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NLC404-01J002036-54418 新民校刊 1936年5–06期.pdf/8

本页已校对

与邓再青先生讨论潮拉的一些问题 初中三上邱逸群

我刚进本校不到几天,即看到我们的校刊上发表着几篇关 于新文字的文章。同时,又见到校里的先生们在发起组织新文 字研究会,这真使我感觉到莫大的兴奋。

两个多月以前,我在某校念书,这校里的先生们对于拉运 不但不关心到,甚且不赞成的也有,他们说:“中国字不必改 革,照原来这样子好啦!”在平时,有些学生在壁报上面发表 关于拉丁化新文字的意见和用新文字写作的文章时,他们都不 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东西,以此便可知道他们对于新文字运动的 不关心,其思想之落后到了什么程度,不言可知。

闲话少说,言归正题。这里,我所要讲的是关于上期本校 校刊上邓再青先生所做的“对于潮州话写法拉丁化音素的商榷” 的一些粗浅的意见。

邓先生所说的是针对着一九三五年所出版的潮拉草案;现 在潮拉的统一方案已发表了,有些关于邓先生所说的也已改过 来了,如v改为bh是。但邓先生所说的第二,四,六三条, 我可有点意见:

一,关于第二条之“ao,ei之改为au,yi,”前者我因为对于 我国语言的变化——尤其是声韵的,没有什么考研,所以不敢 一言断定。至于后者的改ei改为yi,我以为大可不必,因在北 方音中,e是读作ㄜ,i作ㄧ,ei=ㄜㄧ(即呃音,fei——非 韵)大抵是可以的,又北方话中的y是作ㄩ,那ㄩㄧ是北方音 所没有的,潮州音更其罕见,而潮拉方案中的y是作“余”音, 照音韵拼起来成yi音(余于切),相当于暹交的อืย,那是潮音 没有的,为着使各地的,语言(尤其是北方的)有共通性与较易 于交融起见,我以为无须更改它。

二,关于第四条。ung我以为最好是改作onq,不作ong ,iung我以为可照现在北方话与潮拉方案所规定的yng为宜。

三,关于第六条“ia………无论在何处凡单独做音段的改 i为j”,这点邓先生的意见大概是以为要使其划一而不致多麻 烦吧?但其实不然,本来的i之所以要多一j的音来变换,是 因为恐怕在读音时要引起混乱才这样变换,且ia(呀)是北方 话或其他方言以及国际间的拼音法都一样,如i完全改为j, 那对于国际上的语言又有多少不同之处,因国际上的多读作 ㄖ或ㄗ音。

以上是我的粗浅之见,或许也有些不尽善处,希从事拉运 的先生们多多地来参加讨论。

(编者按:本文作者逸群是一位好学的同学,他凭着已认识 的一套注音符号为媒介,读懂了新文字,这种自学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