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鹿门先生文集
卷之十
作者:任圣周
1795年
卷十一

答三兄冕周○丁未四月

编辑

八条目工夫。以格物为始。先知后行。其序固然矣。然古者教人。自八岁已入小学。于所以培本定趍之道。无不详备。故十五以上则使之入大学。直用工于格物致知。此所以教得其法。而学得其序者也。今人则不然。自幼无小学培养之功。而见大学以格物为始。直欲臆见强通。从事于文字之间。而本原已谬。卒无以究其奥旨。会其归趣。毕竟所成就。不过雕虫腐烂之末而已。是故圣学辑要以收敛置之于穷理之上。而以敬为关捩。岂诬也哉。收敛之方。莫如九容。此不独于饬身大有所益。亦可验志气之定否也。程子曰安有箕踞而心不慢者。此言真的确论也。是故欲学者。平居必拱手危坐。行步必整身徐趍。言语必简重。容色必严肃。戯谑之谈。绝之于口也。惰慢之气。远之于身也。时时静坐。以下涵养之功。使吾心专一无散乱。清明无昏昧。如此用力而进之于大学格致之工。则古人施教之意斯得。而俗儒逐末之患可免。此皆弟之所尝自得者。而又闻执事于饬身上。多有所略。故敢以此进之。未知如何。昔栗谷先生自朝退归海山。谕学者曰。与诸君别数年于此。而今来相见。犹是旧日面目。无乃诸君不能用力于切己处耶。此言令人耸动。望须以是时时提省。勇革旧习。使此汉洗心拭目于他日相逢之时。千万幸甚。

上三兄

编辑

苟之一字。百邪之丛。须祛苟字然后可进于坦荡荡之境。而所以祛此者。舍敬又奚以哉。序文迄未奉教郁郁。论语近读几何。其中所载。无非切于身合于用者。须一一深体。思所以涵养气质。熏陶德性之方。如何如何。读之之法。程子所谓将弟子问处作己问。圣人所答便作今日耳闻者。诚格言也。须用此法。句句求实用处。则何患其无效也。世之文人。读书万卷。著文百篇。而卒不见行谊卓卓如古圣贤者。岂其书与古人所读者有异而然哉。诚以读之而不究其义。著之而不践其实故也。苟能深究而笃践则吾之性。犹圣人。何圣人之不做也。此实末世大可戒者也。于此若有得则思过半矣。必须深加警省。以副区区之望。幸甚幸甚。

上三兄

编辑

前书所教真实心地刻苦工夫云者。正是八字打开处也。所谓真实心地者。即孔子所谓主忠信。而弟书所谓立志者也。刻苦工夫者。即不外乎大学八条目。而弟之所谓以心为师。勉励大业者也。此虽两边工夫。而头尾相资。体用互发。立本达支。并行不悖。则所谓作圣之要。其在斯乎。其在斯乎。盖圣人之道。不外乎日用。语其时则即刻可以下手。语其功则面前可以用力。若立此志则不勉而自进。更有何遅回等待也。若曰我未有师。姑未下手云尔。则非所谓真实刻苦云者。而私意得以间之矣。望须益自策励。以九容饬身。待知向方。然后就有道而正焉。则其功必倍。未知如何。书末所教侪辈中无人者。有轻人之意。恐非圣人与人为善之至意。而孟子所谓𫍙𫍙之颜色。未必不由此而作也。孟子取阳货之言。朱子用安石之说。此皆出于不以人废言之意。况侪友中虽未见慕古之人。而亦不无介洁纯厚之士。其行有可观。其言有可取。非阳货,安石所可同道者。则何必言之若是耶。

上四兄相周○戊申五月

编辑

伏惟雨中。做业专一。动止安相。罪弟杜门愦愦。讲习作辍。间有所思而无处可告。只惜失了吾执事向别处走。不肯回头来。与此汉共吃此冷淡底味也。第未知入窟浚井。与平地上事。苦乐更如何耳。前赐宠序。称道太不近情。朱先生所谓某固不足道。窃恐人笑老兄云者。欲假用也。且执事今日。只合于正趍向笃工夫上。汲汲用力。惟恐不及。其他闲漫事。如作文诵诗。犹落在屡层之下。况此向外浮浅万不打紧底事。于自己身心。有何交涉。而乃反如是作气力成出耶。又见执事所习与所言。与罪弟所从事者。不啻楚越。一南一北。不可比同。则何必俯而询之若是之过。此尤非诚心爱人之道也。若或以区区所学为是。而真有所悦之者。则又何不快舍旧习。来启蒙陋。而徒做得如许空言。以添此热背之汗耶。此实非外面语。望须深谅而早决焉。然记昔与宋姨兄语及韬晦事。宋兄云人谓我已到程朱地位。则但当俯首趱程。实做得程朱事功。以实其名而已。何必缩伏退转。反陷于暗昧之域耶。此言大段直截。非常人说得及者也。盖其时弟方务匿名。几乎成病。故其言如此。然则执事今日之赐。未必不为区区反己自督之资。其德亦大矣。但至情相爱之道。不当如此耳。弟千思万度。他无可以仰答者。只得以所闻。如是烦凂。仍以上节所云正趍向笃工夫六字。敬诵而跪献焉。以执事英姿敏识。若肯有意。何患乎无成哉。伏愿深谅此一得之愚。幸有以转身回步。则愚请继此敷衍。竭诚而罄论。若以此付之一笑而无意相信。则亦非愚所敢知也。

答四兄六月

编辑

拜䟽慰幸。继以感泣。孝者百行之原。于此放倒则更无可论矣。不幸亲没。无他供职。则其所以追慕而寓诚者。宜无所不至矣。书中所谕。有足以感发顽夫。岂更有当否之可论哉。盖必有感愤兴发。欲舍不得处。然后为学始有基址。而作圣地步。正不外矣。古人有见鸟兽草木而感怆者。则初头入处。固无系乎巨细精粗矣。惟当据此益勉。仿古力行。使不至间断而已。抑有一说。事亲非独当于事关亲身上用力也。曾子云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呜呼。惟全而归之一句。可尽孝之道矣。西铭以事亲明事天。此非引譬之辞也。事天事亲。只是一道。故苟于性分上有一毫未尽处则便非孝也。此身非我之私物。乃亲之遗体也。岂可以亲之遗体。一刻安于苟且之地耶。此伯奇孝己者流之所以只称以一行。而惟大舜乃为大孝者也。俄者有先行实后读书之语。固知此语出于感起之馀。而亦圣人馀力学问之意也。固不为不美。但若一向执此而不知变通则恐亦不能无弊。愚意则以为读书便是所以事亲也。此即博奕好飮酒。非孝之意。且读书以穷理。穷理以实践。徒读而不践者。固无足道。只务行而以读书作馀事者。亦未免失也。古人有定省馀读书之语。愚则以为日数问候及不得已之事故外。当一切废却。只以读书为务也。读书渐熟则前所未知。当渐知之矣。幸于此详量。须知读书事亲非两截事。则门路自可以正。工夫自可以实矣。喜执事感发之馀。必有大作为者。敢并此烦恳。倘蒙不鄙。或有小补矣。呜呼。父母器用。亦不敢毁弃。况敢以父母遗体。置之卑处乎。弟则每以此深忧大惧。诵诗人无忝所生之语而不敢一刻自忘也。或觉有过。悔恨交中。则有时中夜不觉呑声痛哭也。情之同者。志无不合。志之合者。言无不入。弟与执事既同此哀哀之情。则弟之所知。执事亦当知之。执事所闻。弟亦当闻之。故敢此穷倒以达。幸望深思。如有不合。更垂询教。弟亦当继此有言。小学书最好。望试做工也。抑有所仰问。人子如何然后乃可谓孝耶。须于此着一转语以示。所蕴俄欲面问而未果矣。

答四兄八月

编辑

前书赐戒。可胜佩服。千万人中。常知有己。最是持己之要。今不舍此意。甚盛甚盛。新寓之初。百闹交攻。十寒无一曝。尚望其不受伤哉。惟将学问不外日用一句语。紧紧照管。而每患其间断。愿继此连惠药石。以替合堂同席之益。至仰至仰。乐之一字。甚不可易言。明道傍人不识余心乐之语。朱子以为少时作康节真乐之诗。朱子又笑之曰非真乐也。退溪诗多乐底意思。沙翁以为此只是闲居无事。随意看书之乐。恐不可与议于孔颜之乐。仍又曰孔颜之乐。周程以下皆引而不发。岂易言哉。今执事立志之初。见心中稍宁静。便自企拟于孔颜之乐。吾恐其气溢而志狭。终无以进于心广体胖之境。而今日宁静之乐。亦不能久保也。朱子曰学者且须就博文约礼上用功。工夫尽时。孔颜之乐自可知也。幸望执事深体此言。且自低首下心。密密用力于玩索践履。著实工夫。以孔子先难后获。孟子勿忘勿助长。朱子汲汲无敢惰。徐徐无欲速之说。为节度。坚守勿失。久久意思当自别也。儒家最忌有期待之心。而执事素有此病。若不痛绝。恐无以进道也。宜勉宜勉。朔宁山川麁陋。不合终老。自古不出一文人。见今遍境无科儒知名者。可望其有道同来问者哉。然群兄弟接篱往还。切磋相勉。则不待外人而自不患无朋矣。是慰是慰。

答四兄九月

编辑

扰中失学。来教诚然。而随时应酢。毋或差失。此即学也。何必兀然静坐。屏事读书。然后乃可谓之学也。夙兴夜寐箴。事至斯应。即验于为验字最妙。正好体翫。试察之日用所为。能与平日所学不相背驰。而渐觉有得力处否。朱子岁月难推寻。工夫易间断之句。讽诵甚觉惕然。如弟懦惰者。固应有起警处。而虽英勇如执事。恐不可不深味而益勉之也。回忆乙巳年间。宛然如昨日。而星霜四回矣。人事沧桑矣。而此汉之贸贸。依然只一乙巳之圣周耳。自今而又五六年如是蹉过。则此年已过二十。而去古人德成之岁几何远也。思之至此。惶汗浃背。今玆奉诵。正望高明觉此。益励。自修之馀。频惠药石。以全自新新人之德耳。

答四兄十月

编辑

示谕怠胜敬之语。可见体验之实。所以警惰者多矣。天理人欲。常相消长。天理长则人欲消。人欲长则天理消。此必然之势也。苟能寻常主敬时加温习。使无间断。则人欲自可退听矣。读书之法。不患不速。患无实效。苟得实效。虽遅何害。苟无实效。虽速何益。若以小学言之。无一言不切己。无一事不可行。苟善读之则心志辞气之间。必有大异于前者。未知果如何。若如程子所谓未读亦是此等人。既读亦只是此等人者。则正夫子所云虽多亦奚以为者也。其视买椟还珠者。果何异哉。顾此卤裂。诚不能自脱于此。而乃敢举而戒人。亦不过相勉之道尔。朱子曰汲汲乎毋敢惰也。徐徐乎毋欲速也。此固就心术精微处言之者。而以之作读书之法亦好。幸恕狂妄。有以采之。为学莫切于求仁。求仁之法。莫先乎察善端而扩之。来书辞旨有以见孝思终天。执事以为此心果何心哉。此不过仁之理浑然在中。故真端发见。有不可禁也。然徒有是心。而不思所以扩之则未必不流于辗转反复。原仁反害仁之病。此又不可不念也。苟于此有以反之。知仁体之实备于己。求仁之实可得仁。又有以见孝亲之道无过乎归全。归全之道又在于勉学。奋然自作。以舜为期。一言有失。辄悔其忘亲。一念外驰。辄恐其辱亲。战战兢兢。鞠躬尽瘁。以至一朝得豁然之效。而尽西铭之妙。则人欲尽天理复。孝之道。于是乎至矣。仁之量。于是乎充矣。若以小为大。视偏为全。不思所以扩而充之。则一事一节。虽或有慰怀之术。而安足与议于仁孝之大道哉。勉旃勉旃。持敬非不笃。而读书未生疑。固吾辈通患。然读书非优游涵泳则难得详密。若专靠此心之持敬。而便责读书之有效。或欲急迫以求之。扞格之病。往而愈甚。愿且凝定精神。潜心于章句之间。字求其训。句探其义。毋遽生谈玄说妙之意。则渐当有次弟呈露处。朱子云且将玩索章句底工夫。换却许多狂妄底心力。旨哉旨哉。勿助长有邪心之教。省检至此甚盛。邪心则未易无。但且提掇放退。若大段恶念则必究核其所从出。便从头斩断。必拔去其根柢而后已。久久熟之。病渐可除。若助长之病则尤难。执事则又最重。若不即治。无以进道。然其所以治之者则不大段劳气力。执事且道此病将何以矫之。若欲放下则近于忘。若欲著力则又是助长。似甚苛密多曲折。愚如何乃谓之不大段劳气力。愿于此下一转语分析。当更无所碍也。

上四兄己酉正月

编辑

数日袭薰。尚觉清风在袖里。不审别后学味更如何。科事果如期设行否。做工果开于何处。而同事有几人。顷闻接中有侮圣之说。初则只泛听过了。后更思之。其时在坐者不容默默而已。论以大义则又不惟不当默默。便当匣笔而起矣。自古士习之渝安。有如近日者乎。始则自弃。中则讥笑吾党。终乃敢侮辱先圣。此而不已。其流必至于以人食人而有非洪水猛兽佛老杨墨之害之比也。若使孟朱观之。其所以奋臂辞辟者。又必不暇于缨冠矣。且吾辈立脚未牢。见此等事闻此等说。苟不能亟避远之。如视蛇蝎之将噬人。泥土之将污人。则决难免蹉跌落千仞坑堑之患。此又不可不早深念也。况士有生三死一之义。而圣人者百世之师也。其义又当如何处之。此皆不可苟且放过者也。幸于此一刀劈断。愚言或近于太偏狭则明晓谕之。若或不悖于义则幸更加意。后勿再放过也。多少可言。都俟面悉。

答四兄四月

编辑

前书勉戒及多少示谕。可见盛意。火病根委。本不轻。但其所以调治之方则只在吾用心之如何尔。不可责之于陈根腐草也。然所谓用心。亦无他术。只于吾本事。见之愈益亲切。养之愈益深厚。操之愈益专一。于此渐渐味得深则于彼渐渐放得下矣。然其所以为之者。不过曰敬。敬之说则常惺惺为要法。然则治心治病。岂有二致哉。此乃区区拙法。然傍无胜己。可以资警发互讲磨者。常患清明之气。未能接续。而忧恼之心。得以乘之耳。执事亦尝有此病。幸取而试之则当知其不妄矣。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横渠曰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旧看此。虽知其为好语。而犹未能真见其有味。近来始觉其明白深切。使人日用之间。不敢存留一毫私意。庶几不为外物所诱。他日相见。得有尺寸之进耳。吾辈虽有志于道。苟不能立脚坚固。筑基深厚。鲜不为外感引去。自古有始而无终者踵相接。不可不相戒而痛省之也。

答四兄辛亥十月

编辑

明窗静几。尽日独坐。思欲与执事一相欣倒而不可得。亦怅然而已。弟之论语。初意则欲日读一大文三次。循环以备百数。庶几颠倒烂熟矣。而聦明不及于人。犹未能如诵己言。或久不温习则往往忘之。始觉尹彦明不可及也。今则日读一章。视初已不同矣。第念涉猎泛读则虽读万卷。亦何益哉。近世学者不长进。正坐于此。而朱门第一法门。亦不外此。但名为熟读。而实贪因循者。则不可不痛戒猛省也。礼记固好。其中檀弓尤好。弟前日尝欲兼看而力不暇及。未免中止矣。今承披翫之教。甚善须熟复之。然论语不可不速读也。如有新得。或疑处。须勿惮相示。诗论诚然。弟岂敢过自沉溺。以犯吾儒至戒乎。但念诗者所以陶写性灵。如朱先生虽未尝不戒。而亦未尝废弃。平生所为诗凡累数百篇。而古诗近体以至词赋。无所不备。夫岂不义而先生为之乎。吾辈但当辨内外宾主之分。不使外有以侵内。宾有以夺主。而时以馀力吟咏发舒。亦何害哉。圣门所谓游于艺者。今则专在于此而已。但既已为之则其体制调格。不可苟焉而已。须熟看汉魏以来诸家。有以得其奥妙然后可也。朱子答或人书。极论诗道。而退溪先生收入于节要中。取而读之则可见矣。此论甚长。非立谈可尽。如欲闻之则当一为执事反复之。

答四兄甲申五月

编辑

下教志文。恐难刻期撰出。姑勿督迫如何。一篑文字。事面尤重。不可草草。切欲一窥其所著诸书。略知其造诣然后极意摸写。以发其潜德幽光之万一。墓表中所列易学门径,泰筮论,周易映注,愚言述绌等书。想皆有之。而熻侄言映注述绌二书外。无他著述云。可怪可怪。幸更搜得。坚封以送。则当宝藏而时玩之。幸或有契悟处则不但志文之有据。先生所期于后人者。亦将不出家而得之矣。岂非大幸也。此不过一日程。无经宿逆旅之弊。岂有他虑也。

答四兄甲午十一月

编辑

埴冥行。自取颠踬。尚谁尤哉。归卧山樊。烟月依旧。过去百怪。只付之一笑而已。来诗讽诵敬叹。而起句深得区区之心。尤令人三复而有味也。化行八日一句。果是纪实。发行之日。为阖境父老所遮留。更宿一夜而归。顷与人戯。谓虽圣人绥来动和之妙。何以加此云云矣。可呵。来诗中留仙馆三字。改作东明国似好。盖成川是东明王旧都故耳。前诗江山我祖巡游后。风俗殷仁教化馀一联甚佳。至今藏诵耳。

上四兄丁酉正月

编辑

伏惟新元。体度康泰。弟病状一味进退。而又吃一汤饼。所谓稀年只隔数三岁。成童志学。白首无成。而荏苒之顷。居然撞到此境界。回首平生。无一事可以少酬其宿昔之志者。重以坐此穷山。四无亲戚。亲友如李子野者又已作古人。历数数百里之内。同志而年辈相近者。吾两人之外。更无一人焉。丘墓渺漠。同气千里。逢新百感。悲极而泪。何以则从近一拜。少说此满腔怀思耶。近读朱子大全才到二十卷。比旧读似颇别。但卷数甚多。不知何日能了当耳。此外诸经。馀债山积。虽年衰病痼。旧日壮心。犹未已。孔子所谓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孶孶。毙而后已者。庶几云尔已矣。不知皇天能假我几个日月。俾遂此朝闻之愿耶。执事诗稿中屡提朝闻字。且于自警八绝。有以仰窥所存。三复而有馀味矣。吾辈未死之间。唯了得此大事。可以瞑目矣。此外复何求哉。

答四兄己亥二月

编辑

昨过时享。此侄亦来助祭。一悲一慰。殆难名喩。此后则欲无废一年再祭。久而成例。则亦可以渐次修举。渐次厘正。以成一家之制矣。但念宗家穷残。无望振苏。将奈之何。时一念及。但切伤叹而已。祭物薄略。虽似未恔。必须如此然后方可以行之久远而无中废之虑矣。忌祀则稍加品数亦何妨耶。春翁九色云云。恐太无限节。未知如何。此中则姑以鱼肉各二色为定。方欲草定祭仪。成则当奉禀也。饼面合设。礼意断然如此。如闵氏宋氏栎兄家皆然。伯从氏亦尝从鄙说改之矣。大抵祭不贵豊。而贵其以时。不但重峯慎斋所践行如是。朱子亦尝有四味之说。家力如不及则只略略设行。如今俗节参礼。亦不妨也。然四时则姑未敢议。先以春秋或春冬。两行为定矣。墓祭则俟时享久行成䂓后亦欲变通。今则姑未暇也。冠宾事初非可论于同姓至亲者。仲辉详闻而去。下问如何。

答四兄庚子正月

编辑

下示沙慎二先生说。来谕所论一一得当。无容议为。盖兄弟之序既可越。则叔侄之序顾不可越乎。不贫之侄。既可先于贫残之叔。则年老之侄。独不可先于年少之叔乎。此二先生微意。可推而通者也。大抵庶派或贫残或无识或悖妄。难以奉祀者甚多。其中亦岂无通仕籍不贫贱谨慎自好。如吾家察访者。圣用书中有所云云。而若就其中欲为区别而取舍之则必生争端。故不若用一切之法。无论贫富善不善。必待嫡派亲未尽者尽没。然后许属于庶派之为简当而无弊也。此所以近日法家世族无不如此。以弟所闻见者言之。如尤翁,春翁家皆然。今以宋丈书观之。则尤翁在世时已如此行之。此岂非后人之所可法乎。圣用所示尤翁云云。不见于文集。未知出于何书。设令有一时答问之语。其初晩未可知。其可信可据。曷若先生晩年身亲行之者哉。长房葬后移奉一款。汝辉书以同春之持难为疑。而宋侄时渊偶来见。故问之则以为春翁之论。后亦归一。一依尤翁说行之。子孙至今遵行云。盖长房迁奉。本非古礼。专为祭祀而设者。故尤翁义起而为葬后移奉之说。诚以长房事体与宗家有异故也。其后一世士大夫。举皆遵行。无一异议。亦岂不以合乎天理。安于人心。自然如此耶。夫尤翁则于举世皆不行之中。义起创行。不以违先祖为嫌。而今于尤翁定论已出。举世遵行之日。独守前日未遑之旧䂓。不思所以变通之。乃曰我从先祖。不敢不尔。此何见耶。曾于陶庵坐上见闵掌令丈以长房葬后移奉祧主时告辞。禀于陶翁。陶翁即口占云先辈既有定论。人家亦多遵行云云。可见此两丈家亦遵行此礼也。无论其他。二宋先生及陶庵,闵丈四家既行之。尤翁则以尼尹一家为据。以为愿依大家文献云云。则今依仿诸老先生而行之。不亦善乎。且昔年两次移奉时。诸子孙皆在远。不得参闻。故如此。诚为可恨。今何可以此为例。而欲固守之乎。两次移奉时云云。亦圣用书中语。大易见善则迁四字。不可不深念也。

答四兄癸卯七月

编辑

像赞结句本自好。何必改耶。危微十六言。虽极精微。却只是日用间分别是非。舍利取义之事。朱子,尤翁只字片言。无不是发明此个道理。执事平日熟读二先生书。于此岂不耳熟而眼。习耶何故苦辞如此。愿更取孟子舜跖一章讽读数三过。便见得自初学至圣贤。自庶人至卿大夫。非此无以为学。亦无以为人。一或蹉跌。便堕坑落堑。诚可畏也。俛焉二字。本带得䂓勉之意。不专是赞扬。切乞毋看作高远。随时随处。一言一动。切毋忘是非义利四字。是与义则看破其为是与义。非与利则看破其为非与利。此便是惟精。是与义则向前必行之。非与利则和根必去之。此便是惟一。孔颜克复。孟子大体。小体董子道义功利。皆是物也。且此危微二字。紧接上韦编句。一部易经。揔只是阴阳二字。危即是阴。微即是阳。文字关锁。似颇有味。信笔漫及。愿随杖屦共勉之耳。如何如何。

答舍弟直中敬周○甲寅

编辑

见书至慰。韩文依示抄上。然韩文岂可得以抄哉。夫抄者。择也取也。文有佳有不佳然后。方可以择其佳。有至有未至然后。方可以取其至。是之谓抄。若韩子文之圣者也。虽其长篇短牍。或详或略。或奇或正。体裁调格。有万不同。而其浑然粹然。各极乎其至则一也。如孔子之道。精粗本末。莫非至理。语默动静。无非妙用。是故方其接乎目而注乎想也。如笾豆之实。膏梁之味。奇馔异品。杂置错陈。而莫知所择也。如笙竽琴瑟。鼓钟羽籥。清歌妙舞。齐奏于前。而不能辨其声音之高下。威仪之疾徐也。若是者虽使深于文者当之。且将瞠然以变。惶然以惑。顾余安得以取舍于其间哉。今玆抄去者。特据先儒之评而取其尤切于初学者耳。所取者凡五十馀篇。点以标之。又就其中择其尤好者二十三篇。圈以别之。须先就其点类。逐一读取二三十遍讫。复以其圈类。精读五六十或百馀过讫。乃取其全集。从头详览。于其起伏捭阖。曲折转换处。仔细著眼。毋或泛过。庶几无行不著习不察之病耳。虽然韩子之所以为韩子。岂其自至也哉。亦不过学之博而择之精。蓄之富而发之大。如所谓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烨也。观其与李翊书。可知其学之之苦。得之之厚也。故其所成就。如彼其卓卓也。而其诸体之中。理致议论。句法情态。只字片言。各有根据。如地负海涵。无所不有。有如孟子者。有如杨雄者。有如马者班者。有如左氏庄氏者。以至于如韩非如荀卿。如晋魏如六朝。而及其至也则又将表里乎典谟。羽翼乎风雅。此其所以度越诸子。陵驾千古者也。故欲学韩子。必先学韩子之所学。而孜孜俛俛。又如韩子之苦且笃焉。然后乃可议也。若只就韩子集中模拟镵画。如近日学诗之为。则便不济事。欲学射者。不先志乎中。而必先习乎羿之彀。欲学书者不先事结构。而必先得乎右军之点画。事有小大。其理则一。并宜知之。临便信手。语多失伦。切勿示人。

与八弟兴甫昌周○己亥

编辑

此中姑遣而过数日则居然作七耋翁矣。此岂幼少时梦寐所到者。而回顾平生。了无所成。白首穷途。饱经百罹。自叹此生之支离而已。然朱子答人书曰世间万事。须臾变灭。不足置胸中。惟有致知力行。修身俟死。为究竟法耳。此数句语。正先获我心。将终身诵之耳。更有何言。龙潭叔主丧事。摧恸之极。不知所言。日昨哭金子静。今又闻此报。私情之外。自不堪殄瘁之悲耳。亦复奈何。昨见三山下书。高祖考祧主将于长房葬后奉往为教。此事既有尤翁定论。固无可疑。而吾家则曾未闻有行之者。今毅然勇断。先期整待如此。苟非兄主好礼之笃。慕先之至。何以及此。感叹无已。但未知圣用辈诸议如何。须力赞以成之为望。非但此也。春秋时祀。亦将定为常䂓。今年已行之。一家若效之遵行。仍成家法则岂非幸之大者耶。

与舍弟稺共靖周○癸未十一月

编辑

近因东宫感候。停讲已近一旬。孤坐无聊。眼病又甚。不得看书。只终日闭户瞑目而坐耳。裁书未了。有召对之令。故入侍。感候今已快差。自明日书筵当依例为之。可幸。欲去则实有未忍便诀之意。不可割断。数数往来于半千里之地。亦涉苟且。不知何以处之。乃为十分稳当耳。即今春坊唯辅德尹勉宪一人颇可倚仗。其外皆乍出乍入。应文备数。却以眇末桂坊。拟之于委任辅导之责。何等无上重事。处之如此苟且。如此乖当。良可咄咄。然吾若去则讲筵尤虚踈。无复可恃。此所以遅徊前却而不能决者也。奈何奈何。

答舍弟稺共戊子八月

编辑

涂谷山事。终未得佳穴。将欲行权厝于锦山云。而姑未完决。日子亦未卜。然似不出季秋也。自哭此兄。万念俱灰。只恐一朝溘然。未遂平生之志。而空生空死耳。吾辈穷格之功固未至。而犹不至甚急。最是本原上一敬字。作圣𣠽柄。专在于此。而全然扫如。以此读书践行。皆未有凑泊处。甚欲自今发愿。一意本原。以煅炼身心为工夫。但神精气力已衰。难以自力。乍作旋辍。都不济事。鼎器破败。丹成无望。奈何奈何。成甫之志请于栎兄已十年而未作。顷者元发有书。要我作之。此等文字。不可辞者非一。日暮途远。不宜费精于闲漫处。而有难摆脱。甚闷。

答舍弟稺共庚寅正月

编辑

阳明白沙。虽是异端。自是魁杰人物。其言多新奇高妙。有足以耸动人。不然则何能使举世靡然。至今馀波浩浩也。盖其用意最深处。即是去道最远处。下语最妙处。即是流害最毒处。今来书喜之太过。无乃中其毒耶。若厌东人卑陋。熟读程子书足矣。何必求之彼耶。磻溪书刊行可喜。平瑞书略见之。人物类聚。虽可笑。其意则盖欲有为于世。犹胜于世之埋头名利者。漫应之亦何害耶。然试思之。各条下幷无一二可塡者。人物渺然耶。闻见不广耶。可叹。

答舍弟稺共壬辰八月

编辑

承读中庸。一喜一羡。允执道心一句。意态全似阳明可怪。中字是就动静云为上说。精一是就心上说精一。乃所以执中。今曰惟精惟一。允执道心。果成何等语乎。如此易晓处。君亦诚疑之乎。渼湖之丧。实是时运所关。恸悼之怀。久而益深。奈何奈何。

与舍弟稺共癸巳九月

编辑

做度已毕。优闲虽可喜。胄筵一事。终觉关念。漆忧嫠恤。还觉可笑。近日筵话。须臾细录以示为望。求放心一段。更考君日记。似于集注语类不同处。未能详察。而只就始终二字笼罩说去。经席之上。乱道如此可叹。盖集注则求放心为学问之本。语类则学问皆所以求放心。其旨义既异。意味悬别。试取孟子本文虚心讽读数三过。则可见语类说恰得孟子本意。使人心融神解。布乎四体。有不言而喩之妙。而至于集注则于学者工夫。非不吃紧。而于孟子本意则终觉有隔碍处。语类本章贺孙㽦等所录数段。亦与乡党篇贺孙录同。而小注双峯所引勉斋说。尤明白有味。恐朱子晩年定论如此。而集注未及改无疑也。大抵此章首言仁人心也。义人路也。继言舍其路而不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则所谓路与心。即指义与仁也。其下即归重于心。以鸡犬为喩。而末又结之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其意盖曰学问之道。如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如曰笃行。其端不一。而要其归则皆所以求复此心之仁也。言仁则义在其中。盖学问思辨。所以求明乎仁之理也。笃行所以求践乎仁之实也。始于为士。终于为圣。此外更无馀法。程子所谓圣人千言万语云云一段。亦此意也。退溪说彻始终之意。非不甚好。而要不出集注范围。集注亦未尝不彻始彻终。栗翁初年。只看作始学收敛之事。晩年似改从退溪说。然语录草略有未可详。大槩二先生皆于语类定论。恐未及照勘也。后日登筵。不可不一番引咎。更详陈之也。

与舍弟稺共

编辑

讲筵元无俯伏不敢举头之事。未知自何时如此。吾则前后侍讲时。皆两手据地。举头仰视而进言矣。此必近日诸臣之失。可叹可叹。讲说中井田贡举事陈白时。值忩挠未蒙发落可恨。后更乘间言之。而周世宗见元稹均田图。慨然发叹。诏颁其法。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等事并及之。伊川上书中有云黜世俗之论。期非常之功。又云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可必信。先王之治为可必复。不狃滞于近䂓。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也。此等语每每诵说。如茶饭。似当有效也。立志之道。在先于义理大源头有见处。明知常人之可为尧舜。后世之可为三代。则志不期立而自立矣。至于涵养工夫。乃立志以后事。语非不好。而似未紧著矣。如何如何。大居敬贵穷理及感兴诗书入皆好。无乃桂坊所陈。有所启发而然耶。大抵善为开导。得邸下诚心向学。最为紧切耳。

与舍弟稺共

编辑

近又入直而有何讲说。蛰伏山间。万念俱灰。惟此一事耿耿不能忘耳。十数条箚进者。须即送示为望。仁宗不如神宗之教。睿志卓然。感叹之极。几乎出涕也。宋臣黄裳为嘉王府翊善。嘉王即宁宗善讲说开导。王学顿进。一日光宗宣谕曰嘉王进学。皆卿之功。裳谢因进曰若欲进德修业。追踪古先哲王。则须寻天下第一等人乃可。光宗问为谁。对以朱某云云。同春尝以此言陈于孝庙。话次此等说陈之极好。且云如朱子固不可常有。而天生一世才。自足了一世事。明明扬陋。岂无其人乎。国家置讲官。当以此为准的。故敢达云云为宜耳。纲目既毕。继讲何书。书筵礼记。亦将向毕耶。如大学中庸近思录心经等书。不可不从速继讲也。召对则大学衍义似好耶。随录曾许披阅。其后更有提说耶。

与舍弟稺共

编辑

前后日记。反复阅览。睿学日益超诣。其进殆不可量。此何等庆幸。盖其立志已卓然。两筵之暇。又夜读孟子至百遍之多。如此勤笃。古来帝王所未有也。但太刻苦。恐致疾患。此则不可不频频陈戒也。义理蹊迳。学问向方。皆已了然。而讲说经义。亦皆纯熟。无异老师宿儒。至如巍塘心性说。似亦已涉猎通晓。而与宫僚论说。一如对朋友讲磨。古来帝王家亦何曾有如此事乎。司马公以母改子一语。终是妄发。而无人指摘说出。今睿教所云云。真是卓冠百王之明识正见。而妇人无专制云云一段。尤洒落明透。苟非天品之绝高。何以及此。吾东方亿万斯年之休。亶其在此。三复钦诵。不能自已。但司马公天若祚宋一语。朱子称之以几乎终条理。则其心之正大刚严可见。其以母改子一句。只以拒塞或者之说耳。观于况之一字可知。特以识见不逮。仓卒之间。有此妄发。睿教讥斥。乌得免乎。但以是归之于为后日地则冤矣。此事系是大义理。此后更有言端则不可不加意详陈。朋党亦然。旧日日记中有可观者。故使儿辈录送耳。田制乃是随录中第一义大头脑。而此一著终有信不及。盖虽云兼并。其所自耕。极不过一二石。其馀则分给他人。今观农夫之得人田耕之者。多不过十馀斗。少或止三四斗。在在皆然。而不耕而游食者又甚多。虽经界已定之后。亦只是以此民耕此田。每人二石田。从何处出乎。百尔思之。人多田少之疑。牢不可破。然则随录中许多磨炼。如分禄赡学等事。皆成瓮筭。设令真个行王政。势不得不就今日法制中推移撙节磨炼出来耳。如此则随录一书。亦将不免为空言。还堪一笑。

与舍弟稺共甲午四月

编辑

想已脱直。直时侍讲几次。而有何讲说。如有所录。示之为望。善易者不言易。三代二字。不必每每提说。只言修己治人天德王道之实则三代在其中矣。保惜精神之义。想亦已陈说。未知睿答果如何。语亦不必多。只每筵辄言之。积吾诚意则自当相孚也。诚在言前四字甚好。不可不知也。如何如何。

与舍弟稺共十一月

编辑

日记二册。并详览。令人喜而不寐。吾东方亿万年无疆之休。亶在此矣。但当今硕儒舍尔其谁之教。无乃滥耶。其时何不力为逊避之辞。而仍更及前日所言黄裳第一人云云者耶。后日入侍。须因言端。更陈其时皇恐不敢多言之状。而转及黄裳之语为佳。求放心一段。退溪虽兼始终言之。其所谓瞬息之顷。一念小差云云者。依旧是集注意与语类说及小注勉斋说绝异。于此何不辨论。而泛称与语类合耶。盖求收两字。意味不同。集注则是收字意。语类则不可以收字意看。退栗说则似当是收字意耳。感兴诗末篇发愤永刊落。奇功收一源一句。于邸下甚切。盖绝利一源。用师十倍。是阴符经语。而朱子平日甚喜之。屡举于学者。不可不一陈之。须一取而细玩之然后善为敷衍。明白陈说可矣。其他诸篇。亦皆好。既有以朱书从事之教。仍请此诗日取数篇。从容玩味。尽为成诵。则于治心进学。必有大益矣。如何如何。

答舍弟稺共乙未六月

编辑

髻制此亦未有所考。簇头里所自来亦未详。而其非华制则明矣。栎兄语曾未闻。而以吾家所用假髻为最好。且宜于俗。则吾尝亲闻之矣。东还封事中髻㨾。与今用者似不甚远。而亦不恰同。其制㨾之不一。此亦可见。大抵束发为髻与辫发绕头此二者。乃华夷大分。苟能改辫为束则斯可矣。其所著则虽或有小小异同。无足深计。且见今妇女衣制。日趍短小。所见怪异。若以今用假髻为首制。而又令常著唐衣。则虽未能一一合古。亦可为至鲁之政矣。

答舍弟稺共丙申四月

编辑

此中为避村疠十八。携照儿来寓黔院。江山清静。正好看书可喜。十日传教及裕昆事。事事出寻常万万。实宗社亿万年无疆之休也。麻带事既有朝家定制。则遵行为是。何可私自如是耶。弟若如此则兄亦如此云耶。朱子答余正甫书。勉斋载录于仪礼通解。后人何可不从乎。绞带自属丧服。若无论临丧与视事燕居。一倂以丧服从事。如遂庵说则可也。今既不免用顾命及后世诸家之说。别立视事燕居之服则何可以丧服绞带。突兀参错于白笠布袍之上耶。若以父丧出入时所著为例。则亦须并用方笠麁布直领然后可也。白笠乃父丧大祥所著者。与麻带岂相称耶。朱子之说。岂不曰所谓方丧者。岂必使天下之人。枕苫寝块。飮水食粥。真若父母之丧云尔乎。遂翁以答余书为非定论。只是渐欲复古之意云云。而窃详上下语意。不可谓非定论也。且以其后论顾命麻冕一书观之。白布衣冠。尤可知其为定论也。此则芝村所论得之矣。大抵王朝礼与私家终有不同者。如曾子问中君薨而世子生。𥛘冕告于殡一段。亦与顾命相类。仪礼则自是士礼。自非圣人则谁敢以士礼断王朝礼。归顾命于失礼之科。如苏氏说而弁髦之耶。此朱子所以不以苏说为是。而有许多说话者也。今不从朱子定论。而必为麻带。可谓非圣则妄也。南塘甲辰已通仕籍。然遂翁若在甲辰则必不敢违朝令而用麻带矣。方笠麻带。亦是我东俗制。若中原则亲丧出入时。亦有墨衰之制。盖古今异宜。不可以丧服出入。则势不得不为之权制以通之。且今人亲丧。苟非丧次则不著丧服。而服出入时所著之服。以此推之。君丧燕居。既非丧次。则不可著丧服。又不可著亲丧出入之服。则不得不为布衣布带之权制者。乃理势之自然。此外更无他道理。则虽谓之尽善尽美。亦未为不可也。又况士庶则本服只是齐衰三月。故朱子欲令于祔后除衰。皂巾青带以终丧。今之白笠布带三年。可谓至矣。何可又加以无于礼之麻带乎。

与舍弟稺共七月

编辑

意外官人来传初九手字。审己辞陛。上官日子亦已过矣。果能无挠赴任。而凡百果如何。能无大段难处者否。邑况则痛自节损。似无负债之虑。而妓事最可闷。杰儿闻儿辈物议则大段可虑。须自初严明出令。使妓辈不得入大门。若有犯者则当人及行首限死严刑之意。饬得截严。且戒杰儿无得违越。夜则侍寝于傍。照管得极密。约束得极严。则或可免耶。君则每以处女㨾知之。而实则大不然云矣。会计则使座首吏房为之。而勿任册房。东轩使唤则使通引为之而勿任中房。金生虽往。只令看捡封裹等事。顺奴则使之入处行廊。勿出外间如何。闻顺也欲使之作厅直云然否。奴辈与外人接则易生邪心。决不可也。初使而旋罢则易取怨。自初断置可也。私事固亦不可废。而每以先公之意存诸胸中。民弊邑弊。不得不变通处。某条经营而必革之。乡战亦必出于争任。问其乡䂓。以至公处之。荐望一节。作为定式。而公平周密。使不得容私。则乡风似亦渐改。儒则以讲学为主而至诚训导。使之渐知向方。而以其中有文学行谊者为其任。则无文学行谊者自不敢争之矣。大抵诚之一字为上。苟至诚爱民。至诚奉公。则人心自服而政自成矣。晩从吏役。与年少辈有异。最不可与上官相较。切宜戒之也。

答舍弟稺共九月

编辑

巡行想已过。何以支送耶。巡前巡后及前站迎候之说。极是怪骇。吾之赴云水也。历拜蟾村丈。见教以守令或有于方伯巡历时迎候前站者。此决不可为者也。宋锦山即默翁居官时。以简傲名。此等事皆不为云云。而申戒之。故上官后绝不为此。而尝于闵方伯巡到时。会有事一番往见于葛潭而已。杨根,成川皆然。岂海西则与他道有异耶。至于巡前后问候则尤使人大惭。武倅之外。岂有此理。下辈之言。决不可信也。不但此也。裨将厅。士大夫决不可入。此则方伯或有设禁者。如此则都无事矣。未知此伯亦或然否。乡约姑不急。吾在云水。亦于数年后为之。而犹或不能无弊。当更商量处之。讲学则不可不从速始之。吾则以陶庵道峯讲䂓。参酌为之。此去云水公移中有之。试考见而裁处之如何。若有财力。能使儒生居斋则当逐日讲授。无所用此矣。

答舍弟稺共

编辑

内行再明间。似可入去矣。霜风渐冷。政履凡百复何似。邑事渐有头緖。吏民亦渐相信否。久离之馀。眷集团聚。欣满可想。恨不能奋飞也。似闻今番内行。糜费颇多云可闷。朝家新政。如日方升。君则名虽荫官。实无异近密之臣。尤不可不至诚奉行。一钱一米。切毋敢放手用之。唯念念以民事国事为意。诚之所到。何事不可成耶。除讲生计已革罢矣。刑杖亦不可不慎。凡笞杖及讯杖。皆一依法典制置。切勿以意增大之。杖数亦不可多。小则六七度。多亦毋过十馀度为佳。若官吏罪重者。不可拘此。然亦须毋忘钦恤之意。切不可乘愤放手也。馀唯祈对时增吉。政声流闻。以慰瞻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