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鼓山先生文集
卷九
作者:任宪晦
1883年
卷十

风云际遇编序戊戌

编辑

孟子曰。义之于君臣命也。有性存焉。君子不谓之命。故曰臣之于君则义也。无所逃于天地。然而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圣人作而万物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然后际遇可言也。是以汤之时。有伊尹。高宗之时。有傅说。文王之时。有太公。殷周历世。不为不多。若是廑廑。何也。夫欲治之主不世出。可与治之臣不万一。以不世出。求不万一。其不千载而一时者几希。治世尚然。况下于此乎。晦庵朱先生。尝欲写出萧何,韩信初见高祖时一段。邓禹初见光武时一段。武侯初见先主时一段。将这数段语及王朴平边策。编为卷。先生微意可知已。先生尝曰。三代以下。以义为之。只一孔明。却又曰。亦不能尽善。繇是论之。彼四君五臣者。岂真穆穆在上。明明在下。如古昔圣贤哉。特其际遇。有如鸿毛之顺风。巨鱼之大壑。亦足谓千载一时。故差有取焉耳。愚尝读史。于四君五臣者。窃有所感。合诸段为一册。实欲就先生志。既又附以先生垂拱箚。此亦先生初见孝宗时所奏也。观于阜陵挽词及孝宗处卿清要之语。秉烛读封事之举。亦不可谓不遇。而且先生所学。只正心诚意四字。则其所告戒。直与伊训,说命,丹书等书。相表里。又岂彼五臣所道。而四君所受者哉。此盖出于曲终奏雅之意也。使先生复起。其将莞尔而笑乎。抑以无知妄作。诛之否乎。是未可知。而苟能一献吾君。以备清闲之燕。使知君臣际遇之难。则其于旁招俊乂。励精图治之术。似亦不为无助而不敢望云尔。

西河家乘序庚子

编辑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杞宋王者之后。尚有不足征。况其下乎。朝无百年之家。古人有言。世禄编甿。由反手耳。又何足自信也。盖尝观世人。贵耳贱目。能抵掌于异代之帝王。问本朝事。则茫如也。噫。人之忽略先籍。𨓏𨓏不知来处者。何以异此。此晦翁夫子所以以搜辑先世遗文轶事。称刘平甫者也。然则为人子姓者。可不勉哉。谨窃惟念。吾任氏。自丽季迄本朝。为士族。上下六七百载。夫岂无可传者。顾世远言湮。且屡经兵燹。存者几希。思之寒心。犹幸忠孝家法。仅仅不泯。今又无述。后生何知。遂收拾若干。足以诸家传纪。分为二𢎥。自谓详略得宜。庶几久远之图。至于继玆添修。益阐先烈。又不能无望于来者。夫祖先子孙之所当慕也。既慕之。斯欲知其世。既知之。斯欲传之后。此中人恒情。不待孝子慈孙而能之。苟或未然。禽耳兽耳。吾又何哉。吾又何哉。其曰西河家乘者。任氏乡贯在于丰川。而西河其号也。

树烈千秋传重刊序辛酉

编辑

古人有言。赴君难。忠也。死王事。义也。死忠与义。亦复何求。又云。非死之难。处死之难。故曰殒节苟合其宜。义士岂吝其殉。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生。是为立乎人之本朝者言之耳。以属国陪臣。为天王立节。历选载籍。寥寥乎无闻。惟我东洪,吴,尹三学士。金将军刱允蹈之。为国耿光。而又有忠壮崔公殿诸贤。而出以地则尤不啻有间。其所树立。崒泰山而昭日月也。何其壮也。夫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故齐威朝周。而鲁连蹈海。盖我列圣朝。服洪武锡号之恩。感万历再造之德。义炳尊周。万折必东。所以孚感者。如呼吸桴鼓然。於戏休哉。虽然。苟非忠义根天。亦何以与此哉。公湾上武人也。性倜傥。有胆力。喜读春秋传。甲子之讨逆适。丁卯之斩岩奴。丙子之擒虎酋。亦足见其忠愤壮略之大榷。而媾成之后。密谋归正。扁舟浮海。拟复神州。卒乃俊骨。留香于珠襦玉匣之侧。徐东海以发为节之志。史道邻归骸锺山之愿。可谓兼之而彼固分也。如公直是洞穷宙一人而已。岂不诚丈夫哉。呜呼。向使公之计见就。皇恩可报也。国耻可雪也。天不助顺。怀陵松柏。无枝起风。今已二百有馀年。是为千古志士之所赍恨。然天之经。地之义。民之彝。赖以不坠。永有辞于天下后世者。伊谁之力欤。明陵以后。易名致侑。继绝录后。崇报之典。靡有馀憾也。宜哉。江汉黄文景公。尝为公记事。英庙赐名曰树烈千秋传。公后孙重湜。又附以公私文献。付之剞劂。近日心庵赵公。以其编纂错迂。字画伪谬。更加校正。使之重雕广布。寔出于扶植世程之深心也。窃惟匪风下泉。系于变风之终者。以乱极思治。为循环之理也。天心悔祸。虏运告穷。行将见汉祚中天。函夏廓清。则是书也。当与天下共之。可但竦一国之瞻聆哉。重湜之孙亨烈。谒不佞以弁卷之文。辞不获。略书所感如此。仍诵公男儿一掬泪之句。以为乱。

砺山宋氏六孝一烈录序戊辰

编辑

人有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已。君为臣纲。故臣不可以不忠。父为子纲。故子不可以不孝。夫为妻纲。故妻不可以不烈。忠孝烈。即所以立三纲者。而生人之飮食裘葛。宇宙之栋梁也。自世教衰。民不兴行。其能尽分于君臣父子夫妇之伦者。盖几希。于是乎三纲沦而九法斁。乾坤或几乎息矣。则其于忠孝烈三者。有一犹难。况兼之乎。砺山宋氏之居湖南者。即庄陵忠臣巡抚使忠刚公讳侃之后。而为国殉节者。至于六人之多。并忠刚为七忠。七忠之名于世久矣。今见是录。六孝一烈。又出于其云仍。赠参判曰硕隆。硕隆子曰光韩。及从侄曰明奎。明奎从子曰楹。楹妻曰文氏。及子曰来龟。参判七世孙本浩妻曰申氏。其事实之见于三纲录舆地胜览者。固难殚举。而或生而掌纹有孝子字。亲癠祷天。十五年如一日。雪中求鳖而鳖至。或割指进血。以延母二十三年之命。或祷山神。而虎投獐。以之疗父病。殉孝后梦于家人。请以孝服袭敛。或以七岁儿居瘠。口不鱼肉。母病思雉。鸷忽致雉。神人遗药而不受价。或致土产所无之鳖。背时难得之瓜。或为姑祷北辰。乞以身代。或为夫。三日之内。三度断指。至祥日从容自尽。是皆人所难能。振古罕有者。而今乃咸萃于一门。何其盛也。语曰。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孝子多出于忠臣之世。而烈亦宜然者。以其一理也。今此宋氏之忠孝烈。其可谓有所传而有所受矣。芝根醴源。岂虚语也。呜呼。是录也。不当为宋氏一家之所私有。苟能广布涂人耳目。使一世之人。知所感发。臣而忠。子而孝。妻而烈。一如宋氏之为。则已沦之三纲。庶几复立。其为助于风化。亦岂浅鲜也哉。若其褒典之犹有所未尽蒙者。诚子孙之所歉恨。自其为忠孝烈者而言之。是惟天理当然。吾不得不然耳。后人之知不知。亦何与于己哉。虽然。天地间感应。莫神于斯三者。与造化酬酢。如呼吸桴鼓。天之报施。可执劵而责偿。吾知其早晩必有谐也。宋氏后孙源镇,洛柱,范诸人。千里重趼。问序于不佞。不佞窃附烝民首章之义。牵连书之如此。仍又谂之曰。为凡人之子孙易。为贤祖之子孙难。盍归与诸宗交勖。克绍七忠六孝一烈之先休。用扶三纲于永世也。苟欲如是。是亦不可以它求。参判公所作自警吟二千五百言。便是一部小学。三纲之道。尽在于是。宋氏乎第敬受而体行哉。

二忧堂实纪序庚午

编辑

士君子不幸而值革命之际。不死则去而已。若圣人所称作者七人。逾河入海诸公。与夫齐之王蠋。西汉之梅福,逢萌。东京之周协,申屠蟠,管宁。皆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者也。或知几而未作者。一朝而见天地翻覆。桑海贸迁。则当竭性命以卫社。继之以死。死不可得。则洁身自靖。以求尽吾心已矣。死与去。其事虽殊。其揆一也。昔在丽末。有所谓杜门洞七十二贤。皆以一身任五百年纲常之重。洵洁身自靖。以尽吾心者。而二忧堂李公璟。其一也。公以道学文章。上结主知。下负人望。而早谢簪绂。优游林樊。虽如圃隐郑文忠公之契好。牢辞共济之托。就试之恳。其深意可想。而逮夫壬申。时事已倾。圃隐殉节于竹桥。牧隐流于韩山。冶隐归于金乌。则公遂与曹,林,孟,闵,金诸人。共会不朝岘。各言其志。仍脱冠振衣于松柏之林。着蔽阳子。入杜门洞。以终其身。噫。其知几之神。罔仆之节。无愧于往哲。虽谓未死之圃隐。亦非过语。彼以礼义之身。举其君父之国。掷以与人。偸生苟活。幸富贵于一时。且自以为得计者。视公何如哉。盖闻公自幼受学于耘谷元先生。又与圃,牧,陶,冶。同讲性理。见得极天罔坠之大经大义。苟非充养有素。亦何以与此哉。於乎懿哉。公之遗事。逸而不传。至二百年后。始出于海岛中。此所谓微之显。诚之不可揜者欤。益令人叫奇也。松京誉髦。既得公事实。吁于跸路。请追侑于表节祠。亦既蒙允。而罔即举行。识者迟之。然我圣祖于杜门诸贤。屈千乘之尊。全匹夫之谅者。是为继天立极。而旌之曰高丽忠臣。正纯两庙。又许诸贤之腏亨。则在圣明继述之孝。此事之成。亦岂无其日乎。公后孙丙义琮燮。将刊行实纪。来谒弁卷之文。谨受而读之。至拜太祖陵闻杜鹃诸作。恍然若躬听采薇碎竹之遗响。虽欲执鞭而不可得。则托冥契神交于九京之下。飏笔而为之书。

此君轩遗稿序庚午

编辑

士大夫当国家危急之际。忘身赴难。敌王所忾。凡有秉彝之天者。皆可以能之。苟不固知之素明。养之素正。鲜不临事而疑惑恇㥘。以致不能尽其忠勇者。亦有之矣。若故此君轩尹公。其真知之明。养之正。能尽其忠勇者欤。噫。戊申之乱。国朝四百年所刱有之大变也。方安义贼希亮之称兵叛也。全省震荡。怀章握符者。皆鸟兽窜。无一人敢彀一矢向贼者。国之存亡。迫在呼吸间。公以山阴县监。挺身励气。传檄兴师。剿荡凶贼。克著封疆之功。何其壮哉。盖当是时。内自廊庙。外至藩镇。凶徒布列。阴谋绸缪。为其声援者有之。观厥成败者有之。彼固逆耳贼耳。然岂其本性然哉。特于忠逆之辨。辨之不早。自不觉其为逆为贼也。然则公之独能尽其忠勇者。亦岂无所本哉。公尝笃志问学。从陶庵李文正先生游。其所观感者深。故见诸行事者乃尔。世之论公者。只知有忠勇。而不知其出于知之素明养之素正者。不亦浅之为知公欤。公后孙炳殷。持公遗稿。问序于不佞。不佞于公。固已有执鞭之慕。今既读倡义檄。忠信为甲胄。仁义为干橹之语。仍又想像此君轩下万竿翠竹。不移于严霜大冬之中。弥不禁感叹。为书数语以还之。用戒为人臣而昧顺逆之分。谓君可仇。谓天可射者。若其文词格力高下。固非浅陋所能知。知亦不敢评品云。

潭阳田氏家乘序

编辑

周礼小史。奠世系。辨昭穆。有大宗小宗之别。后世无别姓定系之官。宗法不行。氏族纷更。无以溯其所由来。或用私意择。古之贵贤勋显冒焉。而为之后。是云弃其祖而自诬者。李崇引,郭崇韬。所以见讥于千古也。又或谱牒失传。欠端的依据。而手分现化。以成谱者有之。夫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子孙之于祖先。独不可阙疑欤。宜阙而不阙。是为诬先。苟体祖先之心。其不可斯须安于不能安者。亦明矣。田生愚子明。潭阳世家也。至其高祖夏成。蚤孤流离。谱牒失传。盖吾东以田为姓者。无不以忠元公为始祖。惟此为可信。自忠元以下至五代祖。则世数之几何。名字之谁某。皆不可考。固当阙疑。而或云当系于壄隐。此亦无明证。已属之传疑。及其修新谱也。中间几代。以疑传信。又复移系于耕隐者。尤未知其何故也。夫强录其所不可录。强冒其所不可冒。是岂性也哉。子明常以是隐痛。广搜先迹。终未得其可据者。决意改正。而一门诸人。坚不听从。子明不得已自作家乘一通。讹者正之。疑者阙之。只录高祖以下。将传之子孙。惟新谱自在。易致疑眩。要余一言冕于卷。以为征信之资。噫。子明此举。可谓得义理之正。苟不固读书明理。亦何以与此哉。若其一门诸人之承讹袭谬。惮于改谱者。恐不及实见得▣▣而乃尔。是惟在子明诚意孚感。母遽以凿枘不合而忽之哉。曩哲云。夫孝者。非以传龟袭紫为也。非以玉帛充牣为也。以其宗胤。不使紊乱而失序者也。斯言也。天理人情之所不容已者。子明乎。盍为一门诸人一诵之。

龙岩闵忠愍公实纪序甲戌

编辑

天地正气。锺于人而为节义。节义之出。盖亦不数。故曰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然则正气之咸萃一门。又岂易易哉。皇明末。节义辈出。有若倪元潞之十三人。高文采之十七人。刘理顺之十八人。刘文炳之四十二人。此其较著彰明者。而一家之纯如此者。即载籍之所未有也。先是。我东丙子之役。士大夫舍生取义者。亦多有之。而阖门十三人视死如归。同时騈命。无愧于刘高倪者。惟龙岩闵忠愍家为然。何其壮哉。呜呼。忠愍之先。有受业于牛溪先生者矣。有以效死勿去。直谏于宣庙去邠时者矣。其外先亦有以高行。为栗谷先生所深知。欲荐为台官者矣。盖其家世尚气槩。崇名节。则所传者固有本有源。而亦可见忠愍之正率也。抑尝闻前辈论明末节义之多。而曰程朱倡明正学。章君臣父子之伦。知亲上死长之义。以致然耳。我列圣朝所尊尚。即程朱之学也。苟非以此义理。培养数百年。亦何以与此哉。於乎休哉。盖其所树立。卓越千古。与日月争光。故朝家褒嘉。以旌以谥。亦靡极不至。其树风声敦世教之道。可谓无复馀憾矣。若忠愍庶妹闵氏之不与焉。独何也。此尤斋宋先生所云惜哉者也。以朱子表章山僧卫卒之义推之。是岂可以地微而可已。亦岂可以年久而不思所以阐发乎。忠愍后孙玑容。收拾当时事实。为实纪一册。谒不佞以弁首之文。不佞应之曰。有是哉。当忠愍之日。苟顺虏意。驱如群羊。以礼义之身。抱腥膻之臭者。已有之矣。况今世级日降。义理益丧。狃于习熟见闻。至欲为虏立节者淊淊皆是乎。是书也。可以行矣。昔郑少南辑宋季殉节人文字。名之曰天地间文集。是书亦天地间文集。托名为荣。其可辞诸。

双梅轩闵公齐渊实纪序甲戌

编辑

古之仁人志士。有或托意于物。扶植万世之大义者。清圣之薇歌。靖节之菊史是已。东海有双梅轩处士曰闵公。公所谓梅历。亦薇歌菊史之流乎。公年舞象。闻皇明屋社。痛天地之翻覆。愤冠屦之倒置。失声叫呼。以刀画地曰。曾谓九州之大。而无一介义士复仇雪耻者耶。如有之。愿为之执殳也。已而。见圣驾亲迎虏使曰。主辱臣死之义安在哉。遂终宵不寐。又已而。见人览南汉日记讲和说。夺而投地曰。是岂秉彝者所忍挂眼者乎。因废举。走入嵁岩中。手植双梅曰。是吾历也。即桐溪郑先生从此山人尤省事。只凭花叶验时移之意也。当是时。人心陷溺。义理都丧。不以虏为全日。以皇朝为馀分者几希也。公独如是。三山李公秉常。伤时奇节大明臣之句。诚知言哉。呜呼。梅是人欤。人是梅欤。梅虽好藏清艶于月明之中。把踈英而闘雪。扫九野之寒威。复一脉之王春。乃其志也。而终不过不飘于北风而止。呜呼欷矣。不佞亦爱梅者。方读春秋于梅下。公后孙曦爀。来征双梅轩实纪弁卷之文。气义攸激。飏笔以书之。以著梅历廉顽立懦之功。不让于薇菊。至若六年庐墓。致感於菟之孝。三朝方丧。虽病不肉之忠。已详于镜湖李公宜朝之状。玆不复赘。其附录观澜斋者。即公从孙弘锡。而继公之志。就遗址作亭。勤护双梅。梅至今无恙云。

晩圃遗稿序乙亥

编辑

湖南自古多忠义之士。珍原朴氏。一门七义尤著。若故长水县监。赠司宪府执义晩圃朴公七义之一也。盖当龙蛇之役。公皇考竹川文康公奋忠起义。纠旅七百。既而病力。乃属其旅于牧使任公启英。使公为参谋官。以公有胆略也。公传檄一路。激以忠义。与守城将张公润。义兵将崔公庆会。倡义使金公千镒。忠清兵使黄公进。协力讨贼于锦山,茂朱,星州,开宁,晋州之间。或把截。或歼馘。或固守。随机应变。用孤军制贼。贼不敢近。道伯启闻其状。宣庙教曰。岭右湖南之保全。皆此人之功也。及晋州陷。金崔张黄诸公皆死之。公独督饷出外而免焉。公于辞赏典疏。虽以不得与忠臣烈士同时立慬为恨。而公之不死。适然耳。言其忠义。公便是不死之金崔张黄。又奚逊焉。然则朝家之生而锡资。没而赠官。以树风声于百世也。宜哉。然公之忠义。固照人耳目。独其有所本焉。则未之或知。是不亦浅之为知公乎。盖文康公。尝受业于退溪先生之门。专治朱子书。公又从栗谷牛溪二先生游。与闻为己之学。雅言节义学问中一事。其忠义之出于家庭师友渊源之正。可知己。岂不盛哉。且兵燹之馀。经籍荡残。人不知书。公以此为忧。书告于皇明都督陈公璘及汉阴李公德馨,延阳李公时白。鸠财剞劂。以惠学者。其智虑过于汉之萧相国远矣。后之尚论者。亦不可以不知此也。若其诗文。即公馀事。而亦气昌调高。如其为人。惜乎。其不尽传也。公耳孙懿铉等。收拾断烂。将入梓。问序于不佞。不佞素服公风节。托名为荣。其可辞诸。七义云者。公之弟参奉根悌。与公同仇。公之子直长春秀。进士春长。根悌之子察访春豪。春秀之子震亨。皆于丙子之难。征募兵粟。至砺山。闻媾成而退。并文康公及公为七。而公九代孙重洪妻宋氏。以烈旌闾。懿铉即其子。而亦以童年。复母仇孝子也。呜呼。孰谓灵芝无根。醴泉无源欤。牵连书之。以为序。

朝宗岩志序乙亥

编辑

余观天下之水。泛滥失道。不知朝宗于海者。淊淊皆是。是岂水之性哉。特为势所使耳。惟吾东加平郡。有朝宗川。东流入于汕。达于海。川既以朝宗名。则凡石于是者。为朝宗岩。屋于是者。为朝宗斋。人于是者。为朝宗人。间者。吾友柳省斋属其门人金君永禄。采摭其有关于此者。以大统行庙仪为主。而附九义从享仪与九义及诸贤事实。且博访其前后题品诗文以尾之。编既成。名之曰朝宗岩志。特云岩者。以有崖刻也。乃使金君问序于余。余惟自世教衰。人多昧于华夷之辨。制于利害之私。浸淫腥臊。习熟见闻。以为应然。其能识忍痛含冤迫不得已之意。存人纪之大闲者寥寥。殆将日远日忘。沦胥为禽兽而莫之救也。呜呼可胜叹哉。省斋与金君之为此举。固有发于风泉之思。而要之为唤醒人心目也。噫。既不能疏已溃之九河。使天下之为水者。咸由故道。朝宗于海。乃于一潺湲之小涧。寓其万折必东之意者。良亦戚矣。虽然。虏运占将穷之势。皓天有必反之常。我将早晩。与中华人共读此书。俾知左海之有横流砥柱云。

存斋集序乙亥

编辑

湖南山川。雄伟明丽。贤人杰士。多出于其间。其以学术著者。河西,高峯,逊斋为最。而又有殿三贤而作者。曰存斋魏公。公二岁诵六甲。六岁能属文。八岁参易学。十岁以后。汎滥百家诸子之书。凡于天文,地理,卜筮,律历,仙佛,兵鞱,医药,相命,舟车,工匠,伎巧之流。靡不贯穿。灿若掌纹。诚天才也。二十五。贽谒久庵尹先生。自是尽弃其故。为为己学。见诩于三席綦重。夙抱经济之志。斟酌古今。揣摩当世。识虑洞彻。郁有范围。观于其所著若四书箚义。若格物说。若政弦新谱。若万言封事。可知其为有体有用之学。举而措之。则施无不周。命与仇谋。白首嵚崎。公鼓轴说。有云泰岳深山之中。有百年老木。肮脏恢诡。鬼守神护。可以为宫悬天球之簴。未遇嶰谷之使。只作龙吟于崖风峡雨。若大遇则天下称奇。岂自况也欤。然公际遇正庙则哲之知。拔之草莱。直拜守宰。恩礼终始靡替。虽以当时之甘心于𬺈龁者。卒莫能售其计。则亦不可谓不遇。向所谓天下称奇者非欤。但年迫迟暮。罔究厥施。为粗迹循良而止。则亦足为千古志士之恨。呜呼惜哉。公为文章笔舌。淊淊不渴。辞理俱臻。著述多至近百𢎥。半为宣召时所征。同藏于木天石渠。今公后孙炳锡族孙荣馥等。谋及宗党。图印其在巾衍者。托不佞以扫尘之役。仍乞弁文。不佞窾启也。何敢措一辞于望洋之地。以速佛头铺秽之诮也。且不佞耄荒。避求文如避仇。如宋潜溪之言。而窃尝得吾先师洪文敬公。为公玄𡑞之文。而读之。服公行治雅矣。荣馥之恳。又若斯其苦切。有靡忍牢让者。力疾以书之如右。一路髦士。信能闻公之风而兴起。以之上继三贤之学。则吾必曰斯集之所为致。是所拱而俟也。原集外。又有古琴寰瀛志。大明纪等书。未及刊者。皆可传于后也。公讳伯珪。字子华。长兴人。

惺庵李处士遗稿序乙亥

编辑

愚读曹建墓表。未尝不赞叹其知勇之过人也。盖曹子尝闻陆氏兄弟以心之所得者为学。往受其说。久而若有得。及见朱夫子。尽弃其所为者。而反之正曰。而今而后。乃有定论而不疑矣。自是穷理益精。反躬益切。而于朋友讲习之际。亦必以其所得者告之。若曹子者。可谓豪杰之士。实非后世护疾忌医者所可企及。而以愚所闻。近故惺庵李处士殆类之。处士蚤有闻道之愿。而偶未得其标的。为近世假冒格物之学所迷惑者。亦有年。一日读朱子书。至敬之一字。真圣学之纲领。存养之要法。未知者非敬无以知。已知者非敬无以守之语。慨然叹曰。道在是矣。彼自谓格物。而不曾一日做真实工夫。只从功利上入头。把得幺麽圣叹一句谎说。撑眉努眼。声东击西。末梢成就。不止为猖狂自恣。当街打人者。可谓哀哉。遂以受病源委。进学次第。说与平日同浴者䂓之。以从事于敬。动遵礼法。无俾后生蹉跌于邪径者。勤勤恳恳。其详尽在于与边子重书。可按而知也。苟非其知勇庶几乎曹子者。亦何能乃尔。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孟子亦云。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处士有之。於乎休哉。噫。天假之年。以尽其力。则斯道之传可几也。世之迷不知悟者。亦或观感而一变者有之矣。惜乎其未也。曹子虽不幸早死。幸遇大贤如朱夫子者。生而得迁善改过之褒。没而有知深望厚之语。以表其墓。处士独不能然。重可哀也。处士无嗣子。其门人林炳文。搜辑遗稿若干呇。来请弁文。亦曹表所谓论定以来所作者。可传也已。余与处士。虽无半面之雅。服其树立久矣。且炳文之无愧于侯芭李汉。亦可尚也。牵连书之。以为序。处士讳东益。字友三。西林人。

休庵先生实纪序丙子

编辑

刚之为德难矣哉。故圣人云。吾未见刚者。朱夫子则以刚赞颂了翁陈忠肃公。其贤可知也已。以余所闻。休庵先生白忠肃公。亦庶几乎刚者欤。先生立朝四十馀年。直道事君。以扶持世教。表正人纪为己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既论元衡奉密旨行事之非矣。又论帘中久听国政之不可矣。又削衮贞官爵矣。又雪乙巳己酉之幽冤矣。又削伪勋矣。又荐退溪栗谷之贤矣。又论东西分党之𥚁矣。虽或以是厄穷窜逐。阅历百劫。而不枉尺寸。终始如一。至蒙忠诚贯日月。节义凌冰霜之天褒。斯其为穆陵名臣。己卯完人。而无不自至刚中出来。如先生事业。岂遽出了翁下哉。又有大于此者。先生早自得师。师事静庵先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及遭虫篆之祸。虽至痛在心。犹不少沮。愈自激仰。绳趍尺步。不失师䂓。以其微言至论。公诵于世。使栗尤二先生。得以闻知而大成之。如程朱之有龟山豫章。其上继下开之功。功在斯文。文以易名。夫孰曰不可。而惜乎。当时太常之议。偶失其正也。然朱夫子尝称了翁之学曰。察而精之入毫芒。扩而充之塞宇宙。其学问之功不可诬。有如此。而亦只得忠肃之谥。且此二字之冥会于千载。实非偶然。则亦不必为憾欤。噫。先生大耋之年。犹喜性命之学。昼思夜索。辄述于文。文稿宜其不少。而屡经郁攸。泯泯无传。仅有实纪二呇。刊行有年。先生后孙上舍殷洙氏。以为未尽善也。更加编摩。将重光枣梨。征弁文于不佞。不佞于先生。高山景行。久矣。且弥甥也。其敢牢让。遂书所感于心者以还之。若其佛头铺秽之诮。有不暇顾云。

至德志序丙子

编辑

至德祠者。即让宁大君讳禔之庙。而朝家取孔子称泰伯至德之义而锡号者也。公以恭定大王之胄子。册立为王世子。亦尝朝于天子。至承他日必为贤王之语。则其贤可知也已。惟我庄宪大王生有圣德。公知其天意人心之所归。尝就仲弟孝宁大君。密谕曰。吾欲让于德。君计将安出。孝宁合掌。向壁而不答。公会其意。乃佯狂自肆。凡污其身而弃于世者。靡极不至。至于见废而不悔。遂使庄宪。启吾东邦万亿年无疆之巩基。於乎休哉。盖自泰伯以来。数千百载。让德于贤者。未或无之。其至德之若合符节。惟公一人而已。祠以至德名。宜哉。公后孙克善。裒辑公私文字。名之曰至德志。以不佞之为公弥甥也。请叙其事。噫。公之至德。使圣人复起。只当以民无得称称之已矣。何容复赘。抑不佞别有所感于心者。当丙丁间疏启。公名必在其首。人或疑之。而端庙忠臣朴公希权临淮别录。有云麟趾,昌孙等。凡为不韪之事。欲藉重于叔父。而偸名欺世者。让宁前有逊位之重望。素为国人之所服从。又为宗室之长。而一世所倚重故也。让宁此时。出游关西。实不知之而有此嫁累。怂恿辈奸迹。何可掩得。苟有一毫濡迹之疑。其言之昭晣。安能如此乎。又有谓孝宁见世子将废。欲自谨饬。危坐读书。意其以次当立也。是亦有不然者。孝宁之志。已决于合掌向壁之夜。宫人之启。夜梦之对。亦在其翼朝。则复焉有危坐读书之暇乎。嗟乎。曾谓泰伯。与闻于孟津之役。仲雍有觊于王季之位。其可乎。此皆不可以无辨。窃附幽显阐微之义。牵连书之以为序。

名堂室记丙午

编辑

先君子于物。无所玩好。独爱菊。晩以醉菊自号。盖托岁寒。心期者深矣。巴山赵公为书以揭之。后八年。先君子弃诸孤。宪晦既顽不死。忍复以是堂。为歌哭之所。而醉菊之扁。则仍旧焉。或者疑之。宪晦谓朱子晩年。尚揭韦斋之榜曰。其敢不夙兴夜寝。陟降在玆。无或不虔以忝先训云尔。则宪晦之志。亦犹是也。希阳斋者。宪晦读书之室也。朱子。后孔子也。宋子。后朱子也。宪晦虽不敏。乃其志则实于二先生。有江汉秋阳之思。宪晦之友李君晦授。名之以希阳。以所希者。紫阳与华阳也。此亦巴山赵公笔。而又为之箴。梅山洪先生为之记。其曰敬庵者。盖闻之。程子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又曰。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为学之要。无以易此。此所以自诏也。其曰蔚斋者。先君子不知宪晦之不肖。教育三十载。期望不浅。而宪晦愚不能养志。贫不能养体。敛殡葬祭。一无所恔于心者。不孝之罪。虽死难赎。诗人所谓蓼蓼者莪。匪莪伊蔚者。正道此也。盖将以是示终身之至痛。使天下后世。为人子者。知所戒焉。希阳斋傍。拟作两夹室。揭以尽性操心二榜。操心者。岁甲午。先君因宪晦之有病。手书小纸以勉戒者。顾无无恤之诚。纸虽不存。而其垂裕之至意。则不忍忘也。尽性者。自宪晦师事洪先生。先生辄以是诏之。面命书牍。屡言而不一言。盖二者。圣贤格语。父师之训。又若斯其重也。宪晦既不能践修服行。则自今以始。请得复从事。当如朱子之云也。宪晦之友孟君南老。为二铭焉。其曰全斋者。将以名坟庵者也。先君子慈爱过人。自宪晦三岁。便置怀中而育之。及长。亦不欲一刻离侧。病革。泣而诏宪晦曰。吾之所欲。汝未尝不从。汝之所言。吾未尝不听。父子相依为命。今吾死矣。汝将畴依。遂执手呜咽。宪晦泣告曰。他日无论某地。当以丘墓之下。为终身依归之所。先君子甚有慰喜之色曰。汝其欲如是乎。先君子衣履之藏。幸在密迩。虽日一往省。而揆以平昔止慈之念。死生永诀之语。其忍须臾离哉。尝欲缚一草屋于墓左。朝夕留侍。以尽馀年。遂告于先生。请依朱子为王伯海锡名宁庵之例。予之名。洪先生手书全斋二大篆以寄之。又为之记。发挥全归之义。先生之期许。亦可谓綦重矣。朱子尝历叙名堂室之意。以见其所以受命于父师。与夫讲学之所逮闻者云。故宪晦亦僭记如右。而若不洗心易虑。十分用力于操心尽性之训。以全字为究竟。则何必复登吾师之门。他日亦何颜。归侍先君子于地下乎。

听龙堂小记

编辑

近有一士人。自号听石。田子明。亦以听秋。名其堂。盖皆听于无声。声不绝于耳之意也。今读申言汝所为听秋堂记。令人感叹流涕也。风树馀生。无以为心。吾亦以听龙书于座右。昊天罔极。呜呼痛哉。庚午梧秋日。不肖孤宪晦泣书。

宪晦。直鳝不若者耳。本非龙也。然父母既占梦。肇锡以呼之者。则亦不可不以龙自勉。庶无负吾父母平昔期望之至意。所欲自勉者。其惟潜龙乎。先妣怀孕不肖时。梦有人告以龙腾。出视之。乃人立于天上也。遂以成龙。命小字云。是日再书。

烈妇申氏女旌闾记

编辑

吾乡有烈妇曰申氏女。平山人。邑吏高世镇之妻也。申氏女。自幼性度柔顺。及归。事舅姑以孝。未几。其夫遘疾。疾且笃。殚诚救疗。衣不解带。三年如一日。沐浴露祷。乞以身代。其夫圽。若不甚戚。惟附身之具。尽心焉。既敛。瞰人熟睡。取其夫腰带。自缢以死。年才二十八。方其敛也。家人解其衣。则有小刀。藏在怀中。其定计于鲜尤可知。虽古传所载贞妇。何以加之。今上二年辛亥。特命旌其门。乌头赤脚。辉映闾里。於戏盛哉。噫。凡妇女之丧所天。自是生民至艰。茶毒极哀。夫孰无下从之心。但死生之于人。亦大矣。虽男子刚肠者。苟不固决烈过人者。鲜能办得。今申氏女。以女子毅然殉身。又能从容若是。是所云要吾君兮同穴之。死矢兮靡他者也。何其烈哉。何其烈哉。非但天畀民彝。亦列圣教化。而盖世镇孝子也。年甫成童。为其所后母病。斫指进血。获延数日之命。是夫之有是妇也。宜哉。此足以有补于风教。且圣上励俗动民之意。亦不可不对扬。故略记之如右。世镇。尝从余问字者云。

不厌斋记甲寅

编辑

人有十金之产。一艺之能。能传数世者。盖鲜。是以昌黎之儿。已不识银根。平泉之庄。终莫保花石。况加于此者乎。此固物理之所难免。而亦人事有以致之。晦翁之以嗣守之难。古今所叹垂戒者。亶其然乎。凤城李处士汝乔甫。完山世家也。蚤岁志学。老而弥笃。间尝取晦翁名堂室记。敬义终身不厌之语。颜其斋以不厌。而曰文言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盖直方以大。出于敬义夹持。而敬之一字。又为圣学始终之要。又曰。自我先世。皆从事于斯。吾若就此。俛焉孜孜。终余身而不厌。则其于尤翁。所谓近守先法。远宗朱门之义几矣。盖其先祖芝湖先生。以迂翁肖子。尤门高弟。道德风节。为世冠冕。而感神明之来告。揭直方之二字。既有诸已。又传之后。其曰一窝。其曰敬斋。曰讳某字某。曰有常斋。曰惺庵。曰肃斋。以至于不厌斋。凡为七世。而其所以用力与得力。无一不在于敬。敬也者。吾儒为学之真诀。千圣传心之正法。举天下之物。无以尚之。则视彼十金一艺。其得之之难。失之之易。不啻霄壤。今李氏七世衣钵。有若贯朱。噫。其盛矣。孰谓灵芝无根。醴泉无源欤。夫德厚者流光。李氏之流光。可但止于七世已哉。继自今世世万子孙。亦当念在玆。释在玆。名在玆。晦翁秋月寒水之诗。吾将过李氏之门而诵之。昔尤翁以李青湖之三世主文。具绫丰之三世登坛。为国朝未尝有也。至为说以美之。若使先生复起。其不以此为古未尝有。而极力发挥乎。惜乎。其未也。抑有一说。再拜仰问焉。先儒谓才间断。便不敬。是故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程子曰。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然则敬之无一息间断。至难也。何修而能历世相传。至于如是。是必有其道矣。且一息之无间断。比诸历世相传。其难果何如否。幸于此。略下一转语。俾不佞为受用之地也。不佞亦尝猥有志于此事。以敬名室。今已三数十年之久。而每为间断所坏了。方其无事而懈于存主者有之。及其应物而乱于酬酢者有之。故第因此求教云。

烈女忽介,佛宽旌闾记。丁巳

编辑

牙有二烈女。一曰忽介。温顺有姿色。为品官李仁讷妾。年十八。其夫死。有遗腹生一子。衙僮欲污之。困苦备至。至于以锥穿筋。亦不从。断发自誓以全节。事闻旌闾。一曰佛宽。年十六。为京人李振緖妻。生一子。未数年。夫遘疾。尝粪呼泣。及没。不惮雨雪。恒守殡侧。终身守节不渝。人不敢乱。又善事姑。姑殁啜粥三年。肃庙己酉。事闻旌闾。皆官婢也。噫。周夫子爱莲说。有谓莲出于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华阳老子引之。以记丹阳婢炼玉之烈。今二婢。其类也欤。此虽本于天畀之性。亦我列圣朝道齐之效也。二婢俱无后。失其姓不传。闾亦废已久矣。今官奴徐春根等。鸠财重建。谒余记曰。欲使后之人。嗣而葺之。其亦可尚也已。盖贞烈之气。直上清虚。如矢中的。从古节妇。与造化酬酢。如呼吸桴鼓然。驯致天地协应。鬼神效灵。况乎民之秉彜。好是懿德者邪。人心不死。闾之永保于无止也审矣。余亦邑人也。记于何辞。

牙山县学重修记甲子

编辑

吾县。湖西一斗邑也。土瘠民贫。百度啙窳。学校之政。废坠不修。亦已久矣。岁丁巳。上党韩侯。膺简视篆。始至。以故事。见于先圣先师之庙。视其屋。皆倾圮不支。上两旁风。而礼殿为尤甚。俯仰叹息。思有以重新之。乃首出餐钱。又多方鸠财。属役于邑子徐煕辅,李镐明。以翌年正月十七日甲午。断手。越五月十五日己丑。舍菜焉。盖门观显严。宫庐宏敞。神位清密。祭用毕修。图书之藏。几席之设。与凡所以栖息之所。炊䰞拼除之须。无一不具。而民则不知役矣。后几年。斋生洪岐厚金达渊。请记于余曰。吾县之至今有学。韩侯功也。不可以无传。愿有述也。余惟雄州钜邑。财力富强者。则斯可一指挥而成。今以吾县之绵薄。乃克有修以新耳目者。非韩侯用意勤而运智深。不能也。且春秋书兴作。重民力也。鲁颂咏泮水。尊圣学也。韩侯行一物而三善得。其可不书。噫。贤材致治之器。而邦家之所由达也。学校风化之原。而人材之所由出也。卷阿吉士。即昔时菁莪乐育之成效。庠序明伦。实他日台菜太平之张本也。治体之污隆。系乎人材之盛衰。人材之盛衰。关乎学校之兴废。而圣道与王化。相因者也。然则徒修其墙屋。不知所以作成人材可乎。韩侯亦应虑及于斯。惜乎。其早去。未有以成终也。昔朱夫子论学校之教曰。其为教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礼乐射御书数之际。使之恭敬朝夕。修其孝悌忠信而无违也。然后从而教之格物致知。以尽其道。使知所以自身及家。自家及国而达之天下者。盖无二理。其正直辅翼。优游渐渍。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不失其性。不乱其伦而后已焉。又曰。若彼记诵词章之末。亦非吾之所急。又何足为重轻乎。夫时有古今。道无古今。今之作成人材。亦由时而之焉已矣。余尚不能无望于后来之君子。抑又闻之。土亭先生尝知是县。移构学宫曰。百年后。弥勒川潮生。人材当勃兴。潮生弥勒川。已有年。人材之兴。此其时矣。县之士其勖哉。韩侯名敦源。戊午。登第。今为侍从云。

李烈妇旌闾记

编辑

哲宗十年己未。命旌故李烈妇之门。越五年。其子兰及从子艺。谒记于余。余惟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彜。好是懿德。懿德无古今之殊。固不宜贵耳而贱目。况居同壤。知之详而服之深。其可辞诸。烈妇全州人。十七。归于晋州姜履德。克有妇德。履德不幸短命死。死之日。泣谓烈妇曰。君虽年少。幸有一子及遗腹。幸善鞠育。俾吾不绝嗣也。烈妇曰诺。烈妇自昼哭。哀不欲生。而隐忍不死者。盖为成就二儿。告功厥辟也。一日其母。愍其惸惸来见。及归。烈妇出饯而还。有一狂童。遮道执手。挥镰威胁曰。而不从吾。吾杀而。烈妇严辞责之。曰汝自谓班名。而欲为禽兽之行乎。吾虽万死。岂受汝劫辱者乎。抵死脱身而归。将血书讼官。斫一指。既而曰。为彼所执之手。其可存乎。引斧断腕。又既而曰。受辱至此。生亦何为。飮卤犹不死。时二子长七岁。次三岁。泣而守之。烈妇为梳其头。诱使出门外剥枣。遂投缳而死。年三十。於乎烈哉。家人告于县。县申上司。致狂童于罪。后因多士上言。至蒙褒典乃尔。烈妇愤如铁。血如霓之心。亦可以少已欤。噫。烈妇不过质弱少变之一女子耳。猝遇强㬥。冒白刃。不被其污。固已难矣。而必欲㬥其冤于天下后世。斫指之不足而断腕。断腕之不足而飮卤。飮卤之不足而自缢。视死如归。至不顾靡依之二孤如遗。其天性决烈如此。从容取义。又如此。此其尤难于人者也。语曰。非死者难。处死者难。丈夫犹然。况女子乎。烈妇可谓难又难者矣。余闻古有王凝妻者。方之于烈妇。未知其孰为伯仲也。余既嘉烈妇之节。又仰圣朝旌淑之德音。飏笔而书之。

金孝子旌闾记乙丑

编辑

牙之为县。处湖西上游。王化近。俗尚文教。以忠孝烈绰枻者。在在炳烺。竹东之金孝子闾。其一也。余过之。未尝不鞠躬致敬。日其后孙永浩相龙等。谒记于余。余不敢以不文辞。公讳铉。字玉耳。盆城人。金宁府院君忠简公普八世孙。济用监奉事仁祉子也。生有异质。自髫龀。孝友天植。山樵水渔。以供甘旨。愉色婉容。以养心志。母丧三年啜粥。日必省墓。事异颜之亲。无间所生。当丙子虏乱。担病父到水原地。同窜林薮间。忽遇贼。贼欲杀其父。公急出以身蔽之。受刃而死。其父得免。乃丁丑正月十八日也。远近闻者。莫不咨嗟流涕。乡闻于县。县闻于道。道闻于朝。肃宗乙卯。特命旌褒。昔江次翁负母逃乱。遇贼求哀。贼不忍犯。或指避兵之方。母子俱全。今公独不然。岂盗贼亦有古今华夷之异邪。噫。圣人读烝民诗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夫天地之间。未有有物而无则者。物则之中。惟孝为先。人孰不欲孝于其亲。孝者甚鲜。直以气质物欲。有以蔽之也。公平日事亲之节。固已拔出伦类。而又能临乱捐躯。以代父命。公可谓真孝子也。苟非不为气质物欲所蔽。只知有亲。不知有其身。何以与此。於乎休哉。今去公为二百馀年。而乌头赤脚。尚此岿然。使人起好懿之良心。思与之齐。其有裨于世教。讵可量哉。为公云仍者。亦念祖修德。无忝所生。乃不负国家彰善之至意。金氏乎钦念哉。公胤子南赫。以父死于贼。幼罔克执丧。为终身痛。追服三年。虽过于礼。亦可谓锡类不匮。惜乎。其无以阐发也。牵连书之以为记。

风泉亭记

编辑

崇祯四周旃蒙赤奋若之姤。壄愚处士徐君政淳幼七。作一亭于泰华山中。名之曰风泉。其所感者深矣。昔程子因解剥卦。而及匪风,下泉居变风之终之说曰。剥之为卦也。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硕果之不见食。将有复生之理。上九亦变。则纯阴矣。然阳无可尽之义。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容息。至哉言乎。是为程子得圣人之意者。而幼七之作斯亭。亦可谓得程子之意矣。呜呼。皇明屋社。今为二百有三十馀年。而神州之陆沉依旧。左海一区无复读阳秋者矣。微斯亭。其孰能为不食之硕果。而变于上。生于下。无间可容息之理。亦何以验之哉。然今日斯亭。即朱子所谓做一画未成者。可不思所以满三十日满得那腔子乎。夫中原之戎虏易逐。一己之私欲难除。不世之大功易立。至微之本心难保。朱子盖尝云尔。幼七乎。幸体斯义。得程朱之真传。俾斯文。赖不殄绝。则行将众阴宗阳。为君子得舆之象。而况虏运占将穷之势。浩天有必复之理。长夜回朝。汉祚中天。亦将有其日。是可但为端倪之复见哉。幼七乎。第益自勉。拱俟于风泉亭中也。是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

赠吏曹参议金公旌闾记丙寅

编辑

正统九年甲子春二月。我庄献大王。幸清州之椒泉。下谕于镇川县曰。县住前郡守金德崇。其父年九十五。德崇年逾七十。而奉养甚勤。予嘉诚孝。特赐酒二十甁。干青鱼五十编。干猪干獐并四口。干雉三十首。尔其领受传给。以资晨夕。又谕于监司。赐白米十硕。于是公父子驰诣行在所谢恩。鹤发雪髯。莫辨父子。上见之惊叹。有孰父孰子之教。又赐衣各一袭。越四年戊辰。公才免父丧而卒。县人判事宋箕等九十五人。联名告于县。县报于营。营闻于朝。上命旌闾表墓。载其事于三纲行实。仍降御制诗二首。以褒之。特赠吏曹参议。又命官其二子。既奏闻天朝。天子亦嘉之。谕以通天下大孝。於戏。大圣人道齐之化。彰树之政。固已旷越古昔。而公以海外一陪臣。被殊奖于天朝。又何其盛哉。公字子修。号慕庵。江陵人。判尹讳天益之子。牧隐李文靖公。圃隐郑文忠公之门人也。蚤谢功令。以力学行道为己任。二十一。荐遗逸。除进善。历敡台省。官至韩山郡守。公自幼诚孝出人。事亲尽志物之养。父嗜雉肉。母好生鱼。躬自渔猎以供之。或号泣求之。有雉自入罦。鲤忽跃冰之异。名辰生朝。必设筵迎宾。以慰悦亲心。在韩山时。靡堪望云之思。弃官归养。自是不复仕。日侍亲侧。罔或暂离。六十二。丁内忧。哀毁逾礼。庐于墓。墓距家二里许。而犹徒步往来。不废定省于判尹公。及失怙。又庐墓。寝不衾。食不稻。啜粥三年。杖而后起。人劝从权。公泣曰。瘗父于地。退安于家。吾所不忍。况双亲已殁。年过七耋。为奉伊谁。强生于世乎。言讫泪滴白须。见者亦泣。每日晨起。具巾绖。哭墓。日暮点灯。至夜半犹侍坐。外除。始还家。见父母平昔所坐卧处。涕泣哽咽。虽虚座。坐必向之。过庭亦鞠躬进退。以尽如在之敬。日必谒庙。朔望必参。出入必告。新物必荐。人有馈。必荐而后尝。公妻母郑氏。年九十二。迎致一家。事之如母。亦孝之推也。公以洪武癸丑生。寿七十六。多士建院妥享。显庙赐额曰百源。遣官致侑。崇报之典。至是益无馀憾矣。噫。古语曰。大孝。终身慕父母。若公洵终身慕者也。此固出自天植。而苟不从事儒术。达孝悌为仁之理者。亦何以与此哉。公本非可以一节成名者。而善观人者。亦足以蔽全体也。公长子赠参议贵诚。后孙宗喆。咸有至行。亦可谓锡类焉尔。耳孙万遂从余游。一日持公年谱。来谒旌闾记。存没哀荣。公自不朽。奚赘余言。然不惟自列于千万人之悦。以载名为厚幸。煕朝励俗动民之至意。亦不可无对扬。不辞而书之如此。公尝以次子贵𫍯贵。加赠吏曹参判兼成均祭酒。而题板仍旧者。以特恩尤在玆云。

笃守斋记丁卯

编辑

余侨居蓬莱山中。有尹君致中顺七。至自渼坡。为其胤子岐善凤来请业。余见凤来之容貌辞气。固已知顺七为其贤父兄也。未几。顺七又来告曰。小子亦愿为学。噫。世降俗渝。以学为讳。久矣。独顺七。既以斯事勉其子。又自为之。何其盛也。苟非可以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不能乃尔。故书此八字以与之。顺七便拳拳服膺。仍以笃守。名其斋。夫取经传好句语。标榜墙屋者何限。而夷考其实。无一分近似。其异乎泽麋之蒙虎皮。市驴之覆麟楦者几希。今顺七不然。其自立志之日。当下下功。勇往直前。有不闻。闻斯行之。如烟茶业嗜也。而谢绝不少吝。举业三十年。伎俩可谓精矣。而弃之如脱屣。不以家贫亲老为拘。行时祭。如赵重峯故事。令妇女。作髻为首饰。一遵尤翁家法。夫妇每朝相拜。则又从陶庵说。虽被人讥骂。不顾也。虽以此观之。顺七之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亦可验矣。子曰。如有所誉。吾有所试之矣。余于顺七。所试多矣。可无一言乎。然以䂓不以颂。友道也。河南老子曰。泰山虽高。泰山顶上。已不属泰山。故栗谷先生曰。一毫不及圣。吾事未了。梅山先生曰。一毫不及天。人事未了。诸葛武侯。亦有名言。鞠躬尽瘁。毙而后已。顺七乎。幸体斯义。勿以已笃已守自足。弥加勉旃。终无愧为笃守斋主人也。凤来又以好善号云。亦可谓善继述也。余戏谓圣人此语。专为顺七父子发欤。遂牵连书之。以为记。

题跋

编辑

灵沼赓载帖跋丁酉

编辑

此帖。即肃宗丁酉幸温时。扈从诸公赓和御制于稷山灵沼亭者。而吾先叔祖西斋公。亦与焉。观于此。当日君臣相悦之意。可以知矣。其后未几。仙驭宾天。辛壬士祸大作。帖中诸公。不死则窜。免者盖鲜。世道之变。一何至此。而以此一小帖。又何多贤若是哉。深用痛衋。继之以一叹也。记昔西斋公在顺安谪所时。观察使尹公宪柱。以是帖见寄。西斋公又次帖中原韵曰。劫火中间馀此亭。遗民泪逐荷珠零。池边犹有旧时月。应照江潭憔悴形。此盖感而书帖面云者。而今不存。可异。玆为之书。

西斋集跋甲辰

编辑

宪晦高祖考下谷府君。尝为其本生父西斋府君。搜辑诗文。藏于家。家世贫窭。久未八梓。宪晦先君子。惧卒无以传也。遂刱议鸠财。几就緖而告病矣。临命。顾谓不肖曰。吾于世事。靡有馀憾。惟先集未及刊。是可恨也。宪晦既冥顽不死。不忍坠厥志。乃敢请于梅山师门。删定原本。并附录为八编。又得叙文以弁之。用活字。印若干袠以广之。呜呼。先祖危忠大节。固已撑宇宙而悬日星矣。自非凶逆之徒与绍述俗论者。孰不感涕起敬于百世下。而抑吾先君子为先苦血。亦仁孝君子所当取也。玆并识之。览者考焉。

慷慨翁行状跋甲辰

编辑

右。我族先祖赠持平公行状也。夫为国母死。寔惟大义。而为人臣子者。鲜克办此。以奎宋之休明。当瑶华之变。孔道辅,范仲淹若而人。差强人意。乃若杀其身。扶植伦纪。则未之闻焉。今公以一介草茅之臣。出万死一生。既守阙号泣。继陈血疏。明蛊弑之变。严讨复之义。卒之化碧而靡悔也。民彜物则。固人之所同得。而苟非满腔热血。只知有国母。不顾一身之祸福者。乌能乃尔。若公者。其真仁勇人。而虽谓之仁显忠臣。惟公一人。未为过也。盖尝闻。公自少倜傥好奇节。其言论风旨。固多裨世程者。而无不烟沉响绝于刑𥚁之馀。今之所存。只一疏本已也。惟我师门。谓有生平慕。为此阐发。靡不用极。孰谓原之壹郁而不得伸于当年者。又不见白于后世欤。此所谓实天下名教之指南。非寒乡冷族可得专有之者。适我先祖竹室西斋二集之役告讫。殿以是刊布。先辈谓李白沙文集丁巳献议。上与日月争光。他馀诸篇。不传可也。顾此状中所载。虽甚寂寥。不亦昆山片玉。愈少愈贵者耶。抑余别有感焉。公之被𥚁源委。实与北亭尹正愍同。危忠至冤。未或少逊。当时三布衣之称。良有以也。朝家酬报。宜亦一体。而貤赠之典。不无差殊。岂触犯寒暑。仆仆奔走以白先祖之德善。无如陈宗之者欤。朝廷清明。耆俊在服子之所病。殆其不然。即晦翁夫子劝行宗之之语。而公则后承沦亡。无与议此。呜呼。其有能以此复于执政者耶。

渊源正宗跋丁未

编辑

朱子没。吾道遂东。郑文忠倡之于丽季。其后五百有馀岁。名儒辈出而其集大成于群儒。上以继绝緖。下以开来学。卓然为渊源正宗者。惟赵文正,李文纯,李文成,金文元,宋文正五先生。是已。五先生之道。布在全书。后之私淑者。固当卒业。而若其事迹之该贯终始。又莫如纪实文字。故因取五先生志状。合为一编。资其讲读。读者苟能于此得其要领。然后乃及全书。则是所云察言以求其心。考迹以观其用。五先生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庶有以尽得之矣。敬书卷末。既以自勖。且以视诸同志云。

书楚辞后己酉

编辑

朱先生楚辞集注。成于庆元乙卯。其所感者深矣。先生平居。惓惓无一念不在于国。闻时政之阙失。则蹙然有不豫色。语及国势之未振。则感慨以至泣下。故为是书。详释其义者乃尔。先生所谓归来兮逍遥。西江波浪何时平。真可以泣鬼神者。讵不信哉。余读是书。每恨原之抑郁而不得伸。重悲先生之志。为之掩卷太息者屡矣。昔金河西有诗云。楚辞前岁喟凭心。宋史今朝泪满襟。异代兴亡那系我。自然相感谩悲吟。此可谓先获语也。遂书所感于卷末。以示后之仁人志士云。

苦庵,悔轩,耻庵书帖跋。庚戌

编辑

恭惟我先叔祖西斋府君。性度峻整。行谊高迈。雅不喜与人追逐。且以皇考执义府君遗训。以为友者居五伦之一。不轻而重。宜慎于择交。故当时游从。虽或有之。苟非实心相予至死不渝者。则不与之深交。及至辛壬以后。不惟遗君后亲者。殆半一世。世所谓士大夫之自好者。亦皆巧占便宜。囫囵是事。牛李幷进于太和。煕祐调停于建中。而先祖廼孤立于其间。不顾一身祸福。必欲讨国贼雪君诬。破俗论正士趍。则于是乎改头换面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方且恣睢构捏之不暇。复焉有赏音者哉。独赵氏诸公。交道终始如一。虽阅历百劫沧桑。而未或少衰。观于先叔祖柑山七歌。悔轩公辛亥记梦诗。可知已。夫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岂谓是欤。今此帖中诸书。皆在先叔祖西窜南迁时。而其论时事也。苦庵公则曰。朝家虽有可振之势。而其中难化者。从而戏之。悔轩公则曰。畏缩迎合。便成窠臼。于兄事亦不出此。耻庵公则曰。新相公姑未行中书事。而使兄东还。恐不能为最初事业。噫。世道之坏败。一至于此。此先叔祖所以终罹丹书之𥚁。冤血化碧。危忠莫白。悠悠至五十年者。岂不悲哉。偶阅此帖。窃有感于当时事。且念前辈风谊笃厚。不以死生利害贰其心。有非叔世所能及。不可使二家子孙无闻焉。谨齐祓而窃识之。

再跋

编辑

悔轩公书中。耿耿此心。神明必临之语。敬盥三复。令人涕滋。谨复识之。以为世之君子宜有览此而泚其颡者云。

浦渚书帖跋

编辑

尤庵宋先生。尝撰我八世祖参赞府君墓表。有曰。浦渚先生文孝赵公讳翼。开门授徒。其教以孝悌为本。诸生随其贤愚。皆务于实行。有任公㬇。字光甫者。在诸生中。尤纯笃。赵公见其色愉而貌婉。知其深于爱。亟称而爱重焉。又曰。若公者。可谓性于孝。而不负师门之教者欤。又按赵先生门人录。先祖之名。与市南兪公。冶谷赵公。并列于上游。此可见我先祖师友渊源之盛。而其输以实心。讲以实事。又非后世曰师曰弟者所能髣髴也。今此诸牍。皆先祖居瘠时所得者也。窃观书辞。惟恐先祖之过戚伤生。勤恳切至之意。溢于纸墨。苟非先祖根天至孝积中而形外。亦何以得此于皋比哉。然而先祖竟哀毁。以殁于孝。天将何以劝善人也。呜呼悲哉。仍念当时往复之际。宜多论学文字。而无一槩见。岂逸于兵燹而乃尔耶。重可叹也。旧帖顾多尘昏蠧蚀。谨用改妆。并识所感以藏之云。

敬题竹室府君赠别芝湖李公赴燕诗后辛亥

编辑

北风卷地至。冰雪长河阻。是日合闭关。行路无商旅。竟夕坐且起。此意谁与语。明朝驿使发。故人江南去。

此先祖竹室府君。赠别芝湖李公赴燕诗也。其言微婉。有若只叙长河冰雪往役劳止之意。而其慨然于九野之闭塞。思欲闭关绝约。复仇雪耻者。溢于言外。梅翁所谓尊攘大计。有可以隐约领会者。是已。呜呼。顾今毡裘百年。扫清无期。岁输金缯。全昧痛冤。则抚玩此诗。尤不胜风泉之感。聊复有平日之壮心。而亦岂可易与俗人道哉。此诗为芝湖后承李世渊汝乔甫所藏。近始得之。未及载刊。漏于原集。是可恨也。然而梅翁跋语。阐发已尽。亦可以征信于无止矣。为识数语。以备览者之参考焉。

尤庵先生书帖跋辛亥

编辑

此帖。笔势严凝正直。劲挺恢杰。有如乔岳特立。洪河长驱。不问可知为尤庵先生心画。先生以学问道德事业文章。为东方百世之师宗。后之学者。苟见当时一事一物。不啻如南国之棠。曲阜之履。况此书札。相关于德性者耶。又况十数纸。皆与我先祖知枢公。往复于风霜瘴疠之中。而其所推许。有幷游豪俊颜何厚。未死奸回骨已寒。孰与柴中行铁肝石肠等语也耶。重可宝也。先生之立懦廉顽。知枢公之风头立脚。已尽于吾师梅翁跋语中。而末又以观其迹。思其人。企其行。勖宪晦。宪晦虽不敏。敢不谨守勿失。知所观感。只恨生也晩。不得及门而亲炙也。

延平答问要语跋壬子

编辑

朱子曰。李先生。不著书。不作文。颓然若一田夫野老。先生亦自谓语言既拙。又无文采发脱一出。是以不知者。或以著述少之。然而先生之学。平淡质悫。敦本务实。以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为一副当成法。真君子儒为己之学。其所以上接河洛。下启考亭。初不在于言也明矣。噫。孔门三千。惟颜,曾独得其宗。而亦曰曰唯而已。如愚而已。曷尝䂓䂓于文字之末哉。窃病世之学者。缀缉言语。文饰道德。观其外。非不烨然可喜。其中则已拐如也。余亦读书五十年。迄未闻道者。正坐于此。近日始觉此意思。参前倚衡。要于朴实头用功。廼取先生书卒业。又录其要语。以为朝夕常目之计。苟于静中。看得喜怒哀乐未发气象。使胸中自有洒然处。一如先生当日之教。则何独及门亲炙。然后为先生之徒也耶。冰壶秋月。万古常新。仰之钻之。毙而后已云。

南行闻见录跋

编辑

南行闻见录者。闲轩李公敬秀。谒尤庵先生于长鬐棘篱时所记也。公自妙龄。入先生之室。中心悦服。如七十子之于孔子。先生亦以观某之贤。可知其世德不衰称诩之。先是乙卯。先生之窜德源也。公与同门诸人。陈章讼冤。及是凶徒发告庙之请。𥚁将叵测。公又欲叫阍。而为亲老不敢遂。遂以匹马。千里跋涉。用伸其志。先生见之惊喜。与言时事。不言于他人者。于公则尽之。公一一备录者乃尔。己巳先生后命下。公又上章乞命。见格于喉司者。乃痛哭阙门而归。其至诚为师。终始如一者。可质神明。苟非不恤一时风色。惟知面前道理。卓然为当世之第一流者。亦何以与此哉。於乎盛哉。噫。师生之伦。与君亲班。而学绝教乖。识斯义者鲜矣。以故逢蒙反射。邢恕寝皮。其所以贼害世教者。几致天壤易处。可忍言哉。公尝作阙疑编。有云。父师于昨日。而冰炭于今朝。骨肉于平昔。而秦越于晩节。盖亦有为而发也。苟使逢邢之类。览公之事。其不愧死矣乎。公后孙敏老。持示斯录。要出一语。述其事。不佞窃不胜感叹。题其下方如此。用警世之不尽分于为师者。

书先世官教后己未

编辑

右。我先世官教凡六度。一。十世祖考大兴府君赠职时。祖妣李氏从赠者也。一。九世祖考司艺府君参宣武原从勋时加资者也。一。又府君除典籍者也。一。七世祖考知枢府君入耆社时。升资者也。一。六世叔祖执义府君除三字衔者也。一。五世叔祖赠吏曹参判府君丹书伸雪时复官者也。噫。青毡微物也。王献之戒其勿失。菩萨画佛也。苏子瞻守之以身者。以其家世之旧。而先人之所爱也。今此所书者。先祖之姓讳也。所揭者。御府之印章也。奕叶之忠勤。世道之污隆。又皆可征于斯。则其所以勿替引之者。可但如二氏家物之无足重轻哉。嗟后之人视之。如元龟拱璧。世世传守。益思践述先美。不徒继其迹为仕宦而已。则庶不为虚藏此帖也。可不念哉。

又书

编辑

谨按宣庙朝。皇朝经理万公世悳。奉皇敕来莅本国时。丁倭冦抢攘之馀。凡馆伴傧接之臣。皆极选一时人望。而司艺府君。遂为接待都监郞厅。兼宴饷色。周旋三载。备殚劳勚。宣庙嘉之。万公亦见待綦重。至赠手书册子。将撤回。又请调用于宣庙。其参原从勋。盖出于特命云。噫。府君以褊邦一下僚。得与上国玙璠。相际接。而又为其所爱敬乃尔。千载之下。孰不钦艶。而况今东表之人。虽欲复见皇朝衣冠。有不可得者耶。呜呼欷矣。又按府君除拜。一在万历三十三年。一在崇祯五年。盖自皇明屋社。今已二百十六年矣。二陵松柏。无枝起风。皇朝年号之存乎公私书籍者。寥寥乎无稽。后生童孺。殆不识万历崇祯之为何称。而惟玆尺纸。不随沧桑而消尽。如万屋俱焚。灵光独存。讵不异哉。凡列府君后承者。兴漑鬵浸苞之叹。存忍痛含冤之心。深藏此纸。以待日月双悬之辰而出之可矣。呜呼。其有日乎。适足以忾我寤叹也。秪宜传悳袭训。用世厥声。不失为大明遗民而已。不亦悲哉。

又书

编辑

先祖妣李氏赠诰。只书甲子。噫。李克用犹书天祐年号于唐运已讫之后。晦翁许而书之于纲目。今庚辰。乃在皇朝屋社之前四年。而已不敢书崇祯字。览之至此。直令人愤痛欲死也。

题老柏堂扁额后

编辑

旧读晦翁夫子老柏焚斮之馀。生意殆尽。而屹立不僵。如志士仁人更历变故。而刚毅独凛凛然不衰者之语。未尝不激懦衷于千载之下。今余老矣。因取老柏之号。寓之堂中。以勖晩节。笔尤庵先生集字云。

药圃集跋乙丑

编辑

药圃先生李公集。印行百有馀年。后孙铧。将谋重刊。要出一语于余。盖公与栗谷,牛溪,松江,拙翁。为知己友。牛溪至以置之高足床。敬行再拜礼为言。重峯告倭变疏。举公以拟弭乱之人。其贤可知。文艺特土苴。而亦有高峯,简易,南窗所推诩。潜谷之铭。芝湖之状。陶庵之叙。又极其阐发。无复馀蕴。奚用赘为。噫。公贞肃公之冢嗣也。盖自贞肃厚悳劲操。为时名相。公又才器出类。望实俱隆。庶无愧为韩范之继业。而赤心殉国。尽言不讳。上触天怒。下困奸壬。生而书名天府。没而追谪泉壤。斯为志士之所赍恨者也。然其忠言谠论。虽不见用于一时。自可不朽于百世。是可验皓天必复。夫屈伸。人之所时有。而屈短伸修。又何憾乎。余于公。为弥甥。诵义固有素。况公之孙笠岩公。允蹈先武。请斩废母贼。又极言追崇之非。遂蹇连以没。虽曰正直刚方之气。萃于一家。抑公以身而教之者。有以致之。铧之志学修行。诚于为先。亦可见遗韵之不沫。俯仰感叹。牵连书之以为跋。

五贤粹言跋庚午

编辑

静庵,退溪,栗谷,沙溪,尤庵五先生书。篇秩浩瀚。读者往往有当年不能究之叹。宪晦僭不自揆。尝欲节要为书。至作小序矣。坐病懒未就。寻常恨之。近日田子明,申言汝。相与汇分类次。略仿寒泉遗编。名之曰五贤粹言。此可见良工苦心。而四邻耒耟出。亦何必家操耶。昔朱子雅言。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四子之阶梯。今此书。虽谓之近思之阶梯。未为过也。后之读者。苟能沉潜反复。躬行心得。则其于上接洙泗,濂,洛,关,闽之渊源也。何有。若其惮烦劳。乐简便。取足于此。非今日所以纂集之意。朱夫子固已戒之于近思录卷右。而田申二君之意。亦如是云。

敬题景庙进讲时事迹后

编辑

右。景庙在代理时。命宫官朴公圣辂。收议继讲册子。仍下进讲之教者也。其师傅则梦窝金公。遂庵权先生也。宾客则趾斋闵公,玉吾斋宋公,寒圃斋李公,癯溪权公也。其书则朱书抄选。圣学辑要也。朴公后孙东镇。视臣此轴。奉玩再三。窃有感于当日。典学之勤。辅导之正。人物之盛。俱非后世所能及也。敢拜手稽首。别书幅纸。以附其下云。辛未正月八日戊戌。草莽臣任宪晦敬书。

朴公当辛壬士祸。卓然有以自立。扶植名义。亦尝伸救我西斋先祖矣。今见笔迹。又有感焉。盖两家事契之重。不可使后之人无闻。因幷识之。宪晦。书。

事一编跋。辛未

编辑

宪晦谨录哲庙,今上两朝敦谕及批答。取曲礼出拜君言之义。名之曰出拜录。又录先师梅山洪先生论学书。取朱子诗谨师传之义。名之曰谨传录。又录先考醉菊府君先妣孺人洪氏事行。取朱子诗持身慕前烈之义。名之曰慕烈录。既又取栾共子人生于三事之如一之语。合而名之曰事一编云。

书天地间文字卷后。示艮儿。

编辑

儿子艮得。年今五岁。从长者。闻双髻为华。辫发为夷之语。便即为髻。强辫之。坚不听。手不近胡钱。或固与之。掷地哭而远走。长者命持来。则辄用锥。贯其索而献之。长者戏呼以大明处士。则不辞而自称。渠不过口乳臭小儿耳。夫焉知华夷之辨。特以秉彜而有此。苟能扩而充之。义不可胜用矣。余甚奇之。付之以天地间文字一册。又作一诗与之。谁识春秋义。属之五岁儿。却惭七十老。不食首阳薇。崇祯二百四十五年壬申夏五月下浣。大明遗民。书。

敬书退,尤二先生真迹后。壬申

编辑

此退陶李先生朱书节要序草本。尤庵宋先生跋语也。今年春暮。余为先世延谥礼。作牙乡行。行至独醒得此。开卷肃然。恍若亲承謦欬于陶山舞凤之间。真尤翁所谓真不负此行者。而郑谦斋画,李槎川诗。亦可谓合浦之滨。添一明珠也。噫。此帖自洪而朴。自朴而郑。郑以后。又不知历几人。而归于余。至宝难私。化工无偏。有如此者。异日又不归他人。亦未可知。其惟读二先生书。学二先生道。世世勿替。则帖亦可以传之永久也欤。后之人勖哉。

六月炎天。非七十老人近笔硏时节。偶得夕雨骤至书。卢硕铉,田愚,金学曾适来同翫。雨止蝉声清。再书。

书金将军德龄传后

编辑

余尝读林将军庆业传。悲其与岳武穆事。古今一辙。为之扼腕裂眦。今见西河李公所记金将军事。亦然。噫。天既生此等人杰。又必生啄害之人者。何欤。从古啄害忠良者。竟不免身死家僇。自点之以逆伏诛。犹可见天道神明。独于金将军不然。又何其冤欤。夫彼之杀将军也。谓将军且将终身名俱灭。而将军之名未尝少损。光显于百世。宵小权奸之徒。腐臭澌尽无遗。而人犹欲戮既死之遗魄。以快仁贤之愤。是可为千古之鉴矣。然则将军之恨。亦可以少已也欤。抑将军则不无可以责备者。其传曰。善鞱晦。其鞱晦。犹有所未尽者欤。观于将军谓其弟德普语。将军亦已自知之矣。

题永历大统历书后。付儿艮宰。乙亥

编辑

吾畏友柳省斋。寄一历书。书之以大明永历二百二十九年大统历者。盖故北苑守直官王公德一在直时。每新历入冽泉门。辄刊去伪号。改印如此。以为香室写祝时所用。仍以副件。广布汉旅诸家。遂成故事。此其得于其胤俶说者也。是真所谓爱礼而存羊也。使尤爷而在者。其不曰周礼在鲁。吾将过王氏之门而诵之也欤。噫。吾东之用崇祯纪年已久。久则难变。然惟用永历。然后乃可以拄李玄锡辈。处三皇闰位之口。王氏之为是举。省斋之主是议。诚无容更议。但此尤爷所不许于石谷之言者也。其刱见而谓之不可轻改者。亦或无怪。然则如之何其可也。重庵金公之言曰。倘臣下建白。或断自宸衷。此说得之。窃所拱而俟也。家有息名艮宰。自五岁手不胡钱。自称大明童子者。见此历欲有之。故付之。仍又书此以示之云。是岁之中夏日。大明遗民任宪晦。书。

因之又有所感者。重庵金公书来曰。今欲大义之表章者有四。其一。朝宗岩大统行庙之荐。事体与大报坛万东庙无异。当画给田民。使之供粢盛而严守护也。其二。九义士忠义。如彼其卓绝。当施不祧之典。又于朝宗私荐之外。立祠宣额。幷享胡翰林。以致崇报之礼。其三。磐川沧海。学行志节。不可泯没。特赐褒赠之典。其四。王人之东来者。不可贱待。其入于仕籍者。随其才学。无官不拟。一与东国士夫。无毫发差殊。都监汉旅之垢蔑。一齐改正。盖此四事。皆非可已而得己者。而待王人一节。尤其大者。曾谓以小中华。知尊周之义而乃尔耶。诚不可使闻于天下后世也。春秋之法。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其孰能以此謦欬于执政者欤。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噫。再书。

或者曰。用永历而不用崇祯。是不亦忘崇祯耶。田愚子明曰。用永历。乃所以不忘崇祯也。诚知言哉。又书。

梅山先生书赠编跋乙亥

编辑

书赠前辈集中。未或无之。若其别立名目。勤勤恳恳。则未有盛于吾梅山先生。先生尝以世趍靡靡。实心为学者寥寥为忧。必欲诱进后学。共趍至善之域。使读书种子。不至殄绝者。实有满腔苦血。故凡于从游之人。无贵贱。无贤愚。无老少。辄谆谆然耳提面命之不足。又从以赠言者乃尔。是可但鼓舞振起于一时。亦将为嘉惠百世之图。惜乎。其原集之刊行也。以浩繁见删也。宪晦恒惧久而无传。近有徐政淳申春朝田愚等。与一时士友。合力入刊。于是乎可以广布。其有补于学者大矣。盖参是役者。皆于先生为私淑云尔。

书凡九十二首。其横说竖说。罔非为学之真诠妙谛。而大意则亦不过以忠信为主。以流俗为戒。读者宜知要焉。

皇明遗韵跋

编辑

呜呼。皇明遗帖。即锦溪鲁公。自日本入大明时。武夷书院诸生所赠别者也。生于东表。限以鲽域者。乃得与中华文献之士。际接而周旋如此。此可谓稀有之快事也。孰谓公遭逢乱离。漂泊东南。不幸也欤。余窃有羡于公之世也。呜呼。此等文字之不复渡鸭江。今已二百馀年矣。天运循环。无往不复。抑或有其日乎。呜呼。吾老矣。顾安得长年度世之术。如屈,左徒之为耶。却恐晦翁复起。空发一大笑也。呜呼欷矣。

砚铭

编辑

是砚。吾外王父洪公授吾母夫人。母夫人献于吾王考。王考传于吾先君子。先君子传于不肖宪晦。宪晦敬为之铭。时著雍涒滩泰之下浣也。

於戏玆砚。厥有渊源。外内两世。手泽俱存。矧吾皇祖。亦有雅言。其容之秀。其性之温。惟其似之。是以不谖。今我宝藏。敢不知尊。铭以传之。世世万子孙。王考尝谓吾母夫人曰。是砚之秀而温。有似于汝。故吾尤爱之云。

仁铭

编辑

生物为心。天地大德。人受以生。纯是隐恻。气拘物蔽。为蟊为贼。复之有要。惟己之克。当理无私。全体不息。所固有性。所当为职。希颜之徒。曷不自力。我之求仁。如射有的。

晩柏台铭丁卯

编辑

吾先师洪文敬公门人洪理禹。尝喜读朱子书。晩居栗洞。就其祢阡西岩下种柏。仍刻先师展墓诗翠柏饱经霜之句。名之曰晩柏台。又闻其右岩有崇祯御笔摹勒者云。盖其所寓意也广矣。同门西河任宪晦。为之铭曰。

栗里有石。天作之台。名以晩柏。义有自来。寂历翳冈。楼下卧吟。三复翠霜。秋阳思深。虽斮不僵。晩节益培。无负斯壁。立千仞哉。

虚斋铭。为田子明作。

编辑

天虚故列宿集。海虚故群流从。室虚则不致冦。舟虚则不受风。蓄德远害。靡所处而不当。茂矣哉。虚之为功也。

布被铭辛未

编辑

而欲为公孙子耶。而欲为涑水翁耶。中夜无寐之时。试思诚伪之如何。

绳铭

编辑

尼云生直。邹养亦以。胡今之人。曲不知耻。悬绳以石。其直如矢。女其监此。毋或骫骳。

内赐绣枕铭

编辑

内赐绣枕。作为长枕。以与三儿。仍为之铭曰。

不忘君赐忠也。不忘父命孝也。不忘天伦友也。一物而三善具也。汝其寤寐而不忘也。万子孙相守也。

内赐虎皮铭

编辑

前修所撤。坐固为妄。吾非正士。亦岂敢况。秪合高悬。敬君之贶。

孔朱画像赞

编辑

金河西诗云。天地中间有二人。仲尼元气紫阳真。夫后学之于前圣。孰非高山景行。而独称孔朱。何也。於戏。集群圣而大成者。孔子也。集群贤而大成者。朱子也。由百世之下。等百世之上。谓之天地二人者非耶。谨摹二真。以寓瞻慕。仍各为赞。书附下方。极知僭逾无所逃罪云尔。崇祯四庚戌五月庚戌。后学西河任宪晦。谨书。

前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圣。后有颜,曾,思,孟,周,程,张,朱之贤。不有以开之。孰从而受之。不有以继之。孰从而传之。是之谓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夫子。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不㤪天。右孔夫子

千五百年。元气乃会。笃生夫子。体全用大。日月宣朗。天地覆载。万世人文。遗言是赖。右朱先生

尤庵先生画像赞

编辑

周辙东迁。孔铎以鸣。宋舟南渡。朱子以生。明社北牖。先生以作。尊攘其义。诚正其学。天下之生久矣。一乱一治。谓先生孔朱后一人者非耶。

慷慨翁赞公手笔集字

编辑

知有国母。北面堂堂。地同北尹北亭李有。是堂忠幷定朴定斋吴阳。谷日星高悬。万世不亡。新防之山。草木亦香。

方正学先生画像赞丁卯

编辑

学术足以阐弘斯文。经纶足以润泽生民。文章则如含玉吐金。忠节则如秋霜烈日。苟考德而定名。其惟有明三百年第一人物欤。

方氏二烈女赞

编辑

方氏二烈女。即正学先生之女也。先生死时。二女俱未及笄。被逮过淮。相与投桥水死。其事甚烈。噫。彼为利害所昏。不知有君臣父子之伦者。亦独何心哉。当时西杨阁老。欲为传未果。后临海章岳作小传。余为之作赞。其详于先生忠节者。盖以称人之善。本其父兄厚之至也。赞曰。

宪宪方公。皇明宗臣。经济之学。黼黻之文。两朝鱼水。际会昌辰。感激图报。至治可臻。维天不吊。国步斯艰。奸臣得计。兵起北藩。头白鹃声。泪忆青田。噫穗及隆。忍开我𬮱。成王何在。谓已自焚。杖缞恸哭。声彻九天。口耳俱抉。不已其嗔。有词绝命。曰我殉君。不顾十族。自靖一身。聚宝门外。万古忠魂。忠魂万古。孰此至冤。郑媛蹈烈。友弟成仁。騈戮何伤。有光一门。亦有二女。贞淑其人。其操卓卓。其仁肫肫。迨公遘𥚁。俱未笄年。同时被逮。行过淮滨。惟淮有桥。其水清涟。长弟投下。自殉立慬。贞兮淑兮。名不负焉。临变赴义。丈夫犹难。视死如归。谁与为肩。银甁奇节。世旷事均。自是女英。玉友金昆。非公精诚。家庭有薰。所就烈烈。亦何能然。父忠子孝。有受有传。两节并弘。二理同全。岂若彼其。见利忘亲。富贵一时。腐臭千春。淮水可涸。英名不湮。我庸作赞。用警生民。

续梅花赞

编辑

先师梅山先生。尝作梅菊二赞矣。宪晦菊已续而梅则未也。山颓后十有六年丁卯冬。偶与梅相守于明刚山中。追成数语以赓之。盖尤切有感于古人拜梅花之义云。赞曰。

花中清香。独也寒梅。如玉之温。如雪之皑。不以尘污。不以霜摧。桃李灼灼。自是舆儓。荆棘青青。任彼仓魋。高士媲德。千载一回。清晨展拜。我怀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