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專家」和農業教育革命
「土專家」和農業教育革命
江蘇省靖江縣的調查報告 |
|
《紅旗》雜誌編者按:這篇材料生動地描寫了貧下中農熱愛「土專家」的情形和培養「土專家」的途徑。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加上各個公社都注意培養一批自己的「土專家」,貧下中農子弟就不會「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識爹和娘」了!
「土專家」是在兩條路線激烈鬥爭中開放出來的花朵,不少年青的「土專家」是貧下中農的好後代。這是江蘇省靖江縣大興公社貧下中農對不脫產農業技術員的讚美稱呼。
一九五八年,大興公社在毛主席無產階級教育革命思想的指引下,全社各大隊紛紛辦起了紅專學校。學員全部是土生土長,隊來隊去,他們學政治,學文化,拜貧下中農做老師,在田頭做功課。據當時不完全的統計,全公社二十個大隊共培養出「土專家」一百五十多人,對發展農業生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正當這支隊伍蓬勃發展的時候,劉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了一整套信「洋」不信「土」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鼓吹「專家治農」,「大老粗」不懂科研的謬論,一刀砍掉全部紅專學校,妄想把這支新生的農技隊伍扼殺在搖籃之中,使茁壯成長的農業技術隊伍遭到了摧殘。
一九六三年五月九日,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浙江省七個關於幹部參加勞動的好材料》的批語中,明確指出:「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三項偉大革命運動」。毛主席的教導,為群眾科學研究指明了方向,全公社聞風而動,從大隊到生產隊都設立了群眾科學實驗網。一時被修正主義路線整下去的「土專家」又重新活躍起來了。幾年來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現在公社有社辦農技站,大隊有五到七人、生產隊有三到五人的科研小組,全公社有八百多個農技員。這支科研大軍,在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迅速成長起來。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戰鬥洗禮,變得更加堅強了。
貧下中農最歡迎「土專家」
編輯「土專家」大都是無限熱愛毛主席,並有着豐富實踐經驗、有革命幹勁的貧下中農、革命幹部和經過幾年勞動鍛煉的知識青年。他們不脫離勞動,不脫離群眾,不加重群眾負擔,既是社員又是技術員,又是毛澤東思想宣傳員。有不少是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他們受到了貧下中農的熱烈歡迎。
「土專家」同貧下中農心連心。他們急貧下中農所急,想貧下中農所想,種田為革命,一心為革命。一九六五年夏天,七一大隊松柏垡生產隊的棉花剛出土不久,就遭到了蟲害。在兩三天內,有十三畝棉苗死去百分之七十。生產隊的「土專家」看到集體經濟受到損失,貧下中農辛勤培育的綠油油的棉苗成片死去,非常着急。「土專家」薛美芳急得哭了。為了找出病根,她和其他幾個「土專家」一連幾天蹲在受害的棉苗旁,象伺候生病的親人一樣,廢寢忘食地觀察蟲害的情況,終於找到了危害棉苗的象鼻蟲。他們拿着捉到的象鼻蟲請教縣農技站和縣農業局,想不到有的技術員卻不以為然地說:「書本上沒有講到這種蟲子」,「就是有這種蟲子,也不會危害棉苗。」「土專家」聽了這些沒有一點貧下中農感情的「洋專家」的話,肺都氣炸了,他們堅定地說:「我們自己搞,一定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迅速撲滅蟲害。」救苗如救火。他們經過反覆試驗,用六六粉治蟲、糖酸誘殺等方法,終於制服了蟲害。公社立即進行了推廣,使全公社二千五百多畝受害的棉苗都脫了險。老貧農顧炳生激動地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薛美芳他們就是我們貧下中農的『土狀元』。」
從兩個農技站的對比中,也可以看出群眾愛的是「土專家」,厭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知識分子。一個是設備條件好的縣農技站,有皮尺、噴霧器、天平等一大堆測驗儀器。一個是一無設備、二無「洋」本本的公社農技站。在分工上兩個農技站各有不同。縣站是敲鑼賣糖,各管一行。管棉花的不管稻,管稻的不問棉花。公社農技站是樣樣管,行行抓,分工不分家。縣農技站的一些技術員,出門手裡拿着一根尺,騎上一部腳踏車,到一個地方就是測測,算算。群眾說他們腳踏車騎騎,解決不了多大問題。公社農技站的「土專家」出門帶的是毛澤東思想,搞的是三大革命,擺開兩條泥腿子,深入田頭,到一處就是學學、乾乾,動嘴又動手。今年春天水稻育秧時,縣農技站的人在田頭指手劃腳,提出這個規格,那個標準,誇誇其談講了一大套,就是不動手,貧下中農要他們做個樣子,他們傻了眼,貧下中農說他們是「嘴上種田」。公社「土專家」就不同,他們赤腳下田,同貧下中農一起干,秧田做得很合標準。貧下中農說:「『土專家』說到做到,他們的話我們一聽就懂,他們的學問,我們一學就會。『土專家』最符合實際,最能解決問題。」
專區農科所的一些技術員也同樣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一九六七年,這個農科所有兩個技術員到七一大隊搞點,當時,群眾曾經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那知,他們一到,就是指手劃腳,大路跑跑,田頭轉轉,很少參加勞動。在棉花開花結鈴時,五一生產隊有四十畝棉花田田底差,急需追肥。他們說,追了要瘋長,不讓追,而薛家生產隊同樣的田底和苗情,「土專家」根據往年實踐經驗,認為追上這次肥是保證棉花早熟遲衰產量高的關鍵,因而立即帶領全隊男男女女澆糞追肥。結果,薛家生產隊比五一生產隊每畝增產皮棉三十五斤。貧下中農說:「大學生有名氣,就是摸不到莊稼的脾氣,照他們的方法種田,產量要降低。『土專家』和我們是土對土,談得攏,說在嘴上,做在手上,為我們做出了好樣子。這樣的『土專家』我們就是歡迎。」 在三大革命運動中培養和
提高「土專家」
編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出:「無產階級的革命接班人總是要在大風大浪中成長的。」
大興公社培養「土專家」的主要途徑:
一是放手讓「土專家」到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中去,到階級鬥爭的風浪中去,鍛煉一顆無限忠於毛主席的紅心。大興公社的貧下中農把提高「土專家」的無產階級覺悟,幫助他們樹立為革命種田、為革命研究農業科學的正確的政治觀點,放在首要地位。公社農技站的「土專家」朱玉芬剛離開學校參加生產時,捧着「洋本本」,死啃洋教條,結果越學越糊塗。貧下中農語重心長地對她說:「你上了十幾年學,不要再捧洋本本了,應該好好學習毛主席著作,到勞動中去鍛煉自己。」朱玉芬在貧下中農的幫助下,堅持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在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覺悟,自覺地為貧下中農服務,成了縣和專區群眾科研戰線上的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黨內一小撮走資派颳起無政府主義妖風,煽動公社農技站的個別農技員離開工作崗位。朱玉芬同志一眼看穿了階級敵人破壞生產的陰謀,勇敢地挑起了公社農技站的重擔,積極指導全公社的農業科學實驗,作出了很大貢獻。公社革委會成立以後,又把朱玉芬同志放到對敵鬥爭第一線去,領導「老大難」單位的斗、批、改。貧下中農稱讚這樣的「土專家」說:「『土專家』臉黑心紅立場穩,技術大權掌得頂呱呱,這樣的技術員才能真正為貧下中農服務。」
二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理論聯繫實際,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在生產鬥爭實踐中不斷提高「土專家」的技術水平。公社農技站有三個同志,主要任務是到各大隊搞點,幫助發現典型,培養典型,總結經驗,交流推廣。各大隊、生產隊農技員在每一個季節里,都專門研究幾個當前生產中的課題。去年躍進大隊劉西生產隊的幾個「土專家」,對紅萍如何越夏、冬保進行了研究,解決了「洋專家」不能解決的難題。公社立即組織「土專家」到劉西生產隊取經,那裡的「土專家」就是教師,其餘農技員就是學生,河邊就是課堂。全公社的「土專家」都學會了這個技術。
三是將外地的經驗,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進行試驗和推廣。如搞山芋蒸汽育苗,剛開始,部分群眾不相信。鞠家垡的「土專家」和縣農技站幾個技術員共同研究推廣了蒸汽爐搞三床苗,既節約用煤,又不浪費勞力,全公社很快發展到四十二個蒸汽爐子。中技畢業的技術員陳善德同志說:「實踐最重要,象我們這些從舊學校出來的人,只有和有實踐經驗的『土專家』結合在一起,才能作出一點貢獻,否則將一事無成。」
四是讓「土專家」學習必要的農業技術理論知識,使他們的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再回來指導生產實踐。公社農技站經常印發一些有關農業技術方面的科研材料,供「土專家」學習應用。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土專家」,由縣農技站一些同貧下中農結合得比較好的技術員講授農業理論知識。大興公社採取各種培訓方法,在四年中共舉行田頭現場會、講用操作會三百五十多次,培養了一支思想、技術都過得硬的技術骨幹力量。從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八年,有七個縣到大興公社請了三十八名「土專家」去幫助搞技術革新,深受各地廣大群眾的歡迎。
從「土專家」的成長,看農業教育革命的方向
編輯一、農業教育和農業技術大權就是要由工人階級、貧下中農來掌。今後,農業院校要統統搬到農村,由貧下中農管理學校。過去農業院校的權掌握在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手裡,實行資產階級專政,坑害了許多工農子弟。這個公社有一個學生,過去在家時樣樣都干,考上農學院後,受了資產階級思想侵蝕,從臉黑心紅的貧農兒子,變成了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公子」。貧下中農說:「考上了大學後,一年一讀,就看不起在家種田的同學,二年一讀,不認得父母,三年一讀,私心通天。真是『霧迷天放鴿子,有去無來』。」因此,只有工人階級和貧下中農掌握農業教育大權,才能使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才能培養出一大批又紅又專的新型農業科技人員。
二、農業院校的招生對象,要從心紅眼亮,腳踩污泥,手上有繭的「土專家」中挑選。貧下中農說:「這樣的苗子選去學習,我們才稱心,放心。」教學內容要把階級鬥爭作為主課,要理論聯繫實際,聯繫各地區農業生產的具體情況;要把「土專家」在第一線上遇到的實際問題帶到學校里去研究,在理論上提高。到學校學一兩年後再回到生產實踐中來。學生的畢業證書要由貧下中農考核發給。
三、原有的教師隊伍,要進行徹底整頓,要由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貧下中農、「土專家」和同工農結合得好的知識分子組成。知識分子要走同工農結合的道路,分批下放勞動,由工農兵給他們以再教育,徹底改變舊思想。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8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4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