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随园随笔
◀上一卷 卷九 下一卷▶

卷九 官职类(下)

编辑

宰相乞郡

编辑

宋宰相出知一府一州,非贬降也,所以均劳逸也,以某官出知者,犹今之学政或以侍郎为之,或以编修、主事为之,其官大小不同,其任学政则一。

明参将、游击非守土官

编辑

前明之参将、游击皆钦差官,与督抚同,非守土官也。守土官惟布、按两司与都指挥。都指挥者,今之都司也。

寄禄、散官

编辑

宋初官制有“寄禄”之称,汉、唐未有。所谓寄禄者,如尚书侍郎、给事、谏议、诸卿监郎中、员外郎之属,皆有其名而不任其职,谓之寄禄官以为叙迁之阶而已。所谓散官者,则勋封、功臣、食邑之类,徒为文具、无足重轻者也。元丰以后又以尚书、侍郎等皆为职事官,而以旧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如金紫光禄大夫犹前之吏部尚书也,银青光禄大夫犹前之五部尚书也,正议大夫犹前之六部侍郎也,朝请、朝散,朝奉犹前之诸曹员外郎也,皆寄其本衔之禄而迁转予夺之,与外官之俸无与也。东坡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湖州,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惠州。知惠州、湖州者其现任,而员外郎、朝奉郎则其寄禄也。

公卿三变而称寺称少

编辑

《隶续》曰:“《汉•百官志》‘太傅上公一人’,‘太尉一人’,居三九之官者均不加以公卿之字。以公卿名其官,自萧梁始。”余按六朝以前无称司徒公、太仆卿者,此一变也。然只称太仆卿、鸿胪卿,不兼称衙门也。至明朝乃有太仆寺卿、鸿胪寺卿之称,是兼带其衙门称之,又一变也。今俗称又有太仆寺正卿、鸿胪寺正卿之称,以自别于少卿,是三变也。

宋有就差、勾当之称

编辑

曹武惠王平江南归赴宫门,只称勾当某事已毕,人嘉其不伐。盖尔时称勾当者,即今之干办也。余见宋缙云县城隍庙碑后题名,一称文林郎就差权楚州缙云县尉,一称迪功郎就差缙云县令管勾劝农公事,又一称将仕郎缙云县丞某而已。其不称就差者,是本职官也。其既书就差又加一“权”字者,是资格之最轻者也。大抵宋元人书官衔最繁,不似今之省也。古人阶秩之尊卑与其现任官不必配合,不似今之文林郎七品,知县亦七品也。

选法三变而至掣签

编辑

储六雅先生云:“汉、晋间重尚书选部,黄、散以下皆得铨注。然至北魏崔亮之‘停年格’而选法一变,至唐裴行俭之‘长名榜’而选法再变,至明孙丕扬富平人行‘掣签法’而选法又一变。”

古调官非今调官

编辑

汉书》“十年不调”,颜师古注:“调,选也。”盖升迁也。今之调简,汉人谓之换,《薛宣传》以平陵之薛恭换钜鹿之尹赏是也。

判官非通判

编辑

凡唐、宋称为某府判官者,幕府之官,非通判也;崔璞守苏州,辟皮日休为军事判官是也。通判有监州之责,其权大,如状元蔡齐除将作监、通判交州是也。

特进非官

编辑

邓禹拜右将军,后左右二将军罢,乃以特进奉朝请。特进者,特异乎众而许其进见之称,非官名也。

岩郎非尚书郎

编辑

汉羽林中郎将用六郡良家子孙补,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岩下室中,故号岩郎。是岩郎者,武职之称,非郎官也。荀绰《百宫表》注云:“岩者,取其严肃剌锐之义。”若然,则曰严郎亦可。

赐爵

编辑

史记》赵孝成王使赵胜受韩使者冯亭之地,吏民皆益爵三级。惠帝元年,民有罪,得爵三十级免死。应劭曰:“一级直钱二千。”《大事记》载普赐天下民爵自惠帝始。《后汉书》注刘劭曰:“《春秋》不更、庶长已见,商鞅修其法为十八级,合关内侯凡二十等。”《百官表》一级曰公士,二曰上造,三曰簪袅,四曰不更,五曰大夫,至关内侯而止。有罪者得赎,贫者得卖与人。高祖诏吏善遇高爵,明于文定公不解其制,以为屡遇覃恩天下将无百姓。方密之以为所赐者不过乡老里长辈,虽曰民,非平民也。唐刘知几言“具僚九品每岁遇赦必赐勋阶,以致绯服多于青衣,象版多于木笏”,此庶官加爵而不及平民之证也。宣帝求汉初功臣之后复其家,史称皆出庸保之中;及考之《表》,则或云公乘簪袅,或曰公乘上造,大率皆有爵者。爵至五大夫才得复其身,庶长、左更则二千石之勤事者往往得赐,皆汉法也。《王仲宣集》有《爵论》云:“依律有夺爵法。今爵事废矣,夺之民不惧,赐之民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又曰:“爵自一级转登十级而为列侯,譬犹秩自百石转迁而至于公也。近世赏人不由算级,从无爵人封为列侯,原其所以,爵废古也。古者白起、卫鞅皆稍进爵为五大夫、客卿、庶长以至于侯,非一顿而封也。”魏了翁《古今考》曰:汉武功爵者,造士、良士、元士、戎士、乐卿、军卫之名与秦异,买者试补吏,先除千夫如五大夫,犹近世迪功郎、登仕郎之类,各有价也。宋天禧元年登州学究郑异出粟五千六百石赈饥,诏补三班承信郎,嗣后沿以为例。然州县官不许接坐,只令廷参而已。大抵民赐爵如今老农给八品顶带之类,官赐爵如给本身封典之类,俱不甚贵重。

汉俸米多钱少

编辑

汉百官俸米多钱少,三公俸月三百五十石,减至令史而月犹八石。开元二十四年定百官俸,一品月三十千,递至九品月一千九百,此则论钱矣。《北汉•刘崇传》宰相月俸百缗,较之今日犹多一倍。郑端简曰:“禄轻自宋始也。惟貤封之典至宋而隆,大父如父母,古未曾有。”

予告、赐告有别

编辑

汉予告、赐告有别:予告者许归家,三公予告,令也;赐告者不得归家,病满三月赐告,恩也。大抵赐告如病假之类,冯野王病,满三月赐告,与妻子归茂陵就医,大将军王凤劾其不敬。

持节使(按:据文当为“使持节”。)、持节、假节有别

编辑

汉之持节有三,曰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曰持节,得杀无位人;曰假节,惟行军得杀犯令者;皆刺史也。唐武德元年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亦加号持节。

舍人

编辑

颜师古曰:“舍人者,供役使之人。”《史记》嫪毐幸时,诸客求为舍人者以十数;李斯亦为吕不韦舍人。盖亲近左右之通称也。至六朝而权倾天下,茹法亮以舍人出为司农而泣。

给扶、侠侍之分

编辑

常见岑文本画古帝王像,一帝之侧必有左右二人拥侍而立者,亦复冕而貂蝉,但止三旒,非若天子之九旒,不解其制。朱万同曰:“此魏、晋、六朝所谓给扶是也,宋犹行之,故《陈康伯传》许肩舆至殿门,仍给扶。”或曰天子无给扶之说,旁侍立者即侍中也,故戴貂蝉。余按《陈书》骁骑之职,天子临轩则升殿侠侍,韦翙为侠侍将军;又大行皇帝灵座有侠御人,或岑所画者其即此欤?

衙门当作吾门

编辑

《说文》衙字读“语”音,不作“牙”音,故汉碑多写衙为御,《楚词》“道飞廉之衙衙”,亦然。汉“吾”字乃作“牙”音,如允吾、驺吾、金吾之类。《百官箴》以金吾为吾臣,盖衙臣也。天子朝群臣曰正衙,庭见曰衙参,走卒曰衙官、牙将,皆从木吾而起,金吾、木吾者,棒也,伍百执之以参于前者,见《古今注》。

上衙门三日

编辑

今州县初到任必具刺上衙门三日,在上官到任则下属亦往具刺候起居三日,不解所自始。唐岑参为号州上佐,有《衙郡守还》一诗,自注:“衙者,今监司郡守初上事,既受官吏参谒,至晡时僚属复伺于客次,胥立廷下通刺曰衙,以听进退之命,如是者三日。如主人免此礼,则翌旦又通谢刺。”盖自唐已然矣。

三考出身

编辑

三考者,试流外之官,一曰书,二曰计,三曰时务。盖较之试进士科之身、言、书、判,仅少其一耳,见《六典》。《元史•选举志》吏三考者,或以三十月为一考,或以四十月为一考,大德元年以百二十月为一考,盖旧以九十月为满也。三考出身为正七品。

大夫亦有主朝

编辑

《古今考》曰“天子有五门三朝”,三朝者,内朝、路朝、外朝也。《玉藻》曰“路寝听政,退适小寝”,路寝者,大寝也,正寝也,此云诸侯亦有三朝也。今之州县,大厅,正寝也;小厅,小寝也;别府堂宅,燕寝也。是大夫亦有三朝也。

历代职官数目

编辑

汉官制七千五百员,唐万八千员,宋三万四千员。前明成化五年武职已逾八万,合文职十万馀员,见《明史•刘体干传》中。

典史授都御史

编辑

明初典史授都御史,贡土授布政使,秀才授尚书,见《明史•姜采传》陈启新疏中。

“玺书”二字见《左传》“季武子以玺书追而与之”,《周礼•司关》“凡达货贿者以玺节传出之”,玺即印也。战国时已用印,苏秦佩六国相印,项羽刓印而不以与人,汉高帝弄御史大夫印而顾赵尧,其来久矣。王伯厚云:“弃符节而用印,始于周显德六年。”想符节废于周耳,非印始于周也。汉晋官员替代皆别铸印,惟尉只用一印,见《晋书•孔琳之传》:“琳之请桓元无改铸印,省金炭之费。”

“省会”二字借用

编辑

省者,禁署也。《汉•晤帝纪》帝姊长公主养省中。蔡邕曰:“本为禁中,避元后父名,故曰省中。”师古曰:“省,察也,言入此中者当察视也。”《唐书•百官志》曰官司之别曰“省”、曰“台”,今称省会者,借用也。唐以中书、门下、尚书为三省。宋元以中书省为宰相所专治。元末署中书分省于济宁、彰德诸路,设参知政事;又置行中书省于江西、江浙、山陕等处,添设平章,与真相等。明兴,分天下为十三中书省,未几改为十三布政司,从此以官署为地名而有十三省之说。会者,《大官•司会》注“大计也”,听出入以要会,天官之职也。禹南巡时会计天下赋税,周公营洛,四方民大和会,而后世遂相因为省会之名。

“府道”二字借用

编辑

府,文书藏也,非官也。《论语》“鲁人为长府”,太公立九府圜法。《周礼•天官》“府六人”,《尚书》“六府三事允治”,汉有少府、乐府,皆非官名。《赵禹传》“文深不可为大府”,《诸葛亮传》“开府治事”,方渐渐有官名之意,然亦非州郡名也。唐初只京兆、河南二府而已。后武后升并州为太原府,明皇升蒲州为河中府,自唐升大州为府,而《地理志》始有府州之名,然惟建都者称府。宋真宗尝为襄王,仁宗尝为庆国公,故升襄阳、庆州为府。至元、明而统县者皆曰府矣。道,路也,非官也。自唐分天下郡县为十道,又增为十二道,而明遂因之有巡道、粮道、佥事道、兵备道之名。

在家食俸

编辑

今优礼大臣,有在家食其原官之俸者。按《后汉书•郑均传》均迁尚书,以病告归。元和二年,帝东巡过任城,幸均舍,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号“白衣尚书”。是大臣在家食俸之始。

革职留任

编辑

今大臣革去顶戴,仍令在官办事。按《晋书•陶侃传》侃刺荆州,讨杜曾,战败免官,王敦表以侃白衣领职,再讨杜弢成功,复还原官。是即今之革职留任矣。唐刘仁轨征百济亦白衣从军。

听事吏

编辑

今州县有听事吏,按《隋书•百官志》开皇时,因州县之大小置白直以供役,此即今之听事吏矣。

顶马

编辑

今贵人街行,前有骑马者一二人,号称“顶马”。按《国语》越王勾践亲为吴王前马,前马者,即今顶马矣。

掌扇、腰扇

编辑

今贵人街行,有持大扇遮太阳者,号“掌扇”。按《通鉴》褚渊入朝,以腰扇障日,为功曹刘祥所讥。方密之谓腰扇即今之掌扇,余按胡三省注:“腰扇,今之折叠扇也。”故可以置之腰间,若掌扇则是雉尾扇之类。

喝道

编辑

今官府行街有嗬殿声,谓之喝道。按《梁书》梁制令仆中丞引喤至街,引喤即喝道也。

需次

编辑

《左传》“敬共朝夕,恪居官次”,《东方朔传》“待以不次之位”,《荀子》“贤能不待次而举”。注:“次者,官之次序。”后人讹待为需,故《宋史•马廷鸾传》登淳祐进士,调池州教授,需次六年。朱子《答方耕道书》亦曰:“老兄今兹需次,当潜心味道。”

札付

编辑

晋华潭作奏“谨奉还所假左丞相军谘祭酒版”,版即札付也。黾错言里有假士,又有假五百,即今之札付官也。

督邮

编辑

如淳注《汉官》:“督邮,都吏也。”似督邮是吏,非官。然史弼迁山阳太守,其妻钜野薛氏以三互之禁,转拜平原相督邮,似乎督邮官卑而权重,此渊明所以有折腰之说。陶侃为庐江太守张夔督邮,太守妻病,侃冒雪为迎医于数百里之外。或难之,侃曰:“资于事父以事君,礼也。安有父母疾而不尽心乎?”督邮似是功曹、参军之流。

门卒

编辑

东汉庾乘给事县庭为门士,注:“门卒也。”郭林宗拔之入学,庾自知出身卑,每下坐。嗣后学中人以下坐为尊。

官婢

编辑

或问《汉官仪》郎署有女侍史二人,貌妖丽者,为郎官焚香熨被,未知许伴寝否。余按《张安世传》:郎淫官婢,婢兄自言,安世责其诬污衣冠。后汉王君公求罢不得,故通官婢,以劾去官,乃得归隐墙东。是汉律但教侍奉,不许侍寝也。但未审官婢是何家子女,终嫁何人。或云公卿子女以罪籍没入官者是矣。

公主称尚

编辑

称尚者,本《易经》“得尚于中行”之义,王弼注:“尚,配也。”颜师古《匡谬正俗》言之甚详。《汉书》天子女称公主,姊妹称长公主,姑称大长公主,犹之《春秋》所书伯姬、叔姬、季姬者,时君之女也。加主以贵之者,先君之女,时君之姊妹或姑若祖姑也。但帝女亦有称长公主者,如武阳公主是也。诸王女称翁主,唐称郡主,称乡主,称乡亭公主。公主赐谥,始于唐德宗赐广安公主。诸王女婿称仪宾,似始于明。

驸马

编辑

驸马始于汉武,谓驸御马而行,亲幸之义,非必尚公主也,故金日䃅亦拜驸马都尉。尚公主必先拜驸马都尉,始见于《齐职仪》。南齐袁枢议公主亡不得兼驸马都尉,引杜预尚高陵公主,主亡,泰始中追赠公主,而元凯不加驸马之官。《懒真子》以为驸马者始于魏武宠何晏,以御马之副给之,志恩也。宋神宗治平四年诏驸马不许升行,盖唐以后子弟一选驸马,便与父叔齐行。李遵勖崇矩之孙,尚真宗女,御笔升遵勖为崇矩之子、继昌之弟。继昌者,其父也,升之与父同行,所以避舅姑之尊也,其无礼亦甚矣。《内府秘典》言明代驸马不选公卿子弟,多用畿辅少年及武弁世家,所以然者,驸马受制于公主之奶母,出入有时,起居有节。万历冉驸马受奶母棰几死,而公主不敢救,已而反目逃回,罚来演礼,革其父职,帝亦悔之。《宋史》开庆初宰相请以进士第一人尚主。时周震炎中状元,而主从屏后窥之,不悦其貌,乃别尚杨镇,理宗事也。余道男女相悦为婚,理宗亦自有理。宋章献太后为仁宗选后。有王氏者,国色也,太后嫌太妖艳,不宜少主;乃另选郭后,非仁宗意,卒至庆黜。后王氏所适者死,仁宗传旨封为夫人,许入禁中,适富弼作相,格诏不行,见《挥麈录》。

◀上一卷 下一卷▶
随园随笔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