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玄篇
道玄篇
经名:道玄篇。元王道渊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道玄篇
大道章第一
道包天地,故能生天地。天地包万物,故能育万物。万物芸芸,莫不有道。道虚无体,故生物以立道之体。形者道之室,神者道之机。万物各有太极,动静与道而不离。
玄极章第二 无极曰道,太极曰身。身中有身,故曰天心。天心位安以中正,神机主宰而虚灵。灵应常清,万化归真。灵随物昧,万化自背。岂道远于人,而人自远于道也。
赋命章第三 人之生也,莫不有命。命之赋也,莫不有性。性即神也,命即气也。主宰一身,神也;荣卫一身,气也。神不失于守,气不失于调。神气混一,道冲而不凋。可以长生久视,超出于尘嚣。
明理章第四 道不自立,故生物以立之。道不虚行,故生人以行之。是故人能明天地之常,知阴阳之房,达造化之方,可以握万物之纲。造斯理者,其惟圣人乎。
妙用章第五 天地为阴阳之形具,阴阳为天地之化机。阳奇阴偶,阴质阳资,一昇一降,二者不离。故万物有配合,各从其类推。是故男动女静,则天地之情可察矣。
人物章第六 人得气全,物得气偏。灵一其性命,各禀于天。其于人也,性有善有恶;其于物也,性亦有善有恶。何也?此气质之异也,非性之本然。是万物自私于道,非道私于万物焉。
寓形章第七
天下未有无理之物,天下未有无道之乡。有物之形,即有物之性;有物之性,即有物之情;有物之情,即有物之道。道之寓物,假形游世以张化也。是以无物不可化,无物不可亲。虽龙虎之有变,我忘机而自驯。
龙虎章第八 龙所以吟,虎所以啸。龙得阳之道,虎得阴之兆。阳龙阴虎,各有其妙。故龙吟而云从,虎啸而风生。风云变化,雷霆鼓轰。蠢然冥合一息,非大化之有情。是以圣人作,而神化莫测,万物翕然而观焉。
正位章第九 天覆于上,地载于下,万物生其中。圣人正位,以安天下。居其大者任其大,居其小者任其小。民吾同胞,而皆孩之。故我忘而民忘,我乐而民乐,我无事而民无事。是以尧之为君也,治天下五十年,而不知治,以此。
谦德章第十 圣人在上位,不自大,不自贵,不自明,不自矜,此所以虚己待人也。是故不自大,以从天下之众也。不自贵,计以礼天下之贤也。不自明,以尽天下之见也。不自矜,以赏天下之功也。此所以谦德于己,而后发用施诸人。而天下之人,无不尊之矣。
君臣章第十一 君无臣不举,臣无君不主。君臣同心,天下莫能取。君视民如子,民视君若母。子母相亲,天下莫能语。我之于道,生之若母,保之若子;子母相守,长生不死。吾非欲异于人,而欲者莫能去。
道德章第十二 道者善之长,德者善之基。上善不善,其道自善。上德不德,其道自德。德之所得,何物可得?乃得之于心,明之于理,以尽天下之性。性虚好生,故物物同于道德也矣。
寄禅章第十三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古之至言也。是以圣人不以一身贵天下,以天下贵天下。得其人而与之,则天下之民安矣。非其人而与之,则天下之民荡矣。可不慎哉!此所以尧传于舜,而不传子。舜圣也,子不肖也。舜传于禹,而不传子。禹圣也,子不肖也。禹先传于益,而后传于子。故天下讴歌者,不之益,而之启,故天与子启也,而传于子启也。以后父子相传,顾其可以寄天下,而后可以禅天下。
保守章第十四 畏天命,可以保身也。畏圣人之言,可以守法也。保身则可久,守法则可大。可久则家国无危,可大则子孙无殆。无危无殆,可以全身远害。
虚明章第十五 镜虚而明,自然见人之妍丑。心虚而明,自然知人之善恶。虚所以摄形,明所以辨色。形与色乃幻也,非真体也。故太上贵虚。
全形章第十六 民之有生,奈何不畏其死。履道于峻,自迷其性。何以郊马无其缰,驰骋无其乡,往而不知其返。常轻躁而纵之狂贪,厚其生,自取其亡,吾见其人多矣。是以君子常畏天之命,守其位,严于敬,全其气,养其性。故天下万物,与我无不神符。
礼乐章第十七
人于日用也,礼乐不可无也。有礼则心致于敬,有乐则身致于和。心致于敬,则百事齐之。身致于和,则百神安之。神安之,则气满于冲虚。
神气章第十八 善养神者,回光昼夕。善摄气者,冥情一息。神居气中,气居神室。神气合真,而登太清。
圆明章第十九 专于内者忘于外,专于外者忘于内。非道也哉!何以一性圆明,本非内外,其存体也无形,其应用也无迹。是故君子之道,转丸而已矣。
不足章第二十 善者不足,不善者亦不足。善者不足,惟以学不足。不善者不足,惟以贪不足。思学不足,必至于明。思贪不足,必至于昧。明则可以入圣,昧则终于为愚。明与昧几于毫发,可不慎欤!
绝学章第二十一
学众人之学,择善者以学之。穷万物之理,不明者以明之。绝众学则无忧,穷众理则有本。无忧可以尽天下之性,有本可以达天下之道。性与天道,合乎自然。
中庸章第二十二 行中庸之道者,惟圣人能之,贤人犹不可及也。况愚人乎?何以圣人圆之,贤人方之。圆之者则转而不执,方之者则执而不转。是以圣人云:贤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威仪章第二十三 圣人之心,深不可测,大而化之,无极可极。凛然其容,赫昭乎其文。德运三五,以虚其中,正四时为天下则。为天下则,万物乃格。
运化章第二十四 道大冲漠,运乎橐籥。道之为物,溟溟焉,涬涬焉。视之不见其边,钻之不见其穿,大则包地包天,小则无物不然。吾亦即非有,我无名之先。
通玄章第二十五
舌之能语,孰为言之主。手之能拳,孰为握之先。达斯理者,可以通玄。
道要章第二十六 道之要,隐乎窍。精全则生气,气全则生神,神全则通妙。此三者不可一失,失之一则二者亦失,何道之有。
得失章第二十七 勿谓一得而喜,勿谓一失而悲。得而不知止,所得必失之矣。失而知所守,所失必得之矣。是以得者失之,失者得之。明得失之要者,惟达道者可知。
宁心章第二十八 草木之生也,因地以立根本。人物之生也,因心以立性命。地肥则枝叶茂荣,心虚则道德浃洽。奈何民不知本,以心盗之于物,反被物盗之于心;以情役之于形,反被形盗之于情。是以彼失我得,我失彼得。故有道者不取。
忘机章第二十九
人之忘机,乌之不疑。人机一动,乌之远飞。夫何故?形可欺而神不可欺。我神微动,彼神即知。此天理昭然而不可掩者。是以圣人与万物同尘,常忘机于无心。
真空章第三十 道本非相,执之者著相。道本非空,执之者著空。著相著空,不识道之宗。是故无相之相,即是真相;不空之空,即是真空。真相真空,万物混同。即此用而离此用,其应化也无穷。
有无章第三十一 有而不有曰上,无而为有曰下。是以君子博学而广知,有而不为有。小人浅学而近知,无而以为有。是故我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之谓也。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孔子之谓也。有若无,实若虚,则颜子之谓也。故谦德者为上,薄德者为下。
重道章第三十二 重于人者人重之,轻于人者人轻之。物物犹不可轻,况于人乎。是以圣人保民如赤子,礼贤而贵德。故不敢以身轻天下,而天下之人安-敢不重之也。
治道章第三十三
天下怡道有五焉:以仁布天下則民安,以義制天下則民服,以禮教天下則民敬,以智察天下則民守,以信親天下則民立。此五者,同出而名異。是以聖人體道若虛,用道有餘。
观道章第三十四
觀道如觀梅。海所以處於卑下,故能容百川之流。其聚彼也深,其揚波也大,龍魚鰕鱉皆得樂其志。是以聖人之心亦猶海也,故能容萬國之垢。其存心也,愈虛而愈深;其用事也,愈出而愈有。王侯士庶,皆得樂其所。此所以道在天下,故下者為上。
虚无章第三十五 虚无生有相,有相而复载虚无。虚无者,心也,神也。有相者,形也,气也。其心虚,其神舒,其形气也有馀。其心昧,其神背,其形气也自败。是以圣人常心虚,而善养神气者也。
常心章第三十六
有常心者,则有常道。无常心者,则无常道。常心不殆,常道不改;常心不在,常道不泰。故君子常处心于清静,而自内察也。
忠孝章第三十七
善忠者必善于孝,善孝者必善于忠。入则移忠孝于亲,为子之道尽矣。出则移忠孝于君,为臣之道尽矣。是故君与亲,一而已;忠与孝,亦一而已。其善忠善孝者,天之道也。
正性章第三十八
孔子渴不饮盗泉之水,曾子回车于背母之乡。古人闻名不正,犹自避之,况所行之道乎。
执中章第三十九
圣人之道,执中而已矣。居天下之任,行天下之道,无高下,皆平等处之。益者损之,损者益之。益道于下,则低者上升之。损道于上,则高者下兼之。此所以损有馀益不足,故上下和平,天下万事无不中矣。
体用章第四十
体道以诚,道自安之。用道以时,道自利之。故安于内者,神无不和。利于外者,神无不化。以静观道,道未尝静也。以动观道,道未尝动也。动静合道唯诚而已矣。
神虚章第四十一 人之神,天地之虚灵也。神之为物,不可思,不可识,不可言,不可觅。何以思则不神,识则不诚,言则不纯,觅则不真。故藏小身,纳乾坤;见大身,遍微尘;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贯金透石,出幽达冥。明斯理者,可以策鬼神。
通达章第四十二 心不可执,事不可胶。心执则性不达,事胶则理不通。虚心合天,性自达矣。行道合义,理自通矣。是以圣人隐心于周象,故任事不胶。
吉效章第四十三 吉人素己以事天,凶人秽行以谋食。事天之道,惟能俭啬。谋食之道,惟求厚得。是以俭啬者必厚德,天道常祐吉人;厚得者必厚失,鬼道常迷凶人。故食之化,乱性之首也。
知止章第四十四
鱼游深江,兽依高冈。物物知其所止,何人心自失,而不知其乡?是故 心为身之王。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务本章第四十五 道之动,一分二用。故造化相资,善恶相依,生死相随,强弱相欺,恩害相倚。有不识其本而逐末者,此人之迷。是以善任道者,存其体,顺其用,摄动复静,返情归性。性虚合真,泰然而乐天之命。
自然章第四十六 蜘蛛结翻,蜣螂转丸,不待学师而能巧,此天性之自然也。是以圣人亦体道自然,常教民守素朴,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使其知,不使其识。彼此往来而不相伤,民至老死而无讼,乐雍熙之和。虽有政令,何所行之哉。
感应章第四十七
神出鬼藏,道德之著矣。龙化虎变,气运之通矣。圣人顺天时而作,人心之感矣。是故神明之变,鬼魅不可测。龙虎之变,虫兽不可测。圣人之变,众人不可测。若神可测,不神。龙虎可测,虫兽同之群。圣人可测,不为天下尊。是以居其大者,常肃其威,常正其神。以道化天下,天下归乎身。
自恃章第四十八
恃富貴者必自驕,恃功名者必自躁,恃文學者必自輕,恃寵愛者必自辱。有此四恃者,人之病也。是故驕則不久,躁則不長,輕則不彰,辱則不祥。是以君子處富貴不自大,成功名不自居,廣文學不自有,得寵愛不自顯。防微杜漸,居安慮危,動靜合道,恬澹自然。
得泰章第四十九
天道失泰,日月晦明。地道失泰,山石摧傾。人道失泰,精氣飄零。四時失泰,萬物不亨。何以天得泰而廣清,日月自明也。地得泰而廣寧,山石自貞也。人得泰而通靈,精氣自凝也。四時得泰而運行,萬物自亨也。是故順此道者,隨陰陽之化。返此道者,可以步虛空。
造化章第五十
天有晝夜,一氣之往來。人有生死,一氣之聚散。晝夜生死,同一氣之造化。是以有晝必夜,有生必死,有往必來,有聚必散,此理必然者也。惟神之在天地,朗耀虛空,不生不死,不聚不散。是以不言而知,不行而至,不思而得,不動而成。了悟此者,可以超死生,出天地。
假言章第五十一
聖人假言以顯道,言言無方。賢人執言以論道,言言有象。是故無方之言,意在畫先。有象之言,意在畫後。若賢人能離形棄智,存神抱中,居有象而不執,亦聖人也。
无争章第五十二
道無爭,爭者非道。道無執,執者非道。故好爭者,而有差別之智;好執者,而有彼此之分。生是見者,棄於道,失於德者。是以聖人被短褐而韜光懷玉,處眾人之中,無爭無執,保合太和之氣,四時與天地同符。
道化章第五十三
道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物,物化物。其化不可一也,其神一也。气化浊,其神恶。气化清,其神明。无情变之有情,有情变之无情,同一气之分化,万物异形而同神。观乎大化之始,无形无名。
公心章第五十四 为人臣以道辅人主者,当洁己以奉公。上不闭恩,则君之德下流矣。下不闭言,则民之情上达矣。上下相通,则家国之道常泰矣。苟有得宠于上,窃弄权柄而为威福者,必自取祸矣。岂虚言哉!
正人章第五十五 正人君子,坦然其心。用之则陈道朝廷,不用则隐拙山林。居富贵不骄,处贫贱不谄。进退合度,动静合宜,常顺天命而心不欺,可以为正人君子矣。
道玄篇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