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论尊号状
作者:陆贽 
本作品收录于《全唐文/卷0469

右。冀宁奉宣圣旨:“卿所商量加尊号事,虽则理体甚切,然时运必须小有改变,亦不可执滞不信。卿宜为朕更审思量,应亦无妨者。”

臣闻德合天者谓之皇,德合地者谓之帝,德合人者谓之王。父天母地以养人理物各得其宜者,谓之天子。是皆至尊之殊号,极美之大名,虽欲变更,无逾于此。故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自生人已来,君德之最神圣者,天下尊之美之,亦已至矣。而其指以为号者,或曰皇,或曰帝,唯目一字,且犹不兼。禹汤继兴,莫匪大圣,尚自菲薄,降号为王。嬴泰德衰于殷周,而名窃于羲皞,兼皇与帝,始总称之。流及后代,昏僻之君,乃有圣刘天元之号。是知人主轻重,不在名称。崇其号,无补于徽猷,损其名不伤于德美。然而损之有谦光稽古之善,崇之获矜能纳讠臽之讥,得失不侔,居然可辩。况今时遭屯否,事属艰难,尤宜惧思,以自贬抑。必也俯稽术数,须有变更,与其增美称而失人心,不若黜旧号以祗天戒。天时人事,理必相扶,人既好谦,天亦助顺。陛下诚能断自宸鉴,涣发德音,引咎降名,深自克责,惟谦与顺,一举而二美从之。外可以收物情,内可以应元运,上可以高德于敻古,下可以垂法于无穷。兴废典,矫旧失,至明也;损虚饰,收美利,大智也。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常为称首者,达于兹义而已矣。陛下何吝而不革,反欲加冗号以受实患哉?元元《道德经》曰:“王侯自谓孤、寡、不穀,以贱为本也。”周襄王遭乱出居于郑,告于诸侯曰:“不穀不德,鄙在郑地。”《春秋》礼之,以其能降名也。汉光武诏令上书者不得言圣,史册称之,以其能损已也。臣顾以贱微,获承访议,伊尹耻其君不如尧舜,臣亦耻之。是以诚发于中,不复防虑忌讳,赦其愚而鉴其理,惟明主行焉。谨奏。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