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平集 (四库全书本)/卷02

卷一 隆平集 卷二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二
  宋 曽巩 撰
  行幸
  建隆元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叛五月驾幸军前六月筠自焚泽潞平七月车驾还京时筠子守节据上党闻筠死亦降是年九月李重进叛十月车驾幸军前十一月重进自焚十二月车驾还京重进太原人周祖之甥在周为平卢军节度使判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至是以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叛开宝二年二月亲征太原五月太常博士李光赞上言遂诏班师六月车驾还京
  太平兴国四年二月亲征太原先询曹彬曰周世宗太祖亲征何以不能克对曰世宗以史超败于石岭关人情惊扰故师还太祖屯兵于甘草地军人多腹疾遂中止今兵甲精锐翦孤垒犹拉朽尔上于是决计四月至太原五月堕其城刘继元始降诏释之六月驾临范阳七月还京咸平二年契丹入冦十二月驾幸河北三年正月王师告捷车驾还京
  景德元年契丹入冦十一月驾幸军前次卫南县大将李继隆奏今月二十四日败敌众于澶州城北其将顺国王挞览为王师强弩所毙其众遂遁时北主及其母同入冦因王继忠遂乞修好二十六日驾至澶州北使韩𣏌见于行在十二月车驾还京
  景德四年正月驾幸永安朝拜诸陵二月幸河南三月车驾还京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驾幸泰山行封禅礼辛亥享昊天上帝以太祖太宗配三献毕封金玉柜壬子禅祭皇地祗于社首山十一月幸曲阜县谒文宣王庙及孔陵林木侵道遂降舆乘马至宣尼墓设奠再拜又加谥齐太公曰昭烈武成王建庙青州追封周公曰文宪王建庙曲阜县是月车驾还京往还四十七日未尝遇雨雪大中祥符四年车驾幸河中府亲祠汾阴二月丁巳至宝鼎县奉祗宫辛酉上服衮冕祀后土祗改奉祗宫曰太宁宫以宝鼎县为庆成军隶河中府又改庆成军宝鼎县曰荣河县三月幸西京至永安县谒诸陵四月车驾还京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驾幸亳州太清宫奉加号册宝丙午至真源县奉元宫上斋于迎禧殿戊申上服通天冠绛纱𫀆进大次己酉行朝谒礼改真源县曰卫真升应天府为南京以新修圣祖殿为鸿庆宫二月车驾还京
  取士
  旧制台阁近臣毎年得以抱文艺者公荐于贡闱知举官去取不能无所徇建隆四年诏禁止之
  开宝二年诏西川山南荆湖等路所荐举人并给往还劵
  开宝六年初殿试进士自是为定制故事礼部放榜𠡠下之日醵钱为同喜饮于曲江近世多于名园佛宇太平兴国元年吕蒙正等及第始官为供帐仍赐御诗至道二年张洎以儒行篇刻板印赐近臣并新及第人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毎岁不过三十人咸亨上元中増至八十人既而复故开成间连岁放四十人俄仍旧制太宗即位旬日之间放进士三十三人经科百九十六人并赐绿袍木简未命官而释褐新制也咸平三年放进士四百一十四人并九经而下共一千五百四十六人景德初进士遂至七百八十三人自是取人日益盛矣景德以前进士及第导从过多景德二年贡院乞令状元用一节呵导馀止双控马首遇常参官敛马侧立诏从之
  大中祥符八年蔡齐殿试第一人及第诏令金吾司差七人许出节前引遂为定制
  大中祥符五年殿试题始赐印及草纸
  天圣中初置武举至皇祐罢治平元年复置
  制举自乾德二年至治平应诏人无定数
  招隐逸
  道士澄隐字栖真常山人兼通儒释典太祖征太原还幸其所居问曰师年八十容貎甚少必能飬生宜以教朕对曰臣养生不过精思炼气尔帝王养生则异于是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无为无欲凝神太和轩帝陶唐享国永年得此道也上悦厚赐之王昭素酸枣人笃学有至行乡人有讼不之官府而诣昭素为之辨折无不敬服开宝二年召至命讲易年逾八十矣居月馀求归特授国子博士自李穆而下有闻于时者皆其门人也
  陈抟居华山灵台观太平兴国间两至京师赐号希夷先生上令引至中书宰相宋琪问修养之道抟曰不知也今上言皆究治乱之大旨诚有道仁圣之主正君臣协心治天下之时勤行修炼无大于此时年近百岁居华山四十年端拱二年豫言其卒以表来上云大数有终圣时难恋命弟子贾德昇凿石室于张超谷室成而逝抟能逆知人意有华阳隐士李竒自言开元中郎官年数百岁颜如婴儿行数百里顷刻而至常与抟酬唱人以为神仙自言二字妙甚
  布衣潘阆常卖药京师好结交上左右有言其善吟诗者至道初召对赐进士出身国子四门助教未几追还所赐潘君行径正是后来隐士宗𣲖
  真宗西祀有言陜州魏野河中李渎皆隐居求志上特召之皆称疾不起大禧四年二人者继逝各追赠著作郎仍赐其家粟帛
  却贡献
  淳化中夏州赵保忠献鹘谓之海东青上曰朕久罢畋游无所用也还以赐之
  景德中文州尚牧献白御马一上曰进贡无名命亟还之
  大中祥符间蒲端国献昆仑奴上曰异俗离去乡土可悯也命还之
  天圣元年乾元节知宁州职方员外郎杨及以绣佛来献上谓近臣曰及佞人也民安政举乃守臣之职安用此为命亟还之
  仁宗谕辅臣曰川路旧贡织绣佛像者悉罢之宰相王曽曰臣恭闻德音所谓不作无益害有益也
  温鼎知广州岁贡柑橘及蜜煎果实又致其馀于大臣谓之贡馀宰相王曽请加禁止上曰贡且劳矣况其馀乎命亟罢之
  英宗即位于阗国遣使贡独峰驼上曰异物非朕所贵命还之右赞善大夫陈世修献白马一英宗赐帛五十段仍还其马
  慎名器
  教坊使卫得仁以老乞外官引唐庄宗朝故事冀领郡太祖谓宰相曰伶人为刺史乱世事焉可效宰臣欲以为上州长史司马上曰此亦不当轻授止令与太常寺大乐令
  崇仪使尹继伦端拱二年败契丹于唐河杀其皮室相公射北将裕悦中臂其众大溃相蹂践而死者不可胜计时李继隆䕶粮敌骑行将及因是获免䇿功止加洛苑使长州刺史
  唐制郊祀行庆止进勲阶五代肆赦例迁官秩宋初因之未暇革去右司諌孙何起居郎耿望言其非制真宗嘉纳遂定三年磨勘进秩之法郊礼止加散官勲爵景德初李继隆石保吉败北兵于澶渊毙其骁将达兰饮至行赏继隆而下止加勲阶食邑
  真宗尝语辅臣欲省费用减吏员宰臣向敏中曰太祖太宗朝阁门祇候止三五员今逾数百除授未巳愿慎择焉上曰相承为例当渐省之
  鲁国长公主以医官使赵自化医术有效请授尚食使兼医官真宗曰元份尝有请已谕其不可今乃复尔命枢密院召自化戒之
  枢密副使张士逊求以子友直为馆阁校勘仁宗曰馆阁所以待英俊可以恩丏乎上命友直于馆阁读书遂诏校勘无得増员仁宗谓辅臣曰图书之府所以待贤俊而备讨论也比来公卿之族多以恩泽为请殆非请延之意也其诏自今辅臣两省侍从不得陈乞子弟亲戚为馆阁官其进士及第三人以上亦考所进文召试入等始得除
  驸马都尉柴宗庆求为使相仁宗问辅臣曰如何宰相王曽对曰先朝石保吉魏咸信皆历行阵有劳晩方除使相且将相之任系国重轻岂容私请上曰朝廷名分何可妄求卿等可召宗庆谕之
  杜衍为宰相凡内降与恩泽者少积至十数于上前面纳仁宗语谏官欧阳修曰外人知杜衍封还内降邪朕居禁中有求恩泽者每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于所封还也足见仁宗任相之专然人主恩威由已何必诿之臣下
  章懿太后弟李用和长子璋既为阁门副使次子珣又求任通事舍人仁宗谕之曰朝廷爵赏所与天下共也戚里之家兄弟迁补皆如已欲使朕将何以待诸勲旧乎
  章惠皇后弟汝州兵马总管杨景宗乞为郡仁宗以其累犯法复起曰朕于景宗何爱一郡然贪虐之性老而益甚使为郡则一方受弊矣
  张尧佐为三司使言者虑其遂大用也力争攻之上谕辅臣曰自今后妃之家毋得用为执政著以为令翰林侍读学士张瓌判吏部流内铨其子郾城主簿庖民锁试未尝考功补考而又考限未至同判铨翰林侍读学士范镇令用例以随身历为证而不取审状书考移令瓌虽碍亲不预其事然知其故而弗止英宗以问辅臣皆言瓌可勿劾上曰瓌私其子可不顾铨法耶命特夺一官降知濠州镇亦坐赎金
  英宗皇帝患吏员猥多乃诏待制以上六周年中书取旨转官至谏议大夫止京朝官并四周年与磨勘至前行郎中止少卿监以七十员为额于前行郎中先补官者补其阙酬赏及特恩不在此限
  革弊
  五代以来天下邮传皆役平民建隆二年始命以军人代之五代时使臣往来及辇运官司皆役侨居人戸谓之递夫建隆三年诏禁止之
  五代承唐季乱离之后国用窘蹙故冬服止及将相翰林学士诸军大校建隆三年初赐文武常参官太平兴国二年十月朔诏赐百官诸军校百夫长以上及遣使赍赐藩镇州郡冬服自是以为常
  五代以来领节旄者多武夫悍卒所至必补亲吏代判縁是为奸民被其患干徳三年诏诸州长吏或藉人代判者于賔幕内择公干官不得复任元从人
  五代以来衣服旗帜止以彩缋开宝四年郊禋初易以绣衣卤簿
  内臣李承进逮事唐庄宗太祖尝问庄宗时事对曰庄宗好畋猎毎次近郊卫士必控马首曰儿郎辈寒冷望陛下与救接庄宗随所欲给之如此者非一晩年萧墙之祸由赏赉无节威令不行也太祖叹曰二十年夹河战争不能以军法约束此辈诚儿戏
  开宝四年郊禋优赏三班殿直挝登闻鼔援御马直例上遣中使谓曰朕之所与便为恩泽岂有例邪尽戮挝鼓者四十人馀配诸州骁健自都指挥使尹进而下并杖而降籍初平蜀日选孟昶亲兵一百二十人隶殿前司谓之三班殿直至是遂废
  堂后官五代以来择用诸司人吏倚法徇私莫可检察开宝末始诏流内铨择选人令录与升朝官判司簿尉与上县令俾充是选其后止以诸科出身人充汉乾祐以来天下令录判司簿尉并据所请俸折支物毎一千分两戸俾月输缗钱除二税外与免徭役谓之俸戸开宝九年太祖即位始诏罢之
  亲从指挥使马翰称京城有贼愿自缉捕真宗谓辅臣曰朕尹京日闻翰以缉捕为名颇为民害事未彰露姑置之自今捕盗止委开封府可也
  节俭
  太祖尝阅孟昶宫中物有宝装溺器遽命毁之曰以此奉身不亡何待
  太宗未尝御新衣枢密使王显等侍数视上袴上怪而问之对曰陛下袴纹缕皆倒上笑曰澣濯频故尔朕念机杼之劳且欲化天下以俭也
  油衣库言帟幕损弊者数万请毁弃之太宗命煮染杂色成旗帜数千它日有司又以营缮弃材请给甄官薪上命择其可用者成什物数千分赐宰相李昉等咸相顾而叹曰富有天下而犹器微物于已弃之馀则其大者可知矣
  御马旧以织成帕覆鞍勒至道二年诏以黄绢代之辅臣尝因奏事至福宁殿之西阁见仁宗所御幄帟茵衾皆质素暗弊自是大臣之家无复僭侈
  宰执
  唐以侍中中书令为真宰相又言故事左右仆射各一人侍中中书令各二人为正宰相武德初李𪟝任左仆射以南省务疏于北省始命带中书门下三品并平章事者为真宰相其宰相仆射不带同三品者但釐尚书省务而已贞观至德间置左右相又有知政事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知机务皆宰相之称也高宗谓参知政事崔知温曰郭待举岑长倩郭正一魏元同历任尚皆浅且令预闻政事未可与卿等同名待举等并与中书门下同受进止平章事则是平章事亦或居参知政事之下其后方镇遂有以恩授平章事者然而宰相谓之平章事盖始于唐矣乾德二年太祖既以赵普为相且欲用薛居正吕馀庆故询翰林学士陶谷曰下丞相一等何官榖对曰唐有参知机务参知政事翌日并命居正馀庆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凡上殿庭别设塼位居宰相后敕尾列衔仍下押字太宗始命与宰相更互知印时议者谓榖之对为失而下丞相一等汉御史大夫是也虽然唐参知政事固宰相之任曽何以为百王不易之制殆称谓适同尔官制因时轻重盖可见矣仆射侍中皆秦官仆役于射谓之仆射縁所领之事而立名者尔侍中则丞相之史也唐之以为宰相名同而实异甚矣枢密使唐特以宦者处之朱梁改曰崇政院始命敬翔为使后唐同光复其旧称命宰相兼其任石晋天福中废枢密而置宣徽南北院至开通初复置枢密院而宣徽之名因以不废宋兴以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枢密使副知院同知院签书院事并为执政官宣徽使居执政官之次或以加前执政或以待勲旧焉
  宰相并以先后为次出而复任者互存
  范 质  王 溥  魏仁浦  赵 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右自建隆元年正月至开宝九年十月
  薛居正子平 沈义伦  卢多逊  赵 普
  宋 琪  李 昉  赵 普  吕蒙正圣功李 昉  张齐贤  吕蒙正  吕 端
  右自太平兴国元年十月至至道三年三月
  吕 端  张齐贤  李 沆太初 吕蒙正
  向敏中  寇 准平仲 毕士安  王 旦子明向敏中  王钦若  冦 准  李 廸复吉丁 谓  冯 拯
  右自至道三年三月至乾兴元年二月
  丁 谓  冯 拯  王 曽孝先 王钦若定国张知白用晦 张士逊  吕夷简  张士逊
  李 廸  王 曽  王 随子正 陈尧佐
  张士逊  章得象  杜 衍  贾昌朝
  陈执中  文彦博  宋 庠公序 厐 籍
  陈执中  梁 适  富 弼  刘 沆冲之韩 琦  曽公亮
  右自乾兴元年二月至嘉祐八年三月
  韩 琦  曽公亮
  右自嘉祐八年三月至治平四年正月
  参知政事
  薛居正  吕馀庆  刘熙古  卢多逊
  右自乾德二年四月至开宝九年十月
  窦 偁  郭 贽  宋 琪  李 昉
  李 穆  吕蒙正  李 至  辛仲甫
  王 沔  陈 恕  张齐贤  贾黄中
  李 沆  吕 端  苏易简  赵昌言
  冦 准  向敏中  张 洎  李昌龄
  温仲舒  王化基
  右自太平兴国元年十月至至道三年三月
  向敏中  李昌龄  温仲舒  王化基
  李 至  李 沆  向敏中  王 旦
  王钦若  毕士安  冯 拯  赵安仁
  丁 谓  陈彭年  王 曽  张知白
  李 廸  丁 谓  任中正  王 曽
  右自至道三年三月至乾兴元年二月
  任中正  王 曽  吕夷简  鲁宗道
  夏 竦  薛 奎  王晦叔  晏 殊
  王 隋  蔡 齐  盛 度  韩 亿
  程 琳  石中立  王 鬷  李若谷
  宋 绶  鼂宗悫  王举正  贾昌朝
  范仲淹  陈执中  宋 庠  吴 肓
  丁 度  文彦博  明 镐  高若讷
  刘 沆  梁 适  程 戡  王尧臣
  曽公亮  张 昇  孙 抃  欧阳修
  赵 槩
  右自乾兴元年二月至嘉祐八年三月
  欧阳修  赵 槩
  右自嘉祐八年三月至治平四年正月
  枢密
  吴庭祚使 赵 普使 李处耘宣兼副李崇矩使王仁赡 楚昭辅副升使曹 彬使
  右自建隆元年正月至开宝九年十月
  曹 彬使加平章楚昭辅使 石熙载签书并副又加使
  柴禹锡宣兼检校王 显宣兼副升使    张齐贤王 沔签升副张 宏 赵昌言 杨守一宣兼同知张齐贤 张士逊宣兼签温仲舒副升使冦 准副改知柴禹锡宣兼副刘昌言同知 赵 镕宣兼知向敏中同知钱若水同知 李惟清
  右自太平兴国元年十月至至道三年三月
  曹 彬使平章赵 镕 王 显使 向敏中夏侯峤 钱若水同知 李惟清同知 杨 砺宋 湜 周 莹宣兼知王 旦同知
  王继英宣兼知升使    冯 拯同知改签
  陈尧叟同知改签加平章升使  丁 谓使
  王钦若同知加平章升使   韩崇训
  马知节宣兼签改副    寇 准使加平章王嗣宗曹利用副改知升使加平章又加侍中 张 旻宣兼副任中正平章副马知节 周 起 冯 拯使加平章曹 玮钱惟演 张士逊
  右自至道三年三月至乾兴元年二月
  曹利用使仆射侍中    张士逊
  张 旻使加仆射侍中天圣七年改名耆钱惟演使 张知白晏 殊 夏 竦 范 雍 姜 遵张尧佐 夏 竦使 赵 稹 晏 殊
  杨崇勲宣兼副升使    王晦叔使
  王德用签改同知升知又加宣  李 谘副改知王 曽使同平章王 随 韩 亿同知 蔡 齐 章得象同知盛 度 王 鬷同知 王博文同知 陈执中同知升知张 观同知 夏 守同知 王 鬷
  晏 殊知升使加平章    宋 绶
  王贻永同知改副升使加平章  杜 衍同知改副升使
  郑 戬 任中师 任 布 韩 琦
  范仲淹 富 弼 贾昌朝使 吴 肓厐 籍副升使丁 度 夏 竦使 高若讷副升使宋 庠使 梁 适 王尧臣 狄 青副升使孙 沔 田 况 王德用使同平章程 戡韩 琦使 贾昌朝使 宋 庠使 田 况使张 昇 孙 抃 曽公亮使 欧阳修赵 槩 陈升之 包 拯 胡 宿吴 奎 王 畴
  右自乾兴元年二月至嘉祐八年三月
  张 昇使 胡 宿 富 弼使 吴 奎王 畴  陈升之 文彦博使 吕公弼郭 逵同签
  右自嘉祐八年三月至治平四年正月
  宣徽使
  昝居润 张 美 李处耘北改南兼枢
  李崇矩北兼枢曹 彬 潘 美北改南
  右自建隆元年正月至开宝九年十月
  潘 美 王仁赡 柴禹锡北检校枢王 显南兼枢弭德超北兼枢郭守文 杨守一北签枢张士逊北兼枢柴禹锡北兼知枢赵 镕北兼知枢
  右自太平兴国元年十月至至道三年三月
  赵 镕南兼枢周 莹南兼枢王继英北兼枢雷有终马知节签枢加北张 旻南兼枢曹 玮北兼枢
  右自至道三年三月至乾兴元年二月
  杨崇勲南兼枢王德用知枢加南夏守斌 李用知南加平章夏 竦 程 琳 李昭亮 郑 戬张尧佐 狄 青 吴 育 富 弼曹 佾 程 戡
  右自乾兴元年二月至嘉祐八年三月其后不除


  隆平集卷二
<史部,别史类,隆平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