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庵集 (安鼎福)/卷十七

卷十六 顺庵集
卷十七
作者:安鼎福
1900年
卷十八

杂著

编辑

天学考乙巳

编辑

西洋书。自宣庙末年。已来于东。名卿硕儒。无人不见。视之如诸子道佛之属。以备书室之玩。而所取者。只象纬句股之术而已。年来有士人随使行赴燕京。得其书而来。自癸卯甲辰年间。少辈之有才气者。倡为天学之说。有若上帝亲降而诏使者然。噫。一生读中国圣人之书。一朝相率而归于异教。是何异于三年学而归。而名其母者乎。诚可惜也。今取传记之所存。为天学考。使知此学之至中国已久。至东方亦久而非自今始也。

艾儒略职方外记。如德亚国。即古大秦国。亦云拂菻。即天主下降之国也。利玛窦天主实义。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冬至后三日。择贞女托胎降生。号为耶苏。耶苏救世之称。弘化西土三十三年。复昇归天。此天主实迹云云。按大秦之名。自后汉始。即前汉之犂靬国。○汉书武帝时。安息国献犂靬眩人。又云乌弋山离国西与犂靬条支接。师古曰。眩人即今呑刀吐火。植瓜种树。屠人截马之术。○列子曰。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千变万化。不可穷极。变物之形。易人之虑。按化人。即眩人也。盖犂靬去中国四万馀里最西之地。其人善幻多技能。西域诸国皆慕效之。其通中国。盖已久矣。○通典后汉书。大秦国前汉时犂靬国。后汉时始通焉。桓帝延嘉初。国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贡。国在条支西渡海四万里。去长安四万里。按此以陆路言。其地平正。人居星布。东西南北各数千里。其王无常。简立贤者。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或云本中国人也。有诸香金银奇宝珍禽异兽幻人。与安息诸胡交市。拂菻国在苦国西。亦曰大秦。其人颜色红白。王城方八十里。四面境土各数千里。胜兵百万。在大食西界。常与大食相御。后为大食所幷。其法不食猪狗驴马等肉。不拜国王父母之尊。不信鬼神。祀天而已。其俗每七日一暇。不买卖不出纳。惟飮酒谑浪终日。又曰。大食国在波斯之西。士女瓌伟长大。衣裳鲜洁。容止闲丽。无问贵贱。一日五时礼天。又有礼堂。容数万人。每七日。王出礼拜。登高坐。为众说法曰。人生甚难。天道不易。奸非劫窃。细行谩言。安己危人。欺贫虐贱。有一于此。罪莫大焉。凡有征战。为敌所戮。必得生天。杀其敌人。获福无量。率土禀化。从之如流。又曰。大食波斯诸国之俗礼天。不食自死肉及宿肉。苦国在大食西界。亦大国。人多魁伟。衣裳宽大。有似儒服。又曰。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焉耆国俗事天神。漕国即汉时罽宾国也。葱岭山。有顺天神者建祠。仪制甚华。金银为屋。以银为地。又曰。国中有得悉神。自西海以东诸国。幷敬事之。又曰。康居国俗事天神。崇敬甚重云。神儿七月死。失骸骨。事神之人。每至其月。男妇三五百人。号哭散在草野。求天儿骸骨。七日便止。又曰。滑国。车师之别种也。俗事天神火神。每日出户祀神而后食。跪一拜而止。按事天之学。非徒大秦一国。自古诸国。大抵皆然矣。又曰。汉班超遣椽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曰。海水广大。逢善风三月乃渡。若遇恶风。亦有三岁者。英闻而止。又曰。天竺国有神人名沙律者。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匿。受大月氏使浮屠经。所载与老子经相出入。盖昔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而教之。○北史。大秦国一名犂靬。从条支西渡海曲一万里。去代三万九千四百里。地方六千里。居两海之间。王城分为五城。王居中城。城置八臣。主四方。而王城亦置八臣。分主四城。谋事。四城集议。有诉讼冤枉者。当方之臣。小则责让。大则黜退。令举贤以代。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仪拟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隋开皇中。国人撒哈八撒阿的干葛思入中国。其教以事天为本。始传其教。○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僧尼及幷大秦穆护祅神。皆勒归俗。胡三省注。穆护释氏外教。即摩尼之类。摩尼者。唐会要宪宗元和元年。回纥僧摩尼来。置寺处之。其教与天竺异。即其所谓明教僧也。祅胡烟反。胡神也。按大秦之俗。削发不畜妻。与僧无异。但事天事佛不同。开皇以后。其教行乎中国。筑馆居生。与道观佛刹无异。使主其教而已。会昌以后。其教遂绝。○鸿书原始秘书曰。回纥人所奉者。只知有一天。其他神佛皆不奉。虽曰神曰佛。谓皆是天生他也。拜天求天求道。方得为神为佛。天不教他做。他如何得做。是知生我养我皆是天。万物皆是天生。故所奉者天也。若别拜奉神佛。是有二心。与人不忠不孝一般。其教门只知奉天。故每岁自正朝日起。晨昏叫福。以面背其壁曰目不视邪色。以指掩其耳曰耳不听淫声。方举首叫天。谓之叫福。两手捧之曰接福。以手如得物状。揣入怀内曰天赐福矣。然后拜谢。是谓叫福。世俗以叫佛传之谬矣。故有叫福楼是也。按回纥者。非唐所谓回纥也。即后世所称回回。西域诸国。别有尊事天神。今所谓回部是也。非一国之名。芝峯亦曰回纥。非唐之回纥也。即古之大食国也。○明嘉靖间。郑晓吾学篇云。西域有默德那邦。即回回国。初国王摹罕蓦德生而灵圣。臣服西域诸国。诸国尊为别谙援尔。华言天使也。国中有佛经三十藏。凡三千六百馀卷。书兼篆隶草楷。西洋皆用之。其地接天方国。一名天堂。风景融和。四时如春。田沃稻饶。居民乐业。有阴阳星历医药音乐诸技艺。俗重杀。不食猪肉。器最精巧。宣德中。随天方国朝贡。○明史神宗万历二十九年辛丑春二月。天津税监马堂进大西洋利玛窦方物。礼部言大西洋不载会典。真伪不可知。且所贡天主女图。既属不经。而囊有神仙骨等物。夫仙则飞升。安得有骨。宜给冠带。令还其国。不报。○钱牧斋景教考曰。大秦今西洋夷僧之点通文字者。膏唇拭舌。妄为之辞。虽有妙解名数之可取。其所行教。不过西夷之事天地日月水火诸神者。明是竺教之一支下乘最劣者。按景教者。即西士景净所撰碑。其书真道自订曰。明天启三年。关中起土。获一碑于败墙下。碑约记圣教之理。勒传圣教之士七十二人。唐贞观九年。入中国。建碑之时。系唐建中二年正月。钱所撰即此也。钱是当时人。与西士从游而习知之。则其言尤可信也。○清儒顾炎武日知录曰。大秦国始见于后汉书西域传。在海西地方数千里。有四百馀城。小国役属者数十。又云天竺国西与大秦国通。今佛经皆题云大秦鸠摩罗什。译谓是姚兴国号非也。又曰。唐玄宗开元七年。吐火罗国王。献解天文人大慕阇。问无不知。请置一法堂。依本教供养。不许。此与今之利玛窦天主堂相似。而不能行于玄宗之世。岂非其时在朝多学识之人哉。按此言。亦以天主说为非矣。○芝峯类说曰。大西国。有利玛窦者泛海八年。越八万里风涛。居东粤十馀年。所著天主实义。首论天主始制天地。主宰安养之道。次论人魂不灭。大异禽兽。次辩轮回六道之谬。天堂地狱善恶之报。末论人性本善而敬奉天主之意。其俗谓君曰教化皇。不婚娶故无世袭嗣。择贤而立之。又其俗重友谊。不为私畜。著重友论。焦竤曰。西域利君以为友者第二。我此言奇甚云。事详见续耳谭。○星湖先生天主实义跋文略曰。天学实义者。利氏玛窦之所述也。即欧逻巴人。万历间。与耶苏会朋友阳玛诺,艾儒略,毕方济熊,三拔庞迪我等数人。航海来宾三年始达。其学专以天主为尊。天主者。即儒家之上帝。而其敬事慎畏信则佛氏之释迦也。以天堂地狱为劝惩。以周流导化为耶苏。耶苏者西国救世之称也。自言耶苏之名。亦自中古起。淳朴渐漓。圣贤化去。从欲日众。循理日稀。于是天主大发慈悲。亲来救世。择贞女。无所交感。托胎降生于如德亚国。名为耶苏。弘化三十三年。复昇归天。其教遂流及欧逻巴诸国。耶苏之世。上距一千有六百有三年。而利氏至中国。著书数十种。其仰观俯察。推数授时之妙。中国未始有也。然其所以斥竺干之教者至矣。犹未觉毕竟同归于幻妄也。但中国自汉明帝以前。死而还生者。幷无天堂地狱之可证。则何独轮回为非而天堂地狱为是耶。若天主慈悲下民。现幻于寰界间。或相告语。一如人之施教。则亿万邦域。可慈可悲者何限。而一天主遍行提警。得无劳乎。自欧逻巴以东。其不闻欧逻巴之教者。又何无天主现迹。不似欧逻巴之种种灵异耶。然则其种种灵异。亦安知夫不在于魔鬼套中耶。意者西国之俗。亦骎骎渝变其吉凶报应之间。渐不尊信。于是有天主经之教。其始不过如中国诗书之云。悯其犹不率也。则济之以天堂地狱之说。流传至今。其后来种种灵异之迹。不过彼所谓魔鬼诳人之致也。盖中国言其实迹。迹泯而愚者不信。西国言其幻迹。迹眩而迷者愈惑。其势然也。惟魔鬼之所以如此者。亦由天主之教已痼人心故也。如佛教入中国然后。中国之死而复生者。能记天堂地狱及前世之事者也。彼西士之无理不穷。无幽不通。而尚不离于胶㓒盆中。惜哉。按先生之言如此。而今为此学者间或曰。先生亦尝为之。欲伸己说。因而为重。而不觉自归于诬师之科。岂不寒心哉。其学术之差。别具于问答。

天学问答

编辑

或问。今世所谓天学。于古有之乎。曰有之。书曰。惟皇上帝。降衷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诗曰。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又曰。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孔子曰。畏天命。子思曰。天命之谓性。孟子曰。存心养性。所以事天也。吾儒之学。亦不外于事天。董子所谓道之大原。出乎天是也。

或曰。吾儒之学。果不外于事天。则子斥西士之学何也。曰。其所谓事天则一也。而此正彼邪。此吾所以斥之也。

或曰。彼西士之童身制行。非中国笃行之士所能及也。且其知解绝人。至于天度推步。历法筹数。制造器皿。若洞贯九重之天。八十里火炮之类。岂不神异。我仁祖朝。使臣郑斗元状启。西洋人陆若汉制火器。能作八十里之火炮。若汉。即利玛窦之友。其国之人。又能周行大地。入其国则未几而能通其言语文字。测量天度。一一符合。此实神圣之人也。既为神圣。则乌不可信乎。曰。是果然矣。然以天地之大势言之。西域据昆仑之下而为天下中。是以风气敦厚。人物奇伟。宝藏兴焉。犹人之腹脏。血脉聚而飮食归。为生人之本。若中国则据天下之东南而阳明聚之。是以禀是气而生者。果是神圣之人。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是也。犹人之心脏居胸中。而为神明之舍。万化出焉。以是言之。则中国之圣学其正也。西国之天学。虽其人所谓真道圣教。而非吾所谓圣学也。

或问何谓也。曰。惟此一心。本乎天性。若能操存此心。保有其性。无忘吾上帝所赋之命。则事天之道。无过于是。何必如西士朝昼祈恳。赦其旧过。求免地狱。如巫祝祈祷之事。一日五拜天。七日一斋素然后。可以尽事天之道乎。

或曰。世有三教。曰儒曰释曰道。今西士以天名学。其意何居。曰。圣人之道一而已。岂有三教乎。三教之名。后世俗见之累也。佛是西方之教而绝灭伦理。道是世外之教而无关世道。岂可与儒教比而同称乎。西士之以天名学。意已僭妄矣。盖西域一带。自古异学猬兴。佛氏之外。诸教亦多。观于传灯等书。可知矣。西士之言天者。其意以为莫尊者天。言天则诸教岂敢相抗。是则挟天子令诸侯之意。其计亦巧矣。吾儒之教则圣人继天而立。代天工而治天下。叙秩命讨。莫不由天。则是皆天命之流行也。何必以天名学而后。为真道圣教乎。

或曰。西士之外。更无言天者乎。曰。墨子有天志篇。其言曰。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三代圣王禹汤文武。顺天意而得赏者也。桀纣幽厉。反天意而得罚者也。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天之所爱。兼而爱之。所利兼而利之。此墨子之言天。而兼爱兼利。其大义也。西士忘雠爱仇之说。与兼爱无异。其约身攻苦。与尚俭相同。但其异者。墨子言天以现世。西士言天以后世。比之墨氏。尤为诡诞矣。大抵西学之言后世。专是佛氏馀论。而兼爱尚俭。墨氏之流。是岂学周孔者所习者乎。今之所谓儒者。尝斥道佛堂狱之说。墨氏兼爱之论。而至于西士之语。不复卞别。直曰此天主之教也。中国圣人虽尊。岂有加于天主乎。其猖狂妄言。无所忌惮。至于如此矣。

或曰。耶苏救世之名也。与圣人行道之意。似不异矣。曰。是何言也。耶苏救世。专在后世。以天堂地狱为劝惩。圣人行道。专在现世。以明德新民为教化。其公私之别。自不同矣。假使信有堂狱。如彼之说。人在现世。为善去恶。行全德备。则必归天堂。去善为恶。行亏德蔑。则必归地狱。人当于现世之内。孶孶为善。毋负我降衷之天性而已。有何一毫邀福于后世之念。程子曰。释氏超脱死生。专为一己之私。天学之祈免地狱。非为一己之私乎。

或曰。古今言天学者。不无其人。于古有邹衍。于我朝有许筠。愿得其实。曰。邹衍谈天。滉洋难测。无所归宿。不如西士之论天度地球。凿凿符合。筠则聦明能文章。专无行检。居丧食肉产子。人皆唾鄙。自知不为士流所容。托迹于佛。日夜拜佛诵经。求免地狱。倡言曰。男女情欲天也。分别伦纪。圣人之教也。天尊于圣人。则宁违于圣人。而不敢违天禀之本性。以是当时浮薄有文词。为其门徒者。倡为天学之说。其实与西士之学。霄壤不侔。不可比而同称也。大抵学术之差。皆归异端。不可不慎也。老佛杨墨。皆必神圣之人。而末梢终归于虚无寂灭无父无君之教。王阳明大倡儒学。而其实异端。是以其徒颜山农者。以一欲字为法门。何心隐者。以一杀字为宗旨。皆曰我先生良知之学。以心为师。心之所出。皆良知也。我则从吾心之所出。末乃与南蛮连结作乱被诛。以此言之。学者当卞于为学原头而察此末流之弊也。

或曰。西士之说。异于是。只是为善去恶。则有何流弊之可言乎。曰。是何言也。善之当为。恶之不当为。是愚智贤不肖之所同知也。今有人于此。其人至恶也。然而又有人称之曰子是善人也。则其人喜。曰子是恶人也。则其人怒。善恶之别。虽恶人已知之矣。世岂有为恶去善之学乎。是以从古异端。皆以为善去恶为教。今此西士为善去恶之言。独西士言之而已乎。吾所忧者。以其流弊而言也。其学不以现世为言。而专以后世堂狱之报为言。是岂非诞妄而害圣人之正教乎。圣人之教。惟于现世。为所当为之事。光明正大。无一毫隐曲慌惚之事。是以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怪是稀有之事。神是不见之物。若以稀有不见之事。言之不已。则人心煽动。皆归荒诞之域。以其大者言之。汉之张角。唐之庞勋黄巢。宋之王则方腊。元之红巾贼。明末之流贼。皆其流也。其他小小妖贼。称弥勒佛。白莲社之徒。在在猬兴。史传不诬。至若我英宗朝戊寅。新溪县。有妖巫英武者。自称弥勒佛。列邑辐凑。谓之生佛出世。合掌迎拜。令民尽除神社杂鬼之尊奉者曰。佛既出世。岂有他神之可奉者乎。于是民皆听命。所谓祈祷神箱神缸之属。率皆碎破而焚之。不数月之内。自海西及高阳以北岭东一道。靡然从之。西士所谓天主之教。其从化之速。岂过于是乎。其时自上送御史李敬玉按诛之。而其妖弥月不定。人心之易动难定。易惑难悟。大抵如是矣。今世为此学者。其言曰一心尊事上帝。无一息之停。比之吾儒王敬之学也。又曰饬躬薄食。无逾滥之念。比之吾儒克己之工也。实为此学者。虽其门路异而为善则同。岂不可贵。但世道巧伪。人心难测。设有一个妖人。假冒倡言东有一天主降。西有一天主降。民心习于诞妄。以为实然而风从矣。当此之时。为此学者。其能曰我正而彼邪。我实而彼伪乎。自不觉为圣学之蟊贼。乱贼之髇矢而甘心焉。哀哉哀哉。

或曰。现世后世之说。可得闻乎。曰。现世者。即今吾生现在之世。后世者。死后灵神不灭。善者受天堂万世之快乐。恶者受地狱万世之虐刑是也。

或曰。吾子以现世为重。果不违于吾中国圣人之教。无可改评。其所谓灵神不死及堂狱之说。亦实然无疑乎。曰。是不可以质言于无形慌惚之事。而以理推之。以经书之所言传记之所记言之。似不难知矣。我辈学孔子者也。但以子路问孔子之事言之。子路问事鬼。子曰。未知事人。焉知事鬼。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圣人所答。糢糊不分明。其不几于𪢬囵呑枣乎。子路是圣门高弟。异于新学后进。今此之问。似当曰人之生。全受天主生养之德。当以事天主为工。人之死。虽肉身凘灭。灵神长存。生时善恶。死后灵神。受堂狱之报。以此明白言之。则岂不痛快乎。设有是事。圣人之意。不过不语怪神而然矣。况未必可知乎。若然则圣人之学。异于天主救世之学。圣人法天则岂有违天而行教乎。此吾所以斥之为异学也。

或曰。西士之斥现世。不过其学异也。子何斥之甚邪。曰。吾何甚。但明其不然而已。吾生也。既生此现世。则当尽现世之事。如上所云。有何更加之工乎。试以西士之言言之。其言曰今世劳苦世也。又曰现世暂世也。又曰现世非人世也。禽兽之所本处也。又曰此世禽兽世也。是以其国有贤士黑腊者恒笑。笑世人之逐虚物也。德牧者恒哭。哭因怜之耳。此独西士知之乎。大禹曰。生寄死归。后人莫不以此世为逆旅。则岂长久可恋之物乎。其言则是。而但所谓禽兽世者。大不然。惟我上帝。造此三界。巍然而天尊于上。颓然而地处于下。阳气下降。阴气上升。氤氲交媾。万物化生。上帝以其得气质之最清淑者。命之为人。参为三才。指天而曰天。指地而曰地。万物之可畜者畜之。可杀者杀之。可用者用之。莫非吾人宰成辅相之道。今曰禽兽之所本处。曰禽兽世者。其果成说乎。其说之妄。不必多卞。而愚者惑焉何哉。若如西士之说。则其流也必以不生为善。若使人类尽灭。则天地之间。空荡为禽兽之场乎。

或曰。西士之言。谓人有三仇。己身一也。以其声色臭味怠惰放恣偸佚。暗溺我于内矣。世俗二也。以其财势功名戯乐玩好。显侵我于外矣。魔鬼三也。以其倨傲魅惑。诳我眩我。内外伐我。是言岂不切实乎。曰。子之惑甚矣。己身为仇之说。其悖伦大矣。人有此身。则不无形气之欲。吾儒克己之说。所以立也。今若以此身之生为仇。则此身从何生乎。此身之生。由于父母。是以父母为仇矣。且既生此世。则富贵贫贱穷通利害。势当然矣。不知所以省察克治之工。而以世俗为仇。则君臣之义亦绝矣。若魔鬼之说。尤不近理。人有此形气。则形气之欲。虽圣人不能免。而但圣愚之判。在于过不及之间耳。是以吾儒克己之工。以自己天性本有之心。治形气之欲。节之而不使过中而已。魔鬼谁能见之。假使有之。是外物也。以外物之诱。而丧自己之性。容或有之。人之不善。由于形气之欲。岂皆魔鬼之事乎。其内外致工之术。不同儒者克己之工由于内。西士之言。舍形气而谓由于魔鬼。内外紧歇之别。自不同矣。此不足卞也。

或曰。其言曰西国古经。天主辟天地。即生一男名亚党,一女名厄袜。是为世人之祖。然乎。曰。以理推之。此亦不然矣。天主神权。何所不为。然而其辟天地也。阴阳二气。升降交媾。化生万物。而得其清淑之正气者为人。得其秽浊之偏气者。为禽兽草木。今以目前事言之。虱之化生。由于人乎。由于衣乎。此有澡洁其身。无一点垢腻。着新制衣袴。服未数日。必衣有数个虱。袴有数个虱。此虱从何出乎。必是人与衣气相蒸郁而生。此非气化乎。此又有一畚土。无一草根木实。无一虫蚁。而置之空架之上。风鼓雨润。湿气壅郁。亦未几何。必有草木虫蚁生于其中。亦非气化而然乎。气化以后。因以形化。其类渐繁。人之生。何异于是。大地齐民。皆为亚党一人之子孙。其果成说乎。若如其说。则禽兽草木。其初只有一个物繁生。若此之说。不必深究。亦不足信也。

或曰。为西学者。有原祖再祖之说。可得闻欤。曰。原祖即上所云亚党也。再祖今所称天主耶苏也。实义云开辟初。生人无病。常是阳和。常甚快乐。鸟兽万汇。顺听其命。循奉上帝而已。由人犯天主命。万物亦反背于人。万祸生焉。为其子孙者。相率而习于丑行。又其书所云真道自证曰。天主生原祖。为天下万民之祖。特恩纵之。性善情美。万理具照。天地万物。遵若主命。邪魔忌而谋去之。而天主乘此欲试原祖。邪神诱之。失本忘恩。从魔以方命。天主仁慈。转为义怒。死得地狱之苦。世世子孙。同受其罚云。噫。是何言哉。上帝造出亚党。以为人类之祖。则其神圣可知矣。焉有上帝听魔鬼之谮。潜使魔鬼试其心之真伪乎。若使亚党设有僭妄之心。上帝当更敕励。使之改革。若贤父之于子。良师之于弟子可也。岂以上帝而有是事乎。为此言者。其慢天之罪。可胜言哉。假使亚党有罪。罪止其身而已。亦安有万世子孙。同受其罚之理乎。先王之政。罚不及嗣。况至万世而苦其子孙乎。实义。中士曰。善恶有报。不于本身。必于子孙。不必言天堂地狱。西士曰。王霸之法。罪不及胄。天主舍本身而惟胄是报耶。以此条所言言之。则其说自相矛盾。亦甚可笑。或复问再祖之事。曰。其说至繁。难以言既。姑举其略。实义言亚党自致万祸。子孙相率以习丑行。淳朴渐漓。圣贤化去。从欲者众。循理者稀。天主大发慈悲。亲来救世。汉哀帝元寿二年。择贞女为母。无所交感。托胎降生。名耶苏。耶苏即救世也。弘化西土三十三年。复昇归天云。据此亲来降生之说而言之。则当此之时。天上其无上帝耶。又真道自证曰。圣经言天主于原祖子孙中。再立一人。为人类之再祖。又称天主圣子。无异真天主。与亲来降生之言不同。其学之不可信。有如此者。又曰。耶苏以万民之罪为己任。损己之宝命。被钉于十字架而死云。既曰上帝亲降。又曰无异真天主云。则敢曰被钉而死。不得考终耶。其愚昧无知。侮慢尊严甚矣。此等言语。其可谓十分停当而信从之乎。

或曰。若子之言。则其说皆妄矣。曰。以我中国言之。邃古之初。所传言语。率多荒怪。而圣人出然后。皆归删黜之科尔。安知西土古初。亦岂无荒怪之语乎。其言曰开辟以后文字。至今皆存。谓之圣经而尊信之。盖有一种神圣之人作。而作为此等说。劝诱人民。是亦神道设教之意也。但不如我中国圣人之出而能正之耳。若女娲之炼石补天。后舁之射中九乌。皆归刚正之科。耶苏之事。虽甚奇异。亦不过佛氏显圣显灵之类耳。此果是上帝真天主亲来而作此等灵怪之事乎。其学之原头。决是异端无疑矣。

或曰。三仇之说。果是妄骇。无忌惮之甚也。若以己身为仇。则是身生于父母。父子之伦已悖矣。以世俗为仇。则圣人行道致泽之功。皆归虚幻。而君臣之伦乖矣。其学以童身为贵。而七克书有禁婚之语。则夫妇之伦绝矣。人生此世。以此三伦为贵。而皆谓之暂世而无所恤。惟以堂狱为重。此佛氏之流也。且其魔鬼之说。尤为荒怪。非吾儒之所言。则吾子之斥去也宜矣。但西士所谓天学工夫如何。曰。此已略言于前后。其言曰每朝目与心偕。仰天吁谢天主生我养我。至教诲我无量。次祈今日祐我。必践三誓。毋妄念毋妄言毋妄行。至夕又俯身投地。严自察省本日所思所言所动作。有妄与否。否则归功天主。叩谢恩祐。若有差爽。即自痛悔。祷祈天主慈恕宥赦。其大体如斯而已。此比吾儒诚身之学。而今为此学者。等视儒学而谓此为真何哉。且其举措貌样。与吾圣训。同乎异乎。或曰。西士谓佛氏偸其国之教。自立门户。然乎。曰。佛氏释迦生于周昭王时。天主耶苏生于汉哀帝时。则先后之别。不容多卞。

或曰。西士言其国。有开辟以后史记。至今皆存。凡三千六百卷。耶苏之生。皆预言其期。不若中国史之泯灭不存。虚伪相杂。然乎。曰。非吾见则不可言其不然。而假使有之。今其书所引经文。即其语也。必择其精者言之。而今使有眼者见之。其与吾中国圣人之语。孰优孰劣。子若见之。可以知之矣。

或曰。其人专以行教为重。越沧溟八九万里。经啖人戕人之国而不知惧。罹鲛鳄虎狼之患而不知避。若非所见之的实力量之绝人。能如是乎。曰。以史考之。姚秦之鸠摩罗什。萧梁之达摩。皆自大西国。涉重溟而至。是亦欲行其教于中国。此何以异是。二僧之所传。不过今行佛书。使西士之学。虽欲行于中国。此亦不过其类行之。如今佛书而已。岂可使吾儒舍周孔之道而从之乎。

或曰。西士之言。自耶苏之教行后。至今千七八百年。而化行邻国。无纂弑之事。无侵伐之害。西国累万里。至今犹然。中国圣人虽多。代兴代灭。则可知中国之教。不探其本而然也。为吾儒者闻之。茫然自失。反以中国圣人之教。谓不及于彼。其果然乎。曰。西域一方。风气敦厚。人心淳朴。不甚如中国之巧伪。则容或有之。然是皆夸大之语也。尝观历代诸史。汉哀以后。大西诸夷之侵伐幷合者多。史岂诬说乎。是不足取信。且倭国始祖狭野。即其所谓神武天皇也。立国当周平王之时。至今一姓相传。其制国之术。封建之法。亦非今中国之所可比。则岂可以此而谓过于中国乎。是皆知天学而然耶。

或曰。耶苏救世。被钉于架。能震撼天地万物。而不伤一钉己之人。此非至仁而然耶。曰。此上所谓忘雠爱仇者也。畸人书曰。天主教士。以德报雠。不以雠报雠。凡雠有两般。若害我之雠。古君子之若是者多矣。若以君父之雠。而以此为教。则其害义大矣。此吾所以谓墨子兼爱之流而此其甚者也。

或曰。西士斥中国之人。不知上帝造此天地万物。而周子太极图。言理为物之原。朱子又曰。天即理也之说如何。曰。上帝主宰之称。而为万物之緫主。吾儒已言之矣。人之称天有二。一是主宰之天。曰天命之性。曰畏天命之类。是天即理也。一是形气之天。是天即物也。周子之图。本于孔子太极生两仪之言。以有主宰而言之则曰上帝。以无声无臭而言之则曰太极曰理。上帝与太极之理。其可贰而言之乎。其言曰。但闻古先君子敬恭于天地之上帝。未闻有尊奉太极者。又曰。理是依赖者。有物则有物之理。无物则无物之理。有君则有臣。无君则无臣。若以虚理为物之原。是无异乎佛老之说云。此等言语。其果成说乎。上帝为理之原。而造此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不能自生。必有天地万物之理。故生此天地万物。安有无其理而自生之理乎。此即后儒气先于理之说。不足卞矣。孔子曰。太极生两仪。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理也。若如西士之言。则是幷与孔子而斥之也。为吾儒者。当明目张胆。排摈之不暇也。

或曰。观实义畸人等书。西士所言。中士莫不敛衽信从者何哉。曰。此等书。皆西士设问而自作。故如是耳。若与识道之儒士言之。岂有敛衽信从之理乎。

或曰。天主之称。或有见中国之书者乎。曰。经传不见。但史记封禅书祀八神。一曰天主祠天。汉书霍去病传。元狩元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金日䃅传。休屠作金人祭天主。天主之名。见于此。如淳注曰。祭天。以金人为主。师古注曰。作金人。以天神之像而祭之。今之佛像。是其遗法。汉武故事曰。昆耶杀休屠王来降。得金人之神。上置之甘泉宫。金人者皆长丈馀。其祭不用牛羊。惟烧香礼拜。上使依其国俗祀之。据此诸说。颜注虽谓之今佛。而以天神二字观之。与佛异矣。疑以金作天主而祭之。如今为此学者。为天主画像而礼拜之。此古今之变也。凶奴右贤王西通西域。疑得其教而祭之也。又其书真道自证曰。耶苏之生。圣母抱之往圣殿。献于天主台前云。则天主之名。已在于汉哀之前。而非耶苏为天主也可知。或曰。列子。商太宰问孔子以圣曰。丘其圣欤。答曰。吾何敢。又问三皇五帝三王。皆曰圣则吾不知。商曰。然则孰为圣。曰。西方有圣者。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为佛者以为指佛而言。然以今观之。似指天主而言也。曰。列子荒唐之文。何足取信。孔子称尧曰。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与西方之圣同而谓五帝非圣。岂其然乎。

或曰。今闻为其学者。以教师为代父。天主为大父。故代天而施教。谓之代父。设天主位。学者以三尺净布挂项。以手洗顶。玛窦所谓圣水。所以洗心垢者也。又明烛。学者俯伏。尽说从前过咎。以致悔悟之志。又陈八教以后不复犯过之意。而又定别号云。此意如何。曰。此专是佛氏羕子也。佛氏有法师律师。燃臂忏悔灌顶之节。此何异焉。是以吾以为其俗为之。非吾中国习圣人之教者所可行也。

或曰。利玛窦言魂有三。生魂觉魂灵魂。草木之魂。有生无觉无灵。禽兽之魂。有生有觉无灵。人之魂。有生有觉有灵。生觉二魂。从质而出。所依者尽。则生觉俱尽。灵魂非出于质。虽人死而不灭自在也。此说何如。曰。吾中国亦有之。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此语真西山表出于性理大全中。西士之言。与此大同。而但灵魂不死之言。与释氏无异。吾儒之所不道也。

或曰。近有上舍生将参释奠。其友之为此学者止之曰。凡假像设祭。皆魔鬼来食。岂有孔子之神来享乎。人家祭祀亦然。余则虽未免从俗行之。而心知其妄。故必仰天嘿奏于天主。不得已为之之意然后行之。悖礼毁教。孰甚于此。曰。此亦西士之言。为其言者曰。祖先之善者在天。必无来享之理。恶堕地狱者。虽欲来得乎。此与圣人制祭礼之义不同。吾子悖礼毁教之忧。信然信然。亦有可笑者。今为此学者。揭天主而礼拜祷祈焉。此亦假像则亦一魔鬼也。星湖先生所谓其种种灵异。安知不在于魔鬼套中者。先生已知其然矣。然则魔鬼之变幻莫测。亦有假善而惑世者。以愚下民。而西士惑之而尊崇。岂不可笑哉。闻其说。有伪天主。是亦魔鬼之幻弄也。假称伪天主。则其不能依附于假像乎。

或曰。道佛二教及西士盛称魔鬼。魔鬼果是何神。而天主不能禁遏。使之行恶耶。曰。其说言厥初天主命生纯神。其性绝美。品分九等。以供王令。故曰天神。又有钜神。傲慢自足。自绝于主。为恶神之魁。天主使之堕在地狱。名曰魔鬼。天主暂放之。以炼善人之功。以瘅恶人之罪。炼善人之功者。谓天主使魔鬼。诱善人使为恶。以验工夫之以下缺

或曰。今闻吾子之言。其为异端无疑。吾儒明德新民之功。皆以现世而言也。西士为善去恶之事。皆为后世而言也。人既生此现世。则当尽现世之事。求其至善而已。岂可有一毫邀福于后世之意乎。其学之入头门路。与吾儒大错。而其意专出于一己之私。吾儒公正之学。岂如是乎。自今当以吾子之言为正。余闻而笑之。客退而书其问答。为此文。庶几或有补于世教耳。乙巳嘉平日。虞夷子书。

附录

编辑

或之退也。复问曰。今之为此学者。多言吾星湖先生亦尝为之。其信然乎。余曰。余于丙寅岁。始谒于先生。先生与之谈论经史诸说。可谓无所遗矣。末梢至西洋学。先生曰。西洋之人。大抵多异人。自古天文推步。制造器皿。筭数等术。非中夏之所及也。是以中夏之人。以此等事。皆归重于胡僧。观于朱夫子说。亦可知矣。今时宪历法。可谓百代无弊。历家之岁久差忒。专由岁差法之不得其要而然也。吾常谓西国历法。非尧时历之可比也。以是人或毁之者。以余为西洋之学。岂不可笑乎。余因问洋学有可以学术言之者乎。先生曰。有之矣。因言三魂之说及灵神不死天堂地狱之语曰。此决是异端。专是佛氏之别派也。当时所闻如此。其后余复有所问。答曰。天主之说。非吾所信。鬼神之有淹速之别。非个个同然也。又曰。七克之书。是四勿之注脚。其言盖多刺骨之语。是不过如文人之才谈。小儿之警语。然而削其荒诞之语而节略警语。于吾儒克己之功。未必无少补。异端之书。其言是则取之而已。君子与人为善之意。岂有彼此之异哉。要当识其端而取之可也。先生又作天学实义跋。见上考文。今以先生与余问答之语及此跋文观之。其果尊信之乎。此不过无识少辈以其自己之陷溺。幷与师门而实之。可谓小人之无忌惮也。幸以我今生存。能卞其是非而已。我若已死。则后生辈亦必信其言矣。岂不为斯文之大可羞吝者乎。

或又问曰。星湖先生尝谓利玛窦圣人也。此辈之借此为言者多。其信然乎。余闻之。不觉失笑曰。圣有多般。有夫子之圣。有三圣之圣。不可以一槩言也。古人释圣字曰通明之谓圣。与大而化之之圣。不同矣。先生此言。余未有知。或有之而余或忘之耶。假有是言。其言不过西士才识。可谓通明矣。岂以吾尧舜周孔之圣。许之者乎。近日人多以某人为圣人。某人余所见也。先生虽有此言。是不过某人之类耳。岂真圣人也哉。噫嘻。吾道不明。人各以自己斗筲之见。自以为是而不能觉焉。至于误后生而不知。诚足怜闷。他尚何言。是日复题。

乡射礼笏记先行乡飮酒礼

编辑

设位席宾于堂西楹间近北南向。席主人于阼阶上西向。席介于西阶上东向。今阙。席三宾于宾席之西南向。皆不属。今阙。席众宾于堂下西阶西南。东向北上。不尽则从门左北向东上。席赞者于阼阶东。西向北上。今阙。奠两壶于宾席之东少北。玄酒在西。加勺羃。置篚于壶南东肆。实以爵觯。皆以卓子安置。设洗于阼阶东南。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亦以卓子安置。上篚爵三觯一。今用一爵。下篚觯四。今用一。烹狗于堂东北。脯醢在主人之北。今代常馔。俎在堂东壁。俎代木楪。宾介外皆以齿为次。

张侯。下纲不及地武。侯道五十步。不系左下纲。中掩束之。获者位在侯西北隅有㫌。

射位礼在堂中。今移阶前。射位耦间容弓。称左物右物。上射居右。下射居左。

前期戒宾。至是速宾。宾及门。戒速二节。略不录。

赞礼者唱宾至。主人出迎。宾门西东向立。众宾次之。主人出门东西向立。揖宾。宾答揖。今以揖代拜。揖众宾。众宾答揖。主人揖宾以入。宾答揖让。主人入门而右。宾入门而左。众宾从之。主人揖宾先行。宾答揖让。主人及宾分东西而行。至阶。主揖宾。宾揖主。三揖三让。主人先升。立于阼阶东西面。宾随升。立于西阶上东面。众宾齿立于西阶前北上。主人北面再拜。宾北面答再拜。

赞礼者唱主人献宾。主人取爵上篚以降。宾降。主人适洗南面。奠爵于篚。盥洗。主人揖让以宾升。宾西阶上北面拜洗。主人阼阶上北面奠爵。遂答拜。主人跪取爵兴。适尊实之。进宾席前献宾。宾西阶上北面拜。进席前受爵。退复西阶上北面立。主人退阼阶上。执事荐脯醢于宾席前。宾北面拜受祭酒。下仝。兴立飮。右献礼。

赞礼者唱宾酢主人。宾降洗。主人降。宾盥手洗爵。揖让升拜。皆如上仪。右酢礼。

赞礼者唱主人酬宾。主人飮毕。又自爵自飮。奠爵于东序端。主人适篚跪。取觯降洗。宾降。主人盥洗。揖让升拜。皆如上仪。而宾北向拜受。不飮而置于席前。右酬礼。

赞礼者唱献众宾。主人于阼阶前西。南面三拜。众宾皆答一拜。主人取爵于序端。降盥洗。皆如上仪。众宾之长受爵拜。主人拜送。众宾之长坐祭立飮。不拜既爵。授主人爵。复位。继众宾皆不拜。受爵坐祭立飮。每一人献。皆荐脯醢。

乐宾。此节。今无乐阙。

赞礼者唱宾主各就位。宾主就位如仪。

赞礼者唱立司正。主人择立司正。司正中堂北向立。执事酌觯献司正。自此以下。今以执事代酌。司正举觯。

赞礼者唱在坐皆起相揖。宾主以下。皆起拱立。司正揖。宾主以下皆揖。

赞礼者唱司正读约。司正乃扬觯高声朗读曰。恭惟国家卛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飮乡射不射则去此二字。之礼。非为飮食。非为游戏。欲其正风俗而观德行。今日少长咸集。各相劝勉。为子尽孝。为国尽忠。兄弟友恭。夫妇和顺。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内睦宗族。外和乡里。无或废堕。以忝所生。读毕。

赞礼者唱司正飮酒相揖。皆坐。司正飮毕。以觯授执事。执事荐脯。司正揖。宾主以下皆报揖。司正复位。宾主以下皆坐。

赞礼者唱请行射礼。主人择立司射。司射具决拾执弓持乘矢。四矢。北面告于宾曰。飮礼既毕。弓矢既具。请行射礼。宾许。又告于主人。

赞礼者唱司射比耦。司射降自西阶。比众耦年长者为上射。年少者为下射。次次比耦。皆庭上东西相向北上。上射居西东向。下射居东西向。众耦皆依次序立。皆袒。决拾执弓。搢三矢于腰带。以一矢挟于二指间。执事系侯左下纲。获今称监箭。执㫌。居侯西北以俟。

赞礼者唱司射诱射。司射搢三挟一。上射由西阶。下射由东阶。相揖以升。当射位揖。皆向鹄立发矢。射毕。改取一矢挟之。降自西阶反位。获者告箭时过则举旗指天。不及则偃旗指地。左则挥左。右则挥右。中则击鼓。司正持画纸。以考中不中。此依今俗。

赞礼者唱皆以次射。司射执弓挟一。升自西阶。至中堂。揖告宾主射。主人先起揖。宾答起。皆具决拾执弓。搢三挟一。宾西主东。相揖而至射位射如仪讫。具复位立。司射请众耦以次揖升。当位射。皆如仪。射毕。降复位。揖次射者以升如仪。皆射毕。司正计画。定胜不胜。

赞礼者唱胜者揖。不胜者升飮。执事设酒卓于堂西。酌觯奠于其上。胜者袒决拾执张弓。不胜者袭脱决拾加弛弓。胜者揖。不胜者升阶。当阶揖。胜者先升。既升相向揖。胜者升堂。北面少右立。不胜者升堂。北向跪。执事令不胜者取觯。不胜者进坐取觯立飮。坐奠觯于卓。兴揖。不胜者先降。与升飮者揖。执事酌觯奠卓上。升飮者如初。若宾主人不胜。则不执弓。执事酌觯以授。宾于位受觯。适西阶上。北面立飮。授觯执事。反就席。主人亦然。

赞礼者唱宾主皆揖就坐。

赞礼者唱复射乐宾。今无乐阙。司射挟一介以进。使上射如初。一耦揖升如初。每发矢。皆乐作。射必中节。今不用。宾主人众宾如初卒射。

赞礼者唱胜者揖。不胜者升飮。视筭如初。胜者执张弓。不胜者执弛弓。升飮如初。飮遍撤觯。各收弓矢。

赞礼者唱皆复位坐。行旅酬礼。宾主众宾各复本位。主人酌觯揖献宾。宾揖受。执事荐脯。卒觯。宾酢主人如仪揖。司正酬众宾之长。众宾长受飮。执事荐脯。下并同。次次劝酬。至于㓇盥者而止。宾多则两头劝起。礼毕撤。

赞礼者唱行燕礼。执事进馔案行酒。皆以齿。或三行五行。所谓无筭爵。皆不拜。食毕撤馔。

赞礼者唱礼毕。主人阼阶上西向立。宾西阶上东向立。主人再拜。宾答再拜。主人向众宾相揖。宾降出。众宾从之。主人送于门外。东西相揖。乃退。

合用之人

编辑

主人。州县官或洞里长。宾。贤者。介。次于宾。无则阙。射礼无。遵。乡中致仕者。或阙。赞者。佐主人者。三宾。众宾中推年德。否则阙。众宾。执事者。主人下属执役。司正。推文学士。掌纠检失仪读约。射则为司马计画。乐工四人。管弦。无阙。司射。掌射事诱射。司射器。掌弓矢决拾。射时分给。获者。今称监箭官。执㫌告矢。三耦。择德行道艺者。无阙。众宾。众宾推年长者为长。赞礼者。赞者兼。

合用之器

编辑

狗鼎一。俎三。脯五脡醢。酒壶二。皆加。勺幂。玄酒一壸。三壶并安盘上。篚一。或代盘卓。爵三。觯一。并奠上篚中。洗一。水一。觯四。并奠下篚。或盘卓。侯。㫌一。获者所执。弓。乘矢。四介。决。拾。四者射者皆具。福。承矢者。或阙。丰。酒壶。飮不胜者。或阙。

乡射礼图

编辑

 

卒射胜者揖不胜者升飮图

编辑

 

休翁郑公弘翼建祠通文己丑○代人作

编辑

窃惟扶植彛伦。乃人道之大端。尊尚贤德。实士林之夸节。是以其德行风节。苟可以师表后进。风励薄俗者。则无不俎豆而腏享之。大则以院。小则以祠。此即古礼祭贤士于东序。祀乡先生于社门之义。而我国家尊贤重道之意。皆寓于此。风教文物之轶于前代者。良以此也。试以吾乡言之。龟岩秀谷明皋三书院之设。各因前辈所居之地而立之。一以寓羹墙瞻想之怀。一以为群居讲习之所。其义顾不重欤。故副提学休翁郑忠贞公。当光海丁巳之岁。将废母后。勒受廷议。以为国是之论。而大张威虐。桁杨鼎䦆。以待异议者。当时朝野胁息。惟意顺旨。而公抗节进议。辞意凛然。当时推正论。以公及李白沙为首。而金醒翁,金清风。又其次也。噫。忠言未售。毒祸斯至。南窜北谪。驱驰道途。几六七千里。废锢南荒海滨六七年馀。瘴毒所聚。遂成痼疾。迨乎改玉之初。首蒙擢拔。恩眷郑重。未及大施而卒。其为世道之不幸。可胜言哉。后来朝家幷赐谥赠爵。以尽崇报之道。于白沙及两金公。皆因所居或被谪之地。设院享祀。而俎豆之仪。独不及于郑公。岂不为盛世之欠事而多士之所羞耶。府之庆安面。即公杖屦之所。而衣冠之藏。亦在是焉。芳躅遗风。故老犹能传说。其为后生之景慕。愈益亲切矣。当依金李诸公三院之例。而设院有禁。虽不敢望。祀以乡贤。以附古人祭社之义。诚不可已者。此系斯文重事。须与同志共议。玆敢通告于释奠士林齐会之席。谋事之始。固当博采众论。呜呼。秉彛好德。是有生之所同。尊事先贤。士论之当然。想所乐闻。故玆以奉告。

烈女淑人赵氏呈文己卯○代人作

编辑

窃惟人道之大节。莫过于三纲。国家之崇奖。莫过于节孝。诚以扶植伦常。培养风教。唯在于是也。本府庆安面居故掌令郑广运卒于丙子腊月七日。其室内白川赵氏。欲自决于初丧之内。傍人累救得保。而居常言于人曰。今虽不死。三年之内。岂无可死之日乎。自初丧以后。至于终祥。而啜粥行素。发乱不梳。面垢不洗。虮虱纵横衣领而不之恤焉。初丧时覆尸之衾藉尸之席。恒必覆藉曰。死必以此敛我。其群子弟虽号泣劝谕。请复常度。而终不听焉。至昨年十二月大祥前三日。飮药自裁。傍人急时救之得解。自后慰解诸子女。言语举止。不异平日。至于十馀日。家人亦信之。同月二十一日夕。又于隐处飮药大吐。傍人未▣▣而已至难救之境。翌日辰时。竟至殒命。及终而得遗书于衣带中。皆劝戒子女之语。其末有曰余之必欲无生者。尝有随死之约故耳。不死于三年之内者。欲躬执祭奠。恭修妇道。今丧已毕矣。可以践约。呜呼。世之烈妇。不无其人。而或在于初丧之时。或是青孀一身。无托而捐生者。至若赵氏。贞心苦节。愈久愈笃。四子二女。罗列膝下。而不以人世之乐为乐。终遂其志。视死如归。其烈烈之气。刚刚之性。若无平日素养于中者。能若是乎。且闻赵氏在本家时。其先考四次丧配。五服其丧。皆啜粥三年。及归郑氏。事尊章以礼。生而致爱敬之道。没而尽哀慕之节。其诚心笃性。著闻乡里。而末梢树立。又至如此。此岂衰世可见之行耶。民等公议所激。不胜感叹。玆敢仰吁于留相。伏乞转达九重。俾蒙㫌褒之典。用树一代之风声。千万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