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类聚/卷十四

卷十三 医方类聚
卷十四
作者:李祹 金礼蒙 柳诚源
1451年
卷十五

诸风门二○治病百法

编辑

夫风者,厥阴风木之主也。诸风掉眩,风痰风厥,涎潮不利,半身不随,失音不语,留饮飧泄,痰实呕逆,旋运,口㖞,搐搦,僵仆,目眩,小儿惊悸狂妄,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肋,咽膈不通,偏正头痛,首风沐风,手足挛急,肝木为病,人气在头。

防风通圣散,防风天麻散,防风汤,袪风丸,排风汤,小续命汤,消风散

夫风中,失音闷乱,㖞斜口眼。内经曰,风之为病,善行而数变,故百病皆生于风也。可用三圣散吐之,如不省人事,牙閞紧闭,粥菜不能下者,煎三圣散,鼻内嚾之,吐出涎,口自开也。次服通圣散,凉鬲散,大人参半夏丸,桂苓甘露散等。大忌鸡猪鱼兔酒醋荞面动风引痰之物。

头风眩运,手足时复麻痹,胃脘发痛,心腹满闷,按之如水声,可用独圣散吐之。吐讫,可服辛凉清上之药。仲景曰,此寒痰结于胸中之致然也。

诸风门二○十形三疗风形

编辑

因惊风搐

编辑

新寨马叟,年五十九,因秋欠税,官杖六十,得惊气,成风搐已三年矣。病大发,则手足颤掉,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口目张睒,唇舌嚼烂,抖擞之状,如线引傀儡,每发,市人皆聚观。夜卧发热,衣被尽褰,遍身燥痒,中热而反外寒。久欲自尽,手不能绳,倾产求医,至破其家,而病益坚。

叟之子邑中旧小吏也,以父病讯戴人。戴人曰,此病甚易治,若隆暑时,不过一涌再涌,夺则愈矣。今已秋寒,可三之,如未,更刺腧冗必愈。

先以通圣散汗之,继服涌剂,出痰一二升,至晩,又下五七行,其疾小愈。待五日再一涌,出痰三四升,如鸡黄成块,热如汤然。叟以手颤不能自探,妻与代探,咽嗌肿伤。昏愦如醉,约一二时许,稍稍省,又下数行,立觉足轻颤减,热亦不作,足亦能步,手能巾栉,自持匙箸。

未至三涌,病去如濯,病后但觉极寒。戴人曰,当以食补之,久则自退。盖大疾之去卫气。故宜以散风导气之药和,不可以热剂温之,恐反成他病也。

风搐反张

编辑

吕君玉之妻,年三十馀,病风搐目眩,角弓反张,数日不食。诸医皆作惊风暗风风癎治之,以天南星雄黄天麻乌附用之,殊无少效。

戴人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曲直动摇,风之用也。阳主动,阴主静,由火盛制金,金衰不能平木,肝木茂而自病。先涌风痰二三升,次以寒剂下十馀行,又以䤵鍼刺百会穴,出血二杯立愈。

因风鼻塞

编辑

常仲明,常于炎暑时,风快处,披露肌肤以求爽,为风所贼,三日鼻窒。虽坐于暖处少通,终不大觧。戴人使服通圣散,入生姜葱根豆豉同煎,三两服,大发汗,鼻立通。

朱葛解家病癞疾,求治于戴人。戴人辞之,待五六月闲,可治之时也,今春初尚寒,未可服药,我已具行装到宛丘,待五六月制药来。觧家以为托辞。

后戴人果以六月闲到朱葛,乃具大蒜浮萍等药。使人召解家曰,药已成矣,可来就治。解为他医所惑,竟不至。戴人曰,向日我非托也。以春寒未可发汗,暑月易发汗。内经论治癞,鍼二百日,眉毛再生,针同发汗也,但无药者用针,一汗可抵千针。故高供奉采萍歌曰,不居山兮不在岸,采我之时七月半,选甚瘫风与痪风,些小微风都不筭,豆淋酒内下三丸,铁幞头上也出汗。噫。文士相轻,医氏相疾,文士不过自损,医氏至于害人,其解家之谓与。

阳夏张注簿,病癞十馀年,眉须皆落,皮肤皴涩如树皮。戴人断之曰,足有汗者可治之,当大发汗,其汗出当臭,其涎当腥。

乃置燠室中,遍塞风隙,以三圣散吐之。汗出周身如卧水中,其汗果粘臭不可闻,痰皆腥如鱼涎,两足心微有汗。次以舟车丸濬川散大下五七行。如此数次乃瘳。

肾风

编辑

桑惠民病风,面黑色,畏风不敢出,爬搔不已,眉毛脱落,作癞医三年。一日,戴人到棠谿来,求治于戴人。戴人曰,非癞也。乃出素问,风论曰,肾风之状,多汗恶风,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面痝然浮肿。今公之病,肾风也,宜先刺其面大出血,其血当如墨色,三刺血变色矣。

于是下针,自额上下排鍼,直至颐顶皆出血,果如墨色。偏肿处皆鍼之,惟不鍼目锐眦外两旁,盖少阳经,此少血多气也。隔日又鍼之,血色乃紫,二日外又刺,其血色变赤。初鍼时痒,再刺则额觉痛,三刺其痛不可任,盖邪退而然也。

待二十馀日,又轻刺一遍方已,每刺必以冰水洗其面血。十日黑色退,一月面稍赤,三月乃红白。但不服除下热之药,病再作,戴人在东方,无能治者。

劳风

编辑

戴人见一男子,目下肿如卧蚕状。戴人曰,目之下阴也,水亦阴也,肾以为水之主,其肿至于目下故也。此由房室交接之时,劳汗遇风。风入皮腠,得寒则闭,风不能出,与水俱行,故病如是,不禁房则死。

中风

编辑

高评事中风稍缓,张令涌之,后服铁弹丸,在普济加减方中。或问张曰,君常笑人中风服铁弹丸,今以用之何也。张曰,此収后之药也,令人用之于大势方来之时,正犹蚍蜉撼大树,不识次第故也。

诸风门二○治法杂论

编辑

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人居一气,道在其中矣。外有八邪之相荡,内有喜怒之交侵,真气内弱,风邪袭之。风之伤人,或为寒热,或为疼痛,或为偏枯,或为拘挛,其候不一。风者善行而数变,此乃风者,百病之始,万病之长也。

盖内不得通,外不得泄,此谓之病生于变乱也。或失音而昏冒,或口目而㖞斜,可用二圣散吐之,或不知人事者,或牙关紧急者,粥不能下不能咽者,煎三圣散鼻内灌之,吐出涎末,口自开也。

次服无忧散,通觧丸,通圣,凉鬲,人参半夏丸,桂苓甘露散,消风散热除湿润养液之寒药,排而用之。切忌鸡猪鱼兔油腻酒醋荞面动风之物,及引痰之食。

大凡头风眩运,手足麻痹,胃脘发痛,心酸满闷,按之有声,皆因风,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在上谓之停饮,可用独圣散吐之,吐讫后,服清上辛凉之药,通圣加半夏之味。仲景云,此痰结胸中而致也。

大凡人病雷头懒干,俗呼之谬名也。头痛昏眩,皆因浴发而得之,即为首风。此因邪风在于胸中,热甚化而为痰之所致也。可以茶调散吐之,吐讫,次用藏用丸下之,后可服乌荆丸。若是雷头者,上部多有赤肿结核,或面血无汗。经云,火蔚发之,开□导之,却之可,用䤵鍼出血则愈。灵枢经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血汗俱荡,岂不妙哉。衰老者,可用凉膈,解毒消风散热为治。年壮者,可以荡涤积热,大黄牵牛,气血宣通,使无壅滞而愈。

凡人患目肿经年不差,俗言头风所注,更加头痛者,岂非头风者欤。此乃足厥阴肝之经,手少阴心之经,兼五藏俱有大热也,可先用通解丸,通利大小便,大黄越桃饮子。治肝热者,羌活决明散服之,大有神效矣。

诸风门二○澹寮方

编辑

中风

编辑

夫人之冒风,轻则为伤,重则为中,中之重者,鲜有不毙。盖入脏则难愈,入腑则犹可治之也。且风性紧暴,善行数变,其中人也卒,其眩人也晕,激人涎潮,昏人神乱,故推为百病长,太毉编集亦首论中风。

所谓左瘫右痪者,乃邪气中人,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随。

入风懿者,以心肺隔闭不能言,但噫噫作声,盖肺气入心则能言,邪中心肺,涎潮昏塞,故使然也。

四肢缓纵,为风痱者,以风散涎,注于关节,气不能行,故使四肢不遂也。舌强不能言者,以风入心脾经所致,心之别脉,系舌本,脾之脉,络胃,侠咽,连舌本,散舌下,风涎入其经络,故舌不转而不能言也。四肢拘挛者,以风冷之气,入于肝脏,使诸筋挛急,屈而不能伸也。

风柔者,以风热之气,入于肝脏,使诸筋弛张,缓而不可收也。故经云,寒则挛急,热则弛张。

风颤者,风邪入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摇而手足颤掉也。

风喑者,以风冷之气客于中,滞而不能发,故使口噤不能言也,与前所谓涎潮心肺同候,但此以口噤为差耳。

猥退风者,半身不遂,失音不语,临事不前,亦偏中于心肺经所致也。

中风之证,大略如此,况四气皆能中人,变证尤多,中之者,亦多由气不顺。治之之法,更当兼理其气,各随轻重以处方,方之可用者,集于玆焉。

凡中疾一时,诸证蜂起,则为困笃,仓卒之闲,药不可入。名医多用苏合香圆擦起牙关,或以生半夏,皂角末吹鼻窍,或灌陈霜梅汁収其痰,或服真麻油调麝香,以䟽通其气,又或用麝香煎五积散,为之兼行要药。倘或不然,殆至风气日增,不得安愈。

男子妇人中风,涎潮于心,卒然中倒,当即时扶入煖室中,扶策正坐,当面作好醋炭熏之,令醋气冲入口鼻内。4良久,其涎潮聚于心者,自収归旧,轻者即时甦省,重者亦省人事。惟不可吃一滴水汤入喉也,如吃汤水,则其涎永系于心络不能去,必成废人。今只以醋炭熏之,既得涎离于心,渐渐甦省,当以生料五积散加麝香煎服之。传心方

积年痰饮渐成风,口眼㖞斜语不通,苏合姜汁调半盏,青州圆子有神功。

◇久年痰饮,停滞胸膈,忽然痰涎壅盛,手足顽麻,口眼㖞斜,语言不正,用局方麝香苏合香圆三粒,生姜汁调开,送下青州白圆子五十粒,如不能呑,将白圆子硏细灌下为妙。温氏隐居方

中风气逆有痰涎,苏合姜调灌下咽,次用省风小续命,多增木麝二香煎。往往中风之证,多因喜怒不常,或饮食停滞,或怒气伤神,思虑过多,损于心脏,用局方苏合香元三圆,生姜自然汁化开,灌下咽喉,次用局方省风汤小续命汤,各加麝香木香,依法煎服。同上。

风中须将气饮详,姜煎苏合橘皮汤,省风续命徐徐进,二药仍须入木香。中风之证,多因心肾亏虚,喜怒不常,或强食停饮,或怒气伤神,过虑损心之所致也。先用局方苏合香元,姜汁调数元,分为三服,却用橘皮汤点服,次服省风汤小续命汤,加木香依法煎。同上。

口眼㖞斜是中风,筋疼烦热遍身中,急煎五七加芍药,苏合香元速有功。风寒湿气流于经络,忽然手足顽麻,口眼㖞斜,项强筋疼,遍身烦热,未可便用风药,宜煎局方三五七散,加芍药三钱,用水三盏,生姜十片,煎至一盏半,去滓,作三次调苏合香元三圆服,留滓再煎同上。

凡中疾,口开手散,眼合遗尿,鼻声如鼾睡,俱为难治。盖口开者,心气闭绝也,遗尿者,肾气闭绝也,手散者,脾气闭绝也,眼合者,肝气闭绝也,鼻鼾者,肺气闭绝也,备此五证,尤不可治。五证中才见一证,犹当审馀证以救疗。

盖以初中,则眼合者多,痰上则鼻鼾者亦多,惟是遗尿口开二证,俱见为恶。心为五脏主君,肾为一身根本,诚不可闭绝也。

凡人中风,脉无不大者,非热也,是风脉也。中风有冷热,阳病则热,阴病则冷。冷则用温风药,热则凉风药,不可一槩用也。

凡中风,皆不可吐出涎,人骨节中皆有涎,所以转动滑利。中风则涎上潮,咽喉中衮响,以药压下,涎再归骨节可也,不可吐出。若吐出涎,时闲快意,非久枯了人手足,不可不戒也。

小儿惊风,亦不可吐出涎,其患与大人同。方其发搐搦之时,不可捉住手足,捉住则涎不归,手足当不随,但宽松抱之可也。医馀

凡中风,用续命排风风引竹沥诸汤,及神精丹茵芋酒之类,更加以艾,无不愈者。然此疾积习之久,非一日所能致,皆大剂久而取效。唐书载王太后中风,喑默不语,毉者蒸黄茋数斛,以熏之得差,皆此类也。今人服三五盏,便求效,责毉也亦速矣。孟子曰,七年之病,三年之艾,久而后知尔。本事方

世传左为瘫,右为痪,此说尤非。何者。经既有偏中,半身不遂之候,即瘫痪之候。当以左右俱中者名之。

又说,以春夏得之难治,秋冬得之易疗。春夏者,阳气上腾,火力方盛,风火相得而旺,故难治也,秋冬者,阳气降下渐微,即易疗也。此说亦未可必,惟其中之浅深为难易尔。治法兼理肝肾为得。盖肝主筋,肾主骨,风中肝肾则筋骨瘫痪也鸡峯方

风淫末疾谓四肢,凡人中风,悉归手足故也。而疾势有轻重,故病轻者,俗名小中。

一老毉常论,小中不须深治,但服温平汤剂,正气逐湿痹,使毒流一边,馀苦不作。随性将养,虽未能为全人,然尚可苟延岁月。若力攻之,纵有平复者,往往恬不之戒,病一再来,则难以攴吾矣。譬如捕寇,拘于一室,则不使之逸越,自无他虑,或逐之,再至,则其祸当剧于前矣。

此语极有理。而每见世之病者,大体皆如是,但常人之情,以幻质为已有,岂有得疾为废人而不力治者。此未易以笔舌喩也。泊宅编

诸风门二○卫生宝鉴

编辑

中风论

编辑

经曰,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行者动也。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躁,是养血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荣,汗下各得其宜,然后宜治其在经。

虽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脏中腑之分。中腑者,宜汗之,中脏者,宜下之。此虽合汗下,亦不可过也。仲景云,汗多则亡阳,下多则亡阴,亡阳则损气,亡阴则损形。故经言,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初谓表里不和,须汗下之,表里已和,是宜治之在经也。

其中腑者,面颜显五色,有表证而脉浮,恶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也,其病多易治。

其中脏者,唇吻不収,舌不转而失音,鼻不知香臭,耳聋而眼𥉠,大小便秘结,皆曰中脏也,其病则难治。经曰,六府不和,留结为痈,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外无留结为痈,内无九窍不通,知必在经也。

初证既定,宜以大药养之,当须按时令而调阴阳,安脏腑而和荣卫,少有不愈者也。风中腑者,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发其表,如无中脏,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表里证已定,别无变端,故以大药和而治之。

大抵中腑者,多著四肢,中脏者,多滞九窍。虽中腑者,多兼中脏之证,至于舌强失音,久服大药,能自愈也。有中风湿者,夏月多有之,其证身重如山,不能转侧,宜服除风胜湿去热之剂,如不可,则用鍼灸治之。今具六经续命汤治法。方见下千金方。

诸风门二○永类钤方

编辑

中风

编辑

夫风,天地山川,四时五行,八方之正气,从其郷来者,生长人物,则人少病。若诸邪风,非是四时乘节之风,非山川鼓振之风,不从其郷来,而从所胜来者,为贼邪,病人害物。此天时无风之日,乃人闲庭巷门户窗牖之迳气耳,中则中五脏,伤则伤六经,轻则曰感,曰冒,重则曰中,曰伤。

论脉,风邪中人,六脉多沉伏,亦有脉随气奔,指下洪盛者。挟寒脉带浮迟,挟暑则脉虚,挟湿则浮涩,若脾脉缓者难治。盖风喜归肝,肝木克脾土,则大便洞泄难治,大便秘可治,浮迟吉,急实匈。

论证治,肥人,风邪易中,而不得外泄,即为热中而目黄,瘦人得外泄,即为寒中而泣泪也。出。脉浮而数,风中腑也,风中脉,则口眼㖞斜,风中腑,则支体废,风中脏,则危矣。

寒入脏则使人喑哑,缓纵噤口不能言。背强。。风入阳经则狂,入阴经则癫,入皮肤则痒,入筋则挛急,入骨节则疼痛,入诸阳脉兪,散于分肉,与卫气相搏,气不行故肉不仁,与荣气相搏,故半身不遂。气顺血涩为瘫风,则筋脉拘挛,血顺气虚为痪风,则亸软不举。瘫风则益血补筋,去风药治之,痪风不可全用风药,兼用理气药治之。

凡中风,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闲,温卧小汗,为可复也。凡口目俱闭,易治。发直摇头,吐沫上撺,面赤,或头面青黑,汗缀如珠,痰声如拽钜,眼闭肝气绝,手散脾绝,口开心绝,遗尿不知肾绝,鼻鼾肺绝,五者,为五脏绝。五脏俱绝,为不治。

若见其一,尤当施治也,心肾绝,尤难治。气中,方书不载。此七情内因,其证与中风相似,但风中多痰涎,气中口中无涎,自当顺气治风之法,当以暖散通气为先,气通则痰气不熏蒸,风亦自得以摅散矣。风为散气,见于阳经,故多汗,其轻者,在皮肤,疮癣,语蹇,眉引,耳鸣,目旋。

病证
人迎幷左关浮弦 面目青,恶风自汗,左胁痛,筋寒则挛急,筋热则弛张。若上喘直视,唇口手足爪甲青黑,不治。 五脏中风脉皆浮,但兼以本脉而见于本部,与人迎相应也。假令肝中风,则左手关部与人迎脉并浮而弦也。馀皆仿此。
人迎幷左寸浮洪 面舌赤,发热喑不能言,咽中噫噫有声,自汗,身强痛,狂言者生,若唇面黄赤青黑不定,眼𥆧,不治。
人迎幷右关浮微而迟 四支不収,皮肉𥆧动,一身通黄,口吐咸沫,尚可治,若手足俱青,木贼土败,不治。 风喜归肝,其中腑为轻,中脏则危。厥阴肝,风木之经,其得订,多由肝而生,故于治法列之,肝脏之下有不能尽。今以脉证治开列于后,其风入各脏者,各以脉证合之。
人迎幷右寸浮涩而短 面浮气喘,咽中噫噫有声,鼻不知香臭,自鼻下至口色白者,可治,若失血妄言,色黄者,不治。
人迎幷左尺浮滑 面耳黑,腰脊痛引小腹,胁肋边未有黄点者,可治,若齿黄面上土色,不治。
人迎幷两关浮大 六府无中风,惟胃有者,胃为水谷海,变化五味,以资五脏,虚则风邪中之。其证额上多汗,隔塞不食,食寒则腹胀而泄。五脏风论皆有汗,六府无汗。惟胃有之,亦止头额上有汗。
病证
沉伏带急 诸暴卒中僵仆,不省人事 先用苏合香圆擦牙上,灌以生姜自然汁,或用稀涎散,微出其涎,方可用药。百一选八味青州白元子。简易附香饮,生姜附汤,星香汤,顺元散,济生星附汤,三生饮。气虚眩晕人难服。虚寒甚,三建汤。虚极,二香三建汤。如药不下,多灸关元丹田二穴。
皆外因 阴中即为寒中,其人颜青脸白,痰厥喘塞,昏乱眩晕,㖞斜不遂,或手足厥冷,不知人,多汗。
中暑有卒暴昏闷之证,其脉虚弱而微迟。见诸暑门。
浮盛而急 阳中即为热中,脸赤如醉怒,牙关紧急,上视强直掉眩。素问云,诸风掉眩,攴痛强直筋缩,为厥阴风木之气。自大寒至小满,风木君火二气之位,风主动,善行数变,木旺生火,风火属阳,多为兼化。且阳明燥金,主于紧敛缩劲,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由亢则害,承乃制,谓己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正所谓木极似金。况风能胜湿而为燥,风病势甚,而成筋缩,燥之甚也。 先用苏合香圆,生姜自然汁擦灌,或用稀涎散,简易集通顶散中选用。痰气闭,药不下,灌以杨氏夺命散,气盛人服热药不得者,止且简易星香散,续易简加减续命汤,简易集千金加减小续命汤,乌药顺气散,济生八味顺气散,省风散,三因防风汤,独活汤,续易简紫豆汤,简易大省风汤,加减三奇汤。选奇去风丹,治中风及脚气,七月半采紫色浮萍,为蜜元。又见本草。
浮缓 㖞斜不遂邪入阳经,气血偏虚不行。 㖞斜,用生姜汁调苏合圆贴之,幷可服。简易天仙膏,南星膏幷灸法,续易简萆麻膏,杨氏牵正散,局方小续命汤。寒中,三生饮,济生省风汤,五月五,六月六,采稀莶作圆,简易四生圆,三奇汤。挟寒,三因附子汤,挟暑,防风汤,挟气,简易回阳汤。
浮滑而散 偏枯瘫痪邪入肝经,气血偏虚,春夏甚,秋冬愈。 简易集左经圆,四生圆,虎骨散,三奇汤,羌活散,乌龙丹,万灵丹,本事星附散。
浮缓 麻木不仁风寒湿三气所成,通见诸痹门。 杨氏太白散,局方五痹汤。十指不仁,是斋附香汤,局方排风汤,三五七散,三因附子汤。
弦迟 口噤不语心脾受邪,见于口舌。 三因竹沥汤,独活散,简易解语汤,加减小续命汤,独活汤,三奇汤。加晕倒吐痰,手足厥,或烦燥,姜附汤。
浮紧 牙关紧急邪中肝经,筋急。 姜汁苏合香圆,稀涎散,简易通顶散,雄附省风汤。加心风惊恐,局方惊气圆,热涎咽肿,解毒雄黄圆。
急细如弦 四肢拘挛邪中肝经。 简易虎骨散,三圣散,活血丹,加减黄金散,集资奇黑龙圆,左经元,局方虎骨散,本事木瓜煎,乌头汤。连臂痛,叶氏十味锉散,济生虎骨酒,选奇地仙圆。
浮紧 身体疼痛风寒湿气搏于阳明经。 叶氏十味锉散,蠲痹汤,简易局方七圣散,大防风汤。
沉弦 腰膝软痛邪入少阴肾经,通见脚气门。 局方大防风汤,五痹汤,七圣汤,青娥圆,简易蠲痹汤,澹寮趁痛圆。
浮大而长 狂言恍惚风邪入心,通见心腹痛癫癎门。 局方排风汤。邪入心,定志圆,惊气圆,寿星圆,牛黄清心圆,本事真珠圆,杨氏黄石圆,圣惠金薄圆。
浮紧 心腹拘急切痛风冷客三焦。 简易三圣汤,圣惠桂心散,赤芍药散,附子散。
沉伏 痰潮吐眩,小便不通肝肾中风。 三因白散子。
浮弦 走疰疼痛皮肤骨节受风毒,往来疼痛无常。 乌药顺气散,虎骨散,澹寮趁痛圆。下疰腰膝生疮,局方四生散。
寸微涩,关上紧 顽麻血风阴邪入肝心经。 局方乌荆元,追风散,消风散,八风散,杨氏京芥元,澹寮皂角六一圆。
浮数 热毒风 御院防风通圣散,经验川芎石膏汤,杨氏独活散。肝肾风毒,局方四生散。
浮弦 热痰肿闭通见咽喉门。 局方解毒元,御院上清散,防风通圣散。
浮数 风热头疼鼻塞通见头痛门。 局方清神散,消风散,茶调散,上清散,御院大辰砂元,乳香消风散,生朱砂元,简易羚羊角散,定风饼子,白芷散,杨氏甘菊元,防风散独活散。
瘙痒风 四生散,消风散,八风散,追风散,御院大辰砂圆。
白虎风见𤻤疖门。 纒喉风见瘰𤻤门。
浮为风,应人迎,洪为气,应气口。 内因 气中与中风相似,但口中无涎。必审脉之沉伏洪盛,证与病者之虚实。 不可多用下痰药,惟当理气。壅闭,与苏合香圆擦牙,灌以生姜自然汁,轻则济生八味顺气散,局方四七汤,七气汤。兼风湿,选奇二和散,生五积二钱,顺元散一钱,姜五片煎服,简易羌活散,续易简回阳汤,独香散,澹寮九宝饮,乌附圆,本事拒风丹。脉沉,简易附香饮。
筋挛魂伤,肉脱神伤,肢废意伤,皮槁魄伤,腰脊不可俛仰志伤。五者以明内因,随所伤各脏,内施补治。
不内外 蓐风妇人产后 举卿古拜散,清魂散。鸡瓜风,经验五加皮散。
内风房室虚乏,𢙣风自汗,身疼骨痿 简易七味附子汤,三因附子汤。
漏风饮酒中风 简易定风饼子,集圣惠枳壳酒。
首风新沐所致 三因附子摩顶散。
白虎𤻤节
体虚之人,受风寒湿毒之气,使血气筋脉凝滞,传于骨节四肢闲,肉色不变,骨如虎噬之痛,昼静夜剧。巢氏云,饮酒当风,汗出入水所致。久则骨节嗟跌成癫癎。
病证
浮弦 风掣疼,黄汗出,面微红。 交加散。虚则济生寄生汤,虎骨散,姜活散,蠲痛元,澹寮趁痛元,简易麝香元,千金桃仁膏,发汗,麻黄散。
紧或迟涩 寒掣疼,肢节小筋急痹。 五积加顺元散入麝香,三因乌头汤,附子八物汤,济生羌活散,寄生汤加肉桂芍药。
暑掣疼,面赤,烦闷,或小便少。 人参败毒散,复元通气散,五苓散加赤芍药当归量虚实。
微细而濡 湿掣疼,肿满,无汗,身疼腰重。 五积加麝香,术附汤,渗湿汤,五苓散加二芍药,防己黄茋汤加附子,简易集茵芋元。

病退后,证在里,大便秘,交加散加大黄,量与四顺饮,寒湿倂,交加散加麝香。

表里未解,交加散加乌药顺气散,秘结,麻仁元。

四肢疼痛不可忍,生五积加川羌活川独活穿山甲制过,随痛处所向,取甲烧炒存性,入煎,临熟入麝香。

诸风门二○医方集成

编辑

风为百病之长,故诸方首论之。歧伯所谓大法有四,一曰偏枯,半身不遂,二曰风痱,于身无痛,四肢不収,三曰风懿者,奄忽不知人也,四曰风痹者,诸痹类风状,此特言其大槩。而又有卒然而中者,皆由气体虚弱,荣卫失调,或喜怒忧思惊恐,劳役以致真气耗散,腠理不密,邪气乘虚而入。

及其中也,重则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肌肉疼痛,痰涎壅盛,或瘫痪不仁,舌强不语,精神恍惚,惊惕恐怖。治疗之法,当详其脉证,推其所感之原。

若中于肝者,人迎与左关上脉浮而弦,面目多有恶风自汗,左胁偏痛。中于心者,人迎与左寸口脉洪而浮,面舌俱赤,翕翕发热,喑不能言。中于脾者,人迎与右关上脉浮微而迟,四肢怠墯,皮肉𥆧动,身体通黄。中于肺者,人迎与右寸口脉浮涩而短,面浮色白,口燥多喘。中于肾者,人迎与右尺脉浮而滑,面耳黑色,腰脊痛引小腹,隐曲不利。中于胃者,两关脉并浮而大,额上多汗,膈塞不通,食寒则泄。

凡此风证,或挟寒,则脉带浮迟,挟湿,则脉带浮涩,二证俱有,则从偏胜者治之,用药更宜详审。若因七情六淫而得者,当先调气,而后治风邪,此严氏至当之论。

仓卒之际,救此急证,宜先以皂角细辛搐入鼻内,通其关窍,次以苏合香圆擦牙,连进以生姜自然汁,幷三生饮,俟其苏醒,然后次第进以顺气之类,排风续命之类。所中在经络,脉微细者生,入于脏腑,口开手散,眼合遗尿,发直吐沫,摇头直视,声如鼾睡者,难治。又有中之轻者,在皮肤之闲,言语微蹇,眉角牵引,遍身疮癣,状如虫行,目旋耳鸣,又当随证治之。

诸风门二○经验良方

编辑

论中风病及诸风证

编辑

黄帝素问载诸风掉眩,强直,支痛緛戾,里急筋缩,为足厥阴风木肝胆之气也。风主动,风气甚,则头目眩晕,手足掉摇,由肺金衰,不能制木,而木能生火,故风火多为兼化。

风又为阳邪,皆阳热之气偏多也。风之为病,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为厉风,为偏枯,或腰脊强痛,或耳鸣鼻塞,发为诸证,其状不一者,善行数变也。

风邪中人,自人脏腑兪穴而入,入脏则危,入腑则犹可治。其轻者,伤人腠理则洒然,闭则热而闷,风气俱入,行于诸脉分肉之闲,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怫欎不得传遍升降,故肌肉愤䐜,不知寒热痛痒顽痹,如木石而不仁也。且风生于热,以热为本,而风为标。风气壅滞,与热相挻,销烁气液,结为稠涎,使人昏闷,卒暴僵仆,不知人事。

诸风门二○医林方

编辑

中风杂说

编辑

中风人能食,凡中风病多能食也。盖甲己化土,脾盛,故能食。由是多食,则脾气愈盛,脾能制肾,肾水既亏,则病增剧也。病宜广服药饵,不欲多食,病能自愈。

有云,胃热则善能消谷,热邪不除,风何而愈。中风病,多食者,风木也,盛则克脾,脾受敌,则求助于食,经曰,实则梦与,虚则梦取是也。当泻肝木,治风安脾,脾安则食少,是其效也。

诸风门二○施圆端效方

编辑

诸风

编辑

经云,风者,天地之气也。德敷陈发,代应长生,政顺岁时,令行生杀,气交万物,以生成玄道,善行而数变。风之伤人也,或为疠风,或为寒热。

酒汗漏风,房汗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春伤夏泄,冬欬秋生。腑藏诸风,形状不同,治之方法,各以其能。风众病先,故为方首。

诸风门二○事林广记用药效验

编辑

半身不遂

编辑

中风半身不遂,口眼㖞斜,与七宝丹。偏风语言蹇涩,与小续命汤,偏风走疰疼痛,身体麻痹,与活络丹,偏风恍惚不定,与排风汤,偏风痰盛,与青州白丸子。拘急脚弱,口噤,与龙虎丹,瘫痪不遂,与透冰丹,筋脉挛痛,与驱风丸,乳香趁痛散。

诸风寒温

编辑

风温者,由人腠理虚,风与寒温气伤之。每遇夜闲,或三四更以来,腰背倦痛,转侧不得,或身体倦痛者,为有寒温,可与小续命汤。大便秘,小便多,身疼痛者,与术附汤,若骨节烦疼者,与乳香趁痛散,或身体麻木,足胫弱者,与追风应痛丸,黄耆丸,腰痛甚者,与青娥丸。

诸风

编辑

风气手足不遂,用五积散,姜枣煎,去滓,入麝香服之。或先与苏合香丸尤炒。暴中风,未可服他药,先以麝煎五积散灌。

卒中

编辑

无药备用,急取顶心发一撮,毒撤之,以省人事为度。

中风

编辑

凡人初中夙,切不可先吃夙药及附子。先吃气药,后吃附子不妨。

诸风门二○玉机微义中风门

编辑

中风叙论之始

编辑

内经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寒中,或为热中,或为偏枯。风善行而数变,至其变化,乃为他病。历陈五脏,与胃之伤,及风病名,皆多汗而恶风。详见本文。

按,风论发明,风邪系外感之病,有内外脏腑虚实寒热之不同。别无瘫痪痿弱卒中不省僵仆㖞斜挛缩眩运语涩不语之文,后世始与痿证混殽矣。

要略云,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经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在经,即重不胜,邪入腑,则不识人,入脏,即难言,口吐涎。

千金云,歧伯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半身不遂,二曰风痱,于身无痛,四肢不収,三曰风懿,奄忽不知人,四曰风痹,诸痹类风状。

按,后世编集中风方治,皆祖要略巢氏千金之论,但不当以外中风邪立名,而与内脏痿证衮同出治,此千古之弊也。

中风脉法

编辑

要略云,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又云,头痛脉滑者中风,风脉虚弱也。又寸口脉浮而紧,寸口脉缓而迟,皆曰中风也。

脉经云,浮而大者风,又浮而缓,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又滑而浮散者,瘫痪风。又诊人被风不仁痿蹷,其脉虚者生,坚急疾者死。

中风不治证

编辑

发直吐沫,摇头上窜,直视口开,手撒眼合,遗尿不知人,或面赤如妆,或头面青黑,汗缀如珠,声如鼾睡,皆不可治。

风分在脏在腑在经之异

编辑

病机机要云,风本为热,热胜则风动,宜以静胜其燥,是养血也。治须少汗,亦宜少下。多汗则虚其卫,多下则损其荣。宜治在经,虽有汗下之戒,而有中藏中府之分。

中府者,多著四肢,有表证而脉浮,恶风寒,拘急不仁。中藏者,多滞九窍,唇缓失音,耳聋鼻塞,目𥉠,大便结秘。中府者,宜汗之,中藏者,宜下之,表里已和,宜治之在经,当以大药养之。

发明云,中血脉则口眼㖞斜,中府则支节废,中藏则性命危。三治各不同。中血脉,外有六经之形证,则从小续命加减,中府,内有便溺之阻隔,宜三化汤等通利之,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宜养血通气,大秦芁汤,羌活愈风汤主之。

按,此分在表在里在经之三证,立汗下调养之三法,可谓开后世之盲聋。但所用诸方,学者宜详审之。

治风不可下论

编辑

发明云,治风当通因通用。惟宜宣发以散之,不可便以若寒之药妄下,龙麝朱砂牛黄诸镇坠之药泻之。

按,此言,风本外邪,惟宜宣散,此风在表之时也,如伤寒中风传入于胃,亦未尝不可下。论中便字妄字,可见其意。便者,有早与急之义,妄者,谓有不当下之义。

治风不可利小便

编辑

如小便少,不可以药利之。既以自汗,则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使荣卫枯竭,无以制火,烦热愈甚。当俟热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证,乃阳明经,大忌利小便。

湿病似中风论

编辑

元戎云,酒湿之为病,亦能作痹证,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浑似中风。舌强不正,当泻湿毒,不可作风病治之而汗也。衍义论甚当,易简所言,与此相同。

按,此则知口眼㖞斜,半身不遂之病,岂止风之一端而已。况六气皆能中人,其证亦有纵急,搐搦,不知人等证,不可不以脉证分别。

中风先调气说

编辑

严用和云,人之元气强壮,荣卫和平,腠理致密,外邪焉能为害。或因七情饮食劳役,致真气先虚,荣卫空踈,邪气乘虚而入,故致此疾。若内因七情而得者,法当调气,不当治风,外因六淫而得者,亦当先调气,后依所感六气治之,此良法也,宜八味顺气散。

按,此说真气先虚荣卫空踈,邪气乘虚而入,扩前人所未发。但既曰虚矣,邪又入矣,补虚散邪,理所当然,而止曰调者。意其谓因病而气壅不通,调其通畅条达,则真气自复,邪气自行之义。惜乎,不能详也。况中风治法,岂止一端而已。

气中论

编辑

许学士云,世言气中者,虽不见于方书,然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忧愁不已,气多厥逆,往往得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若便作中风用药,多致杀人。惟宜苏合香丸灌之,便醒,然后随寒热虚实而调之,无不愈者。经云,无故而喑,脉不至,不治自已。谓气暴逆也,气复则已,审如是,虽不服药自可。

按,气中之说,即七情内火之动气厥逆,由其本虚故也。用苏合香丸通行经络,其决烈之性,如摧枯拉杇,恐气血虚用非所宜也。后云不治自复之意,盖警用药之失,实胜误干庸医之手也。

四肢不举有虚有实

编辑

病机云,四肢不举,俗曰瘫痪,经谓土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此真膏粱之疾,非肝肾经虚。其治泻,令气弱阳虚,土平而愈,三化汤,调胃承气汤选而用之。若脾虚亦令人四肢不举,其治可补,十全散,加减四物去邪留正。

按,四肢不举,世俗皆以为中风病,此云脾土太过不及,皆能致之,其可一槩用药乎。

论风非外来乃本气病

编辑

发明曰,经云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此中风者,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忿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壮岁之时无有也,若肥盛则闲有之,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治法当和藏府,通经络,便是治风。然亦有贼风袭虚伤之者也。治法轻重□□三,见前分在经在府在藏之异。

按,此云本气自病,乃与刘河闲论内热所生相合,但彼云热,而此云虚,虚之与热并行,而不相悖也。

风本于热论

编辑

河闲曰,风病多因热甚,俗云风者,言末而忘其本也。所以中风有瘫痪者,非谓肝木之风实甚而卒中之也,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怫欎,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

多因喜怒悲忧恐五志过极,而卒中者,皆为热甚故也。若微则但僵仆,气血流通,筋脉不挛缓者,发过如故。或热气太甚,欎滞不通,阴气暴绝,阳气后竭而死。

◇痰涎者,由热甚则水化制火而生。

◇偏枯者,由经络一侧得通,否者痹而瘫痪也。

◇口噤筋急者,由风热太甚,以胜水湿,又津液滞于胸膈,以为痰涎,则筋太燥然,燥金主于収敛劲切故也。或筋反缓者,乃燥之甚,血液衰少也。诸筋挛易愈,诸筋痿难复,以见燥之微甚也。

治风用汗吐下三法

编辑

子和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掉摇眩运,目㖞筋急,手搐瘈疭,皆厥阴肝木之用也。经云,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世何以热药治风邪。予治惊风癎病,屡用汗吐下三法,随治愈。

木欎达之者,吐之令其条达也,汗者,风随汗出也,下者,推陈致新也。失音闷乱,口眼㖞斜,可用三圣散吐之,如牙关紧急,鼻内灌之,吐出涎,口自开也。次用通圣散,凉膈散,大人参半夏丸,甘露饮,除热养液之寒药,排而用之。

按,此法的系邪气卒中,痰涎壅盛,实热者可用,否则不敢轻易也。

论中风不当与痿证同治

编辑

丹谿曰,今世所谓风病,大率与诸痿证衮同论治,良由局方多以治风之药通治痿也。古圣论风痿各有条目,源流不同,治法亦异。夫风病外感,善行数变,其病多实,发表行滞,有何不可。

局方治风之外,又历述神魂恍惚,起便须人,手足不随,神志昏愦,瘫痪亸曳,手足筋衰,眩运倒仆,半身不遂,脚膝软弱,四支无力,颤掉拘挛,不语,语涩,诸痿等证,悉皆治之。不思诸痿,皆起于肺热,传入五脏,散为诸证。

其昏惑瘈疭,𥉠闷𥉠昧,暴病欎冒,蒙昧暴喑,瘈昧,皆属于火。曰四支不举,舌本强,足痿不收,痰涎有声,皆属于土,悉是湿热之病,当作诸痿论治,若以外感风邪治之,宁免虚虚实实之祸乎。

若夫歧伯仲景孙思邈之言风大意,似指外之感,刘河闲之言风,明指内伤热证,实与痿证所言诸痿生于热相合。外感之邪,有寒热虚实,而挟寒者多。内热之伤皆是虚证,无寒可散,无热当作实。可泻。

谨按,中风之病,古方冠诸方首,以其为人之大病也。夫风乃六淫中之一,天之邪气,自外而入者也。古人用药,皆是发散表邪,通行经络之剂,以其自表而入,亦当自表而出也。至于东垣,令在经在府在藏,而有汗下调养之法,可谓详备精密,则又通表里中三法而治矣。

若刘河闲,以为热甚制金,不能平木,或湿土过甚,反兼木化,皆非外中于风,乃因内热而生,迥出前古之论。我先师丹谿先生,谓数千年得经意者,河闲一人耳。

由是观之,若病从外邪而得,元气壮实者,当从古方发散之例,但用药不宜小续命汤,须分所挟有寒热温凉之异,受邪有藏府经络之殊。

若病因内热而生者,当从刘河闲之论,但有用药不宜如子和专以吐汗下为法,盖病邪有虚有实,难一槩论。又况痿病实与内热所生相同,医者须宜识此。

或问外邪之感,与内热之伤,何者为多也。丹谿曰,西北气寒,为风所中,诚有之矣,东南气温,而地多湿,有风病者,非风也,皆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经曰亢则害,承迺制,是也。治痿之法,详见痿条,此不赘及。

内因似中风论

编辑

卢砥镜曰,经云神伤于思虑则肉脱,意伤于忧愁则肢废,魂伤于悲哀则筋挛,魄伤于喜乐则皮搞,志伤于盛怒则腰脊难以俛仰也。

何侍郞有女,适夫,夫早世。女患十指拳挛,掌垂莫举,肤体疮疡粟粟然,汤剂杂进,饮食顿减。几于半载,适与诊之,则非风也,正乃忧愁悲哀所致尔,病属内因。于是料内因药,仍以鹿角胶辈,多用麝香熬膏,贴痿垂处,渐得掌能举,指能伸,病渐近安。

谨按,经云风之伤人也,为病,善行而数变。变至他证之类,故为治,不得其病情者,往往或以风为他证,或以他证为风,皆不免乎得失之诮。

惟近代河闲东垣丹谿诸先生者出,始论他证之非中风,治法当异。此又虑氏治例,可谓深达病情之机者,即河闲所论五志过极为病之例,非真中风也。而王安道又曰,人有卒暴僵仆,或偏枯,或四肢不举,或不知人,或死,或不死者,世以中风呼之,而方书亦以中风治之,因尝考诸内经论风为诸证,其卒暴僵仆不知人,四肢不举者,并无所论,止有偏枯一语而已。及观千金方,则皆引岐伯之旨,金匮要略且脉证,邪在络在经入府入藏之异。由是观之,则卒暴僵仆不知人,偏枯四肢不举等证,固为因风而致者矣,乃用大小续命,两州续命排风八风等诸汤散治之。

及近代河闲东垣丹溪三子者出,所论始与昔人有异。河闲主于火,东垣主于气,丹溪主于湿,反以风为虚象,而大异于昔人矣。吁。昔人之与三子者,果孰是欤,果孰非欤。若以三子为是,则三子未出之前,固有从昔人而治愈者矣,以昔人为是,则三子已出之后,亦有从三子而治愈者矣。故不善读其书者,往往不得其奥。

以余观之,昔人与三子之论,皆不可偏废。但三子以类乎中风之病,视为中风而立论,故使后人狐疑而不能决。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火,因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三子所论者自是。因火因气因湿而为暴病暴死之证,与风何相干哉。

如内经所谓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亦未尝必因于风而后能也。夫风火气湿之殊,望闻问切之闲,岂无所辨乎。辨之为风,则从昔人以治,辨之为火气湿,则从三子以治,如此庶乎析理明,而用法当矣。惟其以因火因气因湿之证,强引风而合论之,所以真伪不分,名实相紊。若以因火因气因湿证,分而出之,则真中风病彰矣。

所谓西北有中风,东南无中风者,其然欤,否欤。斯辨诸子所论,名实相紊,而不明真中风之异,可谓精切。又何疑丹溪东南无中风之语哉。夫风者,天地之大气也,五运之造化,四时之正令耳,上下八方,无所不至者。且人在气中,形虚者,即感之,伤之,中之,有轻重不同,实八风虚实之异耳。

矧有痿湿火热痰气虚诸证,而似中风,故古今治例不一。是以徐先生折衷诸经之旨,辨已上诸证,不得与中风同治,又岂惟三子所论哉。然王氏以扩充其例,因有是辨,亦不害其为叮咛也。

余尝居凉州,即汉之武威郡也,其地高阜,四时多风少雨,土艺粟麦,引泉灌漑。天气常寒,人之气实腠密,每见中风,或暴死者有之,盖折风燥烈之甚也。

时洪武乙亥秋八月,大风起自西北,时甘州城外路死者数人。余亦始悟经谓西北之折风,伤人至病,暴死之旨不诬,丹溪之言,有所本也。人盖不经其所,虽审经意故,莫不有疑者也。吁。医之不明运气造化地理,病机之微,而欲行通变之法者,难矣哉。

叙疠风为病

编辑

内经曰,风气与太阳行诸脉兪,散于分肉之闲,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膹䐜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疠者,有荣卫热胕,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

疠风治法

编辑

内经云,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王注,泄卫气之怫热。刺骨髓,汗出百日,泄荣气之怫热。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怫热屏退,阴气内复,故多汗出须眉生也。

灵枢云,疠风者,数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勿食他食,以犯其病。

论疠风属肺生虫属木皆血热之病

编辑

病机云,内经云脉风成为疠,俗云癞病也。先桦皮散,从少至多,服五七日,灸承浆穴七壮。灸疮轻再灸,疮愈三灸之后,服二圣散。泄热祛血中之风邪,戒房室三年,病愈,药灸同止。述类象形,此治肺风之法也。然此疾非止肺藏有之,以其病发于鼻,俗呼为肺风也。

鼻肿凖赤胀大而为疮,乃血随气化也,气既不施,则血为之聚,血既聚,则使肉烂而生虫也。生虫者,厥阴主之,厥阴为风木,主生五虫。盖三焦相火热甚而制金,金衰故木来克侮,宣泻火热利气之剂,虫自不生也。故此疾血热明矣,当以药缓踈泄之。煎局方升麻汤,下钱氏泻青丸,馀病各随经治。

按,疠风,皮毛血脉先受病,二者属荣卫所主,故言肺风。至于内坏生虫,又阳明厥阴所属,故其用药皆踈泄肺气,祛逐血分之邪热。其灸承浆一穴,乃阳明任脉之会,所以宣通血脉以散风也。

论癞风宜汗宜下宜出血

编辑

子和书云,内经论癞,针二百日,眉毛再生,针同发汗也。但无药者,用针,一汗,可抵千针。故高供奉尝采萍治瘫痪风出汗。

张主簿病癞十馀年,戴人曰,足有汗者可治之,当发汗,其汗出当臭,其涎当腥。乃置燠室中以三圣散吐之,汗出周身如卧水中,其汗果臭,痰皆腥如鱼涎,足心微有汗。次以舟车丸濬川散下五七行,如此数次乃瘳。

又一人病风,面黑,爬搔不已,眉毛脱落,刺其面大出血如墨,刺三次,血变色。每刺自额至颐,排针上下俱刺,每隔日一刺,至二十馀日方已。

按,此论内经用针同发汗,至于出血亦同汗也。但疠证,在经,在表,故宜针宜汗,有恶血留滞,故宜出血,或于肿上,或于委中皆可也。又肠胃有秽恶出积,故宜下。大抵皆宣泄表里血气邪热之毒也。

论疠风所因

编辑

三因之经所载疠风,即风论所谓,恶疾是也。虽名曰风,未必皆因风,大率多嗜欲,劳动气血,热发汗泄,不避邪风冷湿,使淫气与卫气相干,致肌肉皮肤疡溃,鼻梁塌坏。千金所谓自作不仁极猥之业,虽有悔言,而无悔心,良得其情。然亦有传染者,原其所因。皆不内外涉外所因而成也。治之须推其所因,凡因风寒湿热兼劳役饮食,与夫传染,颖然不同。若例以泻风药治之,则失矣。

按,此云虽名曰风,未必皆因风,此论固善。盖此疾多由嗜欲饮食积毒之所致,因其病证,秽恶可畏,又不可不谓之风也。若夫传染之说,世或有之,虽因其一家,血脉饮食居处气味之相传者,本无内热积毒,亦不能染也。

论大风有上下之分

编辑

丹溪云,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闲杀物之风,古人谓之疠风,以其酷烈暴悍可畏尔。人得之者,须分在上在下,夫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涎恶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恶物陈虫,于榖道中出。所出虽有上下道路之异,然皆不外乎阳明一经,治此病者,须知此意。

看其疙瘩与疮,上先见者,上体多者,在上也,下先见者,下体多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在上后在下也。阳明经胃与大肠也,无物不受,此风之入人也,气受之,则在上多,血受之,则在下多,血气俱受者,甚重。自非医者有神,病者有铁心,罕有免者。

夫或从上,或从下,以渐而来者,皆可治。病人见其病势之缓,多忽之,虽按此法施治,病已全然脱体,若不能绝味绝色,皆不发,再发则终于不救矣。

某曾治五人矣,中闲唯一妇人得免,以其贫甚,无物可吃也,馀四人三两年后皆再发。孙真人曰,吾尝治四五百人,终无一人免于死。非孙真人之不能治也,盖无一人能守禁忌耳。此一妇,治本病外,又是千馀贴加减四物汤,半年之上,方得月经行,而十分安全。金匮钩玄云,治法在上者,醉仙散,在下者,通天再造散,后用通神散,可用三棱针委中出血。不能忌口,绝房劳者,不治。

谨按,疠风,古方谓之大风恶疾,以其疮痍茶毒,脓汁淋漓,眉鬓堕落,手足指脱,顽痹痛痒,鼻塌眼烂,齿豁唇掲,病势之可畏耳。若专以房劳嗜欲饮食积毒之所致,何为遽至于是。故丹溪先生亦谓之受得杀毒之风也。

盖其风毒之伤,与夫内毒所致,人皆安得而知之。及其病证显露,方始归咎于此,其于外受之风,内积之毒,岂可得而分治之也。故内经刺肌肉,刺骨髓,以泄荣卫之怫热,灵枢以锐针刺肿上,按出恶气恶血,子和用汗吐下出血之法,河闲用踈风泄热之剂,俱不分病之所因,随其病之所在,以调之也。

至于丹溪,分在上在下气血受病多少,其用药取涎下毒,虽皆前人之法,亦可谓深得病情,而善用其法者矣,学者宜细观之。

若夫用药之外,守禁忌,谨调养,清心绝欲,独淡内观,又在夫人而不在乎医也。孙真人戒之深矣,其可忽乎。

论破伤风表里中治法

编辑

病机云,破伤风者,同伤寒证治,通于表里,分别阴阳,有在表,有在里,有在半表半里者。在里宜下,在表宜汗,在表里之闲,宜和解,不可过其治也。故表脉浮而无力者,太阳也,脉长而有力者,阳明也,脉浮而弦小者,少阳也,若明此三法而施治,不中病者鲜矣。

原病式云,夫破伤中风之由者,因疮热甚欎结,而荣卫不得宣通,怫热因之遍体,故多白痂。是时疮口闭塞,气难通泄,热甚则生风也。不已则表传于里,亦犹触冒伤寒,怫热欎甚不解,则表传于里者也,但有风热微甚兼化,故殊异矣。

大法,破伤中风,风热燥甚,怫欎在表,而里气尚平者,善伸数欠,筋脉拘急,或时恶寒,或筋惕而搐,脉浮数而弦也。宜以辛热治风之药,开冲结滞而愈。犹伤寒表热怫欎,而以麻黄汤辛热发散者也。

凡用辛热开冲风热结滞,宜以寒药佐之则良,免致药中病而风热转甚也。如治伤寒发热,用麻黄桂枝,加黄芩石膏知母之类是也,若世以甘草滑石葱豉寒药发散,甚妙。

若表不已,渐伤入里,里又未太甚,而脉在肌肉者,宜以退风热开结滞之寒药调之,或微加治风辛热亦得。犹伤寒在半表半里,而以小茈胡和觧之也。

若里热以甚,而舌强口禁,项背反张,惊搐惕搦,涎唾稠粘,胸腹满塞,而或便溺闭结,或时汗出,脉洪数而弦也。然汗出者,由风热欎甚于里,而表热稍罢,则腠理踈泄,而心火热甚,故汗出也。法宜除风散结,寒药下之,后以退风热开结滞之寒药调之,而热退结散,则风自愈矣。

凡治此,亦宜按摩导引,及以药干开牙关,勿令口禁,使粥药得下也。

按,此论表里中,脉病证治,至为详尽,前人所未论也。

论破伤风所因不同

编辑

病机云,破伤风者,有因卒暴伤损风袭之闲,传播经络,至使寒热更作,身体反张,口噤不开,甚者邪气入藏。有因诸疮不瘥,荣卫虚,肌肉不生,疮眼不合,风邪亦能外入于疮,为破伤风之候。

有诸疮不瘥,举世皆言著灸为上,是谓热疮,而不知火热客毒,逐经诸变,不可胜数。微则发热,甚则生风而搐,或角弓反张,口噤目斜。亦有破伤不灸而病此者,因疮著白痂,疮口闭塞,气难通泄,故阳热易为欎结,热甚则生风也。

按,此论所因有四。二者,因疮口入风,似属外因,一者,因灸逐热,似属不内外因,一者,因疮口闭塞,内热生风,似属内因也。

谨按,破伤风证,右方药论甚少,岂非以此疾与中风同论。故不另立条目也。唯河闲论与伤寒表里中三法同治,用药甚详。其言病因,有因外伤于风,有因灸及内热所作者。然与中风相似也。但中风之人,尚可淹延岁月,而破伤风者,犯之多致不救。

盖中风,有在经在府在藏之异,独入藏者最难治。破伤风或始而出血过多,或疮早闭合,瘀血停滞,俱是血受病,血属阴,五藏之所主。故此风所伤,始虽在表,随即必传入藏,故多死也。

又此病或疮口坦露,不避风寒,而无所伤,或疮口闭合,密避风邪,而反病此,或病已十分安全,而忽有此。大抵皆由内气虚而有欎热者得之。若内气壮实,而无欎热者,虽伤而无所害也。

诸风门二○金匮方

编辑

中风历节病脉证幷治

编辑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芎䓖三分,桂枝三分

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风引汤。除热瘫癎。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

右十二味。杵,麁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癎瘈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

巢□脚气宜风引汤。

防己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分,桂枝三分,防风三分,甘草二分

右四味。以酒壹杯,渍之壹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㕮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头风摩散方。千金方名头风散。○三因方附子摩头散。治因沐头中风,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而病甚,头痛不可以出,至日则少愈,名曰首风。

大附子一枚,炮○千金方,烟霞圣效方,中形者,三因方,炮,去尖脐。,塩等分○千金方,圣效方,如附子大。

右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疢上,千金方,圣效方,摩顶上日三,圣效方又云,忌猪肉冷水。令药力行。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瘰,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两,炮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三因方,桂心、知母、防风各四两,芍药、甘草、麻黄去节、附子炮,去皮脐,各三两。右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七分,去滓,空腹服。一法,有白术,川芎,杏仁,半夏。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芍药、黄耆各三两,甘草,川乌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右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矾石汤。治脚气冲心。

矾石二两

右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方,简易方,名西州续命汤。治中风痱,千金方注云,一作入藏。身体不能自収,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千金方,冒眛不识人,拘急背痛,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兼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

麻黄玉机微义,三两,去节。,桂枝微义,去皮。、当归、人参、石膏微义,碎绵裹。、干姜、甘草各三两○微义,炙,各二两。,芎䓖微义,一两。,杏仁四十枚○微义,去皮尖,十四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幷治但伏不得卧,欬逆上气,面目浮肿。○千金方,麻黄六两,石膏四两,桂心二两,甘草、芎䓖、干姜、黄芩、当归各一两,杏人三十枚。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黄,再沸,掠去上沫,后下诸药,煮取四升。初服一升,犹能自觉者,勿熟眠,卧可厚覆,小小汗出已,渐减衣,勿复大覆,可熟眠矣。前服不汗者,后复一升,汗后,稍稍五合,一服安稳,乃服勿顿服也。汗出则愈,勿复服。饮食如常,无禁忌,勿见风。幷治上气欬逆,若面目大肿,但得卧,服之大善。凡服此汤不下者,人口嘘其背,汤则下过矣。病人先患冷汗者,不可服此汤,若虚羸人,但当稍与五合为佳。闲有辄行此汤,与产妇及羸人,喜有死者,皆为顿服三升,伤多,且汤浊不清故也。但得清澄而稍稍服,微取汗者,皆无害也。胡洽方,古今录,名大续命汤。简易方治证与千金方同。,麻黄六两,去根节,石膏四两,桂心二两,甘草、芎䓖、干姜、黄芩、当归各一两,杏仁三十介,去皮尖。㕮咀,每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去滓,温服。

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耆二分,黄芩三分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活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千金方,麻黄三十铢,黄芩十八铢,黄耆、细辛各十二铢,独活一两。右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小汗,两服大汗。心中热加大黄半两,胀满加枳实六铢,气逆加人参十八铢,心悸加牡蛎十八铢,渴加栝蒌十八铢,先有寒加八角附子一枚。此方秘不传。千金月令。独活四分,麻黄三分,去节,黄耆、黄芩各二分,细辛一分。右以水五升,煎取二升,分再服,小汗便差。有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壳一枚,去穰,炙,气逆加人参。三因方,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不欲饮食。兼治贼风偏风猥腿风半身不遂失喑不言。麻黄去节,汤两一分,黄茋半两,黄芩三分,独活一两。右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取汗为效。心热加大黄半两,胀满加枳实一分,气逆加人参三分,心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括蒌根,寒加附子一枚,炮熟入。得效方同。

近效方术附子汤。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

右三味。锉,每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山茱萸、署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乙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白术四两,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诸风门二○千金方〈一〉

编辑

诸风

编辑

小续命汤。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麻黄、防己崔氏外台不用。、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芎䓖、杏人各一两,防风一两半,附子一枚,生姜五两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有人脚弱服此方,至六七剂得瘥。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喑。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小品,千金翼同。深师古今录验,有白术,不用杏人。救急,无芎䓖杏人,止十味。延年,无防风。○千金月令,主风入藏,体缓筋急。桂心、甘草炙。各三两,麻黄去节,二两,人参、芎、附子、白术、防己、芍药、黄芩已上各一两,防风一两半。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三里进一服,不差,可服三二料。忌菘菜生葱生冷水。和剂局方,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随,口眼㖞斜,手足颤掉,语言蹇涩,肢体麻痹,神情昏乱,一本气乱。头目眩重,痰涎倂多,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若治脚气缓弱,久服差。久病风人,遇天色阴晦,节候变更,宜服以防喑痖,及治诸风服之皆验。麻黄去节、人参去芦、黄芩、白芍药、芎䓖、甘草锉爁、杏仁去皮尖,炒黄、防己、肉桂去皮,各一两,防风去芦,一两半○三法六门,一两,附子炮,去皮脐,细切,半两。右除附子杏仁外,𢭏为麁散,后入二味,令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医方集成,南北经验方,袖珍方,玉机微义,水一盏,枣一介。姜五片,煎取一盏,去滓,食前,三法六门,食后。稍热服。王氏集验方同。加枣一枚尤好。三因方,治证与千金方同。麻黄去节,汤、防己崔氏外台不用。、人参、黄芩、桂心、甘草、白芍药、芎䓖各一两,杏仁一两,汤去皮尖,炒,附子一枚,炮,去皮脐,防风两半。右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二个,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取汗,随人虚实与所中轻重。有人脚弱,服此六七剂得差。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喑。一云,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疼有热,去附子芍药。古今录验,有白术无杏仁。救急,无芎䓖、杏仁,止十味。延年,无防风。一云,遗失便利,产后失血,幷老人小儿,用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一法,治或歌哭,或笑语,无所不及,用麻黄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二两,无防风、附子、生姜,有当归一两。简易方,治卒中风云云,神情闷乱,与千金方同。历观此汤,治诸风,不拘病之轻重表里深浅,服之皆验,不令人虚。药材与局方同,但附子一枚。右锉散,每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二枚,同煎七分,去滓,不拘时服,取汗,随人虚实与所中轻重也。有人脚弱,服此六七剂得瘥。有风疹家,天阴节变,辄合服之,可以防喑。小品千金翼同。深师录验方,有白术,不用杏仁。救急方,无川芎、杏仁。延年方,无防风。经验良方,此下云,详此方亦出张仲景古方,又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加防风辈,若不用杏仁,似失其立方本意。又此方以防风为君,去防风恐无义理。崔氏外台方,不用防己云,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葱。一本云,恍惚者,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宋氏药证云,烦燥大便涩,本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加竹沥,脏寒大便利,本有寒者,去黄芩,加白术、附子,骨肉冷痛者,加肉桂、附子,烦多惊者,加犀角,呕逆腹胀,加人参、半夏,自汗者,去麻黄。究原方云,中风语言蹇涩,手足颤掉,加石菖蒲、竹沥,大便秘,胸膈不快,加枳实、大黄,气塞不通,加沉香,有痰,加天南星,炮切数片。叶氏方,有羌活,川乌炮去皮尖,当归去芦,无防己,通前十三味。春加麻黄一两,夏加黄芩三两,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风虚加川芎一两,失喑加杏仁一两,燥渴,加麦门冬、干葛各一两。身疼痛加秦芁一两,上气浮肿喘急加防风一两,名四时加减续命汤。直指方,治中风,诸风迷仆,涎潮,舌强语蹇,或昏溃痿弛,或厥冷拘挛,不论表里浅深,服之皆验。药材与局方同。右锉散,每服三钱,姜五厚片,枣二枚,水盏半,煎一盏,温服。恍惚加白茯苓,骨节烦疼,素有热,去附子,倍芍药,烦燥大便秘,去附子倍芍药加竹沥,大便利,素有寒,去黄芩,加白术、附子,骨肉冷疼,加辣桂、附子,呕逆腹胀,加人参、半夏,自汗,去麻黄,加芍药,大便结热,去附子,加枳壳、大黄,痰多,加南星炮切数片,风虚加当归,渴加括蒌根,身疼加秦芁,喘急加炒桑白皮。严氏济生方,治证与千金方同。防己、麻黄去根节,汤泡、人参、桂心不见火,黄芩、甘草、白芍药、杏仁汤浸,去皮尖,炒、芎䓖各一两,附子炮,去皮脐,一枚,防风去芦,一两半。右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两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恍惚者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疼本有热者,去附子,加秦芁一两。管见大全良方,治证及服法与简易方同,药材与济生方同。得效方,加减续命汤,治证与局方同。麻黄去根,人参、黄芩、白芍药、川芎、甘草、杏仁去皮尖,炒、防己、桂各二两,防风一两半,附子炮,去皮脐,有热者,用白附子。。右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二枚煎,不拘时候,温服,取汗,随人虚实与所中轻重也。筋急拘挛,语迟脉弦,加薏苡仁。治筋急,加人参、黄芩、芍药,以避中寒,服后稍轻,再加当归全愈。脚气痹弱不能转侧,心神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疼有热者,去附子,倍加芍药。烦燥大便涩,去附子,倍芍药,加竹沥。脏寒大便自利,去黄芩,加白术、附子,骨肉冷痛者,加肉桂、附子。烦燥多惊者,加犀角,呕逆腹胀,人参、半下,自汗,去麻黄。语言蹇涩,手足颤掉,石菖蒲、竹沥。大便秘,胸中不快,枳壳、大黄。气塞不通,沉香,有痰南星数片。发渴,麦门冬、干葛、瓜根,身疼秦芁。上气浮肿喘急,防风、桑白皮。以上所加各一两。小儿慢惊,煎取药汁一盏,入生姜汁,再煎一二沸,日三服,夜二服。夏闲又有热者,减桂一半。春加麻黄一两,夏加黄芩一两,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风虚加川芎一两。一方,加木香、缩砂、独活各一两,川乌炮三分,亦效。牙关紧,用南星末半钱,龙脑一字,频擦牙上,令热即自开。永类钤方,治证与局方同。防风去芦,乙两半,麻黄去节,汤泡、防己、人参、黄芩、桂心、杏仁去皮尖,炒黄、白芍、甘草、川芎各乙两,附子炮,半两。一方,去附子,加木香、南星,以通气。右㕮咀,每半两,水盏半,姜五片,枣一个,煎七分,热服无时。简易集加减。同上。此方出仲景古方,桂枝麻黄各半汤加防风,是防风为君,去麻黄似失立方本意矣。此方古今治风良方,喜发汗,亡血偏枯者,又宜养血,更兼通气药,兼服如前顺气散,必成功矣。又此方以防风为君,延年去防风,恐无义理。臞仙活人心,通治八风五痹痰瘚等疾,以一岁为緫,六经为别,药内随证细分加减,自古名医不能越此。药材与局方同。右除附子、杏仁外,捣为麤末,后入二味匀,每服五钱,水一锺半,生姜五片,煎至一锺,去粗,稍热,食前服。无附子、防风、生姜,有当归一两。春加麻黄一两,夏加黄芩七钱,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精神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痛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心烦多惊者,加犀角半两,骨闲冷痛者,倍用桂、附,呕逆腹胀者,倍人参,加半夏一两,燥闷大便涩者,去附子,倍芍药,入竹沥一合煎服,脏寒下利者,去防己、黄芩,倍附子一两,加白术一两,便利,产后失血,幷老人小儿,加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治或歌哭,或笑语,无所不及,用麻黄、人参、桂枝、白术各三两。自汗者,去麻黄、杏仁,加白术,脚弱,加牛膝、石斛各一两,身疼痛,加秦芃一两,腰疼,加桃仁、杜仲各半两,失音,加杏仁一两。御医撮要,治证与局方同。麻黄去根节、防己、人参去芦头、黄芩、桂心去麁皮、附子炮,去皮脐、甘草锉爁、芍药、芎䓖、杏人去皮尖,炒黄,各一两,防风一两半,去芦头,生姜五两。右十二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差,更合三四剂必佳。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若要为散,除附子、杏仁、生姜外,合𢭏麤末,后入附子杏仁令匀,每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前。

小续命汤。治中风,冒眛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四肢缓急,遗失便利。此与大续命汤同,偏宜产后失血幷老小人。

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生姜五两,人参、芎䓖、白术前方有杏人。、附子、防己、芍药、黄芩各一两,防风一两半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古今录验,无桂心,名续命汤,胡洽,千金翼同。

又方。治风历年岁,或歌或哭,或大笑,言语无所不及方。

麻黄三两,人参、桂心、白术各二两,芍药、甘草、防己、黄芩、芎䓖、当归各一两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覆取汗。

大续命汤。治肝厉风,卒然喑哑,依古法,用大小续命二汤。通治五藏偏枯贼风方。

麻黄八两,石膏四两,桂心、干姜、芎䓖各二两,当归、黄芩各一两,杏人三十枚,荆沥一升

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两沸,掠去沫,下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又下荆沥煮数沸,分四服。能言未瘥,后服小续命汤。旧无荆沥,今增之,效如神。千金翼有甘草。

又方。治大风经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痒不自知。

独活、麻黄各三两,芎䓖、防风、当归、葛根、生姜、桂心神巧万全方,已上六味,各二两,茯苓、附子、细辛、甘草各一两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老小半之。若初得病,便自大汗者,减麻黄,不汗者,依方。上气者,加吴茱萸二两,厚朴一两。干呕者,倍加附子一两,啘者,加橘皮二两。若胸中吸吸少气者,加大枣十二枚。心下惊悸者,加茯苓一两。若热者,可除生姜加葛根。初得风,未须加减,便且作三剂,停四五日已后,更候视病虚实平论之,行汤,行针,依穴灸之。

又方。治与前大续命汤同,宜产妇及老小等方。

麻黄、芎䓖各三两,干姜、石膏、人参、当归、桂心、甘草各二两,杏人四十枚

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外台名续命汤,范注同云。是张仲景方,本欠两味。

大续命散。治八风十二痹,偏枯不仁,手足拘急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起止颠倒,或卧苦惊,如堕地状,盗汗,临事不起,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者恐怖见鬼来収摄,或与鬼神交通,悲愁哭泣,忽忽欲走方。

麻黄、乌头、防风、桂心、甘草、蜀椒、杏人、石膏、人参、芍药、当归、䕡茹翼作芎䓖。、黄芩、茯苓、干姜各一两

右十五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再,后加以知为度。

续命煮散。治风无轻重皆主之方。

麻黄、芎䓖、独活、防己、甘草、杏人各三两,桂心、附子、茯苓、升麻、细辛、人参、防风各二两,石膏五两,白术四两

右十五味。粗筛下,以五方寸匕,内小绢袋子中,以水四升,和生姜三两,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日勿绝,慎风冷大良。吾尝中风,言语謇涩,四肢痑曳,处此方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排风汤。治男子妇人,风虚,湿冷邪气入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其肝风发,则面青,心闷乱,吐逆呕沫,胁满头眩重,耳不闻人声,偏枯筋急,曲拳而卧。其心风发,则面赤,翕然而热,悲伤瞋怒,张目呼唤。其脾风发,则面黄,身体不仁,不能行步,饮食失味,梦寐倒错,与亡人相随。其肺风发,则面白,欬逆唾脓血,上气奄然而极。其肾风发,则面黑,手足不遂,腰痛难以俛仰,痹冷骨疼。诸有此候,令人心惊,志意不定,恍惚多忘,服此,安心定志,聦耳明目,通脏腑,诸风悉主之。

白鲜皮、白术、芍药严氏济生方,白芍药、桂心济生方,不见火、芎䓖、当归济生方,去芦、杏人济生方,去皮尖、防风济生方,去芦、甘草各一两○济生方,炙,独活济生方,去芦、麻黄济生方,去根节、茯苓各三两○济生方,去皮,生姜四两○济生方,无

右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每服一升,覆取微汗,可服三剂。○济生方,右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服之微汗不妨。此药大理荣血,摧抑肝邪。肝实有风,脉来浮实有力,目赤胁疼,口苦心烦,错语多怒,宜加羚羊角,热盛者,加犀角。肝虚有风,脉来浮虚无力,当去麻黄加黄茋,不能言者,加荆沥。和剂局方。白茯苓去皮、独活去芦、麻黄去节,各三两,肉桂去麁皮○三因方,得效方,桂心。、白鲜皮、芎䓖、当归去芦,酒浸一宿、防风去芦叉、白芍药、甘草锉炒、杏仁去皮尖,双仁者,麸炒令黄色、白术各二两。右为麤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同煎八分,三因方,得效方,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常服安心定志,聦耳明目,通脏腑,诸风疾并皆治之。简易方,三法六门,澹寮方,经验良方,玉机微义,同。直指方,治五脏风诸风,亦治风毒脚气肿痛。白鲜皮、白术、白芍药、辣桂去麁皮、当归、川芎、杏仁去麁尖,微炒、防风、甘草各二两,炒,独活、麻黄去节、白茯苓各三两。右麤末,每服二钱,水盏半,姜四片,煎一盏,温服。医方集成,治中风,邪气入于五脏,令人狂言妄语,精神错乱,以至手足不仁,痰涎壅盛。茯苓去皮、独活去芦、麻黄各三两,白鲜皮、当归去芦、防风去芦、芎䓖、白术、甘草各二两,肉桂去粗皮、杏仁去皮尖,麸炒、芍药各一两○永类钤方,已上三味,各二两。。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钤方,半两服,水盏半。姜四片,同煎,温服,不拘时。南北经验方,袖珍方,同。

大八风汤。简易方,无大字。治毒风顽痹,亸曳手脚不遂,身体偏枯。或毒弱,简易方气弱。不任,或风入五脏,恍恍惚惚,多语喜忘,有时恐怖,或肢节疼痛,头眩烦闷,或腰脊彊直,不得俛仰,腹满不食,欬嗽,或始遇病时,卒倒闷绝,即不能语,便失喑,半身不随,不仁,沉重,皆由体虚恃少,不避风冷所致,治之之方。

当归二两半,五味子、升麻各一两半,乌头、黄芩、芍药、远志、独活、防风、芎䓖、麻黄、秦芁、石斛、人参、茯苓、石膏、黄芪、紫菀各一两,杏人四十枚,甘草、桂心、干姜各二两,大豆一升。千金翼云二合

右二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酒二升,合煮,取四升,彊人分四服,羸人分六服。○简易方,右㕮咀,每四钱,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六分,去滓服,量人虚实加减服。

八风散。治八风十二痹,猥退,半身不遂,历节疼痛,肌肉枯燥,皮肤𥆧动,或筋缓急痛,不在一处,卒起目眩,失心恍惚,妄言倒错,身上㾦瘰,面上起疱,或黄汁出,更相染渍,或燥或湿,颜色乍赤乍白,或青或黑,角弓反张,乍寒乍热方。

麻黄,白术各一斤,羌活二斤,黄芩一斤五两,大黄半斤,栝蒌根、甘草、栾荆、天雄、白芷、防风、芍药、天门冬、石膏各十两,山茱萸、食茱萸、踯躅各五升,茵芋十四两,附子三十枚,细辛、干姜、桂心各五两,雄黄、朱砂、丹参各六两

右二十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初每日一服,三十日后,日再。五十日知,百日瘥,一年平复,长服不已佳。先食服。

小八风散。治迷惑如醉,狂言妄语,惊悸恐怖,恍惚见鬼,喜怒悲忧,烦满颠倒,邑邑短气,不得语,语则失忘。或心痛彻背,不嗜饮食,恶风不得去帷帐,时复疼热,恶闻人声,不知痛痒,身悉振摇汗出。猥退,头重,浮肿爪不知痛,颈项强直,口面㖞戾,四肢不随,不仁偏枯,挛掣不得屈伸,悉主之方。

天雄、当归、人参各五分,附子、天门冬、防风、蜀椒、独活各四分,乌头、秦芁、细辛、白术、干姜各三分,麻黄、山茱萸、五味子、桔梗、白芷、柴胡、莽草各二分

右二十味。治下筛,合相得,酒服半方寸匕,渐至一匕,日三服。以身中觉如针刺状,则药行也。

乌头汤。治八风五尸恶气,游走胸心,流出四肢,来往不住,短气欲死方。

乌头、芍药、干姜、桂心、细辛、干地黄、当归、吴茱萸、甘草各二两

右九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葈耳散。治诸风方。

当以五月五日午时,干地刈取葈耳叶,洗曝燥,𢭏下筛,酒若浆,服一方寸匕,日三。作散,若吐逆,可蜜和为丸,服十丸,凖前计,一方寸匕数也。风轻易治者,日再服。若身体有风者,皆作粟肌出,或如麻豆粒,此为风毒出也,可以铍针刺溃去之,皆黄汁出尽乃止。五月五日多取阴干之,著大瓮中,稍取用之。此草辟恶,若欲看病省疾者,便服之,令人无所畏。若时气不和,举家服之。若病胃胀满,心闷发热,即服之。幷杀三虫肠痔,能进食,一周年服之佳。七月七,九月九,皆可采用。○玉机微义,右以葈耳叶曝燥为末,酒调服方寸匕,日三,若吐逆者,蜜和为丸,服十丸,准前计,一方寸匕,日三。

治心风虚热,发即恍惚,烦闷,半身不仁,挛急方。

荆沥、竹沥各五升,枸杞根白皮、生麦门冬各一升,香豉三合,人参、茯苓、栀子人、黄芩、芎䓖、桂心、细辛、杏人、防风、白鲜皮各二两,生姜、石膏、甘草各三两

右十八味。㕮咀,以水二斗,和竹沥荆沥,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凡五剂,闲三日,服一剂。一用防己三两。

治虚热恍惚惊邪恐惧方。

荆沥三升,竹沥二升,香豉三合,牛黄十八铢,生麦门冬、人参各三两,升麻、铁精、天门冬、龙齿、茯苓、栀子各二两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三升,去滓,下牛黄铁精,更煎五六沸,取二升七合,分五服,温服,相去十里久。

地黄煎。治热风,心烦闷,及脾胃闲热,不下食,冷补方。

生地黄汁、枸杞根汁二升,生姜汁、酥各三升,荆沥、竹沥各五升,天门冬、人参各八两,茯苓六两,大黄、栀子人各四两

右十一味。捣筛五物为散,先煎地黄等汁成煎,次内散药搅调,每服一匕,日再,渐加至三匕,觉利减之。

又方。

黄芩、干蓝、芍药、鼠尾草各三两,栀子人、生葛各六两,羚羊角五两,豉一升,绵裹

右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积热风方。

地骨皮、萎蕤、丹参、黄芪、麦门冬、泽泻各三两,清蜜、姜汁各一合,生地黄汁一升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地黄汁,更缓火煮,减一升,内蜜及姜汁,又煮一沸,药成。温服三合,日再。

大防风汤。治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腹急痛,大小便不利。

防风、当归、麻黄、白术、甘草各十八铢,黄芩三十铢,干地黄、山茱萸、茯苓、附子各一两

右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一服七合。大小便不利,内大黄人参各十八铢,大枣三十枚,生姜三两,煮取三升,分三服。深师加天门冬一两。

大戟洗汤。治中风发热方。

大戟、苦参各等分

右二味。为末,以药半升,白酢浆一斗,煮三沸,适寒温,洗从上下,寒乃止,立瘥。小儿三指撮许,浆水四升煮,洗之。

金牙酒。疗积年八风五疰,举身亸曳,不得转侧,行步跛躃,不能收摄。又暴口噤失音,言语不正,四肢背脊筋急肿痛,流走不常,劳冷积聚,少气,乍寒乍热,三焦不调,脾胃不磨,饮澼结实,逆害饮食,酢咽呕吐,食不生肌,医所不能治者。

金牙碎如米粒,用小绢袋盛。、地肤子无子用茎。苏恭用蛇床子。、干地黄、蒴藋根、附子、防风、细辛、莽草各四两,蜀椒四合,羌活一斤,胡洽用独活。

右十味。㕮咀,盛以绢袋,用酒四斗,于瓷罃中渍,密闭头,勿令泄气,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酒成,去滓,日服一合。此酒无毒,及可小醉,常令酒气相接,不尽一剂,病无不愈,又令人肥健。酒尽,自可加诸药各三两,惟蜀椒五两,用酒如前,勿加金牙也。冷加干姜四两。服此酒,胜灸刺。起三十,诸风亸曳神验。肘后备急,用升麻、干姜各四两,人参二两,石斛、牛膝各五两,不用蒴藋根,为十四味。苏恭不用地黄,为十三味。一方用蒺藜四两,黄芪三两。胡洽用续断四两,为十一味。千金翼用茵芋四两,无莽草。○圣惠方,治积年八风五注,举身亸曳,不得转侧,行步跛躃,不能收摄。又暴中风,口噤失音,语不通利,四肢筋脉皆急,毒风起,流走无常处,宜服金牙浸酒方。金牙𢭏碎、细辛、地肤子、干姜炮裂,锉、熟干地黄、附子炮裂,去皮脐、防风去芦头、茵芋、川椒去目、蒴藋根各四两,羌活一斤。右件药,细锉,以生绢袋盛,用清酒三㪷,于甆瓮中渍之,密泥封,勿泄气,春夏三四日,秋冬六七日开,每温服一小盏,常令醺醺然。此酒无毒,亦可小醉,不尽一剂,病无不愈,又令人肥徤矣。

常山太守马灌酒。除风气,通血脉,益精华,定六腑,聦明耳目,悦泽颜色,头白更黑,齿落更生。服药二十日,力势倍,六十日,志气充盈,八十日,能夜书,百日致神明,房中强壮,如三十时,力能引弩,年八十人服之,亦当有子。病在腰膝,药悉主之。

天雄二两,生用,商陆根、踯躅、蜀椒各一两,乌头一枚,大者,附子五枚,桂心、白敛、茵芋、干姜各三两

右十味。㕮咀,以绢袋盛,酒三斗渍,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去滓,初服半合,稍加至两三合。𢭏滓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以知为度。夏日恐酒酸,以油单覆之,下井中近水,令不酸也。千金翼,无商陆桂心,为八味。

蛮夷酒。治久风枯挛,三十年著床,及诸恶风,眉毛堕落方。

干地黄、独活、丹参、礜石各一两,麦门冬、附子、甘遂各二两,赤石脂二两半,干姜、芜荑、芫花、柏子人各一合,苏子一升,苁蓉、茯神翼作茯苓。、金牙、薯蓣、白术、杜仲、石南、牡荆子、山茱萸、款冬各十八铢,白芷、乌喙、乌头、人参、狼毒、蜀椒、防风、细辛、矾石、寒水石、牛膝、麻黄、芎䓖、当归、柴胡、芍药、牡蛎、桔梗、狗脊翼作枸杞。,天雄各半两,石斛、桂心各六铢

右四十五味。㕮咀,以酒二斗渍,夏三日,春秋六日,冬九日,一服半合。密室中合药,勿令女人六畜见之,三日清斋乃合。千金翼无芎䓖,云加大枣四十枚更佳。

又方。治八风十二痹,偏枯不随。宿食,久寒虚冷,五劳七伤,及妇人产后馀疾,月水不调,皆主之方。

礜石、桂心、白术、狼毒、半夏、石南、白石脂、龙胆、续断、芫花、白石英、代赭、䕡茹、石韦、玄参、天雄、防风、山茱萸、桔梗、蔾芦、卷柏、细辛、寒水石、乌头、踯躅、蜀椒、白芷、秦芁、菖蒲各一两,矾石、附子、远志各二两,石膏二两半,蜈蚣一枚

右三十四味。㕮咀,以酒二斗,渍四日,每服一合,日再。十日后去滓,曝干,𢭏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以知为度。胡洽四十二味,无桂心、细辛、乌头、踯躅、蜀椒,而有芒消、恒山、黄芩、黄连、大黄、麻黄、地黄、前胡、甘草、菟丝子、芍药、紫菀各一两,杏人一十枚。同捣筛,绢袋盛,用水三斗,麹三斤,黍米三斗作饭,依酿酒法,以药袋置酿中,春秋七日,冬十日,夏三日,酒成。服半鸡子壳,日三服,曝药为末,酒服方寸匕,以身体暖为度。

鲁王酒。治风眩心乱,耳聋,目暗,泪出,鼻不闻香臭,口烂生疮,风齿瘰𤻤,喉下生疮,烦热,厥逆上气,胸胁肩脾痛,手不能上头,不能带衣,腰脊不能俛仰,脚酸不仁,难以久立。八风十二痹,五缓六急,半身不遂,四肢偏枯,筋挛不可屈伸,贼风,咽喉闭塞,哽哽不利。或如锥刀所刺,行人皮肤中,无有常处,久久不治,入人五脏,或在心下,或在膏肓,游走四肢,偏有冷处,如风所吹。久寒积聚风湿,五劳七伤,虚损,百病悉主之方。

茵芋、乌头、踯躅各三十铢,天雄、防己、石斛二十四铢,细辛、牛膝、甘草、柏子人、通草、桂心、秦芁、茵蔯、山茱萸、黄芩胡洽作黄耆。、附子、瞿麦、干地黄、王不留行胡洽作天门冬,千金翼作王荪。、杜仲、泽泻、石南、防风、远志各十八铢

右二十五味。㕮咀,以酒四斗,渍十日,每服一合,加至四五合,以知为度。千金翼名此为鲁公酒,有干姜。胡洽无防己,以绢囊盛药,用水二斗,法麹二斤,同渍三四宿,出药囊,炊三斗黍米,内汁酿之,酒熟,饮如鸡子大,日三服,稍稍饮之,以知为度。

又方。治风,偏枯半死,行劳得风,若鬼所击,四肢不遂,不能行步,不自带衣,挛躄,五缓六急,妇人带下,产乳中风,五劳七伤。

干姜、踯躅、桂心、甘草、芎䓖、续断、细辛、附子、秦芁、天雄、石膏、紫菀各五两,葛根、通草、防风、柏子人、巴戟天、石斛、石南、山茱萸、石龙芮四两,天门冬、牛膝各八两,乌头二十枚,蜀椒半升

右二十五味。㕮咀,以水五升,渍三宿,法麹一斤合渍,秫米二斗合酿三宿,去滓,炊糯米一斗,酝三宿,药成。先食服半合,日再,待米极消尽,乃去滓,曝干末服。

独活酒。治八风十二痹方。

独活、石南各四两,防风三两,附子、乌头、天雄、茵芋各二两

右七味。㕮咀,以酒二斗,渍七日,每服半合,日三,以知为度。○圣惠方,独活四两,石南四两,防风三两,去芦头,茵芋、附子炮裂,去皮脐、川乌头炮裂,去皮脐、天雄炮裂,去皮脐、桂心、牛膝去苗。已上各一两,右件药细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二㪷渍,经七日,每日随性温饮一小盏,勿令大醉,以效为度。

贼风

编辑

桂枝酒。治肝虚寒,卒然喑哑不声,踞坐不得,面目青黑,四肢缓弱,遗失便利,厉风所损方。

桂枝、芎䓖、独活、牛膝、薯蓣、甘草各三两,附子二两、防风、茯苓、天雄、茵芋、杜仲、蒴藋根、白术各四两,干姜五两,大枣四十枚,踯躅、猪椒叶根皮各一升

右十八味。㕮咀,以酒四斗,渍七日,每服四合,日二,加至五六合。

大定心汤。治心气虚悸恍惚方。见惊悸门。

干姜附子汤。治心虚寒风,半身不遂,骨节离觧,缓弱不収,便利无度,口面㖞邪方。

干姜、附子各八两,桂心、麻黄各四两,芎䓖三两

右五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三日后服一剂。

侧子酒。治心寒,或笑,或呻,口欹方。见脚气门。

芎䓖汤。治卒中风,四肢不仁,善笑不息方。

芎䓖一两半,黄芩、石膏一用黄连。、当归、秦芁、麻黄、桂心、干姜、甘草各一两,杏人二十一枚

右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荆沥汤。治心虚寒,阴气伤,寒损心,惊掣悸,语声宽急混浊,口㖞冒眛,好自笑,厉风伤心方。

荆沥三升,母姜取汁,一升,麻黄、白术、芎䓖各四两,防风、桂心、升麻、茯苓、远志、人参、羌活、当归各三两,防己、甘草各二两

右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煎麻黄两沸,去沫,次下诸药,煮取三升,去滓,下荆沥姜汁,煎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白术酒。补心志定气。治心虚寒,气性反常,心手不随,语声冒眛。其疾源厉风损心,具如前方,所说无穷。

白术、地骨皮、荆实各五斗,菊花三斗

右四味。以水三石,煮取一石五斗,去滓,澄清取汁,酿米二石,用麹如常法,酒熟,随能饮之,常取半醉,勿令至吐。

依源麻黄汤。治脾虚寒,厉风所伤,举体消瘦,语音沉涩,如破鼓声,舌强不转,而好咽唾,口噤唇黑,四肢不举,身重如山,便利无度方。方阙。

半夏汤。温中下气。治脾寒,语声忧惧,舌本卷缩,嗔喜无度,惛闷恍惚,胀满方。

半夏、大麻人熬硏为脂、生姜各一升,芍药、茯苓、吾味子、桂心、橘皮各三两,白术四两,附子五两,甘草二两,大枣三十枚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下大麻人脂,更上火一沸,分三服。

当归圆。补脾安胃,调气止痛。治脾虚寒,身重不举,语音沉鼓,厉风伤痛,便利无度方。

当归、酸枣人、干姜各八两,芎䓖、干地黄、天雄各六两,地骨皮、黄耆各七两,大枣二十枚,吴茱萸五合,甘草、秦椒叶、厚朴、秦芁各四两,桂心、防风、附子、白术各五两

右十八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日再服。

依源麻黄续命汤。治肺虚寒,厉风所中,嘘吸战掉,声嘶塞而散下,气息短惫,四肢痹弱,面色青葩,遗失便利,冷汗出。

麻黄六两,大枣五十枚,杏人、白术、石膏各四两,桂心、人参、干姜、茯苓各三两,当归、芎䓖、甘草各二两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麻黄去沫,次下诸药,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旧方无术茯苓,今方无黄芩,转以依经逐病增损。

八风防风散。治肺寒虚伤,语音嘶下,拖气用力,战掉,缓弱羸瘠,厉风入肺方。

防风、独活、芎䓖、秦椒、干姜、黄耆、附子四十二铢,天雄、麻黄、石膏、五味子、山茱萸各三十六铢,秦芁、桂心、薯蓣、细辛、当归、防己、人参、杜仲各三十铢,甘草十二铢,贯众二枚,甘菊、紫菀二十

右二十四味。治下筛,每服方寸匕,酒调进至两匕,日再。

温中生姜汤。治肺虚寒,羸瘦缓弱,战掉嘘吸,胸满肺痿方。

生姜一斤,桂心、橘皮四两,甘草、麻黄三两

右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先煎麻黄两沸,去沫,然后入诸药合煮。

肾沥汤。治肾寒虚,为厉风所伤,语音謇吃不转,偏枯胻脚偏跛蹇,缓弱不能动,口㖞,言音混浊,便利仰人,耳偏聋塞,腰背相引,随病用药,依源增损方。

羊肾一具,黄耆、芎䓖、桂心、当归、人参、防风、甘草、五味子三两○得效方,各乙两。,玄参,茯苓,芍药各四两○得效方,各乙两二钱半。,礠石五两○得效方,一两七钱。,地骨皮二升,切○得效方,五钱。,生姜八两○得效方,二两。

右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羊肾,取七升,下诸药,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可服三剂。○得效方,右锉散,以水一斗,煮羊肾,取五升,下诸药,取二升,分三服服。

茵芋酒。治耳聋口欹等病。方见脚气门。

干地黄圆。治肾虚,呻吟,喜恚怒,反常心性,阳气弱,腰背彊急,髓冷方。

干地黄、山茱萸、天门冬、桂心、续断各一两半,柏子人、杜仲、牛膝、苁蓉四十二铢,茯苓、天雄、锺乳各二两,松脂、远志、干姜各三十铢,菖蒲、薯蓣、甘草各一两

右十八味。末蜜丸,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二,加至四十丸。

大岩蜜汤。治贼风,腹中绞痛,幷飞尸遁注,发作无时,发即抢心胀满,胁下如锥刀刺,幷主少阴伤寒方。

栀子十五枚,甘草、干地黄、细辛、羊脂青羊角亦得。、茯苓、吴茱萸、芍药小品用芎䓖。、干姜、当归、桂心各一两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脂令烊,分三服,温服,相去如人行十里顷。若痛甚者,加羊脂三两,当归芍药人参各一两。心腹胀满坚急者,加大黄三两。胡洽不用栀子羊脂茯苓桂心,名岩蜜汤。

小岩蜜汤。治恶风,角弓反张,飞尸入腹,绞痛闷绝,往来有时,筋急,少阴伤寒,口噤不利方。

大黄二两,雄黄、青羊脂各一两,当归、干姜、桂心、干地黄、芍药、甘草、细辛各四两,吴茱萸三两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六服。重者,加药,用水三斗,煮取九升,分十服。

排风汤。治诸毒风邪气所中,口噤闷绝,不识人,及身体疼烦,面目手足暴肿者方。

犀角、贝子、升麻、羚羊角各一两

右四味。治下筛,为粗散,以水二升半,内四方寸匕,煮取一升,去滓,服五合。杀药者,以意增之。若肿,和鸡子傅上,日三度,老小可斟酌加减,神良,亦可多合备用。

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腹,攻五脏,拘急不得转侧,叫呼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方。

乌头十五枚,要略用五枚。,大枣十枚,甘草二两,芍药四两,桂心六两,老姜一斤

右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别𢭏乌头去皮四破,蜜二升,微火煎,令减五六合,内汤中,煮两小沸,去滓。服一合,日三,闲食,彊者,三合,以如醉状为知,不知增之。

治贼风所中,腹内挛急方。

麻黄四两,甘草一尺,石膏、鬼箭羽各鸡子大

右四味。㕮咀,以东流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