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宫法语

  经名:云宫法语。元汪可孙慕。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

  云宫法语序

  万形皆有弊,惟道独不朽。人之在天地间,斯道之寄也。有命焉,有性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也。天下无二道,岂有二性命哉。危微精一,见于大舜之戒禹,恒性、习性、明性、节性,见于汤尹、周公之格言。夫子赞《易》曰:各正性命。则性与命并言之矣。然观夫子罕言命与仁,而性与天道不可得闻。性命之学,非深造者不能贯通也。至曾、思、孟之相传,性命之学愈著而愈详。儒者以养性率性为先,知命立命为务,故功极于赞化育,参天地。彼道释明心见性,修命复命,至于妙有真空,与道合真。道释性命之学,亦不能泯灭也。后世流弊,儒以文章沽爵禄,道释以祸福诱愚庸,躬行践履之间,鲜有出于性命之正者。况三纲五常,道之大原,天命民彝,庸有未尽,岂所以为道哉。圣明之朝,作之君师,吾儒之道尊劝益加,道释二氏不废崇奖,期天下咸归于道。泰和盛治,家稷契而人皋陶,无上等正觉,释老中之功用,于是谈性命者多矣。然而未得其归一之要。余仿之经传,类而编之。吾儒之道由正心诚意而得,佛老之道亦由正心诚意而得也。人欲尽浄,天理流行,即一念不生,全体自见之大机括。大而化圣而神,舍是非吾所谓道,非吾所谓性命。名其集曰《云宫法语》。道书谓偃息云宫黄房之内,即心斋坐忘之时,究竟斯道,庶乎瞻前忽后,无时不然,仲不愧而俯不怍,岂徒虚无空寂之谓性命云。大德戊戌秋,绩水虚夷子静安汪可孙序。

  云宫法语卷上

  绩水虚夷子静安汪可孙纂

  先天品第一

  原天地未判之始,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者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乃谓之混沌。混沌既判,乃开天地。《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经曰:太上至真,无极大道。《度人经》曰:上无复祖,唯道为身。又曰:元始祖炁。周濂溪曰:无极而太极。又曰:无极之真。康节曰:若论先天一事无。程子曰:人生而静已上不容说,无极则不容言,亦无体段之可名,才说已不是。

  彼天品第一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一阖一辟谓之变。干,阳物也;坤,阴物也。乾为天称父,坤为地称母,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一阴一阳之谓道。故曰:精气为物。周子曰: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气交感,化生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穀梁》曰:独阴不生,独阳不生,参合而生。《素问》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阴阳者血气之男女,生育者人伦之本。故阳内阴外,阴含阳胎,而男形成;阳外阴内,阳含阴胎而女形成。《九章经》曰:人之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育养,九炁结形,九月神布,炁满能声,声尚神具,九天称庆,于是而生。《般若经》曰:色身又曰: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祖曰:卵生迷性,胎生习性,湿生随邪性,化生趣性。子夏曰:商闻易之生,论及万物,乌兽昆虫,各有奇偶,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德者能原其本焉。天一地二人三,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阳从奇,故日数十,甲至癸。八九七十二,偶以从奇,奇主辰,辰为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斗次日月,故以主斗。四九三十六,六为律,律主鹿,故鹿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星二十八宿,为四方,方有七度,七主星。二九一十八,八主风,风为虫,故虫八月而生。风之类尽于八九,虫为风,风为虫。其馀各从其类。乌鱼生阴而属于阳,故皆卵生。鱼游于水,乌游于云,故立冬则燕雀入海,化为蛤。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万物之所以不同,介鳞夏食而冬垫,介,甲虫也。龁吞者八窍而卵生乌属,龃龉者九窍而胎生。九窍,人及兽属。四足者无羽翼,载角者无上齿。无角无前齿者膏,无角无齿者脂。《淮南》取此。又曰:无角者膏而无前,有角者脂而无后。

  昼生者类父,夜生者似母。是以至阴主牝,至阳主牡。敢问其然乎?孔子曰:吾昔闻老聃,亦如汝之言。子夏曰:商闻《山书》:曰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形,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谿谷为牝,蚌蛤龟珠,与日月而盛虚。月盈则蚌珠之属满,月亏则虚。是故坚土之人刚,弱土之人柔,墟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息土之人美,□土之人丑。□,耗字。息土细微,□土麤疏者也。食水者善游而耐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蟥属,不气息也。食木者多力而不治。血气不治。《 淮南子》 曰:多力而弗戾,亦不治之貌。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绪而蛾,食肉者勇毅而悍,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慧而巧,不食者不死而神。故曰:羽虫三百有六十而凤为之长,毛虫三百有六十而麟为之长,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龟为之长,鳞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坤之策也。干天坤地。

  鲁哀公问于孔子。孔子曰: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微煦,瞳人也。然后有见。八月生齿,然后能食。三年腮合,然后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后能化。阴穷反阳,故阴以阳变。阳穷反阴,故阳以阴化。是以男子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龆;女子七月而生齿,七岁而龀,十有四而化。一阴一阳,奇耦相配,然后合道,化成性命之端,形于此也。公曰: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则可以生矣。

  简狄吞玄乌遗卵,生契。姜原履巨人迹,悦而践之,身动如孕,居期生后稷。

  天地初分,一炁生元始,二炁生元皇,三炁生老君,而为化主。在天为万天之主,降世为百王之师。在星曰天皇大帝,在教曰太上老君。老君之生,其母部左腋而生,头已白矣。又曰:八十一化出世间。

  《实录》曰:初,颜氏祷于尼丘山,而生孔子。孔子生而首上圬,顶如尼丘山,因名丘,字仲尼,是夕有二龙绕室,五老降庭。五老者,五星之精也。颜氏之房闻奏钧天之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其文曰: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颜氏异之,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

  《普曜经》曰:释迦〔自〕兜率天降神于西域迦维国净饭王宫,摩耶夫人剖右胁而生。

  汉武帝皇子弗陵生沙间,赵倢伃居钩弋宫妊身,十四月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命曰尧母门。

  《孝经》曰:天地之性人为责。《玄灵经》曰:人身难得。周子曰:人为万物之灵。

  《玄武经》曰:真武神母梦吞日光,觉而有孕,二十四个月而生。

  宋杨文公祖,梦有人言武夷君托化,及大年生,乃一卵形,剖之为一鹳雏,紫毛被体,贮而弃之江滨。其叔父异之,追而至于江,化成婴儿,归而抚之,后为光禄丞。

  夏后氏之衰,后宫人处室,感龙漦而孕,是生褒姒,以乱天下。

  楚词曰:女岐无夫,而生九子。九子母也。

  凡此类非一,略举数端,可以见禀天地之秀气,宿骨不凡,圣贤之质也。禀恶浊不正之气,为愚为凶、为妖孽矣。

  宋曹彬,后封武惠王。方一周岁,风俗有试周之事。其家以玩好宝玉饮食之类排列满前,抱王观之,王独左手持干戈,右手取俎豆。其后为赵太祖平江南。

  夫人自一岁,好恶之情生焉。然于其不能言,不能行之际,所谓好恶,乃赤子纯一无伪之真。及其既长也,好恶之情不合于公者多矣。

  养生品第三

  《老子》曰: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素问》曰:男女必当其年,男子二八,精气溢泻,必三十而娶。女子二七,天癸至,必二十而嫁。欲其二气充实,则孕而育,育而寿。古者是以上寿,多百二十岁。

  今人之患,在婚嫁之早。男未二十,女未十五而已嫁娶,真元早丧矣。及其长也,又不知补损之方。譬如一灯,其中所注之油,即赋予之元气。器之大小,数之短长,然灯于无风之地而又加爱护,则灯可久,尽则灭。然灯于当风,膏油易涸,且致暴灭之患。人之命赋寿夭,亦犹是也。

  哀公问孔子曰:知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曰: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苦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人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持身有节,动静有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得寿宜乎。

  广成子与黄帝曰: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左氏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者,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乡党篇》载孔子十不食。孟子曰: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又曰: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夫饮食起居,养生之大要,故圣人罔有不钦焉。盖饮食之间,五味不宜过,过则为伤矣。爽口味多,须作疾是也。而劳心劳力者,伤四肢血气焉。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鲜,腐肠之药。故人在戒杀以积德,节饮食,省嗜欲,又省疾延年也。

  修养家泻五脏之有馀,嘘肝、呵心、呬肺、呼脾、吹肾。补五脏之不足,则随脏吸之。

  《元始太玄经》曰:喜怒损性,哀乐损神,损性则害生,故养性以全气,保神以安身,气全体平,心安神逸,全生之诀也。

  黄帝谓岐伯曰:夫人者受天地之气,以生之来也谓之精,精之遘谓之灵,灵之发也谓之神,神之化也谓之魂,魂随神往来谓之识,并精出入谓之魄,主荣积魂谓之心,心有所从谓之情,情有所属谓之意,意之有所指谓之志,志有所忆谓之思,思之有所远慕谓之虑,虑而事成谓之智,智者尽此诸见者焉。盖精神、魂魄、意、情、智,见识之为用。

  孙真人曰:发宜多掷;齿宜数叩,液宜常咽,气宜常炼,精宜常在。

  《抱朴子》曰:天灵一穴,乃万神朝宗之所,得一而万事毕。庄子谓之见独。黄帝谓之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太上谓之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独者,一也。所谓守一以资神,依神以守一。夫守一者,可与天地相毕,寿命无穷。

  《老子道德经》曰:知其白,守其黑。又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是也。玄一者,是我之元命。真人生而守之,守之极静,得之守之,不复去矣。

  《黄庭经》曰: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颇卒见。须得至真乃顾盻,至忌死气以秽贱。

  论曰:人之生从虚无而有,所以神化气,气化精,是有形用之之道。智者不施于外,而施于己,则精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神,炼神合道,复证虚无之妙。此归根复命之方,修真养命之术。《孟子》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孔矛曰: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又曰: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又曰:君子行法以俟命,居易以俟命。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之命与性何谓也?子曰:分与道谓之命。

  《内观经》曰:从道受生谓之命。

  《孟子》曰: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程子曰:五者之欲,性也,然有分,不能皆如其愿,是命。此命是言赋予之理。

  云宫法语卷上竟

  云宫法语卷下

  绩水虚夷子静安汪可孙纂

  明善品第四

  《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纯一无伪之谓也。《大学》曰:正心者,身有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修身在正其心。《孟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唯心之谓欤。又曰:我四十不动心。又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又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斗经释》曰:人之运心于外,则神游而逝。定心于内,则神安以和。一切善恶亦存乎心。心者神明之府,行藏动息善恶之事,欲萌悉知之,人之妄心可不息乎。又曰:人之元辰,外寄于目,内藏于心,目则外视于万物,心则内驰于万机,心目所驰,神亦奔竞,故谓之元辰。释马驰事而不息,人能收心复照,存玄灵于一己,则却走马以粪。

  《楞严经》曰:如来常说,诸法唯心所造,一切因果,因心成体。张无尽曰:了此妄心,即是清净佛性虚静心。戒曰:心者,万法之宗,九窍之主,以其越古今而不坏。故曰:真如一念萌动于内,六识流转于外,不趋乎善,则趋乎恶。

  《清静经》曰:既有妄心,则惊其神;既惊其神,则著万物;既著万物,则生贪求,既生贪求,则是烦恼。《定观经》曰:觉心起即灭,灭即除,惟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

  《金刚经》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六祖曰:妄心是真心上影子。经云:汝身汝心,皆是妙明性中所现之物。知诸心之非心,则知心之体,若妄心则有过现未来真性则寂然不动。

  已上言心

  横渠曰:心统性情。又曰:虚灵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无少欠阙便是性,随感而动便是情。义曰:由太虚有气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灵底是心,实处是性。《汤诰》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伊尹》曰:习与性成。祖伊曰:不虞天性。孟子道性善。全说理。《中庸》曰:天命之谓性。带人物而言。有天命须是有此气,方能承当得此理。无此气则此理如何顿放?程子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朋。《近思录》言:心一也,有指体而言,寂然不动;有指用而言,感而遂通。朱子曰:静而常觉,动而常正。心之妙也,寂而感,感而寂。孔子言性近习远。孟子言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事天。孟子曰:仁之于父子,义之于君臣,礼之于宾主,智之于贤者,圣人之于天道,命也,有性也,君子不谓命。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又曰: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人之命与性,何谓也?形于一谓之性。人各受阴阳以刚柔之性,故曰形于一。《内观经》曰:自一禀形谓之性。朱子曰:性是太极,浑然之体,初不可以名字言。

  已上言心性

  前诸条目,儒家言存心养性,道释言明心见性。儒以实理为性,见之行事者也。道释以自然无为为性者也。愚谓道释之言性,乃未发之中;儒者之言性,发而皆中节之谓。见性之谓道,犹见性之谓见佛也。佛之言训觉,是殆非以泥木所塑造之谓佛也。

  持用品第五

  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子曰:知而弗为,不如勿知。《华严经》曰:我不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佛,西方圣人之称也。六祖曰:不悟者为众生、为凡夫,悟者名佛。佛训大觉之称。

  人受天地之气而生,同有此善,然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明善而复其初,斯言至矣。圣人生知安行,不倦于学;贤者学而知之,亦欲强行;困而不学,民斯为下。

  曾子三省,忠恕一贯。君子九思、三畏、三戒。颜子克复四勿。孔子绝四,絜矩慎独。

  皆所当平日持用工夫。

  诚意毋自欺也,一者诚而已,无妄之谓。诚不欺,其次矣。康节曰:先天主乎诚,至诚可以通神明,不诚则不可以得道。诚者,主性之具无端无方者也。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曰:在我无一毫私伪,故常虚明,自能见得。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也。自诚明之谓性,自明诚之谓教。诚则明,明则诚。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又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化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至诚无息,不息则久,悠久无疆。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夫,焉有所倚。大经五品之人伦,大本所性之全体,圣人极识无妄,自然功用,岂有所倚著于物而后能。《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於乎丕显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已。又曰:穆穆文王,缉熙敬止。《易》曰:天行徤,君子以自强不息。《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回之为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

  太极老君与傅先生木钻在焦山石室,使穿一石盘,可五尺积,四十九年而石穿。

  《孟子》曰: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

  先儒曰:敬之一字,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程子以主一无适言敬。又曰:至诚无息,诚者真实无妄也。盖人心易于散慢,若不立个规矩维持之,常常提警,则放逸而无所归。惟主一,惟至诚,所以成始成终。愚谓人患于作辍,佛教亦谓之断常,譬如蒸砂终不成饭。禅家之常惺惺法,必念念相续。故云:勇猛精进不退转,亦说得好与儒者之主一无息,同此机也,诚敬不可,斯须去身。

  造微品第六

  《华严颂》曰: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亦不离色身,见佛神通力。《庄子》曰:君子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

  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浄必清。《密多心经》曰:照见五蕴皆空。《昇玄经》曰:清挣六根,断除邪障。《得道经》曰:心目内观,真炁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晃耀。又颂曰:杳杳冥冥清净道,昏昏默默太虚空。体性湛然无所住,色心都寂一真宗。《本行经》曰:诸念不生,万缘顿息。尘沙恶业,随念消散,一切天魔,自然殄灭。《清静经》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又曰: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常应常静,常清静矣。《道德经》曰: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如享太牢,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又曰:专炁致柔,能婴儿。又曰:复归于婴儿。

  张无尽曰:无得之得名真得,无说之说乃真说。虚卞禅师曰:大乘之法,心无罣得。得大自在,作而无作,为而无为,此所以为圣明贤。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川老颂曰:见色闻声世本常,一重雪上一重霜。君今要见黄头老,走入摩耶腹内藏。

  此返本还元之学,回光返照之机,深入于忘光绝照至矣。

  神化品第七

  《洪范》九五福曰考终命。《易》曰:易与天地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知死生之说。

  截鲁哀公问于孔子。子曰:化终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生化无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始,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乐天曰:死者数之终。孟子曰: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书》曰:玆殷多先哲王在天。解曰:商家多有在先明哲之王,精爽在天。《易》曰:游魂为变。《易》曰:知鬼神之情状。《易》曰: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

  先儒引《礼书》曰:诸侯因国之祭,祭其国之无主后者,如齐大公封于齐便是。祭爽鸠氏、季蒯、逢伯陵、蒲姑氏之属,盖他· 先主此国,来礼合祭也。如卫侯梦康叔云:相夺予飨。盖卫后都帝丘,夏后相亦都帝丘,则都其国自合当祭,不祭者冥其如此。如晋侯梦黄熊入其寝门,以为鲧之神,亦是此类。不成说有子孙底,方有感格之理,便使其无子孙,其气亦未尝亡也。如今祭勾芒,他更是远,然既合当祭他、便有此气。要之,通天地人只是这一气,所以说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左右。虚空偪塞,无非此理,自要人看得活。

  晦庵朱文公曰:口鼻之嘘吸为魂,耳目之精明为魄。阳魂为神,阴魄为鬼。其在人也,阴阳合则魄凝魂聚而有生,阴阳判则魂升为神,魄降为鬼。以往来言,则来者方伸而为神,往者既屈而为鬼。二气之分,一气之运。故孔子《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郑,氏注曰:气,呼吸出入者也。耳目之聪明为魄,然则阴阳未可言鬼神,阴阳之灵乃鬼神也。魄者形之神,魂者气之神。魂魄是形气之精,爽谓之灵。前夜因说个修养人,死时冲突,知得焄蒿之意甚切;谓其气袭人,知得凄怆之意分明。汉武李夫人祠云:其风肃然。今乡村有众户,还赛祭享,或有肃然如阵风,俗呼为旋风,即此意。今时恶气中人,使人恐惧凄怆,此为物之精爽也。天道流行,发育万物,人得之以有生。气之清者为气,气之烛者为质,知觉运动,阳之为也,形体阴之为也。气为魂,体为魄。释氏以性为魂,幻为魄。高诱《淮南子注》曰: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以其主乎形气,故曰神,人所以生,精聚气也。人只有许多气,须有个尽时,尽则神气归天,形魄归地。今释氏以性为本,幻为命,诚如是也。凡人将死,热气渐微,所谓魂升;下体渐冷,眼光落,所谓魄降。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聚散者气也。若夫妖孽者,是不得其死之人,其气未散,郁结而成妖。

  晦庵释屈子《远游篇》曰:魄不受魂,魂不载魄,则魂游魄降而死。又曰:魂魄者,譬如烧香,烧出来汁子,便是魄,那成烟后香底,便是魂。魂者,魄之光焰,魄者,魂之根蒂。修炼之士,必使魂常附魄,如日光载月质;魄常检魂,如月质受日光。则神不驰而魄不死,遂能登仙远去而上征。

  《易》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神无方,而易无体。

  云宫法语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