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洋」企業怎樣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老大洋」企業怎樣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瀋陽第一機床廠的調查報告 |
|
瀋陽第一機床廠的廣大革命群眾在駐廠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幫助下,高舉「鞍鋼憲法」的光輝旗幟,以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為綱,大破反革命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大立艱苦創業,敢闖新路,不斷革命的思想,使這個「老大洋」企業煥發出革命青春,成為工業戰線上的一個先進典型。
這個廠的革委會成立以來,不斷取得抓革命、促生產的勝利。去年,提前超額完成了國家計劃,主要產品的產量超過原設計能力兩倍多,比一九六八年翻了兩番,創造了歷史上的最高紀錄。今年頭七個月,在人員減少,品種增多,任務加重的情況下,又提前完成了生產任務,實現了持續躍進。他們還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自行設計和製造成功了三十八種新型機床,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廠越老,越要朝氣蓬勃,艱苦創業
編輯瀋陽第一機床廠是一個老廠。解放後,在廣大工人的積極努力下,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一九五八年,在總路線的光輝照耀下,全廠出現了一個熱氣騰騰的大躍進局面。三年大躍進時期的總產量,相當於前九年的兩倍。但是,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夥,一九六一年派了一個工作組到廠里,極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壓制工人群眾的革命積極性,使生產下降,企業虧損。
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這個廠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着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和斗、批、改群眾運動的深入發展,廣大群眾的革命積極性象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全廠的生產紀錄不斷刷新,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湧現,人換精神廠換貌,這個老廠到處是一片朝氣蓬勃的氣象。
廠革委會一建立,就積極帶領廣大群眾狠抓兩條路線鬥爭。革委會成員和各級幹部長年吃在工廠,住在工廠,那裡出現問題,就到那裡去調查研究;那裡有困難,就在那裡蹲點勞動;他們自己有了缺點,就帶頭引火燒身,發動群眾幫助自己革命。有一段時間,由於鑄件生產和部件加工滿足不了需要,裝配車間出現了「月初輕飄飄,月末汗滔滔」的前松後緊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的幹部沒同群眾商量,便削減了裝配計劃指標,想讓「長線」等「短線」,實現「均衡生產」。可是,群眾卻一針見血地指出:搞「消極平衡」,就是「穿新鞋,走老路」;只守業,不創業,不是保護和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而是壓制和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群眾的尖銳批評使革委會認識到,掌權人如果不分清思想上的路線是非,不提高路線鬥爭的覺悟,新班子也會走老路。在駐廠軍宣隊的幫助下,這些同志帶着問題反覆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教導,主動到群眾中去鬥私批修,發動群眾狠批了反革命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通過學習和批判,充分調動了廣大群眾的革命積極性,很快掀起了一個大搞技術革新和增產節約的群眾運動,推動了全廠生產一浪高一浪地向前發展。
隨着生產的發展,國家不斷增加投資,這個廠的設備越來越多,家底越來越厚,條件越來越好。但是,工人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一分一厘地為國家積累,一點一滴地為革命創業。這個廠有三十多個年老體弱的老工人,他們在革委會的支持下,組織了一支修舊利廢的隊伍。他們把過去扔掉的廢油桶一個一個地揀回來,用剪刀剪,用木錘砸,連敲帶打,製成小油壺,供應全廠;他們把報廢的大砂輪一個一個地收回來,加工改制成小砂輪,用於生產。他們還把修復的舊物和從垃圾堆里揀回來的東西,擺在食堂門前進行實物展覽,對群眾進行勤儉節約的教育。在老工人的帶動下,全廠樹立了「節約為榮,浪費為恥」,自己動手,艱苦創業的新風尚。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全廠共實現技術革新一千多項,其中重大革新一百二十多項。今年頭七個月就為國家節約價值達一百五十多萬元。
廠越大,越要胸懷全局,搶挑重擔
編輯「革命的全局,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任務。」這是瀋陽第一機床廠廣大工人的誓言。他們感到,一個大廠,能不能胸懷全局,搶挑重擔,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絕不單純是經濟問題,而是直接關係到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速度和支援世界革命的政治問題。 一九六八年八月,廠革委會成立後,帶領廣大群眾狠抓革命,猛促生產,僅用四個半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占全年計劃百分之八十二的生產任務。在制定一九六九年生產計劃的時候,他們從「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全局出發,提出了一個歷史上從未達到過的、比一九六八年翻兩番的躍進計劃。當時,有人認為「這個計劃太冒險」,有人擔心「完不成任務,丟了名聲」。廠革委會和駐廠軍宣隊認為,這是只顧小局,不顧大局,因循守舊,不敢邁大步的表現。於是,他們發動群眾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狠批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進一步增強了全局觀念。過去,走資派大搞「企業自治」、「利潤掛帥」,在接受國家交給的任務時,「推重擔,拖時間,要條件,講價錢」,結果,使工廠一度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通過革命大批判,大家認識到,只看小天地,不看大目標,廠越大貢獻就越小;胸中有全局,敢於挑重擔,廠越大貢獻就越大。經過一場兩種思想、兩條路線的鬥爭,分清了路線是非,認清了肩負的責任,樹立了為革命敢於挑重擔的思想,定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躍進計劃。
革命形勢越好,肩上的擔子越重。有了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什麼奇蹟都能創造。本來要完成這個躍進計劃,困難就夠多了,但是,當他們想到革命的全局,想到國家的急需,在計劃之外又主動承擔了占全年計劃十分之一的任務。有人說:「咱廠的生產任務已經頂天了,再這樣一批一批地增加,壓力太大。」工人們說:「革命就必然有壓力,壓力越大越有勁頭,任務越重越有幹頭。」他們開展了社會主義大協作,充分調動了人的積極因素,全廠出現了互相幫助、互相支援、互相協作的新局面,使一九六九年的生產任務不僅提前完成,而且還為國家增產了百分之十一的機床。
為革命挑重擔,使這個廠的工人磨硬了肩膀,也煉紅了心。今年四月,工人們聽說有關部門準備進口一些大型機床。他們一致表示:「這些機床,我們包下來,自己干。自己寧肯飯不吃,覺不睡,也要完成這些任務。」經上級批准,他們光榮地承擔了這些機床的生產任務。這些大型機床,如進口得在一九七二年以後交貨,經過他們艱苦奮戰,僅用三個多月的時間,就提前完成全部任務的百分之六十九,以實際行動為偉大領袖毛主席爭光,為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爭光。
廠越洋,越要破除迷信,敢闖新路
編輯過去,廠內走資派把那些洋設備看成「佛爺眼珠」,一點也動不得;把洋工藝奉為金科玉律,一點也變不得;把原來的產品樣式當成仿製標本,一點也改不得。他們不僅跟在洋人後邊爬行,還制定了許多不合理的規章制度,把工人手腳捆得死死的,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廠革委會成立後,有的人由於頭腦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的餘毒沒有肅清,「怕」字當頭,「寧走百步遠,不走一步險」。他們也認為,現代化的大工廠,設備、工藝、產品都定型了,不能輕易改動。廣大革命工人以毛澤東思想為武器,狠批了反革命修正主義辦企業路線,大破了這種崇洋思想。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針的指引下,組成了以工人為主體的「三結合」小組,土法上馬,大搞技術革新和產品革新,在短短的時間裡,就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他們對洋設備,堅持「一用二批三改」的原則,既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更敢於把它的缺陷改造過來,讓它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大型產品車間有一台進口的插齒機,只能加工直徑八百毫米的齒圈,而國家急需的一種大型機床上,有個直徑兩千毫米的大齒圈需要加工。工人們憑着對毛主席的無限忠誠,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群策群力,就在這台洋設備上開了刀,硬是把床身加長了一大截,解決了生產關鍵。兩年來,他們改造洋設備、老設備和自製土設備共一百三十多台,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他們對洋工藝,堅持從生產實際出發,既不排斥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更敢於闖自己的新路。鑄造是生產的頭道工序,從來都是用沾土砂造型,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高,粉塵濃度大,直接影響工人的身體健康。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工人們決心採用近年來出現的「流態砂自硬造型」的新工藝。開始,多次試驗都失敗了,有人便吹冷風說:「楊樹上結不出大白梨,沒有洋資料搞不成流態砂。」但是工人們不聽邪,他們在駐廠軍宣隊的支持下,又經過反覆研究和試驗,終於打開了流態砂的科學大門,用土辦法闖出了一條新路。現在,新產品的鑄件都已使用流態砂造型,不但使生產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而且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消滅了粉塵矽肺病。
他們對原有的產品,堅持依靠群眾進行更新,既吸收其長處,更敢於超先進,決心自行設計和製造出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新機床。現在,全廠九個系列的產品,已有七個系列的產品全部甩掉了仿製帽子,另外兩個也已搞出新基型。這個廠產量最大的C620—1普通車床,是仿製外國的產品。為了儘快摘掉這頂仿製帽子,革委會緊緊依靠群眾,大搞產品革新和設計革命。他們放手發動群眾,人人動腦筋,個個想辦法,邊設計邊製造,從方案設計到試驗定型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革新後的新產品零件減少了百分之二十三,重量減輕了百分之十五,而且在使用性能和生產效率方面都超過了原來的仿製產品。在這個廠產品革新的成果中,有的已達到或超過國內外先進水平。他們就是這樣,以無產階級的雄心壯志,破除洋框框,敢於闖新路,攀上了一個又一個新的科學技術高峰。這個「老大洋」企業的深刻變化,在全國機械工業戰線產生很大的影響。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