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景物图诗

金陵景物图诗


冶城

编辑

朝天宫即吴冶城。 杨吴时为紫极宫,宋为祥符,寻改天庆。元名玄妙,又升为永寿宫。明洪武十七年重建。后有万岁亭,凡大朝贺行礼,于此习仪。 山门径道,折而为九,叠拱层檐,楼阁环绕。 最后冶城山,相传为吴王夫差铸剑处,晋尚书卞壸墓在焉。 壸以御苏峻,偕其二子眕、盱同殉国难。于其所葬之处,宫而祀之,以劝后世之为人臣子者宜也。 至今岁时遣官致祭。 (冶山幽绝处,烟草卞公祠。 庾亮清谈日,苏峻称兵时。 荒城残日下,大衍(疑是道字)野云垂。 至今严伏腊,风雨护灵旗。)


杏花村

编辑

贵池有杏花村,以杜牧“牧童遥指”之句得名也。金陵亦有杏花村,在城中西南隅凤凰台下,无所谓村也。 然居民丛集,烟火万家,机杼之声相闻,染练之砧不断,锦绣成坊,足胜杏花春色。 又馀地傍城𬮱者,或为园囿,或种松竹,亦微有城市山林之意。昔亦曾种杏百馀株,以拟佳名,但开谢不常,盛衰迭见,惟因其名以髣髴之云耳。 (红雪笼花坞,青烟扑酒帘。茅屋四五家,新蒭悬步檐。 清旷屏氛杂,稔知非闾阎。 但见春骀荡,不见雨兼韯。)


燕子矶

编辑

观音山东北,一石吐江𣸣,三面悬壁崿绝,势欲飞去,则燕子矶也。 观音岩怪石礌垂,苍黛参差,上接云霄,而大江自龙江关西来,直过其下。 观音阁亦傍岩就江,朱阑凭之,瞰江若在楼船顶上立。行客至此,入观音港舍舟登岸,即壮缪庙。 先至水云亭,入祠,左则大观亭,坐石磴,临江已觉苍茫无际。 又扪松萝拾级以上,矶巅有小亭名俯江,从石罅下窥,犹见江转矶底,盖至此金陵地脉已尽。其上则采石矶之险,下则金焦北固之胜,北趋邗沟,则平衍无山。 故北行者多勾留,而南归者至多喜色也。 (石戴土山砠,凌空飞燕子。 孤根荡地轴,不信深五里。归客一开颜,太息江山美。 亭亭阁上松,淼淼岩下水。)


谢公墩

编辑

金陵有两谢公墩,其一在冶城北与永庆寺南者,乃谢太傅所眺。 李白登谢公墩诗序云:“此墩即太傅与王右军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者也。”其一在旧内东长安门外铜井庵傍,所谓半山里者。半山寺旧名康乐坊,因康乐(此处指谢玄)孙灵运。今以坊及墩观之,或康乐子孙之所居也。 王介甫诗“今日此墩应属我,不应墩姓尚从公”,东坡讥之。考介甫所居即康乐坊,然则我名公字、我屋公墩之句,乃误以康乐为太傅也。其图灌木蓊翳,左则永庆寺之浮屠,矗于林表,盖太白所咏之谢公墩也。 永庆寺在玄武桥西,梁永庆公主所建,因以为名。 又名白塔寺。(主家布金钱,绀宇因之成。地险人喧少,超然遗世情。 别有半山里,地界极分明。 直拗笑獾郎,独与昔贤争。)


凤凰台

编辑

凤凰台以李白之诗而名,其右为凤游寺。 初名丛桂庵,明神宗时焦太史澹园易今名,立石为记。 台属寺内,今台所存者培蝼,寺亦倾欹极矣。台在花盝冈,城内秦淮城外护河二水之间。 唐昇州城尚狭小,此处可凭高眺远,至杨行密恢廓城垣,逾淮水而南,台之风景尽矣,徒以太白诗存其名耳。 又台下有阮籍墓,谓明时掘断碑得之。按籍陈留尉氏人,殁于景元四年。后二年魏始禅晋,又十五年晋平吴,籍始终魏人,固不得葬于吴地。 一统志记籍墓在尉氏县东四十五里,是其实也。 或疑阮孝绪墓。 孝绪字士宗,音同而传讹焉。其图则因旧志而渲染之。 (酒星亦云没,台空凤难驻。 荒葛罥修途,崩榛塞广路。如何劖断碑,遽有步兵墓。后先两酒人,千秋动欣慕。)


莫愁湖

编辑

出三山门外半里许,有莫愁湖,相传妓名莫愁者居此,因以为名,然梁武帝诗云:“雒阳女儿名莫愁”,则不应在此。 其所以传闻者,以石城二字。 按楚有石城,莫愁居之,亦非此石城也。 今其地广数顷,水色萦洄,石城横亘于前,江外诸峯,遥相映带,中有梁氏园亭,盛夏轩窗四启,清风徐来,令人忘暑,殊不羡渊明北窗下也。又按湖在前明为徐中山王园,盖与贺鉴后先可媲美云。(美人不可见,搔首望天末。蔓草萦裙带,繁华点妆頞。 遥望风潭清,渐见溪堂豁。 野水飞鸳鸯,乔木鸣鸧鸹,当风抚层楹,湖外山一抹。)


凭虚阁

编辑

登凭虚阁者,所以望后湖也。阁在鸡鸣山极高处,逼近阁下一带,则台城瓴甓犹在,盖千馀年物。 考华林园、芳乐苑、日观台、永安宫、清暑殿、灵和殿,披香殿、芳乐殿、玉寿殿、五明殿、光华殿、永贤殿、青漆楼、齐云观、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历代踵事增华,皆在台城内。 今则一望荒烟蔓草,惟见水光接天,摇荡于高阁疏窗而已。(登高望翠微,空翠湿人衣。怅望台城外,当年立长围。 一朝雄图尽,空嗟人事非。 山禽犹解语,沙鸟独忘机。 怀古有馀情,凭阑逸兴飞。)


青溪

编辑

过大中桥而北为青溪。 按吴赤乌中凿东渠通城北堑,以泄后湖水,其流九曲,达于秦淮。后杨吴筑城断其流,截于通济城,支流与秦淮合。 又自通济门纳重译涧子诸桥水,遂从西北至三山门,复与秦淮合,以达于江。 今其河道由潮沟南流入旧内,所过复成桥、西华门、莲花桥、珍珠桥(珍珠桥者,陈后主泛舟遇雨,水生浮沤,宫人指为珍珠故云)、元武桥、红桥、竹桥,入濠而绝,所谓青溪一曲也。秦淮水亭相连,笙歌灯火称极盛。路入青溪则两岸皆竹篱茅舍,渔唱樵歌互答于冷烟衰草之外,耕夫扶犂,渔家晒网,昔人儗于苕霅潇湘,犹未足尽焉。 (路遇白下桥,绿波静如练。林中宿鸟安,桥影行鱼见。 旧内水瘀滞,断坦藤萝罥。筑城断淮流,怅然思李昪。)


雨花台

编辑

聚宝山之颠为雨花台,世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感天雨花。 其说甚诞。 盖山产细石如玛瑙,故名为聚宝。 山麓为梅冈,晋豫章内史梅赜家于冈上,或云营于冈下。 出聚宝门二里外,直造其颠,上有方正学、景忠介二先生祠。 近台则永宁泉,泉极清洌。茶社酒村皆近泉之左右,游人于此小憩。 近年冈下建仓颉庙,郡中士大夫春日以牲牷酒醴致祭庙中,奏古乐,用佾舞,每倾城往观。此殊有三代报赛风,不似笃信浮屠者,梵呗喧天,香花匝地已也。 (香风吹萎华,烟云笼𫶇嵲,缓步上半冈,怀古寻断碣。 其旁冢累累,其下藏碧血。 柳阴酒旗飏,柳色茶烟结。 开冰操棘矢,逐疫持桃茢。 都人修礼乐,用以祀仓颉。)


琉璃塔

编辑

长干寺旧有阿育王塔,历代皆言其中有舍利口爪发各一枚。 明永乐中建塔高九级,纯用琉璃为之,凡十六年始毕工,此郡志所载。寺盖自东晋以来名长干,刘宋以后改为天禧,洪武时灾,上命毋救火,俟其焚尽,因建今寺。 壮丽甲天下。 永乐建塔时,改名报恩。 康熙中南巡,御书匾额一级至九级,各因数起义,辉煌天语,至今士民瞻仰焉。 (舍利何年置,凌虚到碧霄。春日光晶荧,秋月影动摇。 但悟真空相,何虑劫灰烧。 香灯仗佛力,庄严托圣朝。)


灵谷寺

编辑

蒋山之东南独龙阜有禅院,其地去城市更远,二六时中粥鱼斋钟开,士尤喜栖托于此。旧名道林寺,梁改开善,明洪武初徙山之东偏,改名灵谷。自山门入松径五里乃至寺,其路履之有声,鼓掌则声若弹丝,俗呼琵琶街。 佛殿不施一木,皆垒甓架洞而成,俗呼无梁殿,规制仿佛大内。 后有浮图,即梁宝志公幻身,改葬于此。 塔前有石泉,僧昙隐所得八功德水也。 左梅花坞,寺有明祖御制“大灵谷寺记”。 石泉旁有松偃干,明祖月夜曾挂衣于上,虫螘不生。 老僧又传言,寺中馀杏亦为明祖所赏,赐以玉带,至今果核中有围如带。 (接竹倒垂松,水滴如石乳,长松间夭桃,带□梅花坞。 左侧近长陵,石马蹲宿莽。 守陵犹阿监,谁取一抔土。 乃知圣明朝,隆礼高千古。


桃叶渡

编辑

桃叶王大令妾,王诗:“渡江不用楫”,后人诗亦云:“桃叶春深夜渡江”,则其渡宜与江相近,不当在秦淮上。 然彼自送其妾耳,何与人事? 此处之必用渡而不可以设桥者,则以通济水关天门来水,不设桥以闭塞水道故也。顺治时李某为江宁守,设木桥。 康熙癸卯易木为石,以垂永久。又不知废于何时?今则仍木桥,名利涉。图作于康熙丙午年,正有木桥之时。 图中仍为问渡之景,绿柳毵毵,画帘隐隐,作二人者立于渡口,舟子操小榜,轻摇以至,则王山人所以存古意也。 (花霏白板桥,昔人送归妾。水照倾城面,柳舒含笑靥。 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 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


天印山

编辑

去都城四十里外有方山,形如方印,故名天印山。 秦始皇凿金陵、疏淮水,此山乃凿处也。 吴大帝为葛翁立观,齐武帝欲为离宫,其迹皆湮没不可考。 南史载徐嗣徽兵至秣陵故治,齐人跨淮立栅,度兵夜至方山。 周文育等各引还,齐兵自方山进,及倪塘。 据此,则方山在六朝时,亦为用兵设险之地。 今天下一统,承平已久,图中唯绘采樵者数人相与歌吟其下。 (岌嶪仙人馆,支筇□一攀。 丁丁伐木声,遥出林薄间。 谷深鸠隐蔽,林茂鸟缗蛮。 升平化日舒,行歌共开颜。 更须携旨酒、桑柘影中还。


观音山

编辑

山在观音门外,俯瞰大江。 明洪武初即山建观音阁,正德间因阁建寺,赐名弘济,礼部侍郎吕柟为文记之。 殿阁皆缘崖构成,危石半空嵌绝壁,上以铁锁穿石,下临江水,如燕怒飞,波涛喷激,历历如画。 禅堂亦金碧交错,竹树参差。 图中以其半绘大江。 由观音山下数十里为乌江,别由三山下二百里为芜湖。九江分道一曰乌江,二曰蜯江,三曰乌土江,四曰嘉靡江,五曰□江,六曰浮江,七曰禀江,八曰提江,九曰菌江,东会于彭泽,经芜湖名为中江,则此正江流扼要处也。 山后石壁方一丈六尺许,有大士像,眉发宛然,不自雕镂而成,亦造物之一奇也。(注湖以漫漭,灌江而漰沛,滈污六州域,经营炎景外。 山凹架佛堂,彤楼远尘壒。 焚香祝奇相,安流永清泰。)


幕府山

编辑

世传王导从晋元帝渡江,建幕府之所在,因以为山名。 按晋书,帝为琅玡王,与导素相亲善,军谋密策,知无不为。 晋国既建,以导为丞相,尤见委仗,号为仲父。 尝从容谓之曰:“卿吾之萧何也。”桓彝过江,与导极谈世事,以为得见管仲,宜其建牙吹角之地,犹足动后人之凭吊也。 其山去城西北二十里,周回三十里,高七十丈,山有五峯,峡中有石洞幽邃。 中峯有仙人台、虎跑泉。 西北峯曰夹萝,亦名翠萝,上有达摩洞。 其图皆𫌨缕可稽云。 (五峯高以长,石洞带翠萝。 沙鸟烟中没,云帆天际过。 高才推管仲,重任拟萧何。几时军府地,酣眠让达摩。)


乌衣巷

编辑

东晋时,乌衣、马粪皆王谢所居。乌衣巷在城南,有王谢故居,一堂匾曰“来燕”,久倾圯,马光祖撤而新之。 堂后建亭馆。 图中所绘浮图兰若则白塔寺也。寺有唐元奘法师顶骨舍利。寺在乌衣巷,昔人诗又以朱雀桥对,此谓巷与桥近则地傍南郊。 其浮屠金碧亦可仿佛长干寺景象。 (城南送夕晖,春风燕子飞。 言寻王谢宅,闾井生光辉。 牛心金柈贮,尘尾玉屑霏。 广厦久已倾,人往流风微。 惟馀旧兰若,茶板出荆扉。)


东山

编辑

谢安本高隐会稽之东山,及为太傅,从驾南渡,偶步于金陵之土山。 后人挹其风流,拟于会稽。 土山本无名,今即以小东山为名,与石跪山相望,去城东南四十里。 (太傅翼晋室,恬怡见风貌。 手持蒲葵扇,都人犹竞效。 偶憩林麓间,名山夙所乐。 他年屐齿折,淮淝恣腾赶。 始知赌墅时,雾隐南山豹。)


鸡笼山

编辑

玄武湖上有林麓曰鸡笼山。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始鸡鸣,因名鸡鸣埭。 建寺于山上曰鸡鸣寺。建塔曰普济塔。 前明为钦天山,于山巅置仪表以观象纬,为观象台。 中叶迁仪器于顺天,此台遂废。 台高二十丈,阶级二百馀,始跻其巅。 康熙中南巡,御书“旷观”匾额,至今称旷观亭,在山最高处。 (射雉鸣鸡处,山形蔚以深。 有如纵木座,鼓钹礼鸽王。 声华遍海内,毋乃太猖狂。 遥指古洞中,此老疲津梁。)


太平堤

编辑

出太平门外,有长堤,其水则后湖也。 一名蒋陵湖,一名玄武湖。 湖中洲凡五,前明贮天下图籍于湖中洲地,遂为禁地。灯火不得入。 其洲周四十里,鱼虾菱芡之利最多。 康熙中百姓纳税于官,湖为民佃。 乾隆初,上元令请归官佃,又成禁地矣。 (澄澈蒋陵湖,神光似沅澧。 弥漫春雨多,极望树如荠。 芙蕖红欲然,蒲稗青如洗。 步上长堤游,云水飘菰米。)


长桥

编辑

图中绘一长桥数丈曰长桥,今无此桥矣。 或云余澹心所作板桥杂记,即此桥也。考明朝初年设诸楼,贮妓乐其中,教坊司掌之,以延四方游客。 来宾楼在聚宝门外驯象街,重译楼与来宾楼对,鹤鸣楼在三山门外,醉仙楼在三山门内,集贤楼在瓦屑坝西,乐民楼在集贤院(疑当作楼)北、轻烟翠柳楼在江东门内,淡粉梅妍与轻烟翠柳对,南市北市在城中武定桥,长桥在其处,所谓“花月春风十四楼”也。 或云十六楼。今皆毁废无存。 (顿老弹琵琶,张奎收洞箫。 镂衣去湖湘,垂白犹妖娆。 不见朝朝艳,空闻夜夜娇。 惟馀淮水月,曾照几春宵。)


三宿岩

编辑

朱修撰三宿岩诗序云:“宋虞允文破金军于采石,回舟系泊于石边,故名三宿岩。其题名尚存。今建灵石阁于上,为游览之所。江流虽徙,隔于洲外,而嶙峋特立,自是奇观。”据此,则此地在宋时尚为江流所至,今则隔洲愈远,涛声浪系(疑当作击),不到耳边。 虽信宿石岩中,可以漱石,未必枕流矣。 (嵯峨灵石阁,传云三宿岩。 其上为青鸳,玲珑怪石嵌。 昔日涌江涛,岩下落征帆。 今日列僧庐,岩下长松杉。)


龙江关

编辑

龙江关在大江口东南。 诸国进贡者梯航数万里,每岁必至,立关于此,以招来之,所以柔远人焉。 郡志:龙江递运所船水夫,红座船水夫,龙江水马驿,应支银两,俱有定额。 今客船愈积,所支更增于前。 其上税者赴关口。 馀往来行旅之舟,则有数小舟横截于河道中,一为问其人即鼓棹行矣。 图作夜雨之景,亦以状行旅之优游自得,共赏江山之秀丽云。 (系缆龙江关,遥望金陵县。 关吏不相苦,泉贝每多羡。 昨夜东风急,风前翻石燕。 沽酒且停桡,坐看烟云变。)


锺山

编辑

锺山在城东北十五里,两峯挺秀,北一峯最高,其上有一人泉。 孙吴时改为蒋山,因蒋侯神也。 山为都城屏幛,阴阳向背,情态无穷,朝暾暮霭,朱殷掩映。 其图尺幅中具有层岩列岫之势。 北接雉亭山,明陵在焉。 康熙中南巡,悬“治隆唐宋”匾额于殿宇,至今岁时遣官致祭。 山上旧传有吴大帝陵,今不可考。 (紫气冒碧峯,草木郁葱蒨。 千磴挹晴岚,松风满台殿。 孙陵莽榛芜,□陵唯永奠。 荣光上烛天,宸章万目眗。 言寻茱萸坞,云深不可见。 策杖下曾峦,夕阳山几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