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堂集 (四库全书本)

默堂集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
  默堂集        别集类三
  提要
  等谨案默堂集二十二卷宋陈渊撰渊字知默一字㡬叟沙县人杨时之弟子也绍兴七年诏举直言极谏之士以胡安国荐除御史迁右正言官终宗正少卿渊在言路多所建白以忤时不获大用榜所居之室曰默堂其文章皆明白剀切足以见其气节宋艺文志载渊集二十六卷词三卷此本诗十卷文十二卷共二十二卷为门人沈度所编度及杨万里有序又别本十二卷题曰存诚斋集盖渊尝以存诚斋铭示学者故后人以名其集也有文无诗第一卷末较此本少启三篇第九卷末较此本少书二篇字亦多所讹缺未若此本之完善今故据此缮录焉乾隆四十四年八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陆 费 墀













  默堂集原序
  自孟子没道学失传异端竞起浅闻多岐莫适所从不求其本而从事于末六经载籍为之晦蚀学术颇僻汩丧良性不知夫圣人之所以为学徒相率为口耳诵数之馀夸多斗靡以文辞相矜汉唐以来以儒名家杰立而不世出者有矣然论性有以为善恶混有别而为三品者故论笃者莫之与也夫性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所得私也性而不知其离道而违仁也远矣宋兴河南二程夫子受学于濓溪周茂叔先生讲明道学究圣贤之蕴发千载不传之妙学者趋之如水赴壑时惟龟山杨先生睹奥入室尊所闻而行所知尽得其传焉明道徳之归以觉斯人以善天下然是道也不绝如线则有陈公知默以刚明果毅之姿得师友源流之正自其少也亲炙了翁而翁器之谓能任重而致远及其后见龟山先生师事执经不惮寒暑其始遗之以书致笃信好学之义与孶孶为善之说及夫伊尹之所觉周公之所思孔子之所贯颜子之所乐而质诸龟山自是服勤三纪渐摩道徳之场明致知格物之理究穷六经考其至当之归其著述微辞奥义穷幽探𧷤使斯文之不坠为世模楷岂区区汉唐之士以多文自富务为辞章以惊昡末俗所可比儗哉故平居践履立朝进退莫不以是无惭古人之大节果以是埀后而名世不幸遭摈斥于时宰不大施于用而赍志以没学者至今悲之余昔从公受业左右几二十年尝以存诚斋铭示诸学者谓万物皆备于我非自外得反求诸身而已反身而至于诚则合内外同物我无分于天人且成已乃所以成物学者有进于斯则何患不造古人之域余服膺高坚因得其遗文五百一十四篇釐为二十二卷序而刻之广诸同志茍有志于学者探索而求之则源流固有在矣公讳渊字知默榜所居之室曰默堂故后学以默堂先生称焉其立朝节槩则有行状在可考而知也绍兴十七年三月日门人沈度序
  予来毗陵之数月欲于事外阴求是邦之良士未暇也一日有秀才陈生簵者来谒予貌甚野气甚静予固异之坐之而扣其挟则吃吃言伊川之学予益怪焉盖是学也今之大夫久矣其讳谈也不惟大夫也今之士亦然而生独不然其不可怪也乎问之盖默堂先生陈公之子也然则其不讳谈也又奚怪焉盖昔者道学之正綂八传而至孔子若颜子曾子则见而传之若子思孟子则闻而传之綂之至于孟子也其前无绝其后无嗣嗣千有馀世之绝者不在伊川乎其学以天理为宗以致知为力以仁为寤以敬为守以诚为归旷乎圣门之孔迩忽乎斯道之来前也一时之士从之学者岂少也得之者谢氏而止耳游氏而止耳杨氏而止耳默堂先生杨氏之高弟也且亲焉吾闻其人矣吾仰其风矣未见其书也问诸簵则有文集若干卷就求而观之其辞质而逹其意坦而远其气畅而幽至于立朝廷当言责正君心排权臣蹇蹇不折也是岂今之所谓文哉盖道学之充乎其中而溢乎其外形乎其躬而声乎其言者欤既归其书于簵而簵请序于予予谢曰先生此书岂以序之作不作而为传不传哉序或不可以废也亦必其人而后可也如予者岂所谓其人乎然士之骛于文也至于今亦极矣文弥工道弥邈极甚必反其不待于先生此书乎序此书予不知其可也一言以验学者予不知其不可也先生讳渊字几叟尝为正言终官宗正少卿南劔人了翁之犹子云淳熙戊戌十月日诚斋野客庐陵杨万里序






  默堂集原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