,榜名书,号鼓山,嘉庆辛酉科举人,任龙安府江油县教谕,亦和斋公门人
- 韦崇吉,嘉庆丁卯科举人
- 廖均,号听桥,嘉庆庚午科中顺天乡试举人,原任刑部安徽清吏司,加捐候补道,现分发江苏兵备道,邑运司复堂公之孙
- 熊文凤,号梧庵,嘉庆丙子科举人
- 陈谟,嘉庆戊寅恩科举人
武举
编辑明以前无考
国朝
编辑- 周垣栋,康熙壬子科
- 杨凤䎂,康熙庚午科
- 甘玉,乾隆丙午科
- 甘岱,嘉庆丙子科
副榜
编辑宋元无□
明
编辑甘学洪,万历辛酉科,任广元县教谕
国朝
编辑锺土槐,康熙辛卯
贡生
编辑明
编辑- 甘宗道任陜西崇信县知县
- 甘一谟
- 陈天萃
- 杨世绣任广西崇善县知县
- 吴国澍任郫县教谕
- 吴伯二任南川县教谕
- 甘学开
- 熊趾麟
- 吴世崃
国朝
编辑拔贡
编辑- 冯士岱雍正癸卯选
- 冯天叙
- 黄先晟雍正己酉选
- 周承纲乾隆癸酉选
- 张德化乾隆乙酉选
- 刘义遵乾隆丁酉选任芦山县教谕升任云南建水县知县
- 孟春元嘉庆辛酉选
- 余文蔚嘉庆癸酉选
恩岁贡
编辑- 周文衡,顺冶十六年任綦江县教谕
- 陈应世,任大昌县教谕
- 孟学时,任桐梓县训导,升贵阳府经历
- 杨曦垣,为人谦谨,积学力行,邑中学者多出其门
- 甘惟淮
- 孟士骥
- 王学敏,任太平县教谕
- 甘惟元,任资县教谕
- 周垣极,任珙县教谕
- 王学珣,任黔江县训导
- 吴存中
- 王学开,任德阳县训导
- 锺应朗,任合州训导
- 胡士奎
- 钱天宠,任梓潼县训导
- 王学辟,任越𡻎卫训导
- 吴存性,任重庆府训导,升绵州学正
- 蒋鸿德,恩贡,任内江县教谕
- 冯天纵
- 杨宗美
- 甘克家,任眉州训导
- 杨伯撰
- 王道祟
- 溤怀珍,任合江县训导
- 冯开仕
- 秦学渊任峩眉县训导
- 张仕现任江津县训导
- 陈明昇
- 陈明书,任江油县训导
- 吴存景
- 陈明时
- 张明扬,任新宁县训导
- 杜需枚
- 王继绪
- 邱现图
- 梅之斌
- 包从凤
- 王正纲
- 甘克琯
- 方奇祥
- 刘鹏翥,任长寿县训导
- 刘禅忠
- 钱成绪
- 王耀龙
- 吴振家
- 熊兴让
- 辛德清
- 熊宗裴
- 杨宗道
- 甘良进
- 王正会
- 孟士楷
- 杨宗伟
- 冯天杰
- 唐中道
- 黄儒崇
- 曾三阳
- 刘嘉会
- 张铎
- 熊兴试
- 包从泮,任嘉定府峩眉县教谕
- 包南梅
- 孙永吉
- 游志元
- 吴嗣家
- 周振玉
- 钱德化
- 刘顺章
- 陈士伟,谦谨恭让,积学力行,性孝友,兄早仁教侄怀溥身列痒
- 王纲
- 冯学谟,任射洪县训导
- 钱德润
- 冯成范,任酉阳州秀山县训导
- 杨逵
- 冯大□
- 杜春
- 唐昱
- 王怀芳
- 冯学益
- 韩先畴
- 陈士沄
- 熊文楼,现掌潾山书院
- 陈士让
- 熊仕
- 熊与第
- 游见龙
- 张廸
- 冯学濬
- 文运元
- 陈克猷
- 王际盛
优贡
编辑国朝
- 黄士古,议叙布政司经历
- 刘汝玉
捐职
编辑国朝
编辑- 朱化锦,由监生任江苏六合县瓜埠司巡检
- 张开永,考授正八品,分发江西,任饶州府经历
- 廖继儒,未入流分发陕西试用
- 陈丙吉,从九品分发湖南,现任城步县江头巡检
- 包金枝,从九品,任江西庐陵县县丞
- 冯春晖,从九品分发广西现,任容县典史
- 季芳考,授从九品,分发广东
- 甘文崇,从九品,分发福建
- 甘培缙,由附贡捐府经历,签掣江西试用
- 张荣昌,从九品分发广东
- 廖思芳,由捐贡加捐知县,复援豫东例加捐道员,奏留江苏候补道
- 廖思庄,由监生加捐同知,候补分府
- 潘世琦,由监生加捐未入流,分发山西试用
- 屈汝恭,由监生加捐县丞
封荫(制词附)
编辑崇德报功之典,或贲[14]生臣之间。或表死士之垄。岂僭赏[15]哉。夫亦谓尔祖尔父不能必之若子若孙者。委曲以全尔之孝也。旌忠乎。实劝忠也。故龙章宠锡。凡邑中碑坊所记。并国朝制命有凭者。采录之。俾后人仰前哲而兴起云。原论。
按邻邑封荫。宋元以前无考。稽诸旧志。自前明以来有貤封而无荫袭。兹编卷首目录以封荫并举者。所以识往事而俟将来也。至于制诰诸词。率皆鸿文佳制。古□(艹添)纷披。非徒扬芳徽于世族。亦且留逸响于艺林。是编一一纂入。俾方隅下士启箧陈书。而知文章之大观聚于斯也。
貤封
编辑明
编辑- 杨纯,成化间诰授中宪大夫,陜西按察司副使
- 谈伦,诰授中宪大夫,广东潮州府知府
- 刘涞,万历间以子三才贵,敕封承直即湖广襄阳府推官,妻甘氏赠太安人
- 甘一桂,崇祯间以子学阔贵,诰封中大夫陜西巡抚,妻夏氏赠太淑人
- 冯伯噐,以孙从龙贵,天启间诰赠中大夫,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妻李氏赠太淑人
- 冯守阶,以子从龙贵,天启间诰赠中大夫,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妻刘氏赠太淑人
- 杨芳春,以子一㑺贵,崇祯间诰赠文林郎,湖广景陵县知县,妻胡氏赠太孺人
国朝
编辑- 杨曦坦,以子伯龙贵,乾隆二年敕赠文林郎,山西大宁县知县,妻廖氏赠太孺人
- 杜之茂,以子需材贵,乾隆元年敕赠征仕郎,山东高唐州判官,妻夏氏赠太孺人
- 杨宗美,以子崇贵,乾隆十六年敕赠修职郎,奉节县教谕,妻孟氏赠八品孺人
- 陈汉栋,以子加儒贵,貤赠文林郎,浙江宣平县知县,妻包氏赠太孺人
- 张万㻴,以孙德化贵,乾隆四十二年貤赠文林郎,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妻唐氏赠太孺人
- 张加意,以子德化贵,乾隆四十二年貤赠文林郎,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妻刘氏赠孺人
- 甘克绥,以孙文林贵,貤赠文林郎,广东广宁县知县,妻彭氏赠太孺人
- 甘存德,以子文林贵,貤赠文林郎,广东广宁县知县,妻刘氏赠孺人
- 冯天玫,以孙学飏贵,乾隆四十五年貤赠文林郎,山东济南府德平县知县,妻陈氏赠太孺人
- 冯开疆,以子学飏贵,乾隆四十五年貤赠文林郎,山东济南府德平县知县,妻张氏赠孺人
- 冯天玫,嘉庆十二年貤赠奉直大夫四川潼川府教授,妻陈氏赠太宜人
- 冯开疆,嘉庆十二年貤赠奉直大夫,,四川潼川府教授,妻张氏赠宜人
- 廖忠谟,以孙寅贵,嘉庆十四年
- 张万㻴,以孙德化贵,貤赠文林郎,直隶武邑县知县,妻唐氏赠太孺人
- 张加意,以子德化贵,貤赠文林郎,直隶武邑县知县,妻刘氏赠太孺人
- 甘克绥,以孙文林贵,貤赠文林郎,广东广宁县知县,妻彭氏赠太孺人
- 甘存德,以子文林贵,貤赠文林郎,广东广宁县知县,妻刘氏赠太孺人
- 冯天玫,以孙学飏贵,乾隆四十五年貤封文林郎,山东济南府德平县知县,妻陈氏赠太孺人
- 冯开疆,以子学飏贵,乾隆四十五年貤封文林郎,山东济南府德平县知县,妻张氏赠太孺人
- 冯天玫,以孙学飏贵,嘉庆十二年貤赠奉直大夫,四川潼川府教授,妻陈氏赠宜人
- 冯开疆,以子学飏贵,嘉庆十二年貤赠奉直大夫,四川潼川府教授,妻张氏赠宜人
- 廖忠谟,以孙寅贵,嘉庆十四年诰赠中宪大夫,江西吉南赣寕兵备道,妻冯氏赠太恭人
- 廖忠诰,以孙寅贵,嘉庆十年诰赠中宪大夫,江西吉南赣宁兵备道,妻杜氏赠太恭人
- 廖贞泰,以子寅贵,嘉庆十四年诰赠中宪大夫,江西吉南赣宁兵备道,妻刘氏赠恭人
- 屈大儒,以孙鸣介贵,貤赠文林郎,浙江昌化县知县,妻李氏赠太孺人
- 屈光华,以子鸣介贵,貤赠文林郎,浙江昌化县知县,妻杨氏赠孺人
- 甘存书,以孙家斌贵,诰赠奉直大夫,妻曾氏赠宜人
- 甘道彻,以子家斌贵,诰赠奉直大夫,妻廖氏赠宜人
制词
编辑明
编辑- 制曰:帝王御宇必有岳牧佐命之良臣子奋庸不忘水源木本之报凡以树人者不易醖之数世乃蒸为国华于以阐幽者甚隆酬比肤功爰推其家学,尔冯伯器廼原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冯从龙祖父,木鸡自珍干将未试丘园陋束帛之贲谡谡有松下风橘柚谢羽翼之媒矫矫若云间鹤文正之恤里赈族仲连之排难解纷代输惟恐人知折劵非以市义宜其骅骝之种千里为驹凤凰之占三世振采载考闻孙之剔应一皆念祖之栽培是用,赠尔阶中大夫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汶江福泒知衍庆于无穷眉岳高标共挹清于不朽
- 制曰:国渥殊恩所以自义而率祖阃彰懿德所以教孝而作忠稽古永锡类之施必究徽音之始,尔李氏乃原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冯从龙之祖母,家人之贞阃门之秀嗃嗃秉礼宁止无非无仪矻矻佐筹实本克勤克俭未富而好行其德乐施而不有其名即此偕隐鹿门相夫子巳作士林之师表虽其早登鹤驭遗女诫堪为百世之楷模所以桂实连云兰孙承露荫八方而植干更三叶以垂荣是用赠为淑人丝纶起玉垅之香魂祎笰俨锦江之春色
- 制曰:云霄翠干恒托根于崇阿滨渤紫栏每发源乎月窟况乎邦国之桢苍生之润自非包孕甚奇渟泓有本安能撑住时艰斟酌元化哉,尔赠承德郎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冯守阶乃原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冯从龙之父,抱璞而不剖埋照以独醒居然熙朝之三老五更宁非往代之四皓六逸光闾有子列屏翰于王家肯构后人策丹艧于天府是用加赠,尔阶中大夫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於戏,鹤归华表尚知琓琰流光凤下肜庭必使几筵生色
- 制曰:女之四德三从虽不出闺壶而世训则卓然可卜今之国恩家庆虽无加菽水而禄养则显被无穷欲令资事父等以事君固知非是母不能有是子,尔封太安人刘氏乃原任广东布政司右参政冯从龙之母,盛德蔼乎若兰天性温其如玉起敬不违事严茹不以为苦力勤无倦相隐君而无改其操阃以内肃肃雍雍昔相杼机之训勉车之间锵锵哕哕今看纬策之宠荣是用加封,尔为太淑人以表江沱有光嫠女期永誉于人爵克昌后乎天衢
- 制曰:保釐允于东土价人维藩文武宪于万邦朋命使赋报庆则圭瓒以赐策勋则车服以庸苟有利于四封复何靳于三锡,尔原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冯从龙戴井络而注福星映铜梁而分光岳蜚英廷封奉职使垣勤劳数载之轩𬨎饱阅四方之便宜泊粉署含春之直无忝下官迨霜台棨戟之威煦如冬日南土凋赹之握节东陲军旅之转输岛舶之枭张靡弗猬缩盐䇲之蔑滞冈不冰清如理乱丝橾刀必割若行流水国脉俱通慰岭表之来苏苏思海邦于去后兹以覃恩授尔阶中大夫,锡之诰命,朕方今晋尔廉访仗节西陲贺兰山下揣毳帐之逼窥花马池边惊羽书之泴至多缘镇戌之空虚每索抚赏之为难何以密偾梁而塞其瑕何以严讲析而夺其气倘资筹海之略以为靖塞之勋即此股肱之忠勤不负心膂之倚托壮猷自勉简任方隆钦哉
- 制曰:妇从一而终必以尽道女正位乎内安藉人知故有获宜家之贤而不享偕老之福者此缙绅追念□糠所以抱遗簪之感而国家思覃窀穸所以申奠,尔之命也,尔原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冯从龙,妻封安人赵氏,淑慎其仪柔嘉维则相夫子以敬奉翁姑以孝闺门之激勉者巳多年鸡鸣之咏诫者如一日劝人行善即现世之慈航茹素心甘洵宦门之净土就今日旬宣之美遐思举案之得人卜他日嗣续之贤更识授诗之有母备表荣于存殁从爵宠以始终是用加赠,尔为淑人钦兹渥典以劝幽贞永载纶音流徽彤管
- 制曰:闺阃之良原有相成之谊室家之庆宜均戴锡之光即月当弦望亦藉以同照也,尔原任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冯从龙继室朱氏,出自鼎族佐我栋臣蓁叶灼华早叶宜家之咏𬞟沼蘩沚用彰中馈之能驰驱王路者无床第之怀安笙镛盛世者先琴瑟之静好香含华而自如玉叶韔而愈光何靳左右之六珈以令后先之双璧是用封,尔为淑人尚资窈窕承赞忠良用保宠绥母废配命
- 制曰:士有含章没齿席珍弗贡于明廷而式榖流辉制锦分荣于上邑朕即以其官官之与躬逢何异焉,尔生员杨芳春乃湖广承天府景陵县知县杨一儁之父,廉隅自饬瞻视非常非公挹不至之高克友树孔怀之范藻奇吐凤困鹏翼于搏风价擅登龙严鲤趋于学礼嘉此贻燕可缓宠嘉是用赠,尔为文林郎,景陵县知县臣子异数初邀纶綍之荣朝廷作忠永耀松楸之贲
- 制曰:母氏劬劳诗所以怀罔极也况树节植孤克昌厥后衍箕裘而光弓冶可谓寿母燕喜矣,尔胡氏乃湖广承天府景陵县知县杨一儁之生母,雍肃作仪柔嘉维则持家尽瘁雅同桓汲之勤相士蜚英夙励乐机之劝鸾镜含酸于中道熊丸聿启乎后人是用封,尔为太孺人花县春光初沐沐自天之宠北堂昼永盆瞻爱日之诚
国朝
编辑- 制曰: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教忠励资敬之忱聿隆褒奖,尔杨曦垣乃山西隰州大宁县知县杨伯龙之父,褆躬淳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式榖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贻谋裕作牧之方,兹以覃恩赠,尔为文林郎,山西隰州大宁县知县锡之敕命,於戏,克承清白之风嘉兹报政用慰扬显之志昭乃遗谟
- 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臣子凛冰渊之操教本慈帏,尔山西隰州大宁县知县杨伯龙之母廖氏,淑慎其仪柔嘉维则宣酬词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庆泽于门闾式被自天之宠,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於戏,仰酬顾复之恩勉思抚字载焕丝纶之色永贲幽潜
- 制曰:分符百里必遴出宰之材报最三年爰重懋官之选,尔山西隰州在宁县知县杨伯龙,雅擅才能克宣慈惠抚绥有要常深疾痛在巳之心怀保无穷不忘顾复斯民之责,兹以覃恩授尔为文林郎,锡之敕命,於戏,前劳巳茂用褒制锦之能来轸方猷益励饮冰之操
- 制曰:良臣宣力于外,效厥勤劳,贤媛襄职于中,膺兹宠钖,尔山西隰州大宁县知县杨伯龙之妻罗氏,终温且惠既静而专綦缟从夫克赞素丝之节𬞟蘩主馈爰流肜管之徽,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於戏,敬,尔有官著肃雍而并美职司其内昭淑慎之遗徽
- 制曰:在公必敬臣心每待助于闺帏齐体维均国典必疏荣于继续,尔山西隰州大宁县知县杨伯龙之继,妻张氏,以顺为正无成有终柔嘉克踵乎前徽珩璜流誉庆泽用昭其嗣美翟祎增光,兹以覃恩封尔为孺人,於戏,如纶如綍勿忘象服之荣宜室宜家久副鸾书之锡
- 制曰:考绩报循艮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陈元贞乃浙江处州府宣平县知县陈加儒之祖,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绪祐笃一堂,兹以覃恩貤赠尔为文林郎,浙江处州府宣平县知县锡之敕命,於戏,聿修念祖膺茂典而益励新猷有榖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潜德
- 制曰:册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芳徽,尔浙江处州府宣平县知县陈加儒之祖母冯氏,箴诫扬芬珩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著贤声泽裕后昆锡类式承嘉命,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孺人,於戏,播徽音于肜管壸范弥光膺异数于紫泥天休永劭
- 制曰: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艮教忠励资敬之忱聿隆褒奖,尔陈汉栋乃浙江处州府宣平县知县陈加儒之父,禔躬淳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式谷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贻谋裕作牧之方,兹以覃恩赠,尔为文林郎,浙江处州府宣平县知县锡之敕命,於戏,克承清白之风嘉兹报政用慰显扬之志昭乃遗谟
- 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惟循吏臣子凛冰渊之操教本慈帏,尔浙江处州府宣平县知县陈加儒之母,包氏淑慎其仪柔嘉维则宣训词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庆泽于门闾式被自天之宠,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於戏,仰酬顾复之恩勉思抚字载焕丝纶之色永贲幽泉
- 制曰:资父事君臣子笃匪躬之谊作忠以孝国家宏锡类之恩,尔杜之茂廼山东东昌府高唐州州判杜需材之父,善积于身祥开厥后教子著义方之训傅家裕堂构之遗,兹以覃恩赠,尔为征仕即山东东昌府高唐州州判锡之敕命,於戏,殊荣必逮于所亲宠命用光夫有子承兹优渥永庇忠勤
- 制曰:奉职在公喜教劳之有自推恩将母宜锡典之攸隆,尔山东东昌府高唐州州判杜需材之母夏氏,壸范宜家夙协承筐之媺母仪诒榖载昭画荻之芳,兹以覃恩赠,尔为太孺人,於戏,彰淑德于不瑕式荣象服膺宠命之有赫永贲泉垆
- 制曰:锡类推恩朝廷之大典奉公尽职臣子之常经,尔山东东昌府高唐州州判杜需材,赋质纯艮持身恪谨伫服官之奏绩先报国以抒诚忱悃克昭新纶宜贲,兹以覃恩□尔为征仕即锡之敕命,於戏,宏敷章服之荣用励靖共之谊钦兹宠命懋乃嘉猷
- 制曰:恪恭报国良臣既殚厥心贞顺宜家淑女爰从其贵,尔山东东昌府高唐州州判杜需材之妻刘氏,含章协德令仪夙著于闺闱黾勉同心内治相成于夙夜,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於戏,龙章载涣用褒敬戒之勤翟茀钦承永作原泉之贲
- 制曰:臣子敦服劳之谊典既疏荣女士嗣淑慎之徽恩宜并茂,尔山东东昌府高唐州州判杜需材继妻甘氏,素娴内则动协女箴相夫载著勤劳宜家克彰令誉,兹以覃恩封尔为孺人,於戏,𬞟蘩继美式扬彤管之辉纶綍同褒勉赞素丝之德
- 制曰:任使需才称职志在官之美驰驱奏效报功膺锡类之仁,尔杨宗美乃四川夔府奉节县教谕杨崇之父,雅尚素风长迎善气弓冶克勤于庭训箕裘丕裕夫家声,兹以覃恩貤赠尔为修职郎,四川夔州府奉节县教谕,锡之敕命,於戏,肇显扬之盛事国典非私酬燕翼之深情臣心弥励
- 制曰:奉职无愆懋著勤劳之绩致身有自宜酬鞠育之恩,尔四川夔州府奉节县教谕杨崇之母孟氏,淑范宜家令仪昌后早相夫而教子俾移孝以作忠,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於戏,贲象服之端严诞膺钜典锡龙章之涣汗永播徽音
- 制曰:嘉谟垂奕叶允昭世德之求殊宠锡公朝益展曾孙之孝祇承新渥用报□徽,尔张仕美乃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张德化之曾祖父,敦修无斁垂教有方种德开先堂构益恢于来绪诒谋裕后箕裘克绍于前休懿矩攸彰恩施遂逮,兹以覃恩貤赠尔为文林郎,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锡之敕命,於戏,四世其昌人聚德星之庆九原可作永承褒命之荣国典洊膺家风益振
- 制曰:绥柔佐治宠既被于外僚贞顺垂休恩聿推于内德特敷惠泽用播徽音,尔陈氏乃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张德化之曾祖母,肃雍奇范令善堪模树慈训于后昆爰著钟祥之德傅素风于奕叶式彰诒榖之谋允作母仪庸昭国典,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孺人,於戏,九重锡庆洊邀丹诏之褒四世承恩益焕朱愤之色勤宣令问用阐幽光
- 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张万㻴乃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张德化之祖父,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绪祜笃一堂,兹以覃恩貤赠尔为文林郎,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锡之敕命,於戏,聿修念祖膺茂典而益励新猷有榖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潜德
- 制曰:册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芳徽,尔唐氏乃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张德化之祖母,箴诫扬芬珩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著其贤声泽裕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孺人,於戏,播徽音于彤管壸范弥光膺异数于紫泥天庥永劭
- 制曰: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励资敬之忱聿隆褒奖,尔张加意乃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张德化之父,禔躬淳厚垂训端严业可开先式榖乃宣猷之本泽堪启后贻谋裕作牧之方,兹以覃恩封尔为文林郎,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锡之敕命,於戏,克承清白之风嘉兹报政用慰显扬之志畀以殊荣
- 制曰:朝廷重民社之司功推循吏臣子凛冰渊之操教本慈帏,尔刘氏乃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张德化之母,淑慎其仪柔嘉维则宣训词于朝夕不忘育子之勤集庆泽于门闾式被自天之宠,兹以覃恩封尔为孺人,於戏,仰酬顾复之恩勉思抚字载焕丝纶之色用慰劬劳
- 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冯天玫乃山东济南府德平县知县冯学飏之祖父,锡光有庆树德务慈嗣清白之芳声泽留再世衍弓裘之令绪祜笃一堂,兹以覃恩貤赠尔为文林郎,锡之敕命,於戏,聿修念祖膺茂典而益励新猷有榖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潜德
- 制曰:册府酬庸尽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芳徽,尔陈氏乃山东济南府德平县知县冯学飏之祖母,箴诫杨芬珩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著其贤声泽裕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孺人锡之敕命,於戏,播徽音于彤管壸范弥光膺异数于紫泥天庥承劭
- 制曰:资父事君臣子笃匪躬之谊作忠以孝国家宏锡类之恩,尔冯开疆乃山东济南府德平县知县冯学飏之父,善积于躬祥开厥后教子著义方之训傅家裕堂构之遗,兹以覃恩赠,尔为文林郎,锡之敕命,於戏,殊荣必逮于所亲宠光用命夫有子承兹优渥永表忠勤
- 制曰:奉职在公嘉教劳之有自推恩将母宜锡典之攸隆,尔张氏乃山东济南府德平县知县冯学飏之母,壶范宜家夙协承筐之嬍母仪诒榖载昭画荻之芳,兹以覃恩赠,尔为孺人锡之敕命,於戏,彰淑德于不瑕式荣象服膺宠命之有赫永贲泉垆
- 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屈大儒乃浙江杭州府昌化县知县屈鸣鸣介之祖父,钖光有庆树德务滋嗣清白之芳声泽流再世衍弓裘之令绪祜笃一堂,兹以覃恩貤赠尔为文林郎,浙江杭州府昌化县知县锡之敕命,於戏,聿修念祖膺茂典而益励新猷有榖贻孙发幽光而丕彰潜德
- 制曰:册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式昭大母之芳徽,尔李氏乃浙江杭州府昌化县知县屈鸣介之祖母,箴诫扬芬珩璜表德职勤内助宜家久著其贤声泽裕后昆锡类式承乎嘉命,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孺人,於戏,播徽音于彤管壸范弥光膺异数于紫泥天庥允劭
- 制曰:求治在亲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励资敬之忱聿隆褒奖,尔屈光华乃浙江杭州府昌化县知县屈鸣介,式逢庆典爰沛殊施,尔冯氏廼江西吉南赣宁兵备道廖寅之祖母,庆叶珩璜训娴图史心荘体顺著壸范于中闺善积庆馀表母仪于奕世,兹以覃恩貤赠尔为太恭人,於戏,播兰陔之芳泽宠被重闱扬芝检之徽音光流华胃荣章洊逮德范犹存
- 制曰:表臣报绩爰归美于贻谋司土诏功必溯源于绳武殊荣渐被积伐增华,尔廖忠诰廼现任江西吉南赣宁道廖寅之本生祖父,衍绪开先垂庥裕后孙棱挺秀聿昭树德之符世业丕昌大启承家之学,兹以尔孙克襄王事,赠尔为中宪大夫,锡之诰命,於戏,锡五章而敷泽珂里流光推三叶以承恩德门袭庆祇膺茂典长荷宠绥
- 制曰:鸿恩锡类聿昭贻榖之休令范宜家益著含饴之嬍式逢庆典爰沛殊施,尔杜氏廼现任江西吉南赣宁道廖寅之本生祖母,庆叶珩璜训娴图史心荘体顺著壸范于中闺善积庆馀表母仪于奕世,兹以尔孙克襄王事,赠尔为恭人,於戏,播兰陔之芳泽宠被重闱扬芝检之徽音光流华胃荥章洊逮德范犹存
- 制曰:夙夜宣劳事君资于事父云霄布泽教孝实以教忠特贲丝纶用光阀阅,尔廖贞泰廼江西吉南赣宁兵备道廖寅之父,操修淳笃矩范严明术在诗书克启趋庭之训业恢堂构实开作室之模,兹以覃恩赠,尔为中宪大夫江西吉南赣宁兵备道锡之诰命,於戏,锡天府之徽章殊荣下逮际人伦之盛美茂典钦承祇服诰词允光誉问
- 制曰:家声昌大夙彰式榖之休壸教贤明不替树萱之慕适逢上庆用锡殊荣,尔刘氏廼江西吉南赣宁兵备道廖寅之母,敦习礼规恪循箴训寝门治业著恒德于贞心闺塾授经寓慈风于雅范,兹以覃恩赠尔为太恭人,於戏,恩能育子挺杞梓之良材善必称亲被筓珈之茂宠祇承嘉奖允播徽音
卷三
编辑政绩
编辑朝廷设官分职凡以为民也而州牧县令尤为亲民之官六职兼司九功并治诚不易为也惟是有利于民者兴之有害于民者去之古称循良政绩胥统此矣邻邑僻处一隅士农工商各务本业知自顾其身家官斯土者能勿挠之政斯善矣虽然召公陜爱荫甘棠郇伯勤民膏留禾黍此中有实政焉载放前之官师于此使人歌思不忘者或则修理城垣防御寇盗或则振兴学校培植人材或则严禁盗贼约束胥吏类皆有功德于民此以没世不能忘矣兹为作政绩志以志之所以阐循声于既往劝艮能于将来此物此志矣夫
明
编辑- 朱莹江西南丰县人由监生成化初莅任时县治诸事草𠞴公抚字勤劳施为有序一时邑中大冶后崇祀名宦祠
- 于福隆德人成化间任建修城垣衙署为政勤慎廉能民安善泊后崇祀明宦祠
- 魏溶,湖广蒲圻人,正德间任,赋性刚毅,取与不苟,时邑多盗,公设法岩捕,贼遂解散,民有帖席之安,岁旱祈雨,焚香祷告,引过自责,蚤暮不倦,精诚所格,天雨立应,又邑有弟兄争产,以致讦讼不休者,公至谕以大义,启其天良,俱泣谢而退,后崇祀名宦祠
- 曾伦云南人任邑教谕持身以礼接士以恩学规谨严讲论明晳一时文学之士皆以品行为尚乾隆二十三年经知县陈觐光详请崇祀名宦祠
- 吴乾亨字绍嵩陕西洵阳人嘉靖四十六年初建城地并四门樵楼清廉自守勤慎爱民虽当重后民无泽门之谣
国朝
编辑- 李时亨,直隶枣强人,顺治己亥进土,十八年任,时兵燹甫定,招集人民,初复城垣,公不事奢靡,重农劝学,省刑薄敛,士民安堵
- 邱镛,江南山阳人,康熙己未进土,五十七年任,政简刑清,礼贤育士,为政务持大体,癸卯旱,借帑赈济,民赖以生
- 程英铭,字罏峰,湖广兴国州人,乾隆丙辰解元,戊辰进土,乾隆十四年任,洁巳爱民,狱无大小必以情
- 彭云际,广东陆丰县人,拔贡,乾隆三十年任,甫下车,即奉檄补修城垣,倡始募捐,鸠工庀材,勤劳宵旰,经年完善,高厚坚固,可称金汤,后教匪屡攻,安全不拔,公之功也
- 杨为龙,字蓼园,广东大埔人,乾隆乙酉科举人,嘉庆二年署理县任,慈祥善化,邑无冤民,是年冬十一月初八日教匪王三槐等攻城七昼夜,公卒领文武,分拨居民,日夜堵御,贼造云梯等具,蜂拥而至,公命城上人飞礟击之,贼不能胜,遂退去,城获保全,公之力也,后调彭县,在官数年,彭民亦颂其德,年八十卒于官,邻民闻之,咸为泣下,至今思公不忘,设木主祀之
- 唐学聪,字亦愚,号冷居,绥定府达县人,乾隆甲午科举人,六十年来任教谕事,勤于训课,讲学以品行为先,一时邑中土习大振,嘉庆二年冬,教匪攻城,危若朝露,公统率城内居日夜防守,是时城中单弱,有懈弛者以大义晓之,人皆为之泣下,誓以死守,如是者七昼夜不倦,公见人心稳固,募敢死士数人,各持引火之物,夜入贼营,烧其巢穴,贼遂退去,士民安堵,因劳甚以病卒于官,今合邑设木主祀之
- 陈鉴,湖广黄冈人,由议叙嘉庆元年署理县尉事,洁巳爱民,事不越职,民咸安之,二年冬,教匪之变,攻城甚急,鉴率居民防守,循逻严密,有希全性命逾城欲出者,命人从后刺之,伤其股而止,于是人莫敢逃,见守陴士民有劳困者,以好言抚慰,人素爱公,誓死不背,城赖以安,后以陞去,民多思念焉
人物
编辑朝廷贵德尚贤有善必彰故闾里之问有能崇礼义敦伦常以及列仕版而宏得济为当时所景从其德其功堪垂不朽者皆优崇祀典而表章恐后凡以示劝也邻邑地虽蕞尔而前代颇有闻人近今亦不乏硕彦敢听其与庸众者流同其湮没乎爰作人物志
乡贤
编辑宋
编辑- 彭 戢元祐间进士为两浙提举奉祠以归常畜双鹤江右士大夫送行诗有扁舟载双鹤万卷贮群书之句今读其诗可以想见其人
明
编辑- 杨 纯成化中进士任监察御史巡抚贵州断决如流任满百姓乞留一年上许之民谣曰邻水杨但愿年年巡贵阳贪污畏法军民安康历升陕西副使去之日𥠖僚遮道涕泣扳留
- 杨一钧弘治年间进土任汉中府知府御侮救荒民赖以安陞浙江副使汉人为祀名宦
- 谈 伦弘治年间进士任潮州府知府筑海口堤数千文民居获安砌广信桥往来便之吴明魁嘉靖壬子岁贡历任湖广汉阳府训导陜西洮州府教授还里宾饮于乡者三生平孝友为士林楷范合邑绅士请于万历癸酉年崇祠乡贤今墓前石碑可稽
- 刘三才 万历壬午科解元,癸未进士。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按乾隆二十三年前知县陈觐光修志载公科名仕宦历历不差,惟公墓在城西门外一里许,坟茔高大,两旁立有石马翁仲,额曰吏部尚书刘公之墓,与志载不合,其后世子孙邅明季兵燹之后,家乘佚失,莫得其详,姑存之以俟𠫵考。
- 杨继夔万历十七年己丑科进士任贵州道监察御史
- 孔宏頣万历三十五年丁未进士任湖北公安县知县
- 刘明𥱳中应天乡试任𢖍山县知县
- 杨芳春邑廪生天性孝友立品端方生平嗜学不厌崇祯五年崇祀乡贤
- 甘学阔万历己未进士授行人两封藩王却馈遗不受擢御史巡按云南哥巡顺保永河所至俱有声名提学南直隶不阿权贵置天鉴在兹额于使院一时名士吴贞启吴伟业李清等皆出其门后陞大理寺卿因西事孔亟特简陜西巡抚赈贷饥民诛巨盗王三锡于终南山招抚流寇过天星以与经略洪承畴见不合乞归闭户读书至老不倦崇祀江南名宦
国朝
编辑- 陈加儒,字抡士,号退斋,雍正己酉举人,任浙江宣平县知县,莅任多善政。归田后以教授生徒为业。生平谦谨温恂,为邑中士林之望。教子华、孙宾国,俱食饩胶庠。著有潾山杂录诗二卷,载艺文志。
- 甘文林,字鹿圃,号笔峰。中乾隆庚辰进士,历任贵州平越县、广东广宁县知县。居官清廉,民𣣱父母。归田后,讲习不辍,邑中学者多从游焉。教子采和,中壬子科顺天举人,现授河南卫辉府知府。三子㫤,四子昺,俱食饩。著有《鹤鸣堂稿》行世。
- 张德化,字惠庵,号崑崖。乾隆乙酉选扳借补会理州训导,升授直隶武邑县知县,刑清政简,民皆爱戴。乾隆四十八年卒于官署,合邑士民为𥪡堕泪遗碑。教子元升,中乙卯顺天举人。
- 甘轼,字慕曕,号丰溪。中乾隆甲午科举人,掌教潾山书院,一时从𣸯甚众。教子笏,食饩胶庠。
- 曾元泰字和斋,号定圃。中乾隆己亥恩科举人。品正行端,言笑不苟,居多隐德,廉介自持。尝有夤夜私以百金求公一言于有司者,公正颜拒之,其人惭谢而退。掌教潾山,先后十年,足不出户庭,讲贯𨸩课,始终如一。每临讲席,必先品行而后文艺,一时邑中登贤书者皆出其门,列胶庠补弟子员者,累至数百。知县陈应魁题其座曰士林矜式。年六十馀而精神不衰,犹日诵数千言。生平所作诗文颇多,尚未付栞行世。嘉庆二年教匪之变,首先捐赀修理寨栅,保障一方,远近士庶咸来依公,全活甚众。在寨一年,每遇贼临,亲率居民日夜防守,以此劳心太过,遂病不起。然病中犹刻刻以合寨生灵为念,无片语及其家私。病笃,口述曾子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巳矣二语而逝。卒之日,寨中数千家皆变服举哀,设木主祀之。知县锺人杰闻之,澘然泣下,为之亲题其铭,赞曰:品高怀葛,学跻深纯。洵清淑之所萃,自精爽之常伸。教谕唐学聪手书斯文焉仰四字以挽之。越今二十馀年,邑中士庶犹称盛德不辍,谓人品如公,有古君子风焉。教子继楷、继楠,皆食饩。
- 屈鸣介,字美才,号健庵,邑西丰乐里人。牲嗜学,为人品行端方,言动不苟。乡闱屡荐不售,遂绝意进取。家贫,教读三十馀年,邻巴长各邑出其门者甚众。好倡义举,曾督修七孔溪桥,约费千金。后以乾隆庚戌覃恩明经,署越嶲厅教授。上委代办厅篆数月,士民爱戴,临行跪道饯送。乙卯,选授长寿县教谕。时教匪滋扰,士民筑寨,惧违功令。公以利御寇,不利为寇,言于邑令,劝士民筑寨堵御。及匪贼破城,武弁典史阵亡,邑令逃去,公一人率领士民退处江之南岸,抚绥难民,权办知县事半月,邑中得保生全。上嘉其才,即札委帮办县事。两载馀,题陞浙江昌化县令。在任六年,缓刑薄赋,散赈恤灾,民颂仁廉。以病卒于官署,哀动一邑,宦槖萧然。士民勆其丧资,号泣扶榇,送出邑境。江右修纂琢堂石公赠以聨曰:曾听弦歌传蜀道,长留俎豆在桐乡。额曰古之循吏。
孝友
编辑明
编辑- 孔承宣,先圣六十一代孙,进士孔宏颐父也,仕麻城教谕,捐俸资给寒士,多所成立,致仕归,益笃孝友,遗金解宋忠大难,尤好赈贷,万历甲寅丙辰水旱频仍,民赖全,治事载省志孝友传,乾隆三十年奉文崇祀
忠义
编辑明
编辑- 陈桂栋,崇祯三年庚午科举人,任内黄县,多异政,以荐摧南直隶徐州知州,闯贼李自成伪将攻城且陷,桂栋不屈望北再拜,负印坠城死,民怜其忠,葬于徐州城北,江南钱谦益为作死事状,事载省志忠义传,乾隆三年奉文崇祀
- 甘良臣,由将材出身,仕至山海关总兵官,崇祯十六年致仕回籍,招抚流寇,颇著劳绩,甲申闻荘烈帝殉国,痛哭比向,再拜自缢,以遘鼎革,恤典未及
- 吕 闬,任训导
- 甘宗道,任陜西崇信县知县
- 鄢 郢,任泾阳教谕
- 杨 ,任镇江府□磨
- 侯 ,任兴国州训导
- 甘 ,任褒城训导
以上六公事迹失考有崇祀乡贤石碑并造报印册可凭前志载在补遗兹并编入
忠义陈亡
编辑人当安居无事侈设节义几于视死如归不幸而猝遇大变命届呼吸则畏死幸生有舍其父母兄弟甘心逃遁而不顾者比比然矣此岂忽无人心哉昔人有云慷慨就死易此就大贤以上言之耳邻邑当嘉庆二年冬教匪蜂拥而入真间死孝死节赴汤蹈火奋不顾身者不一而足□可见我朝教孝教忠之化漺而人心不死也前巳列名详请旌表兹复编载志中以垂不朽所谓忠肝义胆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者此也
国朝
编辑- 卢翰昭,邑文生,嘉庆二年教匪王三槐等围城,生率领圑勇来城救援,遇贼力战被执不屈,贼炮烙之,临死骂不绝口
- 刘云岱,邑生员,嘉庆二年逆贼围城,急于星火,生率乡勇救援,至离城十五里之长安桥,记闻城陷,痛哭跃入水中,众急救,半响方此成疾,旋死
- 僧广志,邑万峰寺僧,嘉庆二年教匪攻城,僧率勇救援,至城东郊一里之延佛寺,奋勇杀入与贼大战,手杀贼弟贼妻,并贼众数人,众寡莫敞为贼所擒,而磔杀之,然有此一战,而贼入于是乎胆寒矣
- 锺朝秀,邑壮士,二年教匪之变,朝秀练勇数百人,屯于邑之锺家洞,屡与贼战,获贼马匹无数,四年贼至王家场,烧毁民屋,秀领数十人至潘家庄与贼遇,手执鐡槊杀贼人贼大至后应不继独力难友为贼所杀,身首异处
- 寥贞哄,邑处士,庆二年冬贼入其家获□□不屈贼磔杀之教谕陈、旌其门曰尽义全忠
- 陈辅国,邑文生,奉母避难为贼所获不屈死
- 甘存之,邑文生,奉母避难为贼所获不屈死
- 陈训典,练勇堵贼,为贼所执不屈死
- 王宗模,邑文生,为贼所获不屈死
- 李泽溥,邑吏员,为贼所获不屈死
- 范裁简,邑文生,为贼所获不屈死
- 周振统,邑武生,为贼所获不屈死
- 陈如山嘉庆二年冬教匪围城来城救援至东门外与贼战陈亡呈报在案
- 陈、才、陈崇富、陈、良、陈崇钦、陈光廷陈如林、陈锡儒、陈、戌、邱上珍、陈裕升包洪元、甘百子、甘启后、甘盖众、龚济世龚茹山、唐遐龄、唐有山、杨、庚、杨才祥杨国模、郭广仲、袁正凣、甘良才、冯广俊冯宾友、鲁应传、郑永福、胡德崇、王、三尹、三、秦渊如、黄宗元、陈、茂、刘成璧龚桂保、包方泰、包现珍、冯丁酉、冯志廷冯精一、冯学唐、甘、鼎、何、大、严必照李体纲、曹国美、刘长生、周志廷、彭清泰鄢、才、唐遐康、邱德兴、王、逵、李元富刘体全、黄初元、冯绍华、黄国瑞、陈盛典龚景祥、银有思、尹天贵、刘广才、王金传王、南、陈仲礼、吴志三。以上六十八人俱同陈如山救援阵亡有案
- 包翰先嘉庆二年在邑之五里坝堵贼阵亡
- 邹书万、厐有生、陈和春、包映山、王裕志张祥文、陈文遂、甘爵一。以上八人俱同包翰先堵贼阵亡有案
- 李桂禄嘉庆二年在邑之小河口堵贼阵亡
- 丁一富、胡显儒、屈积德、丁一秀、贺美章、蒋生仪、谌绍珍、张正宗、简才伦。以上九人俱同李桂禄堵贼阵亡有案
- 汪明理嘉庆二年在邑之五里坝堵贼阵亡
- 黄文茂、张寅亮、马永祥、甘于久、张太升包于先、徐良贵、曹廷章、周继泰、张伯珩徐凤山、朱天锡、张双仲、王文中、包以文张以位、高大科、陈万才、黄际美、王永清秦、江、甘家畴、徐心桂、陈蓬升、谢必文何其中。 以上二十六人俱同汪明理堵贼阵亡有案雷福沾嘉庆二年在邑之羊鹿滩堵贼阵亡
- 殷万一、王沾一、李三级、胡永富、聂、儒范明扬、杜正伦、陈采芹、张学贤、杜、祥杜柳林、甘福寿、刘正榜、甘华久、杨尔位甘应宜、杨德卓、袁在春、袁在新。以上十九人俱同雷福沾堵贼阵亡有案
- 李位中嘉庆二年在𥕰子岩堵贼阵亡
- 李贤士、冯静深、冯祥益、冯哲安、冯德文冯瀛安、王继述、冯、长、冯成业。以上九人俱同李位中堵贼阵亡有案
- 王、朝嘉庆四年解运军米在邑之柑子铺为贼所伤
- 唐俸良、胡明受、张玉华、黄常泰、黄发𠃔黄朝远、汤耀先、王显才、唐良才、泰、伦秦应藻、秦、兴、秦、逹、秦宜春、秦泗海秦学宜、秦茂春、秦学喜、雷现周、雷绍鲁、周惟遂、周惟昌、周茂桂、周昌发、周秀山周秀发、周富昌。以上二十七人俱同王朝解运军米遇害
- 黄习建嘉庆四年在邑之三⾓滩堵贼阵亡
- 黄长寿、黄学宽、瞿朝荣、蒋定国、赵代宗曾信学、唐、四、沈宗文、熊元龙、朱加瑞朱加栋、谭奇龙、蔡兴华、朱加明。以上十四人俱同黄习建堵贼阵亡有案
- 刘多能嘉庆四年在邑之黄岭冈堵贼阵亡
- 罗清远、罗亮远、鲁良美、杜、全、鲁良士刘、富、黄洪泰、蒋克洪、魏三凤、黄忠保以上十人俱同刘多能堵贼阵亡有案
- 贺二。嘉庆四年在蒙石漕堵贼阵亡。
- 刘大才、王美南、王安策、王绍尭。以上四人俱同贺二堵贼陈亡有案
- 刘先之、甘志士、甘锡荣。三人在八耳滩阵亡
- 熊坐明、张德远、熊祥符。三人在大石桥阵亡
- 蒋光远。在得胜寨阵亡。
- 甘正举、包洪远。二人在野鸡口阵亡。
- 包德中。嘉庆四年在中沟堵贼阵亡。
- 蒋启荣、熊元开、熊元开,以上三人俱同包德中堵贼阵亡有案。
- 冯汉。嘉庆六年在椿木坪堵贼阵亡。
- 谭国璧、张正元、甘家鹤、刘万峰、彭永钦、张士英、梅开国、赖显贵、颜朝、甘容、曹泰富、蒋廷林、何寿兴、唐贵龙、李正华、周继绅、沈国富、陈朝顺、杨继林、杨通华、蒋正洪、吴永义、蒋启昆、何元忠、殷登农、文亮榜、陈廷福、杨珍先、欧超富、郑泰宗、李文凤、殷陈凤、王殷先、鲁家太、刘世达、余正品、项荣贵、甘家有、刘长清、唐登荣、田仕举。以上四十一人俱同冯汉堵贼阵亡有案。
- 熊体全。嘉庆七年在马蝗颈堵贼阵亡。
- 熊占渠、熊文伦、冯兰芳、徐宇殿、甘碧陞、潘瑾堂、潘海堂、熊纯一、甘月周、张四、张茂廷。以上十一人俱同熊全堵贼阵亡有案。
- 邓忠泰嘉庆七年在檑鼓坪堵贼阵亡。
- 吴继来、梅朝用、甘阔之、戴正元、廖有堂、朱有章、吴容贵、林仲坤。以上八人俱同邓忠泰堵贼阵亡有案。
义荘义学
编辑睦族敬宗,虞廷首重,矜孤恤寡,王政先□,疏太傅不治生产,用给亲邻,范仲淹广置义田,大赈贫乏,积而能散,润则肯分,此仁人君子之行,从古难能之事也,又况建学兴贤,捐鹤俸于清𧅺,延师课读,萃士类以甄陶,己欲立而立人,希贤性业,其不差矣,人欲逹则逹之,为仁事功,何多让焉,邻邑自前明以来,世家巨族,比屋连楹,金谷园中,不少季伦之富,推解队裹,尚鲜卜式之贤,则夫生今之世,而能举前事之所无,启将来以或有,慨然为之,无稍依违于其间,伟人事业,岂非间世而一出哉,故是编亟为纪载,所以志斯事之不多觏云
- 绍彩宗祠在城内东街,系前任两淮都转廖复堂先生置。初,先生为童子时,其父中宪大夫能容公察其器字,知其必逹,即以他曰显荣,当睦族赡贫嘱之。其后先生果以弱冠列胶庠,补弟子员。未几,登贤书,出幸南阳,历任江苏镇江府府尹,旋分巡江西赣南兵备道,官至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功成告退,息辙林园。于是出二十馀年所得清俸约数千金,置业数处,以为义庄。手书章程,详载祠壁石刻间。几族中教读养老,孤子嫠妇,以及嫁子娶媳,丧死送终,贫而无力者,胥量予之,俾无伤于星罶,以完厥考能容公之志。议成,合邑士庶咸钦其德,具呈于官,请详立案。太守程家详勘云:积俸置庄,捐资立学,竭让水廉泉之润,为兴仁广育之谋。恤嫠矜老,期无憾于宗支;养正训蒙,立有基于庠序。凡兹义举,实属可风,洵堪推广皇仁,善承先志者也。仰即如详立案。知县吴秀良为作碑记,与先生自叙义,荘本未述,并载艺文志。
- 绍庭义学在城内孔家岩下,为邑中有志读书、贫而无力者设,亦都转廖复堂先生所置,皆其先府君能容公之遗命也。先生以学博才,膺民社选,循声茂绩,所至口碑,累官显秩,达不离道。□组后,闭门谢客,屏绝尘氛,惟日以读书作文、培植人材为事,用阐扬厥考之志。每月课日,必亲诣绍庭学中,招集诸生,口占题目,令其作文,给以日费。缴卷后,亲亲加较阅,拔其尤者,重加奖赏,以鼓励士气。一时学者,皆得所宗仰焉。其延师修脯及诸生膏火之资,约岁颇费百金。一切章程条例,皆载绍绿宗祠石壁间,兹不赘。
义士
编辑- 周 俊。邑处士。为人端方直正。好善乐施。乾隆三十年建修城垣。俊首倡义举。捐银五百两以为始事。于是人皆慕义。各捐囊金共襄厥事。逾年城功告竣。知县彭云际详于上官。上宪表其门曰急功尚义。
- 余克一。邑处士。乾隆三十年修建城垣。乐捐银一百馀两
- 朱子由。乾隆三十年建修城垣。乐捐银壹百两。
- 朱彩龙。乾隆三十年建修城垣。乐捐银壹百两。
- 李体德。邑人。与其兄盛德皆好义乐施。邑南三十里有桥。旧名观音桥。年久倾圯。乃自捐银三百两重修。邑人公呈在案
- 锺云捷。邑九龙场高坪人。家素封。不治生产。好义乐施。如是数十年。家中落。益乐善不倦。晚岁金盖。自备畚锺口粮。遇道路险隘处。即竭力修除。又于路旁砌石垒土。植黄葛香樟等树。以荫行人。所居数十里内。多至百馀株。年八十精力尚健。一日约集亲友沐浴冠带。安坐而逝。今其孙嘉荫亦能继其祖志。
列女
编辑诗美柏舟易重女贞盖以妇人之义从一而终也然自古有之亦自古难之彼读书士大夫当国步艰难降志辱身屈节败名者且不可胜数矧一女子其志苦其守贞其行奋迅而无所顾忌则其有禆于人伦无愧于名教者为何如耶是乌可以不志爰作列女志原论
节孝
编辑明
编辑- 吴节妇谈氏。邑人吴湝之妻。万历年间奉旨建坊旌奖。并祀节孝祠。
- 侯节妇吴氏。邑增广生员侯世延妻。万历年间奉旨建坊旌表并祀节孝祠。
- 周节妇陈氏。邑人周在邠妻。彭氏。周之健妻。两世孤孀,崇祯年间奉旨旌表,并祀节孝祠。
节烈
编辑周五女。年十四丧父。誓奉孀母不字。年七十四。骂姚黄贼。举火自焚。祀节孝祠。
国朝
编辑- 杨节妇汪氏。邑生员杨伯元妻。年二十六岁夫亡。恸不饮食。因有遗孕。忍死襄事。苦节抚养。教以成名。即贡生杨宗美也。孙崇中康熙庚子科举人。曾孙尔式中乾隆庚午科举人。人以为苦节之报。乾隆二年奉旨建坊旌表。并祀节孝祠
- 甘节妇李氏。邑甘明宣妻。明宣游学楚中病殁。氏闻恸哭不食。或劝以舅姑年老。子甫一龄。乃忍死治事。其后家益落。里中有以言诱之者。氏厉词拒之。遂毁容。足不出户。子惟肃中雍正乙卯科举人。乾隆四年题请奉旨建坊旌表。并祀节孝祠
- 锺节妇梅氏。邑副榜锺士槐妻。二十六岁夫亡。痛欲殉死。翁姑谕以有遗孕。乃勉进𫗴粥。志凛冰霜。心坚金石。乾隆十八年 题请奉旨建坊旌表。并记节孝祠
- 刘节妇陈氏。邑刘宗书妻。夫亡氏年十九岁。誓不改适。事孀姑病刘。氏刲股和药以进。训课遗孤。凛若严师。乾隆二十年奉旨旌表。并祀节孝祠
- 彭节妇包氏。邑彭加寿妻。夫殁氏年十九岁。独持门户奉翁姑甚孝及殁。氏力作经营。殡葬如礼。乾隆二十二年奉文建坊。并祀节孝祠
- 陈节妇冯氏。邑生员陈元贞妻。夫亡。氏年二十二岁。侍养孀姑。抚育幼子。备历艰辛。孙加儒中雍正己酉科举人
- 包节妇冯氏。邑包庆南妻。夫殁。抚孤守节。动慎持家。阁学题其门曰“节寿双高”
- 王节妇甘氏。邑王学藩妻。夫殁。节操不渝。孝道无亏。前知县高思雍旌其门曰“节孝真纯”
- 谈节妇刘氏。邑谈成晟妻。夫殁。志坚松柏。克尽妇道。前知县潘润秋表其门曰“冰坚不二”
- 胡节妇周氏。邑胡可福妻。夫亡。氏年二十八岁。茹苦抚孤。苦节四十馀载。以寿终
烈女
编辑- 邱清姑。邑邱洪绪女。年十七岁被奸贼杨继儒强奸不从杀毙。乾隆二十六年经县申详。奉旨旌表建坊。以彰贞烈
- 曹节妇甘氏。邑曹开勲妻。年十八岁夫亡。守节不渝。乾隆二十七年奉旨旌表建坊
- 李节妇姚氏。邑李成松妻。年二十岁夫亡。守节不渝。乾隆二十七年奉旨建坊旌表
- 鄢节妇熊氏。邑鄢金声妻。年二十四岁。被贼鄢缔洪调戯。自缢身死。乾隆三十三年旌表建坊
- 熊节妇梁氏。邑熊宗筠妻。年二十七岁夫殁。矢志冰霜三十馀年。嘉庆四年旌表建坊
- 吴节妇胡氏。邑文生吴瓒妻。年二十四岁夫亡。冰霜自矢。坚贞不渝。生子润和、孙永律列胶庠。教谕唐学聪旌其门曰‘松心鹤年’
- 王节妇冯氏。邑廪生王肖孔妻。年二十四岁夫亡守节。志励冰霜。教子用中列胶庠
- 甘节妇倪氏。邑甘文相妻。年二十岁夫殁。柏舟自矢。抚子事姑。慈孝兼尽。人咸钦之
- 陈节妇唐氏。邑陈士尊妻。年十九岁夫亡守节。事姑抚子。不渝其操。教子怀本列成均。道光元年奉文旌表。坊建邑西关外之观音桥坎上台子宅左
- 熊节妇陈氏。邑故处士熊本溶之妻。于道光二年奉旨旌表建坊。以彰贞淑。即贡生熊文楼。增生文枚之母也
- 蓝节妇杨氏。邑蓝忠尧妻。年二十二岁夫殁守节。敬事翁姑。冰霜自矢。府宪旌其门曰‘贞慈泽远’
- 叶节妇刘氏。邑叶宗义妻。年二十四岁夫亡。子甫一龄。敬事翁姑。心存燕翼。教子礼陶列胶庠
- 王节妇刘氏。邑王太尧妻。年二十二岁夫亡。矢志守节。家计虽贫。清操益励。为人所难为焉
- 郭节妇唐氏。邑郭兴邦妻。年二十三岁夫病。割股不痊。欲以身殉。姑慰以遗腹乃免。守节终身
- 甘节妇许氏。邑甘克让妻。年二十岁夫殁。姑迈子幼。家贫誓不再适。义方教子。勤谨持家。其子存绪由成均列仕版
- 方节妇蒋氏。邑方之屏妻。年二十四岁夫亡。无子以庶子为嗣。守节事翁。翁年八十被贼戕毙。氏潜藏得脱。收葬翁丧。全节而终
- 甘节妇冯氏。邑甘于宠妻。年二十三岁夫亡。遗腹后生一子。抚育尽志。以承先绪
- 杨节妇冯氏。邑杨尔俸妻。年二十四岁夫亡。苦节二十馀年。抚子德谦成立。屡试皆列前茅。未售而卒。氏亦痛。故人多哀之
- 杨节妇陈氏。即杨尔俸之子。德谦之妻也。夫亡姑故。氏丧祭如礼。抚育孤子。效姑遗范。两世孤孀。人多悯之
- 周节妇刘氏。邑周世华妻。年十九岁夫亡。家贫。毁容矢志。苦心抚孤。坚贞不渝。人咸钦之
- 甘节妇陈氏。邑甘存岁妻。年十九岁夫亡。遗孤甫月馀。苦心抚育。坚贞不二。人皆敬之
- 曾节妇黄氏。邑曾蔚成妻。年二十岁夫殁。遗孤甫月馀。氏形影相吊。为夫存嗣。苦节终身
- 杜节妇陈氏。邑杜克辉妻。年二十崴夫殁。氏坚持妇节。教子家超食饩。兼抚夫弟克赞、克登、克盛、克念俱列胶庠。邑人士咸钦其范焉
- 刘节归冯氏。邑刘为知妻。年二十一岁夫殁。矢志守节。始终不渝教。子汝范列胶庠
- 余节妇邓氏。年二十三岁。邑故业儒余洪基妻。夫殁。矢志守节。上事翁姑。克尽孝养。教子文政身列成均
- 朱节妇吴氏。邑朱国朝之妻。年二十六岁夫殁。励志冰坚。仰事俯育。始终不渝。教子邦孚入黉宫。邦汉列武庠。朱玉堂亦列武庠
- 范节妇冯氏。邑范良之妻。年二十六岁夫卒。矢志冰霜。誓不再适。上事翁姑。下抚幼子。始终不易。今其子孙俱业儒
- 甘节妇廖氏。邑甘培昌妻。年二十岁夫病。割股不痊。欲以身殉。奋身投水。侍女救免。矢志守节。抚夫兄子承继以存夫嗣。越八年卒。一时文人多以诗挽之。其父复堂亦有哭挽诗四章载艺文志
- 李节妇刘氏。邑李胜广之妻。年十九岁夫殁。苦志守节。上事翁姑。下抚孤子。始终不渝。邑人咸钦之
- 彭节妇龚氏。邑彭月朗之妻。年二十四岁夫病。割股不痊。夫殁。翁姑悯其年幼劝适。氏截发自誓。永不改操。夫死无子。过继夫弟之子。以存夫嗣。至老不渝。邑人钦之
- 古节妇李氏。
- 袁节妇刘氏。邑袁永泰妻。年二十岁夫殁。矢志守节。抚孤存嗣。始终不渝
- 姜节妇鄢氏。邑庠生姜明通妻。年十九岁夫殁。子甫数月氏。矢志守节。抚育遗孤。卒完其志
- 廖节归杨氏。邑廖文仕之妻。年二十五岁其夫为贼所伤。氏矢志守节。抚育二女。过继胞侄为子。以存夫嗣。始终不渝
烈妇烈女
编辑- 吴氏。邑冯开基妻。年四十六岁。嘉庆二年避难卧龙坡为贼所获。逼污不从。骂贼死
- 冯氏。邑贾兆朗妻。年二十四岁。嘉庆二。年避难卧龙坡为贼所获。逼污不从。骂贼死
- 熊氏。邑武生杜克盛妻。年三十二岁。嘉庆二年在九龙场被贼掳。去逼污不从。骂贼身死
- 冯氏。邑刘失名之妻。年三十六岁。嘉庆二年在九龙场为贼所获。逼污不从。骂贼死
- 冯氏。邑熊广清之母。年二十岁。在大石桥为贼所掳。逼污不从。骂贼不绝。贼杀之
- 李氏。邑熊体范母。年十六岁。为贼所获。逼污不从。骂贼身死
- 熊长姑。邑熊舒安女。年十六岁。为贼所获。逼污不从。骂贼不止。贼杀之
- 熊望姑。邑熊多才女。年十四岁。为贼所掠。骂不绝口。贼杀之
- 秦氏。邑庠生黄铎妻。年六十六岁。三年在鱼脊桥被贼围去。骂贼身死
- 熊氏。邑蒋明东母。年四十三岁。嘉庆三年在家奉姑。为贼所获。骂贼不屈。为贼所𢦤
- 彭采姑。邑彭云吉女。年十六岁。四年在金山坪为贼所掳。逼污不从。骂贼身死
- 谢氏。邑王治策妻。年三十二岁。四年为贼所获。逼污不从。骂贼身死
- 游氏。邑监生王卿之母。年四十岁。嘉庆四年为贼所获。逼污不从。骂贼身死
- 刘氏。邑熊双保之母。年三十六岁。嘉庆七年为贼所获。逼污不从。骂贼身死
- 罗氏。邑甘克松之妻。年五十四岁。嘉庆四年为贼所获。逼以同去。骂贼死
- 陈氏。邑熊峩之婶母。年三十七岁。嘉庆七年为贼所掳。逼污不从。骂贼死
- 侯氏。邑熊从著之妻。年三十六岁。嘉庆七年为贼所掳。逼污不从。骂贼死
- 甘氏。邑熊失名之妻。年三十四岁。嘉庆七年为贼所掳。逼污不从。骂贼死
- 冯氏。邑徐长生之母。年二十八岁。嘉庆七年为贼所掳。逼污不从。骂贼死
以上烈妇烈女嘉庆十四年奉文共建一坊表其贞烈
- 甘氏。邑人蓝斌之妻。年十六岁。被贼执去。逼污不从。贼慑以刄。骂益不绝。贼杀之
- 鲁氏。邑武生廖桂香之妻。年二十八岁。三年为贼所执。逼污不从。骂贼死
以上烈妇据合邑绅耆公呈在案
流寓
编辑从来磊落英奇之士,不屑屑终老牗下,每游览名山大川,或树清标于郡邑,或藉景物以抒怀,云山为之生色,士民因而瞻仰臂之幽兰丛桂所过流芳偶一相□自然恋慕盖墬以人传非人以墬传也邻虽山邑间有贤人君子至止芳躅遗踪不可没也,作流寓
唐
编辑- 杜甫,事见古迹
- 陈子昂,事见古迹
明
编辑- 雪庵。名守牧。始不知何许人。临寂徒问之曰。松阳放松阳。建文时叶师贤也。官御史。帝逊位。贤走蜀。历巴邑。寓邻白龙洞。结葊静诵周易。又曰袖楚词一卷。登舟中流朗诵。诵巳辄投水中。有沙洲鹤载艺文志。
- 孔希瑶。山东曲阜人。𢆲负大志。高才能文。建文朝悯忧时事。寄籍邻水。即进士宏頣四代祖也。
- 张烺。遂宁人。明末贼乱。携家来邻寓陈三台家。生子鹏翮。平定后回籍。教子成名。官至大学士。旧云鹏翮本邻人。𠨩遂宁。误也。
仙释
编辑昔秦始皇求芝草仙药。而神仙之说以兴。汉武帝访诸仙不死之药。而神仙之术益盛。类皆荒唐怪诞。终无有验。似不足信者。然考之传记。如许逊、栾巴等其超举神异之术。亦不可谓昔无其人。并无其事也。因采录之。以备参考。
明
编辑- 无际禅师。驻锡海宝山。结庵修道。庵前一池中有莲一茎。盛水如珠。苦行二十馀年。得道昇去。后人猎于山中。言其迹尚存。有心访之。遍寻不遇
- 不二禅师。无际徒也。通小乘法。知未来事。释语录记。上召际入京。将行。不二请曰。玉殿毡褥不可履也。下有乘法。御赐清茗不可尽饮。当沃之以救吴灾。际诣阙如言而行。启毡视之。果有经卷覆。手中茗后。果有驰报。吴有火灾。得黄雨而灭其㷔云
- 西怀禅师。髫年削发。朝四山。通三教。隐居海宝。悟上乘禅。受法于天童顶无际二十五代派。圆寂时。命众僧集薪十乘。是曰曵杖就焚(月馀。客言遇于楚。即脱时也)。
隐逸
编辑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蛊之上九曰高尚其志。所居之时不同。出处之迹亦异。夫圣贤以利见为心。逸民以肥遁为节。岂性分使然。亦各行其志而巳。故清风雅调。有可以接踵巢许、比肩商皓者。虽痼癖成性。而归真反朴。亦未可听其磨灭而不传也
明
编辑- 甘明鹤。字羽嘉。贡士。屡经选用不出。安贫乐道。筑室于老君山。讲学于天逸斋。凡有贵显造谒不得觌面。只隔户闻其书声。悠然自适。远近闻风。一时文人才士多出其门生乎。所作诗文虽多不肯附栞行世。今所传《天逸斋稿》。皆其门人所辑也。
- 僧南宗。嘉靖时人。未详姓字。结庵于邑之华银山。开堂说法。禅声远播四方。缁侣杖锡来游不下数千。时僧众云集。以山高水遥。艰于负汲为患。忽一夕有虎绕院。长啸者三。众僧大骇。宗命各掷只履于户外。祝曰与尔有夙债者即将履去。愿偿不辞。明日遍视。惟失宗履踪迹之见履遗寺后。俯躬拾取。忽闻汹汹水声。伏地流下掘之。得水清甘。至今皆免负汲之苦。圆寂后。即建塔[16]葬于寺前。今俗呼为千僧塔。即南宗之休龛也
。
国朝
编辑- 王继鲁。字再沂。居心恬静。不事声华。行多古道。乾隆五十六年例举明经。固辞不受。筑室课读。教子成名。远近闻风。咸来受业。年逾八十。气旺神清。犹日勤诵读。教谕游文璿赞曰“颐养天和”。翛出尘表手书难老二字以赠之。没后前任两淮盐运司廖复堂挽以联曰:“彦方古道今犹昔。逸少家声近在兹”。额曰“古邻文献”。
坊表(塜墓附)
编辑士人荣登科甲。辅弼王朝。与夫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皆建坊以旌之。所以奖其忱宠其志也。至于窀穸佳城。虽未必皆季垄要。未可任其沦于荒草也。爰作坊表志。而以塜墓附焉。
- 上谕坊。在县治大堂前。雍正元年建
- 古邻州坊。在县治仪门外。康熙五九年知县邱镛立。
科甲
明
- 进士坊。为进士杨纯立。今圯。坊柱尚存。在城内之东街
- 进士坊。为进士谈伦立。在城内上街
- 解元联第坊。为进士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刘三才立。在城内上街
- 世代天宠坊。为进士任陜西左布政冯从龙立。在城北门外一里许
- 甲第传芳坊。为进士孔宏頣立。在城内上街
- 南国文崇坊。为进士任监察御吏督学江南陞陜西巡抚甘学阔立。在城内东北街
- 七藩总宪坊。为进士任监察御史陞七省巡漕杨一儁立。在城内县治前
- 名贤坊。为进士杨一儁父杨芳春立。在城内县前街
- 节制两省坊。为举人任凤翔司理陈治道立。在城内西街
- 科第联芳坊。为举人刘嘉会、刘嘉宾立。在城内上街
- 天朝名帅坊。为总镇甘良臣立。在城内北街
贞节
- 水霜自守坊。为吴明湝妻谈氏立。在城内东街
- 柏舟劲操坊。为增广生员侯世延妻吴氏立。在城东门外学街
- 一门双节坊。为周在邠妻陈氏,男周之健妻彭氏立。在城内中街
国朝
- 节孝双美坊。为生员杨伯元妻汪氏立。在县治前街
- 皇恩褒节坊。为甘明宣妻李氏立。在治南五十里
坐宅前 - 孝义兼全坊。为副榜锺士槐妻梅氏立。在城内南街
科甲
- 开晋循良坊。为举人杨伯龙立。
- 金锡圭璧坊。为举人杨崇立。
- 书香甲第坊。为举人任广东南雄府通判杨崇立。
陵墓
编辑明
- 赠陜西巡抚甘公一桂墓。在老君山。城南六十里
- 吏部主事赠吏部尚书刘公三才墓。在城西里
- 许陜西左布政冯公从龙墓。在城南一里
- 陜西按察使司副使杨公纯墓。在担水滩。城西二十里
- 浙江按察使司副使杨公一均墓。在城北一里
- 山海关总兵官甘公良臣墓
- 乡贤杨公芳春墓。在御史溪。城西十里
明义塜二处
- 一在县治后。玉屏山左侧
- 一在北门外
国朝义塜三处
- 一在城西关外梯子岩。系运司廖复堂置
- 一在城北半里
- 一在城北一里。监生刘佳霖置
典籍
编辑粤自河图洛书。肇开千古文字。汤盘禹鼎。阐明百代渊源。六经首出。日月经天。三传继成。江河行地下。逮春秋战国秦汉魏晋以来。百家诸子著作如林。国史家乘集帙成海。秘瑶函[17]以五千。不数曹仓[18]邺架[19]。悬卷轴之三万。何止绿字丹文[20]。是以茂先博闻[21]。尚愧偶游福地,安世强识[22]。都缘夙究酉山[23]。生今之世。而欲上论古人。博观往事。舍典籍其奚从乎。邻邑地处偏隅。向乏书籍。启空橱之蠧简。三绝难窥。搜敝簏之毛诗。四始莫辨。士林既多遗憾。斯文为之减色。则夫购缥缃而公士类。集锦帙以佐寒毡。洵足光增邑乘。功隆学校者也。为作典籍志。
- 宗经书室。在城内绍庭义学中。藏古今书籍数千轴。几城乡士子。有志读书。无力购买者。许令入室借抄。以供学人腹笥。亦前任两淮都转廖复堂设兹。将所订书目眉列于后。以便观览。
书目
编辑- 圣谕广训 十六条共一卷
- 钦定全唐诗 十二函共一百二十本计一千卷
- 钦定佩文韵府 十二函共一百八十五本计一百零六卷
- 御选古文渊鉴 共四十八本计六十四卷
- 御制数理精蕴 共五十三本计六十四卷
- 御制历象考成 共四十一本计五十二卷
- 钦定煕朝雅颂集 共二十四本计一百零八卷
- 钦定全唐文 五十函共五百本计一千卷
- 太平御览 二十函共二百本计一千卷
- 钦定念三史 七十七函共六百九十八本计三千零六十三卷
- 史记 四函共二十六本计一百三十卷
- 前汉书 四函共三十二本计一百卷
- 后汉书 四函共二十八本计一百二十卷
- 蜀吴志 一函共六本计三十五卷
- 魏志 二函共八本计三十卷
- 魏书 三函共二十四本计一百一十四卷
- 晋书 三函共三十本计一百三十卷
- 宋书 二函共二十四本计一百卷
- 南齐书 一函共八本计五十九卷
- 北齐书 一函共八本主五十卷
- 梁书 一函共八本计五十六卷
- 陈书 一函共六本计三十六卷
- 隋书 二函共二十四要计八十五卷
- 周书 一函共八本计五十卷
- 旧唐书 六函共六十本计二百卷
- 唐书 五函共五十本计二百二十五卷
- 五代史 一函共十本计七十四卷
- 宋史 十函共一百本计四百九十六卷
- 南史 二函共二十本计八十卷
- 北史 三函共二十四本计一百卷
- 金史 三函共二十四本计一百三十五卷
- 辽史 一函共八本计一十六卷
- 元史 五函共五十本计二百一十卷
- 明史 十二函共一百一十二本计三百三十二卷
- 十三经注疏 九函共一百一十本计三百四十六卷
- 论语 共四本计二十卷
- 孟子 共六本计十四卷
- 孝经 共一本计九卷
- 尔雅 共三本计十一卷
- 周易 共四本计十三卷
- 尚书 共六本计十九卷
- 毛诗 共十二本计三十卷
- 周礼 共十本计四十二卷
- 仪礼 共十七卷
- 礼记 六十三卷
- 左传 六十卷
- 公羊传 二十八卷
- 穀梁传 二十卷
- 汉魏丛书 八十六种
- 经翼
- 易林、易传、易传、易略例、三坟书、汲冢周书、诗传、诗说、韩诗外传、草木虫鱼疏、大戴礼记、春秋繁露、白虎通、独断、忠经、孝经、小尔雅、方言、博雅、释名、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越绝书、吴越春秋、西京杂记、汉武内传、飞燕外传、杂事秘辛、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元经、群辅录、英雄记、高士传、莲社高贤传、神仙传
- 子馀
- 孔丛子、新语、新书、新序、说苑、淮南子、盐铁论、法言、申鉴、论衡、潜夫论、中论、中说、风俗通、人物志、新论、家训、参同契、阴符经、风后握奇经、素书、心书
- 载籍
- 古今注、博物志、文心雕龙、诗品、书品、尤射、拾遗记、述异记、续齐谐记、搜神记、神搜神记、还冤记、神异经、十洲记、洞冥记、枕中书、佛国记、洛阳伽蓝记、三辅皇图、水经、星经、荆楚岁时记、南方草木状、竹谱、禽经、刀剑录、鼎录、外史
- 册府元龟 一千卷
- 文献通考 四十八卷
- 历代大儒诗钞 六十卷
- 昭明文选 六十卷
- 玉海 二百六十四卷
- 函海 八百一十六卷
- 四种遗规 十二卷
- 太平寰宇记 二百卷
灾异
编辑易之占象也。吉一而凶悔吝三。明乎此而知祥固不多见。灾宜书之。以示戒也。故石陨星飞。岂无弭救之道。驱蝗走虎。必有感召之由。天人之应捷于枹鼓。司牧者惟恐惧修省[24]。勤恤民隐[25]。自能转祸为福。化灾为祥。此必然之理也。若夫景星、庆云、芝草等类。非谀即诞。槩不敢录。
明
- 成化六年,大旱
- 弘治元年十二月辛卯,地震三日
- 弘治十年,大有
- 正德十三年正月己未,陨石于东郊
- 嘉靖元年,旱
- 嘉靖六年,旱,民大饥
- 隆庆二年三月戊寅,地震,是岁大旱
- 隆庆四年,大有
- 万历二十五年,地震,三日乃止
- 天启七年,大旱
- 崇祯十年十月乙卯,地震
- 崇祯十四年十月,大雪,山林城市间,树木皆冰,结其上如战闘形
国朝
- 康熙二十三年,大旱,居民逃散就食,至次年成熟始回复业
- 雍正元年,大旱,知县邱镛请发帑赈济,居民始安
- 乾隆四十三年,大旱
- 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日午时,地震
- 乾隆五十四年四月十八夜,大雨水,邑城内外多被水淹
- 嘉庆五年,旱
- 嘉庆十五年七月初二日午时,烈风骤起,木拔禾偃,屋宇皆震
- 嘉庆十六年,大旱
- 道光元年,大有
物产
编辑辨九土之宜。以教万民。周礼职方氏掌也。盖欲尽地利。必先察地之所宜。而后利可尽。若夫花木禽鱼产。于此而不育于彼者。亦在在皆有。故好古之士。必精知而博考之。而后遇物知名。并可悉其原委。正非臆为说也。作物产志。原论
谷之属
编辑早糊、百日早、红米早、晚糊、贵阳糊、麻糊、大白糊、白蜂糊、大叶糊、毛香晚、柳𥓃糯、矮子糯、响壳糯、红糯、包榖、粟榖、黍谷、高梁、大麦、小麦、晏麦、鹅掌稗、红□
豆之属
编辑黄豆、绿豆、青皮豆、黑豆、白毛豆、饭豆、胡豆、菀豆、红豆、四季豆、蛾眉豆、刀豆、白扁豆、红扁豆
菜之属
编辑青菜、白菜、芥菜、油菜、甜菜、菠菜、苋菜、苦麻菜、同蒿菜、莴苣菜、芹菜、韭菜、灰条菜、萝卜、山药、芋头、茄子、分葱、火葱、蒜、姜、香椿芽、木耳、竹笋、茱萸、瓮
瓜之属
编辑王瓜、西瓜、丝瓜、南瓜、甜瓜、苦瓜、冬瓜、菜瓜、木瓜、金瓜、葫芦、瓠子
菓之属
编辑樱桃、核桃、香橼、梅、桃、李、枇杷、菱角、茨菰、柑、橘、柚、卜萄、甘蔗、白菓、枣、栗、落花生、莲米、瓜子
花之属
编辑牡丹、海棠、芙蓉、芍药、凤仙、秋海棠、菊、兰、蕙、萱草、鸡冠、水仙、金桂、银桂、蔷薇、紫荆、绣球、玉簪、金银、木槿、石榴、莲、葵、紫薇、映山红、月季花、红剌、白剌、郁李、茉莉
药之属
编辑麦门冬、白芍药、何首乌、香附子、车前子、牛膝、草麻子、山栀子、五棓子、牵牛子、天门冬、益母草、地骨皮、桑白皮、五加皮、薏苡仁、当归、川芎、枳壳、葛根、柴胡、草薢、旱莲草、苍耳子、仙茅、紫苏、菖蒲、瓜蒌、常山、金樱子、半夏、荆芥、枸杞、木通、薄荷、乌药、巴豆、南星、青蒿、谷精草、黄精、厚朴、皂角、黄荆子、大黄、淫羊藿、细辛、赤芍、苍术、陈皮
竹之属
编辑斑竹、水竹、慈竹、金竹、棕竹、紫竹、苦竹、白甲竹、凤尾竹
木之属
编辑松、柏、杉、柳、桐、枫、棕、檀、白杨、樟、青冈、槲栗、冬青、夜合、蒙子、柞子、椿、麻柳
禽之属
编辑鸡、鹅、凫(家野二种)、雁、老鹳、野鸡、竹鸡、锦鸡、鹞、画眉、鹭鹚、白鹇、鸦、斑鸠、瓦鹊、麻鹊、鸳鸯、啄木、百舌、黄鹂、燕、杜鹃、布榖、鸲鹆
兽之属
编辑虎、豹、豺、牛、马、驴、骡、猪、犬、獐、麀、兔、鹿、羊、猫、熊、野猪、山羊、猴、土猪、野猫、鼠、毫猪、九节狸、川山甲
鳞之属
编辑鲤鱼、鲫鱼、白甲鱼、鲭鱼、鱓鱼、黄颡鱼、鳅鱼、金鱼
介之属
编辑龟、鳖、螺、𧉻、𧒻
虫之属
编辑蛇、蚁、蜂、蚊、萤、蝇、蝉、蛙、蜈蚣、蟋蟀、蚯蚓、蜥䗉、螟蛉、青蜓、虾蟆、百节、飞蛾
货之属
编辑蔴油、黄蜡、烟叶、蜂蜜、生漆、菜油、桐油、白蜡、棉花、蔗糖、花椒、山茶、纸、苎、靛、铁、煤、炭
卷四
编辑- 候补同知署邻水县事。子芾。王尚锦重辑
- 艺文
文章者。道艺之馀也。而即末以窥其本十可三四。故文以人传。而人亦以文传。自古迄今。未之或易也。邻虽小邑。在前代时。名公钜卿类能以文章事功。赫奕当世。其名篇佳什。自应采辑以光志乘。第自明未兵燹后。故家遗老无一存者。前人所著述实难稽考。因于邑之残碑断碣。及杂见于他书。或记序。或书奏。或题咏。凡有关邑之风土。政之得失者。悉纪录之。以备采择。侯国陈风。不遗下里之意云尔。
明文
编辑创建邻水县新城记(进士。知府。陈万岐。邑人)
编辑- 高皇帝平定海隅,抚有华夏,𨛦县如星罗碁布,虽天气地物纯驳参错,治有难易,而设官分治必相乎其时与得乎其人,而后次第布置,可臻上理。邻水为昔镇地,成化初改县治,縁非冲途,故鲜历兵革。百年来,虽冠裳礼乐蔚然与诸路并称,而城郭尚缺,莅斯土者亦多视为缓图。嘉靖癸亥,群盗突起,仓猝且至,人人以设守无据为忧。邑侯吴公乾亨神色不变,谕集土勇历堵要隘,贼不敢犯,旋就荡灭。贼既平,因遂以城事为先,尾弓经营,命匠𨯳石甃砌城垣,高二寻,周广五里,未易寒暑,而雉堞戍楼巍然称雄镇焉。夫邻僻处山陬,初未尝有县也,开于汪公。汪事迹无考。县故无城也,始于公。山川良遇,非所谓其时与其人若有待者耶?昔者夏治安邑,殷人治亳,周人治洛,史悉识之。孔子削鲁文,自城社、山川、宫庙、门观、台榭、厩圃、军戍、税甲,无不灿然备列,盖其谋猷虽在千百年之前,所虑常在千百年之后故也。今之从政者,读书类能出大言,其临政则因循苟且,辞劳就逸,而于经久不敝之业,退乎若让焉。如公者,岂不卓然真人杰也哉。自是疆宇静閟,春诵夏弦,士因以竭其才,农得以食其力,而一邑之无废时无废事者,项背相望而起,诘戎详刑,捕匪宣教,分庶职者,各得以安行其志。然则斯城之建,所以整饬纲纪,维持治化者,皆于此系之,匪独保障邻人,防御寇盗巳也。是役也,公捐俸先之,而民之有力者,亦莫不懽忻鼓舞,如子来趋事,是以城成而民不病云。
邻水县重修儒学记(明巡按御史。江万实。大竹人)
编辑邻有学旧矣。自成化迄今六十馀祀,于时县治创始,百役并兴,材艰力骫。兼之董治匪人。亟于就绪。茍且文具。取办目前。一切趋于简便。殿庑堂斋庳湿蹇狭。形虽具而寔不充。凡门号庐库等类。载在礼制者。悉所末备。无以妥圣灵振士气。以故科目厪厪。才可缕指。历十数令而莫之厘正。阅岁滋久。材敝益朽。基地益倾。瓦落垣頺。属目增慨。嘉靖纪元之五载。古黄蔡侯珀来尹兹邑。涤篆诣学。周视叹曰:邻岩邑也。风教莫先焉。异端吾儒所弗齿。犹有崇饰其宫者。学校有司首务。顾当如是邪。实吾责也。廼洎学谕樊君相典、训何君洪高商其事。樊以状请于当路。得白金近六镒。分守朱公又资以五十馀金。委判簿葵丘任君臣暨、保安陈君嘉猷莅其役。遂鸠工庀徒。先起大成殿。为三重五间。次则堂间数如之。又次两庑为间者二十有四。棂星门砌石为基。台门之制始备。先是基址倾仄。因佣壮健施畚锸。再更寒暑。凿平山石数十丈。复拓傍近地若千亩。规制始宏敞。适际岁歉。流殍载途。或谓役可纾。侯弗听曰:吾独不若范希文之活我饥民。且就此成绪也耶。浮言胥动。此志不移。苐约费尚不及十一。爰捐俸赀。奨殷富。发公廪。并体汉法之酎金。效周官之束矢。经始于嘉靖丙戌春初。讫功于己丑春暮。逾三稔乃告厥成。邻之士夫佥谓此功之艰。倍于创始。爰走书于予。请纪其事。予谓天下之事。未有不由学而成者。四代之学尚巳。礼乐诗书之教。传记可考巳。循是而降。汉以训诂。唐以词章。宋之理学。大明而犹病于记诵崄巇之习。猎声华。媒禄利。往往而是。夫学而不以圣人之道。犹弗学也。苟非群聚甄别。而陶范之得所。则亦无以聨师儒。修典法。稽功绪。正习尚。而臻厥大成。传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又继云君子学以致其道。盖惟圣人之道。必全体大用以为道。君子之学。必明体适用以为学。大学自明德。以至新民。中庸。由三德达于九经。皆是物也。今庙学新矣。景向贞矣。藏修游息又有所矣。因是而有体具用周之才出。则所以为天地立极。为万世开太平者。于是乎在举圣道体用大全而一以贯之矣。是蔡侯暨二三君子振励作人之功。不特著于此邑此时。而且旁行四达。流于世世。其嘉惠后学。不其伟欤。侯行杰才。良政多可纪。此特其一节耳。竹邻邻也。初一邑也。余亦邑人也。虽悦道学而未能因舆情见属。而有事于贞珉。故敢以是考焉。
重修邻水县儒学碑记(明翰林。任瀚。南充人)
编辑皇帝即位之元年,太史奏昌光见井络东分,入参七度,后当有元士应其下。九年,清平侯冯灿至邻水,释菜孔子庙廷,叹曰:学敝矣,而士子弦诵不辍,昌光之入参分,意在斯乎?乃下令:尔民有能赞学宫后者,书若名著诸石。其有八下刑,请得以是役赎者听。诘朝,梓人貾曲直,柞人、场人薙邍材,圬人人、陶人、甃人眂良窳,苫人易庇,缋人易丹艧玄垔。越明年成。因念周道衰,圣王不作,而丰林长谷,山陬水涯,隐哲藏贤,每不胜指屈,考其渊源,皆出于学。孔子立人极,道光前古,顾其庙芜秽不治,有司视之若视敝圊,不为戚,诚为缺政。冯侯抱异才为令,不务追逐时好,媚当路人,取显官,𤢜先务学,岂不翛然高世俗之良有司哉!尔邻士逢衣果冠,栩栩集学舎,诵法孔子,异时必有以吾道道鸣天下,上应昌光之瑞,固冯侯所厚望也。若乃奇衰变古,持曲学乱政误人,流祸国家,为害后世,其何以对冯侯乎?𢡟哉!学故无泮,其外嶻嶪,甃石为门三,南面戟门高眂外门,广狭称,深三倍。南面六楹门迤东循回廊上,檐楹相匝为东庑。西面门迤西循回廊上,檐楹相匝为西庑。东面各六楹,中左右庑环以柏,凄清萧瑟如秋中为赤墀,孔庙在赤墀上,高倍戟门,广深称六楹。南面东庑迤北高眂西侧室,广深称,为正谊斋。西面西庑迤北高眂东侧室,广深称为明道斋。东面各四楹,其上为明伦堂四楹,又其上为御制碑五,为亭三,南面亦四楹。其馀庖廪廨舎、礼乐器当朱侯于侯蔡作者诸不载。
重修城隍庙碑记(明教谕。王之藩。云南人)
编辑余尝诵大明会典,凡天下郡县皆设城隍,取其号而封之,所以佐理阳政,鉴察司民,卫护一方之总总林林也。邻水旧有此庙,在东北隅,去县仅半里许,邑之民岁时伏腊,有事于祈祝祷祀者,咸往焉。苐基址不弘,民居杂处,兼以倾圮不葺,公私不称便者久之,然亦未有加意改图之者。万历乙亥,翼城侯公以西晋贤科来令兹土,履任之日,恭从仪典宿斋,见其庙貌荒隘,匪以绥神,即欲恢拓之,廼捐俸金买县治中地基一段,形势宽展,复导乡约老□倡义举,采木于野,取砺于石,冶陶冶甃,营办图维,建修正庙五楹,高广峩然,复置内寝二柱,增塑神像,近瞻而远眺之者,莫不起敬畏严惮之心,两庑共设十二司,以出入纠察,门左右新立阴阳监学,至于致斋所、化钱库、塞门石,罔不次第举之,金壁辉煌,丹雘彩饰,焕然一新,而祈报者无虚日焉。此岂有激而然哉?幽明之分虽殊,感应之理则一,惟公以聪明正直之体,合于神明,彰善瘅恶,一以至公无私者,有以通幽明之故,以是人礼神而益谨,神依人而益灵,祈报并祀南坛,春秋主祭邑厉,引绵禋祀于不穷者,胥以此尔。邻之士以仰神之威,感公之德,复荷邑佐杨君铨、判簿赵君仕瀛,尝输谷粟以济厥美,庙成,属予为文以记其事,则神威灵佐佑国家之庥,侯公表里阴阳之政,诸君赞襄董率之功,当与此庙同为不朽矣。
重建延福寺碑记(苏彰。广安人)
编辑邻水,古邑也,废于元未。我国朝洪武混一区宇,地属大竹县。成化丙戌,居民应役道远,奏请复设此邑,始割籍大竹。居民庶富,人材倍出,视古为盛。邑东一里许有延福寺,基址尚存,因县复而寺亦复焉。其寺断碣有诗曰:长楠延阁影,修竹暗钟声。则尝日之林木葱郁,宫殿峥嵘,亦可想见。室迩嗟云䧚,诗清快眼明。又以见其古之思贤深逹,吟咏酬唱也。末曰:两公金石旧,行𥚃独增情。更可见其古之重交情,惜离别,亦何不感叹三复也哉。诗因寺而兴怀,寺因诗而壮观。今之视古,犹后之视今。此寺重建四十馀年,正德己巳,予与同志者借榻讲易于此,见其寺之正殿、前门、后堂、退室、左廊、石庑、柏杪、筠篁、周垣、屏障,无不精洁完好,皆不费民财,而住持所自制。予辈甚爱之慕之,因而叹曰:僧流尚知重彼之业,吾儒者游圣门,学圣道,登明科,跻显要,视学宫如传舎,初不知崇本尚义,较此寺此侩何如。兹因住持请记其□,予虽未尽知其详,而槩闻此寺之建,始创修于县之生公□,至十公福莅任后,宫殿始完。寺外堦梯犹古未废者,惟道路未备,阴雨艰于泥泞,判簿曹公璧用石甃砌,往来始便。初兴工僧人兴贵,卒完功者兴悟,请记事者宗炳,结绿工者国祥,俱不可泯。书于未,是为记。
重游书岩记(明邻水县知县。吴乾亨)
编辑余于书岩,盖不胜流连而情深矣。曩以烽火告警,登陴援枹鼓,士马擐甲而立,供刍饷兵,凡十过其下而不克登,勤王事也。迨袅氛既靖,四境风恬,始得恣情于山水间。隆庆元年,各友人张君鉴自南充来,约为胜游三日。一时兴况,超然千古,至今思之,尚□恋于胸臆。历二年,己巳春日,余与幕僚江子凝雪、陈于晴峰复约来游。清晨,并马出郭,值阴雾四合,山容黯然。渡溪河,见岸柳垂垂,万绿俱发,花香草嫩,争来媚人。平田铺棋,乱山开画,倚者、伏者、断者、起者,皆若故友,群相拱揖。乃策马穿林,磬折而上,有阳春谷三字,即余旧日书也。因与江、陈二子坐石畔谈往事,徊徊瞻眺,古树悬崖,藤萝锈壁,碧映涧流,游鱼有得,泉声琤琤,悠然可听。相与浮觞其下,欲追向日挥毫聨句之盛,而同坐江子方肆豪饮,以巨觥酌之,怡然立尽,如以水之沃沙。恐陈子不能作苦吟,亦相与置之矣。饮罢,复由前经而下,暮烟初凝,群嶂隐现,马上睇之,如踵余之左右而相让也。比至城,则箭下四十矣。明日,追思人生浮萍,世事电没,曩昔至今,数载之间,如涉梦幻,而苍山不改,白云如故,能无抚景流连而欷歔欲绝乎?因援笔记之。
请开言路以益治道疏(明御史。杨纯。邑人)
编辑臣纯言:臣闻天下不以言治也,然治天下者必求言,诚以言也者,天下之心声也。人心有甘苦,则呼其所亲;心有所不平,则俯仰而啸且鸣。是故为民父母,愿其达不愿其郁也。日月风雨,天造亦既宏多,然雷霆不作,则万物之气不动。君人老,纲纪政刑治术亦略备矣,而圣主必鳃鳃焉日夜迫之使言,夫亦将作其气而乐天下无隐心也。昔予违汝弼,汝无面从,舜常咨禹矣。木从绳则直,后从谏则圣,传说劝高宗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戒厉王矣。大舜、高宗、厉王使民言不言相反,而治乱亦遂多悬绝之数,则拒天下之口舌而卷之者,不亦悖乎?臣故愿陛下,毋以言为讳也。然进言之指不啻万,而大要不过有三,有可见诸行事之言,有可交相参酌之言,有繁碎无补之言,可实见诸行事者,审气数,察时势,别迟速,辨成败,或致必争之利,或祛积安之毙,或决不断之疑,从之者,君德兴,百务昌,国用平庸,此之不可不听者也。可交相参酌者,陈古说辑民风,揣众职之是非,议朝政之可否,今虽不行,后将有待,议虽越爼,理实相成,此亦言之不可不听者也。繁碎无补者,负崛强之气,喜值戅之名,不达时变,不谙物情,所见无端而痛哭,反身不量而互争,如此者,言虽不足听,亦当宽容之,以广陈言之路者也。陆贽曰:谏者多乐我之能好,谏者直,表我之能贤,谏者之狂诬,表我之能恕,谏者之漏泄,彰我之能从,有一于斯,皆为盛德。美哉!洋洋乎!贽之言及此,岂非万世听言之龟鉴乎?晋干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执为大。对曰:大臣持禄而不极谏,小臣畏罪而不敢言,下情不得上通,此患之大者。呜呼!患而谓之大,岂非言路不通,必至于危亡也哉?近日者,皇上虽未尝以言为讳,而在朝之臣两月绝无章奏,岂果朝无阙政欤?臣滋惧矣。惟皇上熟思之,或不以臣言为谬也。谨疏。
密陈平贼机宜疏(明巡抚。甘学阔。邑人)
编辑臣学阔言。贼发难以来十年矣。以卢象昇之忠。孙傅庭洪承畴之练。曹文诏曹变蛟左良玉之勇。而或以舆尸或以赍敌。迄无成功者。缘任事诸臣多不以实上闻。而朝廷之上沿承平馀习。惟解端拜详视。厌言兵革。战守机宜全不加意。即如近日吴甡受命抚晋。辞谒阁臣。请受方略。而首辅温体仁仅曰流寇癣疥之疾。不足多虑。夫辅臣独不闻贼已逾底柱渉孟津。而犹可度外置之乎。臣窃忧焉。用敢冒万死蹈不测之罪。为我皇上陈之。从前贼之长计在奔。得志在掠。今也关箱聚落之殆尽。剽掠无所得食。贼之势亦穷矣。且贼秦人也。自其渡三晋过河南奔走万里。而必以秦为归。今秦师大克。不敢复叩关而入。彼转关数载功业无成。乡里道断。能无倦而思悔乎。其初劫于饥寒。而惧于诛戮。今见朝廷果有意招之。且内料同类猜㺌。势必自相斩杀。何不早乘此时臣事天子。而顾甘必为贼耶。刘国能李万庆现在去逆效顺转为我用。非其彰明较著乎。语曰。天道十年一变。今日之贼实有可乎之势。此时官军宜以急攻为上。缓则难图苐。所谓急之之道不可不审。今逆贼方悉力于三晋。请敕孙傅庭严守关中。绝其归路。祖宽驻河上阻其南奔。周遇吉出泽州。林报国出太原。左良玉出彰怀。黄得功出井陉。四面围击。洪承畴以大兵𢭏其中坚。李万庆等间谍诱伙贼降附。使逆贼疲于奔命。庶几功可成而贼可乎。惟陛下鉴察焉。
上督师王阁部书(甘学阔)
编辑逆贼张献忠凶恶滔天。久稽天讨。阁下奉命督师。自有定筭。某窃以为今日之献忠非若武陵之难为力矣。盖武陵督师时。张贼之恶尚未若是之稔。且抚臣邵捷春既不同心。镇臣左良玉复不效命。故虽有御寇之才。而终莫奏荡寇之功。今张贼身所屠灭者。不知几亿万。又虐用其兵。虽左右亲信者。心亦不甚附。且闯贼自去年败于山海关之一片石。已走山西。近闻其精锐之师尽殱潼关。复走武昌。张贼恐其西来。又已胆落。兵贵神速。阁下受命五阅月。曾未遣一将。某诚有所不解也。如谓剿寇需兵。用兵需饷。今日川中州郡荒城遗民何堪重累。某以为为大事者不恤小害。况因粮于敌。机有可乘。迟则贼知不支或焚其积聚。则又将何以计之。惟阁下熟思之。
国朝文
编辑复建邻水县学明伦堂记(知县。李时亨)
编辑观学于邻阳。而叹山川索结纠纒。群聚于此。宜人文之倍出也。惜也。兵火之馀。门墙章莽。堂基废坏。有心者见而悯之曰。堂不复建。则伦之不明。将如堂何。于时司理王公。始其意而属余终其事。予乃于庙之东偏程材庀工峙廪糗具畚筑盖取办于心力之能至未敢烦一物于多士也。功既成椽栌桷榱心绾角结受以柱石小大毕安谋朝属课旭气满楹卜夜考经斗光纳牖乡饮以升寿考慈考之意。充庭朔望而听鼓钟风雅之声。次户择地而 者既幸履高广以知休悖经以驰者亦可睹坛圯而思□然则作斯堂也。岂徒一日人文之聚巳哉。是为记。
重修儒学记(知县蒋擢)
编辑予历考盛世之治,莫重于人材。而所以育人材,莫重于学校。盖学校重,则人知礼义,而誉髦英俊之士,群相鼓舞于其间,而后出而有为,以成一代之治。是以京师首善,爰立成均,典乐教胃,宪老乞言,其意至深且远。而党庠术序之设,厥制亦与并重。故申之以君臣父子之义,而复有诗书以泽之,琴瑟干羽以鼓动之,终其身沦洽于礼义之中,俾天下晓然于善之可为。而一时贤才辈出,风俗醇厚,其道未或逾乎此也。然则学校所关,顾不重哉。我皇上侧席右文,崇儒重道,数临幸太学,颁发经书,日讲𧩶意,上几唐虞三代之隆。而且九言臣条议,今各省捐输修葺学宫,纪功优叙,无非为养育人材地也。而督抚藩泉诸臣,朝奉命,夕檄下,莫不争相淬励,以副圣天子同文盛心。奈何吏治久窳,视儒术为迂踈。即贤有司,类以催科簿书为急。春秋祀亨,朔望拜谒,循故事求其修废举坠,力以养育人材为重者,盖亦寡矣。呜呼,学校不重,则贤材何由以渐摩沦洽,而晓然于善之可为。予不敏,幼奉先人遗训,旴𢖍当世,思有以振之。康熙癸亥,承乏邻水,虽僻处果郡东南,旧称剧邑,科第蝉聨。有明隆、万以来,铨部刘公三才、方伯冯公从龙、大中丞甘公学阔、侍御杨公一儁,后先继起,勋名相望,父老至今犹能傅之。予下车后,即趋谒圣庙,在邑之东郊,仅存大成殿,芜没榛莽中,前后堂庑鞠为茂草,遂不禁慨然奋兴曰:是有司之责也。爰捐俸二百馀金,购木石若干、瓴甓若干、灰铁垩餙之属若干,属诸生胡士奎、乡约耆老胡一学、吴伯眉、吴伯祥等董其事。于是正殿之朽者易之,缺者补之,墨者垩之,而启圣祠、明伦堂、东西庑、名宦、文昌诸祠,相继建立。始于甲子岁之孟春,迄今年馀而落成。予率诸生展拜于庙,牲器蠲洁,俯仰进退,咸肃于礼。乃进诸生而谓之曰:尔亦知学校之重乎?学校修而后育才有地,人才育而后风俗以醇。从此讲习彝伦,泽诗书而敦礼乐,不寕绍刘、冯、甘、杨诸公之绪,而所以炳然蔚然,上副当代右文之治者,实基诸此矣。诸皆以予言为然,爰勒之贞珉,以贻后生之君子。
建义学碑记(训导周衢)
编辑康熙四十三年,闽浦徐公枝芳来宰邻水,甫下车,问民疾苦,革毙除奸,先之以礼教,申之以王章,不阅月,悉就条理。维时政事之班班可考者,大而圣宫城垣,小而桥梁道路,靡不釐然毕与。识者谓其本学术发为经济,初非徒博升斗者可比也。一日,集都人士谓之曰:邻水山明水秀,宜乎科第蝉聨,胡杨侍御、冯方伯、甘中丞而后,竟至今绝响乎?揆厥由来,实由于不学之故,而其所以不学者,又实由于父兄不知教与不能教,是则牧民者责也。爰是鸠工庀材,择隙地以建义学,颜其堂曰栖凤,俾不知教与不能教之子弟咸集于此,延师训廸之。且置义田为诸生𫗴粥资,每月两课,必亲其地,与诸生童析疑辨难,反复申明,务使晓畅而后止。谓非本学术以宏经济者,能如是乎?将见家诗书而人礼乐,人心风俗日进于淳厐,而文风不振,于以嗣美汤、冯诸君,固可决其捷于影响矣。是为记。
修建广济桥碑记(周衢)
编辑桥梁之利涉也尚矣国侨古遗爱也孟氏以为溱洧之济不若杠梁之成良以济有大小而惠与政聿分焉是亦平政之君子所宜致意也邻之城北有桥名广济倾圯于有明之末我朝定鼎六十年于兹尚尔断石沉潭荆榛满岸夏秋之交往来者沾裳濡首民之病涉匪伊朝夕矣甲申秋邑侯徐公棱芳来尹兹土修废举坠凡事之有关于人文有利于民生者悉力行之而兹桥仍圯庠生甘惟屏跃然曰我侯于地方事知未尝弗行行未尝弗力此桥之不复侯未之知也爰以簿进侯果慨然许之随捐俸以为之倡绅士商民相与观感兴起不阅月工竣甘生谓是桥既复济从此广矣而谓可泯没无传乎因丐言于余以志不朽余曰济人以大德不以小惠孟氏言之矣斯桥之复诚济之大者也谓非乎政之君子乌能事事惬人有如是哉异日者侯秉国钧凡所以衽席兆民磐石国家者已于今日兆之矣功德岂仅在尔邻也哉因援笔记之
重修长安桥记(举人。冯志章。邑人)
编辑环邑皆山也。邑东二十里许有河焉。奔腾澎湃于众山之中。为东道要津。夏月尝苦涉。胜国时有桥曰长安。兵燹后。断鏁斜梁。亦有年矣。康熙甲申。徐公来宰是邦。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因公经此见之。既不欲吾民之褰裳。而尤恐吾民之濡首也。爰捐𧅺俸。命里人鸠工而复新之。不匝月间工竣。苐见水涨桃花。咸归㵼荡。流波泛溢。群咏乘空。虽然桥长安矣。人知是桥之长安。而不知其所以长安。是桥者伊谁之功也。昔李冰治蜀。造七星桥。上应七星。至今犹昭昭耳目。徐侯是举。夫岂出其右哉。邻民饮德思报。嘱记于余。余躬际其盛。为之歌曰:邻山苍苍、河水泱泱、徐侯之功、山高水长。
修建义学记(知县-袁锺秀)
编辑自昔文翁化蜀。而后司马诸公词赋甲于天下。及唐宋元明诸君子继起。或精忠贯曰为当代之名臣。或经术湛深推一时之理学。彬彬乎。蜀地人文之盛。史册昭垂洵不诬也。余于甲子岁(乾隆九年甲子)奉命来宰邻邑。甫入境见夫山水之秀丽。人物之清奇。意其中必有含英咀华之士。继往代而兴起者乎。莅任后披览邑乘。多鈌漏弗全。所载科第人物惟明时称为最盛。至我朝定鼎以迄于今。百馀年间登贤书者寥寥数人。且自乙卯(雍正十三年乙卯科)以后科名弗续。岂气化之偶有缺欤。抑亦官斯土者作兴鼓舞之有未尽耶。譬之大木不经灌漑。弗获连抱之材。方之美玉不藉雕琢。难成庙堂之器。是义学之设有关于文教也大矣。但邻当凋残后开垦入籍有数省之民。新旧错处。讼狱繁兴。居官者日鞅掌于簿书。亦且两袖清风。力难兼顾。爰有志焉。未遑及也。丙寅岁(乾隆十一年丙寅)奉文清查空庙。因获充公之田数处。遂不禁欣然曰:义学之设其有藉于是乎。因考从前徐令(徐枝芳)原建立义学讲堂五间在文昌宫右。其地狭隘不足壮观。又石碣所载旧有义学田二处。现据诸生呈请并归义学经管。爰卜地于城隍庙后官基内。其地宽敞。遂鸠工庀材。建后堂三间。前厅三间。右书斋五间。大门一间。周围垣。不数月而工告竣。延师训课。其中将义学田租助师生膏火之资。于以佐文明而储国英。实有厚望矣。昔李渤建学白鹿。人文蔚起东南。椒山讲学临洮。文治霞蒸西北。肄业者得其地。受教者达其材。行见邻山金盘之秀。启我文明。卧龙石壁之奇。毓为英俊。必有绝类离伦,脱颕而出者。以继美前代诸君子。吾知其捷于影响矣都人士其共勉之。
华银山小记(知县陈观光)
编辑华银山介巴合邻岳四州邑间。即普贤成道处。为南干龙分枝腰结。盖自栈道而南。由保郡趋广安州。至广邻交界之大垭口。其过峡处也。由是而东绵亘三十里。高峰耸峙。为凌云岭。士人呼为桥木顶。即邻城王屏山主顶。又西北四十里为海宝山。士人呼为高登山。形势孤尖壁立。又西北百里三峰鼎峙。即华银山也。其最高峰上土人呼为宝鼎。常有云护。非至晴明不能望见。攀跻而上。风力酋劲。六月亦寒。每年八月积雪。四月始消。上有宋明古刹。其最高处寺以铁铸瓦钉以固之恐其随风飞去也。自是而南龙脉渐㐲。沿渝江复起而东下矣。
邻阳四时赋(以物阜民安、时和年丰为韵)(陈觐光)
编辑星分井鬼。地连广竹。爰有邑焉。崑楼之麓。溯始建于大同。越成化而舟复。三山二水。横亘夹流。十里五乡。人稠土沃。环一邑之皆山。历四境而咸陆。横岭纷披。高崕断绩。华银、凌云、五华、宝榖纡馀委蛇。蓊茸勃郁状灵异兮莫为容穷幽胜兮难方物峕维春也积霭初消游氛乍剖天装卵色红敷千树之桃岫抹云蓝翠拂五株之柳□舞花间莺啼高阜。或陟银鼎之巅。或憩玉屏之右。松韵泉鸣山青水浏流连节物王元长诗每成编抚弄景光颜特进杯常在手乃若夏则千章木暗。万亩云横。斯螽动股。布榖催耕。夫耘妇馌。麦秀苗青时驾言兮四出爰策杖以间行高登寺古塔院风清。乐披襟以永夕。忘溽暑之如蒸。然而抱膝高眠难释先忧于一巳。况夫锄禾当午敢忘作苦之农民。至若金风飒飒玉露溥溥龙□山前千峰忽紫犯央池畔双树初丹耀橘柚之金丸商飚激发缀茱萸之彩撷灏景恬安月魄澄宵工部之书岩□胜霜晞旭旦射洪之曲水多寒若夫同云冻而不飞坚冰凝兮靡堕。冠子山边一夜青峰尽老。石船滩畔千株秃树。增肥鼓吹声中几处奏合欢之曲。献酬室内谁家陈速舅之卮。积终岁之勤劬务闲此日殚经年之劳苦慰藉斯时睹兹豫大快我心脾。至其云迷岭表雾鏁藤萝惊千峰之忽失讶众响之相和瀑悬崖而振素珠溅沬以翻荷。激濑飞来绿水□三层之浪。惊湍忽至白河增数顷之波。魏洗马苍茫交集。王长史怅聎遍多。何尘襟之难涤。宁俗虑之堪磨。尔廼前山云破碧吐峰尖晨曦射案霁色盈阡。飞彩虹于天半。映夕照于窗前。倍心神之□垲。增笔墨之鲜妍。能不结遥情于亹亹。动□兴之绵绵也哉。光也。夙耽书于早岁。末废学于丁年。五十今逾。壮心非旧。八千路渺乡梦常牵既捧檄而司民社敢优忽以愧先贤顾时巳更乎五稔而岁恰际夫屡丰睹富庶之有象。□感触于寸衷。念盈虚之有数。期惠廸之宜从。慨自眀家末造。天禄将终。一夫作难。群寇称雄。万骑黑山之贼。千重白马之冲。草似弯弧豕突金盆□𥚃风如鸣镝鸱张衮绣楼。东郊外炊烟不见。城中杂木成丛。玉树之悲何。极金入之泣靡。穷幸皇清之永奠。庆玉烛之长红。溃厥痈疽走李花于河北。爬斯癣疥殪张角于军中。闿泽覃敷疆土绝烽烟之警湛恩汪𣿄士女快清晏之同因。抽毫以作赋记四序于兹。封酒泛金尊非徒侈山川之壮丽。书垂玉版寕自夸文藻之宗工。不过略述盛衰俾共识升平之足庆。粗陈梗槪愿胥乐熙皥之躬逢。庶不负尧天之荡荡。亦可释予志之㤝㤝。
劝捐社榖约(陈觐光)
编辑为劝捐社榖以裕积储事。查社仓之设,朱子、真德秀行于有宋,民颇赖之。盖以当社之人食当社之榖,藏之公所,不异私室。官为籍之,以杜弊𥩐。而愿与不愿,仍问之民。在官不异于在民,意莫焉,法莫良焉。我国家于积贮荒政,至周至备。偶遇灾歉,捐赈不下数千百十万。且复以川省地处边陲,诸郡邑常监积榖,尤宜多备。举古今善政,靡不兼搃统摄。至社仓一事,亦复上厪宸袁,劝谕维殷。自给顶戴以及给匾额,□不勤□虑焉。士民躬遇郅隆,能勿鼓舞振兴,仰达高厚于万一欤。况时逢大有,馀一馀三之盛,可弗为先事计,俾蓄积豫而备先具欤。邻邑俗尚勤朴,民安耕凿,所纳社榖,亦既盈千。惟是积榖备荒,多多益善。今上天降康,戸有盖藏,我知沐五风十两之赐,享太乎无事之福,必愈踊跃□忻,争先恐后,以永承天眷于无既焉矣。
游银鼎山记(高继允)
编辑山居县治东北隅,负石而抱土,《尔雅》释山所谓崔嵬者也,土人呼为银鼎山,莫详其由,丁丑春二月朔有八日(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当西元1757年3月27日),积雨初霁,风景清美,因偕使君陈疣轩为兹山之游,山麓乱石离离,寒苔如发,初上见满城绯桃嫩柳,弄晴竞妍,心目豁然,再上则境内诸山有若狮者,有若虬者,有若凤轩翥者,有曲如盖直如幢,干云霄而特出森然,如侍从羽葆者,层见叠出杂然并兴,亦巨观也,历百步许,菜花满畦,陈君顾余而言曰:菜所以佐百谷,古人谓斯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不知此味,良有以也,余应之曰:使士大夫而果尽知此味也者,则斯民之色应其有瘳乎,相与叹息者久之,侧为武庙,道人若麋鹿,呼之语,则目骇而逸,廼摄衣逾孔家岩,入花丛中,晓烟滴翠,万卉争荣,莫可名状,穿竹林直上,琅玕青苍,微风过之,戛玉琮琤,冷然作空外想,北折抵山巅,有平石可坐,因觞饮其上,远眺华银海宝,如数螺髻矗烟霭间,近视城廓室庐,烟火草树,清溪流水,皆出履舄下,噫,亦快且豪矣,夫人之居心易为形囿,故规画寻丈之间,揣摩跬步之内,构闘撄扰,展转归尽而莫之止,使其冥心高寄,脱然尘壒之表,有不哑然自笑者乎,古之人御风而游,视今日之乐当何如也,已而澹月露木杪,晚烟四弥,下上空濛一色,鸟飞喋喋,灯火隐隐,遂取径下山,相与轰饮,抵午夜乃已,是游也,得诗三首,同游者陈君疣轩、张君映辰,赵君声远,主游者则予也,是为记
游老君山记(高继允)
编辑辛未春二月望后五日(乾隆十六年二月二十日,当西元1751年3月17日)客有谈老君山之胜者,余遂策马挟甘子青莲、王子子阜偕往,匪云恣游,聊欲假松云山色一浇胸中磊块耳,出郭,日融土润,红雨乱飞,远近诸山,积翠点点,隐现苍霭间,约二十里,鸟鸣花落,清涧环绕,连冈起伏,林壑森秀,各争出其奇以相⾓,非云林辈所能仿佛也,又十馀里,逾卧龙坡,削壁摩霄,高峰突兀,鸟道盘空,群山拱揖,岩花舒秀,野草含芳,几不知身在人世间矣,峰回路转,见武侯祠,前邑侯徐君枝芳建也,更三十馀里,倏见松盖擎云,瓦鳞披露,溪流环绕,黛色参天,则老君山也,遂释马而徒,摄衣鼓勇连步以上,谒犹龙于祠中,二生为余道其故实,憩息古松下,岚深荫密,淡旭弄影,凄然别一天地焉,忽微雨洒林皋诸峰半没,白雾舒卷时侵眉睫飞云当面化龙蛇之句犹未足状其变也,因浮白数觞,方欲周览其胜,巳复四面云𩨄如怒涛奔马接离幻互聆之有声,二生速予下山,至山腰,则轻雷隐隐霈响万叶雾絮交横飘渺无际矣胃两行昏雾中道甚滑,每移足辄以力制之,虽获弗踣,然汗且喘矣,雨止,二生请由旧径归,余念以雨故,溪中之胜未及细讨,亦必稍寓目焉,毋令溪山笑人卤莽,乃偕至溪畔,所谓石船、石牛、石笔架山诸胜,皆神工鬼斧,非人力也,遂跃马而别,既归,明日廼为记之
重建南门文笔塔记(高继允)
编辑余少时读韩魏公集论人杰地灵非谓人杰地自乃人杰由于地灵。余初谓公之为此新奇可喜之说或一时有为之言。及壮年游历四方。见名贤孕育之邦及科第蝉聨之区。山水必迥异于他邑。其或少有变更人文亦即随之升降历历不爽。始信魏公不我欺也。邻水在宋明时代有达人登上第膺膴仕者未易更仆数。至本朝则不独捷南宫者无人。即举乙科者亦指不多屈。自雍正乙卯以后六科。则并举乙科者亦无之矣。余于乾隆己巳夏秉铎来兹土。求其故而不。得因念学至君求未有力田而不逢年者。遂严立课程。勤加训廸。复选其中秀良向学之士。捐给饔飧亲为讲贯。庚午壬甲中式之甘生杨生。癸酉选拔之周生。皆余及门士也。私心窃□有其效然捷礼闱者。䆒未之见。癸酉秋。吾友陈君觐光以名孝廉来宰是邑。兴利除毙。凡有裨于民生者。靡事不举。而于文教尤所汲汲。不屑随俗吏步趋。公暇时偕予出南郊。见浮屠废址。谓余曰。此地若建塔。关于人文县治非小也。遂询之邑人。佥曰前代时。原有塔。自明末兵燹后。始倾圯。但所费不赀。一时难以集事。故因循至今。陈君遂倡复建之议。首捐俸若干。都人士亦群相鼓舞。聚腋成□。共捐银若干。命县尉赵君世宏董其事。起工于甲戌之秋。讫工于丙子之夏。巍然耸峙。成一邑之巨观。复百年之旧制。将见人文振起。甲乙聨绵。必什伯于今日而且驾宋明而上矣。则人杰地灵之说。不将益信而有徴乎。邑人感君之德。欲勒诸贞珉。以垂不朽。丐余为文以记之。余何敢以不文辞。是为记
教士规条五则(高继允)
编辑国家慎择师儒,以造就人才,科条亦巳毕具。士生其时,其何以争自濯磨,以仰副朝廷作人雅化,亦在乎毋自暴弃而巳。余年来虽学殖荒落,犹忆□龄侍先君子,备闻遗训。弱冠适京师,从舅氏方望溪先生游,日与储礼、执六雅、吴荆山、黄际飞、徐亮直诸前辈相晋接,聆其绪论,其所以为学之方,亦颇心知其故。今秉铎来兹邑,少所讲肄,不敢自私,谨大揭教言,申戒庠序,优者誉之,率而不至者牖进之,不类者小惩之,悖者夺之,爰列其目于左。
- 一曰重𢑱伦。孝弟之名,人所乐居。孝子悌弟之名,又孝子弟弟之所不乐居。何则?天下之子无不当孝,天下之弟无不当弟。惟常者或变,顺者或逆,而后孝弟之名立焉。夫以至性之人,一旦以变与逆之故而得孝名,此岂其心之乐受哉?故顽嚣格又有庳封。象可以赞舜,而不可以赞舜。诸生日服圣贤之训,家庭之内,以实不以文,日置颜伯子孝弟醒语于座右,熙熙怡怡,不必袭古人之迹,不必求宗党之知,父母兄弟安之,而终莫名其所之。其斯以为孝弟,其斯以为孝子悌弟,固予之所厚望也矣。
- 二曰大心志。未有天地,先有天地之理。理成于不可绝,故数万年而气生,又数万年而形生。逮气著而理隐,形著而气又隐,而天地遂日见广大而不可测。惟人亦然,未有此身,先有此身之理,是即生天生地生万物之大本也。即今受托于身,未尝不时时生天生地生万物,但隐于形气,人自不察耳。故儒者之学,学以天地,知我呼而天地亦呼,我吸而天地亦吸,我觉而天地昼,我寐而天地夜,天地非大,我非小也。周子曰:见大则心泰。日用功夫,莫此为切。盖随处见大,则越形观气,越气观理,不睹不闻,具有天覆地载之势,明体达用,立定根基,千圣百王,同条共贯,私虽智不足谋吾公,欲虽勇不足战吾理。不然,幽思曲志乱其中,是非得失畔其外,学伊川之居敬而入于拘者有之矣,学晦庵之穷理而流于驰者有之矣,何以洋洋浩浩,独伸于众流之上,而坐探贤域也哉?诸生其勉之!
- 三曰崇实学。坐环堵之中,取天下大事属诸胸中,而次第断之,了如指掌,此学人事也。然学不富则识不充,识不充则虽日用寻常之事,人人共睹,无可致疑者,而巳亦无定见,又况其大焉者乎?尔诸生身际盛世,母自菲薄,务期为有用材,则当仿古人分年读书法而变通之。曰则穷经,夜则读史,论世论人,一事不肯放松,一字必求真解,久之融会贯通,则日月星辰、山川水火、雷电鬼神、甲兵钟鼓,无不呈象著形,与我精明强毅之思相为应待。发而陈之,其绩可鸣;闷而存之,其意可乐。前无古而后无今,又何幽险不情之族类,足以撄吾淡定之天怀也与?余日望之。
- 四曰治文心。文以气为主,古人有言之者矣。为文者意在笔先,古人亦有言之者矣。或曰:文生于情,情深而文明。或曰:会文切理,理定而文足。或曰:文犹兵也,以正合,以奇胜。或曰:文譬诸水,浩荡喷礡,恃源而往,千浍万𣲖不可御。文曰:陈如山岳,战如风雨,是谓文师。如龙飬珠,如鸡抱卯,是谓文识。圣经贤传,各成一家言,是谓文品。取材欲富,□变欲多,立意欲高,占步欲阔,是谓文䏣。余曰:是皆莫如文心。文者,心之绪也。治文之道,当先治心。穷理格物以开之,淡泊寕静以餋之,察诸今稽诸古以充之,积微而彰,积小而大,天地上下,万事万物,莫不融贯于吾心,又何文之不足以旁达于宇内也哉?况乎心动则气动,气动于心,文之所以刚且大也;心动则意生,意生于心,心之所以坚且到也。触吾心而得情,情之至深,文未有不明者也;辨于心而得理,理之至精,文未有不足者也。以心制者,奇正无端;以心运者,汩汩无巳。一言而为法天下师,不可为众也;一德而群言以屈,又何识之不定也?瓦砾可化为云䨘,虚空可练为金石,䏣莫大于心,自我可经,自我可传,古人所谓天子诸侯欲变其生平一字而不可得,品亦孰尊于此哉?夫是以能全乎心之量,即全乎文之数,摛之以为辞,掞之以为藻,小则尺玑寸璧争宝,大则日星河岳并埀,而不然者,徒袭取帖括以为文,其劳且拙也孰甚?甚至掩卷而嬉,则又不足与言文,尚足与之言心乎?
- 五曰祛诐行。易风移俗,在上者之责。而革面洗心,寔在下者之事也。士为四民之首,不能居仁由义,蔚为人望,巳恧焉难安。况习为下愚,竟溺而不返平。予自莅任,求肫肫教𨗳,亦既详且尽矣。而诸生励志上进者,固不乏人。其安于暴弃者,亦复不少。或取耰锄而有德色,不念鞠子之勤。或因雀⾓而失友恭,不敦天显之谊。甚且耽蝇头之小利,图哺啜之肥甘。即挺身作证,匍匐公庭。至于月课季考,一任频传。或哀以求免,或抗拒而不前。凡此恶习,余窃为诸生耻,而深为诸生悯也。今与诸生约,务期洗尽前非,潜修自爱,讲明义利关头,为端人,为正士,余且有厚望焉。倘执迷不悟,则自取罪戾,余亦断不肯为若师也。
延福寺经楼碑记
编辑城东云台山延福寺,为通邑禅林之冠,其创始不知何代。寺内有小碑,题曰非庵,废于元末。自成化丙戌年开辟县治,寺始复建,事载石碣,不具述。至明末甲申之变,流冦肆虐,殿宇灰烬。国朝康熙元年,僧洞彻与其徒九衢立志重修,披荆斩棘,不辞劳瘁,建正殿两廊并关圣殿,寺遂焕然一新。因徒众繁多,九衢复于寺北里许建佛来山,令徒孙续喜居住,而此寺以其徒月浪居之。至壬辰岁,九衢圆寂,月浪亦相继早逝,徒众散亡,而寺之两廊仍复倾圯。山主吴姓屡招他僧住持,又死亡随之,殿宇日以倾頺。方舆家谓殿后经楼未建,地脉不接,且前重后空,大路直冲山门,寺之兴而复废,职此之故。佛来山僧续喜慨然太息曰:兹寺也,吾师祖衣钵在此,吾虽历年创造,而敢于此诿其责乎?但憾绵力莫胜,必有藉而成耳。乃集众会议,缮簿广募,共得百馀金。于是鸠工庀材,仍仿旧址,稍加扩充,于正殿后建竖经楼五间,以接地脉。始工于丁卯年,迄庚午落成。僧于工竣曰属予纪之。予乃至其地,登楼凭眺,左有金银卧龙之胜,右有崑楼海宝之雄。遥望华银之巅,烟锁云封,出没隐现,变态靡常。俄闻树间鸟语,非丝非竹,载好其音,若与钟磬声互相应荅,沨沨动听。予与僧俯仰徘徊,任耳目之所取,美不胜牧,殆幽然别一天地。噫!斯楼也,包罗富有,岂但为藏经之箧、唪诵之场也哉!予于是□斯楼之复兴,而更有以多续喜之功矣。夫世之頺废是甘者众矣,即或昂然自振,亦始勤终怠,顾此失彼,均无可纪。僧先于佛来山构聚仙楼、藏经阁等处,巳竭二十载之勤劳,兹复拮据不遑,继前人未成之志,致斯楼之告成,其亦缁流中之杰出者哉!予顾表而彰之,俟后来之观感而兴起焉。
重修祝圣堂并置灯田记(杨伯龙)
编辑祝圣堂。距华银山顶五里。巴、渝、邻、大、长、垫诸邑朝山者。必先经此。洁治身心。虔诚拜祝。且渴饮饥食。俱于此少憩焉。自明末兵燹后。仅存遗址。僧人普慧有志重修。尚未集事。而普慧巳圆寂矣。有徒孙源智继普慧之志。于雍正九年复金顶铁瓦砖壁。又以祝圣堂不可久废。乃广募十方。重建上下二殿。左右廊房。以及庄严佛像。次第竣工。又以普慧昔年置买邻邑灯田。如秦家坝、保驾楼、青石台、詹家堂。历来源智清理四界有案。随公议将此数处灯田拨归祝圣堂永远承管。俾朝山之众有栖息之所。无枵腹之虞。名山腾地。可以历久常新矣。源智以数十年经营始末。属余为记。以勒之石碣。并将灯田各界至。书之碑阴。用埀不朽焉。
新建佛来山藏经阁记(杨伯龙)
编辑从来创业难。守成尤难。盖守成而徒守其旧。无功于先世。无禆于后人。亦因陋就简。无足重也。惟必善承先志。凡有缺而未备者。一一从而增修之。又辉煌而扩大之。较之创者更有光焉。此其所以为难也。若此者。予于佛来山僧续喜见之矣。佛来山创建于延福寺僧九衢。以其地僻静。因名之曰静室。建修正殿两廊。令徒孙续喜栖息其所。喜于是奋然振兴。不辞劳瘁。复建下殿。聚仙楼前建山门。旁建仓楼。满堂佛像。装塑齐全。犹以华严大乘诸经不可亵也。建经阁以为藏经之所。砌聚仙楼石堦。以为久远之计。凡两廊之空缺者增补之。柱石之朽腐者更换之。共二十馀年之经营。规模始备于斯时也。藏经阁上佛号经声。聚仙楼中香腾雾霭。佛之来也舍此山其奚适耶则谓之佛来山也固宜。予于本年夏秋之交。偕友人至其地。见夫林木荫翳。楼阁耸峙。气象焕然一新。及入山门。登佛殿。睹如来释迦韦驮诸佛之式临乎。上下十八阿难之环列乎。左右自觉。油然生敬。徘徊曕拜者久之即而步其阁登其楼。明窗净几。一尘不染。四坐风生。俯仰凭眺之下。远而山色溪声。近而花香鸟语。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有不禁心旷神怡。乐而忘归者矣。然要非僧续喜。善继善守。大前人创修之业。而不敢告瘁。曷克有此其功。何可泯也。予因僧之请。遂为之纪其事云。
重修万峰山寺记(杨伯龙)
编辑邑东五十里许有万峰山,层峦秀拔,迥接云表,其状若龙蟠,左右清泉环绕如溪,山上有寺基三层,上为普贤殿,下为大雄殿,山门、廊房、僧舍靡不完备,明末兵燹后,仅存废址,有僧永清自楚来邻,目击动念,立志重修,乃先结庵栖息,供普贤像,有祷辄应,乃缮簿广幕,远近无不乐施,遂鸠工庀村上下二殿渐次完工,佛像亦装饰齐全,斯时也,庙貌嵯峨,栋梁炳焕神既得所凭依,其所以降福于民人者,正未有穷也,永清于工竣后,因余访先大父建坊遗迹,求记于予,予曰:兹山也,天呈其秀,地锺其灵,文峰叠峙于前后,清泉涌泻于左右,真胜境也,余大父总宪公向讲学于此,后职居清要捐俸修葺建立石坊,题名尚在,予薄宦归,两袖清风,愧无所助,谨为之勒石,以垂不朽
重修邓家河桥记(杨伯龙)
编辑尝思天下事,众人共为之恒易,一人独为之则难,夫以一人而成利济,功一时而造百年之福,在丈夫辈尚多悭吝而不肯为,矧一孤孀嫠妇慨然为之而不惜,此亦古今之所罕觏者矣,邑东四十五里有邓家河桥一道,上通竹达,下接巴渝,诚往来孔道也,从前原有石桥,屡经水冲木撃,倾圯殆有年矣,乾隆辛未,里孀李张氏痛翁姑之双亡,伤夫男之俱殁,茕茕幼孙方在襁褓,因力行善事,慨然以斯桥为己任,独捐己资八十馀金,越两月而桥工告成,自兹以往,桥石坚完,行者无忧病涉。其济人利物之功,岂浅鲜哉,桥成,氏之亲邻欲为之记。以属余,余思帝君垂训有曰:修数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往来之桥,又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氏之建斯桥也,善念感通。福应毕至,匪但保兹幼孙成立,而瓜瓞绵绵,子孙振振,永享福寿于无既矣,是为记。
重修文庙碑记(陈加儒。邑举人)
编辑邻城县治。邻州分土也。自梁大同肇造州城。在邑东邻山里。宕渠诸邑属焉。嗣是沿革不一。前明成化间裁州分县。治迁银鼎。时邑侯朱公莹建城垣。卜学官于廓外东关怀仁山之麓。西则海宝凌云启其秀。北则香炉万峰效其灵。而东南一带文笔参天。回溪宕漾。洵文明佳址也。于时经营救度创庙周垣。至圣之灵妥焉。但工属草创。制尚缺如。后六十年。嘉靖时有蔡侯珀聿新厥制。又神宗九年。清平侯冯公灿复治之典丽矞皇。其详载于江公万实、任公少海两先生之记。由是道脉深厚。播为人文。一时先达辈辈如孔、甘、冯、杨诸公甲第聨绵。蜀号望邑。值明末流寇来邻。一炬烬灰。凡城邑佳麓半落荒烟蔓草中矣。而庙制巳隳。逮奉圣朝一新鼎宇。顺治己亥李侯时享简命抚邻。营城隍新廨舍外首重文治。修复圣庙。凡启圣以及两庑棂星诸门釐然具举。而庙制一新。闽中徐公枝芳新之。逾二十年淮南邱夫子惺斋先生重新之。迄于今又六十年矣。栋宇成古。阶没苔痕。守斯土者迁代靡常。未及理治。时庚子岁二月。江右魏侯摄邑篆。下车谒庙。而蹙然曰是则制之缺也。爰捐俸以为邑士倡。甫鸠工莺迁去。逾月而黔南邑侯江公以名进士来治斯邑。仁廉明恕。急于起废。趋跄入庙。慨然曰是吾任也。首捐金命县佐胡公摄其事。更检邑庠王继曾冯开镐、周振芳、周永秀、冯学典鸠工庀材焉。有废聿举。圯者兴之。坍者补之。大成殿殖殖其庭。启圣祠有觉其楹。而诸贤两庑及名宦、乡贤、忠义、节孝并明伦堂、棂星、泮池、门屏之属。墄以文阶。周以砖垣。无不备具。焕然改观也。起于五月。落成于辛丑十月。高敞宏丽。与邻治山水争奇胜允矣。文明开运乎。制此新宫。伟丽既成。以享以祀。神降其灵。思乐泮水之风。圜桥观听之盛。于是乎启之是何也。圣庙者都人士发祥之地。建学者培养道脉之源。诸生春秋荐享。展拜于斯。瞻爼豆之森列。肃衣冠而拜献。奋然有志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振兴寕有既乎。昔宋欧阳文忠公吉州学记。曾南丰宜黄学记。与未紫阳先生鄂州稽古阁记。阐发建学造士之旨。犁然典诰也。邑士循此而观摩焉。毋慕浮文而敦实行尚暗修而不驰声华一以敦伦饬纪检制言行为先是亦圣人之徒也。诸生勉乎哉。是举也新前人之制。启后人之规。费金七百缗。创始者邑侯魏公江公。襄事者县佐胡公。儒学严公。集腋捐赀者邑人士董治。维新者邑庠王、冯、周诸士也。勒名贞珉于以不朽。是为记。
复堂先生义庄义学书籍碑记(吴秀良)
编辑夫,词坛立𠏉,每资葄枕之功;学海翻澜,宜藉钻研之力。张安世三箧无遣,讵由夙慧;裴逸民五兵足耀,岂曰谀闻。坐拥城而藏富,胸罗斗以舒光。抉云汉之章,郊岛咋舌;选山川之胜,贾董餍心。楼成威凤,必寻聨步之桄;囊贮流萤,不照书空之字。固知珠玑错落,咳唾风生;抑且黼黻昭回,肺肝泉㵸矣。然而,羽林路杳,青简难窥;委宛山高,丹文孰启。俤天䘵于层霄,自伤孤贱;访谟觞于秘窟,迥隔仙凡。况夫,棃枣工繁,缥缃价重。古典纷陈,莫擘五云之𥿄;异编杂出,何来一束之缣。采骊珠于稷下,□必兼金;索蠧简于虞初,縁悭拱璧。此则,家徒壁立,祭獭无方;几尽尘封,雕龙乏术。纵复燃糠朠雪,𠷣豹管之迂踈;畴其充栋疉窗,聚虹文而作育哉。先生,学号通儒,人推国士。由弦歌宰,作柱石臣。当枪𣝊之遥指,兕突孤城;望烽燧以频惊,鸱鸣旧垒。廼先生,夙谙韬钤,握算而棋枰整暇;能驯组练,谈兵则表带从容。罪人斯得,慰九重宵肝之忧;大憝既殱,靖千里甲兵之气。民食其福,翦此蘖芽;□嘉乃庸,酬以钟鼎。拥旄章贡,沛霖雨于桃江;建节淮扬,扇清风于瓜步。天子方眷彼麟图,重旬宣于屏翰;先生乃息兹鹏翮,寄笑傲于林泉。归舟风驶,郁林之石无多;故里云荒,彭泽之樽犹在。时先生之长君候补道思芳亦已化去,次君候补分府思庄并其孙刑部郎中均、内馆校录皋,类皆美质瑰琦,英姿飒爽,不吝于施,能见其大。先生于是慕疏太傅之高标,阐扬先志;怀范仲淹之良法,佐启后昆。建义庄而婺妇遂生,崇乡校则童蒙养正。其意美矣,其德厚矣。乃复出其藏书,贶夫末学。撷菁华于汲郡,帙巳盈千;萃丝竹于孔堂,卷将絫万。玉箱金板,都从鹤俸携来;七略九流,不假羊修借得。邺侯架满,签暎月以𨭽牙;□氏仓多,函临风而织绮。陟玉屏之突兀,恍八嫏嬛;曕银鼎之岧嶤,如□科斗。但使芸窗午夜,常闻春诵之声;便教茅屋三家,一洗冬烘之陋。津梁不远,何妨槖笔而游;文献可征,共许焚香以对。秀良性耽白水,漫赋鸣琴;世守青箱,稍能辨字。愿乡国毓芝兰之彦,当有斡林主人;为圣朝广棫朴之祥,须识山中宰相。
绍庭义学碑记(廖寅复堂)
编辑學者莫先於立志。志也者,適善適惡,爲利爲義之樞機也。樞機正,則莫不正矣。樞機不正,亦莫之或正矣。孔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爲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爲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夫人之所以孳孳不巳,而卒至於舜蹠之分者,以志爲之樞機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可不慎乎。今之學者,學爲科舉之文,曰:吾以取功名也,表窮經,期以致用。而料舉之文,乃功令所關,士人由此進身,以行義而達道,雖聖賢處此,有以異乎。無以異,則聖賢科舉,吾亦科舉,聖賢爲科舉之文,吾亦爲科舉之文。科舉同,爲科舉之文亦同,庶幾其無不同乎。然而有説焉,盖科舉之文,言聖賢之言者也。言聖賢言者,必先讀聖賢書,志聖賢志。今之學者,自束髪即教之讀孔曾思孟之書,欲其習而安焉,以聖賢爲必可師也。誠讀其書而心維口誦,如聞四勿之語而請事,則視聼言動皆有禮也。凛参倚之見以書紳,則忠信篤敬可以行矣。戒懼慎獨之維嚴□臣弟友之必勉撫皆備之我即反。身求誠體立達之仁則能近取譬於聖賢言語句句體。點到自己身上來與呂伯恭讀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章。即能變化氣質相同如此是篤志聖賢而孳孳爲善者。也一説也如不將來身上理會而徒加口耳之功讀之。时第曰讀書講之時苐曰講書聽之時苐曰聽書見游。夏問孝則以爲游夏問孝也夫子亦教游夏而巳不自。思其於孝何如也見顏仲問仁則以爲顏仲間仁也夫。子亦教顏仲而已不自思其於仁何如也以禄爲可干。而置疑殆悔尤於不問以人爵爲可邀而并不知仁義。忠信之宜修一切傅習倣傚不在聖賢一切剽竊浮華。總求科舉是謂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書自書我有。我也如此是繋籍聖賢而孳孳爲利者也又一說也夫。言心之聲也文行之著也由前之說其爲文也行之而。後言其言也必誠由後之說其爲文也言之而未必行。其言也必僞同一科舉也同一科舉之文也誠者貴乎。僞者貴乎行而有文者中乎文而無行者中乎且由前。之說即使不屮而以言坊行表之士,安義命而樂獨善之身,要亦無媿於聖賢,况必中乎。由後之說,即使中而以言僞行僻之人,憑勢位以制斯人之命,或恐不利於國家,况必不中乎。是孳孳爲利者之未必利,而孳孳爲善者之未必不利也,而志宜先愼矣。朱子曰:讀書志在聖賢,爲官心存君國。諸生讀聖賢書,志聖賢志,嚴義利之辨,謹舜蹠之分,佩四子之精,探六經之蘊,極學問思辨篤行之功,以求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鍳虛車之飾而設誠致行,爲載道之文而銜華佩實,是即陸子所謂進於場屋,必皆道其平日之學,而不詭於聖賢者。此而登之朝廷,本學術爲經濟,以不負君國,不負所學,是余設學紹庭,諄諄切劘之意。若廼馳騖聲華,雷同剿襲,以爲譁世取寵之具,甚或玩愒慢逰,隣於暴棄,知諸生亦無取焉。學始於嘉慶己卯仲夏,庚長延師開課,每歲學租稅課以及田房地畝,一切鈞稽出八。襄其事者,鄭子遠峰蘭、余弟致堂桂香,例得并書。其學田界址、房屋山場細册,詳載碑陰,兹不具。
历朝诗
编辑夏日行邻州道中(唐-韦庄)
编辑炎帝司权水气绝,石上清泉枯不咽,火云炽日金石流,骄阳曝背背欲折,嗟余此除适巴西,僮仆追奔气力竭,策马直上最高峰,午日薫蒸气欲结,安得落日饮溪头,芰荷十里清香彻
赴官宕渠入境小雨(宋知府-赵德载)
编辑三年冷眼笑吹竽,世态炎凉我自如,却怪天公亦人事,入邦便有雨随车
过雪庵夜话(见《从亡随笔》)(明-程济)
编辑忆君畴昔出天街,相助周旋誓不灰,讵料山河连影去,空馀风露扑云来,苍凉长夜何时破,灭没穹窿孰与开,鳌足凭谁能再断,地平还我旧埏垓
白龙洞皱眉柑(明-雪庵)
编辑弃却春光独爱秋,至今不改皱眉头,主人若把金刀割,点点酸心对客流。
沙洲鹤(雪庵)
编辑独立沙邱雪一团,被风吹得骨毛寒,想他未到忘机处,水动还须侧眼看。
东楼杂咏(雪庵)
编辑青山当牖竹沿溪,坐对群峰孰与齐,春静幽禽多怪语,声声飞过石桥西
书岩夜月(明知县吴乾亨-绍嵩)
编辑晴峰初吐月华新,题壁当年迹未湮,皓魄孤悬清一片,金尊共酌酒千巡,才名直使山增艶,淑气能回谷底春,坐久尘襟俱尽涤,怪他偏说宰官身
书岩(次韵)(明山东巡抚-张鉴-南充人)
编辑爇炬寻芳竹径新,书岩遗迹未全湮,高天净洗光先吐,巨觥初倾酒一巡,冷藓无心萦古木,寒梅有意欲争春,掀髯笑问题碑者,彩笔应余是后身
流杯池(明知县-尹愉)
编辑沿谷悠然竹径深,万松苍蔼入溪阴,山头驯鹿看人立,树杪孤猿抱叶吟,老衲无心惟汲水,幽人适意且弹琴,仰瞻凿石流杯处,坐挹清风快素襟
石臼城(明举人-刘明节-邑人)
编辑矻立干霄势不倾,四围如削自天成,中峰郁勃青莲涌,乱岭奔腾白象横,路驾云霓悬铁岸,池开银汉浸金城,何年杖锡来兹地,鱼响钟声午夜清
流杯池小集(明进士-孔宏颐-邑人)
编辑飞觞何必月娟娟,各效鲸吞略后先,傍树不知寒坠露,临池犹忆翠流天,悠然钟韵风中过,静有蛩声草际连,最爱琅玕惊鹤梦,数回孤唳到樽前
过延福寺(明进士-冯后龙-邑人)
编辑雨过苍苔曲径幽入门交翠竹修修数行风草摇踈浪一片云林积翠浮图画远山迥列岫清冷半亩胜芳洲坐馀兰蕙香生案□欲拈花共唱酬
蓬莱阁野步(冯从龙)
编辑宿雨初敛晓山晴,迳满清莎策杖行,涧响每从凤际远,村烟忽向望空生,日穿老树千行乱,鸟啄飞花数点轻,偶立陇头看麦浪,野人相语一怡情
送杨一儁读书万峰山(明进士-陈加邵-邑人)
编辑何地松无色万峰静有声此处读书去独我送君行朝昏深客意花鸟阅山情行藏见吾道容易莫逃名
挂榜山(明解元-刘三才-邑人)
编辑嶙峋并峙石岩齐,甲乙凭谁共品题。磊落千秋诚不朽,几人堪许注金泥
答吴梅村(贡生-甘明鹤-邑人)
编辑非材只合课桑麻高阁凭栏望眼奢敢道大方能玩世聊同小隐自移家一庭黄莱闲明月四壁青岩锁断霞惟有故人稀见面开缄读罢倍嗟呀
凉伞寨
编辑杖策度遥岑穿云路𨍭深石迷多伏虎树隐独闻禽山静寒欲敛风清水自吟岚光迎户入去住两无心
春初游银鼎山纪事(知县-徐枝芳)
编辑半醉归来意气真眼前景物尽宜人辋川胜事巳难继桃李名园尚可亲一树夕阳千嶂锦回郊烟火万家春别君䪺起重游兴思发花前月色新
鼎山晚眺
编辑一望南关外新禾翼翼良黄鹂穿绿树紫燕唱华堂岩壑晚来霁楼台雨后凉官闲能领略且喜日方长
白磁洞
编辑盘旋鸟道上平原古洞幽深静不喧自有甘泉来活水何须载酒问桃源
过卧龙坡〔教谕章暗然〕
编辑独上危坡曲径迷,云烟四合万山低。探奇敢畏﨑岖路,考古惟存草际碑。明识三分伸大义,聊将六出报君知。荒祠拜起长吁气,勒马徐行一赋诗。
游塔院和赵广文原韵(知县-王鸿勲)
编辑城西辟胜迹扶病暂相过路僻苍苔厚林深野鸟多僧厨泉八户古寺壁遮萝空负高人约踌躇意奈何
冬日奉调过凌霎山(训导-周衢)
编辑路入深山去烟云足下飞悬岩逼马首垂棘繋人衣古木经霜瘦寒梅带雪肥奔驰应不倦敢望故庐归
过老君山(知县-程英铭)
编辑雨过秋气爽策马上高岑地甲山川脉经傅道德心绿阴千树合流水一溪深渺矣犹龙子丹霞锁暮林
老君洞
编辑乱石围幽径途危兴未阑马头云际合树底叶初残夙静垂光远潭空照影寒夜深明月出窟裹有龙蟠
长至前三日度凌云领(知县-陈觐光)
编辑雾消霜霁艮峰清耸翠凌云列昼屏绝顶孤县形似削群峦环伏黛如萍夭池澈底神龙蛰岭北十里有池俗名天池顽石点头饿鬼灵岭侧有石壁立如人俗名饿鬼长啸一声山谷应馀音杳杳入茶冥
玉屏朝暾
编辑晨光希微山雾敛曈曈旭日屏初展野草花香溥露□索句寻芳残苔藓凌空袅袅万井烟东风萦繋黛痕浅兴酣落笔挥霞笺碧天无际浮云卷
书岩夜月
编辑风卷云□天宇清偶乘夜色一披荆人因访古神弥壮月到斯岩分外明耿耿疏星悬碧汉巉巉巨石峙青坪苔深难辨题碑字应被山灵□此行
华银雪霁
编辑积雪朝来霁晴开见素峰碧天日卓午瑶岛玉仍封曲迳平铺没层水高下重空明彻昼夜纎月挂虬松
海宝云连
编辑绝顶云如阵巉崕一望迷弥纶惊顷刻变化讶离奇断续浑无定晴明可预俗云高登山无云来朝一定晴村谣应不爽赖福群𥠖
鼎山远眺
编辑携酒登山望眼舒郊原风景竟何如峰峦拥护周□峙溪壑围环四面虗桃李争妍春盎盎主宾雑坐饮徐徐为耽幽赏归来晚万井烟浮落洛照馀
磁洞烟岚
编辑曲径覆重云拔□披积翠岚重昼亦阴泉深声似沸入洞气凛然岩中悬万汇芰荷如吐芳旌幢俨侍卫丹□至今存残碑负赑屃文古缺字多罔能解其意行行更欲前忽觉余心悸返径出洞中斯游竟莫既拟溯洞由来山灵不我谓踟蹰而踯躅嘅然发长喟
杯池拥翠
编辑散步入山阿池畔环新绿袒襟坐其旁旷怀耽𨗲轴仰见黛影横徐闻清籁续幽径绕春流春流声汨汨闻昔聚群贤流觞于此曲欲起𨯳池人共饮溪之陆
笔峰瑞彩
编辑城南之塔号文笔青绀浮空耀白日塔尖映水水洋洋四面高峰如拱立胜代之季塔已倾我来兹土重太息爰进士民与细筹岁馀重建今如昔地灵人杰语非诬先型在望仪不忒邦之彦兮毋自荒雪案萤窗须努力
卧龙坡谒武侯祠(教谕-高继久)
编辑卧龙曾驻此艶说齿生香祠并山川古名高草木芳世人来顶礼作想但存七天不绝文帝谁其留武乡晴生碑寂寂烟立日荒荒更忆成都路君臣共寝堂
度凌云铺
编辑凌云高峰与云齐唅呀怪石难攀跻俯仰上下锁空碧石径迂曲盘天梯横岭巍峨威且重势压群峦俨何奉青螺左右郁追随羽葆葳蕤森侍从因疑宇宙辟鸿濛扶舆磅礴随所钟玉检金源亦偶尔岂真峻极难与同我今策马穿窈窕苍翠直教襟袖宛霁心放目杳霭边冷然两腋清风好振衣长啸出林皋一声划破青天小
林池拥翠
编辑迤𨓦出城西遥岑惬幽晀访古忘路艰萦纡穷窈窕草木绿已繁水石清且峭绝壑𤣎猱蹲颠崕狐兔狡隔坞谷鸟啼临池空翠绕流觞忆昔年兰亭曾再到石军与子昻千载欣同调延赏意何涯援琴一长啸
笔峰瑞彩
编辑高岭重重烟翠俱孤□忽涌石浮图云生远岫山为障水绕孤城练自铺窣堵原非崇象教巍峨俨若架珊瑚 文章行见辉前代继武眉山大小苏
万峰山(举人-杨伯龙-邑)
编辑石磴披襟上万峰吐暮烟花香林外度霞色水中然泉响调琴瑟风鸣奏管弦归途无限思落日柳梢边
海宝山
编辑极目危峰顶烟霞障几重逶迤盘古道绝胜引仙踪露滴晴天雨云低半岭松逢壶何处是天际一声钟
书岩夜月(邑进士-甘文林-号鹿园)
编辑云洗空山静高天一镜悬清光浮石畔冷艳射岩巅地辟苔埋碣林虚鸟啄烟放怀天地外题壁忆当年
流杯池小集(邑人贡生-杨宗道)
编辑云淡天空破晚烟,数湾流水碧涓涓。名花故故逢人丽,古柏森森夹岸妍。几处林深喧宿鸟,一池水暖浴飞鸢。衔杯竟日无穷乐,何必兰亭羡昔年。
金盘池
编辑悬流白水峡开奇太液何年岭上移应是潜龙伸一臂忽穿山半涌金池
重游灵宝祓禊回文(邑举人-官运司-廖寅-复堂)
编辑奇峰叠嶂拥灵山断石危桥小水环卮泛绿醽香满涧树拖青黛绕前塆遗风远绍同今古祓禊重游共跻攀词客骚人惊落笔诗传雅调水潺潺
自述百韵
编辑- 嗟予幼茕茕
- 多姊寡兄弟
- 母龄四旬五
- 父年四十二
- 祈嗣祷华银(余姊兄四人,先父母情殷似续,祷于华银山)
- 生余岁辛未
- 五岁蒙授书
- 陈鄢随嬉戯(父以馆为家,时馆陈家坪、鄢家埧)
- 阿姊及筓归
- 惟予执经侍
- 十六甫成丁
- 冬为毕伉俪
- 逾年傅外就
- 隔宿具先治
- 思亲望龙坡
- 负笈入萧寺(戊子从甘鹿圃师于多来寺)
- 春往秋未归
- 门闾劳延跂
- 忽闻阿父病
- 形神两茫昧
- 不敢问来人
- 惄焉心如痗
- 临歧更语涩
- 难收双眸泪
- 急病请巫医
- 术者谓无济
- 讵知尽子心
- 竟可回天意
- 父病甫霍然
- 子游将奚自
- 菽水资家塾
- 月课附闻衣(己丑馆家塾庚寅从闻衣书院陈竹溪师应月课)
- 念年生汝炳(辛卯生长子)
- 念四生汝蔚(甲午生次子)
- 是岁入胶庠
- 清明躬释菜
- 冬随父探姊
- 关山历历记(时大姊兄移居开县随父往探途经大竹达县新寕冷风漕漆树沟等处)
- 往返三月程
- 徒步趋旅次
- 归来岁巳阑
- 春初试廪行
- 补弟子员
- 遽遭旱魃厉(戊戌大旱)
- 己亥且大饥
- 道殣相委积
- 负米供𫗴粥(时馆性正庵月米负归以养)
- 与妻饱粗粝
- 父云汝决科
- 儿行果攀桂(是岁中本省乡试第五十三名举人)
- 乡荐岂不喜
- 亲年嗟巳迈(父七旬母七旬有三矣)
- 一试礼部归
- 父竟将儿弃(辛丑下第壬寅九月父捐馆)
- 父殁萓龄高
- 八旬亦殄悴(戊申二月母弃养)
- 呜呼我心哀
- 欲养亲不在
- 出游写我忧
- 馆蓬携子季(己酉馆蓬溪蔚儿随侍)
- 辛亥汝均生(长孙均生)
- 癸丑春闱届
- 隔岁理行装
- 携儿共觅载(壬子炳儿偕行)
- 一马历长途
- 我乘子附骥
- 儿劳病且生
- 我试力亦惫
- 下第假馆留(馆三里河任宅)
- 命儿旋里第
- 将送芦沟桥
- 囊涩难为佽
- 语语复丁寕
- 兢兢恐失坠
- 三年频嘱别
- 一官初学制(乙卯大挑一等分发河南)
- 闻报知子来
- 奉檄将叶莅
- 下车近岁除
- 政拙甫月计
- 不道警烽烟
- 行且劳旌斾(十二月履任丙辰二月办理兵差复奉调军菅)
- 西淮远从戎
- 南苑暂停辔
- 再至方徂春
- 重逢如望岁(丁巳正月回任)
- 争先迎使君
- 走险惊驲尉
- 我时鸠鸿集(戊午三月教匪夜窜保安驲驲丞张遇害居民惊逃禀大吏上其事发帑赈绥难民渐复)
- 儿适泛宅至
- 皋孙巳五龄
- 相见头角异
- 昔别汝未生
- 今喜同来墍
- 予曰有室家
- 邻忽恣狂猘(庚申宝丰郏县教匪滋事)
- 剧盗幸弋获(六月拏获首逆刘之协)
- 皇恩欣广被
- 既蒙头衔锡
- 尤拜翎枝赐(渥荷超陞知府赏戴花翎)
- 辛酉觐圣颜
- 两次蒙召对
- 巽命自天开
- 云锦及身庇(恩赏大縀二疋)
- 一麾守南徐
- 初次筹冬兑(十二月履镇江府理粮船事宜)
- 及春眷船来
- 三孙已周晬(三孙增时已周岁)
- 时方校金坛
- 曲阿兴水利(赴金坛棚考校顺道验丹阳九曲河挑工)
- 河工始宣防
- 关槯兼报(癸亥护常镇通海道兼管扬由关务督理扬粮厅河工)
- 颂声□自昉(士民跻堂称祝颜于堂曰推心置腹亦曰召父杜母)
- 鸾书从圵贲(陞江西吉南赣宁道)
- 三年长诸侯
- 此日监二司
- 朅来濂泉上(甲子三月履任)
- 提调棘闱内
- 薇垣借星槎(丙寅署江西藩司篆务)
- 兰茁荫阶砌
- 堉生我悬弧(庚午余周甲六孙堉生)
- 垣诞室设□(丁卯内子六十五孙垣生)
- 北闱行报捷
- 兰堦荷恩沛(均生中北闱举人)
- 七载点风樯(任赣南督理关务)
- 两次靖安会(安远会昌□徒经余侦缉解究地方寕辑)
- 一瞬述职年
- 及春甫瓜代
- 日下蚤承宠
- 部檄行巳逮(适奉部檄行知陞授两淮运使)
- 展觐洁葵𢘚
- 端节蒙简畀(五月初五日蒙恩召对)
- 帝曰咨汝寅
- 佐政惟匪懈
- 恤商课乃裕
- 有基慎勿坏
- 大哉凛王言
- 小心承帝谓
- 纵处膏腴区
- 誓心清白吏
- 六月甫之官
- 痘殇及二穉(四孙七孙同月痘殇)
- 抚躬正循省
- 崧孙旋诞寘
- 与祖同甲子
- 维曾亦序继
- 逢𨐌怀二人
- 周甲见四世(十二月八孙崧寿生十六日曾孙汉章生甲子同馀幸见四世)
- 况自秋徂冬
- 三见葛藟施(癸酉九孙桂龄生十月十孙椿年生十二月十一孙凯官生)
- 再索连举一
- 多孙母乃累(甲戌九月十二孙菊泉生丙子十一月十三孙长官生)
- 诒厥何以谋
- 爱之能勿诲
- 奈何耄未及
- 而惭蚁时术
- 幸蒙天地恩
- 育仁正以义
- 春来仔肩卸(乙亥正月卸淮扬任)
- 冬至行李戒(十一月北上赴补)
- 马背与船唇
- 渡黄行及蓟
- 三月上林花
- 承明始谒帝(丙子三月引见奉旨准捐以道员用)
- 紫极晓云开
- 宸慈思宠霈
- 重依日月光
- 回首平生事
- 猗昔勉其难
- 而今较为易
- 我老已蹉跎
- 朂孙勤讲肄
- 无德诒子孙
- 惟学堪宝贵
- 昆仲相师友
- 廉隅互砥砺
- 愿言惜分阴
- 毋为亏一篑
- 报国以文章
- 承家本经艺
- 忠荩致臣心
- 孝思锡尔类
- 好合辉华萼
- 论交敦风谊
- 桑梓止恭敬
- 松楸祀罔替
- 念祖惟聿修
- 为仁在取譬
- 尽洪共尽心
- 竟余未竟志
- 若乃昏不知
- 安望晩成器
- 未能读祖书
- 从自惭形秽
- 所望子孙贤
- 勿忘辛苦味
- 为述六十年
- 吟成一千字
- 倘遂假年
- 还与续谱系
哭台姑四章(台姑即长女字甘姓者)
编辑- 执意言归膝甫离。病随舟去命如丝。八年迟汝今同穴。相见依然刲股时(谓夫病刲股也)
- 誓心立志嗣重泉。泉路相逢话所天。恸尔靡他之死志。垂危犹自望团圆(嗣子乳名也)
- 也知弱草等轻尘。病骨难支历苦辛。女不红颜偏薄命。从今了却未亡人
- 犹然客路寸心违。号痛江干老泪挥。回首乡关何处是。二分明月引魂归
清阴草堂(回文)(县尉-胡延璠)
编辑重重柳影满堦除,绿草池塘半结庐,浓色花阴穿语燕,淡风荷叶动游鱼,筇依碧翠明窗静,户纳云烟笼室虗,松鹤栖迟迟上月,胸襟豁处好观书
挽苦节妇甘廖氏(有序)(教谕-李维英)
编辑氏小字台姑,邑孝廉官都转复堂先生长女也。少许字甘氏。长娴女箴。于归之日。即夫寝疾之时。垂危曾割股和药以进。卒罔效。数月夫死。投水以殉。因挽救防守不遂。形神郁郁。行坐如槁木。数年而死。闻者贤之。因作长句用阐幽光:节义真将死命争。裙钗岂是为沽名。凌霄鸾凤犹双舞。侍疾夫妻了一生。割股未蒙天地鉴。投江定有鬼神惊。延津宝剑终同去。泉路悠悠合笑迎。
跳鱼洞(贡生-熊文楼-邑人)
编辑蔴蒿江岸景,奇妙跳鱼洞,中有修凿痕,鬼斧记曾弄,水涨争上流,冲激文鳞众,翻身落纷纷,一一窍恰中,似我跳龙门,点额不知痛,守者伺其旁,请君皆入瓮,钓纫两无劳,得之好同梦,主人每鲜食,分甘或见送,寕烦弹铗歌[26],新诗戏吾凤(调丙子孝廉从弟文凤也),客心只愁酒,相顾还一哄
庚辰六月遇旱。官率士民祷雨奇验歌
编辑今年禾稼异寻常。满拟秋收庆穰穰[27],孰知盛夏六月中。几于弥月逢骄阳。火轮烈烈绕晴空。旱魃欲出田祖藏。坐惜良苖秀不实。山泽平地三农忙。幸哉邑有贤父母。视民如子惟恐伤。古来祷雨多奇验。因为请命乞穹苍。民事难缓不诹日。刻即为坛正午方。坛中遍设天神位。雨师德大近中央。官率士民齐稽首。默默恳词抵奏章。禁屠兼活鸡豚命。家家茹素纸焚黄。郭内郭外人奔赴。蓬头赤足异样妆。顶经填街并塞巷。声声弥陀澈云乡。就中更不贫窭子。行行止止泪盈眶。厥功其大效甚速。睡龙惊醒凌虚翔。四面墨云触石起。雷车风驭走茫茫。陡将银汉并倾倒。瞥见陆地苇可杭。忧者以喜病者愈。农夫忭舞趣筑场。雨珠雨玉诚无用。惟此甘霖乃降康。民曰足矣伊谁力。欲杀羔羊跻公堂。我闻其语神其事。下里巴唫代祝觞。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皇明钱钞兼行金银之用贵贱有差,蜀人旧用茴香花银并米布贸易物货,而钱钞绝不行用’。[万历]《四川总志》卷十九
- ↑ 《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形容人们无忧无虑的生括。后也用以形容太平盛世人民欢乐。
- ↑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于道,作击壤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击打土壤。比喻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之意。
- ↑ 唐天宝九年设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主持国学。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
- ↑ 兼资:兼有。兼备有文才武略的人。指文武全才。出处《汉书·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患正有智略。”
- ↑ ‘闵如炎,炎当作倓,酉阳州龚滩司巡检,据闵氏谱’,[民国]《南汇县续志》卷十一
- ↑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 ↑ 《礼记》(王制):命乡大夫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而免其县役,曰“造士”。“进士,可进受爵司徒,曰造士。”又曰:“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郷;升于大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选士参。司徒论选士之秀者,升之于大学
- ↑ 【前汉·高帝纪】诏贤士大夫能从我游者,郡守身劝为之驾,遣诣丞相。
- ↑ 铠甲和战马。泛指战争、军备。
- ↑ 通作粗
- ↑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鸿雁》‘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鸿与雁同物异称
- ↑ 安堵如故。出《史记·高祖本纪》。又《史记·太史公自序》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
- ↑ 装饰,修饰。《说文》贲,饰也。
- ↑ 僭赏谓无功受赏或赏过其功。
- ↑ 与塔同。
- ↑ 瑶函。尊称他人的信函。
- ↑ 曹家书仓。晋王嘉《拾遗记·后汉》载,曹曾书垂万馀卷,“及世乱,家家焚庐,曾虑其先文湮没,乃积石为仓以藏书,故谓曹氏为书仓。
- ↑ 邺架。唐代李泌家藏书丰富,泌封邺侯,后人称人藏书的地方为“邺架”。
- ↑ 丹文绿牒, 传说黄帝时黄河出图,洛水出书,是“赤文绿字”。
- ↑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任司空,以博洽著称,史称“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
- ↑ 张安世博闻强识
- ↑ 秦始皇焚书时,文昌君将书简藏于二酉山中,借喻藏书之所
- ↑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君子观洊雷威震之象,当怀警惧忧患之心反身检省
- ↑ 民隐,民间不能上达的痛苦。
- ↑ 冯谖弹铗。贫士冯谖自信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作下客,因而弹剑柄而歌,要鱼﹑要车﹑要养家。后以冯谖弹铗比喻有才华的人暂处困境,有求于人;怀才而受冷遇,心中感到不平。
- ↑ 《诗·商颂》农年穰穰。庄稼丰熟,丰盛的样子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