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翁先生文集
卷之一
作者:金学培
1732年
卷二

与权皆玉讲心经。晓起书赠。

编辑

岁暮终南下。端居昼揜门。欲将冲静趣。相对共忘言。

书怀赠权皆玉

编辑

儒林玉树姿。英爽超等夷。少奉鲤庭训。蚤折蟾宫枝。我在岭之南。北学来京师。求友昧其人。几岁泣路歧。试采泮水芹。初识紫芝眉。继联槐院席。投契通襟期。假馆近门墙。遗音听朱丝。闭户阅书史。钻硏不知疲。吾衰百无用。蛰藏固其宜。子少富经济。云何效我痴。男儿天地间。抱负本不赀。小技何足道。事业要及时。熊鱼辨取舍。舜跖分毫厘。求之则在此。圣训不我欺。顾惟名利府。举世之所驰。苟不闻大道。伥伥空何为。精金绝瑕颣。白玉谢磷缁。更勉高坚志。毋为俗子嗤。

次朴公耳仁基雨中韵

编辑

空斋寥落雨声幽。默念平生意转悠。卅载光阴浑似梦。九回肠曲更缘愁。多君对榻三馀乐。愧我离群一例游。直待天晴潦水落。各将心緖稳相抽。

观辥文清公读书录有感

编辑

起灭之私乱我心。几年科臼困沦沈。河津幸指横渠诀。濯旧来新誓自今。

瓢隐先生将向黄池。余欲陪行而未果。谨述所怀。伏呈行史。

编辑

洛水源头日月闲。别区形胜隔尘寰。山根太白仙都近。地接真珠鸟道艰。鹤洞云深春尚蚤。莲峯雨湿雪应残。此行直为寻真境。非是吟诗玩景还。

次愚川郑丈长浩吟

编辑

为问长浩桥。几个英豪渡。往者如过鸟。白石但皓皓。

少年壮节已题柱。笔下千群期独扫。丈夫何能一战霸。明年更寻长安道。

诸友皆会一处开樽。伻邀关雨未赴。仍感吟以呈求和。

编辑

光阴逐节改年华。千里逢春倍忆家。归梦似云迷八极。闲愁如雨乱千麻。诗书旧业难寻理。樽酒清游任鬼魔。堪笑此生今几岁。满簪华发已鬖髿。

挽百拙庵柳公

编辑

美质温温琢玉成。蚤年南国擅芳名。闲中半世诗书乐。林下平生道义荣。去岁菁莪三月别。今宵鸡絮百年情。草堂惟有盆梅树。依旧精神雪月清。

甲辰五月初二日。拜赐绣枕一部。前冬大王大妃殿未宁时。以假注书出入药房。故有是恩。

编辑

降自东朝及远方。氤氲犹带御炉香。少臣拜赐将何报。魂梦时时绕建章。

久旱得雨。次杜草堂喜雨韵。

编辑

南国频年旱。黎民尽膏血。今春又不雨。闾巷久骚屑。草木尽焦枯。田畴龟背裂。丰熟犹可期。去冬已积雪。阴云昨夜合。霈泽岂终灭。河岳感矦诚。天地解凝结。麦秋虽未及。西成望未绝。悬知九重内。一心恒对越。

五悔歌

编辑

甲辰五月十二日。与诸友期会萧寺。乘醉纵谑。归来省愆。若无所容。仍念平素悔尤山积。而年光荏苒。倏忽半生。抚事兴喟。尤不自定。遂撮其大者得五条。信笔书之。以为私自激励之地云。

其一

编辑

我所悔兮在何许。少时愚𫘤无与比。十岁犹不辨鲁鱼。十五亦未知拜跪。蒙既失学长益浮。颠倒身心甘自弃。父教师训摠不承。一向措躬诞妄地。荏苒岁月不我与。三十春秋若流水。如今虽欲改前辙。旧习已痼腔子里。掣肘矛盾不相入。朝悔其行暮复尔。虽然一端尚未梏。牛山之木尝美矣。君看紫阳或问辨。圣学初从敬字始。此道专在日用熟。转脚回头期自此。

其二

编辑

我所悔兮在何许。生我恩深天罔极。抚我育我教诲我。日夜殷勤情爱笃。儿生不肖性又懒。膝下几贻严颜戚。家贫未负子路米。病卧又阙庾公药。荒迷复昧圣经训。葬祭焉能以礼则。平生罪恶到此极。天地茫茫难自赎。馀生孤露尚不灭。幸承遗荫忝科目。翻思昔日望立扬。百端悲感徒增激。况今家业日陵替。孑遗人间惧不克。一失其身是辱亲。嗟尔小子曷不勖。

其三

编辑

我所悔兮在何许。口是枢机当慎旃。兴戎常多出好少。古来圣训何昭然。我生赋性放且诞。太阳馀证苦难痊。狂躁半世迷不悟。堕此科臼今几年。忿懥常带文字发。胜气多从论议偏。纷嚣几遭外舌烦。闹热自觉吾心煎。潜思厥理点检过。病根分明在目前。心为形役气动志。毫厘之差谬以千。沈静自然见道原。摇攘何必劳心田。千言不如一默当。请君看取金人镌。

其四

编辑

我所悔兮在何许。酒是狂药非佳味。迷心丧性摠由此。败家亡身尽可畏。我昔少年气颇麤。耽飮不觉翻肠胃。年来汩没转深痼。到底如泥尚不止。仙仙岂徒乱我笾。聒聒屡被傍人诽。亏仪丧德也不恤。快意喧呼空自恣。酩酊自矜任清狂。名教焉知有乐地。先人晩岁有遗歌。至训丁宁犹在耳。胡然今日莫之省。忍使麹糱戕真气。德将无醉永誓心。余所否者非人子。

其五

编辑

我所悔兮在何许。少小许身一何愚。栖山窃比巢与由。学道将窥程与朱。人间不趋名利场。物外长占烟霞区。闲中活计书千卷。静里生涯酒一壶。年来事业邯郸步。环顾初心堪一吁。京华旅食十载馀。千尺红尘惊满须。归来今日多忸怩。一味江湖心郁纡。浮名半世知己已。懒计平生却区区。药山之东落渊西。依旧仙庵不负吾。从今拟寻遂初赋。为报山灵知也无。

次洪百源汝河韵。寄李翼文徽逸昆季。

编辑

漳滨孤卧病相寻。引领仙栖远起钦。两地音容凭梦接。一天明月尽情临。从知人兽分操舍。谁辨熊鱼味浅深。却恨山樊阻丽泽。炉边可笑觅零金。

云溪草堂八绝幷序

编辑

临河县之北数里许。有云谷焉。或曰山形嶙峋。望若层云。故谓之云谷。或曰谷中多云。名之以其实也。昔我曾王考始卜居于此。仍自号曰云溪。今已八十馀年矣。为山不甚高大。洞壑亦不深邃。而两麓谽谺。一溪中流。幽闲窈窕。允宜藏修之所。水在东曰雨溪。在南曰洛川。溪循山北。周流四五里。至山之前而与云溪合。同入于川。川自落渊而西趋。至傅岩下则演漾泓渟。深可以舟。白沙澄潭。连亘五里许。上而有峨洋楼白云亭。下而为寒松亭镜浦台。皆吾先世之所盘旋。而景致之殊绝者也。余自少长养于此。而零丁寒素。无以为家。迁移栖栖。不常厥居者久矣。今年春。始就故家之上。溪之傍谷之中而得隙地焉。缚屋三间。以为藏书养拙之所。西二间曰拙修斋。取东坡下士晩闻道。聊以拙自修之语也。东一间曰自怡轩。取唐诗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之语也。合而扁之曰云溪草堂。盖志曾王考之遗意。而不敢以不肖之私号加之。以示吾不忘其本之意也。自此北转十馀步许有洌井。冬温夏冷。大旱不渴。仍名曰瑞泉。盖朱子云谷有瑞泉。故亦欲效嚬而名之耳。堂前凿半畞成塘。左导云溪而灌之。右注瑞泉而泻之。活水源源。光影婆娑曰一鉴塘。塘之中絫石成岛。塘之岸筑土为坛。植其上梅竹松菊曰四友坛。坛之外缭以柴围。至东偏而揜以一扉曰常关门。呜呼。余之不佞。僻处竆巷。其于一切世味。固尝淡泊。而中岁以来。妄出世路。风埃颠倒。逆旅推迁。几至狂惑丧心而不知止也。今始脱身樊笼。复寻遂初。将欲收召精神。料理书册。而贫病为祟。游息无所。虽欲静几明窗。对越圣贤。势不可得矣。今此之堂。初不过为容膝之计。而意与境值。兴与趣寓。乃敢室之轩之凿之筑之。宠以名号。侈以文词。揄扬夸美。虽非寒士之所宜。而感发兴起。亦是闲中一事业也。于是逐处各以五言小诗一首纪其事。凡得八篇。或曰子之所。窈而深。子之宫。幽而静。子将隐矣乎。曰否。余非长往者。亦非干没者。得之则抱关击柝。我所不辞。不得则破屋数间。爰得我所。何尝有固必之志哉。如是而述先志。如是而终吾生。其亦可乎哉。或人唯而退。上之十年己酉日南至。洞主。

云溪草堂

编辑

云从石窦生。溪绕山间出。中有一畞宫。清风与明月。

拙修斋

编辑

性拙安愚分。学拙忧暮境。云间一小斋。制拙亦可省。

自怡轩

编辑

白云在空谷。无心天际翔。谁知卷舒里。可以占行藏。

瑞泉

编辑

暗窦溢灵泉。酿云漫山谷。渫治已多时。自在宁心恻。

一鉴塘

编辑

活水清如镜。左右自有原。谁知半畞里。终日玩心源。

四友坛

编辑

清芬雪月中。苦节风霜里。筑坛拜四君。倂作岁寒契。

石岛

编辑

石岛一卷小。宛在水中央。不堪拟砥柱。只要暎寒塘。

常关门

编辑

长对床头籍。谁敲月下门。只喜车马少。还憎鸟雀喧。

用东岩言志韵

编辑

半畞荒原碧涧头。林深谷邃最清幽。云生石窦晴犹湿。雨洗山容滑欲流。至乐正随寻处得。浮荣那向竞中求。曾前失脚还堪笑。吾道从今合退休。

李伯修涉涨来访。止宿溪堂。临别口呼。

编辑

半世经营一小斋。今朝顿荷玉人来。联床正好幽襟讨。对面还欣病眼开。白首竆庐嗟我老。青春修道勉君才。趋庭他日如承问。为报相思意莫裁。

次题李翼文玉川新居

编辑

茅屋依岩小。松风彻几清。源泉恒泼泼。庭草自生生。地僻心逾远。园深趣已成。身名何用泰。吾道遁犹亨。

率病儿世钺。移寓县村。

编辑

愁眉数月未曾开。一寸肝肠半已灰。不识胸中何许大。能容万斛却恢恢。

儿病日重。泣书一绝于壁上。

编辑

残灯挑罢灭还明。谁识人间父子情。解事天公应悯我。神功一夜傥回生。

溪堂盆竹。一朝尽枯。仍念亡儿。感泣赋之。

编辑

物中有尔竹。人中有吾儿。竹性贞且固。儿姿清而奇。殷勤为抚培。共托岁寒期。将冀枝叶茂。几望雨露滋。一朝儿遽逝。又见竹更腓。憔悴堪可惜。痛哭将何之。竹兮复儿兮。尔生俱不时。竹生淇水澳。青青复猗猗。儿生徐卿家。福禄厚如茨。胡然在我侧。芳质同时萎。嗟哉儿与竹。由我而至斯。我为儿竹主。不能庇其私。儿兮复竹兮。尔死真可悲。相对寂无语。感涕遂成诗。

出城门。次权皆玉韵。

编辑

半世浮休客。三旬滞洛城。萧疏愧双鬓。牢落笑平生。远峀云烟锁。长河冰雪清。此行非二子。谁与话心情。

路中掬雪飮冰。吟得一绝。示权皆玉。

编辑

不是山阴乘兴客。灞桥宁慕耸肩人。平生只学程夫子。愿洗人间万斛尘。

族侄昌文作三诗来示。诗中颇有转脚之意。病中不能尽次。只以一首道意云。

编辑

人间无限好光阴。头上分明白日临。须从实地勤操执。莫向冥途枉索寻。河洛千年洙泗派。陶山百岁考亭心。感君年少能回脚。一语醒然便直金。

前诗未尽所怀。更以一诗勉文侄。

编辑

道非身外岂难知。事业要当及壮时。脚下不应无实地。人间方见有男儿。高才自是追前轨。芜语何能发远思。病我极知嗟岁月。烦君年少百千之。余前有一二劝勉之语。昌文来谢其言。故第二联及之。

挽瓢隐先生

编辑

百炼精金耀月中。斯文南国望逾隆。堂名瓢隐颜回乐。地号陶渊处士风。乔岳方期千岁仰。儒林谁道一朝空。霜霄独鹤飞鸣过。如奉先生玉雪容。

族弟文彦吕重送盆梅。乃瓢隐先生家藏爱护者也。憔悴几死。感吟二绝。

编辑

病干槎牙鹤膝枯。可怜犹带旧清臞。殷勤移我溪堂畔。为问真元已损无。

问尔冰魂底处依。老仙当日托心期。只今犹有琼瑰缀。依旧精神雪后姿。

送金子长德远出牧晋阳

编辑

晋阳巨镇也。牧使名官也。以名官刺巨镇。何尝有不豫色。而友朋相爱之情。不得不深于风土之忧。子长远游之意。又不能自已于庭闱之念。此实人情之所必至也。然怡然就道者。子长之志也。临歧出涕者。友朋之私也。朱夫子所谓季通不挫之志。友朋相爱之情。可谓两得之者。非此之谓耶。愿子长勉之慎之。若于此不能释然。则其与长戚戚者。奚以异哉。诗虽拙意可观。幸勿外焉。

惜别休歌行路难。人情从古似波澜。蒸池未可留芸叟。岭海安能死志完。暂倚星辰怀北阙。行看锁钥壮南关。应知彩服趋庭日。胜昔髭须验改观。

送兪士谦夏益赴北幕

编辑

关河幕客启行旌。授简求诗愧未成。半世风尘惊短发。暮年霜雪慎长程。东郊一夜灯前话。北塞三秋梦里情。闻道圣经新绣梓。愿将心学阐文明。

夜半起坐。阅朱书节要。

编辑

禁漏声传午夜风。寒灯挑罢影曈曈。此中趣味无人识。独整危襟对晦翁。

朱子文录衣面书唐诗。仍次其韵。

编辑

独把阳春和者稀。城南终日闭柴扉。乡山昨夜归心促。肯许缁尘污雪衣。

洛中上元。挑灯独坐。谨次朱先生崇寿客舍二绝韵。

编辑

上元初夜禁锺鸣。唤得心神十分清。新月满庭人寂寂。隔窗溪水已春声。

上元中夜蚤鸡啼。叵耐霜风透客衣。佳节已从愁里过。故乡千里几时归。

次南仲遵梦赉

编辑

游子思亲望白云。况逢佳节气氤氲。蚁浮腊色仍春见。溪带寒澌已夜闻。客里光阴悲志士。镜中霜雪泣将军。干愁苦恨深如许。樽酒何时更讨文。

以仪注色郞。到相门外入依幕。客室萧洒。庭有三槐一桃。堂有盆梅盆栀。壁间悬一大簇。展之则乃天下地图。奇巧无比。虽在城市。而绝无喧嚣之声。沈吟坐卧。不觉日斜。夕小雨。仍口占四韵以志之。

编辑

镇日奔忙百念枯。忽寻委巷小堂虚。满庭萧洒三槐影。半壁分明四海图。啼鸟一声人寂寂。落梅千片雨踈疏。谁知九陌红尘里。别有三清白玉都。

往仙庵。以诗招权皆玉。

编辑

仙庵真别界。山水清而妍。明沙与白石。净铺疑琼筵。念昔我先祖。素称物外仙。岩头起飞阁。丹雘暎山巓。嗟我本疏拙。蚤为世所捐。独专泉石趣。付与宁非天。归来为养病。高卧烟霞边。清赏惬素怀。沈痾顿觉痊。君持使者节。风采烂云烟。驱驰遍原湿。不暇探山川。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官途未五里。来往亦所便。山醪又满樽。不须问圣贤。壁间有清唱。一读洗烦悁。请君速迂驾。毋使望眼穿。悬知一夜话。绝胜读十年。

余自癸未。从瓢隐先生来栖仙庵。今已三十年矣。庵去瓢庄只若干步。而余之往来受业。岁不知其几焉。中间妄出世路。颠倒风埃。而归辄拜候。虽未敢自谓之讲学。而其往来质疑之乐。则实无异于朱夫子之西林矣。今年冬。駄疾重到。风月依旧。人事变换。抚念身世。已迫迟暮。而疾病如许。旧学茫然。其必终累师门而后止耳。感涕之极。仍次西林壁上韵。示族弟台重。

编辑

旧学渐荒新病深。茫茫坠緖已难寻。谁知积雪空山里。独卧禅窗此夜心。

新卜锦阳。吟成一律。求和同志。

编辑

新居拟筑小溪湄。缥缈烟霞接翠微。唐岭云深松子落。锦江秋晩鳜鱼肥。门前香稻堪炊饭。屋后轻绵可授衣。生理此间无不足。浮名何必帝乡希。

次李子慎丈廷机鸢鱼亭韵

编辑

半世风尘悟役形。归来松柏翠亭亭。任他双鬂千茎白。闲爱孤灯一点青。已遣灵襟浑洗涤。肯教身世入沈冥。蹇驴蚤晩寻真境。月户云窗且莫扃。

白首归来境益清。重营旧馆喜初成。天机定在闲中活。妙用元从乐处生。月露形容非得意。鸢鱼飞跃最关情。知公家学渊源在。妙诀千秋圣训明。

访养真庵。次淡上人壁上韵。

编辑

苍茫谁与话愁端。偶得禅窗半日闲。松影满庭人寂寂。一帘疏雨对青山。

次谢山泽斋洪百源斋号

编辑

梅萼新春恼客情。谁教诗律到山庭。开缄宛对臞仙面。怅望江云独倚亭。

又次再呈

编辑

病里偏惊岁月忙。愁边谁报换年光。杜门丈室春阴转。倚枕山窗客梦凉。因疾得闲殊有味。安心是药更无方。何时快脱沈痾去。飞上蓬莱第一冈。

过族兄济万学达旧宅

编辑

故宅荒凉草满庭。停骖回首不胜情。那知书社终宵话。永隔容音此一生。

遗诫儿辈观化前数日

编辑

平生学道竟迷津。此日追思恨转新。珍重儿孙须继述。谨勤二字可持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