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毘昙心论经卷第三

法胜论大德优波扇多释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六卷成部)

使品之二(别译) 问曰。彼何者使。何处使。

 欲界一切种  一切遍使使  缘缚于自地  上地亦如是

欲界一切种一切遍使使缘缚于自地者。欲界一切遍使使。欲界一切种上地亦如是者。色无色界自地亦如是。

 其馀诸结使  当知于自种  缘使于自地  一切共依品

其馀诸结使当知于自种缘使于自地者。非一切遍使。于自种类自地法中。缘使所使此彼境界。一切共依品者。一切遍使及不遍使。于自种类自品相应法中相应使。

 若无漏所行  他地缘烦恼  彼相应所使  境界解脱故

若无漏所行他地缘烦恼彼相应所使者。若使无漏缘。及他界地缘烦恼。彼相应所使非缘使。问曰。何故。答曰。境界解脱故。此使解脱境界故。无漏诸法解脱一切烦恼。问曰。云何缘而不使。答曰。无住处故彼对治无漏。是故不得住处。譬如炎炽琉璃蚊蚋等虫。乐昇其上而不能住。如人履于热地以热触故不能停足。彼亦如是。上地诸法解脱下地。是故缘而不使。问曰。此使云何为是不善为是无记。答曰。

 身见及边见  彼俱生无明  是欲中无记  色无色一切

身见及边见彼俱生无明是欲中无记者。欲界身边二见。及彼相应无明是无记。何以故。与施戒等不相违故。身见常见于施戒修不相违。何以故。欲受未来可爱果故。是故作施等事。不善则与施等相违。是故无记。又诸众生常行此见。若此烦恼是不善者。欲界应无有一众生得受乐者。何以故。常行不善故。复次此见愚于自事不逼迫他。是故身见非是不善。断见随顺离欲近于无我。能作厌离无常行故亦非不善。欲界诸馀烦恼皆是不善。色无色一切者。色无色界所有诸使悉是无记。四支五支三昧所制伏故不能生报。譬如善咒制伏毒蛇不能为害。彼亦如是。复次不能为报因者。不善能生苦受报。上无苦受不可欲界受于彼果。问曰。云何一切烦恼。决定于自境界中转。为当不耶。答曰不也问曰。云何。答曰。

 贪瞋慢当知  过去或缘缚  未来说一切  馀一切三世

贪瞋慢当知过去或缘缚者。若过去世贪瞋慢等彼非一切。于自境界中过去世缚。何以故。非不见不闻。不闻不分别事起贪瞋慢。何以故。分齐缘故。或时有人于眼生贪非馀身分。何以故。自相使故。非贪等使共取境界如身见等。未来说一切者。若未来世贪瞋慢等。缘缚三世诸有漏法。彼中若五识身。必定生法系缚未来。若不生法系缚三世。及意地生不生法。亦缘缚三世诸有漏法。何以故。彼缘一切有漏法故。馀一切三世者。见疑无明是名为除。彼共相缚故。若过去未来缘缚三世诸有漏法。何以故。彼是共相使故。现在使不定。是故不说。若有者彼自相使随现在前。彼现在未来缚。未来缚者。谓意地及不生五识身等。过去世者。若于彼起已灭不断于彼中缚。若共相使现在前者。彼缚三世诸有漏法。已说使世差别。次第转今当说。

 烦恼次第转  自地于自地  上地亦生下  次第应当知

烦恼次第转自地于自地者。谓一切使于自地使次第缘转。一一次第生于一切。上地亦生下次第应当知者。于梵世地命终次第生欲界。一切彼中染污心命终。次第欲界中阴秽污心生。如是乃至有顶中生或生如是生。如生无色界还生无色界。问曰。如世尊说贪等七使。云何差别为九十八。答曰。

 欲界五种贪  此说欲爱使  色无色亦尔  有爱应当知

欲界五种贪此说欲爱使者。所谓见苦集灭道修道断等。五种欲贪说欲爱使。此如前说。色无色亦尔有爱应当知者。色界五种。无色界中亦有五种说有爱使。

 瞋即是瞋使  五种如前说  㤭慢及无明  十五在三界

瞋即是瞋使五种如前说者。欲界瞋有五种。见苦断等说为瞋使。㤭慢及无明十五在三界者。欲界㤭慢亦有五种见苦断等。色无色界亦有五种。此十五种慢说为慢使。无明亦尔。

 见使三十六  当知在三界  疑使有十二  略说为七种

见使三十六当知在三界者。见使三十六当知十二系在欲界谓见苦断五。见集断二。见灭断二。见道断三。色无色界亦尔。疑使有十二者。四种系在欲界。谓见苦集灭道断。色无色界亦尔。此十二种说为疑使。略说为七种者。此界性种差别为九十八使。世尊经中略说为七种。问曰。使有何义。答曰。彼微细义是为使义。使微细行。麁者名缠。常随入义名使。如胡麻抟相。著义名使。犹如小儿著于乳母。相续义名使。犹如鼠毒。如四日疟病。如责日息。如铁黑色不舍。如读诵渐积。如是烦恼。世尊说为扼流取漏缚。问曰。何故。答曰。

 厄取及漂流  泄漏与系缚  以是义故说  厄流取漏缚

苦系义说厄。此有四种。谓欲厄有厄见厄无明厄。取生生具故说为取。此亦四种。谓欲取见取等。漂众生故说流。亦有四种。如厄中说。彼流出义是漏义。一切生中行漏有三种。谓欲漏有漏无明漏。能系缚世间义故名缚。问曰。何者为结。答曰。结有九种。谓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他取结疑结悭结嫉结。已说烦恼名差别。根相应今当说。

 诸使在三界  尽舍根相应  随地诸根使  相应至色有

诸使在三界尽舍根相应者。三界一切烦恼尽与舍根相应。何以故。无明与舍根相应。彼随顺一切烦恼。及随顺别烦恼。一切烦恼后时悉皆处中而息。随地诸根使相应至色有者。如梵世有喜根乐根。彼中诸使与此相应。如光曜天有喜根。彼地诸使与喜根相应。遍净天亦有乐根。彼中诸使与乐根相应。

 邪见及无明  欲界中乐苦  瞋恚疑唯苦  谓馀一向乐

邪见及无明欲界中乐苦者。欲界邪见与苦根乐根相应。邪见者作恶业则喜。作善业则忧。无明者与一切根相应。瞋恚疑唯苦者。欲界疑使不定故不喜故。与忧根相应。瞋恚于不爱相转故。与苦根忧根相应。谓馀一向乐者。欲界诸馀烦恼与喜根乐根相应。彼除邪见。谓馀见贪慢等喜转。

 谓熏二种身  见断唯意地  欲界诸烦恼  说诸根相应

谓熏二种身者。修道所断烦恼名熏。彼与身受心受相应。除慢唯意地故。彼苦根乐根是说身受。忧根喜根是说心受。舍根二种受。一切身受修道所断。心受二种断。见断唯意地者。见断烦恼与心受诸根相应。一切见断烦恼在意地故。欲界诸烦恼说诸根相应者。此必定欲界烦恼法如是。上地随地根相应亦如是。疑者色界中唯与喜根乐根相应。彼疑善助道想与喜相应。已说烦恼。起烦恼今当说。

 无惭与无愧  睡悔及悭嫉  掉眠烦恼上  故说起烦恼

使者亦说烦恼。彼增上者是起烦恼。此等八法彼中生故。名起烦恼亦名为缠。彼中睡眠无愧三种依于痴起。掉悭无惭三种依于贪起。悔依疑起。嫉依瞋起。自身作恶不嫌名为无惭。不顾他不羞名为无愧。睡时令心无所堪能。以眠著故。令五根不能转意不自在。于爱不爱境界生于分别。心不寂静是名为掉。于可作不作作不可作想。后退变心热是名为悔。见他资产。心中不喜。是名为嫉。于法于财福德悋惜。与施相违悭心是名为悭。

 一切烦恼伴  当知睡与掉  无惭及无愧  必定不善俱

一切烦恼伴当知睡与掉者。此二起烦恼与一切烦恼相应。何以故通三界故。一切烦恼不寂静故。当知掉烦恼现前。于善无能故当知睡。无惭与无愧必定不善俱者。此二起烦恼与不善使相应。欲界一向不善故。

 悔在意说苦  修道之所断  眠唯在欲意  馀各自建立

悔在意说苦者。悔在意地下劣处生。故与忧根相应。说苦者当知在欲界非上界。问曰为谁所断。答曰修道之所断。悔在善行恶行中故修道所断。眠唯在欲意者。眠在欲界意地。眠时一切烦恼共行。是故欲界意地一切烦恼相应。馀各自建立者。馀谓悭嫉彼自力转。不与馀烦恼相应。义除无明决定修道所断。与不共无明使相应。问曰。此使与几识身相应。答曰。

 贪欲瞋恚痴  当知依六识  谓欲修道断  上地随所得

贪欲瞋恚痴当知依六识。谓欲修道断者。欲界修道所断。爱恚无明六识相应。若见道断者唯在意地。上地随所得者。色无色界爱无明等。随所得识身即与相应。如梵世四十四识身可得。彼中二使即与四识身相应。此上唯与意识相应。彼中馀使一向在意地故。已分别烦恼。断分别今当说。

 一切断烦恼  方便智所说  如此得解脱  当知非一时

一切断烦恼方便智所说者。此诸烦恼谓在无碍道中。一时顿断不数数断。彼断有四种。谓知缘。伴断。断缘。自清净。彼知缘者。谓见苦集所断自界缘及无漏缘。伴断者。谓他界缘。断缘者。谓灭道所断有漏缘。自清净者。谓修道所断随彼彼所断。如是如是自身清净。如此得解脱当知非一时者。此得解脱随彼数数得。如欲界见断五时作证。谓自分对治时。如见苦断苦法智。如是乃至见道断道法智。及四沙门果此前所断。须陀洹果摄一解脱得生。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摄亦如是。色无色界三谛亦如是。此中说自分对治。比智分见道断者。断作证决定凡夫。圣者色无色界见道所断一时断。是故此中无自分对治。有顶地中见苦集灭断者。决定五时如前说。贤圣次第法见道断者。但四沙门果自分对治。即是须陀洹果决定修道断。欲界三时谓凡夫地阿那含果及阿罗汉果。一切悉断法此自分对治。须陀洹果中不说色界二种。谓自分对治。阿罗汉果。自分对治者。一切色界离欲无色界。但阿罗汉果一切断法。已说灭作证。断知今当说。

 欲界中解脱  佛说四断知  色无色解脱  当知五断知

因尽断得无漏解脱。得度界建立断知。何以故。解脱无馀随得断知名。彼有九种。彼中欲界见苦集断。断者得无馀解脱。何以故。开一切遍因故。断故此一断知见灭断。第二见道断。第三修道断。第四此断下分分别。色无色界亦尔。见断三如前说。色界修道断第四。此无馀离色欲故。分别无色界修道断。第五此一切结尽分别。于此断知分别有二。谓得阿那含果及阿罗汉果。以此二处度界得果故。问曰。诸使为与心相应。为不相应。毘婆阇婆提说。心不相应是故生疑。答曰。决定相应。何以故。

 为心作烦恼  障碍净法相  诸妙善可得  故非不相应

为心作烦恼者。若使决定心不相应者。不应为心作烦恼。应如色等境界。然为心作烦恼。如说贪欲秽心。以此言故当知相应。障碍者。若使心不相应者。善智生时不应障碍。应如虚空不作障碍。今为障碍故知相应。净相违者。若使与心不相应者。便应与善不相违。不相违故则应非过。然为过故当知相违。若相违者故知相应。诸妙善可得者。若汝使与善相违心不相应者。使恒相续于中善应不能得起。现见善法能得起故。是故诸使非不相应。是相应也。

贤圣品第五

已说流转次第。不流转次第今当说。

 贤圣弃如此  烦恼众怖犷  精进方便智  彼方便善听

贤圣者。于人天中应受供养故名贤圣。弃者舍离义也。如者若方便如是义。此者次第说使辨其相貌。烦恼者。相续烦劳众生故名烦恼。众怖犷者。谓是一切苦恼因义。正精进者。如法精进义也。方便智者。谓舍摩他制发舍时智义。方便者。谓彼方便义也。善听者。谓至心听。听智摄持义。方便者据始业。地人乃至无学地人。戒等所作方便行者。始业今当说。

 始于身一分  行者系自心  系缚于识足  为杀智慧怨

始于身一分行者系自心者。问曰。何处系耶答曰。若鼻端若眉间。不净阿那波那。界入三方便观故。自身分中说系心非外法。虽有外缘方便不说。问曰。何故系心。答曰。系缚于识足心。性躁乱动转不住。如惊猿猴。此是系一缘中义。问曰。何故系一缘中。答曰。为杀智慧怨。实智怨者。所谓烦恼。为断彼义是故一心得观。如实非乱心也。见如实故能断烦恼以是义故作如是说。

 此方便于身  真实相决定  诸受及自心  法亦随顺观

心系一缘故观身实相。身实相者。谓不颠倒相如义也。问曰。何者是身实相。答曰。自相及共相。彼自相者。谓十色入及法入中少分色也。彼共相者。所谓无常苦空无我。如是等义不乱心。行者三方便中随意现前。方便行次第身实相得决定。此行者观微尘色念念散坏。是时身念处观满。如畦水流法入受念处。无色法中受是最麁。故观身后次观于受。是人观受自相共相。尔时受念处满。彼受依心。是故受后次观于心。此处亦自相共相。决定意解心念处满。尔时为观其馀法故。入法念处。其馀法者。所谓二荫及无为法。彼亦观于自相共相。尔时法念处满。

 入法中总观  得法真实相  此四是无常  空无我非乐

入法中总观得法真实相者。入馀法念处已。行者知分齐缘念处修方便。于一切法馀共相坏缘念处。数数惯习修身受缘共相法念处。如是身心缘如是三二。当知如是坏缘。数数惯习修已。一切身受心法念处一来总观。问曰。云何。答曰。此四是无常空无我非乐。总观一切有为诸法。无常等如是义。彼念念展转坏灭故是无常。虚无故空。不自在故无我。三苦常随逐故非乐。彼人欲坏烦恼觅其元首。如所见法因果差别。分别于谛彼中二种。因果有漏无漏。彼有漏者集因苦果。彼无漏者道因灭果。彼人如是分别谛已。初发趣次第闻思。念处自相共相。摄取分齐缘谛中分布。彼时坏缘法念处四谛中。思惟十六行观。

 从是名为暖  于觉法而生  十六行等起  观察四圣谛

从是名为暖于觉法而生者。行者思惟共法念处。次后最初修事。共法念处相续建立。圣者名暖善根。问曰。彼法几行何境界。答曰。十六行等起观察四圣谛。行者以十六行观察四谛。彼以四行观察苦谛。此苦本无今有已有还离故无常。三苦随逐故苦。内离人故空。不自在故无我。如是亦以四行观察集谛。此集生相似果故因。能生流转故集。能牵一切生死故有。能和合不相似事故缘。亦以四行观察灭谛。此灭与一切生死相违故灭。离一切烦恼火故止。于一切法中胜故妙。能舍生死故离。亦以四行观察道谛。此道能至非品故道。不颠倒故正。一切圣足所履处故迹。出过生死故出。问曰。暖有何义。答曰。智于所知。如钻燧相研能穷尽诸有。生无漏智火。暖为相故名暖。

 是法增长已  生顶及于忍  次世第一法  依于一刹那

是法增长已生顶及于忍者。行者入正精进故得善助道。随顺众具增长胜进力故。暖得增长成就已。彼人修一切苦法念处。生胜善根名顶。问曰。顶是何义。答曰。不动善根。彼住此顶时。离诸过故能入忍中。彼若不者还退住暖。如人登山。若不至顶则堕四边。行者如是。正方便相续。顶增长已次生善根名顺谛忍。是修一切共法念处。胜进彼二法以十六行观察四谛。问曰。忍有何义。答曰。彼于四谛无常等行。乐欲增长是故名忍。是故说顺谛忍。能除四谛增上愚。暖顶能除四谛下中愚。非增上忍增长已。次世第一法依于一刹那。忍增长已一切共法念处胜进。故生如是一切世间功德中最胜善根。彼初开圣道门故名世第一法。有说。世间中最胜故名世第一法。此法一刹那起。此行者开涅槃门已。灭与苦法忍次第缘故。一念暖顶忍及彼最上功德。此一切善根皆五阴性。问曰。汝言世第一法与圣道作次第缘。云何是五阴性。答曰。心心数法与次第缘色心不相应行。随顺一果。是故非过。问曰。此世第一法何缘。答曰。苦谛。彼缘苦谛义也。问曰。几行。答曰。四行。若苦谛境界四行如上所说彼行此行。问曰。几地所摄。答曰。六地生。当知未来中间根本四禅。问曰。馀达分善根几地所摄。答曰。馀亦依六地彼亦六地。如世第一法。问曰。何故达分善根六地所摄。答曰。从彼能生见道。彼地有见道有见道处即有此等。何以故。见道眷属故。是故如是。

 世间第一法  次必起于忍  忍次生于智  能觉于下苦

世间第一法次必起于忍者。暖等次第生如上因分。乃至能生世第一法。世第一法次第生无漏法。欲界见苦断十使对治名苦法忍。昔所未见法欲知乐名忍。此最初无漏无碍道。忍次生于智者。苦法忍次第生苦法智。解脱道自性。问曰。此忍智何缘。答曰。能觉于下苦。下苦谓欲界苦。此二种缘如是义。

 谓色无色苦  集灭道亦然  此法无间等  从于十六心

谓色无色苦者。色无色界苦亦如是。生忍无碍道智解脱道。圣者亦说苦比忍苦比智。集灭道亦然者。集灭道亦如是生四种。异义二忍为无碍道。二智为解脱道。此法无间等说于十六心者。此十六心须成就无间等。无间等。是见义。此十五心须是见道。最后一心是修道摄。从此名修地乃至金刚喻定。此后名所作已办地。略说三地。谓见地。修地无学地随此地建立人今当说。

 随法行利见  此在于十五  随信行非利  当知亦在中

随法行利见此在于十五者。见道所摄十五心人。若利根者说随法行。智慧随法行故名随法行。此障不信于他义也。随信行非利。当知亦在中者。即此十五心人。若软慧者说随信行。是信他法得行义也。彼人信现在前慧随顺。与彼相违说法行。

 未离欲界欲  趣向于初果  第二舍于六  第三九无垢

未离欲界欲趣向于初果者。此随信行随法行人。先未离欲具一切缚。至决定。分名向须陀洹果。第二舍于六者。欲界修道所断烦恼分别九种。所谓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彼信行法行人在凡夫地。已刬六种烦恼后入决定。是时说向斯陀含果。第三九无垢者。若刬九种烦恼后入决定。是时说向阿那含果。

 若至十六心  是说住于果  软见信解脱  净见说见到

若至十六心是说信于果者。在十六心道比智相应彼起。若利根若软根俱说信果。先未离欲须陀洹果。离六种欲斯陀含果。离九种欲阿那含果。软见信解脱者。若软根者向地中名信行。彼住三果名信解脱。净见说见到者。彼利根者住果名见到。

 未尽修道断  当知七往来  家家有三尽  彼住须陀洹

未尽修道断当知七往来者。此人住果未断修道断故当知七生死。彼人中受七生。欲界天中受七生。及中阴二十八生俱受七生。故名七生。如七叶树。如七处善。家家有三尽者。若住果若凡夫人。欲界修道断中三种尽。上上上中上下。彼说家家。家家者从家至家往来而入涅槃。故名家家。人中二三家天中二三家往来。此有二种。谓人家家及天家家。以业根断烦恼差别故名家家。业者于凡夫分作受二三有集业。根者得无漏根。断烦恼者。断三四种烦恼。彼住须陀洹者彼七往来。及家家说住须陀洹果。问曰。何故名须陀洹。答曰。须陀名圣道流。洹名为入若人相续初见修道入彼流中。又是人得须陀洹果。故名须陀洹。如裹孕女儿。以法名人。

 六尽斯陀含  离八一种子  九品尽不还  已出欲泥故

六尽斯陀含者。若人断六种尽。谓上品三种中品三种是斯陀含。从此命终生于天上。复生人中而般涅槃。名斯陀含。离八一种子者。一生种子义。彼人馀唯一生。若人若天有一种一种子。谓人一种子天一种子。或烦恼差别名一种子。彼馀唯一有未尽故名一种子。是人为阿那含果向。当知斯陀含果中胜道摄。九品尽不还者。若人欲界一切九种烦恼断名阿那含。不还来欲界生故名阿那含。问曰。何故不还来。答曰。已出欲泥故。出爱欲泥。是故不复还来欲界。

 如是九烦恼  在于上八地  彼双道所断  世尊之所说

如是九烦恼在于上八地者。如是欲界修道断烦恼如前说。九种烦恼下下乃至上上。当知八地亦如是。谓四禅四无色定彼双道所断。世尊之所说者。彼三界烦恼。当知无碍解脱道断。无碍道断结得解脱道证。解脱下下道断上上种。乃至上上道断下下种。此略说一百七十八道及见道。问曰。云何决定出世间道。断烦恼为当不耶。答曰。不也。问曰。云何。答曰。

 有垢无垢道  俱能胜八地  住彼说身证  谓得灭正受

有垢无垢道俱能胜八地者。有垢者世间道无垢者无漏道。彼八地欲界四禅三无色定。世间出世间道能过彼有顶。中必出世间道能过彼世俗道。亦无碍道解脱道。彼无碍道三种转。谓苦麁障解脱道亦三种。谓上妙出世间道。如前所说无常行等。住彼说身证谓得灭正受者。彼八地离欲中住学人。若得灭尽定者。彼名身证。身证涅槃相似法故。是名身证。

 金刚喻三昧  次必生尽智  生意我生尽  罗汉离诸漏

金刚喻三昧次必生尽智者。生有顶离欲第九无碍道。最后学心名金刚喻三昧。犹如金刚无不能坏。次后必生尽智。此初无学心彼二智异。或苦比智或集比智。如彼人从尽智起。作如是缘尽随顺生慧。生意我生尽者非想非非想处四阴。当知此中生。何以故。最后断故。罗汉离诸漏者。彼尽智起时一切漏尽名阿罗汉。于天人中应受供养。故名阿罗汉。问曰。阿罗汉有几种。答曰。

 阿罗汉六种  五从于信生  彼得于二智  当知时离垢

阿罗汉六种者。谓退法思法护法住法必昇进法不动法。彼中若人软智软方便。最初与退具相应。必定退故名退法。若人软智软方便。常厌恶身念欲坏灭。彼死成就思法。若软智增上精进。以精进力自护。是名护法。若中智等精进彼住此道。不进不退故名住法。少利智极精进必能进至不动。名必昇进法。若利智广精进。初得不动。是名不动法。五从于信生彼得于二智者。此六种阿罗汉中。前五种本是信行。彼有二智。尽智无学正见。彼或时退。是故不生无生智。彼尽智或一刹那。若次第无学正见现在前。或增长。若彼现在前当知时无垢者彼时解脱。观察若国土若时若伴若说法若衣食等。进修善根。此善根分。不一切时随所欲进修。故名时解脱。

 不动法利根  是非时解脱  彼得于三智  自解脱成就

不动法利根是非时解脱者。若人一向利根是不动法。当知非时解脱。彼人善分于一切时随所欲进。不观于时故名非时解脱。彼得于三智者。彼生三智。谓尽智无生智无学正见。彼是不退法。是故生无生智。是人尽智一刹那无生智或一刹那若次第无学正见现在前或时得胜进便彼现在前。自解脱成就者。彼人成就自相似名解脱。当知时解脱者。彼决定时得解脱。成就不动者非非彼烦恼之所能动。犹如王印。故名不动。

 当知慧解脱  不得灭尽定  唯有俱解脱  成就灭尽定

当知慧解脱不得灭尽定者。是六种阿罗汉中。若不得灭尽定者。当知是慧解脱。慧解脱者彼唯慧力得解脱故名慧解脱。唯有俱解脱成就灭尽定者。彼六种阿罗汉中。若得灭尽定者。当知是俱解脱。以慧力故。于烦恼障而得解脱。以定力故。于解脱障而得解脱。以是义故名俱解脱。如上所说贤圣士夫。略说二种。谓学无学。为断烦恼故。学是名为学。非断烦恼故名无学。何故不学学已竟故。已分别贤圣人。法差别今当说。

 若随信行法  及随法行法  如是见谛道  是尽同一相

若随信行法若随法行法。若见谛彼同一相见谛道中。信行法行差别。以法名人。

 彼中诸根数  是说未知根  诸馀有学法  智者说智根

彼中诸根数是说未知根者。彼见谛道所摄之中若根数法。所谓意根乐根喜根舍根。信等五根是名未知根。未知欲知故名未知根。彼见道所摄士夫当知如是根。诸馀有学法智者说知根者。见道已上即此诸根数法说为知根。知已复知故名知根。若修道所摄士夫当知如是根。

 于中无学法  当知知已根  得果舍前道  此义应当知

于中无学法当知知已根者。于无学法中即此诸根数法名知已根。知已更无所知。故名知已根。若无学所摄士夫当知如是根。问曰。此贤圣人一一次第如上所说。彼人一切成就先所得道。为当不耶。答曰。得果舍前道。此义应当知。若此士夫入道已。当知胜进行。此得果已舍于前道。何以故。不欲令彼果向一故。若退根。及增进根。彼亦舍道。此中不说得须陀洹果舍于见道。得斯陀含果或舍见道。或舍须陀洹果胜道得阿那含果。或舍见道。或舍斯陀含果胜道得阿罗汉果。舍阿那含果。舍阿那含果胜道。若增进根差别者。舍果胜道亦得果利根所摄学无学。舍果亦得果。若退者舍胜得劣。问曰。如得果者舍于向道。彼亦舍断不耶。答曰。舍道非断。

 已尽为解脱  得依于一果  不秽污第九  除断应当知

已尽为解脱得依于一果者。先所断烦恼。一解脱得得果摄。是故不舍断。向道中所有解脱道得如是解脱。问曰。断烦恼如前说。彼不秽污。云何断耶。答曰。不秽污第九除断应当知。已说九种烦恼。九种道断彼不秽污。决定第九无碍道时顿断非渐渐断。不秽污者。谓善有漏不隐没无记行。秽污色亦必定最后断。问曰。何故烦恼九种断非善等耶。答曰。烦恼相违故。圣道与烦恼相违。不与善相违。厌恶烦恼故亦舍善。同一系缚故。问曰。已说阿罗汉胜进根。云何阿罗汉得不动。答曰。

 若有相似名  彼能得不动  此人亦信脱  彼性亦增道

若有相似名彼能得不动者。非一切阿罗汉皆能得不动。若功德名相似者彼能得之。谓必昇进。此人亦信脱彼性亦增道者。此语有馀。若信解脱必昇进性能得见到非馀。增道者根增如是义。问曰。已说次第见谛。未说其因。当说彼因。答曰。

 功德恶差别  次第见真谛  无碍道力得  有为无为果

功德恶差别次第见真谛者。此中二谛过恶差别。二谛功德差别。非见过恶者见于功德。非见功德者见于过恶。何以故。行缘差别故。非不于谛真实见故而谛无间等。非此一智能总观谛功德过恶差别。以是义故。次第见谛。问曰。见谛得沙门果。彼云何。为是有为是无为耶。答曰。无碍道力得有为无为果。若断烦恼无为。若解脱道有为。彼二种皆无碍道力得。是故二种俱说沙门果。

阿毘昙心论经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