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谷桂察访遗集/卷一
经说
编辑读易要诀
编辑古今易一
编辑自伏羲而文王周公。虽自略而详。所谓占筮之用则一。
圣人之精。因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精是圣人本意。蕴是偏傍带来道理。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是圣人本意底。如文言系辞等孔子之言。皆是因而发底。〈因卦爻吉凶训戒之意。而推说其义理以明之。〉不可一例作重看。
学者且依古易次第。先读本文。则见本旨矣。
先读正经不晓。则将彖象系辞来解。
且须熟读正文。莫看注解。久当自悟。譬如烛笼。添一条骨。则障了一路明。若能尽去其障。使之统体光明。乃更好。
读法二
编辑读易之法。先正其心。肃容端席。有翼其临。于卦于爻。如筮斯得。假彼象辞。为我仪则。字从其训。句逆其情。事因其理。意适其平。曰否曰臧。如目斯见。曰止曰行。如足斯践。毋宽以略。毋密以穷。毋固而可。毋必而通。平易从容。自表而里。及其贯之。万事一理。理定既实。事来尚虚。用应始有。体该本无。稽实待虚。存体应用。执古御今。由静制动。洁静精微。是之谓易。体之在我。动有常吉。
易是说尽天下后世无穷无尽底事理。只一两字。便是一个道理。须是此心虚明宁静。自然道理流通。方包罗得许多义理。
易须是综错看。天下事无不出于此。善恶是非得失。以至于屈伸消长盛衰。看甚事都出于此。
易是圣人摸写阴阳造化。但恐于尽其言处。未免多著道理说杀了耳。
易只是卜筮之书。今人说得太精了。更入粗不得。
圣人本无许多劳攘。自是后世妄意增减。便要作一说。以强通其义。所以经旨愈见不明。
且如解易。只是添虚字去迎过。意来便得。今人解易。乃去添实字。却是借他做己意说了。与易全不相干。〈只要虚其心以求其义。不要执己见。〉
凡读一卦一爻。便如卜筮所得。虚心以求其辞义之所指。以为吉凶可否之决然后。考其象之所以然者。求其理之所以然者。推之于事。使上自王公。下至民庶。所以修身治国。皆有可用。
易大槩欲人恐惧修省。只平居玩味。看他所说道理。于自家所处地位。合是如何。非必待遇事而占。方有所戒。
易须是默识心通。
阴阳三
编辑天地之间。别有甚事。只是阴与阳两个字。看是甚么物事。都离不得。只就身上体看。才开眼。不是阴。便是阳。密拶拶在这里。都不著得别物事。不是仁。便是义。不是刚。便是柔。只自家要做向前。便是阳才收退。便是阴意思。才动便是阳。才静便是阴。未消别看。只是一动一静。便是阴阳。
阳常盈阴常�
圣人便于六十四卦。只以阴阳奇耦写出来。至于所以为阴阳为古今。乃是此道理。
易只是阴阳错综。交换代易。如奇耦刚柔。便只是阴阳。做了易。
先思画前画后四
编辑未画已前。便是寂然不动。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只是个至虚至静而已。忽然在这至虚至静之中有个象。方说出许多象数吉凶道理。此其所以灵。
易却都无这已往底事。只是悬空做底。未有卦画之先。在易则浑然一理。在人则湛然一心。既有卦画。方见得这爻是如何。这爻又是如何。
洁精静微。是不犯手。
易自是不惹著事。只悬空说一㨾道理。
次知占筮五
编辑圣人因此卜筮之法以晓人。使人居则观象玩辞。动则观变玩占。不迷于是非得失之途。
即那占筮之中。而所以处置是事之理。便在那理了。故其法若粗浅。而随人贒愚。皆得其用。
次知时位六
编辑看易。且要知时。凡六爻人人有用。圣贤君臣众人学者。无所不通。
所居之位不同。所处之时既异。而其几甚微。
易中大槩阳吉而阴凶。间亦有阳凶而阴吉者。何故。盖有当为。有不当为。若当为而不为。不当为而为之。虽阳亦凶。看他所处之地位如何。
次看卦画七
编辑伏羲即卦体之全而立个名。〈以爻之进退而言。则如剥,复之类。以形之肖似而言。则如鼎,井之类。〉
只是某卦有某象。〈如干有干之象。坤有坤之象而已。〉今人说易。未曾明乾坤之象。便先说乾坤之理。所以说得都无情理。
初但有占而无文。〈往往如今人用火珠林起课者相似。但用其爻而不用其辞。〉
只是阳为吉阴为凶。
易只是设个卦象。以明吉凶而已。更无他说。〈是个有道理底卦影。〉
次看卦辞八
编辑断一卦之吉凶。
文王虽是有定象有定辞。皆是虚说此个地头。合是如此处置。初不粘著物上。故一卦一爻。足以包无穷之事。不可只以一事指定说。
次看爻辞九之一
编辑断一爻之吉凶。
一爻之间。常包凾数意。圣人常取其重者而为之辞。亦有易中言之已多取其未尝言者。亦不必重事。又有且言其时。不及其爻之才。
本为卜筮者。断吉凶而具训戒。〈其言吉凶悔吝皆有理。而其教人之意无不在。〉
易中利字。多为占者设。
易中却是贞吉。不曾有不贞吉。都是利贞。不曾说利不贞。大率是为君子设。非小人盗贼所得窃取而用。〈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爻辞如签辞。
是说个影象在那里。无所不包。无个言语可形容得。
次考象九之二
编辑象者。皆是假此众人共晓之物。以形容此事之理。使人知所取舍而已。
易象似有三㨾。有本画自有之象。〈如奇画象阳。耦画象阴是也。一爻各是一象。〉有实取诸物之象。〈如乾坤六子。以天地雷风之类象之是也。〉有只是圣人以意自取那象来。明是义者。〈如白马翰如。载鬼一车之类是也。〉
靠定象去看。便滋味长。
却须先见象数的当下落。方说得理不走作。不然。事无实证。则虚理易差也。
一部易。皆是假借虚设之事。盖缘天下之理。若正说出。便只作一件用。唯以象言。则当卜筮之时。看是甚事都来应得。
易说一个物。非真是一个物。〈如说龙非真龙。〉
伏羲画八卦。只此数画。该尽天下万物之理。学者于言上会得者浅。于象上会得者深。
次玩理九之三
编辑○○○
次通究十
编辑圣人之道虽有四。实不离乎二。有象而后有辞。有占而后有变。不得于象。则玩辞为空言。不由于占。则观变于何所。故有象辞有占辞。占而后有卦变爻辞。举象占则辞变在其中。若惟举占则象辞变在其中。此四者之序。由轻归重。辞变统于象。占象又统于占。
画卦之时。只是阳为吉阴为凶。无文字。后文王见其不可晓。故为之作彖辞。或占得爻处不可晓。故周公为之作爻辞。又不可晓。故孔子为之作十翼。皆解当初之意。
上篇义
编辑䷀干天健。䷊地天泰。䷔火雷噬嗑。䷁坤地顺。䷋天地否。䷕山火贲。䷂水雷屯。䷌天火同人。䷖山地剥。䷃山水蒙。䷍火天大有。䷗地雷复。䷄水天需。䷎地山谦。䷘天雷无妄。䷅天水讼。䷏雷地豫。䷙山天大畜。䷆地水师。䷐泽雷随。䷚山雷颐。䷇水地比。䷑山风蛊。䷛泽风大过。䷈风天小畜。䷒地泽临。䷜坎水险。䷉天泽履。䷓风地观。䷝离火明。
首干,坤。终坎,离。馀震,艮,巽,兑。与坎,离馀卦。皆其遇。
八卦各体散见上经者。干,坤最多。各十二。震,艮各七。巽,兑各四。坎八离六而已。此自坎,离外。无一卦无干,坤。
自干,坤后三阴三阳卦凡六。乃干,坤三变。否,泰交不交。随,蛊杂居。噬嗑,贲分布。馀则干,坤两体。各司诸卦。○分阳。
屯,蒙,随,蛊,噬嗑,贲,颐,大过八卦。乃艮,兑,巽,震之合。无干,坤正体。于以见男女从父母。亦未尝不取乾坤。○阴互根。
首乾坤。〈天地道阴阳本。〉终坎离。〈阴阳成质。〉有干者皆居上。〈泰,否,需,讼,小畜,履,同人,大有,无妄,大畜。〉虽有坤。居上。〈复阳生。临长观盛剥极。〉
一阳有坤卦。〈一阳为主。○师,谦,豫,比,复,剥。〉
一阴有乾卦。〈阳众而盛。非如一阳为主。○小畜,履,同人,大有。〉
二阳卦。〈皆一阳生下而达上。又二体皆阳。阳之盛皆在上。○屯,蒙,颐,坎。〉
二阴卦。〈有干则阳盛可知。○需,讼,大畜,无妄。○无干而为盛。大过,离。〉
三阳卦。〈三阴相敌。以义为胜。○蛊少阳居长阴上。贲少男在中女上。皆阳盛。○男下女。非女胜男。随,噬嗑。〉
下篇义
编辑䷞泽山咸。䷨山泽损。䷲震雷动。䷟雷风恒。䷩风雷益。䷳艮山止。䷠天山遁。䷪泽天夬。䷴风山渐。䷡雷天大壮。䷫天风姤。䷵雷泽归妹。䷢火地晋。䷬泽地萃。䷶雷火豊。䷣地火明夷。䷭地风升。䷷火山旅。䷤风火家人。䷮泽水困。䷸巽风顺。䷥火泽睽。䷯水风井。䷹兑泽说。䷦水山蹇。䷰泽火革。䷺风水涣。䷧雷水解。䷱火风鼎。䷻水泽节。䷼风泽中孚。䷴雷山小过。䷾水火既济。䷿火水未济。
首咸,恒。即艮,兑,巽,震。终既济,未济。亦坎,离。馀干,坤,坎,离。皆其遇。
八卦各体散见下经者。兑,巽㝡多。各十二。震,艮各九。干,坤各四。坎八离十而已。此自既未济外。亦无一卦无艮,兑,巽,震。
自咸,恒后。艮,兑,巽,震相重卦凡六。乃咸,恒三变。损,益首变。渐,归妹再变。中孚,小过三变。馀则艮,兑,巽,震。各司诸卦。○分阴。
晋,明夷,夬,姤,萃,升八卦。乃有干,坤。非尽艮,兑,巽,震之合体。于以见父母临男女。亦未尝不取艮,兑,巽,震。○阳互根。
首咸,恒。〈夫妇道生育本。〉终既济,未济。〈坎,离合交生物。阴阳成功。〉有坤者皆居下。〈晋,明夷,萃,升。〉虽有干。居下。〈姤阴生。遁长壮盛夬极。〉
二阳有坤卦。〈晋,明夷,萃,升。○小过虽无坤。阴过亦在下。○阳生下不达上。又阴众阳寡。复失正位。阳之弱。震,解。○上有阳而下无阳无本。艮,蹇。〉
二阴卦。〈二軆俱阴。阴盛皆在下。家人,睽,革,鼎,巽,兑,中孚。〉
三阴卦。〈坎虽阳卦。而阳为阴陷。文与阴卦重阴盛。故阴阳敌而有坎者皆在下。困,井,涣,节,既济,未济。○男在女上。理之常。未为盛。故皆在下。恒,损,归妹,豊。女在男上。阴之胜。皆在下。咸,益,渐,旅,困,涣。未济。○若长少敌势力侔。则阴在上为陵。阳在下为弱。咸,益之类。○咸非以长下少。乃二少相感。所以致陵。困虽女少于男。乃阳陷。为阴所揜。无相下义。〉
三十六宫图
编辑先天圆图源委图
编辑蓍数
编辑挂扐。〈三其四。一其十二。〉过揲。〈九其四。三其十二。〉老阳。
挂扐。〈六其四。两其十二。〉过揲。〈六其四。两其十二。〉老阴。
挂扐。〈四其四。一其十二而进一四。〉过揲。〈八其四。三其十二而损一四。〉少阴。
挂扐。〈五其四。两其十二而去一四。〉过揲。〈七其四。两其十二而增一四。〉少阳。
为老阳者十二。
为少阴者二十八。阳三十二。阴阳之体数常均。而用数为少阳者二十。阴三十二。则阳三而阴二也。
为老阴者四。
六画图
编辑以六境觑定。〈境不止于此数。大套如此云尔。〉
以十法看破。
以六十四序联缀。
以一百四十一物搜括。〈物不止于此数。圣人之所取者只此耳。〉
六境
编辑一。粗而人身之物。〈耳目口鼻手足首背之流。〉
二。精而人品之物。〈邪正情伪宽躁廉贪勇怯骄恭愚智出处进退之流。〉
三。内而室家之物。〈父子兄弟夫妇宗族婚友奴隶疾病忧乐祭养交际往来衣服饮食财宝什器室屋牛马鸡羊之流。〉
四。外而邦国之物。〈君臣上下礼乐刑政祀我田猎升平患难治乱盛衰君子小人之流。〉
五。小而山泽之物。〈虞官○草木鸟兽虫鱼玉石之流。〉
六。大而天地之物。〈重黎○雨风雷露日月之流。〉
十法
编辑〈爻之变〉
或凭全卦之象而忽见其物。
或凭全错之象而忽见其物。
或凭单卦之象而忽见其物。
或凭单错之象而忽见其物。
或凭全综之象而忽见其物。
或凭单综之象而忽见其物。
或凭互卦之象而忽见其物。
或凭互错之象而忽见其物。
或凭单爻之象而忽见其物。
或凭单变之象而忽见其物。
以此穷之。物不得遁其形。
六十四序卦必双举者。盈虚为一理。进退为一事故也。
编辑〈卦之时〉 | |
干ㆍ坤泰ㆍ否坎ㆍ离咸ㆍ恒损ㆍ益震ㆍ艮巽ㆍ兑既未济 | 〈盈虗动静进退存亡。专看于卦序。三十二转而天下之时义尽矣。〉〈每两卦双举而观于历代时势彼此相形。则有彼进此退之异。彼此各观。则彼亦有一进一退。此亦有一进一退。信乎有交易变易之理也。〉〈譬如茂林深谷之无物不存。如早霞晩云之无时不幻。圣人之所指。特其一二耳。其所不指者何限。此所谓无尽藏也。〉 |
此乃卦之纲也。目则姑阙之。
数。 | 参伍错综以依数。即六二九三之数。 | 邵朱之学 |
象。 | 拟一物以明之。即龙马牛羊之象。 | |
言。 | 无论象之有无。皆缀言以告之。即诸爻所系之言。 | 王程之学 |
意。 | 言中有意。即可贞贞吉。教人避。非趍是之意。 |
本是意言象数而倒序之。先观数。次观象。次观言。次观意。
一百四十一物。
编辑干之物十六。坤之物二十。震之物十七。巽之物二十。坎之物二十六。离之物十七。艮之物十五。兑之物十。 | 〈朱说则象虚而应不竆。程说则义实而用有碍。得失较然矣。未圆而程方。虚则圆。宲则方虗则活。宲则死。爻有一象者。一其照也。有二三象者。二三其明也。一爻而二三象者。物异而意同。犹言此物照之而如此。彼物照之而又如此。经解洁净精微。易之教也。洁净者。象虚也。精微者中有不言之理也。〉 |
以其静者观之。卦止于六十四。爻止于三百八十四。试以其动者观之。自左之右。瞻前忽后。反反复复。无所不幻。而卒不出于六十四时三百八十四变。仁者观其静。智者观其动。〈是非得失吉凶悔吝。专看于爻位。三百八十四动。而天下之事变竆矣。〉
文王彖。其七八之静。周公系。其九六之动。静者干自乾坤自坤。六十四卦自六十四卦。动者干变坤坤变干。六十四卦互变交幻。静者众窍为虚也。动者万窍怒号也。〈一静彖。敌一动爻。合之则当为四百四十八爻。〉
静者时也。动者其时之事也。静者如人之默也。动者如人之语也。静者只是纸上之易也。动者乃为神人酬酢之易也。
名卦。或以其性。或以其物。或以其体。
编辑干ㆍ坤 | 其性 | 分而言 | |
泰ㆍ否 | 其物 | 凡两卦反对之中。皆有进退之道。存亡之势。 | |
坎ㆍ离 | 性 | ||
既ㆍ未 | 物 | 凡大进中有小退。〈卦时〉 | |
大退中有小进。 | |||
巽ㆍ兑 | 性 | ||
大存中有小亡。 | |||
震ㆍ艮 | 性 | ||
大亡中有小存。 | |||
损ㆍ益 | 体 | ||
六爻每位之中。各有吉凶之涂悔。吝之介。〈诸爻或双言之。或单言之。〉 | |||
咸ㆍ恒 | 物 | ||
同人ㆍ大有 | 体 | ||
小畜ㆍ履 | 性 | 大吉中有小凶。〈卦时爻位〉 | |
师ㆍ比 | 体 | 大凶中有小吉。 | |
谦ㆍ豫 | 物 | 大悔中有小吝。 | |
屯ㆍ蒙 | 物 | 大吝中有小悔。 | |
噬嗑 | 体 | 合言之 | 凡大进退存亡。当玩于卦时。小进退存亡。当详于爻位。又当曰大吉凶悔吝。当观于卦时。小吉凶悔吝。当察于爻位。 |
贲 | 物 | ||
需ㆍ讼 | 物 | ||
剥ㆍ复 | 体 | ||
临ㆍ观 | 体 | 时如何看。曰只看君相。君相明则其时君子可以进存。君相不明则其时君子可以退亡。以此征之于古今。 | |
无妄ㆍ大畜 | 性 | ||
随ㆍ蛊 | 性 | ||
颐ㆍ大过 | 体 | 爻亦仿此而取象。有直言其性者。有以三画之卦而取象者。有以六画之体而取象者。 | |
豊ㆍ旅 | 性 | ||
涣ㆍ节 | 物 | ||
渐ㆍ归妹 | 物 | ||
中孚ㆍ小过 | 体 | ||
夬ㆍ姤 | 体 | 名之以性二十卦。精。 | |
萃ㆍ升 | 体 | 名之以物二十三卦。稍粗。 | |
困ㆍ井 | 物 | 名之以体二十一卦。更粗。 | |
革ㆍ鼎 | 物 | 理无小大精粗。故取之如此。 | |
晋ㆍ明夷 | 物 | ||
家人ㆍ睽 | 性 | ||
遁ㆍ大壮 | 体 | ||
蹇ㆍ解 | 性 |
卦名义浅深图
编辑深 | 〈君道〉 | ||
干ㆍ坤 | 只本性。 | ||
深 | 屯ㆍ蒙 | 〈动遇险。内水为险。外山为止。〉 | 取卦性而名。 |
浅 | 需ㆍ讼 | 〈阳欲升。险在前。天上升。水下流。〉 | 取卦上本物而名。 |
浅 | 师ㆍ比 | 〈一阳在臣位。一阳在君位。〉 | 取一阳画而名。 |
深 | 小畜ㆍ履 | 〈以巽畜健。以悦随健。〉 | 取卦性而名。 |
浅 | 泰ㆍ否 | 〈阳升于地中天自天地自地〉 | 取阴阳升降而名。 |
浅 | 同人ㆍ大有 | 〈随一阴于内。就一阴于上。〉 | 取一阴画而名。 |
浅 | 谦ㆍ豫 | 〈止于中。动于外。〉 | 取静动本性而名。 |
深 | 随ㆍ蛊 | 〈长男随少女。○精神动而悦。长女随少男。○精神止而入。〉 | 取男女兼性情而名。 |
浅 | 临ㆍ观 | 〈二阳作乎前。二阳示乎上。〉 | 取二阳画而名。 |
浅 | 噬嗑ㆍ贲 | 〈一阳梗中。火明暎山止。〉 | 一取卦形。一取本物。 |
浅 | 剥ㆍ复 | 〈一阳在外。一阳起内。〉 | 取一阳画而名。 |
深 | 无妄ㆍ大畜 | 〈动之以天。以止畜健。〉 | 取卦性而名。 |
浅 | 颐ㆍ大过 | 〈上止下动。四阳在中而盛。〉 | 一取卦形。一取四阳画而名。 |
深 | 坎ㆍ离 | 只本性。 | |
浅 | 〈臣道〉 | ||
咸ㆍ恒 | 〈少男悦少女。长女配长男。〉 | 取男女老少而名。 | |
浅 | 遁ㆍ大壮 | 〈四阳退去。四阳进去。〉 | 取卦性本物而名。 |
浅 | 晋ㆍ明夷 | 〈日出地上。日入地下。〉 | 取本物而名。 |
浅 | 家人ㆍ睽 | 〈风来大上而合感。火上泽下。〉 | 取男女之性而名。 |
深 | 蹇ㆍ解 | 〈止而遇险。动而出险。〉 | 取上下卦性而名。 |
浅 | 损ㆍ益 | 〈损去三位一阳。益来初位一阳。〉 | 取下卦一阳画而名。 |
浅 | 夬ㆍ姤 | 〈决上一阴。遘下一阴。〉 | 取一阴画而名。 |
浅 | 萃ㆍ升 | 〈地上有泽。木在地中。〉 | 取二阳画而名。 |
浅 | 困ㆍ井 | 〈泽漏水。木入水下。〉 | 取本物而立名。 |
浅 | 革ㆍ鼎 | 〈火煮泽水。木爨火。〉 | 取本物而名。 |
深 | 震ㆍ艮 | 只本性。 | |
浅 | 渐ㆍ归妹 | 〈少男随长女。○山上之风。吹来渐渐。少女随长男。〉 | 取下卦男女而名。 |
深 | 豊ㆍ旅 | 〈明而动。山止而火上。〉 | 取卦性而名。 |
深 | 巽ㆍ兑 | 只本性。 | |
浅 | 涣ㆍ节 | 〈风来水散漫。泽取水。随其量。〉 | 取本物象而名。 |
浅 | 中孚ㆍ小过 | 〈中二阴画。上下四阴画。〉 | 取爻中二阴四阴而名。 |
浅 | 既济ㆍ未济 | 〈火既降。水既升。○调济之济。火上水下。〉 | 取水火二物而名。 |
取名之不一。如此变易。
或取卦性。或取卦物。或取卦男女。或取卦形。或取卦爻皆偶。取其一端以名之而不咸也。
名卦如此。爻义亦必如此。皆取其一端。
文王周公。只取当时天下所有之事。而草草著四五分之一。
就一时卦神卦形所凑处。
卦名就诸端中。必取一端以名之。爻义亦就诸义中。取其一义以系之也。
欲知真易理。须去文字障。
税去文字而去见其物。又去见其性。又去见其情。
读曰地天泰天地否。有自外之内之意。
卦名上暗藏之名。必有四五六件。
爻辞上不著之辞。亦必有四五六件许。
错
编辑天地造化之理。独阳独阴。不能生成。故有刚必有柔。有男必有女。所以八卦相错。既相错。所以象即寓于错之中。阴阳横相对待。
综
编辑盖易以道阴阳。阴阳之理。流行不常。原非死物。胶固一定者。故正之倒之。可上可下。既相综。所以象即寓于综之中。阴阳上下相颠倒。在此卦为阳而上。则到彼卦为阴而下。且一元之气。一往一返矣。若一往而不返。则天地之弊久矣。〈于朝卦上。取夕卦来。〉
变
编辑爻一动即变。阴变阳。阳变阴。若有一爻变。则其卦象性情。皆移矣。
中爻
编辑阴阳内外相连属。六爻变后犹有错综中爻何也。盖天地间万物。独阳独阴。不能生成。故必有错而阴阳循环之理。阳上则阴下。阴上则阳下。故必有综。错综二字。不论六爻变与不变。皆不能离者也。若无错综。不成易矣。
既寤之后。始知易非前圣安排穿凿。乃造化自然之妙。一阴一阳。内之外之。横之纵之。顺之逆之。莫非易也。始知至精者易也。至变者易也。至神者易也。
来子之以此四者阐象者。将使学易之人。悟其理之自然。而安于进退存亡。以自寡过也。其精义奥旨。悉见于最初太极一图之一消一息一盈一虚。
杂物〈上下軆二物。互卦二物。上下综二物。互卦综二物。上下错二物。互卦错二物。上下综错二物。互卦综错二物。〉
合之为十六物。
撰德〈上下体二德。互卦二德。上下综二德。互卦综二德。上下错二德。互卦错二德。上下综错二德。互卦综错二德。〉
合之为十六德。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不言吉凶而言是非。则吉凶可知矣。〉
正综错变图
编辑错者达观左右之法。自左〈明〉而极之。终至乎右〈暗。〉
综者达观上下之法。自上〈伸〉而极之。终至乎下〈屈。〉
变者达观前后之法。自前〈常〉而极之。终至乎后〈变。〉
中爻者达观表里之法。自表而极之。终至乎里。
看得易字之为交易变易。则自能如此。
非独观数观象之为然也。必须同见其左右上下前后表里而后。其智豁然明透而无所隐蔽。此所谓达见君子。
后世之人。凡于事物。只见其左而不见其右。只见其上而不见其下。只见其前而不见其后。只见其表而不见其里。居常所习如此。故其智不长进。
凡一卦之中。具有卦情,卦形,大象,中爻,错卦,综卦,爻变所立之象。或从卦情而出现。或从卦形而出现。或从大象而出现。或从中爻而出现。或从错卦而出现。或从综卦而出现。或从爻变而出现。不可为典要。惟从圣人一时意思所指而出现。极其数所以极其象也。不独极其数。极于情极于形极于中爻。极于错极于综极于爻变。以极其象之所隐然后。象乃一并出现。
众象之攒集一卦。如众镜之并悬一树。
镜体虚故万物并照。象体虚故众理咸寓。
一卦如一枝六层之花。每层或发卦情之萼。或发卦形之萼。或发大象之萼。或发中爻之萼。或发错卦之萼。或发综卦之萼。或发变卦之萼。散气乱拨之受气处虽多。而发为此枝之花则同成一色。
初消遣十翼。再消遣爻〈缺〉。三消遣彖辞。四消遣八卦。五消遣六十四卦。六消遣奇耦二画。则理之真面现矣。
数,象,〈须从此门〉理。
所系之辞。既从一象而立之。则占筮之时。只以此一象之辞而应之。不必更究原卦所隐之诸象。何则。既已立辞之后。则神以所立之辞而示之故也。杜诗犹以为签。况出于圣人之口者乎。
综之为一百二十卦。 | 〈除不综八卦故也〉 | 合六百九十六卦。 |
错之为一百二十八卦。 | ||
变之为四百四十八卦。 |
减二卦式
编辑一卦幻作九卦看象。 | 合五百六十八卦。〈六百九十六卦内。减一百二十八卦。〉 |
兼中爻一卦。幻作十八卦看象。 | 合一千一百三十六卦。 |
从综法得五十六太极。 | 合一百二十太极。 |
从错法得六十四太极。 | |
从变法得四百四十八太极。 | |
合五百六十八太极。 | |
兼中爻一千一百三十六太极。 |
四太极。○设窠则以错为主。四而成队。八而成营。〈八为错八卦。〉
二太极。○序卦则以综为主。二而为耦。四而为叠。〈四为综四象。〉
一太极。○玩占则以变为主。一而幻。二而分。〈二为变两仪。〉
综者。纵而互也。
错者。横而互也。
变者。自初至六纵也。爻爻傍变横也。兼纵者横者也。
右易之门户。
综法
编辑综即今织布帛之综。一上一下也。〈一番上。一番下也。一番仰则仍一番低也。〉
天道下济。地道上行。其气不得不综。
上经十八卦。〈阳爻五十二。阴爻五十六。〉阴爻多四。
下经十八卦。〈阳爻五十六。阴爻五十二。〉阳爻多四。
上下经各十八卦者。即蓍揲十八变成易之意。
上经三十卦。〈阳爻八十六。阴爻九十四。〉阴爻多八。
下经三十四卦。〈阳爻一百六。阴爻九十八。〉阳爻多八。
序卦杂卦。文王杂伏羲之卦。孔子又杂文王之卦。
序之者。使上下篇之义不乱也。〈先已杂。错综之序也。〉
杂之者。使错综之法呈露也。
拟诸其形容〈ᄒᆞ고셔〉象其物宜〈ㅣ라〉
先拟诸干六爻之形容。乃象之以龙。龙者物也。潜见跃飞者。物之宜也。
凡爻或有只拟诸其形容者。或有形容后复象物宜者。
参伍以变〈蓍〉。错综其数〈卦〉。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蓍〉。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卦〉。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数因象而设。象倚数而见。
圆图说
编辑圆图
编辑以数而推数有奇耦 | 〈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一干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艮坤土五十。震巽木三八。兑干金四九。离火二七。坎水一六。〉 | 三路推去 | |
以象而观象有男女 | 〈一爻小象。乾坤三索之。乃得其本象。〉〈三爻▦象。各㨾物形。错综中互皆同。〉〈六爻大象。鼎,井等。〉 | 三㨾看出 | |
以气而论气有阴阳 | 〈阳息于复〉〈盈于干〉〈消于姤〉〈虚于坤〉 | 〈阴息于姤〉〈盈于坤〉〈消于复〉〈虚于干〉 | 二端观来 |
以理而总数象气 | 理无独必有对 | 〈天地应当如此〉盈于干〈古今应当如此〉〈四海应当如此〉〈万物应当如此〉 | 四般通知 |
数争 | 〈数本自一二而起故曰净。〉 | 象纷。 | 〈象万变而数或贝焉。〉 |
理止 | 〈理皆有定止处。特人自不寻出耳。〉 | 气行。 | 〈气万变而理盖随之。〉 |
河图则物生成先后次序一干类则卦生先后次序六画位则画生先后次序 | 〈自一而起。或止于十。或止于八。或止于六。〉 | ||
两仪类则理生先后次序 | 〈自二而起者。乃止于六十四。〉 |
干一四九。坤八五十。离三二七。坎六一六。震四三八。巽五三八。艮七五十。兑二四九。
象犹子也。子生于父母之间。形貌或有肖父之子。或有肖母之子。故取象于所综所错者多矣。
数象理现于对待。〈亦未尝无流行之气。〉羲图兼四件。
气现于流行。文图只一件。〈于羲图中。单抽一个气来。〉
卦时 | 阴阳二字 | 六十四时 | 〈干之时。坤之时。屯之时。蒙之时。〉 |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惟贵乎时。○莳曰读易▦。在知时识势。〉 | |
卦德 | 阴阳二字 | 八德 | 济时之德 | 〈干自健。震自动。坎自陷。艮自止阳德。〉 | |
〈坤从顺。巽从入。离从丽。兑从说阴德。〉 | |||||
爻位 | 阴阳二字 | 六位 | 济时之位 | 〈一民三侯五君阳位〉 | 〈占观所变之爻位。则位亦无常。〉 |
〈二臣四相六师阴位〉 | |||||
爻才 | 阴阳二字 | 二才 | 济时之才 | 〈刚阳才〉 | 〈不变为画。变为爻。〉 |
〈柔阴才〉 |
时德合三画而义生焉。位才各一画而义见焉。
卦时如盂水。德如盂中之鱼。位如鱼游之高下。才如鱼气之强软。而皆有从容自适之意
艮止〈刚无所往故〉 | 坎陷〈刚溺故取中阳〉 | 险〈取两头阴〉 | 震动〈刚而进故〉 | 乾健〈纯刚故〉 |
兑说〈以顺而见故〉 | 离丽〈以顺而附故取中阴〉 | 明〈取两头阳〉 | 巽入〈以顺而伏故〉 | 坤顺〈纯柔故〉 |
健本性〈体〉 | 止陷动〈健之发焰出手处〉 | 才情〈用〉 | ||
顺本性〈軆〉 | 说丽入〈顺之发焰出手处〉 | 才情〈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