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子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子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子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崔亚军
2023年子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录于《子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3月11日在子长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建设延安北部副中心和“四个子长”,大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疫情防控应对有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外防输入、人物同防”疫情防控要求,特别是西安、延安发生疫情后,从严从紧管控,第一时间对重点人群进行摸排核查,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和重点人员隔离,扎实推进疫苗接种,从严从紧管控,实现了“零输入、零确诊”。在这次战役中,全市干部群众闻令而动、全力战“疫”,各行各业坚守岗位、向险而行,“天使白”“公安蓝”“志愿红”成为子长最靓丽的色彩。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栽山地苹果1万亩,新建冷气库4000吨,安定镇被评为“2021年度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新栽良桑2000亩,养蚕4000张。新建、改建大棚和拱棚1600座。推广种植中药材3000亩。建成规模养殖场42个。陕果集团子长农产品物流园区建成投运。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个,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7个。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市19个煤矿建成投产15个,1个具备联合试运转,3个正在建设,生产原煤1162万吨。支持油气企业开发建设,生产原油77.58万吨,天然气产值9.67亿元。第三产业稳中有进,积极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在延安、西安分别举办了“游在延安、吃在子长”品鉴会、“子长臻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暨电商产销对接会。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869户,新增“五上”企业15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2.9%。

(三)脱贫成果有效巩固。健全工作机制,确定11名县级领导包抓11个镇(街道),30名县级领导联系30个脱贫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新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员327名,落实帮扶干部3783名。制定出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政策文件,全力补短强弱。各级各类财政衔接资金60%以上整合用于扶持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住房、教育、医疗、低保等保障措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四化机制”得到了各级的充分肯定。

(四)项目建设提质增速。成立抓项目、争资金工作专班,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的“四个一”推进机制,全市94个重点项目开复工88个,其中延安市级重点项目26个全部开复工,项目规模、完成投资、开工竣工等方面在延安市各县区综合考核中位居前列;本级十大重点项目开复工9个;城乡20件惠民实事开复工19个;人大代表票决的10个民生实事实施8个。积极谋划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各类专项资金,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1.14亿元,超出去年2249余万元;发行专项债券项目5个,债券资金1.73亿元,是去年发行的2.54倍;上报审核通过2022年专项债券21个,总投资21.26亿元。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2个,总投资157.16亿元,其中新签约项目18个,概算总投资73.6亿元,引进省际到位资金42.8亿元。引进外资411万美元,实现“零”的突破。

(五)城镇建设更有质量。着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高速公路连接线、安坪桥、环城路网薛家沟段和桃树洼段建成通车;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完成;瓦窑堡长廊健身步道建成投用,黄家山停车场开工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城区雨污分流一期和陈家洼沟段污水管网工程建成投用。综治、公安等单位的社会治理平台同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平台实现了视频资源共享,城市管理水平提档升级。安定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加快推进,杨家园则、涧峪岔重点镇集聚、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六)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深化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新设立秀延、栾家坪2个街道。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等工作,梳理便民服务事项清单96项。积极推行市场监管清单制度,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全面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市镇村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落实减税降费和金融普惠政策,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180万元,填补了外贸进出口的空白。

(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8.6万亩,补植补造新一轮退耕还林9.9万亩。全面推行市镇村三级林长制,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积极推广新能源,城区新能源公交车普及率达到100%。大力开展“一区三线”“散、乱、污”等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关停不合格企业111家。秀延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Ⅳ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7天。

(八)民生事业保障有力。大力支持就业创业工作,发放创业小额贷款2077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子长市中学新校区,第一小学,第二、三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5600个。深入推进“健康子长”建设,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中山街、米粮山被列为“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子长唢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圆满完成协办的陕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两项”赛事,我市被评为“最佳赛区”,五人制足球赛荣获县(区)组团体一等奖。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发放社会救助金1.29亿元。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部下降。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稳控机制,越级访和“非访”明显减少。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融资等违法犯罪,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九)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到政府自身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行政府权责清单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100%。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修订完善10个政府工作制度。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加强审计监督,不断完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等制度,有效防范政府廉政风险。

各位代表!2021年我们遇到的困难超过预期,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砥砺前行,经受住了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新冠肺炎疫情、极端气候等带来的严峻考验,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特别是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勠力同心、扎实苦干,干成了许多大事、办好了一批实事、解决了不少难事,成功实现撤县设市,开启了城市建设新纪元。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发展为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要求,打好政策“组合拳”,全力稳增长、促投资。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35.67亿元,年均增长6.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7亿元,年均增长7.75%;地方财政收入9.57亿元,年均增长19.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21%、9.73%;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2018年荣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2021年荣获“中国高质量发展百佳示范县市”称号。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产业引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耕地、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和20万亩左右。建成延安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31个。山地苹果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建成全省第一个省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被农业部、财政部命名为“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示范县”。累计发展规模养殖场142个。蔬菜、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面积逐年扩大。新寨河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农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7.14亿元增加到9.38亿元,年均增长5.26%。围绕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动煤油气能源产业链转化延伸,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6家,建成天然气净化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10个。支持煤油气企业扩能增效,煤炭产量在千万吨以上运行并稳步增长,原油产量稳定在75万吨左右,天然气产量逐步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57.69亿元增加到83.3亿元,年均增长5.36%。创建成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钟山石窟、龙虎山3个国家3A级景区,入境游客累计达到3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9亿元。全面落实金融惠企政策,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0108户,入库“五上”企业92户。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29.81亿元增加到40.43亿元,年均增长8.69%。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项目支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通过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重点项目融资等方式,有力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子长至延安、子长至清涧2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子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西榆动车组“绿巨人”停靠子长,我市正式迈入“复兴号”动车时代;华能350兆瓦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发电,是全国首例一次性建设96台3.2千瓦机型300兆瓦大容量机型集中连片山地风电场;建成煤炭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并上线运行,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羊马河煤矿、净水厂、公益性公墓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重大项目36个,总投资162.6亿元,到位资金131.7亿元,华能、国电投、省水务、省果业、内蒙古汇能、延能等大型企业落户子长。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城乡融合,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交通建设力度空前,新修和改造公路913.65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338处,解决了11.2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城乡居民“一户一表”改造,行政村通动力电达100%。光网实现全覆盖。清水园、顺骋佳苑、湫沟台小区等一批商住小区建成入住,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1个。城区供水、供气、供热覆盖面逐年扩大。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1.8平方公里。安定镇被确定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安定、杨家园则2个镇荣获全国文明镇称号,马家砭等3个镇荣获国家卫生镇称号。城镇化率提高2.13个百分点。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累计改造卫生厕所1.27万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5%,“生态乡村”“清洁乡村”实现全覆盖。安定村被授予“中国传统村落”称号,廖公桥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凉水湾等3个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标本兼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累计造林36.7万亩,林草覆盖率提高到52%。蜜蜂峪等5个村被确定为全国森林乡村。治沟造地2.59万亩,土地综合整治4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全面推进河长制,投资2.85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站)22座,重点区域雨污分流5处,污水处理率达到95.87%。秀延河水质持续向好,出境断面水质消除了劣Ⅴ类。完成了城区35吨以下燃煤锅炉拆改任务,实施了燃煤集中供热清洁化改造工程,落实城区烟花爆竹禁放、农村秸秆禁烧等措施,推广新能源和天然气利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1%以上。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6%。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探索推行了“集团化办学”“园际联盟”等办学模式。综合医改持续深化,荣获了“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显著县”等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医疗保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建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大病保险为延伸、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网。涉农改革深入推进,完成了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流转土地7.12万亩,所有行政村建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深入实施“八个一批”工程,82个贫困村、10134户26688人如期实现脱贫退出,荣获“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顺利通过验收。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124个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建成9个镇(街道)文化站、194个村(社区)文化室。残疾人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全国残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现场会在我市召开,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新建8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共建共享,治理能力不断强化。全力防范金融风险,化解政府隐性债务5.33亿元。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和多元化解机制,信访积案大幅下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加强双拥共建工作,我市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省级文明城市通过复验,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持续深化“平安子长”建设,健全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始终保持惩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扫黑除恶斗争进入常态化,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此外,统计、审计、气象、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充满艰辛的五年,也是收获满满的五年,特别是成功实现撤县设市,在我市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27万干部群众,向驻市单位、驻地官兵和广大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子长建设发展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市域经济不强,城市基础设施短板较多,与“市”的要求和建设延安北部副中心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产业结构不优,特色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发展优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较为突出。三是社会事业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增进民生福祉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四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压力持续加大。五是撤县设市后,政府系统用“市”的理念、标准、格局谋划工作思路不能与时俱进,抓工作推进的办法和措施还不够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子长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特别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打造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延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加速释放,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延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对子长厚爱有加,支持子长建设延安北部副中心,为我们“量身定做”了诸多利好政策。子长市第二次党代会描绘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更加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机遇,凝心聚力、追赶超越,就一定能够实现子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十四五”发展规划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双轮驱动”,围绕建设延安北部副中心目标,坚定不移实施“高端能化支撑、特色产业引领、文化旅游推动、公共服务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一主三化”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延安经济、文化、创新创业副中心,奋力建设新时代富裕子长、文化子长、宜居子长、幸福子长。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和8%左右。到“十四五”末,实现“双突破五提升”,即生产总值突破18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经济质量、城乡建设、人民生活、生态环境、改革开放明显提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今后五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一)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扎实推进“链长制”,着力构建具有子长特色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做优农业。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升以粮食为主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推动区域特色产业科学布局、集约集聚、精准覆盖、全链发展,不断优化提升以山地苹果为主导,棚栽、养殖、薯桑、中药材、小杂粮为补充的“一主三带四区”农业产业布局。创建省级、延安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1个,培育重点龙头企业5家以上,精心打造陕北区域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做强工业。坚持“扩煤、稳油、增气、兴电、促转化”的发展思路,聚力打造陕北区域性高端能化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子长矿区总体规划》报批实施,力争涧峪岔、张家岔、中庄煤矿开工建设,煤炭产能达到2500万吨。建设智慧煤矿,实现煤炭智能化开采。完善铁路专用线、公路港、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增强煤炭调运能力。积极支持油气企业创新推广新技术,原油产量稳定在75万吨左右,天然气产量达到20亿立方米。调整优化工业园区规划思路,以延长传统能源产业链条为主,推动煤化工、煤电、煤油、煤气综合利用发展,加快推进100万吨洗衣中煤多联产循环综合利用、清洁高效热电联产等项目前期工作,促进能化产业向清洁低碳转型。稳步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年发电16.8亿度。做大第三产业。以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助推第三产业发展,全面实施《子长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快以“一城一堡一窟一山”为重点的精品景区景点建设,构建“一核一廊一环三区”旅游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市。积极融入延安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和黄河流域红色旅游走廊,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心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全力打造陕北地区创新创业新高地。加快提升物流现代化水平,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打造陕北区域物流基地。

(二)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一体推进,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一是优化城镇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积极构建“一主三副、两轴互动”的新型城镇发展格局。按照“东优西延、南拓北扩”的思路,持续拉大城市框架,形成“七谷展翼、两川荟萃”的城市布局。把挖掘利用城区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品味的重要抓手,围绕毛主席旧居和瓦窑堡会议旧址,以保护和恢复为主,加快推进瓦窑堡下河滩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启动修复瓦窑堡老城墙,对老城内古院落分批次改造提升,并合理建设展览馆、培训教学点、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引入子长特色小吃,将瓦窑堡老城打造为集吃住游和教育培训一体化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二是提升城市承载功能。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入实施城市功能修补、交通拥堵疏通、环境品质提升三大行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争取实施“引黄工程”,建成红石峁水库,提升中山川、魏家岔水库供水保障能力。争取建设子安高速、子横高速、国道340,实施国道210、省道205改建工程,形成“两横三纵”骨架公路网。完善供电、供热、供气等设施,建设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四馆一场”,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创建成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三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加强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三)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抓好污染防治,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严守生态红线和环保底线,狠抓大保护、大治理,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国家储备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林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综合防护效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0%。二是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提升环境质量,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力争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三是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加强农业、工业用地土壤保护与修复,严格用地准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面落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企业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主体责任,强化政府引导支持,采取煤矸石、油污泥制建材、集中处置复垦绿化等措施,推动煤矸石、油污泥有效处置利用,解决其乱排乱放或无处排放的问题。加快油气开发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步伐。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严格执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倒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有序调整。

(四)纵深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充满活力的延安北部副中心。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小切口改革释放大活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是推进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提升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扎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三医”联动,加快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扩大对外开放。紧盯中省市发展战略规划,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积极策划包装、引进和建设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累计引进内资1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不低于200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企业突破2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0万元。三是激发新经济发展活力。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方向,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应急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企业10家、新经济平台5个。

(五)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健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是着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坚持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优先投资就业带动能力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产业,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产业投资拉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 %以内。二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优化学校布局,建设一批标准化学校,加强校(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工作;支持子长市中学与知名学校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三是扎实推进健康子长建设。改造提升8个卫生院,新建2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建设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力打造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健全完善重大疫情预防控制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发展体育事业,积极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四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治理体系。全面落实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确保生产安全。优化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扎实推进法治子长、平安子长建设,强化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全面做好2022年各项工作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市政府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子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6%和8.2%。

同时,市政府经过广泛征集、遴选,拟定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12件民生实事:一是子长东高速出入口防疫检查点建设项目;二是高速公路连接线提升改造项目;三是中医院智慧门诊建设项目;四是中小学幼儿园燃煤锅炉改造项目;五是瓦窑堡长廊薛家沟段建设项目;六是山地苹果提升改造示范项目;七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项目;八是城区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九是陈家洼上山道路维修改造项目;十是妇幼保健院核酸检验实验室建设项目;十一是杨家园则镇居民饮水改造提升项目;十二是城市公共交通及站点公益广告建设项目。

各位代表,人民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第一选择”、人民群众的满意是“第一标准”,越是人民群众盼的、越是我们要干的!对于票决确定的民生实事,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办理,努力做到件件惠民生、桩桩暖民心。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围绕“一主三带四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深入推进“5+X”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狠抓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严格查处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确保粮食稳产,着力提升“菜篮子”供给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稳步推进“三个产业带”建设,大力实施苹果产业“百千万示范工程”和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新建美丽果园8个,产量达到10万吨;新建、改建大棚和拱棚1000座,示范推广种植马铃薯脱毒良种1万亩,改造提升桑园5000亩,新发展特色中药材3000亩,建成规模以上养殖场16个。加快推进“四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建设产业强镇1个,发展一批产业强村。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支持陕果集团子长公司加快项目建设,推动苹果、蚕桑、小杂粮等农产品创新研发,提升产出效益。引导鼓励经营大户补上精细加工、冷藏冷链和品牌建设短板,实现产销一体化。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个、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10个,创建成为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市。持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大品牌建设和营销力度。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保持工作力度和政策强度,全面落实“四化管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扎实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改厕、污水处理等工作,不断健全长效清洁机制。新建改造卫生厕所3150座,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

(二)力促工业扩量提质,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重要抓手,建园区、上项目、稳产能、保供应、促提升,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加大煤油气开发力度。推进煤炭产量稳步增长,车村一号井、甄家沟、恒发3处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力争禾草沟一矿、永明、南家咀3处煤矿核增产能135万吨,扎实做好涧峪岔、张家岔、中庄矿区建设前期工作,生产煤炭1360万吨。全力做好油气企业环境保障工作,生产原油75万吨、天然气10亿方。二是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开工建设100万方天然气金属切割气(液化)项目,加快推进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园区标准化厂房和园区冷链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做大工业园区总量。全力支持煤炭产业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引导煤炭企业扩大煤炭产品上线交易量。三是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动华能兔河、羊圈山各49.8兆瓦及余家坪镇10兆瓦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5月底前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实施好5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整市推进工程,加快华能南沟岔20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力促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突出文化旅游推动,不断壮大第三产业。以文化旅游为引领,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推动第三产业稳中有进、进中向好。一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历史、红色、生态、民俗”四大文化板块,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完成子长革命烈士纪念馆改陈布展,实施好文昌山龙虎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瓦窑堡老城下河滩基础设施建设、安定古镇基础设施改造等工程,提升瓦窑堡革命旧址、钟山石窟等景区品质;完善吃住行等旅游产业配套建设,开发推出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提升旅游综合效益。持续抓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发展,力争将我市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启动编制《子长市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加强对周家硷联席会议旧址、王家沟毛主席旧址、灯盏湾谢子长逝世地等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协同发展。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总要求,多措并举推动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尽快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促进消费市场快速回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培育电商经营主体1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建设子长小吃美食街区,创新营销模式,推动子长小吃“走出去”。做活做优“夜间经济”,鼓励支持“直播带货”,促进消费提档升级。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落实纾困惠企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994户、“五上”企业15户以上,非公经济占到经济总量的33.2%。

(四)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和引进作为扩大投资、推动发展的总抓手,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全面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前期推进、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是做好项目储备和争取。紧盯中央和省市投资导向,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两大方向,谋划一批投资量大、建设条件成熟、带动效益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建立横向联合审批和纵向协调对接的长效机制,提高项目争跑动力,健全完善中央预算内和债券项目储备库。以已申报的61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21个债券项目为重点,赴省到市,跟踪协调,持续加大争资金跑项目力度,力争更多项目挤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二是狠抓项目建设。全市安排建设项目125个,其中新建项目97个、续建项目28个,总投资229.5亿元,年度投资102.6亿元。我们将认真落实项目联席会议和市长调度制度,严格实行“领导包抓、部门包建、清单管理、分类推进、考核奖惩”工作机制,继续开展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活动,突出抓好重点项目跟踪对接和过程管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季度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50%以上。认真落实新的统计政策,狠抓项目入库入统工作,确保项目投资应统尽统。三是强化环境保障。紧盯堵点难点抓要素保障,在更多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上见成效。做细做实项目规划、环评、审批等各项工作,有效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严厉打击破坏项目建设的人和事,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五)坚持城乡一体推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发展“一张图”,着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功能。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市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全域空间要素协调管控,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完善中心城区规划体系,管控土地开发强度和建筑形态,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二是提升城镇建管水平。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市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完成芋则湾道路改建,实施210国道子长段和环城公路冯家屯段改造工程,“一点一策”治理城市拥堵。建成秀延河休闲长廊薛家沟段,合理布局建设城区停车场,改造供销社、农科所家属楼等4个老旧小区,启动桑树坪棚户区改造和桃树洼沟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加快水务信息化大楼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融入“一区三线”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中,努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文明城市环境。探索推行“一镇一策”,充分挖掘和发挥乡镇特色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优化乡镇产业布局,增强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三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合理确定村庄布局,不断完善农村水、电、路、气、网络、物流等设施,推动公共基础设施覆盖到村、延伸到户。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群众评议等制度,健全各类基础设施管护和绩效评价长效机制,确保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系统治理,深入推进降碳减污,厚植美丽子长绿色底版。一是持续加强生态建设和管护。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快国家储备林、黄土高原生态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涉林项目建设,力争完成营造林10万亩。高度重视封山禁牧、森林防火、征占用林地审批等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面加强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同时,加快退耕还林野外勘界、登记、确权工作,全面完成确权发证。二是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落实落细各级河长责任,持续开展河道“清四乱”,强化沿河排口、村镇、工矿企业等重点区域污染管控,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好转。积极推广电、气、光伏、光热等清洁取暖方式,扎实开展扬尘污染、燃杂燃非等专项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以上。加大工业固废、危险废物执法检查和无害化处置力度,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加快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乡镇垃圾中转站设施配置及运行等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健全完善环境保护常态化监管机制,注重源头防范,严格环境准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七)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在改革中添动力,在创新上求突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发展质量。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职能,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积极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依托陕西“财政云”平台,稳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全面运行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扩展惠民补贴发放服务范围;加快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步伐,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承接高考综合改革,继续深化教育评价,优化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双减”落地见效。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加进博会、丝博会、农高会等各类投资贸易活动,扩大特色优势产品外销和进出口规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万元。加快融入延安、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产业体系,推动优势互补,做好协同发展文章。坚持全民招商与专职化招商并重,突出领导带头招商,着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力争引进新项目不少于6个,到位资金43亿元以上。三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借助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平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我市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转化、应用先进技术成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瓶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八)注重民生事业发展,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推动民生事业全面改善。一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创建工作,加快基础教育补短提升,探索符合子长教育事业发展的模式,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二是推进“健康子长”建设。启动市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工作,全面加快中医院迁建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市镇两级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作;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细胞示范县创建,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严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关口,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工建设瓦窑堡新区文化中心,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加大子长唢呐挖掘和传承力度,加强演奏骨干培养,打亮“子长唢呐”品牌;积极做好“子长道情”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四是提升社会保障能力。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和岗位精准推介,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6%以内。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提高异地就医资金结算工作效率。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好城乡低保、五保、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资金发放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九)统筹抓好安全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加强疫情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等能力建设,有序推动疫苗接种,坚决筑牢疫情防线。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防范,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抓好煤矿、燃气、危化品、交通等领域安全监管工作,严防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巩固双拥创建成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教育,推动全民守法崇法护法。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做好今年和今后五年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从群众的需求和感受出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努力让子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政府系统要深刻把握“稳”的要义和“进”的要求,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以政府治理能力之强,助子长高质量发展之势,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让忠诚成为政府最深厚的底色。旗帜鲜明讲政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让法治成为政府最基本的遵循。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处理社会事务,让法治精神渗透到政府工作每个环节。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执行协商民主有关规定,高质量办好议案、建议和提案。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提高行政立法、司法、执法的质量。健全市政府各项工作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全面有效落实推动行动大担当、事业大发展。

三是坚持勤勉奉公,让服务成为政府最永恒的主题。主动转换工作视角,把“服务至上”理念融入政府治理和服务全链条,更多地从群众和企业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抓落实,把麻烦留给政府,把方便送给企业,把评判交给群众。理解基层压力、关心基层难处、支持基层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下沉,努力为基层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四是坚持务实而为,让实干成为政府最动人的旋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比学赶超”贯穿于各项工作,实行重点任务专班推进、急难险重专项攻坚,推动政府上下“比状态、拼干劲,比担当、拼服务,比效能、拼作风”,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切实抓好“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清单式管理、项目化实施、节点式督查,力促各项工作迭代深化、提质增效。

五是坚持廉政建设,让廉洁成为政府最高度的自觉。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分担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化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倡导厉行节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人民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凝心聚力、追赶超越,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五个扎实”: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五项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防返贫“四化机制”:立体化排查核实、网格化监测预警、长效化帮扶救助、全程化评估退出“四化”机制。

国土绿化行动:主要包括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社会造林,强化森林、草原经营管理,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培育国土绿化新动能等内容。

“一区三线”:“一区”即城乡接合区,“三线”即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河流沿线。

“双随机、一公开”: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两项”赛事: 2021年6月陕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子长赛区太极拳(市区组)、中国象棋(社会组)比赛。

“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五项管理”:加强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

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注重中国国内市场,提升自身创新能力,避免过于依赖中国以外市场,同时保持对外开放。

“一主三副、两轴互动”:“一主”即子长市中心城区;三“副”即杨家园则镇、安定镇、涧峪岔镇三个重点镇;“两轴”即国道210串联李家岔镇、安定镇、瓦窑堡镇、杨家园则镇、马家砭镇的城镇发展主轴,沿子横高速和省道205串联涧峪岔镇、南沟岔镇、玉家湾镇、瓦窑堡镇、余家坪镇的城镇发展次轴。

“双核驱动”:即经济发展、文化提升驱动。

“一主三化”:“一主”即以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为主;“三化”即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主三带四区”:“一主”即山地苹果主导产业,“三带”即中部秀延川设施高效农业产业带、南部特色水果产业带、北部重耳川生态蚕桑产业带,“四区”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省级马铃薯示范区、陕北小杂粮生产加工示范区、延安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一城一堡一窟一山”:指安定古城、瓦窑堡、钟山石窟、高柏山。

“一核一廊一环三区”:“一核”即全域旅游综合服务集核;“一廊”即秀延河景观廊道;“一环”即子长旅游大环线;“三区”即北部和西部部分区域形成以黄土高原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体验为主的黄土风情体验区,以秀延河为轴线、在中部区域形成的历史红色感受区,南部和东部部分区域形成以休闲观光、工业旅游为主的休闲观光旅游区。

“东优西延、南拓北扩”:东优,即优化产业及产业服务中心的空间布局;西延,即向西拉大城市框架(延伸到郭家坪环城西路)扩大建设用地规模,打造功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瓦窑堡新区。南拓北扩,即南北向拉大城市框架,形成七个功能相对完善的组团。

“七谷展翼、两川荟萃”:“七谷”即袁家沟、刘家沟、冯家屯、赵家沟、薛家沟、张家沟、陈家洼;“两川”即秀延川和南河川。“七谷展翼”即向南北两个方向,生长出七条二级河谷组团,缓解老城区的高密度人口,拓展用地空间;“两川荟萃”即疏解老城区综合服务中心的职能,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拓展出三个城市副中心,并形成老城、西城、南城、东城四个城市片区。

“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5+X”农业产业:“5”即山地苹果、畜牧业、棚栽业、薯业、蚕桑业五项产业;“X”即因地制宜做优中药材、小杂粮、菌类、蜜蜂等特色产业。

苹果产业“百千万工程”:创建村组100亩、乡镇1000亩、县区10000亩的苹果高质量发展核心区。

“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城市更新行动:对旧城区内功能偏离需求、利用效率低下、环境品质不高的存量片区进行功能性改造,打造成为新型生产生活空间,以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老一村”改造为主要内容。

“亩均论英雄”改革:通过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