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卷85
【序】
编辑夫文之为用,其来日久。自昔圣达之作,贤哲之书,莫不统理成章,蕴气标致,其流广变,诸非一贯,文质推移,与时俱化。淳于出齐,有雕龙之目;灵均逐楚,著嘉祸之章。[2]汉之西京,马扬为首称;东都之下,班张为雄伯。曹植信魏世之英,陆机则晋朝之秀,虽同时并列,分途争远。永嘉之后,天下分崩,夷狄交驰,文章殄灭。昭成、太祖之世,南收燕赵,网罗俊乂。逮高祖驭天,锐情文学,盖以颉颃汉彻,掩踔曹丕,气韵高艳,才藻独构。衣冠仰止,咸慕新风。肃宗历位,文雅大盛,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袁跃
编辑袁跃,字景腾,陈郡人,尚书翻弟也。博学儁才,性不矫俗,笃于交友。翻每谓人曰:“跃可谓我家千里驹也。”释褐司空行参军,历位尚书都兵郎中,加员外散骑常侍。将立明堂,跃乃上议,当时称其博洽。蠕蠕主阿那瓌亡破来奔,朝廷矜之,送复其国。既而每使朝贡,辞旨颇不尽礼。跃为朝臣书与瓌,陈以祸福,言辞甚美。后迁车骑将军、太傅、清河王怿文学,雅为怿所爱赏。怿之文表多出于跃。卒,赠冠军将军、吏部郎中。所制文集行于世。无子,兄翻以子聿修继。
聿修,字叔德,七岁遭丧,居处礼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靖寡欲,与物无竞。姨夫尚书崔休深所知赏。年十八,领本州中正,兼尚书度支郎中。齐受禅,除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
裴敬宪
编辑裴敬宪,字孝虞,河东闻喜人也。益州刺史宣第二子。少有志行,学博才清,抚训诸弟,专以读诵为业。澹于荣利,风气俊远,郡征功曹不就,诸府辟命,先进其弟,世人叹美之。司州牧、高阳王雍举秀才,射策高第,除太学博士。性和雅,未尝失色于人。工隶草,解音律,五言之作,独擅于时。名声甚重,后进共宗慕之。中山王将之部,[3]朝贤送于河梁,赋诗言别,皆以敬宪为最。其文不能赡逸,而有清丽之美。少有气病,年三十三卒,人物甚悼之。敬宪世有仁义于乡里。孝昌中,蜀贼陈双炽所过残暴,至敬宪宅,辄相约束,不得焚烧。为物所伏如此。永兴三年,[4]赠中书侍郎,谥曰文。
卢观
编辑卢观,字伯举,范阳涿人也。少好学,有儁才,举秀才,射策甲科,除太学博士、著作佐郎。与太常少卿李神儁、光禄大夫王诵等在尚书上省撰定朝仪,拜尚书仪曹郎中。孝昌元年卒。
封肃
编辑封肃,字元邕,勃海人,尚书回之兄子也。早有文思,博涉经史,太傅崔光见而赏焉。位太学博士,修起居注,兼廷尉监。为还园赋,其辞甚美。正光中,京兆王西征,引为大行台郎中,委以书记。还,除尚书左中兵郎中,卒。肃性恭俭,不妄交游,唯与崔励、励从兄鸿尤相亲善。所制文章多亡失,存者十馀卷。
邢臧
编辑邢臧,字子良,河间人,光禄少卿虬长孙也。幼孤,早立操尚,博学有藻思。年二十一,神龟中,举秀才,问策五条,考上第,为太学博士。正光中,议立明堂,臧为裴𬱟一室之议,事虽不行,当时称其理博。出为本州中从事,雅为乡情所附。永安初,征为金部郎中,以疾不赴,转除东牟太守。时天下多事,在职少能廉白,臧独清慎奉法,吏民爱之。陇西李延寔,庄帝之舅,以太傅出除青州,启臧为属,领乐安内史,有惠政。后除濮阳太守,寻加安东将军。臧和雅信厚,有长者之风,为时人所爱敬。为特进甄琛行状,世称其工。与裴敬宪、卢观兄弟并结交分,曾共读回文集,臧独先通之。撰古来文章,并叙作者氏族,号曰文谱,未就,病卒,时贤悼惜之。其文笔凡百馀篇。赠镇北将军、定州刺史,谥曰文。
子恕,涉学有识悟。
裴伯茂
编辑裴伯茂,河东人,司空中郎叔义第二子。少有风望,学涉群书,文藻富赡。释褐奉朝请。大将军、京兆王继西讨,引为铠曹参军。南讨绛蜀陈双炽,[5]为行台长孙承业行台郎中。承业还京师,留伯茂仍知行台事。以平薛凤贤等赏平阳伯。再迁散骑常侍,典起居注。太昌初,为中书侍郎。永熙中,出帝兄子广平王赞盛选宾僚,以伯茂为文学,后加中军大将军。
伯茂好饮酒,颇涉疏傲,久不徙官,曾为豁情赋,其序略曰:“余摄养舛和,服饵寡术,自春徂夏,三婴凑疾。虽桐君上药,有时致效;而草木下性,实萦衿抱。故复究览庄生,具体齐物,物我两忘,是非俱遣,斯人之达,吾所师焉。故作是赋,所以托名豁情,寄之风谣矣。”天平初迁邺,又为迁都赋,文多不载。
二年,因内宴,伯茂侮慢殿中尚书、章武王景哲,景哲遂申启,称:“伯茂弃其本列,与监同行;以梨击案,傍污冠服;禁庭之内,令人挈衣。”诏付所司,后竟无坐。伯茂先出后其伯仲规,与兄景融别居。景融贫窘,伯茂了无赈恤,殆同行路,世以此贬薄之。卒年三十九,知旧叹惜焉。
伯茂末年剧饮不已,乃至伤性,多有愆失。未亡前数日,忽云:“吾得密信,将被收掩。”乃与妇乘车西逃避。后因顾指壁中,言有官人追逐,其妻方知其病。卒后,殡于家园,友人常景、李浑、王元景、卢元明、魏季景、李骞等十许人于墓傍置酒设祭,哀哭涕泣,一饮一酹曰:“裴中书魂而有灵,知吾曹也。”乃各赋诗一篇。李骞以魏收亦与之友,寄以示收。收时在晋阳,乃同其作,论叙伯茂,其十字云:“临风想玄度,对酒思公荣。”时人以伯茂性侮傲,谓收诗颇得事实。赠散骑常侍、卫将军、度支尚书、雍州刺史,重赠吏部尚书,谥曰文。伯茂曾撰晋书,竟未能成。无子,兄景融以第二子孝才继。
邢昕
编辑邢昕,字子明,河间人,尚书峦弟伟之子。幼孤,见爱于祖母李氏。好学,早有才情。萧宝夤以车骑大将军开府讨关中,以子明为东阁祭酒,委以文翰。在军解褐荡寇将军,累迁太尉记室参军。吏部尚书李神儁奏昕修起居注。太昌初,除中书侍郎,加平东将军、光禄大夫。时言冒窃官级,为中尉所劾,免官,乃为述躬赋。未几,受诏与秘书监常景典仪注事。出帝行释奠礼,昕与校书郎裴伯茂等俱为录义。永熙末,昕入为侍读,与温子昇、魏收参掌文诏。迁邺,乃归河间。天平初,与侍中从叔子才、魏季景、魏收同征赴都。寻还乡里。既而复征。时萧衍使兼散骑常侍刘孝仪等来朝贡,诏昕兼正员郎迎于境上。司徒孙腾引为中郎。寻除通直常侍,加中军将军。既有才藻,兼长几案。自孝昌之后,天下多务,世人竞以吏工取达,文学大衰。司州中从事宋游道以公断见知,时与昕嘲谑。昕谓之曰:“世事同知文学外。”游道有惭色。兴和中,以本官副李象使于萧衍。昕好忤物,人谓之牛。是行也,谈者谓之牛象斗于江南。齐文襄王摄选,拟昕为司徒右长史,未奏,遇疾卒,士友悲之。赠车骑将军、都官尚书、冀州刺史,谥曰文。所著文章,自有集录。
温子昇
编辑温子昇,字鹏举,自云太原人,晋大将军峤之后也。世居江左。祖恭之,刘义隆彭城王义康户曹,避难归国,家于济阴冤句,因为其郡县人焉。家世寒素。父晖,兖州左将军府长史,行济阴郡事。
子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渊贱客,在马坊教诸奴子书。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景曰:“顷见温生。”渊怪问之,景曰:“温生是大才士。”渊由是稍知之。
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馀人,子昇与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为高第。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昇当之,皆受屈而去。搴谓人曰:“朝来靡旗乱辙者,皆子昇逐北。”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台中文笔皆子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6]后李神儁行荆州事,引兼录事参军。被征赴省,神儁表留不遣。吏部郎中李奖退表不许,曰:“昔伯瑜之不应留,王朗所以发叹,宜速遣赴,无踵彦云前失。”于是还省。[7]
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高车破走,珍实盈满,子昇取绢四十匹。及渊为葛荣所害,子昇亦见羁执。荣下都督和洛兴与子昇旧识,以数十骑潜送子昇,得达冀州。还京,李楷执其手曰:“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复宦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建义初,为南主客郎中,修起居注。曾一日不直,上党王天穆时录尚书事,将加捶挞,子昇遂逃遁。天穆甚怒,奏人代之。庄帝曰:“当世才子不过数人,岂容为此,便相放黜。”乃寝其奏。及天穆将讨邢杲,召子昇同行,子昇未敢应。天穆谓人曰:“吾欲收其才用,岂怀前忿也。今复不来,便须南走越,北走胡耳!”子昇不得已而见之。加伏波将军,为行台郎中,天穆深加赏之。元颢入洛,天穆召子昇问曰:“即欲向京师,为随我北渡?”对曰:“主上以虎牢失守,致此狼狈。元颢新入,人情未安,今往讨之,必有征无战。王若克复京师,奉迎大驾,桓文之举也。舍此北渡,窃为大王惜之。”天穆善之而不能用。遣子昇还洛,颢以为中书舍人。庄帝还宫,为颢任使者多被废黜,而子昇复为舍人。天穆每谓子昇曰:“恨不用卿前计。”除正员郎,仍舍人。
及帝杀尔朱荣也,子昇预谋,当时赦诏,子昇词也。荣入内,遇子昇,把诏书问是何文书,子昇颜色不变,曰“敕”。荣不视之。尔朱兆入洛,子昇惧祸逃匿。永熙中,为侍读兼舍人、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迁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后领本州大中正。
萧衍使张皋写子昇文笔,传于江外。衍称之曰:“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恨我辞人,数穷百六。”阳夏太守傅标使吐谷浑,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乃是子昇文也。济阴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杨遵彦作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昇彬彬有德素。
齐文襄王引子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子昇前为中书郎,尝诣萧衍客馆受国书,自以不修容止,谓人曰:“诗章易作,逋峭难为。”文襄馆客元仅曰:“诸人当贺。”[8]推子昇合陈辞。子昇久忸怩,乃推陆操焉。及元仅、刘思逸、荀济等作乱,文襄疑子昇知其谋。方使之作献武王碑文,既成,乃饿诸晋阳狱,食弊襦而死,弃尸路隅,没其家口。太尉长史宋游道收葬之,又为集其文笔为三十五卷。子昇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事故之际,好预其间,所以终致祸败。又撰永安记三卷。无子。
【史评】
编辑史臣曰:古之人所贵名不朽者,盖重言之尚存,又加之以才名,其为贵显,固其宜也。自馀或位下人微,居常亦何能自达。及其灵蛇可握,天网俱顿,并编缃素,咸贯儒林,虽其位可下,其身可杀,千载之后,贵贱一焉。非此道也,孰云能致。凡百士子,可不务乎!
校勘记
编辑- ↑ 魏书卷八十五诸本目录此卷注“阙”,卷末脱宋人校语。殿本考证云:“魏收书阙,后人所补。”按卷中只封肃传稍详于北史本传 〈附卷二四封懿传〉,乃采之他书,他传皆同北史,偶有溢出语,当是采他书增入。考本书卷四七卢玄传附见卢光宗,云:“子观、观弟仲宣,事在文苑传。”卷四五裴骏附裴宣传云:“子敬宣、庄伯并在文苑传。”今此卷无卢仲宣、裴庄伯,当是后人据目补传,仲宣、庄伯并附其兄,非正传,故目录不载,以致失补。
- ↑ 灵均逐楚著嘉祸之章按“嘉祸”未见所出,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疑“嘉祸”乃“嘉橘”之讹。
- ↑ 中山王将之部诸本无“王”字,旁注“阙”。通志卷一七六裴敬宪传作“王”,册府卷八三九〈九九六0页〉此句作“中山镇部”。按卷一九南安王桢附中山王熙传云:“始熙之镇邺也,知友才学之士略裴敬宪等咸饯于河梁,赋诗告别。”“中山”下脱“王”字无疑,今据补。册府“镇”字,当亦有因,疑此句本作“中山王镇邺,将之部”。册府所据本“邺”讹“部”,和下“将之部”重出不辞,遂删三字。
- ↑ 永兴三年按永兴乃拓跋嗣年号〈四0九-四一三〉,远在其前,元修虽于太昌元年〈五三二〉十二月改永兴,即在此月改永熙,并无三年。北史卷三八裴骏附敬宪传同作“永兴”,而下文其弟庄伯传,称“永安三年,赠通直散骑侍郎”。兄弟当是同年追赠,这里“永兴”乃“永安”之讹。
- ↑ 南讨绛蜀陈双炽通志卷一七六裴伯茂传“南”作“及”。按绛在洛阳西北,不得云“南讨”,疑作“及”是。
- ↑ 还为朝请通志卷一七六温子昇传“朝请”上有“奉”字。疑当有此字,但也可能是简称,今不补。
- ↑ 于是还省诸本及北史卷八三“省”作“员”,通志卷一七六作“省”。按上云:“被征赴省”,故下云“还省”,“还员”不可通,今据改。
- ↑ 文襄馆客元仅曰诸人当贺按何事当贺,叙述不明,疑“文襄”下有脱文。又“元仅”当作“元瑾”。瑾谋杀高澄,事见本书卷一二孝静纪末、卷一四华山王鸷附子大器传,北史卷六齐文襄纪,北齐书卷四七宋游道传,都作“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