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武器論」救不了反動派的命

「唯武器論」救不了反動派的命
南京空軍某部革命大批判小組
1970年1月29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革命的文藝作品寫革命戰爭,一定要大力宣傳革命人民所獨有的精神原子彈——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的無比威力,大長革命人民的志氣,大滅階級敵人的威風。只有這樣,才能用無產階級戰爭觀教育和武裝廣大革命人民,敢於用「小米加步槍」打敗敵人的飛機大炮,敢於用精神原子彈戰勝敵人的物質原子彈,以革命戰爭消滅侵略戰爭。

可是,反動影片《戰上海》的編導者,卻公然以反映革命戰爭為幌子,散布反動的「唯武器論」,妄圖以此動搖革命人民的必勝信心,使革命人民不敢以革命戰爭消滅侵略戰爭。這是一切鼓吹資產階級戰爭觀的修正主義文藝作品慣用的一種手法。

毛主席教導我們:「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林副主席指出:「什麼是最好的武器?不是飛機,不是大炮,不是坦克,不是原子彈,最好的武器是毛澤東思想。什麼是最大的戰鬥力?最大的戰鬥力是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是勇敢,不怕死。」有了毛澤東思想,就能打敗一切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在解放上海的戰役中,我軍在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高度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歷時十五天,就全殲國民黨反動軍隊十五萬餘人,解放了上海。這就再一次用鐵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

反動影片《戰上海》,為了鼓吹其「唯武器論」的黑貨,竟然顛倒黑白,歪曲歷史事實,在影片中大肆吹噓國民黨反動派的所謂「實力」。什麼「一萬五千多個碉堡」,什麼「三四百輛坦克」,什麼「七八百門大炮」等等,並通過匪首反覆叫囂:「這些足夠共產黨啃半年的了。」好厲害,一張口就是「半年」。我軍所進行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加在一起也不到半年時間,就基本上殲滅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精銳兵團。影片編導者賣力地為蔣匪幫吹噓,無非就是要宣揚敵人的所謂「武器精良」,「不可戰勝」。

為了鼓吹「唯武器論」,影片編導者肆意醜化我軍,把革命軍隊的幹部、戰士誣衊為一群大炮的拜物教徒。我軍師長被敵人的坦克、大炮嚇破了膽,當我軍選擇蔣匪「嫡系」部隊頭目邵壯的陣地為突破點時,他怎麼也想不通,因為「邵壯的坦克、大炮要比劉義多四、五倍」。此時,迷信大炮的方軍長說什麼「我們首先集中全軍的炮火來個突然襲擊,把邵壯的坦克、大炮變成一堆廢銅爛鐵」。如此一席話,竟然使這位師長「茅塞頓開」,思想通了。我軍戰士也被誣衊得不象樣子,他們把勝利寄托在大炮上,甚至想着只等大炮響過,「背上背包就進上海了」。而在敵人頑抗時,又一籌莫展,發牢騷說:「費這牛勁,一頓炮就衝過去了。」這一切在宣揚什麼?都是為了鼓吹「武器萬能」、「大炮製勝」,「只要有了大炮,就有了一切」。

為了鼓吹「唯武器論」,影片編導者特意捏造了兩場戰鬥。一場是外圍戰鬥,我軍用大炮一轟,就突破了敵人的外圍防線。接着,編導者把鏡頭一轉,又製造了一場所謂蘇州河橋上的攻防戰。在這裡,我軍沒用大炮,竟無法向蘇州河北前進一步。戰士一個個負傷、犧牲,連所謂的「戰鬥英雄」趙永生也沒有完成任務。軍政委也只有嘆息「戰鬥進行得不大順利呀!」圍繞着大炮展開的兩場戲:一場有大炮就勝了,一場沒有大炮就敗了。表現手法不相同,反動目的是一個。那就是編導者企圖散布:沒有足夠的現代武器,就不能進行革命戰爭,更不能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

其實,影片編導者的這種理論,並不是什麼新玩意兒,不過是從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那裡揀來的一些破爛而已。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早就叫嚷什麼原子彈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絕對的武器」,胡說什麼一切國際問題的「調子將要由火箭、原子彈和氫彈來定」。但是,正如毛主席早就英明地指出的:「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反動影片《戰上海》的編導者,大肆吹噓「唯武器論」,挽救不了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一切反動派,只能暴露出他們是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應聲蟲的可憎面目。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